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计算能力概念界定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新疆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小学 新疆 博乐 833408
  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多数学生存在计算速度慢、错误率较高的问题。当然也有学生的粗心、马虎、不认真等因素,但主要还是学生对算理理解不透,方法不当造成的。本文针对小学生数学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低的问题,提出强化口算训练和有针对性的练习,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在算理上多下功夫;注意速算与巧算,养成验算的习惯等策略,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计算能力 易错问题 提高策略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考试一结束,学生们总会抱怨:唉,又是计算错误!可见,计算成了很多小学生数学学习上的进步的拦路虎。因此,计算能力的提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本文从学生计算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谈几点认识。
  一、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感知不准确。
  (1)不看清楚题目就下笔。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3&写成&8&,将&56&写成&65&;把&+&写成&&&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2)容易被假想迷惑。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像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35+65&3=100&3=300;16&5&16&5=80&80=1。
  2.注意力不集中
  (1)以偏概全。小学生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造成计算中不少的错误。学生在学习新的计算方法的时候,重点注意新学的方法,往往造成口算的错误,或者注意新学的知识点,在计算的过程中忽略了原来的知识点。
  (2)丢三落四。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做事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遗忘的情况。比如:学习乘法计算的时候,经常出现忘记加上进位&几&的情形;计算除法的时候,前一位的余数常常忘记移下来。
  (3)心不在焉。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很多时候是由不用心造成的。
比如:草稿纸上的得数计算是正确的,但抄在作业本上就错了;三步的脱式计算有时只算了两步便以为万事大吉,不再往下计算。
  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学生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老师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及时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关键,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杜绝类似的错误出现。强化口算训练和有针对性的练习,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在算理上多下功夫;鼓励算法多样化,注意速算与巧算,养成验算的习惯,是切实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1.强化口算训练。口算是计算的基础,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过每天的训练而慢慢提高。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2.在理解算理上多下功夫。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直接导致计算错误。所以,指导学生掌握概念和运算法则是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打好基础,计算能力才有质的飞跃。
  3.要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教师要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做题时让学生先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4.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力争算一题对一题。
  5.强化有针对性的练习。在计算教学中,除对一些易错题坚持反复练习外,还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以便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特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
  6.注意速算与巧算。速算与巧算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简便运算,简便方法的正确运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题速度,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解题变得简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单独进行速算与巧算的训练,教师先教一部分基本定律,让学生解答问题,再例一些计算题,让学生找到合适的简便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对基本的运算定律掌握清楚,特别要注意其适用范围。
  7.让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让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验算的方法有多种,如按步骤,逐步地检查;用加法验算减法,乘法验算除法;代入原题验算看是否符合实际;也可以用前面提到的通过估算来验算。通过验算,让学生做出正确判断。
  参考文献
  [1]李燕 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浅探[J].陕西教育(教学), 2005,(07)。
  [2]刘晓春 小学计算教学的新探索[J].教育评论,2006,(04)。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总结和提升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作者:梁丽云&&时间: 0:34:18&&来源:&&人气: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每个公民必备的文化素养之一。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我认为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计算能力不过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不仅对现在的学习不利,而且更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  我认为导致计算出错率高的原因主要有:  1、计算法则不过关  比如在有理数的计算中,学生对法则理解不透彻,遇减一个负数时错误率较高。再如,解方程时,移项不变号也是引起错误的主要原因。  2、不能灵活运用简便方法  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同样的式子放在笔算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计算。  3、做完题没有验算的习惯  许多学生做完题,不进行验算。有些学生在验算时不能灵活运用验算的方法。通常验算的方法有:估算法、简便运算法、重算法等。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用验算的习惯。  4、思想不重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学生自认为计算题比较简单,在思想上不重视。书写马虎,字迹潦草,粗心大意,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题目抄错。如将除号看成加号;将0.93写成9.3;将58写成85,等;答案抄错。注意力不集中,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  5、做题缺乏耐心  有部分学生看计算比较复杂时,静不下心来认真计算,或者放弃计算  我认为可行的方法有:  第一,要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怎样算,也就是要加强法则和算理地理解,让学生清晰理解计算的算理,才能真正掌握计算的方法。  第二,要加强学生对口算和估算的训练。要提高口算能力,我们可以每节课用2~3分钟进行口算训练,同时,利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做一个判断。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这样可以提高计算速度。  第三,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简便方法进行验算。加强简便运算的训练,也是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与正确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可让学生熟记常用数据。计算中的常用数据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如在被开方数是分数的化简中,通过总结规律,找到简单的化简方法,使学生在化简时能达到口算的程度。平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简便计算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而且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看和想是运用简便计算的关键。  第四,要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是防止计算出错,提高计算能力的主要途径。认真审题是计算正确、方法合理的前提保证。比如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就应该要注意让学生做到: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根据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看能不能进行简算等等;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正确的计算;还应该要学会认真的检查。 这样可以提高正确率。  第五,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即使是草稿,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就能养成一种较好的学习习惯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  第六,在四则运算中,如果能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就能很好的掌握一些计算技巧,有助于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计算。例如:积是整百整千的:25×4=100,125×8=1000等;常用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1/2=0.5=50%,1/4=0.25=25%,3/8=0.375=37.5%等;含 的代数式的值:2 =6.28,16 =50.24,24 =75.36等。  第七,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每堂新授课可以加入前一天作业中的易错处,让学生改错。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持之以恒,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