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大学可以增加修养和提高大学生修养精神层面意识?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素养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素养
08-11-18 &匿名提问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学习人文知识是得“智”,获得人文精神是有“德”,培养人文素质,旨在从人文知识学习入手,达到人文精神的塑造。落脚点是提高人文精神,实现途径是学习人文知识。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之间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从知到行的飞跃关系。没有人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可能有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
人文知识的面很广,包括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识,它是间接了解整个人类社会,指导人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人文知识中的许多东西要我们用自己的人生阅历、经验、知识去体悟。理工科大学生学习人文知识应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所侧重,而不应四面出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首先要关注时事。大学生相对于其他团体,多了许多空闲时间。但目前许多学生把时间用来玩电脑游戏。这是不对的。要想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个体,关注时事是必不可少的功课。这样,与自己,与社会都有好处。 其次要学会思考。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我们可以接收到各种明目的信息和思想。我们要学会辨别事务的真假,还要学会从适当的角度去看待他,才能完善自己,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 最后要懂得实践。什么都是要付诸于实践的,如果我们只是着眼于口舌,显然不会有什么作为。我们要亲自去理解社会基层,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才能锻炼自己,而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就有了社会依据,不再停留于书本的空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广泛读书 提高自己的阅历和见识
在行为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多做社会实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起码不要随波逐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首先要关注时事。大学生相对于其他团体,多了许多空闲时间。但目前许多学生把时间用来玩电脑游戏。这是不对的。要想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个体,关注时事是必不可少的功课。这样,与自己,与社会都有好处。 其次要学会思考。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我们可以接收到各种明目的信息和思想。我们要学会辨别事务的真假,还要学会从适当的角度去看待他,才能完善自己,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 最后要懂得实践。什么都是要付诸于实践的,如果我们只是着眼于口舌,显然不会有什么作为。我们要亲自去理解社会基层,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才能锻炼自己,而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就有了社会依据,不再停留于书本的空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公民法律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所谓素养,是指人们在经常修习和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知识的内化和融合,它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具备一定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应的素养。只有通过内化和融合,并真正对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处事原则、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才能上升为某种素养。重视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法制建设”。通过大学法律教育,使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较强的法治文明意识,这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对于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我国法制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必须看到法律教育内化为法律素养的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功利性极强的就业至上评价体系。高校扩招后,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一些高校为给非法律专业学生挤出更多时间应付各种有利于就业的资格证考试,主动降低包括法律在内的其他软素质课程的教学与考查标准,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对于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教育,由于将主要精力放在法律条文的解读和案例分析上,忽视对个人法律素养起综合性、潜质性作用的哲学、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等课程和知识的学习,相当一部分法律专业的学生虽然十分熟悉各种法律条文和案例,但法律素养不高。二是泡沫化明显的法律专业重复建设。近年来,受高校扩招、合并和人才市场需求拉动等多方面影响,法学教育泡沫化倾向相当明显,不少院校匆忙建立的法律系,师资力量薄弱。一些所谓的法学专家从未参加过法律实践,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这些学校本来法学渊源不深,加上法学教师素质不全面,无法引导学生将所学法学知识内化为深厚的法学素养。三是现实社会尚不健全的法制环境。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法制建设尚待进一步健全,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严肃性较差,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和特权观念还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型成熟期,对外界信息吸收能力强、反应周期短,严肃性较差的现实社会法制环境对他们还相当薄弱的法律素养的消解作用也十分明显。 基于此,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主要途径是: 首先,高校法律教育要回归重在素养的本位。即教育和人事部门必须努力破除就业至上的评价体制,要科学定位就业与学业、知识与素养的关系,重建就业与学业并重、学业优先,知识与素养并举、素养优先的评价体系。高校不可随波逐流,应坚持独立的学术精神和办学理念,消除学术泡沫,始终将素质教育摆在首位,高度重视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法律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要更加注重与哲学、史学及其他人文和自然学科知识的融合,更加注重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规律的层面来解读法治文明和法的精神,将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则融化在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内化为一种素养。 其次,法律文明要对行为习惯起到培育作用。知识内化为素养要经历一个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行为习惯,由自在转变为自觉的过程。因此,提高法律素养要重视法律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注意借鉴世界先进的法治文明成果和优良的法的传统,努力营造有益的法治文明氛围,促进法律知识与法治文明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促使当代大学生养成包含法律素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再次,法律环境要形成无所不在的外部约束。法律素养的形成并不是封闭的、单向的,而是开放的、交互式的。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形成与整个社会的法律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为此,一要努力优化法律环境,有法必依,切实维护法律尊严;二要十分注重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屈服于特权,努力消除司法腐败。以此,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法律权限内自由自在、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约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根据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特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收到实效。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笔者认为必须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李岚清同志在高校邓小平理论课座谈会上指出,要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把学生的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邓小平理论是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应按国家教委关于邓小平理论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要求,使邓小平理论成为高校一门重点课,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武装大学生,使其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同时,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促使广大青年学生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应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团组织的优势引导青年学生,以党团员模范作用带动青年学生。 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前,我们必须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党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威信;同时,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各级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团员的教育,使他们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积极工作,乐于奉献,发挥其先进表率作用。党团组织要积极关心要求进步的大学生,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以身作则,早日加入党团组织。此外,学校党团组织还应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受到好的感染和熏陶,加深对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认识,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促使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居于核心地位,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维系亿万颗人心,激励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积极作用,而且对当前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广大学生了解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增强其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免疫力。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在思想道德领域中最基本的价值导向,只有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精神支柱,中国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事业。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人生理想以及世界观等思想意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要求,使他们克服和抑制与社会主义伦理准则和法规制度相悖的不正当的个人利益和狭隘的小团体利益。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通过这些教育,使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青年的自我价值。 (四)宣传先进典型,进行共同理想教育。 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时,要注意宣传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我们应宣传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梁强、李素丽、秦文贵等先进模范人物,不怕吃苦、不计回报、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应邀请先进英模、优秀知识分子、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让大学生以先进的模范人物为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来克服在人生价值观取向上的错误观念。 我们还要注意发现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学习榜样。同时,因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其形象直接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确立,故我们要注意发挥高校政工领导干部和教师在各方面的表率作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要注重以大学生身边的模范人物的先进行为教育、带动广大青年学生。 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时,要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广泛性与先进性的关系,既要宣传先进的思想道德,又要进行共同理想的教育,这样才能团结教育大多数。例如对大多数学生讲爱国主义,就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就容易沟通思想,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再如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只能是少数先进分子的自觉行为,就不能作为对一般青年学生的必须要求。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放松正面教育,正面教育不仅要加强,而且要搞好。(五)加强对青年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成由节俭,败由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同时,艰苦奋斗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青年大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精神。当前,有人把改革开放与艰苦奋斗相对立起来,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了;与此同时,在一些人中间讲排场、比阔气、高消费等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盛行;加之挥霍国家财产等腐败现象蔓延,这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正确认识。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艰苦奋斗精神被淡忘,重要原因还在于我们艰苦奋斗教育的力度不够,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他还特别指出,“艰苦创业”的教育这些年进行得太少,这一指示切中要害。今天我们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树立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使青年学生鄙视那些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挥霍公产、奢侈浪费的人和事。 艰苦奋斗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如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青年学生到艰苦地区、落后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访贫问苦的活动,进行科技文化服务,参加抢险救灾,以及对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献一份爱心等都是艰苦奋斗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这些教育方法,可以使大学生看到我们取得的成功和存在的差距,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了解祖国和人民对他们的期望,从而自觉继承、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六)坚持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对青年学生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坚持通过宣传教育,灌输正确的思想,要坚持对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正面教育,除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外,还要对青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教育以及民主法制教育,通过这些教育促进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既应强调外部教育也要注重自我教育;为使教育收到良好效果,还应针对青年喜欢参与性、竞争性活动的特点,采取参观访问、形势报告、收看影象、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征文大赛、讲演比赛、辨论大赛、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方式,教育、启发、引导青年学生;除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通过种种方式,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优化育人环境;此外,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良好的社会环境影响、熏陶大学生,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追求,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青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学生怎样加强自我修养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之所以要进行修养,就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人,就是为了能担负起重任。大学生,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人才的重担,因而加强自身的修养更显得重要。孔子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见《大学》“大学章要者”)孔子把自身的修养同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孟轲也是这样,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见《孟子》卷六,“告天下”)当代大学生,是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自觉、认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严格要求自己,必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守社会公德,还应以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来激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今大学生应该怎样加强自我修养呢? (一)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修养要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努力,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文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当前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必须认真学好必修和选修的思想教育课程(即德育课)。还必须认真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学方面有关的知识如伦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社会学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等学科。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行动上的坚定,才不致于随波逐流,附和错误潮流。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这个“行”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正是在社会实践中,在待人处事中表现和形成的。人们要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便谈不上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人们总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列宁曾经指出,旧社会给我们遗留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生活实践完全脱节”。我国儒家倡导的“内省”、“自讼”、“吾日三省吾身”之类,虽可借鉴,但其最根本的缺陷就是脱离社会实践,因而收效甚微,正如明朝的黄馆所说:“历数十年犹未足以纯德明道”。当代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乡情,耳闻目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气象以及碰到的许多新问题,既激发了为振兴中华,建设四化的雄心壮志,同时又看到改革、开放前进道路的不平坦,看到了教育同形势发展的差距。在平时,大学生在学校的许多活动包括第二课堂活动中,都包含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也是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例如担负党、团、学生会、系班干部职务,工作实践、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教育实习、专题报告会、讨论会、听录音、看录象、电影、开展书评、影评以及文娱、体育的比赛等。每个同学参加这些活动,既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能,又表现了自己的思想品德,可以从同学们的议论中得到大家对自己思想品德的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促进自己思想品德的修养。马克思曾说:“人来到世间,既没有带着镜子,也不象费希特派的哲学家那样,说什么我就是我,所以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7页注)说明人象照镜子那样,要从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特别是一个健康的集体,对于培养一个人优良思想品德影响更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所学理论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结合点,才能架起书本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多层次的立交桥,也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社会,丰富思想,坚定信念,陶冶品德。 (三)向先进人物学习 思想品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的情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以先进人物作为楷模,就会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登。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很有道理的。学习先进人物,可以从历史上学习,也可以从现实中涌现出来的大量英雄人物身上吸取高贵的品质,更要注意学习身边先进典型的精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特别是同龄人的先进业迹更发人深省。因为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差异不大,主要是努力程度的不同。 (四)掌握批评的武器,发扬“慎独”精神 思想品德修养,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品德修养的过程,主要是自我意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过程,它要求人们对自己要进行正确的评价,即正确认识自己有那些长处,有那些短处,有那些优点,有那些缺点。优、缺、长、短对一个人来讲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严于解剖自己,才能不断发扬优点,不断克服缺点。也就是说要有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象扫把一样,经常打扫灰尘才能清除;而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则应抱着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诚恳指出。同时,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自己应该虚怀若谷,认真进行反省。在我们大学生中,一些同学沾沾自喜于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对自己的缺点、短处不乐于别人指正,这是片面的,不利于思想品德的修养。修养贵在自觉,应提倡“慎独”精神。“慎独”语出《礼记·中庸》,原话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也很警惕。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显出人的灵魂。所以,君子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总是非常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精神从防微杜渐,培养自觉自我改造精神来说是可贵的,是一种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境界的表现。 (五)思想品德修养同学习遵守校纪、校规相结合 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修养,主要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通过理论的学习,能动地指导修养,通过实践,检验修养的效果。而法律、法规,则是从理论、实践的结合上去指导人们进行思想、意识行为的修养,是对人们偏轨行为的制约。大学生在学校里,应该认真学习,模范地贯彻执行学校所制定的一切规章制度。因为这些规章制度是密切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而具体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行为准则,是保证高校贯彻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促使大学生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方向健康成长的需要。 思想品德修养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使自己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就必须善于总结提高,很下功夫。思想品德修养,贵在自觉,贵在实践,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当代大学生爱国意识淡薄的现状及强化措施,爱国主义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当代大学生爱国意识淡薄的现状及强化措施
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有人必有国,有国必有德。爱国情愫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远古时代开始,先辈们生于斯,长于斯,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着祖国的地理环境,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创造了文化,积累了文明。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文化的熏陶,又为促进文明奋斗着。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祖国的爱恋之情,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中国是一个自古以来就重视仁义道德的国家,对一个人的评判,自然少不了爱国,一个人是否爱国已作为传统的最低的和社会公认的道德底线。
  当代大学生由于生活时代的背景不同,导致他们思想观念新,创新意识强,他们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和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的主力军。从大学生的数量和他们未来的重要作用看,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因而大学生加强爱国意识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社会的需要。
  1 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1]。
  据有关资料显示,当今大学生有90%认为自己是爱国的,这种主流是好的,但问题同样也不能忽视。他们怎样爱国,他们的爱国意识有多强,对于那些社会上不爱国的举动,他们的反应如何,理性或不理性&&。基于上述状况和这些基本问题,笔者就当代大学生爱国意识的现状,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客观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爱国意识的现状及其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2 当代大学生爱国意识现状调查及分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大学生精神空虚,人生失去方向,行动失去动力,心浮气躁,追求物质享受,造成爱国主义意识有所下降[2]。笔者选择本校1-2年级在校部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860份,收回847份,回收率为98.49%。下面是调查得到的部分数据及其分析结果。
  (1)您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
  A 很自豪 B比较自豪C 有时会感到自豪 D 没感觉
  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前两项相加为77.6%,前三项相加高达93.2%,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
  (2)您是否关注过中日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
  A 是 B 否
  分析: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非常关注中日钓鱼岛争端,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关注国家领土安全的积极态度,但同时也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并未关注,这个现象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3) 假如您有机会出国留学,并学有所成,外国高薪挽留您,但国家建设也正需要您这样的人才,只是待遇较低,您的做法A 立刻回国B 为了自己更好的发展留在国外C 先在外国待几年,不好再回来
  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非常愿意回国发展,报效祖国,为了个人的利益留在国外的只是少数。
  (4)关于中外领土争端问题,你认为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解决呢?
  A 通过武力夺回领土B 和平协商共同开发C 持观望态度伺机而动D 增强自身实力,通过威慑收回领土E 我国面积辽阔,不差这点,应当放弃而将精力放在发展国力上
  分析:选择B和D选项的比例高达七成,表明大多数学生反对武力和战争,希望能够和平收回或开发领土。选择A选项的也有近二成,表明大学生中崇尚武力的群体是不可忽视的,应当及时予以教育并反思原因。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B选项,认为各方应该搁置争议,不计较主权转而强调开发利用的权利;还有极少数学生态度消极,认为钓鱼岛等领土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应及时放弃。
  (5)对于某些干涉我国内政、妄图破坏我领土完整的国家,你会采取下列哪些行动? (说明:多选)A 再也不去该国的商场或购买其产品B 通过QQ、报纸、电视、博客等媒体对该国进行强烈谴责C 去该国的商场捣乱影响其正常营业D 进行游行示威E 组织人群对附近的该国人民进行打击报复F 在公开场合对该国进行挑衅并践踏、烧毁该国国旗
  分析:从这道多选题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B和D选择的比例达到了近八成,这直接说明了大部分大学生爱国的行动方面都能保持理智;但A选项这种通过经济手段来报复的不理智行为的比例竟也高达六成,表明大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相当不理智的爱国意识,并且缺乏对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了解;另外最值得注意的是,C、E和F选项的比例达到了三成,表明这部分学生易被一时的情绪冲昏头脑,进而做出一系列极端行为,对整个事情有百害而无一利。
  (6)你是否会转发QQ群上有关此类事件的评价呢?
  A 不转发,我不关心这类事B 不理对错,评论的精彩就转发C 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觉得和自己的观点一致才转发
  分析:本题结果同样很明确,绝大多数学生能够保持理性,在是非面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有近两成的同学不够清醒,会草率地做出不明智的行为;还有一成的同学对此类事件则根本不关心。
  (7)作为一名大学生,你觉得身边的同学对爱国是什么态度(包括自己)A 很有激情而且有行动B 态度一般,有时行动C 有诚心但不行动D 随大流
  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半数人认为周围同学富有爱国情怀且落实到实处;一部分人认为周围同学态度一般偶尔行动,还有一部分则觉得他们干脆不行动起来,只有极少数同学认为周围同学对此毫不关心。
  (8)身处其中,你认为80后,90后是否具有爱国主义情感?
  A 有,很强烈,和父辈不相上下B 有,但没有父辈积极,没有明显的表现C 爱国情感冷淡,缺乏必要的教育D 个人主义严重,严重缺乏爱国主义精神崇洋媚外
  分析: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80,90后的爱国主义情感没有父辈浓厚,超过四成同学认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同父辈般强烈,只有相当一小部分人认为他们缺乏或不存在爱国情感。
  3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淡薄原因分析
  从以上调查数据不难看出,大部分大学生爱国的意识很强,具体可以表现在问卷的第一至第三个问题上,统计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且经常关注国内外时事,表示能够响应国家的号召,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会立即回国建设祖国,这一点难能可贵。虽然有许多的大学生不关心政治时事,但在中日&钓鱼岛&纷争事件上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这说明当代的大学生还是能够铭记国耻的,这一点很值得肯定和赞扬。但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存在缺少理智的情况,这主要是历史的遗留问题以及自身对问题认识的过于片面。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对领土争端与历史遗留问题的全面认识,容易受到情绪和周围人的影响而采取很多不理智甚至极端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无益于争端的解决,反而会增加国家及社会的负担,同时会对国家形象产生恶劣影响。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思想意识还是存在趋于淡薄和不够理智的现象,究其成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 社会原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贫富差距过大、城乡二元结构失衡等,使得社会上大部分群体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功利主义思想盛行,从而忽略了对个体精神层面的充实,其中就包含了爱国主义这一个重要层面。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群体,社会上的诸多现象会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使得多数大学生把目光放在自身的物质层面,比如就业、工作、待遇、住房等,这样的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导致爱国主义意识的淡化[3]。
  (2)教育原因。在当前应试教育体制的框架下,爱国主义教育只是作为德育的一部分,地位被大大削弱。虽然大学时期应试性有所降低,多年的潜移默化却已导致大学生习惯于把爱国仅仅放置于口头上,很难通过实践来表达爱国情怀。
  同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是否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行为对将来就业没有关系,所以很多学生潜意识里认为与专业课相比爱国主义教育是无关紧要的,只要不影响分数和毕业就行。
  (3) 个人原因。随着个人阅历的丰富和社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有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认知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知识经验的局限,爱国主义情绪具有模糊性、不成熟性,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不够深刻、不够稳定,爱国主义意识对行为的调控能力有限。
  4 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的对策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关系着中国未来的发展。要改变目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弱化的现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4.1 社会方面
  倡导爱国主义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增强大学生爱国意识的重要保证。
  第一,倡导爱国主义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防止一些国家对我国的&西化&、&分化&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大力倡导能够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激发他们的政治信心和行动热情,具有巨大的社会整合功能。
  第二,尽可能地发挥舆论的作用,增强国家工作的透明性,让大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国内外形势。另外,应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合乎时宜地、实事求是地、准确地对大众加以引导。
  4.2 教育方面
  第一,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熟悉国家的历史、国家的辉煌成绩,使其在理性和感性结合的基础上认同自己生存于其中的国家。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对国家实际状况认知水平也是提高其爱国热情,增强爱国主义意识的基础。
  第二,建立完善的爱国教育体制,真正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大学生爱国实践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参加爱国实践活动的机会,来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意识,以老师的言传身教来带动学生,给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
  第三,加强大学生的社会教育,实现教育内容多元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情绪的引导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教育一个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其它社会教育的支持配合,包括信仰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创新实践教育等。
  第四,教育方式层级化,集体教育与个案教育相结合。大学生群体具有很高的异质性,整合难度大。这就要求我们实现教育方式的层级化、分层化,走集体教育与个案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受教学资源、学生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集体化和规模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引导是必须的。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在民族、性格、家庭环境、个人早期经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针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绪引导的个案教育是对集体教育的一个必要补充。个案教育是一种借鉴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模式,将案中具体情况甄别与诊治、辅导与治疗有机结合起来的高针对性教学方式。
  4.3 个人层面
  个人的道德和法律素养是爱国主义意识高低的关键,要提高个人的爱国主义意识,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第一,提高个人素质和文化素养。在学习专业知识课的同时,认真上好每一节思想道德修养课,青年发展战略大讲堂等。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言谈、举止,尽力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尽力做到理性做事,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
  第二,注重个人知识经历的积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努力丰富自身的个人阅历。
  第三,努力学习国家的历史,关注当今国家和世界的局势,对国家要有明确的认识。
  第四,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不要为一时的慷慨、冲动而发表过激言论,以至于损害国家形象,为敌对势力抓住攻击我国的把柄。
  综上所述,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改变大学生缺乏理性的爱国言论和行为,必须从社会、教育、个人三个方面同时着手,从实际出发。对我们大学生而言,爱国是学习知识,步入社会的基本前提。没有国哪有家,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点燃爱国热情,做一个成熟理性的爱国者。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我们看到,在现今的大学生中,强烈的爱国意识成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存在,是一种主流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代表着做人的基本准则的爱国,虽然在现代社会中遭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但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坚定立场,没有被&西化&、&分化&。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当代大学生虽然普遍都具有较好的爱国意识,但在日常生活中常疏忽小节,不够理性,尤其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时还不能做出完全正确的选择。
  当然,这是在各种因素作用之下出现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贾茜婷,陈冬林.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 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12):55-56.
  [3]张莉,徐国锋. 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低效的社会原因探析[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O07,(1):31-33.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俄罗斯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俄罗斯人对爱国主义的推崇与亲睐,一如俄罗斯学..
从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到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再到日习近平等..
一、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的基本概况 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
学校教育要贴近社会生活,关注国家,放眼世界。风云变换的世界形势、社会热点都..
民族国家能够取代中世纪神权政治,不仅因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主权国家..
如何搞好爱国主义教育?中共中央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我们指明了..
爱国主义论文标签
返回上级栏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井冈山精神 党性修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