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考上清华大学学,办升学宴,家里经济条件允许,想邀请明星来庆贺是不是给外人感觉太高调反而不好

湖北省委宣传部 凤凰湖北联合出品
两学霸考上清华大学 不摆升学宴去敬老院做义工
来源:楚天都市报,看楚天APP,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微信 第期
原标题:公安县两名理科学霸考上清华大学图文:不摆升学宴相约去了敬老院做义工今年公安县高考中取得最好成绩的两名理科学子,相继收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令常人没料到的是,两名高考学霸在与家人共商拒摆升学宴后,相约去了县城敬老院内当一天义工,用这种方式纪念自己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昨日,已到清华大学报到的李小东,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坦言,&我很反感用升学宴来庆祝高考成功,感觉用当义工来庆祝更能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敬老院里来了两个学霸两名高考学霸一个名叫郭一川,一个叫李小东,都是刚满18岁,都就读于公安县一中理科班。今年高考中,郭一川以总分682分的成绩取得全县理科第一,在荆州市排名第三;李小东以总分679分紧随其后,全县排名第二,荆州市排名第四。本月初,他们两人都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郭一川被清华新雅书院录取,李小东被清华临床医学专业录取。12日一大早,他们相约一起走进了县敬老院,向老人们问好后,就抡起拖把、拿起抹布,帮老人们收拾起房间来,还帮老人们洗脚、剪指甲,气喘吁吁忙完大半天,再与老人围坐一起,陪着聊天。年近九旬的李老爹得知两个孩子要去北京上大学,脸上笑开了花:&有出息,那可是顶级的大学,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作贡献。&24日,这所敬老院内当护理的廖阿姨对记者说,&他们一来这里就找我要拖把抹布,干个不停,忙完这个楼栋又转到那个楼栋。&记者展示了两人来做义工的照片,一群老人都围过来看,说&记得记得&,争夸小伙能干。坦言做义工比摆升学宴好两名同学已于前日赴北京报到,参加清华校园昨日举行的开学典礼。谈及去敬老院当义工一事,他们的语文老师贺梅红说,&我对他们的行为一点也不奇怪,他们从来都不寻常,很有理想。&贺梅红老师告诉记者,郭一川的语文高考得了133分,高中三年语文成绩始终稳定在全校前几名,他注重课本知识积累,爱读《古文观止》,还关注国际国内时事。高二暑假时曾去北京参加清华大学的夏令营,得知学校的新雅书院是推行西方通识教育模式,文理兼容、着力提高人文素养,&他当时就选定要考进清华,读这个新雅书院。&郭一川执着于通识教育,同样有高情商的李小东则将学医视作人生理想,没有填报更热门的专业。记者通过电话,分别联系到清华大学的这两名学子。郭一川告诉记者,高中学习大多停留在纸面上,对社会生活的体悟甚少,假期做义工,&使内心变得更充实,对社会实践有了更好理解&。他对自己身为全县理科第一、没摆升学宴处之泰然,他说平时常跟从事行政工作的爸爸针砭社会盛行的人情风,&这是陋习,爸爸非常赞成我到福利院当义工。&李小东则向记者坦言,在外打工的爸爸得知他考上清华大学后,很兴奋,&儿子跟家里长了脸&,商量着想宴请亲朋好友,&我坚决不同意爸爸这么做,过去见过别人用升学宴来庆祝高考成功,我很反感。做义工比升学宴好,感觉更提升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抵制摆酒风获纪委点赞不摆升学宴,而到敬老院当义工,两名学子的做法不仅在公安县传为美谈,更受到荆州市纪委的关注。记者注意到,两学子做义工后三天,荆州市纪委的微信公众号推介此事,以&太赞了!&作为标题,评价两名公安学子拒摆庆功酒宴是&吹来一股清风&,是&自觉抵制人情风的好榜样&。公安县纪委常委涂义强告诉记者,这件事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县里近几年狠刹人情风陋习的成效,曾几何时,一到高考季后县城酒店宾馆谢师宴、升学宴招牌林立,这两年在公安已销声匿迹。他说,相比几年前纪委劳师动众查处人情风,现在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已将抵制这一陋习变成全社会的一致行动。
凤凰湖北官方微信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公安县两学子考上清华不办升学宴 选择当义工庆祝
公安县两学子考上清华不办升学宴 选择当义工庆祝
神州任我行
8月12日,公安县光荣院来了两名年轻的义工,他们在敬老院打扫卫生,整理房间,陪老人们聊天,让老人倍感温暖。这两名年轻人是郭一川和李晓东,毕业于公安一中,他们在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拒绝办酒宴庆贺,选择当义工作为纪念。“高中的学习大多停留在纸面上,对社会生活的亲身体悟甚少,我希望在这个假期通过做义工这个活动,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让这个暑期更有意义。”郭一川笑道。李晓东说,“过去身边很多人通过办升学宴来庆祝升学,我个人比较反感,我和同学决定用做义工这种形式来庆祝,既可以为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又能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当天下午,公安一中还邀请郭一川、李晓东等毕业生与在校学生欢聚一堂,共同分享成功喜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共话人生理想,规划未来发展。课堂上,大家还围绕自觉抵制“人情风”,争做文明新风的实践推动者,畅所欲言。“自全县‘人情风’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公安一中教职工按照要求,自觉做到‘不组织、不参与、不帮忙’。同时,我们还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倡议书等形式,积极动员学生及家长抵制‘人情风’。”公安一中校长杨宗荣表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神州任我行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神州任我行 助您马上成功
作者最新文章湖北两学霸考上清华不摆升学宴 去敬老院做义工
楚天都市报张明泉
图为:郭一川原标题:公安县两名理科学霸考上清华大学 不摆升学宴 相约去了敬老院做义工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 张明泉 通讯员 夏峻)今年公安县高考中取得最好成绩的两名理科学子,相继收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令常人没料到的是,两名高考学霸在与家人共商拒摆升学宴后,相约去了县城敬老院内当一天义工,用这种方式纪念自己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昨日,已到清华大学报到的李小东,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坦言,“我很反感用升学宴来庆祝高考成功,感觉用当义工来庆祝更能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图为:李小东敬老院里来了两个学霸两名高考学霸一个名叫郭一川,一个叫李小东,都是刚满18岁,都就读于公安县一中理科班。今年高考中,郭一川以总分682分的成绩取得全县理科第一,在荆州市排名第三;李小东以总分679分紧随其后,全县排名第二,荆州市排名第四。本月初,他们两人都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郭一川被清华新雅书院录取,李小东被清华临床医学专业录取。12日一大早,他们相约一起走进了县敬老院,向老人们问好后,就抡起拖把、拿起抹布,帮老人们收拾起房间来,还帮老人们洗脚、剪指甲,气喘吁吁忙完大半天,再与老人围坐一起,陪着聊天。年近九旬的李老爹得知两个孩子要去北京上大学,脸上笑开了花:“有出息,那可是顶级的大学,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作贡献。”24日,这所敬老院内当护理的廖阿姨对记者说,“他们一来这里就找我要拖把抹布,干个不停,忙完这个楼栋又转到那个楼栋。”记者展示了两人来做义工的照片,一群老人都围过来看,说“记得记得”,争夸小伙能干。图为:两个学霸在县敬老院做义工坦言做义工比摆升学宴好两名同学已于前日赴北京报到,参加清华校园昨日举行的开学典礼。谈及去敬老院当义工一事,他们的语文老师贺梅红说,“我对他们的行为一点也不奇怪,他们从来都不寻常,很有理想。”贺梅红老师告诉记者,郭一川的语文高考得了133分,高中三年语文成绩始终稳定在全校前几名,他注重课本知识积累,爱读《古文观止》,还关注国际国内时事。高二暑假时曾去北京参加清华大学的夏令营,得知学校的新雅书院是推行西方通识教育模式,文理兼容、着力提高人文素养,“他当时就选定要考进清华,读这个新雅书院。”郭一川执着于通识教育,同样有高情商的李小东则将学医视作人生理想,没有填报更热门的专业。记者通过电话,分别联系到清华大学的这两名学子。郭一川告诉记者,高中学习大多停留在纸面上,对社会生活的体悟甚少,假期做义工,“使内心变得更充实,对社会实践有了更好理解”。他对自己身为全县理科第一、没摆升学宴处之泰然,他说平时常跟从事行政工作的爸爸针砭社会盛行的人情风,“这是陋习,爸爸非常赞成我到福利院当义工。”李小东则向记者坦言,在外打工的爸爸得知他考上清华大学后,很兴奋,“儿子跟家里长了脸”,商量着想宴请亲朋好友,“我坚决不同意爸爸这么做,过去见过别人用升学宴来庆祝高考成功,我很反感。做义工比升学宴好,感觉更提升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抵制摆酒风获纪委点赞不摆升学宴,而到敬老院当义工,两名学子的做法不仅在公安县传为美谈,更受到荆州市纪委的关注。记者注意到,两学子做义工后三天,荆州市纪委的微信公众号推介此事,以“太赞了!”作为标题,评价两名公安学子拒摆庆功酒宴是“吹来一股清风”,是“自觉抵制人情风的好榜样”。公安县纪委常委涂义强告诉记者,这件事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县里近几年狠刹人情风陋习的成效,曾几何时,一到高考季后县城酒店宾馆谢师宴、升学宴招牌林立,这两年在公安已销声匿迹。他说,相比几年前纪委劳师动众查处人情风,现在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已将抵制这一陋习变成全社会的一致行动。武汉、宜昌、襄阳、咸宁、荆州、孝感这6个地方的网友有福了!腾讯新闻APP武汉、宜昌、襄阳、咸宁、荆州、孝感6个页卡正式上线。想最快获取本地民生新闻、突发事件、生活指南,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renoxu]
热门搜索:
热门排行焦点今日热评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如果可以,怎样做?
我的图书馆
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如果可以,怎样做?
,五道口非主流少女
进清华以后第一节社会学概论课上,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填了一张问卷。上面有两个问题是:“你父母亲的职业?”和“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问卷收上去以后,老师对我们说:“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你们的父母。”他接着说:“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上上周的社会学课上老师公布了开学第一天做的问卷的结果。老师说:“我每年在清华上课都会让学生做这个问卷,每到一个大学讲课也会让那里的同学做一份。”结果是什么样的呢?(不知道这个ppt的图能不能放出来不能我就删了…)这是我们班的统计结果,社会经济地位是根据一套职业评分表来换算的。有知友表示没看懂这个图,解释一下。纵坐标是对根据职业做出的社会经济地位的评分,评分越高的职业社会经济地位越高,比如政府官员银行家商人等。最底下的0-19代表无业(有可能是家庭妇女也有可能是下岗,比较特殊可以不纳入考虑范围),30以下基本是农民,30是工人。横坐标是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左边红色是全国的分布,右边蓝色是清华大学某个班的分布。简单来说,这张图是清华学生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的构成和全国的构成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清华学生里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占比更高,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占比较低。然后这是和另一所西部211大学的比较(和清华是对口支援关系)(大家忽略掉电视剧电影那个……)重点在于“入学前活动半径”。有知友说和这所西部大学比较太偏颇了。其实只是因为老师正好去那里讲过课……用这个做比较也能更明显地反映差别。不过还是补充一个老师也发过问卷的学校,中国政法大学,上大学前出过国的人数占比大概是清华和西部大学的中间值。还有一些内容没有照下来,就简述一下。“入学前活动半径”这一项的统计数据非常稳定。在社科学院,上大学以前到过境外的人13年入学和14年入学的都是40%左右;而经管学院13年和14年的数据也是40%左右,过去的调查结果也是类似的数据。和第一张图反映的一样,相对于全国而言,清华大学里家境中等和偏上的学生更多,并且这一现象多年来一直持续。另外一组数据显示,清华学生父亲的职业和学生拿到的自主加分也有相关性,职业评分越高,拿到的自主加分也就越多。这个问卷调查的样本比较小,也不是很全面,但是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感谢学长
的补充:那份调查表并非只有每年社科+经管不足200人的样本量的,老师带的学生团队在2010年前后在校内做过大规模的调研。】下周上课如果我没有被社会学自传忙成狗的话一定去问一下老师。上述结果并不是说清华学生都是凭家里关系走后门进来的,而是说明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会对ta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决定你来到清华北大的不仅是自己的努力,还有你的家庭环境,包括你父母的教育理念,愿意及能够为教育付出的时间金钱,你的眼界和视野,你能接触到的一些资源和机会……这也说明了目前中国社会流动性还不够强。(当然很多西方国家也是类似的情况。)所以,回答题主的问题:并不是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的。短期来看有运气的影响因素,长期来看有家庭环境的影响。评论里奇怪的内容太多,多说几句废话:答主的观点并不是“家里有钱就能上清华北大”,我认为在求学的过程中,个人努力和家庭环境是两个互补的因素,父母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越多,你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相应减少(当然实际付出的努力因人而异)。反之亦然。那么就必然存在一种极端情况:因为资源实在太少,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机会上清华北大。当然大多数情况是: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努力,外地孩子和北京孩子一样努力,后者上了但前者没上。并不是努力【就】可以上清北。(个人认为智商因素对本科求学的影响不大,不作讨论。清华北大智商高的大神当然有,但大部分学生都是勤奋的普通人罢了。)无论如何,不要把智商和家庭环境当作不努力的借口。(这句话好土,但是我还是要说)即使在上了清华的学生里,每个人为了上清华付出的努力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的大道理大家都懂。个人认为,清华的学生大部分都比中国大部分的学生要努力得多,只是多得程度不同罢了。再加几句题外话好了:第一节课下课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我希望大家知道,你们能坐在这里上课是非常幸运的,中国还有很多人和你们同样努力,却没有办法来到清华。所以如果你们以后学习社会学,我希望你们能用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去思考这个社会,去让它变得更好。”最后是老师每次上第一节社会学课都会引用的一句话,感觉也挺适合知乎的:我力求客观,但绝不冷漠。I have tried to be objective.I do not claim to be detached.——C. Wright Mills答主去上下午的社会学课啦~——————————————————————————————————首先感谢大家的点赞和关注,答主只是清华一名普通的大一学生,才疏学浅,没怎么在知乎回答过问题,有说的不全面的地方还望见谅。统一回答一下评论里的一些问题:1.关于这个问卷调查的问题我下面已经说过了,这只是我们老师就上他的课的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样本容量只有一百多人。很显然没有考虑到诸多因素,样本太少也不全面。但是也能反映出来一些现象,相信也能够回答题主的问题。如果有知友能给出更科学的调查和数据当然是最好的,所以就不要再纠结这个啦。2.询问入学前活动半径其实是在调查家庭经济状况,因为直接询问学生家庭收入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调查方式。所以老师选择了这个问题,并不是在说出国出省和上什么大学存在直接联系。所以看到诸如“去过六个省,不是清华”的评论也是让我感到很莫名其妙。是否出国出省和家庭经济状况还是有很大相关的,我觉得这个应该挺好理解吧。3.关于电视剧和电影的调查确实不太科学,问卷上让我们一人写了最喜欢的三个而不是勾选项。老师是用文化资本的观点分析的,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会对ta的文化品位产生很大的影响,相对来说另一所大学的学生的喜好更倾向于受档期和流行的影响。当然这个样本非常小,不足以说明问题,如果样本更大的话应该会出现更有趣的结果吧。老师没有讲太多,如果有了解这方面的知友还请不吝赐教!4.关于柱状图,刚刚咨询了助教,最底下的0-19代表无业(有可能是家庭妇女也有可能是下岗),30以下基本是农民,30是工人。5.有知友希望我介绍一下老师,是一个毕业于隔壁的萌萌哒帅哥!个人非常喜欢他,有学者的高冷却又毫无戾气,开学第一节课跟我们说:“你们对于这个社会的认知,要么是全错,要么错了一大半。”当时大家都很不服气,结果后来上课的过程证明他确实是对的。6.有好多人私信和评论问社会学问题的。先解释一下清华的专业设置,答主的专业是社会科学实验班,大一是通识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都要学,大二才分专业。现在才大一,所以本身对于社会学也了解不多,没办法回答很多知友的提问,不好意思。看到大家说对社会学产生了兴趣,想要讲课的ppt和视频。不过按照学校规定ppt不能外传,视频也没有,老师也没有开过公开课。所以只能列一下我们的教材和推荐书目,如果对社会学入门有兴趣的知友可以看看:)
参考教材:吉登斯著,李康译:《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补充阅读: Dalton Conley, 2001, Honky, New York: Vantage Books
Garth Massey ed., 2006, Readings for Sociology,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Mills, Wright,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做读书报告的时候老师推荐了五本书:
《发条橙》、《华氏451》、《活着》、《杀死一只知更鸟》、《银河系搭车客指南》
7.大家都对第5点最后那句话很感兴趣啊,举个例子好了。有一节课上老师问我们:“晋升快的部队和晋升慢的部队,哪个部队的士兵会觉得晋升体系更加公平?”大部分同学都想当然地觉得晋升快的士兵对升迁体系更加满意,但是现实截然相反。二战期间,Stouffer在美国陆军的社会研究部负责调查影响士气的因素,根据他的调查,晋升慢的宪兵部队士气更高涨,对部队更加满意。宪兵部队中,几乎很少升迁,士兵很难发现不如自己的人得到升迁的例子,于是觉得还算公平。陆航部队中,升迁大量存在,飞行员很容易发现许多不如自己的飞行员得到了升迁,于是觉得不满。其实就是相对剥夺的原理。这样的例子发生在几乎每节课的课堂上,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社会学的研究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果。老师的那句话肯定是过于绝对,但是他想传达的意思其实是:你们对这个社会还知之甚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学习社会学、做调查研究的时候一定不能抱着先入为主和理所当然的观念。(不觉得拽拽的萌萌的吗!)最后!吐槽快乐大本营的!清华学生也是普通人好嘛!bigger是什么可以吃吗?那些凭喜好和品位去judge别人,妄图从“看快乐大本营“这点开嘲讽的人,实在太不可爱了。
,北二体数学狗
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大多人看似的努力,不过是愚蠢导致的。什么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几天只睡几小时,多久没放假了,如果这些东西也值得夸耀,那么富士康流水线上任何一个人都比你努力多了。人难免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于宙 补充:
我没见过哪个矿工努力挖煤就当上煤老板的。--佚名
,妄想爱好者
努力可以上清北。但这个努力绝不是天天熬夜刷题的努力。在我看来,只会题海战术证明不了你有多努力。恰恰相反,它只能暴露你的懒惰——不肯认真思考来寻找最适合自己、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麻木地走上千万人踏过的老路,甚至希望能借此感动自己和他人,获得一个“他都这么努力了,只是运气/出身/天赋差一点而已”的评价。想上清北,这种努力是不够的。无论是拼命克服困意熬夜苦读,还是顶着寒风早起上学,这些肉体上的努力是不够的。你必须时刻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去向他人请教,去翘掉你已经掌握的课来总结错题,抛弃做过几十遍的题目并把时间拿来做更难的题……这些更需要努力,需要你努力维持头脑的高速运转,努力面对两小时做一张卷却拿到不及格的痛苦,努力放下面子去向同学请教很“弱智”的问题,努力去质疑老师布置任务的合理性……总之,你要战胜自己的懒惰、虚荣、矫情,用一切办法,拼命地弥补自己的弱点,而不是抱着练习册狂刷来营造一种“我已经很努力”的错觉。这才是上清北真正需要的努力。
,只想安静的做一个小白脸 ...
09年高考,山东考生约70万。清北计划招生103人,保送生名额41人,大约共计144名学生。录取比例大约是5000:1按照50个考生一个班的话,5000个人是100个班,也就是说100个班才出一个清华北大的,怎么你觉得剩下那4999个考生都不够努力?你真这么觉得?你真的觉得那些考上人大,复旦,南开的同学,甚至于考上普通的一本,二本,甚至于专科的同学,他们就不够努力吗?--------------------------------------------分割线------------------------------------------------------先跟高中的学弟学妹们道一声歉,此答案有点负能量,高中无论如何是需要背水一战的,必须尽全力!虽说山东河南这些省份分高,但是进了大学之后,真的没看出什么优势了,至少在我接触的。。。
,严肃的逗逼
我想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我的母校是一所超级中学,北清每年在我们省招200+人,我母校的最高纪录是2013年,103人。近六年维持在每年70人以上。学生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人:一类是准北清,他们符合你能想到的大部分褒义词,要么有竞赛加分or已经保送,要么成绩稳定连续多少次月考排名年级前一百(我们一个年级大约五六百人),总之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北清校门;一类稳上重点大学(我们老师喜欢称为7+2,即C9),他们也许是努力程度或悟性与前一类相比有所欠缺,但只要发挥稳定,985+211已经不是问题;一类普通,不够努力倒也乐于天命,能考啥算啥;还有一类介于准北清和重点之间,很努力,但还要一些运气并且发挥稳定,也许能跳入第一类人中去,老师间的说法是“黑马”。我就是最后一类人。高二暑假,班主任突然调座位,年级前30名坐在班级前三排,其余人坐后几排。表面没有说明,大家都心照不宣,气氛就突然变得紧张起来。我本是中等生,卯着劲往前钻,高三却也意外地进入到top30,最好的一次竟然是年级第10。我的文科蛮好,特别是政治和历史经常获得单科年级前几,某次和班主任约谈,她坚定地说,好好努力,我和几个老师都觉得你有希望上北大。这句话对我来说,有如圣旨。要知道我的同桌,高考排名全省前100,我的前桌一个去了复旦、一个去了南大,而我的邻桌,一直是状元候选人,最后干脆是全省文科第二,进了光华管理学院(文科状元在隔壁班=W=)。在一群自带圣光的学霸中安插着的一个小小的学弱如我,一直觉得自己资质平平,却也丝毫不敢松懈。老师的一句肯定(现在想来不过是一句抬高的鼓励),突然让我觉得,机械麻木的高中生活有了一点指望,原来我也有可能上北大啊,原来我挺厉害。我确实努力。周杰伦唱过《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那时候,我相信我就是蜗牛,虽然慢,但只要努力,咬着牙往上爬,终有一天,我也有属于我的天。我七点起,凌晨两点睡。课间埋头写作业,只为争取回家多复习的时间。冬天天亮得晚,有时候迷迷瞪瞪走在上学路上,迎着熹微的晨光我就想,加油,只要努力一定可以。只要努力,一定可以。我确实相信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唯一一条路。为什么不呢?我认真讨教过已经毕业、在北大读法的学长,他告诉我他把历史书背了一百遍,犄角旮旯的知识点都背,数学卷子都做烂了。学长还跟我讲了他几个同在北大的高中同学的学习方法:有一个人把我们配套的月考卷子错题一道道重新做,高考前能把天利38套做7遍;还有一个学姐复读了一年,文综知识点挨个整理在本子上,足足整出两大本,云云。听这些故事的时候我脑袋里的血蹭蹭往上涌。我想我为什么不能向他们一样呢,我也可以这么努力呀。我的高三全靠这两个字撑过来的,“努力”,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只要有恒心,好像也不难。这两个字的分量太重了,几乎成了我那段时间唯一的信仰,我不信别的,只相信它。以至于高考结束,当我估完分,终于抑制不住放声大哭。那年面临课改,我们是使用老教材的最后一届,高考题却向新课改内容靠拢,所有人都傻了眼,包括老师。我没有获得好运,努力也没有助我走到我想去的彼岸。北大自然是不要想了,连南大我也不敢报。最后的成绩,我排名全省前500,北大不必再提,所幸志愿稳妥,我被第一志愿录取,去了另一所985。我的同桌,高考成绩比预想得要好,去了理想的学校,高考分出来后她在网上给我留言:谢谢你,你让我明白只要努力就有回报。看着那句话我却哭了,为什么我没有体会到努力后的收获呢?难道我的努力就有错吗?毕业很久后我才意识到,我也只是背着别人的梦想在飞,仅此而已。努力没错,但不要把努力神化成全部,它就是成功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比起努力,方法、机遇,乃至临门一脚的运气,似乎更为重要,也更加玄妙。正如林语堂说,人的命运,一半由性格决定,一半靠机遇,最关键的那一刻,全是碰上的。也是离开高中,我才慢慢找到活着的门道,生命的意义,自我认同,我到底想要什么,又该如何获取,这些都是我毕业后体悟到的,期间自然无数次碰壁,但我却越来越能感受到当年在我的同桌前桌邻桌,他们身上看到的一种可以称之为“自在”的状态。生命应该是一种开阔、轻松的状态,很多目标不过是短视者的执念。我不再执着于“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怎么样”,但我确信我获得的更多了。我所获得的固然是努力带来的,但绝不仅仅是努力带来的。故事讲完了,难免有人要问“后来呢?”我想告诉题主的是,比起要不要努力,我想如果你能不再把“努力”和某个明确的目标挂钩,你也许会更“轻易”实现它。但如果只是针对这道题,我会明明白白告诉你:如果你只是寄希望于努力就能上北清,那么,没用的。但是,努力之后,一切好说。
,以专业的态度面对人生
很难。那些走到顶端的人,很少是只靠努力达到的,他们当然是非常努力的,但走到那一步,更多的,是命运使然。风云际会,顺其自然,就那样到了那个位置。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是信命,只是你要看到自己的局限,去争取更适合的东西,可能成功的机会更大,你也更能驾驭。明明有一个不错的女孩子在等你,你却要等你的高圆圆,可是你想想,真的女神下嫁于你,你能驾驭得了吗?真的会好吗?人很难超脱于命运,所谓命运就是你先天的限制,你的视野、见识、积累、性格……等等等等人生不是小说,没有金手指,没法一夜之间脱胎换骨。--------------------------------------------------------------------------------我一直想写一部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极具天赋,却浪费在无用之地上。直到命运发生转折,他遇到了贵人:一位二十年前从这里走出去的贵人。因为类似于丘处机与江南七怪收徒较量之类情结的影响,这位贵人愿意教主人公学习的方法、告诉他未来的出路。从此,他走上了成为传奇的道路。命定的恩怨!天赋的激发!人生的逆袭!这是一个学霸养成的故事。很多人其实都是具有天赋的,也很努力,却没有这样的运气,遇到一位贵人,教给他方法,指明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金手指,就是你命中注定不应该遇到的事物,被你遇到,进而改变命运。可惜,金手指只存在于小说之中。--------------------------------------------------------------------------------于我自己而言,天赋有一些,努力足够,最后离北大差20分。差的这20分,就是方法,就是对于未来的视野。直到4年后,我才真正开始理解方法这两个字的重要性。直到7年后,我才明白当时的二十分要怎么去弥补。直到10年后的今天,我才知道我擅长什么,应该走怎样的路。感谢互联网,让我能够接触到更大的世界。但是,十年前的我,是不可能知道这些的,我不是主人公,没有金手指。------------------------------------------------------------------------------去追求更适合你的东西,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追求稍微好一点的改变。理想如同北极星,用来标示方向是对的,用来指导当下的走路,就容易开沟里去。走当下的路,需要的,还是车大灯,GPS,地图,手电筒,甚至就是肉眼。------------------------------------------------------------------------------努力就可以上清北吗?努力就可以娶高圆圆、林志玲、奥黛丽赫本、______吗?努力就可以……吗?努力就可以实现理想吗?不敢说完全不可能,至少,难度极高。唯一能做的,是:立足当下,持续改进。聚沙成塔,水滴石穿。然后,顺其自然。人生实在太艰难,活着已是不易,追求理想更难,学会顺其自然,就多了几分难得的潇洒,若是理想实现了,固然好事,若是没有实现(那太正常了),起码也能聊以自慰。失败总是难免,活到一定岁数,能够不太狼狈,已是老怀甚慰。(搞得好像很老一样~)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前读老子,最近居然开始莫名能够体会庄子的妙处。也许是最近日子过得太难了。不受苦,不会体会到老庄的兴味。哈哈。-------------------------------------------------------------------------------最近几日,我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我需要的,不是一个女神,而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向往美好,懂得不断完善自己的女孩儿。突然间,我明白了包容的意义。因为努力,所以包容。亲爱的,我们已经很努力了,所以有什么不能原谅自己、原谅对方的呢?等我。跑题跑到姥姥家去了。----------------------------------------------------------------------------------------------最后,有同学不赞成命运这一说法,在此统一回复:当你真的无愧于努力这两个字,你是可以信命的。如果你没有做到,请努力。还记得曾国藩最后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吗?不信书,信运气。-------------------------------------------------------------------乐天知命,故不忧——《易·系辞上》很多时候,奋斗的人心太苦,相信一点命运,也算是份寄托,让自己轻松一点,不用把所有后果都扛在自己肩头,有个地方能卸下沉沉的担子。对心理健康很有好处的伐。--------------------------------------------------------------------------真的最后:你以为我说的是臣服,其实我说的是敬畏。就酱。
,有道的员工想转载我文章请到五楼来找我!…
光努力当然不能考入清北我们那个县有两所省级重点高中,已经很多年没人能考上清北了,每年考入最好的学校是南京大学你能说他们不够努力么?当然不能。你能说他们智商低吗?我不这么认为。但是全县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就在这里,达到最高值也是考不上清北的你们灌鸡汤对题主是没多大用的,题主需要的是切切实实的办法,办法就是三个:第一,选择一所历年历史上考入清北人数较多的王牌高中入读,在这所高中里好好努力读书,比如说我们那个市的市中,每年有20左右人数进入清北,在这种学校,努力才可能考入清北,当然也可能考不上,但是成功率要高多了第二,把户籍改到偏远地区或者北京,这样即便你智商一般,认真努力应该也有很大几率考上清北,当然这个犯法,注意小心行事,不要被查出来第三,上面两条都无法实现的话,如果只能在普通高校入读,那么就改变下策略,放松心理压力,不要紧盯着清北,毕竟国内好大学也有不少,好好努力,以一流的985为目标祝题主好运!
谢谢大家 但可以选择不用赞我 高考结束再赞也不迟 我还是有同学在上知乎的 我就低调一点。。
各位上了清北没上清北以及身边有人上了清北的说了这么多,不如由本人来做个实验。说实验,好像太不严谨了些。我是2015年高考生,文科,目前离高考仅有100多天。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但每年能上清北的也就一两个,而且答主本人如你所见,这个时候还在上知乎一类的社交网站,并不认真,成绩处班级中游,一本二本边缘徘徊,智商中等,最好也就班级前十,年段从没进过。应该算普通人了吧。我从今天开始努力,尽我的努力,只能保证每一个或两个星期上一次知乎,简单叙述一下我的进程和计划。大家有什么过来人的经验方法,也欢迎给我评论。
我的优势科目:语文,英语,历史。如你所见,优势科目非常没有拉分意义,但发挥稳定,基本不失手。作为文科生,数学不好,绝对的硬伤。地理处于上升状态,政治陷入瓶颈。
谢谢各位的加油了!暂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主没想到有这么多人会来关注,之前一直潜水两年也只有几百赞的我确实有点吃惊到……评论区有好多人说了加油,超级感谢!!!虽然我不能记住你们每个人的ID,也不能关注,但是学习累的时候想起来,真的是一种很强大的动力。当然也看到有些人在争论答主的学校不是重点中学啦(这个到底有啥好争的闹不明白= =也不是我给我们学校的头衔,再说不同地区标准确实不同的),答主有点异想天开啦,我没觉得生气,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嘛,但是我觉得你们的重点可能放错了:这个问题是——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如果可以,怎样做?首先,我确实有些答非所问,只是在试图回答前半个问题,但你们不觉得这个问题的重点是,人付出了努力之后,有可能达到某个目标吗?能不能达到目标是其次,首先作为实验者的我,需要做到的,就是付出我能够付出的的努力。这样实验才有意义啊!一,我希望这个问题为我自己提供一个机会,变得更好;二,我希望能用我的方式回答这个问题。我不是什么励志片的主角。再者,不用大家说的,我知道我这个成绩要上北大真的非常困难,北大不只意味着努力,而是天赋+努力+时间+运气。但我认为,如果朝着高的目标一直前进,总不可能带我走向更坏的结果。对我来说,在这里写下这个承诺,已经成为了我高三学习的一个转机。答主一直是个网瘾少女(少女!说请我吃香锅的那位小哥你有看到吗!),微博知乎豆瓣都用得很勤啊,自控力差到不可置信。但现在真的开始拼了,总体感觉就是:时间完全不够用,之前落下的一切都得补起来,每天晚上从6点做到接近12点,基本上就不站起来,还是不够用。………………本来还想写的,但到规定时间了,去吃饭啦。答主两个星期后(大概)再回来吧,读书虽然累,但还是很幸福的啊(真心话)。
,你的一生就要这样下去么?
看了好多答案。发现回答的都不对。不是命数,也不是比例,不是天赋,不是智商,不是思维方式,也不是努力。我就说一句吧。大多数人不明白的是,这个世界上的规则是对占有最多资源的群体的一个筛选。去了清北的不见得是最努力的那一部分人,但是他们肯定是概率上享受最优秀教育资源的那一部分人。这一部分是哪一部分人?马太效应无处不在,我们一点儿资源都没有的人除过拼你的努力你的时间你的身体你还能和他们拼什么?好好思考吧。前面有个高赞答案居然说,如果努力就能让你怎么样,然后就怎么样。我就呵呵了。我等如果不努力,连在富士康流水线工作的权利都会让机器人剥夺,连让挖煤的资格都让挖煤机器给取代了。活下去首先是努力的充分条件。首先在评判他人努力是否愚蠢的时候,请先思考下,别人有没有你能装逼的那个条件。要不要我这个农民给你讲讲亿万农民工是怎么在底层生活的?你以为TA们当年不想上学?想背进离乡出去打工?想做童工?想从事这样的工作??想夜夜天天站在流水线上这样工作?想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你以为TA们想用全天24小时高强度没有周末没有假期全面累积劳动时间来累积一点微薄的工资?you too young。有个名词叫做幸存者骗差。能上大学的幸存者必然可以讨论努力的因素,他们都普遍认为努力使之上了大学。而更为众多的没有上大学的人,他们正是有资格说明努力对人生作用的那一部分人。但他们没有上大学,他们去了工厂,他们去打工,他们上不了知乎。最重要的因素的探讨者最有力证明努力发挥着多大作用的人群,就这样被赤裸裸的忽视了。而享受了优势教育资源的上了大学的大多数人还恬不知耻的得出一个错误百出的结论。真是可笑。完。最后贴上 大哥的一句话,给大家。对于教育现在财政上的不公平确实很少了。收入长了不少,学费长的不多。中国政府在教育领域起码经济上还是做了不少努力。不过现在师资的分配更不平衡,集中在大城市和房价高的学区,父母的眼界差异也更大了。但是这里面的很多问题,是自由市场的结果,确实很难完全解决。就算你能通过财政补贴让家庭收入起码在一个地方内部不那么影响接受的教育,你如何改变父母眼界的影响呢?总不能跟过去澳大利亚政府对土著人一样,把孩子从父母身边夺走吧。所以我个人觉得,对于中国的现状,更重要的是让就业和升职市场变得更公平,首先要减小公权力对经济领域的垄断,从而减少权力腐败。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比较公平?没有过多的国家直接争利是主因,私营业主的目的是盈利,会更看重每个人实际的贡献。不过,我想这里支持答主的人包括我在内,想说的是对于那些在挤进象牙塔里的人,不要轻易的认为你今天的成功完全是对个人的天资和努力的奖赏,家庭出身给你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你就算做不到去回馈没那么好资源的人,也起码应该感到幸运,不应该居高临下的去俯视众生。
,ComSci in CarnegieMellonUQatar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注意「不惟」这两个字。
努力可以上清北!鄙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先占个位,洗完袜子再回来答……———————————————————————————————————————————原谅我洗完袜子又去写报告了……冷静下来发现自己脑热了,不过既然说要答了,还是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手机打字不方便,特意挪到了电脑上……
我知道我如此肯定的说出努力一定能上清北一定会引来一大波质疑,那么请听我为了考上清北,出生到现在十几年的努力。
首先说明,清北梦自我儿时就深深扎根在我脑海里了(高考完成绩够去参加港大考试我都没去,后来知道我们那年去考的,有社工或竞赛的基本都考上了……)。在大人问:“以后要考什么大学啊?”的时候我都一脸坚定的回答:“清华北大!”(虽然我有一段时间一度以为这是一个学校不是俩学校……)然后看着大人们笑的一脸“慈祥”,尼玛当时除了我自己,谁也没当回事儿吧!
-----------------正文分割线---------------------咱们先来看看我的“先天情况”吧。我绝对不是天才,我爸至今都觉得我智商没有他高(据我爸说他只学了一年就考上大学了……),从小我就是这么被我爸打击着长大了。我自我估算我的初始智商大概就是中等吧,可能中等偏上一些。为什么说是初始呢?因为我一直(包括到现在)都在努力开发自己的智商(嗯,差不多就像电影《超体》里面那样,不过我是主观意识的,不是像斯佳丽女神那样被迫的)。我们家也不是大土豪,1、2岁的时候一家三口挤在一间屋子里,3-5岁住稍大一些的平房(决定不是别墅啥的,平房门口是一个大垃圾山),6岁之后才住上楼房。我身体条件也不好,4、5岁生了一场大病小命差点没了,不是什么天生丽质难自弃的美女,从小家里人当男孩养,小学被当成男孩初中被误认为les,高中被周围男生当哥们。
当然,我也不是什么弱智、贫困儿童、丑的不行了……我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个普通人的圆梦过程。所以看完请不要拿极端的例子来喷我,谢谢。
做为一个屌丝,我做出的努力有什么呢?
1、制定计划。目标与计划都要清晰,路才知道怎么走。
我的计划在高中之前都是模糊的,只是有一个大体目标。大概在4、5岁的时候我确定了我的清北梦,或者说名校梦更为准确,因为有段时间我一直想去浙大……;小学计划:我主动提出转学去寄宿读省里最好的小学,爸妈没同意,然后我决定开发自我潜能(在爸妈支持的情况下);初中转学(下面会具体说),制定计划:进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高中制定计划:努力学好课内知识,打好高考基础,努力学竞赛争取拿到保送或者降分,减少高考压力与不确定。
2、自我开发。此处“开发”是为了之后打基础。
这个开发包括了什么呢?我主动要求找老师学习的有:围棋、书法、舞蹈(后来发现自己不适合改为练跆拳道了)、小提琴,自学的还有一大堆,这些都是为了开发我的智商(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很重视自学,最近正在初步接触星空摄影和《易经》)。前文已经说过我的先天智商一般,但是我读了各种科学家的轶事,开始学着像天才一样思考,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多读书,广泛涉猎的读,依靠努力提高后天条件,对我影响蛮大的一本书是刘墉先生的《靠自己去成功》。多接触身边的“天才”,我在接触的时候会有意的模仿“天才”的一举一动。发现自己的缺陷,尽全力克服,比如我发现自己待人过于严肃就会强逼着自己笑。似乎这些与清北梦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但日后它们确确实实都派上了用场。
3、改变外界条件。同时要敢于舍得敢于放弃,想得到些什么总要付出些东西。
小学的时候跨学区上市里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小学距离我家骑自行车20分钟(不要拿我和山区的孩子比,都说了我是普通人),爸妈忙于工作,所以我从三年级开始就自己上下学每天往返两次(期间发生大小车祸好几次),上学期间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午饭和晚饭自己解决。
初中费尽心思上最好的初中,初一下学期由于家庭变动我有了一次转学机会,但是要转去的地方只能自己去爸妈无法跟着去,要转去的地方距离老家普快13个小时(那时候还没有高铁动车,飞机那时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转走就意味着背井离乡,远离所有熟识的人,一切从零开始,可是我还是毫不犹豫的转走了。因为那个地方清北线比老家的清北线低。那年我13岁。从那年起到高考,每年只有寒暑假回老家,和父母相处的机会比上大学了还少,所幸高三我妈陪读了半年。(这不是高考移民,高考移民没有13岁这么早的)
高中努力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之一,分到尖子班。
4、挑战自己,相信相信的力量。
中考时有体育测试,要考跑步,我很胖,开始根本跑不动,可是为了能进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大概半年,我跑烂了一双鞋(第二双坏了一半),脚底跑脱皮,期间每次不想跑就把《阿甘正传》拿出来看一遍,终于我跑步拿了满分。
进入高中,和别人一对比我发现裸考上清北对我来说还是挺难的,于是我决定通过学习竞赛(有保送和加分政策)来为高考减压。当然我也没敢放松课内的课程,万一竞赛跪了呢?我没上竞赛老师在课外的补习班,所以老师对我也不怎么上心,所以我基本自己抱着书硬啃。高一史地政基本不听,用来看竞赛书。有一本大厚书实在记不住了,高二的那个寒假自己手抄了一遍。最基础的那本书我差不多看了五遍,上册已经烂了,拿透明胶粘上接着看,下册还好。如果你以为接下来故事就圆满了,那对不起你要失望来,我只拿到了省级一等奖,没进省队,不能保送也取消了加分。结果出来我心都凉透了,第一天晚上大哭一场,然后连着2、3天睡不着觉。当时已经是10月,高三开学一个月,竞赛失败的打击,想死的心都有。可是我的清北梦还在啊,我还不想放弃我的梦想啊,于是我决定挑战一次!也许是老天可怜我,清北那年的竞赛生考试允许部分省级一等奖参加,我屁颠屁颠的准备然后参考,然后清北中一个学校给我降20分,这时已经11月,高三开学两个多月,而我终于正式回归班级准备高考。从高二下的6月到高三上11月这段时间我没学过高中的东西,一心投在竞赛上,再回到班级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了。虽然有20分降分,但是课内成绩不好,老师和家长都不看好我,而且我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基本和老师零交流,老师对我也不上心。可为了我的清北梦,我硬着头皮泡在办公室找老师答疑。晚上我们有20分钟左右的户外放松时间,12月、1月这两个月我从没出去放松过。到1月初,我补完了之前落下的课。高三这个寒假我没回老家(等到高考完再回老家我已经有两年没回去过了)。接着迎来第一次和第二次模拟考试,你以为我拿了第一名?对不起又让你失望了,两次我都只考了630,算上降分离清北线还差30多分,这时是高三下3月,距离高考不到三个月。不仅老师、家长,连我自己都开始动摇了,我真的能上清北吗?这时我做了一个举动,我关掉了家里所有的数码设备:手机、电视、电脑……,每天早上对自己说:“我一定能上清北!”这样的生活持续了3周左右,然后是第三次模拟,这次我考了645,然后是第四次,659,第五次651。虽然我的成绩是上升的,但是算上加分没有一次突破清北线。这时五一假期已过,距离高考不到一个月。分析过我的成绩后,我大胆的减少了复习其他科目的时间,每天下午做语文题写作文然后找语文老师答疑。然后我就去高考了。高考我考了670多,算上加分我过了清北线,而且,我的语文考的比数学高。
6、一心追寻你的目标。不要过于关注外界的看法。
4、5岁的时候嚷嚷着上清北是稚儿天真,15、6岁还嚷嚷着难免会招致一些蜚语,我起初还会解释,后来就不理会了,自己的梦想与他人何干呢?总有一些人自己放弃了还想拉着你一起放弃。
学竞赛的时候,遇到一个男生因为初中就学过竞赛,水平比较高,每天都会在别人看书或者做题时指手画脚,起初我很反感他及这种行为,后来反而把超越他当成我学习竞赛的动力之一。
我刚刚从竞赛回归高考的时候,跟不上大家的进度,别人讨论题目的时候不带我,也很少找我探讨除了我所学竞赛学科之外的题目,我起初是有些心塞的,后来想独自研究也不失为一种磨练。
-------------------------------------------
我心中的清北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梦这么简单了,它寄托了我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而这些都是在我追梦的过程中逐步达到的。当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相当淡定,回想起我付出的,我失去的,我收获的,我品尝的,我成长的,这一张纸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经典台词是: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再读到这句话我内心似有所悟。
此文只是一个小屌丝的追梦历程,能博您一乐已是极好的,我的经验教训能供您参考那更是再好不过,如果文中有说的不清楚或逻辑错误请您指正,写的时候比较激动出现纰漏望诸位海涵。希望拙文能给您带来正能量。
由于这不是一个高考贴,关于高考的一些详细奋斗史我就不加介绍了,有相关问题欢迎私信,我会尽力解答。
最后,请大家相信相信的力量。
[今天先写到这,先睡了,以后再补充][知乎里不认识几个人,也就不匿名了]
———————————— 更新分割线---------------------首先感谢知乎各位看客的质疑、吐槽、支持,谢谢大家花时间读了我的经历。
每个人都是自由而独立的个体,适合我的途径不一定适合其他人。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是希望能传递一下正能量,希望每一个心中有梦想的人都能够坚持,都能实现!我自认为是一个涉世不深的年轻人,能做的只是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告诉那些坚守梦想的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评论中有人提到我这种“计划能力”其实也是一种天赋,首先谢谢这几位评论者的赞扬,我想这或许称得上是我的天赋。但每个人都有其隐藏的天赋,阿甘做为一个弱智尚且能够把乒乓球玩的出神入化呢,我不过是恰好发现并合理运用了这一点,祝愿各位知友能够早日探索出自身的天赋。
努力是一个很抽象的词,可以指物理上的也可以指精神上的,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希望达成自己目标的人,所以我笼统的把自己为之做的一切都称为了努力,或许和一些知友的理解有些偏差,还请大家见谅。
[赶着去上课,先写这些了]
------------ 更新分割线---------------------回复评论和私信的一些问题与质疑,
1、我不是北京的。转学前省份清北线700左右,转学后省份清北线680左右;
2、考取清北确实只是我目标的一部分;
3、不反对大家把这篇文章当成鸡汤来喝,但请不要忽视这个世界切实存在的“恶意”;
4、袜子没有攒一堆……脱下来随手洗。
[言尽于此,谢谢](好吧,其实我又去洗袜子了= =)
,是真佛只道家常
本人毕业于答主图例中的青海大学,本人的亲姐姐北京大学博士毕业,针对目前排名第一的答案,表述一些个人的看法。见解上如有局限,请谅解。请勿人肉,请勿转发。首先图片是学弟发来给我看的,由此我好奇心驱使下来看了这个问题。其次说一下自己的情况:本人青海大学本科毕业,有一个同父同母的亲姐姐北大博士毕业,父亲大专学历,中部非省会城市正科。母亲高中毕业,母亲早年家中变故,遗憾没有上大学(具体政治原因不便多述),姥姥姥爷都是大学本科,母亲普通公务员科员。自幼亲友都表示我比姐姐聪明,但是姐姐更踏实。上大学前出过省,没出过国。幼年时候父母带我们去北京,专门去了清华校园,希望能够对我们有所启发。(我那时太小,只记得吃的冰淇淋了。)我的家庭情况就是普通的那种。-------------------------------------------------------------------------------------------------------------------------------青海大学是2008年10月进入211行列的,国家政策要求每个省都需要有一个211院校,青海大学作为青海省内综合实力最强的院校当选。毕竟地处西部,无论硬件设施还是教育相对还是落后的。清华大学与青海大学是对口支援院校,母校每年夏天都有一个小学期,清华大学的一些教授来开讲座。同班级的同学,甚至同校的同学来自农村的比例超过了一半,非常惊人,无论物质条件、眼界、思想、经历都让我不太容易找到共同语言,而我普通的家庭背景却成了他们口中的“二代”,非常惭愧。和同学偶尔的联系,我发现我的大学同学在毕业几年后的一些思想,才赶上我大学时的状态。我很惶恐,因为我是我身边这群人里一不小心就拖后腿的那个。我的大学同学比我更努力,却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达到我以前的状态。我一个大学同学曾经发过一个说说“我用了四年的时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不是和我),大致就是这样。这是占了相当比例的一部分,凡事无绝对,我也有大学同学去了清华读研或者出国了的。我说的都是比例问题。说完青海大学,我再聊聊我所知道的清华和北大。我姐姐考大学的时候非常争气,考取了北京某院校的本硕连读,直接省去了考研的苦恼。由于专业原因,姐姐又在硕士最后一年决定考博,顺利考取北大博士。姐姐喜欢画画,学霸,特别擅长考试,爱看书。我还有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和我是大学校友,曾经他一度是我的榜样,他在大四时顺利保研到了清华。工科,会吉他,电子琴,美声、摄影、日语、英语CCTV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青海赛区某年第一、发论文、一个人旅行大江南北、有过搭车旅行的经历、年幼时跟着合唱团去过日本比赛、写一手漂亮的字。现在两人均已毕业,他们跟我说过同样中心思想的话是:以前觉得自己挺不错的,到了清华/北大,发现被碾压的厉害,永远有人比你牛的让你很多年也未必能追赶的上。他们毕业后,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更少的戾气和更多的谦卑。当然这也不会是所有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学生所有的思想境界。我只是举我最熟悉的例子。母亲在我早年的教育中就反复告诉我了关于层次和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我认为 答案中的“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是对的。但不是绝对的,甚至只是很多个所需的对的因素中的一个。这世上的很多事情,促成它的发生,并不是由一个对的因素而作用出的结果,而是由许多对的因素一起作用出来的。有时候,缺少了某个或者某几个因素,并不会影响目的的达成,只会给你增加难度和让你走更多的路才行。少有绝对的事。答主目前社会学大一,不知道是否开始学习统计了。答主老师的问卷只能表示家庭背景等因素和上清华北大人员构成具有相关性,但是相关系数有多少?样本选取范围是否过窄?是否样本数量过少?调查纵向研究的年数是否足够?是否忽略了横向比较?从答主的答案中我都不得而知。早年有个段子,说有个人为了证明蜘蛛的听力在脚上,把它的脚全部拿掉,然后用恐怖的声音吓它,它却没有反应,因此他下结论证实:蜘蛛的听力在脚上。无论是哪个学校,哪个阶层,都有愚昧和偏激的人。哪怕他当了老师或者做了父母。不同的是所占比例大小。你的老师说了一句话非常好:“我希望大家知道,你们能坐在这里上课是非常幸运的,中国还有很多人和你们同样努力,却没有办法来到清华。所以如果你们以后学习社会学,我希望你们能用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去思考这个社会,去让它变得更好”。越是好的学校,越有一种情怀,但是你说像青海大学这样目前有些尴尬的大学,它也有满是情怀的人。(知乎前一段聊情怀有点泛滥)短短一节课,是没办法把一个社会问题全面的讲清楚的。你的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个视角看一种社会现象,不是让大家只用这一个视角看这个社会现象。沉下心,打开眼,万物的视角千千万。好的教育不是让我们变成一个设定好的什么,而是让我们学会思考和谦卑。谦卑往往起步于我们发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觉察到自己的渺小和世界的浩瀚。没有教育,这些会变得很困难,发展文明也会变得困难。无论是哪个阶层,既然念了大学,大多数的父母把我们的起点托起到他们能够到的最高,剩下的路,需要我们自己去珍惜和学习,如果我们有了孩子,我们的高度就是他们的起点。从这个层面说,大部分人是平等的。(极端情况不在我表述的范围内)今天在朋友圈看到这么一段话来形容文化: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这世上最顶尖的那一小部分,我们在各自的圈子里经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苦恼着挣扎着想要更好,想要跳入更好的那个圈子。这很好,我更希望看到某一天,社会不像现在这么浮躁,人人更包容和理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社会生产之间不再是主要矛盾。-----------------------------------------------------------------------------------------------------------------------------答主的老师为你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视角,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毕业论文选题你可以考虑一下了。祝四年清华大学的学习经历让你更豁达、更谦卑、更丰盈。如果可以,更愿你发挥专业所长,学有所用,兼济天下。
· 禁止转载
,学习能力不是来自于书本和知识。
努力是应该的,是最不应该被强调的。
,无悔无恨无惧 如命如狙如刀
在一个绝对的纬度上,世界是公平的,也就是说,只要付出就有回报,只要努力就能上清华,我非常确定。只不过,这个努力,并不是你眼前所见的短期功夫,它的内涵要丰富得多,也深刻的多。也许是几代人的心血,机遇与风险的判断,眼光和魄力的培养训练,也包括偶尔出现的黑天鹅事件。其实越客观,世界就越公平。以人类,或者说某一个人自身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一个个体的视野本来也有限,能力更有限,时间跟精力同样如此。我喜欢关于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的比喻,实际上,人生更像是一段没头没尾的越野赛,你出生的时候并不在山脚,前方的路似乎也看不到山巅,你的身后是你的父母,他们带你爬到了这里,以后的时间,他们会帮你,一直到你拉着他们的手往上爬。眼前的公平并不是真正的公平,因为你并不清楚这一路的历程,你脚下是泥泞,他脚下是石梯,更有人坐上了滑杆,坐上了缆车。你可能会抱怨,好像无论如何努力,也没法追赶上别人,但你不知道的是,他的先人曾经更努力地投资自己的时间金钱,冒着失败的风险做选择,甚至有时候还得冒一些生命危险,修建了这些设施,让他可以爬的更高。这世界看起来残酷的原因是,我们都追求眼前即刻的公平,但这本质上是不合理的。少年,不要沮丧。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人的目标都要一样,完成一个自己能够完成的目标,比得到因过分要求自己而来的挫败感和颓废要好很多,清华北大只是一个路标,远没有你的下一步重要。有时候你抬头看看路,看看那些闪闪发光的招牌,收回目光时,你还得接着往前走。努力是一定可以实现梦想的,但不一定在你身上实现罢了,那些从底层一步步爬出来,来到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站住了脚的人,他们这辈子可能无缘清华,但他们的孩子也许就可以了。人生是一场接力越野赛,希望你离清华北大(或你的梦想)越来越近,加油少年!
,直男。经济学。涉世未深,涉猎广泛。
作为高考全省文科TOP0.5%,而且一直在研究大学升学的人,我是有些发言权的。先抛结论:想上清北必须努力,但是无论你多努力都无法【保证】你能上清北。首先我告诉你考清北是什么概念。广东为例,我高考那年广东有28万文科生,最后被清北录取的只有不到30人,万里挑一;有28万理科生,被清北录取的有180人左右,比千里挑一还难一些。然后我告诉你想考上清北,有哪些因素是【高中三年的努力】之外的:家庭环境:很多高考状元告诉你他每天都11点前睡觉,还沉迷网游。但是你不知道他老爸是医院院长老妈是大学教授,从小就陪着他看世界名著,睡前给他读故事,周末带他去博物馆,等等。。是的,他高中也许不比你努力,但是他从小积淀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可以让他对新知识有更快更准确的理解,但是你不行;智商:据我了解身边同学的智商基本没有低于110的,况且这还只是一所不错的211的水平,可是据我了解普通人群的智商中位数不是100嘛?清北学生的智商中位数最保守的估计也不会低于130从小学开始的持续努力:所谓的基础,是可以弥补的,但是你弥补基础时别人在学新知识。高考现场发挥:过来人都知道,高考现场的发挥让你的高考分数在你的各种模拟考的平均水平上下浮动30分左右实在太正常了。就拿我来说,往上浮动30分我可以摸到清北的边,往下浮动30分就不敢想了。。。你的生源所在地:先不说省和省的差别,即使同个省以内也是天差地别。还是广东,深圳广州的人口只有全省20%,但是上清北的占到全省50%以上。你读书的城市教育资源越集中,你上好学校相对就简单一些,不只是清北。最后我想说,相比于清北这么具体的目标,“努力”是个很模糊的词:多努力才算努力?是不是只要最后没考上清北就是不够努力?
【你们说努力就能去清北的人,不努力的话也能去个985吧。】【有很多人,拼命努力考上了一本,拼命努力考上了二本,拼命努力考上了高中。】今年比北大录取线低9分。要是没白痴地错了数学第一题第三题,也就过了分数线嘛。( ????? )当然…我承认自己的努力程度跟身边去清北的人差得多。但是一想到那么那么多拼命努力的人就会很难过。我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小时候一起上课外班,每天都在学习学到很晚。可是没考上高中,去读了幼师学校,今年毕业了要跟家人搬到深圳去做生意,尽早嫁人。跟同学中午去街上买围巾,发现卖围巾的是她的小学同学。于是回来查了查,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即使在大城市也只有一半的同龄人能上普通高中,剩下的都在技校中专,或者不再读书。高考的录取率你们也看到了,在我的省份一本线以上的人数是10%,第一次知道这件事儿我真的惊呆了,原来在二本三本的人比一本的要多。你听不到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你听不到。有多少人,光是考上大学就已经拼尽全力了,你问他为什么不努力上清北,简直就是在问何不食肉糜。所以最后我还是要说一个不那么政治正确的观点,高考就是选拔考试啊,努力程度和 [学习方法思考方法等等] 可能决定了你在吉大还是北大,但是天赋和智力本身决定了你去985还是二本还是中专。
,AI, Cognitive Science
现在排名第一的
的答案,又是一个典型的有数据但是对数据的解读错误的答案。这个答案的主要观点很简单:数据说明,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家庭条件比全国平均条件要好,因此上清华的主要原因是你家里有钱。这是典型的把相关性当成因果性。要证实因果性,至少要证明,不存在第三个因素,既导致你家里有钱,又导致你能上清华北大。我发现很多人没看懂加黑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举一个例子:观察发现,肺癌人群吸烟比例很高,能不能得出结论说,吸烟导致肺癌呢?答案是不能。有人又要疯了。在疯之前,先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存在一种基因,既导致一个人喜欢吸烟,又导致这个人易患肺癌呢?假设存在这样一种基因,再假设吸烟和肺癌无关。那么戒烟也是没用的。要排除这个因素,最根本的方法是随机抽样,即随机抽出一些人来,给他们烟抽。再随机抽出一些人来不给他们烟抽。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些复杂一点的统计手段。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这样一个第三因素,可能是遗传性的智商(credit: @王艺颖 ),也可能是另外一个中国人都很清楚的因素。这里引用一个网帖:
清华大学在今年4月份公布的2008年本科生分省招生计划中,理工类1528人,文史类151人,定向生和国防生202人,合计1881人,但在7月份的实际招生中,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一共招收新生3331人,比计划数多了1450人,增加了77%!清华大学2008年在内地实际招收的本科新生3331人中,除了分省招生计划的1881人,还有提前录取的保送生529人(实际招生数目可能略有出入,因有保送生转投香港),其他921人分别属于清华美院招生(239人)、自主招生及机动增加(682人)的名额。那么,分省招生计划和保送生计划之外的921个招生指标给了哪些省市自治区,各自给了多少?按增加百分比来说,主要给了沿海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按{(实际招生人数-计划招生数-保送生数)÷计划招生数}来计算名额增加幅度。除了西藏,增幅最大的前5名是:上海161%,江苏118%,辽宁89%,浙江81%,广东78%,山东76%。我们要注意这里面有清华美院239人。美术这显然不是穷孩子轻易玩的起的。首先就业就很狭窄。其次义务教育不教,需要自己请老师。好老师肯定贵。第三要买各种耗材。所以美院的录取和家庭条件相关,这是非常可能的。在考察通过普通高考入校的学生时,要注意排除这一部分学生。但是,还有682个自主招生及机动增加。这就是那个神秘因素起作用的地方了。那么这个神秘因素究竟是什么呢?这些“机动增加”,都增加给了谁呢?这个问题,就留给读者里面的外宾朋友继续猜想了。---说句不好听的,这种研究是拾美国人牙慧。美国大学录取,除了考试成绩,还要看所谓社会活动,比如去慈善机构工作,去非洲救助儿童之类的。可是去非洲救助当地儿童那是谁都能去的吗?美国学校好的很好,坏的极差,而学校好坏直接和校区挂钩。好校区的房子很贵。所以这种家庭背景的说法在美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中国的大学录取,据我所知,主要还是靠高考。去农村中学借读,至少在我那个年代,还是提高高考成绩的好办法。所以家庭背景有多少作用,还在两可之间。至少不能想当然的证明。
当我们写答案的人是写给问问题的人还是写给给我们点赞的人?注意我们的对象是苦苦挣扎于高三苦海的高三学生。
@排序第一的答主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得到了便有恃无恐。讲三个故事。
故事一 她是我们高中班入学的第一名,在我们当地,都觉得考上我们学校,清北不敢说,一类本科还是基本上踮踮脚能够够到的。第一次知道她是高中的第一次班会,我们奇葩的班主任又骄傲又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这个来自乡镇中学,入学成绩却是我们全年级成绩前几名的女学生,你没看错我们班主任就是这么奇葩,他会毫不考虑别人感受的把一个学生的情况在班会上当做自己的谈资,然后哈哈哈哈地笑,我记得当时看到她偷偷地低下头,表情又尴尬又喜悦,我至今还仍然记得我们班主任小人得志般的哈哈哈哈笑的样子。半学期相安无事,但是觉得这个女孩学习是相当努力的,每节课下课都会纠缠老师到下一节课老师过来才肯罢休,我也会偶尔看到老师解释不通道理时很无奈的表情。第一次期中考成绩出来了,她的成绩出乎我们的意外,只是勉强在班里的二十几名(20/52),我记得去办公室看成绩单的时候,她抹着眼泪从办公室跑出来,见到我没有忘记狠狠地瞪我一眼。那一次我考了年级第六,班里第一。我不能忘记哪一次班会,我们班主任又一次哈哈哈哈哈的笑,然后对她一番冷嘲热讽,你没听错,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之后的日子,他似乎变得更加努力,早读课她会坐在地上,捂住双耳大声地背诵英语语文以及地理。有一次我们几个男生恶作剧,早读的时候忽然停下来,顺带拉着全班停下来,最后声音减小的时候,只剩下她一个人捂着耳朵大声地背诵“拉布拉多寒流 拉布拉多寒流 拉布拉多寒流”,等他意识到大家都停下来的时候,大家早已笑的前仰后合了。现在想起来,真是觉得异常后悔。她一如既往的努力,依然死死纠缠老师问问题,依然会在我跑出去打篮球的时候偷偷看我做了哪些习题、买了什么辅导书。后来她的成绩也能稳稳进入班级前十名了,记得有一次她考了班里的第二,班主任有一次哈哈哈哈的夸她,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她哪一次那么灿烂的笑容。高三的时候,她的努力已经到了令人诧异的程度,有一次下了晚自习,我回到宿舍发现自己的blackberry丢在了班里,便回去取,结果居然看到教室里仍然开着灯,那个时候已经接近十点半了,我取了东西打算匆匆走掉了,却忽然看到蓬头垢面的她坐在地上做着那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寒暄了几句,临走的时候跟她说了一声,教学楼十点关门,她哦了一声,完全没有要走的意思。很奇怪的是,高三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她课间都在睡觉,有时甚至上课的时候也在梦周公,后来打听了才知道,他会在宿舍里一直学到一点两点,学校十点半关灯,为了不被查夜的阿姨抓到,他都是钻到被窝里,用手电筒照明,一页一页的看书写作业。就这样,高三匆匆地就过去了,三次模拟考,她基本都是班级前十名左右,却从来没有考到过年级的前20名,高考的时候,她的成绩是612分,去了我们当地的一个211,也算不错。我是真的佩服她这种日复一日的努力,我也曾经很多次的想过,为什么我的努力都不及她的十分之一,却仍然在整天和一帮男生吹水扯淡里轻轻松松拿到班级的第一名。这绝对不是单单天赋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是单单的学习基础能够解释的问题。去年聚会的时候,他已经变得亭亭玉立了,我问他,觉得大学和高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她很大方的谈了她的见解,他参加了好多社团,同时也组织了很多活动,完全没有了当年给我的那种感觉,我注意到,当年总是像鸟巢一样的头发变成了小波浪,还有一点酒红色。后来说起成绩的时候,她跟我说,当年特别羡慕我,整天也见不到我怎么学习,就能轻轻松松的拿第一名,她说他也知道自己那种学法可能会本末倒置,可是她不敢不这么学,如果不这样 努力,自己可能连211都上不了。这样学了,至少还能保住班级的前十名,她说每个人都有长处,而我的长处就是能吃苦,不怕累,你们花一个小时学会的东西,如果我花三个小时能学会,我就花三个小时。她这番话,让我思忖了良久。
故事二她是我的初恋女友。第一次期中考试的时候,她考了年级第二。语文老师在我们作文课上朗读了她的作文,见解犀利,文字优美,行文流畅。念到名字的时候我心里一阵悸动,她是我的小学初中的同学。后来我们就恋爱了,莫名其妙的。如果说我高中整天吊儿郎当,打球吹水,那她也好不到哪里去。高一高二,她自习课读完了当时能接触到的所有感兴趣的图书,还是不是在我们公共的日记本上写她的感受。有几次,他考的跌出了年级前十,我本来以为她会压力很大,就试着问她是不是我影响到她的学习,没想到她是完全没有在乎的,很无所谓的样子,“考试而已嘛,找到问题就好了,干嘛这么当真”。那个时候,我们有的时候会谈起前面楼上紧张复习的高三党,她很渴望飞出这座围城,当时有一个师姐模拟考全市前几名,这个对于我们学校来说算是很好的成绩了,清北肯定没有问题。她很认真的在我们的日记本上写下了关于北大的种种,以及想和我一起上北大的愿望,那至今仍然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那个时候,我们考试总是前后挨着的,我们学校有一个奇葩规定,考试座位号是按照上次考试的成绩来的,也就是说你上次考了年级第二,这次就是002号,嗯,就是这么奇葩。我是002号她是003号,或者她是001号我是002号。GG,我从来没考过年级第一。高三的时候,我们约定好了暂时放下其他的事情,准备高考。每次模考结束,她从不会关心自己的成绩怎样,而是揪住试卷不放,去思考是什么原因使这个犯了这个错误,是基础不扎实吗?是考试时紧张吗?她对于成绩的豁达以及对问题的纠结都是我没有办法想象的。虽然说我也表现的很不在乎成绩,但是相比于他那种天然状态,我就好像是个故作深沉的小朋友。成绩单出来的时候我还是会忍不住去看一眼,而当我告诉她又考了年级第一的时候,她总是淡淡的一生“哦”。如果说我是淡泊名利的黄药师,那她便是胸中毫无名利的老顽童。她看到永远是自己哪里还有不足,她这个人很懒,却从不会吝啬去改变自己的习惯。高考的时候,她不出意外地考了年级第一,去了某一流大学的金融专业。她努力吗?可是她即使在高三的时候依然不会熬夜,哪怕一个小时。她,不努力吗?他对于自己缺点的更正与纠结,对于习惯的更改与尝试,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即使在自己处于谷底的那段时间,他也是悠闲悠闲的晃着米黄色的小包,走在校园的林荫路上,就好像是局外人(在我们学校有一个壮观的景象,就是下课吃饭的时候,大多数人跑着奔向食堂,然后买一些便携食物,边吃边走,走回课室,走到课室的时候正好吃完)一样。她在那个对考试成绩崇拜近乎疯狂的学校里表现的特立独行,我们大多数人拼尽一些想保持好自己的成绩与荣耀的时候,他却总是用一句"哦"草草了事。他的努力并非局限在750之内,她只想飞出那个围城,尽快地奔向那个她也魂牵梦绕的地方。哦,对了,那年她放弃了北大,去了南开。
故事三这次来说我罢。高一高二高三也就是那么吊儿郎当的过来了,平心而论我真的没有努力。那么就说说高四,嗯,高四。第一年高考,她667分,我只有612分,平常掩盖的很多问题,在那次考试里都凸显了出来,粗心、大意、避重就轻。数学考得一塌糊涂,还有基本能力(山东的孩子笑了)涂错了答题卡。填报志愿的时候,我随便报了一个中大,自然滑档,重庆邮电大学。毫无疑问的复读,她也和我分手了。还是原来的学校,原来的班主任带我去见新班级的班主任的时候,还是哈哈哈哈地笑,“这个是我们之前班级的第一名哦,滑档了,你看我给你带了这么好的学生,怎么报答我?”然后抓起新班主任桌上一盒中华,笑嘻嘻地说“你又不抽烟,给我算了。”说完了走。我心里苦笑,原来自己值一包中华。高四,毫无疑问的,我是年级第一,前几次考试,每次拉第二名30分都是小菜,几乎全年级只要提起我的名字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开始的时候尚能仔细地查缺补漏,不去在意考了多少分。后来,应届生基础逐渐夯实,距离也就越来越近了,我在乎别人是不是接近了我的成绩,我在乎下一次拿不了第一应该怎么办,似乎老师们也有意成全,有一些题目明明不能给满分,却仍然给了满分。而我却没有在意。排名给了我莫大的压力。我也开始晚自习加班了,当然没有那么夸张。我也会不停的去提前昨晚当天的厚厚一摞试卷,我力图做到事事都要领先应届生,我试图去引用一些别人见都没见过的解题方法去解决一道难题,我会花一节课分析成绩单上别人的成绩,分析别人的长处短处,我觉得我可以在某一科碾压他们,我觉得好多题我不是不会做,而是因为粗心做错了,我觉得有些事情我做到了,他们做不到,我就是领先了;有些事情,我做错了,可是是因为粗心做错的,这样仍然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心里想的,压力让我的这些骄傲与虚荣蒙蔽了自己的眼睛。我觉得自己很努力了,我觉得自己在不停地去研究新的解题方法,去做更多的难题,我觉得自己一定是这个学校最牛逼的人。结果也是不错的,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维持着年级第一的名次,甚至也考过市前几名,老师说,清华北大准了。结果我成了近些年,唯一一个不是高考成绩最高的年级第一,我657,而第一则有682,那个小孩,从来都是默默无闻的,从来没有拿过年级第一。所有的梦都是在点击鼠标的那一刹那醒来的。那些所谓的荣耀和虚荣落地之后,我才能认清自己。好在我也是一个没脸没皮的人,几乎都没有难过,毕竟都过去了嘛。可我时至今日仍然会反思,会想起她(现女友不要看到~~~)。可能我们在高中要做出许多努力,可最需要努力的就是去努力认清自己,努力改变自己,去努力地接受一些痛苦的过程。高手到了一定的境界,并非仅仅是需要努力地学习知识,更需要努力地去改变、尝试、并不断地付诸执行。不假思索的努力,仅仅是获取安全感的自我意淫。--------------------------------------------------分割线------------------------------------------------------------最后一点感受1.努力可以让你有一个好成绩,但是不能让你有最好的成绩;2.努力可以有很多种,绝非仅仅址无休无止的熬夜;3.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认识自己的缺点;认清要努力的方向。像上面所说的,努力是上清华北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如果你已经有了良好的知识基础,甚至在年级有了不错的成绩,你首先需要做的是认清楚自己。不断地对自己已有的习惯进行剖析,对已有成绩进行追问,不去在乎已经得到了什么,而是放眼你要得到什么。然后,让自己处于一种不安全的状态,放不断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改他们,战胜他们。像山东这种省份,想要考上清华北大,必须要做到每一个细节都没有缺陷,任何一个隐藏的问题都可能是你高考发挥失常的因素。所以说,高考到了高手阶段的竞争是从心理、态度、知识等等综合能力的体现。放弃用一切野蛮的努力去获取心理安慰,是你迈向清华北大的第一步。其实,北大也没有那么好,虽然我还是想念那个地方。以上。
努力不一定能上北大,但你必须努力!=================================先吐槽:反感现在排名一二
的答案以及众多顶负能量、和满满优越感的回答!他们不过在那些努力的人有动摇的时候,在他们耳边反复告诉他们:放弃吧,别努力了,你们努力也没用,你们实在条件太差了,天资太差了,没用的。================================回到题主的问题,稍微要说远一点:高考制度 到底是什么?国家设置高考的目的是什么?中国是个很早就完成大一统的国家,统治者为了治理这个国家,发展演变了很多制度,比如郡县制,科举制。正是这些制度,使得中国在受到西方文明冲击之前,是一个铁桶一般稳固的社会。近代历史三百多年受到了西方的冲击,但只要统一后,本质就不会变,现在的治理者的思维模式本质还是一样,不然你怎么会听到”维稳“。而科举制度, 就是一个国人创造的非常牛逼的制度,通过这个制度给与被统治者一个阶层向上流动的希望,收拢社会精英为己所用从而缓和社会矛盾。一个社会,如果阶层固化,底层人民没有上升空间,社会精英没用”用武之地“,就必然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当年洪秀全这种人,就去造反了。建国后高考被废了一段时间后,治理者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又恢复了高考。所以说:高考的本质目的,就是提供一个阶层流动的管道,释放来自底层的压力。 描述了一个事实,说现在进北大的 都是有家庭背景,社会能力强之类的。这个事实我认可。但是它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刚恢复高考的时候不是这样!而如果 这个事实越来越恶化,穷人家的孩子无论如何也不能通过高考改变命运,那么这个这个社会也就离分崩离析不远了。当然穷人家的孩子要付出更多努力。当然这样的高考制度 让人才教育的目的让位于国家治理,也就成就了教育的悲哀,但这些,都是另一个话题。============================================最终再强调下我的观点:努力不一定能上北大,但是必须努力。对于没有各种背景的人来说,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完全放弃,必然什么都得不到!
当你已经感觉不到自己在用力了,你就做到了。
,主业:经济学学生副业:暗房大爷
这个题还是挺想答两句的,因为身边有真实故事。全凭努力肯定不行,天赋这个东西是存在的。上清华是天赋,但是考600是努力。举个例子,我的小学同学,一个非常努力,一个很聪明,请允许我用这个很恶俗的形容词。同学们都认为他们俩会去清华北大,但是我父亲当时就说很努力的孩子不行,我还和父亲争执了一下,后来因为小学毕业以后联系不多,3年前才知道他的消息。这主要是因为去了一个私立中学,和去全市排名前几中学的同学挖下了深沟,人都是势利眼的,所以几乎和小学同学失去了联系。小学的背景还是要介绍一下的,我们班出国的同学不算,大概20多个参加高考,我现在学校某211小985全国50名,在这20多个里算中下的。同学基本都是某大院的孩子,父母都算是高学历,爷爷奶奶也都不俗,很多都是53期交大,几几期金陵这种。歪楼了,上干货!努力的孩子现在在西安某211,印证了父亲其准的乌鸦嘴,不得不说见多了才能识广。聪明的孩子在清华!传说这个孩子的爷爷是院士,不过很早就去世了,还请他奶奶来学校介绍过事迹,拿了本画册过来说了很多,不过现在都记不得了。智商的累积真是可怕啊,简直是碾压啊!顺便说一下,努力孩子的父母好像是做小生意的。努力孩子的小学就是在各种练习册里度过的,相当努力,不过也看各种书,偶尔也和我们一起浪,书法好像写的不错,但是生活很严苛的,父母管得也很严。中学去了某市重点,全市5名左右吧。聪明孩子天天就和我们出去浪,在公园的小山上修“大坝”。看各种各样的书,而且都是军事迷,非常狂热,电子琴弹的还不错,电子游戏、篮球打得都不错。中学是全市7、8名吧。成长轨迹确实也不一样了,中招保送,然后就去环游世界了。。。最后,我不鄙视努力鼓吹天赋。如果你断定自己的天赋一般,那么这个时候你需要一位优秀的人生导师或者叫人生规划师,来帮助你。高考特别是学生时代,很有规律,几乎每个人都差不多,你只要能把握规律就不难。努力党经常容易做无用功,这个时候就要有人帮助你。所以大家经常会看到很多父母比较优秀,孩子也不太差。因为他们知道孩子需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做一件事的时候人很容易盲目,很多问题看不透,摸不对套路,但是经历过的人却很容易把握。要善于总结,一定相信自己。当时无数人说我考不上一本,包括我的班主任,任课老师,但是我的父亲还是相信我,并且在填志愿的时候作了一把死,二本填了一个比一本线高70分的二本学校。。。而且是考前填志愿啊~~多看些书,让自己更深刻的认识世界,不必在意很多细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远比学习好来的重要。只要人生大方向对了,没去清华北大又能怎样?其他学校就一定不行吗?不排斥出去旅行,多见见世面,看看这个瑰丽而又怪异的世界,偶遇各种各样的人。也许能在火车里遇到一位越战老兵,一个资深学者,一个问你“信不信耶稣”的传销骗子。但是太小了去不太好,很多事情还看不太透,自理能力差,很多问题不会处理。你能在10块钱的旅馆里安然入睡吗?你能裹个睡袋睡在大会议桌上吗?你能在火车上站一天一夜吗?很多你需要问问自己,我可以吗?如果是土豪这些问题都可以忽略。扯多了。。。真想去清华,废话,是人都想去。那就去努力吧,哪怕累一些。切记人生要平和,很多好学生考上大学后,因为接受不了现实的残酷做了傻事。成绩第一也许在大学成了10名开外;社交女王也许再没有一个以她为中心的圈子;小土豪也许再也不能振臂一呼为大伙买单!
,萌萌星球大使
努力并不一定可以上清北,但是上清北一定要努力。努力这件事对于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不是。但是成功一定需要努力。所以,无论如何,请至少努力。
,在努力不堕落
作为一个不怎么费力就考上清华,一不小心就考上全省第一名,在高中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乱七八糟的事情,上了大学之后仍然被乱七八糟的事情困扰的人,有必要对这个问题来回答一下,并且我对这个问题是否应该被问出来很怀疑。想看回答直接下走,不要看我吐槽。看到之前有人说自己从小学开始就有名校梦,巴拉巴拉。现在的我很抵触这种没营养,无聊的想法,但可能在初中到之前的我大概也是这样的。从小就被自尊心很强的我爸“教育”,说要做人上人,要如何如何。小的时候我很乖的,但对于学习的态度也就是老师说什么就干什么吧,觉得分数好就是学习好,因而活得很轻松。当然,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我一直不足够努力,我在学习之外始终被各种小孩子玩的东西所诱惑,比如什么卡牌啊,台球啊,网吧啊,口袋妖怪啊等等之类的。我被认为是好孩子(只是从成绩上来看),我交的朋友其实都不怎么优秀(按照人们对于优秀的定义来说),有的高中念到一半就辍学再也没见过,有的从我认识就不再上学,跟着开酒吧的老爸混了,还有就是很多学习不太好的。总之就是觉得,多数的所谓好学生,玩不到一起,不知道为什么。考高中的时候,没考进竞赛班,心里其实是有一点紧张的(因为看着学校当时的榜单,我可能不能妄想一下我的未来,不过后来我遇到了我最好的班主任)。高中的时候住校,第一次与很多同龄人一个屋檐底下生活。我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对于知识有点兴趣,但就是看看书做做作业罢了,不能为满足求知欲大胆地走,所以没有像普通班的有些人一样去搞竞赛。并且呢,虽然学习成绩好,但发现是我与多数人之间的隔阂,所以我不太跟好学生亲近(我一直都不觉得自己是好学生,好孩子....),最矛盾的是,我心里有这样的一个纠结,就是对那些很努力的并且不如我的人非常鄙视。我的一个舍友,就是这样。在我看来,他称得上是努力的代言人。能够每天坚持早起,准时准点地把作业交上,等等等等,总之就是很认真了,也不怎么放纵地玩,不谈恋爱等等等等。举个例子,一次周末他去图书馆自习,我们班一个女生看见他了,就问能不能坐在他旁边。他没抬头,女生就坐下了。登陆一会,他给她传了一张纸条,内容就是请不要让我产生误解,不要影响我之类的(故事是我兄弟,那个女生的男朋友告诉我的)。这个人成了我对一类人厌恶的案例....不夸张地说确实是这样的。我觉得他们以好孩子自居,想竭力使自己成绩比别人好,反正就是各种好的指标上面都超过别人,然后面子上面非常谦虚,别人偶尔咱们一下他就开始一堆做作。并且我最讨厌的就是我觉得他其实对我这种,比他玩得稍微多些的人,其实心里很厌恶,而且不敢表现出来,以不影响自己。确实这种想法是有的,高一有次周末回家的时候,一个同学告诉我有次他不小心看到了他的日记,确实有骂我的话,我当时一阵苦笑。我这样的人的高中生活,大概每次考试结束之后,都会专门留意一下他的成绩,每一门在他之前都是一阵暗爽。我可能有20%的学习动机都是在想:“这种无聊的人,我怎么能输给他”,就是想挫败一下他的自尊心。然后,三年之后,我考上了清华,期间伴随着各种破事,比如和初中的同桌因为我们两个人脑子同时出问题谈的一场憋屈的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容县考上清华大学的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