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设计为什么不是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

您好!欢迎来到安全信息网! ,新用户?
您当前的位置 :&&
人机工程学教案第一章人机工程学概论
文章来源:中国安全信息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日
第一章&人机工程学概论
本章重难点分析
  本章重点在于了解掌握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人机工程学发展历程中经历的三个时期;了解在人机工程学经验期中的几项比较著名的研究试验。要了解尽管人机工程学学科名称多样,定义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但是本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等方面并不存在根本上的区别。
  人机工程设计作为高起专学生了解的内容不做要求。
第一章 人机工程学概论
第一节 人机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一、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1.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在人机工程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学者提出过多种关于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分别反映了当时人机学学科思想的侧重点。这里优先介绍国际人机工程学学会(IEA,International&Ergonomics&Association)对人机工程学所下的定义。因为这个定义反映了人机工程学已经相对成熟时期的学科思想,也为各国多数学者所认同。该定义如下: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对象);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内容);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研究目的)。
  这个定义的三句话,分别阐明了人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第一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对象,是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除了工业设计以外,还与管理工程、劳动科学、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有关。单就工业设计的三类设计而言,产品是给人用的、视觉传达是供人看的、环境是为人在其间生活、工作的,当然三类设计都涉及到人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因素,它们便是人机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内容,是人-机-环境的最佳匹配、人-机-环境系统的优化。
  第三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目的:就是设计一切器物都要考虑人们生活、工作的安全、舒适、高效。
  这第三句话中,关于设计的目的&安全、舒适、高效&,定义只讲应该&考虑&,而没有选用&确保&、&尽量达到&之类的词汇。定义采用这样的表述方式,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因为设计总有多方面约束条件,又常有多种因时、因地而异的目标;好的设计,在于针对具体对象,在多种约束条件和多重目标之间恰当地把握住平衡。人机工程学设计要求的&安全、舒适、高效&,常常是重要的,但肯定也要受到其他条件的约束、其他目标的制衡,不但不是惟一的,也未必总是优先的。例如,把我国火车硬卧车厢的三层铺改为两层铺,或者把所有硬座都改为卧铺,安全、舒适方面就可大为改善,岂不简单?但是现在并没有这么做,因为还有其他种种条件的约束。所以实际课题中的人机工程设计,目标往往并非达到最理想的&安全、舒适、高效&效果,而是在限定条件下提高&安全、舒适、高效&的程度。例如,同样是三层铺的硬卧车厢、同样是那么多乘客的硬座车厢,怎样改进空间布局、改进各种设施、器具(与服务),使原有客运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得以提高。
  人机工程学里面所说的&机&、或&机器&是广义的,泛指一切人造器物:大到飞机、轮船、火车、生产设备,小到一把钳子、一支笔、一个水杯;也包括室内外人工建筑、环境及其中的设施,等等。
  2.人机工程学的多种学科名称
  人机工程学国际上较常见的名称如下:
  (1)人类工效学,或简称工效学,英文Ergonomics这个学科名称出现最早,欧洲各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根据这个名称翻译为本国文字的较多,因此这个学科名称在世界上应用最广。
  (2)人的因素(学),英文Human&Factors这是美国一直沿用的名称。由于美国在该学科的影响力,某些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台湾也采用这个名称。由这个名称派生出来的名称还有:人因工程(学),英文Human&Factors&Engineering。
  (3)人类工程学,英文Human&Engineering&类似的名称有人体工程学。
  (4)工程心理学,英文Engineering&Psychology&有人认为在这个名称下的学科研究更专注于心理学方面,因而与其他名称多少有点差异。
  (5)其他名称&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宜人性设计(人机工程设计)等,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在日本,该学科的日文汉字是&人同工学&。
二、日常生活中人机学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时时处处都存在着人机学问题,包括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事例。在全面学习本课程之前,环视、巡察、指点一番,使我们概略地了解到,原来有这么多属于人机工程设计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心中有数,对学习课程很有好处。下面只是随意列举一些,简单地把问题所在点出来,不多解说。因为进一步分析、研讨,将在以后各章各节中陆续展开。
  例1 城市里有的家庭买了大沙发,豪华气派,可是坐不多久腰部就难受酸疼了,不得不在腰后面垫上一个&腰靠&。为什么?大沙发座面进深大,无论怎么后靠,腰椎后面总是空着,使脊柱腰椎段向后的弯曲度加大,形成了不正常的腰椎形态,不符合坐姿解剖学要求。这就是产品设计中的解剖学问题。
  例2 一些&上档次&的宾馆里,单人床常配有两个同样的枕头。本意是让习惯低枕头的人用一个枕头,习惯高枕头的人两个枕头叠起来用。但这真是一个愚不可及的&高招&、&损招&!一般人们对枕头高度要求的差别,哪有一倍之多呢?其结果是:用一个枕头绝大多数人嫌低,而两个摞起来绝大多数人又嫌高,很少有人能获得&正常待遇&。其实只要采用一个稍许高一点的&主枕头&、再配一个较薄的&附枕头&,岂不就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了吗?并不难解决。问题出在哪里?缺乏&产品应与生理条件相适应&的考究。
  例3 车厢外表面为墨绿色的旧式旅客列车,还在我国一些短途、慢车或支线上使用着。其硬座车厢窗户的高度,正与坐着乘客的胸、肩、头部齐平。打开窗户,行驶中每小时风速达六、七十或七、八十千米,即使最闷热的夏季,迎风被吹的乘客也经不住多久,而背风一侧乘客却依然热不可挡,试问窗户为谁而设呢?这种车型在我国的大地上已经运行了半个世纪,是设计者对人们缺乏&人文关怀&、还是该归咎于其他原因?须知改进一点也不难,把窗户提升到比站立者身高略高一点即可,而且这样做也并不增加生产成本。现在的新式客车已经这么改了,即使多个窗户同时打开,风也不会直吹乘客,却能在车厢上部形成新鲜空气的&顺流&,效果甚佳。
  例4 公共卫生间里水箱拉绳边上贴着醒目的提示&便后冲水&,但是不冲水的现象司空见惯。公众素质有待提高固然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水箱拉绳把手不干净是人人皆知、也人人腻味的,可见拉绳水箱本身就存在宜人性的问题,应该从设计角度来寻求解决办法。现在大城市的公厕里脚踏钮(或脚踏杆)冲水正在推广,效果显然可见。
  例5 &节约用电人走关灯&的条子随处可见,人走楼空后楼道里的照明灯还是彻夜长明。这种大家都熟悉的现象,也需要从设计的角度来寻找原因和改进措施。开关都安置在楼道照明灯的就近位置,关了灯,楼道一抹黑,怎么下楼、拐弯、出门呢?现在声光控延时开关价格已相当便宜,用声光控延时开关,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可解决问题。另外,也可以从合理安排开关位置方面寻找解决办法。
  例6 现在的中小学生几乎全用双肩背书包了,二十多年以前中小学生用单肩挎或手提书包的还很普遍。从人机学看,双肩背书包在使用解剖学和心理学方面优势明显。背双肩背书包,脊柱两侧受力均衡,能保持正直形态(图1-2a);而单肩斜挎或手提书包,脊柱都因单侧受力而形成侧向弯曲(图1.2b、C),使椎间盘受压均匀分布的生理状态不能正常维持,于是消耗的体能更多,这是解剖学、生理学方面。用双肩背书包,两手无负担,行动自由灵便,也适合中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天性,这是心理学方面。由于符合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要求,使用双肩背包现在也成为大学生、旅游者、中老年休闲者们的时尚。
图1-2 书包提挎方式与脊柱形态
  例7 用普通水壶烧水,若没人在炉子边上守着,水开了可能弄得满屋水气至因开水噗出来浇灭了火,引起一阵忙乱。用壶盖上装了个小气哨的&叫壶&烧水,即可避免这种忙乱。两种水壶烧水的基本功能是相同的,但叫壶能把水烧开的信息&自动&传递给一定距离以外的人,在人机学里,叫做&人机界面&得到了改善,从而使得产品更为&宜人&。
  例8 不少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里,座位安排在长条形桌案相对着的两侧。师生们低头阅读或伏案书写时倒也无事。但长时间低头脖子会累、阅读中也难免要停下来略事思索,于是把头抬了起来,&&,倘若正巧(&不巧&?)此时对座的那位也抬起了头,不经意间互相目光交接,双方都觉得尴尬,赶紧把目光避开。倘若正巧(&不巧&?)对坐着的是一男一女两位同学,瓜田李下之嫌,尴尬尤甚。这就是设计心理学方面的问题。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设计心理学问题将愈益凸显其重要性。
  例9 银灰色或蓝色发亮的小塑料袋里装着药片,药片的服用量、服用方法都用小字印在包装袋上,包装袋闪闪有光,文字和底色的对比又弱,也许年轻人还行,中老年人想看清上面的说明确实费劲。一家全国性的大银行,近几年的存款单居然是白纸上印着橙黄色(注意,是橙黄而不是橙红)的字,真是跟人们的眼睛找别扭、过不去!这些都是对视觉特性掌握失当的问题,也属于人机学的研究范围。
  例10 剪刀是简单的小工具,但被剪对象有大有小、有硬有软、有的要剪复杂的形状且要求特别精细、有的要伸入孔洞或拐进尖角去施剪,&&,所以除了剪纸、剪布的普通剪刀外,还有理发剪、铁皮剪等专用剪刀,以及形形色色的外科手术剪。要适应上述各种不同的使用条件,达到人机学使用&安全、舒适、高效&的目标,剪刀前面刃片的形状和尺寸、后面把手的形状和尺寸,有很多的解剖学、生理学问题需要考究,就绝非简单的事情。图1-1展示了部分不同类型的剪刀。有兴趣的读者搜集研究有关剪刀的资料,就是一份有价值的人机学课题。
图1&1 功能形态各异的剪刀
  例11 2003年春夏之交SARS肆虐流行,给我们社会提出了一系列警示和课题,如何杜绝随地吐痰的陋习,成为当时百姓极为关心的热点之一。除了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以外,怎样改进公共垃圾箱来进行有效的引导呢?北京市应时推出了一种&带耳朵的垃圾箱&(图1-2),一个&耳朵&里装有卷纸,供欲吐痰者取用。另一个&耳朵&是投放烟蒂的烟蒂缸;里面装有沙子,供人用来抿灭烟头。此种垃圾箱面世的第二、三天,就有报纸做出报道,说是初步调查显示,新型垃圾箱&受到欢迎,有一定效果&云云。但我们相信,该产品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很大空间。因为这项设计涉及人机工程的多个方面:使用者行为方式和使用者心理的调查和研究、产品(垃圾箱)与人体尺寸的适应性、产品与环境因素、产品与环卫工人、等等,这些都有待在深化设计中分析探讨。
图1-2 带&耳朵&的垃圾箱
  例12 关于机械设备操作的宜人性,某国人机工程专家调研时发现,有一种型号的车床,其各操作部件的位置与尺寸,挺适合于身高1370mm、肩宽640mm、两臂平展达2000mm以上的畸形人使用,正常人操作起来不但费力,而且效率也低,见图1-3。这是设计不当的例子。
  图1-4则表示一个合理的人机学设计:带电动机的螺钉旋具(螺丝刀)比较重,提拿着使用劳累而困难,在生产线上用弹性绳索把它挂着,使用时只要移过来对准螺钉头轻轻压住,拇指一按即可,安全、轻松、高效。
          图1-3 适合矮宽畸形人操作的车床&   &图1-4 生产线上弹性悬挂的螺钉旋具(螺丝刀)
  上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人机学问题的确广泛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思考人机学问题的深广度,是检验本课程学习效果的标准之一。
第二节 人机学的形成和发展&学科思想的演进
一、人机学的形成、发展和学科思想的演进&
  现代不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在古代文明中都曾经有过孕育和萌芽,但并不能说古代就已经有了这些科学理论。人机工程学也一样,古代纵有令人赞叹的器物、堪称精辟的论述,但那与建立起一门完整的学科还完全是两回事。其间的区别,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一种观念,没有升华为明确的、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就不具有对一般事物的指导意义。由于没有明确的理论旗帜,她还是脆弱的,难免在外在条件(如人类文明发展的某种趋势)的冲击下,陷于迷失和丢失。
  第二,仅有处理某一种、某一类事物的正确方法、观念,但没有对于一般事物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未曾提出完整的原则、结论和数据资料,也不可能有更普遍的指导意义。
  例如,古籍中阐述了的弓箭性能与人的性格的关系,那么,怎么处理其他千百种器物与人的性格的关系呢?古籍中说明了几种兵器握杆的形制,那么,农具的握杆又该如何呢?古籍中讲了不同条件下锹的合理形制,那么,什么是镰刀镢头的合理形制呢?&&既然古籍没有回答所有这些更一般性的问题,自然不能对器物制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中国古籍中有如此精辟的论述,足令炎黄子孙感到自豪,但那与现代人机工程学终究是不应相提并论的。
  下面分4个阶段,讲述人机工程学的发展简史和学科思想的演进,从中可以看到:
  ①原本属于&自发思维倾向、本能行为方式&的朴素人机学思想萌芽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因为什么原因而迷失、而被抛弃了?
  ②误入歧途后造成了怎样的后果?&这种后果怎样促成了人们的反省、从而建立了现代人机学理论,完成一种思想观念从白发到自觉的历史飞跃?
  ③学科理论怎样在历史中逐步演进?
  ④人机学进行了哪些系统的研究?确立了哪些原则?积累了哪些数据资料?
  1.对劳动工效的苛刻追求&&人机学的孕育
  美国工程师F.W&泰勒(Frederick&W.Toylor,,图1-5)开创的&时间与动作研究&(Time&and&Motion&Study)包括泰勒的&&铁锹作业实验&,和吉尔布雷斯夫妇的&砌砖作业实验&等多项研究。&铁锹作业实验&是用种大小不同的铁锹,交给工人使用,比较他们在每个班次8h里的工作效率。结果表明工效有明显差距。这其实是关于体能合理利用的最早科学实验。另一个专题是对比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操作动作的工作效率;这就是关于合理作业姿势的最早科学研究。&
图1-5 F&W&泰勒
  砌砖作业实验是用当时问世不久的连续拍摄的摄影机,把建筑工人的砌砖作业过程拍摄下来,进行详细分解分析,精简掉所有非必要动作,并规定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操作动作路线,让工人像机器一样刻板&规范&地连续作业,他们合著的《疲劳研究》(1919年出版)更被认为是美国&人的因素&方面研究的先驱。
  1914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闵斯特伯格(Minsterberg),把心理学与泰勒等人的上述研究综合起来,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1915年英国成立了军火工人保健委员会,研究生产工人的疲劳问题;1919年此组织更名为&工业保健研究部&,展开有关工效问题的广泛研究,内容包括作业姿势、负担限度、男女工体能、工间休息、工作场所光照、环境温湿度以及工作中播放音乐的效果等等。
  至此,提高工作效率的观念和方法开始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具有了现代科学的形态但这一时期研究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开挖人的操作效率。从对待人机关系这个基本方面考察,总体来看是要求人适应于机器,即以机器为中心进行设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选拔与培训操作人员。在基本学术理论上与现代人机学是南辕北辙,存在对立的。因此,应该把这段时期看作是人机学产生前的孕育期。&
  2.二战中尖锐的军械问题&&人机学的诞生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制空权是交战各国必争的焦点之一。飞行员在高空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下控制飞行,本来就不轻松。驾驶战斗机与敌机格斗,还要高度警觉地搜索、识别、跟踪和攻击敌机,躲避与摆脱对方的威胁,短短几十秒内,在警视窗外敌情的同时,要巡视、认读各种仪表,立即做出判断,完成多个飞行与作战操作,更是不易。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科技进步,飞机逐渐实现了飞得更快更高、机动性更优的技术升级。与之相应,机舱内的仪表和操作件(开关、按钮、旋钮、操纵杆等)的数量,也急剧增多了,参见图1-6。例如,一战时期英国SE.5A战斗机上只有7个仪表,到二战时期的&喷火&战斗机上增加到了19个。一战时期美国&斯佩德&战斗机上的控制器不到10个,到二战时期P-51上增加到了25个。这就使得经过严格选拔、培训的&优秀飞行员&也照顾不过来,致使意外事故、意外伤亡频频发生。投入巨资研制出了&先进&的飞机,却未必能打胜仗,使人们惊愕,也使人们醒悟过来:一味追求飞机技术性能的优越,倘若不能与使用人的生理机能相适配,那实在是器物设计方向上的歧途和误区,必不能发挥设计的预期效能。而人的各项生理机能都有一定限度,并非通过训练就能突破再突破的。出现在飞机上的问题擦亮了人们的眼睛,再去考察其他的兵器和民用产品,才发现从复杂机器到简单工具,类似的问题原来程度不同地普遍地存在着。例如,二战中入侵前苏联的德国军队的枪械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事例。俄罗斯冬季极冷,枪械必须戴上手套使用。但德军的枪械扳机孔较小;在天寒地冻的俄罗斯广袤大地上,戴了手套手指伸不进扳机孔,不戴手套手指立即冻僵,甚至能被冰冷的金属粘住。这说明,器物不但要与人的生理条件相适应,而且还必须顾及环境的因素。
图1&6 飞机驾驶舱里的仪表和操纵器
  针对前面这些问题,有的国家开始聘请生理医学专家、心理学家来参与设计。仪表还是那么多,改进它们的显示方式、尺寸、读值标注方法、指针刻度和底板的色彩搭配、重新布置它们的位置和顺序,使之与人的视觉特性相符合,结果就提高了认读速度、降低了误读率。操作件也还是那么多,改进它们的形状、大小、操作方式(扳拧、旋转或按压)、操作方向、操作力、操作距离及安置的顺序与位置,使之与人手足的解剖特性、运动特性相适应,结果就提高了操作速度、减少了操作失误。这些做法并不需要增加多少经费投入,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战后初期,上述正反两方面的现实,使各国科技界加深了这样的认识:器物设计必须与人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条件相适应。这就是现代人机工程学产生的背景。l947年7月,英国海军部成立了一个研究相关课题的交叉学科研究组。次年英国人默雷尔(K.F.H.Murrell)建议构建一个新的科技词汇&Ergo&nomics&,并将它作为这个交叉学科组的学科名称。新的学科名称及其涵盖的研究内容为各国学者所认同,意味着现代人机学的诞生。Ergonomics是由两个希腊词根&er-gon&和&nomos&缀接而成的,前一词根意为出力、工作、劳动,后一词根意为规律、规则。一些专家在当时对人机工程学所做的阐释,便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学科思想。例如美国人伍德(Charles&C.Wood)说:&设备设计必须适合人的各方面因素,使操作的付出最小,而获得最高的效率。&与人机学的孕育期对比,学科思想至此完成了一次重大的转变:从以机器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强调机器的设计应适合人的因素。
  1949年恰帕尼斯(A.Chapanis)等三人合著的《应用实验心理学&&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一书出版,该书总结了此前的研究成果,最早系统论述了人机学的理论和方法。这是新学科建立时期的另一重要事件。
  3.向民用品等广阔领域延伸&&人机学的发展和成熟
  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设计和工程方面,人机学的研究和应用还主要局限于军事工业和装备(但在劳动和生产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不局限于军事部门。)。从那时以后,迅速地延伸到民用品等广阔的领域,主要有:家具、家用电器、室内设计、医疗器械、汽车与民航客机、飞船宇航员生活舱、计算机设备与软件、生产设备与工具、事故与灾害分析,消费者伤害的诉讼分析等等。事实上,近几十年来,人机工程常常成为设计竞争的焦点之一。例如在相机的机械、光学、电子性能水平趋同之时,竞争在较长时期内集中在产品的造型、使用方便等方面。其中&使用方便&即优良的人机性能尤为关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人机学的学科思想在继承中又有新的发展。设计中重视人的因素固然仍是正确的原则,但若单方面地过于强调机器适应于人、过于强调让操作者&舒适&、&付出最小&,在理论上也是不全面的。宇航员远离人间进行空间探索,心理、生理负担都很重,理当为他们提供优良适宜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但即使如此,也需要在多种因素中确定合理的平衡点。美国阿波罗登月舱设计中,原方案是让两名宇航员坐着的,即使开了4个窗口,宇航员的视野也有限,无论倾斜或垂直着陆,都看不到月球着陆点的地表情况。为了寻找解决方案,工程师们互相争论,花了不少时间。一天,一位工程师抱怨宇航员的座位太重,占的空间也太大,另一位工程师马上接着说,登月舱脱离母舱到月球表面大约只一个小时而已,为什么一定要坐着,不能站着进行这次短暂的旅行吗?一个牢骚引出了大家都赞同的新方案。站着的宇航员眼睛能紧贴窗口,窗口可小,而视野甚大,问题迎刃而解,整个登月舱的质量减轻了,方案也更为安全、高效和经济了。今天说到这件往事,会觉得新方案并无出奇之处,但当时确实囿于&让宇航员尽量舒适&这一思维定势,硬是打不开思路。这一特殊事例是发人深省的,它告诉人们此前过分强调&让机器适应人&也有片面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这&三论&相继建立与发展,对多种学科的思想有所影响,受到上面所述事例的启发,也由于&三论&、尤其是系统论的影响与渗人,人机学的学科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前面已经介绍的IEA关于人机学的定义,就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反映了新转变之后的学科思想。与人机学建立之初强调&机器设计必须适合人的因素&不同,IEA的定义阐明的观念是人机(以及环境)系统的优化,人与机器应该互相适应、人机之间应该合理分工。人机学的理论至此趋于成熟。
  4.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与可持续发展&&人机学的更高阶段
  人机学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只要还存在着,就必然会继续发展和演变。人机学如今在如何演进、今后还将如何演进呢?以下是一些提供探讨的刍议。
  人机学的应用,除了上一段中所列的种种方面会继续下去以外,以下方面可能形成热点:计算机的人机界面;永久太空站的生活工作环境;弱势群体(残疾人、老年人)的医疗和便利设施;海陆空交通安全保障;生理与心理保健产品与设施等等。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基因技术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文明进程,可能带给人们空前的福祉,同时也可能潜伏着更多危及人们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人机学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今后无疑将任重而道远。
  反思200年以来,尤其是近半个多世纪工业文明的负面后果,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当代文明的强音,影响了当代很多学科的思想。可以认为,由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渗透,现今人机学的学科思想也正经历着又一次新的演进。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的设计观有节能设计、再生设计(可回收利用)、生态设计等等。总的说是要求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保持持久和谐,设计伦理回归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人机学此前的观念是:要求人、机、环境三者和谐统一。吸取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后,可以表述为:要求人、机、环境、未来四者和谐统一。即由原先的三维(人、机、环境)&和谐统一,加上一维(时间、未来),演进为四维的和谐统一。
二、人机学的学术团体与教育&
  1.国际的和各国的学术团体及其主要活动
  (1)各主要工业国的学术团体及其活动 最早建立的人机学学术团体是英国人机工程学会,成立于l950年。随后建立国家人机学学会的有:联邦德国(1953年)、美国(1957年)、前苏联(1962年)、法国(1963年)、13本(1964年)。现在世界上工业与科技较发达的国家均建立了本国的国家人机学学术团体。
  英国人机工程学会从1957年起发行会刊《ERGONOMICS》(人机工程),几十年一直坚持着,对国际人机学的发展贡献卓著。
  美国人机工程学会除发行会刊外,还出版书刊、发布专利。美国是提供人机学研究成果、数据资料最多的国家。如前所述,在人机学建立与发展过程中,军事背景是相当突出的。在20世纪漫长的冷战年代里,为了军备竞赛,美国是世界上对人机工程研究投入人力和经费最多的国家。据统计,1971年美国有4400人从事人因工程研究,其中直接属于军事部门的人员850名。那些年,美国的陆海空三军和宇航局(NASA)每年把数以亿计的美元投入人因工程的研究。一份研究报告称,美国海军曾研制出一种技术非常先进的推进系统,并安装在许多舰艇上准备使用,但由于这种推进系统的操纵过于复杂,部队难以正常使用,不得不又把它们拆卸下来,换上原来技术性能较差的推进系统,造成巨额资金浪费。这样的例子在调研报告里成串地列出,用以表明军费中人机研究方面可观的支出具有必要性。军事领域人机工程研究成果主要用于两个方面:武器装备设计研制和军事人员选拔训练。这里所说的武器装备涵盖面非常广泛,从单兵携带的枪械等轻武器,到火炮、装甲车、坦克、飞机、战舰、潜艇,宇宙飞船和宇航员工作生活环境(这也具有军事性质),直到后勤辎重保障系统。通过上述研究,美国陆海空三军已经制定了很多军事方面的人机工程技术标准。在1960年,美国的人因学会约有会员500人;到1980年,增加到了3000人以上。
  (2)国际人机工程学学会&国际人机工程学学会(IEA,也译作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成立于1960年。1961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届国际人机工程学会议。此后,每三年一次的人机学国际会议依次在德国、英国、法国、荷兰、美国、波兰、13本等国举行。其中1982年8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8届会议,参加者达800余人,我国学者也首次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
  (3)国际人机工程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代号IS0/TC--159,成立于1957年。其活动情况另作介绍。
  2.我国的学术团体及其主要活动
  (1)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英文:Chinese&Ergonomics&Society,简称CES,1989年6月30日成立。是我国与IEA对应的国家学术团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下的一级学会。
  该学会成立以来已组织召开了多次学术会议,协同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了数十个人机工程的国家技术标准,对人机学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中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其他的人机学学术组织&我国在其他一级学会下或行业部门中,也设有人机工程方面的学会或专业委员会。如机械工业系统中,在1980年成立了工效学学会;冶金工业系统中的人机学会于1985年建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下属的人机工程学专业委员会也于1985年建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下的&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93年。我国人机学的起步虽然较晚,但20多年来发展进步很快。仅以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委员会的工作为例,该学会成立11年来已召开5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累计出版会议论文集5卷,共收论文400多篇,研究领域广泛,已取得一批有价值的应用成果。
  3.人机学的专业教育
  1)在国际上,高等教育中将人机工程学作为必修、选修课开设的专业有管理(劳动安全和卫生)、工业设计、航空航天、车辆设计与交通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等。人机工程学也被作为这些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的一个研究方向。
  2)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开设人机工程学课程的情况与国际上类似。目前,我国已有一批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设有人机学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授予点。
第三节 人机系统与人机工程设计
一、人机系统与人机界面&
  1.系统
  系统是系统论里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为了达到一定目标,由相互依赖、起互动作用的若干部分所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概念里有两个要点,第一,各部分组合在一起是要达到一定目标、共同完成某些任务的。这是该概念中的必要条件;把几件事物放在一起,如果不存在这个必要条件,就不能称为系统。第二,各部分是有联系、在互动中发挥功能、完成任务的。与其他部分不存在这种联系的事物,一般不属于系统的组成部分,即不是该系统的子系统。因此,当一个系统被确认,就意味着:明确了目标和怎样达到该目标,分析了需要哪些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如何协作来实现这些目标。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子系统)的作用,应通过总体来解释评价。虽然总体的高效能一般地依赖于各子系统的优良效能,但更依赖于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离开互相协调、在互动中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子系统的&独善其身&对整个系统并无价值,是系统设计所不取的。
  2.人机系统
  人机系统特指人与机(器)共同组成的系统。很明显,人机系统的内涵是:人与机器协同去达到目标、完成任务。由于环境条件常能影响人机系统的工作情况,研究者把环境这个共同起作用的部分与人机系统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系统,就是人-机-环境系统。
  人机系统可能很小很简单,也可能很庞大很复杂。如前所述,这里的&机&是广义的。人在使用一把钳子、一把镰刀、一个卷发器时,就各构成一个人机系统。人骑自行车,开机床,开起重机,驾驶汽车、飞机时也各构成了人机系统。更复杂的人机系统由多人、多&机&所构成。例如,一条生产线由数百人、数百台设备构成一个人机系统,现代战争中的一个军事单位、实施航天飞行的庞大组织、大公司的办公系统、大企业的储运系统等等,均是较大的人机系统。但根据工业设计本科教学的需要,本教材一般不涉及很复杂的人机系统。
  3.人机界面
  单人单机构成的人机系统及其工作(运行)状态,一般用图1-7表示。
图1&7 单人单机人机系统
  图1-7这一类人机系统的运行过程,如图中6个箭头循环所指:人(操作者)&通过手脚操纵控制器(操纵器),机器按人操纵的指令运行的同时,将其当时的运行状态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人的眼耳等感觉器官接受信息并传递给大脑,大脑经过分析判断,再通过手脚进行操作&&如此循环下去,形成人机系统的工作流程。人驾驶汽车或飞机的状态,是这一运行过程的典型实例。
  图1-7所示人机系统的工作过程中,把机器的信息传递给人的是显示器,接受人赋予的信息(指令)的是控制器;可见,显示器和控制器是人(操作者)与机器之间实现双向信息交流的接口、通道。他们就是机器上的人机界面,或者说是人机界面的一种、人机界面的一部分。
  人机学文献里关于人机界面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本教材采用如下的定义:一般把机器上实现人与机器互相交流沟通的显示器、控制器称为人机界面;机器上与人的操作有关的实体部分,也是机器的人机界面。
  上述定义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定义的前一句话指明,人机界面只是机器的某一部分(显示器、控制器等),而不能说人的某一部分(譬如眼耳、手脚)也是人机界面。因为我们作设计只设计机器,并不设计人的眼耳手脚。所以,图1&13上&人机界面&四个字放在机器这一侧,而不像有些著作里的图上把这四个字放在人与机的交界线上。这一点对澄清人机界面的概念是必要的。第二,从人机学应用的需要来看,定义里的后一句话不应该忽略。例如,人手握剪刀剪东西时,人和剪刀构成简单的人机系统,剪刀的两个把手是与人操作有关的实体部分,而把手的形式、尺寸等对剪刀工作有直接影响,是人机工程设计关注的要点之一,应该算做剪刀的人机界面。人骑自行车时,自行车的车座支撑着人体,是与人操作(骑行)有关的实体部分之一,车座虽没有为人与自行车之间互相交流沟通传递什么信息,但车座的位置、形状、软硬、材质等对自行车骑行是有影响的,是人机工程设计的要点之一,所以也应该算做自行车人机界面的一部分。
  有的学者指出,人机系统所处的环境条件,如照明、振动、噪声、工作空间、小环境气候以及生命保障条件等,也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过程,对系统功能的实现有所影响,因此也是一种人机界面。
二、人机工程设计&
  1.人机工程设计的内涵和目的
  设计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大的领域有工程技术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等。每一大领域下又分很多门类,如工程技术设计领域中就有:机械设计、电路设计、土木工程设计、(工艺)流程设计、软件程序设计等等门类。机械设计这一门类下还可细分出如机构设计、传动设计、强度设计、刚度设计、润滑设计、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等等。艺术设计这一领域也可这么一级一级分列下去。设计的门类,真可谓数不胜数。那么,什么是&人机工程设计&呢?人机工程设计与其他设计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分工呢?这是学习人机工程学这门课程不可不明确的问题。
  简要地说,人机工程设计的对象是人机界面,设计涉及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人的因素,要达到的目标是生活、工作的舒适、安全、高效。
  这样,就把人机工程设计与其他设计区别开来了。
  举车床设计为例。车床里的传动系统、各种机构、材料及热处理、润滑系统,电动机及电路系统、床身、底座和其他零部件的刚、强度,等等,都不是人机界面,因此不属于人机工程设计的对象,而是工程技术设计的工作。而车床操作部件的尺寸、位置、操作方式、操作力、操作方向、照明系统和刻度盘等标识系统等等,才是车床人机工程设计的内容。至于车床的造型和色彩设计,一般地属于工业设计(工业产品艺术设计)的范围,但造型和色彩显然与人的心理因素、精神因素有关,可见与人机工程设计也是相关的。
  理解了上面这个例子,就可举一反三,分析其他产品中的哪些部分属于人机工程设计的对象、哪些部分不属于人机工程设计的对象。
  2.人机合理分工
  凡进行产品的人机工程设计,就应该明确一个观念:我们设计的不是孤立的产品,而是人机系统中产品这个子系统。设计任何产品,确定这个产品&做什么用?&、&有什么用?&,即对产品进行&功能定位&,无疑是必须最先加以明确的。而这实质上是对人机系统的总功能进行分解以后,把这部分功能&分配&给了产品子系统。与此同时,不论设计者当时是否已经意识到,设计者也把另一部分功能分配给了人这个子系统。例如设计楼道走廊的照明灯,设计者把照明灯的普通开关安置在照明灯附近的墙壁上,这就意味着设计者把开灯关灯这个功能分配给人了。倘若设计者决定采用声控开关或光敏开关(环境亮度低到一定程度,开关自动接通),就意味着设计者把开灯关灯这个功能分配给&开关一灯&这个产品子系统了。对于普通的烧水壶,人必须担负监看水何时被烧开这个功能,而设计叫壶,意味着给该产品(子系统)增加了一项功能:能向一定距离外的人通报水已被烧开信息。
  人机功能分配,是产品设计首要和顶层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处理得不恰当,其后的设计无论怎么好,也会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
  人与机器各有所长。人机合理分工的基本原则,是发挥人与机器各自的优势。为此需要弄清楚人与机器两者的所长和所短。表1-1是人与机器在感受能力、控制能力、工作效能、信息处理能力、可靠性、耐久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机能对比。
表1-1 人与机器的机能对比
对比的内容
人的特征机能
机器的特征机能
 能感受的可见光、声波频谱范围虽较窄,但对颜色、音色的分辨能力较强
 能接收的物理量种类多,而且频谱范围极宽:从紫外线、红外线、微波到长波,从次声波到超声波,还可接收磁场等物理量
 可进行各种控制,且在自由度、调节和联系能力等方面优于机器。同时,其动力源和响应运动完全合为一体,能&独立自主&
 操纵力、速度、精确度、操作数量等方面都超过人的能力。但必须外加动力源才能发挥作用
 可依次完成多种功能作业,但不能进行高阶运算,不能同时完成多种操纵和在恶劣环境条件下作业
 能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可进行高阶运算和同时完成多种操纵控制;单调、重复的工作也不降低效率
 人的信息传递率一般为6biWs左右,接受信息的速度约每秒20个,短时内能同时记住信息约10个,每次只能处理一个信息
 能储存信息和迅速取出信息,能长期储存,也能一次废除,信息传递能力、记忆速度和保持能力都比人高得多。在作决策之前,能将所存储的全部有关条件周密&考虑&一遍
 就人脑而言,可靠性和自动结合能力都远远超过机器。但工作过程中,人的技术高低、生理和心理状况等因素对可靠性都有响。能处理意外的紧急事态
 经可靠性设计后,其可靠性高,且质量保持不变。但本身的检查和维修能力非常微薄。不能处理意外的紧急事态
 容易产生疲劳,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且受年龄、性别与健康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耐久性高,能长期连续工作,并大大超过人的能力
 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对特定的环境能很快适应
 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只有很低的学习能力。只能适应事先设定的环境
 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具有思维能力、预测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会自己总结经验
 只能在人所设计的程序功能范围内进行一定程度的创造性工作,以及达到一定程度的智能化
  根据人和机器各自的优势,可得出人机合理分工的一般原则如下:设计中应把笨重、快速、单调、规律性强、高阶运算及在严酷和危险条件下的工作分配给机器,而将指令程序的编制、机器的监护维修、故障排除和处理意外事故等工作安排人去承担。
  但是人机分工并不单纯是人机工程本身的问题,它还取决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等更广泛的条件。应用时尤其受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由于科技的发展进步,使机器能够承担的功能日益扩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研制过一种无人驾驶飞机,在最初的800次航行中发生大小事故达155次之多;而对应的有人驾驶飞机,在800次飞行中只发生小故障3次而已。即使不用人直接驾驶,仅仅有人作监督和后备,也能大大降低投入的经费,同时又大幅度减少事故率。因此当时的结论是研制无人机&得不偿失&。对于40多年以后的今天,科学技术与当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对研制无人机的评价也显然有所不同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也是如此,例如,由于声控开关、热敏感应器等元器件的技术成熟、价格低廉,才使得在路灯、公共卫生间等方面能逐渐推广使用。今后,人工智能的进展,自动化和信息化等技术的结合,将使机器承担监护维修、故障排除等工作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第二,社会、经济条件对人机分工有很强的制约作用。高级轿车的驾驶条件、驾驶环境和人身安全保障系统,当然是合理、优秀的人机工程设计,但受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还不能推广应用于所有的普通车辆。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工人还有不少&&笨重、快速、单调、规律性强&的操作,当代的技术水平已经能让这些工作由机器自动完成;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之初,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从吸收海外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经济的崛起,如今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把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当前的发展战略。傻瓜相机与普通相机相比,人机分工作了重大调整,使用方便而快捷,深受广大公众欢迎。所以,傻瓜相机在大众产品中,堪称合理人机分工设计的典范。但是,专业的摄影艺术家出于艺术创作的需要,却并不使用傻瓜相机,哪怕是高级的傻瓜相机。
  可见人机合理分工的上述一般原则,在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条件权衡把握。
  3.人机工程学人机关系
  人机分工是人机关系中基本的方面,优良的人机关系应首先考虑以合理的人机分工来实现。但是人机关系的范围比人机分工要大得多。人机工程设计的目标,并不限于合理的人机分工,却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建立优良的人机关系。因为在人机分工确定即产品的功能定位以后,还有很多人机工程设计的工作要做。例如,农用车辆虽然不能套用高级轿车的功能设计,但在已经确定的功能范围内,改进其宜人性却大有可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还不能用自动生产线来代替,但在一定经济、成本条件下减轻劳动者的精神、体力负担,提高生产效率却是人机工程设计义不容辞的责任。
  优良的人机关系应该是&机宜人&和&人适机&两个方面的结合。所谓机宜人,就是器物设计要适合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各方面人的因素,前面已经有所阐述。所谓人适机,就是充分发挥人在能动性、可塑性、创造性、通过学习训练提高技能等方面的特长,使人机系统更好地发挥效能。
三、人机工程技术标准简介&
  将成熟、可靠的研究成果制定成技术标准,是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工业方面一项意义重大的政策和手段。一个国家各方面标准化制定和执行的水平,是这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一个衡量指标。
  发布技术标准,使相关部门遵循应用,可以达到(相关技术的)质量控制、缩短设计和研制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规范性等方面的目的。
  1.人机工程的国际技术标准
  国际人机工程学标准化委员会(代号IS0/TC--159)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Standardization&Organization,简称ISO)的一个下属组织。
  1S0/TC--159已制定出一批人机工程的正式国际技术标准、标准草案或建议,并已发布多个正式标准,例如,&ISO-6385-l981《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该标准不但适用于工业,也适用于有人类活动的任何领域。
  2.我国的人机工程技术标准
  中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1980年建立。
  中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8个分技术委员会:基础分委员会、人体测量和生物力学分委员会、控制与显示分委员会、劳动环境分委员会、工作系统的工效学要求分委员会、颜色分委员会、照明分委员会、劳动安全分委员会。
  在我国的国家标准中,属于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技术标准的大分类号为&A25&。但是还有更多有关人机学的标准,是分别放在机械、建筑、轻工、环境等门类的技术标准里面的,这一点在查找时应予注意。
  本章主要介绍了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日常生活中人机学问题;人机学的形成、发展和学科思想的演进;人机工程技术标准简介;人机系统与人机界面以及人机工程设计。
人机工程学强化练习题
  1、简述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2、请举出2个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人机学相关的例子
  3、请说出2个本学科常见的名称
  4、简述人机界面的定义
  5、请简要地说明人机工程设计的对象和目的
  6、论述中国古代对器物精辟的论述与一门完整的学科的区别
  7、讲述人机工程学发展的4个阶段&
  1、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对象);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内容);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研究目的)。
  2、1鼠标的设计&2电源开关的设计 
  3、请说出2个本学科常见的名称
  (1)人类工效学 (2)人的因素(学)
  4、一般把机器上实现人与机器互相交流沟通的显示器、控制器称为人机界面;机器上与人的操作有关的实体部分,也是机器的人机界面。
  5、人机工程设计的对象是人机界面,设计涉及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人的因素,要达到的目标是生活、工作的舒适、安全、高效。
  6、第一,一种观念,没有升华为明确的、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就不具有对一般事物的指导意义。由于没有明确的理论旗帜,她还是脆弱的,难免在外在条件(如人类文明发展的某种趋势)的冲击下,陷于迷失和丢失。
  第二,仅有处理某一种、某一类事物的正确方法、观念,但没有对于一般事物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未曾提出完整的原则、结论和数据资料,也不可能有更普遍的指导意义。  
  7、①原本属于&自发思维倾向、本能行为方式&的朴素人机学思想萌芽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因为什么原因而迷失、而被抛弃了?
  ②误入歧途后造成了怎样的后果?&这种后果怎样促成了人们的反省、从而建立了现代人机学理论,完成一种思想观念从白发到自觉的历史飞跃?
  ③学科理论怎样在历史中逐步演进?
  ④人机学进行了哪些系统的研究?确立了哪些原则?积累了哪些数据资料?
上一篇:[ 03-02 ]
下一篇:[ 03-02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机工程学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