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个“理性”的违法者,学理性是什么意思思

  如果有兴趣、有空闲,《理性世界》的其余文章,请点击.cn/u/  老子倡无为,因为看到了有为之害。有为,尤其是过度的提倡和赞美,必将导致泛滥,必将导致社会的大棒化罪恶。文化大棒,道德大棒,创新大棒,科技大棒,权力大棒,武力大棒,经济大棒等等。例如:有人要花几十亿的钱,去建设一个圣人图腾(雕像啦,殿堂啦等等),有人出来反对,提倡的人马上拎起大棒,敲打反对者,“你反对文化建设啦,你数典忘祖啦,你不感恩于圣人啦,你不爱国啦,等等”。其实,提倡者本身,可能只是为了建设过程中捞些油水。当然,可能有人,是虔诚的去建图腾。但是,为那欺人的图腾,这样的虔诚与花费值得吗?对社会有意义吗?有的只是欺骗和灾难。其实,有更需要钱的地方,有那么多失学的儿童,有那么多赤贫者需要救助。掠夺啊!掠夺!!不知圣人们的罪恶还要持续多久?!!!太想得到,一心想得到,往往得不到,而且,还会失去已有的。  孔子有为,传儒教,过高地看待了自己思想的作用,孔子并不知道社会动乱的真正原因,却认为自己的学说是救治社会的唯一良药。这由执着的致盲性导致,路径依赖,惯性思维等,意思差不多。当一个人首先接触到一些新事物、新方法和新工具时,最开始阶段都是痴迷的。小时候,喜欢用小刀甩扎东西,甩扎地面,甩扎树木,甩扎门窗,甩扎桌子,甩扎板凳,被父母发现,大训一通。过段时间,又开始玩锤子,喜欢锤到之处,所向披靡的感觉,锤砖头,锤石头,锤家里的墙角,被发现,又被大骂一通。其实,我们很多的成年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弗洛伊德用性来解释一切,孔子终生执着于周礼,人的痴迷时间有长,有短,有终生。一个人执着于一方面,对社会有利,但整个社会执着于一方面,必有害。执着于一方面,必然失去另一方面,所谓,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  任何社会科学都是与自然科学相映和的,没有社会实践,不考察自然,不能深刻的理解自然科学,是不可能在社会科学中有太大贡献的(当然,可能会有大影响,但是,要注意哦!影响有好坏之分!),不理解自然科学,必然不会有深刻、本质的社会科学观点,必然容易陷入肤浅与愚蠢。老子思维更广阔,更深邃。孔子的学说很肤浅,又很彰显,其实,孔丘一生,以及孔鲤,孔丘之孙,中国的精神奴隶史,都没有逃脱到李耳的几句话之外。当然,我们的现代社会超越了老子的思想界限,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李耳一样,广阔、深邃而又精细的思考能力。  现在,也有人说无为而治,但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行为,你无为,但他有为,老子无为,但孔子有为,整个社会还是承受了有为之害。老子的无为,是指人相和于自然,让自然来引导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进步,就像曾经的社会一样,但人的私性已经崛起了,已经多维化了,时代已经发展了,我们退不回去了,因为阳趋分化,在不同成长境遇中的人是有差异的,总会有人去侵犯,去伤害他人(可能有千变万化的方式),靠自发的调节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有基于众生平等的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社会发展到了春秋时期,已经开始走向社会的更高级形式——法制社会。秦国就是法制社会的受益者,以法治国,秦国的社会组织形式更高级,所以,统一了六国。但是,秦国的法律内容也有致命的弱点,第一:没有做到适度量刑,过于苛刻,法律的作用是惩罚违法者,防止从恶如流,过于苛刻的法律会使人无所适从,局促不安,从而,仇恨法律的本身。法律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伤人。例如: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因雨误期,误期当斩,直接把人推向了绝路。其实,在紧急的战事进行中,误期严惩,不为过,但在非战时,却也如此的苛刻,就说不过去了。所以,区分战时政策与和平时期的政策是有积极意义的。第二:秦国的法律并没有限制最高统治者的权利,法律的威严笼罩了每一个臣民,不论是皇子,还是手握重兵的将军,但却没有涉及到限制皇权的罪恶泛滥,这两点最终导致了秦帝国的灭亡。(近来,看见一些报道:经考古发现,秦法是适度量刑的,也并不苛刻,以上的分析中,“秦法严酷的观点”可能是儒生的污蔑,这里就不再展开了。只是,推导一下,如果,秦法中“因雨误期,不是斩首的惩罚”,那么,陈胜与吴广对服役人员讲“误期当斩”,就是一种欺骗手法了,他们用“必死而求生”的手段,将劳工们绑上了自己的战车,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因为,陈胜和吴广有疯狂向上的动力,“燕雀焉知鸿鹄之志”,从这句话也能够揣测出,陈胜是有愚民能力的)  随着人类的进化,人已“有为”,所以,必须有适合于稳定、进步之道的法律,来规范个人的行为,防止泛滥。社会越进步,社会的分化就越多,分化在多维度上的组合与碰撞也就越多,这就要求法律也越多,越精细。  韩非提倡的“以法治国”是非常有价值的。韩非认为人性本恶,必须用法律来规划人的行为,并且,提出了人性恶的种种方面,著《韩非子》一书。韩非是一个理性的思考者,但是,在儒教主导的社会里,却有着阴谋家的头衔。其实,真正用阴谋取利的人,怎么会告诉你关于阴谋的事,他们一定是喊着仁善的。有儒生说,“韩非不值得提倡,他是为君主谋的”。说他为君主谋,所以,不让看他的书,这种人不是心里阴暗的,就是愚昧的。因为,人类的大规模罪恶,都是由势差导致的(通俗讲,就是弱肉强食),少部分人懂得了一些“花招”,那么,常常会导致,这些人用“花招”去欺骗不懂“花招”的人,最终,会酿成大规模的罪恶,精神奴隶史,就是这样造就的。只有让多数人都懂得了“花招”,“花招”才会失去生存的市场。韩非所讲的是事实,人民看了,他就是为人民谋的,人民没看到,才会成为“为君主谋”。  孔孟提倡人性本善,当然,有他的目的,想用提倡善的方法来促成从善如流,但,这只是他们的空想罢了。究竟说人性善,更有意义,还是说人性恶更有意义?说人性恶,我们就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去杜绝恶的泛滥,这是基于事实而采取的积极行动。说人性善,说仁善可以天下无敌,然而,事实却常常是善者受害,恶者却在人性本善的学说下,尽情作恶。  法与儒,面对前进的路,法家提醒说:“前途凶险啊,有无数的陷阱,有毒蛇,有毒气,有洪水,有猛兽,千万小心啊!”同时提出了相当不错的解决方法。听法之后,行路者心有戚戚焉,很是不安。儒家呢?却对行路者说“不要信他的,危言耸听,他就老想着害人,一肚子都是坏水,告诉你,圣人说过,仁义天下无敌,你只要高喊着仁义,前路没什么可怕的,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于是,人们对未来不安,警觉和忧惧的心,再度安静下来,高喊着仁义,走进了权利的丛林中。当然,对行路者来说,好坏太容易验证了,虔诚地喊着仁善的,早就死在了恶的路上,越虔诚,死的越快,而对恶路有心理准备的人,多了些生存下来的希望。帝王们为什么选择了儒教?因为他们希望人民浑噩而又愚蠢,这样帝王就可以高枕无忧的作恶了。  对于社会的治理来说:“倡善”与“阻恶”是并重的两个手段,儒教用虚伪、人情、忠、孝、华丽的语言、无中生有的思维、泛滥的理念等等,阉割了民族的“阻恶”能力,畸形了民族“倡善”的能力,导致了流氓与地痞横行于社会,误国两千年。  墨翟提倡兼爱,与儒家(走的是上层路线,靠上层,具有寄生性)相抗,墨家走的是下层路线,用整合起来的、强大的下层来治上层、引导上层。墨家吸引人的地方,是靠科学规律之美,靠技能之美,靠人性之美,靠平等待人,靠闪光的思想,靠自力更生,靠唤醒民众。在民思崛起、诸侯纷争的时代,墨家辉煌无限,但是,墨家这种思想在皇权泛滥的时代,是不讨统治者喜欢的,墨家在皇权泛滥时代的没落也是必然的。尽管,当代的科技水平和思想水平已经远远超越了墨子的界限,但是,墨子的学说在那个皇权时代是最应该提倡的学说之一。  儒家在诸侯纷争的时代,很会拉风,泛滥名声,尽管,走上层路线,但不受重视,因为儒教的现实价值太低,实效性太差,无法令诸侯国强大。但是,在皇权一统的泛滥时代,儒教维护强权者的价值就会体现了出来,皇权的泛滥必然要求儒教,来为其驯化有损于皇权的人与思想。儒教独尊,恰恰反映了皇权的泛滥性,也反映出了儒教的寄生性、攀附性。当代,新儒学的抬头,也反映了我国的权利泛滥和强者泛滥的现实。当政者向儒教靠拢,这也许是儒生的胜利,但,却是民族的失败!!  社会的构建应该以法律为基础,而在法律之外,才可用礼来规划,但是,此礼也非孔子推崇的周礼,而是平等待人的宽容之礼。例如:不小心,你踩别人脚了,你就要真诚的道歉,说“对不起”,被你无意踩着的人,出于礼貌与宽容(道德),不会计较,回应说“没关系”,一个小摩擦就这样过去了,这是礼的用处。但是,如果你开车,不小心把人的腿撞折了,这就是“对不起”和“没关系”的礼,无法解决的问题了,这就需要法律来做出裁决。所以说,法律之外,才是礼和道德的作用空间。  纵观孔丘一生,他都没有穿透名利的羁绊与束缚,孔丘只是停留在圣人与周礼的粉丝阶段,既看不清历史,又看不清别人和自己。而韩非、老子、庄子和墨翟都已经在很深的程度上,理性地思考了圣人、圣人行为,以及世界的内在运行原理了。圣人情节具有致愚性,让人们不知轻重,孔子本人就不知,何为轻?!何为重?!颠倒轻重,如何不迷?!!!世上很多的“财迷心窍”(直接原因:可能是,从小开始,他们就太贫穷了,受贫穷折磨的印象太深了,所以,有了对钱财的极度欲望),孔孟只不过是“名迷心窍”和“圣迷心窍”,当然,拜圣人所赐,儒教所染,当代的中国,“圣迷心窍”的人同样很多,而且,有了很多的变种,例如:“名迷心窍”,“官迷心窍”,“权迷心窍”等等,呜呼!好不悲哉!!!孔丘只是个大迷之人,而后世的帝王们,不过是在利用大迷的孔子来大迷我们,当然,施迷者同时也是迷失者。孔丘只是帝王愚民的道具,有人说,这不是孔丘的错,我同意,但孔丘的思想却是同“愚民道具”最相似的,不需太大的改动,就可以完全胜任。  道者,可以依之,用之,以达到方便、安全、进步、快乐之本也。术,小道也,小道小用,大道大用,大道可小用,但小道大用,则必伪也。儒教,小道也,大用之,伪也!!!孔子的学说,有用,但不大,有害的成分也很多,绝对不能倚重。其实,构建社会要知轻重,能倚重500斤的学说,就倚重500斤,能倚重10斤的学说,就倚重10斤,让能够承受10斤的学说去承受500斤的重量,一定会导致社会的崩塌与堕落,灾难不断。这有些像建房子,将粗大而结实的木材——松木,用作房脊,将细而结实的木料(松木)用作椽子,而不太结实的杨木只能做些板凳,家具或者窗子之类的东西,辅以砖头,水泥,沙子,按一定的结构,完成一所房子的建设。理性社会的构建也如此,不过,更复杂而已。  前途艰难,只有充分的利用好与坏,才可以尽可能的躲避风险,少受些伤害与损失。而儒者只听好,不听坏。为什么?因为“好”意味着啥事没有,也显示了自己的本事,坏呢?意味着去劳动,去改变,不但有损自己的名头,也意味着劳力、劳心。而在儒教的长期影响下,我们早就丧失了理性做事的能力,而更喜欢感性的、热闹的、文学性的、口号性的、空喊性的东西。我们没有了执行力,这也是儒教蹉跎我们的结果!!!  如果有兴趣、有空闲,《理性世界》的其余文章,请点击.cn/u/
楼主发言:38次 发图:0张 | 更多
  道者,可以依之,用之,以达到方便、安全、进步、快乐之本也。术,小道也,小道小用,大道大用,大道可小用,但小道大用,则必伪也。儒教,小道也,大用之,伪也!!!
  任何社会科学都是与自然科学相映和的,没有社会实践,不考察自然,不能深刻的理解自然科学,是不可能在社会科学中有太大贡献的(当然,可能会有大影响,但是,要注意哦!影响有好坏之分!),不理解自然科学,必然不会有深刻、本质的社会科学观点,必然容易陷入肤浅与愚蠢。
  圣人情节具有致愚性,让人们不知轻重!
  都是蠢话
  墨翟提倡兼爱,与儒家(走的是上层路线,靠上层,具有寄生性)相抗,墨家走的是下层路线,用整合起来的、强大的下层来治上层、引导上层。墨家吸引人的地方,是靠科学规律之美,靠技能之美,靠人性之美,靠平等待人,靠闪光的思想,靠自力更生,靠唤醒民众。在民思崛起、诸侯纷争的时代,墨家辉煌无限,但是,墨家这种思想在皇权泛滥的时代,是不讨统治者喜欢的,墨家在皇权泛滥时代的没落也是必然的。尽管,当代的科技水平和思想水平已经远远超越了墨子的界限,但是,墨子的学说在那个皇权时代是最应该提倡的学说之一。  ------------------------------------------------------------------------  墨家怎么不讨统治者的喜欢?秦国就最喜欢墨家。楼主没见到战国末期,墨家排着队西行入秦吗?
  你什么都没读懂。不要说儒家你不懂,就是道家、墨家、法家你也不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你这样泛泛的看看就能行的。
  @road_of_freedom 2楼
20:43:18  任何社会科学都是与自然科学相映和的,没有社会实践,不考察自然,不能深刻的理解自然科学,是不可能在社会科学中有太大贡献的(当然,可能会有大影响,但是,要注意哦!影响有好坏之分!),不理解自然科学,必然不会有深刻、本质的社会科学观点,必然容易陷入肤浅与愚蠢。  -----------------------------  装腔作势,拿腔拿调的。你懂自然科学?你懂社会科学?
  @山有乔松2012 4楼
19:54:01  都是蠢话  -----------------------------  光评价没用,用论据和事实说话,才是硬道理
  墨翟提倡兼爱,与儒家(走的是上层路线,靠上层,具有寄生性)相抗,墨家走的是下层路线,用整合起来的、强大的下层来治上层、引导上层。墨家吸引人的地方,是靠科学规律之美,靠技能之美,靠人性之美,靠平等待人,靠闪光的思想,靠自力更生,靠唤醒民众。在民思崛起、诸侯纷争的时代,墨家辉煌无限,但是,墨家这种思想在皇权泛滥的时代,是不讨统治者喜欢的,墨家在皇权泛滥时代的没落也是必然的。尽管,当代的科技水平和思想水平已经远远超越了墨子的界限,但是,墨子的学说在那个皇权时代是最应该提倡的学说之一。  ------------------------------------------------------------------------  @山有乔松2012 5楼
19:55:49  墨家怎么不讨统治者的喜欢?秦国就最喜欢墨家。楼主没见到战国末期,墨家排着队西行入秦吗?  -----------------------------  秦喜欢他,也是喜欢他的技能,而不是喜欢他的治国理念,秦的治国理念是以法家立国的。诸侯纷争时代,开明的诸侯王,都是喜欢墨家的,就像现代的国家,招揽科技人才一样。只有鲁国,这个最昏庸的国家,才最青睐儒家。
  @山有乔松2012 6楼
20:07:13  你什么都没读懂。不要说儒家你不懂,就是道家、墨家、法家你也不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你这样泛泛的看看就能行的。  -----------------------------  你把思想和知识神话了,当然,儒生们最喜欢卖弄知识和思想了,尽管他自己可能都没有读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句话正确,但是,只有儒生读得懂,不正确。
  @road_of_freedom
20:43:18  任何社会科学都是与自然科学相映和的,没有社会实践,不考察自然,不能深刻的理解自然科学,是不可能在社会科学中有太大贡献的(当然,可能会有大影响,但是,要注意哦!影响有好坏之分!),不理解自然科学,必然不会有深刻、本质的社会科学观点,必然容易陷入肤浅与愚蠢。  -----------------------------  @山有乔松2012 7楼
20:09:16  装腔作势,拿腔拿调的。你懂自然科学?你懂社会科学?  -----------------------------  您怎知我不懂?
  @road_of_freedom
20:43:18  任何社会科学都是与自然科学相映和的,没有社会实践,不考察自然,不能深刻的理解自然科学,是不可能在社会科学中有太大贡献的(当然,可能会有大影响,但是,要注意哦!影响有好坏之分!),不理解自然科学,必然不会有深刻、本质的社会科学观点,必然容易陷入肤浅与愚蠢。  -----------------------------  @山有乔松2012
20:09:16  装腔作势,拿腔拿调的。你懂自然科学?你懂社会科学?  -----------------------------  @road_of_freedom 11楼
21:50:07  您怎知我不懂?  -----------------------------  它不是你,所以它不知道你懂。  因为它自己不懂,所以也认为你不懂。
  ------------------------------------------------------------------------  @山有乔松2012
19:55:49  墨家怎么不讨统治者的喜欢?秦国就最喜欢墨家。楼主没见到战国末期,墨家排着队西行入秦吗?  -----------------------------  @road_of_freedom 9楼
21:45:14  秦喜欢他,也是喜欢他的技能,而不是喜欢他的治国理念,秦的治国理念是以法家立国的。诸侯纷争时代,开明的诸侯王,都是喜欢墨家的,就像现代的国家,招揽科技人才一样。只有鲁国,这个最昏庸的国家,才最青睐儒家。  -----------------------------  秦是一个开明的国家,有点像今天的美国,来者不拒,秦国基本不搞什么思想专制,焚书的背景是秦始皇要集权,儒生要分封,可见当时秦始皇并没有怎么打压儒生,连扶苏的老师都是儒生,焚书的这个建议是李斯的,李斯的老师是荀子,荀子倒是说过“小人辩甚于盗贼”之类的话。
  @山有乔松2012
19:54:01  都是蠢话  -----------------------------  @road_of_freedom 8楼
21:40:05  光评价没用,用论据和事实说话,才是硬道理  -----------------------------  儒棍他们能有什么硬道理?!  他们的祖师爷说不过人家就骂人是“禽兽”  既然反儒,就不得不面对他们那一成不变的丑嘴脸。
  @road_of_freedom
20:43:18  任何社会科学都是与自然科学相映和的,没有社会实践,不考察自然,不能深刻的理解自然科学,是不可能在社会科学中有太大贡献的(当然,可能会有大影响,但是,要注意哦!影响有好坏之分!),不理解自然科学,必然不会有深刻、本质的社会科学观点,必然容易陷入肤浅与愚蠢。  -----------------------------  @山有乔松2012
20:09:16  装腔作势,拿腔拿调的。你懂自然科学?你懂社会科学?  -----------------------------  @road_of_freedom
21:50:07  您怎知我不懂?  -----------------------------  @反儒精英 12楼
10:18:17  它不是你,所以它不知道你懂。  因为它自己不懂,所以也认为你不懂。  -----------------------------  哈哈,有点儿像庄子与惠子的“子非鱼”了。
  ------------------------------------------------------------------------  @山有乔松2012
19:55:49  墨家怎么不讨统治者的喜欢?秦国就最喜欢墨家。楼主没见到战国末期,墨家排着队西行入秦吗?  -----------------------------  @road_of_freedom
21:45:14  秦喜欢他,也是喜欢他的技能,而不是喜欢他的治国理念,秦的治国理念是以法家立国的。诸侯纷争时代,开明的诸侯王,都是喜欢墨家的,就像现代的国家,招揽科技人才一样。只有鲁国,这个最昏庸的国家,才最青睐儒家。  -----------------------------  @反儒精英 13楼
10:45:34  秦是一个开明的国家,有点像今天的美国,来者不拒,秦国基本不搞什么思想专制,焚书的背景是秦始皇要集权,儒生要分封,可见当时秦始皇并没有怎么打压儒生,连扶苏的老师都是儒生,焚书的这个建议是李斯的,李斯的老师是荀子,荀子倒是说过“小人辩甚于盗贼”之类的话。  -----------------------------  焚书,同时,也保留了副本,秦建立了图书馆,收藏了所有民间的书籍,在秦始皇陵里,也许就有这些书籍(推测而已)。秦不让民众看书,怕出现思想混乱的局面,无法收拾,所有的集权统治者都有这种意识。所以说,精神奴隶时代,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
  @road_of_freedom
20:37  ------------------------------------------------------------------------   @山有乔松2012 5楼
19:55:49   墨家怎么不讨统治者的喜欢?秦国就最喜欢墨家。楼主没见到战国末期,墨家排着队西行入秦吗?   -----------------------------   @road_of_freedom 9楼
21:45:14   秦喜欢他,也是喜欢他的技能,而不是喜欢他的治国理念,秦的治国理念是以法家立国的。诸侯纷争时代,开明的诸侯王,都是喜欢墨家的,就像现代的国家,招揽科技人才一样。只有鲁国,这个最昏庸的国家,才最青睐儒家。   -----------------------------   @反儒精英 13楼
10:45:34   秦是一个开明的国家,有点像今天的美国,来者不拒,秦国基本不搞什么思想专制,焚书的背景是秦始皇要集权,儒生要分封,可见当时秦始皇并没有怎么打压儒生,连扶苏的老师都是儒生,焚书的这个建议是李斯的,李斯的老师是荀子,荀子倒是说过“小人辩甚于盗贼”之类的话。   -----------------------------   焚书,同时,也保留了副本,秦建立了图书馆,收藏了所有民间的书籍,在秦始皇陵里,也许就有这些书籍(推测而已)。秦不让民众看书,怕出现思想混乱的局面,无法收拾,所有的集权统治者都有这种意识。所以说,精神奴隶时代,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  ----------------------------...  其实,真的很想对秦国和秦帝国有个全面和真实的了解,因为它被冤枉歪曲的太多。央视的《复活的兵团》和云梦秦简给我的冲击都很大,隐约觉得我们华夏族本来不必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完全拥有不一样的历史和民族精神。  
  ------------------------------------------------------------------------  @山有乔松2012
19:55:49  墨家怎么不讨统治者的喜欢?秦国就最喜欢墨家。楼主没见到战国末期,墨家排着队西行入秦吗?  -----------------------------  @road_of_freedom
21:45:14  秦喜欢他,也是喜欢他的技能,而不是喜欢他的治国理念,秦的治国理念是以法家立国的。诸侯纷争时代,开明的诸侯王,都是喜欢墨家的,就像现代的国家,招揽科技人才一样。只有鲁国,这个最昏庸的国家,才最青睐儒家。  -----------------------------  @反儒精英
10:45:34  秦是一个开明的国家,有点像今天的美国,来者不拒,秦国基本不搞什么思想专制,焚书的背景是秦始皇要集权,儒生要分封,可见当时秦始皇并没有怎么打压儒生,连扶苏的老师都是儒生,焚书的这个建议是李斯的,李斯的老师是荀子,荀子倒是说过“小人辩甚于盗贼”之类的话。  -----------------------------  @road_of_freedom 16楼
20:37:26  焚书,同时,也保留了副本,秦建立了图书馆,收藏了所有民间的书籍,在秦始皇陵里,也许就有这些书籍(推测而已)。秦不让民众看书,怕出现思想混乱的局面,无法收拾,所有的集权统治者都有这种意识。所以说,精神奴隶时代,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  -----------------------------  焚书,只是焚民间之书。朝廷兰台密阁所藏之书,并不焚。这已是历史定论,你不必猜测了。
  @road_of_freedom
20:43:18  任何社会科学都是与自然科学相映和的,没有社会实践,不考察自然,不能深刻的理解自然科学,是不可能在社会科学中有太大贡献的(当然,可能会有大影响,但是,要注意哦!影响有好坏之分!),不理解自然科学,必然不会有深刻、本质的社会科学观点,必然容易陷入肤浅与愚蠢。  -----------------------------  @山有乔松2012
20:09:16  装腔作势,拿腔拿调的。你懂自然科学?你懂社会科学?  -----------------------------  @road_of_freedom 11楼
21:50:07  您怎知我不懂?  -----------------------------  我知道。
  墨翟提倡兼爱,与儒家(走的是上层路线,靠上层,具有寄生性)相抗,墨家走的是下层路线,用整合起来的、强大的下层来治上层、引导上层。墨家吸引人的地方,是靠科学规律之美,靠技能之美,靠人性之美,靠平等待人,靠闪光的思想,靠自力更生,靠唤醒民众。在民思崛起、诸侯纷争的时代,墨家辉煌无限,但是,墨家这种思想在皇权泛滥的时代,是不讨统治者喜欢的,墨家在皇权泛滥时代的没落也是必然的。尽管,当代的科技水平和思想水平已经远远超越了墨子的界限,但是,墨子的学说在那个皇权时代是最应该提倡的学说之一。  ------------------------------------------------------------------------  @山有乔松2012
19:55:49  墨家怎么不讨统治者的喜欢?秦国就最喜欢墨家。楼主没见到战国末期,墨家排着队西行入秦吗?  -----------------------------  @road_of_freedom 9楼
21:45:14  秦喜欢他,也是喜欢他的技能,而不是喜欢他的治国理念,秦的治国理念是以法家立国的。诸侯纷争时代,开明的诸侯王,都是喜欢墨家的,就像现代的国家,招揽科技人才一样。只有鲁国,这个最昏庸的国家,才最青睐儒家。  -----------------------------  哈哈哈,反儒分子总能制造许多笑料供人取笑。你这胡说八道起来就没边没沿了。在诸子百家中,专制意味最浓的 ,除了法家,就数墨家了。墨家想搞尚同,一级接一级,最后同于天子,这是典型的思想专制。墨家西行入秦,秦国接纳墨家,是有其内在的思想理论基础的。你凭什么说秦不是喜欢他的治国理念?你有什么文献依据这样说?做学问不能这样,这不是做学问,这是睁着眼说瞎话。
  反儒者非奸即愚。诚哉斯言,诚哉斯言。
  理性世界,狗屁不通。
  @road_of_freedom
20:37  ------------------------------------------------------------------------  @山有乔松2012
19:55:49  墨家怎么不讨统治者的喜欢?秦国就最喜欢墨家。楼主没见到战国末期,墨家排着队西行入秦吗?  -----------------------------  @road_of_freedom
21:45:14  秦喜欢他,也是喜欢他的技能,而不是喜欢他的治国理念,秦的治国理念是以法家立国的。诸侯纷争时代,开明的诸侯王,都是喜欢墨家的,就像现代的国家,招揽科技人才一样。只有鲁国,这个最昏庸的国家,才最青睐儒家。  -----------------------------  @反儒精英
10:45:34  秦是一个开明的国家,有点像今天的美国,来者不拒,秦国基本不搞什么思想专制,焚书的背景是秦始皇要集权,儒生要分封,可见当时秦始皇并没有怎么打压儒生,连扶苏的老师都是儒生,焚书的这个建议是李斯的,李斯的老师是荀子,荀子倒是说过“小人辩甚于盗贼”之类的话。  -----------------------------  焚书,同时,也保留了副本,秦建立了图书馆,收藏了所有民间的书籍,在秦始皇陵里,也许就有这些书籍(推测而已)。秦不让民众看书,怕出现思想混乱的局面,无法收拾,所有的集权统治者都有这种意识。所以说,精神奴隶时代,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  ----------------------------  @反儒精英 17楼
22:01:39  ...  其实,真的很想对秦国和秦帝国有个全面和真实的了解,因为它被冤枉歪曲的太多。央视的《复活的兵团》和云梦秦简给我的冲击都很大,隐约觉得我们华夏族本来不必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完全拥有不一样的历史和民族精神。  -----------------------------  说的对,你是该好好了解一下秦和秦帝国。他被你歪曲的也太多了,希望你能对秦国有一个真实全面的认识。
  ------------------------------------------------------------------------  @山有乔松2012
19:55:49  墨家怎么不讨统治者的喜欢?秦国就最喜欢墨家。楼主没见到战国末期,墨家排着队西行入秦吗?  -----------------------------  @road_of_freedom
21:45:14  秦喜欢他,也是喜欢他的技能,而不是喜欢他的治国理念,秦的治国理念是以法家立国的。诸侯纷争时代,开明的诸侯王,都是喜欢墨家的,就像现代的国家,招揽科技人才一样。只有鲁国,这个最昏庸的国家,才最青睐儒家。  -----------------------------  @反儒精英 13楼
10:45:34  秦是一个开明的国家,有点像今天的美国,来者不拒,秦国基本不搞什么思想专制,焚书的背景是秦始皇要集权,儒生要分封,可见当时秦始皇并没有怎么打压儒生,连扶苏的老师都是儒生,焚书的这个建议是李斯的,李斯的老师是荀子,荀子倒是说过“小人辩甚于盗贼”之类的话。  -----------------------------  如果仔细思考秦始皇后期的思想,有两点可以确定。一是他真正属意的,还是他的长子扶苏。二是秦始皇是想调整他的思想文化政策的,这一点已经有研究证实。但可惜秦国政策的历史惯性,积重难返,最后他没来得及调整就去世了。这只能说是历史的遗憾。但历史是没有如果的,这没办法。
  要是我的学生里有一个你这样的人,我一天骂他三次。
  对法家思想也不能全盘否定。这不是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当前我们面对的,是如何吸收、转化、继承法家思想的问题。法家自有精微之处,岂可一棒打杀。
  -----------------------------  说的对,你是该好好了解一下秦和秦帝国。他被你歪曲的也太多了,希望你能对秦国有一个真实全面的认识。  ---------------------------------------------------------------  俺哪里歪曲了,还歪曲很多,话又说回来,就算是歪曲,也要算到儒生的头上,因为我们很难看到完整的真实的历史。
  -----------------------------  如果仔细思考秦始皇后期的思想,有两点可以确定。一是他真正属意的,还是他的长子扶苏。二是秦始皇是想调整他的思想文化政策的,这一点已经有研究证实。但可惜秦国政策的历史惯性,积重难返,最后他没来得及调整就去世了。这只能说是历史的遗憾。但历史是没有如果的,这没办法。  ---------------------------------------------------  的确如此,历史就是历史。秦始皇虽然意识到了思想的统一的重要,但是他的方式并不高明,嬴秦在文化教化这一方面是很弱的,虽然他有大一统的体制结构,但缺乏相应的愚民思想,当然,从现在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反对愚民思想的。  其实墨家思想是可以作为维护秦朝统治的思想保障,但是墨家思想要做出相应的改造。这些都是后话。
  @反儒精英
10:45:34  秦是一个开明的国家,有点像今天的美国,来者不拒,秦国基本不搞什么思想专制,焚书的背景是秦始皇要集权,儒生要分封,可见当时秦始皇并没有怎么打压儒生,连扶苏的老师都是儒生,焚书的这个建议是李斯的,李斯的老师是荀子,荀子倒是说过“小人辩甚于盗贼”之类的话。  -----------------------------  焚书,同时,也保留了副本,秦建立了图书馆,收藏了所有民间的书籍,在秦始皇陵里,也许就有这些书籍(推测而已)。秦不让民众看书,怕出现思想混乱的局面,无法收拾,所有的集权统治者都有这种意识。所以说,精神奴隶时代,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  ----------------------------  @反儒精英 17楼
22:01:39  ...  其实,真的很想对秦国和秦帝国有个全面和真实的了解,因为它被冤枉歪曲的太多。央视的《复活的兵团》和云梦秦简给我的冲击都很大,隐约觉得我们华夏族本来不必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完全拥有不一样的历史和民族精神。  -----------------------------  大秦帝国的光芒,完全被儒家埋没和扭曲了
  @山有乔松2012
20:09:16  装腔作势,拿腔拿调的。你懂自然科学?你懂社会科学?  -----------------------------  @road_of_freedom
21:50:07  您怎知我不懂?  -----------------------------  @山有乔松2012 19楼
23:05:14  我知道。  -----------------------------
  “ 装腔作势,拿腔拿调的。你懂自然科学?你懂社会科学?”,“我知道”。这样的话,没有任何意义。举个我不懂的例子,比这些评价强100倍。  当然,儒教思维,就是喜欢评价,就是喜欢居高临下的评价。
  墨翟提倡兼爱,与儒家(走的是上层路线,靠上层,具有寄生性)相抗,墨家走的是下层路线,用整合起来的、强大的下层来治上层、引导上层。墨家吸引人的地方,是靠科学规律之美,靠技能之美,靠人性之美,靠平等待人,靠闪光的思想,靠自力更生,靠唤醒民众。在民思崛起、诸侯纷争的时代,墨家辉煌无限,但是,墨家这种思想在皇权泛滥的时代,是不讨统治者喜欢的,墨家在皇权泛滥时代的没落也是必然的。尽管,当代的科技水平和思想水平已经远远超越了墨子的界限,但是,墨子的学说在那个皇权时代是最应该提倡的学说之一。  ------------------------------------------------------------------------  @山有乔松2012
19:55:49  墨家怎么不讨统治者的喜欢?秦国就最喜欢墨家。楼主没见到战国末期,墨家排着队西行入秦吗?  -----------------------------  @road_of_freedom
21:45:14  秦喜欢他,也是喜欢他的技能,而不是喜欢他的治国理念,秦的治国理念是以法家立国的。诸侯纷争时代,开明的诸侯王,都是喜欢墨家的,就像现代的国家,招揽科技人才一样。只有鲁国,这个最昏庸的国家,才最青睐儒家。  -----------------------------  @山有乔松2012 20楼
23:14:07  哈哈哈,反儒分子总能制造许多笑料供人取笑。你这胡说八道起来就没边没沿了。在诸子百家中,专制意味最浓的 ,除了法家,就数墨家了。墨家想搞尚同,一级接一级,最后同于天子,这是典型的思想专制。墨家西行入秦,秦国接纳墨家,是有其内在的思想理论基础的。你凭什么说秦不是喜欢他的治国理念?你有什么文献依据这样说?做学问不能这样,这不是做学问,这是睁着眼说瞎话。  -----------------------------  2000年来,一直专制的中国,却没有选择最专制的思想,而是,选择了民主的儒教思想,您这也太扯淡了吧。连袁大头(即,袁世凯)想复辟之前,都去拜孔老二,结果,孔老二同专制无关,看您这JJYY的。
  @山有乔松2012 22楼
23:16:44  理性世界,狗屁不通。  -----------------------------  儒学,狗屁都通,厉害!!!
  @山有乔松2012 21楼
23:15:17  反儒者非奸即愚。诚哉斯言,诚哉斯言。  -----------------------------  都现代社会了,不用拽斯文,用“拽斯文”来显示有学问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  @road_of_freedom
21:45:14  秦喜欢他,也是喜欢他的技能,而不是喜欢他的治国理念,秦的治国理念是以法家立国的。诸侯纷争时代,开明的诸侯王,都是喜欢墨家的,就像现代的国家,招揽科技人才一样。只有鲁国,这个最昏庸的国家,才最青睐儒家。  -----------------------------  @反儒精英
10:45:34  秦是一个开明的国家,有点像今天的美国,来者不拒,秦国基本不搞什么思想专制,焚书的背景是秦始皇要集权,儒生要分封,可见当时秦始皇并没有怎么打压儒生,连扶苏的老师都是儒生,焚书的这个建议是李斯的,李斯的老师是荀子,荀子倒是说过“小人辩甚于盗贼”之类的话。  -----------------------------  @山有乔松2012 24楼
23:23:57  如果仔细思考秦始皇后期的思想,有两点可以确定。一是他真正属意的,还是他的长子扶苏。二是秦始皇是想调整他的思想文化政策的,这一点已经有研究证实。但可惜秦国政策的历史惯性,积重难返,最后他没来得及调整就去世了。这只能说是历史的遗憾。但历史是没有如果的,这没办法。  -----------------------------  秦始皇为何把扶苏派去边关,就是想让他去历练历练,不要和儒生老是混在一起,不要把儒学看得太重了,否则,难当大任啊。
  @山有乔松2012 25楼
23:27:05  要是我的学生里有一个你这样的人,我一天骂他三次。  -----------------------------  要么老师都成叫兽了,由此可见,此言不虚!
  -----------------------------  @road_of_freedom 34楼
21:28:05  秦始皇为何把扶苏派去边关,就是想让他去历练历练,不要和儒生老是混在一起,不要把儒学看得太重了,否则,难当大任啊。  -----------------------------  .
你觉得李斯是一个纯粹的法家吗?我觉得不纯粹?
  @山有乔松2012
:27:05  要是我的学生里有一个你这样的人,我一天骂他三次。  -----------------------------  @road_of_freedom 35楼
21:29:45  要么老师都成叫兽了,由此可见,此言不虚!  -----------------------------  哈哈,早就应该回敬它了。
  -----------------------------  @road_of_freedom
:45:14  -----------------------------  @road_of_freedom 34楼
21:28:05  秦始皇为何把扶苏派去边关,就是想让他去历练历练,不要和儒生老是混在一起,不要把儒学看得太重了,否则,难当大任啊。  -----------------------------  可惜秦国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文才,给儒生钻了空子,说什么好呢,这也许就是商鞅弱民的后果吧。
  无为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实现的为,现代队无为的理解应该注重“道法自然”的基础,“自然”很好理解生存,竞争,合作,妥协等等,不回避不掩饰就可以了,“自然界”本身有这不完美的平衡。
  老子主张无为是因为他认识到为之恶,但他没有明白“为”都是受自然法则(道)约束的。
  @一阿瓜 40楼
22:25:21  老子主张无为是因为他认识到为之恶,但他没有明白“为”都是受自然法则(道)约束的。  -----------------------------  道法自然
  -----------------------------  @road_of_freedom
21:28:05  秦始皇为何把扶苏派去边关,就是想让他去历练历练,不要和儒生老是混在一起,不要把儒学看得太重了,否则,难当大任啊。  -----------------------------  @反儒精英 36楼
21:44:37  .
你觉得李斯是一个纯粹的法家吗?我觉得不纯粹?  -----------------------------  “纯粹的”本来就很难定义,每个人都会有不同。李斯是个法家人物,但,有时,他执行法律会很灵活,这和楚人的水土和风气有关,否则,也不会被赵高算计了。从这一点来看,李斯确实不纯粹。
  @山有乔松2012
:27:05  要是我的学生里有一个你这样的人,我一天骂他三次。  -----------------------------  @road_of_freedom
21:29:45  要么老师都成叫兽了,由此可见,此言不虚!  -----------------------------  @反儒精英 37楼
21:47:03  哈哈,早就应该回敬它了。  -----------------------------  情绪失控,见笑了!
  @road_of_freedom
21:28:05  秦始皇为何把扶苏派去边关,就是想让他去历练历练,不要和儒生老是混在一起,不要把儒学看得太重了,否则,难当大任啊。  -----------------------------  @反儒精英 38楼
21:58:18  可惜秦国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文才,给儒生钻了空子,说什么好呢,这也许就是商鞅弱民的后果吧。  -----------------------------  法家有些过于机械了,儒家又过于柔弱善变。法家执行力强,板是板,眼是眼;儒家过于八卦,容易搅混水。  过于依赖法家,就会呆板,走向石化;过于依赖儒家,就会善变,走向无骨化,感觉化。
  @一阿瓜 39楼
22:12:49  无为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实现的为,现代队无为的理解应该注重“道法自然”的基础,“自然”很好理解生存,竞争,合作,妥协等等,不回避不掩饰就可以了,“自然界”本身有这不完美的平衡。  -----------------------------  无为,也可能只是针对“有为”来说的,“有为”,例如: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也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通俗一点,“有为”是指“错为”。  当然,以上只是我自己的理解,李耳到底是怎样的心思?也许只有天知道了。
  @一阿瓜 40楼
22:25:21  老子主张无为是因为他认识到为之恶,但他没有明白“为”都是受自然法则(道)约束的。  -----------------------------  是的,“为”和“无为”,都受自然法则的约束。但是,李耳是很清楚这一点的。
  @一阿瓜
22:25:21  老子主张无为是因为他认识到为之恶,但他没有明白“为”都是受自然法则(道)约束的。  -----------------------------  @反儒精英 41楼
01:09:40  道法自然  -----------------------------  是的,所以,人要悟道,用“道”来趋利避害,用“道”来构建“和谐、进步的社会”。
  @road_of_freedom  我一登上版面,又看到您老4-5个帖子排着队出现在首页。请不要再给我发信息,有时间的话,我会仔细看您的帖子,已找到切实的,灌水扰乱版面的证据,您可能将得到封杀的处理
  -----------------------------  @road_of_freedom 44楼
19:55:35  法家有些过于机械了,儒家又过于柔弱善变。法家执行力强,板是板,眼是眼;儒家过于八卦,容易搅混水。  过于依赖法家,就会呆板,走向石化;过于依赖儒家,就会善变,走向无骨化,感觉化。  -----------------------------  道法两家有融合啊,黄老学派,我觉得道法墨三家可以融合,这个任务就交给您了。
  -----------------------------  @road_of_freedom 43楼
19:37:24  情绪失控,见笑了!  -----------------------------  一点儿都不过分,我早就想发飙了,但是受您的教诲,收敛很多了。
  @road_of_freedom 44楼
19:55:35  法家有些过于机械了,儒家又过于柔弱善变。法家执行力强,板是板,眼是眼;儒家过于八卦,容易搅混水。  过于依赖法家,就会呆板,走向石化;过于依赖儒家,就会善变,走向无骨化,感觉化。  -----------------------------  慎到的“民一于君,事断于法”“以死守法”,这个宗旨非常有意义。
  @风破楼 48楼
22:18:26  @road_of_freedom  我一登上版面,又看到您老4-5个帖子排着队出现在首页。请不要再给我发信息,有时间的话,我会仔细看您的帖子,已找到切实的,灌水扰乱版面的证据,您可能将得到封杀的处理  -----------------------------  首先,欢迎您的阅读与赐教,也希望通过阅读,来改变您的成见。我没有灌水啊,我冤枉啊,我。  兄弟,何必抡“封杀”的大棒呢,我觉的您这有点武断了,每天,我都是差不多固定的时间,来回帖,当然,会排着队出现了。其实,这也不算扰乱版面啊,我只是在晚上7、8点钟的时候,才排着队出现一次,其余的时间,都没有这样啊。您不能只看一个时间点啊。
  @road_of_freedom
19:55:35  法家有些过于机械了,儒家又过于柔弱善变。法家执行力强,板是板,眼是眼;儒家过于八卦,容易搅混水。  过于依赖法家,就会呆板,走向石化;过于依赖儒家,就会善变,走向无骨化,感觉化。  -----------------------------  @反儒精英 49楼
11:14:52  道法两家有融合啊,黄老学派,我觉得道法墨三家可以融合,这个任务就交给您了。  -----------------------------  哈哈,中国人一起努力吧,我可担不起这个任务。自然能够容纳一切,儒学也是“道”,就是被滥用了而已,不滥用,不神圣化,不绝对化,也是有益的。百家都是可以融合的,都是人们对自然的认识。
  -----------------------------  @road_of_freedom
19:37:24  情绪失控,见笑了!  -----------------------------  @反儒精英 50楼
11:17:20  一点儿都不过分,我早就想发飙了,但是受您的教诲,收敛很多了。  -----------------------------  您太客气了,我想咋们以朋友相待吧,我没有“好为人师”的欲望,只想平等待人,自己不受屈,别人也不受。平等会让人更加的从容、安然、快乐。
  @road_of_freedom
19:55:35  法家有些过于机械了,儒家又过于柔弱善变。法家执行力强,板是板,眼是眼;儒家过于八卦,容易搅混水。  过于依赖法家,就会呆板,走向石化;过于依赖儒家,就会善变,走向无骨化,感觉化。  -----------------------------  @反儒精英 51楼
11:24:27  慎到的“民一于君,事断于法”“以死守法”,这个宗旨非常有意义。  -----------------------------  是的,西方国家比较靠近这个原则,迄今为止,用法制作为国家的支撑是最好的模式,而人治,就太扯了。
  @风破楼 48楼
22:18:26  @road_of_freedom  我一登上版面,又看到您老4-5个帖子排着队出现在首页。请不要再给我发信息,有时间的话,我会仔细看您的帖子,已找到切实的,灌水扰乱版面的证据,您可能将得到封杀的处理  -----------------------------  .
您看到的现象也有我的责任,因为我比较喜欢他的贴子,比较喜欢跟他交流,这是很愉快的事情,但是我们绝对没有想扰乱版面的意图,如果客观上造成这个结果,我们以后会注意的了,还请您多包涵。
  @风破楼
22:18:26  @road_of_freedom  我一登上版面,又看到您老4-5个帖子排着队出现在首页。请不要再给我发信息,有时间的话,我会仔细看您的帖子,已找到切实的,灌水扰乱版面的证据,您可能将得到封杀的处理  -----------------------------  @反儒精英 56楼
23:49:10  .
您看到的现象也有我的责任,因为我比较喜欢他的贴子,比较喜欢跟他交流,这是很愉快的事情,但是我们绝对没有想扰乱版面的意图,如果客观上造成这个结果,我们以后会注意的了,还请您多包涵。  -----------------------------  谢谢支持!我同他也解释过了,他查一查IP就知道是不是一个人,多个号地灌水了。
  -----------------------------  @road_of_freedom 54楼
20:06:51  您太客气了,我想咋们以朋友相待吧,我没有“好为人师”的欲望,只想平等待人,自己不受屈,别人也不受。平等会让人更加的从容、安然、快乐。  -----------------------------  亦师亦友嘛,这样子,你这个老师的压力才没那么大,呵呵。  那个“山有乔松”怎么又不来了,呵呵,早就说过,挺儒的辩论,没有一个能堂堂正正挺到最后的(“人纲”那种撒泼的不算),  没了对手,难免有点儿寂寞,是不是?!
  -----------------------------  @road_of_freedom
20:06:51  您太客气了,我想咋们以朋友相待吧,我没有“好为人师”的欲望,只想平等待人,自己不受屈,别人也不受。平等会让人更加的从容、安然、快乐。  -----------------------------  @反儒精英 58楼
13:52:44  亦师亦友嘛,这样子,你这个老师的压力才没那么大,呵呵。  那个“山有乔松”怎么又不来了,呵呵,早就说过,挺儒的辩论,没有一个能堂堂正正挺到最后的(“人纲”那种撒泼的不算),  没了对手,难免有点儿寂寞,是不是?!  -----------------------------  老师,在中国是一个敬称,是一种超脱普通人的称谓,例如:毛ZD最为青睐“伟大的导师”这个头衔。本人更加喜欢西方对待老师的态度,只是一种职业而已,就像服务员、工人、司机一样的职业。  您的判断很正确,“神圣的儒家”,“居高临下的儒家”,“至圣先师的儒家”,等等,这种观念都是站不住脚的,挺这种观念的人,在现代,是无法一直支撑下去的。  有点这种感觉!
  -----------------------------  @road_of_freedom
20:06:51  您太客气了,我想咋们以朋友相待吧,我没有“好为人师”的欲望,只想平等待人,自己不受屈,别人也不受。平等会让人更加的从容、安然、快乐。  -----------------------------  @反儒精英
13:52:44  亦师亦友嘛,这样子,你这个老师的压力才没那么大,呵呵。  那个“山有乔松”怎么又不来了,呵呵,早就说过,挺儒的辩论,没有一个能堂堂正正挺到最后的(“人纲”那种撒泼的不算),  没了对手,难免有点儿寂寞,是不是?!  -----------------------------  @road_of_freedom 59楼
20:41:18  老师,在中国是一个敬称,是一种超脱普通人的称谓,例如:毛ZD最为青睐“伟大的导师”这个头衔。本人更加喜欢西方对待老师的态度,只是一种职业而已,就像服务员、工人、司机一样的职业。  您的判断很正确,“神圣的儒家”,“居高临下的儒家”,“至圣先师的儒家”,等等,这种观念都是站不住脚的,挺这种观念的人,在现代,是无法一直支撑下去的。  有点这种感觉!  --------------------  .
挺儒的太弱,大凡有点儿理智的人不会走到那个地步。
  -----------------------------  @反儒精英
13:52:44  亦师亦友嘛,这样子,你这个老师的压力才没那么大,呵呵。  那个“山有乔松”怎么又不来了,呵呵,早就说过,挺儒的辩论,没有一个能堂堂正正挺到最后的(“人纲”那种撒泼的不算),  没了对手,难免有点儿寂寞,是不是?!  -----------------------------  @road_of_freedom
20:41:18  老师,在中国是一个敬称,是一种超脱普通人的称谓,例如:毛ZD最为青睐“伟大的导师”这个头衔。本人更加喜欢西方对待老师的态度,只是一种职业而已,就像服务员、工人、司机一样的职业。  您的判断很正确,“神圣的儒家”,“居高临下的儒家”,“至圣先师的儒家”,等等,这种观念都是站不住脚的,挺这种观念的人,在现代,是无法一直支撑下去的。  有点这种感觉!  --------------------  @反儒精英 60楼
23:41:19  .
挺儒的太弱,大凡有点儿理智的人不会走到那个地步。  -----------------------------  儒教让人接受概念和观点,但是,不会教人思考。所以,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人,多数是不信儒教那一套的。
  @road_of_freedom 学习
  ------------------------------------------------------------------------  @山有乔松2012
19:55:49  墨家怎么不讨统治者的喜欢?秦国就最喜欢墨家。楼主没见到战国末期,墨家排着队西行入秦吗?  -----------------------------  @road_of_freedom
21:45:14  秦喜欢他,也是喜欢他的技能,而不是喜欢他的治国理念,秦的治国理念是以法家立国的。诸侯纷争时代,开明的诸侯王,都是喜欢墨家的,就像现代的国家,招揽科技人才一样。只有鲁国,这个最昏庸的国家,才最青睐儒家。  -----------------------------  @反儒精英
10:45:34  秦是一个开明的国家,有点像今天的美国,来者不拒,秦国基本不搞什么思想专制,焚书的背景是秦始皇要集权,儒生要分封,可见当时秦始皇并没有怎么打压儒生,连扶苏的老师都是儒生,焚书的这个建议是李斯的,李斯的老师是荀子,荀子倒是说过“小人辩甚于盗贼”之类的话。  -----------------------------  @山有乔松2012 24楼
23:23:57  如果仔细思考秦始皇后期的思想,有两点可以确定。一是他真正属意的,还是他的长子扶苏。二是秦始皇是想调整他的思想文化政策的,这一点已经有研究证实。但可惜秦国政策的历史惯性,积重难返,最后他没来得及调整就去世了。这只能说是历史的遗憾。但历史是没有如果的,这没办法。  -----------------------------  山有乔松 回来再聊聊?!
  @山有乔松2012
19:55:49  墨家怎么不讨统治者的喜欢?秦国就最喜欢墨家。楼主没见到战国末期,墨家排着队西行入秦吗?  -----------------------------  @road_of_freedom
21:45:14  秦喜欢他,也是喜欢他的技能,而不是喜欢他的治国理念,秦的治国理念是以法家立国的。诸侯纷争时代,开明的诸侯王,都是喜欢墨家的,就像现代的国家,招揽科技人才一样。只有鲁国,这个最昏庸的国家,才最青睐儒家。  -----------------------------  @反儒精英
10:45:34  秦是一个开明的国家,有点像今天的美国,来者不拒,秦国基本不搞什么思想专制,焚书的背景是秦始皇要集权,儒生要分封,可见当时秦始皇并没有怎么打压儒生,连扶苏的老师都是儒生,焚书的这个建议是李斯的,李斯的老师是荀子,荀子倒是说过“小人辩甚于盗贼”之类的话。  -----------------------------  @山有乔松2012
23:23:57  如果仔细思考秦始皇后期的思想,有两点可以确定。一是他真正属意的,还是他的长子扶苏。二是秦始皇是想调整他的思想文化政策的,这一点已经有研究证实。但可惜秦国政策的历史惯性,积重难返,最后他没来得及调整就去世了。这只能说是历史的遗憾。但历史是没有如果的,这没办法。  -----------------------------  @反儒精英 63楼
17:48:15  山有乔松 回来再聊聊?!  -----------------------------  他不会自讨没趣了,本来想高姿态地教训一下咋们,结果呢?碰了一鼻子灰,走了。
  @山有乔松2012
19:55:49  墨家怎么不讨统治者的喜欢?秦国就最喜欢墨家。楼主没见到战国末期,墨家排着队西行入秦吗?  -----------------------------  @road_of_freedom
21:45:14  秦喜欢他,也是喜欢他的技能,而不是喜欢他的治国理念,秦的治国理念是以法家立国的。诸侯纷争时代,开明的诸侯王,都是喜欢墨家的,就像现代的国家,招揽科技人才一样。只有鲁国,这个最昏庸的国家,才最青睐儒家。  -----------------------------  @反儒精英
10:45:34  秦是一个开明的国家,有点像今天的美国,来者不拒,秦国基本不搞什么思想专制,焚书的背景是秦始皇要集权,儒生要分封,可见当时秦始皇并没有怎么打压儒生,连扶苏的老师都是儒生,焚书的这个建议是李斯的,李斯的老师是荀子,荀子倒是说过“小人辩甚于盗贼”之类的话。  -----------------------------  @山有乔松2012
23:23:57  如果仔细思考秦始皇后期的思想,有两点可以确定。一是他真正属意的,还是他的长子扶苏。二是秦始皇是想调整他的思想文化政策的,这一点已经有研究证实。但可惜秦国政策的历史惯性,积重难返,最后他没来得及调整就去世了。这只能说是历史的遗憾。但历史是没有如果的,这没办法。  -----------------------------  @反儒精英
17:48:15  山有乔松 回来再聊聊?!  -----------------------------  @road_of_freedom 64楼
21:15:08  他不会自讨没趣了,本来想高姿态地教训一下咋们,结果呢?碰了一鼻子灰,走了。  -----------------------------  事实证明没事爬得高,是种愚蠢的行为。
  -----------------------------  @反儒精英
17:48:15  山有乔松 回来再聊聊?!  -----------------------------  @road_of_freedom
21:15:08  他不会自讨没趣了,本来想高姿态地教训一下咋们,结果呢?碰了一鼻子灰,走了。  -----------------------------  @反儒精英 65楼
23:19:20  事实证明没事爬得高,是种愚蠢的行为。  -----------------------------  是的,只有平等待人才是正道。
  -----------------------------  如果仔细思考秦始皇后期的思想,有两点可以确定。一是他真正属意的,还是他的长子扶苏。二是秦始皇是想调整他的思想文化政策的,这一点已经有研究证实。但可惜秦国政策的
惯性,积重难返,最后他没来得及调整就去世了。这只能说是
的遗憾。但
是没有如果的,这没办法。  ---------------------------------------------------  @反儒精英 28楼
14:25:01  的确如此,
。秦始皇虽然意识到了思想的统一的重要,但是他的方式并不高明,嬴秦在文化教化这一方面是很弱的,虽然他有大一统的体制结构,但缺乏相应的愚民思想,当然,从现在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反对愚民思想的。  其实墨家思想是可以作为维护秦朝统治的思想保障,但是墨家思想要做出相应的改造。这些都是后话。  -----------------------------  云梦秦简  在出土的《云梦秦简》中这样记载秦代的“为吏之道”  官员的“五善”为:一曰忠信敬上  二曰清廉毋谤  三曰举事审当  四曰喜为善行  五曰恭敬多让  五点若都能具备,“必有大赏”  “五失”为:夸以 ,  贵以大,  擅制割,  犯上弗知害,  贱士而贵货贝。  法家精妙,自管子便是中华治国之本,空口道德真伪难辨
  @road_of_freedom   谈论道法儒墨等百家的话,送你一段话做结语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ms07gulf 68楼
03:04:18  @road_of_freedom  谈论道法儒墨等百家的话,送你一段话做结语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  坚决反对儒棍来和稀泥。
  @ms07gulf
03:04:18  @road_of_freedom  谈论道法儒墨等百家的话,送你一段话做结语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  @反儒分子 69楼
14:03:01  坚决反对儒棍来和稀泥。  -----------------------------  你都不看清我发的文章就搅合啊,我发的文章那段是褒奖儒家的啊
  回复第70楼,@ms07gulf  @ms07gulf 68楼
03:04:18   @road_of_freedom   谈论道法儒墨等百家的话,送你一段话做结语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   @反儒分子 69楼
14:03:01   坚决反对儒棍来和稀泥。   -----------------------------   你都不看清我发的文章就搅合啊,我发的文章那段是褒奖儒家的啊  --------------------------  我说的是当世儒棍。  
  ------------------------------------------------------------------------  @山有乔松2012
19:55:49  墨家怎么不讨统治者的喜欢?秦国就最喜欢墨家。楼主没见到战国末期,墨家排着队西行入秦吗?  -----------------------------  @road_of_freedom
21:45:14  秦喜欢他,也是喜欢他的技能,而不是喜欢他的治国理念,秦的治国理念是以法家立国的。诸侯纷争时代,开明的诸侯王,都是喜欢墨家的,就像现代的国家,招揽科技人才一样。只有鲁国,这个最昏庸的国家,才最青睐儒家。  -----------------------------  @反儒精英
10:45:34  秦是一个开明的国家,有点像今天的美国,来者不拒,秦国基本不搞什么思想专制,焚书的背景是秦始皇要集权,儒生要分封,可见当时秦始皇并没有怎么打压儒生,连扶苏的老师都是儒生,焚书的这个建议是李斯的,李斯的老师是荀子,荀子倒是说过“小人辩甚于盗贼”之类的话。  -----------------------------  @road_of_freedom
20:37:26  焚书,同时,也保留了副本,秦建立了图书馆,收藏了所有民间的书籍,在秦始皇陵里,也许就有这些书籍(推测而已)。秦不让民众看书,怕出现思想混乱的局面,无法收拾,所有的集权统治者都有这种意识。所以说,精神奴隶时代,有其存在的
必然。  -----------------------------  @山有乔松2012 18楼
23:04:00  焚书,只是焚民间之书。朝廷兰台密阁所藏之书,并不焚。这已是
定论,你不必猜测了。  -----------------------------  我猜测的是:在秦始皇陵里,也许就有这些书籍。
  -----------------------------  如果仔细思考秦始皇后期的思想,有两点可以确定。一是他真正属意的,还是他的长子扶苏。二是秦始皇是想调整他的思想文化政策的,这一点已经有研究证实。但可惜秦国政策的
惯性,积重难返,最后他没来得及调整就去世了。这只能说是
的遗憾。但
是没有如果的,这没办法。  ---------------------------------------------------  @反儒精英
14:25:01  的确如此,
。秦始皇虽然意识到了思想的统一的重要,但是他的方式并不高明,嬴秦在文化教化这一方面是很弱的,虽然他有大一统的体制结构,但缺乏相应的愚民思想,当然,从现在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反对愚民思想的。  其实墨家思想是可以作为维护秦朝统治的思想保障,但是墨家思想要做出相应的改造。这些都是后话。  -----------------------------  @ms07gulf 67楼
02:51:38  云梦秦简  在出土的《云梦秦简》中这样记载秦代的“为吏之道”  官员的“五善”为:一曰忠信敬上  二曰清廉毋谤  三曰举事审当  四曰喜为善行  五曰恭敬多让  五点若都能具备,“必有大赏”  “五失”为:夸以 ,  贵以大,  擅制割,  犯上弗知害,  贱士而贵货贝。  法家精妙,自管子便是中华治国之本,空口道德真伪难辨  -----------------------------  世间万物的运转,是有规律的。“空口道德”将国家的治理简单化、肤浅化、混乱化了,这也是儒家典型的愚蠢方式之一。
  @ms07gulf 68楼
03:04:18  @road_of_freedom  谈论道法儒墨等百家的话,送你一段话做结语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  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尽然。
  @ms07gulf 68楼
03:04:18  @road_of_freedom  谈论道法儒墨等百家的话,送你一段话做结语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  殊途殊归,当然,要是无限放大空间,无限拉大时间,必然是殊途同归的,但是,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回复第72楼,@road_of_freedom  ------------------------------------------------------------------------   @山有乔松2012 5楼
19:55:49   墨家怎么不讨统治者的喜欢?秦国就最喜欢墨家。楼主没见到战国末期,墨家排着队西行入秦吗?   -----------------------------   @road_of_freedom 9楼
21:45:14   秦喜欢他,也是喜欢他的技能,而不是喜欢他的治国理念,秦的治国理念是以法家立国的。诸侯纷争时代,开明的诸侯王,都是喜欢墨家的,就像现代的国家,招揽科技人才一样。只有鲁国,这个最昏庸的国家,才最青睐儒家。   -----------------------------   @反儒精英 13楼
1...  --------------------------  freedo m兄的猜测让俺很兴奋,但这种可能性有多高呢?  
  回复第72楼,
@road_of_freedom  ------------------------------------------------------------------------  @山有乔松2012
19:55:49  墨家怎么不讨统治者的喜欢?秦国就最喜欢墨家。楼主没见到战国末期,墨家排着队西行入秦吗?  -----------------------------  @road_of_freedom
21:45:14  秦喜欢他,也是喜欢他的技能,而不是喜欢他的治国理念,秦的治国理念是以法家立国的。诸侯纷争时代,开明的诸侯王,都是喜欢墨家的,就像现代的国家,招揽科技人才一样。只有鲁国,这个最昏庸的国家,才最青睐儒家。  -----------------------------  @反儒精英
1...  --------------------------  @反儒分子 76楼
23:22:33  freedo m兄的猜测让俺很兴奋,但这种可能性有多高呢?  -----------------------------  这要看当时的陵墓设计者,是否有意识留下一些宝贵的历史资料,给华夏民族的后辈们,让民族的历史进程得以比较真实地保存下来。  雅典文明被伊斯兰图书馆完好地保存,本来,十字军东征是为了扩张宗教的势力,但是,从伊斯兰的图书馆里,十字军带回了雅典文明,从而点燃了文艺复兴的火焰,赶走了黑暗的中世纪。
  @手机用户楼
20:24:39  @road_of_freedom
学习  -----------------------------  谢谢支持!
  无语  
  @晚江余心 79楼
10:17:24  无语  -----------------------------  老兄!好久不见了,近来可好?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性和理性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