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师七个方面和北京教育系统招聘教师内的六个问题是哪些

导读: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总结后迅速推广,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3、道尔顿制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1920年于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设,目的在于废除传统的由教师系统讲授的班级授课制,而代之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内容型策略是指教师围绕学习内容这个中心而形成的教学策略,1、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 课的结构:课的基本环节和各环节展开的程序、时限及相互关系。 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简答)上好课的基本要求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气氛热烈
6、组织严密
试题类型一般分为供答和选答型。测验工具能否科学、客观、准确、真实地考查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取决于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它是教学活动各要素展开运行的外部形式。 主要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1、演变: 个别教学、班级教学(班级授课制):基本组织形式。 最早萌芽于16世纪的西欧,兴起于乌克兰的兄弟会学校。1657年,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总结后迅速推广。在我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率先采用,1903年《葵卯学制》确立。 (简答)主要优缺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4)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5)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6)容易肢解知识的整体性,导致理论脱离实践。
2、分组教学制 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一般有两大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外部分组是重新编班,内部分组是班内分组。
3、道尔顿制 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1920年于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设。目的在于废除传统的由教师系统讲授的班级授课制,而代之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
4、设计教学法 杜威首创,后来由他的学生克伯屈改进并推广。
5、教学策略是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方案。确定教学策略的关键是优化教学活动的程序。 基本特征 1、 指向性;
3、可操作性;
6、教学策略主要类型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
内容型策略 是指教师围绕学习内容这个中心而形成的教学策略。它包括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两种。问题化策略强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形式型策略(肯普提出) 形式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主要有集体教学形式、个别学习形式、小组教学形式。
德育 1、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运用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从形式上说,德育通常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等。从内容上说,一般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心健教育。 2、德育是培养学生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3、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4德育的目标的概念:通过德育活动是受教育者在品德形成发展上达到总体规格的要求。 5、(简答或填空)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形成、发展的 13
规律及心理特征。 3、我国德育的目标: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6、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德育日标在德育活动中的具体化.他其有规定者学生发展的政治方向和应掌握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规范。 7、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1、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2、学生的年龄特征3、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 8中学德育的内容:1、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国家的政策法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等。)2、思想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的教育,革命传统和革命理想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等。)3、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主要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培养及社会公德的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9、心理健康教育概念: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10、心理辅导的方式: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 1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对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12、对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3、针对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心理辅导的内容:1、学习心理辅导:一是听课方法的辅导;二是学习方法的辅导。2、生活心理辅导:一是生活习惯的辅导;二是娱乐方式的辅导;三是消费方式的辅导;四是自我意识的培养;五是人际交往的辅导。3、择业心理辅导。 14、德育过程的概念: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双方借助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的一种活动过程。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 15、德育过程的结果和矛盾:1、德育过程的结构:由受教育者,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2、德育过程中的矛盾: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通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矛盾。 16、(简答)德育过程的规律:(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7、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他们之间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知的支配,调节,同时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 18、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行为是关键。 19、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发展的。2、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特点:引导性、目的性、组织性;内容、形式多样性、对象的局限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0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也是个体思想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21要实现矛盾想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转化,最根本的就是受教育者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 22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教育任务,自行实现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
23德育原则的概念: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他概括了德育实践,的宝贵经验,反映德育过程的规律。 24、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2、正面教育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基本要求:一是联系实际,讲清理论。二是组织实践活动,隐去分析到学生、评价、解决实践中的德育问题。三是教育学生要言行一致、知行统一。)4、(论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含义:在进行德育时,把尊重、信任、爱护学生与合理严格地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基本要求:一是要尊重、信赖、爱护学生。二是要根据学校德育任务和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合理的、明确具体的、序列化的德育要求。三是把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5、因材施教原则6、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基本要求:一是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二是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三是要加强德育的计划性。)
25、(论述)正面德育原则基本要求(以说理疏导的方式):一是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服人。二是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教育应到学生进步。三是一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出发为辅。四是正面教育要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 26、(简答)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余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学生会、共青团组织的活动3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4社会实践活动(劳动、社会公益、社会调查)5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6班主任工作(基本任务:带好、教好学生) 27、德育方法:1说服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主义时机;以诚待人2榜样法(教育者、优秀人物、优秀学生):树立榜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选定榜样要具有导向性;教育者形象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3陶冶法(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创造良好情境;教育者人格感化: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创设4锻炼法(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5品德评价法
28德育模式:认知模式(皮亚杰提出,科尔伯格深化)、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29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景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30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景或问题。 31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模式
班级管理 1班级概念:是一个复杂的、缩小的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通常由教师和一群年龄相近、知识水平相似有着共同学习目标和需求的学生及环境组成。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 2、率先使用“班级”的是埃拉斯莫斯。16世纪开始,西欧国家开始运用班级形式开展。十七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19世纪初,英国“导生制”;除教师之外,还有高年级学生担任“导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3、在中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最早采用班级组织形式。 4、班级管理的概念:教师根据学校的教育模式和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带来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以实现教育目的的组织活动过程。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5、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6、班级管埋的几种模式:常规管理:主是通过制定和执行班级的规章制度以及贯彻落实上级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有基础性,强化性,可操作性。每个班级都必须制定遵守的规章制度,这是衡量和评价班级工作的基本目标。 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管理区影响集体,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 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效果。班级平行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 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实施班级民主管理的核心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对机体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从两个方面进行组织引导: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全程管理;二是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版及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7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管理为中心进行管理获得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是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提出。关键就是要围绕全班成员共同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8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由于收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取法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二、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9、(经典简答)班集体的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10、班集体的教育作用l、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1、(简答或论述)班级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级体的发展目标(一般以实现目标的时间和目标的达成难度为依据,把班级体的目标分为近期目标和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班级是一个小社会,更是一个教育组织,关键在于选拔和培养一批班级骨干形成班级核心。建立班级骨干的核心队伍,班主任要做好两方面:第一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第二应把对积极分子的实用和培养结合起来。)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三)班主任是处理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13、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一表现在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14、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15、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2.协助和指导班级共青团活动。 3(简答)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1)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树立正确观念、建立沟通机制) 2)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 3)要积极争取、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各种积极的教育因素对学校提供支持、开展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精神文明作品、社区活动)
16、了解学生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
16 包含总结汇报、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外语学习、行业论文、IT计算机、旅游景点以及2013年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等内容。本文共4页
相关内容搜索第七章教学(上);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与任务;一、定义: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通过教师有;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产生的一种主要手段;三、(简答)教学的任务就普通中学而言,教学的基本;(一)概念: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二)(简答)教学过程的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三)教学过程
教学(上)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一、 定义: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特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教学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意义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产生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三、(简答)教学的任务 就普通中学而言,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智能、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智力属于一般能力。 第二节
(一)概念 :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良好品德、发展个性的过程。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杜威五步教学法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 (1)间接性;(2)引导性;(3)简捷性;(4)交往性
(二)(简答)教学过程的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相统一 4(简答)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表现在:学生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体现出独立性、创造性;教学过程中,3)应建立合作、友爱、民主 、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 教学过程的结构: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中心环节:感知和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二、教学原则: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中学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和声像直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源于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提出:“道而夫牵,强而弗仰,开而弗达”。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也是强调启发教学。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形式良好的师生关系。
3、巩固性原则 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通过组织复习巩固。3)在扩充、改组、运用中巩固知识。
4、循序渐进原则(依据: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认识的基本规律) 5、因材施教原则
6、(简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能力;4开发必要的校本教 11
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改革
(一)教学方法: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互相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方法的命名依据教学活动的外部形态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 时间、设备和条件等;教师业务水平、教学经验及个性特点。
(三)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1) 讲授法
2) 谈话法
3) 讨论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1)演示法 2)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2)读书指导法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 一般步骤:(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2)学生利用提供的结构性材料,对课题进行思考加工,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3)学生验证假设,相互交流初探成果;(4)得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核实。
发现法的特点:1、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获得经验和知识,提高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处于主要地位;3、教学方法以学生独立探究和作业为主,教师的讲授、指导,学生的阅读、练习仅为学生的独立探索服务。
发现法的优点:1、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能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习惯和能力;3、教学中多采取个人和小组形式进行,有利于因材施教;4、获得的经验和知识都是通过自己探索得来的,故容易理解、便于记忆。 缺陷:1、因强调学生的独立作业和探索而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范例教学法
德国的瓦根舍因首创。特点:体现基本性(重视基本知识)、体现基础性(重视学生实际、难易适度)、体现范例性(精选的知识能起示范作用,便于学生迁移)、体现四个统一:知识与德育统一、解决问题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一般沿着“个 ”――“类”――“规律和范例”――“获得经验实施教学”的途径进行。
程序教学法: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一种以个体自学方式进行的教学。 分类:依据载体:机器教学、课本式程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依据结构:直线式(斯金纳)、分支式程序(克洛德); 暗示教学法:保加利亚医学和心理学博士卢扎诺夫创立,是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的一种方法。
教学(下) 1、教学工作基本程序――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备课 1、钻研教材:分为弄懂、吃透、内化教材三个阶段。2、了解学生3、制定教学方案。包括学期(学年)教学方案;课题(单元)教学方案;课时教学方案(格式可分文字式、表格式、卡片式)。
上课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其他各环节起支配和决定作用。
课的结构:课的基本环节和各环节展开的程序、时限及相互关系。 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简答)上好课的基本要求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气氛热烈
6、组织严密
试题类型一般分为供答和选答型。测验工具能否科学、客观、准确、真实地考查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取决于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它是教学活动各要素展开运行的外部形式。 主要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1、演变: 个别教学、班级教学(班级授课制):基本组织形式。 最早萌芽于16世纪的西欧,兴起于乌克兰的兄弟会学校。1657年,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总结后迅速推广。在我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率先采用,1903年《葵卯学制》确立。 (简答)主要优缺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4)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5)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6)容易肢解知识的整体性,导致理论脱离实践。
2、分组教学制 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一般有两大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外部分组是重新编班,内部分组是班内分组。
3、道尔顿制 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1920年于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设。目的在于废除传统的由教师系统讲授的班级授课制,而代之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
4、设计教学法 杜威首创,后来由他的学生克伯屈改进并推广。
5、教学策略是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方案。确定教学策略的关键是优化教学活动的程序。 基本特征 1、 指向性;
3、可操作性;
6、教学策略主要类型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
内容型策略 是指教师围绕学习内容这个中心而形成的教学策略。它包括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两种。问题化策略强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形式型策略(肯普提出) 形式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主要有集体教学形式、个别学习形式、小组教学形式。
德育 1、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运用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从形式上说,德育通常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等。从内容上说,一般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心健教育。 2、德育是培养学生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3、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4德育的目标的概念:通过德育活动是受教育者在品德形成发展上达到总体规格的要求。 5、(简答或填空)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形成、发展的 13
规律及心理特征。 3、我国德育的目标: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6、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德育日标在德育活动中的具体化.他其有规定者学生发展的政治方向和应掌握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规范。 7、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1、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2、学生的年龄特征3、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 8中学德育的内容:1、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国家的政策法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等。)2、思想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的教育,革命传统和革命理想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等。)3、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主要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培养及社会公德的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9、心理健康教育概念: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10、心理辅导的方式: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 1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对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12、对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3、针对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心理辅导的内容:1、学习心理辅导:一是听课方法的辅导;二是学习方法的辅导。2、生活心理辅导:一是生活习惯的辅导;二是娱乐方式的辅导;三是消费方式的辅导;四是自我意识的培养;五是人际交往的辅导。3、择业心理辅导。 14、德育过程的概念: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双方借助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的一种活动过程。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 15、德育过程的结果和矛盾:1、德育过程的结构:由受教育者,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2、德育过程中的矛盾: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通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矛盾。 16、(简答)德育过程的规律:(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7、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他们之间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知的支配,调节,同时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 18、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行为是关键。 19、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发展的。2、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特点:引导性、目的性、组织性;内容、形式多样性、对象的局限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0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也是个体思想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21要实现矛盾想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转化,最根本的就是受教育者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 22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教育任务,自行实现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
23德育原则的概念: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他概括了德育实践,的宝贵经验,反映德育过程的规律。 24、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2、正面教育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基本要求:一是联系实际,讲清理论。二是组织实践活动,隐去分析到学生、评价、解决实践中的德育问题。三是教育学生要言行一致、知行统一。)4、(论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含义:在进行德育时,把尊重、信任、爱护学生与合理严格地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基本要求:一是要尊重、信赖、爱护学生。二是要根据学校德育任务和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合理的、明确具体的、序列化的德育要求。三是把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5、因材施教原则6、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基本要求:一是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二是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三是要加强德育的计划性。)
25、(论述)正面德育原则基本要求(以说理疏导的方式):一是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服人。二是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教育应到学生进步。三是一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出发为辅。四是正面教育要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 26、(简答)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余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学生会、共青团组织的活动3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4社会实践活动(劳动、社会公益、社会调查)5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6班主任工作(基本任务:带好、教好学生) 27、德育方法:1说服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主义时机;以诚待人2榜样法(教育者、优秀人物、优秀学生):树立榜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选定榜样要具有导向性;教育者形象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3陶冶法(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创造良好情境;教育者人格感化: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创设4锻炼法(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5品德评价法
28德育模式:认知模式(皮亚杰提出,科尔伯格深化)、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29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景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30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景或问题。 31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模式
班级管理 1班级概念:是一个复杂的、缩小的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通常由教师和一群年龄相近、知识水平相似有着共同学习目标和需求的学生及环境组成。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 2、率先使用“班级”的是埃拉斯莫斯。16世纪开始,西欧国家开始运用班级形式开展。十七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19世纪初,英国“导生制”;除教师之外,还有高年级学生担任“导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3、在中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最早采用班级组织形式。 4、班级管理的概念:教师根据学校的教育模式和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带来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以实现教育目的的组织活动过程。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5、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6、班级管埋的几种模式:常规管理:主是通过制定和执行班级的规章制度以及贯彻落实上级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有基础性,强化性,可操作性。每个班级都必须制定遵守的规章制度,这是衡量和评价班级工作的基本目标。 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管理区影响集体,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 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效果。班级平行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 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实施班级民主管理的核心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对机体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从两个方面进行组织引导: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全程管理;二是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版及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7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管理为中心进行管理获得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是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提出。关键就是要围绕全班成员共同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8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由于收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取法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二、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9、(经典简答)班集体的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10、班集体的教育作用l、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1、(简答或论述)班级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级体的发展目标(一般以实现目标的时间和目标的达成难度为依据,把班级体的目标分为近期目标和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班级是一个小社会,更是一个教育组织,关键在于选拔和培养一批班级骨干形成班级核心。建立班级骨干的核心队伍,班主任要做好两方面:第一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第二应把对积极分子的实用和培养结合起来。)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三)班主任是处理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13、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一表现在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14、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15、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2.协助和指导班级共青团活动。 3(简答)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1)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树立正确观念、建立沟通机制) 2)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 3)要积极争取、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各种积极的教育因素对学校提供支持、开展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精神文明作品、社区活动)
16、了解学生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
16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专业论文、2013年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1]25等内容。 
 2016年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_其它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新疆 ...6)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  2013年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新疆...6)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  2013年湖南教师资格证考... 47页 免费 2013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 6页 1下载...新疆2014 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教育学重点。 框框红字为重点记忆,红字...  2015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讲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教育学》简单识记题 1、 我国并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  2013 年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专门研究发生在...  2013年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 16页 2财富值 2013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 ...  2016年新疆教师资格证4月教育学试卷(含答案)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2016 年 4 月教育学考试一、 选择题 1、 &教也者,长其善救其失者也&...  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汇总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第一章 1.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冯特:构造主义 詹姆士:机能主义 华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政治思想方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