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能不能多中班交流讨论科学教案些科学

那个股市易者,能不能不要在这里秀下限啦?这里是公众讨论的场合,你一个神棍掺合个啥_航天发展(000547)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广东中山手机网友
那个股市易者,能不能不要在这里秀下限啦?这里是公众讨论的场合,你一个神棍掺合个啥
那个股市易者,能不能不要在这里秀下限啦?这里是公众讨论的场合,你一个神棍掺合个啥
曾经在书上看到一句话“世界是最难的事情 一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子”,每个人的文化倾向 生活阅历 看事物的角度都不同,很自然的造就了对同一事物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不赞同 但是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批判吧,喜欢看就多看看,不喜欢看屏蔽过去就好了,公共平台 大家都有发表言论的权利,无所谓好坏 只要不损害公德 应该都是可以值得提倡的吧 毕竟每个人的言论都有可能会收获属于自己的观众不是,何必一定要评论出个对错吗,这又不是数学算题 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的 有的只是大家各自心里的自我衡量吧,百家争鸣股吧才更显热闹不是,好好的 和和气气的 守着我们的看好的福发 不比什么都好吗! 纯个人观念 不喜勿喷哈!
好一个理客中,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公共平台都有发言的权力,说得不错。不过有些领域有人认为没有对错,有人认为真有对错,算不算是观点不同?公共领域,连江湖术士都可以低级忽悠,批判揭露的观点却不行?这算什么理客中?
曾经在书上看到一句话“世界是最难的事情 一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子”,每个人的文化倾向 生活阅历 看事物的角度都不同,很自然的造就了对同一事物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不赞同 但是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批判吧,喜欢看就多看看,不喜欢看屏蔽过去就好了,公共平台 大家都有发表言论的权利,无所谓好坏 只要不损害公德 应该都是可以值得提倡的吧 毕竟每个人的言论都有可能会收获属于自己的观众不是,何必一定要评论出个对错吗,这又不是数学算题 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的 有的只是大家各自心里的自我衡量吧,百家争鸣股吧才更显热闹不是,好好的 和和气气的 守着我们的看好的福发 不比什么都好吗! 纯个人观念 不喜勿喷哈!
浙江台州网友
你们说的易经,什么理论,各有看法,不知道自己抄股抄的怎样?还是水平比别人高了。
我们在探讨什么?其实是对世界的认识,对自我的认知,我一直认为不懂不丢人,装B才丢人,我不懂,不想轻易对我不明了的事物做出结论性的判断,我会去探知和学习。科学也好,违心也罢,只是基于自我的认知,你的理解有道理,逻辑在哪?实证在哪?我没看到,想请教,你觉得不妥,训教也行,但是请讲明白,按照你的逻辑和实证,谢谢。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希腊哲学家(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发明了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人们不必对中国圣贤没能做出这些进步感到惊讶。这些发现竟然被做出来了才是令人惊讶的。”我都看到了,怎么有这么多的人,看帖不认真的,喜欢自说自话?
有病,又在长篇大论秀文采了,又球没干货。秀毛啊
你们家“臆者”吐出来的,都是干货,赶快拿嘴接着!
闲着没事讨论一下没坏处,都不要恶语相向,言有不妥,见谅,真心请教。
我们在探讨什么?其实是对世界的认识,对自我的认知,我一直认为不懂不丢人,装B才丢人,我不懂,不想轻易对我不明了的事物做出结论性的判断,我会去探知和学习。科学也好,违心也罢,只是基于自我的认知,你的理解有道理,逻辑在哪?实证在哪?我没看到,想请教,你觉得不妥,训教也行,但是请讲明白,按照你的逻辑和实证,谢谢。
有病,又在长篇大论秀文采了,又球没干货。秀毛啊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曾经是被证明是科学。人被解剖后证明人类了解自己后出现了弗洛伊德。现在不明白,明天明白了,现在的你还是明天的你吗?夸克分割变没了是科学恰恰证明了科学本身的无奈。谢谢你的自我,谢谢!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宗教,从来不是科学,那个时候,现代科学还没有诞生。弗洛伊德出现,并没有改变人体的生理结构和认知。现代医学的外科手术,全部基于人体解剖的认知。现在不明白明天明白了,仍然归功于科学和理性的发展。夸克的说法,恰恰证明能够发展科学的只有科学,而不是其他。
科学没有被推翻,只有被发展。你能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发展了经典力学,但不能说推翻了经典力学。飞机、轮船、高铁、建筑、桥梁、卫星、飞船,那个不是基于经典力学的原理?伪科学是打着科学名号的非科学。所以科学被发展,不同于伪科学。“水变油”、“磁化水”,这些打着科学名号的非科学,才是伪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科学之外的其他东西都可以称之为非科学,例如文学、艺术、宗教、迷信……它们是非科学,但是并不等于就是伪科学。只有在有人拿非科学的东西来冒充科学时,它才变成了伪科学。”你说的其他的,没有看明白。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曾经是被证明是科学。人被解剖后证明人类了解自己后出现了弗洛伊德。现在不明白,明天明白了,现在的你还是明天的你吗?夸克分割变没了是科学恰恰证明了科学本身的无奈。谢谢你的自我,谢谢!
康德的墓志铭“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在康德的时代,追问星空,就是探寻自然之理性和规律。胸中道义,就是人类自有的道德与良知。前者不需要借助于任何玄学形式,后者不需要借助于任何宗教形式。现代科学和理性为文明打开了一扇窗,却还有人在窗前捂住眼睛不去探求,执着地在床底掏出故纸堆来寻求安慰。这是好多追随“臆者”神棍的人的毛病。就“臆者”神棍自身而言,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它属于有意忽悠别人的江湖术士和骗子。
福建福州网友
闽福发股吧藏龙卧虎,高手如云。看来547不到100元都难啊。
呵呵,同感!同感!
福建福州网友
其实各人都会有各自的观点,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易者也是论述自己对个股的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人认为易者在忽悠大家,其实自己可以照照镜子你是不是也是在忽悠大家相信你的观点呢?呵呵!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
言之有理!赞
能够被证明的因果为科学,而后被推反重新证明了。前者成了伪科学,过程是科学发展。这里被证明是对的,那里是错的谓相对属于哲学。存在因果无法用现代科学证明的是神学或宗教领域。最简单的事物包含了整个宇宙秘密!易者为谜信。谜者能推动科学发展如同罪人能推动制度的完善。
科学没有被推翻,只有被发展。你能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发展了经典力学,但不能说推翻了经典力学。飞机、轮船、高铁、建筑、桥梁、卫星、飞船,那个不是基于经典力学的原理?伪科学是打着科学名号的非科学。所以科学被发展,不同于伪科学。“水变油”、“磁化水”,这些打着科学名号的非科学,才是伪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科学之外的其他东西都可以称之为非科学,例如文学、艺术、宗教、迷信……它们是非科学,但是并不等于就是伪科学。只有在有人拿非科学的东西来冒充科学时,它才变成了伪科学。”你说的其他的,没有看明白。
呵呵,个个都是高手。。
有人写过关于常用中药真相的系列文章,网上有,都是专业人士写的有理有据的关于中医的科普文章。若对中医功过真有兴趣,可以看看!
此你非你也。
呵呵,个个都是高手。。
摘录网上的一篇文章:如何成为神医:近日电视上在宣传一名“神医”,专治截瘫、偏瘫,据说手到病除,原本意义上的手到病除:不打针不吃药,简单地用手揉揉,就能让患者活蹦乱跳。这是“神医”辈出的时代,国内媒体以前推出过不少“神医”,以后想必还会继续推出。其实“神医”并不神秘,只要悟出了其中的道道,人人皆可成为“神医”。当“神医”的第一步,当然是要宣称专治被人们视为不治之症的大病。晚期癌症、截瘫之类就是“神医”最擅长的,也最保险,因为这种病的患者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治不好是正常的,不会被责怪,碰巧“治”好了一两个,就会引起轰动,就有了口碑。至于普通疾病则应该留给普通医生去治,治不好有损“神医”的威名,不屑去治。“神医”还要有人生的传奇,要么有显赫的出身,比如是“太医”的后代,家藏祖传秘方;要么出身卑微,但有过一番奇遇,或者得到高人指点,或者刻苦自学,终成大器。人们既仰慕名门之后,也敬佩创业的英雄,不管你选择哪一种出身,在人们的心目中都不是等闲之辈。中国老百姓普遍相信民间有高人,不必经过专业训练也可当“神医”,即使没上过大学又怎么了?扁鹊、华佗上过大学吗?英雄不问出身嘛。光有传奇经历还不够,还必须有能证明自己的资质的头衔,比如洋博士文凭、教授职称、院士称号。国外有许多专门为中国人培养博士的大学,一句外语不会也没有关系,只要交了学费,博士文凭很快就会寄来。这些大学虽然被某些人蔑称为“野鸡大学”,但是名头往往都特别大(比如冠以“国际”、“世界”、“联合国”字样),足以吓死胆小的人;或者与国外名牌大学只有一字之差,一不留神就看错了。院士称号同样可以向国外及港澳那些专门面向中国人的新兴“科学院”索取。至于教授职称,是可以自封的,保险一点的,可以通过关系到某个大学当个客座教授,或者自己成立一个研究所当研究员,研究员不就是教授了吗?天下号称能治疗不治之症的人太多,为了能让自己脱颖而出,还要标新立异,专门与主流医学唱反调。即使治疗的方法是简单的拍打、揉搓,也要一口咬定不是按摩,而是以自己的姓名命名的新疗法,创建一个以自己的姓名命名的医学新体系。这有发表的论文、出版的学术专著和专家的鉴定为证。不过现在许多人都已经知道国内学术腐败很严重,论文和学术专著是交了钱就能出的,鉴定的专家也是能收买的,所以还要证明自己不光是在国内横,还有崇高的国际声誉。想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是不可能的,但是还有许多途径可以让自己成为轰动世界的“神医”。简单的办法是说一段自己如何扬威海外、镇住国外专家的故事,这不需要成本。复杂的办法则要花点钱,比如:申请美国专利,只要是别人没提过的新观点新方法,专利员都会让你过;获得布鲁塞尔尤里卡博览会金奖之类的奖状,这些展销会是交了钱就能参加,参加了就能获奖的;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许多国际会议是交了钱就能去那里指点江山,合影留念的;担任某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当然,这个国际组织要靠自己去注册。更复杂一点的,还得多花些钱,雇一批老外当演员,拍一段录像供回国放映。找到领导、名人为自己捧场,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领导、名人对医学成果并无鉴别能力,但是在我们这个社会,领导、名人是各个方面的权威,当然也就是医学权威。领导、名人的肯定不仅能让普通公众崇拜,而且也相当于给了自己一把闯荡江湖的上方宝剑,工商、药监部门也得让三分。不过最能让人信服的还是患者的现身说法。找几个托儿,编造一册患者病例,这种手法太低级,在网络时代容易露馅。让真实患者出来表演,就不怕记者、网民的追踪调查了。只要看过的患者足够多,就不难找到几个能言之凿凿地证明自己的神奇疗效。即使是不治之症,也有相当数量是误诊,其实患的并非不治之症。即使真的是不治之症的患者,也有一部分可以自愈,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更容易自愈,而笼罩在“神医”头上的种种光环,正是强大的心理暗示。让瘫痪患者当场站起来走路,看来让人震惊,但也并非不可思议,因为有的瘫痪患者的功能实际上已经恢复,只是还有心理障碍而已。这样的患者的确可以让你手到病除,只要让你碰上几个,就可以吹一辈子了。“神医”治病都靠嘴,敢吹会吹是基本功。但是最终还需要媒体的配合,才能让“神医”吹遍全国。媒体宣传是可以用钱买的,只要愿意多花钱,广告也能变成新闻报道。有时这笔宣传费甚至可以省下来,因为有的媒体记者、编辑会真诚地相信“神医”的故事,为其做义务宣传。如此这般,一代“神医”就诞生了。让普通公众、领导、名人、媒体相信“神医”并不难,让国内学术界相信就不太容易,但还有可能,而让国际学术界也相信就完全不可能。不过这没有关系,诺贝尔奖可以不要,钱却是不能不赚。“神医”的市场在国内,最多再加上海外华人,这里有着沉积了千百年的“神医”土壤,摇钱树很容易茁壮成长。
跟这些个神医比起来,“臆者”神棍,是不是尚处于入门级别?
中医除了补肾一说,还有很多其他补法。目前还没有一个补法有确凿的医学依据和疗效验证。腰疼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肾除了毛病,有的不是。更多的临床统计证明,中医、中药能够治好的疾病,大都是可以自愈的疾病,或者是在中药中添加了有效的西药成分。这些例子有很多。相反,传统中药中有很多成分被检验出对身体有害,包括你说的六味地黄丸、云南白药等。这就是到目前为止,现代医疗管控比较严格的国家,还没有一剂中药和草药能够批准作为药品上市。
摘录网上的一篇文章:如何成为神医:近日电视上在宣传一名“神医”,专治截瘫、偏瘫,据说手到病除,原本意义上的手到病除:不打针不吃药,简单地用手揉揉,就能让患者活蹦乱跳。这是“神医”辈出的时代,国内媒体以前推出过不少“神医”,以后想必还会继续推出。其实“神医”并不神秘,只要悟出了其中的道道,人人皆可成为“神医”。当“神医”的第一步,当然是要宣称专治被人们视为不治之症的大病。晚期癌症、截瘫之类就是“神医”最擅长的,也最保险,因为这种病的患者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治不好是正常的,不会被责怪,碰巧“治”好了一两个,就会引起轰动,就有了口碑。至于普通疾病则应该留给普通医生去治,治不好有损“神医”的威名,不屑去治。“神医”还要有人生的传奇,要么有显赫的出身,比如是“太医”的后代,家藏祖传秘方;要么出身卑微,但有过一番奇遇,或者得到高人指点,或者刻苦自学,终成大器。人们既仰慕名门之后,也敬佩创业的英雄,不管你选择哪一种出身,在人们的心目中都不是等闲之辈。中国老百姓普遍相信民间有高人,不必经过专业训练也可当“神医”,即使没上过大学又怎么了?扁鹊、华佗上过大学吗?英雄不问出身嘛。光有传奇经历...
闽福发股吧藏龙卧虎,高手如云。看来547不到100元都难啊。
跟你辩论只能甘拜下风。。呵呵。。无法承受你每说一句的压力。。先生高才。。佩服至极。。但并不代表我认同你的理论。。呵呵。。也许这中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是我不能也。。
此你非你也。
跟你辩论只能甘拜下风。。呵呵。。无法承受你每说一句的压力。。先生高才。。佩服至极。。但并不代表我认同你的理论。。呵呵。。也许这中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是我不能也。。
搞错了,那个上海股友不是本上海股友,呵呵!
对了。。中医有补肾一说,有些人腰痛,中医用补肾疗法治疗后(比如六味地黄丸)好了。。可是西医没有补肾的说法。。到医院一检查,什么毛病没有。。不用治。。可是病人就是腰痛啊。。呵呵,西医一定比中医好吗?
中医除了补肾一说,还有很多其他补法。目前还没有一个补法有确凿的医学依据和疗效验证。腰疼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肾除了毛病,有的不是。更多的临床统计证明,中医、中药能够治好的疾病,大都是可以自愈的疾病,或者是在中药中添加了有效的西药成分。这些例子有很多。相反,传统中药中有很多成分被检验出对身体有害,包括你说的六味地黄丸、云南白药等。这就是到目前为止,现代医疗管控比较严格的国家,还没有一剂中药和草药能够批准作为药品上市。
能够被证明的因果为科学,而后被推反重新证明了。前者成了伪科学,过程是科学发展。这里被证明是对的,那里是错的谓相对属于哲学。存在因果无法用现代科学证明的是神学或宗教领域。最简单的事物包含了整个宇宙秘密!易者为谜信。谜者能推动科学发展如同罪人能推动制度的完善。
跟你辩论只能甘拜下风。。呵呵。。无法承受你每说一句的压力。。先生高才。。佩服至极。。但并不代表我认同你的理论。。呵呵。。也许这中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是我不能也。。
判断建立来源于逻辑与实证的基础。现代科技带来的进步和文明,是文艺复兴以来几百年的发展证明。易经、算卦、风水、堪舆、星象这些领域的问题,不需要证明它是否错,而是,他们所建立的联系,既无逻辑也无实证,没有对的可能。有什么好敬畏的?这种判断对你这种,是不是有点难?求人给你上课,就要有求知求教的姿态。像你这种颐指气使的要人上课的,我毫无兴趣。训导的兴趣或者还有一点点。
能够被证明的因果为科学,而后被推反重新证明了。前者成了伪科学,过程是科学发展。这里被证明是对的,那里是错的谓相对属于哲学。存在因果无法用现代科学证明的是神学或宗教领域。最简单的事物包含了整个宇宙秘密!易者为谜信。谜者能推动科学发展如同罪人能推动制度的完善。
上海股友:你就是跳梁小丑,看你蹦的有多欢?
少来,你的这种表现,才像!
闹屁麻了,说算命神奇的,麻烦算下明年大盘指数,对了算下全世界指数还有明年那些票能翻几倍,最好有10倍的算给我门看看,还有把时间标注好,2016年哪个月到你算的价位,点数算准了,我就抛弃什么基本面,什么政策,什么技术线只关注算名的
综上所述,西医中医目前来说只能说各有所长。。西医未必能压倒中医。。所以说中医是伪科学确实言之过早
又或者牛皮癣。。西医基本没办法。。中医治牛皮癣是不是一大特技?。。我的却看到过人家牛皮癣是中医治好的,西医完全没办法。。。
对了。。中医有补肾一说,有些人腰痛,中医用补肾疗法治疗后(比如六味地黄丸)好了。。可是西医没有补肾的说法。。到医院一检查,什么毛病没有。。不用治。。可是病人就是腰痛啊。。呵呵,西医一定比中医好吗?
上海股友:你就是跳梁小丑,看你蹦的有多欢?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贴一些讨论科学的帖子,无兴趣者勿进
3496 次点击
11:34:00 发布在
科学究竟是什么?范岱年 日 1.科学是什么?&& 2.历史的回顾:科学哲学 &&3、历史回顾:从科学社会学到知识社会学;&&4.科学的社会功能;&& 5、科学为什么? 1.科学是什么?&&&&我介绍一下西方哲学家、社会学家是如何看待科学的。&&&&一般认为,"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它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和系统性,是真的知识体系。&&&&科学方法,是实证的方法,要用实验观察来证实;是理性的方法,要用归纳逻辑、演绎逻辑来推理的。科学方法是实证的,理性的。&&&&科学又是一种社会建制,是组织科学活动的社会建制,像科学院、研究所、大学、学会等。在这套社会建制里面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规范。总之,科学的含义有3个方面。1、科学的知识体系,2、科学方法,3、科学的社会建制。前两个方面,科学作为知识体系、一种方法,是科学哲学讨论的内容。关于科学的社会建制,是科学社会学讨论的内容。 2.历史的回顾:科学哲学&&&&2.1近代科学的产生,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近代科学产生最先是哥白尼(Copernicus, ),提出日心说。然后从伽利略(Galileo, )再到牛顿(Newton, ),建立牛顿力学,这样近代科学开始形成。&&&&2.2. 培根:经验论,归纳法;笛卡儿:理性论,演绎法。&&&&在这个近代科学形成的同时,也有哲学家思考"科学是什么?科学的方法是什么?"像英国的培根(F.Bacon,),他比牛顿还早一些。他是经验论者,强调归纳法,他以为科学定律是通过归纳得出的。他强调知识就是力量,搞科学就是要征服自然,控制自然。另外法国的笛卡儿(Descartes, ),他是理性论者,他也写过一本书叫做《方法谈》,他强调的理性的逻辑的演绎方法。这是两种科学观。正如爱因斯坦所讲的,培根是强调外部的证实,笛卡儿强调的是内部的逻辑的完备。&&&&2.3.伏尔泰:普及牛顿力学,启蒙运动。&&&&后来在法国,伏尔泰(Voltaire, ),他是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的很大的贡献是把牛顿的力学在法国、欧洲普及。他写过一本《牛顿哲学原理》,对扩大牛顿力学的影响有很大的贡献。&&&&2.4. 康德,哲学反思:哲学反思:科学是怎样可能的?&&&&后来是18世纪德国的哲学家康德(I. Kant, )。他想牛顿力学那么大的成就,科学是怎么可能的?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牛顿是怎样会想出这样一套东西来的。康德有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都是很深奥很难懂的。后来他就写了一本《未来形而上学导论》,这本书是《纯粹理性批判》的通俗本。书里面就谈到科学怎样是可能的。他是个先验论者,他认为人有一些先验的理智概念,先天的一些范畴,比如时间、空间、因果性等等,人用这些先天范畴把经验加以整理,才能得出定律和理论,科学才有可能。所以他是个先验论者。 2.5. 孔德,马赫:实证主义,经验论。启发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创建。&&&&到19世纪法国的孔德(A.Comte, ),实证论者,他和康德的观点不一样。他强调的是实证经验。他把人类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神学时代,相信上帝和神;第二个时期是形而上学的时代,即哲学时代;第三个时期是17、18、19世纪,进入到了科学的世纪,就是实证的时代,一切要证据,一切理论要观察实验的证据来证实。后来支持他的是马赫(E. Mach, ),他是一位力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他也强调实证,一切东西要拿经验来加以检验。他就批判牛顿和康德的绝对时空观念。因为牛顿的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时间永远均匀地在流,空间总是永远无限的在那儿,是绝对的,康德说这是先验的范畴,是用不到经验来检验的,它是先天决定的。但马赫说:一切东西都要拿实践来检验,甚至时间、空间、因果性这些概念都要跟我们的经验联系起来。&&&&马赫的这个实证思想对二十世纪初的科学革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因为爱因斯坦(A. Einstein, )的狭义相对论(1905),就是放弃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他认为时间空间不是绝对的,跟人和参照系的运动状态有关。而且,关于同时性,过去认为几点几分这个时间宇宙上到处都是一样的,他认为不一样。你在地球上看的时间,你认为这两个事件是同时的,但假如你坐在宇宙火箭上在运动,你看来就不是同时的。所以,他把一切先验的概念都用经验来检查。所以这个实证的观点对相对论的创立起很大作用。对量子力学也是如此,海森伯(W. Heisenberg, )创建量子力学(1925),因为当时有一个原子模型,电子绕原子核旋转,还有轨道,那么就认为电子应该有位置、有速度,什么时间有什么位置。但是实验观察不到这些东西。我们能观察的只能从光谱观察到电子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所以后来他抛弃那些实验上观察不到的东西,而是用那些观察到的东西,从而创建量子力学。所以这种实证的思想对二十世纪的科学革命有很大的作用。 2.6. 逻辑经验论,维也纳学派:证实原则。假说演绎法。&&&&在二十世纪科学革命以后,实证论也有很大的发展,成为逻辑经验论(),或者叫逻辑实证论。这就是维尔纳学派的哲学。维尔纳学派的领袖是石里克(M. Schlick,),他原来是学物理的,博士论文是关于相对论的,但是他后来搞科学哲学。那个时候他们对归纳法已经有些看法,就是归纳法并不能归纳出一个普遍规律来。实际上要从经验材料就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定理,并不是靠归纳法就能归纳得出来的。比较简单的定理也许可以归纳出来,但像相对论、量子力学这样的理论绝对不是归纳法能归纳出来的。所以后来物理学家用的是一种假说演绎法,根据一些经验事实、通过自由的创造提出一个假说,然后由假说再通过演绎推理,推理出一些可以用实验和观测来检验的推论。这些推论假如证实了,那么说明这个理论是对的;推论证实不了,那么这个理论就不对,要重新修正。这就是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里面很根本的问题就是证实,所以逻辑经验论者就强调,我们是科学的哲学,我们不要那种没有办法证实的形而上学。所以他们要取消形而上学,强调一切东西都要拿来检验,要证实。一切东西都要拿出证据来,这是他们的一个核心的思想,也是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划界的一个标准。就是说,你讲的话是可以用实验用观察证实的就是科学,假如不能证实的就不是科学。但是后来证实原则在他们这些逻辑经验论者里边进行了很深入的反复争论,发现许多理论和定律没法证实。特别是一些全称命题、普遍性命题是没法证实的。例如天下的乌鸦都是黑的,这是个普遍性的判断。但是这个普遍性的判断,用归纳法讲,我今天抓到的乌鸦是黑的、明天抓到的乌鸦是黑的,那是不是证实呢,还是没有证实。因为你没有把天下所有的乌鸦都抓起来,所以你还是不知道天下的乌鸦是不是都是黑的。所以说普遍命题是没法证实的。关于这个问题,后来作了很多讨论,很多修正,这个证实原则争论了很长时间,这个证实原则解决不了。只能够说我们做实验支持这个结论,支持这个假说,支持这个理论,确认这个理论,确认度高一点或低一点。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绝对地说,这个定理就是绝对百分之百正确的,因为你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检查过。 2.7.波普尔:证伪主义,证伪原则;拉卡托斯:精致的证伪主义。&&&&后来就出来另外一位哲学家,奥地利的波普尔(K. Popper, ),他说既然证实不了,那么就反过来。他说科学与非科学划界标准就是你的命题能不能证伪,假如能用经验来证明是错的,那么可以用经验来检查,错了的否定,没有办法否定,没有证伪的那就保留。那些常有理的命题,模棱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像算命先生一样,总是对的,没有办法证伪,那就不是科学命题。这样,他用证伪的原则来给科学与非科学划界。他认为他把维尔纳学派的逻辑经验论推翻了。但是后来又有好多哲学家讨论,一个问题要证伪也不是很容易的,有些问题也没有办法证伪的。例如,我们说天下有白乌鸦,这句话,你也没有办法证伪的。你今天抓到个乌鸦是黑的,明天抓到个乌鸦是黑的,你没有把天下所有的乌鸦都抓到,你没有办法说天下有白乌鸦这句话是错的。所以一些科学命题,你要说它绝对是错的也不是很容易,过去说是判决性实验,我们这个实验可以判决某一个的理论是错的。事实上也并不是那么简单,你这个实验做出来,你说否定这个理论的推论,但是这个理论可以修改一些辅助假设和边界条件后,还可以让这个理论推论同实验结果相符合,使这个继续保留下来。我们国内介绍了波普尔的书《猜想与反驳》,波普尔的证伪假说,认为科学是一种猜想,猜想要用经验来检验,来反驳,反驳不了就保存着,到有一天反驳掉了,这个理论就抛弃了。大概在1979年以后,我们国内才开始介绍这些科学哲学的东西,这个证伪假说也介绍了。也许有些青年学生听到波普尔的证伪假说,觉得很有道理,他们就说马克思主义不是科学,因为马克思主义好像总是对的,常有理。当时马列所的一位所长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他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也是可以证伪的,可以用实践检验的。本来他是好意,是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辩护,结果呢不知谁的小报告汇报上去了。说是苏某某讲马克思主义可以证伪,可以证明是假的(那人是这么理解的),那不是自由化、精神污染吗?所以差一点把苏某某开除党籍。后来我们搞科学哲学的一位同志就写了份报告,说苏是好意,他是根据波普尔的证伪学说,可以证伪就说明它是科学,不是形而上学,那次苏某某的党籍就保留了下来。但是波普尔的证伪假说比较粗糙,因为事实上科学事件并不是一个实验出来马上就否定了,有些还要坚持。并不是理论错了,是辅助假设错了、边界条件错了。所以后来拉卡托斯(I. Lakatos, )就修正他的理论,叫做精致的经纬主义,他提出了一个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他认为科学研究有其研究纲领,核心是理论有个内核,外部有边界条件、辅助假设。这个理论经过检验,证明它是错了,但其内核-理论核心是不轻易放弃的,可以改变辅助假设。实在不行,才放弃。所以一个实验,可以有几个理论解释,互相竞争,看哪个理论能够解释说明的事实比较多,哪个理论能够预测一些新的实验,它就可以保留,这个研究纲领就比较优越。所以这样他把波普尔证伪学说更加精致化了,推进了。 2.8. 历史主义: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常规科学,科学共同体,范式,疑难,科学革命,范式转换,不可通约性。&&&&后来到了6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库恩(T. Kuhn, )写了一本书叫《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他提出新的想法,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实验证实、证伪的问题。因为逻辑经验论的看法,科学就是不断地证实。证实的东西就是真理了,证实的东西就不断地积累。波普尔是不断地否定、证伪、反驳、排除。库恩提出另外一套,认为科学发展有一个模式。它由常规科学到发生疑难、发生危机,产生科学革命,革命以后又产生新的常规科学。他认为科学有一套范式,这个范式里面包括世界观、方法论,包括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这套东西是科学共同体大家共同遵守的。大家一起按照这套理论、方法、规则进行工作,这就是常规科学。所以像我们一般的研究所里做的工作都是按照既定的理论,不断地使它更精确化或者作一些新的修正,这些都是常规科学。但是后来发现一些问题。用过去的常规理论、方法解决不了了,这就出现了疑难。解决这些疑难,假如在常规科学范围内能解决,那还是行,但是有些疑难到了常规科学范式内解决不了,这就要革命,要推翻过去所掌握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进行科学革命。比如牛顿力学变成相对论,这是革命性的变化。革命成功以后又是一套范式,再继续常规科学。到了一定的时候又出现新的理论,又解决不了,又危机,就又一次科学革命。所以,科学发展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又一次常规科学这样跳跃发展。这里面的基本概念是范式,他认为这一套常规科学、这一学派、这个科学共同体有一套范式,科学革命后有一套新的范式。这个范式要转化。转化以后,很多的问题就跟原来的看法完全不一样。这里面提出一个不可通约性的思想。他认为科学革命前的科学与科学革命后的新的科学,这两种科学没有公约数,它不可以用一个测度来衡量。这个概念,接近不能比较、不能翻译的意思。比如,他说像牛顿力学有个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而相对论里的时间空间这两个名词虽然一样,但概念完全不一样,是两套东西。所以科学革命前和科学革命后范式转化,但是这个范式转化不是讲讲道理或者做一两个实验,大家就接受了。往往是老的科学家按照老的范式做惯了,他不容易轻易地接受新的范式,所以他还是按照老的。新的范式要战胜老的范式不是一下就行的。像狭义相对论提出来,当时还有考夫曼(Kaufmann)等人做实验,反对爱因斯坦的学说,不接受狭义相对论。大概过了十几年以后,更多的实验证明爱因斯坦是正确的,狭义相对论才被接受。所以范式转化,可以认为是老的一派科学共同体还是按照他们的那个老的范式做,新的共同体按新的范式做,两个竞争到最后转化。而且范式转化,好像是整个看法都转化,就是说很多东西,观点变了,很多东西看法就变了。所以叫格式塔转换。库恩做出这套东西来,不是对科学很不了解的,他是学物理出身,是物理学博士,研究过关于量子力学的原始资料,做过大量的历史研究,访问过几乎所有创建量子力学的大物理学家,工作做得很细。他对科学很理解,所以他写的这套,很多科学家都觉得科学发展就是这么一回事。当时杨振宁到中国来就说,他看了这本《科学革命的结构》,认为跟物理学的发展吻合。所以这样对逻辑经验论有很大的冲击,科学不是累积的,它可以革命,可以把原来的完全推翻掉。关于不可通约性,从1962年发表差不多40多年了,到现在还在争论。到底相对论跟牛顿力学可不可以通约,科学革命前和科学革命后的科学能不能通约,到现在还在争论,最近清华大学一个学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念哲学博士,他的哲学博士论文还是讨论这个问题。总之这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待续)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金色蚩尤]
[等风的旗]
[有重名一个]
[雷电波尔卡]
[笑看你们]
[无名怪兽]
[戈壁群狼]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42:00 &&
(接上)法耶阿本德,《反对方法》,怎么都行。&&&&后来还有个科学哲学家,法耶阿本德(P. Feyerabend, )。这个人在物理学方面也很有素养,还当过演员,很有演说天才,所以他的著作影响很大。但是他喜欢唱反调,他有一本书中叫《反对方法》。他认为,科学不可能被一些固定的方法框住,特别是一些探索性、创造性的研究,要用创造性的方法。他的一句口号叫"怎么都行"。科学家可以用任何方法来试探,只要能得出好的结果来。逻辑经验论、波普尔等正统观点都比较强调理性的严格的证实或证伪,到了库恩、法耶阿本德以后,就觉得是个范式的转化,这里面带有自己信念的因素在里面,所以有很多人批评他们说是相对主义,科学还有没有绝对的标准?说他们是不要理性,是反理性主义。他们实际并未走得那么远,还是理性的。科学是有进步的。库恩对科学提出几个标准:精确性、一致性(理论内部没有逻辑矛盾)、广泛性(理论可以说明广泛的现象,说明越广泛这个理论越好)。像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它不但可以说明电磁现象,还可以说明光的现象,这就是广泛性。狭义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矛盾,即牛顿力学服从相对性原理,麦克斯韦方程不服从相对性原理,通过改造使之都可以服从相对性原理。所以理论说明的问题越广泛,这个理论越好。理论要有简单性,即基本假设越少,这个理论越好。&&&&过去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认为天上的运动和地上的运动是两回事,天上运动有天上运动的原因,地上运动有地上运动的原因,天上运动是圆周运动,地上运动是直线运动。牛顿力学把天上和地上的物体运动(苹果掉下来)找到是一个原因,一个万有引力。简单性,是科学理论的好的一个标志。有效性:科学理论的好坏要能预测新的现象。所以从这几个标准看,科学理论还是可以比较的,有好有坏。五个标准不是同时都好,有的理论逻辑自洽性较好,但预测性不一定好,有的预测性好,但从其它标准看不一定好。比如量子力学,它解释、预测了好多现象,但它和原来的理论有很大的矛盾,跟相对论也有矛盾,所以它的一致性就达不到(当然量子力学内部还是一致的)。不同的科学家强调的标准不一样,比如有的强调一致性、精确性,有的强调简单性,等等。但是,科学的评价标准:精确性、一致性、广泛性(说明)、简单性、有效性(预测,新颖性),科学家、科学哲学家都是承认的。 2.9. 新康德主义(建构论),实在论,经验论。观察渗透理论。&&&&科学哲学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有三大派,势均力敌。一派是新康德主义:建构论,他们不赞成反映论,认为我们的科学理论不是简单地反映外部世界。还是由我们人主观能动地建构起来的。另一派是实在论:认为我们的理论反映了客观世界,这个理论的真假决定于跟外部实在是否符合。再有是经验论:理论的好坏,在于能否对经验能作出合适的说明。关于实在论,主要争论的一个问题是理论实体的问题,桌子、椅子是客观存在,是常识,大家都承认。但原子,更小的到电子、强子、超子、夸克等这些东西到底是真的存在物,还是人建构出来的?这是科学哲学家在争论的问题。有的人说,只要从粒子物理演绎推理出来的结果,可以用乳胶片、气泡室观测出来,确实有这样的图像,说明理论是对的,那个东西就是真的。有的说,你看到的照片就是这么个照片,基本粒子是建构出来的东西。到底真不真,不知道。&&&&现在越来越玄了。电子作用、引力、强作用、弱作用,物理世界中的四种相互作用,电子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通过规范场理论可以统一起来了。现在大统一理论想把强相互作用也统一进来,把引力也统一进来。这当然满足简单性的原理,但是很难用实验检验。现在提出超弦理论,最基本的东西是个弦,有十度空间,真让人难以想象。科学反映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客观知识是不是真的反映了,是不是真的客观?这个问题到现在科学哲学界都得不到一个肯定的、一致的解答。&&&&有两点是比较一致的。一个是观测渗透理论,观测里面渗透着理论。做实验时有一套理论的背景在后面。一张照相乳胶片,一般人只看到很多线条,基本粒子物理学家就能看出存在新的粒子,因为物理学家有理论储备,因此才能够观察出来。一个植物学家,到森林里去会发现新的植物物种,但外行人只知道是野生植物,看不出名堂。因为植物分类学家有知识储备,知道哪些植物过去已经知道,哪些是新的发现。观测总是渗透着理论。&&&&第二个是整体论,从实验数据或观测资料到理论,其实,经验证据不能完全决定理论。对于实验结果,可以有不同的理论来解释。事实上,是科学家大家约定,这个理论比较简单、比较好,就选择这个理论,并不是只有某个科学理论独一无二地符合经验证据。科学哲学对目前对这个问题看法比较一致。科学究意是反映客观世界,还是人的建构,各个学派仍有争论。有的强调反映,有的强调建构。这涉及对科学知识体系怎么看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3、从科学社会学到知识社会学&&&&默顿,科学社会学,科学的精神气质。&&&&下面讲科学作为一个社会建制,科学建制里面有一些规范。默顿(R. Merton, 1900- )叫它做科学的精神气质。他归纳出四条:第一条是公有性,科学的成果是大家公有的,发表在刊物上大家都可以共享。第二条是普遍性:科学讨论的是普遍规律。第三条是无私利性:科学家为了求真理,不把个人的利益介入到科学研究中去,是客观的、无私的。第四条有组织的怀疑主义:科学机构有这么一套制度,科学研究成果先要怀疑,实验做出来,它是不是准确、是否可重复;硕士、博士论文写出来,要接受导师、评委审查,要答辩;投稿到杂志社,编辑部要请人审查,即使发表之后,人们还要复核检查、批评。所以科学通过这么多有组织的各种怀疑,千锤百,结论就比较可靠。这个与伪科学不一样,如一些邪教头目,不许别人怀疑。科学不是这样,出来一个东西,要大家反复怀疑、反复检验。&&&&默顿的成名之作,是《17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是他1932年的博士论文,最近我重新校译,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在书中有个两命题,称为默顿命题。默顿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又受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 Weber, )的影响。他认为英国科学在十七世纪能够成功,一个是生产的需要,采矿、航海、军事等需要,促进了当时科学的发展,这和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默顿的工作比较细致,他作了很多论证,查了很多英国科学家的传记词典,翻阅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哲学汇刊》和会议纪录,看到英国科学家的选题很多都是适应当时生产需要的。所以他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另一个方面,他又强调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这是受韦伯的影响。当时英国科学为什么能够突飞猛进?这是受清教伦理的影响。当时很多科学家都是清教徒或是倾向于清教的。清教信奉上帝。他们认为上帝写了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是大自然。研究大自然越研究得深,把大自然的奥秘探索出来,那就是理解了上帝的智慧和伟大。科学家就是在这种动力下工作的。牛顿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科学著作,没几本书。但他有200箱的书稿都是注释《圣经》的,所以牛顿是一个很虔诚的宗教徒。默顿的科学观和逻辑经验论还是一致的,比较谨慎,他说社会条件可以对科学家选择职业和选题有影响,但科学知识内容和研究方法,这是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事务,不受外部社会条件的影响。默顿是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他的科学社会学还讨论了科学这种社会建制的各种规范、制度,例如科学发现的优先权、科学奖励制度、名人效应(马泰效应)等等。 知识社会学:爱丁堡学派:拉图尔,《实验室生活》;富柯。&&&&后来科学社会学发展出一个新的学派,叫知识社会学,爱丁堡学派。他们认为不仅选题兴趣受社会条件影响,而且整个科学理论、知识内容也都受社会条件影响,所以叫知识社会学。尽管有些论断比较牵强,但影响很大,在当今西方科学社会学界占了绝对优势。另外他们对默顿的四条规范也提出挑战。法国的科学社会学家拉图尔(B. Latour),写了一本《实验室生活》(1979)。他跑到一个研究所,蹲点蹲了2年,跟科学家们一起生活,看他们如何选题、申请基金、如何做研究、发表论文、如何评级评奖等等。他发现科学家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神圣、没有私利的。争奖金、争课题经费、抢先发表等,私心也多得很。也有弄虚作假、修改数据、剽窃抄袭等不良行为。他们不强调科学结果要符合自然,强调科学的社会制约因素。法国还有一位哲学家富柯(M. Foucault, ),他写过《知识考古学》(1969)、《性意识史》()和《权力/知识》(1980)等著作,他认为,真理仅仅是权力的结果。 4.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它的社会功能非常之大。有人说,我们文艺复兴以后这几百年世界的发展,主要靠三个变革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现代科学技术。整个世界面貌大换样。马克思在1842年《共产党宣言》里讲:"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出现了机器、轮船、火车、电报等等。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后到今天又过了近160年,进步就更不可想象了,飞机、人造卫星、核电站、计算机、互联网等等。生产力的增长,就是靠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科学技术这三大法宝。科学产生那么大的影响,科学的威望就很高。我们现在讲科学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说科学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也讲过,生产力里面包含有科学的因素,因为生产里面包括有劳动力。劳动力中有工人、工程师。他们的科学素养越好,生产技能就越高。现在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像专利、软件,本身就是产品,又是资源,又是生产力。&&&&当今的反科学思潮:&&&&所以科学的威望越来越高,很多人都喜欢带一顶科学的帽子,这样,伪科学就出现了。另外还有反科学。科学当然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好处,但也带来危险。当今的反科学思潮在西方世界也很流行。反科学并不光是愚昧迷信的人,也不光是宗教徒、神学家。&&&&现在西方一些国家,反科学的很多是学者,人文学家。他们觉得科学太霸道了,国家的钱都给搞自然科学的人拿走了。因为20世纪进入了大科学时代,一些重大设备像一个大工厂,需要很大的人力和资源;一个高能加速器花要多少钱!搞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拿不到多少钱。所以他们说:科学压倒了人文。有的人觉得科学越来越深奥,根本看不懂,像量子场论等,有些学物理的都看不懂。另外有人认为,本来世界是很美妙,有魅力的,科学一搞就没有魅力了。科学"祛魅"。&&&&另一大类反对科学的是绿党、生态环境主义者,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把环境破坏了;例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放射性污染等等。和平主义者认为科学搞出了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整个人类可能就要毁在这里面。&&&&还有女性主义者,在西方非常历害。她们认为过去的科学文艺都是男性主义,现在要倒过来,要女子中心主义,至少要男女平等。有位很有名的女性主义者哈丁(S. Harding),她说,牛顿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是本强κ植帷R馑际悄腥饲康骺刂啤⒘α浚栽蛞鼗场K炊钥刂谱匀弧⒏脑熳匀唬康鞴鼗匙匀弧N恼潞苡猩慷浴5撬撬挡怀隼矗缘目蒲в惺裁刺厥獾姆椒āK桥揽蒲У哪行曰热缥裁磁牡门当炊蒲Ы钡哪敲瓷伲鹊取&&&&后现代主义,认为西方现代化出了问题,为什么要由西方的科学来主导,中国的中医、藏医、印度的古代科学等边缘科学中也有很多很好嘛。后现代主义也比较流行,他们往往是一些左派,对资本主义现状不满。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在年轻人里也很时髦,比如他们不谈建构,谈解构,要把一切东西都解构掉,"只破不立"。他们认为科学是权力创造的,有权就有真理。这些论调引起了科学家的反感。&&&&科学家对后现代主义和社会建构论的反击:索卡尔事件&&&&1996年出现了索卡尔事件。索卡尔(A. Sokal)是纽约大学物理学的教授。当时美国有一本杂志《社会情景》(Social Context),是社会建构论者的代表性刊物。这个物理学家对社会建构论者否定科学的客观性不满,就写了一篇文章叫《跨跃边界:量子引力的解释学》。解释学是后现代很时髦的人文学研究方法。用解释学解释量子引力,过去没人做过。这篇文章是故意的,把后现代主义的一些论点、话语放在里面,表面上好像支持社会建构论,实际上在科学上有许多错误。但文章似乎规规矩矩,参考文献好几百篇,送到了《社会情景》杂志。杂志编委拿到后很高兴,认为科学家支持他们的观点,未经科学家审评就发表了。发表后,索卡尔又写了篇文章,说自己那篇文章科学上错误百出,你们都看不出来,还整天讲科学,一点科学常识都没有。这篇文章投过去,编辑部就不给发表。索卡尔同社会建构论者开了个大玩笑。对社会建构论者是一个打击。 5、科学为什么?&&&&科学完全是客观的吗?确实有人的因素。先有自然界才有人,有了人才有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不管怎样是人造出来的。人的语言、人的思想方法、人做的实验,这里肯定有人约定的因素。但是特别是自然科学,我们研究的是自然界,总要说明和预测自然的现象,这不能随心所欲、指鹿为马的。科学到底哪些有真理性的因素、哪些是人建构的因素,大概是科学哲学里一个难题,目前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科学为什么?过去科学家为科学而科学,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求真。一些早期的科学家是要为科学献身。他们认为科学是价值中立的。现在科学的社会后果很严重,比如造出核弹、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可以把人类消灭。克隆、基因工程、试管婴儿、器官移植等等这类技术将来对整个人类的生活、伦理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科学家不能只求真,不问它的社会后果。科学家不能不考虑研究科学到底是为什么?科学归根结底还是要为人服务、为人类的幸福生活服务。所以现在科学伦理学很时髦。过去逻辑经验论不考虑伦理学,只考虑能不能证实、真不真、假不假,而现在科学哲学很大一批人转到搞科学伦理学上去。特别是现实的很多问题,安乐死、艾滋病、人体实验等等,都跟伦理学有关系。现在科学伦理学变成了科学哲学中很热的一个部门。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51:00 &&
科学是什么
阿西莫夫  在开始的时候几乎就是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无机物是不会有的,而有些活的有机体也因为缺乏好奇心而显得全无生气。  一棵树无法以我们所能辨认的方式对它的环境表示好奇;海绵或牡蛎也同样不能。风、雨或海流带给它们所需要的物质,而它们也能够从中获取。假如遇到的是火、毒品、猎食动物或寄生物,它们也会安安静静地死去,就像活着的时候一样无声无息。  早在生命诞生的初期,某些有机体就己发展出一种独立运动的能力。这对它们控制环境具有重大意义。会动的有机体已不再是消极地等待食物,而是主动地去寻找食物。  于是世界上出现了冒险与好奇心。一个有机体如果在寻找食物的竞争中犹豫不前,过度保守,必然会惨遭挨饿的命运。因此,在早期,为了求生存,必须加强对环境的好奇心。  以蠕动方式寻找食物的单细胞草履虫,不可能像人类那样有自觉的意识和愿望,不过,它具有一种动力(即使只是“简单”的物理-化学的动力),使它好像是要在周围的环境中寻找食物或安全。这种由“好奇心”引起的动作我们最容易辨认,因为这种动作是与人类生命最为相近的那种生命所必不可少的。  当有机体变得越来越复杂时,它的感觉器官也更加多样化,而且更为复杂、更为精细,有关外界环境的更多的信息被接收进来。与此同时,它也发展出(是因是果我们无法分辨)日趋复杂的神经系统,以储存或转译由感觉器官所接收到的信息。求知欲  有时候,接收、储存、转译外界环境信息的能力超过了所必需。一个有机体吃得很饱而又无所事事,眼前又没有危险,它又会怎样呢?  或许它会像牡蛎一样陷入麻木的状态。但是高等有机体仍有探测环境的强烈本能,我们可以称之为“闲暇的好奇心”,虽然我们对此可以不予理会,但是我们可以以此来判断动物的智力。譬如,狗没事干的时候,会到处闻来闻去,听到人类不能听到的声音时,又会突然竖起耳朵;而猫有空闲时,不是在舔自己,就是安静地伸着懒腰睡大觉,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狗比猫聪明。脑子越发达就越有兴趣探险,闲暇的好奇心也就越旺盛。猴子以它的好奇心闻名,它那忙碌的小脑瓜儿随时随地不断地在动,在这一点上,以及在其他很多方面,人类可说是超猴。  人脑是迄今已知的宇宙中最精巧组织的一团物质,它接收、组织、储存信息的能力远远超过生活的需要。据估计,在一生中一个人可以学到15×10^12个信息。  由于人脑的潜力如此巨大,所以人很容易被无聊所折磨。当一个人被限制在没有机会施展自己脑力(除了基本生存所必需之外)的情况下,会逐渐产生不愉快的症状,包括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事实上,任何正常人的好奇心都很强,如果这种好奇心不能在正常情况下得到满足的话,它只好另找出路,甚至做出令人悔恨的行为。人们不是常说“好管闲事”和“少管闲事”吗?  即使要受到惩罚,人类也一向难以克制他们的好奇心,这从传之已久的神话或传说中可见一斑。希腊有个潘多拉及潘多拉的盒子的故事。潘多拉是世间第一个女人,宙斯给了她一个禁止打开的盒子。可想而知她很快就把盒子打开了,发现盒内全是疾病、饥荒、仇恨及各种邪恶的精灵,这些精灵全都跑了出来,从此危害人间。  圣经故事中夏娃被蛇诱惑的那一段,在我看来,蛇的工作简直易如反掌,而且我认为它甚至可以不必说那一段引诱夏娃的话,因为即使没有外界的引诱,夏娃的好奇心一定会驱使她尝一尝禁果的滋味。如果你想用比喻的方法解释圣经的话,你可以把蛇设想为人类这种内在冲动的代表。在传统的漫画中,夏娃手拿禁果站在树下,至于蜷在树枝上的蛇,只要再标个“好奇心”就可以了。  即使好奇心跟其他人类的冲动一样用在最不名誉的事情――刺探别人的私生活上,它仍然是人类精神中最高贵的天性,因为好奇心最基本的定义是“求知欲”。  这种求知欲最初表现在解决人类实际生活的需求上,例如:怎样耕种作物能获得丰收?怎样设计弓箭才最好用?怎样织布比较好?简单地说就是“应用艺术”。当这些比较基本的技能需求满足以后又如何呢?求知欲不可避免地会升级到比较不受限制和更复杂的活动上。  显然,为满足刚开始的无限的精神需求的“美术”,是在无聊的痛苦中产生的。诚然,人们很容易找到美术更多的世俗的用途及产生的原因,例如绘画和小雕像被用来作为丰收的符咒和宗教的象征,但是人们不能不怀疑,是先有了物品,然后才想到拿它来作什么用。  如果我们说美术产生于美感,那也是本末倒置的看法。美术一旦形成,就会不可避免地向美的方向扩展和提高,但即使没有这一过程,美术仍然会形成。毫无疑问,美术除了先于充实心灵的基本需要之外,也先于对它们的各种可能的需要或应用。  不仅从事美术创作可以满足精神需求,作品的玩味和欣赏对观众来说也有同样的作用。一件伟大的艺术品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所提供的精神刺激不是其他地方可以轻易找到的,它所包含的复杂“信息”使脑子的活动超出平常的需求,除墨守成规或精神失常的人外,这种脑力活动是相当愉快的。  即使从事美术可以消磨闲暇时间,但也有它的缺点,那就是除了必须有充满活力及创造力的大脑外,还需要精巧的技术;至于不涉及技术的脑力活动,事实上与美术活动一样有趣,它所追求的是知识本身,而不是为了应用。  于是求知欲似乎相继被引入更微妙的领域,从而更有效地占有心灵――由完成实用的知识,进而完成美的知识,再升高到“纯”知识。  单就知识本身而言,是为了寻求解答诸如天空有多高、石头为什么会落下来等纯粹由好奇心所引发的一些问题。然而,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目的使我们一定要知道天空有多高或为什么石头会掉落。高高在上的天空不会干扰我们日常的生活;至于石头呢,使我们知道为什么石头会掉落,也不能使我们更灵巧地躲开它,或者碰巧掉在我们身上的话,让它打得轻一些。但是总有人会问那些看起来毫无用处的问题,并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纯粹是出自于求知欲,为了使他们的大脑保持活动。  解决这种问题的明显的方法是:编造出一个合理的答案――从当时已知的资料中找出一个足以满足好奇心而又可以理解的答案。用“编造”这个字眼似乎太粗俗,太没有诗意了。古时候人们喜欢把发现的过程归因于缪斯女神所赐的灵感:或来自天国的启示、不管是灵感还是启示,或是讲故事中的创造性思维,这些解释大都是类推得来的。例如闪电具有骇人的杀伤力,就像一把猛然投掷而来的利器,从而推导出、定有能够使用这上强大武器的巨人,因此在神话中,闪电便是雷公的锤或是宙斯的发亮的矛。超等的武器为超人所利用。  于是神话便这样诞生了。自然力都被拟人化而且封为天神。各神话间彼此互相影响,并由一代代讲神话的人加以补充提高、直到原来的面貌变得模糊不清,有些神话会变成哀婉的故事,而有些增添了伦理道德的内容后变得非常重要,竟然使它们在一种主要宗教的结构中有了意义。  就像艺术有美术和应用艺术之分一样,神话也有这种性质;神话可以维持其美的魅力,也可以适应人类的实际应用。举例来说,早期的农民相当关心下雨现象以及下雨为什么如此反复无常。人类把天地加以拟人化之后,发现下不下雨很容易解释。下不下雨要看地神或天神高不高兴。这种神话一旦被接受,农民就想到要用各种祭拜仪式来取悦于天地神而降雨,比如以饮酒狂欢的方式来让天地之神高兴等等。希腊人  在西方的文学和文化遗产上,希腊神话是其中最美丽和最精彩的一部分。但希腊人最先也是以非人的和非生命的观点来看待宇宙的。对于编造神话的人来说,宇宙性质的不可预测正如同人的本性一样难以捉摸。虽然这些神拥有超人的神秘力量,但不管他们多么厉害,他们跟普通人一样也有轻浮、反复无常、激动、为琐碎小事发脾气等毛病。浩瀚的宇宙在这种霸道而又不可预测的神祗控制下,根本没有希望能了解它,只有听天由命。但是后来的希腊思想家以新的观点来看待宇宙,认为宇宙是由不变的法则控制的一台机器。他们此时都致力于这种令人兴奋的智力活动,试图发现这些自然法则究竟是什么。  根据希腊的传说,第一个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是公元前600年的泰勒斯。后来的希腊作家们给他加上了无数个发现,而他可能是最先把整个巴比伦文化带到希腊来的人。他最惊人的成就据说是正确地预言了公元前585年的日食,后来果然发生了。  在探索自然法则的过程中,希腊人认为大自然是会公正处事的,也就是说,只要用正确的方式去探讨,大自然必定会披露出一些秘密,决不会中途改变立场或态度(两千年后,爱因斯坦心有感触地说:“上帝或许是神秘莫测的,但他绝无恶意”)。他们还认为自然法则一旦被发现就可以理解。这种希腊式的乐观精神一直留存到现在。  这种信念产生之后,人类就得创造出一套有条理的系统,以学会怎样从观察到的资料中找出内在的规律。运用既定的论证法则由一点推进到另一点必须运用“推理”。一个进行推理的人可以利用“直观”来指导寻找答案,但是必须依靠合理的逻辑才能检验某一种理论。举例来说,如果白兰地加水、威士忌加水、伏特加加水、甜酒加水都是能醉人的,那么你可能很快就下结论说:在这些饮料中,麻醉因子一定是共有的水。这种推理是错误的,但到底是哪里的逻辑错了并不明显。如果情况更复杂,要找出错误就更不容易了。  找出推理过程中的错误,从希腊时代至今,思想家们都引以为乐。然而系统逻辑的最早基础,则应归功于公元前5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他是第一个总结出严密推理规律的人。  人对大自然的智力游戏主要有三种:第一,要收集对大自然各方面的观察资料。第二,要把这些资料井然有序地组织起来(这种组织不是要改变原来的资料,而是让它们比较容易处理。例如,玩桥牌的人都知道,把手中的牌依花色和大小秩序排列后,出牌比较方便)。第三,由这些资料中推导出一些概括观察结果的原理。  举例来说,我们观察到弹子在水中会下沉,木头会浮起,铁块会下沉,羽毛会浮起,水银会下沉,橄榄油会浮起等等,如果把所有会下沉的东西列在一起,会浮起的也列在一起,再找出能够分辨两组的特性,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密度比水大的会下沉,密度比水小的会浮起。  希腊人把他们这种研究宇宙的新方法叫做哲学,意思是“对知识的喜爱”,或意译为“求知欲”。 几何学和数学  希腊人在几何学上贡献卓著,他们的成功主要是由于两种技术的发展:抽象和概括。  以下有个例子:埃及的土地测量者发现一个形成直角的简单方法,那就是把绳子分成12等份,以其中的3份为一边,4份为另一边,5份再为另一边,围成一个三角形坝(3份边与4份边相接之处为直角。至于埃及人是怎样发现这种方法的则没有记载。埃及人的兴趣停止在如何应用它,但好奇的希腊人则致力于研究为什么这样的三角形会包含一个直角。他们分析的结果发现,构成直角三角形的物理条件本身只是偶然的,不管它是由绳子或亚麻布或木条板围成都无关紧要,它只是几条直线以某种角度相接而已。理想的直线是不受视觉约束的,只存在于想象之中。这个方法希腊人称为抽象法,也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把不重要的枝节删去,只考虑与问题本身有关的性质。  希腊的几何学家则更进一步,在解决各个问题时不一一分开处理,而是找出一组问题的共同答案。例如,某人通过尝试可能发现直角不只出现在3、4、5的三角形上,在5、12、13的三角形或7、24、25的三角形上也会出现。但是这些只是数字,并没有什么意义,各种直角三角形会不会有什么共同的性质呢?仔细地推理后,希腊人发现形成直角三角形的惟一条件为:X^2+Y^2=Z^2,Z为最长的一边,而直角则在X边和Y边交接之处。我们可以验证3、4、5的三角形:3^2十4^2=5^2;5、12、13的三角形:5^2+12^2=13^2。7、24、25的三角形:7^2+24^2=25^2。这些只是无限种可能情形中的三种情形而已。发现这种关系永远成立的证据使希腊人受到启发,他们进而使用几何来作为发现或形成这种法则的极好工具。  很多希腊数学家对于几何图形中线和点的关系提供了证据,而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定理是在公元前525年由毕达哥拉斯发现的,为了纪念他,这一定理至今仍称为毕氏定理。  大约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得把当时已知的数学定理收集起来,并加以编排,使得每一个定理都可以由先前已证明过的定理来证明。但我们会立即想到,假如每一个定理都可以由已证明过的定理加以证明,那么如何证明第一个定理呢?答案是刚开始的前提非常明显,而且很容易被人接受,所以根本不需要证明,这称为公理。欧几里得设法把当时公认的公理化简成几个简单的陈述。就根据这几个公理,他建立了一个复杂而堂皇的体系――欧几里得几何学。历史上从未有人由如此简单的几个陈述推导出一个体系来。两千多年来,欧氏几何学一直被用作教科书,只有微小的改动,这是对欧几里得的最高褒奖。(待续)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52:00 &&
(接上)演绎法  由一组公理推导出一个知识体系,这种方法叫做演绎法,这是相当吸引人的,由于几何学成绩斐然,希腊人竟爱上了这种游戏,但也因此犯了两大错误。  第一个错误就是把演绎法当成寻求新知识的惟一可尊敬的途径。他们清楚地知道有些知识用演绎法推演并不合适,比如说由哥林斯到雅典间的距离就无法用抽象的定理来推演,而必须测量。当希腊人在需要时,愿意研究自然,但是总觉得羞耻,因为他们认为最高级的知识来自思维。他们有低估与日常生活直接有关的知识的倾向。有一个故事说柏拉图的学生在接受大师的数学指导时,最后很不耐烦地问:“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处呢?”柏拉图很不高兴地吩咐仆人拿一枚硬币给那个学生,把他打发走了,口里说:“现在你不必再认为你所学的一切毫无用处了!”  这种自视清高的观点可能来自希腊的以奴隶为基础的文化,因为当时所有的日常琐事都由奴隶来担当。情况可能是如此,但我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即希腊人所认为的哲学是一种运动,一种智力游戏。社会上很多人觉得,从事业余运动的人社会地位比职业运动选手高。根据这种纯正的观念,我们要规定奥运会不准任何职业运动选手参加比赛,岂不荒谬可笑。希腊人这种“崇拜非实用知识”的哲理观,可能是建立在这样一种感情上,即让诸如雅典到哥林斯的距离之类的世俗琐事干扰抽象思维,就像让杂渣掺入纯哲学领域中一般。不论他们如何强辩,希腊思想家的这种态度已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限制。希腊对文明并不是没有实际的贡献,但是连他们的伟大工程师阿基米得都拒绝把他的实用性的发明和发现写出来。为了表明他“业余”的身分,只发表了他在纯数学上的成就。希腊人对于世俗的事――发明、实验或对自然的研究――缺少兴趣,只是束缚希腊思想的一个因素而已。希腊人把重心放在纯抽象或形式的研究上(在几何学上的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使他们陷入了第二个大错误,最后,被引进了死胡同。  在用一些公理成功地导出几何学体系的鼓舞下,希腊人把公理看成为“绝对真理”,而且认为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获得。于是,在天文学上他们把下列观念当成自明的公理:第一,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不动的;第二,地球是污浊的和不完美的,而天则是永恒不变的而且是完美的。由于希腊人认为圆是完美的曲线,而且认为天是完美的,所以他们认为星体应该是以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转。但是当时从航海和历书中,他们的观察表明,星球并不是以完美而简单的圆形轨道运转,所以被迫认为星球是以更复杂的轨道运转,对此公元150年托勒玫提出了一种极其复杂的体系。亚里士多德也由自明的公理提出了想象的运动理论,比如物体落下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每个人都会看到石头比羽毛落得快。)  后来,由自明的公理演绎的方法被逼得走投无路。当希腊人将公理包含的各个方面全部推导以后,在数学或天文学上更进一步的突破已变得不可能了。哲学的知识显得既完全又完美,甚至在希腊黄金时代结束2000年后。当有关物质宇宙的问题再次被提起时,仍有用“亚里士多德说……”或“欧几里得说……”作为问题圆满解决的倾向。文艺复兴和哥白尼  希腊人在解决了数学和天文学上的问题后,便转向更微妙、难度更大的知识领域。其中之一就是人的灵魂。  柏拉图对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美德?”等问题,要比对“为什么会下雨?星球怎样运动?”等问题感兴趣得多。若说亚里士多德享有最高自然哲学家的地位,则柏拉图就是最高道德哲学家了。罗马时代的希腊思想家对道德哲学越来越感兴趣,而对自然哲学越来越疏远。普罗提诺于公元250年所提出的极为奥秘的“新柏拉图主义”,可算是古代哲学最后的一次发展。  此后基督教兴起,基督教教义着重在神的本性及神与人类的关系。基督教把道德哲学引人一个全新的领域,使它成为一种明显优于自然哲学的理性追求。公元200--1200年,欧洲人的研究几乎全都与道德哲学有关,尤其是对神学的研究。自然科学几乎无人间津。  虽然如此,阿拉伯人设法把亚里士多德、托勒玫等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从中古时代保存下来;后来从阿拉伯人那里又逐渐回传到西欧。到了公元1200年,亚里士多德学说又复活了。更大的活力来自奄奄一息的拜占庭帝国,它是当时欧洲保留古希腊黄金时代连续文化传统的最后一个地区。  亚里士多德哲学重现以后的第一个最自然的结果,就是他的逻辑及推理系统在神学上的应用。公元1250年左右,意大利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以亚里士多德学说为基础,建立了一套“托马斯学说”,这套学说至今仍然代表着罗马天主教的基础神学。但是欧洲人很快也把复兴的希腊自然哲学应用在非宗教性的事物上面。  由于文艺复兴的领导人物把重心由神学的研究转移到人性的研究上,所以被称为“人文主义者”,而对文学、艺术、历史的研究现在仍被称为“人文科学”。  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们给希腊自然哲学引进了新的观点,因为旧有的理论已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了。公元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出版了一本大胆否定天文学公理的书,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但他仍然赞成地球及其他星球的圆形绕转)。这个新的学说为观察到的天体运转提供了更简单的解释。但是哥白尼所提出的转动的地球远不如古希腊人所说的不动的地球“自明”,难怪哥白尼的学说半个世纪后才被人们接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哥白尼系统本身并不是一项惊人的改变。哥白尼只是换了一个公理而已;早在两千年前的阿利斯塔克就已经预测到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了。当19世纪的数学家基于不同的前提而向欧几里得公理挑战,并建立新的非欧几何学时,他们对于其他事物的想法造成的影响更为深远;今天我们对于宇宙的历史和它的构造所知道的一切,完全与非欧几何学符合,而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欧几里得几何学了。但是哥白尼所引起的革命却不只是更换一个公理,而是最终导致一套全新的研究大自然的方法,这个革命是由16世纪末意大利的伽利略进行的。实验法和归纳法  希腊人一向把明显的事实当作推理的起点、历史并没有记载亚里士多德曾经把两块重量不同的石头山起投下去,来检验落下的速度与物重成正比的假设。对希腊人而言,实验似乎是不恰当的。这干扰了纯演绎的完美性。而且,如果实验和演绎的结果不符合,人们能够肯定实验结果是对的吗?不完美的现实世界会与抽象观点的完美世界完全相符吗?如不符合,是否应该让完美的观点向不完美的现实妥协呢?以不完美的仪器检验完美的学说,希腊哲学家并不认为这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在与托马斯?阿奎那同时代的著名哲学家R.培根以及后来的F.培根的大力支持下,实验法在欧洲才受到哲学方面的尊重。但是推翻古希腊人观点并实施这场革命的还是伽利略。伽利略是位令人信服的逻辑学家和杰出的宣传家。他清楚而生动地把他的实验和他的观点陈述出来,因而赢得了欧洲学术界的赞同。他们在接受他的成果的同时接受了他的方法。  伽利略最有名的故事是他用公开的实验证明亚里士多德落体学说的错误。据说他爬到比萨斜塔上面,将一个4.54公斤(10磅)重的球体和一个0.454公斤(1磅)重的球体同时丢下去,两球同时落地的声音粉粹了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学说。  其实伽利略很可能没有做过这个实验;但由于这个故事符合他所提倡的观点,所以这个传说几个世纪以来广为世人所深信。  伽利略真正做过的实验是,从斜坡上将球滚下,然后测量在一定时间内球所走的距离。他是做时间实验和进行系统测量的第一个人。  他的革命在于,在科学的逻辑方法上使归纳法重于演绎法。与其把结论建立在假设的法则上,不如从观察中归纳出法则(或公理)。当然连希腊人也知道由观察可以得出公理,例如欧几里得公理“两点间最短的距离是一条直线”就是根据经验作出的直观判断。但是希腊哲学家忽略了归纳法。近代的科学家视归纳法为获得知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并视之为证明法则的惟一方法。而且,现今的科学家深信,不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新的实验,反复进行检验,法则是绝不可能站得住脚的,这也是对进一步归纳的继续检验。  现在总的观点刚好与希腊人相反。现在我们不再把现实世界看成是真理的不完美代表,而把法则看成不过是现实世界的不完美代表,因为,无论做多少次实验,都不可能使法则完全或绝对永远有效。即使我们的法则是由千百万次实验的结果推导出来的,只要有一次观察与法则矛盾或不一致,就必须加以修正。不论一个学说有多少次实验成功地加以证明,也无法保证下次实验不会把它推翻。  因此;这就成了现代自然科学的奠基石。任何人也不能说他所得到的东西是最终真理。因此“最终真理”这个词变得毫无意义,因为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足够的观察而肯定真理一成不变,从而使之成为“最终真理”。但是希腊哲学家没有认识到这个限制。他们觉得,以同样的方法推论“什么是正义?”以及“什么是物质?”等问题,根本没有什么困难,而近代科学对于这两个问题有明显的区分。由于归纳法无法从不能观察到的事物中推导出法则,所以,对于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人类灵魂的性质,就不包含在归纳法的范畴以内。  现代科学直到建立了另一个重要的原则――所有科学家之间的自由交流与合作――才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虽然现在我们觉得这种需要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古代及中时代的哲学家则很不以为然,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是一个很神秘的组织,他们所有的数学发现都是秘而不宣的;中古时代的炼金术士因害怕别人学到技术,总是把他们所谓的发现描述得很模糊,而且只让很少的人知道。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塔尔塔利亚对于他发现的解三次方程的方法也守口如瓶,当另外一个数学同行卡尔达诺答应保密套出了他的秘密并出版成书公诸于世时,塔尔塔利亚勃然大怒,不过,除了气愤这位同行不守诺言之外,他倒是承认这种有益的发现应该出版公布。  在今天,如果一项发现被隐藏起来不发表,根本就不算是一项发现。在塔尔塔利亚和卡尔达诺以后100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强调所有出版的科学文件都要详细说明。而且,一项新的观察结果或发现,至少要有另一名研究者重复观察并予以“证实”,才被认为有效。科学并不是个体的成果,而是“科学社团”的产物。  在这种社团中,最早并且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推伦敦促进自然科学皇家学会,或简称皇家学会。这个组织是由一些对伽利略的科学方法感兴趣的人聚集起来的,于1645年创立,并且在1660年得到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正式认可。  皇家学会的会员经常聚会并公开讨论他们的发现,积极进行实验,并以英文而不是拉丁文写出报告。虽然如此,几乎整个17世纪他们还是处于“守”的地位。他们的许多同代学者的态度可以用一幅漫画来表示,这幅漫画用现代的方式画着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和亚里士多德的高大身影,他们正在傲慢地注视着一群小孩子玩石子游戏,上面标着“皇家学会”。  皇家学会处境的完全改变,应归功于其中的一个会员――牛顿。他根据伽利略、丹麦天文学家第谷以及发现行星公转轨道为椭圆形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观察结果,归纳出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最大的发现一一万有引力定律。但牛顿仍用几何学和希腊式的演绎方法发表他的发现。他的发现发表后,举世愕然,几乎把他当成偶像来崇拜。从归纳过程中得到几个简单的假设,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建立起雄伟堂皇的新宇宙,现在倒使希腊哲学家们看起来像是小孩子玩石子游戏。17世纪初由伽利略促成的革命,17世纪末由牛顿圆满地完成了。现代科学  如果能够说科学从此便一帆风顺,人类从此可以快乐地生活,那真是一件愉快的事。但事实是两者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只要科学继续是演绎的,自然哲学就可以成为所有受过教育的人普通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归纳的科学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劳动――要观察、学习和分析,再也不是一种业余的游戏。而且科学变得一代比一代复杂,在牛顿之后的100年中,还有一些杰出的人物可以精通所有领域的科学知识,但到1800年,这已经变得根本不可能了。随着时间的椎移,科学家们越来越需要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很小的领域里,专攻非常专门的学问。科学的迅猛发展迫使学术专业化,而且对于科学家而言,专业化程度一代比一代强。  有关科学家学术成果的出版物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丰富过,但外行人也越来越看不懂。这是阻碍科学进步的一大障碍,因为科学知识的基本进展通常是来自各种不同专业知识的融合。更严重的是,如今科学已越来越远离非科学家。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被渲染成魔术师,是众人所惧怕而不是倾慕的对象。科学是不可理解的魔术,只有少数与众不同的人才能成为科学家,这种错觉使许多年轻人对科学敬而远之。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包括在校的大学生,对科学产生了很大的敌意。我们的工业化社会建立在近200年以来科学发现的基础上,但我们的社会却越来越为它的成功所带来的副作用而烦恼。  进步的医疗技术使人口剧增;化学工业和内燃机在污染我们的水源和空气;物质和能源不断地消耗,使地球越来越枯竭。这些指控很容易归咎到“科学”和“科学家”身上,因为有些人不太了解,知识虽然造成问题,但不要知识并不能解决问题。  但是现代科学不需要对非科学家如此神秘,只要科学家担负起交流的责任,把自己那一行的东西尽可能简单并尽可能多地加以解释,而非科学家也肯洗耳恭听,那么两者之间的鸿沟或许可以就此消除。要能够满意地欣赏一门科学的进展,并不需要对科学有完全了解。没有人认为,要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自己必须能够写一部伟大的作品;要欣赏贝多芬的交响曲,自己必须能够作一部同样的交响曲。同样地,要欣赏或享受科学的成果,也不一定要具备科学创造的能力。  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处在现代社会的人,如果一点也不知道科学发展的情形,一定会觉得不安,感到没有能力判断问题的性质和提出解决的途径。而且,对于宏伟的科学有初步的了解,可以使人们获得巨大的美的满足,使年轻人受到鼓舞,实现求知的欲望,并对人类智慧的潜力及所取得的成就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我之所以写这本书,就是想借此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  摘自《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53:00 &&
科学是什么
方舟子  自从教廷为伽里略平反后,伽里略便成了一致公认的英雄,玩儿伪科学的人也就最喜欢以伽里略自居。神创论者固然开口闭口“我们就象当年的伽里略”呀,连算命先生也因为算命被视为不科学而愤愤不平,据说就象伽里略之受到教庭的迫害。一个科学胜利的史实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反科学的借口,人类的思维有时真是匪夷所思。  科学是件好东西,凡事给贴上科学的标签就仿佛身价百倍,“科学的神创论”在基督教教徒中颇有市场,而“科学的算命法”也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要把我们的祖宗在人类的蒙昧时代所冥想出来的一套哲学加一件科学的保护套,也不用花费太多的苦心,毕竟,已有不少中国的科学官僚在为它们撑腰,而一批又一批的江湖骗子们也都大摇大摆地被请进中国的高等学府作集体催眠的表演--这,算得上世纪末中国科学界的一大怪现象。  但是一种理论是否是科学的,是否能被全世界的科学界所接受,绝不是中国的科学官僚所能主宰得了的。现在的科学学普遍认为,要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科学,要符合逻辑的、经验的、社会学的和历史的四套标准,缺一不可。具体地说:  在逻辑上,它必须是:1)符合“奥卡姆剃刀”的原则,即必须是简明而非繁琐的,而不是包含一大堆假设和条件,为以后的失败留好了退路;2)本身是自洽的,不能一会说先造动物再造人,一会又说先造人再造动物;3)可被否证的,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永远正确、不能有任何的修正;4)有清楚界定的应用范畴,只在一定的条件、领域能适用,而不是对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在经验上,它必须:1)有可被检验的预测,而不是只是一套美丽的空想;2)在实际上已有了被证实的预测,也就是说,一个科学理论不能只被否证,而从未被证实,否则这样的理论是无效的;3)结果可被重复,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或者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有你一个人作得出那个结果,别的研究者重复不出来,还要怪别人功夫不如你。4)对于辨别数据的真实与否有一定的标准,什么是正常现象,什么是异常现象,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都要划分得清清楚楚,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结果随意解释。  在社会学上,它必须:1)能解决已知的问题,如果连这也办不到,这种理论就毫无存在的必要;2)提出科学家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模型,也就是说,它不光要有解释,还要有预测,否则也没什么用处;3)提供概念的定义,而且必须是切实可行的,不是象“气功场”、“天人感应”之类子虚乌有、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的伪概念。  在历史上,它必须:1)解释已被旧理论解释的所有的数据,也就是说,你不能只挑对自己有力的数据作解释,而无视对己不利的数据,否则就还不如旧理论;那些宣扬算命多准、祷告多有效的,其惯用伎俩就是挑出成功的巧合大肆宣染,而隐瞒了无数失败的例子;2)跟其它有效的平行理论相互兼容,而不能无视其它理论的存在。比如,“科学的神创论”如果要取代进化论这种“旧”理论,就不仅要解释已被进化论很好地解释了的所有的数据,而且不能不理睬与进化论相容得非常好的现代生物学的其它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的成果。同样,有人声称“气功科学”是最尖端的科学,那么它不仅要包容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还必须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平行学科不互相抵触。  除此之外,还必须知道,科学没有国界,没有种族、文化的界限,凡是声称某种科学只有中国人(或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才能掌握的,肯定不是真科学。  科学也与信仰无关,凡是声称“信则有,信则灵”的,肯定不科学。对于科学来说,如果是有的、灵的,你不信也照样有、照样灵;如果是没有的、不灵的,你信了也不会就有、就灵。  科学承认自己不会永远正确,它会出错,但是知错能改。如果根据某种理论预测世界杯的比赛结果,结果没有预测对,从科学的角度看,就必须承认这种理论至少是有缺陷的;相反地,如果只是怪罪预测者水平不够、对这种理论没有真正掌握,那么相当于认定这种理论永远正确、只能被证实而不能被否证,那与科学无关。  归根结底,科学是一种方法,是战胜愚昧无知的最有力的武器。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00:00 &&
总之,科学不是万能的。有时候又是如此的无力。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59:00 &&
唯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      唯美之思 人民日报之读书论坛   MAX WEBER将“现代”定义为“世界的除魅”的过程,也就是科学和理性全面胜利的过程:“只要人们想知道,他任何时候都能够知道;从原则上说,再也没有什么神秘莫测、无法计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掌握一切。”(《以学术为业》)西方的崛起,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及科学的工业化和军事化居功至伟,培根一语中的:“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的发展,曾经使启蒙思想家如法国孔多塞坚信人类的无限进步的可能性,“凡是不能预料的和可利用的东西,启蒙精神都认为是可疑的”(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换句话说,通过科学人类可以认识一切、控制一切。于是产生了所谓“唯科学主义”,“   唯科学主义认为宇宙万物的所有方面都可通过科学方法来认识”(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  吊诡的是,科学本来属于“工具理性”,是不涉及“终极关怀”的,它也正是在批判神学中发展起来的,是不语怪力乱神的。而唯科学主义要让科学为人类提供意义和价值,发挥价值理性的作用。科学赶走了基督教的上帝,带之以对科学和工具理性的信仰,唯科学主义不是成了一种“新神学”?   反神学的唯科学主义的背后,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那个基督教文化特有的“救赎历史”的历史目的论的幽灵,是以科学的名义提供“救赎”。物极必反,尼采以下,到如今的后现代主义思潮,都旨在以人的非理性,历史的非目的性、真理背后的权力性这些“批判话语”,来解构唯理主义和唯科学主义的绝对霸权。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若干国家的极权主义实践,更是摧毁了科学的进步必然将人类引向“自由和繁荣之路”的伟大神话,科学的工业化和军事化的极度发展,终于产生了核武器之类足以毁灭全人类和文明的黑暗力量。曾经向人类许诺过无限进步的科学“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是同时却也摧毁了所有的幻想和理想”(借用梅纽因的话)。终于在20世纪末,在有人宣布“历史终结”的同时,也有人宣布“科学的终结”(霍根)。两极相通,作为“新神学”的唯科学主义基于对理性的过度自负最终异化为非理性主义。  科学只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之一,求真是其唯一目的,它本身是不解决也无力解决善和美这类价值问题的。现代思想史上,伯林批判“真善美统一说”,   韦伯论“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海德格尔说“科学不思”,福柯揭示科学背后的权力关系,为我们反省唯科学主义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思想资源。认识世界,还有信仰的、道德的、审美的维度,唯科学主义要代替这些维度,其实是一种傲慢的僭越,可以说是知识领域的“极权主义”。  批判唯科学主义并不是要代之以非理性主义,反省科学的能力和局限性才是一种真正科学精神的体现,唯科学主义恰恰是反科学精神的,是科学精神的异化。科学精神,其核心是一种批判和怀疑的精神,科学的权威性必须受理论内部逻辑一致性和外部经验的检验,理性论证(能否形式化)和可控实验是检验的基本手段。科学精神所蕴涵的客观性、逻辑一致性和试错的检验方法是推动人类知识进步和文明演进的重要力量,这是已被历史实践所证明。  研究自然科学要讲科学精神,这近于同意反复,不过本世纪前苏联批判过所谓“资产阶级生物学“,纳粹德国提倡过所谓“德国物理学”,当时许多德国物理学家反对“相对论”竟然是因为爱因斯坦是犹太人,这些将科学意识形态化的做法是对求真的科学的最大侮辱,其摧毁科学的力量甚至大于非理性主义。所幸现在自然科学没有阶级性已经成为共识,这在中国实际是巨大的进步。但论及社会理论,中国学人无论是援引老马的意识形态理论,还是援引福柯的“知识-权力论”,似乎都主张社会理论是意识形态或是所谓“权力话语”,是不能科学争论的,于是社会理论之争用给对方扣“某某阶级的辩护士和代言人”,声称自己是“某某先进阶级的代言人”的作法司空见惯,顺利成章。我要指出的是,各种社会理论虽然其主张的终极目标(理想的社会秩序)有冲突,但是是可以科学争论和科学检验的。社会理论其解释性的部分可以通过对理论内在理路的分析和对社会事实的观察理性批评和检验,其建设性的部分更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检验。马克思的资本主义下“无产阶级绝对贫困论”理论,肯定已被可以观察和量化的社会事实证明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是不正确的,其“剩余价值”理论和观察到的事实有冲突,至少需要修正。这种批评是基于科学精神的,不是“谁代表先进阶级、谁代表落后阶级”的意识形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科学馆能不能停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