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钙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怎么写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碳酸氢钙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离子方程
幽灵辉耀团1735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离子方程式:Ca2+ + 2HCO3- + 2OH- == CaCO3↓ + CO3^2- + 2H2O注意沉淀符号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Ca2+ +2HCO3- +
+CO32-+2H2O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1.含少量碳酸氢钙的溶液与含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我抄鸟ATA0177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少量碳酸氢钙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离子方程式Ca2+ +2HCO3- +2OH-=CaCO3↓+CO32- +2H2O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
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Ca2++2HCO3-+2OH-=CaCO3↓+2H2O+CO32-B.使pH试纸显红色的溶液中,Fe2+、K+、NO3-、Cl-不可能大量共存C.铁在较强酸性环境中发生电化腐蚀的正极反应方程式是:2H2O+O2+4e-=4OH-D.标况下,将盛满HCl气体的烧瓶倒立在盛有足量水的水槽中,足够时间后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2.4mol/L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咸阳模拟
A、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HCO-3完全反应,涉及反应有:HCO-3+OH-=CO32-↓+H2O;CO32-+Ca2+=CaCO3↓,总反应为:Ca2++2HCO3-+2OH-=CaCO3↓+2H2O+CO32-,故A正确;B、使pH试纸显红色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的NO3-离子与具有还原性的Fe2+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C、在酸性条件下,铁发生析氢腐蚀,正极反应为:2H++2e-═H2↑,故C错误;D、HCl极易溶于水,可假设烧瓶的体积为1L,则足够时间后水充满烧瓶,HCl的物质的量应为122.4mol,故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2.4mol/L,故D正确;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主要考查你对&&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物质的量浓度,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物质的量浓度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 ①写: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容难电离的物质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离子方程式书写及正误的判断方法: ①判断反应是否在水溶液中进行 因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发生离子反应。 ②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如果反应不能发生,当然也就没有离子方程式可言。 ③判断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 ④判断质量和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不仅要质量守恒,而且反应前后各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必须相等。 ⑤判断氧化物、难溶物、气体、单质、难电离的弱酸、弱碱、水是否写成了分子形式,而易电离的物质是否写成离子形式。 ⑥判断连接符号“=”和“”及状态符号“↑”和“↓”运用是否正确。 强电解质的电离、不可逆反应、双水解反应用“=”;弱电解质电离、可逆反应、水解反应用“”。复分解反应、水解反应生成的难溶物用“↓”,气体用“↑”;单水解反应生成的难溶物不用“↓”,气体不用“↑”。 ⑦判断微溶物的处理是否正确。 微溶物做反应物时,一般用离子形式,做生成物时一般用分子式。 ⑧判断反应物的滴加顺序与方程式中生成物是否一致。 如:把碳酸钠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和把盐酸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反应产物是不同的。 ⑨判断反应物的相对量与产物是否一致。 有些反应因反应物的量不同会生成不同的产物。如:CO2、SO2、H2S等气体与碱溶液反应时,若气体少量,则生成正盐;若气体过量,则生成酸式盐。 ⑩判断电解质在写成离子形式时阴阳离子个数比是否合理。 如Ba(OH)2溶液和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往往错误写成: ,正确为: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基本方法是:把物质的量少的物质的系数定为1,其他物质按最大量消耗。
1.因滴加顺序不同造成连续反应
HCl与Na2CO3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溶液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 (1)CO32-+H+==HCO3- (2)HCO3-+H+==CO2↑+H2O 若向盐酸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其离子反应一步完成 CO32-+2H+==CO2↑+H2O 若向足量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盐酸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CO32-+H+==HCO3-
HCl与NaAlO2&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溶液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 (1)CO32-+H+==HCO3- (2)HCO3-+H+==CO2↑+H2O 若向盐酸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其离子反应一步完成 CO32-+2H+==CO2↑+H2O 若向足量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盐酸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CO32-+H+==HCO3-&&
AlCl3与NaOH&
向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 (1)Al3++3OH-==Al(OH)3↓ (2)Al(OH)3+OH-==AlO2-+2H2O 若向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AlCl3溶液,其离子反应一步完成 Al3++4OH-==AlO2-+2H2O 若向足量Al2(SO4)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Al3++3OH-==Al(OH)3↓
AgNO3与NH3·H2O
&向AgNO3溶液中滴入稀NH3·H2O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1) Ag++NH3·H2O==AgOH↓+NH4+&&&&(2)AgOH+2NH3·H2O==Ag(NH3)2++OH-+2H2O&若向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其离子反应一步完成 Ag++3NH3·H2O==Ag(NH3)2++OH-+NH4++2H2O&&若向足量AgNO3溶液中滴入少量NH3·H2O,其离子方程式为:Ag++NH3·H2O==AgOH↓+NH4+
向NaOH溶液中通人CO2气体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 (1)2OH-+CO2==CO32-+H2O  (2)CO32-+CO2+H2O==2HCO3-若向足量NaOH溶液中通人少量CO2气体,其离子方程式为: 2OH-+CO2==CO32-+H2O 若向NaOH溶液中通人过量CO2气体,其离子反应一步完成 OH-+CO2==HCO3-
2.过量型:
向足量的Ca(HCO3)2溶液中逐渐滴入NaOH溶液&&&&&&&&& OH-+Ca2++HCO3-==H2O+CaCO3↓向足量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Ca(HCO3)2溶液&&&&&&& Ca2++2HCO3-+2OH-==2H2O+CaCO3↓+CO32-Fe与HNO3 :铁过量时:Fe+4HNO3==Fe(NO3)3+NO↑+2H2O&&&&&&&&&&&&&&&&&&&&&& 铁不足时:3Fe+8HNO3==3Fe(NO3)2+2NO↑+4H2O
3.定量型:
因还原性I-&Fe2+&Br-,所以在FeI2或者FeBr2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发生不同的离子反应,依次为:(1)2I-+Cl2==2Cl-+I2(2)2Fe2++Cl2==2Fe3++2Cl-(3)2Br-+Cl2==2Cl-+Br2
向明矾溶液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硫酸根离子刚好沉淀完全&&&&&&& &Al3++SO42-+Ba2++4OH-==AlO2-+2BaSO4↓+2H2O向明矾溶液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铝离子刚好沉淀完全&&&&&&&&&&&&&&& Al3+SO42-+Ba2++3OH-==Al(OH)3↓+2BaSO4↓离子共存: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就不能共存。 因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共存的离子有:(注:“√”表示能发生反应,“×”表示不能发生反应)
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共存的离子有:
离子间相互结合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离子间相互结合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
离子间相互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因能发生双水解的离子有:
因发生络合反应而不共存的离子有:
判断离子是否共存的几种情况: (1)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有气体产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②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 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③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与H+不能大量共存;&&&&&&&&&&&&&&&&&&&&&&&&&&&&&&&&&& 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②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不能共存&;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 主要题目要求的限定: (1)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2)溶液的颜色:有色离子MnO4-(紫色)、Fe3+(棕黄)、Fe2+(浅绿)、Cu2+(蓝)、Fe(SCN)2+(红)、Fe(SCN)63-(血红)。 (3)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也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cB 单位:mol/L(mol·L -1)计算公式:物质的量浓度(cB)=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质量分数、密度的关系:c=1000ρω/M 稀释定理:
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ρ(浓溶液)V(浓溶液)w%(浓溶液)=ρ(稀溶液)V(稀溶液)w%(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比较:
&&浓度计算的注意事项:
物质的量浓度(cB)=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1)V指溶液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2)取出任意体积的1mol/L溶液,其浓度都是1mol/L。但所含溶质的量则因体积不同而不同;(3)“溶质”是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气体特定组合,特别的,像NH3、Cl2等物质溶于水后成分复杂,但求算浓度时,仍以溶解前的NH3、Cl2为溶质,如氨水在计算中使用摩尔质量时,用17g/mo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可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 m(溶质)=ρ(g·cm-3)·V(L)·w%&&& &(1cm3=1m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可以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m(溶质)=c(mol/L)·V(L)·M(g·mol-1)
由于同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溶液的体积也相等,但注意:1L=1000mL,所以,上述两式可以联系起来:ρ(g·cm-3)·1000V(mL)·w%=c(mol/L)·V(L)·M(g·mol-1) 化简得:1000ρw%=cM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负极(Zn):Zn-2e-=Zn2+ 正极(Cu):2H++2e-=H2↑ (2)正负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①先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在两极的反应物上标出相同数目的电子得失。 ②根据物质放电后生成物的组成和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找到电极反应中还需要的其它离子。此时要注意溶液的酸碱性,从而判断应该是H+、OH-还是H2O参与了反应。因Zn反应后生成了Zn(OH)2,而KOH为电解质,可知负极上OH-参与了反应。MnO2生成了MnO(OH),即增加了氢元素,可知正极上有水参与了反应。 ③根据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电极反应式,即要注意配平和物质的正确书写形式,应按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进行。②中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Zn+2OH--2e-=Zn(OH)2 正极:2MnO2+2H2O+2e-=2MnO(OH)+2OH- (若只要求写正极的反应式,也可以写成MnO2+H2O+e-=MnO(OH)+OH-)原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将正负电极反应相加,即为原电池总反应式。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原电池有两个电极,一个是正极,一个是负极,判断正极和负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在外电路,电流由正檄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X极增重或减轻工作后,X极质量增加,说明X极有物质析出,X 极为正极:反之,X极质量减少,说明X极金属溶解,X 极为负极6.X极有气泡冒出工作后,x极上有气泡冒出,一般是发生了析出H,的电极反应,说明x极为正极。 7.X极附近pH的变化析氢或吸氧的电极反应发生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因而工作后,X极附近pH增大了,说明X极为正极。 8.特例在判断金属活泼性的规律中,有一条为“当两种金属构成原电池时,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作正极”,但这条规律也有例外情况,如Mg和Al为原电池的两极,KOH为电解质溶液时,虽然Mg比Al活泼,但因Mg不和KOH反应,所以Mg作原电池的正极等。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根据装置书写电极反应式 (1)根据电源确定阴、阳两极→确定阳极是否是活性电极→据电极类型及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写出电极反应式。 (2)在确保阴、阳两极转移电子数目相同的条件下,将两极电极反应式合并即得总反应式。 2.由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电极反应式 (1)找出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物质→确定两极名称和生成物→利用电子守恒分别写出两极反应式。 (2)若写出一极反应式,而另一极反应式不好写,可用总反应式减去已写出的电极反应式,即得另一电极反应式。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2218534175325176821099929601033914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