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一百天患有腮腺炎初期有什么症状,症状有左侧脸肿疼,有头疼,用的药有外用紫金锭和

侧腮腺炎5天口服板蓝根外用紫金锭现在还肿接下来怎样治..._百度宝宝知道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流行性腮腺炎
病 因: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染的一种小儿常见的传染病,多见于5~15岁的儿童,以冬春季为多发。
●症 状:初起似重,恶寒,发热,体温可达38~40℃,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周身酸痛。数小时至两天后,出现腮腺肿大,一般一侧先肿,1~2天后另侧也可肿大,以耳垂周围为肿胀的中心,不发红,明显,吃酸东西时加重。约在2~3天时达高峰,4~5天后开始消肿,一般7~12天可痊愈。年长儿童易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偶有并发者。
●治 疗:本病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在本病初起时,即腮腺尚未出现肿胀前,以及肿胀后皆可采用如下药物治疗。
一、内 治
1.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
2.马齿苋、板蓝根、车前子各15克,或单味煎水代茶频服。
3.蒲公英、地丁、金银花、野菊花、天葵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黄芩、黄连各15克,陈皮、生甘草、玄参、桔梗各6克,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3克,僵蚕、升麻各2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红肿,热痛明显,咽喉疼痛,干燥口渴,发热重,有继发表现者。
5.绿豆、赤小豆煎汤代茶频服,或可加入金银花、连翘各10克。
6.蛇蜕2克,研末拌鸡蛋炒食,每日1次,连服3天。
7.绿豆100克,白菜心3个,绿豆煮烂成粥前加入白菜心,加少量盐或糖调味,每天服2~3次,连服4天。适用于轻症。
8.白萝卜250克,紫菜15克,陈皮2小片,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煮汤,加食盐、调料,饮服,每日2~3次。适用于热退,食欲不振,腮肿未消,并发****炎、卵巢炎症者。
9.白头翁9~15克,鸡蛋1个,将白头翁研极细末,鸡蛋打碎,共调匀,炒熟吃,每日1~2个。
10.鲜马齿苋、鲜车前草各30克,捣烂绞汁内服,渣外敷患处。
二、外 治
1.紫金锭,醋或水调外敷患处,每日换1次,用至肿消。时常用醋湿润敷药处,以保持药效。
2.马齿苋,或生土豆,或芥菜,或蒲公英,或侧柏叶,或凤仙花,各味药可单独使用也可几味联合使用,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每日换2~3次。
3.仙人掌捣烂如泥,朴硝或芒硝10克(如无亦可),调匀,外敷患处,常用水湿润药物。每日换药1次,至肿消。
4.生大黄,或赤小豆,或绿豆可研细末,可各等份合用,也可单独使用,水或醋调,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至肿消。
5.丝瓜1条,烧存性,研细末,或干马齿苋,干侧柏叶研细末,用芝麻油或鸡蛋清调糊,敷患处,至肿消。
6.吴茱萸15克,生大黄12克,川黄连8克,胆南星4克,焙干,研细末加醋调成药饼敷双脚心(涌泉穴),24小时可愈,效神速。
7.韭菜500克,盐少许,将韭菜捣烂,绞汁加入盐,调匀分成3份,涂抹在患处,干后再涂。
8.活地龙(蚯蚓)适量,捣烂或加入白糖适量,浸泡2小时,外涂患处。
三、其 他
(一)针刺
  取穴:翳风、颊车、合谷等。发热者加大椎、曲池;肿甚者加承浆、少商,商阳;并发****炎,卵巢炎者加三阴交、足三里、侠溪、行间等。
(二)三棱针疗法
1.在腮腺红肿处,上、中、下直线上,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出血,1~2滴,拔火罐10~15分钟,起罐后贴拔毒膏1张,或敷其他外用药。
2.在耳轮上、中、下三点,用三棱针点刺放血1次。
3.耳背第二条血管放血。
4.挑刺角孙穴:双侧肿胀者可刺双侧,单侧肿胀者刺单侧。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挑刺1~3下,轻挤,微出血,每日1次。
(三)耳穴压豆
  取穴:屏尖、耳尖、肾上腺、神门、内分泌、艇中等。
  【防护】①患儿要忌食酸性、刺激性食物,改食流质,易消化的食物。②多饮水、多排尿、多睡觉、多休息。③食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④在流行季节,小儿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合去,可每日服1~2包板蓝根冲剂,年龄大的孩子,应鼓励每天吃生大蒜1~2头。⑤室内保持通风,空气新鲜,并可洒些食醋,起蒸熏消毒的作用,尤其是每晚洒一次效果更佳。⑥症状重,有并发症者应及时去治疗。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00:47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推拿科好评科室中药图片及详解(下)
我的图书馆
中药图片及详解(下)
xiaobai 发表于
22:30:00&徐长卿为少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别名:老君须、鬼督邮、石下长卿。来源:为萝摩科植物徐长卿的根或带根全草。野生与栽培均有。产地:主产于河北、河南等地。性状鉴别:干燥的全草茎呈细圆柱状,表面灰绿色,基部淡紫色,具细纵条纹。质稍脆,折断面纤维性。叶纸质、灰绿色。木部细小,黄棕色。根细长、多数丛生、质脆,断面有粉性。气香、味微辛。主要成分:全草含牡丹酚,肉珊瑚甙元,去酰牛皮稍甙元。根含黄铜甙、糖类、氨基酸、牡丹酚等。功效与作用:全草水煎剂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及镇痛作用。炮制:切段,生用。性味:辛、温。归经:入心、脾经。功能:祛风止痛、温经通络、解读消肿。主治:风湿性关节痛、胃痛、跌打肿痛、肝硬化腹水、月经不调。临床应用:徐长卿味辛性温,辛能发汗解表,理气散结,温能散里寒而止痛,故能祛风湿,通经络而止痛。治风寒湿痹,常与猪肉、白酒炖服;治胃痛,常与配伍;鲜品生用捣敷、治毒蛇咬伤也很有效。此外,徐长卿制成片剂口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率高达84%。实践证明,徐长卿有很好的消炎、化痰、止咳、平喘等作用。使用注意:体弱者忌服。用量:3~9g,入丸散或浸酒服,外用:煎水洗或捣敷患处。处方举例:1、治风湿痛:徐长卿根24g,(瘦)120g,60g,加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方》)。2、治疗精神分裂症(啼哭、悲伤、恍惚):徐长卿15g,泡茶当水饮(《吉林中草药》)。xiaobai 发表于
21:53:00&沉香为较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别名:海南沉。来源:为瑞香科植物常绿乔木白木香树(国产沉香)或沉香树(进口沉香)在生长过程中受到虫食蚁蛀,伤处树脂外溢浸渗于洞穴周围,久则结香。产地劳动人民根据结香原理,采取刀砍斧凿使树木受伤结香,采回有结香的木材,剔去不含树脂泡朽部分,干燥后即为沉香。有国产也有进口。野生或栽培。产地:沉香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海南岛、湛江、广西玉林等地区有产。国外印度、印尼、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均有生产。性状鉴别:国产沉香: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剔去朽木部分,具长短不一的纵沟及纵棱,含油足的木质部黑棕色,微有光泽,含油较少的木质部淡褐色,不含油的木质部黄白色,色深淡交错,形成纵顺花纹或花斑纹。虫伤及创伤部分黄褐色,显粗糙呈枯朽样。凸凹不平或有孔洞,并常附带有微量泥土。含油足者质坚重,入水下沉或半沉;含有少或不含油者质较轻泡,入水上浮。易点燃,烧时发浓烟,有黑色油状树脂冒出,并有浓郁香气四溢。气芳香,味微苦。进口沉香:呈条状块或盔状,表面黄棕色至黑棕色,花纹不明显,微有光泽,并有黑棕色树脂凝结于表面。质坚重,不易折断,纵裂面木质纤维较粗。气味与国产沉香相同,但较浓烈。以上两种沉香均以色黑质重,树脂显著,入水下沉者为佳。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及树脂,进口沉香油中主要为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丙酮,高级萜醇等。功效与作用:降气、散寒,其作用可能为镇痛、镇静。炮制:劈小块或磨粉,生用。性味:辛、微温。归经:入胃、肾、脾经。功能:降气、温中,暖肾助阳。主治:气逆喘急,呕吐,呕逆,心腹冷痛,肠鸣泄泻,腰膝虚冷,男子精冷等症。临川应用:主治小腹疼痛。1、治虚寒血滞所致的小腹疼痛,脐下觉有气动的冷感(可见于月经不调等症),多配、、等,方如沉香降气散加减。2、治肺气壅滞所致的气逆喘息(如支气管哮喘),作为辅助药,配、、、、等。其原理前人认为是由于沉香有降逆平喘作用,故有助于止喘。近年来,有人用沉香1.5g,配3g,共研极细末,临睡前顿服,初步观察,对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效果。3、治胃寒而致的呃逆、呕吐(急性胃炎),常配、,或、。此时,沉香作健胃药用。此外,沉香配肉苁蓉可治气虚便秘。亦有人用沉香治血管神经性水肿,证见面目浮肿,小便不畅,配、白间翁等同用。使用注意:1、沉香和肉桂都善于治气血虚寒瘀滞所致的小腹痛,但沉香偏于从理气方面发挥作用而通滞,肉桂偏于人温阳方面发挥作用而散寒;2、气虚下陷,或阴虚火旺者均不宜用沉香。用量:0.9~3g,多为磨粉后丸散用。如入煎剂,最好磨汁和药一起冲服或后下。处方举例:沉香降气散加减:沉香末2.4g(冲),台乌9g,9g,木香3g(后下),延胡索6g,3g,水煎服。注:沉香有多种规格。现国产沉香分为4等,主要是依据含油多少而定。1、等应无白木,全含油,体质坚重。2、等稍显白木,含油部分约占70%以上。3、等白木比重较多,含油部分约占50%以上。4、等白木比重大,含油部分约占20%以上。等外品含油部分占20%以下。进口沉香一般比国产品好些,体质较坚重,丝长较粗,含油足,色泽较深。有茄楠沉、落水沉和特1~4等沉香茄楠香品质最好,质坚油足,锉成碎粉后,能捻成团块柔软不散。落水沉质重油足,能沉于水底,但粉碎后捻不成团块,其余依据含油情况分等。有的按形状命名,如盔帽状的名大,小盔沉,节段状的名大、中、小节沉等。xiaobai 发表于
21:37:00&泽兰为较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中品。古代与(兰草)已有混淆,至李时珍起将二物明确分开。别名:地瓜儿苗。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地瓜儿苗及其变种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全草。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性状鉴别:茎方形,高约30~120厘米,粗5毫米左右,黄绿色或黄褐色,节明显,紫色,质脆易折断,中空。叶对生于节上,有短柄,多皱褶或破碎,完整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狭窄,边缘有粗锯齿,疏生毛茸,灰绿色,叶面有凸起小点,叶背有小凹点。轮伞花以身干,色绿,叶多者为佳。主要成分:含挥发油、鞣质等。药理作用:活血通经、利尿消肿。炮制:切咀,生用。性味:苦,微温。归经:入脾、肝经。功能:活血通经,行水。主治:月经不调,瘀腹痛,水肿。临床应用:为妇科常用药。1、治血瘀经闭、经痛、月经稀少。通经效果较好,胜于、等。药性较和缓,但仍要与气血之品同用,使消中有补,不伤元气,方如泽兰汤。2、治产后浮肿,有利尿作用,可用泽兰叶配防己,等分研末,每服6~9g,温酒或醋汤调服。3、治跌打瘀肿,能活血去瘀,内服和外用均可,常配姜皮、姜黄、银花藤等外洗,如关节热洗二方,可治关节扭伤后肿痛,对消肿填痛有一定效果。单味鲜泽兰叶捣烂外敷也有助于消肿。用量:3~9g,最常用6g,外用适量。处方举例:1、泽兰汤(《济阴纲目》):泽兰叶6g,12g,9g,4.5g,水煎服。2、关节热洗二方:泽兰6g,12g,9g,15g,银花藤15g,6g,水煎,趁热熏洗。xiaobai 发表于
20:30:00&益智仁为常用中药。始载《开宝本草》。别名:益智子。来源:为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益智近成熟的干燥蒴果。栽培及野生均有。产地:主产于广东海南岛,此外湛江地区亦有生产。性状鉴别:益智仁呈纺锤形或椭圆形,长1.2~2厘米,直径1~1.3厘米。表面棕色或暗棕色,有由纤维束形成的断续纵棱线13~20条,顶端有微凸起的圆点花柱残痕,下端有国柄痕或带有一段短柄,果皮韧性,不易破裂。子房三室,中轴胎座,每室有种子6~11粒,粘连于一起,呈2~3行纵向排列在胎座上。种子略扁,呈不规则的多角形,长宽约3毫米,厚约2毫米,暗棕色,破开后断面白色。气微香,味微辛苦。以颗粒大,种仁饱满者为佳。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萜烯、倍半萜烯。功效与作用:补脾暖肾、缩小便,其作用为健胃、抗利尿。减少唾液分泌。炮制:盐水炒,配方时捣碎。性味:辛、温。归经:入心、脾、肾经。功能:温中,暖肾,缩小便,止泄泻,摄唾诞。主治:胃腹冷痛,中寒吐泻,遗精崩漏,遗尿尿频,多唾液等症。临床应用:1、治脾肾虚寒所致的泄泻、遗尿、小便频数,常配其他补肾和固涩药,如、、、等,方如缩泉丸加味。2、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腹部冷痛、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唾液分泌增多,常配入陈夏益气汤或理中汤内。附:1、与比较:两者能治脾肾虚寒所致的遗尿、泄泻,但益智仁侧重补脾,故健胃、止呕、止腹痛之力较强;补骨脂侧重补肾,治腰膝冷痛、阳痿之力较胜。2、与比较:两者都能治涎沫增多,口中粘腻不爽,但益智仁治寒证,佩兰治湿热证。3、服益智仁防其动火时,可与淮山药配伍。4、用作健胃,益智仁可代砂仁。用量:3~9g。处方举例:缩泉丸加味:益智仁、乌药、淮山药、菟丝子、桑螵蛸,各等份,研末捣糊为丸,每服6g,每日1~2次。xiaobai 发表于
22:55:00&浮萍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原名水萍。别名:水萍、紫背浮萍、青萍。来源:为浮萍科浮水细小草本植物紫萍和浮萍干燥的带根全草。野生。产地:全国各地池沼中均产。性状鉴别:1、紫萍。叶状体类圆形,直径3~6毫米,多单一或2~3片并在一起。表面灰绿色,背面棕绿至紫棕色,表面偏侧有一小凹陷,背面该处生有3~6条须根,根长1~2厘米(大部分已脱落),质松软易碎。气微味咸。2、浮萍(绿背浮萍),叶状体,两面绿色,根单一。以背面紫色,无泥土杂质者为佳。但二种经常混在一起。主要成分:主含荭草素、牡荆素、亚麻酸等。功效与作用:发汗、祛风、行水。1、:动物实验证实其煎剂和浸剂有微软的解热作用。2、:有效成分为醋酸钾和氯化钾。性味:辛寒。归经:入肺、膀胱经。功能:发表透疹,利水退肿。主治:感冒发烧,斑疹不透,肌肤肿胀,小便不利。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透疹。麻疹隐隐不出,或疹出不透,发热而无汗,无其他合并症者可用。内服、外洗均可。有汗而体虚者不宜用。亦可用于荨麻疹止痒。用量:内服:干品3~6g,鲜品9~18g,外用:适量。处方举例:浮萍6g,煎水当茶,一日分数次服。附注:广东、广西用的浮萍是浮水草本天南星科植物大薸。它与全国大部分地区用的浮萍不同,易于同区别。xiaobai 发表于
23:07:00&地肤子为少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别名:扫帚子。来源: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肤的干燥果实。多为栽培。产地:主产于华北、西北、山东、河南等地,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性状鉴别:胞果扁圆形或五角星形。直径2~3毫米。外面宿存花萼膜质,灰褐色或带红晕,有翅五枚,排列成五角星状。翅易脱落。背面中央有果柄痕。并可见十数条放射状棱线。剥离花萼内有种子已枚。褐棕色,形似芝麻而小,长约1毫米。内种仁显油性。胚绿黄色,形如马蹄。胚乳白色。气无,味先微咸而后苦酸,并有麻喉感。以果实饱满,不带枝叶等杂质者为佳。主要成分:含皂甙和维生素A类物质。功效与作用:清湿热(利尿、抗皮肤真菌)。炮制:生用。性味:苦寒。归经:入膀胱经。功能:清湿热,利小便。主治:内服治膀胱炎之小便不利,淋浊,外用治皮肤湿疮,风湿关节炎等症。临床应用:1、作为利尿的辅助剂,可加强其它利尿药的作用,即前所称能作为利水的“响导”,治热淋或水肿,常配、、等通用。2、较常用于治疗皮肤湿热或风热,例如各种湿疹、痒疹。内服或外用均可。内服配生地、野菊花、白藓皮,方如除湿消疹汤。外用配等煎洗患部。用量:内服3~15g,外用适量。处方举例:除湿消疹汤:地肤子15g,白藓皮9g,12g,9g,9g,12g,9g,9g,水煎服。注:地肤子原植物有绿茎和粉红茎两种。据北京药检所化验,化学成分不同,绿色这醇浸出物无结晶,粉红色者有结晶。北京只用绿茎地肤子,不用粉红色茎者。天津市两者通用。在华东、湖南、江西、贵州等省市用藜科植物藜的胞果,俗称灰莱子,作地肤子用。地肤子呈钝三角球形稍扁。直径约1毫米。草绿色或暗绿色。略似地肤子,但不具五翅。种子扁平球形。气味与上种同。在四川、云南部分地区使用豆科植物木樨种子,作地肤子用。地肤子荚果呈扁平卵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表面灰褐色,具网状花纹。顶端渐尖,呈鸟嘴状,基部常有宿存杯状花萼,有5片披针形的裂片,荚果不开裂,内含浅棕色种子已粒,卵圆形,具两片黄色子叶。气微,味微苦。以上两种京津地区均不使用。xiaobai 发表于
18:59:00&白头翁为较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历代本草记述及目前全国各省使用的商品极不统一,原植物来源也较复杂,京津两市习用品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的根。别名: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猫爪子花。来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野生。产地:主产于河北、辽宁、安徽、内蒙、山西、河南、陕西、吉林等省。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较长柔毛。主根圆锥形,外皮黄棕色,基生叶丛生有长柄。叶片三山,小叶2~3分裂。花茎由叶丛中抽出,1~3枚,高10~40厘米。花单一顶生,花被6片呈两轮排列,花兰紫色。瘦果多数密集成头状。每一瘦果的顶端,有羽毛状宿存花柱,长达6厘米,蓬松如白发,故名白头翁。性状鉴别:呈圆锥形扭曲不直,有的呈扁片状有多数裂隙,形态不一。尖端往往已被折断长约5~20厘米,直径约0.5~1.5厘米。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粗糙形如枯朽之木柴。表皮税落处显网状花纹。根头部有叶基残留,层层包裹,内部叶基外壁及芽痕生有丝绒样白色柔毛。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以根条均匀,质地坚实者为佳。主要成分:含原白头翁素,皂甙等。功效与作用:止痢解毒,现已证实其作用为:1、抗阿米巴原虫草。白头翁煎剂能抑制阿米巴原虫草生长,有效成分为皂甙。委陵菜对阿米巴滋养体有杀灭作用。2、抗滴虫。粉剂在试管内能杀灭阴道滴虫。此外,还有抗真菌和抗细菌(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炮制:切片,生用。性味:苦、寒。归经:入胃、大肠经。功能:凉血、清热、解毒。主治:热毒血痢,温疟,血衄,痔疮出血等症。治阿米巴痢疾有特效。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即湿热毒痢,大便有脓血或纯血,腹痛,肛门灼热,里急后生,兼有发热。治细菌性痢疾也有效。可单用,更常是配、、同用,方如白头翁汤。对产后血虚下痢,可再加、,即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使用注意:白头翁虽然对急性,慢性阿米巴痢疾者都有良好效果,但如下痢已久,元气已衰,脾胃欠佳者不要用白头翁,必需用时也要在白头翁汤基础上,再加、。用量:3~12g。处方举例:白头翁汤(《伤寒论》):白头翁9g,黄连6g,黄柏3g,秦皮6g,水煎服。注:据《中药志》第一册白头翁项下记述,各地所售白头翁,据文献及收集到地样品,约20种以上。又据1972年出版的《中药鉴别手册》第一册白头翁项下记述,仍存在混乱现象,摘抄如下:甘肃地区使用地产的毛莨科植物大火草和野棉花根作白头翁。中南、西南、华东及内蒙(锡盟)地区使用蔷薇科委陵菜的根或带根全草作白头翁。河南、安徽、江苏、江西、广东、广西,使用蔷薇科翻白草作白头翁。内蒙(巴盟呼市)河南,陕西(个别地区),江苏(盐城南通淮阴),湖南(零陵衡阳),使用菊科植物漏芦的根作白头翁。云南使用菊科植物毛大丁草的根或全草作白头翁。据《药学学报》四卷1期25页,6卷5期265页“中药白头翁的生药学鉴定研究”一文考症,认为“唐本草”所述与目前广大地区使用的毛莨科植物白头翁相符。药用白头翁应以此种为主。又据《中药志》第一册白头翁项下记述,自从发现白头翁对阿米巴痢疾有特效后,各地相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据报告由于植物来源不一,对阿米巴痢疾,有的有效。混同使用难于保证疗效。这种混乱情况应注意纠正。xiaobai 发表于
21:41:00&千年健为常用中药。《本草纲目拾遗》列入草部。别名:一包针、千年见。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千年健的干燥根茎。产地:国内主产于广西:云南等地。国外产于南洋群岛等地。性状鉴别:千年健为细长条状的圆柱形,状如藤,均扭曲。长约30~60厘米,直径6~8毫米。表面灰棕色或浅红棕色,粗糙,有多余深纵沟纹及黄白色的针状物,沟纹成层排列,每成层长约1.5厘米,末端即成针刺状突物。质脆,易折断,断面树脂样,有一束黄色细筋。气香辛烈,稍有樟脑气,味辛而微苦。以条大,红棕色,体坚实,香气浓烈者为佳。主要成分:主含挥发油等。功效与作用:千年健有祛风湿、强筋骨、止痛消肿作用。实验证明止痛祛风力良好,为风湿痹痛用药,对老年筋骨酸软无力,尤为适宜。均为野生,多生于山沟等阴湿地方。炮制:切片,生用。性味:辛、温。归经:入肝、肾经。功能:祛风湿,强筋骨,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肢节酸痛,麻木,拘挛,老人筋骨痛。又治胃痛。临床应用:千年健味辛性温,辛能散,温能补,故有强筋壮骨之功,为治风寒湿痹常用药。1、用于风湿痹痛,腰酸脚软,拘挛麻木等症,常与钻地风相须为用,能增强祛风止痛,强筋壮骨之功。2、用于胃寒疼痛,研粉单用和酒冲服。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口苦舌干者慎用。用量:3~15g;或浸酒服。外用:研末调敷患处。处方举例:追风丸、、、各30g,60g,15g,15g,、、各30g,千年健、、蕲蛇、、、各15g,、、各30g。上药共为细末,蜜为丸重6g。(《经验方》)注《柑园小识》:忌莱菔子。xiaobai 发表于
23:05:00&红花为常用中药。汉书名“红蓝花”,《开宝本草》释名红花。别名:南红花、草红花、红蓝花、红花毛。来源: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干燥状花。多为栽培。植物形态:茎圆柱形,具细浅槽纹,高至30~90厘米,基部木质化,上部多分枝。叶互生,近无柄并稍抱茎,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稍厚,先端尖锐,边缘有锯齿或带有锐刺。头状花序顶生,总苞卵形或半球形,苞片多列轮生,外面2至3列呈叶状,边缘有刺,内列无剌膜质。花管状,上端红黄色,基部渐细呈黄色,集生于花托上,雄蕊5枚,雌蕊1枚,柱头2裂、亦黄色。瘦果卵形,白色,有突起的肋线4条,无冠毛。产地:主产于河南,现全国各地多有栽培,新疆地区大量种植。性状鉴别:花皱缩弯曲散乱成团或散在,红黄色,纤细如毛,故产地习称红花毛。单一的花朵长2厘米左右,基部线形黄色或橙色,上端花冠呈管状,长约0.8厘米,直径约1.5毫米先端5裂,红色或橙色,雄蕊及柱头黄色,略有香气,味微甘苦。以花冠长,色红鲜艳者为佳。主要成分:含红花甙,又名红色素;另含红花黄色素。功效与作用:破瘀活血通经,据初步动物实验,其作用为:1、兴奋子宫:其煎剂和流浸膏能使子宫发生紧张性或节律性收缩,对已孕子宫更明显,作用较迅速而持久。2、降压:有降血压作用,并能维持较长时间。3、扩张血管:红花水浸液有一定的扩张心冠状动脉的作用。炮制:生用。性味:辛、温。归经:入心、肝红。功能:破瘀、活血、通经。主治:经血不调,产后腹痛,徵瘕,外伤瘀血仲痛,痈疽肿痛等症。临床应用:1、治血瘀经痛、经闭,取其对子宫有兴奋作用而活血通经。适应证、用法与相同。产后恶露未尽、瘀血积滞、小腹胀痛,也可用红花,常配、、等,方如折冲汤。&2、治冠心病心纹痛。前人已认识到红花配、当归能治“胸腹血气滞痛”。现代实践用红花15g,配川芎15g,水煎,每日一剂(或用片剂),作为治气滞血瘀型的冠心病心纹痛的基本方,再随证配伍,确有一定疗效,可能与川芎、红花扩张心冠状动脉的作用有关。据报道,治疗心纹痛的近期有效率较高,但显效率仍不满意。也可再加,制成银川红舒血片,对冠心病心纹痛的疗效也较好。3、治跌打损伤,效力比桃仁强。对挫伤、捩伤的皮下积瘀、青紫肿痛,可用红花油或红花酒(用酒精浸成红花酊或用米酒煎煮)外擦;对内伤瘀血,可配苏木、当归、赤芍等,有助于消仲止痛,方如跌打活血汤。4、用于调养气血,用量宜小,可在温补剂内加小量红花。例如产后血晕、头晕、眼花、气冷,甚至出现口噤(牙关紧闭、不易张开),此时宜用八珍汤或炙甘草汤,酌加红花0.9~1.5g,效果更好。5、红花用于眼科,主要为清热消炎,配、、等治目赤红肿(包括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等),方如红花散。使用注意:1、孕妇忌用,因能剌激子宫收缩;月经过多、有出血倾向者不宜用;2、红花大量则活血破瘀,小量则养血和血;3、红花与桃仁均能祛瘀,但桃仁在血证中应用比红花更广泛。对于热证血瘀,桃仁较常用;对于心腹瘀痛,红花效果较佳。用量:一般用3~9g,稍大量用12~15g,和血养血用0.9~15g。处方举例:1、折冲汤:红花9g,桃仁9g(打),赤芍9g,归尾9g,肉桂4.5g(冲),川芎4.5g,丹皮6g,延胡6g,酒、水各半煎服。2、冠心片(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每12片含川芎、红花生药各15g),每日三次,每次4片,开水送服。3、跌打活血汤:红花6g,桃仁6g(打),6g,归尾9g,赤芍9g,6g,1.5g,9.5g,4.5g,水煎服。4、红花散:红花4.5g,连翘6g,4g,生地9g,6g,赤芍9g,4.5g,3g,水煎服。附:藏红花(处方名:西红花、藏红花、番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及花柱上部。原产欧洲及中亚、南亚。味甘,性寒,微带潮润。含三种色素成分即a—、b—及r—红花素。作用较川红花强,尤以清热解毒效力较好。主要用于治疗麻疹;当疹透不快,热盛血郁,斑疹颜色暗晦,不够鲜明,或疹出过于浓密,全身反应较强烈,或合并肺炎,久热不退,均宜用西红花,方如麻疹早期用的紫草红花饮(见紫草项下)。又治肚脓疡时,可用西红花配清热解毒、托里排脓药如、、、、、甘草等。用量比川红花轻,常用1~3g,泡服。注:红花叶缘和苞片有带剌或不带剌两种。xiaobai 发表于
22:39:00&菟丝子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商品有小粒菟丝子和大粒菟丝子两种,药用以小粒者为主。1、小粒菟丝子来源:为旋花科一年生缠绕寄生草本植物菟丝子或欧洲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多寄生于草本植物上,以菊科、豆科植物上为多。均为野生。产地:全国大部地区均有生产。性状鉴别:种子类圆形或卵圆形,直径1~1.5毫米,表面灰棕色可灰黄色,用放大镜观察,表面具细密的小点,一端有淡色圆点,其中央有线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强压之不碎而被压扁。种皮剥光后,胚乳膜质套状。沸水煮之易破碎,露出白色卷旋形的种仁,气无,味淡。2、大粒菟丝子来源:为旋花科一年生缠绕寄生草本植物大菟丝子及云南菟丝子(展瓣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多寄生于草本植物或木本植物上。均为野生。产地:全国大部地区均有生产。性状鉴别:形状与上种相似,但粒较大,径长约3~5毫米,用放大镜观察,表面有不整齐的短线状斑纹。种皮剥去后胚不成套状。以水浸泡后成胶状。气无,味微涩。以颗粒饱满,灰黄色者为佳。主要成分:含菟丝子脂甙、淀粉酶和维生素A类物质。功效与作用:补肾益精、明目、止泻、固胎。炮制:生用或盐水炒用。性味:甘,温。归经:入脾、肝、肾经。功能:补肝脾肾,固精缩尿,明目止泻。主治:腰膝酸痛,滑精,小便不禁,目暗不明,脾肾虚泻等症。临床应用:1、治肾虚体弱,包括阴虚阳虚,但较常用于补肾阳。菟丝子平补而不峻猛,配其他助阳药如、、等治遗精、早泄、腰酸背痛、小便频数等肾阳虚证,仍有较好效果,方如菟丝子丸。此外,慢性肾炎而有肾虚腰痛者,在治疗方剂内可加菟丝子配狗脊。至于治疗肾阴虚,则配、等。2、治脾肾皆虚,表现有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或泄泻,用菟丝子取其有止泻作用,常配、、、等。慢性肾炎属脾肾皆虚者,常用菟丝子配、、、、、、、、等。3、治肾虚胎动、先兆流产,取其有一定的补肾而安胎的作用,常配、、等。治肾虚型月经不调,经量少,经期提前或推后,则用菟丝子、加八珍汤。4、用于眼科,主要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视蒙、眼花,配车前子、、、等,也可配肾气丸。使用注意:菟丝子药性较平和,较常与平补药合用;虚寒病者服后觉大便通畅,但血虚火热者服之反易致便秘。用量:6~18g。处方举例:菟丝子丸:菟丝子、、、各30g,(益母草的成熟种子)、熟地各60g,淮山药45g,为丸,每服6g。注:1、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用小粒菟丝子,有些地区也同时使用大粒菟丝子,各随地习。2、各地尚有将菟丝子用黄酒拌匀,煮至开花,再兑入面粉搅匀、摊开、切成小饼、晒干,称“菟丝饼”作饮片者。xiaobai 发表于
21:35:00&葶苈子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商品主要有两大类。分北葶苈子(苦葶苈子)和华东葶历子(甜葶苈子)。北方多用苦葶苈子。华东中南多用甜葶苈子。别名:葶苈。来源:苦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北葶苈子)或北美独行菜的干燥种子。甜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南葶苈子)的干燥种子,均为野生。植物形态:独行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多分枝,生有极细小的头状腺毛。叶互生,基生叶狭长椭圆形,茎上部叶线形,无柄,基部有叶耳,叶缘有稀疏的缺刻或粗锯齿。总状花序顶生,花小,萼四片,花瓣呈退化状态,雄蕊2~4枚。短角果扁平近圆形,先端微凹。种子倒卵形,淡红棕色。产地:苦葶苈子主产于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华东亦有分布性状鉴别:1、苦葶苈子(北葶苈子):呈扁平倒卵形。淡红棕色,长约1.5毫米,宽约0.75毫米,一端钝圆,另一端渐尖,顶部微凹。在扩大镜下观察,种子表面有两条纵向浅槽,凹处折色,气微味辣微苦,嚼之粘滑。2、甜葶苈子(华东葶苈子):呈扁平长圆形。黄棕色,微有光泽。长约1毫米,直径约0.5毫米,一端纯圆,另一端近截形,两边多不等长,中央凹入,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具有细密的网状纹理及两条纵裂的浅槽。气微味甘淡,嚼之粘滑。两处葶苈子均以红棕色,无皮壳杂质者为佳。主要成分:种子含硫甙;和脂肪油。功效与作用:1、利尿和强心,药理实验证实,葶苈子的有效成分具有强心甙作用的特点,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其利尿作用也可能与此有关,由于心肌收缩力加强,循环改善,肾区血流增加而尿。2、祛痰,适宜于治热痰。炮制:生用。性味:辛苦,大寒。归经:入肺、膀胱、大肠经。功能:泻肺气、行水,消肿。主治:痰壅咳嗽,水肿胀满。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泻肺,即泻肺中水气。按中医理论,如果肺中水气壅塞,就会出现喘满肿胀。从现代医学观察看,属于肺内或胸膜腔内有大量分泌物或水液积存,影响心肺功能,出现呼吸迫促、喘息、甚至心力衰竭而造成水肿,引起上述病变的常见疾病如肺原性心脏病、胸积液等。葶苈子治疗这两种病甚为适宜。其泻肺作用即利尿消肿和祛痰平喘作用。常用方有葶苈子大枣泻肺汤,在此基础上、或加党参益气、桑白皮清肺利水、或加配麻黄、杏仁、都能加强消肿平喘的作用。使用注意:葶苈子只适用于实证水肿和喘咳。如喘咳由肾虚所致,或水肿由脾虚所致,均不适用。用量:5~10g。处方举例: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葶苈子10g、5枚、12g、10g,水煎服。注:1、除上苦、甜两种葶苈子外,还有地方习用品。①黑龙江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葶苈的种子,种子较小扁平椭圆形,长约0.65毫米,宽约0.37毫米,②四川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芝麻菜的种子。种子较大,扁椭圆形,长约1.8毫米,宽约1~1.8毫米。这两种京津不销。2、天津市以苦葶苈的干燥全草药用,名葶苈草。疗肠炎痢疾有显著,并制有中成药膏剂,名肠炎膏。xiaobai 发表于
18:18:00&桑叶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别名:霜桑叶。来源:为桑科植物落叶灌木或乔木多种桑树的干燥叶。多为栽培。产地:全国大部地区均产。性状鉴别:商品大部已破碎。完整叶片呈卵形或宽卵形,长约15厘米,宽约10厘米,叶柄长约4厘米,叶片基部心脏形,顶端微尖,边缘有锯齿,叶脉密生白柔毛。老叶较厚黄绿色。嫩叶较薄,暗绿色。质脆易碎,握之扎手。气淡,味微苦涩。一般认为霜后采者质佳。主要成分:含异槲皮甙、牛膝甾酮少量有机酸、腺嘌呤、胆硷等。功效与作用:解热、祛痰、镇咳。性味:苦、甘、寒。归经:肺、肝经。功能:疏风清热,凉血明目。主治:风热感冒,咳嗽头痛,目赤。临床应用:1、多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较轻的发热、咳嗽、眼赤(如感冒),常与、等配伍,如桑菊饮,为辛凉轻剂。2、用于治疗肺热和风热咳嗽,尤其适用于燥咳、干咳,常配、、等。3、配黑芝麻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的头眩、眼花、头痛,可明目醒脑。再加配丹皮、丹参,用于治疗偏头痛。多为制丸服食。用量:6~12g。处方举例:桑菊饮(《温病条辨》):桑叶9g,菊花9g,9g,连翘12g,3g(后下),6g,3g,18g,水煎服。注:桑树品种不一,其叶亦异。如:1、鸡桑叶的边缘有不整齐的粗锯齿和深锯齿。2、蒙桑叶的边缘有粗锯齿,齿端有剌尖。3、华桑又名葫芦桑,叶的上面疏生糙伏毛,下面密生细柔毛,边缘有粗钝齿。(药材商品通用)。xiaobai 发表于
22:18:00&赤小豆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别名:赤豆,红小豆,朱砂豆。来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的干燥种子。叶、花及发的芽亦供药用。野生与栽培均用。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性状鉴别:干燥的种子呈圆形而稍扁,长5~7毫米,直径约3毫米,种皮暗紫色,平滑,微有光泽,种脐线形,白色,约为全长的2/3,中间微凹陷成一纵沟,偏向一端,背面有一条不明显的棱脊。质坚硬,不易破碎,除去种皮,可见两瓣乳白色子仁。气微,嚼之有豆腥气并有粘性。以身干、体实、饱满、色紫红发暗者为佳。主要成分:每百克含蛋白质20.7g,钙67g,脂肪0.5g,碳水化合物58g,粗纤维4.9g,灰分3.3g,磷3.5mg,铁5.2mg,其外还含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功效与作用:赤小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炮制:洗净泥土,生用,打碎。性味:甘、酸、平。归经:入心、小肠经。功能:除湿利水,消肿解毒,和血排脓。主治:水肿脚气,泻痢下血,热毒痈肿。临床应用:赤小豆性善下行,内能通利水道,使水湿下泄而消肿,为滋养利水消肿良药,治水肿、脚气偏于虚胜者,尤为适宜;外可清血分热毒,因其性寒入血而能降火行血,故可治疗热毒疮疡之症。1、治疗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等症,常与、等配伍,亦可与同煮服,虚性浮肿,可与红枣配伍,长期服用,如赤豆薏苡汤。2、用于湿热黄疸,身黄,发热、无汗,可与、等配伍,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3、用于疮疡肿毒,红肿热痛及内痈,大便下血,可单用煎浓汁服,或与配伍。亦可研末外敷。若与冬瓜仁、桃仁、薏苡仁等配伍,可治肠痈。4、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赤小豆捣细末与鸡蛋清调敷患处,一般一次即能消肿,疗效显著。5、治疗肝硬化腹水,常与活鲤鱼同用,具有消肿行水利尿之功。使用注意: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用量:9~30g,或入散剂。外用:生研调敷患处。处方举例:1、赤小豆汤(《圣济总录》):赤小豆50g,(炙、锉)60g,紫苏茎叶30g(锉焙)。上三味除赤小豆外,捣罗为末。每服先以豆锉60g,用水五盏煮熟,去豆,取汁二盏半,入药末12g,生姜0.3g,煎一盏半,空心温服。2、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麻黄(去节)60g,连翘60g,赤小豆60g,40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60g(切),(切)60g,60g。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煮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3、赤豆薏苡汤(《疡科捷径》):赤小豆、薏苡仁、防已、甘草。煎汤服。注:赤小豆有野生与栽培两种。南方多习用野生者,北方习用栽培者,两种商品质量无甚区别。均同等入药。此外,四川、云南则以“红饭豆”入药。河南、山西则误将相思子充当赤豆用,二者在外形与药效上均不相同,必须严格区分。xiaobai 发表于
20:44:00&白薇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别名:白尾,龙胆白薇,山烟根子。来源:为萝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白薇和蔓生白薇的干燥根及根茎,野生。产地:主产于辽宁、安徽、山东、湖北等省,全国各地多有分布。植物形态:1、直立白薇: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约40~70厘米。常不分枝,披白色柔毛,折断时有白浆。单叶对生,宽卵圆形,全缘或皱波状,叶面疏生柔毛,叶背密生柔毛。花簇生叶腋,暗紫色,花冠5深裂。蓇突果纺锤形,成熟后开裂,内有多数顶有白色束毛的种子。2、蔓生白薇:茎下部直立,上部蔓生。花初开时黄绿色,后渐变为黑紫色,余与直立白薇相同。性状鉴别:根茎略呈圆柱形,直径0.5~1.5厘米,长约5~10厘米,弯曲皱缩,呈结节状上面有多数圆形下凹的茎痕及少数残存的茎基。须根丛生如马尾,细长圆柱形长5~20厘米,直径1~2毫米,表面黄棕色,平滑或具细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淡黄棕色,中央有一黄色木质心,气微味微苦。以根条粗壮均匀、色黄者为佳。主要成分:含白薇醇、挥发油及强心甙。功效与作用:解热、利尿。白薇油有强心甙反应。炮制:切咀生用。性味:苦、咸、寒。归经:入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利尿、除烦益阴。主治:温邪入营,阴虚发热,产后阴虚,烦热呕逆、肾炎、热淋、血淋等症。临床应用:妇科应用较多。1、用于产后体虚发热,汗出过多而致头昏者,常配其它滋阴药。方如白薇汤。2、用于温热病后期,有潮热,下午为甚,但热度不高,可用于清热方剂内加入白薇以助推热,配生地、青蒿等。3、用于胎前产后小便失禁,配白芍等分为末,以酒冲服。用量:3~9g。处方举例:白薇汤《本事本》:白薇9g、15g、9g、6g,水煎服。注:白薇品种复杂,各地用药习惯不同,有用同科植物白前作白薇者,有用白薇全草作白薇者,有用其它不同科植物根或全草作白薇者。京津地区习用直立白薇和蔓生白薇的根和根茎。应注意区别。据“中药鉴别手册”第一册白薇项下记述的混淆情况如下:科名名称使用地区药用部位备注萝藦科直立白薇全国大多数地区根及根茎江西习用全草萝藦科蔓生白薇全国大多数地区根及根茎&萝藦科柳叶白前全国大多数地区河南、江苏(常州)、安徽、江西(上饶)根及根茎&萝藦科芫花叶白前安徽江西陕西部分地区根及根茎&萝藦科潮风草吉林根及根茎&萝藦科紫花合掌消辽宁根及根茎&萝藦科竹灵消四川根及根茎&萝藦科丽红白薇云南丽江根及根茎&萝藦科徐长卿河南陕西根及根茎陕西使用白薇中常混有徐长卿萝藦科滇娃儿藤云南根及根茎&萝藦科卵叶儿藤云南(永善)根及根茎&菊科毛大丁草广东广西全草云南用毛大丁草根做白头翁用百合科宝铎草贵州四川根及根茎&百合科方寿竹贵州根及根茎&鸢尾科学白射干江苏(徐州)根及根茎&xiaobai 发表于
21:02:00&虎杖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别名:大虫杖、苦杖。来源: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其叶亦供药用。野生与栽培均有。产地:主产于河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区。性状鉴别:根呈圆柱形,表面棕褐色,有纵皱及根痕,长1~7厘米,直径0.6~2厘米。断面皮部薄,棕褐色与木质部较易分离,木部占大部分,呈放射状,根茎髓中央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弱,味微苦,涩。主要成分:根茎含游离蒽醌甙,主要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另含鞣质和几种糖。功效与作用:1、抗菌作用:体外实验,虎杖煎剂(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甲型或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2、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虎杖水煎剂液(10%)对流感亚州甲型京科68~1株病毒,孤儿病毒、单纯疮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炮制:切片、生用。性味:苦、平。归经:入肝、脾经。功能:祛风除湿,破血通经,消炎止痛。主治:风湿腰腿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跌打损伤。临床应用:虎杖的主治,其血之功与天名精相似,其疗风之功与王不留行同。故对治妇科疾病、风湿关节痛、肝炎等有效。治腹内积聚,四肢沉重,月经不调,以及黄疸肝炎等。虎杖一味煎服;治风湿腰腿痛,四肢麻木,常与川牛膝、五加皮等配伍,以增加疗效。使用注意:孕妇忌服。用量:9~30g,或浸酒。外用研末或煎水洗。处方举例:1、治妇人月水不利,腹胁妨闷、背臀烦疼。虎杖90g、30g、30g,共捣为细末。不计时间、以热酒冲服3g。(《圣惠方》)。2、治胆囊结石:虎杖30g,煎水服。如兼黄疸,可配合等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xiaobai 发表于
19:15:00&鸡血藤为较常用中药。始载《植物实图考》。现市售商品来源复杂,植体命名不一,商品形态也有差异。别名:血藤。来源:为豆科藤本植物白花油麻藤密花豆、香花崖豆藤鸡血藤等的干燥藤茎。野生。鸡血藤《中药志》定名为白花油麻藤《中药鉴别手册》定名为密花豆,南京《药材学》定名为昆明鸡血藤,但这三本书上所绘制的鸡血藤横切面图谱基本相似,这三种藤茎有否不同之处,还待今后调查研究。产地:主产于广西、云南、广东等地。性状鉴别:呈扁圆柱形,稍弯曲,直径1.5~5厘米或更大些,长达10余米或更长,多截成1米左右的段。表皮灰棕色,有明显的纵沟棱以及点状皮孔。横切片呈不规则的扁圆片状、厚2~5毫米,木质部淡红棕色,密布孔洞导管,似带血鹿茸切成的砂片;韧皮部形成环圈和偏向一侧的半圆形环圈数个,上面有红棕色树脂状分泌物。其中第一环圈中央有凹入的圆形小髓心。质坚硬而脆。气微,味涩微苦。此外天津市尚运销福建产的鸡血藤片,鸡血藤较粗大,多为斜切片,直径3~10余厘米,厚0.5~2厘米。表皮较粗糙,亦有由渗出物形成的深棕色环圈,呈同心环状或偏心环状,中央有髓心或无髓心,木质部淡红棕色,导管孔洞不及以上商品清晰紧密。断面较粗糙显纤维性。质略轻泡。气味同上。按《中药鉴别手册》记述原植物应为常春油麻藤。以藤片均匀,切面有渗出物、形成的环圈数层,质坚实者为佳。主要成分:香花岩豆藤含鸡血藤醇和铁质。功效与作用:行血通脉,暖腰膝。现代实验初步发现有降低血压作用:对离体子宫有抑制作用,对在位子宫有兴奋作用,能增强子宫节律性收缩;对小白鼠子宫24小时总磷代射有促进作用。炮制:切片,生用。性味:苦,温。归经:入肝、肾经。功能:补血行血,通经络,强筋骨。主治:血虚之月经不调,肌肉麻木,筋骨无力,腰膝酸痛,瘫痪等症。临床应用:用于养血补血、活血祛风而通络止痛。1、治风湿痹痛。平素气血虚弱而患有慢性风湿的老人和妇女最适用,多配补血药和祛风湿药,如、等,或配、、,防已,等,方如鸡血藤汤。2、治老人手足萎弱、麻木瘫痪、眩晕,由血脉瘀滞、类中风等引起者(包括脑血管意外所致的肢体瘫痪在内),可在病情稳定期用鸡血藤调补气血、行滞而活络,配桑椹子、、、等。3、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由血虚引起者较适宜,常配四物汤同服。4、近年来,用于治疗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收效较迅速而持久,用后3~4天即见白细胞开始回升。可用鸡血藤30g,配15g,5枚,水煎服,或服鸡血藤片剂、糖浆剂。5、试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以鸡血藤60~120g,鸡蛋2~4只,八碗水煎成大半碗水,每口一剂,长期服用。又可配其他补血药和、、等,方如再障方。附:1、鸡血藤药性平和,连续服用2~3个月一般也未见有什么副作用,有虚火者也可服;2、鸡血藤胶(膏)药性和功用与鸡血藤基本相同,但补力更胜,补血气、强筋骨功效更好。用量:鸡血藤每日用15~60g,分2~3次服。亦可浸酒服。鸡血藤胶用9~15g,最好在服其他汤药时焗溶调匀后温服。也可以早晚用温开水溶化后服,有饮酒习惯者可用酒溶服。处方举例:1、鸡血藤汤:鸡血藤15g,半枫荷30g,当归15g,牛膝9g,枫香寄生15g,海风藤15g,15g,水煎服。2、再障方:鸡血藤30g,首乌2.4g,9g,熟地15g,30g,地稔30g,云苓15g,15g,当归12g,水煎服(必要时加阿胶9g)。注:除上述鸡血藤外,江西省有豆科植物丰城鸡血藤又名山鸡血藤,鸡血藤呈圆柱形,只有一圈渗出物形成的圆形环圈。广西另用豆科亮叶鸡血藤作鸡血藤使用。云南禄劝县使用豆科植物巴豆藤作鸡血藤使用。云南风庆县(古称顺宁)使用木兰科异型南五味子和中间南五味子的藤茎作鸡血藤使用,鸡血藤据《中国药学大辞曲》记载为清代原作鸡血藤。1961年前华北、东北、中南、华东、多数地区以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红藤)作鸡血藤使用。1961年《中药志》第三册出版后有些地区根据第三册的说明已逐步更,但现仍有部分地区作鸡血藤用。云南、江西、广西等鸡血藤产地,多用当地产品加工成鸡血藤膏运销各地,有的在熬膏时加入部分副料,如云南风庆县鸡血藤膏取糯米、麦芽作成的糖浆和红花、续断、牛膝、黑豆煮成的药液,再和鸡血藤原膏三者混膈,浓缩成膏。鸡血藤呈长方块状,表面黑褐色,平滑而有光泽,气微香,味甘涩。《中药志》记载风庆鸡血藤膏据称系用丰城鸡血藤加工而成,但据《中药鉴别手册》记述云南风庆使用的鸡血藤为木兰科异型南五味子和中间五味子的藤茎。xiaobai 发表于
22:24:00&淫羊藿为较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别名:羊藿叶、仙灵脾、三枝九叶草。来源:为小蘖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心叶淫羊藿的干燥茎叶,少数带有根茎及须根。均为野生。产地:主产于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等省,其他各地山林地区均有分布。性状鉴别:1、淫羊藿:茎细长圆柱形,干后多扁缩,长15~30厘米,直径1~3毫米,棕色或黄色,具纵棱,无毛,中空。叶为2回3出复叶,小叶片九枚,故习称三枝九叶草。小叶片卵状心形,长4~9厘米,宽2.5~8厘米,叶端尖锐,叶基心形,叶缘具剌毛锯齿,叶面深绿色,光滑,有光泽,叶背灰绿色或黄绿色,叶脉上疏生黄白色柔毛,纸质。气无,味苦。2、箭叶淫羊藿:茎细长圆柱形,长20~45厘米,直径1~3毫米,黄色,光滑,中空。叶为1回3出复叶,小叶片卵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2.5~5厘米,叶端渐尖呈刺状,叶基箭簇形,叶缘具剌锯齿,叶面灰绿色或棕绿色,光滑,有光泽,叶背浅灰绿色,密被白色伏毛,革质。气无,味苦。3、心叶淫羊藿:茎细圆柱形,长10~20厘米,棕黄色,具纵棱,中空。叶为2回3出复叶,小叶片圆心形,长2.5~5厘米,宽2.5~5厘米,叶端短尖,叶基心形,叶缘具细剌状锯齿,叶面灰绿色,光滑,有光泽,叶背浅灰绿色,生有直立柔毛,纸质。气无,味苦。以上均以叶色青绿,叶片整齐不碎者为佳。主要成分:茎、叶含淫羊藿甙、维生素E。根和根茎含去氧甲基淫羊藿甙、巨花精(又名广玉兰硷)。功效与作用:1、兴奋性机能。临床观察认为有此作用,但在实验上,结果不一致。有报告谓淫羊藿在实验动物身上能促进精液分泌,叶和根部作用最强,果实次之、茎最弱。但近年来的一些试验未能证实此项作用。2、降血压。对麻醉家兔、正常的和肾型高血压的大白鼠都可使血压下降。主要是由于周围血管舒张所致。3、抗病毒。其煎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Sabin Ⅰ型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直接灭活)。炮制:择净杂质。有根者去掉。切丝羊脂炒用。性味:辛、温。归经:入肝、肾经。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助阳益精,祛风湿。主治:阳痿,腰膝软弱,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等症。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肾虚阳萎、妇女不孕。前人的经验用淫羊藿酒(淫羊藿30g,浸米酒0.5K,20日后可服),现代实践用20%淫羊藿酊(即酒精浸剂)每日3次。每次5毫升,饭前服,对治疗阳痿、遗精、早泄、有一定效果。此方治抑制型神经衰弱。觉困倦无力。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效果也较好。除用酊剂外,也可用复方水煎,方如羊藿三子汤。不育者可试用淫羊藿治疗,配锁阳,蛇床子为基本方浸酒,男加党参、巴戟、胡芦巴,女加八珍汤。2、用于治疗痹症,尤其下肢瘫痪疼痛,或筋骨挛缩,手足麻木。前人只限于用以治风湿痹痛,现代扩大了这方面的适应证,发现淫羊藿、桑寄生有抑制度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作用,临床用以治疗小儿麻痹症急性期和后遗症期,取得一定效果。方如羊藿桑寄汤和抗麻痹注射液。3、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适用于阴阳两虚者,表现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夜尿、舌质淡红、脉细,在男子则有阳萎滑精,在女子则有月经不调,常配其他补肾滋阴药如仙茅、巴戟、黄柏、知母等,方如二仙汤。此方对妇女更年期高血病也适用。实验证明,二仙汤对实验动物确有降压作用。又临床追踪观察,二仙汤对高血压病的远期疗效较好,优于降压灵。使用注意:1、淫羊藿性较燥烈,能伤阴助火,有些人服后会出现头晕、呕吐、口燥、口渴、流鼻血等反应;2、与巴戟、苁蓉比较,功用类似但淫羊藿性躁不润,伤阴效果远过于巴戟、苁蓉;3、阴虚火盛、五心烦热、有梦遗精、性欲亢进者忌用。用量:6~12g。长期服用者,宜研末制丸,或浸酒服(例如配锁阳、南枣等),或作炖品服(加南枣、生姜等)。处方举例:羊藿三子汤:淫羊藿9g,12g,9g,6g,9g,水煎服。羊藿桑寄汤:淫羊藿3g,6g,6g,水煎服。抗麻痹注射液(郑洲中药制药厂):含淫羊藿、桑寄生各等伤。治小儿麻痹症急性期效果较好,每天2次,每次肌注1支(2毫升)。对小儿麻痹后遗症也有一定帮助,主要是作穴位封闭,可配合肌注,隔天1次,每次4毫升,与穴位封闭间隔进行。二仙汤:见仙茅项下。注:1、除去上述三种淫羊藿通用较广外,还有叶形或花形不一的多数品种,据科学出版社《中药研究文献摘要》记载,淫羊藿属植物现已定有学名的共19种,其中绝大多数产在我国,有多种可供药用。2、在贵州湄潭、遵义地区,药用根茎,商品称“仙灵牌”。xiaobai 发表于
21:42:00&胖大海为常用中药,始载《本草纲目拾遗》。别名:大海、膨大海、安南子。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落叶乔木胖大海的干燥成熟种子,为进口商品。产地: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地。性状鉴别:种子呈椭圆形,长约2~3厘米,直径1~1.5厘米,先端钝圆,基部略尖。表面棕色或暗棕色,微有光泽,具细密的抽皱沟棱,基端具黄棕色略圆形种脐。外种皮共分为四层,外表层薄如纸,疏松易剥落,二层为网脉层,棕黑色较厚,断面有光泽,遇水即膨大成海绵状(故名胖大海),第三层棕色,内层淡黄棕色,均略革质,内包子叶两片,暗棕色。气微味淡。以种子粒大,无破碎者为佳。主要成分:种皮含粘渔皮。另含半乳糖、戊糖、阿拉伯糖等。功效与作用:清肺热、开肺气、润燥、通便。1、消炎。作用原理未全明了,实验已知胖大海对流感病毒PR8株有较强的抑菌作用。2、缓泻。其外皮、软壳皮吸水量大,服后增加肠内容积,产生机械性刺激促进肠蠕动而通便,此外也可能与其对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有关。3、降压。其种仁的煎液有降血压作用。此外:临床观察还有利尿和止痛作用。炮制:生用。性味:甘淡,微寒。归经:入肺、大肠经。功能:开肺解表,清热利咽,通便。主治:风热失音,咳嗽、咽喉肿痛。临床应用:1、用于开音,治风火犯喉而致的声音嘶哑(属肺热声哑,如急性咽喉炎),配,等焗服,方如开音饮。此方对消除造局部炎症、水肿,从而减轻声哑有帮助。2、用于通便,适宜于头目风热疾患(如外感风热而致的头痛、牙痛眼红肿痛)合并有大便热结者,单用即有通便清热的效果,可用12~15粒,以沸水冲浸,然后去皮除核,加入白糖和匀,一日分2~3次服用。3、用于透疹,治麻疹出疹不快,以胖大海、芫荽煮水敷洗,有较好效果。用量:内服一般每次1~4枚,每日2~3次。外用适量。处方举例:开音饮:胖大海1~2枚,菖蒲4.5g,薄荷2.1g,沸水焗服。注:过去多认为新加坡大海品质最佳又名星大海。据了解新加坡并非产地,而是集散口岸,胖大海到新加坡后,多进行挑选,分等出售。根据解放后进口的胖大海观察,认为越南产品颗粒较大椭圆形,表皮棕色,少破碎,品质较佳。xiaobai 发表于
22:25:00&菊花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商品根据产区的不同,分为毫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黄菊等数种。别名:白菊花、甘菊花。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栽培。产地:全国各地均产并互有引种。毫菊花:主产于安徽毫县,涡阳及河南商丘;滁菊花:主产于安徽滁县;贡菊花:(微菊)主产于安徽歙县;杭菊花:(白茶菊)主产于浙江桐乡,海宁;怀菊花:主产于河南沁阳,武陟;黄菊花:(大小两种)主产于浙江、海宁;川菊花:主产四川中江。采收加工:11月间,当花正盛开时采收。各种菊花加工方法如下:白菊花:系将花枝割下,捆成小扎,倒挂阴干,然后剪下花头。滁菊花:系摘取头状花序,经硫磺熏过,晒成6成干时,用筛子筛,使成圆球形,再晒干。贡菊花:系摘下花后用火烘干。杭菊、大黄菊:系摘下花后,上蒸笼蒸过晒干;小黄菊则用火烘干。性状鉴别:头状花序,外层花瓣(舌状花)多呈扁平单片状。中间有黄色的圆盘状花心(多数管状花聚合而成)基部有绿色花蒂,由3~4层叶状物(总苞片)组成。气清香,味甘微苦。由于产区和加工方法不同(实际品种不一),各地产品略有差异。1、毫菊花:花大足壮,花瓣长而紧密,长约1~2厘米。将花冠捋齐与蒂粗细相等。色白。2、滁菊花:形状与毫菊类似,惟花朵较小。多皱缩呈绒球状,花心较松。3、贡菊花:花朵小,花瓣密而短,色白。蒂绿而鲜艳,花心金黄色。4、杭菊花:因加工蒸过而呈压迭状。朵大瓣阔而疏,色白微黄,花心较大,深黄色。蒸过的大黄菊与其相似,只瓣为黄色。5、怀菊花和川菊花:花大瓣长。约1~2厘米,多为黄白色,带有浅红色或棕红花的花瓣。花心细小,浅棕色,质松而柔软。6、小黄菊(烘黄菊):为黄菊花小的头状花序或未开放的花蕾。白菊花均以白色,花完整,不散瓣,香气浓,无梗叶者为佳。黄菊花则以色黄者为佳。主要成分:含腺嘌呤、水苏硷、胆硷等,并含挥发油。功效与作用:疏风散热、解毒、明目、其原理为:1、消炎,利尿。2、抗菌。杭菊花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此外:白菊花在体外对色毛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种度的抑制作用。炮制:生用或炒炭。性味:甘、苦、微寒。归经:入肺、肝经。功能:疏风除热,清肝明目。主治:头目风热,眩晕,头痛目赤等症。临床应用:各种菊花都有不同程度的清散风热、解热、解毒(消炎)、明目等作用,但各有所长。甘菊花(白菊花)养肝明目的功效较好,常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目暗。滁菊花为白菊花的一种,功用相同,其品质较优,镇痛镇静的作用较好。杭菊花(黄菊花)疏散风热的能力较好,常用于外感风热,头痛、目赤。野菊花清热解毒的能力较强,擅长治疗疔疮肿毒(详见下条)。具体用途如下:1、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杭菊花配、等。2、用于治风热眼痛(结膜炎)。杭菊花配、,水煎服,也可用其热蒸气熏眼。3、用于治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相当于高血压病早期的头痛)。甘菊花配,等。4、用于治肝肾不足(如慢性肝炎、视神经炎时)引起的头晕眼花。甘菊花配,方如杞菊地黄丸(汤)。用量:3~18g。处方举例:杞菊地黄汤(《医级》):杞子12g,甘菊花9g,15g,9g,12g,9g,9g,6g,水煎服。注:上述几种菊花,均为药用之甘菊,但以毫菊,怀菊为主,习惯认为毫菊优于怀菊。杭菊:原为茶行经营,多做茶用,故名茶菊。滁菊:香气浓郁而幽雅,为菊花中之珍品(过去多在加工时洒上绿豆粉)。贡菊:京津及福均称之“滁菊”,京多做茶用。黄菊:京津习用大黄菊。在应用上各随大夫处方。在功效上,疏风散热多用杭菊、黄菊;平肝明目,多用白菊滁菊(贡菊)。xiaobai 发表于
00:55:00&白茅根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别名:毛草根。来源: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野生。产地:全国各地均产。性状鉴别:根茎细长圆柱形,通常不分歧。长约50厘米以上,直径约2~4毫米。表面乳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节明显,节上有残留的鳞叶,根及芽痕。味微甜。以色白,条肥壮,无须根,味甜者为佳。主要成分:含大量钾盐。并有芦竹素、白茅素、木蜜糖、果糖、葡萄糖、柠檬酸、草酸等。功效与作用:1、利尿。白茅根水浸剂对正常动物有利尿作用,有效成分可能主要为钾盐。2、止血。茅花止血作用较显著,能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炮制:切咀:(1)鲜用。(2)生用。(3)炒炭。性味:甘寒。归经:入心、脾、胃三经。功能:清热凉血,止血。利尿。主治:热病烦渴,吐衄,尿血,水肿,黄疸,肺热咳喘等症。鲜用凉血益阴。炒炭去瘀止血。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咳血、鼻衄、尿血而属热证者,但单用效力不大,需配、黑山栀、等。2、用于治疗急性肾炎,取其有利尿消肿作用,目前常配车前草、玉米须等,据初步观察,有近期治愈效果,方如急性肾炎方。3、用于治疗温热病烦渴(配芦根)、恶心呕吐(配)。此外,用茅根水煮猪肉,或以茅根、煎汤,对治疗黄疸水肿有一定作用。单用茅根煎汤代茶喝,可清热利尿。用量:茅根12~30g,茅花3~9g。处方举例:急性肾炎方:茅根15g,9g,15g,9g,9g,漳柳头15g,水煎服。xiaobai 发表于
00:17:00&海金沙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嘉祐本草》。别名:左转藤灰。来源: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其草及根茎亦供药用,系野生植物,多生长山坡及山林内。产地:主产于广东、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性状鉴别:海金沙为均匀的细微粉末。棕黄色。质极轻,用手捻之有光滑感,置于掌中,可由指缝中滑落;撒在水中则浮于水面,加热后逐渐下沉;易着火燃烧而发爆鸣及闪光,不留灰渣。以干燥,黄棕色、质轻光滑,能浮于水,无泥沙杂质,引燃时爆响者为佳。主要成分:含脂肪油。另含一种水溶性成分海金沙素。功效与作用:海金沙甘淡利尿,寒可清热,其性下降,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功专利水,为治淋症要药,对热淋茎中痛尤为有效。善渗利之品。多能伤阴,故肾阴虚者慎用。海金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炮制:筛去茎叶,生用。性味:甘、寒。归经:入膀胱、小肠经。功能: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主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白带、肝炎、肾炎水肿、咽喉肿痛、痄腮、肠炎、痢疾、皮肤湿疹、带状疱疹。临床应用: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之热淋、血淋等,单用有效,或与、等配伍同用。海金沙有消炎退热之功,配用治感冒发烧,上呼吸道炎症等有较好疗效。使用注意:1、(《本草逢源》)。“肾脏真阳不足者忌用”。2、(《本草经硫》)。“小便不利及诸淋由于肾水真阴不足者勿服”。用量:4~9g;或研末服。处方举例:(《本草图经》):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30g,腊面茶15g。二味捣研令细。每服9g,、甘草汤调下。附:海金沙草别名:竹园菜。来源:同海金沙。药用为其全草。主要成分:藤含氨基酸、糖类、黄酮甙和酚类。叶含黄酮类。药理作用:其功效与海金沙同,但更长于清热解毒,除用于小便短赤涩淋痛症外,又可用于痈肿疗毒、腮腺炎、急性肝炎等。性味:甘寒。功能: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小便不利,白浊带下,肾炎水肿。湿热黄疸,丹毒等症。用量:24~30g(鲜品30~90g);或研末服。外用:煎水洗或捣敷。处方举例:1、治热淋急痛(《夷志坚》)。海金沙草研末,生甘草率煎汤,调服6g,或加滑石。2、治显热黄疸(《广西中药》)。海金沙草、、各30g,水煎服。附:海金沙根别名:铁蜈蚣、铁丝草。来源:同海金沙。药用其根及根茎。性味:甘、淡,寒;无毒。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主治:肺炎、乙脑、急性胃肠炎,黄疸型肝火,湿热肿满、淋病。用量:鲜品30~60g。处方举例:1、治肺炎(《江西草药》)。海金沙根,马兰根、金银藤、抱石莲(均鲜品)各15g,水煎服。2、治乙型脑炎(《江西草药》)。海金沙根30g,15g,根15g,金银藤30g,30g,(上述均鲜品)。水煎,加水牛角适量磨汁服。xiaobai 发表于
23:59:00&降香为少常用中药。始载《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名降真香,列入木部香木类。过去均为进口,现市售商品,主要为国产的花榈木。别名:降真香、紫降香。来源:为豆科植物小乔木花榈的干燥根及心材。野生。产地:主产于广西海南岛。此外,云南、四川、贵州、福建等地亦有分布。性状鉴别:商品均已削去外皮,断截成15~30厘米的段块。表面紫棕色或暗红紫色,有刀削痕和纵直细纹,多较光滑。质坚硬,体重。微有香气,点燃后较浓,烧后留有白灰,味微苦。以紫红,坚硬,香气浓者为佳。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功效与作用:理气镇痛、行瘀止血。实验证明降香能显著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炮制:镑片或劈碎。性味:辛,温。归经:入心包,肝经。功能:行瘀止血、消肿止痛。主治:金疮出血,跌打损伤,疼痛,瘀血肿痛等症。临床应用:1、用于跌打损伤。凡有瘀血停滞作痛,或体内、体外出血(不甚严重者),都可应用。常配乳香、没药、三七、自然铜等制成丸、散(研成极细末)内服或外敷,能止血生肌、镇痛。2、用于理气化瘀止痛,功用大致与檀香相同,故可用子代替治疗真心痛(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常配活血药同用,方如冠心二号方。据观察,本方治冠心病疗效较好,能减轻症状。此外,降香配、,能健胃醒脾,降气化痰。使用注意:脉实便秘、阴虚火盛、血热妄行者均忌服。用量:研末冲服2.4~3g;入煎剂用3~6g。处方举例:冠心二号方(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降香15g,30g,赤药15g,15g,15g,作冲剂,每日一剂,分三次冲服,一疗程四周,可连续用三疗程。注:1、过去进口的降香,为芸香科植物降真香树的心材。产自印度、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地,我国广东、广西、云南虽有分布,但未供药用,其性状与现用之花榈木相似,唯质较重,纹理致密、色紫而润,气香浓而味辛辣。2、豆科植物紫檀树亦名花榈木,我国广东、云南南部有分布,其心材也可作降香药用。性状与花檀木近似。xiaobai 发表于
23:50:00&伸筋草为常用中药。始载《分类草药性》。别名:石松、狮子草。来源: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全草。其子(石松子)亦入药。均为野生。产地:生产于湖北襄阳、孝感专区。此外,江苏、安徽、贵州等省亦产。性状鉴别:伸筋草茎弯曲细长,处处生根,长约30~120厘米,直径约1~3毫米。形较扁,表面黄褐色。通常根上的外皮脱落后露出黄色心。茎上多分枝,向上如风尾,密生黄绿色的细长鳞叶,质柔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白色,外层有青黄色的薄皮。无臭、味淡。以身干、茎长、黄绿色,无杂质者为佳。主要成分:全草含石松碱、石松宁碱、菸碱、钾盐、伸筋草醇,此外,尚含挥发油及醣类等。功效与作用:据抗菌试验,其石松碱成分对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高度敏感,对志贺氏痢疾杆菌中度敏感。此外,石松也有利尿,增进尿酸排泄的作用,还能解除小儿之痉挛性潴尿溜及便秘。炮制:切段、生用。性味:苦、辛、温。功能: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主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水肿、跌打损伤。临床应用:伸筋草有祛风散寒、活血通路之功,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等常与桑枝、威灵仙、五加皮等配伍以增强疗效;若用于跌打损伤,可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同用。使用注意: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用量:9~15g;或浸酒。外用:捣敷患处。处方举例:1、治风痹筋骨不舒:伸筋草15g,水煎服。(《岭南采药录》)。2、治关节酸痛、手足麻痹:伸筋草30g,15g,15g,9g,水、酒各半煎服。江西(《中草药学》)。附:石松子来源:同伸筋草。药作其孢子。性状鉴别:干燥的孢子微细而疏松,呈粉末状,淡黄色,质轻,无吸湿性。于器皿中稍加振摇即易滑动。入水时浮于水面,煮沸则下沉。能浮在氯仿表面,但在松节油及纯乙醇中则下沉。吹入火焰中燃烧,有闪光及响声。无臭味。主要成分:石松子(孢子)含脂肪油。油的成分为石松子油酸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孢子中尚含纤维、木聚糖等。药理作用:孢子口服1克/天,连服2天,可引起切除卵剿的大鼠出现动情期;其氯仿提取物也有雌激素样作用。主治:皮肤糜烂。处方举例:治小儿夏季汗疹及皮肤湿烂。石松子粉,等份。研均,扑身。(《现代实用中药》)。xiaobai 发表于
23:35:00&常山为较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商品来源复杂,全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认为鸡骨常山为正品。别名:鸡骨常山、黄常山。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落叶小灌木黄常山的干燥根。野生或栽培。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省。性状鉴别:根圆柱形,弯曲不直,直径约会0.3~2厘米,多断切为长10~15厘米的节段,栓皮较薄均已脱落。表面黄色,光滑,显细纵纹。头大尾细,下部多有分歧,质坚硬,形如鸡骨,不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久嚼令人作呕。以质坚实,条均匀光滑,表面及断面黄色者为佳。主要成分:含常山硷甲、乙、丙,此外还含有常山次硷和伞花内酯等。功效与作用:常山是治疗疟疾的要药,能化痰抗疟、清热利水。动物实验证明有下列作用:1、抗疟。常山对实验性疟疾感染,有显著疗效。有效成分为常山硷。常山硷乙、丙的作用强度约为奎宁的89~152倍,近年也证明常山硷乙对恶性疟疾和间日疟,急性发作时有较好的疗效,能迅速控制症状,血中疟原虫阴转,但不能根治。其主要副作用为呕吐,胃肠道外给药也会引起呕吐。2、催吐。作用较强大,其原理主要是刺激胃肠道引起的反射作用。3、退热。动物实验证明,常山有明显确定的退热作用。此作用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有关。4、抗病毒。体外实验证明,常山对甲型流行感冒病毒PR8有抑制作用,对感染流感的小鼠也有效果。5、抗阿米巴。体外和动物实验、治疗,均证明对阿米巴原虫有一定抑制作用。6、其他作用。运动实验证明,常山硷甲、乙、丙静脉注射于麻醉狗,能引起血压下降;对有孕子宫多呈兴奋作用,体外试验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一定的杀灭作用。炮制:切片、生用。性味:辛、苦、寒、有小毒。归经:入肝、肺经。功能:吐痰、行水、截疟。主治:新久疟,老痰积饮,欲吐不能,胸胁胀满等症。临床应用:1、用于抗疟,为中医药治疟的要药,历代医家广泛应用常山治疗各种疟病。现代的实践认为,常山对治疗间日疟和三日疟有疗效,可作为主要控制症状的抗疟药使用,常配乌梅、川连、槟榔、草果、法夏、北杏、黄柏等,代表方为常山饮。但因其有较严重毒性,且在治疗量下也有催吐等剧烈副作用,因此,临床应用的价值大受限制、要消除其副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加以解决。2、引吐积痰、毒物,以常山配伍甘草,温服取吐,治胸中痰饮、食物中毒、宿食停留于胃者,取其能涌吐出老痰、积痰和宿食,但是注意只在邪盛体壮的情况下才适用。附1:1、常山的副作用:为服后呕吐,生用、重用则吐作用更加明显,因此,一般用酒制和炒过,或配入、、、等,能减少其副作用,如著名的“七宝饮”、“常山饮”即按此配伍,可减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脾胃虚寒、胸闷气滞者,配藿香也能止呕。又其叶服后致吐,故煎药前应先剔除其叶;2、关于常山与甘草同用问题,有认为常山配甘草必呕,但历代治疟代表方剂,许多都用常山与甘草相配,看来只要同时再适当配伍其他药以防呕吐,常山与甘草的配伍并不禁忌。用量:4.5~9g(抗疟),3.4~4.5g(祛痰)。处方举例:常山饮(《局方》):常山9g、9g、草果4.5g、槟榔12g、乌梅6g、9g、12g,水煎服。七宝饮:常山9g、槟榔9g、9g、乌梅3个、红枣3g个,9g、生姜3g片,水煎服。附2:蜀漆为常山苗。味辛、性平、有毒。功用与常山同,但催吐作用较常山更强,现代更少用。注:除上述常山外还有以下10种:1、山常山。产于中南华东南北各地,为小蘖嚎猪刺,三颗针,庐山小蘖等多种植物的干燥根,根弯曲不直,一般长15~30厘米,直径1.5~3厘米,多带淡褐色粗皮,剥落粗皮,内鲜黄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中心有黄白色髓心。气微味苦。均含小蘖碱可作提取黄连素的原料。天津市作常山使用。2、滇鸡骨常山。主产云南,为夹竹桃科植物鸡骨常山的干燥根。治发热头痛,身起泡、红肿及高血压。叶有小毒常作消炎、止血、接骨止痛药。3、滇常山。产于四川、云南等地,为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干燥根,四川、云南民间用于治头眩晕。4、臭常山。产于贵州、云南等地,为芸香科植物日本常山的干燥根,根、茎及叶贵州民间均用,解热镇咳外用治肿毒。5、白常山。产于四川等地,为茜草科玉叶金花属植物白常山(展枝玉叶金布,鹅儿花)的干燥根。四川民间用于散寒泻火,治疟疾、寒热往来。根极似鸡骨常山,但断面有白心可以区别。6、海州常山。产于安徽、江苏等省,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干燥根。根、茎、叶、花均可疗疾。功能祛风湿、清热、利尿止痛、平肝降压,亦可治疟(茎叶名臭梧桐,为制豨桐丸、片的主要原料)。7、土常山。产于浙江,为虎耳草科植物(甜茶)的干燥根,与鸡骨常山相似,淡黄色可涤痰结,散肿毒,治瘿瘤。民间代鸡骨常山,作截疟药,能催吐。此外另有同科伞形绣球,腊莲绣球等的根亦作吐常山使用。8、广西南宁以山矾科华山矾的干燥根,作吐常山用,治疗疟疾。9、湖南通道及会同县,以马鞭草科的黄荆和牡荆的根、作土常山用。10、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部分地区以薯蓣科穿山龙的根,作常山用,称为常山、草常山或土常山。综上所述,可见常山植物来源不一,品种混乱。其疗效亦不尽相同,应注意区分。xiaobai 发表于
23:30:00&杜仲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别名:扯丝皮、丝棉皮、思仙、思仲、木绵、石思仙、丝连皮。来源: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落叶乔木杜仲的干燥树皮。多为栽培。产地:主产四川、陕西、湖北、湖南、云南、河南等地。性状鉴别:杜仲呈板片状或卷片状,长宽不一,厚2~10毫米。嫩皮薄,外表面灰色,有细纵纹及椭圆形横裂皮孔;老皮厚,外表面粗糙,已剥去粗皮的部分淡棕色,未剥去粗皮的部分褐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断续纵裂槽及横向断裂。内面平滑,暗紫褐色。质脆,易折断,断处有细密的银白色橡胶丝牵连。气微,味微苦。以皮厚、片大,去净粗皮者为佳。主要成分:杜仲全株含桃叶珊瑚甙及一种硬性橡胶,树皮尚含树脂、鞣脂。此外,叶尚含山柰醇、咖啡酸、绿原酸、酒石酸及还原糖。种子含大量脂肪油、主要为亚油酸脂。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功效与作用: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等,实验证明其作用为:1、降压。在动物实验中,有降血压作用,其效力炒杜仲胜于生杜仲,煎剂胜于酊剂。总的来说,降压作用短暂,且易耐受。2、镇静。大剂杜仲煎剂能使试验动物安静和嗜睡。此外,杜仲有一定镇痛作用;又似能减少大鼠肠道胆固醇的吸收。炮制:切丝生用或盐水炒至丝断存性。性味:甘、辛、温。归经:入肾、肝经。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治:筋骨痿软、腰脊四肢酸痛,肾虚尿频,胎漏,胎动不安,高血压病,头晕目眩等症。临床应用:1、治疗腰痛,尤其肾虚腰痛,杜仲常不可少。如属肾虚腰痛(腰痛而有体弱、足膝酸软、易眩晕、小便频数、脉细弱或虚数),以杜仲配、、等。如属寒湿腰痛(腰痛而有酸胀感,痛处觉冷,遇阴寒天气加剧,苔白腻,脉沉缓),常配、、等。如属外伤腰痛,可在跌打方剂内加杜仲、续断等。如属女经期腰痛,可在四物汤基础上加杜仲、续断。2、治肾虚胎动、胎漏、腹痛(先兆流产等),杜仲有安胎作用(可能与其镇静作用有关),常配续断、桑寄生,方如保产汤。此方疗效较好。3、治高血压病,对肾虚型(兼有腰酸痛、两尺脉弱)较适宜。但总的来说,临床降压效果不够理想,不能作为治高血压病的特效药用。单味应用,有效率不高,常须配其他有降压作用的中草药如、、桑寄生、等,杜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为调整机体,矫正阳虚偏向。对肝阳上亢之高血压,杜仲往往无效。用量:6~15g;单味治高血压用15~30g。处方举例:保产汤:杜仲9g,川断9g,菟丝子6g,9g,水煎服。注:在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等部分地区,以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及其同属红杜仲藤、毛杜仲藤的根皮作杜仲使用、称土杜仲或红杜仲。商品呈不规则的半卷筒状或小条块状、表皮棕褐色,断面棕红色,亦有软性橡胶丝牵连。气微,味微苦涩。功能祛风活络,强壮筋骨。杜仲有小毒,用量9~15g,过量可出现头晕呕吐等证状。天津草药店销,北京不销。冬葵子冬葵子为少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别名:葵子、葵菜子、茼麻子。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干燥种子。冬葵根、冬葵叶亦供药用。多为野生。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性状鉴别:干燥和种子呈肾形,中央凹陷两端凸起。直径约1.5~3毫米。表面灰褐色,一端长而尖,另一端短而略圆。质坚。破开外壳内有黄白色种仁,富有油性。无臭,味淡微甘。主要成分:种子含脂肪油及蛋白质。花含花青素类。鲜冬葵含单糖6.8%~7.4%,蔗糖4.1~4.6%,麦芽糖4.5%~4.8%,淀粉1.2%。功效与作用:利尿、滑肠、下乳。炮制:拣净杂质,生用。性味:甘、寒。归经:入大肠、小肠、膀胱经。功能:利水、润肠、通乳。主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肿,妇女乳汁不行,乳房肿痛。临床应用:冬葵子甘淡性寒质润,为滑利通窍之品,既可通利二便,又能下乳消肿,其通乳之功,与木通、通草相似。1、用于治疗淋病,水肿等症,前者常与车前子,海金沙等配伍,后者可与茯苓配伍。2、用于大便秘结,可与,等配伍,具有通便润燥、滑肠软坚作用。3、用于乳汁不通,乳房胀痛等症,常与、、、等配伍,具有活血通下乳作用。使用注意:脾虚肠滑者忌服,孕妇慎服。用量:6~15g,或入丸散。处方举例:1、治血淋及虚劳尿血。《千金方》:冬葵子100g,水300g,取汁,日三服。2、治难产、若生未得者。《食疗本草》:冬葵子200g,捣破,以水400毫升,煮取100g,去渣,顿服之。3、治面上疱疮。陶弘景说道:冬葵子、、、瓜瓣各30g,为末,食后酒服1g,日三服。附一:冬葵根。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别名:葵根。来源:同冬葵子。性味:甘、辛、寒。功能:清热解毒、利窍通淋。主治:消渴、淋病,二便不利、乳汁少。使用注意:脾阳不振者忌服。用量:30~60g,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服。处方举例:治热淋、小肠不利,茎中急痛:《圣惠方》:车前子30g、冬葵根30g,水煎分服。附二:冬葵叶。别名:冬葵苗叶。来源:同冬葵子。主要成分:叶含粘液质。性味:甘、寒。功能:清热、行水、滑肠。主治:肺热咳嗽,热毒下痢,黄疸。使用注意:脾虚滑肠者忌服,孕妇禁用。用量:30~60g,或捣汁服,外用:捣敷患处。处方举例:1、治肺炎,冬葵叶煮稀饭服《重庆草红》。2、治黄疸,冬葵全草60g、90g、60g、30g、精肉90g,水炖服,江西《草药手册》。3、治咽喉肿痛,冬葵叶、花,阴干,煎水含漱,江西《草药手册》。xiaobai 发表于
22:46:00&木贼为较常用中药。始载《嘉祐本草》。别名:木贼草、锉草。来源:为蕨类木贼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木贼的干燥全草。野生山坡林下、河岸湿地。产地: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等地;全国大部地区均有生产。性状鉴别:木贼为长管状,中空有节,不分枝。长30~100厘米,直径3~8毫米,节间长3~6厘米。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多数纵棱,顺直排列,其上密生细刺,触之有粗糙感。节处有筒状深棕色的鳞叶。易自节处拔脱。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内有灰白色或浅绿色的薄膜。气无,味甘微苦涩。以茎粗长,色绿,质厚,不脱节者为佳。主要成分:含木贼酸、二氧化硅黄酮甙等。功效与作用:消炎、收敛、利尿。炮制:切咀,生用。性味:甘、微苦,平。归经:入肺、胆、肝经。功能:散风,退翳。主治:目生云翳,迎风流泪;外治脱肛(烧存性研末外敷)。临床应用:主要用于眼科,通过消炎而能明目祛风;通窍止泪,有眼病而表现有表症者用之最适宜。主治由风热而引起的目赤、翳障(急性结膜炎)配菊花、白蒺藜、决明子等;也治眼花多泪(急性泪囊炎),配、、等。用量:3~9g。处方举例:急结炎方:木贼3g、9g、6g、1g,水煎服,治急性结膜炎。注:1、可作木工的磨光材料。2、同属植物笔管草与木贼近似,但茎有分枝,仅叶鞘基部有黑色的细圈,鞘片背上无线沟。分布于中南、西南和长江上游。与木贼效用相同。3、同科植物节节草。茎细,常在中部以下有分枝,叶鞘筒疏松,基部无黑色的细圈。质柔软,纤维强,不易折断。味甘。分布全国各地。习惯不作木贼药用。xiaobai 发表于
21:40:00&没药为常用中药。始载《开宝本草》。别名:明没药,末药。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爱伦堡没药(产地名哈迪树)干燥的树脂。在商品上前者称天然没药,后者称胶质没药。野生或栽培。产地:主产于非洲东北部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性状鉴别:1、天然没药: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大小不一,一般直径2.5厘米,有的可达10厘米,黄棕色(日久变为红棕色),有的含有杂质粘有树皮,显黑棕色,有时杂有淡黄白色透明的卵状胶质块。表面粗糙。覆有粉尘。质坚脆。破碎面呈不规则颗粒状,带有棕色油样光泽(似琥珀)。与水共研则形成黄色乳汁状。有特异芳香,味苦而微辛。以块大,黄棕色,香气浓而杂质少者为佳。2、胶质没药:呈不规则块状,有粘性,多数集成团,大小不等,但较天然没药块大,呈深棕色或灰黑色,表面粗糙。质坚硬。破碎面不整齐,有油质光泽。有刺鼻辛辣气,味苦。以色棕红,杂质少,辛辣气浓者为佳,习惯认为天然没药优于胶质没药。主要成分:含树脂、挥发油、树胶等。功效与作用:活血散瘀镇痛。外用有收敛和消炎作用。此外,对多种皮肤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1:0浓度下能抑制结核菌。炮制:醋炒。性味:苦、辛、平。归经:入肝经。功能:散血止痛,消肿生肌。主治:痈疽肿痛,心腹、筋骨诸痛,损伤血,外用可敛疮生肌。临床应用:基本上与乳香相同,且两者常同用。例如治跌打损伤、关节肿痛的没药丸,就是乳香、没药同用,配、、、等。乳香、没药的区别在于:1、乳香在祛瘀之中,又能活络;没药则活血行瘀之力较好,没药酊外用可治口腔炎,牙龈炎、咽炎等;2、前人谓乳香活血、没药散血,其实活血和散血都是相当于祛瘀止痛的作用,不必拘泥细分。孕妇和月经过多者慎用。用量:3~12g,大剂可用至15g。处方举例:没药丸(《证治准绳》):没药15g,乳香15g,当归15g,赤芍15g,15g,15g,桃仁30g(杵泥),煅自然铜7.5g,共研强末,用黄蜡60g,溶化入药末为丸,丸似弹子大小,每服1丸,治跌打损伤。注:没药树除索马里,埃寒俄比亚主产外,其他非洲国家如阿拉伯、也门等地亦有分布。由于树的品种不同,其树脂气味和性状亦有差异。过去大部分由亚丁输出,经印度再转到香港,经加工分档后运销我国,分为明没药、全没药、克香、狗皮没药等名称。现在由原产地直接进口,主要为正文所述的两个品种,即过去市场上习销质量最好的明没药和全没药。其他如狗皮没药等因质量太次,已不再进口。xiaobai 发表于
21:26:00&丹皮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别名:牡丹皮,粉丹皮。来源:为毛莨科落叶小灌木牡丹的干燥根皮。栽培或野生。产地:主产于安徽省的铜陵、凤凰山、南陵等地,湖南邵阳、祁东、邵东等县,四川垫江、灌县。此外河南、山东、甘肃、陕西、湖北、西藏等地均有生产。概述:人工栽培丹皮,目前产地有几种规格,如连丹皮、刮丹皮、细丹皮、骨丹皮等。野生品不分规格统称川丹皮。性状鉴别:1、连丹皮。呈圆筒状,稍弯曲,长3~17厘米,直径约0.5~1厘米,厚约0.2~0.3厘米。外表皮棕褐色或灰褐色。上面有一条纵形裂缝(是抽心时的刀痕),并带有不规则的略凸的横长皮孔及须根痕。 栓皮脱落处呈粉棕色。内表面淡棕色或灰黄色,显细纵纹理,并有白色小亮星(丹皮酚)。折断面粉白色,显粉质。有特殊香气,味微苦酸涩稍有麻舌感。产于是安徽省凤凰山区的连丹皮,皮细肉厚,条干圆直粗壮,两端剪平切齐,纵 形刀痕紧闭,外皮褐色,内碴白色,气清香,习惯认为是最优品种,习称凤丹皮,多供出口外销,现市场少见。2、刮丹皮。是选与连丹皮规格相同的鲜丹皮用竹刀或瓷片括去外表皮的一种规格。表皮淡棕色,在节疤皮孔根痕处常有未去尽的栓皮,形成棕褐色花斑。余同连丹皮。3、细丹皮。是选过连丹皮之后,下余较细的丹皮。直径在0.5厘米以下,长短不一,约3~15厘米,余同连丹皮。骨丹皮是细丹皮未抽去木心者。4、川丹皮。分栽培和野生两种。栽培品产于垫江,灌县等地。其原植物及商品性状,均与上列三种相同,但野生丹皮,则有保氏牡丹,野牡丹、四川牡丹、黄花牡丹、川赤芍等多种植物的根皮。其主要特点,都是小灌木,而不是草 本(芍药是草本)。由于生长年限不同,品种不一,因而剥下的丹皮,粗细不等,多呈不规则的片块状或卷筒状。一般皮层较薄,刀口处两边向内卷曲,但不紧闭。外表棕褐色,表皮脱落下呈污黄色或黄绿色,内表皮黄白色或紫色,有 的带棱槽或残留粉质粘连的木心。断裂处多显淡紫色,无或少白色小亮星。亦有香气,味苦涩,带有杏仁味。此外,西藏地区的野生丹皮,也列入川丹皮之中,但皮层较川丹皮稍厚而整齐,并有白色小亮星。以条粗长,无木心及须根,皮厚,断面粉白色,香气浓,附有亮银星者为佳。主要成分:含丹皮酚(即芍药醇)、牡丹皮原甙、苯甲酸、植物甾醇、鞣质等。功效与作用:1、抗菌。体外试验丹皮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白喉杆菌也有抑制作用。2、降压。丹皮水煎剂有降血压作用,与所含的丹皮酚及其糖甙有关。此外,还观察到丹皮有活血通经作用。炮制:切片生用,或炒炭。性味:苦、辛、寒。归经:入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主治:斑疹吐衄,血滞经闭,经前发热,痈肿疮毒,损伤瘀血、阴虚发热、无汗滑蒸。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清泻肝火和凉血消瘀(消炎、降压)。1、用于治疗肝郁火旺而致的发热(下午较甚)、盗汗或自汗、头痛目涩、颊赤口干、月经不调(包括某些类型的慢性肝炎、月经不调)。常配、等,方如丹栀逍遥散(丹皮与栀子配合,能增强清肝热的作用)。2、用于治疗肠痈(急性阑尾炎)。取其有泻热消瘀(消炎)的作用,须配、等,方如大黄牡丹汤加减,治单纯性阑尾炎。3、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而有肝郁积热症状者,包括眼底动脉硬化、血管痉挛、眼底出血等。可用丹皮配、等降压,方如丹皮野菊汤。4、用于治疗阴虚发热。可配、(青蒿鳖甲汤);或 配、(如六味地黄汤);或配四物汤(如丹栀四物汤 ,治妇女虚热尤好)。5、用于治疗热症出血。在温热病时,助、以凉血 止血。一般血热秘致的衄血、吐血,也常用丹皮。丹皮煅炭,止血作用更好,故上灰散用之。6、用于治疗跌打瘀血。胸、腹部挫伤后有瘀血停留作痛者,在理血方剂内常加丹皮、等以凉血去瘀。使用注意:1、丹皮与桂枝都能通血脉中壅滞(即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丹皮性寒,适于热症;桂枝性温,适于寒症。在妇科杂病中,两者有时也配合应用,可加强活血去瘀,如桂枝茯苓丸(、、丹皮、&、赤芍)治盆腔炎;温经汤(桂枝、丹皮、、、、、、、、、、、红枣)治月经不调。2、脾胃虚寒而有泄泻者,以及月经过多者都不宜用。用量:6~9g。处方举例:1、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丹皮6g,山栀6g,柴胡9g,当归12g,白芍9g,9g,茯苓9g,炙甘草3g,3g(后下)、生姜1片,水煎服。2、大黄牡丹汤加减:大黄9g(后下)、丹皮15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腮腺炎的症状和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