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入行聚氨酯喷涂行业分析行业的业务员,半年在公司销售经理手下带我工作,

  入行快半年了,之前做房地产销售的,因为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我从一个房产公司的销售经理,进了现在这家公司,从一个基层业务员做起。在门店销售和在外跑业务,虽然都是属于销售行业,但是还是有着很多的不同,我想把我的经验写出来和大家分享,看看能不能引起业务高手们注意,权当是抛砖引玉。  去年(2012年)10月底,房产市场面临着极大地困境,案场冷冷清清,我跟老总请了一周假,出外散心,老总批准了。  我开车去临近的一个城市去玩,那里有一个我的弟兄,我们很久之前在同一家公司上过班的,关系一直不错。那天中午吃过饭之后,我在他办公室闲聊。谈起了各自的工作。对于我的长吁短叹,兄弟跟我讲他们公司在本省目前要扩大业务规模,可能需要人。因为之前的一个业务员因为家庭原因辞职了,目前有一个岗位空缺,问我有没有兴趣。我当时也不太了解他的行业,随口说如果待遇和发展前景不错的话,就帮我跟人事部提一提。  告别的时候,我也没有多想,毕竟我在房产公司的职位还算可以,毕竟,就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我的收入还是过得去,一个月差不多有3000+的底薪,加上销售提成,一个月有近5000+,在我们这个三线小城市来讲,也算是可以的了。  大约到了11月5日左右,中午,吃过饭,在案场玩电脑,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朋友打来的,他说他们的区域老总想见我一面,反正也是无聊,我就开车过去了。  见到老总的时候,我发现他只是一个27,8岁的小伙子,觉得很意外,因为本人30多岁了,之前的领导都是40+,50+的,突然看到这个小家伙,觉得很不咋地。  下午我们去茶楼喝茶闲聊,反正当时也没打算跳槽,就当是多认识一个朋友吧。  聊天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对方是一个很有想法,市场敏锐感很强的人,他的很多关于销售思路和抢占市场的套路很新颖(至少当时是这么觉得的)。  然后聊到实质性的东西,就是收入问题,我们也是俗人,不为钱,我们图个什么啊。  他问我说一年收入大约多少,我说大约6-8万左右(三线小城市,这个收入也不能算少了),然后他笑了,他说我们这一行,年收入少于15万,就准备下岗吧。当时我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请他分析一下原因。他简单地说,如果你加入公司,你所可能要负责的区域,是四个地级市和下面的县级城市和区,一共大约30个左右。我们要求每个区的开发商每年要做60万左右的指标,就算你只开发了一半的客户,大约是900万左右的销量,这是公司最低的标准,一个区域如果一般的经销商都开发不出来,那还要业务员干嘛呢。销售提成大约是2%,也就是18万的提成,加上底薪3000左右,正常的收入应该是22万左右,打个8折(防止经销商不能完全达标),应该是18万左右,如果一年连18万都做不到,那不是要下岗了么?  说实话,我这人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只想多挣一些钱,千万富翁是没想过,但是起码我想能挣钱买个好点的车,换个大一点的房子,给老婆多买几件漂亮衣服,给儿子提供好的教育,有钱孝敬父母,仅此而已。但是现在的物价,10万以内的收入,最起码买好车(我的标准起码是20左右的——见笑了),换个大房(目前住在78平米的老房子里面),那就等于是梦想了。  回来的路上,我就开始考虑是否要辞职了。  我这个人喜欢理性分析,我把自己工作和未来的工作列了一个表,进行了对比分析。  行业 职位 收入 工作地点 工作时间 其他因素  房地产 销售经理 6-10万/年 本市 每周6天 福利不错  建材 基层业务员 15-30万/年 本省 无休,工作自由 没有福利  对比很明显,职位啥的都是虚的,银子是工作是否自由是很关键的。  于是三天后,我递交了辞职报告。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更多
  接受培训的只有我一个人,因为我是唯一一个入选的人,那么所谓的培训其实不存在,而是去办理了一些入职手续,拿到了一叠资料——也就两张纸和一本公司产品资料。一般的公司是不可能给你提供系统的培训的,他们多半愿意用熟手,所以那些希望得到所谓系统培训的人还是死心了吧,所有的一切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自学和感悟。  第二天,我就开着我的车去我的地盘洽谈客户了——当然,惯例是一个星期的见习期,我的兄弟陪我去进行陌生拜访,开发新客户。  怀着新鲜的感觉,我们出发了。  我们确定了由南到北的扫市场的思路,于是先赶往最南边的城市,WJ市。  由于路线不是很熟悉,两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开了4个小时才到,到达那个城市的时候,已经11点了。这个钟点当然不能去进行客户拜访——关键是,本地市场的地址我们都还不是清楚,哈哈。  吃午饭的时候,我打开手机,上网搜索本地的建材市场,顺便问问餐馆的老板,确定了下午要去的方向。13点左右到达市场,工作正式开始。  ——忠告:1 不要奢望别人给你所有的帮助,因为别人无法给你所有的帮助。  ——忠告:2 拜访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路线,意向客户的地址要确定好,免得耽误你宝贵的时间。
  由于只是昨晚看了一下公司产品的资料,对于公司的一些政策,产品还不是熟悉,所以就由同事来主谈,我在一边看,充当助手的角色,帮忙拿样品,跑腿。  我们在市场里面开车转了一圈,然后确定了一家门面比较大的客户,而且店面里面陈列着类似我们产品的样品。  然后我们进去了,先看看店里的样品陈列,装修展示。  看到我们进来,店员自然很客气的上来询问我们需要什么,我们笑了笑,我的同事说我们也是做这个的,是厂家业务员,顺便递上了名片——当然是我的名片。然后就和店员稍微聊了一下,关于产品的一些东西。聊得正欢的时候,店员说,老板回来了。  见到老板是一个大约40岁左右的女士,然后我们递上名片,做了一下自我介绍。  当时我心里不是很自然的,因为这是第一次出来做陌生拜访,说什么,怎么说,尤其是怎么开口,还是有一点心理障碍的,虽然说是老销售员了,但是我们之前都是等客户上门开口的啊。  尽管如此,我还是尽量保持微笑,心里在打鼓,还是努力装作很镇定的样子——后来我朋友说我当时的脸上笑得很机械,很假,很虚伪——哈哈。  听完介绍之后(介绍内容包括公司的实力,产品的品种,质量等——但是没有报价),老板明显兴趣不是很高,只是说,哦,知道了。留点资料在这边吧,如果有需要,我会跟你们联系的。  我靠,就这样把我们打发了。心里有些郁闷。我们开车4小时,和客户见面聊4分钟,这个玩笑也太大了吧。相信很多做业务的朋友都遇到过,而且不止一次的遇到过这种事情,对吧?  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创业案例和创业技巧,可以加群,验证天涯,我每天都会在群里分享有用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更多的帮助,高手也可以进群给小白传授点经验,可以增加人脉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业务员生存手册》1
下载积分:901
内容提示:《业务员生存手册》1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7:01:27|
文档星级:&#xe60b;&#xe60b;&#xe60b;&#xe60b;&#xe60b;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xe71b; 901 积分
&#xe602;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业务员生存手册》1
官方公共微信楼市疯狂吸引众人才入行 “卖房不需要技巧”?
  这五年,大学生李艳(化名)从校园走进了大连某知名房地产公司从事销售工作,从公司最底层的销售人员逐步升为销售经理,在房地产市场的冷暖交替中不断接受挑战。
  2006年下半年,还是大三学生的李艳,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当时已有相关部门预计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495万,就业形势严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当时最大的挑战。”李艳说。
  在求职路上奔波了近一年后,2007年初,李艳在大连某知名房地产公司和烟台一家矿业公司之间,最终选择了前者,成了一名房屋销售人员。2007年3月,虽然离正式毕业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但李艳已入职,与12名新员工一起接受了一系列的入职培训,同时协助老员工做项目尾盘的销售。
  2007年8月,公司新项目开盘,李艳也正式上岗。“刚入职的时候是置业顾问,说白了就是售楼小姐,听起来社会地位挺低的,底薪只有1500元,剩下的按销售业绩拿提成。”李艳说。
  2007年房地产市场的红火景象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疯狂的楼市”吸引了许多人加入房地产行列。虽然是一名新员工,但李艳平均每月的收入也能拿到八九千元。
  “不要觉得我们这行的收入有多高,我们的工作时间通常从早8点干到晚8点,甚至加班到晚上10点,而且每周只能在非周末的时间休息一天,每月的任务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李艳说。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下了班回到和同学合租的小屋里,当同学们还在说笑的时候,李艳已呼呼大睡了。
  2008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冰封期。“当时,房地产市场特别冷,公司竞争也很激烈,实行末位淘汰制,有一名员工因此被淘汰。这很残酷。”李艳说。但对李艳来说,房地产行业的冷清并非完全是坏事。
  “房地产市场红火的时候,卖房子根本不需要什么销售技巧,只有当房市冷下来,客户才会冷静思考自己到底需要怎样的房子,这个时候对销售人员的能力是更大的考验。”李艳说。
相关搜索:
声明:凡本网注明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Copyright & 2009 - 2017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浙新办[2001]19号浙ICP备号
地址:温州公园路日报大厦2110室
值班电话:0
瓯网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聚氨酯行业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