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玛拉雅黑金耳现有野生白芨如何人工栽培培的吗?野生产量可能极少吧?

喜马拉雅黑金耳为什么贵如黄金
  原标题:喜马拉雅黑金耳为什么贵如黄金
  齐鲁晚报讯 喜马拉雅黑金耳是生长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一味山珍极品,其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并且产量稀少。因为近几年在小圈子里迅速崛起,备受关注。记者走访多地,为大家探究整理了黑金耳的来头,了解情况大致。
   一、生长环境特殊,产量低
  黑金耳生只长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高寒地区,天然孕育、自然纯净。其外形酷似木耳,但大小不足厘米,与木耳大相径庭。高原阳光、水分、土壤,有利于黑金耳的生长发育,使得其色泽莹黑,肉质肥厚鲜嫩。
  黑金耳对于生长木源也十分挑剔,同一区域内,独有特殊乔木之上,生长黑金耳。而乔木唯有在三九或三伏天失去生命,才能成为黑金耳的枯枝木源。这些枯木以最自然的状态存在于至纯至净的高原之上,春饮雪山融水,夏饮天降甘露。在至纯至净的高原森林里蛰伏已久的枯木正等待着那束雪山之光,寒来暑往数年,枯木上才会长出上帝之耳,而每年只有两次收成,冰雪融化与霜冻之时,产量极少。
  二、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
  黑金耳含有的类核酸物质,对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颇有益处,对于血液黏稠度高,血胆固醇高的中老年人经常服用有预防脑血栓和心肌梗塞的作用。
  黑金耳中独有的甘露糖高达2.23%,能明显改善肠道菌类,保健肠道;富含的多糖有明显的抑制肿瘤作用,是肿瘤病人最佳的食疗品。常食黑金耳,可预防乳腺癌和子宫癌等恶性肿瘤
  当今的生活环境日渐恶劣,在城市中,雾霾、吸烟是困扰健康的主要因素,恶劣的呼吸环境导致人体肺部受损严重。黑金耳能清涤肺部及肠道,改善血液质量、促进淋巴细胞合成,修复肺部机体损伤、强效改善肺部功能。因此黑金耳有人体血管清道夫的雅称,是喜马拉雅山珍中的极品。
  此外,黑金耳还有利于当代女性减肥。其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植物胶质,能够促进肠胃蠕动,促进肠道脂肪排泄,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吸收,从而起到防止肥胖和减肥的作用。
  三、周期特殊,采摘难
  黑金耳生长的地区,为远离人烟,无污染的高原原始森林,山内湿度大,山路陡峭湿滑,并且常有野熊、野猪等野兽出没。每年在黑金耳的成熟期,采摘者冒着生命危险,进山采耳。晨趁露水没干,耳体潮软时采收最佳,因此天未亮,人们就已经走在进山路上。采收时,采摘者用手轻触黑金耳,以巧劲将耳体与树面分离,整个过程必须全神贯注,稍有不慎则会损坏耳体。人们将黑金耳采回后迅速剔除杂物,薄摊晒干或烘干一气呵成。
  黑金耳仅有数千斤,20斤左右鲜耳才能加工成一斤干耳,极为珍贵。据统计每年采摘季节都会涌入不少外国人士慕名前来购买享用黑金耳。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中国名花异草故事_豆搜网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中国名花异草故事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7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中国名花异草故事 打印本文 中国名花异草故事 作者:刘桂莉、余绮 作者:刘桂莉 转贴自:互联网 总序 我不是旅行 家,几十年来到过的地方却不少.每到一地,工作之余,对当地的一些人情、习俗、山川、风物,以至特 殊的传说故事,都颇感兴趣.在谈论或介绍本地的特产时, 当地人往往绘声绘色而且充满着喜悦与自豪,连带讲到的一些 掌故与传奇,我也感觉兴味盎然.因为其中有些内容,活泼生动,不仅使我扩大了见闻,觉得新鲜有 趣,还能增进我对这 些地方历史、社会的理解,这是家居独处,仅凭间接读些文字材料不能具体领会到的. 流传在各地的种种传说故事,多属民间文学范畴,大致是人民群众长期有沿有变地集体积累而生的,虽然只是口耳相传, 却实际反映和表现了不同时代平民百姓的愿望、趣向、感情, 变化中有其相对稳定的合理因素存在.甚至在看似细小的一 名一物上,都可看到与人民的思想感情联系着.如杭州的"宋嫂鱼羹",反映当时人民对汉奸、卖国贼的 痛恨与对民族英雄、 忠良的敬重;上海的"雷允上六神丸",蕴含着救死扶伤、拯贫济弱的精神;洛阳牡丹名品"姚黄与魏紫",中间表现了坚贞的 爱情与对邪恶的 抨击;西湖的"白堤""苏堤",揄扬了能为百姓办好事的文人、学士,等等.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抒发 了人民大众对世事人生的关切,体现着他们的精神寄 托,而且又表现得如此特具风采,别有情趣,为大家喜闻乐见. 这种作品,地方色彩浓郁,因此一个故事就能使这个地方著名于世.如一提到"叫化鸡",就知道常熟市;一说起龙井, 就立刻想起杭州.这种作品少量带有神话色彩, 大都有较强的纪实性,与真人真事有关系,或还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如"东 坡肉"即与苏轼的开朗性格、热爱生活有关.人们世代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受到壮丽山 河、丰富物产、悠久文化的哺育熏陶, 出于感谢和创新的喜悦.千百年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许多讴歌各地山水风物之美的故事.这方面的丰富积累,早已成为我国 传 统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很多人生活了一辈子,到头来可能许多事情都已忘怀,但幼年时代故乡的民情习俗却仍 历历在心,温馨满怀,使他终老都忘不了故乡 的亲情.这是当初在外历尽艰苦几辈子已在国外开了花的华侨们都深有体会 的.这种故事能使我们不忘过去,也瞻望未来,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世界上任何民族都 非常珍视自己存在的这种文化. 我们曾经这样设想,如能把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搜集起来,采编成书,既可为广大青少年读者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增加生活情趣,对潜移默化地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也一定是有帮助的.经过同志们通力合作,得 到东方出版中心的支持,现在《中国山水风物故事丛书》终于编成出版了.我觉得这个工作很有意义,我读后也深感兴味, 希望也能受到青少年读者大众的喜爱. 这套丛书共分五册,书名及主要内容、特点如下: (一) 《中国名山大川故事》 .大致分山、水两大部分.着重有一定方圆、流域面积的自然界中的山、水.山既合独立的 山体,也含相关的山脉、山峰、山谷等.水含湖泊、江河、瀑布、溪涧等. (二) 《中国名胜古迹故事》 .大致分名胜、古迹两大部分.名胜,在此主要指与历史人物有关联的风景胜地、景点.古迹,在此主要指古墓葬、古文化点、古桥、古塔、古寺庙等. (三) 《中国名花异草故事》 .大致分名花、异草两大部分.两者皆具一定的观赏性或实用性(入药、日用、食用等) , 但水果不在此列.名花,如牡丹、菊花、金银花、水仙花之类.异草,如含羞草、人参、何首乌等等. (四) 《中国名物特产故事》 .大致分名物、特产两大类.名物,在此主要指有名的方物,多是当地自然产生的,一般 不需人为 如云南大理石 哈密瓜 广西沙 田柚 太湖碧螺春茶叶之类 特产 一般指当地特有的经过人加工制作的产品 不需人为,如云南大理石、哈密瓜、广西沙 田柚、太湖碧螺春茶叶之类.特产,一般指当地特有的经过人加工制作的产品, 如壮锦、宣纸、湖笔、张小泉剪刀、云南白药、金华火腿、无锡泥人大阿福之类. (五) 《中国名菜佳点故事》 .大致分名菜、佳点两大类.名菜,主要指经过烹调而成的著名菜肴,如贵妃鸡、东坡肉、 过桥米线、涮羊肉、松鼠桂鱼之类.佳点,主要指各地有名的小吃及点心.如天津"狗不理包子"、博望"锅馈"、杭州"油炸响 铃"、贵阳"恋爱豆腐果"之类. 中国的山川风物,名胜古迹,奇花异草,各种特产无比丰富,而且长期以来已形成民族文化总体下的诸如饮食、旅游、 览古、行业经营等各种分支性的文化现象, 都值得研究.本丛书草创之始,只能先重在介绍其中著名的,较具代表性的, 当逐渐求其完备,深入.真诚希望并欢迎广大读者对本丛书的内容和写法多提宝贵意 见,以便我们今后进行修订、补正. 谢谢! 徐中玉 1995 年7月28 日于上海 [e] 第一章 风雨送春话梅花 春落 梅枝头.每逢春寒料峭,瑞雪纷飞的残冬,梅花盛开了.清香馥郁、芬芳扑鼻.梅园里红梅、白梅、 绿梅、墨梅,竞相开放.红的似片片朝霞,白的粉妆玉琢,绿的 清翠欲滴,黑的庄重脱俗,使人目不暇接. 那洁白素净的玉蝶梅,萼如翡翠的绿萼梅,胭脂点珠的朱砂梅,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浓艳如墨的墨梅,萼红 瓣白的红梅, 木蕊发红的骨里红,铁骨虬枝的龙游梅,枝若垂柳的垂枝梅,枝干和花蕊都向下,宛若探身弄 影的照水梅……千姿百态、争丽斗妍,灿烂芬芳.随风飘动,像五彩云 霞装扮着大地;风送幽香,点缀着残 冬,使人间生出盎然春意."烟姿玉骨,淡淡东风色,勾引春光一半出."随着梅香的飘拂,那万物复苏, 欣欣向荣的春天转瞬 就要到了. 梅先天下春,这是梅最可贵之处. 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冒着凛冽的寒风,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开 花;它赶在东风之 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 当作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象征.元代 诗人杨维帧咏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梅花,是一种蔷薇科樱桃属植物,落叶乔木.别名又叫梅、春梅、干枝梅、獠.梅花分 五瓣,花色有白、 红、淡绿、淡红等.以白色和淡红色为主.花先于叶子开放,果实可分青梅(绿色)、白梅(青白色)、花梅(带红色)三种,除供鲜食外,还可 制蜜饯和果酱.未熟的果经过加工就是乌梅. 梅原产我国,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各地.我国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诗经》里有:"漂有 梅, 其实七分"的记载.1975年在河南安阳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铜鼎里,发现了一颗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 年了.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已很盛,人们已从采梅 果为主要目的而过渡到赏花."梅始以花闻天下",人 们把梅花和梅子作为馈赠和祭祀的礼品,到了汉晋南北朝,艺梅咏梅之风日盛.《西京杂记》载:"汉初修 上 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又:"汉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晋代陆凯, 是东吴名将陆逊之侄,曾做过丞相,文辞优雅.陆凯有个 文学挚友范晔(即《后汉书》作者)在长安.他在 春回大地,早梅初开之际,自荆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邮驿专赠范晔,并附短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 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春"而且可以寄赠,自陆凯始,以梅花传递友情,传为佳话. 到南北朝,有关梅花的诗文、轶事也多了.《金陵志》云:"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 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美容的开端. 据史料记载:隋人赵师雄在罗浮山遇见梅花仙子,故事美丽动人.说明当时人们也爱梅成风. 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时已闻名于世 诗人白居易在离开杭州时 写了一首《忆杭州梅花 因叙旧寄萧协 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时已闻名于世.诗人白居易在离开杭州时,写了一首《忆杭州梅花,因叙旧寄萧协 律》,诗云:"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祖庙 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唐代名臣宋环在东 川官舍见梅花怒放于榛莽中,归而有感,遂作《梅花赋》,诗中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谅不移本性, 方可俪于 君子之节"等赞语.此外,如杜甫、李白等诸多名家均有咏梅诗篇.曾一度为唐明皇李隆基大见宠 幸的江来苹,性喜梅花.据《梅妃传》记:"所居栏槛、悉植数 枝……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 上(唐明皇)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 北宋处士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 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 为千古绝唱. 南宋范成大是位赏梅、咏梅、艺梅、记梅的名家.他在苏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梅花品种 12 个,并在 1186 年写成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1191 年冬,词人、音乐家姜夔住在范成大石湖梅 园中,正值梅花盛开.他自度新曲,填了两首咏梅词,名曰:《暗香》、《疏影》,音节谐婉,极受范的 赞赏. 元代有个爱梅、咏梅、艺梅、画梅成癖的王冕,隐居于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 工画墨梅,花密枝繁,行笔刚健,有 时用胭脂作没骨梅,别具风格.其《墨梅》诗名扬天下:'我家洗砚池 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还写过一篇《梅华传》, 把《三国演义》 中的"望梅止渴"故事改写成了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话:大将军曹操行军迷路,军士渴甚,愿见梅氏.梅聚族 谋曰:"老瞒(笔者注:曹操小名)垂涎 汉鼎,人不韪(不韪即不同意)之.吾家世清白.慎勿与语.竟匿 不出."王冕借赞扬梅花蔑视权贵的精神来暗喻自己的人格. 南宋爱国诗人陆放 翁咏梅的词《卜算子》里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 香如故."借咏梅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论怎样受挫折也永远保持高风 劲节的情操.毛泽东伺志反 其意而用之,作了《卜算子?咏梅》,指出:"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 笑."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另一首七律《冬云》中也赞 扬了"梅花欢喜漫天雪"的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精神. 除了众多 的诗词吟咏梅花之外,我国绘画史上还流传着这样一段轶事:宋代著名画家宋伯仁,生平喜爱 梅花.他为了画梅,种植了许多梅树.每当梅花开放,他从早到晚地在 梅树下细致观察,并将梅花的低昂、 俯仰、分合、卷舒,从萌芽到花开,从盛放到枯萎的各种形态,一一描绘下来,整理成一百幅图稿,定名《梅 花谱》.后人为了 赞誉他梅花画得"喜神",称他的百梅图为《梅花喜神谱》.近代金石书画家吴昌硕,曾 有诗说他"家传一本宋朝梅". 梅花不仅在我国是珍贵花卉,在国外也很受人喜爱,但国外仍以东方栽培较多.日本的梅是我国传去的, 朝鲜也有.日本还有"梅之会"的组织,并出版发行专门刊物《梅》.到19 世纪传人欧洲,本世纪初传入美 国,现在世界各国均有栽培,但不及东方国家之盛. 梅花相传到现在,已是花繁品茂.据1962年调查,已有230多个品种.主要分果梅和花梅两大系 统.果梅可分青梅、白梅、花梅、乌梅等.花梅以观赏为目 的,按其生长姿态分,有直脚梅类、杏梅类、照 水梅类、龙游梅类;按花型花色分,有宫粉型、红梅型、玉蝶型、朱砂型、绿萼型和洒金型等.其中宫粉型 梅最为普 遍,品种最多.玉蝶型别有风韵,绿萼型香味最浓,尤以成都的"金钱绿萼"为好. 梅的故乡在鄂西、川东.据《本草纲目》引陶弘景的《名医别 录》记载:"梅实生汉中山谷",而"襄 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花镜》上说:"古梅多著名于吴下、吴兴、西湖、会稽、四明等处,每多百年 老干."《花镜》在梅的注解中说:四川大渡河上游的丹巴县内,海拔米的山谷地带, 雅砻江流域会理县的海拔1900米的山间,都有野梅生长.广西兴安 县山区、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大庾岭, 古代都是盛产梅的地方.广东增城县的罗浮山,历来以产梅花著称于世,"罗浮"后来就成了梅花的别名. 我国是梅的故乡,赏梅胜地很多,江南胜地很多,江南一带尤盛.而天下梅花之盛,莫过于苏州邓尉山 和杭州西湖了. 苏州邓尉山及其附近山坞 遍植梅树 以梅著称 相传邓尉山因东汉太守邓尉隐居于此而得名 宋代淳 苏州邓尉山及其附近山坞,遍植梅树,以梅著称.相传邓尉山因东汉太守邓尉隐居于此而得名.宋代淳 v年间,有高士查某在山坞大种梅树,后来山民就以种梅为 业,越种越多,以致遍地是梅.据《光福志》载: "邓尉山里植梅为业者,十中有七."清代诗人张诚有"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的诗.邓尉山附近的玄 墓山、 弹山、青芝山、铜井山等,也是千树万树的梅花连成一片.花盛开怒放时,满山盈谷,香气四溢,势 若雪海,以至于清代巡抚宋荦即寓意在司徒庙西的山崖上,写下 了"香雪海"三个斗大字,从此名著吴下. 相传乾降皇帝曾先后六次到邓尉山探梅赏景,并六赋《邓尉香雪海歌》的长诗.在万树梅花掩映的半山腰, 有座"闻梅 馆", 又称"闻梅轩". 不远处一巨大岩石上有一"梅花亭", 二者均为赏梅佳处. 亭作五角形, 铜鹤结顶,屋檐、石柱、石槛、瓦片均作五出梅花状.整座亭子借 喻宋代隐士林和靖"梅妻鹤子"的典故. 与周围梅花融成一体.亭旁,有乾隆皇帝于 1751 年来邓尉山赏梅时的手书碑刻一块.下得山来,山下倪巷村 昔有清代潘 遵祁的"香雪草堂"别墅.内有四梅阁,以宋代杨补之《四梅花巷》而得名. 梅开时节,满山皆白,像坠入云海,分不清哪是云哪是花,闪闪银波,在山间流光溢彩,奇丽无比.移 目远眺,山上山下,银海荡漾,红绿相间,弥漫无际.真有"入山无处不春枝,远近高低路不知"的感觉. "邓尉梅花甲天下",邓尉探梅,已成为吴地春游的主要胜地. 杭州的孤山、灵峰、西泠并称"西湖三大赏梅风景区".孤山在杭州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因四面碧 波萦绕、孤峙湖中,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也称"梅屿".这里在宋代建有西太乙宫,清代康熙、乾 隆时曾建有行宫,辛亥革命后改建公园,即今天的中山公园.孤山北麓有放鹤亭,是赏梅胜地,有诗云:"人 们蓬岛 是孤山,高阁清虚类广寒.里外湖光明似镜,有梅花处好凭栏."灵峰位于杭州西湖西北,晋开运年 间,吴越王在此建鹫峰禅院,北宋治平二年赐名"灵峰,寺后山 颠有来鹤亭,与孤山放鹤亭遥相呼应,也是 过去妙高台的旧址.宋苏东坡曾题诗壁上:"灵峰山下宝陀寺,白发东坡又来到;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 记妙高台." 寺院附近有古梅近百株,较别处早开晚谢.故有"灵峰寻梅"之景. 要说赏梅还数杭州超山味儿最浓.超山自唐代以来,广植梅林,有"十里梅花 香雪海"之称.更有古梅 两株,一唐一宋,闻名江南.每当超山梅开,香雪成海,蔚为壮观,香风十里,醉入心田,素有"超山之梅 天下奇"的美名.如今超山的 "唐梅"和"宋梅",仍苍劲古朴,姿态奇特.如大明堂内的唐梅,虽是千余 年老树,但其冠仍如伞,老枝扶疏,蓓蕾满枝,似有无限青春活力.在梅林上空,云烟 飘渺,远处钱塘江水 苍茫,山水梅林相互辉映.无怪乎近代金石书画家吴昌硕先生与超山梅林结下不解之缘,并作画题诗:"十 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 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直至84岁高龄,他仍偕子吴东迈、 门生王个移等人,手持木杖到超山赏梅.逝世后,其亲属遵其遗愿,在超山大明堂前香雪坞 中筑陵安葬,以 永居梅林. 此外,南京的梅园新村和梅花山,无锡的梅园,上海淀山湖畔的大观园、莘庄公园等,也都以梅花闻名. 梅树的寿命都很长,一般可活三五百年,甚至千年以上.世事沧桑,至今犹能保存下来的古梅,除了杭 州超山的那两株"唐梅"和"宋梅"之餐,最早的古梅当推 湖北黄梅县的"江心古寺"遗址处的"晋梅" 了.它饱经风霜,树干己成灰黑色,每年大寒开花,花开满树,整个开花期达冬春两季.还有浙江天台山"国 清古寺" 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凯大师亲手植的. 这株隋梅虽数度枯萎,但如今经人们精心培育,已返老还童,枯木 逢春.主干苍老挺拔,四周嫩枝丛生,几 年前树上还结了数千个梅子.清人梁绍王在其所著《两般秋雨庵随笔》中也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其云:"真 州城东十余里淮 提庵,有古梅一株,大可蔽牛,五千并出,相传为宋时物.康熙中,树忽死,垂四十年复活, 枝干益繁,花时光照一院."清嘉道年间名士阮元题其名曰:返魂梅. 梅长寿不足奇,奇的是枯木能逢春. 所以梅有个特点是,愈老愈显得苍劲挺秀、生意盎然.历来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说. 梅花 的香韵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它浓而不艳、冷而不淡,那疏影横斜的风韵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 花卉不能相比的.然而,更为可贵的,还是梅花的精神.梅的铮铮 铁骨、浩然正气,做雪凌霜、独步早春的 精神,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之魂."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人们把松、竹、 梅称作"岁寒 三友",尊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赞赏梅花的高洁、典雅、冷峭、坚贞,视为知友、 君子,梅都是当之无愧的.
[e] 第二章 石竹花――母亲花 说到石竹花,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可是提到康乃馨,人们就比较熟悉了.其实,我们常说的石竹花是包 括中国石竹;美国中竹,又叫五彩石竹;香石竹,即人们常说的康乃馨、翟多等的总称. 石竹花在我们祖国各地的花园、花坛、花盆中随处可以见到,是一种很普通的草花.在名花谱上怎么也 数不到它的名字,这是因为它姿容虽美,但品格高尚,多花善开, 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就反 而得不到人们的珍视,就连古代诗人也曾为此鸣不平呢.唐代诗人司空曙在《云阳寺石竹花》一诗中说:"野 蝶难争白,庭 榴暗让红.谁怜芳最久,春露到秋风."就是说石竹花花色繁多、花期又很长的特点.宋朝著 名文学家王安石也咏 《石竹花》 : "春归幽谷始成丛, 地面芬敷浅浅 红; 车马不临谁思赏, 可怜亦能度春风. " 石竹花就是这样一种极为平凡的花.可是,就是这种平凡的花,却成了母亲慈爱的象征,成了现代人纪 念母亲节的标志.在中国,在欧美, 乃至于在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把思念母亲、敬爱母亲的感情,寄托于 石竹花,石竹花成为赠送母亲不可缺少的礼品,可以这样说,天下没有无母之人,石竹花也就 成为无人不爱 的花了.特别是从191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母亲节"以后, 各国人民很快就接受了这一节日,形成了敬 爱母亲的风尚.有些国家还规定,"母亲节"这一天,母亲健在 的人佩戴红石竹花, 母亲已去世的人佩戴白石竹花. 1934年5月, 美国还首次发行"母亲节"纪 念邮票. 邮票图案是一幅画,画得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交放在膝上,默默地凝视着前面的一瓶花,那瓶中插的就 是一束鲜艳美丽的石竹花. 石竹花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纪念"母亲节"的标志, 成为母亲慈爱的象征, 恐怕与上述这次"母亲节" 纪念邮票的发行与传播有很大关系.但在我们国家,石竹花却是以它的平凡和默默奉献的精神,也成为伟大 母亲的象征,成为母亲花,这其中就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故事呢! 不知是哪朝哪代,在东北的一座大山中住着一户普通人家,姓石.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石竹.家里 没有财产没有土地,全靠石老汉进山挖药为生.不幸的是石竹还刚呀呀学语的时候,石老汉在一次进山挖药 时摔死了.从此,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更艰难.石竹妈一人挑起了抚养儿子的重担,她每天进山挖 山货去换点粮食,掺和着野菜一起熬粥吃.就这样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石竹妈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将石 竹拉扯长大成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 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石竹这孩子样样都好,里里外外帮衬着妈妈.只是打小吃苦受穷,身子骨十分瘦 弱,不但不能像别的小伙子一样独当一面地养活这个家,让年迈的妈妈歇息歇息, 而且从小就得了个见不得 人的病――尿炕.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了,却不敢提娶媳妇的事.唉,又穷又有病,谁肯来作这家的媳妇呢, 儿子懂事不说,做娘的却是看 在眼里疼在心里.石竹妈从此进山就不挖山货了,她学着石老汉挖起了草药. 可年纪大了,哪爬得了那丛山峻岭,钻得了那深山老林?再说,草药千千万万,哪一味 能治好儿子的病呢? 可石竹妈不畏山高路险,每天都去挖药,每次发现了新草药,她就自己先用口尝尝:辛的、苦的、麻的、涩的,做妈的先尝尽人间甘苦.有好几 次,她被草药毒着了,肿了脸,红了眼,但她赶快吃些清热解毒的草药, 终于又化险为夷.就这样寻寻找找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可能治好儿子病 的草药还是没找 到. 转眼到了第三年的五六月间,这天,石竹拦住又要出门的妈妈,哭着说:"妈,别去了, 我不治病,不 娶媳妇了.您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我不但没能报答您,反而拖累您,做儿子的实在对不起母亲啊."石竹 妈也含着热泪 摸着石竹的头说 儿啊 做 娘的知道你孝顺 但是 天下做母亲的哪能眼看儿子被病痛折磨 妈也含着热泪,摸着石竹的头说,儿啊,做 娘的知道你孝顺,但是,天下做母亲的哪能眼看儿子被病痛折磨 而不去拯救呢?再说, 如果找到了能治好你病的药, 那就不但能治好你的病, 也能治好天下有这病的 其他人, 不但了却我这个做妈的心事,也帮了其他做妈的人."说完,她就毅然出门了. 这一次她走得更远,爬得更高.可是奔波一天,还是没有什么新的发现.眼看天色已晚,山风阵阵,寒 气袭人.石竹妈不免叹口气, 坐在一块山石上歇歇脚.心想今天走远了,今晚是赶不回去了.心里惦记着生 病的儿子,更想到自己年岁越来越老了,到时候别说爬山,连路也走不动了,怎么能再 去找药呢?她越想越 急越伤心,禁不住老泪纵横,两串热滚滚的泪珠一直落到山石缝里.但没想到奇迹在这时发生了,只见热泪 倘过的山缝缝里,忽然长出一株花儿 来.这花株只有一尺来高,细条条的叶,枝顶生花.花朵不大,几朵小 花聚合在一起像一把伞,粉红色的小花在山风吹拂下微微摆动,仿佛在向她问好.石竹妈赶紧 揉揉眼睛,心 想莫不是年纪大了,老眼昏花,在这山野里过去怎么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花?可睁眼一看,那花还在那里点 头微笑.石竹妈正惊讶之余,又听见一个甜 甜的姑娘的声音在说话:"老妈妈,把这花全棵拔去,回家煎水 给儿子喝,它可以治好你儿子的病."石竹妈只听见声音不见人,山野之中只有那花儿在微笑.石竹 妈顿时 明白了,这是花仙在帮助她,为她儿子治病呢.石竹妈一高兴,人也来了精神,抬眼一看,啊,山野中星星 点点长满了这美丽的花儿呢.她赶紧拔了许多,抱 着就往山下跑. 回到家,石竹正在着急,不知到哪儿去找妈妈.石竹妈高兴地一五一十把山上的奇遇告诉了石竹,并按 照花仙的指点把采来的花连根煎水给石竹喝.药一煎好,只觉草屋里清香阵阵,石竹连服了三日,不但尿床 的毛病治好了,人也变得精神多了,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一样.石竹本来就是孝顺孩子,病一好,他 就再也不要妈妈上山挖药去奔波劳累了.不久,他就娶了一房媳妇,一家人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此后,石竹妈采药遇见花仙,并用这花草治好了儿子石竹毛病的消息不径而走,很快传开了,凡得了类 似那种毛病的穷人,都来找石竹妈要这花草去治病,没有不灵的.人们感激花仙,更明白花仙也是被石竹妈 的一片爱心所打动,才主动帮忙的.每次人们要找寻这花草时,都叫不出它的名儿,只知道是石竹妈找的花 能治病,便顺口叫它"石竹妈的花",叫来叫去,就干脆叫"石竹花"了. 至今,石竹花仍是一味中草药,对主治小便淋漓涩痛有特效.一直到现在,石竹花也仍是一种最平凡的 花,它没有牡丹的富贵气派,月季的风流不败,芍药的娇艳多情,兰花的芳香自赏……可是它代表了母亲的 伟大情怀.它像石竹的母亲一样,为了孩子不辞千辛万苦,为了后代默默奉献.天下没有无母之人,石竹也 就成为无人不爱之花. 石竹花,母亲花. [e] 第三章 人面桃花相映红 "桃红又见一年春".我国自古以来就用桃花来象征春天.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争开不待叶", 盛开于枝头.它芳菲烂漫、妩媚鲜丽,如一片片红霞,与绿树婆娑的垂柳相衬映,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 明的春日胜景. 桃花为蔷薇科李属的落叶小乔木.叶椭圆状披针形.花单生,几无柄.花有单瓣、重瓣,色有粉红、深红、纯红、纯白及红白复色等.花与叶同发,而开花略占先,三四月开花. 桃的品种很多,在全世界约有三千种以上.我国原产的也有三百多种.按用途分,主要有食用桃和观赏 桃两大类. 供观赏的桃花,一般都是复瓣和重瓣的,花色有白、粉红、深红、红白相间等色.据记载,我国还有花 色紫黑的墨桃;鄢陵一带产的花色淡绿、花复瓣的"绿花 桃";湖南一带的"鸳鸯桃"开重瓣深红色花,花 期特别晚 结果成双等 观赏类桃花主要有碧桃 日月桃 鸳鸯桃 紫叶桃 瑞仙桃 寿星桃 人面桃等品 期特别晚,结果成双等.观赏类桃花主要有碧桃、日月桃、鸳鸯桃、紫叶桃、瑞仙桃、寿星桃、人面桃等品 种.其 中以碧桃最为优美.宋代诗人秦观曾写词赞美:"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碧桃又有红碧桃、 粉碧桃、白碧桃、花碧桃和洋碧桃等品种.红碧桃又名绛桃, 花复瓣,深红色,艳丽俏人.花碧桃又名撒金 碧桃,一花二色. 其他的像日月桃,又名洒金桃,花复瓣至重瓣,一枝上开花或粉或白、或白底上起粉红条斑,红粉色相 间. 人面桃又名美人桃,即千瓣花桃.特别有一种人面桃花,外层花瓣粉红色,内层花瓣越向中心越红,仿 佛美人娇羞深藏不露.关于人面桃,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唐人崔护,某年清明节到郊外春游.在一个小村庄里,见到一个美貌的姑娘倚在桃树旁,显得十分娇艳 可爱.当时,崔护因酒后口干,便向她讨些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崔护喝完水后,很想与姑娘再说些什 么,却因萍水相逢不敢唐突,只好怅然离去. 第二年清明,崔护兴致勃勃地又来到这里,但只见双门紧闭,而不见那姑娘.崔护久等不见姑娘露面, 便在姑娘门上题诗一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又过了几日,他再去登门拜访,才知那姑娘因想念他竟绝食而死.崔护悲恸不已,在尸体旁大声呼叫: "崔护在此!崔护在此!"姑娘竟被感动了,又复活过来,于是二人结为夫妻,有情人终成眷属. 人面桃,可能是因上述故事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而得名的. 食用桃的桃花一般都是桃红色、单瓣,其优良品种很多.像山东肥城桃、上海水蜜桃,河北六月鲜、南 京时桃、贵州血桃、陕西渭南甜桃等. 食用桃大多在夏季成熟.但在我国几乎四季都有鲜桃.江西有"四月白",北京有"五月鲜",浙江有 "六月团", 东北有"七月红", 南京有"八月寿", 山西 有"九月菊". 就是冬天也有鲜桃上市. 《诗经?小雅》中提到的"旄桃",就是冬天成熟的.《西京杂记》中记载的"霜桃",是必得在下霜之后才可以吃的. 《本草纲目》中记载:"冬桃一名西王母桃,一名仙人桃,即昆仑桃,形如苦篓,表面微赤,得霜始熟." 现代的冬桃品种也不少;陕西鄂县、扶风,河南卢氏、宝 丰等地产的冬桃,十月下旬成熟.河北易县的"大 雪桃",到十一月才上市.河北西部有一种叫"雪里埋"的雪桃,四月中下旬开花,立冬到小雪期间成熟. 据说陕 西商县有人培植了一种冬桃,六月才开花,年底成熟.而且成熟后留在树上不摘,即使寒冬腊月也不 会冻坏,可以自然贮存到春节.如今真正是四季有鲜桃了.但冬 桃一般个小,味淡汁少,只因寒冬上市,故 也受到人们珍爱. 说到桃子的大小,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可能是孙悟空在王母娘娘的后花园中手捧的大蟠桃了.其实, 在民间神话中被称为"仙果"的金桃和蟠桃,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食用桃的重要品种. 蟠桃比一般的桃要小,核也较小.古代的蟠桃可能很大,神话中王母娘娘举办"蟠桃会"用的蟠桃当然 是更大了,那是我们无法考证的.但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后 蜀记事》中记载:"孟昶(后蜀后主)十二年十 二月,中书舍人刘光祚进献蟠桃核酒杯."不管这酒杯多大,核既可作酒杯,果实一定相当可观了.所以元 人柳贯有 "蟠桃如斗核如杯"的说法,蟠桃的形状很特殊,果实扁平,中心向内凹下,又叫饼子桃.唐朝有 人写了《蟠桃赋》,说它是"东海神木".蟠桃现在我国江浙一带 栽培较多.上海的撒花红和江浙地区的黄 金桃,肉细而甜,其味鲜美,很受欢迎. 在民间神话中被称为仙果的另一种桃子是金桃.金桃通称黄肉 桃,果皮果肉均为黄色.《海录碎事》中说:此桃"大如鹅卵,其色如金,因呼为金桃".唐太宗时期,西域康居(今新疆北部)的贡品中就有金桃. 现在,金桃在 我国西南、西北等地栽培很广.例如,陕西武功的黄肉桃,四川西昌的黄杏桃,云南呈贡的黄 离核桃等,都是其中的优良品种. 在现代,桃子个儿 最大的可能要数安徽肥城桃和河北深县水蜜桃,大的一个可达一斤多.据记载,古代 还有更大的桃子.晋人陆撰写的《邺中记》中说,后赵石虎花果园中有一种 "句鼻桃",一个桃子就有二 斤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玄中记》载积石之桃,大如斗斛器.《酉阳杂俎》载九嶷有桃核, 半扇可容米一升 及蜀后 主有桃核杯 半扇容水五升 良久如酒味 可饮 此皆桃之极大者 昔人谓桃为仙 半扇可容米一升.及蜀后 主有桃核杯,半扇容水五升,良久如酒味,可饮,此皆桃之极大者.昔人谓桃为仙 果,殆此类欤?"此记是否属实,尚无旁证,但古代有大桃,应是无疑的. 古希惜有位叫希阿弗莱士塔土的植物学家,他称桃为"波斯果",由此,桃的拉丁学名就叫"波斯桃". 也因此不少人认为桃原产于波斯(伊朗).其实,桃的故乡在中国. 桃原产我国西北、西南等山区,就是栽培历史至少也有三千多年了.《诗经》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 华"的美丽诗句.到汉武帝时,桃才由我国的甘肃、新疆传 到了波斯和印度,之后又传到希腊、罗马及欧洲 各国.日本的桃也是由我国传去的,据说,一百多年前日本还没有食用桃.至1876年,日本冈山县从我 国引进了 上海和天津的水蜜桃树苗,试种成功,并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培育出许多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新品 种.如今的冈山县,满山遍野桃树成林,被誉为日本的"桃乡". 曾经"采菊东篱下"的晋代诗人陶渊明,又在《桃花源记》中给世人描绘了一个美丽如画的世外桃源. 那理想中的桃源世界,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向 往.虽非确有其地,但晋代植桃之风已经很盛了.当时有个潘 岳,在河阳做县令时遍植桃李,留下了"河阳满县花"的美谈.唐宋以后,出现了更多的植桃胜地.唐 代诗 人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为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忠州是个山区小县,白居易来到这里, 正值栽花种树的季节.这位新到任的刺史,在庭院 里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树、杏树和荔枝树,次年夏,朝庭召 他回长安,诗人深情写下了《别种东坡花树两绝》,其中有:"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城." 此外,还有许多桃花胜地.像杭州西湖栖霞岭,就因为岭上桃花烂漫、色如云霞而得名"栖霞".西湖 包家山上,桃林密布,花开时如火如荼,云蒸霞蔚,所以宋 人曾题匾:"蒸霞".又据《花史》记载,古田 县黄蘖山上遍植桃花.山上有桃坞、桃湖、桃洲,春天到来之时,夭桃夹岸,红灿烂漫,真正一个桃花源的 世界.此外,五台山的桃源洞,华盖山的桃花圃,黄山的桃花峰,苏州的桃花坞,都是古代的桃花胜境. 桃花芳菲烂漫,桃子是著名水果.此外,桃仁可以榨油,桃枝、叶、花、果、根俱入药.叶可制杀虫农 药,木材可作工艺品用材. 春天是属于桃花的,桃花也为万紫千红的春天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千朵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 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唐?白敏中) [e] 第四章 鹃子姑娘与杜鹃花 每当春回大地,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的杜鹃花就透着盎然的春意,怒放在游人云集的公园或园林中, 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杜鹃花的国家,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当时称杜鹃花为"山石榴"、 "映山红"、 "红踯躅"等.它和报春花、龙胆花合称为"中国三大名花",杜鹃花还列居其冠. 我国有不少关于杜鹃花的传说,再加上历代文人墨客在诗画中的渲染,更为杜鹃花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 彩.著名诗人自居易写道:"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这是对杜鹃花的高度赞美. 那杜鹃花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很早以前,在今江苏镇江市南郊的黄鹤山里有座小村庄,庄前有条美丽的河,可以一直通到长江. 村子里的人都靠种田打猎过活. 靠河边住着两家人,东边住着一个姓刘的年轻人叫刘鹄,他长得结结实实、高高大大,上山打猎、下河 摸鱼,飞禽走兽都逃不过他的手.而且,刘鹄随身还带着一 样特别的东西,那是一支排萧.他一吹呀,就会 引来许多五颜六色的美丽小鸟 在他头顶上盘旋 刘鹄也和这些小鸟成了好朋友 有空就抓些小虫子喂它们 引来许多五颜六色的美丽小鸟,在他头顶上盘旋.刘鹄也和这些小鸟成了好朋友,有空就抓些小虫子喂它们, 小鸟也 会衔来一些奇花异草给刘鹄.这些奇花异草都是些名贵的草药,刘鹄经常把这些草药送给村里的穷人 治病. 再说河的西边住着一家姓王的,只有一 个母亲和一个女儿,母女俩相依为命.母亲眼睛瞎了,生活不方 便,全靠女儿鹃子纺纱、织布、卖布来赚钱养家.鹃子聪明、伶俐又漂亮,最重要的是手巧,织出来 的布既 好看又耐穿,而且鹃子心地善良,经常接济一些比自己还穷的人家.鹃子还会唱歌,歌喉圆润,歌声动人, 就像百灵鸟一样婉转.更有一件出奇的事,就是: 只要鹃子一唱歌,那黄鹤山下的一片片杜鹃花就会展苞开 放,而且朵朵饱满,朵朵艳丽. 刘鹄和鹃子共饮一河水,同住河岸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他们经常一个吹萧一个唱歌, 引来百鸟飞舞,引得杜鹃花开. 鹃子既会唱歌,又会织布,而且长得又漂亮,周围村庄的人都知道她,赞美她.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 传呀传,最后竟传到皇宫里去了.皇帝是个昏君,整天沉 湎酒色.从不过问朝政,只关心一年一度的选妃之 事.皇帝一听说鹃子是个大美人,就迫不及待地下了道圣旨,指名要选鹃子进宫. 这一下可忙坏 了县太爷,自从皇上下了圣旨之后,他就开始盘算起来:如何借这个机会讨好皇上,为自 己的仕途升迁好好铺垫一下.于是,县大爷带了一大帮衙役直奔黄鹤山.一 到黄鹤山,到处乌语花香,原来 刘鹄和鹃子正在一唱一和.县太爷两眼骨碌一转,心想:奇了,这个大美人还真有这么大的本事,只要把她 献上去……嘿嘿,县太爷 心里暗暗高兴.于是县大爷走上前说:"恭喜!恭喜!鹃于姑娘,皇上选中你做皇 妃了,以后可要……"还没等县太爷说完,鹃子转身就进了屋.县太爷一看软的不 行,就要来硬的了.县大 爷喝令几个衙役去撞开门,刘鹄急得从吹萧的地方跳下来要去保护鹃子.这时又有几个衙役冲上去,他们抓 手的抓手,抓脚的抓脚,把刘鹄 抱了个紧,刘鹄只能干着急.门被撞开了,可怜鹃子体弱,力气小,一个人 怎能敌得过那些如狼似虎的衙役,三下两下就被抓出来了.她一路走一路叫:"刘鹄救 我!救我!……"刘 鹄在一旁心急如焚,只得眼睁睁地看着鹃子被抓走了. 自从鹃子被抓走后,刘鹄天天愁,夜夜愁,鹃子妈天天哭,夜夜哭,眼 睛就更瞎了.刘鹄心里想:就算 是赴汤蹈火,我也要把鹃子找回来,于是他帮鹃子妈挑满了一缸水,砍好了一捆柴,买了一缸米,安顿好鹃 子妈,就准备出发了.第 二天一大早,刘鹄背了个小包袱,带着他心爱的排萧出发了.他翻过了九九八十一 座山,淌过了九九八十一条河,绕过了九九八十一个湾,终于到了皇城. 再说,鹃子被抓到皇宫后,皇帝一见到她,欢喜得不得了,便对鸽子说:"听说你会唱很好听的歌,唱 一支给我听吧!"鹃子不开口说话.又问:"听说你会织很 好看的布,织一匹给我看吧!"鹃子还是不开口. 不管皇帝说什么,鹃子都不理不睬.皇帝就死皮赖脸,胡搅蛮缠,动手动脚,鹃子恨死了这个皇帝老儿,是 他派人 闯进了自己的家,是他拆散了自己和刘鹄,想到这她操起凳于就往皇帝头上砸去.皇帝一点便宜没沾 上,反倒被砸了个头破血流,吓得抱头就逃.鹃子从此不吃不 喝,渐渐地瘦得不成人形,容貌也枯槁憔悴了. 这时,皇帝连看也不看她,更不管她的死活.鹃子就这样躺在床上等死了. 刘鹄来到了皇宫前,但 他不知鹃子在哪里,更不知鹃子病得快不行了.他急着想进去,可围着皇宫转了 一圈,看见到处都是卫土,到处都是高墙,没有一点机会可以让他进去找鹃子.正着 急间,他突然右手无意 间摸到了排萧,这下他有主意了.他赶紧扎了个风筝,把排萧绑在风筝后面,接着他把风筝放上了天.随着 风筝在天上飞起来,排萧也被气流 吹响了,于是,他把线放得越来越长,凤筝就在皇宫的上空飞舞,这排萧 的声音一直传到了鹃子那里.鹃子正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一听到熟悉的萧声,就慢慢睁开 了眼睛,通过窗 户往天上看.她终于看到了排萧,知道刘鹄来找她了,便挣扎着坐起来,唱起了家乡的歌,那是刘鹄熟悉的 歌.歌声绕着花园转,绕着大树转,绕着 宫墙转,转呀转就转到了刘鹄那里,刘鹄听到这凄楚动人的歌声后, 又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鹃子知道他来找她了,难过的是他和鹃子被重重宫墙所阻隔.刘鹊越想 越伤心,越 想越难过,自己不能救鹃子脱离苦海,自己虽经历了千山万水终于找到了鹃子,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受折 磨,刘鹄的心像刀铰一样难过. 于是,刘鹄便倚在宫墙上哭,他不吃不喝只是痴痴地望着天,渐渐地支持不住了,后来就变成了一只五 彩缤纷的小乌 小鸟振翅飞起跃过高高的宫墙 一直飞到鹃 子身边 对鹃子"吱吱喳喳"地叫 鹃子伸出手 彩缤纷的小乌.小鸟振翅飞起跃过高高的宫墙,一直飞到鹃 子身边,对鹃子"吱吱喳喳"地叫,鹃子伸出手 来抚摸小鸟,说:"乌儿,鸟儿,你要能带我飞出去该有多好啊!"说完就吐血了,吐出来的血变成了一朵 朵美丽的 杜鹃花,鹃子的身体也慢慢地变成了一朵杜鹃花,小鸟衔着这朵杜鹃花,飞出了宫,一直飞到了黄 鹤山下,把这朵杜鹃花栽在了鹃子家门口.从那以后,那里就开出 了一片美丽的杜鹃花,但最美的一株还是 鹃子变成的那株,这株花有五个瓣,花心有一颗碧绿的珠子,叫"五宝绿珠",它是杜鹃花中的珍贵品种. 过了许多年后,这里造了一座庙宇,叫做鹤林寺,庙里有一座非常漂亮的花台叫杜鹃台,杜鹃台上种了 许多杜鹃花, 各式各样, 那株"五宝绿珠"也被移植到这杜 鹃台上了, 它在那花丛中, 花开得更加娇艳动人. 每当清晨和黄昏时,总有一群五颜六色的小鸟在花台上空飞舞,其中有一只总喜欢绕着那株"五宝绿珠"转, 而且 这只乌的叫声特别凄楚,就像排萧吹出来的一样,据说那就是刘鹄变成的.
[e] 第五章 将错就错的海堂花 每到 阳春三月,海棠花开了.初开时有如胭脂点点,开成后则渐成缬晕明霞,花落时又像宿妆淡粉.加 以叶茂枝柔作映衬,确实娇妍动人.海棠的花朵较小,但繁花累 累、重葩叠萼,一时间花团锦簇,一树千花, 引人入胜,令人陶醉.一到这个时节,那云南昆明园的垂丝海棠和北京颐和园乐寿堂院内的西府海棠,总是 吸引着无数 游人,使人在烂漫如霞的花海中流连忘返. 海棠属蔷蔽科苹果属,是优美的观赏植物,原产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由于它适应性强,植于庭前、 路边、池畔、盆中皆可, 故历来为世人所喜爱,而南宋诗人陆(游)放翁更是爱得入迷.他认为海棠之美连 扬州牡丹也比不上.其云:"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他在赏海棠花 时,其兴致之高、之狂, 也可算入痴迷者之列了:"衰翁不减少年狂,走马直与飞蝶竞";"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妆". 有时竟然赏花至深夜仍不愿归 去:"贪看不辞持夜烛,倚狂直欲擅春风."此位诗人对花的痴迷也到了令人 叹为观止的地步了. 海棠花在花蕾期为深红色,开花后是淡红色.金代诗人元好问有《赋未开海棠》诗二首.其一是:"枝 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看来未开时韵致更佳. 海棠虽红嫩娇妍,但缺少香味.不过,据说海棠原是有天香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就没有了.也有人举 证说古昌州和四川一些地方的海棠仍有香味,据说是偷偷放香的.究其原因,原来是这么回事: 说是在玉帝的御花园里有个花神叫玉女.因为嫦娥温柔又漂亮,玉女与嫦娥就成了好朋友,并经常到广 寒宫去玩.有一次,玉女看见广寒宫里新种了十盆奇花.那 是一种从未见过的仙花,小花数朵簇生成伞形, 甚是奇巧可爱.花蕾是红色的,花朵儿却是娇羞的淡红色.花枝上还结着果实,长长的椭圆形、黄黄的颜色. 花儿和 果儿都散发出浓郁的香味, 实在逗人喜爱. 玉女想到玉帝的御花园中什么花儿都有, 唯独没有这种花. 因此请求嫦娥姐姐送她一盆,好拿回去栽种在御花园里.但是 嫦娥却摇摇头说,这是王母娘娘的花,是如来 佛特意为庆贺王母娘娘的寿辰,派人从天竺国送到广寒宫来的.因为这花耐寒,所以才种在广寒宫中.玉女 连连请求, 只说广寒宫中花儿这么多,少一盆也没什么关系,王母娘娘也发现不了的.嫦娥经不住玉女这么 "姐姐长""姐姐短"的直央求,就答应了. 玉女 好不容易说服了嫦娥, 得到了这盆馨香迷人的奇花, 高兴地捧起花盆就往外走, 边走边说: "谢谢! 谢谢!"不想刚刚走到广寒宫门口,迎头就碰上了王母娘娘.她 一见玉女手捧着天竺国送来的仙花,一边嘴 里直道谢,便明白嫦娥一定私下将她的花儿拿去送人,因而怒气冲天地训斥嫦娥胆大妄为.而且,她边说边 夺过玉兔的石 杵 将玉女和她手中的那盆花儿一起打下了凡间 夺过玉兔的石 杵,将玉女和她手中的那盆花儿一起打下了凡间. 这盆花正巧落在一个靠种花为生计的老汉的花园中,老汉有个女儿叫海棠,姑娘的面貌也像花儿 一样美 丽.老汉见一盆花从天而降,种花人自然是爱花惜花,便连忙伸手去接,怕有闪失,又忙叫女儿过来帮一把, 口中连叫:"海棠、海棠!"海棠姑娘听见了, 急急地跑过来,看见爹爹手里捧着一盆花儿,连叫"海棠". 便高兴地问:"爹爹,这美丽的花儿也叫海棠吗?"老汉接住了这盆花,只见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叫不上 名儿 来的花,听见女儿这么一说,觉得这花儿的确和女儿一样美,就干脆将错就错叫它"海棠花"了. 只是海棠花儿虽被爱花的老汉接住了,并且从此培植在人间,但它的香魂却随风飘去了.这就是为什么 有人传说海棠花原有天香,如今却没有了香味的缘由. 由于海棠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所以栽培品种较多.目前我国约有二十多个品种,多数是观赏类的, 其中尤以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最为著名. 西府海棠,枝干直立多节,花形较大而花色偏红.据说是因晋朝时生长在西府(今安徽省内)而得名. 颐和园乐寿堂内的海棠就是这个品种.它原植于北京西直门 外将乐寺中.由于娇艳俏丽,每逢四月花期,游 人络绎不绝.慈禧太后听说后便命人把它移植到颐和园内,似美人被深锁宫苑,直到清王朝被推翻以后才得 以与一般 游人见面. 垂丝海棠,花梗细长、花瓣重密,柔蔓迎风袅袅,别有风趣. 另外,贴梗海棠、木瓜海棠也是观赏花卉. 贴梗海棠又名铁角海棠、贴梗木瓜.与西府海棠同科不同属,因花形似海棠、花梗极短,几乎贴在枝干 上而因此得名.成熟的果实为卵球形、黄绿色、有芳香,称"皱皮木瓜".味酸微涩,有舒筋活络、和胃化 湿的功效.《诗经?卫风》中所描写的木桃,即贴梗海棠. 木爪海棠的花冠砖红色,宜作盆栽观赏.它的果实就是海棠梨,又名木瓜.果实卵形金黄色,有浓香. 并富含大量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及维生素C等.可以泡酒,治风湿、腰痛等病症. 今天,野生的海棠花已不易看到.但在祖国的大花园里,到处都可以见到人工栽培的娇艳迷人的海棠花. [e] 第六章 凤仙花――好女儿花 凤仙 花是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南部.在花卉当中,凤仙花不以色香引 人,主要以姿容形态取胜.凤仙花的花形格外奇巧,花朵宛如飞 凤,不信你仔细瞧瞧,那花有头有尾有翅有 足,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就像一只凤凰在飞翔,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绝妙. 风仙花有极强的适应性,一粒种子落地,自己就能蓬勃生长,开花结籽,无须费人们什么精力.但也有 人以为适应性强的花就是"贱品",在封建社会,人有贵贱之别,花也有主仆之分,美丽的凤仙花在当时就 被列为贱品,名为"菊婢",意为菊花的婢女.宋人徐溪月对此很不满,特作诗为之鸣不平:"鲜鲜金凤花, 得时亦自媚.物生无贵贱,罕见乃为贵." 南宋光宗年间,因李后讳凤,宫中便叫凤仙为"好女儿花".凤仙的确是女儿们喜爱的花,因为它能染 指甲,所以又有个名字叫"指甲花".夏日的傍晚,一些爱美的女孩儿,采摘一些红凤仙花瓣,拌上少许明 矾,放在碗内捣烂,然后敷在指甲上,再用叶片把指头包扎好,隔夜指甲便染成猩红色,就像涂上了一层蔻 丹一样的漂亮. 不过,真正的指甲花还另有一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指甲花,有黄、白二种,夏日开, 香似木犀,可染指甲,过于凤仙也."这里说的指甲花,是属于千屈菜科的一种灌木,又名散沫花,极香, 叶内含有一种橙黄色染料 可供涂指甲等用 但散沫花栽培不广 人们多不知 所以仍习惯地称风仙为"指 叶内含有一种橙黄色染料,可供涂指甲等用.但散沫花栽培不广,人们多不知,所以仍习惯地称风仙为"指 甲花". 用凤仙花染指甲是何人何时开始,尚无从考证,但从古人诗词中看,也是久已有之.元人杨维帧有凤仙 花诗:"金盘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暇.一点愁疑鹦鹉啄, 十分春上牡丹芽.娇弹粉泪抛红豆,戏掐花 枝缕绛霞.女伴相逢频借问,几番错认守宫砂."又有元代女词人陆L卿的《醉花荫》词一首:"曲阑凤子 花开后,捣入 金盆瘦.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绛点轻儒笼翠袖,数颗相思豆.晓起试新妆, 画到眉弯,红雨春心逗."这些诗词描绘了少女们用凤仙花染指甲的方 法和玉指的美丽,用仙葩和露,使纤 玉染绛霞,在翠袖的映衬下,纤纤玉指仿佛是嵌上了一颗颗相思红豆. 为什么红凤仙花拌以明矾,就可以染红指甲呢?原来,在红色凤仙花的花瓣中含有红色的有机染料,但 它不能直接附着在指甲上,必须用媒染剂作媒介,才能染色.明矾就是一种很好的媒染剂.我国人民很早就 知道使用明矾作媒染剂了.明矾的化学成分是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合盐,在水解后生成氢氧化铝,这是一种 浆糊一样的胶质,指甲附上一层这样的胶质,才能吸收凤仙花瓣里的红色染料,使纤纤玉指"一夜深红透". 其实凤仙花的颜色不只是红色一种,还有自白、粉红、玫红至大红,复自淡雪青至前紫,紫红,并有底 色红紫的上起白斑及各种乔色种.据《花镜》记载, 还有一种一茎绽开五色的凤仙花,但云不可多得.可见 凤仙花也是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凤仙花若单开一支,花色是不艳丽的,但若密植于一处,效果就不同了. 如果在一园圃中,划分成几畦,或描绘成某一图案,每畦密植一色,花开之时,诸色相间,或者诸色配合成 某一彩色图案,那红黄紫白绿,五色斑斓,绚丽多彩,风 采更胜一筹. 凤仙花属的植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共有500种之多.我国所见的除风仙花之外,还有紫凤仙花、巴 和风仙花、黄凤仙花等.紫凤仙花原产于印度,花色暗紫,花开于植物顶端.巴和风仙花原产于喜玛拉雅山 区, 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七八朵簇生于花轴之上,组成总状花序,每朵花的花冠又分成几种颜色, 上方的旗瓣为淡蔷薇红色,两侧的翼瓣基部为黄色,顶部为 蔷薇红色,下方的龙骨瓣为红色.一花数色,倍 觉娇艳.原产于我国江西庐山的黄凤仙花又与众不同,上述凤仙花都是簇生,只有黄凤仙花单生于叶腋之间, 细长的 花梗上开着柠檬黄的小花,纤柔娇嫩,淡雅清新,另有一番风致. 凤仙花的品种中有一珍品是洒金品种.《群芳谱》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晋人"谢长裕见凤仙花,命 侍儿追叶公金膏,以麈尾稍染膏洒之,折一枝,插倒影山侧.明年, 此花金色不去,至今有斑点,大小不同, 若洒金,名倒影花".洒金品种是否如传说那样,只要用扫尘掸子稍稍沾一点金膏,洒在花上,第二年就会 开出有洒金点的 花来,至今无人证实.但洒金品种是有的,常见白瓣上洒有红点的,娇艳可爱的,就是凤仙 中的珍品:洒金.那应该是人工长期培育出来的品种.宋人杨诚斋有诗赞 之:"细看凤仙小花丛,费尽司花 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 风仙在花之后,结实如小毛桃,一个个倒挂着,像个小吊种,颇有风趣, 果实成熟后自然开裂,种子飞 出很远,这是凤仙花的一种自我传播方法.凤仙子可以入药,在中药中称之为"急性子".有活血通经、软 坚消积的功能.主治妇女闭 经、积块和骨梗咽喉等症.李时珍说,由于凤仙子"能透骨软坚",煮肉时放入 几粒,容易软烂.但"缘其透骨,最能损齿",服者不可着齿.他因此怀疑凤仙花可 能有毒性,在其《本草 纲目》中写:"此草不生虫蠹,蜂蝶亦不近,恐亦不能无毒也."凤仙子有小毒,应慎用之.它还可以主治 蛇伤、跌打、瘀血肿痛等.除凤仙 子(种子)之外,花及全株均可入药.但说蜂蝶不近,恐不确实.凤仙花 盛开之时,蜂蝶漫舞其间,也有文字记载.清人姚梅伯在咏凤仙花的词中有这样一段附记: "秋日见庭前金 凤花百本,向晓尽开,蝶侣蜂群,飞宿上下,仿佛具南田翁画意,因宠之以词."正是蜂蝶采凤仙花蜜的画 卷般的美丽,引发了诗人的雅兴,从而作 词咏之. 凤仙花的别名很多,除了上面介绍的:金凤花、好女儿花、指甲花、急性子之外,又叫小桃红、旱珍珠、 吉吉草、佛顶珠、羽客、海纳、透骨草及被不公平地贬为贱品的"菊婢".其实,正是风仙花的这种自我传 播的顽强性,随时随地播种都能发芽,在贪瘠土壤中也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的适应性,才是它最可爱的地 方.平平凡凡才是真. [e] [e] 第七章 牡丹极品:姚黄和魏紫的故事 自古 以来,民间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这话的确不假,然而,在洛阳牡丹中,姚黄和魏紫却 是最好最奇的两种名花.如果说牡丹是花中之王,那么,姚黄和魏 紫便可称"牡丹之冠".说起来,关于这 两种名贵牡丹的来历,在洛阳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十分美妙动人的传奇故事哩. 据说,在宋朝的时候,邙山脚下有个名叫黄喜的穷孩子,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里只有他与母亲两人 相依为命.黄喜为人忠厚,又有良心,由于家里穷,他很小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靠辛辛苦苦地上山砍柴卖 过日子.每天才拂晓,黄喜便拿起母亲为他张罗好的干粮袋往扁担上一挂,然后手提柴刀告别母亲上山砍柴 去了. 在上山必经的山坡路上有个石人.这石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当地人没有一个说得清楚.自从黄喜第一次 上山看见它后,便每次上山都要与它打照面.离石人不远,有一眼山泉,常年不竭, 清洌甘醇,黄喜上下山 时,经常在这里解渴、洗涤.山泉旁边长着一棵绽放紫花的牡丹.这株牡丹长在这里究竟有多少年了,当地 人也没有一个讲得明白.反正黄喜 第一次上山时,它就长在那里了.与每天一样,黄喜总是早晨第一个来到 这里,然后他不失童趣地从扁担上取下干粮袋,往石人颈脖上一挂,说:"石人哥,吃馍 吧!"接着,他又 走到山泉旁边,捧起几捧泉水浇在紫牡丹根部,说:"牡丹姐,喝水吧!"之后,黄喜才上山去砍柴. 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了,黄喜已长成了一个健壮、英俊的大小伙子.但他仍然是每天砍柴、卖柴,勤劳 朴实,心地善良.这一天,他又像往常一样,砍完柴后,来到石人面前,取下挂在石人脖子上的干粮袋,笑 嘻嘻地说:"石人哥,你不吃馍,那我可吃啦!"吃过后,他又走到山泉边喝了几口泉水,接着又给紫牡丹 浇了几捧泉水,然后再挑起柴担下山去. 这天黄喜砍的柴特别多,远看就像挑了两座小山,连扁担都压弯了.走了没多久,他感到有点累,便傍 着山用根木叉支起柴担歇息一会.就在这时, 一名姑娘从山上走下来,当走到黄喜跟前时,竟主动地提出要 帮他挑柴.这下搞得黄喜很不好意思,一个大男子怎好让一个年轻娇美的姑娘家挑重担呢?便连连摆手 不同 意,急得连话也说不出来.姑娘见他窘成这样.不禁笑了起来,接着不由分说,便上前把柴担抢了过来,挑 起来就往山下走去.不知怎么的,黄喜在后面徒步追 也追不上. 就这样,姑娘一口气将柴挑到了黄喜家.这时,黄喜母亲正在灶前做饭,见到儿子领回一个美貌的姑娘, 心里高兴得不得了,她连忙把姑娘让进屋里,又是让座,又是倒茶.但这姑娘不坐也不喝,就像来到自己家 一样,袖子一卷,就下厨房,相帮老人一道生火、擀面,什么活都干,一刻也不闲,把黄喜娘弄得欢喜极了. 饭后,黄喜去集市卖柴.黄喜母亲就拉着姑娘的手说起家常来.姑娘说她名叫紫姑,就住在邙山上,父 母俱亡,家中只有她一人.听了这些, 老人就更想要她做媳妇了.她将这心愿对姑娘一说,姑娘也就羞答答 地同意了.从此,紫姑就在黄喜家住了下来.紫姑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针线,她绣的牡丹活灵 活现,就像 真的一样.黄喜上街卖柴也顺便带点牡丹花刺绣去卖,总是一下子就被人买去.这样过了一阵子,家境就逐 渐好了起来.于是,黄喜母亲就催他俩早日把 婚事办掉.但紫姑却劝她不要着急,说再等一会,等到自己到 黄喜家满了一百天,就正式结婚.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紫姑有一颗宝珠,整天都含在嘴里,不如此她就不能正式成为凡人,她的原身 即是山泉边那株紫牡丹.自从她踏进黄喜家愿作他家媳妇后, 她就不仅自己含,还叫黄喜与她轮流含.她还 一再叮嘱黄喜只可含着,不能咽下,否则,两人就不能结为夫妇.黄喜便间紫姑这珠子究竟有何妙用,她说 它能提神强 身,砍柴、挑担就会不感到饥饿和劳累.为了试验一下这颗宝珠的妙用,有一天黄喜砍的柴特别 多,但他挑在肩上竟不觉得重,很轻松地便挑下了山.因此,他认定 这果然是颗宝珠,每天都记得要含一含, 而且,他还在心里默记着天数,一待含够一百天,便好与紫姑成亲了. 时间日复一日过去了 黄喜含珠已含了99天 再过一天就将期满了 这使他兴奋不已 满怀喜悦地期 时间日复一日过去了,黄喜含珠已含了99天,再过一天就将期满了.这使他兴奋不已,满怀喜悦地期 待着明天的到来. 第二天,黄喜仍与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当他走到石人面前时,竟喜不自禁地对石人说:"石人哥,我明 天就要与紫姑成亲了,你为我高兴吗?"说完,他对石人笑 了笑,又来到泉水边,想把这喜讯也告诉那株紫 牡丹听.但他一想又不对了,自从与紫姑相识后,他就没再在这山泉边见到那株紫牡丹.当时他还以为是谁 把它挖走 了,心里好几天都不高兴.现在他又想起了这事,不禁脱口问石人知道不知道他那牡丹姐姐究竟给 谁挖走了?现在何处?没想到他这一问后,石人居然说起话来, 说:"就在你家里!" 黄喜大吃一惊,一边后退,一边惊问石人怎么会说话.这时,石人就对他说,那个紫姑就是紫牡丹变的, 她是个花妖精,要你含珠子是要吸干你身上的精血、元气,今天是最后一天,明天你就将没命了. 对石人这番话,黄喜不大相信,他觉得紫姑不会害他,但他又想到那株突然失踪的紫牡丹,心中也不由 有些害怕了.黄喜便再三追问石人说的话是不是事实,石人仍一口咬定是事实,并对黄喜说:"你要活命还 来得及,那就是回家后把那棵珠子吞下去就行了." 黄喜是个忠厚老实之人,他将石人的话信以为真,一回家,紫姑又要他含珠子,他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将 珠子咽下去了.紫姑一见,脸色立刻就变了,人也差一点晕 倒.黄喜娘连忙搀扶住她,并连声追问儿子这是 怎么回事?黄喜是个孝子,也从来不知道说谎话,他便将石人不久前讲的话一五一十地全说了出来. 听了这么一说,紫姑什么都明白了,原来黄喜上了石人的当.接着,紫姑一边哭,一边讲真情.原来, 那石人是个石头精,它见紫姑貌美,便起意霸占她为妻.紫 姑不从,石人仍死死纠缠她,但因紫姑有那棵宝 珠增加法力护身,故石人只得无可奈何.而且,只要紫姑、黄喜含这颗宝珠满了百天,结为夫妇,那石人就 更无计可 施了.但现在黄喜已将宝珠咽下了肚,不仅紫姑失去了护身之宝,而且黄喜也将死去,这样,石人 就可施妖法胁迫紫姑从他了. 一听此话,黄喜大梦初醒,后悔不已,满腔的悲愤更促使他要找石人去拼命.这时,紫姑便指点他带上 利斧去,要一下将石人头劈开,再将头中一部无字天书取出抛向空中用,那么,天神就会惩罚石人. 于是,黄喜马上提起斧头就上山.到了石人那儿,他用尽全身力气朝石人头上劈去.劈开后的头中果然 有本无字天书,黄喜取出书就用力朝天上抛去,顷刻间,头顶就出现一道闪光,接着一声霹雳,将石人击得 粉身碎骨,七零八落. 这时,黄喜肚中的那颗珠子开始作怪了,烧得他心里十分难受,就像一团火焰要从他咽喉中冒出来.他 赶忙喝了几大捧山泉,但仍烧得难受,无奈,他只得纵身跳入泉水中.没想到他只在水面上打了个旋,便立 刻被水吞没了. 不一会,紫姑也从山下跌跌撞撞地赶来了.她一见黄喜已投身山泉,便也跟着跳了进去. 一段日子之后,这山泉旁边突然长出了两株奇异的牡丹,一株开黄花,一株开紫花,争奇斗艳,相互辉 映,人们闻知后,都纷纷上山来观看、欣赏,都说这是黄喜和紫姑的化身. 也不知过了多久,这山泉边的两株牡丹分别移植到了洛阳城里姚家和魏家的花园里,从那以后,人们便 管姚家的黄牡丹叫"姚黄",而将魏家的紫牡丹叫"魏紫".一直到现在,这两种牡丹还是洛阳牡丹中的极 品哩!
[e] 第八章 情意绵绵的丁香花 丁香花绽开于百花争奇斗妍的仲春 芳香袭人 花繁色丽 十分惹人爱 丁香属木犀科丁香属 丛生大 丁香花绽开于百花争奇斗妍的仲春,芳香袭人,花繁色丽,十分惹人爱.丁香属木犀科丁香属,丛生大 灌木或小乔木.原产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现仍有许多野生种,如小叶丁香、毛叶丁香、红丁香、辽东丁香 等等.丁香花原为紫色,故又叫紫丁香. 白花丁香是紫丁香的变种,花香比紫丁香浓烈,更受人们喜爱,常和紫丁香配在一起,色彩和谐淡雅, 更具情趣.此外,经人们多年培植,还有佛手丁香,其花重瓣,香似茉莉;垂丝丁香,其花内白外红,花朵 倒垂,风姿秀丽可人;荷花丁香,其花黄白色,香味与女贞花相似,一派素雅风韵;南了香,其花蓝紫色, 十分雅致. 除了以上介绍的品种外,还有一种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和非洲热带地区的洋丁香,在我国也早有栽培.但 洋丁香与紫丁香不同科种,属桃金娘科丁子香属,常绿乔木, 树高可达十米以上.夏季开淡紫色花,花蕾干 燥后入药,称公丁香.花后结果,果为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称母丁香,我国中药里用的丁香,就是母丁香. 清人张秉 成编著的《本草便读》中记载:"丁香有公丁母丁两种.公丁是花,母丁是实.……母者即鸡舌香, 古方多用之.今人所常用者,皆公丁香耳."丁香是温热性药 品,有温胃降逆、达肾壮阳的作用. 丁香的花蕾还可以炼制成丁香油,是一种重要的香料.非洲的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盛产洋丁香,在国际 上享有盛誉,被称为"丁香之岛". 丁香在唐宋时期就在我国广泛栽培,据说,丁香之所以令人喜爱,除了它素雅清纯的美丽和沁人心脾的 幽香之外,还因为它是爱情与幸福的象征,常被人们誉为 "爱情之花"、"幸福之树".这在文人墨客的诗 文中常有描写.小说《镜花缘》列为"十二友"的花卉中,丁香花是其中之一.更有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代赠》一 诗中用"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借丁香喻 爱情,描述了年轻女子思念情郎的眷恋心情.唐诗人陆龟蒙作有 《丁香》诗:"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 散诞春."借丁香花抒怀,寄寓情思. 古代人借丁香花抒发爱情,今天我国许多地方仍是如此,把丁香 花视为爱情之花.在云南,崩龙族和傣 族人民,每逢春暖花开之际,都要举行一次传统的"采花节".身着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争相上山采摘丁 香花,赠送给自己 的恋人,表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有些地方还把丁香花作为定情之物或催办婚事之物.在 男女双方订亲以后,如果女方同意出嫁,就托人送一束丁香花给男方.男方 收到女方送来的花束之后,要把 花束放在即将成亲的新房中,不等花朵谢落,就要选定成亲迎娶的良辰吉日. 此外,说丁香是爱情之花,还因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年轻英俊的书生赴京赶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边一家小店.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热情周 到,书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两日.店主女儿看书生人品 端正、知书达理,便心生爱慕之情;书生见姑娘 容貌秀丽,又聪明能干,也十分喜欢.二人月下盟誓,拜过天地,两心相倾.接着,姑娘想考考书生,提出 要和书生 对对子.书生应诺,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联:"昀渚,一点,二点,三点."姑娘略想片刻,正 要开口说出下联,店主突然来到,见两人私定终身,气愤之极,责 骂女儿败坏门风,有辱祖宗.姑娘哭诉两 人真心相爱,求老父成全,但店主执意不肯.姑娘性情刚烈,当即气绝身亡.店主后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儿 临终所嘱,将女 儿安葬在后山坡上.书生悲痛欲绝,再也无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 在悲伤中度日. 不久,后山坡姑娘的坟头上,竟然长满 了郁郁葱葱的丁香树,繁花似锦,芬芳四溢.书生惊讶不已,每 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见到了姑娘一样.一日,书生见有一白发老翁经过,便拉住老翁,叙说自己与姑 娘的坚 贞爱情和姑娘临死前尚未对出的对联一事.自发老翁听了书生的话,回身看了看坟上盛开的丁香花,对书生 说:"姑娘的对子答出来了."书生急忙上前问 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联?"老翁捋捋胡子,指着 坟上的丁香花说:"这就是下联的对子".书生仍不解,老翁接着说: "昀渚,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寓头." 你的上联"昀渚",三字的偏旁依次是,""为一点水,"冷"为二点水,"酒"为三点水.姑娘 变成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首依次是,"丁"为百字头, "香"为千字头,"花"为万字头.前后对应, 巧夺天工 书生听罢 连忙施礼拜谢 "多谢老伯指点 学生终生不忘 "老翁说 "难得姑娘对你一片痴 巧夺天工.书生听罢,连忙施礼拜谢:"多谢老伯指点,学生终生不忘."老翁说:"难得姑娘对你一片痴 情, 千金 也难买, 现在她的心愿已化作美丽的丁香花, 你要好生相待, 让它世世代代繁花似锦, 香飘万里. " 话音刚落,老翁就无影无踪了.从此,书生每日挑水浇花,从不 间断.丁香花开得更茂盛、更美丽了. 后人为了怀念这个纯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对爱情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从此便把丁香花视为爱情之花, 而且把这幅"联姻对"叫作"生死对",视为绝句,一直流传至今. 丁香花不但被人们视为"爱情之花",而且还被人们当作"幸福之树".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神树 丁香"的美丽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青海高原的日月山下,居住着一家人.父亲年纪很老了,三个儿子相继都娶了媳妇, 长子在家耕田,次子外出经商,三子在私塾教书,全家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这家人住的四合院里,正中长着一棵碗口粗的轮柏树,也叫丁香树.树已百年有余,仍然枝繁叶茂, 花团锦簇.老人常对全家人讲,"我们家全托这棵丁香树的 福,才有今天的好日子."全家人都视树如神, 修剪浇水,分外殷勤.一天,老人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人老了总有一死.我死了以后, 你们兄弟 三人要和睦相处,谁也不许提分家.要想分家,除非院子里的丁香树枯了."不久,老人就死了. 老人去世后的第三年,丁香树突然枯了.兄弟三 人以为是天意要他们分家,但想起老父的嘱托,便跪在 树前抱头痛哭.一连哭了七天七夜,忽然,"轰"的一声,从树干里蹦出一枚乌黑的大铁钉,而且不偏不倚 正 落到老二媳妇面前.众人见此情景,十分惊疑,都盯住老二媳妇看.在众人逼问下,她只好说出了其中原 由. 原来,老二媳妇见自家男人常年在外 经商,挣回的银两却归全家人用,心中早已不满.听了老人临终叮 嘱,偏暗生异心,要设法弄死丁香树.起初她给丁香树浇脏水,倒污物,想把树沤死.谁知这一年 丁香树不 但没死,反而更加茂盛,花色更美更艳了.老二媳妇气极了,便用刀悄悄砍伤了丁香树的全部枝条.没想到 顽强的丁香树第二年春天又长出了更多的新枝 叶,紫色的花朵开得更大更香了.这下,老二媳妇更气恼了, 她一不做,二不休,又偷偷找了一枚五寸长的铁钉,把它钉入树干.就这样,丁香树果然被摧残得枯死 了. 现在,自己害死丁香树的事既已被大家知道,老二媳妇也自觉羞愧,当众承认错误,愿意悔改,恳求全 家人饶恕,也请求丁香树饶恕,发誓今后与大家一起好好过日子,永不再提分家的事.全家人商量之后决定 原谅她.从此,兄弟妯狸和睦相处,全家人又团团圆圆过着幸福生活. 丁香树不久又发出了新芽,抽了新枝.而且从这一年起,年年春秋两季开花,全家人更加喜爱它了. 丁香不但是爱情和幸福的象征,还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丁香树在我国西北某些地区,被佛教信徒称 为"菩提树".但事实上,菩提是菩提,丁香是丁香,这是 两个在形态、习性上都相距甚远的不同树种.既 是两种树,为什么佛教信徒又把栽植在寺院里的丁香树称为菩提树呢?这就渊源久远了. 菩提为佛教梵文语,意为"豁然开悟"、"如日开朗的彻悟境界".被理解为"智慧的觉悟"或"觉悟 的唤醒". 菩提树原产印度,印度人称之为毕波罗树.此树属桑科常绿乔木,树高可达10~20米.叶子为三角 状卵形,雌雄异花,但雌雄两花均着生于一紧闭的花托之中,不为人们看见.所以,人们常称之为无花果. 丁香树属木犀科,产北温带,是落叶灌木,少有乔木,常见高度3~5米,树龄长者可达8米以上.叶 片为椭圆形.雌雄同花,花为紫色、粉色或白色,花香袭人.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迎牟尼曾在菩提树下坐禅而证得觉悟成佛,创立了佛教.从此,菩提树就和佛教发生 了密切关系.被视为神圣之木.广植于佛教寺院之中,并以梵文教语"菩提"命名该树.从此菩提树也变得 至高无上了.菩提树很早就被引种入我国,《群芳谱》称之为思维树. 佛门在寺院栽种菩提树,除了表示信仰的忠坚和虔诚之外,主要还是为了纪念佛祖得道成佛. 可是,真正的菩提树只适种于热带、亚热带,在我国只有华南、东南沿海一带才适宜生长.因此佛门弟 子只好选用一些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树种代替菩提树.如南 方的一些寺院,选用无患子树代替菩提树.这树 广东人称木榄子,四川人叫油串子.该树果核黑色、十分坚硬,可作念珠,被视为吉祥之物,佛门也把这种 树称作菩 提子树.北方一些寺院,则多选用珍稀名贵的银杏树代替菩提树.银杏树高大雄伟,寿命长,被誉 为"中国的菩提树" 可是在我国西北的甘肃 青海等地 由于高 原气候的影响 以上几个树种都不能栽植 为"中国的菩提树". 可是在我国西北的甘肃、 青海等地, 由于高 原气候的影响, 以上几个树种都不能栽植, 佛教弟子就选用暴马丁香(与紫丁香同属的一种丁香)代替菩提树.人们称暴马丁香为"西海菩提树".现 北京法原寺内 的丁香树,据传是明代的遗物.再如青海省乐都县以南的罂昙寺里的一棵暴马丁香树,相传是 明朝洪武年间修建该寺院时栽植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特别是 在青海高原的东部,距省会西宁市2 5公里的湟中县沙尔镇,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喇嘛教圣地――塔尔寺,是佛教格鲁派的著名寺院之一.据说这 座宏伟壮观的佛教寺 院的修建,最早起因于一棵奇异的暴马丁香树. 相传藏族地区佛教大师宗喀巴诞生以后,在他出生的地方长出一棵白旃檀树(暴马丁香树).它根 粗叶 茂,树上生有约十万个叶子,每个叶片上都能自然出现一尊狮子吼佛的形象,就连树皮上也会出现许多天然 身像及字迹,故名"衮木"(意为十万身像).这棵 不寻常的白旃檀树(暴马丁香)被佛教信徒誉为菩提树. 在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宗喀巴在西藏学经,他父母由青海去信,催他回乡探 亲.宗喀巴收信 后考虑:回青海路途遥远,影响学经,决定不返故里.于是派弟子送去信一封及用鼻血绘成的个人画像和狮 子吼佛像一轴.信中说:"若在我出生的 地方,以十万尊狮子吼佛像及菩提树(暴马丁香树)为中心,建一 座佛塔,则如同亲晤儿面."他母亲收到此信后,十分悲恸,便将两尊画像虔诚供奉.明洪武十二 年(13 79年),在其信徒的资助下,依照宗喀巴大师的嘱咐,以白旃檀树(丁香树)为中心,建了一座佛塔叫塔 尔大灵塔.后因塔之盛名,于明嘉庆三十九年 (公元1560年)又在建塔的地方造了一座寺院叫塔尔寺. 寺内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大经堂等十余座大型建筑,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该寺昌盛时僧人达一千余 名.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棵奇异的丁香树距今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此后,暴马丁香就被西北一些地方的佛门视为菩提树了. 这其 中, 除了传说和宗教信仰的缘故外, 还跟丁香树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生长状况良好, 而且姿态端秀, 花色淡雅、香气浓郁,是吉祥、幸福的象征,能表现佛门的 兴盛荣昌.这些大概都是佛教信徒把栽植在寺院 里的丁香树称为菩提树的原由吧. 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花开时芳菲满目,清香四溢,所以现在我国南北各地都广为栽培.它无 论是露植在庭院、园圃,或是盆栽置放于书房、厅堂,还是切花插瓶,都会令人赏心悦目,更添一份清雅气 氛. [e] 第九章 虞美人与楚霸王 虞美人又叫丽春花,也叫蝴蝶满园春. 虞美人是一种罂粟科罂粟属的草本植物.它原产于欧洲、亚洲的温带地区.它的叶片不大,叶为互生状, 并且有不整齐的粗锯齿边.植株也不高,小小巧巧的样子.它的花儿常常是单独一朵开在长长的花梗上.特 别是当花儿还是含苞待放的时候,花蕾总是微微下垂, 仿佛是美人因含羞而低垂着她那小小的头,给人一种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不胜的感觉, 要等到它完全开放了, 才会抬起它那美丽的"头", 露出白里透红的脸蛋,虞美人花是先白后红,并且现在的品种中有很多是白边红花或是红边白花的颜色,显 得格外别致,另有一番风韵. 虞美人这美丽的花名很奇特,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别具一格的名称呢?据民间传说,这与楚汉相争时的 楚霸王项羽的宠妃虞姬有关. 当年"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的楚霸王项羽,一朝兵败垓下,被刘邦重兵围困,眼看兵少食 尽,将士们疲惫不堪,饥饿难挨;又夜间四面楚歌,人心惶 惶.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烦闷地坐在军帐中饮 酒 当时 面对他宠幸的美人虞姬 面对多年伴他驰骋战场的骏马 楚霸王抚今追昔 感慨良多 心潮难平 酒.当时,面对他宠幸的美人虞姬,面对多年伴他驰骋战场的骏马,楚霸王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难平. 后来,他就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 虞姬含泪和着楚霸王的歌声一起唱.两人 反复唱了几遍,唱完之后,楚霸王也忍不住流下了英雄泪.虞 姬和左右随从也都泣不成声.虞姬虽然得到项王宠爱,与项王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王为人的, 她深 知项羽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为了不使项王为难,她抢先拔剑自刎了.楚霸王见此,悲痛 万分,随即也拔剑自刎了. 后来,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 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这名称就一直流传到今天. 今天,"虞美人"花已开遍我国的东西南北中. [e] 第十章 从"桃花源"到"榴花源" 正当殿春芍药花事已了,娇妍紫薇、素淡木槿尚未开放的仲夏季节,灿烂红似火的石榴花却"丹华照烂、 晔晔荧荧",以其艳丽的色彩,丰满的花姿,在翠绿光亮的叶丛衬托下,热烈地开放了.真是"春花开尽见 深红,夏叶始繁明浅绿"(宋?梅尧臣). 石榴不但花好,那鲜红的或洁白的果实,也玲珑可爱.唐代韩愈诗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 初成."石榴是花果兼美的观赏植物."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更有那:"初春绿叶婀娜多 姿,仲夏繁花鲜红似火,深秋硕果高挂,寒冬虬枝苍劲."真称得上是四季留美在人间. 石榴属石榴科石榴属的落叶小乔木,原产于亚洲中西部的伊朗和阿富汗等国.据《群芳谱》记载:石榴 "本出涂林安石国,汉朝张骞出涂林安石国,得其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38 年.所谓安国,即今天的布哈拉;所谓石国,即今天的塔什干.即是说,石榴是二千年前的汉代,从西域传 入我国的.古人曾有诗云:"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搓";"乘搓使者海西来, 移得珊瑚汉苑栽." 除石榴这一通行名称之外,它还有安石榴、若榴、丹若、沃丹、海榴、树榴、山力叶、金罂、金庞等别 名. 石榴的品种很多,我国栽培的约有60多种,按用途可分为观赏和食用两类. 观赏类石榴一般称作花石榴.花多复瓣,一般不结果,以花取胜.常见的品种有白石榴;单瓣黄;玛瑙 石榴,花红色上有黄白条纹;千瓣白石榴和千瓣红石榴,都 是垂瓣,花大,花期也特别长.另外还有一类小 石榴,又名火石榴、月季石榴,植株矮小,多灌木盆栽,高不过一二尺,花红似火,十分鲜艳,也有粉红和 纯白的, 但比较稀少,这类石榴,多作盆景、案头清供.月季石榴也叫四季石榴,顾名思义是四季开花的, 其实花期主要在夏秋两季,而且很特别的是,它夏季开花,立即结 果;果尚在枝头,入秋又开花.此时花果 共垂枝头,非常美丽诱人.还有一种观赏类石榴,枝梢生花两朵,并蒂而开,似对对红铃挂在绿色枝头,也 很可爱,叫作并 蒂榴. 作食用的就是果石榴了.石榴是万子同苞,金房玉隔.剖开果皮,里面通常分为6个子室,每个子室中 都有许多种子,种子的外种皮是充满 液汁的肉质层,这是食用的部分.可是,在你品尝清甜味美的石榴时, 感到美中不足的是子大多,吃起来麻烦.其实现在有不少果实已培育成功,相信不久也会有无 子石榴的.果 石榴有甜、酸、苦三种.现在甜石榴的优良品种很多.新疆叶城产的石榴,子粒满,肉质厚,液汁甜,粒粒 如水晶般可爱诱人. 其次当推陕西临潼石 榴, 据说石榴传入我国, 首先在临潼安家落户, 临潼产的"大红甜"、 "净皮甜"、"三白甜"为当地的名贵品种.临潼石榴中还有一个品种叫"天红蛋",枝干、 花朵、果实均 呈红色 十分鲜艳 置放在毛泽东纪念堂庭院内的盆栽石榴 就有临潼人民献来的"天红蛋" 每逢春暮夏 呈红色,十分鲜艳.置放在毛泽东纪念堂庭院内的盆栽石榴,就有临潼人民献来的"天红蛋".每逢春暮夏 初,石榴花开,蕊株如火,给纪念堂增添了 一份革命情怀.此外还有山西的三白石榴,因为花瓣、果皮、子 粒都是白色的, 故名"三白". 三白石榴的特点是甘甜如蜜, 所以又叫冰糖石榴. 还有安徽怀远的水 晶石榴、 云南蒙自的大粒于石榴、云南呈贡的大红石榴、新疆叶城石榴、南京的大石榴等,都是上好品种. 我们平常食用的石榴大多是甜的,也有些石榴是酸的或苦的.酸苦的石榴一般用作药材,其根、皮、花 均可入药,有止泻、收敛、杀虫之功效. 石榴果除鲜吃外,还可以酿酒造醋. 石榴花美果甜,历来被人称道.如南朝文人江淹所作《石榴颂》即为其中杰作.此外,在民间还流传一 些传说故事和佳话. 传说闽县东山有榴花洞,唐代永泰年间,有个樵夫叫蓝超,遇见一头白鹿,一直追到榴花河口.洞门极 窄,进入深处,豁然开朗,内有鸡犬人家.蓝超见一老翁, 说是避秦时难来到此地,并劝他也留下,蓝超说 回去辞别妻子再来,老翁临别时赠予石榴花一技.蓝超出来后像是做了一场梦,不久再欲前往,但已不知洞 在哪里. 这个故事颇类似陶渊明作的《桃花源记》,虽说如此,却也表明古人心目中也许因爱石榴而想塑造一个 "榴花源"式的理想境界. [e] 第十一章 兄弟和睦话茉莉 茉莉花,虽然没有娇艳的色彩和婀娜的风姿,但是朴素自然、清净纯洁,且栽植非常普遍,不论是在南 国的公园, 还是北国的庭院中, 茉莉已是一种常见的花卉. 正如人们形容的"月挂荔枝树上, 人行茉莉花中. " 可见人人都喜爱它. 茉莉花的确有它的独特之处.每当夜幕徐徐降临,在绿得发亮的叶子间.那形似荷花,大似豌豆的白色 小花,便悄悄地张开了笑嘴,吐出了浓醇馥郁的芳香.就像那纯洁、谦虚又害羞的小姑娘一样, 不喜欢在人 前夸耀自己,只有在夜里,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才轻轻舒展了它洁白的花蕾,从纯净的花心里吐出一缕缕 的芳香.诗人刘子形容茉莉花是"翠叶光如 耀,冰葩淡不妆."是的,茉莉花的特色就在于它那非凡的娇 态,它以小巧玲拢的白色花卉,衬以一身翠碧光润的叶片,自然、清纯、与众不同. 茉莉花的独特,更在于它的香气,在夜色笼罩的炎炎夏夜,徐徐清风给人们送来一缕缕芳香,那么清新, 那么浓烈,那么幽远,又那么持久,使人陶醉,使人心旷神情.有人评论说,茉莉的花香,兼有玫瑰的甜郁, 梅花的清芬和兰花的幽远.真是"虽无艳态惊群目,幸 有清香压九秋".它的香气独特之处在于雅俗共赏, 百闻不厌.诗人江奎曾说:"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若论香气之浓、清、久、远,茉莉花确 可算 是"人间第一香". 茉莉花是木犀科茉莉花属的常绿灌木,同属的植物约有250种,我国茉莉品种约有60多个.喜欢炎 热、潮湿的气候,畏寒 怕冷.这可能跟它祖籍印度、阿拉伯等亚热带地区的渊源有关.据历史文献记载:茉 莉自汉朝就从古波斯传入我国.首先栽莳此花的当推海南地区,次及广东、福建、台湾等南方诸省均有广泛 栽培,继而遍布全国.今天尤以杭州、苏州、广州、福州种得最为普遍. 茉莉清香浓郁,已成为窨茶和制作香精的重要原料.用茉莉花熏制的花茶,芳香持久,清甜可口,称之 为香片, 畅销于国内外市场.用茉莉花提取的茉莉浸膏,是制造香脂、香精的原料.茉莉浸膏的提取一般采 用浸提法.先将鲜花放人石油醚等有机溶液中,使花瓣中的芳香物 质进入溶剂,然后再通过蒸馏,回收掉有 机溶剂 就可以得到茉莉浸膏 据说 茉莉的出膏量较低 一千公斤茉莉花 只能提取二公斤半浸膏 足见 机溶剂,就可以得到茉莉浸膏.据说,茉莉的出膏量较低,一千公斤茉莉花,只能提取二公斤半浸膏,足见 其珍贵了. 茉莉花蕊若圆珠、香气袭人,是妇女们极喜爱的装饰品.宋朝民间妇女用细铝丝串花成花球或花串,佩 挂衣襟,或系于发辫上作装饰,所谓"香熏茉莉球",已成为一种时尚.有的妇女还把茉莉放在精巧玲珑的 小花囊或小花篮里,挂在蚊帐中,让茉莉花香把自己送入甜美的梦乡. 茉莉花的寿命一般是十至二十年,花盛期一般是七八年,尤其在三五龄时开花最盛. 茉莉的花期颇长,这也是茉莉花的优越之处.从夏天至深秋,茉莉是天天孕蕾,夜夜开花,连绵不绝. 其花大致可分三期:小满到夏至,因时值梅雨季节,故称 "梅花";小暑至处暑期的,称为"伏花";白露 至秋分,名曰"秋花".其中:伏花占全年产量之大半,尤为芳香,香胜质佳,居三者之魁.这其中的原因 是:花 香的程度和花瓣中的芳香油含量多少有关,而芳香油的形成,又是由花体内的一种生物催化剂――酶 的作用所致.赤日炎炎的伏天,酶的活动分外活跃,因而制成的 芳香油也格外充裕,含量特别多.所以越是 骄阳似火的伏天的夜晚,茉莉的花香越为浓烈持久. 我们现在栽培的茉莉,都是"冰姿澹不妆"的白色茉莉.然而据古籍记载,我国古代还有红色和粉红色 的茉莉.此外,《花经》中还提到一种金色的金茉莉.而所谓金茉莉,即"浓香探春",是原产我国西南的 大花素馨,又称大花茉莉.是与茉莉不同属的异种植物. 由于茉莉是外来花种.它的花名也是由音译而得.因此古书上有多种写法都是音同字不同的.如抹厉、 抹利、莫丽、摩尼等.据传说,现在的花名"茉莉"二字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从前,在苏州某山下有一户人家姓田.父母已亡,只剩下三兄弟,老大叫家福,老二叫家禄,老三叫家 寿.一家人靠种花采茶过日子. 然而,三兄弟经常斗嘴吵架,甚至动手相打,有时相互打得头破血流,一家人难以相安.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三兄弟中,老大贪利,老二贪财,老三贪钱,三个人都自私贪婪. 有一年,弟兄三人在北山背阴面种了茶树,在南山朝阳面栽了花.栽的是一种据说是从印度传来的花, 叫摩尼花.摩尼本是印度国王给公主的帽冠上镶嵌的一颗宝珠,洁白光亮,珍贵无比.这花儿的形状就很像 那颗宝珠,洁白圆润,芬芳四溢,因此就叫它"摩尼花". 这年的春末夏初,摩尼花儿开了,茶树也长大可以采摘了.南山的花香被风儿吹到北山的茶树林.老大 头一个发现今年的茶叶上有一股甜香味儿.甜得沁人心脾, 香得使人陶醉.老大高兴极了,瞒着老二、老三, 偷偷把茶叶抢先摘下来,拿到市场上去卖了.果然人人喜欢、争先恐后地来买,价钱也比往年高了许多,一 会儿就 卖完了. 这事儿给老二、老三知道了.老二说:北山的茶树是他种,南山的摩尼花是他栽,卖茶叶的钱应该全归 他.老三说:种茶他出了力,栽花 他吃了苦,卖的钱应该全归他.老大却说:摩尼是大家栽,茶叶是大家采. 但是发现茶叶有香味的却是他老大一个人, 所以卖的钱理应只归他. 三兄弟吵得不可开 交, 就动手打了起来. 俗话说"相骂无好言,相打无好拳",这一打就打了个三败俱伤,头破血流地还不肯罢休,你揪着我,我揪 着你,就闹到戴逵那儿去了. 戴逵何许人呢?原来他是当时有名的雕塑家兼琴师.据说他弹出的琴声可以把凤凰引来,可以使鸟儿跳 舞.当朝宰相知道了,就派人去找他来宰相府弹琴.他却不 愿为权贵弯腰,把琴砸了,就隐居到苏州的深山 中来了.因此,苏州一带的百姓,人人都知道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都尊重他,有事都愿找他帮个忙,评 个理. 这一天,田家三兄弟就找到戴逵这儿来了.三人争着把事情前后叙说了一番.戴逵听了,笑笑说:"摩 尼花香茶叶贵,本是好事.但是,摩尼、摩尼, 不要变成谋利,要认作末利.人不能过分求利,而更不能因 利忘义.为谋利而伤了兄弟的手足情,太不值得.若是你们兄弟三人一条心,门前的黄土也会变成金.我看以后把'摩尼'改成'末利'吧.只要你们三人都牢记住这两个字:末利,就再也不会吵闹打架了."兄弟 三人听从了戴逵的劝导,从此,团结一心,共创幸福生 活.这件事也教育了四方百姓.从此这一带民风淳朴, 百姓和睦相处.人们都把"摩尼花"改叫作"末利花".后人兴许末利既是花草,就都加了个草字头,叫作 "茉莉花" "茉莉花". 这传说是否真有其事,目前尚未找到确切证据.但茉莉花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是茉莉花那清纯、 自然,超凡脱俗的高雅气质; 还是它那不追名逐利,总是在寂静的夜晚,默默地给人们送去一缕缕芳香的、 高尚的奉献精神,使人们更相信了这传说呢.还是这传说就是根据茉莉的非凡气质、高 尚精神而来的呢?目 前笔者也还没考证出来. 夜幕降临了,茉莉花又飘香了. [e] 第十二章 百合花香父子情 百合是多年生草本鳞茎的球根花卉,属百合科百合属.多产于北半球温带,也有少数产于南半球的寒带 及热带.原产我国东南、西南、华南、华东及川、滇、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的高山峡谷之中,人工 栽培的更多,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百合花一般有白色、橙黄、红色几种颜色.过去在我国陕西太白山中,还有一种野生的绿百合花,现在 川、滇等地也偶尔能见到.百合的花期在六月至八月.花朵侧生在花梗顶端,形状像平展的喇叭,花美姿丽, 有的有芳香. 百合的鳞茎营养丰富,含淀粉21.7%,粗蛋白4.5%,是滋补上品.入药有镇咳、祛痰、润肺、 健胃、安神等功效.尤其是妇女产后食之大有益处,因它还可促进血液循环. 百合的种类很多,百合属的就有100种,我国原产者30种以上.按其用途一般分两大类. 有的鳞茎不能食用,比如鹿子百合、麝香百合、青岛百合、湖北百合等,其鳞茎很小或味苦.但这些不 能食用的百合的花却非常艳丽,是优美的观赏花卉. 以取鳞茎供食用的百合,主要是卷丹,即黄百合,或叫倒垂莲,日本称为鬼百合.南京所产的味甜个大, 最负盛名,故又叫南京百合.它产于我国长江下游各地. 叶互生披针形、深绿色,叶腋间生珠芽,可供繁殖. 茎高达一米,夏季开橙黄色花.因花瓣反卷向下开放,猜想"卷丹"之名因此而得吧.花瓣上布满了暗紫色 斑点,所以也有人叫它虎皮百合.可食用的另有渥丹,或称山丹,又名连珠、红百合、川强瞿.日本叫它姬 百合.在河北、陕西等地山区有野生.此种百合茎短叶狭、 不生珠芽,花有黄、红二色. 百合的地下茎形态特殊,呈鳞状、层层鳞片互相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玛拉雅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