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然而前陈者的而是五味陈杂什么意思思?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的之是五味陈杂什么意思思?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9c2afde25c33a76-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知识点梳理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下列语句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相似的试题还有: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①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俎②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③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注)①九奏:多种乐器同时奏响。②轩裳珪俎:轩,官员出外乘坐的车。裳,官服。珪(ɡuī)俎(zǔ),举行朝会、祭祀典礼时所拿的玉器等。③庶几:这里指“希望”、“期望”之意。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3)聊以志吾之乐尔&&&&&&(4)未足喻其乐且适也&&&&&&2.下列句中的“而”与“而屡易其号”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老而衰且病&&& B.泰山在前而不见&&& C.心未老而先衰&&& D.委而去之3.翻译下列句子。&&(1)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译:&&&&(2)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所以志也。&&&&&&&&& 译:&&&4.你如何理解作者在甲乙文中所追求的“乐”?&&&&
阅读课内文言语段,完成问题。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1)临溪而渔(&&&& )(2)杂然而前陈者(&&&& )(3)苍颜白发(&&&& )(4)太守谓谁(&&&&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往来而不绝者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①人影散乱②盗窃乱贼而不作C.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D.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第二段中“人之乐”和“太守之乐”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人之乐”的“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守之乐”的“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①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俎②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③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注)①九奏:多种乐器同时奏响。②轩裳珪俎:轩,官员出外乘坐的车。裳,官服。珪(ɡuī)俎(zǔ),举行朝会、祭祀典礼时所拿的玉器等。③庶几:这里指“希望”、“期望”之意。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3)聊以志吾之乐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未足喻其乐且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的“而”与“而屡易其号”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老而衰且病B.泰山在前而不见C.心未老而先衰D.委而去之3.翻译下列句子。(1)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所以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如何理解作者在甲乙文中所追求的“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醉翁亭记复习资及中考题.doc 1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醉翁亭记》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1、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环滁(chù)林壑(hè)琅琊(láng yá)饮少辄醉(zhé)岩穴瞑(míng) 伛偻(yǚ lǚ) 酒洌(liè) 山肴野蔌(sù)觥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 颓然(tuí) 阴翳(yì)
三、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4、临于泉上者:靠近。5、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 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7、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8、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9、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10、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11、醉翁之意 意:情趣。 12、深秀者:秀丽。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14、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15、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16、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17、辄:就 18、弈:下棋
知识点归类:
1、古今异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心愿。②负者歌于途
负:背着东西的人。
③晦明变化者
晦:昏暗。④佳木秀而繁阴
秀:滋长。
⑤山间之四时也
时:季节。
2、一词多义:
乐①山水之乐:乐趣。②禽鸟乐也:欢乐。③乐其乐:第一个“乐”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
穷①乐亦无穷也:尽。②欲穷其林:走完。
归①云归而岩穴暝:归集,聚拢。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归去。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向
秀①佳木秀而繁阴:滋长。②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霏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②若夫霪雨霏霏:雨很密的样子
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坐落在高处。②临溪而渔:靠近,这里是“在……旁”
谓①太守自谓:称????②太守谓谁:是
而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顺承②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③泉香而酒冽:表并列。④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表顺承。⑤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转折。
也①环滁皆山也:表肯定陈述。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判断。③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表解释。
乎??①颓然乎其间:在
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吗
于??①泄出于两峰之间者:从????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
3、词类活用:
①山行六七里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③名之者谁
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④自号曰醉翁也
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⑤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乐)以……为乐,动词。(后乐)乐趣,名词。
⑥故自号醉翁???????号????名词作动词,取号。
⑦至于负者歌于途???歌????名词作动词,唱歌。
⑧杂然而前陈者?????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⑨醉能同其乐???????同????形容词作动词,共同享受。
四、理解性默写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5、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16、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17、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18、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请仔细找一找,说说自己的理解。
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图文】《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醉翁亭记》的虚词用法(而、之、也)
大小:38.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高考64必背篇目古诗文翻译及赏析
醉翁亭记词语解释1.环:环绕。 2.皆:副词,都。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4.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5.其: 代词,它,指滁州城。6.壑:山谷。7.尤:格外。特别。8.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 丽的,是琅琊山。9.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1o.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11.山:名词作状语, 沿着山
路。12.潺潺:流水声。13.而:表承接。14.酿泉:泉水名。15.回:回环,曲折环绕。16.翼然:像 鸟张开翅膀一样。17.然:......的样子。 18.临:靠近。19.于:在。20.作:建造。21.名:名词作动词,命 名。22.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23.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24.曰:叫做。25.辄:就。26. 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27.得:领会。28.寓:寄托。29.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 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30.乎:在乎。 31.林霏:树林里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 39.佳木:好的树木 40.秀:植物开花、结 处指雾气。32.开:消散,散开。33.归:聚拢,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34.暝:昏暗。35.晦:阴暗。 36.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37.芳:香花。 实。 41.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38.发:开放。 42.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3.至于:连 47.提携:小孩子。48.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56.酣:尽情地喝酒。 49.渔: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44.负者:背东西的人。 4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46.伛偻: 捕鱼。 50.酿泉:名作状,用泉水。 51.洌:清醇。 52.山肴:野味。 53.野蔌:野菜。蔌,菜蔬。 54. 55.陈:摆列。 57.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6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错杂。 58.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59.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 60.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62.觥:酒杯。 63.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3]。 64. 苍颜:脸色苍老。 65.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 态。 66.已而:不久。 67.阴翳:形容枝叶茂密遮盖成阴。 68.翳:遮蔽。 69.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 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人。 73.谓:为,是。 虚词注解 用法: ①而:表并列 ⑦而:表顺接 而:表并列 而:表转折 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2.酿泉为酒酿泉:用酿泉,名词作状语。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4.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 (后)乐:乐趣,名词。 7.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古今异义词 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 ②而:表顺接 ⑧而:表顺接 ③之:结构助词,的 ④而:表递进 5 而:表递进 ⑥而:表顺接 ⑨而:表修饰 而:表顺接 而:表顺接 而:表转折 70.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 乐②:快乐。 7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 74.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现在江西省吉安市。⑩而: 【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而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而表修饰 而:表并列而:表修饰 而:表修饰 而:表转折 以:意为“用 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 中心思想 宋仁宗庆历五年(一零四五),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 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醉翁亭记》就 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 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 “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 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 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 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中心思想: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 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 写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 1046 年) ,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 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 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 范仲淹、 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 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 夏竦之流。 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 到这年的八月, 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 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 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 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 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 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鱼我所欲也1.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 2.得兼:同时获得。得:获得。 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弃鱼肉而选择熊掌。取: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取:求取 义:正义,道义。 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更要的。甚:超过; 于:比。 5.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或者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6.所恶:讨厌的(事物) 。恶,憎恨,讨厌。 7.患:祸患,灾难。 8.辟:通“避”,躲避。下文同义。 9.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0.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11.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2.不为:不愿意这样做。 1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4.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 15.是:这、这样。 16.勿丧:不丢掉。丧:丧失,丢失。 17.箪:古代盛食物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竹篮”。 18.豆:古代盛饭用的器具。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9.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尔:语气助词。 《礼记? 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 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 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而,连词表修饰。 20.蹴(cù) :用脚踢; 与:给。 21.不屑:认为不值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2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丰厚的俸禄。 则, 连词, 这里表假设。 “辩”通“辨”,辨别。 23.万钟,这里指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24. 何加:有什么益处。加:增加。 25.为:为了。下文“乡为”“今为”的“为”都念“wèi”。 26.奉:侍奉。 27.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我: 得于我, 感激我的恩惠。 得, 通“德”, 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2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 ,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乡通“向”(旧写作“向”) ,原先, 从前,先前。 29.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现在。为,为了。 为(第二个) ,接受。 30. 已:停止,放弃。 31. 本心:天性,天良。本来的思想,即指“义”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我)会舍弃鱼而选 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我)会舍弃生 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 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 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 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 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 ,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仅是贤 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 (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 ,就是 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 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 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 ,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 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 ,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 (施舍) ,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 ) 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一词多义 1.而 呼尔而与之。修饰“与”,表修饰 2.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3.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 4. 得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二者不可得兼 得,得到,拥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故不为苟得也 取得 5.为 向为身死而不受。 情愿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 6. 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 的 人皆有之 代词 它 文中指羞恶的本心 得之则生 代词 它 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 呼尔而与之 代词 它 文中指行道之人 乞人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代词 它 文中指万钟的俸禄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代词 它 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 此之谓失其本心 代词, 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7. 生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 8.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欤”,语气词 9.加 万钟于我何加焉 增加,这里指带来的好处 10 莫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没有什么 11.故 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以 12.则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那么 13.凡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凡是;只要是 通假字 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例句:“相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辩”通“辨”,辨别。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辟”通“避”。躲避 古今异义 1.可以 古:能够用来 2.是 古:这 指示代词 3.豆 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4.钟 今:豆子 今:判断动词 今:能够 得之则生 就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连词,这里表假设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因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没有谁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虚报 呼尔而与之 给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获得生命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第一个“为”: 为了, 表目的。 第二个“为”: 接受。 古:古代的量器 5.加今:计时器具古:益处 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 2.省略句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 主语“我”。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舍生而取义者也。省略主语“我”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动词作名词 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的春天, 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 “当 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 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 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 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 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 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 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 “现 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 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 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 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 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 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释 1.曹刿(guì ) :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 684 年) 。 4.伐:攻打。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10.鄙:鄙陋,目光短浅。 3.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5.我: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11.乃:于是,就。 有,个人专有。 14.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以,把。人:指鲁 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15.遍:一作“”,遍及,普遍。 8.谋:谋议。9.间(jiàn) :参与12.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1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 出师表-译文注释:(1)先帝:指蜀昭烈帝刘备。先,尊称死去的人。 (2)创:开创,创立。业:统一天下的大业。 (3)中道:中途。 (4)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5)今:现在。 (6)三分:天下分为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 (7)益州疲弊:弱,处境艰难;益州:汉代行政区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包括今四川省和陕西省一带。这里 指蜀汉。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 (8)此:这;诚:的确,实在;之:的;秋:时,时候。这里指关键时期;一般多指不好的。 (9)然:然而;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懈怠;于:在;内:皇宫中。 (10)忘身:舍身忘死,奋不顾身。 (11)盖:原来;追:追念;殊遇:优待,厚遇。 (12)诚:的确,确实;宜:应该。 (13)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 (14)光:发扬光大,用作动词;遗德:留下的美德。 (15)恢弘:发扬扩大,用作动词。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 ;气:志气。 (16)妄自菲薄:过于看轻自己;妄:过分;菲薄:小看,轻视。 (17)引喻失义:讲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喻:比如;义:适宜、恰当。 (18)以:以致(与以伤先帝之明的以用法相同:以致) ;塞:阻塞;谏:劝谏。 (19)宫:指皇宫;府:指丞相府;俱:通“具” ;全,都。 (20)陟(zhì) :提升,奖励;罚:惩罚;臧否(pǐ) :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 (21)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科:科条,法令。 (22)及:以及;为:做。 (23)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吏。 (24)刑:罚。 (25)昭:显示,表明;平:公平;明:严明;理:治理。 (26)偏私:偏袒,有私心。 (27)内外异法: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内外,指内宫和外府。异法,刑赏之法不同。 (28)志:志向;虑:思想,心思;忠纯:忠诚纯正。 (29)简:选择;一说通“拣” ,挑选;拔:选拔;遗(wèi) :给予。 (30)悉以咨之:都拿来跟他们商量。悉,全部;咨:询问,商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 (31)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裨(bì) :补。阙,通“缺”缺点,疏漏.. (32)有所广益:有所启发和帮助;广益:增益。益,好处。 (33)性行(xíng)淑均:性情善良品德端正;淑,善;均,平。 (34)晓畅:精通。 (35)试用:任用。 (36)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禁卫军统帅) 。 (37)营:军营、军队。 (38)行(háng)阵:指部队。 (39)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39)小人:晚辈,下人,这里指:宦官。 (40)倾颓:倾覆衰败。 (41)痛恨:痛惜,遗憾 (42)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能够以死报国。 (43)隆:兴盛。 (44)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45)布衣:平民;百姓。 (46)躬:亲自;耕:耕种。 (47)南阳:当时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城西一带。 (48)苟:苟且;全:保全。 (49)闻达:显达扬名,扬名显贵。 (50)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微;鄙:地处偏远。与今义不同。 (51)猥(wěi) :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驾屈就。 (52)顾:探望。 (53)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54)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 (55)有:通“又” ,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56)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 “汝与丞相从事, 事之如父。 ” ;临:将要,临近。 (57)夙夜忧叹:早晚忧虑叹息。 (58)泸:水名,即如今的金沙江。 (59)不毛:不长草木,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 (60)兵:武器;甲:装备。 (61)奖率:奖赏率领。 (62)庶:希望;竭:竭尽;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 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 (63)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64)还:回;于:到;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 (6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所以:用来 ...的 是 (66)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 (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损: 除去。益:兴办,增加。 (67)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托:托付,交付;效:效命的任务。 (68)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69)告:告慰,告祭。 译文: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间啊。 先帝创办基业还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汉贫困衰弱, 这实在是形式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疆 奋不顾身的原因,都是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在陛下身上报答啊。陛下应该扩大圣明的 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 大义(说话不恰当) ,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皇宫中或朝廷中而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之 事,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 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侍中郭攸之、费t、侍郎董允等,他们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 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 弥补缺点和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向宠将军,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 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惋惜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 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 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偷生,不谋求在诸侯前扬名做官。先帝不 认为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亲自三次到草庐里来看望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 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 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刘备)知道我做事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 。自从接受遗命以来,我 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先帝之所托不能实现,以至有损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 长草的地方 (作战) 。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 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 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 向北方平定中原。 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 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的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 郭攸之、费t、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 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 如果没有完成, 就请治我的罪, 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罚郭攸之、费t、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 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遗留下的诏令。 (如 果能够这样, )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判断句① 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1.此皆良实 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文: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②“也”,判断句标志: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间啊成语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 不毛之地: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感激涕零:形容极为感激。多用于讽刺。 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过分地看轻自己。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 不求闻达: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 计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不知所云:原来是自谦的话,表示自己语无伦次。泛指思想混乱,说的话让人摸不着头绪。 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引喻失义: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2.全文共 9 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危急存亡: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第一部分(第 1-5 段) :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一部分又可 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 1 段) :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层(第 2 段) :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第三层(第 3-5 段) :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亲贤远佞) ,这是三条建 议的核心。“广开言路”意在“亲贤臣”,“严明赏罚”意在“远小人 第二部分(第 6-7 段) :追叙往事,表达了“兴汉室”的决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第三部分(第 8-9 段) :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对“已”,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扬“兴德之言”; 对“后主”,行“自谋”之宜。各方面的职责分明,要求明确,此情恳切,表达了诚挚的希望,显示了作者对自 己和对朝廷诸臣的严格要求。最后十二个字,再一次流露出出师前复杂的心情和对刘氏父子的深情 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 ,他率师北上伐魏,在出师前写下了 这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学习时,要反复阅读,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 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 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 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 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 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 美丽的池塘, 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 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 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 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 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 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 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 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 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 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 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注释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杂:别的,其他的。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走。 夹岸:溪流两岸。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 缤纷:繁多的样子。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甚:很,非常。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 ? ? ? ? ? 为 复:继续。 欲:想要。 林:代指桃花林。异,对? ? ? ? ? ? 感到惊异,认为? ? ? ? ? ? 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词类活用)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 ? ? ? ? ? 的尽头。 便:于是,就。 若:好像……似的。 初:起初,刚开始。 复:又,再。 开阔明亮。 屋舍:房屋。 之:这。 得:发现。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消失(词类活用)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行:行走。 平:平坦。 属:类。 旷:开阔;宽阔。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 俨(yǎn)然: (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形容齐整;形容庄严。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 (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 悉:全,都。 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有更好的翻译: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因为桃花源人从秦到晋一直与世隔绝)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 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 (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具:全都。 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大:很,非常。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咸:副词,都,全。 云:说。 率:率领。 从来:从……地方来。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邑人:同县的人 绝境: (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绝处。 复:再,又。 遂:于是。 今:现在。 为:给。 余:其余,剩余。 至:到。 辞:辞别。 语:告诉。 为:介词,向、对。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间隔:隔断,隔绝。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 :竟,竟然。 具言:详细地说。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停:停留。 去:离开。 不足:不值得。 (古今异义) 既:已经。 衣着:穿着打扮。要(yāo):通“邀”,邀请。 (通假字)妻子: (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无论:不要说, (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 。 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叹惋:感叹,惋惜。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 。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 (词类活用) 及:到达。 即:立即。 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遣:派遣。 诣(yì )太守:指拜见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 (所+动词译为名词) 遂:终于。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士:隐士。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没有。 未果:没有实现。 终:死亡。 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复:再。 高尚:品德高尚。 也:表判断。 规: 计划,打算。 (词类活用) 果:实现。 寻:不久。 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津:本义渡口。 业:职业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象小石潭记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 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了竹子, 开出一条小路, 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 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 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 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 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 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 静悄悄的没有人迹, 使人感到心境凄凉, 寒气彻骨, 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 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 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注释 :1 从:自,由 。向西 4.行:走。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3.西: (名词作状语) 6.如鸣佩环: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9 下: (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 12.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 13.近岸: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 :清凉。清,清澈。冽:凉。 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不平的岩石。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以:用。为:作为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15.为坻(chí )为屿(yǔ) ,为kān) ,为岩: 17.屿:小岛。 18. 21.可百 22. 23. 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 (cēn成为坻、屿、⒀业雀髦植煌男巫础 16.坻:水中高地。 19.岩: 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皆:全,都。 分布。澈:透过。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 24.倘徊欢 (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蹋yǐ)然,呆呆的样子。 26.往来 25.m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了。m(chù )尔,忽然。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南(名词作状语) 。27.乐:玩乐。28.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西南,向西 2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 30.其岸势 行,时隐时现,忽明忽暗。斗:像北斗星一样曲折。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错。 其:那。 31.不可知:不能够知道。犬牙差互:势:形势。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交 3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 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寂寥:寂静寥落。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远。凄: (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的环境过于凄清。以,认为。清,凄清。 33.以其境过清:认为这里 3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 36.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便离开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而:表顺承。去:离开。 35.吴武陵: 信州 (今重庆奉节一带)人, 唐宪宗元和初进士, 因罪贬官永州, 与作者友善。 同游者:共同游玩的人。游:游玩。者:……的人。 作者的堂弟。 词。 文言知识 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二、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 乃记之而去; 义:用鼻子嗅气味。 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今义:允许。 2、去:古义:离开。 今 5、可,古义: 今义:可 4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37.龚古:作者朋友。 38.宗玄:39.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 隶:附属,随从。而:表修饰。 从:跟随,动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3、闻: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住。 6、布:古义:映。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7、 许: 古意: 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 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8、蹋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三、一词多义 1、可: (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恕己,曰奉壹。 3、清: (1)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4、差: (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5、见: (1)看见。下见小潭; 乐。 7、以 (1)因为。以其境过清; 把。全石以为底。(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2、从: (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 (3)6、乐: (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卷石底以出;8、而 (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 11、为(1)作为。全石以为底;(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2)游览。同游者。 (2)成为。为岩。(2)环绕。竹树环合。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5、m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状语,向下。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 9、词作状语,向西南。 像蛇(爬行)那样。 到寒冷。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 13、 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 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4、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了。 2、1、 如鸣佩环 (正确语序: 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修辞手法: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略主语“这番景致”)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环境过于凄清。 六、写作特色 1、移步换景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 1、闻水声,如鸣佩环。 (比喻)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拟人) 往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比喻)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 (省 2、 斗折蛇行。 (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3.以其境过清。 (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 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者在描写景物时, 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 却无人赏识。 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 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 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七、 虚词的用法 而: 1.谭西南而望 (表修饰, 可以不译, 连词) 乃记之而去 (“于是,就”的意思,副词) 2.以其境过清 (因为) 用法(凄 使??????凄凉) (寒 使??????寒冷)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 805 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 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 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 8 篇知名的山水游记, 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J人,居 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 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选自《柳河东集》第 29 卷 (中华书局 1974 年版)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 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 收。 《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a潭记》 、 《钴a潭西小丘记》 、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袁家渴 2.乃记之而去 (表承接, 连词)乃:以:1.卷石底以出 (可不译,或译为“而”连词) 4.凄神寒骨 【形容词使动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记》 、 《石渠记》 、 《石涧记》 、 《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岳阳楼记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 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 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 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 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 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 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 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 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 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波动的光闪着金色, 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 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 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 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 呢 ? 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赋刻在它上面。嘱注释记: 一种文体。 可以写景、 叙事, 多为议论。 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 (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 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楼高三层,下 临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 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2)庆历四年:公元 1044 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 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谪 zhé①&动&谴责;责备。《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我。”②& 动&被贬官,降职。《琵琶行》:“~居卧病浔阳城。”③&名&缺点;过失。《老子》:“善言无瑕~。” 【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 通“俱”,全,皆。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 (8)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9)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 词。记,记述。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11)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 子。 (1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 (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 万千,千变万化。 (1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1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 矣,语气词“了”。之,的。 (16)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7)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 (1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 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览:观看,欣赏。物:景物。 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乎 (20)若夫淫(yí 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 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淫(yí n)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22)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25)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26)樯(qiá ng)倾楫(jí )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27)薄暮冥冥(mí ng mí 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28)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9)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 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 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30)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 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31)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 明媚。(借代修辞)。 (32)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 (3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 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35)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平地。 (36)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7)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8)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39)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40)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 (41)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 (42)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43)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4)宠辱偕(xié)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 (45)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46)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47)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 思)。 (49)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 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5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5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 廷。下文的“进”,对应“居庙堂之高”。进:在朝廷做官。 (5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 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对应“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这样。退:不在朝廷做官。 (5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 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必:一定。 (54)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 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55)时六年:庆历六年(1046 年送东阳马生序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 (因为)家里贫穷, (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阅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像冰一样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弯 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 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 来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 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 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 (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 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 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 用被子裹着我, 很久才暖和起来。 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 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 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系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佩 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 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 像这个样子啊! 注释 [1]选自《宋学士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年版) 。 宋濂: ()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西北) ,明初文学家。 东阳,地名,在今浙江东阳。 [2]余:我。 [5]致书:得到书。致:得到。 词复合词。 借。假,借。 手:名词活用为动词,动手。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 [4]无从:没有办法。 [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每:常常。假借:同义 于:介词,从。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3]嗜:喜欢、特别爱好。[7]弗之怠(dà i):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8]走:跑。 [10]以是:因此。以:以为;是:这样。 [11]加冠(guān)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13]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5]尝:曾经。 请教。执:拿着 [12]患:担心。. [14]游:交往。 [16]趋:赶到。 [18]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望,声望,名望。隆:高。 [9]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17]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叩, [19]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充。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20]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色:脸色。 [21]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提出。质,询问。 [22]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表现尊敬而专心) 。以:连词,而,来。 [23]或:有时。 [26]复:这里指辩解,反驳。 [29]穷冬:隆冬。 [31]舍:指学舍,书馆。 [33]媵(yì ng)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37]拥:盖着。 [39]乃:才。 [24]叱(chì )咄(duō):训斥,呵责。 [27]俟(sì ) :等待。卒:最终。 [30]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32]支:通“肢”,肢体。 [34]汤:热水。 [38]而:表承接。 日再食(SI) :每天供应两顿饭。再:两次。 [25]色愈恭:表情更加恭顺。色:表情。 恭:恭敬[25]至:周到。 [28]负箧(qiè)曳屣(yè xǐ)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曳:拖。箧:书箱。屣:鞋。[35]沃灌:洗浴。沃,浇水洗(四肢) 。灌通“盥”。 [36]衾(qīn) :被子。[40]寓逆旅:寄居在旅店里。寓,寄居。逆,迎。逆旅,旅店。 [41]被(pī)绮(qǐ)绣:穿着漂亮的丝绸衣服。被,通“披”,穿着。 [42]朱缨:红色的帽带。缨:帽带。 [44]容臭(xiù) :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43]腰:腰佩。腰,名词作动词。 [45]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46](yùn)袍敝(bì )衣:破旧的衣服。,旧絮。敝,破旧。 [47]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略无:毫无。慕艳,羡慕。 [48]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 ,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 别人。中:内心。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49]盖:句首发音词《荀子?劝学》 (节选)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 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 (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 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 (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 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 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 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 育使之如此。 《 更长远了。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 (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 ;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 (却) 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 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 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 (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 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 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 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 天, (也能到达, )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 (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 (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 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 (但是)如果没 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注音 木直中(zhòng)绳 揉(róu) 就砺(lì ) 知(zhì )明 (qì ) 楫(jí ) 跬(kuǐ )步 驽(nú)马十驾 金石可镂(lòu) 蛇鳝(shàn) 假舆(yú) 朽木不 折(zhé) 注释 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 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 染料。于:从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5、中绳: (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以为轮: :通“А保没鹂臼鼓咎跬淝ㄒ恢质止ひ眨 。以:把。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9.挺:直。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 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其曲(qu 第一声)中(zhòng)规 槁(gǎo)暴(pù) 参(cān 通“叁”)省(xǐng) 须臾(yú) 假舟楫者 假(jiǎ) 生(xì ng)非异也 骐骥(qíjì ) 锲(qiè)而舍之 螯(áo ) 朽(xiǔ) 善假(jiǎ)于物 爪(zhǎo) 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 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 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 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20.彰:清楚。 22.利足:脚走得快。致:达到。 24.绝:横渡。 27.兴:起,兴盛。 29.渊:深水。 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6.:提起脚后跟。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21.假:借助,利用。舆:车。 23.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资质,禀赋。 28.焉:于之,在那里。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千里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 (也能走得很远。 )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 (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 (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 (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 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 41.螯:螃蟹的大钳子。 43.神明:精神智慧。 42.躁:浮躁,不专心。 44.跪:脚,蟹腿.《逍遥游》 (庄子)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 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 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 激起水花,波及千里远,然后拍击大翼,凭借旋风直上高空。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飞去的。”山野中的 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青,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它高旷辽远而 没有边际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像人抬头看天空一样罢了。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浮在上面就成为 一只小船;而搁置杯子就沉落在地上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 膀便力量不够。鹏鸟飞九万里,其下有巨风的承载,然后才乘风而飞,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 它了,然后才想准备飞到南方去。 蝉与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到树枝就停下来,有时飞不到树上去,就落在地上,哪用 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到近郊野林去,带上一日之粮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 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 么呢?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菌不知一日的时间变化, 蟪蛄不知一年的时间变化,这就是寿命短的。楚国的南边有叫冥灵的大树,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 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寿命长的。但是彭祖现在独 以长寿著名,一般人和他相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商汤询问名叫棘的大夫就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荒原之地,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是天然形 成的。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身宽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 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泰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 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讥笑它说:‘它打算飞 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算是飞翔的极限了。而 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区别了。 所以,那些才智可以胜任一官之职,行为可以顺应一乡群众,道德合乎一国之君的要求,才能可以取 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自己很得意,其实如同斥`一样(所见甚小)。而宋荣子嗤笑这四种人。而且世人 都赞誉他,他却并不会因此而更加奋勉,世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自身与物的 区别,辨明荣誉与耻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他在世间,没有追求什么。即使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 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没有拼命追求。 他这样虽然免于步行,但还是有所依靠。如果能够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而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 尽的境域,那又需要凭借什么呢?因此说,真实自然的人没有自我的偏见,神人没有要建功立业的偏见, 圣人不求声名。注释 (1)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北冥”,北海。下文“南冥”,指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 黑。 (2)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表推测。 (3)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4)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5)垂:同“陲”,边际。 (6)海运:海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徙:迁移。 (7)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8)《齐谐》:书名。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一说人名。 (9)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10)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击:拍打。 (11)抟(tuán):回旋而上。一作“搏”(b?),拍。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 暴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一说息为大风,大 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以:凭借。息:风。 (13)野马:指游动的雾气。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14)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相:互相。吹:吹拂。 (16)苍苍:深蓝。其正色邪: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 疑问语气词。极:尽。 下:向下。亦:也。是:这样。已:罢了。 (17)覆:倾倒。坳(ào):凹陷不平,“坳堂”指堂中低凹处。 (18)芥:小草。置杯焉则胶:将杯子放于其中则胶着搁浅。置,放。焉,于此。胶,指着地。 (19)斯:则,就。 (20)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文,意为“这样,然后才??”。培:凭。 (21)莫之夭阏(yāo ?):无所滞碍。夭,挫折。阏,遏制,阻止。“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图南:计划向南飞。 (22)蜩(tiáo):蝉。学鸠:斑鸠之类的小鸟名。 (23)决(xu?):疾速的样子。 (24)抢(qiāng):触,碰,着落。“抢”也作“枪”。榆枋:两种树名。榆,榆树。枋,檀木。 (25) 控:投,落下。 (26) 奚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呢”。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行)。 “奚以??为”,即“哪里用得着.......呢”。 (27) 适:去,往。莽苍:色彩朦胧,遥远不可辨析,本指郊野的颜色,这里引申为近郊。 (28)三餐:指一日。意思是只需一日之粮。反:同“返”,返回。 (29)犹:还。果然:吃饱的样子。 (30)宿:这里指一夜。 宿舂粮:即舂宿粮,舂捣一宿的粮食。 (31)之:此,这。二虫:指蜩与学鸠。虫:有动物之意,可译为小动物 (32)知(zhì):通“智”,智慧。 (33)朝菌:一种大芝,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晦朔: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一说“晦”指月末,“朔”指月初。 (34)蟪蛄(huì gū):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35)冥灵:大树名。一说为大龟名。 (36)根据前后用语结构的特点,此句之下当有“此中年也”一句,但传统本子均无此句。 (37) 大椿:传说中的大树名。一说为巨大的香椿。 (38)彭祖:传说中尧的臣子,名铿,封于彭,活了约八百岁。乃今:而今。以,凭。特,独。闻,闻名于 世。 (39)众人:一般人。匹:配,比。 (40)汤:商汤。棘:汤时的贤大夫,《列子汤问》篇作“夏革(jí)”。已:矣。 (41)穷发: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发,指草木植被。 (42)修:长。 (43)太山: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北。 (44)羊角:一种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 (45)绝:穿过。 (46)斥(yàn):池沼中的小雀。斥,池,小泽。 (47)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 (48)至:极点。 (49)小大之辩:小和大的区别。辩,同“辨”,分辨,分别。 (50)效:效力,尽力。官:官职。 (51)行(xíng):品行。比:合。 (52)合:使...满意。而:通“能”,能够。征:征服。 (53)宋荣子:一名宋(jiān),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犹然:喜笑的样子;犹,通“繇”,喜。 (54)举:全。劝:勉励。 (55)非:责难,批评。沮(jǔ):沮丧。 (56)定:认清。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 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57)境:界。 (58)数数(shu?)然:汲汲然,指急迫用世、谋求名利、拼命追求的样子。 (59)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御:驾驭。 (60)泠(líng)然:轻妙飘然的样子。善:美好的。 (61)旬:十天。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与零数。 (62)致福:求福。 (63)虽:虽然。待:凭借,依靠。 (64)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界。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65)御六气之辩:驾驭六气的变化。御,驾驭、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变”, 变化的意思。 (66)彼:他。且:将要。恶(wū):何,什么。 (67)至人: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下文“神人”“圣人”义相近。 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 忘掉自己的境界。即物我不分。 (68)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无作为,故无功利。 (69)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不立名。文言现象一. 虚词 1. 之(1)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3)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4)鹏之徙于南冥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情五味杂陈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