雨淞吃鸡是什么梗么

[水文] 薄冰
电子工程专业词汇(F-G)-英语词汇汇总-词汇中心... ... glass paper 砂纸 glaze ice 冰地 glim lamp 辉光放电灯 ...
基于59个网页-
航空动力学报 关键词:飞机结冰;冰形;对流传热;粗糙壁面;明冰 [gap=978]Key words : aircraft icing;ice shape;convective heat transfer;rough wall;glaze ice
基于9个网页-
气象学词汇英语翻译 - 第7页 - 英语 Engl... ... glaze 雨淞;明冰 glaze ice 雨淞 glaze storm 雨淞暴 ...
基于5个网页-
基于4个网页-
微晶釉面技术
更多收起网络短语
- 引用次数:1
参考来源 -
&2,447,543篇论文数据,部分数据来源于
Glaze ice or simply glaze is a smooth, transparent and homogeneous ice coating occurring when freezing rain or drizzle hits a surface. It is similar in appearance to clear ice, which forms from supercooled water droplets.
以上来源于:
(also glazed frost)
a thin clear layer of ice caused by the freezing of rain or water droplets in the air on impact with a cool surface or by refreezing after a thaw 雨凇 (Also called silver frostUS term glaze)
[英国英语]
Rime and Glaze Ice Accretion on NACA0012 airfoil are numerically predicted using CFD method.
采用CFD方法,对霜冰和明冰在NACA0012翼型上的成长过程进行了数值预测;
At lower surface of the airfoil, foreside ice is made up of glaze ice, while rear ice, especially ice near the lower impingement limit, is made up of rime ice.
翼型下表面冰体前部为明冰,冰体后部、尤其是结冰极限附近则呈现典型的霜冰特征;
An Eulerian method to numerically simulate glaze ice accretions on an airfoil has been presented. Based on two-phase flow theory,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the airflow and droplets were established.
提出一种翼型表面明冰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欧拉两相流理论,建立空气、水滴两相流控制方程;
Black ice is a glaze that forms on roads and pathways that is actually transparent, allowing the black road beneath to be seen through it.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泰山(岱顶)奇观)雾淞雨淞(泰山四大自然奇观)
泰山,号称五岳之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杜甫)。泰山的文化是自然的文化,又是人文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这就是所谓“万年泰山”。
-----------
-------------------------------------------
-------------------
雾凇俗称树挂,是寒冷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它其实也是霜的一种。它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雪凇就顾名思义了。
在五岳之首的泰山,大面积的雪凇雾凇奇观把游人带入了美轮美奂的境界。只见苍翠的松树被包裹在晶莹剔透、冰雕玉砌的世界里,伸展的枝干犹如银蛇舞动;枯草、残枝像开出了洁白的花朵。据了解,泰山同时出现雪凇、雾凇的景观比较罕见。
雾凇和雨凇是泰山奇特的自然景观。雾凇似霜非霜,似冰非冰,迎风怒放,千姿百态。使松枝、树丛结满了毛绒绒的冰挂,象一株株巨大的白珊瑚,殿阁披上了柔软的轻纱,大地铺展开洁白的毡毯。雨凇则使岩石、大地、房顶、林木都结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层,让万物骤然间凝聚成冰的世界。雾淞,俗称树挂,它的形成是因冬季潮湿气流缓行过山,抬升冷却凝结成雾,在运动中触及树枝、电线、房顶等,便急速冻结成冰粒,如此层层冻结下去,即形成茸毛状蓬松白色冰粒层。松枝、树丛结满了毛绒绒的冰挂,象一株株巨大的白珊瑚。电线成了横空的长蛇玉练,殿字盖上了绒罩,大地铺上了洁白的毛毯。这时被初霁的阳光一照,真乃步入千载难逢的龙宫洞府,五光十色,晶莹闪烁。
雨淞的形成是雨滴在空中时,温度已在0度以下,而它仍保持着液态。这液态若降落在远远低于0度地面时,就急速冻结成冰。在物体上形成光滑的冰层。它可使岱顶上的树枝、电线变成真径达24.6毫米的冰棍,它可使游人寸步难行。这时的岱顶犹如琉璃世界,被灿烂的阳光照射后,象是变幻莫测的万花筒,光彩夺目,金星迸射。这纯洁的泰山之巅,华美富丽,让人难以张目,难以起步,只能站在殿下廊内眯眼细察,尽享神府仙阁的奥妙。&
泰山奇观-雾淞雨淞
雾凇和雨凇是泰山奇特的自然景观。雾凇似霜非霜,似冰非冰,迎风怒放,千姿百态。使松枝、树丛结满了毛绒绒的冰挂,象一株株巨大的白珊瑚,殿阁披上了柔软的轻纱,大地铺展开洁白的毡毯。雨凇则使岩石、大地、房顶、林木都结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层,让万物骤然间凝聚成冰的世界。雾淞,俗称树挂,它的形成是因冬季潮湿气流缓行过山,抬升冷却凝结成雾,在运动中触及树枝、电线、房顶等,便急速冻结成冰粒,如此层层冻结下去,即形成茸毛状蓬松白色冰粒层。松枝、树丛结满了毛绒绒的冰挂,象一株株巨大的白珊瑚。电线成了横空的长蛇玉练,殿字盖上了绒罩,大地铺上了洁白的毛毯。这时被初霁的阳光一照,真乃步入千载难逢的龙宫洞府,五光十色,晶莹闪烁。
&&&&雨淞的形成是雨滴在空中时,温度已在0度以下,而它仍保持着液态。这液态若降落在远远低于0度地面时,就急速冻结成冰。在物体上形成光滑的冰层。它可使岱顶上的树枝、电线变成真径达24.6毫米的冰棍,它可使游人寸步难行。这时的岱顶犹如琉璃世界,被灿烂的阳光照射后,象是变幻莫测的万花筒,光彩夺目,金星迸射。这纯洁的泰山之巅,华美富丽,让人难以张目,难以起步,只能站在殿下廊内眯眼细察,尽享神府仙阁的奥妙。
----------------
------------------------------------------------------
-------------------------------------------------------------------------&
雾凇是泰山的三大自然奇观之一,齐鲁大地普降甘霖,岱顶喜降瑞雪。足够的湿度再加之气温骤降,使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树上,便形成了雾凇奇观。雾凇、白雪将节日的泰山打扮得分外妖娆。&&
游泰山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3月到11月。
游泰山要看四个奇观: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
&雾凇是寒冷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它其实也是霜的一种。颗粒状霜晶称为雾凇,它是由冰晶在温度低于冰点以下的物体上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当水滴小到一碰上物体马上冻结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雾凇层由小冰粒构成,在它们之间有气孔,这样便造成典型的白色外表和粒状结构。由于各个过冷水滴的迅速冻结,相邻冰粒之间的内聚力较差,易于从附着物上脱落。被过冷却云环绕的山顶上最容易形成雾凇,它也是飞机上常见的冰冻形式,在寒冷的天气里泉水、河流、湖泊或池塘附近的蒸雾也可形成雾凇。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是它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的雾凇有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造成损失。
雾凇俗称树挂,是一种冰雪美景。它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因此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就可形成。
-----------------------
&泰山冬季日出与雾凇雨淞&
雾凇和雨凇是泰山奇特的自然景观。雾凇似霜非霜,似冰非冰,迎风怒放,千姿百态。使松枝、树丛结满了毛绒绒的冰挂,象一株株巨大的白珊瑚,殿阁披上了柔软的轻纱,大地铺展开洁白的毡毯。雨凇则使岩石、大地、房顶、林木都结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层,让万物骤然间凝聚成冰的世界。雾淞,俗称树挂,它的形成是因冬季潮湿气流缓行过山,抬升冷却凝结成雾,在运动中触及树枝、电线、房顶等,便急速冻结成冰粒,如此层层冻结下去,即形成茸毛状蓬松白色冰粒层。松枝、树丛结满了毛绒绒的冰挂,象一株株巨大的白珊瑚。电线成了横空的长蛇玉练,殿字盖上了绒罩,大地铺上了洁白的毛毯。这时被初霁的阳光一照,真乃步入千载难逢的龙宫洞府,五光十色,晶莹闪烁。
&雨淞的形成是雨滴在空中时,温度已在0度以下,而它仍保持着液态。这液态若降落在远远低于0度地面时,就急速冻结成冰。在物体上形成光滑的冰层。它可使岱顶上的树枝、电线变成真径达24.6毫米的冰棍,它可使游人寸步难行。这时的岱顶犹如琉璃世界,被灿烂的阳光照射后,象是变幻莫测的万花筒,光彩夺目,金星迸射。这纯洁的泰山之巅,华美富丽,让人难以张目,难以起步,只能站在殿下廊内眯眼细察,尽享神府仙阁的奥妙。
-----------
---------------
泰山四大自然奇观 --------
旭日东升:这是岱顶的奇观之一、标志之一,也是许多登泰山游人的梦想。如果在天晴气朗的早晨,游人矗立山顶举目眺望东方,一缕晨曦由灰暗变成淡黄,又由淡黄变成橘红。云朵红紫交相辉映,漫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光彩夺目。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腾空而起瞬息间跃出云层,身披五彩光,冉冉升起在天际边,犹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云海玉盘:云海玉盘是岱顶的又一奇观。多在的夏秋雨季,且雨后初晴,所以大量水蒸气逐渐上升,加上夏秋季节从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被高压气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时,在平和无风的日子,在岱顶就能看见白云一片,宛如巨大的“玉盘”飘浮在天空之中。连绵无垠的群山被跌宕起伏云雾吞没,也有几座山头露出云端;岱顶的游人象是在腾云驾雾似的飘移,仿佛来到了仙境。有风的时候,那才叫风起云涌,“玉盘”会化作一条巨龙,上下飞腾,翻江倒海。
黄河金带:黄河金带是泰山岱顶的奇观之三。当在天高气爽、夕阳西下之时,遥望泰山的西北方向,在层层山峦的尽头,人们可以看到黄河似一条金色的飘带,在夕阳的余光下波光鳞鳞,如同金银铺就,闪闪发光。清朝曾有“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的诗句来形容黄河金带的生动景象。
晚霞夕照:当雨过天晴,天高气爽,夕阳西下的时候,若漫步泰山极顶,仰望西天:朵朵残云如峰似峦,一道道金光穿云破雾,直泻人间。在夕阳的映照下,云峰之上均镶嵌着一层金灿灿的亮边,闪烁着奇珍异宝般的光辉。“谁持彩笔染长空,几处深黄几处红。”“清泉泻万仞,落日御千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_甜梦文库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
第一篇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3 一、填空题 ..................................................3 二、判断题 ..................................................8 三、选择题 .................................................24 四、问答题 .................................................28 第二篇 《地面气象观测》 .......................................34 一、填空题 .................................................34 二、判断题 .................................................39 三、选择题 .................................................42 四、问答题 .................................................46 第三篇 《气象学》 .............................................59 一、填空题 .................................................59 二、判断题 .................................................60 三、选择题 .................................................62 四、问答题 .................................................63 第四篇 地面测报规章制度 .......................................66 一、填空题 .................................................66 二、判断题 .................................................67 三、选择题 .................................................69 四、问答题 .................................................69 第五篇 地面测报技术问题解答 ...................................72 一、填空题 .................................................72 二、判断题 .................................................73 三、选择题 .................................................75 四、问答题 .................................................76 第六篇 计算机知识 .............................................79 一、写出以下计算机常用英文缩写词的中文含义 .................79 二、填空题 .................................................79 三、选择题 .................................................80 四、操作题 .................................................83 第七篇 电码编报及规定 .........................................84 一、填空题 .................................................84 二、判断题 .................................................84 三、编出下列天气报中 8NhCLCMCH 组 .............................88 四、实况编报 ...............................................89 五、附表 1-13 ..............................................98 第 2 页 共 112 页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一篇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一、填空题1、时制规定,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 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 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 24 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 均以北京时 20 时为日界。 2、湿度观测时掌握好溶冰时间是很重要的一步,当风速、湿度中常时, 在观测前 30 分钟左右进行;湿度很小、风速很大时,在观测前 20 分钟 以内进行;湿度很大、 ,风速很小时,要在观测前 50 分钟左右进行。 3、能见度测定的目标物大小要适度,视角以 0.5-5.0°之间为宜,近的 目标物可适当小些,远的目标物可适当大些。 4、霰为白色不透明的园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为 2-5mm, 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5、观测场内仪器都有其基准部位,下列仪器的基准部位是:小型蒸发器 口缘,冻土器内管零线,定槽式水银气压表水银槽盒中线,干湿球湿度 表感应部分中心,日照计底座南北线。 6、若无 20Cm 口径专用量杯,仅知某次降水量重为 376.8 克,则该次降 水量为 12.0 mm。 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 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8、出现灾害性天气,台站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及时记载。 9、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 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10、观测场仪器之间,南北间距不小于 3 m,东西间距不小于 4 m。 11、云状的判定,主要根据天空中云的外形特征、结构、色泽、排列、 高度以及伴见的天象现象,参照“云图” ,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对比判定 是那种云。判定云状要特别注意云的连续演变过程。云状记录按“云状 分类表”中二十九类云的简写字母记载。 12、荚状层积云(Sc lent)中间厚、边缘薄,形似豆荚、梭子状的云条。 13、日照计每月应检查仪器安装情况,仪器的水平、方位、纬度等是否 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4、蒸发量(小型)的计算公式: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第 3 页 共 112 页 15、在观测中发现地面温度表损坏,可用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代 替。 16、一日中有扬沙和沙尘暴、闪电和雷暴出现时,天气现象摘要栏记沙 尘暴、雷暴符号。 17、雨量器口径为 20cm,量杯的口径为 4cm,若雨量器内所聚的水深为 1.0 mm,倒入量杯中高度为 2.5cm。 18、年报表的现用仪器栏录入全年中使用的主要仪器的名称、规格型式、 号码、厂名和检定日期。年内若某项仪器调换过,则录入年内最后换用 的仪器名称、规格型式等。 19、地面观测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观测、记录处理和编发气象报告。 20、百叶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 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 通风,能真实地感受外界空气温度的变化。 21、气象仪器是用来测定各项气象要素的计量工具,所以对地面气象观 测仪器的一般要求是:应具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颁发的 使用许可证;准确度满足规定的要求;可靠性高;仪器结构简单;操作 和维护方便。 22、风向风速自记纸上 24 小时内的计时误差 &20 分钟时,必须进行时 间差订正。雨量自记纸上 24 小时内的计时误差≥1 分钟时,必须进行时 间差订正。 23、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的制定、 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24、观测薄纪要栏的记载:当某些强度很大的天气现象,在本地范围内 造成灾害时,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及时记载。调查内容包括:影响的范 围、地点、时间、强度变化、方向路径、受灾范围、损害程度。当本地 范围内进行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包括人工降雨、防霜、防雹、消雾等)作 业时,应注明其作业时间、地点。有条件的可用影像记录,存档备用。 25、气压观测是测定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人工观测时,定时 观测要计算本站气压,编发天气报告的时次还须计算海平面气压,配有 气压计的,应作气压连续记录,并挑选气压的日极值(最高、最低) 。 26、湿球水杯中的蒸馏水要时常添满,保持清洁,一般每周更换一次。 27、在雨季,每月应将虹吸雨量计盛水器内的自然排水进行 1-2 次测量, 并将结果记在自记纸背面。 28、若 8 时未达到测定雪深标准,之后因降雪而达到测定标准时则应在 14 时或 20 时补测一次。 29、配制日照显影药液,取清水 5 克,需配药 0.5 克。 30、地面气象记录年报表是在地面气象月报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31、换日照纸时,注意使纸上 10 时线对准筒口的白线。 32、20 时地面最高读数低于 14 时 0 cm 读数的原因,除仪器物理原因外,第 4 页 共 112 页 人为的主要原因是地温场板结。 33、在计算海平面气压的计算公式中,计算气柱平均湿度 tm 的公式为: +h/400 。 tm = (t+t12)/2 34、一旬中某定时的记录缺测两次或以下时,各定时按实有记录作旬统 计。缺测三次或以上时,该旬不作旬统计,按缺测处理。 35、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 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36、根据观测经验,目力估计云高有较大误差,所以有条件的台站,应 经常对比目测云高与实测结果、总结和积累经验,提高目测水平。 37、云的观测主要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 38、浓积云:浓厚的积云,顶部呈重叠的圆弧形凸起,很象花椰菜,垂 直发展旺盛时,个体臃肿、高耸,在阳光下边缘白而明亮,有时可产生 阵性降水。 39、观测最高温度表时,应注意温度表的水银柱有无上滑脱离窄道的现 象。在每月的 1―5 日 20 时应读取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的示度与干球温度 表的示度,用经器差订正后的干球温度值减去经器差订正后的最低温度 表酒精柱值,并计算该 5 日的平均差值;凡中途换用了最低温度表,在 换用后的 5 天内也应参照上述规定进行最低温度表的对比观测。 40、风速感应器安装在观测场距地面高度 10-12 m,若安装在平台上,则 风速器距平台面 6-8 m,且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 10 m。以上距离对电接 风而言,是指从地面至风速感应器风杯中心的距离。 41、为使天气现象栏的记录与降水量的记录配合一致,20 时降水量观测 时和观测前如无降水,而在其后至 20 时正点之间(包括延续至次日)有 降水;或 20 时观测时和观测前有降水,但降水恰在正点或正点前终止应 于 20 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 42、某站 1989 年度初霜日出现在 1989 年 12 月 10 日,终日出现在 1989 年 12 月 25 日, 1990 年度的初日、 终日均出现在 1991 年 1 月 13 日, 1990 “本年度”初日空白。 年年报表 上“上年度”初日 10/12,终日 25/12。 43、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 44、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浅层和深层地温、冻 土、电线积冰、辐射、地面状态。 45、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出现两次或以上相同时,降水量和起止日期记其 降水量最大者;若两次或以上降水量都相同时,起止日期栏记出现次数。 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出现两次或以上相同时,起止日期栏记出现次数。 46、当沙尘暴、雾、雪暴以及浮尘,吹雪、烟幕、霾现象出现能见度小 于 1.0km 时,都应观测和记录最小能见度。第 5 页 共 112 页 47、白天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对比感阈为 0.05)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 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 平距离。 48、因吹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云状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 量记 10,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和可见的云状。 49、月最大、极大风速的风向,若出现两个或以上时,风向记个数。 50、三次站 02 时风向风速记录,用二分钟(无二分钟则用自记十分钟) 的自记平均风速、最多风向代替。 51、湿度计及气压计应注意自记值同实测值的比较:当湿度计误差较大 时,应及时调整仪器笔位;气压计的误差超过 1.5 hPa 时,应调整笔位。 52、高山站观测时遇到云底低于测站,而云顶高于测站的云,应在观测 簿纪要栏记录其云状、云量,云底高度记<0。 53、地面气象观测场应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观测 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 近没有反射阳光强的物体。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54、国家基本气象站,是根据全国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需要所设置的 气象观测站,大多担负区域或国家气象信息交换任务,是国家天气气候 站网中的主体。 55、观测值班室一般应建在观测场北边,保证观测员在值班室有较开阔 的视野,能看见观测场的全貌,可随时监视观测场的情况和天气的变化。 56、用计算机编制月报表,封面应填写数据录入、校对、预审(质量检 查)和报表打印操作人员姓名。 57、地面状态是未经翻耕保持自然的地表状况。地面状态划分为两种类 型,二十种状况,并以 00D19 二十个数码表示。 58、台站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应在气表-1 备注栏注明。包括台站周围 建筑物、道路、河流、湖泊、树木、绿化、土地利用、耕作制度、距城 镇的方位距离等。 59、值班员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应连续监视天气演变状况,按规定 巡视检查仪器设备,及时发现计算机故障,避免缺测现象的发生。 60、制作气表-1 时,当电线积冰两个方向月极值的气温、风向、风速有 两个或以上时,只记其中一个重量(或直径+厚度) 最大的月极值对应的 气温、风向、风速;当重量(或直径+厚度)又相同时,则记南北向月极值 对应的气温、风向、风速。 61、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的格式,按观测方式和台站类别分为人工观测 方式、自动观测方式、基准气候站三种。 62、年报表中各项年极值,同一极值若出现在两个或以上月份时,则月 份栏记个数;出现日期若有两天或以上时,则日期栏记天数;各时段年 最大降水量,出现两次或以上相同时,开始时间栏记出现次数。第 6 页 共 112 页 自动站 63、自动站 00 分,进行正点数据采样;01-03 分,向微机内录入人工观 测数据。 64、 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 以地方平均太阳时 24 时为日界。 65、值班员每天 19 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 北京时相差大于 30 秒时,在正点后按自动气象站操作手册规定的操作方 法调整采集器的内部时钟。 66、采集器的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雨量传感器的高度不得低于 70cm; 辐射传感器支架高度 1.50 m,允许误差范围±10 cm、纬度的允许误差范 围±0.1°;风向传感器安装在观测场高 10-12 m、方位正北、允许误差 范围±5°。 67、当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时,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 2 年。第一年以 人工观测记录(采用原观测仪器观测)为正式观测记录,1 年后以自动观 测记录(采用新观测仪器观测)为正式观测记录。平行观测时次为 02、 08、14、20 时 4 个时次,非昼夜守班的气象台站,02 时可不平行观测。 68、气压传感器安装在采集器内,其感应部位与台站水银气压表的感应 部位高度一致,如果无法调整到一致,则要重新测定拔海高度。安装或 更换传感器时应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69、膜盒式电容气压传感器安装好后,要保持静压气孔口畅通,以便正 确感应外界大气压力;定期检查气孔口。 7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用支架安装在百叶箱或防辐射罩内,感应元件的 中心部分离地面高度 1.5m。传感器的连接电缆要连接、固定牢靠。 71、湿敏电容传感器的头部有保护滤纸,应防止感应元件被尘埃污染。 每月应拆开传感器头部网罩,若污染严重应更换新的滤纸。禁止手触摸 湿敏电容,以免影响正常感应。 72、风向、风速传感器安装时,中轴应垂直,横臂应水平,风向标的方 位要对准正北。传感器的信号电缆要捆扎在风杆上,不使电缆悬空挂着。 风杆顶端要安装避雷针,避雷针用紫铜线做下引线,顺风杆下来接到避 雷针接地桩上。 73、蒸发传感器冬季结冰时可不观测,应将传感器取下,妥善保管;解 冻后再重新安装使用。若冬季结薄冰的台站,停用传感器,只在 20 时用 测针进行补测。 74、地面和浅层地温传感器的观测地段,设在原安装地面温度表和曲管 地温表东侧的裸地内,地表应疏松、平整、无草,并与观测场地相平。 地面温度传感器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必须与土 壤密贴,不可留有空隙,露出地面部分应保持干净。 75、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自动 气象站网由一个中心站和若干自动气象站通过通信电路组成。第 7 页 共 112 页 76、自动观测项目的日极值从当日各瞬时值中挑取;日极值出现二次或 以上时,出现时间任挑一个。 77、自动站年报表的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从年内每分钟降水量数据文件 中滑动挑取,且不受日、月界的限制(但不跨年挑取) 。 78、自动观测定时数据有缺测时,基准站用人工平行观测记录代替;其 他站一般时次不进行补测,仅在 02、08、14、20 时 4 个定时和规定编发 气象观测报告的时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记录缺测 时,用现有人工观测仪器或通风干湿表、轻便风向风速表等在正点后 10 分钟内进行补测;超过 10 分钟时不进行补测,该时数据按缺测处理。 79、自动观测记录全天缺测时,则从人工补测的定时观测记录中挑取日 极值(地面、草面/雪面最高、最低温度按缺测处理)。 80、观测场要安装避雷针。风向、风速传感器应在避雷针的有效保护范 围内。 81、每日 20 时后必须认真检查当日数据是否齐全,并做好当日数据文件 的备份。 82、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应巡视观测场和值班室内的自动站设备。巡视 的主要内容包括:查看各传感器是否正常、雨量传感器的漏斗有无堵塞、 地温传感器的埋置是否正确、风向、风速传感器是否转动灵活、直接辐 射表跟踪是否正确等。二、判断题1、地温表漂浮于水中,地面温度记录从缺,曲管地温照常读数。 (×)` 2、米雪--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的或比较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常 小于1毫米,着硬地一般反跳。 (×) 3、全月一日最大降水量为 0.0 mm,月极值和出现日期,以及最长连续降 水日数及降水量,起止日期栏均空白。 (×) 4、上午无云,日照纸记录完好,下午无云,但无日照记录,该日的日照 时数, 可参照前后几天中某一晴天的日照时数作为该日的日合计值。 (×) 5、纯露、雾、霜、吹雪、雪暴的量按无降水处理,但吹雪和雪暴的量必 须量取,供计算蒸发用。 (× ) 6、地面三支温度表读数时,若感应部分被雪盖住,可照常读数,但应将 此情况在备注栏注明。 (√) 7、在气象记录中,凡取小数一位的项目,其小数第二位四舍五入。 (×) 8、当蒸发量记&20.0 或&30.0 mm 时,有关统计值不加括号。 (√) 9、各站均须观测的项目有: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温度和 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雪深、雪压、日照、蒸发、地面温度(含草温) 。 (×)第 8 页 共 112 页 10、雨淞通常是在气温稍低,过冷却雨滴或毛毛雨滴在物体(温度低于 0℃)上冻结而成。雾淞常在微风严寒(气温在-3℃以下)有雾或湿度 (√) 大的天气下形成。 11、在基准站,气压自记记录极值应采用邻近正点(24 次定时)的实测 值进行器差订正,当极值出现在两正点中间时,采用前一正点的器差订 (×) 正值。 12、米雪是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的或比较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 为 2-5 mm,着地不反跳。 (×) 13、日最高、最低气温缺测时,用订正后的自记日最高、最低气温代替, 若无温度自记仪器或温度自记日极值也缺测时,改从当日各定时观测气 温中挑选,并在极值上加括号。 (×) 14、凡观测到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出现时瞬时风速突增,风 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也剧烈变化,应记为飑。出现飑时必须同时记大 风。 (×) 15、当日天气现象栏记有积雪现象,到 8 时(或 14 时,20 时)观测已不 符合积雪标准,因此当日不进行雪深观测,也不须在备注栏注明。 (√) 16、全年中任意 1440 分钟(24 小时)最大降水量不足 100.0 mm 时,15 个时段均不挑选。 (×) 17、在月报表中,全月各日降水量均大于 0.1 mm 时,最长连续无降水日 数栏填“0”(×) 。 18、有效水平能见度是指视野中的二分之一以上的范围都能看到的目标 (×) 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19、当蒸发量记&20.0 或&30.0 mm 时,有关统计值不加括号。 (√) 20、更换雨量自记纸时有降水,自记纸又不能继续使用,估计在短时间 内雨不会停也不会转小,应照常更换自记纸。 (√) 21、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很难分辨时,该目标物的距离即为能见度。 (×) 22、气象观测中,所有项目均以北京时 20 时为日界。 (×) 23、如确因条件限制,观测场大小可为 16 m(南北向)×20 m(东西向) (高山,海岛站不受此限)(×) 。 24、月报表各类日数的统计中,只需统计草面(雪面)最低温度≤0.0℃ 的日数。(×) 25、补充地面天气报观测程序,只要是符合规范的要求,各人都可以按 照自订的具体程序进行观测,全站不必统一。 (×) 26、月最大雪深为 0cm 时,月极值和出现日期栏空白。 (×) 27、一日中降水量自记迹线缺测数小时,但不是全天缺测时,按实有记 录作日合计,并加“ )。 ( ”(×) 28、每次测定积冰重量之后,随即还应观测气温和风向、风速(1 分钟平第 9 页 共 112 页 均)1 次,记录在观测簿当天“南北”向的相应栏中。 (×) 29、观测场四周一般应设置约 1.5 米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 (×) 太强的材料。 30、能见度目标物的仰角和视角都是不超过 6°为宜。 (×) 31、 夜间观测能见度, 某一距离的灯光能见, 就记这一距离为能见度。 (×) 32、站址迁移的对比观测时间,基准站为 1 年(1-12 月);其余站为 1、 4、7 或 7、10、1 月三个月。 (√) 33、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安装后要稳定 3 小时,方能观测使用。(×) 34、三次站用加权法计算得的 02 时地面温度应参加日极值挑选。 (×) 35、当日最高(低)气压和最小相对湿度同定时值矛盾时,应改挑定时 值,并在备注栏注明。 (×) 36、降雹时应测定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以毫米为单位,取整数。当最大 冰雹的最大直径≥10 mm 时,应同时测量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以克为单 位,取整数,均记入记要栏。 (×) 37、年极表中日照时数上、中、下旬合计的合计栏应空白不作统计。 (×) 38、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的项目:雪压; 根据 服务需要增加的观测的项目。 (√) 39、三次站 02 时自记记录订正时,其器差是取前一天 20 时和当日 8 时 的两个器差的平均值。(√) 40、观测深层地温时,应在台架上按由浅至深的顺序,把直管地温表从 套管中迅速取出读数。(√) 41、三次站 02 时水汽压,用订正后的 02 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反查求得, 不考虑气压订正。(√) 42、要经常注意检查直管地温表的套管内有无积水。每月要检查一次直 管地温表的安装状况。(√) 43、夜间观测能见度时,观测员应先在黑暗处停留 5-10 分钟。(×) 44、三次站 02 经订正后的相对湿度记录若>100,记为 100。(√) 45、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 0℃或以下时而呈冻结的状 态。(√) 46、三次站反查水汽压时,均是查湿球未结冰部分。(×) 47、冻土器一般安装在直管地温场中 40cm 深层地温表的东边,相距约 50cm。(×) 48、三次站夜间不守班,对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要尽量判断记载。(√) 49、雨凇、雾凇凝附在导线上或湿雪冻结在导线上的现象,称为电线积 冰。(√) 50、定时观测记录缺测时,凡有自记仪器的项目,应用订正后的自记记 录代替;否则,应在一时或以内(以正点 00 分为准)进行补测,记录加 “( )” 。(×)第 10 页 共 112 页 51、凡出现早测、迟测时间在一小时以上,又无自记仪器代替时,该定 时记录按缺测处理。 (√) 52、液态降水现象的时间缺测时,有自记仪器的,可用自记记录的起止 时间代替。(×) 53、天气现象的起止时间都缺测时,只记该现象符号,并在备注栏说明。 (√) 54、天气现象的开始时间缺测时,则只记终止时间,如*-908。(√) 55、风向风速(或其中一项)某时自记记录缺测时,应用其它风的自记记 录代替。(√) 56、若某时自记风速≥0.3 m/s,但风向缺测,风向用定时观测记录代替。 (×) 57、风向风速自记记录缺测时,可从正点前 20 分钟至正点后 10 分钟内 的任意 10 的平均风速和最多风向代替。(×) 58、降水量自记迹线有缺测,若缺测时间在两正点之间时(无虹吸或笔位 无下落),该时降水量照常计算。(√) 59、当本地范围内进行人工降雨作业时,应在备注栏注明作业时间、地 点。(×) 60、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 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 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61、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任务是观测和发报。(×) 62、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的观测项目,均按全国统一规定的方法和要求 开展。(×) 63、除日照外,其余项目均以北京时 20 时为日界。(×) 64、地面气象观测上常用的时制是世界时、北京时和地方时。(×) 65、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 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其底部不接 触地面。 (√) 66、天空完全为云层遮蔽,总云量记 10;如从云隙中可见青天,记 10-; 全天无云,总云量记 0;有少许云,记 1。(×) 67、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 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这些现 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 (√) 68、下列天气现象应记录开始与终止的时间(时、分):雨、阵雨、毛毛 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霰、米雪、冰粒、冰雹、雾、雨 淞、雾淞、吹雪、雪暴、龙卷、沙尘暴、扬沙、浮尘、雷暴、极光、大 风以及飑。(×) 69、气压表应安装在温度少变、光线充足、既通风又无太大空气流动的第 11 页 共 112 页 气压室内。 (√) 70、百时箱的作用是防止人为的对仪器的破坏。(×) 71、大百叶箱内温度计水平安在下面架子上,湿度计应水平放在上面稍 高的架子上,其高度均以便于观测为准。(×) 72、 温度表读数时应注意的三点是: 避免视差、 动作迅速、 注意复读。 (√) 73、台站使用虹吸雨量计,当自记纸上有降水记录,在换纸时应作人工 虹吸。(×) 74、使用暗筒式日照计,每天在日落后换纸,上纸时要注意使纸上 10 时 线对准筒口白线,14 时线对准筒底的白线。(√) 75、雷暴应从整体出发判别其系统,记录其起止的时间和开始、终止方 向, 切忌零乱记载。 当多方闻雷而无法判别系统时, 则可以不记方向。 (√) 76、地面和曲管地温表被水淹时,可照常观测。若遇地温表漂浮于水中, 则记录从缺。(√) 77、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是根据观测簿(气簿-1)编制而成的。(×) 78、制作气表-1 挑选月最多风向时,应挑选出现频率最大者为月最多风 向。当月最大频率有两个或以上相同时,挑其出现回数最多者。(√) 79、制作气表-1 需统计候平均气温等,候期的划分是每 5 天一候,全年 共 72 候。(×) 80、三次观测站制作气表-1,对 02 时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的处理,是 用订正后的自记值代替正式记录。(√) 81、可以利用厂矿、居民点、街道等照明用灯作为夜间观测能见度的目 标灯。(×) 82、遇有沙尘等天气,湿球纱布上明显沾有灰尘时,应立即更换。(√) 83、水汽压越大,蒸发量越大。(×) 84、调整最高温度表,甩动时,温度表与人体重心垂线的角度要小于 45 度。(×) 85、在观测记录中,部分要素允许在观测值前加记“>”符号。(√) 86、天气现象刚好出现在 24 时,但不足一分钟,其起止时间应记为“0” 。 (√) 87、在观测中发现最高温度表水银柱在窄道处断开时,应作缺测处理, 并在备注栏注明。 (×) 88、台站观测用钟表要每日 19 时对时,保证误差在 30 秒之内。(√) 89、日落后换日照纸,其它自记纸的换纸时间由各省、市、自治区气象 局确定。(√) 90、出现灾害性天气时,台站应及时进行调查记载。(√) 91、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是: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的 温度和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雪深、日照、蒸发、冻土、浅层和深层 地温。 (×)第 12 页 共 112 页 92、定时观测时,45-60 分应观测云、能见度、空气温度和湿度、降水、 风向和风速、气压、雪深等发报项目,连续观测天气现象。(×) 93、具体观测程序,台站可根据观测项目的多少和观测时的天气状况确 定,但气压观测时间应尽量接近正点,全站的观测程序必须统一,并且 尽量少变动。 (√) 94、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 物高度的 3 倍以上, 距离成排障碍物, 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 10 倍以远。 (×) 95、基准气候站及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四周 10 米范围内不能种植高杆(1 米以上)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 96、观测场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草高不能超过 30cm。场内不 能种植作物。(×) 97、为保持观测场地的自然状态,场内要铺设 0.3-0.6 m 宽的小路。(×) 98、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 态。 (√) 99、观测场内仪器之间,东西间距不少于 3 m,南北间距不少于 4 m,仪 器距围栏不少于 3 m。(×) 100、观测场内高的仪器安置在北面,低的仪器顺次安置在南面,南北排 列成行。(×) 101、干温球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温度计的安置高度在 1.5-1.53 m 之间、允许误差范围均为±5 cm。(√) 102、蒸发器,雨量器,雨量计的安置高度均为 70 cm。(×) 103、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三族,十属,二 十九类。(√) 104、积雨云是浓厚的积云,顶部呈圆弧形凸起,很象花椰菜;垂直发展 旺盛时, 个体臃肿、 高耸, 在阳光下边缘白而明亮。 可产生阵性降水。 (×) 105、碎层云一向由层云分裂和碎雨云转变而来。(×) 106、碎雨云是低而破碎的云,呈灰色或暗灰色。常出现在降水时或降水 前后的降水云层之下。(√) 107、积雨云常产生雷暴、阵雨(雪),或有雨(雪) 幡下垂。有时产生飑 或冰雹。云底偶有龙卷产生。(√) 108、卷积云可由卷云、卷层云蜕变而成。有时高积云也可演变为卷积云。 (√) 109、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全天有云时记 10、全天无云时记 0、有微量云时记 1。(×) 110、云高是指云底距测站的直线距离。(×) 111、因雪暴、浮尘、雾使天空的云量、云状无法辨明时,总低云量记 10, 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第 13 页 共 112 页 112、因烟、霾、浮尘、沙尘暴、吹雪、扬沙等视程障碍现象使天空云量、 云状全部或部分不明时,总低云量记“-” ,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或同时 记录可辩明部分的云状。(×) 113、最小能见度是指最小有效水平能见度,以 km 为单位,取整数。按规 定要观测最小能见度的每一现象出现时,每天只记录一个最小能见度。 (×) 114、白天能见度是指观测员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 和辨认出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115、层云为低而均匀的云层,像雾,但不接地,呈灰色或灰白色,可降 毛毛雨或米雪。(√) 116、能见度目标物的仰角以 0.5-5.0°为宜。(×) 117、目标物的颜色应当越深越好而且亮度要一年四季不变或少变。(√) 118、有效水平能见度是指四周视野中二分之一的范围都能看到的目标物 的最大水平距离。(×) 119、夜间观测能见度时,应先在黑暗处停留至少 10 分钟,以适应环境。 (×) 120、能见度目标物情况有改变,或被其它物体遮蔽而不能继续观测时, 应另选目标物代替,并将情况记入观测簿备注栏。(×) 121、 霰是指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的或比较长的固态降水, 直径约 2-5 mm, 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122、雨夹雪是指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123、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是霜,霜溶化后的水珠是露。(×) 124、雷暴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 125、冰粒可降自气层较稳定的雨层云,常呈间歇性。(√) 126、雨淞是指过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的冰 层,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 127、浮尘是指由于风大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 度在 1.0-10.0 km 以内的天气现象。(×) 128、应该记录开始与终止时间的天气现象是:雨、阵雨、毛毛雨、雪、 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霰、扬沙、米雪、冰粒、冰针……。(×) 129、不记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是:冰针、米雪、轻雾、露、霜、积雪、 结冰、扬沙、浮尘、烟幕、霾、尘卷风、闪电。(×) 130、在雨、雪等降水现象中,如果一种现象转为另一现象时,为了简便 起见,现象间可以连续记载。(×) 131、大风、雷暴的起止时间,凡两段出现的时间间歇在 15 分钟或以内 时,应作为一次记载,若间歇时间超过 15 分钟,则另记起止时间。(√) 132、在观测中发现最低温度表酒精柱中断时,应减去断柱的数值作为读 数,并在备注栏注明。 (×)第 14 页 共 112 页 133、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以百帕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 134、气压室内光线不足时,可用手电筒或加遮光罩的电灯(15-60 W)照 明。(×) 135、动槽式水银气压表读数复验后,降下水银面。旋转槽底调整螺丝, 使水银面离开象牙针尖约 3-5 mm。(×) 136、气压计周转型自记钟一周快慢超过半小时,日转型自记钟一天快慢 超过 10 分钟,应调整自记钟的快慢针。(√) 137、气压计是自动、连续记录气压变化的仪器。它由感应部分(双金片)、 传递放大和自记部分组成。(×) 138、仪器因摩擦等原因使记号前后两处读数差≥0.3 hpa(或≥0.3℃、 ≥2%)时,称为跳跃式变化。(×) 139、日转型自记钟一天快慢超过 20 分钟,应调整自记钟的快慢针。(×) 140、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和当时气压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以 百分数(%)表示,取整数。(×) 141、百叶箱内靠近箱门处的顶板上,可安装照明用的电灯(不得超过 45 W),读数时打开,观测后随即关上,以免影响温度。(×) 142、干湿球温度表是由二支型号完全一样的温度表组成。(√) 143、包扎湿球温度表球部的纱布长约 10 cm,杯口距湿球球部约 3 cm。 (√) 144、湿球纱布开始冻结后,应立即从室内带一杯清洁水对湿球纱布进行 溶冰,待纱布变软后,在球部下 2-3 cm 处剪断,然后取走水杯,以防冻 裂。(×) 145、在观测中发现最高温度表水银柱在窄道处断开时,应稍稍抬起温度 表的顶端使其连接在一起。若不能恢复,则减去断柱的数值作为读数, 并在观测簿的备注栏注明。(√) 146、小百叶箱内 20 时观测程度是:干湿球温度表,最低温度表酒精柱, 毛发湿度表, 最高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游标, 调整最低、 最高温度表。 (×) 147、湿球纱布一般每周应更换一次,蒸馏水一般应每 10 天换 1 次。(×) 148、最高温度表安置在温度表支架下横梁的上面一对弧形钩上,感应部 分向东、约高出干湿球温度表球部 3 cm。(×) 149、调整最高温度表时用手握住表身,感应部分向下,臂向外伸出约 45°,用大臂将表身前后甩动,以使水银下落到感应部分。(×) 150、最低温度表应水平的安置在温度表支架下横梁的下面一对弧形钩 上,感应部分向东,高于干湿球部温度表 2 cm。(√) 151、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的示度每月 1-5 日 20 时应与干球温度表的示度 进行比较,若平均误差≤0.5℃时,该最低温度表可以使用。否则应撤换, 并将此 5 天的误差平均值订正到该 5 天的逐日最低温度上。(√)第 15 页 共 112 页 152、每月月初 5 天要观测最低温度表酒清柱,凡中途更换新的最低温度 表,一般不进行酒精柱观测。(×) 153、最低温度表在移运和存放时,最好将表身水平放置,并避免高温及 震动,以免酒清柱蒸发和中断。(×) 154、温度计应稳固地安置在大叶箱中下面的架子上,底座保持水平,感 应部分中部离地 1.5 m。(√) 155、经订正后的相对湿度&100 时、记作 100,&0、记为 0,并在备注栏 注明。(×) 156、每季度应用洁净毛笔蘸蒸馏水(或加适量酒精)清洗毛发一次。(√) 157、湿球溶冰不当时,凡在正点前补测的干湿球值不作正式观测记录。 (×) 158、EL 型电接风向风速计是由感应器、指示器、记录器组成的有线遥测 仪器,指示器与记录器必须配套。(×) 159、风速感应器距地高度 10-12 m。距平台高度 6-8 m,且距地高度不 得低于 10 m。(√) 160、静风时,风速记 0,风向记 C;平均风速超过 40.0 m/s 时,则记为 >40.0,作日合计、日平均时,按 40.0 统计。(×) 161、雨量计、电接风换自记纸作时间记号时,均可用上抬自记笔杆的方 法。(×) 162、 整理风自记时, 只有当计时误差≥20 分钟时, 才作时间差订正。 (×) 163、风自记纸换纸时不必用逆时针对时。(√) 164、挑取日最大风速时,可跨年、跨月、跨日挑取,也可上跨、下跨。 (×) 165、更换 EL 型风感应器、指示器时,二者应同时成套更换。(√) 166、风向方位块应每年清洁一次。(√) 167、自动站气温、相对湿度的自动观测记录有部分缺测时,则从实有的 自动观测记录和人工补测的定时观测记录中挑选日极值。(√) 168、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溶化后)的水,未 经蒸发、渗透、流失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 169、雨量器由雨量筒与量杯组成。雨量筒用来承接降水物,它包括承水 器、储水瓶和外筒(储水筒) (√) 。 170、冬季降雪时,须将承水器取下,换上承雪口,取走储水瓶,直接用 承雪口和外筒接收降水。 (√) 171、在炎热干燥的日子,降水停止后,要及时进行观测,并记入观测簿 备注栏。(×) 172、出现吹雪、雪暴时,均应观测其降水量。(×) 173、纯雾、露、霜、冰针、雾淞、吹雪的量按无降水量处理,但吹雪的 量必须量取,专供计算蒸 量用。(√)第 16 页 共 112 页 174、雨量器应安装在观测场内固定的架子上,器口保持水平,距地面高 70 cm。(√) 175、雨量自记换下时间若缺测,其时差订正是:当每天的误差不大时, 可按自记正点时间进行计算。(√) 176、一个月中,若有一天或以上固态降水时,气表-1 自记降水部分全部 空白。(×) 177、冬季 12-2 月,冰冻期短的地区,虹吸雨量计不收回,照常使用、 记录,并进行自记纸的整理。(√) 178、因固体降水雨量计停止使用时,必须在值班日记上注明。(×) 179、无降水时,降水栏空白不填。不足 0.05 mm 的降水量记 0.0。(√) 180、经常保持雨量器清洁,每次巡视仪器时,注意清除承水器、储水瓶 内的昆虫、尘土、树叶等杂物。(√) 181、遇固态降水,凡随降随化,仍照常读数和记录。(√) 182、一日内有降水(实测降水量≥0.1 mm)时,必须换纸。(×) 183、虹吸雨量计由承水器、浮子器、自记钟和虹吸管等组成。(√) 184、无降水时,自记纸可用 8-10 天,用加注一定水量的办法抬高笔位, 以免每日迹线重迭。(×) 185、在雨季,每季度应将虹吸雨量计盛水器内的自然排水量进行 1-2 次 测量,并将结果记在自记纸背面,以备使用资料时参考。(×) 186、当雨量自记纸上有降水记录,但换纸时无降水,则在换纸前应作人 工吸虹,使笔尖回到“0”位。若换纸时正在降水,则用铅笔作时间记号。 (√) 187、 雪深是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 以厘米为单位, 取整数。 (√) 188、雪深的观测地段,应选择在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入冬前, 应将选定的地段平整好。清除杂草,并作好标志。(√) 189、每次雪深观测须作三次测量,记入观测簿相应栏,并求其平均值。 三次测点相距一般应在 8 米以上。(×) 190、雪深观测每天 8 时观测一次,若 14 时或 20 时才达到积雪标准时, 一般也不补测,但应在备注栏注明。(×) 191、积雪是指雪(包括霰、米雪、冰粒、冰雹)覆盖地面达到气象站四周 能见面积一半以上。(×) 192、当雪(包括霰、米雪、冰粒)覆盖地面达到气象站四周能见面积一半 时要观测雪深。(×) 193、当有积雪符号,而无积雪深度时,必须在备注栏注明。(×) 194、雪深的观测地段应选择在观场附近平坦、开阔、裸地的地方。(×) 195、平均雪深不足 0.5 cm 记 0,没有积雪时,雪深栏空白。(√) 196、若气象站四围积雪面积过半,但观测地段因某种原因而无积雪时, 则应在就近有积雪的地方,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地点测量雪深。(√)第 17 页 共 112 页 197、在无任何遮蔽条件下,太阳中心从某地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 线,其光线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可照时数。(√) 198、 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地面的时间称为日照时数。 0.1 小时为单位。 以 (×) 199、暗筒式日照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太阳光通过仪器上的小孔射入筒 内,使涂有感光药剂的日照纸上留下感光迹线,来计算日照时数。(√) 200、枸橼酸铁铵与水的比例为 1∶10,赤血盐与水的比例为 1∶3。(×) 201、日照纸的涂药以每次涂刷 15 张为宜。以免涂了药的日照纸久存失 效。(×) 202、涂刷日照纸时最好在红灯光下进行,涂药前,先用脱脂棉把日照纸 擦净;另用毛笔蘸药液涂在日照纸上,涂药应薄而均匀。(×) 203、换下的日照纸,应依感光迹线的长短,在其下描划铅笔线。然后, 将日照纸放入足量的清水中浸漂 1-3 分钟。(×) 204、每天在日落后换纸,上纸时,注意使纸上 10 时线对准筒底的白线, 14 时线对准筒口的白线。(×) 205、如果观测场没有适宜地点,日照计可安装在平台或附近较高的建筑 物上。(√) 206、日出前应检查日照计的小孔,有无小虫、尘沙等堵塞或被露、霜等 遮住。(√) 207、气象站测定的蒸发量,是指一定口径的蒸发器中,在一定时间间隔 内因蒸发而失去的水层深度,以毫米(mm)为单位,取 1 位小数。 (√) 208、小型蒸发器为口径 20 cm,高约 10 cm 的金属圆盆,口缘镶有内直 外斜的刀刃形铜圈,器旁有一倒水小咀。(√) 209、每天 20 时观测蒸发量,测量前一天 20 时注入的 20 mm 清水经 24 小时蒸发剩余的水量,记入观测簿余量栏。(√) 210、蒸发器内的水量全部蒸发完时,蒸发量记为≥20.0(原量为 20.0)。 (×) 211、因降水或其它原因,致使蒸发量为负值时,记 0.0。但必须在备注 栏注明。(×) 212、在多雨季节,应增设一个蒸发专用的雨量器,该雨量器的观测与降 水观测同时进行。(×) 213、E-601B 型蒸发器,一般 2 个月换一次水;小型蒸发器一般每星期换 一次干净水,冬季结冰期间,可 10 天换水一次。(×) 214、炎热干燥的日子,为防止蒸发,当降水停止后,蒸发专用雨量器内 的降水也应及时进行观测记录。(√) 215、有降水时,应取下小型蒸发器上的金属丝网圈;有强烈降水时,应 随时注意从器内取出一定的水量,也可采用加盖方法,以防水溢出。(√) 216、小型蒸发器,每天观测后均应清洗蒸发器,并换用干净水。(√)第 18 页 共 112 页 217、下垫面温度和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统称地温。 (√) 218、下垫面温度包括裸露土壤表面的地面温度、草面(或雪面)温度及 最高、最低温度。 (√) 219、曲管地温度表感应部分上端弯折,与表身成 135°夹角。(√) 220、地面和浅层地温的观测地段,设在观测场内南面平整出的裸地上, 地段面积为 2×4 O。地表疏松、平整、无草,并与观测场整个地面相平。 (√) 221、地面 3 支温度表须水平地安放在地温场中央偏东的地面,按 0 cm、 最高、最低的顺序自北向南排列。(×) 222、地面 3 支温度表,表间相隔约 10 cm,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 中,一半露出地面。(×) 223、曲管地温表与地面最低温度表之间,5、10、15、20 cm 之间的间距 为约 10 cm,表身与地面成 135°夹角。(×) 224、为了避免观测时践踏土壤,应在地温表北面相距约 30 cm 处,顺东 西向设置一个观测用的栅条式木制踏板,踏板宽约 40 cm、长约 100 cm。 (×) 225、20 时地温观测顺序:0 cm、最低、最高和 5、10、15、20 cm 地温。 (√) 226、大型蒸发:冬季偶尔结冰的地区,结冰时可停止观测,各该日蒸发 量栏记“B” ;待某日结冰融化后,测出停测以来的蒸发总量,记在该日 蒸发量栏内。可以跨月、跨年。(×) 227、地面和曲管地温表被水淹时,一般可照常观测。只须在备注栏注明。 (√) 228、降强降水时,若遇地温表漂浮于水中,则记录从缺,并在备注栏注 明。(√) 229、地面三支温度表被雪埋住后,在观测前巡视仪器时必须将表安置在 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住,则可照常读数。(√) 230、每旬要检查一次曲管温度表的安装状况,安装深度、角度超过允许 误差时,应及时纠正。(×) 231、每天 20 时观测后和大风、雷雨天气过后,应认真检查一次地面三 支温度表的安装状态,以保证安装正常。(√) 232、地面三支温度表感应部分及表身必须有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 面。埋入土中部分必须与土壤密贴,露出地面部分要保持干净,及时擦 掉沾附上面的雨、露、霜、尘土等。(√) 233、在夏季高温的日子里,应在早上温度上升后观测一次地面最低、记 入观测簿 08 时栏,并将最低温度表收回,使其感应部分向下,妥善立放 室内或阴蔽处。(√) 234、降水量自记迹线有缺测,若缺测时间跨越某一个或几个正点时,有第 19 页 共 112 页 关各时降水量应用其它雨量计的自记记录代替;若无其它雨量计时,则 整个缺测时段记其累计量,并填在该时段的最后一个小时栏内,其它各 时共用“←”符号表示。 (√) 235、 在观测中发现地面温度表损坏, 可用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代替。 (×) 236、日照时数全天缺测时,若全天为阴雨天气,则日照时数日合计栏记 “0.0” 。(√) 237、日照时数全天缺测,若该日天气时阴时晴,则该日日照时数按缺测 (各时日照时数栏空白) 。(√) 处理,日合计栏记“-” 238、若某日全天无云,日照时数缺测数小时(非全天缺测) ,则该日日 照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 239、某日湿度自记全天缺测,该日日最小相时湿度改从当日各定时观测 记录中挑取。(√) 240、某日风自记记录有缺测,从实有的自记迹线中挑取的日最大、极大 风速无代表性时,则按缺测处理。(√) 241、某日日最高气温缺测时,用订正后的自记最高气温代替。(√) 242、某日日最低气温缺测,又无自记记录代替时,改从当日各定时观测 气温中挑取。(√) 243、 地面日最高温度缺测时, 改从当日各定时观测地面温度中挑取。 (√) 244、 若正点前 20 分钟至正点后 10 分钟内的自记风向风速记录也缺测时, 该时风向风速按缺测处理(当风速缺测时,风向亦按缺测处理;当风向 缺测时,风速照记,风向记“一”) 。(√) 245、某日最大风速缺测记“―”时,相应的出现时间及风向栏也作缺测 处理,记为“―” 。(×) 246、某次记录不完全正确或有疑误但基本可用时,按正常记录处理;当 某次记录有明显错误且无使用价值时,按缺测处理(记“-”) 。(√) 247、高山站观测云时,当遇有云顶低于测站的云,在记录云顶低于测站 的高度时,应在记录前加“-”号。(√) 248、EL 型风向风速计,电缆可以走电缆沟(管) ,也可以架空。(×) 249、日照纸的药液配制,赤血盐、枸橼酸铁铵与水的比例在实际操作时 可根据药的质量与气象站实际经验灵活掌握配制。(√) 250、冻土观测时,当冻结层的下限深度超出最大刻度范围时,应记录最 大刻度数字,并在数字前加记“≥”符号。 (×) 251、 地面状态的场地应选择在观测场内一块约 2m×4m 的自然地面, 用于 观测干、湿、积水和地面冻结这四种地面状态。(×) 252、地面气象月观测记录经质量检查处理后,月观测数据文件应复制备 份,长期保存。(√) 253、气表-1 中月日照百分率取整数,小数四舍五入。(×) 254、年报表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的挑选,若某一时段(例如 5 分钟)的第 20 页 共 112 页 年最大降水量同时也为另一时段(例如 10 分钟)的年最大值时,也应照 常挑取。(√) 255、 站址迁移过程中, 当气压感应部分拔海高度差在 10.0m 以上、 100.0m 以内时,本站气压须经高度差订正。(×) 256、在降水较大时,应视降水情况增加人工观测次数,以免降水溢出雨 量筒,造成记录失真。 (√) 257、当地面温度降至-36℃以下时,只读地面最低温度表的酒精柱和游 标示度,并以经器差订正后的酒精柱读数作 0cm 记录,地面最高温度表 停止观测,记录从缺,并在备注栏注明。 (√) 258、地面温度表被水淹,则该时次地面温度作缺测处理。 (×) 259、因降水或其它原因,致使蒸发量测定值为负值时,记为 0.0,并在 备注栏注明。 (×) 260、温度表水银柱发生中断时,若对记录质量影响不大时,也可用温度 表示度值减去空隙部分所占的度数求得。但应在备注栏注明。 (√) 261、月报表中当记录遇有“-”“>”“<”“B”“[] 、 、 、 、 ”等符号时一 律照抄。(√) 262、三次站 02 时压、温、湿记录用订正后的自记记录代替。(√) 263、某站 08 时湿球结冰,溶冰不当,观测时湿球不稳定,于正点前进 行干湿球补测,应以第二次干湿球补测值作正式记录。(√) 264、三次站用订正后的自记记录代替的 02 时记录可看作正式记录,但 02 时记录不参加极值的挑选。(×) 265、三次站 02 时气温或相对湿度自记缺测时,该日 02 时水汽压、相对 湿度、露点温度用 08 时记录代替。(×) 266、三次站 02 时地温,可用 08 时记录代替。(×) 267、三次站 02 时云状、能见度、湿球温度均空白不填。(√) 268、湿度计若笔尖已抵靠钟筒底沿,除按外延法读数并进行订正外,还 需在记录前加记“<”符号。(×) 269、枸橼酸铁铵,赤血盐均是剧毒品,应妥善保管。(×) 270、目测风力等级为 12 级时,相当于平地 10 m 高处的风速>33.0(m/s) (中数) 。(×) 271、当温度计记录值与实测值相比较,误差达到 1.0℃时,应及时调整 仪器笔位,否则,要计算错情。(×) 272、在定时观测使用轻便风向风速表时,观测记录风速只取整数,小数 四舍五入。(×) 273、当日天气现象栏记有积雪,到 08 时(或 14 时、20 时)观测时已不 符积雪现象的标准,故当日不进行雪深观测,但应在备注栏注明。(×) 274、降水自记记录有缺测时,缺测时段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记录应参 加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的挑选。(√)第 21 页 共 112 页 275、降水量自记迹线有缺测,若缺测时间内的累计量无法从自记纸上直 接计算出来时,则均按缺测处理。(√) 276、人工观测日地面最高、最低温度及日最高、最低气温缺测(且温度 自记日极值也缺测)时,改从当日各定时观测地面温度及气温中挑取。 (√) 自动站 277、每年应定期维护一次风传感器,清洗风传感器轴承;检查、校准风 向标指北方位。(√) 278、双、单翻斗雨量传感器,每月至少定期检查一次,清除过滤网上的 尘沙、小虫等以免堵塞管道,特别要注意保持节流管的畅通。翻斗内壁 禁止用手或其他物体抹拭,以免沾上油污。 (√) 279、自动站以采集器的内部时钟为观测时钟。(√) 280、自动站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应巡视观测场和仪器设备,具体时间由 各站观测员自定。(×) 281、自动站正点前约 10 分钟应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是否正常。 (√) 282、振筒式气压传感器应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和风的直接吹拂。定期检 查通气孔,及时更换干燥剂。(√) 283、安装或更换气压传感器时可以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284、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是根据铂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原理来测定 温度的。(√) 285、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及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安装在百叶箱内,感应元 件的中心部分离地面高度 1.52m。(×) 286、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观侧场内预制水泥座上,筒口距地 70cm,并保 持水平。(√) 287、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是用有机高分子膜作介质的一种小型电容器。 整个感应器是由两个小电容器并联组成。 (×) 288、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置于大气中,当大气中水汽透过上电极进入介 电层,介电层吸收水汽后,介电系数发生变化,导致电容器电容量发生 变化。电容量的变化正比于相对湿度。(√) 289、自动站在气温或湿度采集出现故障时可用通风干湿表进行补测。 (√) 290、风向、风速传感器应安装在观测场高 10-12 m 处,风向标的方位要 对准正南,传感器的信号电缆不能悬空挂着,要捆扎在风杆上。(×) 291、风向、风速传感器要经常观察风杯和风向标转动是否灵活、平稳。 发现异常时,换用备份传感器。 (√)第 22 页 共 112 页 292、蒸发传感器应定期检查清洁传感器,发现故障时及时修复。因降水 使日蒸发量出现负值时,该日蒸发量按 0.0 处理,并在备注栏注明。(×) 293、连接地面温度传感器的电缆应掩埋入浅土层中;连接各浅层地温传 感器的电缆应有 1m 左右的长度埋入大致相应的土中,然后引入地沟内。 (√) 294、5、10、15、20cm 地温传感器应按规定穿入长 200mm,宽 30mm,厚 5mm 的板条孔中,感应头朝北。板条用木料或硬塑料等不易导热的材料制 成。(×) 295、铂电阻地面温度传感器被积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 心将其从雪中取出,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埋入雪中一半。 读数时若又被雪盖,可按正常观测读数,并在备注栏注明。(×) 296、草面(或雪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裸地地温观测区西侧,面积约 2 m2 的草地上,距地高度 6cm,并与地面大致平行。(×) 297、观测雪温期间,应经常巡视雪温传感器,使其置于积雪表面上;当 草株高度超过 10cm 时,应修剪草层高度。(√) 298、能按规定的时间实时提供气象观测数据的自动气象站称为实时自动 气象站。(√) 299、风向、风速传感器应安装在观测场内,气压传感器一般安装在数据 采集器内。(√) 300、自动站的电缆应穿入电缆管内,电缆管安置在电缆沟内。其目的是 为了防雷、防鼠、防水和安装、维修方便。(√) 301、观测场内的电缆沟一般在小路下面,沟上面盖的水泥盖板就是小路 的路面,沟的宽度以 50cm 左右为宜,沟的深度以便于安装电缆和防止大 雨后积水为宜。 (×) 302、保持自动站设备处于正常连续的运行状态,每小时正点前 10 分钟 要查看数据采集器的显示屏或计算机显示的实时观测数据是否正常。 (√) 303、自动站每日 08、20 时仍须人工观测雨量筒的降水量,并记入观测 簿中定时降水量栏作为正式记录。(√) 304、每月应检查供电设施,保证供电安全及各电缆是否有破损,各接线 处是否有松动现象。(√) 305、自动观测项目的日极值从当日各正点值中挑取;日极值出现二次或 以上时,出现时间任挑一个。(×) 306、月报表封面气压感应部分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填写传感器的拔海 高度,以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307、自动站根据各月观测数据文件(含 A 文件、J 文件)统计得到的候、 旬、月资料和人工录入的年报表封面、天气气候概况、备注、现用仪器第 23 页 共 112 页 等文字说明,经加工整理后形成统一的地面气象年报数据文件(即 Y 文 件)。(√) 308、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从全年的每分钟降水量数据文件中,挑选出 本年内 15 个时段的年最大降水量及相应的开始时间。(√) 309、从年内每分钟降水量数据文件中滑动挑取的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 不受日、月、年界的限制。(×) 310、自动观测定时数据缺测时,所有台站在 02、08、14、20 时 4 个定 时和规定编发气象观测报告的时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 降水记录缺测时,应在正点后 30 分钟内进行补测;超过 30 分钟时不进 行补测,该时数据按缺测处理。(×) 311、若某一定时所有自动观测数据缺测时,用前、后两定时数据内插求 得,按正常数据统计;若连续两个或以上定时数据缺测时,按缺测处理。 (×) 312、一日中自动观测记录部分缺测时,从实有的自动观测记录和人工补 测的定时观测记录中挑选日极值,当自动观测极值和人工补测极值相同 时,相应出现时间以人工观测记录为准。(×) 313、自动观测记录全天缺测时,日极值从所有人工补测的定时观测记录 中挑取。(×) 314、一日中自动观测各时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辐射曝辐量部分 记录缺测时,日合计按缺测处理,记“一”。 (×) 315、自动观测每分钟降水量缺测时,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按 缺测处理。(×) 316、自动观测每分钟降水量有缺测时,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 可以从缺测时段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记录中挑选。(√) 317、人工观测定时记录缺测及迟测、早测时,凡是有自动观测记录的均 用自动观测记录代替;无自动观测记录、有自记仪器的项目,应用订正 后的自记记录代替;无自记仪器的项目,应在一小时或以内(以 02、08、 14、20 时 00 分为准)进行补测。 (√)三、选择题(可选择 1 个或多个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空格里) 1、能见度目标物的高度角为 5°,宽度角 10°,其视角为(A)°。 A、5×21/2 B、2×51/2 C、5×51/2 D、50 2、有降雪同时有吹雪,影响实际降水量,记录如何对待(A) A、 按量照记 B、记录加括号 C、作缺测 3、米雪多降自(FG) ,冰粒多降自(ADE)第 24 页 共 112 页 A、As B、Cb C、Ac D、Sc E、Ns F、St G、≡ 4、在“风力等级表”的“陆上地物征象”栏中。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 呼有声,撑伞困难,高的草不时倾伏于地” 。其风力等级为(C) A、4 级 B、5 级 C、6 级 D、7 级 5、判断毛发湿度表(计)订正图能否使用的三原则中,所谓订正线突然 变化是指(C) A、订正线弯弯曲曲 B、毛发表读数值变化 1%而换算后的相对湿度变化 35%或以上 C、毛发湿度表数值变化 1%,而换算后的相对湿度值变化 6%或以上 6、观测最高温度时,发现温度表水银柱上滑脱离开窄道(C) A、记录加括号并在备注栏注明 B、按缺测处理,在备注栏 注明 C、稍抬温度表顶端,使水银柱回到正常位置再读数 7、有效水平能见度是指四周视野中(C)以上的范围能看到的目标物的 最大水平距离。 A、1/4 B、1/3 C、1/2 D、2/3 8、为保证 EL 电接风向风速计正常工作,串联干电池的电压不得低于(D) B、8.0 V C、9.0 V D、8.5 V A、6.0 V 9、记录尘卷风的条件是(CE) A、能见度小于 10 千米 B、直径 1-2 米 C、直径>2 米 D、高 度小于 10 米 E、高度≥10 米 10、观测时地面和曲管温度表被水淹,但未漂浮,则(B) A、记录从缺 B、可照常读数 C、观测后记录加括号 11、某干燥区,某日蒸发器内注入清水 30.0mm 被全部蒸发,该日蒸发量 应记(B) A、&20.0 B、&30.0 C、30.0 D、(20.0) 12 、 台 站 气 压 表 水 银 槽 拔 海 高 度 低 于 15m 时 , 高 度 差 订 正 值 C 按 C=34.68h/(t+273)求得,其中 t 采用(C) A、气压表附温的平均值 B、观测时的气温 t 与前 12 小时的气温平均值 C、本站年平均气温值 D、月平均气温值 13、某年极值出现月份、日期为 6 月 2 日、7 月 5 日、6 日、8 月 3 天, 则年极值的日期栏应记为(C) A、4 次/3 月 B、6 天/3 次 C、6 天/3 个月 14、DEM6 型轻便风向风速表,在观测风向时,必须待风杯转动约(B)后, 才能按下风速按钮。 A、1 分钟 B、半分钟 C、1 分半钟 D、2 分钟 15、制作毛发湿度表订正图时(AC) A、 全图点子要在 100 个或以上第 25 页 共 112 页 B、 订正线±10%的区域内点子达到或超过总点子数的三分之二,该图方 能使用 C、 毛发湿度表数值变化 1%, 而换算后的相对湿度却变化了 6% 或以上时, 则该图不能使用 D、 在使用毛发湿度表测定湿度期间,遇有偶尔气温≥-10.0℃时只须用 干湿球温度表测定湿度 16、各种天气现象和界限温度的初终间日数, (A) A、包括初日和终日 B、不包括初日和终日 C、包括初日 D、包括终日 17、整理日照纸时,日照时数以(B)为准 A、感光迹线 B、换下后划的铅笔线 C、感光或铅笔线均可 18、冰雹的最大直径(B)时,需测定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并记入(C) 内 A、≥10mm B、&10mm C、纪要栏 D、备注栏 19、目测风力 6 级,相当于离地面十米高处的风速(C)m/s A、10 B、11 C、12 D、13 20、按下表,应测量雪压的日期是(8、11、12、15、19、20)日 日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期 雪 5 4 3 6 12 6 6 6 3 5 7 12 5 深 21、观测记录的三性要求是(B) A、代表性、比较性、及时性 B、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C、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 D、准确性、比较性、及时性 22、雨量器安装高度为 70 cm,允许误差范围为(A)cm A、±3 B、±5 C、±2 D、±1 23、观测场内仪器之间,南北间距为(B)m A、3 B、≥3 C、4 D、不少于 4 24、出现浮尘时,水平能见度为(D)千米 A、&1.0 B、1.0-10.0 C、&1.0 D、&10.0 25、应记录开始时间的天气现象共有(D)种 A、20 B、19 C、21 D、24 26、小型蒸发皿应(A)清洗一次 A、每天 B、每旬 C、每月 D、每季 27、在观测记录中,允许在观测值前加记“&”符号的要素有(C) A、2 个 B、1 个 C、3 个 D、4 个 28、1991 年 1 月份的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 1990 年 12 月 30 日至 1991 年 1 月 3 日,其起止日期记为(D)第 26 页 共 112 页 A、30/12-3/1 B、30-3/1 C、30-3 D、30/12-3 29、气表-1 中规定应统计的各级降水日数有(A) A、8 个 B、7 个 C、9 个 D、6 个 30、某次记录不完全正确或有疑误但基本可用时,该记录应(B) A、加“ ” () B、按正常记录处理 C、记“-” 31、某日天气,上午时晴时阴,下午无云,日照记录上午完好,下午因 故缺测,该日日照时数日合计应(B) A、 按缺测处理 B、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 C、把上午的日照 时数合计作为日合计值并加“ ” () 32、对能见度目标物的视角和仰角要求是(B) A、&5°、&6° B、0.5-5.0°之间、≤6° C、&5°、≤6° D、 ≤5°、≤6° 33、按天气现象定义,能见度&1.0 千米的现象为(B) A、 雾、吹雪、扬沙 B、雾、沙尘暴、雪暴 C、雾、浮尘、 雪暴 D、雾、雾淞、沙尘暴 34、某站初霜是 1987 年 12 月 5 日,终霜是 1988 年 3 月 1 日,初终间日 数为(D)天 A、86 B、87 C、85 D、88 35、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示度与干球温度表示度,在月初五天比较的平均 差值&0.5℃,该平均差值(B) A、不作补充订正 B、要作补充订正(订正到该 5 天的逐日最低 温度值上) 36、有浮尘时太阳呈(D) ,有霾时远处光亮物体微带(AC) A、红色 B、土黄色、淡黄色 C、黄色 D、苍白色或淡 黄色 37、最低温度表如遇酒精柱中断,观测时(C) A、扣除中断部分 B、加上内管顶上的一段中断的酒精柱 C、按缺测处理 38、在观测记录中,允许在观测值前加记“<”符号的要素有(A) A、1 个 B、2 个 C、3 个 39、月最大、极大风速的风向,若出现两个或以上时,风向记(A) A、个数 B、并记 自动站 40、安装自动站传感器的百叶箱, (B) A. 每月至少定期擦洗一次, 清洗之前, 应将仪器全部放入备份百叶箱 内。第 27 页 共 112 页 B、不能用水洗,只能用湿布擦拭或毛刷刷拭,百叶箱内的温、湿传感器 也不得移出箱外。 41、对温湿度传感器的日常维护主要是用(C)过滤罩。 A、清水清洗 B、酒精清洗 C、软毛刷清洁 42、传感器安装时,应该考虑方向的是(C)。 A、雨量 B、温湿度 C、风向 43、湿敏电容传感器应安装在百叶箱内,传感器的中心点离地面(B)m。 A、1.52 B、1.50 C、1.53 44、整个自动气象站设备的机壳应连接到接地装置上。接地电阻应小于 (A)Ω,设备接地端与避雷接地网联在一起时,要通过地线等电位连接 器连接。 A、5 B、3 C、2 45、铂电阻地温传感器被积雪埋住时, (B) 。 A、将其置于积雪表面上进行观测; B、照常观测,在备注栏中注明 46、自动观测日照采用(B)时、以(C)为日界。 A、真太阳 B、地方平均太阳 C、地方平均太阳时 24 时 D、日 落 47、自动站以(A)为观测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北京时相差(D)秒时, 在正点后要调整(F)时钟。 A、采集器的内部时钟 B、计算机 C、达到 30 D、大于 30 E、计算机 F、采集器的内部 48、自动观测程序中(B)分,进行正点数据采样; (C)分,向微机内录 入人工观测数据。 A、00-01 B、 00 C、01-03 D、02-04四、问答题1、区别霰和米雪应根据哪些主要特征? 答:霰:直径 2-5mm,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降自 Cb、Sc,气层不稳 定。米雪:直径&1mm,非阵性,着硬地不反跳,降自 St、≡,气层稳定。 ≡ 2、上午无云,日照纸记录完好,下午无云,但无日照记录,该天日照时 数如何计算? 答:一日中日照时数缺测数小时,不是全天缺测时,按实有记录作日合 计。 3、某次降冰雹直径为 14mm,8 个冰雹融化后,用 20cm 口径的专用量杯, 量出的水量为 2.3mm,其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是多少克? 答:3.14×102×0.23×1÷8=9 克。第 28 页 共 112 页 4、某日降水量为 20mm,在一个标准地面气象观测场(25 m×25 m)内, 集聚的雨水为多少吨?(水的比重 1 g/cm3,计算结果要一位小数) 答:设 H 为高度、S 为面积、V 为体积、G 为重量、Υ为比重 1 吨=1000 千克 H=20mm=2cm S== V=S×H== G=V×Υ== 克=12.5 吨。 5、某站经度为东经 106°25′,北京时 8 时,该站的地方平均太阳时是 几时、几分、几秒? 答:经度差:120°-106°25′=13°35′ 因太阳方位角每 4 分钟变化 1 度 时差为 13°35′×4 分/度=54 分 20 秒 该站地方平均太阳时为:8 时-54 分 20 秒=7 时 05 分 40 秒 6、霾的特征? 答: 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 km 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而使黑暗物体 微带蓝色。气团稳定较干燥,一天中任何时候均可出现。 7、冬季降雪时,定时降水如何观测? 答:冬季降雪时,须将承水器取下,换上承雪口,取走储水瓶,直接用 承雪口和外筒(储水筒)接收降水。观测时,将已有固体降水的外筒, 用备份的外筒换下,盖上筒盖后,取回室内,待固体降水融化后,用量 杯量取。也可将固体降水连同外筒用专用的台秤称量,称量后应把外筒 的重量(或 mm 数)扣除。 8、规范中对地面气象观测员有哪 5 项要求? 答:⑴应经过系统业务技术培训,参加业务主管部门定期组织的考核, 取得省级或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定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岗位资格。⑵应 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技术,遵守观测值班纪律,密切监视天气演变, 坚持实事求是,不得涂改、伪造观测记录,认真地按本规范的要求完成 观测任务。⑶负责观测仪器和场地的日常维护,时刻保持仪器和场地处 于良好状态。 ⑷在每次观测时,要及时、认真地填写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和向微机终 端输入人工观测记录,并应按规定的数据格式和编码规定按时发送气象 观测数据,编制报表和预审。⑸应积极参加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项业 务技术进修培训,不断掌握新的观测业务技术知识和新仪器的使用维护 方法。 9、冬季结冰期间,E-601B 型蒸发器如何观测? 答:冬季结冰期很短的地区,结冰时可停止观测,各该日蒸发量栏记第 29 页 共 112 页 “B”;待某日结冰融化后,测出停测以来的蒸发总量,记在该日蒸发量 栏内。但不得跨月、跨年。当月末或年末蒸发器内结有冰盖时,应沿着 器壁将冰盖敲离,使之呈自由漂浮状后,仍按非结冰期的要求,测定自 由水面高度。 冬季结冰期较长的地区停止观测,整个结冰期改用小型蒸发器观测 冰面蒸发 ,但应将 E-601B 型蒸发器内的水汲净,以免冻坏。 10、湿球溶冰不当,记录处理有哪些规定? 答、湿球溶冰不当,湿球不能读数,只记录干球温度。如在定时观测正 点前湿球温度能够稳定,则需补测干湿球温度值,并用此值作为气温和 湿度的正式记录;若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仍不能稳定,则相对湿度 改用毛发湿度表或湿度计测定(需按规定作相应订正) ,水汽压、露点温 度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得到;如无毛发湿度表(计)或按规定冬 季不需要编制订正图的气象站,应在正点后补测干、湿球温度,记在观 测簿该时栏上面空白处,只作计算湿度用,这次湿球温度不抄入气表(该 栏记“-”) ,而温度的正式记录仍以第一次干球温度为准。 11、综合雷暴记录时应注意哪几点? 答、 (1)雷暴有几个方向同时出现,一般仅记一个主要系统,如主要系 统终止,则应另选一个主要系统继续记录。但若确系不同方向发展起来 的 Cb 云,形成不同系统的雷暴,可以分别记录和整理; (2)移动过程中 的个别折向可不考虑; (3)起止方向之间达到 180°或以上,要加记中间 方向,经过天顶的要记天顶符号“Z” 。起止方向不明或多方闻雷而不易 判别系统时,则不记方向。 12、某次记录不完全正确或有疑误时,应如何处理? 答:某次记录不完全正确或有疑误时,应根据该记录前、后相关气象要 素的变化情况和历史资料极值记录进行判断,当某次记录不完全正确但 基本可用时,按正常记录处理;当某次记录有明显错误且无使用价值时, 按缺测处理(记“-”) 。 13、三次观测站 02 时压、温、湿、风自记记录缺时,记录应如何处理? 答:三次观测站 02 时压、温、湿、风自记记录缺测时,应从正点前、后 10 分钟(风为正点前 20 分钟至正点后 10 分钟)内取接近正点的自记记录 代替;若正点前、后 10 分钟内的自记记录也缺测时,则按无自记仪器的 有关规定处理。即气温用:(当日最低气温+前一日 20 时气温)÷2 求得; 相对湿度用 08 时记录代替;本站气压、湿球温度及风向风速栏空白。其 中求算 02 时气温时,若当日最低气温或前一天 20 时气温也缺测,则 02 时气温用 08 时记录代替。第 30 页 共 112 页 自动站 14、怎样进行地面、浅层及深层地温传感器的日常维护? 答:地面和浅层地温传感器的维护:① 保持安放传感器的裸地地面疏松、 平整、无草,雨后及时耙松板结的地表土;② 查看传感器的埋设情况, 保持地面温度传感器一半埋在土内,一半露出地面,擦拭沾附在上面的 雨露和杂物,浅层地温安装支架的零标志线要与地面齐平。③铂电阻地 面温度传感器被积雪埋住时仍按按正常观测,但需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 深层地温传感器的维护:注意检查深层地温硬橡胶套管内是否有积水, 如有积水,应用头部缚有棉花或海棉的竹杆插入管内将水吸干,如发现 套管内经常积水,则应检查原因,进行维修。 15、自动站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⑴ 自动采集并存储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蒸发量、 日照、辐射、地温等全部或部分气象要素; ⑵ 按业务需求通过计算机输入人工观测数据; ⑶自动计算海平面气压、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以及所需的各种 统计量; ⑷ 编发各类气象报告; ⑸ 按《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形成观测数据文件; ⑹ 编制各类气象报表; ⑺ 实现通讯组网和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 16、自动站的日常维护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⑴ 要定期检查维护各要素传感器; ⑵ 每周用毛刷清洁采集器、UPS 电源、计算机、打印机; ⑶ 每月检查各电缆是否有破损,各接线处是否有松动现象; ⑷ 每月检查供电设施,保证供电安全; ⑸ 每年春季对防雷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接地电阻进行复测; ⑹ 定期对自动气象站的传感器、采集器和整机进行现场检查、校验; ⑺ 定期按气象计量部门制定的检定规程进行检定; ⑻备份器件、设备要有专人保管,存放地方要符合要求,传感器要完好, 不要超检; 定期检查、维护的情况应记入值班日志中。对自动站数据有影响的还要 摘入备注栏。 17、自动观测定时数据缺测时记录如何处理? 答:① 自动观测定时数据有缺测时,基准站用人工平行观测记录代替; 其他站一般时次不进行补测,仅在 02、08、14、20 时 4 个定时和规定编 发气象观测报告的时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记录缺第 31 页 共 112 页 测时,用现有人工观测仪器或通风干湿表、轻便风向风速表等在正点后 10 分钟内进行补测;超过 10 分钟时不进行补测,该时数据按缺测处理。 ② 在自动观测定时数据中,某一定时数据(降水量除外)缺测时,用前、 后两定时数据内插求得,按正常数据统计;若连续两个或以上定时数据 缺测时,不能内插,仍按缺测处理。 18、自动观测日极值缺测时记录如何处理? 答:一日中,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地面温度、草面(雪 面)温度的自动观测记录有部分缺测时,则从实有的自动观测记录和人 工补测的定时观测记录中挑选日极值,当自动观测极值和人工补测极值 相同时,相应出现时间以自动观测记录为准;自动观测记录全天缺测时, 则从人工补测的定时观测记录中挑取日极值(地面、草面/雪面最高、最 低温度按缺测处理)。 19、自动观测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辐射曝辐量缺测时如何进行日 统计? 答:一日中自动观测各时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辐射曝辐量缺测 数小时但不是全天缺测时,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全天缺测时,日合计 栏记“一”。 20、怎样进行雨量传感器的日常维护? 答:仪器每月至少定期检查一次,清除过滤网上的尘沙、小虫等以免堵 塞管道,特别要注意保持节流管的畅通;翻斗内壁禁止用手或其它物体 抹试,以免沾上油污;定期检查筒身,保证安装牢固,器口保持水平; 结冰期长的地区,在初冰前将感应器的承水器口加盖,不必收回室内, 并拔掉电源;承水器的刀刃口要保持正圆,避免碰撞变形。 21、自动观测方式的观测程序? 答:⑴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巡视观测场和仪器设备,具体时间,各站自 定,但站内必须统一; ⑵正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常遗精是什么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