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行高雅,优雅南开大学,解读容止格言

来源:中国青年网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南开大学将“用心构筑人文雅舍”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宿舍虽小,承载的育人使命与责任可不小,宿舍的文化氛围对宿舍成员的发展志趣、学习态度、生活习惯、行止格调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南开大学努力在小宿舍上做出大文章。
  宿舍文明专家谈&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南开大学将“用心构筑人文雅舍”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宿舍虽小,承载的育人使命与责任可不小,宿舍的文化氛围对宿舍成员的发展志趣、学习态度、生活习惯、行止格调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南开大学努力在小宿舍上做出大文章。
  近年来,南开大学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化和具象化上下功夫,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特色化是指在阐扬“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优秀传统中凝练核心价值观的“南开表达”,将“立公增能”内化为南开学子的文化自觉;具象化则是让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每个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全过程,使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从易到难、由近及远,体现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宿舍正是学生立公增能所起步之一“室”,在这一狭陋之室中,学生们要起居、要学习、要思考、要待人接物等,要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处理“同室”和“邻里”的人际关系,处处都表现出每个人品行、作风、修养。南开的教育,就从践行校父严范孙所立的“容止格言”开始,它不仅悬于宿舍门前,更要浸入学生心间,时刻提醒他们要修身养性、焕发精神,成为陶铸“吾校学生之气质”的箴言,南开人“智勇真纯、文质彬彬”的气象正是得益于历久弥新的宿舍文化的熏陶与浸染。
  我以为,宿舍文化建设之于学生培养是“养成”取代“灌输”的过程,其达成路径大致有三:一则怡情雅志、滋养身心,最大化地实现学生个体爱好特长的释放与满足;二则化育人格、寓教于行,帮助学生在人际关系的调适与磨合中修身自律、诚信友善;三则弘扬正气、凝聚认同,越来越多的“学霸”宿舍、公益宿舍的出现,实在地诠释了宿舍文化对宿舍成员集体和个体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宿舍文化的培育、传承犹如家风对一个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
  对宿舍管理和宿舍文化的重视还体现在学校一以贯之的制度设计上。建校伊始设斋务课,承担“斋务事项指导、稽查寄宿行为、慰问患病学生”之职责;创办“考美”制度,在办学资金极其匮乏的条件下重奖文明寝室,这些传统在南开9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得以延续并不断推进,如学生自觉订立宿舍文明公约,自发策划宿舍文化节,自主运营“爱心超市”,学校则因势利导,在宿舍区设置心理咨询室和生涯辅导站,举办扶助经济困难生的“爱心传递”活动,实施“特色宿舍”年评制度,等等。如今,很多鼓励学生参与的听证会制度、联席会制度、接待日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等也都发端于宿舍管理的实践,极大丰富和完善了学校民主管理体系的构建。
  宿舍文化建设的实践启示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善于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把公能精神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宿舍之中,善于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首创精神、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善于从优秀传统和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
  当前,南开大学正在全面部署实施新一轮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其中针对新校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设施呈组团式分布的特点,尝试打破学院、班级之间的传统界限,以住宿组团为试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行为养成、交流分享、互助成长,打造升级版的学生成长社区。在“社区”中,专业教师、驻楼辅导员和学生楼委会将合力推动兴趣小组、科研团队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共同策划并实施校园文化精品建设项目,同步开展学习研讨、文艺体育、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活动,进而赋予“宿舍”更丰富更有效的育人功能。
  “人文雅舍”是南开校园文化的缩影,折射出的是学校在推进公能素质教育、繁荣大学文化过程中以文化人、育人兴文的理想与追求。我们深知,宿舍文化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尽管已经取得一些初步的成绩,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仍然很大,困难很多,问题不少,要锲而不舍地坚持做下去,久久为功。
  (龚克 作者系南开大学校长)&
初审编辑:王振&&&责任编辑:许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
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
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
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小宿舍里做出大文章
  原标题: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小宿舍里做出大文章
  【宿舍文明专家谈】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南开大学将“用心构筑人文雅舍”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宿舍虽小,承载的育人使命与责任可不小,宿舍的文化氛围对宿舍成员的发展志趣、学习态度、生活习惯、行止格调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南开大学努力在小宿舍上做出大文章。
  近年来,南开大学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化和具象化上下功夫,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特色化是指在阐扬“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优秀传统中凝练核心价值观的“南开表达”,将“立公增能”内化为南开学子的文化自觉;具象化则是让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每个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全过程,使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从易到难、由近及远,体现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宿舍正是学生立公增能所起步之一“室”,在这一狭陋之室中,学生们要起居、要学习、要思考、要待人接物等,要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处理“同室”和“邻里”的人际关系,处处都表现出每个人品行、作风、修养。南开的教育,就从践行校父严范孙所立的“容止格言”开始,它不仅悬于宿舍门前,更要浸入学生心间,时刻提醒他们要修身养性、焕发精神,成为陶铸“吾校学生之气质”的箴言,南开人“智勇真纯、文质彬彬”的气象正是得益于历久弥新的宿舍文化的熏陶与浸染。
  我以为,宿舍文化建设之于学生培养是“养成”取代“灌输”的过程,其达成路径大致有三:一则怡情雅志、滋养身心,最大化地实现学生个体爱好特长的释放与满足;二则化育人格、寓教于行,帮助学生在人际关系的调适与磨合中修身自律、诚信友善;三则弘扬正气、凝聚认同,越来越多的“学霸”宿舍、公益宿舍的出现,实在地诠释了宿舍文化对宿舍成员集体和个体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宿舍文化的培育、传承犹如家风对一个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
  对宿舍管理和宿舍文化的重视还体现在学校一以贯之的制度设计上。建校伊始设斋务课,承担“斋务事项指导、稽查寄宿行为、慰问患病学生”之职责;创办“考美”制度,在办学资金极其匮乏的条件下重奖文明寝室,这些传统在南开9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得以延续并不断推进,如学生自觉订立宿舍文明公约,自发策划宿舍文化节,自主运营“爱心超市”,学校则因势利导,在宿舍区设置心理咨询室和生涯辅导站,举办扶助经济困难生的“爱心传递”活动,实施“特色宿舍”年评制度,等等。如今,很多鼓励学生参与的听证会制度、联席会制度、接待日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等也都发端于宿舍管理的实践,极大丰富和完善了学校民主管理体系的构建。
  宿舍文化建设的实践启示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善于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把公能精神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宿舍之中,善于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首创精神、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善于从优秀传统和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
  当前,南开大学正在全面部署实施新一轮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其中针对新校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设施呈组团式分布的特点,尝试打破学院、班级之间的传统界限,以住宿组团为试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行为养成、交流分享、互助成长,打造升级版的学生成长社区。在“社区”中,专业教师、驻楼辅导员和学生楼委会将合力推动兴趣小组、科研团队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共同策划并实施校园文化精品建设项目,同步开展学习研讨、文艺体育、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活动,进而赋予“宿舍”更丰富更有效的育人功能。
  “人文雅舍”是南开校园文化的缩影,折射出的是学校在推进公能素质教育、繁荣大学文化过程中以文化人、育人兴文的理想与追求。我们深知,宿舍文化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尽管已经取得一些初步的成绩,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仍然很大,困难很多,问题不少,要锲而不舍地坚持做下去,久久为功。
    (龚克 作者系南开大学校长)陈经纶中学
&&&当前位置
德行双修,情智兼备
----再论树立教师形象
前年,我写了《&五立&在心树形象》一文,刊载于《经论教研》第54期(2014年12月刊)。这之后,我继续对教师形象进行思考和研究。我以为,树立教师形象,除了要立德、立志、立行、立学和立教外,教师形象还应是教师情感形象、能力形象、仪表形象、仪态形象、语言形象和人格形象等外在表现和内在素养的和谐统一。
一、情感形象
人是一种情感性的动物,情感在人的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诺尔曼﹒丹森在《情感论》中指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应该是一个有情感的人。&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不断交流、呼应、共鸣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以真挚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并在认同与相融中接受教育。另一方面,要在容纳不同个性学生的同时,走进学生的心田,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会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的情感投入和学生学习的情感投入成正比,教师良好的情绪和饱满的教学热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听课的积极性。教师发自内心的、纯真的、动人的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可以在课堂上创造出和谐的、自然的、亲切的、轻松的共识、共享、共长、共进的教学环境。
在美国,录用教师最重要的条件是富于激情、有幽默感。没有激情的教不会使学生的学产生激情。当教师激情涌动时,会生出许多奇思妙想。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不是冰冷的,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灵动的、充满情感的。教师也只有怀着激情和想象,才会产生到达教育美好境界的不竭动力,才会有教育的创新。一个关心学生且有亲和力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青睐、爱戴和好感。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会使得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即由热爱尊敬老师到热爱这门课程。我们教师都应学会以真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心灵深处,让稳定的情绪与丰富的情感成为教师形象感动力的源泉。只有寓情感于教育教学之中,才能让学生亲近你、喜欢你,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融入其中,才能随心沟通、率性交流,才能树立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良好形象。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交流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也是保证教学目标得到认同的基础。
二、能力形象
教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海德格尔指出:&艺术是所有存在者的出场方式。&当然,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能等同于艺术,但是在本质上二者应是一致的。可见,教师形象不仅体现在知识渊博上,重要的是还必须具备很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甚至不能忽略教学艺术,轻视教学技艺。如果教师没有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就如同一支没有点亮的蜡烛,教师形象的光芒就永远无法发散出来。
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形象构成中权重很大,与其联系密切的教学技能占的权重更大。我们记忆中对自己喜爱的、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往往谓其一个技术性美称,比如&张几何&、&王代数&、&李书法&、&赵篮球&等等,博得了学生由衷的敬佩,而且历久弥新,经年难忘,就是很好的明证。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者。&美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教师引起学生学习的智力、激情和内在动机的自我投入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首要因素。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育智慧就是加强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将几种学科知识有机整合,创造出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做到因&材&(教材)设教,因&材&(学生)施教,引人入胜,才华横溢,游刃有余,使教学既有高度,又能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包容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的兴趣,就像教师的形象气质一样,自然的、清新的、健康的,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如饮甘泉,给人以&如坐春风&的快感,真正达到传授知识,施行教化,造就人才目的。
三、仪表形象
仪表就是人的外表,它包括人的容貌、服饰等方面。教师不是演员,也不是模特,教师应该有与其身份相称的仪表。
师生交往中第一印象就是仪表,教师仪表是对学生最先产生影响的因素。马克&吐温说:&服装建造一个人,不修边幅的人在社会面前是没有影响力的。&的确,人是衣服马是鞍,花想衣裳云想容。服饰影响人的品位。从审美角度看,教师仪表要整洁、大方,与其性别、年龄、个性气质、职业特点等相符合,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淡雅的美、有品味的美。美的仪表对学生的精神有愉悦作用,它是教师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俄国作家契珂夫说得好:&人的一切,面貌、衣裳、心灵和思想都应是美的。&周恩来同志十分注重仪表,一生恪守南开大学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为此,教师容貌应是精神焕发、充满自信;服饰庄重大方、整洁妥帖;衣着既不追求时髦,又不落俗套。那种不修边幅,或浓妆艳抹,或俭朴到近乎寒碜的打扮,都是有损教师形象的。
一项教育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年轻漂亮的老师。爱美是人的天性。外在的美可以给人带来自信。教师有追求美的权利,教师的形象、气质都应该传递着美,教师每天都应以美的形象站在讲台上,行走校园中。男教师帅气,女教师典雅,让人感觉赏心悦目,油然而生一种亲近感和美感,内化出极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模仿力,深受学生喜爱,也因此展示教师的洒脱、阳光、意志、修养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新时代的教师形象应该富有时代的朝气,这种朝气集中体现了当代教师懂得美、追求美和体现美。
四、仪态形象
仪态是指人的体态举止和风度。教师仪态形象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也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整洁、端庄、稳重是教师传统的仪表、仪态形象。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五条有这样的表述:&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特级教师于漪的座右铭为:&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一位哲学家说过:&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美,这是美的精华。&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的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语言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一个人的外在仪态形象是其德行的自然流露,心灵美是仪态美的&灵魂&。一个光明磊落、心地善良、正直诚实的人,其举止风度自然是庄重、大方、优雅、从容的。教师的仪态形象具有神奇的魔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趋向模仿他所喜欢的人。其实,由于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使得教师的一举一动不仅反映出教师个人的素养,而且还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的举止风度和习惯动作,会对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和榜样作用。每个教师都代表着群体的形象,教师的&一顾一盼&、&一笑一颦&都可能起到强化或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教师一个温柔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欣赏的手势,都能促进师生思想和心灵的交流,也让教育变得更加人性化。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是庄重而不矫饰,亲切而不冷谈,谦和而不傲慢;意气风发,身行矫健,温文儒雅,谦恭淡定,给人一种潇洒有度的感觉,让人一望而生敬畏之心,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注意自己的仪表仪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如果行为轻浮,举止无道,不但会丧失自己的威信,也会损害教师的形象。中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师举止风度的培养,一致认为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身教&作用。
五、语言形象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载体,是想象的翅膀,是情感孕育和表达、智慧积累和传递赖以运行的根基。俗话讲,教师是&吃开口饭 &的,当教师&三分靠内才,七分靠口才&,这些都意在强调教师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一种智慧,说话是一种能力。当然,会说话的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但优秀教师一定是会说话的人。一个教师空有满腹经纶,不会表达,也如同&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这实在是一件非常令人惋惜和遗憾的事情。
本&琼生说:&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你只要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可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引导他们追求生活的真谛,奋然前行。&语言是鲜活的、生动的,是有生命力的。语言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是师生间进行沟通的有效载体。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时,依靠的不仅是渊博的知识素养,还要看教师如何真正地把知识内化为学生内在素质的一部分,这是一门艺术,一门语言的艺术。教师语言对学生的感觉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起着主导与调节支配的作用。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和艺术性的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魏书生的学生说:&魏老师每堂课都给我们打开一扇新的通向世界、通向未来的窗口。&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影响着教育成败。
&任何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总是和他的语言世界相连接、相吻合的,精神世界的开拓同时就是语言世界的延伸,语言世界的扩展同时也是精神世界的充实。&教师教学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其实传达的是一种趣味和境界。在教学中教师语言要既有日常口语的通俗平易、自然鲜活的优点,又必须十分讲究得体、匀称和冼炼性。生动、鲜活、幽默、形象的语言,会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增强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给学生美的享受,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言语千古事,功夫寸心知。教师语言形象反映的是教师本人的文化品位,说到底就是教师学识和修养的品味。所以,我们还必须着眼于学识修养、整体素质、自身文化意蕴的提高,做一个情智双修、言行合一的人民教师。
六、人格形象
人格是一个人志趣、意志、心理、气质的集中体现,高尚的人格是一个人知识积累、智慧力量、道德修养和意志磨练的结晶。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论从事什么职业,第一重要的是做人,要有高尚的人格。对于教师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人更是第一位的,因为教师职责要求教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
教育是以人格为基础的事业,人格是学校教育得以鲜活展开的内在力量。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写到:&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教师的特殊角色及其职业特征,要求教师人格和行为必须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必须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负有积极影响和正确引导的责任。
和传授知识相比,教师作为一个人在精神上对学生的影响是更重要的。当我们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时,最难忘的一定是那种具备人格魅力的老师,他们在我们人生早期所给予的启迪和熏陶,其作用之巨大,往往使我们终生受益。柏拉图甚至说:&一个民族最优秀的公民才有资格当教师。&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最优秀的,就不是合格的教师。当然,衡量一个教师优秀与否的标准,自是与其业务水平有关,而人格是不是高尚,则是更重要的标准。因为教师之德,会在有形和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会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也会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去学习,时间长了,学生就有了良好的品质。更重要的是,由此还会形成师生之间的品德互动,从而让教学变得更加轻松而有效。教育教学实践也一再证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取决于德、才、识、能的综合素质,取决于人格和品行。一位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就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追求生活的真、善、美,探索健康的人生之路,教育教学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编辑:周振峰】
庐山真面目究竟在哪里浅谈美育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我的微拍作品·花卉
  美是教育的精神元素之一,美育的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塑造人,提升人的境界。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由师生员工共同创建并道循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精神、心理状态、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作为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校园文化建设须臾离不开美育的观照。我们要在美育理论的指导下,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培育一代高素质的“四美”新人。
  一、加强礼仪教育,做到仪表美
  人的仪表,包括容貌、服饰、体态和举止诸方面。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仪表很重要。美的仪表能显示自身的特有气质,给他人以审美愉悦。
  当今时代,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正处于青春年华的中学生对容貌美有着相当的敏锐和执着的追求,他们日常交谈中,可能涉及“中华小姐环球大赛”,涉及某某韩国艺人的整容,他们经常叫长相较好的同学“帅哥”“美女”……我们应与时俱进,肯定和赞许中学生对美貌的追求,并适时开展礼仪教育,诱导他们追求真正的仪表美。南开校长张伯苓曾在校门一侧设立一块整容镜,上书“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我们可以把它“拿来”,以训练学生的形体,培养他们坐、立、行、走、看书、写字等的正确姿势。中国传统就有“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之说,我们可以结合新生入校时的军训,要求学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以端庄优美的体态中体现新时代中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服饰是中学生最关注的内容之一。有些学生非常厌弃校服,喜欢像成年人一样赶时髦,穿新潮怪异的服装,甚至佩戴首饰。对于这种现象,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严厉禁止,却不善于正面引导,是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的。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统一穿校服是否抹杀个性”辩论赛,开展“新校服设计大赛”,组织观看天安门广场大阅兵录像等等,并在升旗、集会和参加校内外大型文体活动时要求统一着校服,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整齐划一、俭朴得体的服饰美。
  此外,学校要与学生家长、社会一道,教会学生起码的人际交往礼仪,如与师长打交道的礼仪、待客做客礼仪、乘车礼仪、用餐礼仪等等,使学生在待人接物时做到自然娴雅、落落大方、雍容大度、不卑不亢。得体的言行举止,既反映学生个体的素质和修养,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文化品位。如南京、兰州一些中学开展“绅士”“淑女”教育,虽招来外界种种议论,但从该校走出来的学生,一个个有着优雅的风度、高贵的气质,这不正是我们教育追求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体现吗?这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成就事业也大有裨益。
  二、加强教育宣传,做到心灵美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心灵美,就是人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志趣情操和精神境界的美,是真善美和谐的统一。在教育学生追求心灵美这一点上,德育与美育找到了契合点,而美育往往更能避开枯燥说教,直指心灵。
  塑造美的心灵,要有美的、创新的方式方法,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要贴近时代、贴近校园、贴近学生。
  贴近时代,就是要紧跟时代,善于捕捉当今社会上有着美好心灵的典型人和事,在学生中广为宣传学习,而不要老是引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张海迪身残志坚等老套的例子教育学生,比如央视每年都会进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牛玉儒、任长霞、田世国、徐本禹等人,他们虽然奋斗在不同的岗位上,但都有着崇高而美好的心灵,是新时期里最值得人们学习的榜样。韩剧《大长今》为什么风靡全国?就是因为在主人公徐长今身上充盈着一种儒家道德里讲求的品行美、人格美,更体现一种心灵美。而反面的例子,如马加爵事件、北京某高校学生硫酸泼熊事件,它警示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学会舒缓内心的压力,关爱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形成美的心灵。
  贴近校园,就是要通过艺术课堂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在学生亲身参与的艺术审美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净化心灵,塑造完美人格;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积极开展健康高雅、充满青春活力和时代气息校园文化活动。如广播站、校报、校园网站、宣传栏等媒介,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团队影视、青年志愿者行动、成人宣誓等途径,愉悦其身心,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
  贴近学生,就是要多宣传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让学生认识到先进人物就在我们身边,他们优秀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求实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作风、勤奋的求学精神、辉煌的奋斗业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楷模和旗帜,我们通过努力也可以成为先进人物。像我校体育特长生李萍相继在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和韩国釜山世界青年女子举重锦标赛上夺得3枚金牌,10月,又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子举重53公斤级比赛中夺冠,并且超过该项目挺举和总成绩的世界纪录。同样是桂阳三中的学子,李萍为什么能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归根结底,她有一颗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美好心灵。组织学生学习李萍的精神,在心灵方面对广大学生是一个强烈的触动,是一次难得的教育与启迪。
  三、加强养成教育,做到行为美
  心灵美通过人的言行有意识地、能动地表现出来,便是行为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字概括了新时期公民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对于处于未成年阶段的中学生来说,需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将这些道德行为基本要求内化为行为习惯,所以,养成教育相当重要。
  中国传统教育一直很重视德行养成,这方面的名言警句和典型事例也很多。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三字经》开篇即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三国时期刘备临终时嘱咐儿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东汉士子陈蕃住所邋遢不堪,落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笑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们可以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诗教”活动,引导学生明辨善恶美丑,养成文明习惯。
  学生行为美的养成,必须依靠持之以恒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约束。学校需要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如文明礼貌规范、课堂常规、教室规范、宿舍管理条例、就餐规定等等,对学生从早晨起床、早操、洗漱、就餐到午休要求、课堂纪律、自习课秩序、课外活动安排、晚熄灯就寝以及宿舍生活用品的摆放等,都作出细致具体的要求,将学生的一日行为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全体学生通过养成训练,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性。并要寓养成教育于活动文化之中,如在学生中征集文明言行提示语,评选校园“文明形象之星”,开展“与文明握手、告别陋习”、“认养一块绿地、种植一棵小树”、“我为母校留下什么”等主题教育活动。同时要积极发挥学校领导、政务处、团委、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会、家长等各方面优势,互为补充,协调联动,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格局。
  四、创建和谐校园,做到环境美
  《荀子》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和谐的、美的校园环境对他们的品德培养、智力开发、情操熏陶、习惯养成,都产生着巨大影响,且这种影响是润物无声的,学生自觉不自觉地从中受到启示、感化。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它的物质文化设施,如图书馆、体育馆、工会活动室、展览室、宣传橱窗、音乐厅及草坪、雕塑、花坛、亭台、假山等。这些客观物体本来是没有生命的和情感的,但是经过文化建设者按照预期的教育目标,并适应学生成长需要进行精心设计和创造后,校园环境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当学生看到美的东西,就会赞赏他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置身于美丽的校园环境中,干净舒适的教室、图书馆,美丽、幽静的花园、小径,古朴典雅的书画、亭台,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自觉地提升自己的道德行为。苏姆林斯基说:“儿童在他周围——在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很合乎美育原理的论断。
  高尔基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毕达哥拉斯提出“美是和谐与比例”。维护环境美,创建团结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是一个重要环节。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发展建设的全局。学校领导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作风,教师端庄优雅的仪表、爱岗敬业的精神、完善的人格气质等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天天耳濡目染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起着隐性的道德教育功能。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爱岗敬业、勤奋学习;教学相长、师生互动,人人心情舒畅,个个积极向上,这才是校园的魅力,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至善至美的境界。
  总之,在美育理论的观照下,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美育渗透下的校园文化,必然是先进的校园文化,师生均可从中感受到智慧启发和心灵陶冶所带来的内心充实、和谐、光明和快乐,而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和价值所在。
( 12:10:0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开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