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看课外书,怎么办,就算看了感觉也啥用

你家孩子爱看课外书吗?
来自妈妈帮社区:
我儿子特别爱看书走到哪看见他感兴趣的书他一定要看完才走现在书柜里都是他的书,甚至我弟以前的初中作文书历史什么的他都爱看,
我家儿子从一岁多我就开始给他读书,3岁他自己就能看书了,到现在7岁了 他能看很多书。并且没事的时候他都喜欢看书。如果您想孩子多看书,那妈妈也要爱看书才可以的呀!
我家杰宝喜欢看书,最喜欢看《恐龙大百科》.《水中生物》.《大迷宫》.《找不同》,还有各种带图画的故事书,虽然还没上一年级,有好些字不认识,但丝毫不影响他看书,他会根据图画来理解这个字应该怎么念,实在不行就问爸爸妈妈,看的可带劲呢!
我们逛超市一个小时的话,至少半小时待在书摊上!
陪他看、我们家刚开始也是不看.我就给他读一篇让他读一篇,慢慢的阅读水平好了他就喜欢读了,现在越读越有尽自己看的哈哈笑。
这么小看四大名著会不会深了点?
两个孩子都比较喜欢看书。每次去图书馆都是她自己选书看,一般是一本书就一个故事的那种,她自己看起来也容易。
我就是个不爱看书的&孩子&,所以我家的我就时常带他们去图书馆,从他们喜欢的书开始借,习惯了看书后就会帮他们选点科学地理呀之类的有图片的书。
毕竟孩子还小 我儿子也不爱看书
现在孩子都爱看电视,学校授课也是3D电视教学的
我小孩也很少看课外书,就只喜欢看动画片
我家杰宝喜欢看书,最喜欢看《恐龙大百科》.《水中生物》.《大迷宫》.《找不同》,还有各种带图画的故事书,虽然还没上一年级,有好些字不认识,但丝毫不影响他看书,他会根据图画来理解这个字应该怎么念,实在不行就问爸爸妈妈,看的可带劲呢!
我们逛超市一个小时的话,至少半小时待在书摊上!
陪他看、我们家刚开始也是不看.我就给他读一篇让他读一篇,慢慢的阅读水平好了他就喜欢读了,现在越读越有尽自己看的哈哈笑。
不喜欢看书,倒是让我给她买谜语,脑筋急转弯之类的书。
一样一样的。我家大宝也是一本都不看,天天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呢!头都大了我!
这么小看四大名著会不会深了点?
两个孩子都比较喜欢看书。每次去图书馆都是她自己选书看,一般是一本书就一个故事的那种,她自己看起来也容易。
我就是个不爱看书的&孩子&,所以我家的我就时常带他们去图书馆,从他们喜欢的书开始借,习惯了看书后就会帮他们选点科学地理呀之类的有图片的书。
我家杰宝喜欢看书,最喜欢看《恐龙大百科》.《水中生物》.《大迷宫》.《找不同》,还有各种带图画的故事书,虽然还没上一年级,有好些字不认识,但丝毫不影响他看书,他会根据图画来理解这个字应该怎么念,实在不行就问爸爸妈妈,看的可带劲呢!
我们逛超市一个小时的话,至少半小时待在书摊上!
真是太棒了!
我儿子特别爱看书走到哪看见他感兴趣的书他一定要看完才走现在书柜里都是他的书,甚至我弟以前的初中作文书历史什么的他都爱看,
找些他喜欢看的书 比如探险之类的 孩子都喜欢看
还有恐龙世界啊 童话故事
多买点 放在他容易看的到的地方 总有一天他会看的
好像感兴趣了认识字了就会主动看的。
我家杰宝喜欢看书,最喜欢看《恐龙大百科》.《水中生物》.《大迷宫》.《找不同》,还有各种带图画的故事书,虽然还没上一年级,有好些字不认识,但丝毫不影响他看书,他会根据图画来理解这个字应该怎么念,实在不行就问爸爸妈妈,看的可带劲呢!
我们逛超市一个小时的话,至少半小时待在书摊上!
我二宝喜欢这几本书,字基本都认得,每次带他上超市,都是我买生活用品,他一人直奔在书柜那看书。
我二宝喜欢这几本书,字基本都认得,每次带他上超市,都是我买生活用品,他一人直奔在书柜那看书。
我每次都陪着他看,要催好几遍,然后买一本再走。
我每次都陪着他看,要催好几遍,然后买一本再走。
呵呵,你有耐性,我不陪他,等我逛完一圈买完东西也要1个小时左右,再去找他
我家儿子从一岁多我就开始给他读书,3岁他自己就能看书了,到现在7岁了 他能看很多书。并且没事的时候他都喜欢看书。如果您想孩子多看书,那妈妈也要爱看书才可以的呀!
我儿子也不喜欢看书,倒是喜欢我读给他听,很懒。。。各位宝妈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妈妈帮百科热门内容
微信服务号
礼包领取指南NO.1
关注妈妈帮服务号
即送育儿百宝箱
还有海量免费试用不要白不要!
礼包领取指南NO.2
第1步:扫码成功下载后,首页即可领取新人专属礼包。
第2步:填写收货信息,轻松领取帮宝适新生礼盒,更有机会获得?198帮Box大礼盒!
&&手机客户端&&备孕&&相同预产期&&同龄宝宝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同城(21个)(11个)(13个)&&妈妈兴趣&&宝宝兴趣&&特别关注&&非常有用
|||||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阅读对于孩子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 简书
阅读对于孩子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
近年来,亲子阅读和绘本阅读蔚然成风,有很多非常好的亲子绘本非常适合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让家庭一起体会阅读的魅力。很多出版社的一些精品绘本让成年人也爱不释手,找到童心。比如后浪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收藏》系列等等,精彩到我自己都忍不住读上好几遍。但是对于进入小学以后的孩子来说,很多家长往往感觉功课忙了,留出的读课外书的时间也就少了很多,即便鼓励孩子阅读课外书,也最好阅读一些“开卷有益”的文字作品比较好,比如少儿学唐诗、笠翁对韵、自然科学等等,让孩子可以课外时间也学到“知识”,至于其他的故事书籍,尤其是家长看来“打打杀杀”的作品,往往严厉禁止。几年前,曾经在战隼老师的博客中看到过一本名为《大量阅读的重要性》的书籍,当时就感觉不错,最近重新翻阅,感觉依然给自己很多的启示。比如本书封面上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基础是靠阅读来奠定的,大量的阅读是基础教育的起点。
的确如此,这本书主要是站在家长的角度,强调要让自己的孩子多阅读,不能死读书。认为应该通过大量的阅读,增加很多普通常识方面的通识教育。同时,通过阅读增加自己的表达能力。总而言之一句话:
要让孩子在学生时代,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增进自己思考的深度。
这一点我深以为然。
图片来自网络
什么是“大量阅读”
在本书的一开始的章节中,作者就强调了大量阅读的定义,在作者看来,大量阅读有两层含义:
一是在阅读数量上强调多。
二是在选择范围上强调广。
大量阅读的反面就是精读,本书在谈到大量阅读重要性之前,要先强调了所谓的“精读”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的古人,可能是过于重视精读的作用了。比如说有传言中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而我们上千年的科举考试,尤其是明清时代,几乎就是一部《四书》打天下。即使到了现在高考时代,任何闲书家长都会视为洪水猛兽,不让孩子看,导致久而久之,孩子对课外阅读或者是体会阅读的乐趣几乎消失殆尽。这一点我感觉作者也只是针对一味的死读书,读圣贤书,作为一种矫枉过正。因为书中所说的,其实纯属是为应试而念书的一种所谓“精读”,实际上根本不是阅读,仅仅是应试而已。因此作者提倡:
要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才能让孩子真正地产生兴趣和学习动力,并且把生活和知识联系在一起,引发好奇心,增进自己的思索或想要了解书中世界发生的背景,让学生们主动去寻找教科书所讲的道理和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
文化刺激和“阅读不能”
对孩子们来说,阅读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增加大量的文化刺激。文化刺激对于脑部的思考和活化来说非常重要,而阅读就是文化刺激的一个重大来源。很多父母自身不看书,他们认为艺术就是读课本,读所谓的“有用的书”。因此,他们让孩子们读书,自己却沉迷于打麻将看电视。孩子缺乏大量的外界文化自己,对自己生长环境以外的任何事物则会一无所知。他们很难知道世界其实很大,多姿多彩。或许有人读到这里会反对说:
现在互联网时代,即使不通过读书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掌握很多新鲜的知识,开拓眼界增长见闻。
但实际上,如果是自己不经过大量阅读,不了解阅读的基本技巧,仅仅是通过自己上网来获得有关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网络的知识碎片化太过严重。
另一方面,自己如果没有阅读的基础的话,往往会出现蚕茧效应,只会阅读自己身边的,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和语文训练
在本书中,作者强调了语文能力的训练与重要性。作者所说的语文能力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表述能力,另一个则是文章写作的能力。具体的来说,孩子们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增强四种语文能力:
第一个是可以很快看懂文章,并且抓到文章的重点。
第二个是可以正确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个是写起文章来合乎逻辑,不会自相矛盾。
第四个是文章的内容不落俗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作者已死的概念
在语文能力训练的章节中,作者李先生提出了一个“作者已死”的概念。作者已死其实是法国当代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提出来的观点,他主张:文本诞生,作者已死。这个意思并不是真的指作者已经死亡,而是说当作者写出一部作品,在他完成以后,他和作品的关系就已经结束了。因为这个作品,以后要交由读者来解读,他对这篇文章的解释已经不具备影响力,至少,不具备唯一官方解释权利。
不同的人之间,对事情的阅历和体会各不相同,因此同样一部作品,可能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自己去体会,去感觉,这是文学作品最大的特性和好处。因此,我们不能强调孩子们阅读的时候,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要鼓励孩子边阅读边思考,不去想什么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核心主题,静静的体会作品带给自己的感动和震撼就好。
作者推荐的读物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有大量的书籍和文章可以阅读,而且来源和种类都非常的多源,在可供选择的读太多情况下,作者提供了供孩子们阅读的方向和意见颇有见地:
一是经典名著二是优质的论述文章三是法官判决文书和侦探小说四是知识性文章五是国际新闻六是一般性教科书文章
这种推荐方法让人大开眼界,尤其让我感到骄傲的是,作者推荐法官判决文给孩子阅读。其实仔细想想也是,优秀的裁判文书肯定是非常讲究逻辑的作品。精彩的裁判文书不仅文字非常优美,思路尤其清晰,而且任何可能的疑问或不合理之处,都会在判决书中提到,让人可以口服心服。这样的裁判文书的确是学习和掌握逻辑思维、突出重点的绝佳素材!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养成孩子大量阅读习惯的方式方法。这个方法并不是多少奖励或者其他求新求异的做法,而是归根结底一句话:把读过的东西输出出来。
一是在鼓励孩子阅读的同时,也鼓励孩子上台去分享,把自己独到的内容叙述出来。
二是鼓励孩子们在阅读以后,制作幻灯片的方式来介绍看过的文章,这是一种延伸的方法让自己的输入知识进行输出。
把阅读的知识成体系、有框架的输出出来,可以很好的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不过,以我的观点,还需要小心第一次分享经验不足,会让孩子自尊心受伤,然后从此不敢分享的问题。
如何评价这本书
我拿这本书和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及郝明义先生的《越读者》相比较,感觉这里所强调的大量阅读,针对的人群是以孩子为主,层次相对较低。作者在书中提出过一个“”不能阅读“的概念,它是指阅读其实和骑自行车一样,都是需要练习之后才能学会的。既然我们不可能在没有练习的情况下,凭空学会骑车子,那么同样,我们也不可能在没有大量阅读课外书的情况下,凭空就学会了如何学习和如何阅读。但是这本书,其实只讲解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介绍的阅读四个阶段中的最前面两个阶段,层次相对较低。自己作为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的方法和必要性上有很强的启发意义,但这种大量阅读,在成长以后需要渐渐改变,由追求阅读量的提高到追求阅读质的飞跃。
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公众号:zanxin1980 欢迎关注
领英专栏作者,豆瓣书评人,拆书帮济南日天筹备分舵舵主、二级拆书家,国家认证生涯规划师,生涯咨询师、心理咨询师。
本人授权维权骑士()对我发布文章的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先出好家长,再出好孩子——喜阅读家长读书会总结
编者的话看到卓韵老师的这篇家长读书会总结,我深深地感动了。为了推动阅读,卓韵老师的积极探索改变了家长,也必将改变更多的孩子。文中提到的那本《喜阅读出好孩子》之前没有看过,此刻有了极大的兴趣想去阅读它。阅读改变人生,先出好家长,再出好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下面是卓韵老师的读书会总结全文。喜阅读家长读书会结束了,很想写一篇总结,思绪还是比较杂乱,也花了好些天,絮叨一下吧。缘由家长信写了三年,已经开始厌倦这种极少回应的单方面输出,之前两年是每周一封,上个学期勉强写了七八篇,到这个学期,只写了五六篇,现在喜欢用更直观的照片做成美篇分享在班群。省了事,却感觉与家长的沟通越来越远。4月世界读书日前,东莞日报记者找我做一期书信选登,翻阅三年间的数十封家长信,也看到了几位家长的回信,眼泪哗哗。忽然觉得自己真的很久没有跟家长好好聊过阅读了,就是这样起心动念,联系了学校所在的小区综合服务中心,一下子便敲定了一次新尝试——喜阅读家长读书会。为何叫喜阅读?因为我想介绍一本叫《喜阅读出好孩子》的书,这本是新教育实验项目的书,作家童喜喜的作品,我曾经摘录很多里面的句子来写家长信,也用过“喜阅读出好孩子”的主题来开家长会。书里谈到“书是粮食不是药”“坏书不可怕”“拼爹不如拼阅读”“大声朗读还不够”等等,有理念有实操,更重要的是,这是符合国情的作品,《朗读手册》《阅读的力量》《幸福的种子》《书语者》等等谈阅读也很好,只是不够《喜阅读出好孩子》接地气。喜阅读,先出好家长,再出好孩子。前奏——招募梁社工在小区群里发布招募通知,一个小时便招满了八人。意想不到!趁当当店庆促销,我买了十本《喜阅读出好孩子》,平均才十元钱呢,超级划算,过了促销就恢复二十多元了。不过送来的书特别旧,大概也是仓底货了吧,好书却并不畅销,阅读重要却少人谈怎么爱上阅读。喜阅读第一节——求“解药”4月30日第一节,八位妈妈带来了很多困惑,孩子五年级还爱读绘本,孩子不爱学校布置的阅读作业,孩子几乎只能看漫画书,孩子爱读书却对诗词无感,二胎家庭各阶段如何选书……这是她们第一次坦然地交流孩子的阅读情况,更是第一次捧起书来研究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和有能力阅读。起初抛出来的问题,家长们都极其想得到“解药”,希望从读书会里得到一些秘诀治一治娃儿的“病”。“书是粮食不是药”这一节,狠狠地“打我们自己巴掌”。书是粮食美华的情况是高年级的孩子还喜欢看绘本,买了学校要求的课外阅读书目又不看,书本总是乱放不知收拾,于是两三年的时间都极少买图书,希望等孩子爱上阅读和学会收拾再买书。《喜阅读》里的有一个类比:如果今天的午饭,孩子只吃了半碗,剩下的半碗放在那里。到了晚上,孩子要吃饭,你会说“中午的饭你还没吃完”吗?你肯定不会让孩子吃之前的饭,也许只会罚孩子一顿不能吃,或者用其他惩罚希望孩子珍惜粮食。谁会因为孩子没有好好吃完一顿饭或者讨厌一些菜而让孩子好几年没有好饭菜吃?都不会。那因为孩子没有爱惜书本、没有爱上某些图书而惩罚他几年不能买新书、好书、喜欢的书?这是在让孩子爱上阅读还是让孩子不再阅读呢?阅读就跟吃饭是同样的。对口味、营养合宜的饭菜才能吃得下、才能长身体。几年没有好好吃饭,身体长年营养不良;几年没有好好读书,精神长年营养不良。家里的书没看完就不买新书——这是把书当药的最典型想法。只读教科书,只买教辅书——这是把书当药的最典型做法。孩子作文不好?买本作文书。数学不好?买本练习册。这些书,都是补药。为啥孩子不爱?饭都没吃好,补药也吸收不好。阅读不苦有些好书会让孩子觉得“苦”。这不是书的错,也不是孩子的错。只是粮食与孩子搭配不当。米饭可有营养,可是给婴儿喂米饭?他可是无法下咽。再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人的口味也有区别,作为厨师得花心思让菜式多样化,让挑食的人也不自觉多尝试其他。那么挑食的娃儿,大概也只是吃过的好东西太少了。那些完全不看书的娃儿,也只是“吃奶”阶段没过好,现在没有咀嚼能力“吃饭”。那些只看某一类书的娃儿,也只是没尝过其他的好味道。没为孩子提供合适的菜肴而让孩子厌食,没为孩子提供合适的书而让孩子讨厌阅读。狠狠地认清,这不是孩子的错,认识有多深,就有多痛,有多痛就有多少改变的动力。绘本的无限好日有所读一口口吃下去,一眼眼读下去,如此而已。理解了阅读与吃饭相当,那就要知道,每日必须进食,您家每日需要多少菜钱,也就需要多少书钱。当我提出这个观点时,美妈们都会大吃一惊,那要买多少书呀?教了几个班,做过粗略的统计,75%的孩子一年的课外书花费少于200元。那就是平均一天几毛钱。几毛钱的饭菜,孩子能吃到什么营养?几毛钱的书,看啥呢?喜阅读第二节——阅读如游泳我带上了一份阅读调查表给家长们检测,评判孩子的阅读能力、兴趣,目的并非给孩子找茬,而是为我们自己找茬,单单是图书的分类上,就有绘本、校园小说、经典文学、童话、历史故事、科普等等,孩子们的“饭菜”必须如此丰富,而我们又会烹调么。读书会上我也无情地戳着大家的痛点:孩子不爱阅读是因为我们没有提供条件,孩子可能已经爱阅读却被我们无情打断。好与恶,皆由我们造。阅读如游泳,家里只有小桶洗澡水,如何让孩子凭空学会游泳?学校的大缸也许让您家旱鸭子淹怕了。浅水嬉戏,渐渐带入深水,游泳如是,阅读如是,先在绘本(图画书)中嬉戏,再渐入童话、桥梁书、科普图文、校园小说、历史故事等等。家长美华回家便行动,开始的时候是买了几本书,后来买了一整套老鼠记者(60本),当家里四处有孩子阅读的痕迹,当孩子10天看完30本老鼠记者,她已经被孩子震惊,那个一直让家长以为不爱阅读的孩子,居然并非如此。亲子共读半途加入了几位家长朋友:-1- 影洪是三娃妈妈,她已经做到每晚坚持两个小时为孩子们阅读,孩子们也很爱阅读,一年级的孩子已经能独立阅读经典文学故事,因为渐感深入的困难,所以慕名而来,我们都被她震撼,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妈妈!-2-婷玉是急诊室医生,带着警察丈夫而来,两位家长都是大忙人,却是从小孩3岁开始伴读绘本,6岁孩子便能独立阅读整马小跳。我们看到了如今开出的美丽花儿,能想象几年伴读的艰辛么?有爸爸参与的读书会中途加入的嘉硕说这么好的活动要让孩子一起参加。我当即拒绝了,这并非教孩子读书的读书会呀,我们是当教家长读书,教家长认识如何让孩子读书,每次一个半小时都觉得意犹未尽,再加上孩子更不能谈什么,更重要的是,过程中一次次揭露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家长不爱阅读,怎能让孩子参与这样的讨论呢。教室里的自由阅读与“亲子共读”我没有什么超能力让孩子爱上读书,我在学校所做的就是让好书随手可得,让阅读自由生长。我几乎不会跟孩子讲“你要好好读书”“读书就会有出息”“读书就会成绩好”这类话,也从来不会因为孩子不阅读、不完全阅读作业而作惩罚。为孩子“争”来好书,再捧起书,为他们读一本又一本绘本、文学故事。其实,我并非在做老师,我是在代替家长做了亲子共读。有了大量听读的基本,我才能做回老师该做的——进一步的阅读指导。作为家长,主动促成一个班级的图书角,那也是一份极大的公益。红丽是前年在 P.E.T 认识的朋友,她的孩子也在我们学校,当时我是震惊,我们镇居然还有这种勇敢接受新事物、探寻育儿之法的家长!后来成为了好友,才知道她也是从两三岁开始给孩子讲绘本讲故事,可是孩子进入小学后呈现出各种行为问题逼得她迈出一步以致这两三年不断学习。她在去年看到我写的家长信,马上在孩子班级请缨,牵头集资筹建了班级图书角,开始只有一半家长愿意出钱,也是步步艰辛。一位积极的妈妈,让一整个班级受益。阅读不是万能,红丽孩子爱阅读,却也还有众多学习和行为问题。但是没有阅读却是万万不能,如果孩子没有喂故事书长大,想都不敢想会是怎样的情况。红丽已经做了她当时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接下来,还可以突破的是家长的自我成长,学习成为一个心灵自由的人,再去陪伴孩子成为自己。喜阅读,出好家长,再出好孩子。喜阅读第七节——阅读是一种“逢凶化吉”的能力孩子生病看医生是每一位家长的心头大石,第七节我迟到了,大家自由分享心得,谈到了看医生的话题。后来我参与讨论:有很多自愈性疾病我们不知道,便寄希望于医生的诊治和药物针水,其实自愈性疾病要治的是家人的焦虑,最有效的药是家人的耐心、平和的陪伴。如何减轻自己的焦虑?化焦虑为学习的动力,学习基本的医药知识,搞懂生病与抵抗力锻炼的关系,用知识武装自己。阅读是一种“逢凶化吉”的能力。我推荐了冀连梅、崔玉涛、张思莱、李辛和罗大伦的等医药、育儿书。美华回去便读了崔玉涛的书,她家两宝都深受过敏问题影响,读过崔的宝典,恍然大悟,过敏问题还是可以探究多种养育上的失误。后来朋友圈中有人提议崔的观点已经有点过时。我最近确实没有紧跟育儿圈,不大了解,不过我的态度是,各家各派以及中西医都了解一下,没有绝对的好。喜阅读第八节——坏书的好处承接上节的医药问题又再说了一些,喜马拉雅节目《小学问》中黄执中分享了与女友求医的经历来谈效率问题,我想到的是花几小时甚至几天时间好好读一些医药知识图书,将会节省一辈子看医生的时间。回到《喜阅读出好孩子》这本书上,谈口头作文、录音作用和坏书的好处。我反观自己的阅读史,儿童时间除了教材真的没接触什么常规意义上的好书,没有碰过童话故事、经典文学,童年我大量阅读的是日本少女漫画和台湾言情小说,这些坏书,并没有让我变坏,三观还挺正的,更重要的是,我的语文能力也源于这些坏书。二三十年前,没有家学基础的人,确实难以接触到什么书。当然,我现在并不会提倡孩子们看那些书,现在图书市场太发达了,文质兼美的图书数不胜数,如果孩子还接触不到好书和有好处的“坏书”,那是谁的错呢?低俗的书尽量不让孩子接触,但是除此外,还有海量的图书,被人简单地区分为好书与坏书。评判一本书是否好,用什么标准?千万不能用我们成人的眼光去看待,绝对不要看字数多少、有没有图画,也不要看是不是正确的高大上的价值观。很多所谓好书,孩子读不下,读得难受,对于他来说便不好。很多所谓坏书,大人拧眉,孩子读得爽。期末参加公众号阅读导师团的班班有读活动共读的鬼妖童话《水妖喀喀莎》,里面的主人公土豆不听大人言、捍卫水妖、偷偷与水妖相处、最后还离家出走帮助水妖,要是计较,真是种种“恶行”。为什么还让孩子们读这种书?在这些反抗大人的“恶行”中,却是一个人的最真最善,不存半点虚假。孩子们在阅读中,收获到的是喀喀莎的坚忍、土豆的善良,更加收获到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也在书中跟着主角尝试了反抗、抵抗。孩子的抗争,最安全的场所就是书中的故事,消灭坏人、离家出走、为自己抗争等等,故事中的主角可以替代孩子去完成。此类坏书大有好处。行为问题太多的孩子,绝对不是书把他教坏了,而是没有坏书让他安全地体验,只能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试误,可惜了,连接触坏书的机会都没有。《故事知道怎么办》一书介绍了故事的疗愈力量,疗愈故事让人在故事中消化情绪,重构认知。金庸的武侠小说,在一段时间内是被禁的,现在也没有多少老师会推崇它,早年在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提过让女儿五六年级开始读金庸,当时我也买了《射雕》和《神雕》来看,开始接触武侠的新世界,我也真心认同无论男女都需要读,而且完全可以在小学高年级开读,初中可以遍览。《喜阅读出好孩子》也提到金庸,这些“坏书”大有益处。这几年热播的历史背景故事《甄嬛传》《步步惊心》等,我也爱读,纯属消遣,对比金庸的,真不是一个层次的,家、国、英雄、民族大义、江湖情义、儿女情长等等,一个又一个江湖,了不起的世界。选书标准我爱逛当当网的图书榜,发现一本,又连带出现很多其他的,不过班级图书购买我喜欢一套套的,更加省力,《小牛顿科学馆》是我四五年前挑的第一套班级图书,后来每个班级我都纳入班级书库的推荐书单,这套图文结合的科普图画,一至六年级甚至大人都适合阅读。后来我还淘到了《奇先生妙小姐》《老鼠记者》《寻宝记》《百问百答》《历险记》《林汉达历史故事漫画版》《小牛顿科普馆》等等有趣好玩的图书系列,还有《我爱阅读》《米小圈上学记》《笑猫日记》《大奖小说》等等小说故事系列,单本的图书不胜枚举……《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等经典儿童文学,我却没有推荐给孩子们,在每个假期的书单上也甚少“好书”的踪影。给喜阅读家长介绍好书家长总担忧买了书孩子不爱就浪费。钱与孩子接触到好书的机会相比,哪个更划算?我知道很多好书,因为我买过很多并不好的书。沙里淘金。很多名师推荐的书单,我们的孩子并不爱,确实是不适合这里阅读基础不足的孩子。小学,还是阅读兴趣的阶段,海量阅读,接触各种好玩的图书,才谈知识、思想。这个学期我整理了童书书目,推荐大量轻松有趣的图书,希望孩子们都能接触;名著总会放在最后,可读可不读,量力而行;而海量阅读的用书是适合由教师带读而非自由阅读。还有很多好书,因时间紧凑,也忘记纳入。暑假书目广东省“暑假共读一本书”活动推荐了不少书,挑了其中八本作为我班的共读书,还有海读的用书,也推荐,方便四年级继续进行课内海量阅读教学,而“好玩的书”和“必须知识的知识”则是根据班级孩子的情况推荐的。常常会有人感叹,这么多书,哪看得完?不爱阅读的人,一本书也永远没有看完的时候。喜阅读的家长,刚开始也会疑问“要买多少书啊”,反反复复一句话:拥有好多越多,看得越多。十本书,可能只看一两本,一百本书,能看一二十本,看似浪费了八十本,却也是看了十本书啊,远多于一两本吧。当参加完读书会的家长马上行动,买买买,便能立马体验到自家孩子有多爱阅读,仿似天生。这么多书,不可能每本书都让孩子喜欢,只是有了这么个大概,里面总会有些让孩子非常喜欢的。这么多书,也没有要孩子全部读完,看多看少,我也从来不去计数,日有所读,能享受阅读,管它呢。八次读书会,给大家看过有趣的绘本《如果第一眼你没看出来》,讲过打动人心的《朱家故事》,介绍了让孩子们疯狂的《老鼠记者》《奇先生妙小姐》,展示过古诗的吟诵,谈过海量阅读的做法和用书,那些《成语接龙》《三字童谣》《成语儿歌100首》……本本好书,让大家知道除了语文书和名著外,课外阅读真是海阔天空,我们不更新自己的阅读观的话,是在为自己和孩子打造了牢笼。有的家长步子迈得大,自己和孩子都有了惊人的变化;有的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全程参与,也或多或少有些变化,给孩子更广阔的空间去阅读;有的家长本身在阅读方面已经做得很好,还是继续学习……两个月,我也有了很多收获,每次听到家长们的分享与行动,真的很感动也自豪,这种相遇,这种因书结下的缘分,会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感谢立沙花园综合服务部提供的场所,梁社工全程的策划与组织,还有一众一直参与的家长们。太多美好,由你我共同所造。比起家长信的单方面,家长读书会是互动式的,呈现问题、交流讨论、理念指导、实操分享,我能更充分表达自己,也更充分了解真实的家庭阅读状况。阅读可以解困:困惑、困倦、困难、困境。建构或重构家长自己的阅读观,是我知道的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方法。家长与孩子的华丽转变这篇总结絮叨得有点乱,好多天断续着写,未能完全表达自己在这两个月经由家长读书会的心得,太多感想,喜阅读的美好相遇。(作者:卓韵)
微信号:xiaoxueyuwenjiaoshi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交流小学语文教与学,服务广大师生与家长!
Copyright2017.杨邱自媒体资讯站,让大家及时掌握各行各业第一手资讯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婆不愿意生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