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和政策谈谈大学生就业形势观念和就业竞争力的理解和认识

欢迎光临海能文库,如需获取更多资料请使用搜索功能。
浅谈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就业形势
浅谈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就业形势工作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二八原 则,工作占据了一个人一生 80%的时间,所以工作时间是人生的绝大 部分时间, 要让自己的工作更加愉快更加称心如意才会有快乐幸福的 人生。而你所获得的工作与当下的就业形势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应 该有正确的就业观,正确地看待就业形势。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关注过最近非常热论的新闻, 一个大学生饿死 家中。惊讶、不解、惋惜这是我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的感觉。一个大 学生毕业之后不愿意去工作,没有经济收入的他,懒惰的他最终饿死 家中。或许这只属于他的个人问题,但是在现在也有很多的啃老族, 他们也是一样不愿意去工作,因为竞争激烈找不到好的工作。满意的 工作确实不容易找到,但这不应该成为他们不去工作的借口。所以在 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这个大学生林立的时代,作为一个只是大专 学历的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正确地看待就业形势。本文 将从一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大学应该如何看待就业形势的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岗位增加少毕业学生增多: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 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高校的扩招使大学毕业生的数量 快速上升,但工作的岗位增加的速度远远不及毕业生的增加数量。 选材刁: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 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 收的 1000 名员工中,只有 40 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 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 生就业难度加大。 薪酬低: 市场只给 1700 元/月。 有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66.4% 有 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 2000 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 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
元/月, 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 就”。 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 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 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 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 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缺经验: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 经验”,占 63%。 怕吃苦:不愿从基层做起。很多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 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 自私,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频跳槽:企业抱怨“学费太高”。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 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 内流失率在 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 50%。甚至像联想集团 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 把握就业形势 : 求职择业不同于学习期间的实践, 它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并能在这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 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毕业生求职前必须从宏观上了解国家的 有关政策,从微观上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就业的基本情况。中国社会飞 速发展,经过四年学习的大学生在毕业时,社会需求和当年入学时的 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正确认识社会,寻找最佳位置: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每个 毕业生如果正确地选择职业,就是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此,每一位毕业生都要把握好机遇,争取迈好这第一步。那么,如 何迈好这第一步呢?首先需要对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比较全面的了 解和认识,弄清当前毕业面临的就业形势。 就总体而言,近几年来,工科类大部分专业仍供不应求,比如计 算机、自动控制、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的需求量仍较大,而文 科类专业,如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法,甚至前几年非常热门的国际金 融、企业管理等专业需求量较少。加之国有企业的改革,国家机关和 企事业单位的压缩编制,下岗人员日益增多,而高校的毕业生却在逐 年增多,从而使得就业形势更加紧张。因此毕业生不要把就业期望值 定得太高, 即使是热门专业的毕业生, 也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使自己的职业理想更切合实际,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位于不败, 并获得理想的职业。 客观评价自己,树立良好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 就象人们常讲的“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每个毕业生都应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只有这样,每 个毕业生在择业中才能树立良好的心态,获得理想的职业。树立良好 的择业心态方法有: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避免从众心理、避免理想 主义、克服依赖心理。大学生应该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我们必须有正确的措施去应对这种就业形势,以便更好地就业,更加 好地生活。作为一个大专的在校生,我在很多硬件方面就输给了很多 人,现在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也随处可见,所以 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提高我们的就业竞争 力,以便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有一席之地。以下是我作为一个在校 大学生认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的一些看法。 树立就业再择业就业观念: 有良好的就业观念、 正确的就业心态。 才能很好地就业。我们应该先就业再择业,有长远的目光;多渠道就 业的观念。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实际的工作经验:现在的大学基本上都 要求在校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所以很多的学生也只是应学校要求只 在寒暑假时参加固定时间的社会实践, 其他时间只是在学校过着颓废 的生活,每天只是上网、打游戏等等。但是大多数的企业都要求学生 应该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有我们应该在在学校期间,课余时间多做 兼职增加工作经验。多参加社团活动、学校组织的活动:在学校参加社团活动和各种 其他的活动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好方法, 因为学校有大量的活动在 期间可以提高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等。 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很多学生在学校上课只是得过且过,不认真 学习。但是企业要求我们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没有专业技能这样跟 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又有何区别。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 高专业技能。 多涉猎专业相关知识:仅仅学习专业知识不够的,还需要学习一 些与业相关的其他知识,这样才会具有与众不同的能力,才能在竞争 中脱颖而出。 面对多变的就业形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悲观、有人乐观。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观点, 有良好的心态去就业, 不悲观也不满目乐观, 而应用理性的逻辑去分析,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在学期间也要不断 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PPT制作技巧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思考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阅读次数:人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思考1.VIP俱乐部2.查看资料3.订阅资料4.在线投稿5.免费阅读6.会员好评7.原创检测8.教材赠送9.联系我们10.常见问题
一、大就业竞争力内涵的界定
“就业竞争力”一词起源自英国,最早的研究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其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和丰富。关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国内外学术界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从就业竞争力或就业能力概念来说,国际劳工组织对它的表述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美国与就业委员会定义的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在劳力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1】对于就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至今尚没有一致的定论。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将就业所需要的能力特征分为5个类别: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影响能力。瑞士联邦大学中心主任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曾就大学毕业生获得职业成功的问题作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得到并归纳出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5个要素: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的、广阔的视野。对于寻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楼锡锦等认为,它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并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归结为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方面。【2】通过综合分析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廖迎春认为,这种竞争力不是个人各种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一般能力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提升,通过同化、顺应、重组等多种方式实现的综合优势,是大学生个体对知识、技能、品质吸收内化的结晶。【3】柯羽、刘晓凤认为,它不仅是培养的“特殊产品”外部的市场表现,更多的是高校一种内部的支撑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某所大学的信任。【4】李娜等人认为,就业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体现,主要包括诚信、责任心、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5】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的能力,即理想就业、胜任岗位需求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经过市场竞争和工作实践的检验才能得以证明。它融合了毕业生自身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心理素质、思辩能力、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气质修养等因素,是其把握并获得就业机会赢得赏识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
二、制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
从理论上讲,大学毕业生就业本应该不成问题,问题在于现实生活中工作岗位的数量与结构均存在问题。
(一)个人因素
1.个人能力不强
相当一部分学生过于看重课堂学习,不愿也没有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部分大学生吃苦精神不够,团队合作意识匮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角色意识,竞争优势不明显。个别大学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注重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不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人文精神欠缺,个人修养欠佳。在择业时对自己未来的岗位没有明确的定位和意向,也不了解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倾向,缺乏主见而盲目从众,在临近毕业时随大流而被动求职,无法适应当下激烈的就业竞争。
2.就业观念落后
精英意识仍然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一些大学生忽视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理想和价值观,喜欢攀比薪水、地位高低和工作舒适度,一味追求待遇好、稳定性强、发展环境好的热门行业和职业,片面认为到农村、到基层工作不利于个人成长发展,在做出职业选择前不能做到“知己”、“知彼”,其就业期望值和实际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此外,部分大学生缺乏“走出去”的意识,不懂利用社会资源、就业、就业市场搜集就业信息,喜欢“等、靠、要”,很少主动求职择业,寻找和把握就业机会的观念落后。不少用人单位反映部分毕业生缺乏实干精神,理想化情结过浓,不安心本职工作,过分注重眼前的实际利益,忽视单位长远的发展。
3.职业规划意识滞后
部分大学生职业意识模糊、自我定位不准、自荐材料无特色、职业心理准备不足,出现瞻前顾后、见异思迁等心理最终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现象。调查发现,仅有30.69%的学生了解职业规划并在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其他被调查者均表示只是大概了解或知之甚少,或者思考过但没有付诸实践;65.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有人生目标,但缺乏对目标的详细规划(注:该数据来源主要基于笔者所在高校及河南省周边的部分高校,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的调查共发放、回收有效问卷6000份,调研对象涵盖了文、史、理、工等多学科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很少主动了解社会、认知职业和规划人生,主体意识淡薄,职业责任感不足,缺乏求职技巧,不懂就业政策,环境适应能力差,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其自主择业创业。
(二)因素
1.学科专业设置不科学
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专业及设置有较大盲目性,导致各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和重点专业不明显,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国贸等9个热门专业的布点数占本科大学总数的比例近几年在直线上升。实质上,某些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完全没有考虑自身实际,很少进行相关市场调查,也很少考虑专业长期发展,而是盲目地扩大专业规模。常见的现象是,在师范大学增加多种非师范专业,在理工大学增加多种文科专业,且都过于集中在热门专业,造成专业质量的低标准,导致对重复专业所需资源的不必要投入,从而影响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新办专业毕业生人数大大超过市场需求,造成严重的结构性失业,弱化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弊端
绝大多数高校的办学定位应进一步面向现实社会需求、基层需求来培养人才,“研究型大学和研究型人才”、“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人才”、“宽口径、厚基础”等适合少校和少数人的目标却成为多数高校的追求。无论是重点大学、普通本科学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其培养目标鲜有自身的特色和定位,千校一面,没有区别于其他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和质量标准。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人才培养上重成绩轻能力、重学习轻创新、重授业轻传道、重理论轻实践,培养模式单一。“大一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片面重视热门和普遍知识的传授,轻视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缺乏对个性化人才的关注,压制了在某些方面有特殊兴趣和专长学生的发展。“如果全国所有高校都以‘大众—英才’的复合标准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长此下去,将出现‘重点不重’,‘英才不英’,大众化难以迅速实现的局面。”【6】人才培养目标的好高骛远,人才培养层次的统一规划,专门型、专业型人才与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错位,势必对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需求造成不良影响。
3.就业指导教育赶不上形势发展和学生需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处于初级阶段,全程化、专业化、全员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仅仅局限于毕业前的集中化指导,内容主要集中在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技巧指导和就业信息传递方面,缺乏量体裁衣式的职业指导与生涯辅导。部分高校在就业指导中存在就业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能力满足不了学生需求,就业指导途径单一、覆盖面小,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实践演练等问题,不利于毕业生掌握就业技巧和方法,提高择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
(三)社会因素
1.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
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改变了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对大学生需求增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毕业生人数增长的速度。尽管大学毕业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群体,与社会其他就业群体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必定是有限的,结构性失业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从供给方面来看,我国已步入劳动力人口快速增长期,社会上劳动力资源充裕;从需求层面来看,就业增长率降低和就业增长弹性明显下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愈来愈突出,毕业生就业竞争愈来愈激烈。
2.就业信息渠道不够畅通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薄弱,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就业导向激励措施缺乏。【7】近年来,每年都有600多万高校毕业生涌向社会,但社会并没有做好准备,毕业生就业市场尚不成熟,针对毕业生的专业化就业市场匮乏,校园内部的双选会或洽谈会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某些中介机构或社会力量举办的招聘会往往以赢利为目的,甚至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增加了学生的求职成本,甚至致使部分学生上当受骗。虽说当前是信息时代,网络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渐凸显,但网络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功能也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要实现网络互联、资源共享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3.就业市场对人才要求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毕业生所学专业、学历层次、生源等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选择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是大势所趋。用人单位的招聘理念更加务实,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看重毕业生是否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与操作技能,更青睐于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工作经验成了大学生的就业的拦路虎,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毕业生访谈中,一些学生反映许多单位都要求应聘人要有实际工作经验,以减少单位培训成本,缩短岗位适应期,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
国外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和就业促进的措施可以归纳为三大类:需求促进措施、供给促进措施与供求匹配促进措施。【8】需求促进措施的核心在于鼓励创业精神,扶持创业行为,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供给促进措施的关键在于改进教育培训体系,注重进行市场激励,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鼓励大学生从事特定的职业。供求匹配促进措施重点关注大学职业指导体系的完善,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实践证明,通过毕业生、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改革教育体系、改进市场机制、强化职业指导、刺激创业活动等措施,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能产生有利的促进作用。
(一)毕业生个人要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1.提高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专业技能、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等。作为一个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目前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并不是很多,好多大学生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可是在其他方面就相对落后。提高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必须注重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无理科学生,都应兼顾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双重塑造。要通过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和正确学习方法的探索,自觉增强学习能力;要学会推销自己,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努力增强交际能力;要善于,勤于锻炼,吸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强化应变能力;要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勤学好问,增强专业技能;要学会与人相处,自觉融入团队中去,强化团队意识;要提高道德认识,磨炼道德意志,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2.做好职业规划
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经过不断努力和调整,直到最后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一是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明确“我想做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干什么”等问题;二是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达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实现目标的优劣势;三是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四是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加强自我修养与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工作的能力。
3.转变就业观念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不仅需要高端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大学生要正确界定理想与现实、环境与成才的关系,从社会需要和自身才能两方面来考虑自己的就业选择。具体说来,大学生应根据自身性格、兴趣、特长、专业等条件,以及外部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因素,对自身职业生涯和整个人生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和规划,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寻找与自身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服务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高端岗位,盲目追求稳定、高薪、一步到位。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就业时,更应摈弃急功近利,不要期望太高,即使不如意,也可将其作为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
(二)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系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态机构,不同类型大学在定位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如对于研究型大学要注重科研创新,教学型大学要注重知识传授,高职高专教育应注重实践技能培训。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实际上,“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既需要通才又需要专才,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都是高等教育必须兼顾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9】培养创新人才关键问题是实现二者有机结合,并贯穿于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不能因强调通识教育而弱化专业教育,也不能因强调专业教育而使通识教育流于形式,必须打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壁垒。一方面要切实通过体制与组织结构创新,实现二者有效结合,为实施通识教育或宽口径专业教育提供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切实改变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除专业知识传授外,还要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接受探索和创新训练。所以,大学应不断探索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实施厚基础、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
2.优科专业结构
专业目录设置应充分适应高校分类管理的要求。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基本形成了以“985”为主体的研究型大学、以“211”为主体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和大量面向区域地方经济的教学型大学三种类型。由于人才培养定位不同,各类高校专业设置的目标要求也各不相同。各类高校在设置专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必须事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分析该专业的市场供需情况和劳动力情况,根据自身的师资、办学经费等条件合理控制数量,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再进行新增或调整,要避免盲目设置专业和扩大专业规模。此外,有条件的学校应打破专业界限,进行大专业教学,实行相近专业自由互换,学分互认,真正实行完全意义上“学分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应有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增强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3.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改革,二者是互动的,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可偏废。要提高大学教育的感染力和针对性,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现实的体验,只有学生亲自去参与才会获得丰富的体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创造轻松和谐的民主环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发挥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教育要力戒单纯、抽象的理论灌输和僵化、呆板的说教,要采用灵活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科学安排活动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探索和建立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机制,不断丰富和充实实践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4.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高校应从学生入学时就树立为学生全程服务的思想。一方面进行知识、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另一方面重视就业指导机构的,建立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就业指导体系,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创业指导。此外,高校必须有紧迫感和市场意识,应更新传统的就业工作方式,具有市场开发意识,提高市场应对能力,积极进行市场的开发,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市场,提升毕业生对市场、对自身的认知度,提高学生求职能力。
(三)政府应大力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
在市场化就业条件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的理念和模式,还有一方面是社会因素。虽然学生自身的努力对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高校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社会整体形势尤其是政府政策调控对高等教育及大学生个人的影响也同样不可小觑。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就业,首先要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要通过手段保护大学生利益,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环境,为那些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1.实施补偿与激励政策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过于集中在某些地区和行业,政府应不断加强并逐步完善大学生就业补偿和激励政策,在户籍迁移、偿还助学贷款、考录公务员、报考研究生等诸多方面提供优惠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并通过完善公共服务网络让毕业生下得去、待得住、留得下。
2.建立就业援助制度
国外除了“普适性”的政策之外,还积极采取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性”的就业促进政策措施。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援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加强与社会各界、高校间的沟通,整合资源,确保大学生就业援助工作的系统性和一贯性。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覆盖全社会,保障的程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下一步应重点规范失业,将大学生就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大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自救水平。
作者:刘守义 工作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本文永久链接: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关于本站:中国最大的权威的公务员门户网站-公务员之家创建历经7年多的发展与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现已成为全国会员最多(95.4万名会员)、文章最多、口碑最好的公务员日常网站。荣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与权威媒体推荐,荣登最具商业价值网站排行榜第六位,深受广大会员好评。公务员之家VIP会员俱乐部在公务员之家您可以分享到最新,最具有时事和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帮助你更加方便的学习和了解公文写作技巧,我们愿与您一同锐意进取,不懈的追求卓越。如何加入公务员之家VIP会员第一步:先了解公务员之家,查看第二步:或在线支付,汇款即时到帐第三步:汇款后立刻,将您的汇款金额和流水号告诉客服老师,3分钟内系统核查完毕并发送VIP会员帐号到您的手机中,直接登陆即可。百度推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