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挫败感单身带来的孤独感和挫败感

无望的婚姻,不如孤独的单身_南阳新闻_新浪河南_新浪网
无望的婚姻,不如孤独的单身
南阳 晚报评论
(网络图片)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刘娜)
  “刚认识那会儿,我看中的,是他的老实。”聊天中,常有姑娘以这句话作为开场白,向我介绍她们的爱人。
  每当这时,我多半保持沉默。我深知,平静的海面之下,是汹涌的波涛和凶险的暗礁;老实的男人身上,潜藏征服的欲望和攻击的本能。
  果然,接下来,姑娘们开始鼻涕一把泪一把地控诉道:“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看起来那么老实的一个人,却是这样”,后面紧跟的,是一条条和“老实”完全相悖的罪状:心无半点仁慈,身藏千种丑陋;目中情薄谊浅,视钱大过一切;对外唯唯诺诺,在家急躁残暴……
  我理解姑娘们的委屈,更为她们长得如花似玉身怀某项绝技、本可嫁入豪门无奈插在牛粪的境遇,委屈不平,黯然伤神。
  但我更想说,用“老实”这个词,去定义去囊括去选择一个男人,是缺乏安全感的姑娘们,因狭隘自我和智识匮乏而制造出的一场自我挖坑自我埋葬的独角戏。
  因为,这世上没有老实的男人,只有负不负责的男人。就如,这世上没有难看的女人,只有会不会倒饬的女人。还如,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只有适时放弃恶念的凡夫。
  爱与离
  她的故事,是向我倾诉的姑娘中,最为典型的。
  她是位老女孩,39岁依旧有颗少女心,会琴棋书画,喜欢养猫养花,算知书达理。不幸的是,年少时,如很多女文青一样,她一头扎进一个“懂”字里,爱得如痴如醉,难清难醒。
  她的前夫,是位门当户对、长相英俊且颇具才情的男子。一度,两个人也是琴瑟甚笃,心有灵犀,如胶似漆。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所有发出耀眼光芒的男子,都如烈日骄阳,也像璀璨烟花,自带强大引力,投下噬人阴影。如果,他的爱人没有与之匹配的光芒和忍辱负重的隐忍,就会被他的阴影吞噬,被他的光芒所伤。
  果然,结婚四五年后,他就因迷人的外表和泛滥的博爱,四处留情,一路出轨。女文青的另一个特征,是敢为爱两肋插刀不怕死,也勇为恨置之死地而后生。骄傲如她者,无法忍受奇耻大辱,无选择宽容大度,无法做到睁眼若瞎。她要把那脓疮挑破,争个鱼死网破,挣脱婚姻牢笼,恢复自由之身。
  离婚后,他人的眼光,自己的处境,亲朋的忧虑,让她敏感的心愈发脆弱,孤独的爱愈显饥渴。36岁那年,她再婚,依旧美丽,依然优雅。
  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她选择的,却是一位个子低矮、头发秃顶、少言寡语的人——他开一家小店,也离过婚,还带着孩子。
  她看中的,是他的老实。“乍一看,很老实,很靠谱,很让人放心。”她这样向我描述。
  我觉得,她更看中的,是两个人的反差给自己带来的安全感:这么好这么美这么优秀的我,嫁给这么丑这么穷这么老实的你,你一定会好好疼惜我。
  悲剧,恰酝酿在这自我蒙蔽的短视里。深切的爱与清澄的人,需要相称的心与对等的情才可承担。
  伤与误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她,自认为找一个处于劣势的人,便可被捧在掌心安于心头,却恰恰忽略了,相悖相撞的三观,高低悬殊的修为,大小不配的格局,迟早会形成一股强大且极具破坏的不平衡力,让两人在交谈沟通、为人处世上处处相左,让婚姻在争执吵闹、一地鸡毛中摇摇欲坠。
  她犯的另一个致命错误,是忽略了恋爱中一个真实存在又易被忽视的法则:当一个女人放下身段放下尊严,屈嫁给一个各个方面都不如自己的男人时,换来的,往往不是珍惜和宠爱,而是践踏与侮辱。
  因为,自屈嫁的那刻起,她的委屈感已入骨,他的不平感已入髓——男人需要尊严和崇拜,在她这里他得不到这两样,势必会另一种畸形的方式让她偿还。
  半路夫妻,本来就是带着先前生活痕迹走到一起的一场征战,他们的婚姻更是。她书生意气,难免清高自我,凡事追求完美。他行走底层,看多龌龊丑陋,惯于悲观阴郁。
  她的手机,他偷偷查看,发现蛛丝马迹,就横加指责;她挣的钱,他紧紧攥住,如若不给,就被指怀有二心。他贪小财,不顾她的劝阻,把钱放到朋友公司生高息,结果利息没拿到,本金也没了着落。店里的钱周转不开,房贷无法按时还,她抱怨几句,他上去就是几个耳光。
  家暴如毒瘾,一旦发作,就噩梦连连。此后,因经济窘迫,因感情疏离,他打她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出手越来越狠辣。有一次,因为子女的教育问题,他们发生争吵,他顺手拿起板凳狠狠砸向正在吃饭的她,当场砸断她三根肋骨,致使她小半年内无法给孩子们上音乐课。寒暑假,她的女儿从前夫那里来看她。他认为她对她女儿的好,远远超过对自己儿子的亲,恼怒之下,他竟然把小便解到她给女儿买的新衣服新文具上……
  在外人眼中,他沉默寡言,他唯唯诺诺,他谨小慎微,他老实巴交,他处处忍让,甚至,他可信可亲,友好和善……
  分与合
  再婚这三年,她不再自信,不再明媚,不再好看。她身上开始流淌出一股让人想远离的哀怨。这种糟糕的气息,足以让她也越来越不喜欢自己。
  如果说,第一场婚姻是一场背叛,但终究有过灵犀相映的美好与辉映。而这一场再婚,看似一盘稳妥的棋,却一步错失,山河难守,红颜老去。
  “我对他并不薄。”她指着眼角的伤对我说,“即便他如此待我,我依旧尽心尽力地照顾他的爹娘和儿子。他为何不能将心比心、感同身受,为何放着好日子不过?”
  我对他说,因为这个看似老实的男人,是个搞不定生活麻烦的窝囊蛋。出身卑微、智识短缺、格局狭隘,让他的人生处处碰壁。他没有足够的修为去理顺这些麻烦,没有强大的能力去干掉这些不顺,更没有温润的内心去修复这些创伤。就连她,也被他视为是这麻烦中的一个。
  种种的不如意,让他的愤恨与怨气越积越多。为摆脱这种无力感与挫败感,他就以残忍、以暴力将怨气投射到比他更弱小的人身上,满足控制欲,寻找存在感。所谓的老实,不过是他装出来的伪善。是她之前被他的老实蒙蔽了双眼,一脚跳进这火坑里。
  有一种男人,生性朴厚,行有底线,为有张弛,虽然不会八面玲珑,也从来没有春风得意,但他们温润随顺,朴厚可亲,极负责任,很有担当。虽然,他们也爱喝个小酒,抽个小烟,有点小毛病,犯过小错误,但他们永葆良善,并时时控制自己的贪欲,把所有伤害降至最低。
  如果,姑娘们遇见了这样的男人,虽无法过上鲜衣怒马的生活,却可享岁月静好的人生。这种平凡卑微有闪光灵魂的男人,是占我们身边男人中的大多数。
  另一种男人,看似老实靠谱,面和心善,实则满肚怨气,恶念丛生。连杀四人的马加爵,也曾被形容为老实少言。这位成绩优异、沉默寡言的老实人,一次次将带血凶器投向同样出身贫寒的四名同学后,逃之夭夭。害死室友的林森浩,也被形容为“老实人”。这位清秀斯文、一脸白净的老实人,竟因鸡毛蒜皮的小事毒死室友,还能做到淡定自如。
  这种“老实人”,身体带着恶,心里藏着恨,具有巨大的攻击性与破坏力。以锐眼识破他们的伪善,出狠招制服他们的猖狂,才是与之相处之道。
  所以,那天,聊天结束后,我对39岁的她说:“真实如你者,可配更好的人生与爱情。果断离开他,免于伤免于害免于死,才是最要紧的。不要管世俗的眼光,只要活出自己那份坦然。即便余生无人相伴,独自清爽地活着,也是一种孤独的美好。”
  她说信然,说努力。崭新的生活,需要从离开糟糕的人开始。勇敢的心,是这世间最长的路与最美的歌,带它上路,它才会许你一世骄傲。(南阳晚报)美国心理学家教你6招克服孤独感_网易新闻
美国心理学家教你6招克服孤独感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据美国MSNBC网站报道,人们排解孤独的常见理念是让自己忙起来。但购物、看电视或喝酒都只能暂时排解不适,治标不治本。美国心理学家表示,以下6个小妙招有助克服孤独感,只要坚持,就能够帮助你离开孤独。
骑自行车。骑自行车是一种放松身心,使人愉悦的运动,还能让人欣赏到路边的景色。专家建议,最好与朋友或家人一道骑车外出活动,如参观艺术展览、去公园野餐等。
写日记。写作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有助于人们鉴别包括孤独感在内的各种情感。专家建议: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各种感觉及行动计划逐一记录下来。
认真烧一顿饭。烧饭是一种沉思冥想体验,是理清思路、在菜谱中忘掉自我的过程。专家表示,好好烧一顿饭,邀朋友或家人一起享用,既拉近了人际关系,又远比独自进餐更能赶走孤独。
拍照。拍照最能让人注意生活细节,花瓣晨露、美丽晚霞,无不尽收眼底。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会使孤独感大大减轻。专家表示,随身带上相机,适时抓拍照片,能让你找到乐趣。
读一本好书。阅读是进入另一个境界的好方法,有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专家表示,如果没有图书卡,就去办一张,订个阅读计划,每周或每月读一本书。
约朋友喝茶。约朋友外出喝咖啡、喝茶或共进晚餐,是走出户外扩大交往的很好方式。另外,与朋友边吃边谈,交换更多信息,促进情感交流,也更有利于克服孤独感。文/徐澄
本文来源:北方新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孤独感成隐形杀手!带给人们负面情绪 有害身体健康
我的图书馆
孤独感成隐形杀手!带给人们负面情绪 有害身体健康
孤独感成隐形杀手!带给人们负面情绪 有害身体健康
中国新闻网
像疼痛、饥饿、干渴一样,寂寞也是一种生物信号,目前16%的澳洲人感到孤独。澳大利亚的心里学家表示,孤独感其实是可以克服的,适当地与他人沟通可以远离孤独感,同时养宠物也是克服孤独的好办法。
据报道,澳洲目前有200万人独居,而他们每天都在与孤独感斗争。据“生命线基础预防自杀”组织近日称,14%的自杀问题都与孤独感有关。
据该组织的伍德沃德称,孤独不仅仅是物理的隔离,它会让人觉得被孤立和孤独,觉得生活艰辛。
据心理学家卡西奥普称,像疼痛、饥饿、干渴一样,寂寞也是一种生物信号,提醒我们群居是生存中至关重要的东西。孤独可以提醒婴儿不要离开父母太遥远,保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它提醒我们作为一种社会动物,要同团体成员保持联系。遗传学显示,有些人的更加明显,而在青春期和晚年,孤独感和被社会隔离产生的感觉要比其它阶段更加明显。
2008年的调查发现,16%的澳洲人感到孤独,而有孤独感的人大部分年龄在15岁至30岁之间,这与青春期的心理波动有很大关系。而随着人到中年,这种孤独感逐渐被剥离。
随着配偶的死亡,老年时期孤独感再度爆发。孤独感会带给人们负面情绪,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和心情,降低身体免疫力。同时,与社会隔离也会给心脏带来危险,导致老年人认知能力急速下降并早亡。孤独感就像隐形杀手,它的危险性等同于吸烟和酗酒,是肥胖带给身体危害的两倍,比空气污染严重4倍。
但专家表示,孤独感其实是可以克服的。养宠物是克服孤独的好办法。养宠物的老年人能更好地应对压力,同时看医生的频率也比不养宠物的老年人低很多。养狗有利于帮助主人感到自身价值。
同时,适当地与他人沟通可以远离孤独感。伍德沃德说:“我们建议民众在社区中同朋友和家庭成员多多接触,如果旅行不便,那么帮助他人或与他人交流是一个解决孤独的好办法。”
【研究称狗能降低人孤独感 其他宠物无此“功效”】
据报道 狗被称为人类最好的朋友,但是一项研究发现,拥有一条狗可以帮助你交到更多的人类朋友,因为养狗的人往往会变得更喜欢交际和应酬。
这项研究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研人员完成。他们发现,拥有一条狗会降低人的孤独感,而猫、蜥蜴和仓鼠等其他宠物则没有此种“功效”。
约翰·卡西奥普教授在美国科学促进会举行的发布会上说:“我们发现狗与降低孤独感有关。遗憾的是,猫、爬行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主人不会享有此项‘福利’。我们不确定狗具有这种‘功效’的原因。
“养狗与养其他宠物的一个区别是:你需要遛狗,而不需要遛其他宠物。当你出去遛狗时,你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而且还会遇到你的邻居。不知道你们大家的情况怎样,但我自己这么多年来因为孩子和宠物狗而与邻居打了不少交道。
“我想我的狗可能和我一样,已经把出去溜达当作了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外出、散步、和别的宠物‘说话’,对于狗的健康有相当大的好处。”
其他宠物不会对人产生影响
克里斯·劳伦斯曾经是一名给狗看病的兽医。他认为,当一条狗停下来和另一条狗“说话”时,两位狗主人就会理所当然地聊起来。
“如果你牵着狗出去,大多数和你一样在遛狗的人起码会说一声‘你好’,而那些没有牵着狗的人只会从你身边路过。在减少孤独感的方面,狗一直在‘鞭策’着人,猫则无法起到这样的作用;而仓鼠之类的动物虽然很聪明也很善于互动,但它们不会对其他物种产生影响。”劳伦斯说道。
劳伦斯还曾经在猫科动物顾问局任主管,他的言论是对卡西奥普教授的一个回应。
劳伦斯说:“有句老话叫做‘不是你拥有猫,而是猫拥有你’。猫只有在它想交流的时候才会和你交流;而狗会在你想要交流的时候和你交流。”
养狗的人心脏更健康
说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还有其他健康上的原因。
例如,美国心脏协会的研究表明,养宠物的人比其他人心脏健康,养狗的人心脏尤其健康。
这可能是养狗的人不管风吹雨打都要带狗出去散步的原因。
研究表明,养狗的人走路多过其他人,这使得他们的身体更符合健康标准。
一项澳大利亚的研究发现,养狗的人平均每周要走路5小时,其他人连3小时都不到。
【英媒:研究发现孤独会促使人加强合作】
研究人员说,在以夫妻和情侣为关注重点的日子里,会让单身人士产生寂寞感,觉得自己被孤立了。但是不要担心,这实际上可能对你有好处。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日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约翰·卡乔波特和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在《认知与情感》杂志发表的报告里写道:“日常生活中,孤独感等一些遭人厌恶的事物被认为会使人们产生挫败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去10年里的研究结果与每个人的个体经历和感受大不相同。这些研究表明,孤独感在一些特殊的生活环境中会发挥多种自适应功能。”
“尽管孤独感或许没有可取之处,但它促使人类的行为发生变化,从而增加了遗传基因保留下去的可能性。孤独感带来的痛苦促使我们设法恢复确保生存所需的各种联系,增强了社会的信任度和内聚性,集体行动也随之增多。”
然而,也有一些坏消息。
研究人员发现,就社会心理机能和吸引力而言,“孤独的”状态会被人以更加负面的眼光来看待。
这些研究人员写道,“在一个社会环境中,不孤独的人会对孤独的人产生负面印象。这会进一步使孤单的个体感到自己遭到孤立。此外,人们倾向于认为在自己眼中显得孤单寂寞的异性伙伴并不合群,所以会以一种不是很友善的方式对待他们;而在对待自己眼中并不孤独的伙伴时,则会表现得更友好。”
这支研究团队甚至指出,孤独感可能还是促使许多体育迷决定支持某个运动团体的原因。
【研究发现:疯狂购物只会让人感到更孤独】
很多人会在感到失落或者孤独时疯狂购物,让自己从中获得安慰。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进行的一项新研究,为自己添置新东西可能暂时改善一个人的情绪,但这种缓解孤独感的“购物疗法”并没有实际效果,只能让人感到更孤独。研究发现刊登在《消费者研究》杂志上。
研究指出,通过购物缓解孤独感的做法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即因为感到孤独疯狂购物,但这种做法会让人感到更孤独,促使人继续疯狂购物。这是一种没有实际效果的做法,无助于缓解孤独感。研究中,科学家对2500名消费者过去6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疯狂购物只能增加一个人的孤独感,二者之间呈双向关系。
疯狂购物是物质主义的一种表现。所谓的物质主义是指消费者对拥有物质十分看重。研究指出物质主义会对社交关系产生不利影响,加剧孤独感,孤独感反过来又会加剧物质主义。
新闻扩展:
孤独感成隐形杀手!带给人们负面情绪 有害身体健康
中国新闻网
像疼痛、饥饿、干渴一样,寂寞也是一种生物信号,目前16%的澳洲人感到孤独。澳大利亚的心里学家表示,孤独感其实是可以克服的,适当地与他人沟通可以远离孤独感,同时养宠物也是克服孤独的好办法。
据报道,澳洲目前有200万人独居,而他们每天都在与孤独感斗争。据“生命线基础预防自杀”组织近日称,14%的自杀问题都与孤独感有关。
据该组织的伍德沃德称,孤独不仅仅是物理的隔离,它会让人觉得被孤立和孤独,觉得生活艰辛。
据心理学家卡西奥普称,像疼痛、饥饿、干渴一样,寂寞也是一种生物信号,提醒我们群居是生存中至关重要的东西。孤独可以提醒婴儿不要离开父母太遥远,保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它提醒我们作为一种社会动物,要同团体成员保持联系。遗传学显示,有些人的更加明显,而在青春期和晚年,孤独感和被社会隔离产生的感觉要比其它阶段更加明显。
2008年的调查发现,16%的澳洲人感到孤独,而有孤独感的人大部分年龄在15岁至30岁之间,这与青春期的心理波动有很大关系。而随着人到中年,这种孤独感逐渐被剥离。
随着配偶的死亡,老年时期孤独感再度爆发。孤独感会带给人们负面情绪,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和心情,降低身体免疫力。同时,与社会隔离也会给心脏带来危险,导致老年人认知能力急速下降并早亡。孤独感就像隐形杀手,它的危险性等同于吸烟和酗酒,是肥胖带给身体危害的两倍,比空气污染严重4倍。
但专家表示,孤独感其实是可以克服的。养宠物是克服孤独的好办法。养宠物的老年人能更好地应对压力,同时看医生的频率也比不养宠物的老年人低很多。养狗有利于帮助主人感到自身价值。
同时,适当地与他人沟通可以远离孤独感。伍德沃德说:“我们建议民众在社区中同朋友和家庭成员多多接触,如果旅行不便,那么帮助他人或与他人交流是一个解决孤独的好办法。”
【研究称狗能降低人孤独感 其他宠物无此“功效”】
据报道 狗被称为人类最好的朋友,但是一项研究发现,拥有一条狗可以帮助你交到更多的人类朋友,因为养狗的人往往会变得更喜欢交际和应酬。
这项研究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研人员完成。他们发现,拥有一条狗会降低人的孤独感,而猫、蜥蜴和仓鼠等其他宠物则没有此种“功效”。
约翰·卡西奥普教授在美国科学促进会举行的发布会上说:“我们发现狗与降低孤独感有关。遗憾的是,猫、爬行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主人不会享有此项‘福利’。我们不确定狗具有这种‘功效’的原因。
“养狗与养其他宠物的一个区别是:你需要遛狗,而不需要遛其他宠物。当你出去遛狗时,你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而且还会遇到你的邻居。不知道你们大家的情况怎样,但我自己这么多年来因为孩子和宠物狗而与邻居打了不少交道。
“我想我的狗可能和我一样,已经把出去溜达当作了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外出、散步、和别的宠物‘说话’,对于狗的健康有相当大的好处。”
其他宠物不会对人产生影响
克里斯·劳伦斯曾经是一名给狗看病的兽医。他认为,当一条狗停下来和另一条狗“说话”时,两位狗主人就会理所当然地聊起来。
“如果你牵着狗出去,大多数和你一样在遛狗的人起码会说一声‘你好’,而那些没有牵着狗的人只会从你身边路过。在减少孤独感的方面,狗一直在‘鞭策’着人,猫则无法起到这样的作用;而仓鼠之类的动物虽然很聪明也很善于互动,但它们不会对其他物种产生影响。”劳伦斯说道。
劳伦斯还曾经在猫科动物顾问局任主管,他的言论是对卡西奥普教授的一个回应。
劳伦斯说:“有句老话叫做‘不是你拥有猫,而是猫拥有你’。猫只有在它想交流的时候才会和你交流;而狗会在你想要交流的时候和你交流。”
养狗的人心脏更健康
说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还有其他健康上的原因。
例如,美国心脏协会的研究表明,养宠物的人比其他人心脏健康,养狗的人心脏尤其健康。
这可能是养狗的人不管风吹雨打都要带狗出去散步的原因。
研究表明,养狗的人走路多过其他人,这使得他们的身体更符合健康标准。
一项澳大利亚的研究发现,养狗的人平均每周要走路5小时,其他人连3小时都不到。
【英媒:研究发现孤独会促使人加强合作】
研究人员说,在以夫妻和情侣为关注重点的日子里,会让单身人士产生寂寞感,觉得自己被孤立了。但是不要担心,这实际上可能对你有好处。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日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约翰·卡乔波特和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在《认知与情感》杂志发表的报告里写道:“日常生活中,孤独感等一些遭人厌恶的事物被认为会使人们产生挫败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去10年里的研究结果与每个人的个体经历和感受大不相同。这些研究表明,孤独感在一些特殊的生活环境中会发挥多种自适应功能。”
“尽管孤独感或许没有可取之处,但它促使人类的行为发生变化,从而增加了遗传基因保留下去的可能性。孤独感带来的痛苦促使我们设法恢复确保生存所需的各种联系,增强了社会的信任度和内聚性,集体行动也随之增多。”
然而,也有一些坏消息。
研究人员发现,就社会心理机能和吸引力而言,“孤独的”状态会被人以更加负面的眼光来看待。
这些研究人员写道,“在一个社会环境中,不孤独的人会对孤独的人产生负面印象。这会进一步使孤单的个体感到自己遭到孤立。此外,人们倾向于认为在自己眼中显得孤单寂寞的异性伙伴并不合群,所以会以一种不是很友善的方式对待他们;而在对待自己眼中并不孤独的伙伴时,则会表现得更友好。”
这支研究团队甚至指出,孤独感可能还是促使许多体育迷决定支持某个运动团体的原因。
【研究发现:疯狂购物只会让人感到更孤独】
很多人会在感到失落或者孤独时疯狂购物,让自己从中获得安慰。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进行的一项新研究,为自己添置新东西可能暂时改善一个人的情绪,但这种缓解孤独感的“购物疗法”并没有实际效果,只能让人感到更孤独。研究发现刊登在《消费者研究》杂志上。
研究指出,通过购物缓解孤独感的做法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即因为感到孤独疯狂购物,但这种做法会让人感到更孤独,促使人继续疯狂购物。这是一种没有实际效果的做法,无助于缓解孤独感。研究中,科学家对2500名消费者过去6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疯狂购物只能增加一个人的孤独感,二者之间呈双向关系。
疯狂购物是物质主义的一种表现。所谓的物质主义是指消费者对拥有物质十分看重。研究指出物质主义会对社交关系产生不利影响,加剧孤独感,孤独感反过来又会加剧物质主义。
新闻扩展:
馆藏&3177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17423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武汉申友GMAT)
(雅思Jason)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孤独感量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