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音乐学科教育学形成于( )。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教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教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8|
上传日期: 21:45:0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9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教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教育学复习及答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教育学复习及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第1页/共6页
一、客观题: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孟子)。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2、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论述教育问题,用的更多的词是(“教”或“学”),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才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之事。 3、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4、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5、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6、(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 7、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8、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现代学校教育) 的诞生而产生的.
9、由于历史和传统的不同,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三种典型的学制类型。
10、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中叶(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类型。
11、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于(20)世纪初,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4年颁布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是为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学制。 12、原始形态的教育方法只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范,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
13、世界上最早的学校产生于(中国、埃及、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 14、中国最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其典型特征是(“学在官府”)、(“政教合一”)。 15、中国古代六艺教育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16、春秋时期(私学)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7、在汉代,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的选士制度,(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 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18、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试科举的固定格式,直到(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兴办学堂 19、古代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宫廷)学校,中王国以后出现了(职官)学校,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20、“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20、在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21、古希腊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泉,其城邦国(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成为两类不同教育的典型代表。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 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这指的是(雅典)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忠于传统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这指的是(斯巴达)的教育。 22、西欧中世纪的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三个层次。这个时期的世俗教育主要是通过(骑士教育)和(宫廷学校)进行的。
23、现代教育分为(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两个阶段。
24、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2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成为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分水岭。
26、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 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
27、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了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在教育的内容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 2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出自(《论语》)。 29、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
31、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古代教育家的杰出代表。
32、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育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33、“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重要主张。 34、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也称(“产婆术”)。 35、柏拉图是欧洲教育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里。
36、在人类教育史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37、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雄辩术原理》)
38、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并付诸行动,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的是(赫尔巴特)。
39、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40、教育学在(17)世纪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1、(培根)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4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 、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 等。
尼德兰的(伊拉斯谟) 43、(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是《大教学论》,被看作是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44、卢梭在其教育代表作《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的教育思想。
45、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的是英国哲学家(洛克)。 46、“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这句话是谁说的?(洛克)
47、洛克的绅士教育的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
48、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对规范教育学的发展则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49、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但对后世影响较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他于1806年和1815年,分别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纲要》,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他结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提出了(四段)教学法。 50、(赫尔巴特)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其教育思想中强调的三个中心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5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现代教育的代表,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他的教学思想的特色就是(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
52、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的《教育学》。
53、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特点是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54、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影响广泛,并对教育实践产生重大指导意义的教育理论,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55、提出早期学习和发现学习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
56、提出“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的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育原则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 57、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58、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 59、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60、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而信息革命则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61、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人的规格,尤其是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规格。
62、就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来看,最突出的是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就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来看,最突出的是教育通过(科技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对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63、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1960年12月,他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确立了他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的地位。 64、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即传递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 65、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早在1932年,他就在其《教育社会学》一书中使用了“学校文化”一词。 66、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
67、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即(学校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68、(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学校组织发展的精神动力。
69、有的学者把把观念文化分解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四个部分。 70、(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71、规范文化的三种表达方式是(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72、学校文化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
73、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想)是学校文化的集中表现。
74、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人物是(校长)。 75、人的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主体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预测性)、主体活动的(选择性)、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76、人的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77、单个人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总和,它表示的是某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性,这被称为(个性)。 78、人的身心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两个方面。
79、人的身体的发展包括(肌体的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部分,人的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 80、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主要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81、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有(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二因素论)。
82、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83、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 84、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 85、“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这是(遗传决定论)的典型言论。 86、“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一个由我支配的环境,我可以保证,无论这些儿童的祖先如何,我都可以把他们培养在为任何一种人,或者是政治家、军人、律师,或者是乞丐、盗贼”。这是(环境决定论)的典型言论。 87、“发展就是长乘以宽”。这是(二因素论)的言论。 88、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和(学校教育)。 89、格塞提出(“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并通过“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90、“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说明(遗传素质会随着环境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而改变)。 91、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 92、在物质环境中,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
93、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环境对人的发展起了(决定)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94、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是指(12、13岁-15、16岁)。 95、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96、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叫(培养目标)。 97、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及实现的基本途径等。
98、教育方针主要是从(政策)的角度规定教育目的及其实现,而教育目的主要从(学术)的层面来表达教育的理想。 99、(柏拉图)把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定为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家;而启蒙运动的先锋(卢梭)心目中的理想人是一个自然天性获得了自由发展的人,赫尔巴特要培养(真正善良的人)。 100、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101、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二是(社会本位论)。 102、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有(孟子),在西方有卢梭和(裴斯泰洛齐)。
103、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有(荀子),在西方有(柏拉图)和(康德)。
10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0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提出的第一个教育方针是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提出的。
106、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表述以上精神的是什么文件。(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07、“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表述以上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08、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是(江泽民)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109、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11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111、(1997)年10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112、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1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14、(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115、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
116、从1985年到1997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创建与实验研究队伍,这一时期,全国各地进行了各种教育整体改革实验,包括(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主体性教育)等,为素质教育的兴起奠定了实践基础。
117、1997年,原国家教委颁布发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现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1998年,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118、(1999)年6月开始,素质教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119、当前素质教育中的主要观念有(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
120、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校长和教师)。 121、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设》)的决议,将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
122、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将老师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类别。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上承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124、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125、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126、教师劳动的特别主要有(复杂性和创造性)、(示范性)、(系统性)。
127、对我国教师的权力和义务作出明确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28、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中。
129、教师的(教育机智)水平,是衡量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130、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体态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131、我国于1993年颁布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132、(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 13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134、《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135、我国的(《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对学生的法律权利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136、中小学生的身份从我国颁布的(《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中体现出来。 137、我国保护少年儿童的专项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38、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接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139、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 140、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教师中心论),二是(儿童中心论)。
141、老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是(赫尔巴特),儿童中心论的典型代表是(杜威)。 142、“在教师心目中,学生是教师必须在他身上工作的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按照一定方法发展学生心智的艰巨任务从总体上讲应留给教师”。这是(赫尔巴特)说的。
143、他曾自豪地说,他在教育领域发动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将教育的中心从教师转移向了儿童,这个人是(杜威)。
144、课程理论主要研究(课程的设计)、(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的评价)。
145、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146、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47、根据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48、根据课程的制定者,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149、按课程的呈现状态,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50、(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51、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朱熹),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著作《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之中。
152、美国学者(博比特)对系统课程理论的诞生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1913年,他出版了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从而为课程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他提出了研究课程的(“活动分析法”)。
153、泰勒对课程理论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他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是现代课程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构架。
154、通过泰勒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到编制课程的四个基本步骤是(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155、现代比较有影响的课程理论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和(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156、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最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布鲁纳)和课程论专家(施瓦布)。
157、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和态度)为基础来编制课程。 158、学生中心课程论分为三个流派,即以(卢梭)为代表的自然主义课程论,以(杜威)为代表的儿童经验主义课程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课程论。 159、社会改造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布莱梅尔德)和巴西学者(弗莱雷)。
160、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161、在我国,课程设计主要涉及(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层面。
162、课程计划制定的依据是(教育目的)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水平。
163、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形式。
164、狭义的课程资源也叫(素材性课程资源),广义的课程资源也叫(条件性课程资源)。
165、目标评价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166、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它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到(“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167、计划从(2007)年开始,我国全国范围的实施新课程。 168、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169、多元智能理论的代表是(加德纳)。
170、在义务教育阶段,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71、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毕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是我国课程结构改革的一次重大创新。 1
172、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学校开发的(必修)课,在义务教育阶段课时占到(6%-8%)。 17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课程标准,而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加以指导。
174、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性)内容和(非指定性)内容两部分。
175、指定性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 176、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77、国家规定高中学生三年内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在选修课程II 类至少获得(6)学分,总计达到122学分方可毕业。
178、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内容。
179、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称为(教学)。
18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81、(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182、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83、早在大约公元前6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的思想。 184、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他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说),他的学生席勒提出了(五阶段说)。 185、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根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过程,提出了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即(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186、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赫尔巴特)和美国的(斯宾塞)。
187、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18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189、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190、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191、《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192、《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循序渐进) 193、《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194、最早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是(孔子),概括这一原则的是(朱熹)。
19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叫做(讲授法)。 196、讲授法的具体方式有(讲述)、(讲解)和(讲演)。 197、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叫做(谈话法)。
也叫问答法
19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说知识独立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叫做(练习法)。 200、实习法的特点是(实践性)、(综合性)、(独立性)和(独创性)强。
201、参观法的种类有(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
202、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 203、特朗普制是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204、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05、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206、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主要有(现场教学)和(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 20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208、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09、根据评价对象,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
210、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将教学评价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211、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等。
212、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法是(测验法),(笔试)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 213、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214、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主要有(考查)与(考试) 215、考试常用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216、德育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17、德育的特点有(社会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218、1995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规定了我国中学德育的目标。
219、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220、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221、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22、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 223、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224、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225、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26、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227、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228、“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29、奖励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赞许),二是(表扬),三是(奖赏)。惩罚的方法也有三种,一是(否定),二是(批评),三是(处罚)。
230、当代影响较大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 231、大体上说,(认知)模式重知,(体谅)模式重情,(社会模仿模式)重行。
232、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柯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233、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 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这种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234、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由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 235、学校教育管理和开展教学活动及其他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是(班级)。
236、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谟斯)。
237、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238、19世纪初,(英国)学校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39、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240、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241、班级管理的表述形式大体上有两种:一是(文字表述),二是(表格表述)。
241、文字表述形式的班级管理计划一般包括(标题)、(内容)和落款三个组成部分。
243、评价具有(鉴定)、(导向)和(激励)作用。 244、学生操行评定主要通过(学生自评)、(集体互评)和(班主任评定)三种途径实现。
245、班级管理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两类。
246、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自觉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247、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常规管理)。
248、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管理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249、班级成员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是(班级民主管理) 250、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总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是(班级目标管理)。
251、将传统的他控式管理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目标管理方法是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 252、班级奋斗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长期目标 253、班会三个特点是(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 254、班会一般有三类,即(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主题班会)。
254、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
254、教育科学研究包括(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三个大的环节。 255、根据研究的目的,可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综合性研究)。
256、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
257、根据研究对象是质还是量,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258、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259、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环节中包括(选择研究课题)、(查阅研究文献)、(提出研究假设)和进行研究设计四项工作。
260、收集研究文献主要有两种方法,即(检索工具查找法)、(参考文献查找法)。
261、根据研究假设的性质,可分为(预测性)假设、(相关性)假设、(因果性)假设。
262、根据研究假设的形成方式,可分为(归纳性)假设、(演绎性)假设和研究性假设。
263、根据研究假设的概括程度,可分为(一般)假设和(特定)假设。
264、提出研究假设的基本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265、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观察法)。 266、根据研究对象的数量,可以把个案法划分为(独立个案研究法)和(成组个案研究法)。
267、根据行动研究的时间性,可以分为(前摄性行动研究)和(应答性)行动研究。
268、根据行动研究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个体独立型)行动研究、(小组协作型)行动研究和(组织合作型)行动研究。
269、教育质性研究方式主要包括(生态心理学)、(整体民族志)、(交流民族志)、(人种学)、(象征互动主义)。 270、按照教育叙事研究的主体,可分为(教师自我陈述式)叙事和(他人记述式)叙事两种。
第1页/共6页
寻找更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学学科门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