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2周岁儿子周岁宴席答谢词,给我打了一个大豌,我好麻烦

从小动辄挨打被骂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心理问题吗? - 知乎12484被浏览1469752分享邀请回答9.9K16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3K39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9 个回答被折叠()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李国庆大夫本人发表
小儿漏斗胸何时手术合适?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您好!李医生,我生了两个,大的是个女儿一切很正常,小儿童童现在是漏斗胸我这个做母亲的比谁都难过!现在儿子这种情况而且三代下来就一个男孙,我公公婆婆说让我在生一个儿子。可是我不想在生了,儿子半岁就一直我婆婆带,现在婆婆带着儿子跟我老公姐姐住在一起,他姐姐生了两个,每天三个小孩子都要吵,我儿子最小每天吵不赢总是要哭很多回。所以我最不愿的就是打电话回家,我知道儿子这种情况不能哭的呀!!!因家庭条件我带女儿在外地读书,孩子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养家,他最少要在外地工作还得7年呀,从小儿子就缺乏父爱和母爱,如今又是漏斗胸,明年我就带女儿回老家(江西)我只想把全部的爱给我的儿女,我真的不想在生了,所以我请求李医生,真的麻烦您,请一定要把我爱儿治好,拜托了!您将是我这辈子的恩人呀!说实话我仍愿我儿的病转移在我的身上,我真的好爱他!
我还想问下您,小儿这种情况跟怀在我肚子里没晒太阳有关吗(因为家人怪我那时没有晒太阳)?跟我老公抽烟喝酒有关系吗?之前怀儿子前,我和我老公的姐姐在老家找了中医,听我老公姐姐说吃中医会生儿子,怀儿前我和我老公都吃了,后来我和我老公的姐姐都了个男孩子,他的儿子胸部凸起来了,我的儿子是漏斗胸,请问下跟吃中医调理有关系吗?现在我儿这种情况经常哭有关系吗?
所就诊医院科室:
江西南昌医院 胸科
等孩子3岁以后来我院看看再做决定怎么办。至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就很难说了。也不要去纠结这个问题了。
疾病名称:感觉是漏斗胸,希望得到专家的诊断和治疗&&
希望得到的帮助:希望医生能确诊,得到改善
病情描述:突然发现孩子胸部凹陷,网上查询感觉是漏斗购,小孩从小就不爱吃饭,不吃零食体重轻,瘦弱,1米66,90斤,好像家里人都很正常,到底如何是好?感谢!
疾病名称:先天性漏斗胸,肺部有囊肿&&
希望得到的帮助:希望询问一下医生这个病的病情
病情描述:没有家族病史,先天性漏斗胸
疾病名称:漏斗胸&&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帮我们看看是不是漏斗胸
病情描述:朋友看到我家孩子的胸 说看着像漏斗胸
以前没注意过
疾病名称:漏斗胸&&
希望得到的帮助:这样的漏斗胸严重吗?听别人说漏斗胸需要手术治疗
病情描述:疑似漏斗胸,从小就这样吧,感觉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好转
疾病名称:胸肌&&
希望得到的帮助:胸肌怎么治疗
病情描述:刚刚发现宝宝前胸高
疾病名称:睡觉趴着,常常半夜醒,漏斗胸&&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不是漏斗胸,轻微的还是重度
病情描述:。。。。。。。。。。。后脑右边好像比左边高一点,孩子一岁四个月九天,走路不太稳
疾病名称:感觉是漏斗胸,希望得到专家的诊断和治疗&&
希望得到的帮助:可以门诊找您吗
病情描述:十四岁不到的小孩感觉有漏斗胸,希望得到诊断和治疗,负压吸盘是否适合他这个年齡和病情的孩子,谢谢
疾病名称:感觉是漏斗胸,希望得到专家的诊断和治疗&&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想咨询医生是否是漏斗胸?可以用负压吸盘吗?
病情描述:十四岁不到,突然发现胸部凹陷,网上查感觉是漏斗胸,没有任何不适,家族也没有,希望得到诊断和治疗
疾病名称:婴儿鸡胸怎么办&&
希望得到的帮助:需要手术吗
病情描述:请医生告诉我该怎么办
疾病名称:先天性心脏,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希望得到的帮助:术后第16天了,孩子不平躺,侧身睡,开胸部位凸起,像鸡胸,请问老师该怎么做让胸部恢...
病情描述:住院后术前至术后脸颊出了像是湿疹,现已轮流到头顶,出汗就比较多也看的比较明显,无汗时不仔细看还看不出来…
疾病名称:单侧鸡胸&&
希望得到的帮助:想向医生了解一下矫正支具是否有效果,不打算手术!
病情描述:患者大概在两年前发现胸部右侧微微隆起,当时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小儿单侧鸡胸,开的d3和葡萄糖酸钙,吃一段时间没有效果,现在胸部右侧明显增高很多,钙一直补也没有效果,想了解一下矫正器...
疾病名称:漏斗胸&&
希望得到的帮助:希望医生能帮助老是吃药还是手术
病情描述:医生说小孩小时候缺钙引起的漏斗胸就一直在吃钙片,可是没用现在成了漏斗胸怕他有什么所以想检查了解下,我去开县人民医院医生说可能要手术那医院做不了,所以看这可不可以医
疾病名称:漏斗胸CT 检查有轻微肺炎&&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孩子这种情况严重吗?有没有保守治疗
病情描述:请问轻度肺炎是漏斗胸的病发症吗?需要住院观察吗?
疾病名称:漏斗胸&&
希望得到的帮助:怎么可以控制,最女不手术
病情描述:没有,不太懂。
疾病名称:先天性漏斗胸,现在可以做手术吗?&&
希望得到的帮助:给宝宝尽快手术
病情描述:宝宝生下来就有漏斗胸,一直补钙都没有长起来,想现在给他做手术减少别人对他异样的眼光。
疾病名称:漏斗胸,宝宝出生5个月左右发现了漏斗胸&&
希望得到的帮助:希望了解是否可以去门诊?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控制病情加重?还有日后是否需要手术的建...
病情描述:目前20个月了,感觉病情有加重,凹陷更深一些,家里全都紧张怕挤压到心脏部位影响其呼吸及日后生活
疾病名称:左侧胸部比右侧略微凸出(鸡胸)怎么治疗?&&
希望得到的帮助:本次国庆期间可以来就诊吗?
病情描述:左侧胸部比右侧突出(幼儿园体检发现是鸡胸),我女儿一岁左右就不喝奶粉了,第一次微量元素也没测。家里其他成员没有什么其他遗传病。
疾病名称:漏斗胸术后刀口流浓&&
希望得到的帮助:如何治疗?
病情描述:漏斗胸术后刀口一直在流浓
疾病名称:鸡胸&&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 大夫看看需要做那些检查,给予治疗方案。
病情描述:两岁3个月幼儿,孕33周早产,先天面中裂,自出生后6个月起,患儿出现胸廓畸形。经补钙,补充维生素D3后无明显好转。在当地医院检查过血钙,血磷等指标,未见异常。
身长87cm,体重12kg
疾病名称:漏斗胸&&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手术治疗好还是保守治疗好
病情描述:胸口有点凹。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李国庆大夫的信息
漏斗胸、小儿漏斗胸、肺、食管、纵膈、胸膜腔恶性肿瘤及良性疾病的以手术、胸腔镜为主的综合治疗,超微创漏...
李国庆,男,主任医师,著名心胸外科专家,1959年10月生,从事心、胸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1981年毕业于江西...
李国庆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胸外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肺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肺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肺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肺部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肺部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山医院《误惹豪门:爵少的迷糊新娘》 正文 第860章 我可以给你打个折(文字)
请记住我们:【】
“就因为是你儿子,”男人眼睛凌厉的眯起,阴鸷被无限放大,“所以才更该死。”
“你……”宋芳被男人眼里的阴鸷吓得张大嘴,她声音颤抖,“你、你要是敢动我儿子一下,我,我就去法院告你!”
莫南爵挑下眉,像是听到什么笑话,“欢迎到帝爵来请律师,我可以给你打个折。”
宋芳:“……”
洛庭松冒了一身的冷汗,宋芳这话出口,他差点就冲过去直接撞死,他开口喝了声,“闭嘴!还嫌自己惹的麻烦不够吗?”
宋芳被喝的浑身一震,抿住嘴巴没敢再说话。
洛庭松搓着手望向莫南爵,“爵少,您看这事儿闹的,大家都是自己家里人,都没必要这么生气……”
自己家里人?
莫南爵冷笑一声,他伸手将童染拽过来,“走。”
“爵少……”
“洛总,”莫南爵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我会在帝爵恭候你们的一纸诉状,我们法院见。”
洛庭松张大嘴,“爵,爵少……”
这要是法院见,还有活路能出来吗?
宋芳知道这是来真的,她忙跟着自家老公开口,“爵少,我……我错了,我刚刚就是嘴贱多嘴几句,我再也不敢了……”
莫南爵哪会吃这套,“我会让你们明白,什么才叫真正的惹上了麻烦。”
男人冷冷的出声后,大手搂住童染的腰就朝外面走,洛庭松心知他们要是就这样走了,自己后半辈子怕是都过不安生了,他忙追上前,一把拉住童染,“小染啊……”
童染被搂着走了几步,她别过头,就见洛庭松一脸哀求的望着她,“小染啊,晚上留下来吃饭吧,这么久没见大伯也很想你,你看爵少也难得来一次,都是一家人,何必这么不欢而散……”
宋芳又跟着补一句,脸上的表情完全变成了讨好,“是啊,小染啊,我买了菜的,都是你平常爱吃的菜……”
洛庭松粗糙的手抓着她的手腕,童染看着大伯几乎要吓的哭出来了,她轻咬住下唇,伸手扯了下男人的袖子,“莫南爵……”
男人冷冷看她眼,“怎么?”
“我们留下来吃晚饭吧?”童染握住他的手,她睁大眼睛看着他,“我已经好久没回来了,你答应了今天陪我的……”
莫南爵眯起眼睛。
“我带你去看我以前的房间好不好?”童染捏紧他的手心,她轻靠在他身上,“你不是说希望以前也能陪着我吗,我带你去看看,就当你以前都陪着我,好不好?”
洛庭松站在边上小心翼翼的看着莫南爵的神色,生怕他一个不高兴做出什么事来。
要是真的惹怒了他……他们洛家这辈子都算完了。
男人并未说话,看来并不太高兴,童染也因为洛萧所以有所介怀,她拉着他的手面向洛庭松,口气认真而严肃,“大伯,今天我和他一起来,主要是想告诉您,我现在已经是他的人了,所以以后我也会和他在一起,您是我的长辈,从小到大您就相当于我爸爸,这是我人生中的大事,您有知道的权利,我带他来给您看看,希望您能同意。”转载:孙瑞雪《抓住孩子的敏感期》
捕捉儿童敏感期
 多少父母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水?他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这一切,揭示的是儿童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秘密——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通过十年的教育实践,以孙瑞雪为首的幼儿教育专家团队发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他们还发现,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看不到敏感期的种种表现。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始终没有进入更多家长的视野。
第一章 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通过4个孩子的故事,将不同孩子在同一个年龄段的认知状态和表现放在一起,给读者提供一个个成长的横剖面图。
&缇缇(2岁半-5岁)
  女儿是个极度敏感的孩子。一般孩子注意不到的细枝末梢,在她眼里就可能被放大成参天大树。我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一直错误地以为这么脆弱敏感的孩子一定要多多磨炼。我居然一直在磨练她,好让她变得泼辣一些!
  女儿2岁半时,我们搬家了。大人当然高兴,但对女儿来说,看不见熟悉的物品,看不见熟悉的邻居和小朋友了。她曾哭着求我们把家搬回去,这当然不可能。我丝毫没有注意到女儿渐渐忧郁起来的眼神。
  现在想来,女儿受的最致命的打击是3岁刚上幼儿园的第一天。那天,她带着最喜爱的画书《红宝盒》到了幼儿园,下午接她的时候,发现女儿的眼睛哭得又红又肿。她说画书被老师没收了,再也找不到了。我心疼地、小心翼翼地跟老师商量,明天就送女儿来半天吧?那位班主任老师说:“这样太惯着她了,我们都是当老师的,这个道理你还不懂吗?”第二天,当女儿用绝望的眼神哀求我别送她去幼儿园时,我不为之所动,自以为那是对她的锻炼,只要坚持送,就能改变她的敏感多虑。
  从那以后,女儿开始出问题了:憋尿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不爱说话,即使面对妈妈。我常在晚上摸摸她的小枕头,湿湿的!但她再也没有放声大哭过!
  她小小的心灵到底有过多大的创痛?现在想来,那段日子对女儿来说一定是暗无天日的。同样的经历不一定给别的孩子留下阴影,但女儿却从此陷入了恐惧中。而我却在无知中毫不留情地把她推得更远。假若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带着女儿搬回旧家!一定第二天就带着女儿退出那所“双语艺术幼儿园”!
 后来接触到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我才终于明白,敏感的孩子需要更细心的理解和呵护、更多的爱与自由。如果妈妈都不能成为她最后的安全港湾,她那脆弱如丝的心灵还能从哪儿得到抚慰?对一个孩子而言,当四面八方都无出路,她又怎能不把自己封闭起来?
  现在我知道,女儿因为敏感,比一般孩子千百倍地易受伤害;因为敏感,她也具有更细腻的品质。应该感谢上帝的安排,也许正因有如此敏感的孩子,才使我从心底生出更为敏锐、细致而深切的爱来献给她。
  孙瑞雪:我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孩子要锻炼、摔打,这样才能培养出坚强的、有出息的人。我们有意对孩子严厉,有意给孩子艰苦的环境,有意让孩子吃苦,有意伤害孩子。当这些并不奏效时,我们会变本加厉。这个似是而非的观念给多少孩子带来了苦难,带来了创伤?多少孩子心理出了问题,甚至得了自闭症?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当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就开始追问,开始反省。一旦明白就痛心疾首地改正,并加倍给孩子补偿。我碰到过很多这样的家长,这些家长从此彻底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用他们常说的话:脱胎换骨了。
  缇缇的手
  缇缇有一双非常漂亮可爱的手,手指又细又长。
  但在3岁时,她的手却出现了问题。她总爱将手指单调地放在眼前晃动着,同时自言自语。不断重复这种刻板的动作时,外界的一切好像与她没有关系。她很不开心,整个人经常象丢了魂一样。我们曾经看着她,忧心如焚,想不通心爱的女儿怎么会这样?
  来到蒙特梭利学校后,缇缇渐渐快乐起来,她的手也渐渐恢复了自然状态。在眼前晃动手指的行为不见了,自言自语也很少了。
  我从小摊上买了一个沙包,她每天都把它放在手心里,反复触摸很长时间;我们把米、面、豆子盛在小盒里放在地上,她跪在地上抓呀、撒呀,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可能她的手在寻求着从未有过的满足。
  原来我极爱干净,可以说有洁癖,每天都把家打扫得一尘不染,缇缇的手每天都是干干净净,她的手从没有自由运用过。蒙特梭利学校的马丽老师告诉我,让她工作,她的手才能慢慢恢复正常。
  与此同时,缇缇的心扉也在慢慢敞开,她哭着说出了以前从未说过的事:在原来的幼儿园,她曾因尿裤子挨过老师的打。我无法想象那时的缇缇该多么恐惧、无助!她不正常的手势就反映了她过度紧张的内心。
  我终于明白,一个没有爱的环境,无论它是多么高级的幼儿园,也完全能毁掉一个敏感、脆弱的孩子;一个缺乏自由的环境,无论它多么洁净,也很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孙瑞雪:本文作者提出并解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孩子有多动症?为什么有些孩子不快乐?为什么很多孩子表情僵硬、木然?为什么有的孩子“自闭”了?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学校把“环境高档、设备先进、教学有特色”作为学校的广告语,唯独不提人文环境,好像里面活动的不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而是一种学习机器。
  唤醒  (一)
  缇缇正在吃加餐。爸爸走进餐厅,坐在她身旁,温和地说:“缇缇,爸爸要回山东了,亲亲爸爸,给爸爸说再见,好吗?”缇缇似乎没听见爸爸的话,面无表情地继续吃着。爸爸又说:“缇缇,爸爸走了,你想爸爸吗?爸爸亲亲你。”旁若无人的缇缇继续吃加餐。看看身旁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再看一看封闭、冷漠的女儿,爸爸难过地离开了餐厅。
  我明白他在极力克制内心的痛苦,不让泪流出来。当我看到他转过身,摘下眼镜、擦拭眼泪时,我的心一阵酸痛,眼泪夺眶而出。不能让缇缇再“沉思”了,我要唤醒她。
  我走到缇缇身边,把她抱在怀中说:“缇缇,爸爸要回山东了,他来和你再见,你应该拥抱和亲吻一下爸爸,那样,爸爸会放心地离开你,可是,你的不理睬与冷漠让爸爸心痛、难过,难道你没发现爸爸在悄悄流泪吗?”我真的有点说不下去了。
  缇缇似乎没听见我的话。我又说:“缇缇,其实你心里什么都明白,就是不愿说出来,是吗?”缇缇出人意料地点点头。“那么,下次爸爸来看望你时,你一定要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好吗?”缇缇又点了点头
,并看了看我。
  就在那一刻,从缇缇的眼神里,我知道她听懂了我的话。
  迟到的敏感期接踵而至
  缇缇3岁10个月了。进入蒙特梭利学校大约一个月左右时,有一天,她把家里所有的东西——书架上的书、橱子上的玩具、衣柜里的衣服、鞋架上的鞋子、厨房里的碗碟,所有能摔的东西通通摔在地上,然后在满地狼藉中满足地走来走去。这种“行动”持续了一个星期后就停止了。继之而来,她又开始喜欢抓、摸、捏、揉、切——抓米、抓沙、玩水、玩面、玩豆子、切菜等,这样又过了整整两个月。
  这期间,缇缇慢慢迷上了剪纸,但一直是都乱剪一气,每天早晨起床以及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拿剪刀,剪一大堆碎纸。那时,我隔几天买回一大卷纸。这样乱剪了一个多月,忽然有一天,缇缇开始喜欢按线剪了,她要求妈妈画各种线、各种图案,她顺着线剪出各种简单的图形,后来开始剪越来越复杂的图案。
  春节回老家,缇缇剪的蛇形曲线粘满了整整一面墙。这个学期,她剪纸的兴趣开始淡了,但喜欢上了涂色。刚开始她用一种彩笔随心所欲地涂,后来喜欢把所有的物体都涂成五颜六色,现在,她会很好地设计、搭配颜色了。
  最近,缇缇的词语似乎也丰富起来,经常“语出惊人”。她把姥姥称为“乡巴姥”,把姥爷称为“乡巴爷”;还摇晃着脑袋说:“我要做主宰万物的上帝!”
  楼下的小男孩想跟她要好吃的,她一本正经地说:“多可惜呀,我不愿给你拿。”我带缇缇下楼,小阿姨谎称要追上我们,缇缇大叫:
“妈妈!大势不妙了!阿姨会抓住我们的,快跑!”——《白雪公主》里有一个词“大势不妙”,她学会用了。
  一天,我买了油桃,缇缇边吃边说: “一种桃,没有毛,它的名字叫油桃。”现场编起了顺口溜。
  如今的缇缇,每天都开心而满足,作为妈妈,我真是心花怒放。我那自我封闭的女儿,在蒙特梭利方法教育下,3岁前几乎空白的敏感期竟这样迅速地一个个接踵而来。
  孙瑞雪:这个孩子补敏感期像补功课一样,一项接着一项。
  动手,乱放东西,剪纸,乐于使用语词,尤其乐于语词的双解......这是每个儿童都要经历的敏感期,或称必要的敏感期,如果没有经历或者错过了,只要不超过6岁,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下,就能补上。
  开始的话
  刚步入后院,便看到缇缇在玩沙子,她妈妈守在身边。我上前打招呼,问候缇缇:“你好,缇缇。”缇缇却说:“你这个烂东西,别烦我。”蹲在旁边的妈妈和我悄悄对视了一下,偷偷笑了。
  又一天,缇缇正在荡秋千,我问她:“我推你好吗?”缇缇回答:“不行!你这个乡巴佬。”
  最近,每天回家前,她都会走到我身边说一声“再见!”
  短短五六个月,她从一个不说话、不与人沟通的封闭的儿童变成一个敢和老师开玩笑、讲“粗话”的活泼女孩,真让人震惊、欣慰!
  缇缇的巨变
  凡知道女儿以前状况的人,现在再见到她,都会惊讶于她的巨变。现在的缇缇,不再是以前那个不说话、表情木然、对别人的问候充耳不闻、忧郁恐惧、胆怯退缩、注意力不集中、从不表现自己意志的小姑娘了!她的表情一天天自然起来,兴趣一天天广泛起来,话多了,注意力也开始集中了。
  缇缇也知道自己的现在和以前很不一样,她说:“我以前一点都不幸福,现在,我最幸福了!”
  她在电话里对爸爸说:“爸爸,你快来吧,你那里不好玩,我这里才好呢。”她自豪地对我说:“老师最爱我呀,因为我最棒!”
  她喜欢老师,喜欢小朋友,喜欢学校,甚至格外喜欢吃学校的饭。如今,她经常跟马老师、杨老师开玩笑。就在前几天,当我看到她跟贝贝快乐、自如地交往时,我高兴地流下了眼泪。我梦寐以求的情景竟然实现了
  那篇《杰克与豆蔓》的童话故事里,神奇的碗豆给杰克和妈妈带来了神奇的幸福,而我和女儿来到这里,在爱与自由的氛围中,也得到了那神奇的豌豆。我相信,女儿还会有更加惊人的变化,在爱和自由中,她会成长得更加健康快乐。
  这些天每晚临睡前,缇缇都要我回答她一连串的问题:“妈妈,你以前为什么只看着别的小朋友,不看我?”“你以前为什么扶那个童童小弟弟滑滑梯,不扶着我?”“你以前为什么还搂着托托哥哥?”
  奇怪的是,这全是缇缇3岁以前的事,她竟然如此深刻地记在脑子里!
  我一一回答她,她对我的回答还算满意,但仍然反反复复问,期待着我同样的解释。我问她:“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二十多遍了,还需要再说吗?”缇缇说:“妈妈回答十三遍还要回答,回答八十多遍还要回答。”“十三”和“八十”在她看来都是很大的数目。
  平时,她爸爸不常来宁夏,家里只有我、缇缇和小阿姨三人。有时,我正跟小阿姨说着话,缇缇会插进来,站在中间质问我:“你在跟小阿姨说什么?不能跟她说!什么都不能说!
  可笑的是,我们一起买东西时,如果小阿姨帮我提东西,也会引起缇缇的嫉妒:“你不能提我妈妈的东西!不能帮我妈妈提!”可怜我只好“忍辱负重”地自己提。
  前几天,五岁的皮皮来我们家玩。一听到我或者小阿姨跟皮皮说话,缇缇便醋意大发,怒不可遏地大喊:“不能跟皮皮说话!不能跟他玩!”我和小阿姨因此特别注意,小心翼翼地照顾皮皮,不让她发现,而缇缇竟象个小侦探一样,仍会抓住我们的蛛丝蚂迹,一旦抓住就责问我们:“你是在帮助皮皮吗?”“你想陪着皮皮?不行!”
  有时,缇缇试探我:“妈妈,你只是爱别人一点点,你爱我最多。”我不知道其中有诈,就说:“对呀,就是这样的。”缇缇立即急哭了:“不!你一点点都不能爱别人,全都得爱我!”
  缇缇明显地爱哭了,多愁善感了。有时她会严正地警告我或者小阿姨:“我发现你爱我有点少了!”
  想想以前那个不表达自己、表情木然的缇缇,我真是感慨万分!当她敞开心扉、拥抱这个世界时,当她情感的敏感期到来时,她需要的爱可能永不嫌多,我要给的爱也永不觉够。
  孙瑞雪:真的有“吃醋”的敏感期吗?真的。普遍吗?普遍。对爱“吃醋”、对妈妈的爱“吃醋”,表明情感的敏感期悄然来临了。尤其对缇缇来说更是这样。她的安全感还不很稳定,更需要大人细心的照料和呵护,使孩子的安全感逐渐稳定。
  我看过一部电影,看着妈妈关照新生的弟弟,哥哥感到痛苦。他沉默着躲在一角,郁郁寡欢。妈妈看懂了孩子的内心,对孩子说:“无论何时,妈妈都爱你;但是弟弟很小,需要照料,你能理解吗?”孩子释然了,心里不再有结。
  放肆的语言
  随着在学校越来越放松,缇缇不仅比以前爱讲话了,而且说的话也越来越“放肆”。
  马教师跟缇缇说“再见”,缇缇说“臭见”!杨老师问缇缇“下午好”,缇缇说“臭午好!”老师教芭蕾动作,回到家,缇缇大笑着说学了“八蕾”、“九蕾”、“十蕾”。
  听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缇缇对“乡下佬”一词情有独钟,先是称姥姥、姥爷为
“乡下佬”、“乡下爷”,而后又把马老师叫“马老”。
  那次午餐,缇缇不想吃饭,只想吃小王子麦烧饼,我说:“先吃饭,才能吃零食。”缇缇说:“这不是零食,零食是甜的。你这个笨蛋,真是个傻瓜。”这是那个故事里的对话,听得我们都笑了起来。
  缇缇的话没轻没重,有时也让人伤心。前几天,缇缇刚知道了非典型肺炎的事情,对家里小阿姨说:“阿姨,你姐姐、你弟弟、你妹妹都得了非典型肺炎了。”小阿姨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有一次,我跟缇缇爸爸开玩笑,随口说了句“简直有神经病!”没想到正在旁边玩耍的缇缇接着说:“爸爸有神经病,还有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大脑炎、气管炎、心肌炎……”。
  小阿姨想亲亲缇缇,缇缇盯着她看了一会儿,认真地说:“哎呀不行!你太丑、太矮、脸太黑、屁股太胖、腿太粗!”
  早上,我搂着缇缇躺在被窝里,小阿姨进来故意说:“妈妈搂着这么幸福呀,羡慕死了!”缇缇说:“哦,你妈妈可没办法来,那你只好痛苦着吧!”小阿姨故作嚎啕大哭状,缇缇更是雪上加霜:“妈妈,你给她唱《小白菜》!”缇缇第一次听《小白菜》时,曾经伤心地大哭了一场。
  缇缇非常羡慕大孩子,在小小孩面前有时自呜得意。每次遇到院里的木兰,缇缇都要明知故问:“木兰,你几岁了?”木兰乖乖地回答:“两岁半。”缇缇就说:“哎呀,你怎么还这么小呀!我都快愁死了,啥时候能长我这么高呀?”
  最近,我常听缇缇跟别人吹牛:“我敢摸大狗,敢摸老虎,还敢摸狮子的嘴呢,就是我家那个玩具毛狮子。”
  缇缇对一些新鲜词倍感兴趣,吃好吃的时她会故意馋别人:“爽呀,爽极了!”她爸爸打电脑时说了句“死机”,被缇缇听去了,过了一会儿,她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我死机了。”小阿姨不小心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半天动不了,缇缇说:“你死机了!”
  一次他爸爸浪费电,我说他烧包,缇缇问:“烧包是什么意思?”她爸爸解释:“就是故意浪费的意思”。第二天,缇缇故意把一盆面粉都洒在地上,我问缇缇干什么呢,缇缇很自然地回答:“在烧包呢!”
  不知下一步她的嘴里又会冒出什么惊人的妙语。女儿的内心放松了,语言必定会越来越有趣吧。
  孙瑞雪:儿童对一些语言敏感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与其说儿童是对丑的语言敏感,不如说成人自己对儿童的这类语言敏感。
  实际上,儿童对效果强的语言敏感。很多骂人的语言被儿童使用,就是因为成人反应强列。如果成人没有反应,儿童就不感兴趣了,大家不妨一试。
  效果强的语句其实也是成人的敏感语句,人们通过嬉笑怒骂激怒对方,缓解自己的情绪。这个情况的极端就是使用非常强效的语言,那就是有魔力的语言,《哈利&波特》里的巫师喊道:“昏昏倒地!”对方就昏倒了。大家都知道,多少孩子为《哈利&波特》而疯狂.
  其实儿童还对有歧义的语言、幽默的语言敏感。一个语词有两个意思,也让他们觉得非常好玩!大家也不妨一试。
  词典是这样解释天赋的:自然赋予、生来就具备。许多人因具备某种天赋而在一个领域中卓有成就,有一个具有一种甚或几种天赋的孩子无疑是父母的骄傲。
  我也企盼自己的孩子有天赋。缇缇有不少喜好,她喜欢舞蹈,喜欢看电视上播放的芭蕾舞、踢踏舞、少儿舞蹈等,还暗暗地崇拜徐老师的舞姿,但她只是愿意欣赏,从不敢自己上去表演,不管我们如何请求、鼓励,她总是一句话:“我不行,我跳不好。”
  偶尔有一次,缇缇情不自禁地手舞跳蹈时,她爸爸以万分惊喜的口气惊叹道:“女儿,没想到你有跳舞的天赋啊!”缇缇一下子红了脸,而后含羞带笑地对我说:“妈妈,爸爸说我有跳舞的天赋。”那一整天,缇缇的情绪都很高涨,并从此一发不可收,经常拉着家人跟她跳舞,还自编了一种所谓的“安静舞蹈”。虽然她的舞姿绝对称不上优美,动作仍很不协调,仍然缺乏节奏感,但让我们惊喜的是,她的确爱上了舞蹈,最重要的,她也更自信了。
  所以,对于天赋的孩子来讲,天赋也许可以由爱他的人所赋予,当他因爱而产生了一种能力,即使这种能力不高,在我看来,这比生来就具备更为可贵。
  孙瑞雪:拥有一种天赋是一种值得骄傲的资本。天赋给人以自信、快乐。
  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天赋。一些天赋依靠发现,一些天赋依靠鼓励,还有一些天赋由后天赋予,可以叫“后赋”。但有了天赋的最基本条件,还要看在儿童相应的敏感期中,这种天赋是不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环境。
  一位不到3岁的孩子到了音乐的敏感期,每天都“弹琴”,用手指在桌子上、暖气片上、书上、膝盖上,不停地弹着。值得高兴的是这个敏感期被家长发现了,遗憾的是家长没有条件买钢琴。孩子的妈妈只能遗憾地眼看着这个敏感期流水般失去。过了六年,这个孩子的乒乓球打得非常好,因为在孩子打球的敏感期出现时,妈妈下决心送孩子进了乒乓球少年班。
贝贝(1岁多--3岁多)
  儿子贝贝日出生,从出生到7个月都由妈妈和姥姥带。7个月到1岁4个月由小保姆照看;此后一直在姥姥家,直到孩子2岁2个月时送到街道幼儿园,半年后,进入了孙瑞雪老师的宁夏蒙特梭利国际学校幼儿院。
  进蒙特梭利学校幼儿院之前,我对幼儿教育所知不多,敏感期之类的词都没听说过。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早点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贝贝的教育可能会更成功。
  贝贝1岁3个月时,开始对读书很感兴趣。当时我手头正好有一本《三字经》,晚上睡觉前就给他读。每天晚上,贝贝在我的朗读声中进入梦乡。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他竟然把握读过的内容都背了出来。
  2岁2个月大时,贝贝对识字有了兴趣。半个多月就认识了几十个字。有天晚上他认字到了11点多,我实在困得不行了,可他还兴致勃勃地让我继续教他识字,我有些受不了,心想他这么小,别把身体学坏了,也就慢慢不怎么教了。后来再教他识字时,他远没有那个阶段专注。这使我下决心——以后他喜欢学什么就让他学个够。②
  2岁9个月前后,贝贝对电子琴开始着迷。表姐弹琴时他专心致志在旁边听。回家后打开家中的电子琴,让我教他弹,我不会弹,他就自己在琴键上按,有时是坐在电子琴旁边,听琴上存的曲子,有一次听着听着,竟爬在琴上睡着了。
  一次老师来看他,他竟然赶紧坐到琴凳上,学着表姐的样子弹了起来,尽管是“乱弹琴”,可他小手快速滑动琴键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段时间,一天我参加同事孩子的婚礼,酒喝多了,回家直吐。贝贝跑过来问:“爸爸,你怎么吐了?”我说:“爸爸喝多了。”“爸爸怎么喝多了?”“贝贝别问了,爸爸难受。”儿子用小拳头捶着我的背:“爸爸,你吐吧,吐吧!”
  昏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躺在床上,贝贝跑过来问:“爸爸,你昨天怎么吐了?”“爸爸喝多了,难受。”“爸爸,你怎么难受?”见我不回答,他问:“爸爸,你病了吗?”我点点头。
  他跑走了。不一会儿来到我床前,手里拿着前几天我感冒时吃的药:“爸爸,你病了,要吃药”。我说:“行!”接着他又跑去倒水。我知道感冒药并不对症,但还是毫不犹豫地把药吃了下去。
  快3岁时,贝贝开始喜欢和我一起干家务。给我喂饭、洗脚、擦脸,帮我洗衣服、晾衣服、擦地、洗碗、收拾碗筷、和面,我干什么他干什么。一天我给他量身高,他说:“爸爸,我也给你量量。”一本正经地接过尺子,抽出三、四十公分长,学着我的样子比划了几下,然后对着尺子胡乱念:“
。”表情极为认真。
  一天早上,贝贝站在窗台上看马路上来来往往的大小汽车,问:“爸爸,那个大巴士怎么不走了?”“大巴士在接人。”“为什么接人?”“那些人要上班。”“为什么上班?”“他们要赚钱。”“赚钱干吗?”“赚钱买好吃的。”“爸爸,我长大了也要赚钱买好吃的给你吃!”
  3岁2个月以后,他和我睡在一个床上时,总要睡外边,让我睡里面。还要搂着我的脸说:“爸爸,我睡外面,你睡里面。你睡外面会掉下去的,我不怕掉下去。”这都是我对他说过的话,现在他反过来都用到了我身上。为此他真掉下去了两次,可他就是坚持睡外面。
  儿子的秩序感我是偶然发现的。2岁5个月时,带他回爷爷奶奶家吃早饭,贝贝生气地冲着爷爷喊起来,小手向前伸着,很伤心的样子。我赶紧过来问他怎么回事,他说爷爷穿了爸爸的黄拖鞋!坚持要爷爷脱下来让我穿,原来他认为我第一天穿的拖鞋就是我的,不能搞错!于是,全家人重新换了一遍拖鞋。以后的三四天,只要一看见别人穿了那双黄拖鞋他就会大喊,直到人家脱下来才罢休。
  一天,我骑车带贝贝去广场。他一下就记住了从家到广场的路,第二次再去时必须走上次的路。自行车也必须放在同一个停车场,并且必须“十分准确”地放在原位,车的姿势也不能有改变,否则就会闹。在外面吃饭,我的自行车也要象旁边的车子那样放:“爸爸,像这个自行车那样放,车把儿掉过来!”比看车的还严格。过马路远远看到红灯他就让我下车,直到绿灯亮了才让我走。
  中国有句老话,“3岁看大,7岁看老”。过了3周岁生日后,儿子贝贝能复述一个场景,而且能编几句故事了。一天,他非要去楼下的田田家玩。我说:“你想在田田家玩就去吧,我自己上楼。”田田妈后来告诉我,贝贝在她家很拘束,站在玩具旁不敢动。劝了他几次,才放松一些。
  3岁2个月时,儿子开始喜欢往学校带好吃的东西,每次带都有同样的借口:给霄霄带好吃的。送他到学校后,见他走到霄霄旁边,拿出好吃的东西,两人坐在台阶上吃起来。
  紧接着,贝贝开始不怎么听话了。让他干什么他都说“那不行”!“我不!”“我偏不!
”有时对我下命令:“爸爸,给我拿个玩具!”我说:“等一等。”他语气非常坚定地命令我:“那不行!你必须做!”我被他弄得不知所措。见了老师,我让他打招呼,给老师问好,他头一低就走开。早上送他去学校,老师过来喊他,他也不理。晚上睡觉,他故意把脱下来的裤子扔到地上,我说这样不好,刚给他拣回来,又被他扔了回去,扔完还冲我怪笑,直到我不再拣为止。夜里睡觉我担心他冷,要给他盖被子,他不仅不让我盖,还故意把裤腿往上拉,露出腿来,撩起上衣,露出肚子来。入冬时有几天家里没来暖气,屋子很冷,我不屈不挠地给他盖被子,他不屈不挠地故意蹬被子。问了班上的老师,才知道贝贝到了执拗的敏感期。
 贝贝要转到蒙特梭利学校了。正式送的那天早上,他放声大哭,连续痛哭三天,不过哭声一天比一天小,第六天他不哭了,但对我依然有很强的依赖感。到孙老师的幼儿院的头一个月,他几乎天天拉裤子。一天我提前去接他,看见他竟然站着大便,真出乎我意料!看门的老爷爷对我说:“贝贝这孩子什么方面都挺聪明,就是这方面不行。”班上的老师也想了不少办法,都不见效。我很着急,心想拉一个月还情有可原,时间一长老师肯定不高兴,为此我非常着急。可能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特意找我谈,希望我能配合学校,不要因此揍孩子。
  刚开始,我曾经对老师说过多次,我认为蒙式教育未必真行得通,明确希望老师能“严格”管贝贝。因为他在原来的幼儿园从来不拉裤子,当然和那个幼儿园小有关,这儿场地大了,他可能会不太适应,但总不至于站着大便。
  最让我不安的是,他好象对拉裤子不当回事!一天,他要我带他坐大巴士,我没好气地说:“不行,老拉裤子,爸不带你坐车。”他乞求我半天,我最后告诉他只有不拉裤子才可以坐车。他问我:“我不拉裤子,爸爸就可以带我坐车?”我肯定地点点头。第二天去接他时,得知他真没有拉裤子,他高兴地告诉我:“爸爸,我今天没拉裤子上,我要做车”。我高兴地兑现了诺言。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贝贝都没拉裤子,老师也当我的面夸奖了他,说贝贝这几天有进步。我心里暗自高兴,也都兑现了许下的诺言。星期五那天他也没拉裤子,但我没带他坐车,暗想他不再拉裤子了,已经改掉了那个习惯了。况且天天带他坐车也成了我的负担。
  周一我去接他时,知道他又拉裤子了。看着我,他的表情有点不安,但还是提出了要求:“爸爸,我要坐车。”我没好气地大声说:“你拉裤子了。”这之后他又恢复了拉裤子的毛病,除非早上在家拉过,否则就会在学校拉裤子。我下班接他,他每次都会说:“爸爸,带我坐车。”说话时目光呆滞。老师安慰我说,他们曾有过一个孩子,拉裤子拉了半年,言下之意是让我耐心等待。我很后悔:如果那几天接着让他坐车,也许早就不拉裤子了。
  事情终于有了转机。过了些日子,贝贝班上新来了实习的杨老师,杨老师很喜欢他,他也很喜欢杨老师。杨老师说:“贝贝已经养成上厕所拉屎的习惯了。”这件事终于让我踏实了。
  但是,紧接着儿子冷不丁开始说起了脏话。问他跟谁学的,他说是班上的&&这样说,连那个孩子说话的神态都模仿了出来。我赶紧告诉他骂人不对,他也就没再说。我也没太在意。但他偶尔会在玩得非常高兴时突然骂人,搞得我莫名其妙,真不知是怎么回事。
  一次,在蒙校召开的家长会上,孙院长特别解释了这种现象,我才明白这是孩子在发泄!后来,他再骂人我也不太当回事了。有一阵子,贝贝每晚照例要骂一会儿,看到我不象以前那样坚决制止他骂人,他的骂声竟然更大,骂完还看着我坏笑。有次我问他为什么这样骂,他说:“大人这样骂我就骂!”此言一出令我哑口无言。谁让大人先骂了呢?骂就骂吧,发泄一下也好,心里不得病。看我不怎么在意,慢慢地他骂得少了,但每次骂完,总不忘冲我笑一笑,俨然一个胜利者的模样。
  教会他开关电视、换台后,看什么节目基本上是他说了算:“爸爸,我要看广告!”“爸爸,我要看唱歌!”如果广告演完了,他就着急:“我要看刚才的广告!”
“爸爸,你把广告找回来!”怎么给他解释都不听。
  平时我们做事情也一定得征求他的意见,否则马上就让你下不来台。一次,没经过他的允许,我为他剥了一个香蕉,他很不高兴:“爸爸,你给我把皮安上。”
  自从上了蒙特梭利学校,贝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变化连邻居都发现了。国庆期间,我们单位组织大家去苏峪口森林公园,我带着儿子一起去。去的路上,他站在大巴座位上,两手搂着前排的靠背、下巴顶在靠背上,不停地看,不停地问:“爸爸,大巴士怎么走了?”“爸爸,大巴士为什么能走?”“大巴士为什么要有发动机?”说话速度很慢,显然脑子里在想问题。
  “爸爸,这是干什么的?”他指着大巴顶棚一个黑色的长方形。我告诉他那是音响,他就从音响是干什么的开始问,一直问到喇叭为什么能放音乐,问得我头大。
  上了山他接着问:“太阳会不会上山?”我说会,他又问:“树会不会上山?”我说树不能上山。车子开到半山腰时他看见了太阳,高兴地说:“爸爸,太阳上山了!”看见了树他说:“爸爸,树也上山了!”
  到了山顶,我掏出相机给贝贝拍照。照完后,他抢过相机坚持要给我照。有个同事逗他,让他前腿弓、后腿绷给人照相,他大方地按照同事说的去做,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去的还有同事的孩子,那几个孩子都没有儿子放得开。我真高兴,儿子就是像那几个孩子一样,现在他再也不拘谨、不怕人了。
  儿子不光变得大胆了,好多方面也都有了变化。一是比以前懂礼貌了,“爸爸,请你给我拿一下玩具好吗?”
玩具拿给他,他总要说声谢谢。二是能讲通道理了,凡事只要跟他商量总能解决,如果不商量他就会提抗议。三是有了平等意识,有了自我保护意识。好吃的你给我我就给你,你不给我,我也不给你。四是有尊严了。一次我故意逗他,他很不高兴地告诉我:“爸爸,我不喜欢这样。”我越来越发现,跟他在一起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他的独立性,他也是人,一个“很不小”的人,如果认识不到,他就会来点颜色给你看。五是胆子比以前大了,无论什么场合,都能很自然地表现自己。
  回想贝贝成长的这3年多,最大的遗憾是找了个脾气非常不好的小保姆,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最大的欣慰是3岁前把孩子送到了蒙特梭利学校,接受了蒙式教育,孩子的恐惧、胆怯等心理障碍及早被发现,及时解决了。
  3年多来,我体会到了人世间最真挚的爱,也认识到了大人的很多丑陋。儿子出现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全都是大人的错,大人经常“仗势欺人”,以为孩子什么也不懂。每当想起发生在我和儿子之间的不愉快,我都想真诚地对儿子道歉。只有这种真诚的态度,才能赢得儿子的尊重,才能真正跟他沟通。以前看美国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总不明白为什么“庞大”的唐老鸭总被“瘦小”的米老鼠戏弄,失败者总是唐老鸭。其实,我和儿子之间不正每天上演着《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故事吗?
  孙瑞雪:本文作者是一个好父亲。他爱孩子,对孩子宽容,给孩子自由。他勇于接受新思想、挑战自我。他一口气写下这么多文字,真诚而细腻。
  他选择把儿子送到我们学校的理由很简单——“这个学校的老师从不呵斥孩子”。
幼年如歌的畅畅(0—5)
&  世界就是味道
  畅畅是冬天出生的。母亲尊重了我的意愿,没有给他裹“蜡烛包”。这样他的小手总是自由地放在外面,但一不留神就就缩回去作“投降状”。
  出生后四十几天,孙(瑞雪)院长来看畅畅。观察了一会儿她说:“小晶,你看畅畅在作什么?”只见他抬起手臂使劲往嘴边送,一次、二次、三次,都没成功,畅畅懊恼地“哼哼”了两声,又开始送。
  孙院长说:“他用手的敏感期来了。这时应该帮助孩子,否则他会有挫败感。”
畅畅努力了几下后,我们帮他把手送到口里。他立刻手舞足蹈起来,显得很高兴。真神奇!
  孙院长说畅畅的衣袖过长,棉袄太厚重,手不容易够到口。我们马上给孩子换了衣服。几天后,畅畅终于能顺利地把手送到口里了。
  一天天过去,畅畅的活动能力越来越强,用口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一百天的时候他开始频繁吃手指。几乎一整天小手都在口里。吃完大拇指再吃食指,有时甚至把整个拳头塞进口里。
  等他会用手抓东西的时候,抓到手的东西必然要送到嘴里进行“检验”,吮吸小嘴触及到的所有东西。畅畅口的敏感期延续了很久,家人、朋友甚至不认识的人看到他这样都会忍不住制止,每逢这时他就痛苦得又哭又喊。幸运的是我明白这一切,我会在畅畅“工作”的时候劝说大家不打扰他。
  然后畅畅开始咬,见什么咬什么,把玩具咬得嘎嘎响。接着就是咀嚼,吞咽,再后来就开始吸饮料管,吃固体食物,还逐渐地学着发音。
  有时候我也真担心。比如他要尝瓜子皮,栗子皮,吃笔帽,总担心他咽下去造成险情,但又不敢阻止,怕影响他的学习过程,只能在旁边提心吊胆地看。但每一次他都会原封不动吐出来。有一次他吃了一口带皮的苹果,居然把皮吐了出来,把果肉吃了,真令人惊讶!
  这一年里,我对那句教育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孩子初始是用口来感知世界的。
  孙瑞雪:
孩子首先用口来感知世界。婴儿在喝过糖水后会拒绝喝白水。狗的婴儿(狗崽)也是这样。很显然,婴儿和小狗崽都会用口来品尝味道。
  但是,婴儿用嘴来品尝味道和用口来认识世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他用口认识自身之外的各种事物,包括自己的手和脚。
  连“软”与“硬”这样抽象一点的概念,幼儿都是用口来认识的。他喜欢用口做对比,打开所有的食品包,吃一口扔掉,再吃一口别的。我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几盒不同的巧克力,几种不同口味的果冻,都被孩子们打开了,吃一口这个,再吃一口那个。而成人的想法是:“吃完这一个,再吃那一个。”孩子吃的目的是认识味道,了解外在,建构自我,成人则仅仅把它理解为吃,并关注节约。当成人强制性地要求儿童节约时,儿童的内心就会不断地挣扎。
  通过口认识世界,这个时期能持续到6—12岁,只不过是婴儿早期只把注意力放在口上,这个特点成人容易看到。随着其它敏感期的到来,通过口认识世界这一方式就悄悄地退居二线。
  自畅畅出生以来,我经常对身边的人说:“这孩子太令我惊讶了!”真的,他的成长是如此迅速,发生的一切都像是早已安排好了。
  畅畅9个月的时候,有一天,幼儿园工作的大姐来我家陪他玩。过了一会儿,我突然意识到好一阵儿没听到儿子的声音,奔过去一看,畅畅正练习盖瓶盖呢,大姐在旁边扶着奶瓶。看上去他使了很大的劲儿才拔起瓶盖,又想努力盖回去,盖偏了就重盖,反反复复。我当时看了一下时间,这个过程居然持续了二十分钟!
  从这天起,他开始喜欢盖奶瓶盖,还学会了把笔插进笔帽里。当时正值夏天,各种各样的饮料盒、吸管成了他最钟爱的玩具。有些饮料盒的吸管孔非常细小,他的小手怎么也对不准那个小孔,插好几次才能成功一次,以致于一插进去他就要出口气,似乎刚才一直是屏住呼吸的。
  中秋节过后,家里有了一个圆形的月饼盒,畅畅又把那个月饼盒玩了半个月。接着他又开始玩锅盖。我给他一大一小两个锅盖,他一手拿大的,一手拿小的,一会儿把大盖盖上,一会儿把小盖盖上。但小盖一盖就掉进锅里,他伸手取出来,很奇怪地看着。过一会儿看明白了,把小盖扔到锅里,又把大盖盖上。有趣的是,他的手始终拿着锅盖顶部的那个圆疙瘩,绝不会拿着锅盖边。
  从盖奶瓶到盖锅盖大约持续了两个多月。不久前,我给畅儿买了一小瓶AD钙奶,畅儿居然把管扔掉,直接对口喝。回想起那段把吸管当宝贝的时期,真是不可思议。那个敏感期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畅畅会有什么令人惊讶的进步呢?
  孙瑞雪:蒙特梭利的“圆柱体插座”就是为儿童的“对接”游戏设计的。
  在盖、插、拧……这些基本动作的重复中,儿童在建构手的组装能力。但这过程有可能受到成人的阻碍。
  在这里,我要特别解释一下手的重要性。
  在蒙特梭利看来,有两样东西和人的智慧紧密相关:舌与手(在谈语言敏感期时会详细谈舌)。当一个儿童能自由使用他的手时,这手就成了智慧的工具。
  首先,人通过手来占有环境。婴儿出生时第一个能运动的器官就是口,婴儿就用这个他仅能支配的器官认识了手——他不停地吃手。可以想象,当婴儿第一次将他的小手放入口中时,肯定会有“开天辟地”般的惊喜。当幼儿第一次有意识地向外界物体伸出他的手时,他对世界的探索就开始了。
  在真正使用手时,幼儿几乎是见圆的就拧,见方的就按,见线就拽,音响、电视机、洗衣机……都成为他探索的对象。随着空间敏感期的到来,幼儿在使用手的同时,还在建立空间的概念:他喜欢插东西,将磁带插入,关上,打开,拿出,反复进行。
  成人很害怕这个开始,成人最喜欢说:“不要动。”“安静下来。”不让儿童行动,就等于不让儿童思考。
  宝贝,你的玩具呢?
  畅畅3岁半了,越来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以前每晚睡觉时他会要求我讲故事、读书给他听,现在,他要给我讲他的朋友、讲老师、讲幼儿院。看着畅儿的笑脸,我感慨孩子的成长是如此之快。
  一天,畅儿兴高采烈地从幼儿园回来,手里拿着一张“王牌”:“妈妈,看!王牌。”我蹲下来接过那张王牌,显然是一张玩了很久的王牌,不是畅儿的:“是谁的王牌?”“我的好朋友和我换的,就是那个金箍棒换的嘛!”畅儿大声回答,一副得意的模样。这时我才发现昨天小姑给他买的那杆金箍棒没带回来。晚上畅畅睡了,我悄悄告诉老公:“儿子会和小朋友交换东西了。”老公骄傲地说:“那说明我儿子长大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开始遇到一些烦恼。每天早晨上幼儿园,畅畅都要带上好几个玩具。晚上回来时,有的玩具“失踪”了,有的变“陌生”了,不用问,要么送人了,要么和好朋友交换了。一天清晨,他决定把那套玩沙子的工具带到幼儿园。下午接他时,我料定那套玩具拿不回来。果不其然,畅畅用它们换了一杆破损的毛笔,还快乐地说:“妈妈,这是我好朋友换给我的,我好朋友说这个毛笔不但可以写字、画画,还能玩沙子,看!”然后用那支毛笔极认真地刷刷脚趾缝里的细沙:“妈妈看!它真好用。”我只好点头表示赞同,但心里有些不安,担心他在这个“交换”的过程中吃亏。
  一天下午去接畅畅,远远看见他正在和明明交谈,神情非常认真。走近了,听到明明问:“你同意了吗?你说呀!”畅畅答:“同意,都说好了嘛!”看到我,两个孩子严肃地站在我面前。畅畅说:“妈妈,我把我的枪和明明的碟交换。”明明问:“阿姨,你同意吗?”“畅畅的玩具,他说了算呀。”说完我就后悔了。那支玩具枪是一个朋友专门在上海给畅畅买的,价格昂贵。我知道不可以干涉孩子,但还是忍不住给他讲了一些道理。交涉了一会儿,畅畅说他有个好主意,先互相交换两天,然后再换回来,我很高兴,只是不知道两个孩子是不是真心高兴。第二天晚上我提醒畅畅,他说:“妈妈,我就想把枪换给明明。”我轻柔地又讲了些道理给他,最后说:“这些都是妈妈的意见,枪是你的,你自己作决定吧。”
畅畅沉默了一会,有些懊恼地说:“妈妈,你烦人,你不给我自由。”我愕然。
  第二天,畅畅把枪带回来了。接下来的几天,他总会问家里的用品比如衣服架、电脑、杯子是不是他的,可不可以拿它们去交换。我认真地告诉儿子:“宝贝,这个家里,你的玩具、书、衣服都是你自己的,电脑、电视等用品是属于我们三个人共有的,你的东西由你支配,共有的东西我们共同支配。比如说你要把枪换给明明,妈妈应该尊重你的意见,由你来决定,以后妈妈会努力作到,好吗?”我希望儿子能恢复他自由的心智。
  一个晚上,家人正在看武侠电视剧,畅畅突然说:“我的宝剑送给好朋友了,我没有了,我想要回来。”老公说:“儿子,说话要算数,送给别人就不能再要回来,你说呢?”“那我想个好办法,明天我给他拿个玩具把宝剑换回来。”
  我和老公相视而笑。
  孙瑞雪:我们学校有个规则:孩子们解决不了问题时,教师才能出面。因为价值观念的不同,常有家长来学校讲理。比如一个孩子用一颗话梅换走了另外一个孩子的电子宠物;一个孩子用一颗掉了的牙换走了一辆摇控车。在成人看来交换的东西价钱差距很大,常担心自己孩子吃亏受骗,大人有大人的得失标准。实际上,孩子是各有所需,他通过交换获得的东西大人可能看不见,据我10年的观察,孩子获得的远比失去的多。我们常安抚家长,要尽可能保护孩子之间的这种交易关系,直到他们的敏感期顺利渡过。
  假如每位家长都能像畅畅妈妈这样具有自我反省能力,孩子的成长就有了保证。
  幼年如歌
  畅畅就要4岁了。常有朋友对我说:“早着呢,慢慢熬吧。”可我从来没有“熬”的感觉,怀着对孩子的爱、对生命的感激和对蒙氏教育的崇拜,时间像飞一样过去,畅儿在飞速成长。在宽松的环境中,他的一些敏感期度过得很快,比如玩水、玩沙、语言、走路等等。但也有几个敏感期过得很费劲。
  我家住在三楼,每天回家都要经历这样一个程序:畅畅按亮每一盏楼层灯。我打开门,他再为我按亮家里的灯。有时忘了这个程序,畅畅会大哭,一定要我关了灯,等几秒钟,再由他重新按亮。喝牛奶更是如此:上床,脱衣服,坐进被子里,拿过瓶装牛奶,撕去外包装,用瓶盖扎一个小眼,用手把小眼抠成小洞,插入吸管,开始喝!每个步骤都不能变,不能漏,否则不仅仅是哭喊,还要重新拿一瓶奶。
  一天中午,畅畅的爸爸非常累,吃完饭躺下就睡。过了一会儿,我和畅畅也准备睡。一上床畅畅就不高兴起来,使劲拽爸爸的被子,用脚踢爸爸。我劝他他不听。我突然明白了:每天睡觉我在畅畅的右边,爸爸在他的左边,今天爸爸睡在右边了,还盖着我的被子。我叫醒老公,让他睡回原位,盖上自己的被子。这下畅畅安静了。
  直到现在,我们都还遵守畅畅的这些习惯。
  接着就是追求完美的敏感期。这段时间畅畅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从头来”。他喜欢看碟,影碟机一启动,在座的谁都不能做别的事,不能接电话,不能去卫生间,否则就要“从头来”。有一天我一个人陪他,我们“从头来”了12次!那一刻我真快要撑不住了,差点就要发火了。但我管住了自己。我知道“完美的敏感期”对孩子一生非常重要。
  如今的畅畅有许多优点,心态非常好,安静、顺从、快乐、充满爱。
  孙瑞雪:畅畅正处在秩序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程序和秩序给儿童以安全感。如果程序和秩序被打乱,会给儿童带来极大的混乱和不适。
  对这时的幼儿来说,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这种程序和秩序进入幼儿内心,成为幼儿最初的内在逻辑。这就是儿童的思维,有时称“直线式思维”。后来,儿童的这种逻辑开始改变,不变的逻辑核心被抽象出来,在此基础上,事物的形式可以变化,甚至千变万化。
才华横溢的妞妞(0——5岁)
  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说:“婴儿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女儿给了我印证这句话的机会。
  一 、黑白相交的地方
  妞妞刚出生时很安静,很少哭。大多时她都在睡觉,但常常在梦中惊跳。这曾使我恐慌和心痛——从母体来到这个世界,她一定非常恐惧吧?但我很快发现她对一些黑白相交的地方感兴趣。她会睁大眼睛,盯着台灯投在墙上的影子,或是仰起小脸看着拉花投在房顶的影子,一动不动,直到我抱着她改变位置。然后她开始寻找,盯住一张放大的黑白照,或一块黑白相间的布料,或一件黑白条的上衣。
  这让我想到蒙特梭利举的一个例子。蝴蝶的幼虫刚生下来时,不能吞噬大叶子,它就靠对光的敏感朝树梢爬去,去吃那些树梢尖端的嫩芽。一旦幼虫长到能吃较粗的食物时,它对光的敏感就失去了。
  出生一个月后,妞妞对黑白相交的地方不感兴趣了。
    孙瑞雪: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对光如此痴迷。这究竟是种什么感觉呢?在黑暗的隧道尽头,一个光点出现了。因为在黑暗中,这个光点显得格外奇妙、明亮和有意义。光点逐渐变大,但它依然在黑暗中,强烈的光明与黑暗的对比,使得这一点光充满了意义。直到光明完全吞噬黑暗,就好像一下子扑进光的怀抱中,光明包围了你。你到家了,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对光的敏感期过去了。
  当婴儿畅通无阻地度过了一个敏感期时,他就走过了一个发展的台阶。这给婴儿带来了愉悦和持续性的满足,这也是婴儿从出生到了解、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这过程的完成会使儿童充满活力和激情。但是,如果破坏了这个过程,就会导致儿童的麻木、迟钝、懒惰、好动、混乱。表面上看,儿童是在发展自己的感官,实际上儿童是借助感官发展建构他的精神。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是作为精神的人而存在。
  一个敏感期,将使儿童获得一种品质。眼睛最先敏感的地方是黑白相间、反差明显的地方,对初生婴儿来说,它比人们想当然认为的彩球更具有诱惑力。
  这一敏感期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我们并不知道。但是我曾经发现,阳光照进教室,撒落在一张小桌上,一个女孩子向光束走去,爬上桌子,缓慢地为光而舞。这一行为吸引着其他孩子,他们抬起头凝视着,好像被唤醒了某种记忆……
  罗曼-罗兰在他的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中也有描述——从黑暗墙壁上高高的窗户射进来的光线,给婴儿带来第一个惊喜和欢乐。
  二 、 旋 转
  妞妞刚开始走路的时候,常拉着大人的手在屋里旋转,只要一转,她就会高兴地大笑。
  刚开始我总担心她转晕了会摔倒。后来发现她每次旋转后,都显出满意的神态,而且旋转速度也越来越快。有时她也会晕,但她会很快抓住床沿或桌子站一会儿。这时我立刻走过去对她说:“眩晕!”
  这项活动持续了很久,我从没干涉过她。
  孙瑞雪:儿童都有喜欢旋转的时期。
  蒙特梭利曾经说过:“运动除了增强体质外,它对心理发展本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的研究也同样证明,旋转对大脑发育很重要,它提高平衡感和协调性,对写作、阅读也有帮助。
  三 、就不要新帽子
  妞妞从一岁开始就很有秩序感。
  她不在别人的床上睡觉,也从不用别人的枕头。有时对别的小孩的东西感兴趣,可当别人把东西给她时,她又不接受。
  最让人头痛的是她不穿新买的衣服。有一次,给她买了一顶新帽子,是专门带她去买的。可当我摘下旧的、给她戴上新的时,她生气地摘下新帽子送到售货员跟前。不会说话的她“嗯嗯”着,示意售货员收回帽子。我对她说:“这是妈妈给妞妞买的新帽子。”她拍着头上的旧帽子说:“妞妞帽子。”
  后来没办法,只好把那顶新帽子拿回家,把旧帽子藏起来,不断地告诉她,这个帽子也是妞妞的。
  孙瑞雪:活动和行为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语言。妞妞其实是在说:“……不是我的。”
“……不是我的”是人的基本意识,是和他人共处的先决条件,等孩子长大成人,这个意识就会沉入潜意识中,成为自律的基础。
  四、 小霸王
  妞妞现在1岁8个月了。从一岁半开始,她就有很明显的占有倾向。
  不熟悉的人不能碰她的东西。一天,她发现小姐姐盖着她的被子,尖叫着从姐姐的身上拉下被子抱在自己怀里。小姐姐又拉起一条毛巾被盖上,妞妞又冲过去把毛巾被抱在怀里。然后把自己所有盖的东西都绕成团抱紧。小姐姐说:“好吧,我不盖你的了。”
说完拉了一下我的被子。妞妞尖叫一声,吞吞吐吐地说:“不,妈妈… …被子。”
  她也不让任何人坐她的小椅子,睡她的床。更不让别人摸她的手和脸。也很不愿意和别人分享食物,直到她对这些食物没兴趣了,才允许别人拿走。
  孙瑞雪:
  “……是我的”也是人的基本意识,没有这个意识人就没有安全感。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这是我们学校的习语之一。同样,别人也不可以拿或者支配我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学校的习语之一。
  儿童和成人对分享的认识非常不一样。成人习惯于分享食物,儿童则不愿意;成人习惯于共享玩具,儿童则要看情绪,看对象。这种情况儿童大一点会有所转变。但是,有些成人不了解儿童的这个特点,用成人社会的道德观评价儿童,说儿童自私,有些家长甚至忧心忡忡,上纲上线。这完全没必要。
  拥有一样物质,才能得到这一物质背后的精神。如果拥有这一东西过于艰难,物质背后的精神就在这艰难的过程中被遗忘了。艰难的获得过程改变了儿童原有的目标,占有欲取代了精神的需求。如果儿童总是这样艰难地获得东西,他就会贪婪,也会出现其它心理问题。
  五 、 诅 咒
  2岁10个月开始,妞妞稍不如意便边哭边叫:“打死你,我打你!”然后挥舞着小拳头示威。过了些时候,她的词汇就更多了:“我捏你,我掐你!”甚至“我咬你,我踢你,我抓你!”总之,所有能用的动词都用上了。
  在这之前遇到挫折或阻挠,她会大哭以示抗议。3岁后,妞妞使用的语言更令人惊讶:“我要把你撕成碎片!”“我把你的头割下来踢!”“让你夹在玻璃里,压成肉饼!”我不知道这些咒语是如何储存在她的小脑瓜里的。
现在妞妞4岁了,即使她很快乐的时候,也不忘突然诅咒我们一下。比如她正站在客厅中间唱歌,我们微笑着看她。突然她一转身,嘴角带着笑意说:“我把你、你、你们都踢到百货大楼去!”
  孙瑞雪:一岁多的儿童,当发现一个词语和一个外物能配上对时,他会重复进行这种配对,“妈妈”,“哎”,“妈妈,”“哎”,在这一叫一答中他享受着语言能指称带来的喜悦。这是儿童语言敏感早期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很快发现一句话能表达一个意思,这个发现又使他开始重复说一句话。语言的秘密何止于此!很快,儿童又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一句话有时候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效果,或者像一把剑一样能刺伤别人,诅咒的敏感期来了,妞妞就是这样。
  她发现了语言的力量,便开始没轻没重、快乐地使用。成人很怕儿童使用诅咒词汇,一听到就反应强烈,视诅咒为洪水猛兽。儿童感受到了这些语词的力量,反而特别关注和喜欢使用这类词。
  我们知道,语词的力量被原始人特别看重。原始人相信咒语会变为现实。中外大量的巫术小说和神话传说就来源于此。
  儿童可能在重复人类早期的足迹,在基本语言形成后(3岁左右),儿童突然转向使用这类“强有力”的词,而且使用得非常巧妙,常让大人吃一惊!但是,几个月后,这种语言就悄没声地过去了。
  很多成人在愤怒时会使用“诅咒”的语言。这是不是又回到了童年?
  喜欢说诅咒的话之后,儿童很快发现语言的魅力还在于同样的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发现使得他开始像一个文学家一样刻意追求、努力寻找一些更美妙的语词,甚至开始纠正大人的语言。
  进入小学后,儿童能够用语言为他的动机、他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服务,他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象成人一样,话语越来越成为一种自由的工具。
第二章 0岁-2岁半(1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沙和孩子们的成长
儿童对可以变化的玩具兴趣大,而人的想象力有限,任何一种人为的玩具都无法与大自然的赐予相媲美,沙和水就是大自然赐予的孩子最好的礼物。
  幼儿园里有四个沙池,每个孩子入园时,无一例外都留恋沙子,这种留恋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带着孩子们到湖边、海边、植物园玩耍时,还是沙子抓他们的心。玩沙和玩水是连在一起的,孩子玩沙玩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玩水。
  小欧来幼儿园的第一天,进了沙池,抓起一把沙,沙从他的小手指缝中流出,落在手臂上,再从手臂上落下,这感觉让他惊喜万分。李宗林刚进幼儿园时,好动得不得了,但只要一进沙池,马上就变得宁静下来,能在沙池玩好几个小时,半年后,专注的品质形成了。回想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很难找到一个不爱沙子的孩子。
  沙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有人说沙发展了孩子的数学心智,我还没有琢磨出其中的道理。我的发现是:儿童对可以变化的玩具兴趣大,而人的想象力有限,任何一种人为的玩具都无法与大自然的赐予相媲美,沙和水就是大自然赐予的孩子最好的礼物。
  沙如水一般,既是固体的,又是流体的,它变化无常又易被掌握,它那无穷尽的形态和用之不尽的玩法,从本质上满足了儿童创造和想像的本性。除了水之外,没有任何一种东西比得上沙的奇妙,也没有任何一种玩具能如此多方面地满足孩子的需要。最后,无一例外,孩子总是将水和沙融为一体,在沙水之间找到新的玩法。
  我常常看到,孩子们拿着各种小容器,一趟趟穿梭在班级和院落之间,一次只盛一点点水、一点点沙,几个小时乐此不疲地来来回回,那情景如天国一般。
  实际成人也乐意玩沙,在海边,大人踩在沙上,用这样的方法亲近自然,满足人那原始而永不会放弃、也不能放弃的心理需要。
哥哥,你别走
  今天气温较低,但户外空气湿润,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我们来到游乐场,孩子很少,但有一个小哥哥不离桓桓左右,想和桓桓玩。
  桓桓已经2岁3个月了。小男孩十分照顾他,看他骑着小车到转弯处或前方有障碍物时,小男孩都会加快步伐抢先跑到危险的地方。当桓桓停下车,要去玩其他设施时,小哥哥问他:“我可以玩你的小车吗?”
  桓桓一巴掌打在小男孩脸上!小男孩难受地“哎”了一声。我立刻告诉桓桓:“这是粗野的行为,请你向小哥哥道歉。”桓桓说:“对不起。”我说:“如果不想给小哥哥玩,你可以说不。”
  过了一会儿,桓桓又骑上小车,回头一看小哥哥没追来,就停下来看着小哥哥。
  小哥哥早已原谅了桓桓。他刚向桓桓跑了两步,楼上的妈妈喊他了,他立刻转身跑向妈妈的方向。桓桓追了几步小哥哥,发现追不上,坐在地上伤心地哇哇大哭。
  我跑过去抱起他,他伤心地用小拳头打着我,我给他解释了小哥哥走的原因,并说:“
小哥哥喜欢你,老师也喜欢你,你心情不好,想哭就哭吧!”然后抱着他走来走去,过了好久他才慢慢安静下来,离开老师的怀抱,又去骑小车了。
  孙瑞雪:正常儿童有两个优秀的品行——大孩子照顾小孩子,不打小孩子;小孩子打大孩子,大孩子不还手,不记仇。
  幼儿伤心时总是大哭。这是他表达情感的方式,直接而不掩饰。
  这说明的生命。即使对于成人来说,虽然我们有了强大的理智,但很多情况下,是情感状态决定着体验的丰富性、工作能力的发挥、决策的优劣以及生活的很多方面。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一系列正常的心理状态:小小孩受到关爱和帮助还没有什么感觉,但他简单地建立起一种安全感和秩序感;他不愿意时就用打对方来表达;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对大小孩产生了一种朦胧的依恋;他对大小孩的离去感到痛苦,这个痛苦的消解需要时间。
  大小孩自然地照顾小小孩,同时试着去满足自己的愿望;被小小孩打时他并不生气;受到小小孩拒绝时也并不难过;事实上,大小孩在这个过程中能得到的发展和果实正在后面,可惜被他妈妈意外地打断了。
  妈妈们叫孩子时很少先观察一下孩子正在干什么,谁知道有多少个宝贵的瞬间就被这样打断了?
征求别人的意见
  2岁半的桓桓看见了文文的小摩托车,不加思索地骑了上去。王老师请他征求文文的同意,桓桓双手拇指与食指来回搓着,眉头微皱,表情严肃,快走到文文面前时,他的表情逐渐放松了,但还是很严肃,刚要张嘴,文文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似的,转身向地下室跑去。桓桓愣了一下,旋即回过神来,立刻去追文文。
  一直追到地下室入口处,文文用力敲门想进去,桓桓站在后面,非常安静地等着,希望文文静下来和他说话。等了1分钟,文文仍在那儿用力地敲着门,嘴里大喊着“开门!开门!”
桓桓似乎等不及了,在后面小声问:“哥哥,我可以玩你的车吗?”他声音太小了,文文根本没听见,继续在那儿敲门。桓桓又开始搓双手拇指与食指,眉头皱在一起。过了一会儿,桓桓发现文文没理他,失望地叹了口气。我以为他会放弃,没想到他又鼓起勇气,重复了一遍刚才的问话,声音也比刚才大了很多。
  这回文文听见了,但并没有听清楚,他瞪着大眼睛疑惑地看着桓桓。桓桓立刻感觉到机会来了,微笑着对文文说:“哥哥,我可以玩你的车吗?”
桓桓的发音不太清楚,文文还是没听清,疑惑地转头看看我。桓桓的表情有点紧张,也用求助的眼神看我,我知道他需要我的帮助,立刻友好地对文文说:“文文,桓桓在问你是否愿意让他玩一会儿你的小车。”听了我的话,文文犹豫了一下,眼睛看着地面摇了摇头,见文文摇头,桓桓就像已经猜到了这个结果似的,非常平静地走出地下室,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慢慢坐在游乐场的台子上,皱着眉头,出神地看着文文的车,看了好久,似乎在想着什么。忽然,他放松了眉头,叹了口气,跑向远处的滑梯。
  孙瑞雪:儿童刚刚开始形成自我、还不知道如何同别人沟通时,教师的启蒙非常重要。儿童提请求的心理过程和成人的没有根本区别,但儿童心里没有世俗的考虑。和成人相比,儿童是一个心理的存在者而不是社会的存在者,交往对他的心理影响远远超过实际的交往内容。在交往中学会遵守秩序、调整自己,为将来孩子的人际关系智能打下基础。
    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了桓桓出色的心理调节能力。
语言的敏感期
  乐乐2岁6个月了,大约三十天左右的时间里,他见谁学谁说话。
  妈妈:“乐乐,请你不要打扰我,到外面活动活动好吗?” 乐乐:“乐乐,请你不要打扰我,到外面活动活动好吗?”
妈妈:“乐乐,讲完故事去睡觉好吗?”
  乐乐:“乐乐,讲完故事去睡觉好吗?”
  妈妈:“多喝水,就不容易生病。”
  乐乐:“多喝水,就不容易生病。”
  奶奶:“乐乐,你尿完没有?”(奶奶带她去大小便)
  乐乐:“乐乐,你尿完没有?”
  老师:“乐乐,你真勇敢,真棒。”
  乐乐:“乐乐,你真勇敢,真棒。”
  老师:“乐乐,我们一块去洗手吃饭好吗?”
  乐乐:“乐乐,我们一块去洗手吃饭好吗?”
  财务室,乐乐想玩一件办公用品。他问出纳。
  乐乐:“阿姨,可以让我玩吗?”
  出纳:“哦,让我看看有用吗?”
  乐乐:“哦,让我看看有用吗?”
  出纳:“哦,没用,你可以玩。”
  乐乐:“哦,没用,你可以玩。”
  这段时间,他还经常趴在妈妈耳边说悄悄话:“妈妈,我给你说悄悄话。”之后妈妈只听到最后一句:“你知道了吗?”妈妈只好回答:“嗯,我知道了。”
乐乐对接电话也有浓厚的兴趣。铃声一响他就飞奔到电话旁,拿起电话:“请问找谁?再见,拜拜。” 挂断电话。
  孙瑞雪:在日常语言建设的敏感期,儿童模仿口语、练习口语,感觉语言的音韵,不断重复使用语言,在使用中把语言内化。这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家长或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头语言,要说文明的、规范的、准确的、富有美感的口语。
插不上的圆柱
  今天,桓桓第一次操作圆柱体插座。他先从最粗的圆柱开始,一个一个拿起来放进插座中,接着又从细小的圆柱开始,一个一个插进插座中,一直做到最粗的一个。做完这些,他开始四处张望,然后极不情愿地从活动室走出来,用脚踩地上的圆柱。我拿起圆柱:“这是教具,教具是用来工作的,请归位。”可他拒绝归位。薛老师抱起他说:“现在吕老师帮你归位,请你看吕老师怎样归位。”
  我走向桓桓的工作毯,把最细的圆柱体插入插座中,接着从细到粗一个一个插进去。
  插到第4个时,桓桓像发现了什么似的,挣脱薛老师的怀抱走过来,把圆柱体从粗到细插了回去,放到最细的一个时,他发现放不进去,把它颠倒过来才放进去。
    孙瑞雪:圆柱体插座是儿童学习空间几何关系的第一种教具。几何是抽象空间中的边界,圆柱体插座把圆柱几何直观化。这个教具体现了蒙氏方法的基本思想,即儿童的认知从感觉开始。
    圆柱体插座让儿童通过几何边界的对应来感知几何边界。一一对应是这个教具操作的主要内容。在一一对应的操作中,儿童发现空间形状并感知序列,通过错误对应和正确对应的比较,掌握空间概念,为将来的几何学打下良好基础。
    儿童操作这个教具一般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
爱,妙不可言
  我发现2岁半的桓桓最近对家里的阿姨很依恋。
  今天早晨,阿姨送来桓桓后悄然离开,桓桓发现后立刻痛苦地跑向门口,不停地喊着“阿姨!阿姨!”我追到他身边轻声安慰道:“桓桓,阿姨回家给桓桓做下午饭去了,桓桓下午回到家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饭。”
他听了破涕为笑,情绪好了起来。
  整个一上午我都和他在一起聊天、工作、游戏。下午吃加餐的时候,我坐在旁边陪他,他不停冲我笑。妙妙吃完离开后,桓桓跪在我面前,双手搭在我腿上,慢慢对我说:“吕老师……
桓桓爱你。”说完羞怯地将头埋在我的两腿前。我心里热乎乎的:“桓桓,吕老师也爱你。”听到我的回答,他的小脸露出了温柔的笑容。
  爱,真是妙不可言!
    孙瑞雪:儿童对教师对环境的爱和依恋,说明学校(幼儿园)的环境是一个美好的环境,儿童在这个环境中是快乐的。儿童依恋老师是他感情的需要,也是他不能独立的表现。
  豆豆兴奋地拿起一把剪刀对老师说:“我要剪纸!”
  正在看书的桓桓听见了,赶紧把书归位,也拿了一把剪刀对我说:“剪纸、剪纸。”
  我拿了一张纸,放在桓桓打开的剪齿上让他剪。桓桓的手部小肌肉群还没很好地发展起来,他两手一起用力,困难地、专注地剪着纸。在这期间,豆豆停止了剪纸工作,但他拒绝将剪刀归位。老师帮他归位了,但无意中把他的剪刀挂在了桓桓的挂勾上。
  桓桓停止剪纸后,发现自己的挂勾上挂着剪刀,毫不犹豫地把那把剪刀扔到地上,再把自己的剪刀挂上去,然后平静地离开。
  孙瑞雪:这个情景让人忍俊不禁。我们知道小小孩在秩序被破坏时可能会哭。可桓桓没有哭,而是直接用行动纠正了秩序。一个正确而雅致的秩序感会在儿童那里很快实现“肉体化”,当这一切成为习惯和自然,就奠定了他的文明基础。
  这篇小短文让我们看到了蒙特梭利教育方法的好几个用语:打扰;归位;肌肉发展;专注;帮助儿童;工作;秩序。用这几个词可以写出很多这个年龄的正常孩子的小短文。
  下午吃加餐,桓桓一幅没睡醒的样子,洗完手来到餐桌旁自己的位置上,眼睛看也不看就直接用手摸自己的椅凳,摸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自己的椅凳不见了。他一脸茫然,似乎在说:“桓桓椅凳呢?”
  接着他蹲下来看桌子底下,看了好半天,确定桌子底下也没有,再次露出茫然的表情:“椅凳呢?”
  突然间,他从桌子底下看到对面豆豆的椅凳。豆豆没来。桓桓兴奋地说:“桓桓椅凳!”立刻站起来跑向对面,准备拿椅凳。
  豆豆的椅凳上洒了一点果汁,老师正在擦。桓桓兴奋地跑过来,手指着椅凳对老师说:“桓桓椅凳!”老师告诉桓桓:“这个椅凳没擦干呢,还不能坐。”桓桓再次出现茫然的表情:“那桓桓椅凳呢?”
  正在这时,桓桓似乎想到了什么,立刻跑去卫生间。原来他记起了放在卫生间搭衣服的小椅凳。正要拿时,听见老师说:“桓桓,椅凳干了,你可以用了。”
桓桓兴奋地跑回来说:“桓桓椅凳,桓桓椅凳。”然后吃力地把它搬自己的位置上,吃起了加餐。
  孙瑞雪:“恒恒椅凳”是一个儿童式的电报语,意思是“恒恒坐的位置上的椅凳”。电报语是儿童语言的特征。
  恒恒的位置和这个位置上的椅凳已经成为恒恒的秩序。这么小他就能努力恢复这个秩序,这对成人来说很平常很简单,但对儿童来说,它是儿童处于放松状态和正常状态时才出现的景象。
  2岁1个月的桓桓入园两周多了。
  昨天,老师们向几个小宝宝展示“小狗下坡”的教具。小狗从坡上缓缓走下来,发出悦耳的“哒哒”声。桓桓急切地拿起小狗,把小狗的头掉过去,想让它再从坡上走回去,可小狗只能从倾斜的坡上下来,不能回去。
  桓桓又把小狗放在地上,发现它还是走不了。最后,他把小狗放到坡上,
让小狗下坡。他则在旁边看着,脸上带着微笑。他的愉悦传给了每一位在场的老师。
  孙瑞雪:发现是儿童的快乐之一。北京华亭幼儿园的几个孩子或前或后都进入了空间智能的敏感期,如何满足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呢?一天,老师发现了“小狗下坡”的玩具,觉得它对孩子探索空间有帮助。果然,这个玩具让孩子在惊喜中又是观察又是实验,一会儿突然大笑,一会儿突然安静,整整一个下午,孩子和老师都沉浸在认知的喜悦中。
  2岁2个月的桓桓不停地把不同的教具放在同一个地方;皱着眉头把弹力球扔出去,先是往平地上扔,然后往树丛中扔,扔了再找。找到后就“咯咯”地笑。
  他还把球扔上比他高出很多的小平台,然后跑到小平台的另一端等待小球慢慢骨碌过来。这些天,他不断重复着这些游戏,从不厌烦。
  去动物园游玩的一天真开心。吃完汉堡,老师和孩子们在草坪上玩乐着,抱在一起在草地上打滚。许多游人的目光被我们吸引了。
  2岁2个月的桓桓对在草地上打滚有些害怕,我抱着他尝试了一次。他很高兴,我鼓励他自己试一次,他却被临近的小水管吸引了,把小草、小叶放在水管中,水管中有水,小叶浮了起来。他静静想了想,又用小手去按小叶,看着小草和小叶顺着水流走。过了大约四十分钟,大家要离开了,他还不愿离去。
  孙瑞雪:儿童通过物体的位置探索空间,通过物体的运动探索空间,通过不在视界中的物体探索空间,还通过弯曲的视界探索空间。他们由此得到空间感,形成空间概念。
  这些都是空间的要素:直观的位置,直观外的位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这就是科学逻辑的起始点。但生活中,儿童对空间的探索常常不被家长所了解,家长不知道敏感期这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自然也不知道有一个探索空间的敏感期。
  2岁2个月的桓桓的语言发展有点慢。他只能说单字或两个字的词,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想法有点困难,常常用“嗯嗯”声来求助。
  那天早晨在游乐场,桓桓专注地摆弄着齐齐的摩托车。半小时后,他把小车推到满是小石子的地方时怎么也推不动了。一使劲,小车翻倒了!
  一个小男孩正好经过,桓桓向他求助。我说:“桓桓,你可以请小哥哥来帮助你,对他说‘你可以帮助我吗?’”桓桓对小男孩说:“帮我。”刚走出几步的小男孩回头看了看桓桓,过来帮他扶起了小车,转头就走,我忙说:“桓桓你应该对小哥哥说谢谢”。桓桓说“谢谢!”看着奔跑的小哥哥的背影,他眼中充满了感谢。
向他人求助和帮助他人是人的生存能力之一。如果成人不愿意帮助他人,漠视甚至敌视他人,追溯他的童年,我们或许能找到原因。
  儿童要自我发展,这发展需要环境。教师的任务就是准备环境。儿童在一个环境中发展自我,这过程常常需要帮助。教师的任务就是提供帮助。
  怎样自然地设计环境和提供环境,使教师提供的环境和帮助在无意识中使儿童不断发展,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1岁9个月的淼淼是班上孩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记得刚入院时,他走路都走不稳,户外活动也不愿离开老师的怀抱。而现在,他天天拿着自己的鞋站在教室门口,想换鞋去户外活动。户外的滑梯上、游乐场内总能找到他的身影。他喜欢到处漫游。
  今天,淼淼又换了一种方式漫游。看到其他孩子在有坡度的坡面上玩“红绿灯”游戏,他也加入了。对他来说,上坡比较轻松,下坡则有点难度。刚开始他在坡面中段练习,下坡时慢慢控制身体,渐渐地,他下坡速度越来越快,身体控制得越来越好,有时嘴里还一边哼着调调,一边往坡下出溜,还能突然停在阻挡他的人前面。就这样上上下下,他练习了三十多次。
  孙瑞雪:上下坡是每个孩子都有的重要敏感期,是走的敏感期的典型表现。当幼儿学会上下坡,他就真正地、完全地学会走路了。
  淼淼的这个敏感期有点晚了,他在抓紧练习。
位置的秩序
  儿子安吉从小养成了一个习惯,入睡前要听我读书。记得他1岁2个月时,有一天我身体不舒服,怕传染给孩子,就让他爸爸给他念书。安吉不愿意,拿着书非让我念,我便躺在床上念了起来。刚念了一会儿,安吉哇哇大哭起来,我莫名其妙,只好安抚他:“妈妈这么难受还给你讲故事,你为什么还哭呀?”安吉根本不听我的,把书扔到床上,继续冲我发脾气。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挣扎着坐起来,把安吉抱到我怀里,接着读书,他立刻安静下来,开始全神贯注地听故事。
  我知道了。这是我们俩一贯的阅读姿势。
  安吉2岁的时候,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大家坐在一起吃饭。安吉看了看坐在对面的爸爸,又看了看我,不安了好一会儿,最后终于大哭起来。大家以为他饿了,忙着给他夹菜,可他推开筷子继续哭,怎么哄都没用。他坐在我怀里指着对面的爸爸喊:“爸爸,爸爸。”我把他送到爸爸怀里,他却又指着我喊:“妈妈,妈妈。”我突然意识到:平时吃饭时他总是坐在爸爸妈妈中间,今天为了照顾客人,爸爸坐到了我们对面。一桌人全体起立调换位置,让安吉坐回他爸爸和我中间。安吉这才安静下来,开始吃饭。
  孙瑞雪:儿童位置的秩序感并不是一直存在,等到他对事物的位置“变变也行”时,他对事物的独立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把握有了飞跃。
  儿童位置的秩序感的发现,是蒙特梭利对儿童心理学的一大贡献。
  我刚进小天使班不久,一个母亲对我说,她1岁多的孩子极爱走路,带孩子上街,一路上孩子都要求自己走。进了华联商场,人太多,妈妈抱着他乘电梯上楼。孩子大哭大闹,非让妈妈抱他下来。妈妈无奈地又把他抱下楼,他挂着泪珠跑到楼梯口,一步一步重新上了楼。妈妈为此大惑不解:“以前他不是这样,总让我们抱,可最近特别喜欢走路,而且路越长越高兴。”
  孙瑞雪:走的敏感期大概从7个月开始出现。起先孩子拒绝坐,不断要妈妈拉着双手跳,一段时间后,他开始走,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时候,上楼梯、下楼梯都要自己来,不管需要多长时间;哪里不平偏要往哪里走......走路的敏感期中,儿童是一个自由、活跃的个体,他拥有空间的能力从此跨出了一大步。
  这时,成人应该放弃自己的走路节奏、生活节奏去配合孩子,让孩子在敏感期内得到充分、良好的发展。
  当走的能力发展起来时,孩子可能会重新回到妈妈的怀抱寻找慰籍、爱意和温情。他会走了,但他开始说:“妈妈抱抱!
”这时候,妈妈不应当说:“你会走了,怎么还让抱呀?”
  小外甥女容儿现在4岁了。我记得她的很多故事。
  容儿8、9个月大的时候,家里人经常给她喂香蕉。一天,姥姥又给她喂香蕉吃,喂到最后一点,容儿“哼哼”着扑过来,用两只小手抓剩下的香蕉。软软的香蕉被她捏得糊满了手,她低头看着,又要捏,姥姥惊讶地叫着:“不能捏!脏!”拉过容儿要给她擦。容儿扑打着,想努力挣脱姥姥,但幼小的她没能争过姥姥,双手最终被姥姥擦得干干净净。
  第二天,姥姥还是给容儿喂香蕉。容儿极安静地一边吃,一边看着姥姥手里的香蕉,吃完了一根,姥姥刚要给容儿擦嘴,容儿突然放声大哭起来!姥姥吓得忙抱起容儿哄,怎么哄都不行,容儿就是不停地哭!我抱过容儿问:“容儿不哭,告诉小姨要什么?”
  容儿哭泣着,扭头看看桌上的香蕉皮。我问:“你是不是还要吃香蕉?”没等容儿反应,她妈妈说:“不会的,她平时只吃一个,有时一个还吃不了。”
  我想起昨天容儿捏香蕉的情景,便拿过一根香蕉,剥了皮放到容儿手里。拿着香蕉,容儿不哭了,稍稍过了会儿,她轻轻捏了一下,一截香蕉被她捏扁了,她伸出另一只手,抓住香蕉使劲捏了下去,香蕉软软腻腻地粘在她手上,很快,一根香蕉被她捏得没了样,香蕉泥落到床上,落到她身上。我又剥了一根放进容儿手里,她急切地拿着这根香蕉又开始抓捏。
  我在一边观察着她:她的动作时快时慢,有时用一只手,有时用双手。还不时抬起那双黏糊糊的小手,放在眼前观察。抓捏了一个小时后,容儿挥舞着粘满香蕉泥的双手,高兴得手舞足蹈。
  以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当拿到软的物品,容儿便去捏;如果同时把软硬两种东西放在她面前,她会去捏软的东西,硬的东西捏一下便扔在一旁,不去理会。
  孙瑞雪:抓捏香蕉还算脏吗?只要可能,婴儿会抓捏一切到手的软东西,果酱、面条、蛋黄、炼乳、泥巴……
  常常是,当成人不能给孩子提供香蕉、面团时,孩子就喜欢吃饭时用手抓饭,玩饭;会抓“屎巴巴”,去体验那“粘糊糊”的手感......
  记得有一种玩具,软乎乎、粘乎乎的,像大鼻涕一样,扔哪儿粘哪儿,十分受孩子的欢迎。很多成人不理解——孩子怎么喜欢玩这种恶心的东西。
  八九个月的幼儿非常喜欢抓捏软的物体,手的活动不只是手的活动,而是有着智性的目标。成人常常因为无知给儿童设置了很多障碍,剥夺了他用手的自由,也剥夺了他认识世界的机会。
小托蒂的悲剧
一个名叫托蒂的意大利小男孩有一只十分奇怪的眼睛。说“十分奇怪”,是因为眼科大夫多次会诊得出的结论都相同:从生理上看,这是一只完全正常的眼睛,但它却失明。一只完全正常的眼睛何以失明了呢?
  原来,当小托蒂呱呱坠地时,这只眼睛因轻度感染被绷带缠了两个星期。正是这种对常人来说几乎没有副作用的治疗,对刚刚出生、大脑正处于构建发育关键期的婴儿托蒂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于长时间无法通过这只眼睛接受任何外界信息,原先该为这只眼工作的大脑神经组织也随之“战略转移”了。
  小托蒂的遭遇并非偶然。后来研究人员在动物身上做了很多类似的试验,结果都一样——生命的器官严格执行着“用进废退”的原则。
  孙瑞雪:小托蒂的悲剧在于错过了眼睛受光的敏感期。
  经验证明,在各个敏感期,如果儿童受到干扰和阻碍,不能正常使用他们的身体的各种功能,相关的功能就会丧失。不能使用手,手就会多动;不能使用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周岁儿子生日礼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