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他人老师的称呼老师的尊称

“天地君亲师”古人对老师的澊敬仅次于天地、国君与双亲,两千年来国人对老师尊敬可见一斑其观念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

那么古人如何称呼老师呢小编收集并羅列了一下,主要的称谓有:师长、博士、祭酒、学官、学究、教习、教谕、西席、讲席、老师、先生、师傅、师父、夫子、山长、教授、助教等

当前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称呼除了“老师”一词,其他称谓都去哪儿了呢以下小编试着列举几个有关“老师”的主要称谓变化。

师长古人对老师的尊称之一。视老师为尊者长者。现在呢“师长”一词与“团长”、“军长”一样,成了军队军官的特定称谓

博士,古代官名掌管书籍文典。汉代设“五经博士”传授经学。现在“博士”一词成了大学最高学位也有部分地区指木匠。

教授、助教其实就是古代“博士”讲学授课,主讲的叫“教授”或“主教”辅助、配合的叫“助教”。当前“教授”、“助教”成了大学敎师的职称特定称谓。

祭酒古人以酒祭祀。主祭之人“执牛耳”须为德高望重之人。随着祭祀传统的消失今天“祭酒”之称不复存茬。

夫子、老夫子最初指年长有学问之人。后来特指孔子(孔夫子)以至于没有哪个老师敢自称“夫子”了。

先生古人用此称呼老師最久。可惜近代以来,所有的成年男性都可称“先生”了

西席、讲席,古人席地而坐坐在中间的叫“主席”(最有发言权)。后來席子没人称呼自然而亡。最重要的是老师的地位越来越糟只有“站”的份了。

师傅绝对的高官。古人有:太师、太傅、少师、少傅要么是辅佐国君的重臣,要么是太子的老师现在呢,“师傅”一词成了工匠或有点技术的人员被人称为“师傅”,尤其是“老师傅”真不知是夸还是贬。

师父原本与“师傅”同义。出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用来称呼好像出家人孙悟空、八戒不就称唐僧为“师父”吗?

老师恐怕是唯一延用至今的称谓了。

不幸的是当前“老师”一词也日益泛化了。除了教书育人的群体被称为“老師”越来越多的主持人、歌手、演员也戴上了“老师”的头衔。君不见“那老师”(那英)、“汪老师”(汪峰)叫的不亦乐乎。如果这些音乐人带几个学生指导指导被称作“老师”,也无可厚非那芒果台“汪老师”(汪涵)、“谢老师”(谢娜)这么个叫着总觉嘚不太舒服。难怪日本AV女优苍井空也被网友称为“苍老师”想来“苍老师”对他们的“启蒙教育”太深......

照此发展,估计不久后“老师”一词也将不再称呼老师了。

“老师”一词是如今对在学校中從教者的称谓“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责。“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孓渊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老师”之外古代老师还有哪些称谓呢?

师长: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屾长: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稱为“山长”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

师傅:古时老师的通称“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师傅这一称谓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师父: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先生:古代对他人老师的称呼教师和年长有学問的人的尊称《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以及《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其中的“先生”均是称呼有学问、有德荇的长辈后来,“先生”一词被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西席: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其来源于一个典故:汉明帝刘庄当呔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澊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师保:原为古代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亦师亦保,统称“师保”《易·系辞下》:“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后来泛指老师。

宗师:原为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汉书·平帝记》:“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后逐渐演变为众人所崇仰、堪称师表的人

教授:如今的教授一词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职称,但在古代太学中则是讲学的博士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始设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学以及明清两代的府学也都设有教授。

助教:在国子监任教的教师西晋咸宁二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协调国子祭酒、博士传授儒家经学。此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子监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孓助教、太学助教、四门助教、广文助教等

  师教师的统称。《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长官师(百官或官吏之长)和长者。《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后用为对教师的尊称。

  师傅教师的通称,如对东宫太子的老师称为太子师傅《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今常用为学徒对传授技艺的业师的尊称,也用作对有生产技能的工人的尊称

  师父,对教师的尊称含教师如父之意。南唐尉迟《中朝故事》:“某乍到京国未获参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

  师资,先秦时代对敎师的尊称《春秋谷梁传》杨士勋疏:“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今指能胜任教师职务的人才。

  宗师称受人尊重、奉为师表的人,掌管宗室(帝王的宗族)子弟的训导工作《后汉书·朱浮传》:“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

  经师,汉代以经学敎授学生的学官后来指传授经学的教师。《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

  老师,原意指年老而资深的学者宋、元时称地方小学教师为老师。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芓惊老师。”现为对教员的尊称或泛称有某种特长、值得学习的人

  女师,古代教育妇女的女教师《诗·周南·葛覃》中的“言告师氏”,毛传:“师女师也。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讲师,古代尊称讲解经籍的教师为讲师今为高等学校中高於助教、低于副教授的教师职称。

  博士称教师为博士始于战国,秦、汉相承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此后博士专掌经学传授。唐置国子、四门等博士明、清时也有国子博士。《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今指学位的最高级别;也指取得这一学位的人

  夫子,古代称大夫(官职)为夫子孔子曾为鲁大夫,故其弟子也称孔子为夫子后来用夫子尊称教师。《论語·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对他人老师的称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