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筯单双面悍与钢筋种类级别和代号级别有关吗

贡献者:图集吧
发布时间: 21:19:14&&
所述类别:&&
所属地区:成都
问:请问面筋附加钢筋和受力筋面筋能一起出现吗
答;板配筋,板底受力筋;板面支座处钢筋叫支座负筋。板面通长布置的叫板的面筋。支座负筋与面筋相结合,叫跨板受力面筋。[[[当设计图中双层双向布置后,有底筋,有面筋,在梁支座是附加负筋,这种配筋时,面筋与支座负筋同时存在]]
我要补充答案(请直接使用下面的留言功能即可):
有人回复时邮件通知我
转载请保留,转载自:图集吧
& 下一篇:
如何获取更新提示?
微信扫一扫并关注(推荐)
通过电子邮件订阅钢筋工程施工方法
我的图书馆
钢筋工程施工方法
钢筋工程施工方法
(一)施工工艺
1、钢筋制作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4)钢筋弯钩或弯曲:
①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转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②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③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调整,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
④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a.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2、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心头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采用20#铁丝绑扎直径12以上钢筋,22#铁丝绑扎直径10以下钢筋。
①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有90°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②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撑铁(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
③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剪力墙上下两边三道水平处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④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点焊,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⑤外墙浇筑后严禁开洞,所有洞口预埋件及埋管均应预留,洞边加筋详见施工图。墙、柱内预留钢筋做防雷接地引线,应焊成通路。其位置、数量及做法详见安装施工图,焊接工作应选派合格的焊工进行,不得损伤结构钢筋,水电安装的预埋,土建必须配合,不能错埋和漏埋。
(2)梁与板
①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1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②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③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及高度。
④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⑤楼板钢筋的弯起点,如加工厂(场)在加工没有起弯时,设计图纸又无特殊注明的,可按以下规定弯起钢筋,板的边跨支座按跨度1/10L为弯起点。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1/6L为弯起点。(L—板的中一中跨度)。
⑥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⑦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2)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3)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4)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5)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6)板筋绑扎前须先按设计图要求间距弹线,按线绑扎,控制质量。
7)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根据设计要求,板筋采用钢筋马凳纵横@600予以支撑。
3、钢筋接长: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直径≥18的钢筋优先采用机械接长,套筒挤压连接技术,其余钢筋接长,水平筋采用对焊与电弧焊,竖向筋优先采用电渣压力焊。大于Φ25竖向钢筋采用套筒挤压连接。
(1)对焊操作要求:
Ⅱ、Ⅲ级钢筋的可焊性较好,焊接参数的适应性较宽,只要保证焊缝质量,拉弯时断裂在热影响区就较小。因而,其操作关键是掌握合适的顶锻。
采用预热闪光焊时,其操作要点为:一次闪光,闪平为准;预热充分,频率要高;二次闪光,短、稳、强烈;顶锻过程,快速有力。
(2)电弧焊:
钢筋电弧焊分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和熔槽四种接头形式。
① 帮条焊:帮条焊适用于Ⅰ、Ⅱ级钢筋的接驳,帮条宜采用与主筋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制作。
② 搭接焊:搭接焊只适用于Ⅰ、Ⅱ、Ⅲ级钢筋的焊接,其制作要点除注意对钢筋搭接部位的预弯和安装,应确保两钢筋轴线相重合之处,其余则与帮条焊工艺基本相同。一般单面搭接焊为10d,双面焊为5d。
③ 钢筋坡口焊对接分坡口平焊和坡口立焊对接。
(3)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
电渣压力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渣池产生的电阻热将钢筋端溶化,然后施加压力使钢筋焊合。
电渣压力焊施焊接工艺程序:
安装焊接钢筋→安装引弧铁丝球→缠绕石棉绳装上焊剂盒→装放焊剂接通电源,“造渣”工作电压40~50V,“电渣”工作电压20~25V→造渣过程形成渣池→电渣过程钢筋端面溶化→切断电源顶压钢筋完成焊接→卸出焊剂拆卸焊盒→拆除夹具。
①焊接钢筋时,用焊接夹具分别钳固上下的待焊接的钢筋,上下钢筋安装时,中心线要一致。
②安放引弧铁丝球:抬起上钢筋,将预先准备好的铁丝球安放在上、下钢筋焊接端面的中间位置,放下上钢筋,轻压铁丝球,使接触良好。放下钢筋时,要防止铁丝球被压扁变形。
③装上焊剂盒:先在安装焊剂盒底部的位置缠上石棉绳,然后再装上焊剂盒,并往焊剂盒满装焊剂。
安装焊剂盒时,焊接口宜位于焊剂盒的中部,石棉绳缠绕应严密,防止焊剂泄漏。
④接通电源,引弧造渣:按下开头,接通电源,在接通电源的同时将上钢筋微微向上提,引燃电弧,同时进行“造渣延时读数”计算造渣通电时间。
“造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40~50V之间,造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通电时间的3/4。
⑤“电渣过程”:随着造渣过程结束,即时转入“电渣过程”的同时进行“电渣延时读数”,计算电渣通电时间,并降低上钢筋,把上钢筋的端部插入渣池中,徐徐下送上钢筋,直至“电渣过程”结束。
“电渣过程”工作电压控制在20~25V之间,电渣通电时间约占整个焊接过程所需通电时间的1/4。
⑥顶压钢筋,完成焊接:“电渣过程”延时完成,电渣过程结束,即切断电源,同时迅速顶压钢筋,形成焊接接头。
⑦卸出焊剂,拆除焊剂盒、石棉绳及夹具。
卸出焊剂时,应将料斗卡在剂盒下方,回收的焊剂应除去溶渣及杂物,受潮的焊剂应烘、焙干燥后,可重复使用。
⑧钢筋焊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焊接接头外观检查,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
(二)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1)钢筋的材质、规格及焊条类型应符合钢筋工程的设计施工规范,有材质及产品合格证书和物理性能检验,对于进口钢材需增加化学性能检定,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2)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焊工必须持相应等级焊工证才允许上岗操作。
(4)在焊接前应预先用相同的材料、焊接条件及参数,制作二个抗拉试件,其试验结果大于该类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才允许正式施焊,此时不可再从成品抽样取试件。
2、基本项目
(1)钢筋、骨架绑扎,缺扣、松扣不超过应绑扎数据的10%,且不应集中。
(2)钢筋弯钩的朝向正确,绑扎接头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3)所有焊接接头必须进行外观检验,其要求是:焊缝表面平顺,没有较明显的咬边、凹陷、焊瘤、夹渣及气孔,严禁有裂纹出现。
3、机械性能试验、检查方法:
按同类型(钢种直径相同)分批,每100个为一批,每批取6个试件,3个作抗拉试件,3个作冷弯试验。
三个试件抗拉强度值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
冷弯试验(包括正弯和反弯试验)弯曲时接头位置应处于弯曲中心处,冷弯按规定角度进行,接头处或热影响区外侧横向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15mm计算合格。
4、机械连接:
此项工程对Φ18以上(包括Φ18)梁、柱钢筋及底层柱筋要求采用机械连接方式进行钢筋接长。为保证工程质量,我公司决定采用套筒钢筋挤压连接进行Φ18以上钢筋的连接。此新技术是通过钢筋端头特制的套筒挤压形成的接头。
(1)遵从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进行施工。
(2)施工操作:
A、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下岗。
B、挤压操作时采用的挤压力,压模亮度,压痕直径或挤压后套筒长度向波动范围以及挤压道数均应符合经型式检验确定的技术参数的要求。
C、挤压前应做下列准备工作:
a. 钢筋端头的铁皮、泥砂、油漆等杂物应清理干净。
b. 应对套筒作外观尺寸检查。
c. 应对钢筋与套筒进行试套,如钢筋有马蹄、弯折或纵肋尺寸过大者,应预先矫正或用砂轮打磨,对不同直径钢筋的套筒不得相互串用。
d. 钢筋连接端应划出明显定位标记,确保在挤压和挤压后按定位标记检查钢筋伸入套筒内的长度。
e. 检查挤压设备情况,并进行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
D、挤压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按标记检查钢筋插入套筒内的深度,钢筋端头离套筒长度中点不宜超过10mm。
b. 挤压时挤压机与钢筋轴线应保持垂直。
c. 挤压宜从套筒中央开始,并依次向两端挤压。
d. 宜先挤压一端套筒,在施工作业区插入待接钢筋后再挤压另一端套筒。
E、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挤压连接工艺检验,工世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三根。
b). 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抬拉强度试验。
c). 挤压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500个也作一批验收批
以前的架立筋与现在的架立筋,其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以前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纵筋,现在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中间连接负弯矩筋的连接筋,在复合箍筋的内上角处,其非抗震搭接长度为150mm。
主筋以前是指梁的下部纵筋,板的下部纵筋,柱的立筋,楼梯板的下部纵筋,主筋的名称已经过时,内容已经变得含糊不清,今已减少了这样的称呼。
自从推广《平法》以来,弯起筋已经很少采用,但在个别的设计中依然可见,其要点是弯起角度,斜长的计算和减延伸率。
腰筋包括两种,构造腰筋和抗扭腰筋,不同点是作用不一样,构造腰筋用G打头,抗扭腰筋用N打头,构造腰筋的锚固长度为15d,抗扭腰筋的锚固长度与下部纵筋相同。
腰筋位置的计算,是以该梁所含板的下皮到梁的下部第一排纵筋之间均分间距,而不是按梁的上下纵筋之间来分或按梁高来分。
一般框架梁端部负弯矩筋的锚固长度为:0.4laE加15d直角钩。
负弯矩筋位于第一排的取1/3净跨度ln,位于第二排的取1/4净跨度ln,但是其值要取左右两个跨度值之大的应用,这是理解负弯矩筋的关键点。
梁下部纵筋
框架梁下部纵筋,即以前所指的主筋,是钢筋作用的重点,其锚固长度是0.4laE加15d直角钩,
非框架梁的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是12d,满足12d可不做弯钩。
箍筋计算应以内皮尺寸为准,这样不易出错。
箍筋的弯钩角度和弯钩长度分抗震与非抗震,框架与非框架。
非抗震又非框架的梁柱箍筋,可以执行以前的现定,钩长按直径6;8;10分别取50mm;60mm;70mm,可不做135度角,即可以做成90度弯钩。这一说法有待探讨。
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必须执行《平法》,必须做成135度的弯钩。
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其钩长为10d与75mm中之大值。
即如箍筋直径为6mm,钩长为75mm,直径为8mm钩长为80mm,直径为10m...[查看详情] 箍筋
箍筋计算应以内皮尺寸为准,这样不易出错。
箍筋的弯钩角度和弯钩长度分抗震与非抗震,框架与非框架。
非抗震又非框架的梁柱箍筋,可以执行以前的现定,钩长按直径6;8;10分别取50mm;60mm;70mm,可不做135度角,即可以做成90度弯钩。这一说法有待探讨。
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必须执行《平法》,必须做成135度的弯钩。
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其钩长为10d与75mm中之大值。
即如箍筋直径为6mm,钩长为75mm,直径为8mm钩长为80mm,直径为10mm,钩长为100mm,依此类推。
箍筋按内皮尺寸下料时应加延伸率,加3d较准。
复合箍筋分重叠复合与大小复合,现在要求大箍套小箍,不提倡重叠复合,但是,重叠复合也有其应用的场合与好处。
复合箍筋的计算,一般新手不知所措,应当努力精通,学会并不难。
按内皮尺寸,首先减去下角主筋的两个半径,再除以主筋之间的空数
之后再乘以所要箍住主筋的空数,最后再加上主筋的两个半径。注意空数的空是多音字,在此所用的是4声是空格的空,不是1声空间的空,是段的意思。
在框架及有抗震要求的梁柱中,凡在受拉纵筋绑扎搭接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
在框架柱中,在底层的基础顶面及嵌固部位之上的柱净高度的下1/3内须加密,在除底层下部外,底层上部和以上各层的柱净高度的1/6内及不小于500mm的范围内的箍筋要加密。
框架柱箍筋在穿越各梁板中均要加密。
在梁中,箍筋加密区位于受剪力最大处,在梁端支座里皮50mm处起往梁中间方向算。
在框架梁中,分抗震强度等级一级和二至四级来决定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分2倍梁高和1.5倍梁高两个数值,最小不得小于500mm。
在主次梁交*处的主梁上,有附加箍筋也需加密,单侧加密区的计算从距次梁边的50mm处算起,一个次梁宽度加上一个主次梁底皮的高差。其加密值为箍筋直径的8d,且不大于100mm。
吊筋的全高度应设置到主梁的最下层纵筋处或者二排纵筋处。
吊筋的上平直部分的长度为其直径的20d。
吊筋的下平直部分的长度为次梁宽加两个50mm。
吊筋的斜长按梁高,当梁高小于800时为45度角,当梁高等于或大于800时为60度角。
45度角时,用其直角边乘以根号2,即乘以1.414系数,当为60度角时,用其直角长边乘以1.155系数。
吊筋下料时需减延伸率。
钢筋翻样之平法
有些钢筋工同行新手应用《平法》时常发懵,晕头转向,不得要领。本人从另一视角提取分类内容加以浅释,以帮助大家深入理解使用《 平法》。
因水平所限,必然有不当之处,希望同道加以补充或指正。
钢筋的锚固长度
为此构件中的纵筋伸入彼构件内的长度,以彼构件的完整边线起算。
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础中;墙或板伸入梁中;等等。 “锚固长度”应成为钢筋工的第一概念。
锚固长度是图集中的固定值。在《平法》各本图集中均有列表。
锚固长度在101-1.3.4图集中总分两种:非抗震与抗震,内容是不同的。
选择锚固长度的前提条件是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抗震等级,然后参照钢筋种类决定。
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非框架梁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12d;非框架梁包括:简支梁;连系梁;楼梯梁;过梁;雨蓬阳台梁;但不包括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另有规定。
当边柱内侧柱筋顶部和中柱柱筋顶部的直锚长度小于锚固长度时,可向内或向外侧弯12d直角钩。
当柱墙插筋的竖直锚固长度小于规定值时,需按照101-3图集32页右下角的表或45页右上角的表加弯直角钩。
框架梁上下纵筋及抗扭腰筋和非框架梁上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0.4laE
加15d直角钩。
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
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是以锚固长度为先决条件,再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给出3个修正系数来计算。
在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
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各类构件各有具体要求。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前提条件是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保护层厚度在图纸的结构说明页中均有详细规定。
一般情况下,无垫层基础是70mm;有垫层基础是35mm,柱是30mm,梁是25mm,板是20mm,薄板是15mm,图纸中 均有具体规定。
保护层问题
通常,钢筋工在绑扎大梁时,在梁下部纵筋之下,必须要垫好保护层,合理的保护层材料是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用大块石子垫也是常有 的事,上级允许时,可用25mm的钢筋头垂直垫在主筋下,最好用16或18mm的钢筋头斜着垫在大梁的箍筋下面。
圈梁的保护层,一般应由混凝土工随打随垫,因为木工在支模时在圈梁钢筋上行走,事先垫了保护层更加容易跺倒箍筋。
板的保护层是最不容易保证的,如果按照合理的混凝土施工规程,钢筋工应当事先把板的钢筋保护层用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垫好,但是, 各个工地不一定都是规范的,好多工地,混凝土工以及其它各个工种的人员都在已经绑扎好的钢筋上踩踏,这时,钢筋工完全有理由不给垫保护层,因为保护层垫起之后,更容易使绑扎好的钢筋网被踩得乱七八糟,不好修正,这时应由混凝土工随打随垫才对。
以前的架立筋与现在的架立筋,其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以前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纵筋,现在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中间连接负弯矩筋的连接筋,在复合箍筋的内上角处,其非抗震搭接长度为 150mm。
主筋以前是指梁的下部纵筋,板的下部纵筋,柱的立筋,楼梯板的下部纵筋,主筋的名称已经过时,内容已经变得含糊不清,今已减少了 这样的称呼。
自从推广《平法》以来,弯起筋已经很少采用,但在个别的设计中依然可见,其要点是弯起角度,斜长的计算和减延伸率。
腰筋包括两种,构造腰筋和抗扭腰筋,不同点是作用不一样,构造腰筋用G打头,抗扭腰筋用N打头,构造腰筋的锚固长度为15d,抗 扭腰筋的锚固长度与下部纵筋相同。
腰筋位置的计算,是以该梁所含板的下皮到梁的下部第一排纵筋之间均分间距,而不是按梁的上下纵筋之间来分或按梁高来分。
一般框架梁端部负弯矩筋的锚固长度为:0.4laE加15d直角钩。
负弯矩筋位于第一排的取1/3净跨度ln,位于第二排的取1/4净跨度ln,但是其值要取左右两个跨度值之大的应用,这是理解负 弯矩筋的关键点。
梁下部纵筋
框架梁下部纵筋,即以前所指的主筋,是钢筋作用的重点,其锚固长度是0.4laE加15d直角钩, 非框架梁的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是12d,满足12d可不做弯钩。
箍筋计算应以内皮尺寸为准,这样不易出错。
箍筋的弯钩角度和弯钩长度分抗震与非抗震,框架与非框架。
非抗震又非框架的梁柱箍筋,可以执行以前的现定,钩长按直径6;8;10分别取50mm;60mm;70mm,可不做135度角 ,即可以做成90度弯钩。这一说法有待探讨。
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必须执行《平法》,必须做成135度的弯钩。
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其钩长为10d与75mm中之大值。
即如箍筋直径为6mm,钩长为75mm,直径为8mm钩长为80mm,直径为10mm,钩长为100mm,依此类推。
箍筋按内皮尺寸下料时应加延伸率,加3d较准。
复合箍筋分重叠复合与大小复合,现在要求大箍套小箍,不提倡重叠复合,但是,重叠复合也有其应用的场合与好处。
复合箍筋的计算,一般新手不知所措,应当努力精通,学会并不难。
按内皮尺寸,首先减去下角主筋的两个半径,再除以主筋之间的空数
之后再乘以所要箍住主筋的空数,最后再加上主筋的两个半径。注意空数的空是多音字,在此所用的是4声是空格的空,不是1声空间的 空,是段的意思。
在框架及有抗震要求的梁柱中,凡在受拉纵筋绑扎搭接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
在框架柱中,在底层的基础顶面及嵌固部位之上的柱净高度的下1/3内须加密,在除底层下部外,底层上部和以上各层的柱净高度的1 /6内及不小于500mm的范围内的箍筋要加密。
框架柱箍筋在穿越各梁板中均要加密。
在梁中,箍筋加密区位于受剪力最大处,在梁端支座里皮50mm处起往梁中间方向算。
在框架梁中,分抗震强度等级一级和二至四级来决定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分2倍梁高和1.5倍梁高两个数值,最小不得小于500mm 。
在主次梁交叉处的主梁上,有附加箍筋也需加密,单侧加密区的计算从距次梁边的50mm处算起,一个次梁宽度加上一个主次梁底皮的高差。其加密值为箍筋直径的8d,且不大于100mm。
吊筋的全高度应设置到主梁的最下层纵筋处或者二排纵筋处。
吊筋的上平直部分的长度为其直径的20d。
吊筋的下平直部分的长度为次梁宽加两个50mm。
吊筋的斜长按梁高,当梁高小于800时为45度角,当梁高等于或大于800时为60度角。 45度角时,用其直角边乘以根号2,即乘以1.414系数,当为60度角时,用其直角长边乘以1.155系数。
吊筋下料时需减延伸率。
又叫小拉钩,其钩长与弯钩角度同箍筋的弯钩。
拉筋必须钩住箍筋并紧靠梁或柱的纵筋。
柱内复合箍筋可全部采用拉筋。
梁中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间距的2倍,一般为400mm。
梁中拉筋多于两排时,其位置应上下相互错开。
拉筋的计算不同于箍筋,应按内皮尺寸计算,按箍筋内皮尺寸再加上两个箍筋直径才对。
板主筋的锚固长度为直径的5d,且不小于板厚。
板主筋的第一根起算位置是,距梁边上下纵筋连线1/2板主筋间距。
板主筋间距过密时,可以跳绑,即绑扎梅花扣。但板边的两排必须绑扎全扣。
板扣筋的直角钩只减上边保护层,通常减20mm,下边可直接立在模板上。
板扣筋在重叠时,有一个绑扎次序问题是必须注意的,同绑扎梁钢筋一样,先绑扎主梁方向的后绑扎次梁方向的,这样才不至于使扣筋加 高一层,造成上边的保护层减小或者没有了。
楼梯梁相当于简支梁。
楼梯平台板当于简支板。
楼梯踏步板主筋的计算,只用于钢筋进料计划。不能用于实际钢筋的下料。实际楼梯板主筋的准确尺寸,应当实际到模板上量尺。
楼梯板扣筋也应当通过实际量取板主筋的尺寸再按图集要求算出来。
如果图纸上给出了楼梯板筋的尺寸,只能作为参考,也应当实际量尺后再下料。
先讨论一下板扣筋重叠问题
很感谢一丁老师,提到板扣筋在重叠时,其上面的做成一字型,即只下料不打钩,由此进一步设想,把不打钩的直棍型的放到下面不是更 好么?也不超高,算计好了,又省料又省工,我想,这在理论上只可以探讨,付诸实施恐怕不行,施工监理肯定不允许。监理只认规范。至于扣筋的脚长,还是按板厚减去两公分最为实用,前些年我都是减10mm,当浇筑混凝土时,老板总是嫌混凝土超厚扣筋的钩超高, 太浪费混凝土,经研究找出的原因是,1.在成型扣筋的脚时常有偏差,2.混凝土经过震捣,有自动抬高板钢筋的现象,3.在板扣筋 重叠处加高了一个扣筋直径。为防止在扣筋重叠处超高,通常是把下一层的扣筋脚掰斜不使直立,这样就好了。再说混凝土工也在时刻控制板厚,超高了增加工作量他也不干。
主要是指绑扎搭接,关于搭接位置,各种构件各有各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论。有些重要构件,当受力纵筋直径超过规定值,16或22或 25或28时,就不允许绑扎搭接而只许机械连接,甚至不允许出现连接点。作为钢筋工,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知晓钢筋在各构件中各部位的物理作用,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受拉作用,其次起受剪作用,受剪其实是受拉的一种变形,再次起受扭作用。 钢筋的接头,是这根钢筋的薄弱点,往坏处想,便是危险点或者是事故点,所以要格外加小心,要注意,要把这个不良点放在不吃劲的地方。
钢筋的接点,一不能放在受拉最大处,二不能放在受剪处,三不能放在受扭最大处。
正弯矩梁的净跨度中段下部三分之一是受拉最大部位,越靠近跨中受拉力越大;净跨度距支座的三分之一区段内是受剪最大部位而且越靠 近支座受剪力越大;净跨度下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间靠近支座这两小段受拉力最小受剪力也最小,所以这里被确定为连接区,跨中上部受拉力最小,也被确定为连接区。负弯矩梁即反梁的受力道理与此相反,遇到反梁,您就倒过来思索,在脑子里过电影,便一目了然, 如101-3《筏型基础》里面的基础梁则是。
在连接区,如果只有两根纵筋,我想可以把搭接头设在同一区段内,把锚固长度乘以1.6系数,即按100%接头面积百分率来取,如 果超过4根筋,最好是隔一搭一或隔三搭一,搭接修正系数取1.4或1.2。
至于柱子钢筋的搭接部位,首先区分是什么柱,对于框架柱,要执行101-1图集,只要是“非连接区”,便可搭接。非连接区便是箍 筋的加密区,在底层,不一定是一层有可能是地下室,柱净高度下部三分之一,在底层柱净高度上部的六分之一及以上各层柱净高度靠近上下两头的六分之一不小于500mm范围,都是箍筋加密区也是非连接区。
箍筋加密区等于非连接区是柱子偏心受拉力的集中处,钢筋连接点是薄弱处,所以这两处不可共存,文字理论之要领其实也很简单。
至于构造柱和普通柱,搭接位置就在嵌固部位之上,不适用于101图集。
剪力墙钢筋的搭接与众不同,竖向钢筋的搭接分两种类型,一二级抗震和钢筋直径大于28时的搭接头需要错开,中间隔500mm;三 四级抗震和钢筋直径小于28时的搭接头可在同一区段内,搭接长度均为锚固长度的1.2倍。
相对于原位标注而言,用一条直线引出,在梁中用水平或垂直线引出,在柱中用斜线引出。在剪力墙中用折线引出。
集中标注是大致的总体的注明,在梁的内容有:构件代号,跨数,截面尺寸,箍筋直径间距支数,上部或加下部贯通纵筋根数直径,腰筋 根数直径等。在柱中纵筋有时表示全部根数直径,有时表示4角的根数直径。
相对于集中标注而言,是集中标注的具体补充与细化。当这两种标注发生矛盾时,通常是以原位标注为准,但是从安全起见,还是钢筋多 多益善。
值得注意的是,当原位标注负弯矩筋时,已经包含了梁上部的贯通纵筋在内,这一点在图纸上常常发生混淆,设计者最容易糊涂,施工者 千万马虎不得,有疑问时,直接去问设计师最好,或者宁可多用钢筋也要确保工程质量免除后患。
见101-1第35页右上角图,此构造做法的目的是要保证支座内受力纵筋的净距不小于25mm,从而保证纵筋在支座内有一定的握 裹力,这一点很重要,通常不按此法施工而是直接在支座内搭接是错误的,应该加以改正。
至于那个1:12斜度,是否可以考虑不打弯,直接插入,因为那个弯度太小,不易弯准,当角度弯不准时反倒影响了质量,如果不打弯,干活可就省事多了,此事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如果支座两边纵筋直径相同,最好是直接通过,不在支座内设接头,想设接头时,最好是把接头设在净跨度中的三分之一与四分之一之间 的区段处隔一搭一,美国建筑结构的经验确实值得借鉴。
实践证明,钢筋设计弯钩,往往事与愿违,本来是想增加锚固坚固的程度,其结果是在陡弯处,钢筋内部结构已被破坏,陡弯处的内部出 现了看不见的裂纹,成为了新的薄弱点,当钢筋受到极限应力时,最容易在弯点断裂,所以在《平法》中,一再强调采用弯折半径4d; 6d;8d,而不是弯折直径,确有一定的道理,不可轻视。在纵向受力钢筋端头的弯钩成型时,在钢筋弯曲机上切不可加挡板,而且中心卡桩要用粗一些的,中心卡桩用直径35mm以上的,宁可 让其弯度大些。
但是,箍筋的角就成为新的问题了,普通箍筋倒是没的说,只是加密箍筋,是起受剪作用的,角度弯的不陡,会缩小纵向钢筋在构件中的 截面尺寸,角度弯的过陡,也存在上述的破坏作用,解决的办法,只有牺牲保护层,把箍筋做得大一些。此事也有待于探讨。
钢筋常用的分类
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在结构中的用途进行分类:
(一)按轧制外形分
(1)光面钢筋:I级钢筋(Q235钢钢筋)均轧制为光面圆形截面,供应形式有盘圆,直径不大于10mm,长度为6m~12m。
(2)带肋钢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种,一般Ⅱ、Ⅲ级钢筋轧制成人字形,Ⅳ级钢筋轧制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3)钢线(分低碳钢丝和碳素钢丝两种)及钢绞线。
(4)冷轧扭钢筋:经冷轧并冷扭成型。
(二)按直径大小分
钢丝(直径3~5mm)、细钢筋(直径6~10mm)、粗钢筋(直径大于22mm)。
(三)按力学性能分
Ⅰ级钢筋(235/370级);Ⅱ级钢筋(335/510级);Ⅲ级钢筋(370/570)和Ⅳ级钢筋(540/835)
(四) 按生产工艺分
热轧、冷轧、冷拉的钢筋,还有以Ⅳ级钢筋经热处理而成的热处理钢筋,强度比前者更高。
(五)按在结构中的作用分:受压钢筋、受拉钢筋、架立钢筋、分布钢筋、箍筋等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发生变化,在施工配料中不能公根据施工图所示尺寸下料;必须考虑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因素,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平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的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的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箍筋下料长度=外皮周长尺寸+箍筋调整值
计算钢筋造价时,则按照上述计算公式不扣减弯曲调整值即可。钢筋如有接长,则另加搭接长度。
一、单个弯钩增加长度计算
钢筋弯钩有三种形式: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说明:(a)半圆弯钩(b)直弯钩(c)斜弯钩
设D为圆弧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Lp为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并根据规定取值D=2.5d,Lp=3d,则单个弯钩增加长度如表2-9。
弯钩角度α180°135°90°
弯钩增长公式Lz1.071D+0.57d+Lp0.678D+0.178d+Lp0.285D-0.215d+Lp
弯钩增加长度6.25d4.9d3.5d
表2-9单个弯钩增加长度1
注:某些施工或预算手册中的弯钩增加长度公式为:
弯钩角度α180°135°90°
弯钩增长公式Lz3d+-2.25d3d+-2.25d3d+-2.25d
弯钩增加长度6.25d4.9d3.5d
表2-9单个弯钩增加长度2
二、钢筋弯曲调整值
由于钢筋弯曲时,外侧伸长,内侧缩短,只有轴线长度不变。因弯曲处形成圆弧,而设计图中注明的量度尺寸一般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外包尺寸和钢筋轴线长度(下料尺寸)之间存在一个差值,即弯曲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如图2-29示。两者之间的差值叫弯曲调整值,量度尺寸-下料尺寸=弯曲调整值或下料尺寸=量度尺寸-弯曲调整值
弯折角度α弯曲调整值公式弯曲直径D取值弯曲调整值
30°0.006D+0.274dD=4d0.298d
D=5d0.304d
45°0.022D+0.436dD=4d0.52d
60°0.053D+0.631dD=4d0.85d
90°0.215D+1.215dD=4d2.08d
135°0.236D+1.65dD=4d2.59d
表2-10钢筋弯折时的弯曲调整值1
弯起角度α弯曲调整值公式弯曲直径D取值弯曲调整值
30°0.012D+0.28dD=4d0.33d
45°0.043D+0.457dD=4d0.63d
60°0.108D+0.685dD=4d1.12d
表2-10弯起钢筋的弯曲调整值2
注:由于在实际施工操作时并不能完全准确地按有关规定的最小弯曲调整值取用,有时稍有偏大取值,有时也可能略有偏小取值;也有成型工具性能不一定满足规定要求等。因此,除按有关计算方法计算弯曲调整值之外,还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或操作经验确定。
三、箍筋弯钩规定及增加长度取值
(1)箍筋弯钩规定
用I级钢筋或冷拨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A、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B、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对于一般结构,不宜小于5d;对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对于无抗震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按90°/180°或90°/90°形式加工;对于有抗震要求或受扭的结构可按135°/135°形式加工。
钢筋算量最常见的问题
柱问题(1):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
《03G101-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①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 laE 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 laE )
②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③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 10d ,而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 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④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于 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⑤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是这样的吗?
⑥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其弯折部分长度,“剩多少拐过去多少”,显然不合适。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③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部分长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④条规定的“最小直锚长度”。是这样的吗?
■答柱问题(1):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3、-4”中得到相应答复如下:
①⑤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特厚基础(2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②③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d;④⑥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柱问题(2):我们在施工中经常遇到柱主筋大变小的问题。试问:当柱子采用电渣压力焊时候有什么限制条件,例:25mm碰焊14mm的钢筋的能不能?
■答柱问题(2): 25mm碰焊14mm,直径相差过大受力时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如果施工规范对大小直径钢筋对焊无限制规定的话,建议直径相差不要超过两级(25与20或18与14)。
●柱问题(3):柱伸入承台梁或基础梁中,是否设置箍筋?箍筋如何设置?不需加密?此箍筋起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明确标示,就没有问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没有明确表出,则施工人员如何执行?现在的情况是各人有各的做法,例如,有的人设置两根箍筋,有的人只设置一根箍筋。
■答柱问题(3):要设不少于两道箍筋,但不需要加密。箍筋的作用是保持柱纵筋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钢筋笼的定位不受扰动。
●柱问题(4):柱上端“非连接区”?
《G101图集》规定,柱的下部,即在楼板梁的上方有一个“非连接区”(是个箍筋加密区),纵筋的接头只能在“非连接区”以上部位(也就是柱的中部)进行。然而,图集没有规定在柱的上部有没有“非连接区”?例如,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区或者在柱梁的交叉部位允许不允许纵筋连接?
事实上,有的施工人员在上述的柱上部区域进行了钢筋接头。这样,他在柱中部有一个钢筋接头,在柱上部又有一个钢筋接头,违背了“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的规定。(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不过,上述规范的用语是“不宜”,并没有强制规定。因此,请教一下上述柱纵筋的接头问题如何解释?如何执行?其中有什么理论根据?
■答柱问题(4):提问者可能是指00G101,03G101-1中从下层柱的上部到上层柱的下部形成的非连接区是连续的。规范对此规定是“不宜”,未做强制规定,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规定偏严,对保证质量有好处。如果难以做到,结构设计师可以对此规定进行变更。规范用语“不宜”,反映了中国人的辨证思维。对于执行与否,结构设计师有抉择权利。该规定多出于概念设计考虑,未见其理论根据的文章发表。
●柱问题(5):前在03G101第45页中(非抗震KZ箍筋构造非抗震QZ.LZ纵向钢筋构造)中注7:当为复合箍筋时,对于四边有梁与柱相连的同一节点,可仅在四根梁端的最高梁底至最低梁顶范围周边设置矩形封闭箍筋,那么请问陈教授,
1、该条能否用于第36页(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中。或者说用于四级抗震的节点处。因为我注意到构造规定中非抗震与四级抗震处理基本上一样的。
2、对于四边有梁与柱相连的同一节点能否用于边(端)柱与梁相交处。
■答柱问题(5):
1、该条不适用于(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抗震结构要求所有复合箍筋要贯通柱梁节点,而且要按照加密间距设置。
2、只有边柱有悬挑梁时才会形成四边有梁的情况,该节点构造要求适用于该情况。
●柱问题(6):有的施工单位把柱子的接头只考虑底部的区域满足要求而上部却不考虑,施工单位认为是受压的,所以他们认为他们采取的闪光对焊上部接头他们就不考虑了?这样做法对吗?
■答柱问题(6):框架柱是偏压构件,受弯矩、轴向压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其受弯时的反弯点一般在柱中稍向上的位置,抗震时柱两端都要加密箍筋以保证实现“强剪弱弯”,因此,连接位置不考虑避开柱上端是错误的。
钢筋计算规则
(1)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二、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 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 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 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二、 剪力墙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1) 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2保护层+2弯钩(弯钩长度=11.9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600*600)
(二) 剪力墙墙柱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三) 剪力墙墙梁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一) 、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二) 、中间层
一、柱纵筋
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65%伸入梁内)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 、分布筋 、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二、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平法要领之1(转)
钢筋的锚固长度
为此构件中的纵筋伸入彼构件内的长度,以彼构件的完整边线起算。
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础中;墙或板伸入梁中;等等。
“锚固长度”应成为钢筋工的第一概念。
锚固长度是图集中的固定值。在《平法》各本图集中均有列表。
锚固长度在101-1.3.4图集中总分两种:非抗震与抗震,内容是不同的。
选择锚固长度的前提条件是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抗震等级,然后参照钢筋种类决定。
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非框架梁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12d;非框架梁包括:简支梁;连系梁;楼梯梁;过梁;雨蓬阳台梁;但不包括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另有规定。
当边柱内侧柱筋顶部和中柱柱筋顶部的直锚长度小于锚固长度时,可向内或向外侧弯12d直角钩。
当柱墙插筋的竖直锚固长度小于规定值时,需按照101-3图集32页右下角的表或45页右上角的表加弯直角钩。
框架梁上下纵筋及抗扭腰筋和非框架梁上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0.4laE
加15d直角钩。
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
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是以锚固长度为先决条件,再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给出3个修正系数来计算。
在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
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各类构件各有具体要求。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前提条件是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保护层厚度在图纸的结构说明页中均有详细规定。
一般情况下,无垫层基础是70mm;有垫层基础是35mm,柱是30mm,梁是25mm,板是20mm,薄板是15mm,图纸中均有具体规定。
保护层问题
通常,钢筋工在绑扎大梁时,在梁下部纵筋之下,必须要垫好保护层,合理的保护层材料是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用大块石子垫也是常有的事,上级允许时,可用25mm的钢筋头垂直垫在主筋下,最好用16或18mm的钢筋头斜着垫在大梁的箍筋下面。
圈梁的保护层,一般应由混凝土工随打随垫,因为木工在支模时在圈梁钢筋上行走,事先垫了保护层更加容易跺倒箍筋。
板的保护层是最不容易保证的,如果按照合理的混凝土施工规程,钢筋工应当事先把板的钢筋保护层用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垫好,但是,各个工地不一定都是规范的,好多工地,混凝土工以及其它各个工种的人员都在已经绑扎好的钢筋上踩踏,这时,钢筋工完全有理由不给垫保护层,因为保护层垫起之后,更容易使绑扎好的钢筋网被踩得乱七八糟,不好修正,这时应由混凝土工随打随垫才对。
以前的架立筋与现在的架立筋,其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以前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纵筋,现在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中间连接负弯矩筋的连接筋,在复合箍筋的内上角处,其非抗震搭接长度为150mm。
主筋以前是指梁的下部纵筋,板的下部纵筋,柱的立筋,楼梯板的下部纵筋,主筋的名称已经过时,内容已经变得含糊不清,今已减少了这样的称呼。
自从推广《平法》以来,弯起筋已经很少采用,但在个别的设计中依然可见,其要点是弯起角度,斜长的计算和减延伸率。
腰筋包括两种,构造腰筋和抗扭腰筋,不同点是作用不一样,构造腰筋用G打头,抗扭腰筋用N打头,构造腰筋的锚固长度为15d,抗扭腰筋的锚固长度与下部纵筋相同。
腰筋位置的计算,是以该梁所含板的下皮到梁的下部第一排纵筋之间均分间距,而不是按梁的上下纵筋之间来分或按梁高来分。
一般框架梁端部负弯矩筋的锚固长度为:0.4laE加15d直角钩。
负弯矩筋位于第一排的取1/3净跨度ln,位于第二排的取1/4净跨度ln,但是其值要取左右两个跨度值之大的应用,这是理解负弯矩筋的关键点。
梁下部纵筋
框架梁下部纵筋,即以前所指的主筋,是钢筋作用的重点,其锚固长度是0.4laE加15d直角钩,
非框架梁的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是12d,满足12d可不做弯钩。
箍筋计算应以内皮尺寸为准,这样不易出错。
箍筋的弯钩角度和弯钩长度分抗震与非抗震,框架与非框架。
非抗震又非框架的梁柱箍筋,可以执行以前的现定,钩长按直径6;8;10分别取50mm;60mm;70mm,可不做135度角,即可以做成90度弯钩。这一说法有待探讨。
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必须执行《平法》,必须做成135度的弯钩。
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其钩长为10d与75mm中之大值。
即如箍筋直径为6mm,钩长为75mm,直径为8mm钩长为80mm,直径为10mm,钩长为100mm,依此类推。
箍筋按内皮尺寸下料时应加延伸率,加3d较准。
复合箍筋分重叠复合与大小复合,现在要求大箍套小箍,不提倡重叠复合,但是,重叠复合也有其应用的场合与好处。
复合箍筋的计算,一般新手不知所措,应当努力精通,学会并不难。
按内皮尺寸,首先减去下角主筋的两个半径,再除以主筋之间的空数
之后再乘以所要箍住主筋的空数,最后再加上主筋的两个半径。注意空数的空是多音字,在此所用的是4声是空格的空,不是1声空间的空,是段的意思。
在框架及有抗震要求的梁柱中,凡在受拉纵筋绑扎搭接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
在框架柱中,在底层的基础顶面及嵌固部位之上的柱净高度的下1/3内须加密,在除底层下部外,底层上部和以上各层的柱净高度的1/6内及不小于500mm的范围内的箍筋要加密。
框架柱箍筋在穿越各梁板中均要加密。
在梁中,箍筋加密区位于受剪力最大处,在梁端支座里皮50mm处起往梁中间方向算。
在框架梁中,分抗震强度等级一级和二至四级来决定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分2倍梁高和1.5倍梁高两个数值,最小不得小于500mm。
在主次梁交叉处的主梁上,有附加箍筋也需加密,单侧加密区的计算从距次梁边的50mm处算起,一个次梁宽度加上一个主次梁底皮的高差。其加密值为箍筋直径的8d,且不大于100mm。
吊筋的全高度应设置到主梁的最下层纵筋处或者二排纵筋处。
吊筋的上平直部分的长度为其直径的20d。
吊筋的下平直部分的长度为次梁宽加两个50mm。
吊筋的斜长按梁高,当梁高小于800时为45度角,当梁高等于或大于800时为60度角。
45度角时,用其直角边乘以根号2,即乘以1.414系数,当为60度角时,用其直角长边乘以1.155系数。
吊筋下料时需减延伸率。
又叫小拉钩,其钩长与弯钩角度同箍筋的弯钩。
拉筋必须钩住箍筋并紧靠梁或柱的纵筋。
柱内复合箍筋可全部采用拉筋。
梁中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间距的2倍,一般为400mm。
梁中拉筋多于两排时,其位置应上下相互错开。
拉筋的计算不同于箍筋,应按内皮尺寸计算,按箍筋内皮尺寸再加上两个箍筋直径才对。
板主筋的锚固长度为直径的5d,且不小于板厚。
板主筋的第一根起算位置是,距梁边上下纵筋连线1/2板主筋间距。
板主筋间距过密时,可以跳绑,即绑扎梅花扣。但板边的两排必须绑扎全扣。
板扣筋的直角钩只减上边保护层,通常减20mm,下边可直接立在模板上。
板扣筋在重叠时,有一个绑扎次序问题是必须注意的,同绑扎梁钢筋一样,先绑扎主梁方向的后绑扎次梁方向的,这样才不至于使扣筋加高一层,造成上边的保护层减小或者没有了。
楼梯梁相当于简支梁。
楼梯平台板当于简支板。
楼梯踏步板主筋的计算,只用于钢筋进料计划。不能用于实际钢筋的下料。实际楼梯板主筋的准确尺寸,应当实际到模板上量尺。
楼梯板扣筋也应当通过实际量取板主筋的尺寸再按图集要求算出来。
如果图纸上给出了楼梯板筋的尺寸,只能作为参考,也应当实际量尺后再下料
面接着唠叨,只要读者不烦,我就高兴。
先讨论一下板扣筋重叠问题
很感谢一丁老师,提到板扣筋在重叠时,其上面的做成一字型,即只下料不打钩,由此进一步设想,把不打钩的直棍型的放到下面不是更好么?也不超高,算计好了,又省料又省工,我想,这在理论上只可以探讨,付诸实施恐怕不行,施工监理肯定不允许。监理只认规范。
至于扣筋的脚长,还是按板厚减去两公分最为实用,前些年我都是减10mm,当浇筑混凝土时,老板总是嫌混凝土超厚扣筋的钩超高,太浪费混凝土,经研究找出的原因是,1.在成型扣筋的脚时常有偏差,2.混凝土经过震捣,有自动抬高板钢筋的现象,3.在板扣筋重叠处加高了一个扣筋直径。
为防止在扣筋重叠处超高,通常是把下一层的扣筋脚掰斜不使直立,这样就好了。再说混凝土工也在时刻控制板厚,超高了增加工作量他也不干。
主要是指绑扎搭接,关于搭接位置,各种构件各有各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论。有些重要构件,当受力纵筋直径超过规定值,16或22或25或28时,就不允许绑扎搭接而只许机械连接,甚至不允许出现连接点。
作为钢筋工,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知晓钢筋在各构件中各部位的物理作用,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受拉作用,其次起受剪作用,受剪其实是受拉的一种变形,再次起受扭作用。
钢筋的接头,是这根钢筋的薄弱点,往坏处想,便是危险点或者是事故点,所以要格外加小心,要注意,要把这个不良点放在不吃劲的地方。
钢筋的接点,一不能放在受拉最大处,二不能放在受剪处,三不能放在受扭最大处。
正弯矩梁的净跨度中段下部三分之一是受拉最大部位,越靠近跨中受拉力越大;净跨度距支座的三分之一区段内是受剪最大部位而且越靠近支座受剪力越大;净跨度下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间靠近支座这两小段受拉力最小受剪力也最小,所以这里被确定为连接区,跨中上部受拉力最小,也被确定为连接区。负弯矩梁即反梁的受力道理与此相反,遇到反梁,您就倒过来思索,在脑子里过电影,便一目了然,如101-3《筏型基础》里面的基础梁则是。
在连接区,如果只有两根纵筋,我想可以把搭接头设在同一区段内,把锚固长度乘以1.6系数,即按100%接头面积百分率来取,如果超过4根筋,最好是隔一搭一或隔三搭一,搭接修正系数取1.4或1.2。
至于柱子钢筋的搭接部位,首先区分是什么柱,对于框架柱,要执行101-1图集,只要是“非连接区”,便可搭接。非连接区便是箍筋的加密区,在底层,不一定是一层有可能是地下室,柱净高度下部三分之一,在底层柱净高度上部的六分之一及以上各层柱净高度靠近上下两头的六分之一不小于500mm范围,都是箍筋加密区也是非连接区。
箍筋加密区等于非连接区是柱子偏心受拉力的集中处,钢筋连接点是薄弱处,所以这两处不可共存,文字理论之要领其实也很简单。
至于构造柱和普通柱,搭接位置就在嵌固部位之上,不适用于101图集。
剪力墙钢筋的搭接与众不同,竖向钢筋的搭接分两种类型,一二级抗震和钢筋直径大于28时的搭接头需要错开,中间隔500mm;三四级抗震和钢筋直径小于28时的搭接头可在同一区段内,搭接长度均为锚固长度的1.2倍。
相对于原位标注而言,用一条直线引出,在梁中用水平或垂直线引出,在柱中用斜线引出。在剪力墙中用折线引出。
集中标注是大致的总体的注明,在梁的内容有:构件代号,跨数,截面尺寸,箍筋直径间距支数,上部或加下部贯通纵筋根数直径,腰筋根数直径等。在柱中纵筋有时表示全部根数直径,有时表示4角的根数直径。
相对于集中标注而言,是集中标注的具体补充与细化。当这两种标注发生矛盾时,通常是以原位标注为准,但是从安全起见,还是钢筋多多益善。
值得注意的是,当原位标注负弯矩筋时,已经包含了梁上部的贯通纵筋在内,这一点在图纸上常常发生混淆,设计者最容易糊涂,施工者千万马虎不得,有疑问时,直接去问设计师最好,或者宁可多用钢筋也要确保工程质量免除后患。
见101-1第35页右上角图,此构造做法的目的是要保证支座内受力纵筋的净距不小于25mm,从而保证纵筋在支座内有一定的握裹力,这一点很重要,通常不按此法施工而是直接在支座内搭接是错误的,应该加以改正。
至于那个1:12斜度,是否可以考虑不打弯,直接插入,因为那个弯度太小,不易弯准,当角度弯不准时反倒影响了质量,如果不打弯,干活可就省事多了,此事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如果支座两边纵筋直径相同,最好是直接通过,不在支座内设接头,想设接头时,最好是把接头设在净跨度中的三分之一与四分之一之间的区段处隔一搭一,美国建筑结构的经验确实值得借鉴。
实践证明,钢筋设计弯钩,往往事与愿违,本来是想增加锚固坚固的程度,其结果是在陡弯处,钢筋内部结构已被破坏,陡弯处的内部出现了看不见的裂纹,成为了新的薄弱点,当钢筋受到极限应力时,最容易在弯点断裂,所以在《平法》中,一再强调采用弯折半径4d;6d;8d,而不是弯折直径,确有一定的道理,不可轻视。
在纵向受力钢筋端头的弯钩成型时,在钢筋弯曲机上切不可加挡板,而且中心卡桩要用粗一些的,中心卡桩用直径35mm以上的,宁可让其弯度大些。
但是,箍筋的角就成为新的问题了,普通箍筋倒是没的说,只是加密箍筋,是起受剪作用的,角度弯的不陡,会缩小纵向钢筋在构件中的截面尺寸,角度弯的过陡,也存在上述的破坏作用,解决的办法,只有牺牲保护层,把箍筋做得大一些。此事也有待于探讨。
《平法》特征
1.求证推导
《平法》中的数值,没有一个是凭空而来的,全都有理有据,学者必须耐住性子,仔细推敲,反复论证,找出其中各个规律并且注意其中微小的变化,分析对比,务求明析透彻。
2.取大优先
《平法》中常常给些并列条件,同等条件下取最大值,情况允许时也不低于最小值,绝不是说用哪个值都可以,最常见的符号是“大于或等于”,但是大于也不是漫无边际,还要受行业标准里的“允许偏差”的制约,太过于浪费建筑原材料,甲方也不干,职业道德也不容许施工方为所欲为。
3.引领时尚
纵观《平法》,其精辟之处,皆优于以往的类似图集,并具有相当的超前意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应用者的意见反馈,总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中。《平法》,把散在的,杂乱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依据,进行系统地整理分类归纳总结,集中分型论证加工使之系列条理化,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实现了可操作化,让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长直到工人从上到下一条龙的做到了通用化标准化,《平法》不愧是一项化时代的创举,而且正在不断的走向完善和全面,凡是涉及到建筑构造方面的人员,特别是钢筋混凝土,没有理由不学习不钻研不精通她。
先说楼梯板纵筋,即楼梯板主筋,两端的锚固长度为大于或等于5d,且大于或等于板厚,再说楼梯板的负弯矩筋,也叫扣筋,这个扣筋可不同于平板扣筋,一头往下还带有回头钩呢,这里有一个小规律,带回头钩上边的那个弯角,当此角度为直角和锐角时,其伸入支座内长度为0.4锚固长度,且下弯段为15d,当此角度为钝角时,其伸入支座内的长度为锚固长度。
见《平法》101-2第17页19页21页23页右侧表。
这个表乍一看,有些发懵,理解之后其实很简单。
上边的那个求k值的公式,实际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变形,通过步宽与步高的比值关系,便可很快求出坡长系数,图集上给出的插入法查表,是一个非常简便的算法,用坡长系数 k乘以水平投影长度,便很快算出板纵筋的斜段长度,表中左列1.0;1.2;1.4;1.6;1.8;2.0是步宽除以与步高的商值叫作“宽高比”,右列的k值是对应于左列特定值的,同理,在电脑中用电子表格,输入相应的公式,也可以求出1.1:1.3;1.5;1.7;1.9;1.35;1.75;等的值,在这个表里,踏步宽高比2.0的k值1.118是最常用的,因为正常楼梯的步宽通常是300,步高是150,比值正是2.0,所以最常用。
坡长系数等于直角三角形的弦除以股的商值,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弦通过演变,存在着两个短边和一个长边的对等关系,运算时引入了乘方与开平方的数学算法,这在计算器与电脑中,计算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计算归计算,在楼梯中,坡长计算值只能应用于材料计划,不能用于钢筋下料,按此下料,多数是不准确的,要想准确,必须得等支模结束后,到模板上实际量尺,因为理论跟实际不是完全等同的,两者必然要有些误差偏差等差距。
楼梯板扣筋长度
楼梯板不出现折角时,板扣筋伸入板净跨度内的长度为板净跨坡度的四分之一,但是不要忘记这里不包括锚固长度,也不是板纵向钢筋总长度的四分之一,而是板净跨坡度的四分之一,还要再加上锚固长度和弯钩减去延伸率才能等于板扣筋的下料长度,这就是钢筋翻样员麻烦之所在,计算钢筋时,都难免要拐好几个弯儿,就跟威出来的钢筋一个样。道理明白了,计算时也非常简单,用板的净跨度的四分之一乘以坡长系数,再加锚固长度加弯钩就算出来了。
当楼梯板出现弯角时,又引入一个五分之踏步板净长的数值,细看弯角前后,有一个水平净长度,有一个梯板净跨度,上边有一个四分之负弯矩筋长度,有一个五分之斜段长度,而且在弯角处的角内侧,钢筋都出现了互插现象,这又给钢筋算料和制作绑扎增加不少麻烦,没办法,这是结构设计必要的构造做法,不这样做,楼梯就不结实不耐用,多分析一会儿多动一动脑筋,窍门还是满地跑的,我在网上这个论坛里有自动计算的电子表格模板,可以下载使用。
楼梯板分布筋
楼梯板分布筋不在图内标注,而是写在图号的下面,当分布筋两端没有锚固时可不做弯钩,但当两端有锚固时,就必须变弯钩了,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
何谓架立筋?   答:架立筋是指梁内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所以架立筋就是将箍筋架立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
平法制图规则规定:架立筋注写在括号内,以示与受力筋的区别。
 2、平法图集的最后一页“标准构造详图变更表”何用?
 最后一页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并无规范作用。这是给设计院用的。平法的宗旨是不限制注册结构师行使自己的权利,所以,对G101中不适合具体工程的规定与构造,结构师都可以进行变更。需要明确的是经变更后的内容,其知识产权归变更者,因此变更者应当负起全部责任(包括其风险)。
3、何谓通长筋?
 答: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规定: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可能有架立筋。
  通长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长度接长,而架立筋仅交错150,是“构造交错”,不起连接作用。通长筋是“抗震”设防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
4、如何正确理解《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第4.0.3条所说“Ⅰ级接头可不受限制”的规定?
  答:《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中将接头分为Ⅰ、Ⅱ、Ⅲ级,并对接头的应用做了规定: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对Ⅰ、Ⅱ、Ⅲ级接头,接头面积百分率分别为不受限制、不大于50%、不大于25%.所谓“不受限制”,是有条件的(应力较小部位),应慎重对待。
  从传力的性能来看,任何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都是对传力性能的削弱,因此并不存在“可以不受限制”的问题。钢筋连接的其他要求,如同一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连接区段的构造要求,避开在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梁端、柱端等,仍应符合标准的相关规定。
 而当设计选用了平法图集时,对于抗震框架柱的非连接区不允许进行连接的规定更应严格执行。
  5、凡是“没有明令禁止”的连接区域,钢筋是否就可以连接呢?
  答:事实上,除高抗震设防烈度的重要构件外,没有明令“完全”禁止的非连接部位。只要保证连接质量和控制连接百分率,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避开”这个要求的含义,如尽可能避开节点区、箍筋加密区、应力(弯矩)较大区等等。
6、剪力墙开洞以后,除了补强钢筋以外,其纵向和横向钢筋在洞口切断端如何做法?   
答:钢筋打拐扣过加强筋,直钩长度≥15d且与对边直钩交错不小于5d绑在一起;当因墙的厚度较小或墙水平钢筋直径较大,使水平设置的15d直钩长出墙面时,可伸至保护层位置为止
  7、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在外面?还是竖向分布筋在外面?地下室呢?
 答:在结构设计受力分析计算时,不考虑构造钢筋和分布钢筋受力,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不存在绝对不受力的钢筋,构造钢筋和分布钢筋有其自身的重要功能,在节点内通常有满足构造锚固长度、端部是否弯钩等要求;在杆件内通常有满足构造搭接长度、布置起点、端部是否弯钩等要求。分布钢筋通常为与板中受力钢筋绑扎、直径较小、不考虑其受力的钢筋。
  应当说明的是,习惯上所说的剪力墙,就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里的抗震墙,称其钢筋为“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是历史沿袭下来的习惯,其实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均为受力钢筋,其连接、锚固等构造要求均有明确的规定,应予以严格执行。
 剪力墙主要承担平行于墙面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作用,对平面外的作用抗力有限。由此分析,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在竖向分布筋的外侧和内面都是可以的。因此,“比较方便的钢筋施工位置”(由外到内)是:第一层,剪力墙水平钢筋;第二层,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和暗梁的箍筋(同层);第三层,暗梁的水平钢筋。剪力墙的竖筋直钩位置在屋面板的上部。
 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通常放在外侧,但内墙不必。
8、为什么钢筋端头及弯折点10d内不能焊接?
 答:不焊接肯定比焊接要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4.3条有“不应焊接”的规定。(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4.3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9、何谓概念设计?
  答:概念设计是运用人的思维和判断力,从宏观上决定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概念设计包括的范围很广,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不仅仅要分析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也要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
 陈青来教授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曾这样解释:概念设计说白了,就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拍脑袋瓜”说不清楚,却很管用。否则结构就太沉重了!没有几十年经验和对结构本质的深刻理解,是“拍”不得的。
 10、如何控制钢筋绑扎、点焊的缺扣、漏焊?
  答:对钢筋绑扎、点焊的缺扣、漏焊、虚焊的限制标准,新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对此未作出明确要求,但原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第5.3.1条具有很好的参考性,这些要求可以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做出明确或在企业标准里做出规定,有利于施工也有利于验收。①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②板和墙的钢丝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交叉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受力的钢筋,须全部扎牢;③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方向错开设置;④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多边形柱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圆形柱则应与模板切线垂直);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与模板的角度最小不得小于15°。
11、如何准确运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的规定制作试块?   答:《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第7.4.1条第1款、第3款规定:“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0 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对此不少工程理解为“超过1000m3时总体上每200m3取样一次”!如此操作,甚至发生这样的不正常现象,今天某幢号连续生产900m3混凝土取样9次制作试块,明天某幢号连续生产1050m3混凝土取样6次制作试块,这显然是对规范条文的不正确理解与运用。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不是超过1000 m3时总体上每200 m3取样一次,而是指对超过1000 m3的部分每200 m3取样一次。因此对于连续生产1050 m3混凝土,取样应为11次,即在达到1000 m3前,每100 m3取样一次,共10次,超过100 m3的50 m3取样一次(不足200m3时也按一次考虑
12、在工程中经常遇到柱钢筋由于采取措施不得当导致柱筋偏位,在柱底部对钢筋进行校正,有没有更合适的处理方法?
  答:柱钢筋偏位主要是纵筋搭接“别扭”引起,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改革搭接形式。
 13、如何选择地下室墙体止水榫的做法?
 答: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予以明确。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对地下施工缝的构造形式做了较大的改动。原规范推荐的凹缝、凸缝、阶梯缝,均已取消。原因是凹缝、凸缝、阶梯缝均有不同的问题,凹缝清理困难,这使施工缝的防水可靠性降低,凸缝和阶梯缝则支模困难,不便施工,但目前实践中许多工程这几种形式仍在应用,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过程中如遇此类情况应提醒其慎重选择。
14、剪力墙水平筋用不用伸至暗柱柱边?(在水平方向暗柱长度远大于lae时)
 答:要伸至柱对边,其构造03G101-1已表达清楚,其原理就是剪力强暗柱与墙身本身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不是几个构件的连接组合,暗柱不是柱,它是剪力墙的竖向加强带;暗柱与墙等厚,其刚度与墙一致。不能套用梁与柱两种不同构件的连接概念。剪力墙遇暗柱是收边而不是锚固。
  端柱的情况略有不同,规范规定端柱截面尺寸需大于2倍的墙厚,刚度发生明显变化,可认为已经成为墙边缘部位的竖向刚边。如果端柱的尺寸不小于同层框架柱的尺寸,可以按锚固考虑。
 15、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梁以柱为支座、板以梁为支座,是这样的吗?。
  答:是的。搞清楚谁是谁的支座是一般的(初级)结构常识,如果深入探讨,从系统科学的整体观出发看问题,结构中的各个部分谁也不是谁的支座(正如肩臼并不是胳膊的支座的道理相同),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功能)结合到一起。我们根据各部分构件的具体情况,分出谁是谁的支座,只是为了研究问题和规范做法更方便一些。相对于剪力墙(含墙柱、墙身、墙梁)而言,基础是其支座,但相对于连梁而言,其支座就是“墙柱和墙身”。
16、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和暗柱纵筋在基础内插筋有何不同?  
答:要清楚剪力墙边缘构件(暗柱、端柱)的纵筋与墙身分布纵筋所担负的“任务”有重要差别。对于边缘构件纵筋的锚固要求非常高,一是要求插到基础底部,二是端头必须再加弯钩≥12d.对于墙身分布钢筋,请注意用词:“可以”直锚一个锚长,其条件是根据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低抗震等级时“可以”,但高抗震等级时就要严格限制。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剪力墙受地震作用来回摆动时,基本上以墙肢的中线为平衡线(拉压零点),平衡线两侧一侧受拉一侧受压且周期性变化,拉应力或压应力值越往外越大,至边缘达最大值。边缘构件受拉时所受拉应力大于墙身,只要保证边缘构件纵筋的可靠锚固,边缘构件就不会破坏;边缘构件未受破坏,墙身不可能先于边缘构件发生破坏。
  17、在非框架梁中,箍筋有加密与非加密之分吗?
  答:通常所说的箍筋加密区是抗震设计的专用术语。非框架梁没有作为抗震构造要求的箍筋加密区,但均布荷载时可以设置两种不同的箍筋间距,支座端承受剪力大,要求的箍筋间距自然应较密一些。
  平法将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设计内容合理分开,设计者采用平法提供的数字化符号化的设计规则完成创造性设计内容,而重复性设计内容则实行大规模标准化以标准设计的方式提供,两大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缺一不可,合并构成完整的平法设计;对应互补的方式为设计时采用各种构件代号,以其作为连接信息的纽带,与标准设计中有相应代号的构造详图一一对应。所以,平法标准设计为“指令性的设计文件”,而不是“参考性的设计资料”。
18、平法图集与其他标准图集有什么不同?
  答:以往我们接触的大量标准图集,大都是“构件类”“标准图集,例如:预制平板图集、薄腹梁图集、梯形屋架图集、大型屋面板图集,图集对每一个”图号“(即一个具体的构件),除了明示其工程做法以外,还都给出了明确的工程量(混凝土体积、各种钢筋的用量和预埋铁件的用量等)。
  然而,平法图集不是“构件类”标准图集,它不是讲某一类构件,它讲的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
  “平法”的实质,是把结构设计师的创造性劳动与重复性劳动区分开来。一方面,把结构设计中的重复性部分,做成标准化的节点—“标准构造详图”;另一方面,把结构设计中的创造性部分,使用标准化的设计表示法—“平法制图规则”来进行设计,从而达到简化设计的目的。这就是“平法”技术出现的初衷。所以,看每一本“平法”图集,有一半的篇幅是讲“平法制图规则”,另一半的篇幅是讲“标准构造详图”。
19.何谓约束边缘构件?
  答:约束边缘构件适用于较高抗震等级剪力墙的较重要部位。其纵筋、箍筋配筋率和形状有较高的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范围请参见GB《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4.6条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16条,主要措施是加大边缘构件的长度ιc及其体积配箍率ρv.对于十字形剪力墙,可按两片墙分别在端部设置边缘约束构件,交叉部位只要按构造要求配置暗柱。
至于设计图纸上如何区分约束边缘构件,只需看其构件代号即可,凡注明YAZ、YDZ、YYZ、YJZ即为约束边缘构件。
20.G101第54页注第5条“一次机械连接或对焊连接或绑扎搭接接长”中“一次”是何意?
  答:如果按规范规定设置的通长筋最小直径小于梁上部负弯矩筋,则支座上部纵向钢筋与通长筋直径将不同,因此需要在跨左跨右共“两个”连接位置进行“两次接长”。当具体的设计采用通长筋直径与梁上部负弯矩筋直径相同时,如仍需搭接,此时的搭接点应安排在跨中1/3范围“一次连接”。
21.框架柱纵筋伸至基础底部直段要≥La能否不 “坐底”?
  答:不同部位的安全度是不同的。柱根如果出问题,上边再结实也无用,所以,柱纵筋“坐底”加弯钩,可确保柱根的牢固。至于弯构为10d还是12d,或者干脆200,这不是主要问题,04G101-3第32页右下角“柱墙插筋锚固直段长度与弯钩长度对照表”给出了统一规定,应予以执行。
对柱纵筋的锚固,未发生地震时,即便直锚一个锚长也不会发生问题。但当地震发生时,许多构件会进入弹塑性状态,直锚一个锚长的柱纵筋就不一定能够确保稳固了。
22.03G101-1第36页中,所谓的“基础顶面、嵌固部位”应该怎样定义?
  答:如果未设置基础拉梁,基础回填后,刚性地面对柱有“单侧”嵌固作用,但不能作为“嵌固部位”对待。
  这个问题可以深入探讨一下。柱根部注写“基础顶面、嵌固部位”系指两种不同的情况。“基础顶面”比较明确,独立基础、交叉梁基础、筏形基础肯定指基础梁或板的顶面,箱形基础肯定指箱基顶板顶面。但“嵌固部位”就需要比较高的结构学识来判定了。“嵌固部位”究竟包括哪几种情况目前并无定论,对这一部分的确认权现阶段实际上掌握在结构设计师手中。例如:地下室的基础顶面应该是地下室底板顶面,但地下室整体上可以看作一种“基础结构”,其顶板的刚度肯定比楼面刚度大许多,而且室外地坪以下的土对地下室的外墙也有相当程度的嵌固作用,因此,地下室顶板作为柱根部的“嵌固部位”也说得过去。并且,地下室内的中柱如果与地面以上的框架柱作同等对待也有些问题。再如:埋在土中的基础拉梁对柱有相当的嵌固作用,并且基础拉梁以下至基础顶面这一段柱由于嵌在土中,其受力机理与变形特征要受周围土的影响,因此,将其与地面以上的框架柱作同等对待也有些问题。;
23.03G101-1在67页的框支柱封顶的构造图中,有一句“框支柱部分纵筋延伸到上层剪力墙楼板底,原则为能通则通”,请问这句话中所说的通到上一层剪力墙的框支柱纵筋能否代替上一层剪力墙的暗柱或墙体竖向钢筋?从而就可以取消上一层剪力墙与延伸到上层的框支柱纵筋重叠部分的钢筋?
  答:伸上去的目的之一就是代替上部(端柱或暗柱)重叠部分的纵筋,“当两构件‘重叠’时,钢筋不重复设置取大值”也是布筋的原则之一,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与连梁、暗梁的水平纵向钢筋、腰筋相遇时的设置。
24.什么是框支梁?
L  答:图纸上注明构件代号为KZZ的即为框支梁。 框支梁一般为偏心受拉构件,并承受较大的剪力。框支梁纵向钢筋的连接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
  习惯上,框支梁一般指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支承上部不落地剪力墙的梁,是有了“框支-剪力墙结构”,才有了框支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1条所说的转换构件中,包括转换梁,转换梁具有更确切的含义,包含了上部托柱和托墙的梁,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框支梁仅是转换梁中的一种。
  托柱的梁一般受力也是比较大的,有时受力上成为空腹垳架的下弦,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因此,采用框支梁的某些构造要求是必要的。
  25.是不是梁柱整体现浇最佳呢?但梁与柱砼标号不一样,施工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施工缝该如何处理呢?
  答:施工不方便可以改革“工法”。施工缝应留在梁顶。
26.阳台拦板竖向钢筋应放在外侧还是里侧?   
答:内侧,否则人一推,可能连人加栏板都翻出去。
  27.如果说,框架梁伸到剪力墙区域就成了边框梁(BKL)的话,那么,边框梁(BKL)的钢筋保护层是按框架梁的保护层来计算,还是按剪力墙的保护层来取定呢?
  答:问题提得很好,观察问题比较细致。这个问题跟底层柱埋在土中部分与地面以上部分的保护层不一致有些类似。
  边框梁有两种,一种是纯剪力墙结构设置的边框梁,另一种是框剪结构中框架梁延伸入剪力墙中的边框梁。前者保护层按梁取还是按墙取均可(当然按梁取钢筋省一点),后者则宜按梁取,以保证钢筋笼的尺寸不变。
  柱埋在土中部分的截面b×h应适当加大,即所谓的“名义尺寸”与“实际尺寸”问题。这里面应当体现“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不是埋在土中的“局部”柱的截面服从地面以上的“整体”柱截面,而是服从整体的钢筋笼的截面。至今为止,尚未查阅到有任何一本著作谈及。我们拟在基础结构的有关技术文件中解决。
  由此可见,结构专业的诸多学识和某种学识的诸多方面仍旧存在大量的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有些看似很小,但有实际应用价值。
 28.锚固长度怎么定义?
  答:简单地说,把受拉钢筋安全地锚固在支座中所需要的钢筋长度。
  29.技术文件中经常有受拉区、受压区、受拉钢筋、受压钢筋等,施工时应如何判断?
  答:混凝土结构中的受拉区、受压区主要是指混凝土构件截面产生拉应力、压应力的区域,通常,受压区主要是基础柱、墙、桁架上弦、受弯构件(梁、板)正弯矩区域(跨中)的上部和负弯矩区域(跨边)的下部;受拉区主要是指桁架下弦杆、轴拉构件和受弯构件(梁、板)正弯矩区域(跨中)的下部和负弯矩区域(跨边)的上部,当然,受压构件处于大偏心受压状态下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存在拉应力,在水平荷载(地震作用和较大风力)作用下,情况更为复杂,应由结构的内力分析确定。
  混凝土结构中的受拉钢筋、受压钢筋是指承载受力后构件中承受拉力、压力的受力钢筋,由于钢筋与混凝土通过粘结锚固作用而共同受力,故受拉区和受拉钢筋,受压区和受压钢筋的位置基本一致。此外剪力、扭矩也会分别引起拉应力或压应力,应根据内力分析确定。
 受力性质对配筋构造有重要影响,例如在受拉、受压时钢筋的锚固、搭接长度就有很大差别,但是对于施工单位而言,要区别受拉区、受压区的受拉钢筋、受压钢筋实际上是有困难的,通常,设计师不会把力学分析的内力结果提供给施工方面;施工人员基本没有条件进行整个结构体系的力学分析,当然可以通过一般的结构概念大致判断,但并不准确,可靠性不高,要有长期经验和比较深厚的功底才能把握。因此如遇不明确处,则应询问有关的设计单位。抗震框架梁的受力钢筋均应按受拉考虑其搭接与锚固。
  30.何为4肢和6肢箍?
  答:对梁而言,箍筋垂直方向的根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筋混凝土管级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