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生平下诗歌教学

欢迎你访问欢然奔路网站,耶稣爱你!请为我们的事工代祷,愿全能的上帝赐福你与你的亲人!
您现在的位置: >
诗篇查经及讲章制作材料第三十五章
来源:福音书籍&& 作者:内详 责任编辑:永永远远 发表时间: 09:25 点击:次
诗篇第卅四篇
【诗三十四篇题目里的「亚比米勒」,若改为「亚吉」,是否更符合大卫的生平事迹?】
&&&& 诗三十四篇的题目是「大卫在亚比米勒面前装疯,被他赶出去,就作这诗」。这个诗题所指的,极可能是撒母耳记上二十一13所记载的那件事。大卫逃避扫罗追杀,走到非利士人境界内,被带到迦特王亚吉面前。为免招亚吉妒忌,大卫遂在他面前装疯。结果,亚吉下令驱逐大卫出城,而大卫便不至落入非利士仇敌之手中。至于诗三十四篇题目所写的亚比米勒,就可能是编搜诗篇的文士犯了错误,将亚比米勒误以为亚吉。然而,大卫的生平事迹是每个以色列人都耳熟能详的,后世的文士负责编搜诗篇,当然是饱学之士;因此,他们极不可能将亚比米勒及亚吉弄错了。
&&& 由此看来,题目所指的亚比米勒并非亚吉之误;而亚比米勒是迦特王亚吉的另一名字。正如基旬又名耶路巴力(参士六32,七1等),所罗门又名耶底底亚(撒下十二25),西底加又称为玛探雅(王下二十四17)。因此,非利士王有两个名字,当然不足为怪。事实上,创世记最初提及的非利士王名叫基拉耳的亚比米勒(创二十2),到以撒的时代,又有一个非利士王名叫亚比米勒第二(创二十六1)。由此看来,亚比米勒似乎是当时非利士王朝的名字,就像波斯王朝的「大利乌」(第一个名为大利乌的王于主前五二二年被加冕,在此之前,他可能被称为Spantadata;而玛代人大利乌[但五31,六 1,九1]原来可能被称为Gubaru[Dareyawes能是王族的名称,意即「君尊者」]。所有埃及王最低限度有两个名字(nesu-bity是法老自己的名字,而带有sa-Ra'的名字可能是王号,同一王朝的法老都有一个与Sa-Ra&相连的名字)。非利士与埃及相邻,而埃及是古代近东的强国,非利士王朝起名号的方法受到埃及的影响,也是可以理解的。
&&&&&&&& 旧约圣经只记载非利士王的两个名字,就是亚比米勒和亚吉。然而,从亚述遗留下来的文献却记载多个非利士王的名字:亚实突王是AZirr或Azuri;后来撒珥根二世以亚实突王的弟弟Ahimiti取代王位;亚实基仑王称为Sidqia,在他之前有Rukibtu,之后是Sharruludari;此外,还有以革王伦Padi,由西拿基立使其坐王位,成为亚述的傀儡;与此同时期,加萨的王是sillibel;以撒哈顿曾题及亚实基仑的王名叫Mitinti,而以革伦的王则称为Ikausu;还有一个名字具有更深含义,就是亚实突王A-himilki,这个名字即是亚希米勒(Animelech,亚比米勒在形式上颇相似)。(有关上述名字,可参Pritchard,ANET,P.286 187,288,191。)上述资料足以构成有力的证据,证明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八世纪期间,非利士王朝中都持续使用亚比米勒此名字。── 艾基斯《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诗三十四1】「我要时时称颂耶和华,赞美他的话必常在我口中。」
&&& 「时时」一词,较准确的意思是「每一次」,由大卫当时经过的苦难,和其结果来看,这样解释更具意义;这次经历又重新向他证明,「我遭遇的事」无论多绝望,仍然「在?手中」(见三十一15的注释)。新约说得更明白:要「凡事谢恩」(帖前五18;参,罗八28、37)。──《丁道尔圣经注释》
【知味知足(诗三十四1~10)】前在鹿港古都,有一个杨姓家族开了一间药局,名为「四知药局」,其正厅挂了一个「四知堂」的扁额,其意背景谓:古时有几个作恶的人,携带许多金银想贿赂这一位杨姓官吏,帮助他们成就一件恶事,那官吏毅然拒绝说道:「我身为国家官吏,怎可帮助你们去作伤天害理的事呢?」他们回答说:「我们暗中行事,谁也不会知道。」杨姓官吏说:「共有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们听了就立刻退出去了。四知堂提醒人,神知道人的心所想,人要知味并知足。&&林政杰《诗篇的讲章》
【诗三十四2】「我的心必因耶和华夸耀;谦卑人听见,就要喜乐。」
【诗三十四2、3】受苦的人应该是「谦卑人」(和合),大部分的译本也都如此译。这种谦卑的正面为忘我的热情(夸耀&&称&&为大&&高举t的名):纯粹因另一位(即:神)的得胜而喜乐,不管自己的情况多糟糕。保罗提笔写他自夸之事的那一伟大篇章时,或许曾想到这段话和其事迹,并联想到他自己从另一位外邦君王手下,非光明正大的脱逃经历(林后十一30~33),以及他从这样的艰难中所学到的功课。──《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3】「你们和我当称耶和华为大,一同高举他的名。」
【诗三十四4】「我曾寻求耶和华,他就应允我,救我脱离了一切的恐惧。」
&&& 「恐惧」,这里用的字很强,与三十一13的「惊吓」接近,与第7节和第9节的敬畏不同。它可以指可怕的事件(参,箴十24),或是惧怕本身。这里大概是指后者,因为前者由第6节的「患难」提及,并且第5节所分享的祝福源出于本节,所改变的乃是态度,不一定是环境。另一处宣告尽管危险当前,心中恐惧已除的欢呼,记于二十三4。──《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5】「凡仰望他的,便有光荣;他们的脸,必不蒙羞。」
&&& 「光荣」一字,在以赛亚书六十5再度出现,那里形容母亲见到失散已久,以为再也找不到的孩子时,那种脸上的光采。出埃及记三十四29用另外的词汇,形容摩西从山上下来时面皮发光;哥林多后18将这点与基督徒生命成长、像主的情形相联。换言之,光荣是欣喜,但也是荣耀:是全人的改变。──《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卅四5】「凡仰望他的,便有光荣;他们的脸必不蒙羞。」
&& 我们需要提防过度注意主观这一方面的属灵经历,以免逐渐的转向自己,而落在自己里面。让我现在以电灯作为此事的比喻,你坐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渴望电灯放亮,可供你阅读书报。在你写字台上摆着一盏台灯,你怎么办呢?你是否一直注视着那盏灯,盼望它立即放亮?或者,你是否手里拿着揩布,不断地擦刷那个灯泡?绝对不是这样!你乃是站起来,走到安装电灯开关的地方,扭开了开关,让电流通到那盏台灯上,房间就立即大放光明了!你应该注意力集中于能力的源头,当你在那边与能力的源头有了适当的接触,这边就必有光。永远要钉住神在基督里为你所已经成的事实,然后让k去负责进行在你身上的工作。DD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诗三十四6】「我这困苦人呼求,耶和华便垂听,救我脱离一切患难。」
&&& NEB的译文,能将原文的格式与精神都掌握住:「这里曾有个可怜、不幸的人,他向耶和华呼求&&」。若要了解大卫字里行间的含义,只需回溯他的苦难,和为了保全生命而装疯卖傻(参,标题)。患难一字,请见四1(「困苦」)。──《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7】「耶和华的使者,在敬畏他的人四围安营搭救他们。」
&&& 耶和华的使者通常是描述神自己临到地上的词汇(参,如:创十六7以下、13节等)。克巴确克建议:「或许,既然k是『耶和华军队的元帅』(书五14),k就可以指挥天使天军,四围环绕他们」。以利沙也可能是根据这里的应许,而确定「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多」,以致求神开k仆人的眼睛,能见到此异象(王下六15以下)。──《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卅四7神的护卫】柏伦纳德(David Brainerd, )是美国早期向印地安人工作的宣教士。那位青年的宣教士,虽然患肺痨,却深爱那些不认识神的土人,勤奋向他们传福音,尤注重祷告。
  有一天深夜,一群印地安人,手持战斧,潜近柏伦纳德的帐篷,悄悄从帐篷的缝中张望。他们看见那宣教士,跪在当中祷告。一条极毒的响尾蛇,爬到他的两脚中间,昂首作势要咬下去;他们预期那白人就要倒地死亡。但想不到,那蛇注视了很久,忽然垂下头,转身爬出帐篷离去。
  这景象使那些印地安人敬畏,改变了加害宣教士的计划,回去村中,向族人报告。
  柏伦纳德本来知道自己的危险,预期土人会杀害他;但发现他们对他甚为友好,接待他,对他尊重以至敬畏。在许久之后,才明白事情的原因:土人见到那夜的奇迹,承认柏伦纳德是那位&伟大神灵&(印地安人对神的称呼)的使者,所以有k特别的保佑。
&&&&&&&& 圣经说:&耶和华的使者,在敬畏k的人四围安营,搭救他们。&(诗三四:7)── 于中F《喻道集锦》
【诗三十四8】「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
&&& 如果以利沙的仆人(见上节)看见后才相信,那么,能先相信神,再经历其印证,就更为有福(约二十29)。希伯来书六5和彼得前书二3都用这节来形容踏入信仰之旅的第一步,并且劝勉信徒,不要浅尝辄止。──《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卅四8转苦为甜】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o便知道痘是美善o投靠痘的人有福了。&(诗卅四s8)
  在东南亚有位母亲和小女儿一同喝咖啡o女孩尝了一口说s&妈妈u咖啡太苦&。母亲回答说s&孩子o你用小茶匙搅一搅就会甜的。&女孩听妈妈的话o便用茶匙搅了两下说s&妈妈啊u还是不甜。&母亲说s&你要多搅几下就会甜。&女孩用力在杯中搅o几乎把咖啡泼到桌上去so搅了好久才尝o皱着眉头喊道r&妈妈u这次我搅了再搅o咖啡仍是苦的o一点也不甜。&这时妈妈才想起来说s&孩子u对不起so我还没有加糖呢u&
  朋友们u自从人类犯罪之后o人生的本质就是苦的o若不接受基督住在你的心里o就如没有加糖的咖啡o任你怎样搅也搅不出甜味来。有了主耶稣o神就使痘成为我们的智慧p公义p圣洁p救赎。──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
【诗卅四8试试看】经文s&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o便知道他是美善o投靠痘的人有福了&(诗34s8)。
  宾科特有一段名言s
  二加二等于四--这是算术o氢加氧成为水--这是化学o基督钉十字架o是神拯救的大能--这是启示。但是怎么能知道t
  你将二加二放在一起就是四o数一数你就知道。你将氢和氧放在一起o通过电后就会得到水o试一试就可证实。相信主耶稣基督就必得救o你信了就可知道。
  谎言是经不起试的o只有真理才是颠仆不破。凡是虚心肯试一试的人o就晓得神的救恩确实是千真万确。
  保罗曾经试过o我们可听听他的见证&基督耶稣降世o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o是十分可佩服的o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o然而我蒙了怜悯o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痘一切的忍耐o给后来信痘得永生的人作榜样&(提前1s15-16)。
  医生路加从他的经验中也告诉我们s&除k(耶稣)以外o别无救法o因为在天下人间o没有赐下别的名o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s12)。──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
【诗三十四9】「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当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无所缺。」
【诗三十四9、10】本诗的背景为撒母耳记上二十一章,那里记载,大卫当时最迫切的需要,就是防卫和供应。他从前者(7、8节)转到后者,在此所披露的信心,与他在二十三1所表达的相同,9b、10b节重复「缺」一字,不仅藉与10a节的对比来突显(参,赛四十30以下的对比),又藉什么好处都不等字来界定(参,八十四11)。这不是让人丰足的空泛应许,而是k必负责照管的保证:参,「使我们常得好处」(申六24)与「任你饥饿&&」(申八3)并列。──《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10】「少壮狮子还缺食忍饿;但寻求耶和华的,什么好处都不缺。」
【诗三十四11】「众弟子阿,你们当来听我的话。我要将敬畏耶和华的道教训你们。」
【诗三十四11~14】头一节起初的每一个字,都合乎智能者训诲的模式,如箴言一至九章,其口吻为父执辈,而所强调的乃是敬畏耶和华为智慧的开端。接下去的教导为:你所享受的美事(12节),与你所行的善事(14节)息息相关。此处所强调的,可以止息且的揣测(起始于伊甸园),即是否在神旨以外才可以得着丰盛,而非在其以内。大卫早年即按照这些经文所揭示的原则,也正如这里一样,劝勉别人这样行(11节;参,撒上二十四7,二十六9、23),至少他对扫罗的态度是如此;彼得前书三10~12引用此处第12~16节,而背景也雷同,就是煽动与逼迫。亦请参第13节和彼得前书二1、22的关系。──《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12】「有何人喜好存活,爱慕长寿,得享美福,」
【诗三十四13】「就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
【诗三十四13】中国成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一个人的舌头是很难控制的;所以主耶稣说:「毒蛇的种类,你们既是恶人,怎能说出好话来呢&&」(太十二34、35)
从舌头可知健康状况,医生可凭舌头的颜色及舌苔判断是否有肠胃病。健康的舌头是粉红色滋润的,如果表面起裂纹而干,可能表示患有肾病。吸烟过多,呼吸系统或口腔发炎,均会使舌头红肿。
灵性健康与否,也可以由人的舌头得知;健康者常说感恩及造就人的好话,患病者则常说埋怨与批评人的话。谤人的舌头比蛇更毒,蛇咬一口只伤一人,医之不难,谤人的舌头一言却伤三人:谤者一、听者一、受谤者一。俗语说:「谋杀能伤人身体,闲言却能毁人品格。」闲言闲语中都是别人怎样怎样坏,自己是如何如何的好。人若存心批评别人,何患无词,嘴唇两层皮说来说去由得你,不管怎样作都可以被批评。
有一养狗专家,一次他带了一只大黄狗搭火车去参加赛犬会,他在火车上大讲其狗经,旁边的人要作事,不好意思禁止他,因为口在他身上。忽然有一人问他说:「请问先生,你狗的嘴,是否有时套上嚼环?」他高兴的回答说:「是的,有时防备他吃毒物,又怕他咬人&&。」那人不等他开口,又问:「你到铺子去买了嚼环,铺子的人不替你套上,你怎么办?」他摆摆手,摸着他的狗的嘴说:「我自己会套上!」全车的人都哄然大笑,那位狗主人明白过来,闭口了。因此大家都享受一点安静的快乐。&&林政杰《诗篇的讲章》
【诗三十四14】「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
【诗三十四15】「耶和华的眼目看顾义人,他的耳朵听他们的呼求。」
【诗三十四15~18】有一部分正确的说法:善行本身就是其赏赐,但圣经的教导却不止于此。第12~14节(见上文)引到真正的高峰,就是第15节,那里所论是个人的事,也关乎恩典:神的脸会转向我们,k的眼目能察透向我们隐藏的事,因此,我们尚未呼求,k就应允;而k的耳朵仍然向我们而开:k对我们的祷告非常认真。至于恶人的灾难,这里也用同样个人化的语气,并神不欢迎的脸色来描述(16节)。「我们可能被完全、绝对地摒除在外──赶出、放逐、隔绝,最后被忽视忘怀。」──《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16】「耶和华向行恶的人变脸,要从世上除灭他们的名号。」
【诗三十四17】「义人呼求,耶和华听见了,便救他们脱离一切患难。」
【诗三十四18】「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拯救灵性痛悔的人。」
「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诗篇三十四篇十八节)
什么使你伤心?受人离弃?你所信任的人竟不忠实?你所愿望的无法达成,真是力不从心吗?好似一只折翼的鸟,跛脚的动物,伤心的妇人,失意的男子,这些都使生命坠入阴影之中。他们在苦痛之中走开,一蹶不振。在人群中似乎找不到他们,但是神靠近他们。仁慈的主必使人生命的斗室中光芒最低落的时候来扶助,k常这样走过来;坐在我们旁边,好似炼金属的工人那样守着坩埚。
你在那里看见爱的完成?不是在父子之间当儿子已经长大可以自立;也不是母女之间当少女初长成正经历初恋的羞臊;而是在一个苍白瘦弱的残废孩童,躺着无助中,父母来照顾他。这里有仁爱最佳美的果子已经成熟,可以享用。父亲一下班回家,先走到受苦的孩子面前,母亲更一天到晚都看顾着他,所以伤心的人会吸引天父。天色很黑,你以为谁都不理你,其实不然,神很近,你要求告k,轻轻的对k说,k立即回应。
孩子,不要哭!我们知道你很伤心。那青年梦境中的彩虹仍照耀着,并不遥远,天父正保守一切,所以你不必叹息。孩子,不要哭!
──迈尔《珍贵的片刻》
【诗三十四19】「义人多有若难,但耶和毕救他脱离这一切,」
【诗三十四19、20】第19b节迅速的承诺,促使我们超越死亡,望向永恒,因为惟有如此,这应许才显得可贵。第20节必须与18节一同来看,那里承认,有时义人会受极大的痛苦,然而神绝不会轻忽(18a节),也不致失控(20节);参,路加福音二十一16、18的似非而是之语。约翰福音十九36应验的「经上的话」,也许是包括这节与出埃及记十二46。「此处对义人的应许,在那位完全之义人受苦时,竟按照字面应验了,令人惊讶不已」(克巴确克)。──《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20】「又保全他一身的骨头,连一根也不折断。」
【诗三十四21】「恶必害死恶人;恨恶义人的,必被定罪。」
【诗三十四21、22】定罪&&定罪(21、22节),这动词与五10「让他们背负自己的罪」(和合:求?定他们的罪)相同。NEB译为「导致毁灭」,有一些道理,但这个字与罪愆和其惩治或救赎,有密切关系(如:何五15,十2),而按照推论,「定罪」比较合宜。因此,本篇结尾的观点,会令人思想到最后审判(21节),以及,套用保罗的话,「不再定罪」(22节;参罗八1、33以下)等问题。无论大卫本人对于22a节,耶和华救赎&&灵魂之保证,了解到什么地步,这节经文内蕴的含义,惟有在福音中才全然成形,若这应许达不到此种程度,就无法成为实际。基督徒可以存着更深刻的感恩,来响应本篇诗欢乐的精神,因为知道了22a节那难以想象的代价,以及22b节那广阔无边的范畴。──《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22】「耶和华救赎他仆人的灵魂,凡投靠他的,必不至定罪。」
【诗三十四篇】古时传说福建省有一个出酒的井,任取不完,那井主因此得利不少。一天有一位仙人来,问他们说,你们这几年好么?那人回到说:「好都好,可惜没有酒糟可买。」仙人听了叹息说:「人心知味不知足,从此以后,这酒井要变成清水了。」另有个传说,在惠安的双冠山上,有一块出米石,那石中有一个小孔,米从那小孔流出来,但是只够住在那里的和尚和访客吃,那里的和尚异想天开,以为把那小孔弄大些,米就吃不完了;于是就请石匠来打,殊不知石匠一打石,反而塞住那小孔,以致米没法子流出来,因此一粒米都得不到。
这「知味不知足」的故事,如同笨伯「杀鸡取卵」的故事&&笨伯看见母鸡天天只生一只鸡蛋,不能满足他的欲望,就杀母鸡,剖腹取蛋。
有人以为「知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大阻力,是消极不求上进的观念,甚而有人以为「知足」是懒惰的代名词;其实这乃是由于不能明白知足的真谛。知足不是故步自封,不思振作;知足不是自我陶醉,裹足不前;知足却是一种奋发力量的泉源。知足不是不作什么,而是以快乐的心情去作该作的事,去走该走的路,去说该说的话。知足是一种似乎消极所产生的积极。
一个人在街上看见一个孩子在路旁大哭,他问这孩子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那孩子说刚才丢掉了十块钱;那人看他哭得伤心,就掏出十块钱给他。过了一会儿,那人回来又经过该地,看见那孩子还在哭,而且哭得更伤心,那人心中大感不解,就问孩子:「刚才已经给你十块钱了,为什么还哭呢?」那孩子说:「因为假使我不丢掉那十块钱,现在我就有廿块钱了。」
知足的秘诀在于「凡事谢恩」,贪婪的人常觉得缺少点什么,在不能满足欲望的情形下,心里总觉得不快乐!俗语说:「若要人心能知足,除非天堂作梦时。」所谓「人心虽小,却可容纳全世界」,以至于产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悲剧,并发财「寿衣无口袋」的事实。&&林政杰《诗篇的讲章》
【感谢神(三十四1~22)】
&& 一、与我一同喜乐!(三十四1~10)
&& 二、向我学习(三十四11~22)
──《丁道尔圣经注释》
【时时称颂耶和华(三十四1~22)】
&& 一、衷心称颂耶和华(三十四1~8)
&& 二、宣扬耶和华(三十四9~22)
&& && 1、见证神的丰富(9~10)
&& && 2、禁止口舌不出恶言,不说诡异的话(11~13)
&& && 3、听义人的呼求,救他们脱离患难(14~17)
&& && 4、无论伤心痛悔的人和多有苦难的义人,神施恩拯救(18~20)
&& && 5、行恶的及恨恶义人的,就必被定罪(21)
&& && 6、神所救赎的人之灵魂,必不至定罪(22)
──《新旧约辅读》
【知味(三十四1~22)】
&& 一、诗歌(三十四1~10)
&& && 1、赞美的心愿(1、2)
&& && 2、欢迎众人都来赞美(3)
&& && 3、大卫自己的见证(4~7)
&& && 4、欢迎众人来尝主恩的滋味(8~10)
&& 二、讲解(三十四11~22)
&& && 1、题目(11)
&& && 2、引言(12)
&& && 3、启开(13~20)
&& && 4、结束(21~22)
── 包忠杰《诗篇注解》(责任编辑:hgyuer)
&&&&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热门关键字
欢然奔路 版权所有 浙ICP备号;公安备案号98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有效教学法_第二年_儿童主日学课程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有效教学法_第二年_儿童主日学课程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撒母耳记下 - 合神心意的大卫王 - 课程纲要
本书记录了从主前十一世纪末叶,扫罗王死后,大卫在希伯伦受膏作犹大王开始,建立了国势一时无双的大卫王朝,直到他晚年的生平事迹。(1010
- 970 BC)
目的: 罗十五:4
有说:“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透过《撒母耳记下》这面帝王的镜子,我们要从大卫的功与过,学习弃恶扬善,取是舍非,做个讨神喜悦的基督徒。
引言 - 背景、作者、日期、文体、思路等
撒下一:1 - 27
大卫哀悼扫罗和约拿单&&
撒下二:1 - 7
大卫受膏作犹大王&
撒下二:8 - 三:1
扫罗家和大卫家争战
撒下三:2 - 39
大卫和押尼珥
撒下四:1 - 12
伊施波设被杀&
撒下五:1 - 5
从大卫登基作以色列王谈怎样看人&
撒下五:6 - 16
大卫建都耶路撒冷&
撒下五:17 - 25
大卫战胜非利士人
撒下六:1 - 23
运约柜到耶路撒冷
撒下七:1 - 17
大卫之约&&
撒下七:18 - 29
大卫的祈祷和感恩&&&
撒下八:1 - 18
“大国”崛起 -
耶和华使大卫得胜&
撒下九:1 - 13
大卫、米非波设和洗巴&
撒下十:1 - 19
大卫再败亚扪人和亚兰人
撒下十一:1 - 27
大卫和拔示巴&
撒下十二:1 - 25
拿单的信息和大卫的悔改&
撒下十二:26 - 31
大卫攻取拉巴 - 大卫是暴君吗?&
撒下十三:1 - 22
暗嫩玷辱妹妹她玛&
撒下十三:23 - 39
押沙龙为妹报仇
撒下十四:1 - 33
押沙龙逃跑和归回
撒下十五:1 - 37
押沙龙谋反和大卫逃亡
撒下十六:1 - 23
洗巴、示每、户筛、亚希多弗
撒下十七:1 - 29
谋士亚希多弗的悲哀&
撒下十八:1 - 33
大卫反击,押沙龙败亡
撒下十九:1 - 43
大卫回耶路撒冷&
撒下二十:1 - 26
示巴反叛&&
撒下二十一:1 - 14
扫罗的后代被处死(一)-
耶和华是杀人魔王吗?&
撒下二十一:1 - 14
扫罗的后代被处死(二)
撒下二十一:15 - 22
攻打非利士巨人&
撒下二十二:1 - 51
大卫的赞美诗&
撒下二十三:1 - 39
大卫的遗言&
撒下二十四:1 - 25
大卫数点百姓&
课前准备:
请读《撒母耳记下》至少三遍。
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预备在上第一课时和大家分享。
宋代开国元勋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是他对孔子丰富思想和毕生实践的高度评价。我不否认《论语》是一本人生智慧的结晶,但究竟熟读《论语》,并实践其所说,是否真的可治天下,我就不敢肯定了。
《圣经》可不同了。废王,立王都在于耶和华(但二:21)。若王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王就被立;若王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王就被废。是“正”,是“恶”,“现今你去,在他们面前将这话刻在版上、写在书上,以便传留后世,直到永永远远。”(赛三十:8)不都一一写在《圣经》里吗?
在众多《圣经》书卷当中,历史书记载了耶和华立王废王的事,是我们非读不可的。
英国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
清末思想家和文学家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国学大师章太炎说:“吾人读二十五史,《史记》至《清史稿》,法其可法,戒其所戒,非语语尽可取也。”
2006年新加坡国庆日最高荣誉奖得奖人、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主席杨烈国接受媒体访问时,谈到了他的阅读兴趣。他热爱历史书,也经常鼓励属下的奖学金得主多多阅读历史书,希望培育一批有宏观思维的科学家。他说:“社会假定我们会从历史吸取教训,但事实上,我们一再犯同样错误,问题就出在许多人没有去探讨历史。”(《联合早报星期天》13.8.2006)
这些智者说的话都一点不假。
在《圣经》的几部历史书中,《撒母耳记下》尤为特出。扫罗死后,大卫正式被膏为犹大王,随着扫罗家的势力日渐衰落,大卫家日渐强盛,不久他就统一全国,登基作全以色列国的皇帝。随后南征北讨,制服周围列国,使国泰升平,大卫王朝成为日后以色列人日夜期盼的弥赛亚来临时黄金时代的象征。但《撒母耳记下》不是一本美化大卫的史书,它也记载了大卫品德上的失足和家丑,以及大卫生平中发生的许多有意义的琐事。
毛泽东说:“全党都要读历史。”那么,基督徒可以不读《撒母耳记下》这本史书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5式杨大卫全套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