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有三个轨道 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时可以先占第二个轨道吗

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2 第1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苏教版)-共享资料网
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2 第1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苏教版)
化学苏教版专题12第1讲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考纲要求] 1.能规范书写常见元素(1~36 号)原子核外电子的 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 2.能运用原子核外电子跃迁等解释某些实际问题。 3.能用电离能、电负性等解释元素的某些性质。 4.掌握周期表各区、周期、族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规律及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考点一 考点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原子结 构与元 素性质探究高考 练出高分明确考向 I考点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1.电子层、能级与原子轨道 (1)电子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 核外电子的 能量 是不同的, 按照电子的 能量 差异将其分成不同电子层。 通常用 K、 L、 M、N??表示,能量依次升高。 (2)能级:同一电子层里的电子的 能量 也可能不同,又将 其分成不同的能级,通常用 s、p、d、f 等表示,同一电子 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 即: E(s)&E(p)&E(d)&E(f)s、 p 、 d 、 f。的顺序升高, (3)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 核外经常出现 区域。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原子轨道 s p特别提醒的轨道形状轨道个数球形 纺缍形1 3第一电子层(K),只有 s 能级;第二电子层(L),有 s、p 两种能级,p 能级上有三个原子轨道 px、py、pz,它们具有相 同的能量;第三电子层(M),有 s、p、d 三种能级。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即: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 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如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亦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 上的排布顺序图: (2)泡利不相容原理 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 2 (3)洪特规则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 是优先 单独占据一个轨道 , 并且 个电子, 并且 自旋状态 相反。自旋状态相同。洪特规则特例: 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 全满 (p6、 d10、 f14)、半满 (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如:24Cr 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54s1。 3.基态、激发态与光谱 (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2)激发态原子: 当基态原子的电子 吸收能量后 , 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3)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 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 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深度思考1.完成下表,理解电子层、能级及其最多容纳电子数的关系 电子层 1 符号 能级 最多容 纳 K 2 L 3 M 3d 4s 4p 4 N 4d 5 O 4f 5s ? ? ? ?1s 2s 2p 3s 3p2 2626 18102610 142 ? ??电子数 28322n2 特别提醒(1)任一电子层的能级总是从 s 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电子层序数;(2)以 s、p、d、f??排序的各 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 1、3、5、7??的二倍; (3)构造原理中存在着能级交错现象;(4)我们一定要记住前 四周期的能级排布(1s、2s、2p、3s、3p、4s、3d、4p)。 2.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与简化电子排布式 原子 N Cl Ca Fe Cu As 电子排布式 简化电子排布式1s22s22p31s22s22p63s23p5[He] 2s22p3[Ne] 3s23p51s22s22p63s23p64s21s22s22p63s23p63d64s21s22s22p63s23p63d104s1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Ar] 4s2[Ar] 3d64s2[Ar] 3d104s1[Ar] 3d104s24p3 特别提醒(1)当出现 d 轨道时,虽然电子按 ns,(n-1)d,np 顺序填序,但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仍把 (n-1)d 放在 ns 前,如 Fe: 1s22s22p63s23p63d64s2 正确; Fe: 1s22s22p63s23p64s23d6 错误。(2)在书写简化的电子排布式时,并不是所有的都是 [X] + 价电子排布式(注:X 代表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符号)。 3.请用核外电子排布的相关规则解释 Fe3 较 Fe2 更稳定的原因。+ +答案6 2 3+ Fe 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3d 4s , Fe 价层电子的电子排 26+布式为3d5,Fe2 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式为3d6。根据“能量相同的 轨道处于全空、全满和半满时能量最低”的原则,3d5处于半满状 态,结构更为稳定,所以Fe3 较Fe2 更为稳定。+ +特别提醒 由于能级交错,3d 轨道的能量比 4s 轨道的能量高,排电 子时先排 4s 轨道再排 3d 轨道, 而失电子时, 却先失 4s 轨道上的电子。 题组一12题组二34 题组一 题组一12题组二34根据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理解电子能量状态1.下列轨道表示式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 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 __________。 题组一 题组一12题组二34根据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理解电子能量状态1.下列轨道表示式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 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③⑤ 。 __________①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②不符合洪 特规则;④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题组一12题组二解析342.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的原子核外 电子排布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 量最多的是 ( )A.1s22s22p63s23p2→1s22s22p63s23p1 B.1s22s22p63s23p3→1s22s22p63s23p2 C.1s22s22p63s23p4→1s22s22p63s23p3 D.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p2→ 1s2 2s22p63s23p63d104s24p1 题组一12题组二解析342.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的原子核外 电子排布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 量最多的是 ( B )np3 处于半充满结构,稳 定,失去一个电子吸收的 能量多。A.1s22s22p63s23p2→1s22s22p63s23p1 B.1s22s22p63s23p3→1s22s22p63s23p2 C.1s22s22p63s23p4→1s22s22p63s23p3 D.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p2→ 1s2 2s22p63s23p63d104s24p1 题组一12题组二34反思归纳“两原理,一规则”的正确理解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泡利不相容 原理,若违背其一,则电子能量不处于最低状态。易误警示 在写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时,常出现以下错误: 题组一12题组二34反思归纳(2)半充满、全充满状态的原子结构稳定 如 ns2、np3、 np6 Cr: 3d54s1 Cu: 3d104s1 Mn:3d54s2 Zn: 3d104s2 题组一 题组二12题组二34正确使用表示原子、离子、分子组成的化学用语37 17Cl 的氯原子符号为 ________ 。3.按要求填空 (1)质量数为 37(2)S2-的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 (3)氮原子的电子式 _______, N2 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 NH4+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一12题组二34(4) 磷 原 子 的 核 外 电 子 排 布 式2 2 6 2 3 1s 2s 2p 3s 3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3 3s 3p 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 外围轨道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一12题组二34(5)按要求用三种化学用语表示基态铁原子和三价铁离子。 Fe 原子(或离子)结 构示意图 电子排布式 轨道表示式 Fe3+[Ar] 3d64s2[Ar] 3d5 题组一12题组二344.A、 B、C、D、E、F 代表 6 种元素。请填空: (1)A 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 2 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 2 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 (2)B 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 C 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 都与氩相同,B 的元素符号为______,C 的元素符号为_____; (3)D 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 3d 能级为半充满,D 的元素符号为 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4)E 元素基态原子的 M 层全充满,N 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 一个未成对电子,E 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 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F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nsnnpn 1, 则 n= ______; 原子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___电子。 题组一解析12题组二34(1)A 元素基态原子次外层有 2 个电子, 故次外层为 K 层,A 元素有 2 个电子层,由题意可写出其轨道表示式为 ,则该元素核外有 6 个电子,为碳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C,另外氧原子同样也符合要求, 其轨道表示式为(2)B 、C 的电子层结构都与 Ar 相同,即核外都有 18 个电子, 则 B 为 17 号元素 Cl,C 为 19 号元素 K。- + 题组一12题组二34(3)D 元素原子失去 2 个 4s 电子和 1 个 3d 电子后变成+3 价离子, 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64s2,即为 26 号元 素铁。(4)根据题意要求,首先写出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3d104s1,该元素为 29 号元素 Cu。(5)s 能级只有 1 个原子轨道, 故最多只能容纳 2 个电子, 即 n=2, 所以元素 F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2s22p3, 由此可知 F 是 N 元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能量最低原理,可知氮原子的核外电 子中的 2p 能级能量最高。 题组一12题组二34答案(1)C 或 O (2)ClK(3)Fe(4)Cu (5)21s22s22p63s23p63d64s2 或[Ar]3d64s21s22s22p63s23p63d104s1 或[Ar]3d104s1 2p 题组一12题组二34归纳总结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及意义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个元 素。 元素符号 原子(核素)符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A Z X)代表一个质量数为 A、 质子数为 Z 的 X 原子。 题组一12题组二34归纳总结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 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 子)。电子排布式 根据构造原理表示:能级符号 +(右上角)数字。用方框表示原子轨道,用箭头表示电子。 轨道表示式 用“数字+能级符号”表示轨道名称。 题组一12题组二34归纳总结它们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 (1)结构示意图:能直观地反映核内的质子数和核外的电子层数及 各层上的电子数。 (2)核组成式:如16 8 O,侧重于表示原子核的结构,它能告诉我们 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但不能反映核外 电子的排布情况。 (3)电子排布式:能直观地反映核外电子的能层、能级和各能级上 的电子数,但不能表示原子核的情况,也不能表示各个电子的运 动状态。 题组一12题组二34归纳总结(4)轨道表示式:能反映各轨道的能量的高低,各轨道上的电 子分布情况及自旋方向。 (5)外围电子排布式:如 Fe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64s2,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3d64s2。外围电子 排布式能反映基态原子的能层数和参与成键的电子数以及 最外层电子数。 I考点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1.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 (1)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完成下列表格) 每周期第一个元素 电子层 周期 数 序数 2 2 3 电子排布式 序数 [He]2s1 10 子排布式 1s22s22p6 原子 基态原子的 原子 基态原子的电 每周期最后一个元素 3 4 53 4 511 19 37[Ne] 3s1[Ar] 4s118 36541s22s22p63s23p6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Kr]5s1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4 d105s25p6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 4f145s25p65d106s26p66655[Xe]6s186 (2)原子构型与族的关系 ①对主族元素: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 ②对副族元素:次外层电子数多于 8 个而少于 18 个的一些元素, 它们除了能失去 最外层 的电子外,还能失去 次外层 上的一部分电子。例如元素钪[Ar] 3d14s2,总共可以失去三个电子,钪 为Ⅲ B 族元素。所以,失去的(或参加反应的 )电子总数就等于该 元素所在的族序数。除第Ⅷ族元素外,大多数元素所在族的族序 数等于 (n-1)d+ ns(n 为最外层 )的电子数。 归纳总结(1)周期的序号等于电子层数。 (2)每一周期都是从活泼碱金属开始逐渐过渡到活泼的非金属,最后以 惰性气体结束(第一周期除外)。(3)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 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4)ⅢB~ⅦB 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目与族序数相同。 (3)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a.分区 b.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分区 元素分布 外围电 子排布 元素性质特点 除氢、氦外都是 s区 ⅠA、Ⅱ A 族 及 He 元素 ⅢA 族~ⅦA p区 族、0 族(除氦 ns np 外)2 1~ 6ns1~ 2活泼金属元素; 通常是最外层 电子参与反应 通常是最外层 电子参与反应 ⅢB 族~ⅦB d区 族、Ⅷ族(除镧 系、锕系外) ds 区 ⅠB 族、 ⅡB 族(n-1)d ns1~21~9d 轨道可以不 同程度地参与 化学键的形成 金属元素 镧系元素化学(n-1)d10ns1~2f区镧系、锕系(n-2)f0~14(n 性质相近, 锕系 -1)d0~2ns2 元素化学性质 相近考点二知识梳理递进题组返回 c.若已知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可直接判断该元素在周 期表中的位置。如:某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为 4s24p4, 由此可知,该元素位于 p 区,为第 4 周期ⅥA 族元素。 即最大电子层为其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族序数, 但应注意过渡元素(副族与第Ⅷ族)的最大电子层为其周 期数,外围电子数应为其纵列数而不是其族序数(镧系、 锕系除外)。 ②根据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可将元素周期表分为金属元素区和 非金属元素区 (如下图),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线 (又称梯形线 ) 附近的非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金属性,又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 但不能叫两性非金属。 2.元素周期律 (1)原子半径? ?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 ①影响因素? ? ?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 越小②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 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2)电离能 ①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增大 。kJ? mol-1 。 态正离子所需要的 最低能量 ,符号: I1 ,单位: ②规律 a.同周期:第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最小 ,最后一种元素的第 一电离能 最大 ,总体呈现 从左至右逐渐增大 b.同族元素:从上至下第一电离能 逐渐减小 的变化趋势。 。c.同种原子:逐级电离能越来越 大 (即 I1 & I2 & I3? )。 (3)电负性 ①含义: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 能力的标度。吸引键合电子 的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 能力越强。 ②标准:以最活泼的非金属氟的电负性为4.0 作为相对标准,计算得出其他元素的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 )。 ③变化规律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 小于1.8 ,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 )的电负性则在 1.8 左右。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 增大 , 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 减小 。 深度思考1.前四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周期数相等的元素有__________ H、C、O、 ______ P、Fe 。 2.第 4 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铬 。(填名称) (1)它位于第________ ⅥB 族。 2 2 6 2 6 5 1 1s 2s 2p 3s 3p 3d 4s 。 (2)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有________ 个电子层,________ 个能级,________ 种运动状 4 7 24 态不同的电子。 (4)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 3d54s1 外围轨道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___。d 分区。 (5)属于____ 3.为什么一个原子的逐级电离能是逐渐增大的?答案随着电子的逐个失去,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越来越大,再要失去一个电子需克服的电性吸力也越来越大,消耗的能量越 来越多。4.为什么镁的第一电离能比铝的大,磷的第一电离能比硫的大?答案 Mg:1s22s22p63s2 P:1s22s22p63s23p3。镁原子、磷原子最 外层能级中,电子处于全满或半满状态,相对比较稳定,失电子 较难。 如此相同观点可以解释 N 的第一电离能大于 O, Zn 的第一 电离能大于 Ga。 5.为什么 Na 容易形成+1 价离子,而 Mg、Al 易形成+2 价、+3 价离子?答案 Na 的 I1 比 I2 小很多, 电离能差值很大, 说明失去第一个电 子比失去第二个电子容易得多,所以 Na 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 +1 价离子;Mg 的 I1 和 I2 相差不多,而 I2 比 I3 小很多,所以 Mg 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2 价离子;Al 的 I1、I2、I3 相差不多,而 I3 比 I4 小很多,所以 Al 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3 价离子。而电 离能的突跃变化,说明核外电子是分能层排布的。 6.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电负性大于 1.8 的一定为非金属, 小于 1.8 的一定为 金属 (× )(2)电负性差值大于 1.7 时,一般形成离子键,小于 1.7 时,一般形成共价键 (√ )(3)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也越大 ( ×) 特别提醒(1)金属活动性顺序与元素相应的电离能大小顺序不完全一致,故不能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电离能的大小。(2)不能将电负性 1.8 作为划分金属和非金属的绝对标准。(3)共价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电负性差值越大,它们形成 共价键的极性就越强。(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越来越强,电负性 越来越大,第一电离能总体呈增大趋势。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题组一原子的组成、结构和元素性质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B.3p2 表示 3p 能级有两个轨道 C.同一原子中,1s、2s、3s 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A )D.同一原子中,2p、3p、4p 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2. X、Y、Z 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 ns 、 3s 3p 和 2s 2p , 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 学式可能是 A.XYZ2 C.X2YZ2 B.X2YZ3 D.XYZ3 ( A )1 2 1 2 4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ⅦA 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 ( A ) A.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易形成-1 价离子 C.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D.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在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外 电子数 B.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 层数 C.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也越大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5. A、B、C、D 都是短周期元素。A 的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 层已达到饱和。B 位于 A 元素的下一周期,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A 最外层电子数的 1/2。C 的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它的核外电 子排布与 A 元素原子相同。D 与 C 属同一周期,D 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比 A 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1。Mg , Ne , Si , Cl 。 (1)根据上述事实判断: A 是____ B 是____ C 是____ D 是____ 1s22s22p6 ;D 原子的核外电子 (2)C 的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1s22s22p63s23p5 。 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3 (3)B 位于第 _____ 周期 _____ ⅣA 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SiO2 弱 酸。 __________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______ 题组一 题组二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元素推断与元素逐级电离能-6.根据下列五种元素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数据(单位: kJ? mol 1), 回答下列各题: 元素代号 Q R S T U I1 2 080 500 740 580 420 I2 4 000 4 600 1 500 1 800 3 100 I3 6 100 6 900 7 700 2 700 4 400 I4 9 400 9 500 10 500 11 600 5 900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1)在周期表中,最可能处于同一族的是________。 A.Q 和 R C.T 和 U E.R 和 U (2)下列离子的氧化性最弱的是________。 A.S2+B.S 和 T D.R 和 TB.R2+C.T3+D.U+(3)下列元素中,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最像 Q 元素的是_________。 A.硼 B.铍 C.氦 D.氢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4)每种元素都出现相邻两个电离能的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 这一事实从一个侧面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 U 元素是短周期元素,你估计它的第 2 次电离能飞跃数 据将发生在失去第______个电子时。 (5)如果 R、S、T 是同周期的三种主族元素,则它们的原子 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其中________元素的第 一电离能异常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一解析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1)根据电离能的变化趋势知,Q 为稀有气体元素,R 为第ⅠA 族元素,S 为第ⅡA 族元素,T 为第ⅢA 族元素,U 为第ⅠA 族元素,所以 R 和 U 处于同一主族。(2)由于 U+为第ⅠA 族元素且比 R 电离能小, 所以 U+的氧化性最弱。(3) 由于 Q 是稀有气体元素,所以氦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此 最像。(4)电离能的突跃变化,说明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若 U 是短周 期元素, 则 U 是 Na, 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1, 由于 2s22p6 所处能层相同,所以它的第 2 次电离能飞跃数据发生在失去第 10 个电子时。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5)同一周期,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ⅡA、ⅤA 族比相邻元素 要高,因为其最外层电子呈全充满或半充满结构。答案(1)E (2)D(3)C(4)电子分层排布,各能层能量不同 10(5)R&S&T S S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处于 s 能级全充满状态,能 量较低,比较稳定,失去第一个电子吸收的能量较多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思维建模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题组三 电离能、电负性的综合应用 7.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A.第一电离能 I1 是指气态原子 X(g)处于基态时, 失去一个电子成 为气态阳离子 X+(g)所需的最低能量。下图是部分元素原子的第 一电离能 I1 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曲线图(其中 12 号至 17 号元素的 有关数据缺失)。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B. 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数值表 示,该数值称为电负性。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原子间的电 负性差值大于 1.7, 原子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 如果两个成键原 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 1.7,通常形成共价键。 下表是某些元素 的电负性值: 元素符号 电负性值考点二Li Be BC OF Na Al Si PS Cl1.0 1.5 2.0 2.5 3.5 4.0 0.9 1.5 1.8 2.1 2.5 3.0知识梳理递进题组 返回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1)认真分析信息 A 图中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推断第 3 周期 Na~Ar 这几种元素中,Al 的第一电离能的大 小范围为________<Al<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从信息 A 图中分析可知, 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 I1 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3)信息 A 图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4)根据对角线规则,Be、Al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性 质相似,它们都具有 ________性,其中 Be(OH)2 显示这种性质 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通过分析电负性值的变化规律,确定 Mg 元素的电负性值的 最小范围 ________________。 (6)请归纳元素的电负性和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关系是 _______。 (7)从电负性角度,判断 AlCl3 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并 说出理由 (即写出判断的方法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解析(1)由信息所给的图可以看出,同周期的Ⅰ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而第 Ⅲ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 Ⅱ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 Na<Al<Mg。(2)从图中可看出同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上到下逐渐减小。(3)根据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可以看出,图中所给元素中 Rb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 5 周期第ⅠA 族。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4) 根据对角线规则, Al(OH)3 与 Be(OH)2 的性质相似, Be(OH)2 应具有两性,根据 Al(OH)3+ NaOH===NaAlO2+ 2H2O , Al(OH)3 + 3HCl===AlCl3 + 3H2O 可以类似地写出 Be(OH)2 与酸、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根据电负性的递变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 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可知,在同周期中电负性 Na<Mg<Al,Be>Mg>Ca,最小范围应为 0.9~1.5。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6)因电负性可以用来衡量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所以 电负性越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反之金属性越强。(7)AlCl3 中 Al 与 Cl 的电负性差值为 1.5,根据信息,电负性差 值若小于 1.7,则形成共价键,所以 AlCl3 为共价化合物。离子 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以离子形式存在,可以导电,但共价化合 物不能导电。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答案(1)Na Mg (2)从上到下依次减小 (3)第 5第ⅠA(4) 两Be(OH)2 + 2H + ===Be2 + + 2H2O , Be(OH)2 + 2OH -- ===BeO2 2 +2H2O (5)0.9~1.5(6)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7)Al 元素和 Cl 元素的电负性差值为 1.5<1.7,所以形成共价键, 为共价化合物 将氯化铝加热到熔融态, 进行导电性实验, 如果不导电,说明是共价化合物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规律方法正确表述元素周期律 项目 原子核外电 子排布 原子半径 同周期(从左→右)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 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1→7(第 1 周期 1→2) 逐渐减小(0 族除外) 同主族(从上→下)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 子层数递增 逐渐增大 最高正价=主族序数 (O、F 除外),非金属最 低负价=主族序数-8元素主要化 最高正价由+1→+7 合价 最低负价由-4→-1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规律方法原子得、失电 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 减弱 的趋势 电负性逐渐增大 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 渐增强 第一电离能逐渐 减小 电负性逐渐减小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强,失电子能力逐渐 弱,失电子能力逐元素的第一电 第一电离能呈增大 离能 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金属性、 非金属性 题组一12345题组二6题组三7规律方法单质氧化性、 还原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的酸碱性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的稳定性 氧化性逐渐增强 还原性逐渐减弱 碱性逐渐减弱 酸性逐渐增强 生成由难到易 稳定性逐渐增强 氧化性逐渐减弱 还原性逐渐增强 碱性逐渐增强 酸性逐渐减弱 生成由易到难 稳定性逐渐减弱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34(二 )12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34(二 )12(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Ⅰ,37(1)]基态 Si 原子中,电子 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______ 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 M ,9 4 道数为________ 、电子数为________ 。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34(二 )122.[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Ⅱ,37(1)]Ni 的价层电子排布图2+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34(二 )123.[2012? 新课标全国卷,37(3)]Se 原子序数为________ 34 ,3s23p63d10 其核外 M 层电子的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34(二 )124.[2011? 新课标全国卷, 37(2)]基态 B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22s22p1 1s 为___________。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34(二 )12(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1.[2013? 新课标全国卷 Ⅱ,37(2)]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 增大的元素 A、B、C、D 中,A 和 B 的价电子层中未 成对电子均只有 1 个, 并且 A 和 B 的电子数相差为 8; 与 B 位于同一周期的 C 和 D,它们价电子层中的未成 对电子数分别为 4 和 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 2。 四种元素中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______ K ,电负性最- +F 。(填元素符号) 大的是_______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34(二 )122.[2012? 新课标全国卷, 37(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 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 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O、S、Se 原子的第一电离O&S&Se 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 3 4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二 )1234567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 3 4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二 )1234567(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2013? 福建理综, 31(2)②]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 2 6 2 6 10 1 10 1 1s 2s 2p 3s 3p 3d 4s 或 [Ar] 3d 4s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 3 4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二 )12345672.[2012? 江苏,21(A)―(1)①]Mn 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2+1s22s22p63s23p63d5(或[Ar] 3d5) 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 3 4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二 )12345673.[2011? 福建理综, 30(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 2 3 2s 2p ________。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 3 4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二 )12345674.[2011? 山东理综,32(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2 个。 子数有____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 3 4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二 )1234567(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1.[2013? 山东理综,32(3)]第一电离能介于 B、N 之间的3 种。 第二周期元素有____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 3 4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二 )12345672.[2013? 安徽理综,25(1)(2)]X、Y、Z、W 是元素周期表中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 X 的最高价 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 H2XO3,Z 的基态原子最 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3s23p1, W 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 28, 中子数为 14。三 ⅣA 族; 则: (1)W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 周期第________ 大 W 的原子半径比 X 的________( 填“大”或“小”)。小 填“大”或“小”)。 (2)Z 的第一电离能比 W 的______(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 3 4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二 )12345673.[2013? 山东理综, 32(1)]下列曲线表示卤族元素某种性质随核电 a 。 荷数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______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 3 4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二 )12345674.[2012? 安徽理综,25(2)]已知 X 的基态原子 L 层电子 数是 K 层电子数的 2 倍,Y 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 排 布 式 为 nsnnpn+2,则 X 的电负性比 Y 的小 ________( 填“大”或“小”)。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 3 4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二 )12345675.[2011? 福建理综,30(2)]C、N、O 三种元素第一电离N>O>C 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 3 4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二 )12345676.[2012? 山东理综,32(2)]Ni 是元素周期表中第 28 号元 素,第二周期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与 Ni 相同且电C(碳) 。 负性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一 )1 2 3 4全国卷Ⅰ、Ⅱ高考题调研各省市高考题调研(二 )12345677.[2013? 福建理综,31(1)]依据第 2 周期元素第 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参照下图中 B、F 元素 的位置,用小黑点标出 C、N、O 三种元素的 相对位置。答案返回 本讲内容结束请完成练出高分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现代大爆炸理论认为:天然元素源于氢、氦等发生的原子核融合 反应。这与 100 多年前,普鲁特运用思辨性推测作出“氢是所 有元素之母”的预言恰好“一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科学研究中若能以思辨性推测为核心,就能加快科学的进程 B.普鲁特“既然氢最轻, 它就是其他一切元素之母”的推理是符 合逻辑的 C.“一致”是巧合,普鲁特的预言没有科学事实和理论支撑, 它只是一种猜测 D.“现代大爆炸理论”是解释宇宙诞生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解析10111213142.关于 1s、2s、3s、4s 原子轨道 的说法,正确的是 运动 B.能级不同,电子云轮廓图形 状相同 C.轨道数目相同,电子云轮廓 图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D.电子层不同,电子云轮廓图 形状也不相同 ( ) A.电子只能在电子云轮廓图中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解析10111213142.关于 1s、2s、3s、4s 原子轨道 的说法,正确的是 运动 B.能级不同,电子云轮廓图形 状相同 C.轨道数目相同,电子云轮廓 图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D.电子层不同,电子云轮廓图 形状也不相同 ( B ) A.电子只能在电子云轮廓图中A 项, 电子在电子云轮廓 图中出现的机会多; C 项,1s、2s、3s、4s 电 子云轮廓图大小不相同; D 项,电子云轮廓图形 状相同。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解析10111213143.在多电子原子中,轨道能量是 由以下哪些因素决定 ( ①电子层 )②能级 ③电子云的伸展方向 ④电子自旋状态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解析10111213143.在多电子原子中,轨道能量是 由以下哪些因素决定 ( A ) ①电子层能层、能级决定轨道能②能级 ③电子云 量,而与电子云的伸展的伸展方向 ④电子自旋状态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方向、电子的自旋状态 无关。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解析10111213144. 符号“3p”没有给出的信息 是 A.能级 B.电子层 C.电子亚层 D.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 )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解析10111213144. 符号“3p”没有给出的信息 是 A.能级 B.电子层 C.电子亚层 D.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 D ) “3p”给出了电子层、能级、电子亚层,而没有给 出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 方向。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解析10111213145.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最能体现氮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是 ( )C. D.1s22s22p3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解析10111213145.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最能体现氮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是 ( B )轨道表示式最能体现核 外电子的运动状态。C. D.1s22s22p3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6.以下表示重氢原子结构或核外 电子运动状态的图式中一定错 误的是 ( A. C.1s1 B.1 2H )解析D.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6.以下表示重氢原子结构或核外 电子运动状态的图式中一定错 误的是 ( B ) A. C.1s1 B.1 2H解析重 氢原子 应表 示为 2 1H 或 D。D.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7.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 排布式如下:① 1s22s22p63s23p4; ② 1s22s22p63s23p3;③ 1s22s22p3; ④ 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 正确的是 ( )解析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C.电负性:④>③>②>① D.最高正化合价: ④>①>③=②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7.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 排布式如下:① 1s22s22p63s23p4; ② 1s22s22p63s23p3;③ 1s22s22p3; ④ 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 正确的是 ( A )解析①表示 S, ②表示 P, ③表示 N, ④表示 F。第一电离能:F>N >P>S, A 项正确;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C.电负性:④>③>②>① D.最高正化合价: ④>①>③=②原子半径:P>S>N>F,B 项 错误;电负性: F>N>S>P, C 项错误;F 无正价,D 项错误。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8.下列各组原子中,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 的 X 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式为 1s22s2 的 Y 原子 B.原子核外 M 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 X 原子与原子核外 N 层 上仅有两个电子的 Y 原子 C.2p 轨道上只有 2 个电子的 X 原子与 3p 轨道上只有 2 个电 子的 Y 原子 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 X、 Y 原子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8.下列各组原子中,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C )X 原子为 He , Y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为 Be;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 的 X式为 1s22s2 的 Y 原子 X 原子为 Mg,Y 原子可以为Ca,也可以为 Zn; B.原子核外 M 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 X 原子与原子核外 N层 X 只能为 C,Y 只能为 Si,同 上仅有两个电子的 Y 原子 一主族,化学性质相似; C.2p 轨道上只有 2 个电子的 X 原子与 3p 轨道上只有 2 个电X、Y 可以为 H、Li、Na、Cr、 Cu 等。 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 X、 Y 原子子的 Y 原子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解析A.除 0 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 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 元素所属族的族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为 18 种元素 C.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 A 族的所有 的元素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解析A.除 0 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 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 元素所属族的族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为 18 种元素 C.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 A 族的所有 的元素A 项,O 无最高正价,F 无正价;B 项,第 6 周期为 32 种 元素;D 项,H 不属于碱金属 元素。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0.已知 X、Y 是主族元素,I 为电离能,单位是 kJ? mol-1。请根 据下表数据判断,错误的是 元素 X Y I1 500 580 I2 4 600 1 800 I3 6 900 2 700 I4 9 500 11 600 ( )A.元素 X 的常见化合价是+1 B.元素 Y 是ⅢA 族元素 C.元素 X 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 XCl D.若元素 Y 处于第 3 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解析X 为第ⅠA 族元素,Y 为第ⅢA 族元素;D 项,若元素 Y 处于第 3 周期,则 Y 为 Al,Al 不与冷水反应。答案D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表中 a~k 对应元素,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族 周期 2 3 4 c j d e f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a g b h k(1)写出 a 的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a 的原子 最外层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2)在上述元素中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最强酸的化 学式是 ____________;最强碱与两性氢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元素中和 Ar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 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 上述两种元素能结合成 XY 型离子化合物,且每个阴、阳离子 中均含 10 个电子,已知常温下该物质的水溶液显碱性,其原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4)下列能用作 f 和 g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判断依据 的是 ________。 A.单质熔点:g<f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g>f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解性: g>f D.f 不能与氢气反应,g 能与氢气反应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解析根据位置可以判断:a 为 N、b 为 F、c 为 Na、d 为 Mg、e 为 Al、f 为 Si、g 为 S、h 为 Cl、j 为 K、k 为 Br。(1)根据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应有3个未成对电子。(2)HClO4 为最强酸,KOH 为最强碱,Al(OH)3 为两性氢氧化物, 化学方程式为 KOH+Al(OH)3===KAlO2+2H2O。(3)在上述原子中,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有S2-、Cl-、 K+,其半径大小顺序为S2->Cl->K+,NaF中阴、阳离子均含 10个电子,F-水解呈碱性。(4)不能根据单质的熔点高低,以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溶解性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1)2s22p33(2)HClO42--KOH+Al(OH)3===KAlO2+2H2O+(3)S >Cl >KF +H2O-HF+OH-(4)BD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2.现有 1~20 号元素 A、B、C、D 所对应的物质的性质或微粒 结构如下表: 元素 A B C 物质性质或微粒结构 M 层上有 2 对成对电子 B 的离子与 D 的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 且可以相互组合形成干燥剂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 液呈碱性元素最高正价是+7 价 D (1)元素 A 的原子最外层共有 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 子,有__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B 的离子与 D 的离子相 互组合形成的干燥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2)元素 C与氢元素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写出该微粒 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 A与元素 D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________(用元素符 号表示 ),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______。 A.常温下 A的单质和 D的单质状态不同 B.A的氢化物比 D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 D能从 A的氢化物水溶液中置换出 A单质 D.HD的酸性比 HA酸性强 (4)C的氢化物固态时属于 ________晶体,该氢化物与 A的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解析 为 N。根据物质性质和微粒结构,A 为 S,D 为 Cl,B 为 Ca,C(1)S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其运动状态各不相同,3s、3p轨道上 电子能量不相同,所以应有2种能量不同的电子。CaCl2是一种 中性干燥剂。(2)该离子应为NH+ 4 ,其电子式为。(3)S和Cl相比较,Cl的非金属性强,可以根据氢化物的稳定 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以及Cl2+H2S===2HCl+ S↓进行判断。(4)NH3为分子晶体,NH3和H2SO4反应生成(NH4)2SO4。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1)62CaCl2(3)ClC(4)分子2NH3+H2SO4===(NH4)2SO4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3. 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一定数 值 x 来表示,x 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下面是 某些短周期元素的 x 值: 元素符 号 x值 Li Be B C O F Na Al Si P S Cl1.0 1.5 2.0 2.5 3.5 4.0 0.9 1.5 1.8 2.1 2.5 3.0(1)通过分析 x 值变化规律,确定 Mg 的 x 值范围:________ < x(Mg)< ________。 (2)推测 x 值与原子半径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短周期元素的 x 值变化特点, 体现了元素性质的 ______ 变化规律。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3) 分 别 指 出 下 列 两 种 化 合 物 中 氧 元 素 的 化 合 价 : HClO________,HFO________。 (4)经验规律告诉我们:成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 x 数值的差 值为 Δx,当 Δx>1.7 时,一般为离子键,当 Δx<1.7 时, 一般为共价键,试推断 AlBr3 中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 (5)预测元素周期表中,x 值最小的元素位于________周期 ________族(放射性元素除外)。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解析 (1)x 代表电负性的大小,根据位置关系NaBe Mg Al判断 x(Na)<x(Mg)<x(Be),即 0.9<x(Mg)<1.5。(2)x 值越大,其原子半径越小,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 增,呈现周期性变化。(3)根据电负性的数值,在 HClO 中氧为-2 价,根据 ,H 和 O 的共用电子对偏向 O,而 O 和 F 的共用电 子对又偏向 F,所以 O 为 0 价。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4)x(Br)-x(Al)<x(Cl)-x(Al)=3.0-1.5=1.5,所以AlBr3中化 学键类型为共价键。(5)电负性最小的应为金属性最强的。答案 (1)0.9 1.5(2)同周期(同主族)中,x 值越大,其原子半径越小 周期性(3)-2 0(4)共价键(5)第 6 第ⅠA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 化学元素。(1)下列 ____(填写编号 )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① a、 c、h ② b、 g、 k ③ c、 h、 l ④ d、 e、f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2)如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 而离去。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 因素的影响: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②形成稳定结构 的倾向。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 (kJ? mol-1): 锂 失去第一个电子 失去第二个电子 失去第三个电子 失去第四个电子 519 7 296 X 502 4 570 Y 580 1 820 2 75011 799 6 9209 550 11 600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①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 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中 X 可能为以上 13 种元素中的 ________(填写字母 )元素, 则该元素属于________区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 X 和 j 所能形 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 ③ Y 是周期表中 ________族元素。 ④以上 13 种元素中, ________(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 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解析根据位置可以判断 b 为 H,a 为 Na,c 为 Mg,d 为 Sr,e 为 Ti,f 为 Al,g 为 Ge,h 为 C,i 为 P,j 为 O,k 为 Te, l 为 Cl,m 为 Ar。(1)金属以及石墨为电的良导体,所以①④都符合。(2)①由于Li失去一个电子后,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再失去一个 电子所需能量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能量。②表中所给数据即电离能,根据 X 的逐级电离能数据,X 最外 层应有 1 个电子,应为 Na 元素,即 a,Na 在 s 区,Na 与 j(O) 可形成 Na2O、Na2O2 两种化合物。 练出高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③根据 Y 的逐级电离能数据,Y 最外层应有 3 个电子,对应的 应为 Al(f)。④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稳定,失去第一个电子需要能量最多。答案(1)①④(2)①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后即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锂原 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 子所需的能量②as Na2O 和 Na2O2④m返回③Ⅲ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