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鑫照顾薛之谦奶奶奶奶可以申请朝九晚五班吗

自己带宝宝,又要朝九晚五上班的宝妈们是怎么解决的?合肥雇保姆的话要多少钱一月?
来自妈妈帮社区:
请个月嫂,把月子过了再说。
请个月嫂,把月子过了再说。
月子做了一半了~一直老公姑姑在照顾我,老公他妈孩子抱都不敢抱……就会站一边盯着看,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姑姑总是跟她说,她过几天等我身体养好要回去看自己孙子,要她学着自己护理宝宝,她就知道说:你走了我就搞!看她那样,天天喊自己这疼那疼的,天天说自己发烧,又不去看,又不是没钱。急死我了~出了月子我凑合自己照顾照顾宝宝还行,过几个月上班了,指望她不定把宝宝弄什么样……
月子做了一半了~一直老公姑姑在照顾我,老公他妈孩子抱都不敢抱……就会站一边盯着看,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姑姑总是跟她说,她过几天等我身体养好要回去看自己孙子,要她学着自己护理宝宝,她就知道说:你走了我就搞!看她那样,天天喊自己这疼那疼的,天天说自己发烧,又不去看,又不是没钱。急死我了~出了月子我凑合自己照顾照顾宝宝还行,过几个月上班了,指望她不定把宝宝弄什么样……
只能狠狠心了到时,我家之前也是,后来上班了婆婆还是要带好的,要提前去给她带,我家就是上班呢前一天才给她带,就给哭了几天,心疼死了,回家就泪眼汪汪的看着我,差点都辞职回家了。
只能狠狠心了到时,我家之前也是,后来上班了婆婆还是要带好的,要提前去给她带,我家就是上班呢前一天才给她带,就给哭了几天,心疼死了,回家就泪眼汪汪的看着我,差点都辞职回家了。
只是婆婆那记性,那慢吞吞的动作,还有那天天老让人感觉病殃殃的身子板……实在是不太敢给她带,老公在的时候让她试着喂了宝宝一次,用口罩把自己围的严严实实的,口罩带完就往口袋塞,又不洗,下次用又拿出来直接带……可怜的宝宝……姑姑说她胆小,不敢碰宝宝,就婆婆自己女儿生宝宝的时候她也是的,她也不敢弄……是她女儿婆婆照顾的宝宝……怎么就这么小胆子……我有次趁宝宝睡了蹲厕所,她去房里帮我收饭碗,进去没多会我听到宝宝哭了,她哄都不哄一下,一声不吭的又从房间出去了宝宝又一直在哭,急的我厕所都没上完,赶紧回房间哄宝宝……怎么摊了个这么没用的婆婆!听姑姑说我老公跟大姐都不是她带的,也不知道她这大半辈子都在忙活什么了……总是看着忙来忙去,没一件事在正点上……
和宝妈一样的担心,婆婆太娇贵,每天都是到处不舒服,从来不干活,哎,去医院基本查不出来哪儿有问题,生了以后也打算请人,希望多交流
只是婆婆那记性,那慢吞吞的动作,还有那天天老让人感觉病殃殃的身子板……实在是不太敢给她带,老公在的时候让她试着喂了宝宝一次,用口罩把自己围的严严实实的,口罩带完就往口袋塞,又不洗,下次用又拿出来直接带……可怜的宝宝……姑姑说她胆小,不敢碰宝宝,就婆婆自己女儿生宝宝的时候她也是的,她也不敢弄……是她女儿婆婆照顾的宝宝……怎么就这么小胆子……我有次趁宝宝睡了蹲厕所,她去房里帮我收饭碗,进去没多会我听到宝宝哭了,她哄都不哄一下,一声不吭的又从房间出去了宝宝又一直在哭,急的我厕所都没上完,赶紧回房间哄宝宝……怎么摊了个这么没用的婆婆!听姑姑说我老公跟大姐都不是她带的,也不知道她这大半辈子都在忙活什么了……总是看着忙来忙去,没一件事在正点上……
真心恐怖,如同深受,也有这样的婆婆,还特别矫情,指挥别人这样干,那样干,而且要在家里当老大,什么都得顺着她,前几天来了就给赶回老家了
我婆婆根本不来带宝宝呢,健康的狠,希望我妈帮忙带,靠,自己不争气的儿子不挣钱,还要连累我妈!
真心恐怖,如同深受,也有这样的婆婆,还特别矫情,指挥别人这样干,那样干,而且要在家里当老大,什么都得顺着她,前几天来了就给赶回老家了
我家的赶不回去……因为这婆婆有时都特想离婚算了
和宝妈一样的担心,婆婆太娇贵,每天都是到处不舒服,从来不干活,哎,去医院基本查不出来哪儿有问题,生了以后也打算请人,希望多交流
宝妈有什么安排?我现在还没出月子,幸好老公姑姑一直在照顾我,不然身体早侉了。不过以后也不能老指望人家,姑姑家两个孙子要带呢~姑姑讲婆婆别一天到晚在外边逛,说尽量能在家就在家守着,她一天到晚都不知道忙活些啥了,老公昨天还打电话回来问他妈带孩子上手了没有,我都不知道怎么答。她不给添麻烦就不错了
干脆请个保姆帮你带,让你婆婆顺便搭把手。只能这样了&&
之前听人说这边月嫂只负责孩子或者负责做饭。而且费用还不低,一个月两千多吧,我们之前领导给她儿媳妇请的月嫂,跑了好几个,干几个月就不干了,而且还会偷偷给宝宝喂什么安神口服液,这样宝宝就会睡觉,被抓住了一次,那月嫂就打包回去了。
宝妈有什么安排?我现在还没出月子,幸好老公姑姑一直在照顾我,不然身体早侉了。不过以后也不能老指望人家,姑姑家两个孙子要带呢~姑姑讲婆婆别一天到晚在外边逛,说尽量能在家就在家守着,她一天到晚都不知道忙活些啥了,老公昨天还打电话回来问他妈带孩子上手了没有,我都不知道怎么答。她不给添麻烦就不错了
先定月嫂,由自己妈妈和月嫂照顾月子,婆婆离得远远地,出了月子自己和老公两个人带到上班,然后妈妈再请个半天的阿姨吧,先凑合着,没有办法,婆婆来了只能添堵,我觉得和她相处都能得抑郁症了,可惜妈妈身体也一般,累的让人心疼,楼主还是找个人,然后让婆婆盯着点,毕竟是亲奶奶,会爱孩子的
我家的赶不回去……因为这婆婆有时都特想离婚算了
宝妈,千万别坐傻事,我有时候也避免不了这么想,但是后来想爱我们的老公,还有要到的宝宝,还有娘家妈妈,生活一样美好。离婚之后只能更麻烦,有时候想孩子是自己的,她说没什么责任
宝妈,千万别坐傻事,我有时候也避免不了这么想,但是后来想爱我们的老公,还有要到的宝宝,还有娘家妈妈,生活一样美好。离婚之后只能更麻烦,有时候想孩子是自己的,她说没什么责任
先定月嫂,由自己妈妈和月嫂照顾月子,婆婆离得远远地,出了月子自己和老公两个人带到上班,然后妈妈再请个半天的阿姨吧,先凑合着,没有办法,婆婆来了只能添堵,我觉得和她相处都能得抑郁症了,可惜妈妈身体也一般,累的让人心疼,楼主还是找个人,然后让婆婆盯着点,毕竟是亲奶奶,会爱孩子的
我怕她那记性回头给我把孩子落外边了……这几天感觉她真是老糊涂了,今天老公打电话来说,再不行就俩人有一个辞职在家……确实毕竟是自己带着好点~请的人到时候不称心也是个麻烦事……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说有个年轻妈妈因为给自己一岁的孩子换三个保姆都不称心,最后搞孩子有点性格孤僻,怕见人……这会让小孩心理没安全感……
之前听人说这边月嫂只负责孩子或者负责做饭。而且费用还不低,一个月两千多吧,我们之前领导给她儿媳妇请的月嫂,跑了好几个,干几个月就不干了,而且还会偷偷给宝宝喂什么安神口服液,这样宝宝就会睡觉,被抓住了一次,那月嫂就打包回去了。
晕~这么无良的月嫂……恐怖!
晕~这么无良的月嫂……恐怖!
我怕她那记性回头给我把孩子落外边了……这几天感觉她真是老糊涂了,今天老公打电话来说,再不行就俩人有一个辞职在家……确实毕竟是自己带着好点~请的人到时候不称心也是个麻烦事……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说有个年轻妈妈因为给自己一岁的孩子换三个保姆都不称心,最后搞孩子有点性格孤僻,怕见人……这会让小孩心理没安全感……
不知道宝爸妈都是做什么工作的,辞职之后会不会以后还能有同样的机会,我们俩基本上很难辞职后在找到更好的机会,否则我早就回家带孩子了,分享孩子成长的点滴,而且父母也都不同意,自己辛苦培养了二十几年的优秀的孩子在家里窝着啊,自己老家找人是不是好点?
不知道宝爸妈都是做什么工作的,辞职之后会不会以后还能有同样的机会,我们俩基本上很难辞职后在找到更好的机会,否则我早就回家带孩子了,分享孩子成长的点滴,而且父母也都不同意,自己辛苦培养了二十几年的优秀的孩子在家里窝着啊,自己老家找人是不是好点?
我们都在国企,工作都还算是稳定~宝爸在外地,他想回来~不行就让他先辞掉,回来带宝到一岁,稍微好带点了再转手给他那个体弱的妈~
可是保姆带孩子你放心吗?我不放心电视上不是放过吗?有喂孩子药让孩子少哭不睡觉的,还有打孩子的,你都不在家,你放心啊?
妈妈帮百科热门内容
微信服务号
礼包领取指南NO.1
关注妈妈帮服务号
即送育儿百宝箱
还有海量免费试用不要白不要!
礼包领取指南NO.2
第1步:扫码成功下载后,首页即可领取新人专属礼包。
第2步:填写收货信息,轻松领取帮宝适新生礼盒,更有机会获得?198帮Box大礼盒!
&&手机客户端&&备孕&&相同预产期&&同龄宝宝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同城(21个)(11个)(13个)&&妈妈兴趣&&宝宝兴趣&&特别关注&&非常有用
|||||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当前位置: &
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的英文
英文翻译office worker&&&& morning&&&&nine&&&& night&&&&five&&&&4次方是 The fourth power of 2 i ...&&&& be o ...&&&&clan&&&&nine-to-five man&&&&change the world 9 to 5&&&&9 to 5; office space&&&&from-nine-to-five&&&&twenty something taipei&&&&the latest white collars&&&& salaryman&&&&between nine o'clock and five o'clock the normal working hours of an office wo ...&&&&commuter&&&&
i ...&&&&salaryman kintaro&&&&educating kidnappers&&&&wii party&&&&office staff&&&& quintuple&&&& be on duty
上午八点钟上班 start work at eight in the mo ...&&&& quintus&&&&fifteen
相邻词汇热门词汇
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的英文翻译,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英文怎么说,怎么用英语翻译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的英文意思,,,发音,例句,用法和解释由查查在线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
Copyright &
(京ICP备号)
All rights reserved描述一间大公司里的三位女职员,在工作上饱受歧视和屈辱,在公余之暇便幻想如何对付保守的经理来作为报复,不料后来竟真的将错就错把经理予以绑架,并假经理之名在公司进行翻天覆地的大改革。
影片/《朝九晚五》
导演:Colin Higgins主演: Jane Fonda Lily Tomlin Dolly Parton ...国家/地区: 对白语言:/上映日期:日 美国& ...类型:犯罪/喜剧片长:110 min
剧情介绍/《朝九晚五》
家庭妇女朱迪·柏恩莉(Jane Fonda饰)新近离婚,她在一家法人公司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文秘。办公室监督人寡妇Violet Newstead(Lily Tomlin饰)十分照顾朱迪,向朱迪讲述了她第一次上班时经历的灾难性的一天。被办公室里的人看作是以出卖色相获得老板青睐的美女秘书Doralee Rhodes(Dolly Parton饰)听得了这一切,心里颇为忿忿不平。老板Franklin Hart(hart英文专指雄鹿)是一个具有浓重性别沙文主义、伪善、固执、爱听马屁和鄙视女性的人。三人在他手下工作上饱受歧视和屈辱,同病相怜,遂成为要好的死党,常常在一起幻想敲掉Hart先生的脑袋,或Violet无意中将剧毒鼠药放入老板的中毒死了Hart,并将他的尸体偷出医院。不料后来竟真的将错就错把老板予以绑架,并假老板之名在公司进行翻天覆地的大改革。但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她们:在改革彻底成功之前,她们能囚禁Hart多久?
演员介绍/《朝九晚五》
《朝九晚五》简·方达 著名名演员(Henry Fonda)的女儿,出生于纽约,母亲是纽约社交界名人弗朗西斯·西摩·布洛考(Frances Seymour Brokaw),这使得简·西摩·方达自小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如此,童年的简并未对表演表现出很强烈的天赋和兴趣,直到17岁才和父亲参加了奥马哈社区剧团制作的(The Country Girl)。其后她遇见了李·斯特拉斯伯格(Lee Strasberg)并在其演员中心学习后才开始对表演产生了兴趣。1960年演出电影处女作(Tall Story,1960),为她其后成就斐然的表演事业开启了大门。1964年转赴欧洲,被法国导演罗杰·瓦迪姆(Roger Vadim)看中,在当地演出了好几部卖弄性感的电影,包括1964年的(Circle of Love ,1964)和1968年的(Barbarella,1968)。60年代晚期,她沉迷於“反越战运动”,但对演出也没有放弃。1971年(Klute)和1978年(Coming Home)为她赢得两座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1981年由她一手策划的(On Golden Pond,1981),为父亲完成了嬴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心愿,成为影坛的一段佳话。近年来仍作品不断。
幕后制作/《朝九晚五》
由Patricia Resnick编写故事梗概、导演Colin Higgins编剧的本片,描述一间大公司里的三位女职员,在工作上饱受歧视和屈辱,在闲暇时便幻想如何对付专横的老板来作为报复,不料后来竟真的将错就错把老板予以绑架,并假老板之名在公司进行翻天覆地的大改革。导演柯林.赫根斯企图为职业妇女打抱不平,在片中极尽夸张之能事,使本片成为一部讽刺性的。故事中涉及了后现代主义的重要议题女性主义,特别是女性在父权体制下工作的职业妇女所遭受到的压抑和歧视,以及对这些女性所产生的伤害。但集导演和编剧于一身的Colin Higgins并未能这一不平等现象提出有效的彻底的解决方案:片中的女性虽然绑架了男老板,成为公司的主宰,并对公司体制内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大幅度的整改,但不能永久囚禁老板(非法行为)这一问题的悬置,在改革开初就已经决定了她们的颠覆行为的暂时性。当然,对于这样一部被视为80年代经典的搞笑娱乐片来说,具有这样的批判性已属难能可贵了。
精彩海报/《朝九晚五》
参考资料/《朝九晚五》
/movie/18435/posters_and_images/322550/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河北教育(教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湖北教育·时政新闻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0次
参与编辑人数: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03:17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朝九晚五最新章节列表(天蚕土豆),朝九晚五全文阅读 - 笔下文学
┊┊┊┊┊┊┊┊┊┊┊
&&&&“我无意中发现女上司除了老公之外还有一个老外情人是因为帮她接了一个电话。她大概去洗手间了,她的直线响了5声之后,我决定帮她接听。拿起电话,还没来得及说:‘喂,你好’,一个中年老外的声音就迫不及待地喊起来:‘Hey,baby,I&miss&you&so&much。&Do&you&come&tonight?’我一时手足无措。突然想起一个故事说起过,当一个男士误闯女浴室后,最佳反应是说一声:‘噢,对不起,先生,走错了。’于是胡乱对着话筒说:‘什么?你在说什么?打错了吧’。然后挂机了事。”  这是薛莉《朝九晚五》中的一幕,也是“办公室政治”的一个典型场景——当然,只是个小case罢了。对正在或者曾经坐过办室的中国读者来说,虽然“办公室政治”(office&politics)可能是个新名词,但是对“办公室政治”的内容却并不陌生,非但不陌生,而且是高手林立,卧虎藏龙。  等级、权力、利益,这就是“办公室政治”的诱因和结论——排名有分先后。当然这也是一切政治活动的三个最基本的关键词。就公司或一切谋利机构的办公室而言,“办公室政治”的独特之处,就是发乎办公室,止于办公室。朝九晚五之外,在一般的情况下不会作武力及军事之“延申”。不然的话,就无法区别于“街头政治”或“强权政治”了。  此外,办公室既是一公司对内的公众场合,“办公”者,堂而皇之办的就是公事;与此同时,办公室又是公司对外的“私人地方”,闲杂人等误闯,分分钟会招来保安,至于前述“公事”,根本上还是私利。故虽不能据此而断言办公室乃一如假包换的“假公济私”之所在,然而一室之内,男男女女,办公乎?营私乎?一时倒也分不清楚,就当是一个内容超级丰富的“公私三明治”好了。因此公私难分之故,办公室里的等级,既森严又散漫,办公室里的权力,既集中又分散,办公室里的利益,既现实又深远。所以,尽管上演的都是室内剧,但是办公室政治又因此而区别于“宫廷政治”。事实上,就公司以及办公室的内部运作而言,所谓行政,所谓管理,千头万绪,无非是开会开会再开会,因此,非要拿来同某一种“政治”来套一下的话,我个人认为办公室政治至少在表现形式上比较接近于“议会政治”。  也许我们并不熟悉“议会政治”,所幸“办公室政治”大家都不算陌生。众所周知,凡是“政治”,不管是哪一种,都是要“搞”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办公室政治是天天搞,时时刻刻在搞着的。它可以搞成茶杯里的风波,也可以搞成风波里的茶杯。可以大搞,也可以小搞;可以善搞,可以恶搞;可以搞得很优雅,也可以搞到极下作。这种情况无疑给对于办公室政治的书写在形式上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既可以是男人肥皂剧the&West&Wing(《白宫西厢》),又可以是Ally&McBeal(《甜心俏佳人》)那样的“办公室罗曼史”;既可以是惊险样式、侦探推理,也可以是谴责小说、黑幕揭秘、工作手册、生存秘笈,或者心灵鸡汤,等等——不管薛莉是怎么写的,亦不论读者是怎样读的,《朝九晚五》都为中国的图书分类以及读者的阅读感受提供了一种新鲜有趣的类型。  对于中国的办公室政治,薛莉有发言权。自出道以来,她一直都在大公司的大大小小的办公室里厮混,香港人、台湾人混过,新加坡人、法国人也混过,中方,外方,男方,女方,本地人,外地人,海龟,土鳖,全部不在话下,既是别人的下属,又是别人的上司,以她的年纪,“政治斗争经验”算是丰富得很。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混到现在的公司了。那家公司很大,大到萨达姆·侯赛因家族都(透过法国Hachette公司)长期拥有若干的股份。不过据报导,Hachette的一名董事表示,联合国制裁令禁止伊拉克在其所持股份公司内拥有投票权,也不得分红——扯远了,这是国际政治,与办公室政治以及“国际办公室政治”浑身都不搭界了。
&&&&在一家老字号的出版社呆了三年后,我决定离开。因为理想中的职业生涯充满了竞争与历险、紧张与满足。但那里留给我的记忆却是一场没完没了的务虚会,就像京戏里老旦的抒情诗:咿-咿-呀-呀了半天,还不知她想说点什么。我很怕在没听懂她唱什么的时候,就已经老去。  然后来到一家外资网站。也曾是纳斯达克的一匹黑马,孰料进公司一个月不到,网络的泡沫就开始湮灭。公司立刻转型。而我,作为网站的制作人,一个花钱的主儿,马上被列到裁员的黑名单上。两个选择:要么转行做个business&person,要么走人。一身冷汗过后,我选择了前者。此后,穿着套装钓过客户,熬过通宵做客户企划案,曾经为了客户的意思无数次逼着下属作修改,讨价还价、笑着催款之类的事也干过。升过职,跳过槽,加过薪,也学会了与自己的老板谈判。  静下来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时,却只想笑。  我始终只是个职场的看客。一切都像是在演戏。我在演,我的老板在演,我的客户在演,我的手下也在演。即使在我板起脸来训斥别人或是谄着笑来附合别人时,都只不过是剧情需要而已。而导演就是职场的游戏规则。我总是试图将我的职业和生活分开,让它们泾渭分明,互不相扰。用职业的我去演戏,再用生活的我当观众。尽管很难。  因此当《上海一周》邀我写白领的职场生活专栏时,我迫不及待答应下来,并命它为“朝九晚五”。  看客成了说客。  这些短短的700字文中,记载了无数的事例。它们大多是真的,而且大多发生在周围人的身上:老板、客户、同事、同学、朋友、朋友的朋友。为了减少负罪感,我把这些事例斩头去尾,或东拼西凑,直到改装成当事人混然不觉时才肯出手。  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在里面读到似曾相识的人与事或刹那间的心境与浮想,然后会心地一笑。因为职场的游戏规划,应该是大同小异的吧。  感谢编辑和老友晓冬的青睐和支持,以前的同事现在的好友张剑和他的友人的奇思妙绘,这一场色彩绚烂的职场大戏才得以呈现给你。&nbsp&nbsp
&&&&这样的面试,我经历过一次。  那是应聘一家外资公司。面试结束后,老板照例说一周后给消息。于是所有的应聘者作鸟兽散。离家一公里时,我接到他的电话,告知我被录取了,然后跟我确认薪金数额。并叫我掉转车头,回来参加新产品上市的头脑风暴会议。  记得我当时镇定地对着话筒说:“您说的薪金是税后的,年终双薪,对吧?”  一个朋友遇到的情况更刺激。他应聘的职位是电脑公司程序员。面试完,他紧张地问考官:“我什么时候能得到回音?”考官微微笑道:“现在。”然后给他发了电脑,叫他马上开始工作。  进了公司才知道,招聘永远是匆匆忙忙的。领导一般不挨到最后一刻是不会轻易放出一个职位编制的。因此才有了上述情景。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方面应聘者的简历雪片般飞来,另一方面招聘方总为找不到合适的人而头大。双方就像恋爱扶贫对象一样,怎么都对不上。  我的老板高薪招一名助理时,面试了上百人依旧未果。后来知道,他总是嫌应聘者学历太高、志向太远大。这给他不安全感,怕他们屁股刚坐热就要跑。他的经典提问是:“你想怎么做好这份工作?”他心目中的理想答案是:“我只想把你所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据说这个答案是现任GE公司董事秘书的原创。以秘书身份进入董事会的,这位女士还是第一人。可应聘者的回答往往气势磅礴、心志高远,给人一种“不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感觉。遗憾的是,老板需要的就是那个意义上的不好的士兵。  朋友在广告公司面试了几个平面创意后,忿忿地说“围巾永远戴在脖子上、耳环永远穿在耳朵上,一点创意都没有。”  我记得,他当年参加面试的时候,也是这样子没创意的。&nbsp&nbsp
&&&&翻开你的通讯录,看看有多少儿时玩伴成为了公司客户,有多少大学同窗曾助你打通业务渠道,又有多少小师弟、小师妹成为了精英同事?  被公司雇用,不止是你的时间,你的脑袋,你的语言,你的修养,你的四肢,你的力量,连同你的人际关系也一起被雇用了。  还是美国公司将买卖关系进行得最彻底,摆出一付不愿贪员工小便宜的高姿态,表示愿另外付钱购买员工的人脉:比如,发掘一个客户或者举荐一个能干的同事发奖金若干。更多的雇主则是装糊涂,口头感谢一下完事。有意思的是,被占了便宜的员工也糊涂,并不清楚自己贡献了多少价值,甚至还为帮朋友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沾沾自喜。  有个高尚品牌的公关曾向我抱怨:公司要求她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要维护好品牌形象,包括周末shopping的时候,参加私人party的时候。因为这些场合很容易碰到客户或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人。记得在一个朋友的生日宴会上,遇到过一个推销红酒的,公然对寿星说:哇,怎么不用我们的红酒呀,比你这支好多了。  超时工作啊。  如果公司不付加班费,一定要谈一个好的报酬,否则亏大了。  还有的公司更可怕。6点钟下班的时候,竟然静悄悄没一个走的。据说这种情况一直会持续到7点半以后。也就是说,公司把大家潜意识中的合理下班时间强行推迟了一个半小时。而7点半之前走的人,都是忐忑的,慌张的,像欠了什么似的。什么世道。  但要声明的是,以上所述种种都是在你不想当老板的情况下应该想的,应该警惕的,应该斗争的。如果你抱负在胸,大可不必在乎这些蝇头小利。尽管先忍气吞声好了。等你爬到理想中的高位后,再变本加厉从员工身上把它们赚回来!&nbsp&nbsp
&&&&时尚杂志里的菜肴香艳油亮、鲜嫩欲滴,厨师说,这道菜其实只有五分熟,而且,上面涂的油是工业用油,因为比较亮泽。  一个能把美女拍得从画面中跳出来的摄影师说他一见到美女就想吐。拍摄过程中,为了让眼前的尤物更诱人,他常常不惜使用一切手段来包装她,包括使用啤酒泡沫烘托她的性感,用胶垫夸张她的臀围。    一个专事证券投资的行家逢人便讲:风险实在太大,还是不要做吧。他太清楚里面五花八门的鬼门道,坚持认为股市其实是庄家的天堂、散户的火坑。  他们都是专业领域中十分优秀的人,都以敬业而著称。  也许他们初涉专业是出于兴趣,出于对兴趣所指引方向的美好追求。介入越深,越觉得起初那种美好的感觉实在过于虚幻,兴奋点随即转向对技术的神经质般的追求,就像为了能打出1/40节拍而最终疯狂的鼓手。  一个朋友在美国一本家居杂志做编辑。他拍出来的家居照片有个特点,就是一般都看不出和这个家原来的样子有什么联系。拍摄当天,他会指挥一辆小面包车到现场,里面桌椅板凳、窗帘灯具一应俱全。看见主人家有什么不顺眼的地方,二话不说,换!但他做出来的家居照片,的确十分完美,虽然和主人家原来的风貌相去甚远。  美好的事物大多都是这样产生的。我们看到的样子和它的生产过程往往是两码事。  其实,这篇稿子,我本来想这样开头的:  《花样年华》里张曼玉裹在旗袍里的身体婀娜妙曼、凹凸有致,据可靠消息,她的胸部是垫出来的。  又一想,这么唯美的一部电影,这么可爱的一位演员,还是不要破坏他们在观众中的形象吧。&nbsp&nbsp
&&&&我喜欢大义凛然的越轨之人和越轨之事。  比如《悲惨世界》里的纯贞麽麽,当她无视法律的禁令,坚持把同事葬在祭台下面时,理由如下:这是“人的禁令,主的旨意。”她的话给我这样的暗示:遵循人的规则是一种愚不可耐的行为。  事实上我见过的许多可敬可爱的人都不是循规蹈矩之辈。    大学里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从不按教材上课,只管正史野史一通胡吹,考试时,主动为学生放哨,以便让大家专心作弊。尽管他的课在金光闪闪的学历学位证书里并无一席之地,但毕业数年后,还能记得的课程里,他的课是其中之一。  迄今为止遇到的最好的老板,鼓励我们尽量利用上班的时间处理私事,尤其是在手头没什么公务的时候,比如看电视、会朋友等等。以便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完全享受生活”。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在他手下做事时,加班率是最高的,而且没有加班费。但当时并不觉得烦恼,甚至还有一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快乐。  其实规矩都是人定的,我们无法指望所有的人都像纯贞麽麽那样善于揣测主的旨意,因此对规矩的遵循与否和好与坏等评价也没什么直接联系。  最近接到一张报考中级专业职称的通知,需要购买教材和在工作及休息日培训等。明知这个职称对现在的我来说已毫无意义,但还是报了名。心里想着万一哪天不小心又回到这个轨道中来呢?  说到底还是不够高明,终究未能越轨。  不过,在尚未足够高明时,又暗幸没有越轨,否则真是死无葬身之地了。&nbsp&nbsp
&&&&对我来说,10月+上海=万岁。在这个凉风、碧空和温善的阳光构筑的季节里,我们有了7天的国庆假期和5天的APEC假期。虽然后者要以牺牲两个周末为代价,因而有朝三暮四的嫌疑。  但政令归政令,如果想让相对“悠长”的假日得以保全,还是要费点脑筋的。因为大多数职员会被要求在假日内保持手机线路畅通无阻,以便应对不测。    对手机这个成“假”不足,败“假”有余的东西,我的主张向来是“忘记”。假装忘在办公室的抽屉里,或者把它转移到办公室的总机上吧。外出游玩时,手机除了用来拨110防身似乎没有什么其它用处。  一个朋友工作三年多了从来没享受过年假。因为紧急项目、大老板巡访、自己生病等种种原因,他放弃了一次又一次的带薪假日,让这项福利名存实亡。这大多是他自找的。只要人在办公室里,事情总会接二连三发生的。有时候实在搞不清楚是人生出的事,还是事来找人。但事情总会得到解决,无论你在还是不在,除非改朝换代的威胁已成为不能承受之重,以致于你宁可放弃假期。这是你的选择。  有个西班牙客户很强悍。度假前,她把一切资料封存,并吩咐助理在这期间不要做任何事情,一切由她回来后解决。害得我被迫将一个项目转交他人。她可以这样做的前提是与她的上司关系融洽,否则一定以她渎职而惨遭解雇。  最惨的是这样一些人,带着手机、笔记本踏上旅途,以便随时遥控;把度假日程及时差明细表发给每一个同事,以便及时沟通。大有不把假日搞个支离破碎誓不罢休的势头。  这样的假,不度也罢。&nbsp&nbsp
&&&&如果一觉醒来发现按时到公司的愿望成为泡影时,我会迅速作出决定解决这件事。方案不外乎三种。一,如实请假;二,不如实请假;三,不请假。到底选择哪一种,还要审时度势才行。比如,当公司正在整顿上下班纪律,而我又不想失去这份工作时,还是如实反映情况,损失一天的薪水算了。  为了一天的懒觉,不得不面对这么多抉择,是不是有点不值呢?我说的是养家糊口的这份工作。  不过,在有些拎得清的公司,迟到的理由还是相对容易找的。哪怕是撒谎,只要不离谱,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头脑还算清醒的老板,一定不会在这种小节上跟你计较,为了这个伤了人心,不合算。  在这种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我的同事一次因迟到被扣了一天工资,虽然老板也算是个明君。那天开例会,她睡眼惺忪地冲到会议室。老板关怀了她一下:怎么啦?她想都没想,随口说道,去某客户公司了。话音刚落,大家就哈哈哈笑起来:人家还没上班呢。然后,老板大概感到权威受到挑战,下不来台吧,立刻将她就地正法。  这是撞在枪口上了。只能自认倒霉了。  还有因为迟到走了运的。  我们以前的行政秘书,大专生,一个看上去怯生生但实际上并不傻的女孩,因为当时极度渴望这份工作而被老板压低了薪金。工作半年后,因表现出色而报酬低廉,成为老板表功的筹码。一天,到了晌午,她还没来,并且没向任何说明原因。老板急出一头汗,质问人事经理:是否她去面试别家公司了?  事实情况是,她因急性肠胃炎去了医院,又没带手机,于是没请假。  但第二天老板即召她谈话,并马上给她加了薪。&nbsp&nbsp
&&&&竞争白热化的职场里,我认为最应该提防的就是半路出家的外行人。比如:数学系专业的文学编辑,医学院出来的作曲人,或者哲学专业的时装设计师。前两者以王小波、罗大佑为标榜,后者则是我在北京遇到的一位企业家,曾是一名团委干部,一穷二白地为别人作了几年思想工作后,突然想从美化灵魂转行到美化打扮,于是辞职,开了家时装公司,如今年销售额已达数亿。  我在杂志社工作的时候,最喜欢找与文字工作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写稿,我的得意作者群中有律师,有心理学家,有网络精英还有sales们。他们往往能交出让我喜出望外的稿件。与他们相比,文科出身的内行人却总是中规中矩,很难给出惊人之句。也许你会说,这是由于期望值不同。但除了这个因素外,外行人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他们有兴趣。1998年的时候,我参加过一个电影爱好者们的自发聚会。那是周六的晚上,在其中一个人的家里,两只大西瓜,几瓶凉开水,十多个人就能叽叽喳喳侃个彻夜。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股票经纪,有财务,还有音响器械师。写起影评来也毫不含糊,角度之奇,笔法之新,专业影评人很难望其项背。  其次,他们没有经济压力。外行们多数有自己额外的经济来源,对兴趣,并没有过多的经济企图,而是把工作过程本身当作一种享受,因而做起来格外卖力。共产主义按需劳动的境界,也不过如此吧。  只是兴趣一旦转化成职业,就完全是两回事了,大概就跟把爱情转化成婚姻差不多。眼见不少外行人纷纷落水,好好的作者不当,要来和我们当同行。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兴趣没了不说,连交的活也堕落至“内行”水平。  你以为人人都能成王小波、罗大佑?&nbsp&nbsp
&&&&“忙”这个字,估计可以荣获本世纪最庸俗字眼称号。  因为无时、无地、无人不把它挂在嘴边自娱自赏。办公室的电话声里,路人邂逅的闲谈里,甚至嘈杂拥挤的菜场里,一片“忙”音。  大概这是一种成功的标榜,忙人总比闲人有前途吧;或者,是一种托辞,忙嘛,即使有照顾不周的地方,也请多包涵啦。    这其实是一种最没有道理的逻辑。就拿和家人吃饭这件事来说吧,因为忙,不能吃;实际情况是跑到外面和客户吃饭去了。同样是吃饭,却厚此薄彼。说到底还是心里有杆秤,轻重缓急,称得毫厘不差,然后按次排列在时间表上。不是忙,而是因为和家人吃饭没有和客户吃饭重要。如此而已。  到了办公室里,“忙”这个字就不仅仅是一种状态,而成了一门技能。因为“不忙”或闲着是永远不能被容忍的。  很多时候,办公室里是真的忙:忙着打商务电话;忙着写报告;忙着签合同,忙着应付老板的各种突发奇想……  但总有不忙的时候呀,那时又怎么“忙”起来呢?  有个销售经理选择煲电话粥,翻出电话簿,一个个打过去,谈谈八卦,调调感情,不时一阵阵娇笑。美其名曰:与客户联络感情。  我们的行政经理喜欢设计表格,费用报销呀、出差申请呀什么的。每当有新的格式传过来,要我们更新时,一定是他闲着没事干时的作品。  只有我们的总经理,每天直挺挺坐在电脑前,不时敲几下键盘,日理万机的样子,让人敬畏不已。但有一天也露了马脚。  那是中饭时间,他一时兴起,满脸堆笑问我们:“你们知道总公司的老总喜欢哪个中国女明星吗?”  答案是“巩俐”,是他和总经理秘书网络聊天时知道的。  对这个答案,大家并没在意,但却对获得答案的手段兴趣甚浓。  总算知道了他“日理万机”时,在做些什么了。&nbsp&nbsp
&&&&这种感觉跟情人变成夫妻有点神似。  有个工作上完全不搭界的私人朋友最近成了我的同事,每天就坐在两个座位之外。开始觉得很亲切,午饭时分放着有补贴的两荤两素的客饭不吃,三天两头出去下馆子,然后把平时电话里或者聚会时点到为止的小道消息或者伟大梦想拿出来回味一遍,把原本意犹未尽的感觉补充到臻于至善后尽兴而归。两周后,这样的午饭的频率锐减,我们渐渐觉得吃着客饭聊天是一种性价比更为合理的选择。话题的内容开始多了我们共同认识并了解的同事以及工作。现在,由于大家都很忙,午饭时间很难聚在一起,因此话也少了。就算是朝九晚五低头不见抬头见,也只是相对一笑,没有任何感觉了。  还好这样的朋友不多,否则把私人聚会搅和成工作例会岂不是过于扫兴?正如夫妻把偶尔下次馆子当成进修厨艺一样。  如果说我和我的朋友同事仅仅是因为相处太久而趋于平淡,也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毕竟公事而外,我们私底下还是朋友。  有的朋友永远成不了同事。一个朋友从跨国公司的高位跳出来独闯江湖,找来一个铁杆朋友做事,结果双方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态度出入很大,没两天就吵得面红耳赤。最后只能将同事关系和平结束,不然连朋友都没得做。  当朋友成为同事、老板或者属下时,能够心平气和、客观理智地理清个中种种关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理不清之前,还是保住最重要的一个为上策。  当然啦,理想中的朋友最好是多功能的,能够胜任同事、铁杆、老板、下属、牌友、烟友等多重角色,就像老婆最好能身兼情人、厨娘、搭挡、淑女、荡妇等多重角色一样。以后有这样的朋友,我一定拿出来共享。&nbsp&nbsp
&&&&我觉得当前时尚的单身状态,和杂志上瞬息万变的裙摆或口红的颜色一样,完完全全是资本的阴谋。模式大概是这样的:先是鼓吹成功的必要性,让花样年华的打工仔们疯狂卖命,根本无暇恋爱;等到这批打工仔们摇身变为成功的单身人士后,再鼓吹单身的流行性,让这帮子30出头的单身们自我感觉好得要命,糊里糊涂变成中年单身甚至老年单身,落得个一辈子为公司卖命的下场。  单身多好啊!不需要买菜烧饭,因此晚一点下班没关系;不需要陪老婆逛街,陪孩子练钢琴,因此有没有周末也没大所谓;最好单身们再讨厌社交生活,拒绝假日出游,那就可以在公司打地铺了。困了就睡地毯,饿了就吃便当,醒了就干活。据说有的公司还为单身员工提供人性化的福利,可以在加班时间打网络游戏,权作枯燥工作的调剂吧。  一般男单身们总会中途变节,单到三四十的时候,就耐不住了,随便找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完事。单了十数年,毕竟没有白单,多少有点家底和一个骄人的职位,而这个资本在婚姻市场里,还是比较畅销的。女单身就比较惨烈一点。她们和男单身不一样。在她们眼里,年轻和貌美倒在其次,地位、品位最好出类拔萃。可惜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优秀男士一般都更青睐于讨个温柔漂亮的女人暖窝,而不是找头母老虎教子。  怎么办呢?如果又不愿意向标准妥协,就只好单着。于是女老单身们的脾气通常很坏,因为单身并不是她们的初衷,但她们却不得不以此标榜,自己安慰自己。安慰未遂,只好靠折腾下属谋取快感。  女老单身们发脾气的时候,公司也许正在偷笑呢。他们更愿意纵容前者的坏脾气,因为她们很可能会化愤怒为力量,把时间加倍花在工作上。  所以,发点脾气不要紧,只要单身就好。&nbsp&nbsp
&&&&这简直是所有上班族的必备基本功,无论古今、中外、职位高的和职位低的。  因为如果你没在忙,就是在渎职,就是在亏待公司用来买断你的时间的薪金。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老板都这样想,但总有人这样想。  我曾经笃信“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公式,并试图以高效率收获一点空闲的时间。后来发现,一件事的结束,总能衍生出枝枝节节的其它杂事。首先,它得接受众人七嘴八舌的评价吧,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参与评论,总得有些不同的意见吧,既然还没到deadline,那就请您再完善一下?或者,下一个case又要启动了,既然你完成了手头的任务,就先加入先遣部队吧。还有的时候,当你成了一个闲人,一些本不该你管的事也落到你的头上,比如:资料的搜集,甚至办公室的行政杂务。更为可怕的是,速度过快地完成任务,还会遭至可怕的怀疑:你是不是没有尽心尽力呢?  所以不忙也要让自己显得很忙。  没事的时候,可以聚精会神对着电脑,像是在写文件,或是查资料,尽管其实是在聊天;可以多到传真机那里走走,好像忙忙碌碌收发传真的样子,其实是在看窗外的街景;可以给友人们打一圈电话,温习一下感情,但一定要正襟危坐,看上去像是对客户感情投资一样;甚至可以多喝水,多去洗手间,但步履一定是匆匆的,显出为公事争分夺秒的样子。下班前,是一定要再去一次的,这种琐事,当然尽量要在公事的时间消灭。  一段时间后,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在履行上述行为时,你会从心底里觉得,自己真的很忙,忙得理直气壮,忙得趾高气扬,忙得像成功人士一样。&nbsp&nbsp
&&&&我亲眼目睹过一个网络公司宣布裁员的场景。临收工前十分钟,老板宣布开全体会议,通报公司近况,然后让十数人留下来。五分钟后,这十几位同事木着脸从会议室出来,各自默默收拾办公桌上的物品,还有行政经理在一旁监督着,然后就永远地离开了公司。整个过程,从全体会议到被裁员者离开办公室,不超过20分钟。诺大的办公室静悄悄的,连键盘声都很少,只听见收拾东西的琐碎声音,特别刺耳。  有个在国企工作的朋友,试用期将满时,在签正式合同时突然退却。只因那份合同上写明,如合约期未满提出辞职将赔偿薪金若干。朋友想了想,还是没有签,于是突然失业。比起上述失业者,他真的很幸运,至少还有机会选择。  相比起失业者,在业者过得也未必自在。一个在投资公司任副总裁的朋友已经三年没休过假了,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甚至董事会建议他休假时也被他婉言谢绝。私下里对一帮朋友苦笑:“哪里是我高风亮节哦,只怕这一休,就连这个职位一起被休掉了。”那时他们公司连他一共6位副总裁,缺了谁都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  只要有一个被解雇的威胁悬在头上,坐在哪个位置上都是战战兢兢的。一个跨国公司的亚太区高级总监每次提到自己如何勤政爱民时总要缀上一句:“不然我怕我被解雇。”虽然她的年龄和资历已经使得这个危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显然这个危机还是存在的。  不过在怪态百出的网络公司,又别有一番景致。由于公司强迫原来招进来做制作人或者编辑的员工去做销售或者赚钱的项目。许多人摆出一付“干不了”的架势,对老板怒目相向,潜台词就是:“有本式你炒我呀!”由于不愿支付遣散费,老板只好扮出一付可怜相挣得一点同情分,哪里敢提一个“炒”字?那时的员工别提有多神气了。&nbsp&nbsp
&&&&一个同事悄无声息离开了公司,因为跑到老板的老板那里去告老板的状,结果被直接老板踢走了。她很委屈,因为大老板曾向她抱怨过对小老板的强烈不满,并表示愿意直接和她沟通,帮她解决问题。但很显然不是这种问题,是她搞错了。  有个大学同学最近跳槽到一家贸易公司做市场推广经理,刚上任三个月就灰溜溜地离开了。因为他的老板很强硬,大事小事一手包揽,让他沦落为事实上纯粹的执行者,或者,老板的高级秘书。不久前,公司认为他们的一个活动做得极其失败,属于严重失职。不幸的是,所有的人都以为我这位同学是全部的责任人,于是成了理所当然的替罪羊,只好引咎辞职。  哪里都有游戏规则。只要你想扮演这个角色,就要遵循这个规则。当然,你有权选择不玩这个游戏,玩另外一个。  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秋日传奇》里,他哥哥是个玩人类游戏规则的好手,善于摆平各种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于是成了议员。他自己适合自然选择的游戏规则,熟谙弱肉强食的生存规律,所以他年轻时能杀熊,年老时就被熊杀了。他弟弟是个理想主义者,以为美好的理想意味着一切,结果是跑了老婆丢了性命。可见光有理想不理会规则是行不通的,除非你不想要老婆也不想活太久。  只是,遵循或者驾驭一种游戏规则往往要付出一些代价,时间、精力就不说了,也许还有良心、正直,或者道德……个中得失,孰轻孰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杆度量衡。  黛安娜的死被部分人认为是一个政治事件而不单单是个车祸。我宁愿相信前者,宁愿相信她在这个政治游戏中被踢出了局。一个位高权重的女强人曾当我面评论她:她真是个笨女人。她以为婚姻是她的生活,其实她搞错了,那只是她的职业。  我觉得,黛安娜很清楚那是个职业,她只是累了,不想再玩下去了。&nbsp&nbsp
&&&&那是拍一个电视广告,需要一位女模特演绎。两位女主角候选人各有千秋,难分伯仲。市场部经理欣赏眼睛小的那个,认为她长得比较国际化,眼神很性感;销售部经理认为另一个的眼睛更妩媚,富有女人味  这个始于个人偏好的差异演绎成业务的争执,最终导致了一场你死我亡的战争。小眼睛获得了最终胜利,妩媚眼睛一方辞了职,离开了公司。后者在战争当中,也曾争取过民心,希望获得支持。无奈大多数职员并没有明显地感觉到两种选择间的差异,皆是无可无不可的态度。大概连大老板也是这样的意见,因此在战争中一直保持缄默,任凭麾下两员大将刀锋剑影干戈不断。胜利者市场部经理不久获得了提升,兼任销售部经理。  其实,最终的赢者是谁,甚至为什么得胜,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既然参与了这个游戏,就要遵从这个规则,除非你不想玩。不玩的代价是,对自己的意见保持缄默,或者违背自己的意志,信口雌黄。后者是件难事,但中国人世世代代都是这么过来的,经验积累丰厚,因此也不算什么大事。一个朋友有句名言:管他什么审美观,只要付给我薪水,要我说梵高的画是垃圾也行。  总有异数,让人心底涌起莫名的感动。就在那个会议上,除了这两员大将各执一辞之外,会场上死一般寂静。这时,大老板的秘书拿着一叠传真走进来,看着两幅巨大的照片爽朗地笑起来:“就是她们呀。都很一般呀。”我想起《皇帝的新衣》里那个童音“他什么也没穿呀。”  她的余音引起一串肺腑笑声和两张铁青的脸。只是那两张脸已经扭曲得变了形,而她的声音却清脆如歌,挥之不去。&nbsp&nbsp
&&&&凡在职场上混成了个角儿的,总有个一招半式的绝招,就像武俠小说中有名有姓的江湖人物。哪怕是出场没多久就成了大侠们的刀下鬼的,也不能小觑。  有个新头儿在执政的第35天被大老板开了。后来同事们闲聊时发现,这人不仅不会做事,而且公司里上上下下竟没一个人说他好话的。只是,当初他是怎么骗取了老板的信任,刚进公司即就高位呢?原来那天大老板在读一份台湾小报,很多繁体字都不认识,这厮刚好都认识,从而博得了老板的欢心,再加上几句花言巧语,当即被老板认作千里马。靠认识几个繁体字,得意了35天,并白拿了2个月的高薪跑路费,也算是超值回报了。  以前的经理,一个新加坡中年男人,可以连续保持端正坐姿达8小时之久,而且竟然可以不去洗手间。那是公司最忙乱的一天,先是大客户来开项目会议,接着是大老板来视察,害得新加坡人竟没时间离开办公室。不过自那天起,我发现他如厕的频率的确低于常人,并且在那间玻璃屋里,可以端正地坐很久。直到外面年轻的秘书小姐都恨不得趴在桌子上时,他依然活蹦乱跳。虽然他在位时并没做出什么政绩,但公司上下没一个人怀疑过他的能力。能够坐得如此挺拔而且持久,也是本事吧。  朋友的朋友,一个混混,被众多股民奉为股评大家。他是怎样从众多的股评家当中独树一帜的呢?一个重要法宝是每每被他挂在嘴边的“中美大势指标”,这是个在证券辞典的附录里才查得到的技术指标,很少有人研究过,但听上去高深莫测,神圣而不容怀疑。后来朋友问他,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含糊地说:“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我想所有的指标应该都是差不多的吧。”听上去像江湖郎中给病人开维生素片,总有点用吧。&nbsp&nbsp
&&&&大学里的老板是导师。  一位教新闻采访的老板,一辈子只采访到一位名人,叫关牧村。十几年如一日,颠过来倒过去讲这段奇遇,并臆想出种种当时他没有问的问题,或当时并不存在的困境,演示采访技巧。他最为得意的一个问题是:“您为何选择蓝色礼服出场?”据说这代表记者的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稿件的审美情操。同学都很不解:这样的新闻,卖给谁看呢?还有一个老板更可笑。提到斯诺的《西行漫记》,直夸作者的文学素养,对这位美国记者民俗化的语言更是赞不绝口,比如文中竟有“歇脚”这样原汁原味的俗语,真是地道呀。同学纳闷:难道中文版本不是翻译过来的么?  进杂志社,老板是社长。大概是不懂业务吧,只能天天讲节约。他最常说的话是:“就算在外资企业,也不能浪费!”最常举的例子是多年前去北京出差时,灵机一动买了月票。当时遭到领导的批评,骂他浪费,但一个月算下来,比一次次零买公交车票便宜许多。于是得到褒奖。有次去深圳出差,时间很紧。他建议我先坐火车去无锡,再从无锡乘军用飞机飞惠州,然后转乘巴士去深圳。据说是时间与经济的最佳组合。还批评我说:你看看你,只晓得上海直飞深圳。换作我,脑子早转了4圈了。  卖身资本主义后,发现资本家果然不浪费。100平米能挤得下时,绝不会租101平米的房间。只是往往错估公司的发展,刚搬完家,就发现新招的职员无处落脚。于是拆掉会议室,去掉茶水间,连走道里也坐满了人。又觉得不够体面,怎么办呢?再搬。进公司两年半,连搬三次家。每次数十万的装修费就打了水漂。为了节约,能折腾成这样,真是服了他了。&nbsp&nbsp
&&&&同事要休假,却被老板柔声拒绝:“公司现在离不开你,可以稍晚一点再休吗?”一种被重用的良好感觉开始蔓延。  同事决定推迟休假。    当大家得知他推迟的原因时,不禁哄堂大笑:“又一个受骗上当者”。因为每一个人的休假计划都差点断送在这句话上。有人跳出来揭穿谜底:“你以为你是谁?你不过是个small&potato而已。”  在你上面有部门经理,有分管业务的副总,有中国的MD(Managing&Director),亚太区的总裁;再上面还有欧美总部的海外部的总裁,公司CEO,董事会。你简直比一只蚂蚁还渺小,比一个最难看的小土豆还要平庸。最可恨的是,层层的老板们往往在你要正当享受你的权益时,突然认识到你的重要性。  为了这样的理由推迟假期?帮帮忙哦!  事实上也是。小土豆一走,马上有另外的小土豆滚过来填补空缺。马照跑,舞照跳,公司机器照样不停地转,不停地赚。  可喜的是,小土豆的位置很多,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小土豆有的是机会变成大土豆,青春尚在,来日方长。  相比之下,大土豆们的前景就不那么乐观了。上台容易下台难,坐过高职位的人再回头做低位置,业务上肯定没问题,但心理上就难说了。一定不平衡。  最近有个大学同学一不小心做了某欧洲公司的驻华首代,享受了一年半25万的年薪后光荣退役。原因是公司倒闭了。虽然身为失业人士,但他一直对部门经理的职位冷眼相看,对20万以下的年薪更是漠不关心。结果在家里坐吃山空2年之久,前面的积累所剩无几。他的精神支柱是:“宁可不工作,也不能破了身价。”  是饿死?还是缩成小土豆呢?大土豆们多出来的麻恼。&nbsp&nbsp
&&&&我的前老板是一头不折不扣的股市大鳄,家财万贯,只可惜是个破落户出身,常让他于心不安。为了显示品味,他离开了淮海西路上的豪华别墅,搬进静安区一座幽静古旧的小洋楼,家里塞满了法国古董和意大利名师力作。  近来由于股票下跌,他觉得有必要改改风水,于是宴请港台各路大仙,在小洋楼当街的阳台上,置了一头硕大的铜牛。该牛昂首屹立,雄势非常,几乎要破顶而出。从街对面看,整幢楼都被踏在“牛”的铜蹄下,好端端的小洋楼,就这么给强暴了。    那天,我的一个朋友盯着这头牛,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暴发”。  大概这个朋友是最有资格讲这个话。因为她是位贵族。据说她的家世可以追溯到慈禧。如果中间不是因为文革或其它什么原因式微过的两代不算的话,她倒是个不折不扣的贵族。尽管不许她姓“叶赫那拉”了,她依然无视身份证上的法定名字,在名片上印了个怪里怪气的少数民族的名字。  打了折扣的贵族没什么正当工作,靠着一份SOHO职业,拿着中等的收入,过着典型的小资生活。她讲究生活品味,重视物质感受,并且喜欢把别人定位为“暴发”。被她盖棺定论的人甚多,包括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剧作家以及我过去和现在的老板。我曾经对她说过,现任老板向我秀过新买的Dior腰带,话音没落,老板就被她列入“暴发”名单。  我一直以为贵族和暴发是很容易区分的,直到有一天贵族买了瓶CHANEL5号香精。她如痴如狂地对我说:2000元一瓶,虽然我囊中羞涩,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买下了。我想起“暴发”老板也对我讲起过类似的话,不同的是,老板还买了一套衣服来配这款香水。  我想,如果“贵族”拿多一点钱,是不是也就“暴发”了呢?&nbsp&nbsp
&&&&出差最好独来独往,就算日程紧些,不必陪上额外的笑脸和恭维话,比较利落。但难免跟老板出差时,只好把它当成一件富有挑战性的事。拎包跑腿鞍前马后自不必多说,如果能在老板那里换算成一点点感情投资,也算物有所值。而且,途中偶尔能欣赏到他们森严面孔另一面,也未尝不是一件趣事。    一次有幸和一位正局级大老板赴京。大概是随行只有我和他秘书两个年轻人,年龄仿若父辈的他显得十分随和。那趟差的公事并不多,紧凑一点,两天足矣。可我们一共呆了6天。剩下的几天也算长见识,看到他偎红倚翠、酩酊大醉的样子,和平日判若两人。出差过后,一切恢复原样,但和大老板之间多了几分默契,真是额外的收获。  陪着古板的老板出差比较受罪。天仍未亮,就要惺忪着双眼奔赴机场,为的是赶最早的那班飞机,以便当晚能够回来。吃喝玩乐就别想了,晚上还要呆在酒店里整理文件。曾经跟着一位女老板数次入蜀,“三过峨眉而不入”,引为平生憾事。她三十六岁仍形单影只,只好恨恨地想着:如此缺乏生活情趣,活该如此啦!  也曾跟着特别有钱的私人老板出过差。他做出爽气的样子,每次都放一天假让我自己去玩,当然啦,费用自理。他爱摆阔,于是我也跟着享受了好些次头等舱。一次去徐州,时间紧迫,没有合适的飞机,只好乘火车。天气十分炎热,火车里也不乏赤膊的汉子,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酸味。他锦衣玉食惯了,一路上坐立不安。好不容易捱到目的地,他开始抱怨:里面都是些什么人呀,衣服也不穿。我说,都是穷人啊,哪能都像你每次坐飞机。他若有所思,自言自语地说:“整个火车的人加起来也没我有钱”。  当时,他身家十数亿,可谓富可敌车。只是依然穿得像跑街先生一样齐整,在火车上奔波。&nbsp&nbsp
&&&&有个职位和年纪都很高的同事是个公认的工作狂。她有段著名的轶事:有一天,披星戴月回来,老公已经睡了,第二天早上她没敢吵醒老公就去上班了,下班回来,老公还在睡。她有点奇怪,转念一想,也许是老公这两天太累,没休息好吧。不久后老公提出离婚,理由是,头被摔伤后在床上昏迷24小时而枕边人却毫不知情。  “丢脸啊……”,甚至连工作狂同事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很多经理人都过着办公室——家——酒店三点一线的生活,家的功能退化为和酒店类似,用于恢复精力和体力,为了明天更有效率地工作,恰似电池和充电器。他们着名牌、拿高薪、大权在握,一切私人消费由公司公费负担,看上去不仅仅是个something,简直是个everything。然而,在离开工作状态时,everything就成了nothing。当再也没有电话和手机此起彼伏的响铃声时、当再也没有一大堆乱烘烘的传真、伊妹儿的堆砌时、当再也没有员工犯下不可宽恕的错误时,生活突然停滞了,时间不知如何打发。  职业和事业是两码事。一个是挣钱的营生,一个是快乐的本源。前者很现实,依赖于你能做什么?后者较理想化,取决于你想做什么?只是有时候,两者常被混淆掉罢了。  朋友有个老板,三十好几的钻石王老王。谈生意一级棒,一谈恋爱就告吹。后来得知,他在相亲时的演讲都是有套路的,先谈自己如何会挣钱,接着就是如何会省钱。让对方落荒而逃。谈惯了生意,误把女朋友当成了新老板。  南京西路有个专用电线做玩具三轮车的老头儿,据说是因为兴趣,用钳子摆弄出一个个精致的小摆设。他的做工很精巧,用手转脚踏板,车子就可以前进。每天投入地做几件,尤其是当偶尔也能卖出几件时,真是捡来的快乐。  相比之下,老头儿拥有的好像更多些。&nbsp&nbsp
&&&&换工作总是有理由的。虽然明知道得到的答案大多是:“这个工作不太适合我!”或者“出于个人兴趣”等托辞,老板们依旧会锲而不舍地追问一下,希望多少能弥补一下自尊,即使也许他自己还方才跳进来没多久。  薪金太少、昏君当道、同性同事比例过高、平均主义大行其道、和同事闹绯闻,或者喜欢新工作的挑战……太多的理由让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对现有的工作说拜拜,只要新生活在向你招手。  对于回答老板的“为什么走?”轻描淡写地应对为上。其实老板都不笨,让你回答只不过是想再一次证实一下明摆着的你走的理由。“太累了,想回家睡睡觉”&应该是个挺好的回答,如果有经济支撑的话。  最尴尬的一次辞职是面对着老板一双诚挚的大眼睛:“你想要什么你就说嘛!我们能给你的一定会给的嘛。总不能不明不白地就离开呀。”一时间让我怀疑他很熟悉《大话西游》的台词,差点脱口而出:“我不说你确实没法知道。”最后只好说:“我只是想换个环境,真的没什么其它原因。”  如果我要的你能给,我还会走么?等到请辞时再问人想要什么,就像问一个业已饿死的人想吃什么一样,晚了。  但究竟为什么辞?即使说了也没用,你自己一定要清楚。  一个朋友出于对新领域的好奇,跳到一个薪水打了对折的地方工作,三个月不到就又开始蠢蠢欲动,一边绝望地看着过于频繁的跳槽纪录持续增长,一边乐此不疲、跳无止境。只要有人肯用,未必不是幸福。至少实现了“尝”新的心愿。  曾经有个同事对我们的洗手间表示出无以伦比的憎恶。她辞职时说:“我的新办公室有个十分可爱的洗手间。”让老板目瞪口呆,一时语塞。&nbsp&nbsp
&&&&客户来电,说是德国总部主管业务的副总裁来巡视了,叫我们去捧场。匆忙赶到他住的五星级酒店的套房,发现等待被接见的队伍已甩出门外。  于是和站在门口的同行聊天,大家七嘴八舌,拼凑出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老头儿已六十好几,按理早该退休,可是虽然公司几番暗示,他偏装聋作哑。公司看在他辛苦服役三十载的份上,也不好意思板起面孔下逐客令。这次他主动请示视察东南亚的业务,言辞中颇有“last&trip”的暮年壮志。公司大喜,给了他一个长达20天的全球巡察的活儿,并下令各国分公司隆重接待。    我们,正是“隆重”的节目之一,美其名曰:“客户恳谈会”。  终于轮到我们了。老头儿十分健谈,已经滔滔不绝了一上午还很精神。面孔是西方人惯有的白里透红,十分健康;态度是高层领导惯有的和蔼可亲,威而不露;话题是大老板曲不离口的用人政策、投资方向。  只可惜这是最后一次演说了。  其实退休也并非就门前冷落车马稀。我有个老板就很聪明,她是造型师出身,后来升职为全球创意总监,因为经验丰富,退休后被多家大公司聘请做老师,传授造型心得。卸去管理职能后,老太太似乎更忙碌了,几十年积累的专业经验,终于有了用途。  他退休后可以做些什么呢?  客户一声冷笑,他只会管理。退休后,可以管理管理家人。  他的家人真倒霉。  不过,也有很多人拍额庆幸的,包括我的这位客户。  毕竟腾出一个位置,又有无数的人可以依次上挪一级填进去,一步步向管理区域靠近,或者由低级管理职位跨向高级管理职位。等到退休了管理瘾还没消失时,还可以管理管理家人。&nbsp&nbsp
&&&&在国家单位工作时,并没有感觉到休假的必要性,大概是因为工作压力没那么大,而且花在生活上的时间比较充裕吧。  这里提到的“生活”,无非是指看电视、和家人一起吃饭、逛街、散步等与工作无关的事。因为这些看似简单的琐事,在外企里,就成了神圣的私生活,就成了妙不可言的人生享受。  由于晚上七、八点钟下班是稀疏平常的事,每天离开办公室,照着街灯从城市这个角落的格子间串到另一个角落的安乐窝时,已是心力憔悴。胡乱吃个晚饭,看个电视剧尾巴,心思渐渐模糊,然后夜半醒来关上一直开着的电视机。再一睁眼,已是上班时分。    当这样的日子成为机械的重复时,休假的欲念会不可遏止地油然滋生,甚至已经成为工作的原动力,就像马戏团的猴子对零食的渴望一样。  好不容易挨到休假时节,却总是分身乏术。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一个客户接一个客户……在这种紧要关头抽身休假,是否会被认为缺乏工作责任心呢?这时,如果老板再不失时机地给点精神鼓励,说不定就一时糊涂心生仕为知己者死之念,或者误以为公司会回馈这种义举,于是休假就被无限期顺延下去。  也有的公司干脆鼓励员工放弃带薪假期,条件是偿以三倍日薪。一边是休假,意味着花钱,一边是工作一天,相当于工作三天,报酬可观。痛苦的选择。  如果后一种情况算是利诱,那么前一种情况可以称作情逼。反正就算你休假得逞了,也不让你干干脆脆无牵无挂。要么对公司有负疚感,要么对那高额日薪追悔不已。  在这样的形势下,总有一部分人向剥削者妥协,“主动”放弃自己休假的权利。也总有人有股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任你利诱情逼,我自岿然不动,拍拍屁股走人。有位公关公司的女孩说的好:“谁离不开谁呀?你走了,公司照样转。”洒脱地不得了。她休假的时候,一定会把公司配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忘在公司里,就算有事找她,也是妄然。  其实她是个工作责任心极强的女孩,但她这样做也有自己的原则:“我必须得有属于自己的一段时间。”  然而也不是人人都能像她这般洒脱,尤其是在办公室里身居要位的人。人一走,茶就凉,谁知道在休假时会有什么风波出现。这大概也是某些公司高层不休假的原因。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兢兢业业呢。  有个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在休假前吩咐助手,一切事情等她回来再说。结果市场部在3周内停止运行。但她也是个神人,居然在回来后一切摆平,公司里一丝一毫的埋怨都没有。  搞不定的人怎么办呢?只好带着手机、手提电脑、Palm一个都不能少,保证国际沟通24小时畅通无阻。有位凡事都要插手的经理竟然还想带着传真机,以便在电脑出故障时,可以监督各类文图文件。  他那次是去尼泊尔登山。难以想象,他是怎么背着传真去登山的。&nbsp&nbsp
&&&&对于狗仔队的贡献,我是推崇备至的。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会损失多少话引子。远的就不提了,就拿最近的来说吧:刘晓庆入狱、陈宝莲坠楼、钟镇涛破产……每一宗事件都足以引发道德、理想、情操意义上的合理延伸,让大家的聚会交谈始于刺激的八卦新闻,却终于类似于哲学的深度探讨,愉悦过后还有个高尚的回味。    据说苏永康被“看守”期间,曾向室友爆出圈中猛料若干,数位瘾君子听得来劲,竟连毒瘾都忘了犯。如此看来,八卦的魔力竟与毒品有一拼。  不过明星八卦到底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网络上的几张照片最多只起隔靴搔痒之效,几天后就不会再有人惦记。真正能够解渴的猛料还来自身边的熟人:同事、朋友、同学、邻居,等等。其中,又以老板的隐私为上上品。用这些料作话引子时,估计没有人再想得起往别的意义上探讨下去,而只是一味追求细节,再详细一点的细节,并且会不自觉地反复咀嚼,永不厌倦。  我们同事聚餐永恒的话题之一是老板的同居女友。一说是本地小有名气的电视台女主持,这引起了女主持拥护者的愤懑。后者举出了许多证据,意欲还女主持的清白,并有破有立地指证幕后真人乃客户公司里某低级职员,等等。  老板的穿着也是我们关心的对象,尤其是在他对我们的衣着百般挑剔之后。有人指证他的劳力士表是三百元买的假货,理由是他总是随随便便把它摔在办公桌上,一反他吝啬的本性。  最近,我们在午饭时间又发现老板开始关注大家的隐私。常常是问问这个人:你的房子买好了没?再问问那个人:你的男朋友还好吗?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不知有谁说了句:他蛮好去做娱记的。惹来一阵哄堂大笑。  公司的氛围,只有在这时,才开始让人由衷地愉悦。&nbsp&nbsp
&&&&一个曾在亚欧美十数个国家工作过的前辈告诫过我:“在老板面前,你不仅是一个员工,同样也是一个战斗者。”她曾经为各种各样的事与大大小小的头头脑脑吵过架:当她的创意与老板的不合拍时,当预算卡得太紧时,当办公室装修成她讨厌的颜色时,甚至当同事发生婚姻危机时,因为她永远劝分不劝合,而老板却恰恰相反。  她的名言是:“I&fight&because&I'm&right”,听上去有“为真理而战”的架势。    谁对谁错估且交给财务报表去评判,吵架在工作中的必要性却是显而易见的。火花要冲撞才能产生,工作的进展同样需要不断的争吵来推进,正如恋人间的打是亲,骂是爱。前提是一切为了公司的长远利益。  吵归吵,方式是很讲究的。吵架重在解决问题而不是拼个鱼死网破,因此技术性选手往往更容易取胜。  那位前辈的绝招是讲起话来有排山倒海的气势,配合着夸张的表情与手势,以及夹几句对方听不懂的外文,比如:对她的法国老板说几句中国土话,表达一种慌不择言的急切状态:“天哪,my&god,&don't&&you&know&that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呀!”老板虽然听不懂,但根据她的表情和上下文一般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时,他多半会做出一个十分恰当的宽容的微笑,表示自己有超越常人的理解能力并且非常大度。这时,前辈的需求往往能被适度满足。  我的老板给我配置电脑时,曾十分慷慨地问过我的需求。当我老实地列出一个理想中的配置单时,他跳了起来:“这比我的老板的电脑还要贵!”然后把预算挥刀砍去一半。降低标准后,我又找了一台质价比还算满意的电脑,但依然超出两千元。于是开始“战斗”。老板长篇大论:“我当然知道价格贵的配置好啦、速度快啦,但公司有自己的预算,一个人超两千,十个人就两万……”  静静地等他说完后,我沉痛地摇摇头说:“不行,否则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然后,我就得逞了。&nbsp&nbsp
&&&&第一个不情愿的Yes,发生在报到后的第三天。老板要求当晚完成一个文件,加班到夜里12点。毕竟刚来不久,正当表现。咬咬牙过去了。  第二个不情愿的Yes,是被迫放弃现有的一个case,抽身去做另一个全新的。摆在门口的业绩被别人拿了去。只因遭老板恳谈了一次,表扬加鼓励。脑子一热,竟同意了。  说第三个不情愿的Yes时,正收拾行囊,去总部培训。没想到公司说:今年没Budget了,明年行吗?  向友人抱怨老板的拔扈、公司的抠门时,被友人痛斥:你自找的。老板的横,公司的抠,都是员工惯出来的。就像薛蟠之于夏金桂,新婚燕尔,凡事未免尽让着老婆,哪想到对手一步紧似一步,两月之后,薛蟠的气概早已矮到可以忽略不计了。夏金桂的霸道的确可恨,更可恨的是薛蟠居然能够容忍。既然有这样可贵的涵养,如果不利用,岂不暴殄天物?  既然你有这么好的脾性,公司如果不让你发挥,岂不是误了千里马的前程?或者,岂不是活活浪费了公司的资源?  其实,不说Yes又能怎样呢?  拒绝加班,无非是推迟一天完成而已。事情是做不完的,除非特殊情况、火烧眉毛,否则你会发现连夜赶出来的文件,也只不过是候在老板的办公桌上排队而已。第二天下午交差,照样不会误事。如果不说第二个Yes,自有别的替死鬼顶上。马照跑,舞照跳,你的前程依旧灿烂似锦。如果不说第三个Yes,Budget的缺口一定会转向别的倒霉蛋。Budget总是短缺的,不是这堵墙,就是那堵墙。如果你计较,就去砍那些不计较的人。  Yes惯了的人,一旦说No,会有种负疚感。不过不要紧,No的次数多了,你就会发现,有负疚感的,是那些希望你说Yes的人。&nbsp&nbsp
&&&&善于察言观色,是员工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就像《红楼梦》里周瑞家的带刘姥姥拜见王熙凤一样,熟知主子的作息规律以及最近主子的心情好坏是成败的关键。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的发达,还不是因为贾母“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而且凤姐儿“见贾母喜欢”,一路捧上去的?  放在一个跨国公司里,贾母就是那个CEO,凤姐是个国家经理,你就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刘姥姥。  把老板比喻成主子,到底意难平。在当今这个号称平等的社会里,谁愿意做奴才呢?虽然两者在实质上差不了多少,都是需要来揣摩和服侍的。主观上,我更愿意把老板看成女人,或者恋爱中的,或者是老处女般的神经质的女人。因为,更多的时候,你实在不知道他们心里在算计些什么。  有个客户曾在电话里对我说:“今天还是歇一歇吧。老板好像不太高兴,问他什么都说‘NO’。”但据客户说,他前一分钟嘴里还哼着流行歌曲,接了一个电话后,就成了马脸。害得我只好干等着他的脸阴转晴,恰似一个拿女人没办法的失意郎君。  一个死党有一次拒绝了我们的饭局邀请,原因是老板否决了他们的一个项目,逼他们加班重做。谁知饭局刚开始,他就到了。原来即将下班时,他老板接到一份公司嘉奖通告。一高兴,不仅宣布不必加班了,而且第二天下午也可以提前下班搞一个公司庆典。真是意外的礼遇,就像被单恋许久的佳人吻了一下。  如果这个女人神经质过了头,你可以踢掉她,再找一个女人。但你很快会醒悟,天下乌鸦一般黑。这根神经好了,另外一根大概又不对劲了。就算碰上一个好好女人,可是属于爱你的人你不爱那种,比如,付你低薪的老板,恐怕,就轮到你变神经质的女人了。&nbsp&nbsp
&&&&出校门,进公司,在暗无天日的隔板后面灰头土脸营役多年后,终于熬出个“资深”的名头,那感觉直如农奴翻身做地主一样,切齿痛快。  “资深会计”、“资深经理”、“资深编辑”、“资深助理”、“资深司机”……平白多出两个字,总得多做点什么或少做点什么以示区别吧。  鞍前马后的下手活,可以拜拜了吧;贴在座位前面的时间表,可以自转了吧,以前只能围着别人的公转;说话的架势,可以摆一摆了吧,总得给人个字字珠玑的感觉吧;自己的形象,也得梳理一下了吧,自己都不把自己当“资深”,还指望别人不成?  从此多了项“无形资产”,印在名片上,比从前只得一个光秃秃的职务好看许多;从此不再是无产阶级,言谈举止矜持一点,行为方式稳重一点,“资深”了嘛,不能再让人看出浅薄无知的痕迹。  遇到个资深记者,带着实习生采访一位老总。“资深”故作玄虚,天南海北扯得老总一团云雾。其实想问的有二,一是他与最近某股票的行情起落是否有瓜葛;二是老总的新任小蜜是否真是传言中的某明星。绕来绕去,两个人玩起了“敌我十六字方针”,越走越远。倒是实习生急了,放下笔录,楞头楞脑地插问“您为什么会喜欢上陈**的?”老总停顿了一下,虽然没有认帐,却真的说出了认识的过程。大概算是一次甜蜜的回忆吧。采访顺利结束。  看来比起“资深”,还是无产者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莽撞怕什么?无知怕什么?失去的只是“资浅”,得到的乃是整个世界。  有个美容顾问这样诠释“资深”二字:资深,就是入行久、资格老的意思。为此,她坚持把名片上原有的这两个字拿掉。生怕别人误会她的容貌只是保养有方。&nbsp&nbsp
&&&&全球最大的模特选拔赛事Elite&Model&Looking中国赛区决赛上,来自美国Elite总部国际新模特发展总监这样评价中国的模特:“外形、气质都已达到国际水准。如果在性格上有所突破,会有更好的国际发展空间。”  某跨国集团主管人力资源的全球副总裁说:“我们需要的是性格外向、善于接纳新东西的员工。”    那么性格内敛、不善表达的人,即使智商200也活该被饿死了吗?  国际流行的观念是:“你为什么不改变你自己呢?”  想做国际超模吗?OK。请丢掉你的含蓄和羞涩,变成热情、活泼、眉飞色舞的尤物。逢人就是张臂的“HI”,遇事先来声夸张的“WOW”。只有这种热辣的个性才能帮你短时间内迅速将机会俘虏。  想当部门主管吗?Well。请先和性格中的这些因素说拜拜:  随和——你必须有攻击性。否则不是被同事们的不同声音干扰得一团乱麻就是被人挤下了台。  直率——不会艺术性地使用言辞,如何润滑人际关系呢?  温柔——用指挥男人的武器来指挥工作,只会让员工们袖手养神,一切由你代劳了。  喜欢独处——大公司更欣赏集体智慧。沟通万岁!你以为你是天才,和周围的庸人没有共同语言吗?对不起,公司会认为和你没有共同语言,请你走路。  不喜欢笑——那怎么行?谁会喜欢一个整天绷着脸的人呢?  如果现在的你单纯、懒散、喜欢随性而为,而同时又渴望更多的钱、更高的地位、更大的影响力,那就来个“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吧。  习惯可以改变、喜好可以改变、观念可以改变、标准可以改变、目的可以改变、手段可以改变、轻重也可以改变……想不出有什么是不能变的。  然后我们就都变成了国际标准下的标准人类:彬彬有礼、笑容可掬、发言热烈、细心工作、热爱集体生活。&nbsp&nbsp
&&&&不知道从何时起,朋友,在我的辞典里,退化成认识的人。他是一个朋友,意思就是他是一个认识的人。  办公桌上放着3个名片盒,两个700张的,一个400张的。照此推算,我应该有1800个朋友。细翻一下,发现个别朋友的名片有重复现象。这说明与这些朋友的会面不少于一次,而且每次会面时,都不记得他们的名字。最多的一张名片,出现了4次。至今记不起对方的面容,却记得每次会面时的对话。我说:“我好像见过你!”他说:“你好像上次也是这么说的。”  比碰过面的朋友高一等的是吃过饭的朋友。常常是提起一个人名后,有人反应:“这个人认识,在一起吃过饭的。”或者:“这个人熟得很,吃过两次饭了。”  比吃过饭的朋友感情更进一步的是出差时同宿一室的朋友。因为数量少,所以尤为珍贵。提起来,就是“睡过觉的朋友”,甚至睡过两次的朋友。格外亲昵。  一部分朋友见过一次面,或吃过一次饭后,靠电话联系。有事一天数个电话,无事数月无一个电话。过一段时间对方跳了槽或换了手机后,便音信全无。徒留名片盒里一张废纸片。  少部分人一来二往竟真成了朋友。记在手机里,列在MSN名单上。有事没事招呼一声,出来吃饭喝茶。海阔天空一通八卦,意气风发地再回去赚钱,像刚加过油的汽车一样。  只是这样的朋友一旦结了婚或生了孩子,就不再有空闲。每天忙于职务的升迁,夫妻的周旋,孩子的拉扯。偶尔出来放放风,也算奢侈享受。  最后只剩下一个朋友,每天披星戴月走进同一个屋檐,走进不同的梦里;每天日出时走出同一个屋檐,走进不同的办公室。&nbsp&nbsp
&&&&我曾在一个中外合作性质的地方工作过。上班第一天,两位毫不相识的中方人员问过我这个问题。  后来了解到,借和调在这家单位不仅意味着编制的有无,还有着每月具体福利和劳保的区别对待,比如:前者得不到每月发的一包卫生巾&、若干手纸、三双袜子、两块肥皂、两张电影票等福利,合计人民币100元左右。所以,调来的人一般会比借用的人得到更多尊重。  百元之差就这样被怠慢着。当然,百元而外,借用的人还意味着地位不稳定或者尚未正式登堂入室,就像旧时妻妾成群的大家庭里姨太太的地位一样,或者今时的二奶。  谁不想在既有的环境里收获相对的心理优势呢?当收入差距小、升职加薪只能寄希望于时间的消耗因此比无可比的情况下,借和调的意义自然就显得十分重大。这和外资机构同事间薪金的暗自较劲并没有本质区别。  我的上一份工作,谈了个理想的薪水,得意了还没到三天,就发现职位相若的某些同事拿的比我多得多。心理优势顿时倾斜,马上悔不当初开个天价。  一个学经济的朋友发现,根据一个人的边际消费指数的增减可以判断其相对贫富。通俗点说,月入一千,消费一千,消费为收入的100%;月入两千,消费1500,为75%。收入增加100%,消费增加75%,边际消费指数减少25%,说明你相对富了。如果月入2000,消费2000,甚至借钱消费2500,边际消费指数递增,说明你不仅不比月入千元时富,反而相对贫穷了,因为收入相对于需求并没有增加。  就连打扫卫生的阿姨之间都有较量。有一次听到阿姨对另一个阿姨说:“我们这层的办公室都很大的,这里的椅子听说要一万元一把。”让对方羡慕不已。  老板之间也一样。一次,我们的中国总经理对新加坡总经理说:知道某公司这个位置拿多少钱吗?年薪100万美金!我们可以去跳楼了。&nbsp&nbsp
&&&&我的工作地点是一张灰溜溜的写字台,在一幢乏善足陈的写字楼的一间毫无性格的办公室里。每天一进办公室,两眼就开始模糊,不知道是被空调的暖风熏的,还是这里通风不太好,反正通常还没坐在位置上就提前进入准睡眠状态。  这里唯一能让我神清气爽的地方是离办公室大门10步左右的洗手间。用我同事的话说:“全套TOTO洁具,专业洗手液,7分钱一张的吸水纸,马桶边还有两卷舒洁!爽啊!”不仅如此,我还喜欢这里洁白轻盈的四壁,飘着洗洁液的轻香,很干净的感觉。不像那间办公室,被漆成深重的蓝色,让本已模糊的视线被压迫到疲软呆滞。据说那蓝色源自公司的标志色。谢天谢地,公司的标志色不是黑的。  几乎每次上洗手间,都会碰到这里擦擦,那里抹抹的勤劳的阿姨。她们经常三三两两地聚在这里拉些家常。混个面熟后,也能对我的胖瘦差异和衣着风格来个模棱两可的评价,让我收获些意外的温暖。很是开心。  也曾在这里碰到过不苛言笑的女老板。那天她不知哪根筋发了神经,从那扇门里出来和我并排洗手时,竟笑对我说了句:“人生何处不相逢。”害得我一阵傻笑竟想不出应对之辞。当时脑子里在想:小时候听大人讲,人在微笑的时候是不会伤人的,不知这个逻辑是否可改为:人在方便之后是没有面具的。最低限度,一阵手忙脚乱之后,还没来得及戴上吧。  因此我爱上了洗手。刚开始时,洗手只是去卫生间的一个附属项目,后来渐渐升级为独立项目,尤其是当目光被电脑折磨得即将涣散时,我会郑重地去洗一次手,然后带着满足的笑容凯旋。  从此明白“洗手间”三字的真正内涵。&nbsp&nbsp
&&&&据说这是一个人缘很好的销售经理(女)的口头禅。  她脾气暴躁,一语不合就会扯起嗓门大喊大叫,吓哭过不少初来乍到的小女孩子。她们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悍妇?  不过,乌云即散,覆水易收。就在发火的一分钟后,她又会笑容可掬地拉你去吃中饭,把刚才的事抹得一干二净。你若问她为何?她就会告诉你:Business&is&business。言下之意,工作上的事,与生活无关。  爽朗得让人嫉妒。  一次饭局,照常规先饮食后男女,大家纷纷自暴情史。我发现那天的人可分为两种,一种与恋人分手后仍是朋友,有事情叫一声,还是很得力的;另一种则不能,恨不得对方离开自己再也没好日子过。  按“Business&is&business”的道理,爱情也是可以“Love&is&love,friendship&is&friendship”的吧。但这种逻辑让我一个朋友嗤之以鼻,他最恨这种收放自如的人。在他看来,要么爱,要么恨,再没中间路线可走。为了不让失恋损失自己的business,他决定不找圈内人,免得爱人做不成,生意也没得做。  有个朋友最近很苦恼。他探听到一个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若报告给上司知道,及时应对,可置对手于死地。但是对方此项目的负责人恰恰是自己当年同寝室哥们儿,而且这个消息也是他不经意透露出的。消息一旦泄露,这哥们儿的饭碗就保不住了。  说,还是不说呢?按道理,这应该是个很简单的事。Business&is&business嘛。  大概他思量再三,还是说了。  因为,已经有流言传出,说他是个蛇蝎小人,如此这般,如此这般。&nbsp&nbsp
&&&&一个同事在接受老板面试时斗志昂扬地说:“您一定会发现我很聪明。”我的老板从鼻孔里挤出一声:“哼,聪明有屁用!”同事不失时机接过话茬:“聪明可以挣钱。”老板当即聘用了他。  有个女朋友相貌一般,却聪明过人,有着惊人的观察力和过目不忘的本领,像黄药师的老婆。同样是一次面试,老板侧着身子,一边敲着键盘一边心不在焉问她话。她说:“我细心并有很强的观察力。”“有多强?”她微微笑向他:“您的上网密码我已经知道了。”老板色变,然后不动声色关掉了她。  如果你以为聪明是你的附加值,那么你错了;如果你以为聪明没给你附加值,那么你又错了。对企业来说,聪明给你带来几分魅力是你自己的事,企业并不关心;你的聪明能给企业带来利润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或者可以这样表述,你聪明不聪明,企业并不关心,只要你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就成。  别以为这样的表述真的让聪明次要到不值一提的地步。事实证明,想混口饭吃,没一点小聪明和胡乱耍小聪明一样寸步难行。女朋友把聪明用错了地方,记住了本该忘记的密码,因此失掉了唾手可得的工作。以前有个老同事,领命去一家单位送文件,门卫不让进,他就拿着文件回来了,不久下了岗。领导很不解:他可以打个电话找签收人嘛,也可以拿个电话回来的嘛,一点脑子都没有。  聪明就像练功人丹田里的那股气。没有它,也没有了功夫;用错了地方,走火入魔,一命呜呼。  好友的男友是个投机天才,在价格的落差中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和女友呆在一起时却老实得可以,几乎连说都不会话了。女友笑骂:真是个呆子。呆子百思不得其解,分辩道:我其实是很聪明的。让女友笑出泪来。&nbsp&nbsp
&&&&汤姆·克鲁斯和妮可·基德曼闹离婚的时候,据说妮可的Fans实在气不过,只好这样排解:让他跟那狐狸精走吧,看他们能挺多久。  这大概是最有效的报复手段:你喜欢什么,就给你什么,然后悠悠地跷起二郎腿,欣赏一幕由仇人们主演的从悸动到习惯,由麻木到厌倦,由争吵而渐渐反目成仇,最后不得不离弃的悲情戏。    妮可与克鲁斯的最初,又何尝不是意乱情迷、天昏地暗。只是把激情当成事业经营后,就是另外一回事。目的不同,收获不同,经营手法自然也不同。及彼不能顾此,只好一拍两散了。  出来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喜欢了就想投入地去做,结果发现喜欢的部分不过是盲人摸到的象鼻子,剩下的庞然身躯面目可憎,却与那喜欢的部分浑然一体,躲都躲不过。  有个讨厌搞人际关系的人选读了理工科,在一家外资企业科研部门工作。本以为这里会太平点,没想到照样三六九等,等级森严,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于是恨恨地说:“当初不如去做公关,至少那里的人际关系是摆在桌面上搞的。”  有个酷爱艺术设计的人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家具设计师,可每每设计出的精品无人喝彩,而他眼中的俗物却在市场上大红大紫。一边顺应市场,出产俗物,赚得盆满钵满,一边痛斥这个行当无趣透顶。  于是化妆品公司的女孩会悄悄地说:其实我最讨厌化妆;而食品公司的人见到零食就反胃。  碰到一个音乐编辑和一个炒股票的。两人相互羡慕不已,都觉得对方的工作有趣。但音乐编辑说:这年头,音乐实在是没得做了。炒股票的说:这年头,股票实在是没得炒了。然后又说:不信,换换?  换了就好了吗?鬼才信。&nbsp&nbsp
&&&&一次午餐过后,大家提到吴士宏,有些女孩顿时对她的经历表示出钦佩,认为她是个标准的成功女人。这时只听得我的老板,一位年过而立的外籍华裔女人,从鼻孔里挤出“哼”的一声,不屑地说:“她不就是整天工作嘛!除了工作她还有什么呀?”  我恍然大悟,时代不同了,成功的含义也已水涨船高。比如我老板吧,高职高薪,有老公,有两个孩子。事业爱情家庭样样摆平,只有这样才能算成功。这样一来,成功男人占了很大的便宜,至少不必挺着肚子在职场打仗。    大概是单身贵族突然多了起来吧,男女CEO们和首代们一夜之间泛滥街头,而且一个比一个年轻,一个比一个新派,其中不乏崇尚独身和自恋的强人,其特立独行的姿态和蔑视传统的作风一时间抢尽风头。谁知风水轮流转,麦当娜当了妈,赫莉怀着孩子回到休·格兰特的怀抱,价值标准突然掉转车头,向守旧的传统倾斜。以前备受冷落的有家有室的传统强人又可以粉墨登场了。  有家杂志在提到MTV的李亦非时着重强调:“而且,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这绝对是个锦上添花的歌颂,由不得你不服。就为了这句话,一个结婚多年未育的女友决定怀孕了;一位已孕有一子的同学开始四处打听生第二胎的合法手段。如果在职位与收入相当的情况下,生得越多越成功的话,中国人会比较亏,因为受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  一个女客户倒没这个问题,她已经移了民,可以想生几个生几个。如今她已雄心勃勃地制定了生第二胎的计划。因为老公长驻国外,他们俩一年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她的计划是,下一次的休假选在“危险期”去看望老公,必要时再借助一些中西药或物理化学手段促孕。  我倒不但心她怀不上孕,只是暗地里为这个尚未出生的孩子捏了把汗。她的姐姐已经极少被母爱眷顾,以至于不得不整天和保姆厮混在一起,再来一个第二胎,不知又会遭到怎样的冷遇。&nbsp&nbsp
&&&&第一位:女。迟到40分钟。为什么晚了呢?约得实在太早,起不来。可是明知道起不来,为什么还要约在这时呢?我怕误了你的事,而且我以为自己起得来的。为什么不提前打个电话呢?本来想打的,可是都快到了,就没打……  第二位:男。来了就问:我可以不坐班吗?时间可以相对自由点,但还是要坐班的。可是我喜欢自由自在一点。你有年假呀。年假可以放两个月么?没那么长。那算了吧,我还不如照现在这样干自由职业呢。    一点不愿受约束,大概只能做做自由职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九晚五上班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