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专业性认可度不高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西南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
【摘要】: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的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它是教师个体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积极的态度,属于教师积极职业心理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研究存在概念界定不明确、结构研究少、相关研究较零散、研究方法重质性轻量性等不足。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基于中国文化教育背景,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运用质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教师职业认同的概念、结构、特点及其影响效应模型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来说,通过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等方法,从理论上构建教师职业认同的概念和结构维度,形成研究的理论框架;运用问卷调查法、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和技术,在实证中检验和修正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维度,与此同时编制了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的教师职业认同的测量工具;运用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展开大范围大样本调查,分析了我国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其在个体背景变量和学校背景变量上的发展特点;运用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筛查出高职业认同的教师被试和低职业认同的教师被试,采用社会认知研究范式,运用心理实验法探讨了不同职业认同水平教师的编码、再认和启动效应特点;运用心理测量法、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和技术探讨了教师的职业认同与其前因变量——工作价值观、与其后果变量——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了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效应整合模型,从而深化和拓展了教师心理的研究领域,丰富了教师心理的研究成果,为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整个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围绕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及测验量表的编制、教师职业认同的特点、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等问题开展了七项研究。综合本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教师职业认同是一个多维度的层级系统,由一阶四因子二阶一因子构成,包括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行为倾向四个并列一阶因子,共同构成二阶因子教师职业认同。
2.本研究编制的《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适合作为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测量工具。
3.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但教师职业认同的四个因子的表现水平不均衡,其中在职业价值观因子上分值最高,在角色价值观因子上得分最低。
4.教师职业认同受到性别、教龄、学历、职称、月收入水平等个体背景变量的影响:女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极其显著地高于男教师;不同教龄教师的职业认同及其除职业归属感之外的因子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生学历教师的职业归属感显著低于专科、本科学历的教师;不同职称的小学教师在职业行为倾向因子和职业归属感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职称的中学教师在职业行为倾向和职业价值观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月收入水平的教师在职业价值观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职业认同不存在显著的教学科目差异。
5.教师职业认同受到学校级别、学校所在地、学校所在地区等学校背景变量的影响:小学男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显著低于初中和高中男教师;乡镇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显著低于乡镇中学教师;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显著低于乡镇和城市教师;不同地区学校的教师职业认同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6.高职业认同教师在对职业生活事件的编码、再认、启动等认知环节存在正性认知加工偏向;低职业认同教师在各环节存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
7.教师工作价值观与教师职业认同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教师工作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职业认同具有正向预测力。
8.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教师职业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工作满意度具有正向预测力。
9.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离职意向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教师职业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离职意向具有负向预测力。
10.教师职业认同既直接影响其离职意向,又通过工作满意度间接影响离职意向,工作满意度是职业认同影响离职意向的中介变量。
本研究运用综合研究方法和技术对教师职业认同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在以下方面有所发展和创新:1.探索并初步揭示了教师职业认同的四因子结构。2.编制了适合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符合心理测量学规范的《教师职业认同量表》。3.分析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揭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在个体背景变量和学校背景变量上的特点。4.首次将社会认知实验模式引进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探讨了不同职业认同水平的教师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5.揭示了教师的职业认同与工作价值观、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初步构建了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效应整合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G45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珂;王崇喜;周艳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赵宏玉;兰彦婷;张晓辉;张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2期
张丽萍;陈京军;刘艳辉;;[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赵宏玉;齐婷婷;张晓辉;闾邱意淳;;[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马红宇;蔡宇轩;唐汉瑛;吴伦敦;李凯;周宗奎;;[J];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庞倩;;[J];大学(学术版);2012年11期
屈晓婷;;[J];北京教育(高教);2013年03期
张微;王玉琴;郑丽娜;;[J];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卢飞斌;;[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3年03期
朱志玲;;[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赖群;;[A];广西图书馆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29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张宁俊;朱伏平;;[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睿;[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赵小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孙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胡雅梅;[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周珂;[D];河南大学;2010年
占小军;[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王东升;[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朱伏平;[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寻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蹇世琼;[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京京;[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潘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李玲;[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崔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刘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谌凤;[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罗佳;[D];南昌大学;2011年
王雪琴;[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刘芳;[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宋春晓;[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秋颖;苏彦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杨秀伟;李明斐;张国梁;;[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袁立新;[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郄海霞;[J];湖南教育;2003年14期
凌文辁,张治灿,方俐洛;[J];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朱从书;[J];教学与管理;2005年07期
罗亚莉;刘衍玲;刘云波;;[J];教学与管理;2007年06期
杨宏;;[J];教学与管理;2007年21期
杨继平,文军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8期
罗润生,申继亮;[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睿;[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赵小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孙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胡雅梅;[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周珂;[D];河南大学;2010年
占小军;[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王东升;[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朱伏平;[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寻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蹇世琼;[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艳琼;[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黄梅珍;[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魏淑华;[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刘世瑞;[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乔联蓉;王利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赵含韫;[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张孝义;卢有昆;;[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刘敏;庄伟;曹晖;赵富才;;[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林楠;;[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赵琳华;;[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9期
陈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张向东;刘慧臣;;[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柳洲;李祖扬;;[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付银鹰;[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曾晓强;;[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段文杰;白羽;唐小晴;王志章;张永红;;[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陈胜祥;;[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李琰;;[A];图书选题策划报告——第五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6年
张丽敏;刘颖;;[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李洁麟;;[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王霁;周蔷薇;徐霞;;[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王利刚;罗静;高文斌;;[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林斐;;[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文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胡文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赵勇;[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崔丽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乔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陆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史宝康;[D];辽宁大学;2010年
丁楠;[D];江苏大学;2010年
罗力;[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李长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小剑;[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卢菲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吴文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游振华;[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孙丽;[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赵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洪博;[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年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宋丽博;[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阎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段英;;[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陈天梅;[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张爱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马雷;[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刘飞;刘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李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袁苑;周兴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杨钊;梁燕;陆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姚锦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姚平;翁飞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淑华;张大均;;[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昊;[N];北京日报;2007年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校长 果淑兰;[N];中国教育报;2005年
方增泉 孟大虎 魏书亮;[N];中国教育报;2007年
山西大学心理学系
郑建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N];中国教育报;2007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肖川;[N];中国教育报;2007年
北京师范大学
劳凯声;[N];中国教育报;2009年
杨玉东;[N];中国教育报;2010年
TeachersCount公司官方网站;[N];中国教师报;2006年
屠莉娅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兴国;[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刘向永;[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陈维亚;[D];东华大学;2011年
陈治国;[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郑爽;[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龚春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邓睿;[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王大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白红义;[D];复旦大学;2011年
芮燕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红梅;[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潘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淼;[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孟庆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崔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韩婷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贾盈楠;[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赖丽君;[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韦志芳;[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刘玲;[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淑丹;闫秀峰;江琦;;[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杨凤林;;[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郑青;;[J];成功(教育);2011年23期
张玲;王凌霞;;[J];档案;2012年01期
朱光楠;李敏;严敏;;[J];公共行政评论;2012年01期
徐继存;宋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年01期
蒋志辉;刘斌;;[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高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刘全;张家黎;刘勇;;[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4期
陆晓燕;刘要悟;;[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斌;[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朱伏平;[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孙楚航;[D];西南大学;2012年
董磷茜;[D];天津大学;2012年
余可发;[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蒋桂芳;[D];郑州大学;2013年
王帅;[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毋丹丹;[D];西南大学;2013年
易世志;[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李宏昌;[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艳;[D];西北大学;2011年
潘子辉;[D];西南大学;2011年
何小涛;[D];西南大学;2011年
龙家勇;[D];西南大学;2011年
马颂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方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汤德君;[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王书春;[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于兰兰;[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高可清;[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育萍;[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张学民,申继亮;[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刘静;[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张日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伍新春,曾玲娟,秦宪刚,郑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4期
康锦江,杨春江,张化东;[J];科技和产业;2004年08期
许雪梅,何善亮;[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袁立新,陈光山,陈国村;[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黄敏儿;[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姚三巧,王广荣,白玉萍,金玉兰,卢遥,范雪云;[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宫火良;[D];河南大学;2002年
邵雅利;[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刘世瑞;[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董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进龙;崔新玲;;[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谢谦梅;顾韶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曹勋;;[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陈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01期
魏淑华,山显光;[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宋广文;魏淑华;;[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1期
张敏;;[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刘富喜;;[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齐佩芳;薄艳玲;;[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Z2期
严玉梅;;[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虹霞;马红宇;;[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魏淑华;张大均;;[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佐斌;孙利;;[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卢闻君;吴维铭;张夏榕;陈最新;沈强;;[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于聪;;[A];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4年
马红宇;魏祥迁;;[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周珂;周艳丽;王崇喜;;[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淑华;[D];西南大学;2008年
秦奕;[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周珂;[D];河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淼;[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薄艳玲;[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杨燕华;[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于兰兰;[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喻文威;[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伍廷跃;[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李旭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窦文娜;[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徐新宇;[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沙荣星;[D];安徽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浅谈教师职业认同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谈教师职业认同感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课 程资 讯
教师行业的就业前景和形势(2)
【导读】教师行业的就业前景和形势
4.社会及家庭的认可度、重视度如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的兴衰和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会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国家富强离不开教师,所以教师在社会所有职业中有着理想的排名和较高的认可度。教师是教育的使者,因为有知识、有文化,不论在什么国度、什么年代都受到尊重。社会对教师的专业评价很高,认为教师是一个值得崇尚的职业,加之工资福利有保障,经济地位也说得过去,另外,作为民主管理和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政治参与度也高,因此,父母在给子女就业指导时总是会提及入这个门当,吃知识这碗饭。这是既传统又现实的观点,与大环境相联系。尤其是在一家教师辈出的书香门第更是如此,他们甚至不惜清贫选择当个教师。如今,家中有个教书匠是无比自豪的事情。
5.教师的职业特点如何?
教师的职业特点既带有历史色彩,又反映时代的变迁。综合起来,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特点主要有:
其一,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教师虽然不像政治家、演艺人员那样是完全的公共性人物,但也会在相当多的时候暴露于学生、家长、社区的注视之下,因此必须善于塑造并维护自己的正面形象。
其二,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和单纯。学校是教师职业的主体环境,教室、办公室是教师出没最多的场所。这种封闭性也使得工作环境相对简单。教育对象是学生群体也凸显了教育环境的单纯。
6.教师结构趋势走向如何?
(1)教师人数和学历提升
我国的教师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可喜的是,在整个教师队伍中,高学历教师比例也在逐年增加。2011年,我国普通专职教育专任教师有881938人,各类初中专任教师3524517人,普通小学专任教师5604861人。其中。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82%,比上年增加3,7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初中教师占68,2%,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达到4,3%,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教师年龄结构不断优化
教师队伍总体上呈年轻化态势,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体。2010年,3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分别占41,4%、46,3%、51,9%。而2011年,3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分别占42,3%、49,2%、53,6%。
(3)生师比渐趋合理
学生和教师数量之比简称生师比,它体现了在学校范围内的学生和教师容量,这个比值越缩小越合理,因为单位范围教师可关注的学生少了,学生的个性要求才更容易得到满足,教学质量才可能有进一步提高。据某市教育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初中生师比由上年的14,98:1下降到14,38:1:高中生师比由上年的15,99:1下降到15,77:1。
(4)教师职称制度有所突破
我国以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按照国家规定,中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仅为中级,曾经影响了很多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这次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这意味着全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
7.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全社会对教师这一行业的总要求。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一是优化知识结构,创新知识体系,不断自我完善。作为教师,要保证专业技能过硬,研究学法和教法,并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将爱心融入到教育中去。教师的工作节奏相对平缓,但也渗透着体力和脑力双重劳动;工作相对轻松,但也分淡季和旺季。教师是容易保持年轻心态和知识分子气质的行业,因为你天天和学生打交道,你也有时间提升自己的素养,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也比较容易得出满意的答案。
8.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怎样?
教师工作相对稳定,知识氛围浓厚,有办公区和宿舍区,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不错的福利待遇。感觉上安逸无比。实际上,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都有待进一步改善,尤其是对于西部的而言。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知识和人才,对于完善教师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投入肯定会越来越多。
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是教师依据自身和社会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稳定而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其内容主要有&优良的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心理素质修养、知识与技能修养&。教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承担着一份社会责任和义务,更是身肩重大的使命,需要真正的奉献精神才能让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当教师超越了物质追求,关注自我发展、精神价值以及因独立创造而获得的内在尊严与快乐的生命价值,他的内心就会变得充实和满足,从而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不断地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无怨无悔,用爱心、耐心、事业心、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浇筑的价值观肯定是经得起考验的。
9.教师职业层次的现状及未来如何?
(1)教师职业层次分类和工作重点
目前,根据面向的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不同,教师有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学段),即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初级中学教师和高级中学教师。(需要说明的是:层次的说法只是为了体现教学任务和重点等工作内容上的区别和工作本身的特点,与社会地位的高低无关。)
幼儿园教师重在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小学教师在把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同时,要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中学教师要注重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另外,心理辅导、班级建设、管理与教育活动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2)区分层次的意义
区分教师职业层次(学段)的意义就在于使你在选择时更有方向感和目标感,因为个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舞台上有不同的潜质与能量,会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在参与教育环境时优势也各不相同,在谈及你未来走向的时候这是需要考虑的重要一环。
(3)教师未来趋势:未来十年哪个层次更具吸引力
中国社科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12年《教师蓝皮书》指出,未来十年,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将相对提高,初中教师职业吸引力下降。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由于教师年龄结构的不同而导致的教师岗位供需关系的变化也有所不同。
在小学阶段,由于老龄化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在未来十年间将有较多的教师岗位出现空缺从而面向劳动力市场开放。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可以进入小学教师队伍之中,在急需补充小学教师新生力量的情况下,对小学阶段教师的人事政策应当更多倾向于表现出&友好型&特征,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应向着相对提高的方向变动。
而在初中阶段,情况则完全不同。由于初中阶段教师年龄结构&中青年化&以及初中阶段适龄学生数呈下降趋势,在未来十年间由于退休及教师自然流失所提供的教师岗位并不多,教师队伍人数出现富裕。也就是说,在未来十年,针对初中阶段教师的人事政策应是向着&不友好型&特征转变,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这个时期的社会,会对出现富裕的初中教师提出更多更高的教育要求,变相增加初中阶段教师的负担,从而使得初中阶段教师职业吸引力下降。
可见,社会形势造成的岗位情况也会对选择造成影响,顺应变化,把握好进入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时机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清风
已有29人参加考试
已有78人参加考试
已有138人参加考试
已有125人参加考试
已有130人参加考试
山西临汾 邓涛:雷老师,我总成绩排名第二!江西学员余庆:老师,我是余庆,我面试过了,87.6,在我们考场上算是成绩比较高的,谢谢郭老师的教导老师。
榆林学员王海瑞:谢谢老师,我考了第一,哇呀呀 我们县华图的基本都上了,我比第二名高出好几分,在下来一个一个都是差零点几分。
江西、吉安张金花:田惠伊老师,我终于看到彩虹了!
学员蒙雨:杨书玲老师,我是李秋兰,谢谢你的栽培,在你的用心指导下,我们这次培训的很多同学都通过了面试。江西、吉安吴瑾:忠心的谢谢田惠伊老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谢! 福建学员宋锦:田惠伊老师,我反超第一,谢谢
离不开爷您的谆谆教诲
谢谢老师。。。
江西乐平 杨奇俊:龙春来老师,我考上了,面试第2,总分第5。呵呵,一点都没有紧张,我还要继续努力!谢谢老师
深圳学员邵侠:王威老师,我考上了,呵呵谢谢老师
天津学员小珊:老师,我考了第一名,太高兴了,谢谢你的帮助,真的很感激你能抽晚上给我有时间的时候给我上课,辛苦了。
吉安学员李翠莲对田慧伊说:田慧伊老师,我考上了,我是我们考场的第一名,我说课的时候,评委都在点头,最后,一个老师对我说,恭喜你,你是这个考场的第一名。武汉学员 杨喆 :我过啦!!!!!谢谢张云红老师!
华图集团旗下品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职业的社会环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