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高考物理试题题中,为什么F=2mgcosβ,不应该是=mgcosβ么,为啥C的拉力是最大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黄金考点题组:考点23 力、重力、弹力
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黄金考点题组:考点23 力、重力、弹力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30次
资料类型:专题资料
文档大小:1.33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考点内容 要求 说明 考纲解读重力;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 Ⅰ 弹簧组劲度系数问题不作要求   高考着重考查的知识点有:力的合成与分解、弹力、摩擦力概念及其在各种形态下的表现形式.对受力分析的考查涵盖了高中物理的所有考试热点问题.此外,基础概念与实际联系也是当前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
考试命题特点:这部分知识单独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同时涉及到几个知识点,而且都是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考查时注重物理思维与物理能力的考核.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动摩擦因数 Ⅰ 不引入静摩擦因数
力的合成与分解 Ⅱ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限于用作图法或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 Ⅰ 只要求解决一个平面内的共点力平衡问题
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重力、弹力
考纲解读1.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及重心概念.2.掌握弹力的有无、方向的判断及大小的计算的基本方法.3.掌握胡克定律.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受力物体可能受到两个施力物体的作用力
B.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不对其他物体施力
解析 由于一个受力物体可能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所以一个受力物体可能找到两个施力物体,A正确;因为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力不能通过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B错误;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大类,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相互作用,C错误;根据力的定义可知,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D错误.
2.下列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B.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用细线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物体的重心一定在悬线所在的直线上
D.重心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解析 重力是由地球吸引产生的,是所受引力的一个分力,两者一般不等,A错.压力和重力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力,B错.由平衡条件知,细线拉力和重力平衡,重心在重力作用线上,C对.重心跟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但不一定在物体上.如折弯成直角的均匀直杆,D错.
3.画出图1中物体A和B所受重力、弹力的示意图.(各接触面均光滑,各物体均静止)
答案 物体A和B所受重力、弹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
(3)g的特点
①在地球上同一地点g值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②g值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③g值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4)方向:竖直向下.
①相关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
②位置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形变.
①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②产生条件:
物体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胡克定律
①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②表达式: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4.在下图中,a、b(a、b均处于静止状态)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
解析 A选项中,a、b间如果存在弹力,则b给a的弹力水平向左,a将向左侧加速运动,显然与题设要求不符,故A选项中a、b间无弹力作用.同理,C选项中a、b间没有弹力.对于D选项,也可以假设a、b间有弹力,则a(斜面)对b的弹力将垂直于斜面向上,因此,b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即b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故D选项中a、b间无弹力作用.B选项,假设b对a没有弹力,则a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不可能静止,故a、b间一定存在弹力.故选B.
5.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长度为L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其长度为L2,则它的劲度系数是(  )
解析 设弹簧原长为L0,由胡克定律知,G=k(L1-L0),G=k(L0-L2),联立可得k=,D对.
1.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
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存在,然后判断是否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还可以设想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撤离”,看研究对象能否保持原来的状态,若能,则与接触物体间无弹力;若不能,则与接触物体间有弹力.
2.利用胡克定律求弹簧弹力的大小.
考点一 弹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4)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否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
(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
例1 画出图2中物体A受力的示意图.
1.有形变才有弹力,只接触不发生形变不产生  弹力.
2.几种典型接触弹力的方向确认:
弹力 弹力的方向面与面接触的弹力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点与面接触的弹力 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球与面接触的弹力 在接触点与球心连线上,指向受力物体
球与球接触的弹力 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突破训练1 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所有接触面均光滑)
考点二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首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弹力.
例2 如图3所示,一光滑的半圆形碗固定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用轻绳跨过光滑碗连接质量分别为m2和m3的物体,平衡时小球恰好与碗之间没有弹力作用,两绳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60°、30°,则m1、m2、m3的比值为(  ) 图3
A.1∶2∶3
C.2∶1∶1 D.2∶1∶
解析 对m1受力分析可知:
m2g=m1gcos 30°
m3g=m1gcos 60°,
m3=m1,B正确.
突破训练2 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和B,质量均为m,用长度相同的两根细线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再用长度相同的细线连接B两小球,如图4所示.然后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小球A,使三线均处于直线状态,此时OB线恰好位于竖直方向,且两小球都静图4止,小球可视为质点,则拉力F的大小为(  )
解析 OB恰好竖直,说明AB绳无弹力,对A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由图知,F=mgtan 60°= mg.
突破训练3 如图5所示,小车内放有一物体,物体刚好可放入车箱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
B.若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则物体受到车箱前壁的作用图5
C.若小车做匀减速运动,则物体受到车箱前壁的作用
D.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物体受三个力作用
解析 当小车做匀速运动时,物体只受重力与竖直向上的支持力,A正确.若小车后壁不给物体作用力,则物体不可能做匀加速运动,故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时,物体受到车箱后壁的作用.同理,当小车做匀减速运动时,小车前壁给物体作用力,C正确.
考点三 含弹簧类弹力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中学物理中的“弹簧”和“橡皮绳”也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
(1)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kx,其中x是弹簧的形变量.
(2)轻:即弹簧(或橡皮绳)的重力可视为零.
(3)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着弹簧的轴线),橡皮绳只能受拉力,不能受压力.
(4)由于弹簧和橡皮绳受力时,其形变较大,发生形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弹簧和橡皮绳中的弹力不能突变.但是,当弹簧和橡皮绳被剪断时,它们产生的弹力立即消失.
例3 如图6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ABC放在水平面上,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两个轻弹簧沿斜面悬挂着,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1的重物,最下端挂一质量为m2的重物,此时两重物处于平衡状态,现把斜面ABC绕A点缓图6慢地顺时针旋转90°后,重新达到平衡.试求m1、m2分别沿斜面移动的距离.
解析 没旋转时,两弹簧均处于伸长状态,两弹簧伸长量分别为x1、x2
k2x2=m2gsin θ,解得x2=
k2x2+m1gsin θ=k1x1,解得x1=
旋转后,两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压缩量分别为x1′、x2′
m2gcos θ=k2x2′,解得x2′=
(m1+m2)gcos θ=k1x1′,解得x1′=
所以m1移动的距离
d1=x1+x1′=(sin θ+cos θ)
m2移动的距离
d2=d1+x2+x2′=(sin θ+cos θ)+(sin θ+cos θ)
答案 (sin θ+cos θ)
(sin θ+cos θ)+(sin θ+cos θ)
突破训练4 如图7所示,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A、B两球,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静止不动时,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了(  ) 图7
解析 对A受力分析可知,A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mg、沿着细线方向的拉力FT以及水平向左的弹簧弹力F,由正交分解法可得水平方向FTsin =F=kΔx,竖直方向FTcos =mg,解得Δx=,C正确.
4.滑轮模型与死结模型问题的分析
1.跨过滑轮、光滑杆、光滑钉子的细绳两端张力大小相等.
2.死结模型:如几个绳端有“结点”,即几段绳子系在一起,谓之“死结”,那么这几段绳中的张力不一定相等.
3.同样要注意轻质固定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作用力的方向需要结合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得,而轻质活动杆中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
例4 如图8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10 kg的物体,∠ACB=30°,g取10 m/s2,求:
(1)轻绳AC段的张力FAC的大小;
(2)横梁BC对C端的支持力大小及方向.
解析 物体M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判断,与物体相连图8的轻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取C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1)图中轻绳AD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绳AC段的拉力大小为:
FAC=FCD=Mg=10×10 N=100 N
(2)由几何关系得:FC=FAC=Mg=100 N
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
答案 (1)100 N
(2)100 N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
一般情况下,插入墙中的杆属于固定杆(如钉子).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而用铰链相连的杆属于活动杆,弹力方向一定沿杆.
突破训练5 若【例4】中横梁BC换为水平轻杆,且B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如图9所示,轻绳AD拴接在C端,求:
(1)轻绳AC段的张力FAC的大小;
(2)轻杆BC对C端的支持力.
答案 (1)200 N
(2)173 N,方向水平向右
解析 物体M处于平衡状态,与物体相连的轻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取C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1)由FACsin 30°=FCD=Mg得:
FAC=2Mg=2×10×10 N=200 N
(2)由平衡方程得:
FACcos 30°-FC=0
解得:FC=2Mgcos 30°=Mg≈173 N
方向水平向右
1.(2012·山东基本能力·85)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列有关力的图示及表述正确的是(  )
解析 由于在不同纬度处重力加速度g不同,旅客所受重力不同,故对飞机的压力不同,A错误.充足气的篮球平衡时,篮球壳对内部气体有压力作用,即内外气体对篮球壳压力的差值等于篮球壳对内部气体的压力,故B正确.书对桌子的压力作用在桌子上,箭尾应位于桌面上,故C错误.平地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其主动轮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其前进的动力,地面对其从动轮的摩擦力是阻力,汽车受到的动力与阻力平衡时才能匀速前进,故D正确.
2.(2010·课标全国·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解析 设弹簧原长为l,由题意知,F1=k(l-l1),F2=k(l2-l),两式联立,得k=,选项C正确.
3.如图10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分别挂在支架上的B点(如图甲所示)和跨过滑轮的轻绳BC上(如图乙所示),图甲中轻杆AB可绕A点转动,图乙中水平轻杆一端A插在墙壁内,已知θ=30°,则图甲中轻杆AB受到绳子的作用力F1和图乙中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F2分别为(  )
A.F1=mg、F2=mg
B.F1=mg、F2=mg
C.F1=mg、F2=mg
D.F1=mg、F2=mg
4.如图11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的小孔,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圆环上,一根细线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用力F拉住,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小球受支持力为FN,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2mgcos θ
B.F=mgcos θ图11
C.FN=2mg
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利用几何关系可知FN=mg,选项C错误,D正确;此时F=2mgcos θ,选项A正确,B错误.
5.如图12所示,重80 N的物体A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长为10 cm,劲度系数为1 000 N/m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另一端放置物体A后,弹簧长度缩短为8 cm,现用一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物体,若物体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图12力为25 N,当弹簧的长度仍为8 cm时,测力计读数不可能为(  )
解析 当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且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测力计的示数最大,此时
F+kΔx=mgsin θ+Ffmax解得F=45 N,故F不能超过45 N,选D.
题组1 力、重力和弹力的理解
1.如图1所示,两辆车在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或质量分布有关
D.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 AC
解析 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的重心,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水平面垂直,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所以A正确,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汽车(包括货物)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发生了变化,重心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故C正确;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D错误.
2.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B.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
C.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图2
D.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解析 汽车与桥面相互挤压都发生了形变,B错;由于桥面发生弹性形变,所以对汽车有向上的弹力,C对,D错;由于汽车发生了形变,所以对桥面产生向下的压力,A错.
3.如图3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皆受到大小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图3
若认为弹簧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
解析 完全相同的弹簧,其伸长量由弹簧的弹力(F弹)大小决定.由于弹簧质量不计,这四种情况下,F弹都等于弹簧右端拉力F,因而弹簧伸长量均相同,故选D项.
题组2 弹力方向判断和大小的计算
4.如图4所示,一倾角为45°的斜面固定于竖直墙上,为使一光滑的铁球静止,需加一水平力F,且F通过球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一定受墙的弹力且水平向左
B.球可能受墙的弹力且水平向左图4
C.球一定受斜面的弹力且垂直斜面向上
D.球可能受斜面的弹力且垂直斜面向上
解析 F大小合适时,球可以静止在无墙的斜面上,F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墙才对球有水平向左的弹力,故A错误,B正确;而斜面对球必须有斜向上的弹力才能使球不下落,故C正确,D错误.
5.如图5所示,一重为10 N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今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  )
A.大小为7.5 N图5
B.大小为10 N
C.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
D.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
解析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得,AB杆对球的作用力F与绳的拉力的合力与小球重力等值反向,可得F方向斜向左上方,令AB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可得:tan α==,α=53°,F==12.5 N,故只有D项正确.
6.如图6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绳AO的A端和BO的B端固定,平衡时AO水平,BO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AO的拉力F1和BO的拉力F2与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是(  )
C.F2mg图6
7.如图7所示,两根相距为L的竖直固定杆上各套有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可以在杆上无摩擦地自由滑动,两小球用长为2L的轻绳相连,今在轻绳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恰能使两小球沿竖直杆向上匀速运动.则每个小球所受的拉力大小为(重力加速度为g)(  )A.
C.F/3 D.F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两根轻绳与竖直杆间距正好组成等边三角形,每个小球所受的拉力大小为F′,对结点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2F′cos 30°=2mg,解得小球所受拉力F′==mg,只有C正确.
8.如图8所示,轻杆BC的C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点通过水平细绳AB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30 kg,人的质量M=50 kg,g取10 m/s2.试求:
(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2)轻杆BC和绳AB所受力的大小.
答案 (1)200 N (2)400
解析 (1)因匀速提起重物,则FT=mg,故绳对人的拉力也为mg,所以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
FN=Mg-mg=(50-30)×10 N=200 N,方向竖直向上.
(2)定滑轮对B点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2mg,杆对B点的弹力方向沿杆的方向,如图所示,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FAB=2mgtan 30°=2×30×10× N=200
FBC== N=400
题组3 弹簧弹力分析和计算
9.如图9所示,在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
A.向右做加速运动
B.向右做减速运动
C.向左做加速运动
D.向左做减速运动
10.三个质量均为1 kg的相同木块a、b、c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 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10所示,其中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g取10 m/s2.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  )
解析 “缓慢地拉动”说明系统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该过程中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等于两个弹簧长度变化量之和;最初,p弹簧处于原长,而q弹簧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FN1=mbg=1×10 N=10 N,所以其压缩量为x1=FN1/k=2 cm;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q弹簧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FN2=mcg=1×10 N=10 N,其伸长量为x2=FN2/k=2 cm,拉力F=(mb+mc)g=2×10 N=20 N,p弹簧的伸长量为x3=F/k=4 cm,所以所求距离x=x1+x2+x3=8 cm.
题组4 “滑轮”模型和“死结”模型问题
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悬挂在轻质支架上,斜梁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设水平横梁OA和斜梁OB作用于O点的弹力分别为F1和F2,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
A.F1=mgsin θB.F1=
C.F2=mgcos θ
解析 由题可知,对悬挂的物体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绳子的拉力等于其重力,则绳子拉O点的力也等于重力.求OA和OB的弹力,选择的研究对象为作用点O,受力分析如图,由平衡条件可知,F1和F2的合力与FT等大反向,则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几何关系可得:F1=mgtan θ,F2=,故D正确.
1.图1所示,杆BC的B端用铰链接在竖直墙上,另一端C为一滑轮.重物G上系一绳经过滑轮固定于墙上A点处,杆恰好平衡.若将绳的A端沿墙缓慢向下移(BC杆、滑轮、绳的质量及摩擦均不计),则(  )A.绳的拉力增大,BC杆受绳的压力增大B.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增大
C.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减小
D.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不变
解析 选取绳子与滑轮的接触点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绳中的弹力大小相等,即FT1=FT2=G,C点处于三力平衡状态,将三个力的示意图平移可以组成闭合三角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设AC段绳子与竖直墙壁间的夹角为θ,则根据几何知识可知F=2Gsin ,当绳的A端沿墙缓慢向下移时,绳的拉力不变,θ增大,F也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BC杆受绳的压力增大,B正确.
1.在如图1所示的四幅图中,AB、BC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A、C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B处由铰链相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A.图中的AB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甲、乙
B.图中的AB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
C.图中的BC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乙、丙
D.图中的BC杆可以用与之等长的轻绳代替的有乙、丁
解析 如果杆端受拉力作用,则可用等长的轻绳代替,若杆端受到沿杆的压力作用,则杆不可用等长的轻绳代替,如图甲、丙、丁中的AB杆受拉力作用,而甲、乙、丁中的BC杆均受沿杆的压力作用,故A、C、D均错误,只有B正确.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如图2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的小孔.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圆环上.一根细线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用力F拉住.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小球受支持力为FN.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2mgcos θB.F=mgcos θC.FN=2mgD.FN=mg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如图2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的小孔,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圆环上,一根细线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用力F拉住,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小球受支持力为FN,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2mgcos θB.F=mgcos θC.FN=2mgD.FN=mg
AD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对小球受力分析利用几何关系可知FN=mg,选项C错误、D正确;此时F=2mgcos θ,选项A正确、B错误.本题属于容易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30kg的小孩坐在10kg的雪橇上,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大小为100N的拉力拉雪橇,使雪橇沿水平地面做匀速运动,(已知sin37°=0.6,cos37°=0.8,tan37°=0.75,g取10 m/s2.)求:(1)雪橇对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小; &(2)雪橇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F1、F2、F3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6N和8N,其合力大小可能是(&)A.1N B.3NC.13N D.15N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F1 =5N,F2 =4N,这两个力的合力F与F1的夹角为θ,则θ可能为:&&&&&&&&&&&&&&&&&&&&&&&&&&&&&&&&&&&&&&&&&&&&(&&&)A.30&B.45&C.60&D.75&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2011·苏州模拟)某压榨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固定铰链,若在A铰链处作用一垂直于壁的力F,则由于力F的作用,使滑块C压紧物体D,设C与D光滑接触,杆的重力不计,压榨机的尺寸如图所示,求物体D所受压力大小是F的多少倍?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右图是一根轻质细绳拴在两悬崖间,悬点等高,特种兵利用动滑轮在细绳上从一端滑向另一端,已知特种兵的质量为m,特种兵滑到最低点时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不计动滑轮重力和动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则在最低点绳中的张力F为(&&&&)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汽缸内的可燃性气体点燃后膨胀,对活塞的推力F="1100" N,连杆AB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θ=30°.如图所示,这时活塞对连杆AB的推力F1=________,对汽缸壁的压力F2=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原创题)日,在广州亚运会的吊环比赛中,“吊环王”陈一冰成功捍卫荣誉,以16.075分轻松摘得金牌成功卫冕.其中有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就是先双手撑住吊环,然后身体下移,双臂缓慢张开到如图2-2-16所示位置,则在两手间距离增大的过程中,吊环的两根绳的拉力F(两个拉力大小相等)及它们的合力F合的大小变化情况为(  )图2-2-16A.F增大,F合不变B.F增大,F合增大C.F增大,F合减小D.F减小,F合不变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os主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