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会有缝补衣服洞针法和包的地方吗

英语里有个很难翻译的词叫maintenance,大致意思是维护,维修,&b&让人或事物维持在既定的状态。&/b&&br&&br&我开始工作后才渐渐发觉,&b&原来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maintenance上&/b&:一日三餐,八小时上班,八小时睡眠,交水电费,去超市采购食物,把衣服送去干洗……不知不觉,下班时间就没有了;再不知不觉,双休日就也没有了。&b&而这仅仅是物质生活的维持成本。&/b&&br&&br&剩下的时间里,老朋友们也许一个月能见上一两次,新朋友两个月能结识一个就已经非常不错。平时关注一下社交网络,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并且加以回复,是我们大多数人维持社交的方式。&b&这是维持社会关系的成本。&/b&&br&&br&而精神生活也像背单词一样,积累过的东西如果不温习,很快也会消退。一个月总要看一部电影吧?能看下来一本书吗?但问题在于,知识输出也会要占用一部分时间,尤其是对于从事创造性职业的人来说。&b&要维持精神生活的水平,也需要相当的精力。&/b&&br&&br&随着年纪的增长,需要我们maintain的事物会越来越多:事业、伴侣、孩子、父母……&b&至于题主想要的“不断进步”,是排在所有这些maintenance后面的。&/b&&br&&br&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终将变得平庸。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无需去maintain什么,因为有父母撑起了保护伞,所以他/她得以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放在学习新鲜事物上。而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外有公事内有家务,要抽时间学习一门新的技能而不是维持生活,会被认为是不负责任。&br&&br&对这个现实,可以有两种看法:一为接受,随着成长承担起维持生活的担子,把我们的青春雄心传承给下一代;&b&二为拼命,一边维持基本生活,一边挤出娱乐休闲的时间来学习。&/b&&br&&br&&b&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杰出成功的人是绝少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维持现今的人生就已十分吃力。要牺牲喘息的时间去拼搏,不能说是高尚,只能说是有付出才有回报吧。&/b&&br&&br&——————————谢赞分割线——————————&br&&br&感谢大家不吝点赞,我也想有针对性地回复一些评论。&br&&br&如果看完这篇回答以后想选择的路是第二种&b&,其实&/b&&b&也有不同的实现方法,一为开源,二为节流。&/b&&br&&br&顾名思义,&b&开源就是开拓能用于学习进步的时间,用更少的maitenance成本,来达到相同甚至同样的维护标准。&/b&利用各种生活生产(productivity)工具是其一,比如家电和办公软件,都可以有效节约时间。学会时间管理是其二,比如一周烹饪法(Meal Prep,详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快速做饭? - 知乎用户的回答&/a&),可以大大减少用在做菜上的精力;也可以设定一天中只有某个时间段登陆邮箱和社交网络,避免沉迷。&br&&br&&b&而节流指的是把空隙中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学习,&/b&比如坐地铁时看书,做家务时听podcast。我个人有少许的拖延症和注意力不集中综合症,&b&而我采取的方法就是用一个任务去拖延另一个任务,&/b&于是不知不觉中,虽然我没有完成任务A,但我已完成了任务B,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会支撑我着手进行下一个任务。这也是斯坦福教授John Perry提倡的“结构化拖延法”,得了搞笑诺贝尔奖哟。&br&&br&有人提到惰性的问题。其实你有没有想过,&b&“懒惰”是maintain我们日常状态的手段之一?&/b&摘录Tim Kreider《忙碌的陷阱》中的一段话:&br&&br&&blockquote&无所事事远非一段假期,一种放纵或一种缺点那么简单,它对于大脑之不可或缺,正如维生素D对身体的作用。&b&剥夺了无所事事的权利,我们的心智将遭受折磨,就像患上佝偻病的躯体将随之变形那样。&/b&无所事事赋予了我们空间与宁静,这对于我们是必要的,我们因此能从生活中退后一步,更全面地观望它,能发现意想不到的关联,等待电光火石般的灵感。就像一个悖论,想要把任何工作完成,你必须先让自己空下来。 &/blockquote&&br&简单地说,有些人的抗压能力比较强,有些人的抗压能力比较弱;甚至有些人由于基因,天生就可以承受每天只睡4、5个小时的生活(如果是我的话持续三天就会陷入狂暴状态)。&b&闲暇时间能够让我们maintain健康的身心,是人生成本的一部分,并不应该一味地去排斥。&/b&&br&&br&写这篇回答不是想劝大家分秒必争,而是希望大家能够去思考自己的生活需要哪些maintenance,哪些的优先级较高,哪些可以省略。&b&只有更了解自己,才能去控制自己的生活方式,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b&&br&&br&&p&&a href=&///?target=http%3A///r/nHSFndjEUYUurZz_9yGO&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nHSFndj&/span&&span class=&invisible&&EUYUurZz_9yGO&/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英语里有个很难翻译的词叫maintenance,大致意思是维护,维修,让人或事物维持在既定的状态。 我开始工作后才渐渐发觉,原来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maintenance上:一日三餐,八小时上班,八小时睡眠,交水电费,去超市采购食物,把衣服送去干洗……不知…
学姐刚过完生日,但她看上去却并不是特别开心。 &br&&br&她说:过生日啊,也没什么大意思。无非是选一个男友出来,带着我逛逛名牌店,买买衣服和包包,吃吃大餐,住住五星级酒店什么的。逛逛买买吃吃住住。唉,也大概就是这样吧。 &br&&br&我说:好像是有点缺乏创意啊。 &br&&br&学姐说:创意什么的我并不在意。关键问题是,逛逛买买吃吃住住,把这些项目全加上,这一天也花不了多少钱,实在看不出来他的诚意来。这让我如何客观判断和他下一步的发展呢? &br&&br&&b&小团,你能不能综合评价一下,他给我过生日的这个消费水平,到底是高还是低呢? &br&&/b&&br&学姐果真是一个我见过的最单纯,但同时也是最理性的好女生。看着她愁眉不展的样子,我也有些于心不忍。好吧,让我用最近与某支付机构合作时用的一组数据结果,来帮她做一做分析吧。 &br&&br&&br&————————数据分析的分割线————————&br&&br&我们本次的研究问题是:男友庆祝学姐生日的消费标准是高是低呢? &br&&br&由于学姐生日当天进行了多种活动,行程较为复杂,我们不妨拆解来看,简单分成三个部分:1,购物(衣服和包为主);2,餐饮;3,开房。然后,我们再用这三类消费项目分别去匹配学姐生日当天上海全市的消费刷卡数据库,整理出了三组全样本的对比。 &br&&br&好的,第一组全样本对比的问题来了: &br&&br&&b&学姐生日那天,一个人在魔都买买买的话,要花到多少钱时才算高消费? &br&&/b&&br&首先,从全样本对比组数据中可以统计出:&br&&br&在学姐生日那天(不告诉你是哪天哈哈),全上海所有市民,在买衣服和包这项活动上,一共进行了&b&6.7万&/b&笔消费,并花掉了约&b&6900万元&/b&。平均每笔要花约&b&1100元&/b&。 &br&&br&然后,我们可以把这6.7万笔消费和金额落到空间上来看,画出图大概长这样:&br&&img src=&/c7a523dba7bc_b.jpg& data-rawwidth=&1499& data-rawheight=&8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99& data-original=&/c7a523dba7bc_r.jpg&&&br&毫无疑问,大部分的高端服装消费,都集中在市中心。 &br&&br&学姐学姐,你男友带你去的是哪个商场? &br&&br&当然,单纯的学姐并不关心这个。学姐关心的是,男友为她买衣服和包所花费的钱,在这6.7万笔交易中排名第几呢?请看下图: &br&&br&&img src=&/a3c595f662162cedbff450f93d87106c_b.jpg& data-rawwidth=&4303& data-rawheight=&8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3& data-original=&/a3c595f662162cedbff450f93d87106c_r.jpg&&&br&可以看到,虽然全市人民平均每次“买买买”要花1100元,但实际上“买买买”消费的中位数值仅有约270元而已。也就是说,少数的有钱人在“买买买”上的花费大大地拉高了全市整体消费水平。 &br&&br&那么,是谁拖了后腿呢?具体来看吧: &br&&br&&ol&&li&&b&假如男友给学姐买衣服和包的花费超过2700元,那么该男友本次消费力就能跻身全市前5%。 &/b&&/li&&li&&b&假如男友给学姐买衣服和包的花费达到1400元,那么该男友本次消费力就能跻身全市前10%。 &/b&&/li&&li&&b&假如男友给学姐买衣服和包的花费达到270元,那么该男友本次消费力就能达到全市中位水平。 &/b&&/li&&li&&b&假如男友每次给学将姐买衣服和包的花费不超过100元,那么可以判断:该男友本次消费力将被全市80%的人打败。 &/b&&/li&&/ol&看完这个结果,学姐似乎对自己的男友有了一点信心,嘴角逐渐绽开了笑容。 &br&&br&好的,第一个问题得到解决,接着第二个问题又来了——- &br&&br&&b&学姐生日那天,在魔都吃顿大餐,要花到多少钱时才算是高消费? &br&&/b&&br&同样地,首先来看:魔都人民在学姐生日那天去餐馆吃饭一共吃了多少钱? &br&&br&从对比组数据可以看到,在学姐生日那天,全上海市人民在餐饮这一项目上,一共进行了&b&23万&/b&笔消费,总金额约&b&8000万元&/b&。 &br&&br&然后,我们可以把这23万笔交易落到空间上,画出图大概长这样: &br&&img src=&/b7d8cd994a3fad32964cf_b.jpg& data-rawwidth=&1499& data-rawheight=&8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99& data-original=&/b7d8cd994a3fad32964cf_r.jpg&&&br&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消费是全天汇总结果,那么则意味着早餐买包子午餐买煎饼什么的也就算在里面了。这势必会大大影响分析结果。 &br&&br&为了更精确地判断男友的消费能力,我们则需要把全上海餐饮行业消费的时间维度来拉出来,画出图来大概长这样: &br&&img src=&/ba83ba28215_b.png& data-rawwidth=&1134& data-rawheight=&6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4& data-original=&/ba83ba28215_r.png&&&br&很明显,晚饭的消费水平比午饭还是要高出一截的。仅仅晚上8点一个小时,全上海就吃掉了差不多1500万元。 &br&&br&因此,我们可以把研究样本进一步缩小到高消费的晚餐时段,选择学姐生日当天晚上6点到12点期间的消费作为对比组。简单统计一下,可以算出:在这个时间段上,全市人民在餐饮活动上一共进行了约&b&9.2万&/b&笔消费,吃掉了大概&b&4579万元&/b&。 平均每笔要吃掉约&b&500元&/b&。&br&&br&从空间上看,这4579万元大概长这样: &br&&img src=&/afde2d10de_b.jpg& data-rawwidth=&1499& data-rawheight=&8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99& data-original=&/afde2d10de_r.jpg&&&br&果然,与全天餐饮消费的分布进行对比,可以看到那些分布在中环线附近的办公园区周边那些由于吃午饭而出现的热点纷纷消失了。城市夜间餐饮活力重新回归市中心。 &br&&br&学姐学姐,你男友带你去哪吃的大餐呢?好吃吗? &br&&br&当然,理性的学姐也并不关心这个。学姐关心的是,男友请她吃饭所花掉的钱,在这9.2万笔交易中,到底排名第几呢?请看下图: &br&&br&&img src=&/cd6c235a11a0a471f5d7535_b.jpg& data-rawwidth=&4303& data-rawheight=&8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3& data-original=&/cd6c235a11a0a471f5d7535_r.jpg&&&br&可以看到,虽然全市人民平均每次晚上下馆子要花500元,但实际上这个平均值毫无任何意义,因为其中位数仅有200元。也就是说,少数有钱人吃饭的花费大大地拉高了整体消费水平。 &br&&br&那么,这次是谁又拖了后腿呢?具体而言: &br&&ol&&li&&b& 假如男友请学姐吃大餐的花费超过1800元,那么该男友本次消费力就能跻身全市前5%; &/b&&/li&&li&&b&假如男友请学姐吃大餐的花费达到1100元,那么该男友本次消费力就能跻身全市前10%。 &/b&&/li&&li&&b&假如男友请学姐吃大餐的花费达到200元,那么该男友本次消费力就能达到全市中位水平。 &/b&&/li&&li&&b&假如男友请学姐吃大餐的花费不到40元,那么可以判断:该男友本次消费力将被全市90%的人打败。 &/b&&br&&/li&&/ol&&br&看完这个结果,学姐对男友的信心似乎又多了一点,笑容也更加灿烂了起来。 &br&&br&于此同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来了—— &br&&br&&b&学姐生日那天,在魔都找个酒店开房,住多少钱的房间才算高消费呢? &br&&/b&&br&同样地,先来看一下:学姐生日当天,魔都人民在开房这项活动上一共花了多少钱? &br&&br&通过对比组数据可以看到,在学姐生日当天,上海全市人民在开房这件事上一共进行了约&b&7.1万&/b&笔消费,总金额约&b&8800万元&/b&。平均每次花费约&b&1200元&/b&。 &br&&br&然后,我们可以把这7.1万笔开房交易落到空间上,画出图来大概长这样: &br&&img src=&/e4afbdca83b4ade43f86b87a9795ec43_b.jpg& data-rawwidth=&1499& data-rawheight=&8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99& data-original=&/e4afbdca83b4ade43f86b87a9795ec43_r.jpg&&&br&终于,与餐饮和购物不同,开房的消费不再单极地集中在市中心了。在郊区的金山和川沙等地,也有高消费开房的身影哦。 &br&&br&学姐学姐,你是在上图哪个地方开房的?开房体验怎么样呢? &br&&br&当然,学姐似乎不想回答我这个问题。学姐更关心的是,男友带她开房所花的钱,在这7.1万笔交易中,到底排名第几呢?请看下图: &br&&br&&img src=&/4bbf53eb200e34eb4b73e_b.jpg& data-rawwidth=&4303& data-rawheight=&8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3& data-original=&/4bbf53eb200e34eb4b73e_r.jpg&&&br&可以看到,虽然全市人民平均每次开房要花约1200元,但请大家也不要被这个结果吓到,实际上这个平均值毫无任何意义,因为全市开房消费的中位数仅有500元而已。也就是说,其实是少数有钱人开房所花的钱大大地拉高了全市人民开房的消费水平。 &br&&br&那么,到底又是谁拖了开房价格的后腿?具体来看: &br&&ol&&li&&b&假如男友带学姐开房的花费超过3500元,那么该男友本次消费力就能跻身全市前5%; &br&&/b&&/li&&li&&b&假如男友带学姐开房的花费超过2300元,那么该男友本次消费力就能跻身全市前10%。 &br&&/b&&/li&&li&&b&假如男友带学姐开房的花费超过500元,那么该男友本次消费力就能达到全市中位水平。 &br&&/b&&/li&&li&&b&假如男友带学姐开房的花费超过100元,那么可以判断:该男友本次消费力将被全市80%的人打败。 &/b&&br&&/li&&/ol&&br&看完这个结果,学姐显得非常喜悦。 她握着我的手,兴奋地说:小团,谢谢你,通过这次的分析。我想这次,我终于可以下定决心了。 &br&&br&看来,这次学姐选定的男友在开房方面十分给力。我看着学姐幸福离去的背影,也深深地为她祝福。但忽然之间,却忍不住想到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 &br&&br&&b&虽然说学姐的这个男友很可能在买买吃吃睡睡等方面的消费能力不错,甚至可以在上海滩排名前列,但这是否意味着他总体的消费能力也很强呢? &/b&&br&&br&&b&或者说,真正的消费能力,是否能仅从买买吃吃睡睡上看出来呢? &/b&&br&&br&于是,好奇心驱动,我又打开电脑,开始整理筛学姐生日当天魔都所有类型消费的全部数据,接下来,看到了这样一组结果: &br&&img src=&/d8daf054b29cc9b7f3f09_b.png& data-rawwidth=&1134& data-rawheight=&6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4& data-original=&/d8daf054b29cc9b7f3f09_r.png&&&br&是的,在2015年学姐生日当天,上海市一共发生了约&b&280万&/b&笔消费,金额共计约&b&56亿&/b&元。而其中“买买吃吃睡睡”的总消费,仅有约&b&2.4亿&/b&而已,只占总消费金额的&b&4%&/b&。 &br&&br&所以,只是在4%的消费比例中进行排名对比的话,那是否意味着,我们对于学姐男友消费力的筛选工作过于简单粗暴了呢?&br&&br&没错,不如我们认真地再研究一次,将学姐生日当天的280万笔交易再按照金额数高低进行排序汇总,把额度排名前1%的刷卡消费全部筛选出来,看看真正有消费力的人是怎么花钱的吧。 &br&&br&通过这前2.8万笔消费的分析,可以看到明确的结论: &br&&br&&b&1,有消费力的少数人花掉了大多数的钱。 &br&&/b&&img src=&/32edff23ab232a00d6d43_b.png& data-rawwidth=&856& data-rawheight=&4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6& data-original=&/32edff23ab232a00d6d43_r.png&&&br&如图所示,排名前1%的消费总额(仅2.8万笔消费)就达到了35亿元,占到总交易额的58%。 &br&&br&&b&2,主要的大额消费都集中在投资领域。 &br&&/b&&img src=&/2cacdb0f6ca2_b.jpg& data-rawwidth=&2480& data-rawheight=&26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80& data-original=&/2cacdb0f6ca2_r.jpg&&如图所示,排名前1%的大笔资金流动都集中在金融,批发和房地产三个领域,其中32%的钱都花在了金融理财上,23%的钱花在了批发上,而12%的钱都花在了房地产上。 &br&&br&&b&3,日常生活性的消费,在这个世界中并不那么重要。&/b&&img src=&/a07fdcf34c92adeb24d2d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07fdcf34c92adeb24d2d_r.jpg&&如图所示,通过前1%和后99%的消费对比,可以看到,重要的消费总是集中在购房,理财,旅游,教育;从零售行业起,后99%的消费总额才超过了前1%。而大部分集中在后99%的消费类型则是吃东西,收快递和。。。。。。结婚。 是的,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往往却并不是最重要的。 &br&&br&————————正式回答问题的分割线————————&br&&br&那么, 通过学姐男友的分析,我们可以回到题主的问题了,上海的消费水平有多高呢? &br&&br&我的回答是,这似乎并不重要。&br&&br&&b&在衣食住行的日常花销当中,无论你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还是挥金如土一掷千金,甚至可以在上海滩消费榜上名列前茅,这些也只是整个城市级消费中毫不起眼的一笔,并不能代表更多的意义。 &/b&&b&所以,真正有价值的消费,既不是日常流水,也不是声色犬马。那是什么呢?是投资。当然,投资并不是消费;但从目的上说,投资是为了获得收益,能够在未来更多地消费。同样是花钱,用作投资将比现时消费更有价值。投资金融,投资事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教育,包括投资自己。只有投资,才会让未来的自己变的更富有、更自信或者更强大。 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城市,都毫无例外。&/b&&br&&br&因此我想,对于上海而言,消费水平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把握住多少机会把平淡无奇的日常消费变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这才是上海这座每天花掉差不多60亿元的城市带给每个消费者的最大的意义。&br&&br&大概就是这样。&br&&br&注:&br&1,以上数据来源于合作方银联智惠研究院的统计性数据,不涉及个人隐私,所有的数据挖掘分析均在在银联智惠安全云环境下操作,符合银联智惠数据安全规范。 &br&&br&2,欢迎分享,请勿转载。
学姐刚过完生日,但她看上去却并不是特别开心。 她说:过生日啊,也没什么大意思。无非是选一个男友出来,带着我逛逛名牌店,买买衣服和包包,吃吃大餐,住住五星级酒店什么的。逛逛买买吃吃住住。唉,也大概就是这样吧。 我说:好像是有点缺乏创意啊。 学…
那就不得不提《色戒》。&br&……哎 占个坑改天写好吗。&br&----------------------懒惰如我差一点就弃坑的分割线· 文长慎阅 · 阅后即焚------------------------------------------&br&&br&《色戒》的原版短篇小说发表当年就曾饱受争议,很多人解读后的观点是,张爱玲将自己与胡兰成的那段情寄于其中,因而对小说里的汉奸进行了美化。时隔30年电影版上映,由其引发的价值观讨论更为激烈。不少人认为,《色戒》宣扬的是高尚的爱国情操在情色和肉欲下的妥协,鼓吹的是对中华民族价值底线的挑战。而在我看来,李安在继承张爱玲原著精髓的基础上又赋予了这个故事超越那个时代的更深远的涵义。&br&&br&如果说张爱玲的原著讲的的「通往女人内心的路是阴道」、「权力是男人的春药」这样人性视域下的爱和欲,那么李安的电影则是透过情色、欲望中的人性去探讨&b&人本身的价值——&/b&权力只是一时,爱情也并非占据人生的全部,但那个时代的可悲之处在于,人们无法觉醒并发掘出人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应当具有的价值。&br&&br&也不知张爱玲是不是故意,偏偏给女主起名叫王佳芝,好像是在暗示她的一生都是「枉价值」:年幼丧母,父亲只带了弟弟去英国而抛下她一个人,说是物质条件所限无法带她一起走,但到英国不久却再婚,仅给王佳芝留下的一栋房子也被舅妈所占.....命运的不济使王佳芝一直活得异常隐忍,这边佯装平静地给父亲写信道贺新婚,那头却一个人在电影院里听着对白哭得泪流满面....大屏幕里男主角正说着:“可是我有家庭有孩子,我是一个肩负着责任的男人...”&br&&br&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下,王佳芝懵懵懂懂地加入了爱国话剧社。首场演出的成功让她感受到自身价值被肯定的快乐。她在舞台上的眼泪都是真的,可那眼泪压根与“中国不能亡”的慷慨激昂声没多大关系。邝裕民的眼泪也是真的,可他的眼泪里并不完全是家国恨,更多的是想到家兄出征而亡的悲痛。—— 那个时代里,似乎所有人都在爱国情绪的感染下陷入巨大的悲愤,可说到底,大家都不过只是被悲剧的大环境推着走的小人物罢了。&br&&br&&b&这个故事从来就没想讲什么民族大义为国牺牲。它要展现的,是这出暗黑的大悲剧下人们价值是如何被扭曲甚至践踏。&/b&王佳芝是如此,邝裕民也是一样。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还是蔑视人价值的推动者。且不说这个暑假刺杀计划何其幼稚和愚蠢,单是半逼迫地要求王佳芝学习男女之事并以此去引汉奸上钩,这种行为就跟强迫卖淫没有区别。为什么说是半逼迫?几个小伙伴是背着王佳芝作的这个决定,根本没问过她的个人意愿。同时王佳芝那时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也是半梦半醒,虽然无奈,但眼看着大家为都在为刺杀计划出力,何况还是打着抗战爱国的旗号,也由不得她不答应。&br&&br&邝裕民一句「再不杀就要开学了」的台词设定不是来搞笑的,是故事里对这群幼稚大学生们的讽刺。可光是蠢也就罢了,热血澎湃的他们从未认识到,&b&有些时候,蠢,便是恶。时代与社会的恶诱发出人性的恶,他们,都曾是恶的一部分。&/b&&br&&br&再说易先生,何尝不是更加扭曲的一具行尸走肉。观众只见他与牌桌上官太太们的暧昧不清,与王佳芝的迎来送往,却不见他的阴郁严肃、警觉少言甚至兽性大发之下,全是内心隐藏着的巨大的恐惧。他不敢去黑暗的地方,也不敢相信任何人,这种恐惧到达了什么地步呢?李安说:&br&&blockquote&床戏是将易先生的内心活动外在化,外显他的恐惧、他的愤怒和挫折。&br&你可以形容一个人如何不具备相信别人的能力,&u&但更绝的是让他在高潮时都不敢闭上眼睛。&/u&&/blockquote&&br&他曾对王佳芝说,“别人都害怕,但你好像没有这种恐惧。” &br&人们的确更容易被自己所期望却不具备的特质所吸引,不是吗?&br&&br&易先生对王佳芝卸下防备的过程,大概也是王佳芝慢慢发掘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过程。&br&&br&故事里的地下情报工作者真是全心为了民族大义而拼死吗?可不尽然。邝裕民要为他死去的哥哥报仇,后来的组织头头老吴要为他被易先生害死的老婆孩子报仇.....可王佳芝跟他有什么仇?什么都没有。如果没有这么一场安排,这两个社会地位千差万别的人也许这辈子都不会有交集。她是负有保家卫国责任的战士吗?也不是,她只是一个和其他女同学一样“渴望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也期待着一场怦然心动的美好爱情的普通姑娘。可尽管如此,她还是被推到了离危险最近的地方,打着为民族大义牺牲的旗号。而躲在她身后的人呢?除了交给她紧急情况下自尽用的毒药,烧毁她寄给父亲的信,他们从来没有为王佳芝考虑过。&br&邝裕民后来倒是考虑过。可也正如王佳芝拒绝他的亲吻时所说:三年前你可以的,为什么不?&br&一切都迟了。&br&&br&王佳芝终于也有不再隐忍的时候。老吴叫她必须要为组织效忠,继续把易先生栓在她的陷阱里。她再也按捺不住一直以来的痛苦和压抑,小小激烈地爆发了一次:&br&&blockquote&你以为这个陷阱是什么?我的身子吗?你当他是谁?他比你们还要懂得戏假情真这一套。&br&他不但要往我的身体里钻,还要像条蛇一样的,往我心里面越钻越深。&br&我得像奴隶一样地让他进来。&br&只有「忠诚」地待在这个角色里面,我才能够进到他的心里....&br&每次他都要让我痛苦得流血、哭喊....他才能够满意。他才能够感觉到他自己是活着的。&br&在黑暗里,只有他知道这一切是真的....&br&这就是为什么,我也可以把他折磨到撑不下去我还要继续...直到精疲力竭我崩溃为止!&br&每次最后,他身体一抽倒下来,我就在想,&br&是不是就在这个时候,你们是不是就该冲进来朝他的后脑开枪!&br&然后他的血和脑浆就会崩到我一身!........&/blockquote&说这些的时候,她自己都忍不住痛苦得颤抖。因为她越来越明白,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自我追求的人,而不是一个用完便可丢弃的复仇工具。尽管她已经被丢弃太多次了。&br&&br&易先生何尝不知自己也只是个工具。&br&他们在日本小酒馆里约会,王佳芝说:我知道你为什么带我到这里来,你想要我做你的妓女。&br&易先生笑了一下说:&u&我比你懂得怎么做娼妓。&/u&&br&他的压抑中也满满的都是愤恨,所以才在听到日妓们唱歌时对王佳芝说:&br&你听,日本人唱歌像哭,听着像丧家之犬。&br&王佳芝说,那我来给你唱一首吧,我唱得比她们好听。&br&于是起身、站远,悠悠地唱起一段《天涯歌女》:&br&「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br&李安太温情,张爱玲的原著里本是没有这一段的。若只为欢场作戏,唱到这一段便算了,无非是给男人撒娇献媚。可王佳芝唱了整三段。唱了家山北望泪沾襟,唱了患难夫妻恩爱深,还唱了&br&&blockquote&人生呀,谁不,惜呀惜青春......&/blockquote&唱到这里,阴森冷峻如眼前的这个不愿相信任何人的男人,也缓缓地握住了王佳芝的手,眼眶也早就红了一遍又一遍。&br&这算不算是爱情,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此时的易先生,这个自我价值扭曲到连自己都恐惧自己的人,也为这片刻的温存和理解而感动。&br&他和王佳芝,本都是一样可悲的人。&br&&br&李安太会讲故事。每一个配角包括他们的眼神、故事节奏、情节起伏,甚至配乐,都是戏。如编剧所言,整部电影里,没有一个是多余的镜头。&br&只可惜,成也床戏败也床戏。&br&这部电影因为大尺度的情色戏饱受争议,同时也广得关注。可也正是由于大部分人对床戏的关注,而忽略的电影本身想要传达的价值,以及李安设置那几场床戏的良苦用心。&br&&br&故事的结尾,再次闪回到最开始的那一回眸&br&「王佳芝!上来呀!」&br&从那一刻起,所有人的命运都被改变。&br&&br&什么叫悲剧?鲁迅说,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br&&br&&img src=&/5b67e7a86a4dd1fb4a0c155c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5b67e7a86a4dd1fb4a0c155c_r.jpg&&
那就不得不提《色戒》。 ……哎 占个坑改天写好吗。 ----------------------懒惰如我差一点就弃坑的分割线· 文长慎阅 · 阅后即焚------------------------------------------ 《色戒》的原版短篇小说发表当年就曾饱受争议,很多人解读后的观点是,张爱玲…
因为人一出生命运就已经注定。年龄越大,阅历越丰,对这一点看得越透。&br&&br&&br&这句话看起来太过荒谬和偏激,还得展开来说。我会先用科学解释这句话,再用玄学来解释如何去微调命运。(在知乎,本答案的后半部分听起来像是作死。)&br&&br&&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有哪些看似荒谬,其实很科学的理论? - 知乎用户的回答&/a& 。这个关于发展心理学的答案太长,我直接上结论: &b&父母所创造的共享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后天成长基本无影响。&/b&&br&看起来是一个很振奋的观点,不管一个人出生在生么样的家庭,都可以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来改变命运。&br&其实往深处一想,就能明白这其实是更深层的宿命论。&br&&a class=&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www.nzherald.co.nz/science/news/article.cfm%3Fc_id%3D82%26objectid%3D&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nzherald.co.nz/science/&/span&&span class=&invisible&&news/article.cfm?c_id=82&objecti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也直接上结论,&b&Personality decided at birth&/b&。&br&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每个人出生就有着不同的性格,不管后天环境再怎么影响,内在本质永远无法改变。&br&&br&是的,&b&天生的性格就决定了命运&/b&。&br&&br&换句话说,你从一出生就注定了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管你降生之后经历了什么,你人生做的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选择,其实在生命最初就已经决定了。&br&小到你日常说的每一句话,你无聊时的每一个动作,你听过的见过的每一件事,在你心里所投射的每一道涟漪。&br&大到你人生关键点做的每一个选择。&br&在高三是好好努力,考个好大学,还是继续混一年,环境所能决定的无非是家境好的出国,没条件的就辍学去闯荡。&br&在工作中是受不了老板的刻意穿小鞋,忍受不了去自己创业,还是留下来适应,默默拿薪水。环境所能决定的也无非是是否有资本早走。&br&结婚是用一辈子去挑选一个完美的伴侣,还是趁年轻赶紧找一个对象安定后方就可。环境所能决定的,也无非是对方的品相高低,&br&&br&如果还是难以感受和理解,那我具体点来讲。&br&好比你此刻看到我上面写了这么多,是觉得好像说的有点道理啊,或者觉得我的态度太偏激浮夸,你就是不喜欢我的肤浅。或者觉得无所谓,不管我扯了啥,照样过自己的小生活。这些心里反应,直接反映了你的性格。其实我最喜欢的读者,是在看到这里的时候,觉得我在胡说八道,他们只相信人定胜天。因为这类人天生就擅于挑战别人,成长得最快。只可惜真正这样的朋友极少上知乎看这种形而上的瞎扯。&br&“一个人身上有百兽的种子,有狼,有鹿,有狐,有兔;独立的人,要么为龙,要么为象。”&br&真正的龙象,是不会轻易迷茫的。&br&&br&是不是觉得人生如戏,早就有编剧写好了剧本,连台词都半分不差?&br&&br&&br&&br&&br&放心,虽然命运仿佛天注定,可是同样的演员演同样的戏,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接下来就谈怎么在既定的舞台上,去努力做一个Edward
&i&Norton&/i&,而不是闹太套黄。&br&&br&为何同样性格,同样环境下长大的两个人,往往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这种情况多见于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兄弟俩或者姐妹俩的命运就是千差万别。&br&&br&谈改善命运,不如从一本古往今来公认的号称能逆天改命的一本奇书说起。&img data-rawheight=&597& data-rawwidth=&423& src=&/9eb7a8f58da4f9ebc7f8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3& data-original=&/9eb7a8f58da4f9ebc7f88_r.jpg&&&br&尽管世人对这本书有诸多误解和偏见,但是谈到《周易》,大家第一印象还是,这本书能教人算命,能改变命运。犹如说起对林黛玉,国人的第一印象还是觉得她内向敏感。&br&其实,易经的确有帮助人微调命运的作用。至于用来占卜测算,就见仁见智了。&br&善易者不占,个人觉得不需要。&br&&br&好,回归正题。&br&想逆天改命的,往往是身处困境的,或者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的。那我们就开看一看易经中的几种坏卦,以及如何如改变这几种卦象。&br&六十四卦中,严格的坏卦有四种:《无妄》卦,《否》卦,《困》卦,《蹇》卦,分别对应了“灾”、“祸”、“困”、“难”这四个字。这四种类型基本涵盖了世人绝大多数所面临的不如意处境。&br&&br&先说有名的《&b&否&/b&》卦,此卦坏在不通畅。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和《否》相反的是《泰》,《泰》是完全通畅。《否》因为不通,祸患就终会到来。此坏不是瞬间变坏,而是日积月累,最终酿成祸患。比如情侣之间,亲朋之间,因为一些小摩擦,日积月累,最终分道扬镳或者对薄公堂,甚至更残忍的相爱相杀。“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br&者渐矣”。&br&穷则思变,如果处于“穷”(物质或精神)的状态,又不思变,境况一点点恶化,也是《否》。有些人的命难改,就是因为拒绝变化,就连让他们去迭代新的理论,或者做哪怕一点点改变都万分抗拒。比如知乎如前一阵比较火的那个问题“男友沉迷于打游戏,该怎么办?” 男主角就是典型的抗拒成长,逃避现实。任凭家人操碎了心,也无动于衷。&br&&br&再说《&b&蹇&/b&》卦,此卦坏在无路可走。《蹇》是上水下山,后面是《艮》止,前面是《坎》险,向后无路可退,向前又铤而走险,所以叫做《蹇》。譬如企业家借了高利贷做项目,资金链断裂,无路可走,就是《蹇》。总兵大人走投无路去寻求美利坚庇护,也是是《蹇》。&br&&br&接下来说《&b&困&/b&》卦,此卦坏在危险而不自知。《困》上泽下水。水为险,泽为悦,身处险中还喜悦不知,这就叫做《困》。譬如平西王,位列极品,大权在握,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暗流汹涌;而自己丝毫不觉,反因此喜悦,就叫《困》。欧阳修说“智勇多困于所溺”,一个人耽于自己所溺爱的事物,玩物丧志、业荒于嬉就叫做&br&《困》。&br&&br&说句题外话,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观察思考。很多人在知乎上倾诉情感问题,大多数事件往往是因为一开始的时候认为自己独一无二,被宠坏,行事过分,终于有一天被对方记恨报复。然后再来网络哭诉。无非自作自受。他们只愿意说出对方打了自己一拳,却没有说自己一开始踹了对方一脚。&br&见得多了之后,哪怕主人公声泪俱下说得再凄惨,你也终会像我一样无动于衷的。&br&&br&最后是《&b&无妄&/b&》卦,常言道无妄之灾。灾和祸的区别是:祸多是人为,灾是不可抗力造成的,所以说“天灾人祸”。旱灾、水灾、地震,都是《无妄》而不是《否》。自己没有&br&犯什么过错而遭到不幸,就是灾。《无妄》上天下&br&雷,雷是动,所以说灾是上天的行为,是最难躲、最难防的。也从终极意义上验证了我的观点,&b&宿命不可违&/b&。&br&&br&这是我唯一认为的,最无可奈何,最需要谅解的困境。有些组织或宗教,为了统治或抹黑,强行把天灾归咎为人祸,就太作孽了。万千生灵何错之有,值得痛哭。&br&&br&以上四种卦是典型的“坏”卦。&br&“灾”和“祸”相比,看起来《无妄》更严厉,实则《无妄》坏处更小。《无妄》之灾是没有后遗症的,受到的伤害是一次性伤害。&br&《否》之祸看起来风平浪静,却在不知不觉中积重难返。一个王朝由盛而衰直至灭亡,都不是《无妄》而是《否》的原因,这叫做“气数”。&br&“困”和“难”相比,《蹇》看似无路可走,但逼上梁山铤而走险,也许会劫后余生杀出一条血路。《困》看似愉悦安乐,实有危险临头,所以《困》比《蹇》更为严重,《蹇》是自己看到了危局,是暂时山重水复,继续走,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困》是自己完全看不见危险,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br&&br&好,说完了四种困境再来讲怎么破解。&br&所谓破解,就是把这个卦变成其他的卦。怎么变?随便动一个爻就变了。但是爻的变动没有那么容易。比如要变《否》为《泰》&br&&img data-rawheight=&313& data-rawwidth=&282& src=&/800bb3a9ba18e80a3b43f7dcff3ee6e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2&&这是《否》&br&&img data-rawheight=&253& data-rawwidth=&273& src=&/a756fc485cc6e2bd70edcc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3&&这是《泰》&br&看图片可知道,如果要变六个爻都要动,就相当于打通奇经八脉,让全身哪里都不通的人变得哪里都通,基本上不可能。即使有,也是非常漫长的过程,不能一步到位。&br&比如知乎上有一个三万多票的答案&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体质极差的人如何从头开始恢复身体素质? - 健康&/a&&br&这个答主吸烟九年,喝酒,作息不规律,熬夜,爱吃重口味油盐等等,日积月累,身体接近崩坏,最后通过辛苦漫长的努力,一步步让自己变得更好。并且最后腹肌六块,并已被知乎上一位搞艺术的美女泡走收了,这叫不叫否极泰来?&br&&br&好,回归正题。事实上,能够变动一个爻就算不错了。变哪个呢?&br&&br&这四种“坏”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九五”,第五爻都是阳爻。第五爻是上卦中位之爻。也就是说,居上位、得中的同时,都是用刚而不是用柔。这时候,变刚为柔会怎样呢?&br&&br&很神奇,这四种“坏”的情形用这一招都可以破解。&br&&br&先看《否》。九五动,天地《否》变为火地《晋》。原先不通,现在变为晋升,这就是“穷则思变”。就这样把一个坏卦变成了好卦。其实《否》卦但凡有所变化,都不会太坏。&br&&br&再看《蹇》。九五动,水山《蹇》变为地山《谦》。后面都没有退路,但《蹇》卦前面是坎,《谦》卦前面是坤,坎为险,坤为夷,这个变化就叫“化险为夷”。用刚的话,前方无路可走;用柔的话,前方一马平川。&br&&br&再看《困》。九五动,泽水《困》变为雷水《解》。《解》卦叫“动而免乎险”。《困》上卦为《兑》悦,《解》上卦为《震》动,《困》是沉溺于危险中,《解》是从危险中走出来。所以叫“解困”。&br&&br&最后看《无妄》。《无妄》是天灾,是最难化解的。九五动,天雷《无妄》变为火雷《噬嗑》,《噬嗑》虽然免去了灾,但仍然是个比较严厉的卦。所以变成的六五爻爻辞为: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虽然严厉,但总算免去了灾。&br&&br&好,写到这里,我相信大家看出来了,其实这本书的核心就在于一个“易”字,即变化。&br&&br&为何我一开始会说出偏激的宿命论,为何易学高手常说善易者不占?&br&知道了事物的规律,勇于去改变自己,命途当然能改变了,但是这个变,也是因为此人本来就坚信可以人定胜天,哪怕从不看易经。有的人熟读易经,即使知道了自己现在不努力,将来会过得落魄,也不愿意做任何改变。&br&&br&这不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br&&br&评论里有人举有关成长环境的极端例子,说,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他们的孩子命运肯定不一样。我一开始已经拿出了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观点说明了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几乎没有,你非要跟我抬杠。&br&若想走极端我也有很多案例,多少人家境贫寒后来富可敌国,多少人出身豪门后来露宿街头?&br&&br&你要是相信,出身贫寒就不可能成为高富帅,那你就是真屌丝命,没救了。&br&&br&至于改变的方法太多了,我敢保证几乎所有你想知道的方法在知乎都能找到。想学化妆,想健身,想学英语,想改善思维方式.....本答案只为了回答一个问题,不负责手把手改变你的人生。&br&&br&另外,一向主张道法自然,清净无为的《道德经》一书,其中非常难得的提到了一句讲究主观努力的箴言,愿与诸君分享。&br&&br&&br&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第四十一章》&br&&br&&br&希望那些人辛苦提供的知识和方法,不是只会博君一笑。
因为人一出生命运就已经注定。年龄越大,阅历越丰,对这一点看得越透。 这句话看起来太过荒谬和偏激,还得展开来说。我会先用科学解释这句话,再用玄学来解释如何去微调命运。(在知乎,本答案的后半部分听起来像是作死。)
《五灯会元》载:&br&&blockquote&唐代源律师见大珠慧海禅师。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br&&/blockquote&&br&「一期一会」大致如此。不问前缘,不求后会,唯余斗室、二人、一碗茶。俯仰之间,便是整个世界。&br&&br&譬如你在茫茫人海中,与一位女子擦肩而过,刹那间,瞥见她的容貌,不由得心动了一下。脚步放缓,下一瞬,她已汇入人海,杳无踪迹。你知道从此再无机会相遇,于是继续前行,不留涟漪。这便是一期一会。&br&&br&又譬如,你在火车上,与邻座抵足而眠,相谈甚欢,聊了一路。下车时,彼此道别,不留联系方式,不问姓名,转身投入忙碌的生活,从此再不联系。这也是一期一会。&br&&br&又譬如,晚霞映在晴雪上,夕阳从山头透过来,恰逢极好的角度,很美。下一秒,光影变换,再也无法重复。不摄影,不遗憾,专注于这瞬间的美,便是一期一会。&br&&br&简而言之,面对一切际遇,不抱杂念,只做该做的事,不遗憾,不患得患失,专注于眼前的这一刻,让心灵静下来,便是这种心态。&br&&br&佛教说因、缘、果、报。面对种种际遇,动心动念,是为因;患得患失,是为缘。因缘相合,乃生果报。与朋友相谈甚欢,生出欢喜之念,是因,但总想着「今后是不是不能相见了啊」、「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啊」、「真想把这一刻定格下来」,等等,便是缘。光有因生不出果报,但有了缘,便会积累业力。虽然未必会产生后果,但这份业力,已经添在了心灵上面。&br&&br&所以,「一期一会」,也许就是,让随着际遇生出的「因」,在下一刻消散。倏忽而生,倏忽而散,一碗茶之后,再无因果。也就是说,对于在这一刻产生的「因」,不制造「缘」,不留给它产生业力的机会。&br&&br&许多人说,「一期一会」是珍惜缘分。其实,缘分为何要珍惜?无非是因为再也没有下次而已。但产生「再也没有下次了」的念头,因而格外谨慎、流连,也是一种「缘」,更是一种对平静心境的打破。&br&&br&故而,「一期一会」,不执著于某一次的相会,而是,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每一口水,每一息呼吸,每一步,每一次见面,都要抱着日常、自然、专注、平静的心态。并不是因为「没有下一次」,而是因为,每一次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次,每一刻我们都在死去,然后重获新生。
《五灯会元》载: 唐代源律师见大珠慧海禅师。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
我上司(应该是前上司了)学佛,没事捧本佛经念。&br&&br&有次我向他请教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问题,支支吾吾半天没说出来所以然。&br&&br&末了对我说,其实我看你也算修得小成,不算大成,转而开始讨论如何改进我工作上的问题。&br&&br&成不成的我不知道,自己才疏学浅,只算对宗教的东西好奇,会去看,会去读,会去想,并不执迷偏信。我会看佛教典籍,但也读圣经。&br&&br&后来一次偶然听到他同他几个老友谈佛学,恍然大悟,他口中的佛学和我脑海中的佛学不是一种东西嘛,他的佛学是为了成就生意的便利工具,而我在了解的佛学是我不知道的、我所畏惧的知识。&br&&br&于是我再没找他谈过佛学的东西。除了工作上的事,再无其他主动找他交流的东西,&b&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是吗。&/b&&br&&br&我有个情商不怎么高的朋友,年少多金,女友换的极频,自诩情场高手,极受女孩子欢迎。嘴巴毒,春风得意时会对他人的情感世界品头论足,包括对我的情感,我的婚姻。春风不得意的时候会跑来和我探讨他和女孩子们的感情,受不得批评,我说你这么对待感情不行,批评了几次,他挂不住脸,大吵了几架,最后爆发时同我在某机场大打出手。&br&&br&朋友能玩到大打出手也是真朋友了,以我的德行,根本懒得对任何人的情感主动提出任何建议,也不会给自己添这种无端之乱,还真就是因为太关心朋友身份的他,才说了几次实话。&br&&br&后来和解,条约是彼此不再干涉对方的情感生活,&b&哪怕是朋友之间,任何交流也要有个度。&/b&&br&&br&我有个同事,每周会去买彩票,非常热衷彩票事业,反而不怎么关心自己技艺的提高,有几次我想对他说不要把人生希望寄托在这种事上啊,想想算了,切忌交浅言深。&br&&br&公司聚餐,有几个同事会直接用调羹捞汤,不是捞到碗里,是直接放到嘴里。别人捞过的汤我从不喝,于是我成了一个“从不喝汤的人”,但我不会解释,如果解释了,我就从一个不喝汤的人变成了一个他人口中的矫情货,完全可以预料到,相比之下还是不喝汤的人好听点,&b&穷则独善其身。&/b&&br&&br&我通过某个主攻国内市场的社交APP认识了一位加拿大当汉语老师的朋友,她对APP上的每个人都极其友善,发表的每个言论都充满善意。来过中国几次,但从未发表过对大陆的负面看法。聪明如她,甚至会在国庆日发张天安门广场照问候大陆的朋友们国庆快乐。&br&&br&直到前些日子她同我私下交流了对东西方宗教的看法,她认为中国人的宗教是势利的,中国人去拜佛烧香、敬献不过是对神的行贿,通过这种行贿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中国的神不关心百姓的苦难,他们都满肚肥肠笑眯眯的坐在那里,甚至他们要住在深山老林里,让信徒去“看望”;而基督教是亲民的,教堂在城市中央,基督教中的神代人受苦。&br&&br&我花了不少时间对她解释,佛教是怎样的一个宗教,佛祖也会舍身喂虎,以身燃灯等等。&br&&br&我明白她的这些误解来自于她的片面观察,因为她没有深入了解佛教,更因为目前的大陆就是展现了这么一种状态————暴戾、功利。&br&&br&我和她认识了有一年多,否则她根本不会愿意对大陆人发表自己对东西方宗教的真实看法————哪怕是片面的看法。&br&&br&更多的,因为她清楚私下里对我发表观点不会受到暴戾的回击,两个人可以心平气和的抛却自己的身份、国籍、自我的主观想法作纯讨论。如果是公开发表看法,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br&&br&&img src=&/c70a4f7d38f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c70a4f7d38fb_r.jpg&&&br&大多数时候我都尽量保持友善的状态,对每个人,不是因为我真的友善,只是因为:&br&&br&&b&不想给自己添麻烦。&/b&&br&&br&我不能保证自己的每个观点都是对的,但我清楚自己的很多观点在公开场合发表无疑是给自己找麻烦,不如换个私人场合同三五好友交流。&br&&br&我清楚他人的暴戾之气,一言不合既上升到人身攻击,一言不合已不再探讨问题的本质而是转到细枝末节追究、赌气夺胜负。把自己放到这么一种交流环境无非是种浪费时间的行为,&b&可闭嘴之后,在他人看来既是独来独往。&/b&&br&&br&交流并无胜负可言,任何意识、文化交流带上了功利性就已经失去了交流的目的。不如敬而远之。&br&&br&快放过那些独来独往的人吧,他们既尊重你,也尊重自己。他们更可能只是懒得浪费时间,不想给自己添麻烦而已。
我上司(应该是前上司了)学佛,没事捧本佛经念。 有次我向他请教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问题,支支吾吾半天没说出来所以然。 末了对我说,其实我看你也算修得小成,不算大成,转而开始讨论如何改进我工作上的问题。 成不成的我不知道,自己才…
于日 更新,现共编撰34张图片。&br&&br&声明:1.本答案中所使用的对比图片,皆由用户 &a data-hash=&2a6e3e14ebec69111aef& href=&///people/2a6e3e14ebec69111ae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雷霨霂& data-tip=&p$b$2a6e3e14ebec69111aef& data-hovercard=&p$b$2a6e3e14ebec69111aef&&@雷霨霂&/a& 整理并编辑,在经过其本人许可后转载于本答案内,再次感谢雷同学的心血,为我的答案节约了大量的工作量。并感谢知友 &a data-hash=&f5eb47f1e42cd5e7bb564& href=&///people/f5eb47f1e42cd5e7bb56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商量& data-tip=&p$b$f5eb47f1e42cd5e7bb564& data-hovercard=&p$b$f5eb47f1e42cd5e7bb564&&@商量&/a&&a data-hash=&307b53c1658cea94fc2c2a& href=&///people/307b53c1658cea94fc2c2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任悦& data-tip=&p$b$307b53c1658cea94fc2c2a& data-hovercard=&p$b$307b53c1658cea94fc2c2a&&@任悦&/a& 对本答案完善过程中的帮助。&br&
2.本答案内容主要由本人通过英文维基,马格南图片社等网站,对于照片所涉及的事件,人物,时代背景等信息,整合编辑而成,如有不正确之处,欢迎指出。&br&
3.如需转载请务必经过我和&a data-hash=&2a6e3e14ebec69111aef& href=&///people/2a6e3e14ebec69111ae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雷霨霂& data-tip=&p$b$2a6e3e14ebec69111aef& data-hovercard=&p$b$2a6e3e14ebec69111aef&&@雷霨霂&/a& 的许可,谢谢。&br&------------------------------------------&br&&br&&p&&strong&1. The Photojournalist, 1951, Andreas Feininger&/strong&&/p&&img src=&/fd497d9730_b.jpg& data-rawwidth=&2392& data-rawheight=&9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92& data-original=&/fd497d9730_r.jpg&&&p&图片来自德裔美国摄影师——安德烈亚斯·法宁格,于1943年加入《生活》杂志,并成为杂志历史上最为知名的摄影师之一,由其拍摄的纽约城市景观,以及自然界景观,生物的图片而广为人知。&/p&&br&&p&法宁格极少拍摄人物,但其所拍摄的摄影师丹尼斯·斯多克(美国摄影师,23岁赢得《生活》杂志年轻摄影师的头奖,后加入马格南图片社)的照片,被许多人誉为《生活》杂志史上最为经典的杂志封面之一。 &/p&&br&&p&&strong&2.Aldrin walks on the surface of the Moon during Apollo 11, 1969, Neil Armstrong/NASA&/strong&&/p&&img src=&/883c0d900b4906f8bed46f_b.jpg& data-rawwidth=&2390& data-rawheight=&9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90& data-original=&/883c0d900b4906f8bed46f_r.jpg&&&p&日,阿波罗探月计划的第五次载人任务阿波罗11号发射,7月20日 Neil Armstrong(尼尔-阿姆斯特朗)和 Buzz Aldrin(巴兹·奥尔德林)成功登月。&br&&/p&&br&&p&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后说了那句历史名言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图为阿姆斯特朗使用经过改装的哈苏 500 EL 大画幅相机,拍摄了另一位航天员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活动的相片。&/p&&br&&p&&strong&3.Raising the Flag on Iwo Jima, 1945, Joe Rosenthal&/strong&&/p&&img src=&/eda44c863fa6c5a369fb4_b.jpg& data-rawwidth=&2388& data-rawheight=&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88& data-original=&/eda44c863fa6c5a369fb4_r.jpg&&&p&1945年2月,二战接近尾声,美国太平洋舰队意图夺取东京以南1200公里的硫磺岛作为空军基地,以便能够对日本本土进行空袭,遭到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率部拼死抵抗,顽强地阻碍了美军的推进,是太平洋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斗。&br&&/p&&br&&p&日,战地摄影师 乔·罗森塔尔 跟随一支部队成功登顶硫磺岛制高点——折钵山顶,并拍下了这一经典的照片,这张照片随即被媒体广为宣传,极大地鼓舞了军队以及美国本土民众的士气,成为了战时最为知名的宣传图片,作者也凭借这一经典瞬间,荣获1946年的普利策新闻奖。&/p&&br&&p&&strong&4. Migrant Mother, 1936, Dorothea Lange&/strong&&/p&&img src=&/6c201fbb4ffeea3dcfa029eba1456488_b.jpg& data-rawwidth=&2396& data-rawheight=&9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96& data-original=&/6c201fbb4ffeea3dcfa029eba1456488_r.jpg&&&p&1933年,美国大萧条达到顶峰,波及人口约1400万。他们中的许多人盲目地漂泊,没有栖身之地,得不到基本的食物。作为农业安全局的摄影师多罗西亚·兰格走遍了美国的22个州,拍摄了许多反映大迁徙悲壮场景的照片。&/p&&br&&p&1936年,摄影师在1936年2月访问美国加州一个尘土飞扬的豌豆采摘营地时抓拍了这张照片,图片中的女性名叫欧文斯·汤普森,32岁的汤普森是七个孩子的母亲,正滞留在加州的一个迁徙劳工农场,和2500余民难民们一起忍受着饥饿。汤普森饱受折磨的面容立即引发舆论哗然,这张照片也成为了大萧条时代的标志。&/p&&br&&p&&strong&5. Weeping for FDR , 1945, Ed Clark&/strong&&/p&&img src=&/d1babf917d76e_b.jpg& data-rawwidth=&2394& data-rawheight=&9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94& data-original=&/d1babf917d76e_r.jpg&&&p&日 ,美国历史上任期最久的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逝世,摄影师Ed Clark 在送别总统遗体的队伍中拍下了美国海军乐手 格雷厄姆·W·杰克逊 伤感地吹奏罗斯福总统最喜欢的曲子《回家》的画面,图片被整版刊登于1945年4月的《生活》杂志上,代表了整个国家的悲伤。&br&&/p&&br&&p&作为美国历史上任期最久的总统,罗斯福在位期间带领美国走过了大萧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p&&br&&p&&strong&6. Le baiser de l'h?tel de ville , 1950, Robert Doisneau&/strong&&/p&&img src=&/e65febdef527e_b.jpg& data-rawwidth=&2388& data-rawheight=&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88& data-original=&/e65febdef527e_r.jpg&&&p&这幅《Kiss by the H?tel de Ville》(市政厅前的吻)是法国纪实摄影大师罗伯特·杜瓦诺的传世名作。1950年,法国从二战的噩梦中醒来,杜瓦诺受美国《生活》杂志邀请,拍摄以巴黎恋人为主题的系列。&/p&&br&&p&摄影家被一对风情无限的恋人——西蒙戏剧学校的学生弗朗索瓦兹·波尔内和雅克·卡尔多打动,并邀请他们帮忙摆拍了这幅照片,情人的浪漫之吻和匆匆而过的人群形成强烈对比。照片最终被刊登在 1950 年 6 月 12 日出版的《生活》杂志上。一时间成为流行于世的影像,也使巴黎这座城市的浪漫气质深入世人心中。&/p&&br&&p&&strong&7. Rodeo, New York City, 1955–56, Robert Frank&/strong&&/p&&img src=&/fede058b4d49670aee94b3a5afc4c39f_b.jpg& data-rawwidth=&2392& data-rawheight=&9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92& data-original=&/fede058b4d49670aee94b3a5afc4c39f_r.jpg&&&p&瑞士摄影师 罗伯特.弗兰克 的摄影集《美国人》中的经典作品,拍摄了一位纽约街头的牛仔。罗伯特.弗兰克被誉为推进了纪实摄影发展的摄影大师。与以往纪实摄影的理念不同,他的纪实作品不再是为了阐述一种普遍的理念,而是一种基于个人的生命体验的个人发言。&br&&/p&&br&&p&弗兰克的影像与当时的“垮掉的一代”有着相似的精神特征,即对当时一味追求“进步”、“力量”、与“物质”的美国文化持有一种强烈的怀疑。“垮掉的一代” 代表人物,小说《在路上》的作者凯鲁亚克为《美国人》作序时写到:他按下一次快门,就把一首悲哀的诗从美国汲取进他的胶卷。&/p&&br&&p&&strong&8. Rue Mouffetard, Paris, 1954, Henri Cartier-Bresson&/strong&&/p&&img src=&/ffb5b4d73ec86c19ba48d8f098eff365_b.jpg& data-rawwidth=&2388& data-rawheight=&9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88& data-original=&/ffb5b4d73ec86c19ba48d8f098eff365_r.jpg&&&p&法国摄影师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的经典作品,于巴黎拉丁区穆夫塔街,拍摄了一个兴致勃勃地给父亲买酒归来的男孩,男孩昂首阔步,充满了生活的乐观情趣。&/p&&br&&p&布列松被誉为是现代新闻摄影之父,马格南图片摄创始人之一,由其提出并贯彻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影响了一代代摄影师,对当代新闻摄影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p&&br&&p&&strong&9.Children Doing Handstands, Somalia, 1980, Chris Steele-Perkins&/strong&&/p&&img src=&/08f56a734e7bf0d29969f_b.jpg& data-rawwidth=&2392& data-rawheight=&9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92& data-original=&/08f56a734e7bf0d29969f_r.jpg&&&p&图片来自英国摄影师 克里斯·斯蒂尔·帕金斯。 帕金斯1979年加入玛格南图片社,1995年任玛格南社长。他的镜头曾聚焦在英国男流氓,索马里大饥荒,阿富汗战争下的村庄等。&/p&&br&&p&1980年,索马里军队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军事行动失败后,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军阀混战,人民苦不堪言,由于战火和天灾,加上社会经济已经崩溃,导致索马里出现大饥荒。&/p&&br&&p&帕金斯的镜头聚焦在了这近100万饱受饥饿煎熬、在生死线上残喘的普通人。尽管他曾经在黎巴嫩、非洲和拉丁美洲看到过战争和饥荒,但是索马里所发生的一切无疑是最为令他发指的。帕金斯说:“拍摄时,我必须严格控制个人情绪,虽然我时常因眼前景象而泪流满面。但摄影师必须对所处的环境保持敏感,并且与之同步。”&/p&&br&&p&&strong&10. Sidewalk (Book in mouth, NYC), 1995, Jeff Memelstein&/strong&&/p&&img src=&/d1f50ffe8209_b.jpg& data-rawwidth=&2392& data-rawheight=&9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92& data-original=&/d1f50ffe8209_r.jpg&&&p&美国摄影师杰夫·默梅尔斯坦的系列作品 Sidewalk中的代表作,Jeff 的摄影作品以各个城市的街道,先后出版过以 法国 爱尔兰 意大利 加拿大 罗马 纽约等城市的街头情景为主题的摄影作品集。&br&&/p&&br&&p&&strong&11. Napalm attack in Vietnam – Nick ?t, 1972&/strong&&/p&&img src=&/297e377b62edaf31b837ca_b.jpg& data-rawwidth=&2390& data-rawheight=&9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90& data-original=&/297e377b62edaf31b837ca_r.jpg&&&p& 供稿于美联社的越南战地摄影师 黄功吾 于日 拍下了这场被誉为促使越战提前结束的经典照片,日,一颗凝固汽油弹摧毁了 9岁女孩潘金淑居住的村落,在与自己的亲人逃离火海的过程中脱去了燃烧的衣物。 &/p&&br&&p&这张照片迅速在国际舆论社会掀起轩然大波,将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推至顶峰,该照片被认为间接影响到了尼克松政府对越的决策,使越战得以提前结束。起初,美联社曾因为照片涉及女性儿童正面裸露等原因拒绝将其发表,最终图片编辑Hal Buell坚信图片的新闻价值无可取代,顶住压力刊载了这张改变历史的照片。&/p&&br&&p&这张照片的传奇故事还在延续,图片中赤身逃亡的9岁女孩潘金淑,于1997年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任命为“和平亲善大使”,与摄影师Nicku 一起为宣扬世界和平进行全球巡回演讲。&/p&&br&&p&&strong&12.The Troubles (&We Want Peace&), 1969, Hanns-J?rg &/strong&&/p&&img src=&/ccf57d03b66bf62b183eb96e84ac28d3_b.jpg& data-rawwidth=&2802& data-rawheight=&10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02& data-original=&/ccf57d03b66bf62b183eb96e84ac28d3_r.jpg&&&p&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末,由于独立派组织“北爱尔兰共和军”及保皇派“厄尔斯特志愿军”等组织由于北爱尔兰的独立问题,及彼此间的宗教冲突,北爱尔兰爆发了长达20余年的准军事武装组织间的暴力冲突。&/p&&br&&p&冲突最终由双方签订《贝尔法斯特协定》而终结,各方签署停火协议,并确保了北爱尔兰仍归属于英联邦,直到境内公投通过并独立的权力。&/p&&br&&p&图片中一位刚从冲突中撤离的北爱尔兰青年天主教徒头戴防毒面具,站在涂有We want peace字样的高墙前,拍摄者:Hanns-J?rg Anders 凭借这张照片荣膺了1969年荷赛奖。&/p&&br&&p&&strong&13.V-J Day in Times Square, 1945, Alfred Eisenstaedt&/strong&&/p&&img src=&/ab2f6dbcff279cffe56427_b.jpg& data-rawwidth=&2390& data-rawheight=&9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90& data-original=&/ab2f6dbcff279cffe56427_r.jpg&&&p&日重庆时间早晨7时整(美国东部时间14日),在同盟国主要参战四国的首都:重庆、华盛顿、伦敦、莫斯科,用华语、英语、俄语向战场上双方海陆空军队、世界各国,通过无线电广播,播发内容一致的公告:日本政府已正式无条件投降。&/p&&br&&p&胜利的喜悦迅速蔓延在战胜国的各个角落,波兰裔摄影师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在纽约时代广场记录下了这一不朽的经典时刻。 &/p&&br&&p& “我看到一个年轻水兵兴奋地沿街奔跑,拥吻他见到的每个女孩,无论高矮胖幼,这些都无没有分别。我拿着我的莱卡相机奔到了他的前面并越过我的肩膀往回望。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一个白色的身影被抓住了,于是我转过身,拍下了他亲吻护士的那个瞬间。” &/p&&br&&p&&strong&14. La pietà araba, 2011, Samuel Aranda&br&&img src=&/158cd980cdbc9b2044502_b.jpg& data-rawwidth=&2392& data-rawheight=&9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92& data-original=&/158cd980cdbc9b2044502_r.jpg&&&/strong&&/p&&p&2010年12月,北非国家突尼斯的本·阿里政权被民众抗议推翻为肇始,一场被称为“阿拉伯之春”的规模空前的民众反政府运动如潮水般席卷了整个阿拉伯世界。革命运动浪潮随后波及埃及、也门、叙利亚、巴林等国,阿拉伯世界的独裁者们纷纷倒台。&/p&&br&&p&西班牙摄影师塞缪尔·阿兰达 于2011年在也门首都萨那拍下了这张照片, 对抗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拉赫的示威者们将一所清真寺作为临时医院,一名妇女将受伤的儿子抱在怀中。 阿兰达也凭借这张照片荣膺2011年荷赛奖。&/p&&br&&p&日,继
穆巴拉克 及 卡扎菲 政权相继被推翻后,也门长达33年之久的“萨利赫时代”也落下帷幕,北非和西亚其余国家的斗争至今尚未结束。&/p&&br&&br&&strong&15.&/strong&&b& Granite,1972,Stephen Shore &/b&&br&&img src=&/12a621caf0bb72b203a9_b.jpg& data-rawwidth=&2804& data-rawheight=&10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04& data-original=&/12a621caf0bb72b203a9_r.jpg&&&p&图片来自于美国摄影师 史蒂芬.肖尔 1972年的作品。 出生于1947年的Stephen Shore年少成名,24岁时就成为了第二位在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个人影展的摄影师,是最早使用彩色胶片进行创作的摄影师中的杰出代表。&/p&&br&&p&Stephen Shore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其拍摄的一系列当时美国城镇风光,及日常景观的照片,其作品与传统的纪实摄影的图片风格大相径庭,加之率先采用彩色胶片使“色彩”这一元素参与到表现中。 这一风格在当时以“故事性”为主要表现主题的传统下赋予了图片更多的“装饰性”及“观赏性”。&/p&&br&&p&Stephen Shore 在彩色摄影诞生之初,根据材料进步而对摄影语言的拓展对日后当代摄影的发展影响巨大,如今活跃于当代摄影舞台的摄影艺术家 如 南·戈尔丁 ,安德烈斯·古斯基,马丁·帕尔 等都曾表示其早年的创作受到了Stephen Shore的影响。&/p&&br&&br&&p&&strong&16. Gun 1, 1955, William Klein&/strong&&/p&&img src=&/74ae1ccab053a8ba0aa90a694b3b2e7d_b.jpg& data-rawwidth=&2392& data-rawheight=&9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92& data-original=&/74ae1ccab053a8ba0aa90a694b3b2e7d_r.jpg&&&p&这幅1954年在纽约百老汇第103号街拍摄的《枪》,被公认为是克莱因摄影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副,收录在其1956年出版的影集《纽约》中。克莱因回忆起这张照片时说道:“他只有11岁,却已经学会了一切狰狞。”&/p&&br&&p&威廉姆·克莱因作为世界摄影史上著名的怪杰,拥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先后作为《Vogue》杂志时尚摄影师,电影制作人而广为人知。克莱因对当时马格南风格的纪实摄影不屑一顾,并对照片中的虚焦,变形,构图不合理等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失误”不以为意,“反技巧”的拍摄手法以及粗放的图片质量佐以克莱因敏锐的洞察力,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摄影风格。&/p&&br&&p&&strong&17. Flower Child, 1967, Marc Riboud&/strong&&/p&&img src=&/8036aebb646f052d03ed0d8e_b.jpg& data-rawwidth=&2802& data-rawheight=&10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02& data-original=&/8036aebb646f052d03ed0d8e_r.jpg&&&p&日,由于7月31日的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于东京湾遭遇北越舰艇袭击为导火索,美国国会于8月6日召开秘密听证会,8月7日众议院以400票对零票、参议院以81票对2票通过“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以他的判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使用武装部队——援助南越政府。至此美国全面介入越战。&/p&&br&&p&1967年,美军发动第二次“旱季攻势” 同年10月21日,首都华盛顿爆发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战游行,近万名学生及民众发起“向五角大楼进军”运动,示威者们冲到五角大楼前的草坪上进行示威,并与警方发生了大规模冲突。&/p&&br&&p&法国摄影大师马克·吕布拍下了这场反战游行中最著名的照片。年轻女孩 简·罗斯·克什米尔手持鲜花,神情肃穆地站在手持武器阻挡示威民众的士兵前,吕布回忆起拍摄这张照片时的情景时说道“她凝视着全副武装的士兵,试图于他们对话。我有一种感觉,士兵们对于她的畏惧,胜过她面对士兵手中的刺刀。&/p&&br&&p&&strong&18. General Nguy?n Ng?c Loan Executing a Vi?t C?ng Prisoner in Saigon, 1968, Eddie Adams&/strong&&/p&&img src=&/43d38b78f4ec765c379101_b.jpg& data-rawwidth=&2390& data-rawheight=&9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90& data-original=&/43d38b78f4ec765c379101_r.jpg&&&p&图片为美联社记者艾迪·亚当斯获得1969年普利策奖的照片,于上文提到过的由摄影师 黄功吾于1972年所拍摄的《 The Terror of War 》共同作为反战标志广泛见诸全球各种和平运动及宣传刊物中,被认为是反战助推器,提前结束了越南战争。 《The Terror of War》 中赤身奔跑的9岁女孩日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为“和平亲善大使” 而本张图片给图中枪决越共上尉的南越警察阮文鸾所带来的,却是令人遗憾的影响。&/p&&br&&p&日越南农历新年初二,越共军队违反了当时的春节停火协议,发起了越战期间最大规模的地面军事行动(后称“春季攻势”) 对因停战协议而守备薄弱的南越百余城镇发起全面攻击,双方皆损失惨重,民众死伤不计其数,战役的惨烈传回美国本土,成为了日后美国对越决策的重要转折。&/p&&br&&p&2月1日西贡街头战斗中,南越国家警察长阮玉鸾正率部防卫一所医院,他的部下带来一名越共上尉阮文林(音译),经过简短询问后,阮玉鸾当场枪决了阮文林。身旁的美联社记者亚当斯迅速抓拍这一场景,美国各报均把此照片登在头版醒目位置,未经判决便在街斗执行枪决在美国人看来,是漠视生命的残忍行为,何况对方穿着平民服装,美国各界为此事之争议持续数年。&/p&&br&&p&因为这张照片,阮玉鸾的形像“走红”全球,令其声名狼藉。1975年西贡被越共攻占后,他被迫移民美国弗吉尼亚,却因这张照片而备受骚扰。1998年7月,阮玉鸾因癌症病逝。亚当斯于《时代》杂志撰文纪念阮玉鸾:“他是一位英雄,美国人民应该哭泣,人们并不了解关于他的全部真像。”&/p&&br&&p&亚当斯认为是自己一张照片毁掉了阮玉鸾的生活,当年很多美国记者认为影响的力量可调动人们的反战情绪,因而有意无意抹去其所揭示的部分事实,后来美国新闻界多次以亚当斯照片为例探讨摄影记者的职业操守问题。&/p&&br&&br&&p&&b&19. Thích Qu?ng ??c's self-immolation, 1963, Malcolm Browne&/b&&/p&&img src=&/4c2daade845dfa_b.jpg& data-rawwidth=&2440& data-rawheight=&9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0& data-original=&/4c2daade845dfa_r.jpg&&&p&1954年,随着法军在奠边府战役中的全面失利,法国结束了对越南长达70余年的殖民统治,主张共和制的人民劳动革命党竞选人 吴庭琰当选越南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在其长达8年的统治期间为越南带来了大量的政治及宗教迫害。&/p&&br&&p&除了其在反共产主义上的激进,吴廷琰政府对佛教教徒(时占越南人口70%以上)的宗教迫害更为著名,作为天主教徒的吴廷琰,其政府被认为在公用设施、军人晋升、土地安置、商业利益和减免税收方面都偏向天主教徒,并严重干涉佛教徒活动。&/p&&br&&p&随着干涉佛教活动的加剧 及 对抗议活动的残酷镇压,日,越南大乘佛教僧人 释广德 于柬埔寨驻西贡大使馆门前自焚,要求政府履行宗教平等承诺并停止对佛教活动的干涉。美联社记者马尔科姆·布朗所记录的影像引起了全世界对越南宗教迫害的关注,并被认为是肯尼迪政府与吴廷琰政府决裂的主要原因之一。&/p&&br&&p&日,美国国务院电告驻越南大使,表示不再支持吴廷琰政府的统治,并不会干预军官们发动取代吴廷琰的政变。日,以杨文明为首的一批高级军官在一次例行会议上,突然宣布军事革命委员会夺取权力,吴廷琰于次日被政变军人射杀。 美联社记者马尔科姆·布朗凭借此照片荣膺1963年荷赛奖。&/p&&br&&p&&b&20. Identical Twins, Roselle, New Jersey, 1967, Diane Arbus&/b&&/p&&img src=&/97acdbcb8e_b.jpg& data-rawwidth=&2804& data-rawheight=&10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04& data-original=&/97acdbcb8e_r.jpg&&&p&图片来自美国摄影师
黛安·阿尔博斯.
Diane 的摄影作品以摆拍肖像为主,拍摄以 马戏团员,性工作者,拾荒者,畸形人,残疾人,同卵多胞胎,变性人,尸体等 “非常态”人群为对象的肖像作品。 &/p&&br&&p&Diane 的拍摄风格简单直接,加之其拍摄对象本身的强烈冲击力,在其作品发表之初的那个时代引起了舆论的普遍不适。&/p&&p&Diane Arbus 的另一张照片可能更为知名&/p&&p& Child with Toy Hand Grenade in Central Park, New York City (1962)&/p&&img src=&/b293ce333eadca006929f_b.jpg& data-rawwidth=&473& data-rawheight=&4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3& data-original=&/b293ce333eadca006929f_r.jpg&&&p&Diane Arbus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生长于一个十分富有的美国犹太家庭,二战后与青梅竹马的丈夫成立摄影工作室,在时尚摄影的黄金时代供稿于《Seventeen》, 《Vogue》, 《Harper's Bazaar》等顶尖时尚杂志。 从事摄影创作后,专注于拍摄“非常态”人群的肖像, 成为了第一位参展威尼斯双年展的美国摄影家。,因抑郁症于家中自杀。
&/p&&p&黛安·阿尔博斯的生平于2006年被拍成传记电影 《Fur》,尼可·基德曼 在影片中饰演 黛安。&/p&&br&&p&&b&21. El Morocco, New York, 1955, Garry Winogrand&/b&&/p&&img src=&/0c9c0c45864dfbc3142b2e_b.jpg& data-rawwidth=&2436& data-rawheight=&9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36& data-original=&/0c9c0c45864dfbc3142b2e_r.jpg&&&p&图片来自于美国纪实摄影师 盖瑞·温诺格兰德 所拍摄于当时纽约曼哈顿的 艾尔摩洛哥俱乐部。&br&&/p&&br&&p&日,美国政府宣布废除宪法第十八条修正案,结束了因清教徒运动所开始的长达13年的禁酒历史,始于1931年的 El Morocco 自禁酒令废除后就成为了纽约上流社会最喜欢光顾的社交场所。&/p&&br&&p&Garry Winogrand是美国6,70年代最为知名的纪实摄影师之一,在从事了新闻工作近10年后, 在古根海姆基金会的赞助下成为自由摄影师,其 擅长使用广角镜头在街头抓拍富有戏剧性场景的风格 在当时独树一帜,拍摄了大量表现当时美国宗教,种族,贫富问题的纪实影像。
被认为与同时代的另一位美国纪实摄影大师Robert Frank(上文中纽约街头的牛仔照片的作者)一同对日后的新闻摄影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像与推动。
&/p&&br&&p&&b&22. Ali – Liston, 1965, Neil Leifer&/b&&/p&&img src=&/0fec854b5b_b.jpg& data-rawwidth=&2438& data-rawheight=&9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38& data-original=&/0fec854b5b_r.jpg&&&p&日,在美国缅因州路易斯顿进行的世界拳击理事会(WBC)重量级拳王挑战赛上,刚刚加冕重量级拳王的 穆罕默德·阿里 在开赛仅两分钟便击倒了前任拳王 桑尼·李斯顿 成功卫冕,《Sports Illustrated》杂志的首席新闻记者 尼尔·雷弗 拍下的这一场景成为了“拳王阿里”职业生涯中最深入人心的形象。&/p&&br&&p&穆罕穆德。阿里 原名
卡修斯·马塞勒斯·克莱(Cassius ·M· Clay) 于日生涯首次加冕WBC重量级拳王,并在不久后宣布皈依伊斯兰教,并改名 Muhammad Ali 。日,阿里因拒绝服兵役参加越南战争而被政府判处5年监禁,在上诉三年后才被释放。&/p&&br&&p&穆罕穆德·阿里 以其激进的比赛风格及创纪录的历史战绩被誉为是拳击运动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而其皈依伊斯兰教,拒绝参加越战并入狱的事迹则进一步加深了他的舆论影响力。1981年末,年届39岁的阿里宣布退役,职业生涯61次登台56胜5负。&/p&&br&&p&穆罕穆德。阿里 于1984被确诊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在疾病严重影响其活动前仍活跃于体育及政治舞台,包括于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赴伊拉克与萨达姆侯赛因商讨人质问题,以及点燃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圣火。&/p&&br&&p&&b&23. Behind the Gare Saint-Lazare, 1932, Henri Cartier-Bresson&/b&&/p&&img src=&/0b1093bbe7e070c845cdee28_b.jpg& data-rawwidth=&2696& data-rawheight=&10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96& data-original=&/0b1093bbe7e070c845cdee28_r.jpg&&&br&图片为法国摄影大师 布列松拍摄于巴黎 圣拉扎尔 火车站,是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理论的代表性杰作,圣拉扎尔火车站 与1837年月落成,是当时法国乃至全欧洲最为繁忙的火车站之一,其形象出现在 包括 莫奈,马奈在内的诸多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中。&p&&b&24. Segregated Water Fountains, 1950, Elliot Erwitt&/b&&/p&&img src=&/6e9d248253ced64da987a_b.jpg& data-rawwidth=&2436& data-rawheight=&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36& data-original=&/6e9d248253ced64da987a_r.jpg&&&p&图片来自美国摄影师 艾略特·厄维特 所拍摄的反应当时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的著名照片。 Elliot Erwitt&/p&&p&生涯早期应征加入美国陆军通信部担任摄影师。退伍后于1954年加入马格南图片社,擅长捕捉日常生活及政治事件中戏剧,荒诞的场景。&/p&&br&&p&1970年后,Elliot Erwitt将经历转向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的制作。于2011年5月被ICP(国际摄影中心)授予终生成就奖。&/p&&br&&p&&b&25. Wenceslas Square, Prague, 1968, Josef Koudelka&/b&&/p&&img src=&/9b4f336a4340b5fddd677bf683dae6a2_b.jpg& data-rawwidth=&2440& data-rawheight=&9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0& data-original=&/9b4f336a4340b5fddd677bf683dae6a2_r.jpg&&&p&图片为摄影师 约瑟夫·寇德卡 拍摄的捷克首都布拉格《瓦茨拉夫广场》。 &/p&&br&&p&1968年初,时为华沙条约成员国的 捷克斯洛伐克 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名为&布拉格之春&的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内容包括废除新闻出版物审查制度,引入市场经济,言论及艺术活动自由,加强与北约国家间的经贸政治往来等。&/p&&br&&p&改革内容一经宣布即遭到了苏联方面的极大不满,认为该改革是捷克斯洛伐克意图脱离华约的前兆,并将严重影响华沙条约成员国间的稳定关系。 经过严密的计划及准备 ,日晚10点,苏联军队一架满载特种作战部队的运输机飞临布拉格国际机场,以飞机故障为由请求紧急降落,经同意迫降后苏军特种部队迅速占领控制塔台,开始引导大批武装部队空降布拉格国际机场。同时,苏联陆军总司令伊万·巴甫洛夫斯基 指挥苏军地面部队25个师从苏联、东德、波兰、匈牙利四面突入捷克斯洛伐克。21日拂晓,苏军占领布拉格,逮捕杜布切克,“布拉格之春”改革随即终止。&/p&&br&&p&Josef Koudelka 于苏联入侵中的另一张经典影像。&/p&&img src=&/734fa705c7fef4b_b.jpg& data-rawwidth=&1121& data-rawheight=&7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1& data-original=&/734fa705c7fef4b_r.jpg&&&p&Josef Koudelka 在自己的祖国记录了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武装干涉内政的军事行动,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但因报道苏联入侵的军事行动,被迫于1970年赴英国进行政治避难,并于次年加入马格南图片社,后成为马格南历史上最为知名的摄影大师之一。&/p&&br&&p&&b&26. Twin flowers during a carnival, 1979, Richard Kalvar &/b&&/p&&img src=&/b47ee6f5f9e9b5e80b9c_b.jpg& data-rawwidth=&2804& data-rawheight=&10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04& data-original=&/b47ee6f5f9e9b5e80b9c_r.jpg&&&p&图片由马格南摄影师 理查德。卡瓦尔 拍摄于比利时 la Louvière狂欢节。&/p&&br&&p&&b&27. California, 1955, Elliot Erwitt&/b&&/p&&img src=&/8ace896b566b0b1ee679_b.jpg& data-rawwidth=&2436& data-rawheight=&9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36& data-original=&/8ace896b566b0b1ee679_r.jpg&&&p&图片同样为上文提到过的美国摄影师 艾略特·厄维特 于上世纪50年代的著名照片。&/p&&br&&p&&b&28. John Lennon and Yoko Ono, 1980, Annie Leibovitz&/b&&/p&&img src=&/53fadf35840f4faa899bbf3_b.jpg& data-rawwidth=&2436& data-rawheight=&9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36& data-original=&/53fadf35840f4faa899bbf3_r.jpg&&&p&图片为日出版的《滚石》杂志封面,由摄影师 安妮·莱柏维兹 拍摄于约翰·列侬被枪杀当日。&/p&&br&&p&日,时为《滚石》杂志摄影师的 Annie Leibovitz 来到列侬家中为其拍摄肖像,以约翰·列侬与小野洋子于11月发布的最新专辑《Double Fantasy》的封面为灵感,拍摄了这张被誉为是《滚石》杂志历史上最为知名的封面照片,列侬本人评价其“精准地捕捉了我们的关系”。&/p&&br&&p&日 约翰列侬发布新专辑 《Double Fantasy》,是自1975年列侬因其子 肖恩·列侬 出生而阔别乐坛5年后的首张专辑。 日晚10点45左右,疑似患有精神病的狂热歌迷 马克·大卫·查普曼 在列侬位于纽约曼哈顿72街的公寓外,从背后向列侬射出5发子弹将其枪杀,并在作案后仍旧于案发现场阅读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直到警方赶到现场将其逮捕。 &/p&&br&&p&拍摄本照片的摄影师 安妮·莱柏维兹 于1970年加入初创不久的《滚石》杂志社,1973年担任首席摄影师,其作为《滚石》杂志首席摄影师的十年间,拍摄了大量经典的名人肖像。1983年离开《滚石》后加入了《名利场》杂志社任首席摄影师,开始了时尚摄影生涯,时至今日成为了该领域内最具有影响力的摄影师。&/p&&br&&p&&b&30. Girl with a Leica, 1934, Alexander Rodchenko&/b&&/p&&img src=&/0edbffc5130c_b.jpg& data-rawwidth=&2442& data-rawheight=&9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2& data-original=&/0edbffc5130c_r.jpg&&&p&图片来自上世纪早期著名的俄罗斯艺术家 亚历山大·罗申科, 在成为摄影师之前,Rodchenko 曾作为结构主义画家及平面设计师在俄罗斯艺术届享有盛名,并在当时的布尔什维克政府中担任职位。&/p&&br&&p&上世纪20年代起,Rodchenko开始将精力转向摄影,其摄影作品延续了其绘画作品中的构成主义,擅长使用非常规拍摄角度来表现精妙的构图及透视,在摄影语言相对单一的上世纪前期,这种富有艺术性的拍摄尝试被认为对日后纪实摄影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p&&br&&p&&b&31. Self-Portrait with Wife and Models, 1981, Helmut Newton&/b&&/p&&img src=&/43d1db9f340e28b40e6c_b.jpg& data-rawwidth=&2434& data-rawheight=&9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34& data-original=&/43d1db9f340e28b40e6c_r.jpg&&&p&图片为德国时尚摄影师 赫穆特·牛顿 在1981年为 《French Vogue》工作中所拍摄的照片。赫尔穆特·牛顿 出生于一个德国犹太人家庭,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二战结束后,于上世纪50年代来到欧洲开始摄影生涯。
&/p&&br&&p&1961年牛顿定居于法国巴黎,其刊登在《Vogue》《Harper's Bazaar》等杂志上的作品一改以往女性端庄优雅的形象,塑造了大量 冷峻、孤傲,颓废,并带有显著“性”暗示的艳丽女郎形象,在当时迅速引起了舆论哗然。&/p&&br&&p&他镜头下一反常态的“坏女孩”及其作品表现出的鲜明的男权主义倾向,在引起传统审美及女权主义者强烈不满的同时,被认为是准确地切合了西方世界6,70年代
性解放运动,嬉皮文化,等一系列反主流文化的时代精神。被认为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时尚摄影师之一。&/p&&br&&p&Helmut Newton 另一张工作照或许更加广为人知。&/p&&img src=&/59f48e5a93e6e431dc5cda18_b.jpg& data-rawwidth=&374& data-rawheight=&5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4&&&br&&p&&b&32. Muslim women on the slopes of Hari Parbal Hill..., 1948, Henri Cartier-Bresson&/b&&/p&&img src=&/e05bb5ca76c66_b.jpg& data-rawwidth=&2436& data-rawheight=&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36& data-original=&/e05bb5ca76c66_r.jpg&&&p&图片为上文中已多次提到的法国摄影大师 布列松 1948年于克什米尔地区所拍摄的,一群穆斯林妇女在哈里帕布山上面向喜马拉雅山脉祈祷的画面。&/p&&br&&p&&b&33. Normandy, Seine-Maritime, Dieppe, 1926, Henri Cartier-Bresson&/b&&/p&&img src=&/2d11ea6ca199c35a9adabf_b.jpg& data-rawwidth=&2440& data-rawheight=&9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0& data-original=&/2d11ea6ca199c35a9adabf_r.jpg&&&p&图片为上文中已多次提到的法国摄影大师 布列松 18岁时拍摄于家乡—法国诺曼底海滩的照片。&/p&&br&&p&&b&34. The Falling Soldier, 1936, Robert Capa&/b&&/p&&img src=&/67cb0d4a4e_b.jpg& data-rawwidth=&2436& data-rawheight=&9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36& data-original=&/67cb0d4a4e_r.jpg&&&p&图片为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马格南图片摄创始人之一的 罗伯特·卡帕 于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拍摄的经典照片。&/p&&br&&p&罗伯特·卡帕 原名 安德鲁·弗里德曼,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参与报道了: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中东战争,法越战争等多次大规模武装冲突,尤以其作为盟军第一批诺曼底登陆部队中唯一的摄影记者而成为传奇。&/p&&br&&p&二战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衣服裂开了的缝补针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