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流源使用什么样的连接3x25电缆电流

热门搜索:
同轴电缆的信号传输特性分析
一、概述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通过传输信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它有待于人们对它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自从美国贝尔实验室1929年发明同轴电缆以来,已经过了数十年历史。在这期间,同轴电缆通过了多次改进。第一代电缆采用实芯材料作为填充介质,由于它对高频衰减大,现在通常主要把它用于传输视频信号。后来人们把聚乙烯采用化学方法发泡作为填充介质。其发泡度可达30%,高频传输特性有所提高。我们把这称为第二代电缆。80年代,第三代纵孔藕芯电缆出现,它的高频衰减达到目前新型电缆的水平。但化学发泡电缆和纵孔藕芯电缆的防潮特性都不好。90年代初,市场推出了物理发泡电缆和竹节电缆。我们称为第四代电缆。竹节电缆虽然能防潮和高频损耗低,但介质具有不均匀性,在高频有反射点。后来无人使用。物理发泡电缆的发泡度可达80%。介质主要成分是氮气,气泡之间是相互隔离的。因此,它具有防潮和低损耗的特点,是目前综合特性最好的同轴电缆。二、电缆结构与信号传输特性图1同轴电缆的结构如上图,在中心内导体外包围一定厚度的绝缘介质,在介质外是管状外导体,外导体表面再用绝缘塑料保护。它是一种非对称传输线,电流的去向和回向导体轴是相互重合的。在信号通过电缆时,所建立的电磁场是封闭的,在导体的横切面周围没有电磁场。因此,内部信号对外界基本没有影响。电缆内部电场建立在中心导体和外导体之间,方向呈放射状。而磁场则是以中心导体为圆心,呈多个同心圆。这些场的方向和强弱随信号的方向和大小变化。1、同轴电缆对传输信号的损耗同轴电缆在传输信号过程中,会对信号不断地损耗,从而造成信号到达终点后幅度减小,有时可能达不到正常工作要求。影响信号损耗的因素主要有电缆的电阻损耗、介质损耗、失配损耗。同时泄漏损耗在低质电缆工作于高频时,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我们下面分别对这些损耗进行分析。&& 电阻损耗电阻损耗是电缆所具有的直流电阻和导体高频感应所产生的涡流对信号能量的消耗。电阻值的大小与电缆使用的材料和生产工艺有关。同时它会随传输频率的改变而改变,原因是导体在传输交流信号中,具有趋肤效应。随着频率的增加,有效电阻会不断加大。见图2(a)&图2从图中可看到,当交流电流流通过导体时,会在导体周围产生交变磁场。该磁场又会使导体内部生成新的感应电流(涡流),该电流的方向如图所示。它与导体中心的信号电流方向相反。与导体表面的信号电流方向相同。这样,导体内部的信号电流被反向涡流抵消,电流减小;导体表面的信号电流与同向涡流相加同,电流增大。这就是交流通过导体的趋肤现象。随着信号频率的增高,感应电流增大,这种现象就越加明显。它使电流只集中在表面很小的截面流动,造成导体的有效电阻明显增加。信号的趋肤深度与频率和材料有关,频率越低,趋肤深度越深;频率越高,趋肤深度越浅。铁比铜的趋肤深度小许多。下面给出铜对各种频率的趋肤深度表,供大家参考表1频率(Hz)10601004001K10K100K1M10M100M1000M深度(mm)20.88.636.603.302.080.660.20866&&20&7.6&2.0&导体内部的涡流能量来自于信号源本身,涡流在导体中流动,最终变成热被耗散掉。频率越高涡流越大,趋肤越严重,导体的有效电阻越大,而传输信号损耗也就越大,这就是同轴电缆传输信号的频率越高损耗越大的主要原因。通过下面同轴电缆在20℃,1000米时的导体电阻衰减对照表,可以进一步明确上述概念。介电常数为1.4的75-5物理发泡电缆电阻衰减对照表表2频率(Hz)1555211270300330400550750衰减(db)5.9413.2844.0486.2897.571031037118139162电阻损耗在传输低频时,由导体材料的直流电阻起主要作用;在传输高频时,由趋肤效应引起变化的电阻起主要作用。介电常数为2.3的75-5实芯电缆电阻衰减对照表表3频率(Hz)1555211270300330400550750衰减(db)6.9115.4451.22100113119125138162189&& 介质损耗介质损耗是同轴电缆中心导体与外导体间的电介质(绝缘体)对信号的损耗。量度电介质的一个重要参数是介电常数。它是指在同一电容器中用某一物质作为电介质时的电容与其中为真空时电容的比值称为该物质的介电常数。介电常数通常随温度和介质中传播的电磁波的频率而变化。同轴电缆的内外导体相当于电容的两极。由于实用中的电缆电介质有电阻存在,介电常数通常大于1。因此,传输中对信号的损耗是必然的。介电常数的大小与材料和加工工艺(如发泡)有关。介电常数越大,对信号的损耗也越大。温度越高,频率越高,介电损耗越大。下面是两种不同介电常数电缆在200C,1000米时的频率损耗表。介电常数为1.4的75-5物理发泡电缆介电衰减对照表表4频率(Hz)1555211270300330400550750衰减(db)0.050.272.9611.3614.5416.1517.7721.5329.6140.38介电常数为2.3的75-5实芯电缆介电衰减对照表表5频率(Hz)1555211270300330400550750衰减(db)0.070.353.814.5618.6320.722.7727.637.9551.75从表中可以看出,介电损耗对于低频(如0-6MHz的视频)影响不大。而在高频传输时,它的影响就十分明显。&& 失配损耗失配损耗主要与同轴电缆的物理结构密切相关。如果同轴电缆在设计和生产中造成电缆脱离标称阻抗或者电缆阻抗不均匀,均会造成信号的失配损耗。在施工中造成电缆的过度弯曲、变形、损伤和接头进水,也会造成失配损耗。见图3图3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不是直流电阻)与电缆长度无关,它是由电缆中的等效电容和电感决定的。而这些等效电容和电感又是由内外导体直径和介质的介电常数决定的。电缆阻抗不均匀或与信号源及负载不匹配均会造成电缆在传输信号时,部分信号能量向传输方向相反的方向返回,即反射。它将使原有信号受到影响。造成传输效率下降。严重时直接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信号在传输中反射的程度通常可用驻波比或反射损耗(回波损耗)来表示。以反射损耗与传输效率的对照表,可以了解不同的反射损耗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反射损耗与功率传输效率对照表表6传输效率(%)1009997.593.69081.676493719.9反射损耗(db)34201612107.46321电缆的反射损耗可直接用网络分析仪测得。好的同轴电缆在工作频段内,反射损耗一般可作到20db以上,也就是说,在不考虑它其它因素时,它的传输效率可达99%以上。&& 泄漏损耗泄漏损耗是信号通过电缆屏蔽的编织间隙辐射出去的信号。它同样造成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这是高频传输中不可忽略的问题。为此,电缆的编织覆盖率不能过低。综上所述,同轴电缆对信号的传输损耗具有多种因素。它的最终损耗是上述各种损耗的总和,这种综合损耗可用网络分析仪测试。电缆的直流电阻只有在低频时才对信号衰减起主要作用;在高频时,信号的衰减主要由趋肤效应和介质损耗决定。同轴电缆随着传输信号频率的增加,信号衰减成倍增长。因此,电缆的传输损耗重要是考虑高频损耗。电缆除了在设计、生产加工外,使用中施工不当,同样会对电缆正常使用产生重大影响。2、同轴电缆的屏蔽特性同轴电缆的屏蔽特性是反映电缆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但长期以来,许多厂商和用户未受到重视。具调查,国内电缆生产厂家只有极少数测试过相关的屏蔽指标。用户对此更是无从了解。他们对该方面性能的唯一了解只有电缆外导体的编织丝数量。&& 屏蔽与趋肤效应我们从图2(b)可以看出,当外界干扰信号侵入导体时,在导体的厚度方向上迅速衰减,这种衰减是呈指数下降的。当幅度下降到表面电压的1/e的深度时,该深度定义为趋肤深度。在图2(b)中,左边和右边分别表示高频和低频信号进入导体内部的衰减情况。显然,高频进入后衰减较快,趋肤深度浅;低频进入后衰减较慢,趋肤深度深,见表1。干扰信号的强度集中于外导体的外表面,电缆传输信号的强度集中于外导体的内表面。同频率的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的趋肤深度完全相同。如果频率很高,干扰信号和有用信号各自在外导体的两侧表面传输,相互影响不大。对于低频信号,情况刚好相反。这种现象说明,导体对高频屏蔽效果好,对低频屏蔽效果差。如果增加屏蔽层的厚度,干扰信号和有用信号在相交的距离上强度减弱,相互影响减小。&& 屏蔽指标同轴电缆屏蔽性能的好坏常用屏蔽系数、屏蔽衰减、转移阻抗等指标来反映。屏蔽系数定义为有屏蔽护套的纵向感应场强和没有屏蔽护套的纵向感应场强之比,屏蔽系数越小越好;屏蔽衰减定义为电缆内部信号功率强度与辐射到电缆外部的最大功率强度之比的对数值,用分贝(db)表示。这个比值越大,说明屏蔽性能越好;转移阻抗定义为在单位长度的电缆中,从被干扰系统中沿屏蔽层测得电压U与干扰系统中流过的电流I之比,用&O/m表示。如果干扰系统中流过的电流不变,在电缆屏蔽表面测得的电压越小,即转移阻抗越低,则屏蔽质量越好,屏蔽效率越高。&& 屏蔽与材料和工艺屏蔽的形式很多,管状外导体、单层编织、双层编织、一层复合铝箔和一层铜线编织、双层编织中间加一层半导电层、双层编织中间加一层复合铝箔、双层编织中间加一层高&合金带。管状外导体虽然屏蔽性能非常好,但不易弯曲,使用不方便。单层编织的屏蔽效率最差。双层编织比一层编织的转移阻抗减少3倍,可见双层编织的屏蔽效果比单层有了很大的改善。双层编织中间若加入一层复合铝箔,其内部感应电压将比双层编织降低25%,但这种结构的成本有所增加。另外一种结构为在两层编织中间加入一层半导电层,这种屏蔽结构其内部感应电压比双层编织降低50%,但因为增加了半导电层,电缆尺寸增大,成本也相应增加。超屏蔽电缆是在双层编织中间加一层高&合金带作为屏蔽,高&合金带高导磁率的镍、铁金属带。这种电缆制造成本很高,因此只能在要求特别高的情况下使用。下表例出几种电缆在50MHz以上高频段的屏蔽衰减表7电缆&标准屏蔽三层屏蔽四层屏蔽屏蔽衰减(db)&70dB85dB104dB同一电缆对于不同频率的屏蔽衰减是不同的。以下是某种电缆对不同频率的屏蔽衰减值。表8频率(Hz)5-50200-800屏蔽衰减(dB)85dB90dB频率低于5MHz以下时,屏蔽衰减急剧下降,频率越低,屏蔽性能越差。因此,在电缆设计中,只要最低工作频率符合屏蔽指针,高频自然没问题。三、电缆的选择和使用同轴电缆通常用于传输有线电视信号、视频信号、数字信号和其它各种高频信号。根据用途不同,选用电缆的标准也有差异。质量好的电缆从外观上看结构紧密、挺实、外护套光滑柔韧。编织网丝粗、密度大。除编织丝数量外,屏蔽层编织角小于45&。但有些产家为了节省材料,电缆的编织角大于70&,这会使电缆的屏蔽特性变差。工艺差的电缆中心导体或绝缘部分都能从中拉出。四屏蔽电缆外导体的铝箔分粘接和搭接两种。搭接是将铝箔在电缆物理发泡绝缘体上裹上一层,接头处重迭一部分,一般为3mm。粘接是铝箔与物理发泡绝缘体粘在一起。粘接较搭接屏蔽性能更好。最好的四屏蔽电缆都采用粘接。有线电视系统和高带宽频监控系统所用同轴电缆多为高频物理发泡电缆。由于电缆的低频抗干扰特性差,外界在低频段的干扰强度大、干扰频率多。所以,在使用上有意避开了5MHz以下的频段。但上述系统工作的频带宽,因此,在选择电缆时,应特别注意高频的衰减特性和反射损耗。在有线电视反向传输信号时,所有终端的噪声将汇集到前端。所以,为了尽量减小电缆受外界的干扰,通常选用4层屏蔽或铝管电缆。在监控系统中,目前采用视频基带传输方式较为普遍,习惯上大多采用聚乙烯实心电缆。由于视频的频率范围是0-6MHz,这种电缆在生产中即使采用杂质含量高的再生塑料作为介质材料。在传输低频(视频)时有时也看不出大的问题。实心电缆通常为单层屏蔽,抗干扰特性当然不能与多层电缆相比。视频基带传输中,采用高频物理发泡电缆具有更低的信号衰减。但在发泡电缆中采用劣质的介质材料,传输效果比聚乙烯实心电缆要差。这是因为劣质材料介电常数增大,而导体直径未变,从而造成特性阻抗严重偏移。如果介质的发泡度不够,也会造成上述情况。鉴别介质材料最有效的方法是测试电缆的高频衰减值。如果材料纯度和发泡度不够,高频衰减会明显增加。电缆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加工质量不好,还会造成外导体圆度不规则或中心导体偏心。这直接影响电缆的反射损耗,即阻抗。从而影响图像传输质量,阻抗指针只能用网络分析仪才能测出。在施工中,不能破坏电缆的外型。否则会影响电缆的阻抗特性和屏蔽特性。电缆连接时,切记不要随意将导线拧在一起了事。必须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制作前,应参考同轴电缆的接头制作方法。这一点应特别重视。具统计,在工程中有80%以上故障出在接头上。如果电缆对过强的干扰信号屏蔽达不到传输要求时,只能采用辅助措施才能解决。如:在外导体加金属管或磁环,屏蔽或短路信号;在传输线两端加调制解调器,转移频率,躲避干扰;或增加视频幅度,压制干扰等方法。作者:深圳市西艾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heml参考文献:《小同轴综合通信电缆》作者:简水生《射频电缆的屏蔽衰减》作者:永鼎
微波射频行业人士 | 相聚在这里【10大细分领域的微信技术交流群】
订阅微信公众号
加群管理员为好友
继续阅读:GYSVG,GYAPF,GYSPC,山东国源电缆电器有限公司-电缆电线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山东国源电缆电器有限公司
鲁ICP备号 @2016 &&&【超详细】综合布线常用术语
1. 1000BASE-T:当前的一种局域网标准,用于在5类以上级别双绞线电缆上执行1000 Mbps以太网,另请见千兆以太网。
2. 100BASE-T:100Mbps以太网的双绞线版本,需要5类以上的双绞线电缆
3. 10BASE2:又称"细缆网络"。基于细(RG58)同轴电缆的10 Mbps以太网。
4. 10BASE5:又称"粗缆网络"。基于粗同轴电缆的10 Mbps以太网。
5. 10BASE-T:基于双绞线(3类和以上级别)的10 Mbps以太网。
6. 110 连接器:一种常用的绝缘位移连接器 (IDC),采用模块插座、配线架和交叉连接。
7. 3270 (IBM):一种大型计算机。起初在RG62同轴电缆上运行,现在一般在非屏蔽双绞线上运行。
8. 66 Block:一种传统的交叉连接系统,功能与AMP 110Connect XC类似。
9. AS/400 (IBM):一种中型计算机系统。起初在双轴电缆上运行。现在一般利用介质均衡转换器在非屏蔽双绞线上运行。
10. 衰减:信号在通过布线系统时损失的能量。
11. 背板:指固定在电信机柜壁上的胶合板。用于安装交叉连接。
12. 主干电缆:建筑物各楼层或一个园区内各建筑物之间的连接电缆。
13. 均衡转换器:一种用于同轴或双轴电缆设备与双绞线电缆连接的转换器
14. BNC: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15. 3类:双绞线电缆、连接器和系统性能的一个等级。规定适用于10 Mbps速率以下的16Mhz语音和数据应用。
16. 5类:双绞线电缆、连接器和系统性能的一个等级。规定适用于155 Mbps(或者1000 Mbps)速率以下的100Mhz语音和数据应用。
17. 5e类:又称超5类。双绞线电缆、连接器和系统性能的一个等级。规定适用于1000 Mbps速率及以下的100Mhz语音和数据应用。
18.6类:双绞线电缆、连接器和系统性能的一个等级。250 MHz以下带宽的性能规定。
19. 信道:整个水平布线系统。电脑与电信柜内的网络交换设备之间的每个连接组件,不包括设备连接。
20. Coax:coaxial(同轴)的缩写。带编织屏蔽的单导线电缆。80年代用于数据传输。现在普遍为UTP(非屏蔽双绞线)所替代。但仍用于视频传输。
21. 集合点:一种互连设备,可将水平布线分为两部分。用于区域电缆连接。
22. 交叉连接(XC):用于连接两组电缆(例如,水平电缆与主干电缆)的连接硬件。AMP110Connect XC。
23. 数据速率:按每秒比特测量的、特定网络(或其他设备)传输数据的速度。
24.dB:decibel(分贝)的缩写。两种功率,电压或电流的对数比。
25. 延迟偏差:电缆或系统中最慢与最快的线对之间的传输延迟差别。
26. 下线:指一个工作区内的水平布线电缆,如"这个工作区有100条下线。"
27. ELFEXT:等效远端串扰。一种针对布线系统衰减的 FEXT(远端串扰)测量方法。
28. 超5类:又称5e类。又称增强5类。双绞线电缆、连接器和系统性能的一个等级。规定适用于1000 Mbps速率及以下的100Mhz语音和数据应用。
29. 以太网:最常用的网络协议。协议是用于数据通讯的一套规则。最初基于总线布局。
30. F 连接器:一种通常用于视频传输(有线电视)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31. FEXT:远端串扰。来自系统远端传输线对、附加在接收线对上的干扰噪声。
32. Gbps:一种数据速率。每秒千兆比特。一千兆比特等于10亿比特。
33. 千兆以太网:以太网的最新(1999)和最快版本。数据速率为1000 Mbps,即每秒1千兆。
34. 水平布线:包括工作区接线口、分布电缆和电信间里的连接硬件。
35. 集线器:网络设备,通常位于所连接的电信柜。
36. IDC:绝缘位移连接。一种可分开电缆绝缘进行连接的连接方式。无需事先剥离绝缘层。
37. 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802 组负责制定局域网标准和城域网标准。
38. IEEE 802.3:通常指以太网。一种网络协议。
39. IEEE 802.5:通常指令牌环网。一种网络协议。
40. 阻抗:导体中交流电流的总阻碍力。
41. 跨接线:通常指用于交叉连接的无外皮的双绞线对。
42. Kbps:一种数据速率。即每秒千比特。
43. LAN:局域网。局限于一个建筑甚至一个楼层。大型公司可能有几个局域网通过互联网或主干网相连接。
44. LINK:水平布线系统上工作区与电信间端接点之间的部分。
45. Mbps:一种数据速率。即每秒兆比特或百万比特。
46. MHz:兆赫。每秒百万周(赫兹)。电缆系统规定的频率或频率范围(带宽)。
47. 模块插座:用于双绞线的标准插口连接器。如"电话插座"。
48. 模块插头:用于双绞线的标准插头连接器。如"电话插头"。
49. MT-RJ:一种小型化的双光纤连接器。
50. 多模:一种光纤类型,光以多重路径通过这种光纤。以发光二极管或激光器为光源。
51. 多用户插座:一种在设计上支持多用户的工作区信息插座。又称"多用户电信插座组件",即MUTOA。
52. MUTOA:见"多用户插座"。
53. NEXT:近端串扰。来自设备传输线路附加在该设备接收线路上的干扰噪声。
54. NIC:网络接口卡。可使PC与网络连接。
55. 节点:与网络连接的设备。
56. 插座:水平电缆在工作区的端接点。
57. 跳线:一种两端(通常)带有插头的电缆附件。用于交叉连接。
58. 配线架:一种机架固定的面板 (通常19英寸宽) ,内含连接硬件。用于电缆组与设备之间的接插连接。
59. PBX:专用交换分机。场所电话交换机。执行电信功能。
60. Plenum:室内空气流通的部位。这种地方需要采用增压通风型电缆。
61. 功率和:来自多种干扰源的噪声的总计。适用于NEXT(近端串扰)和 ELFEXT(远端串扰)标准。
62. 传输延迟:信号通过电缆或系统所用的时间。
63. 传输延迟偏差:电缆或系统中最慢与最快的线对之间的传输延迟差别。
64. PS ELFEXT:见"功率和"和 ELFEXT。
65. PS NEXT:见"功率和"和 NEXT。
66. 冲压:涉及 IDC 连接器和端接这种连接器所使用的方法。
67.机架:用于固定电信柜内的接插板、外壳和设备。通常宽19英寸,高7英寸。
68. 回波损耗:由于布线系统的阻抗变化而反射回到传送器的信号测量值。
69. Riser:连接各楼层电信间垂直状态的主干线缆路由竖井
70. RJ11:一种用于6位模块插座的配线模式。参照插座本身使用。
71. RJ21:一种用于25线对(AMP CHAMP)连接器的配线模式。参照连接器本身使用。
72. RJ45:一种用于8位模块插座的配线模式。参照插座本身使用。
73. SC 连接器:一种双向光纤连接器。符合568电缆标准的标准连接器。
74. 单模:一种光纤类型,光以单一路径通过这种光纤。以激光器为光源。
75. ST 连接器:一种光纤连接器的接口。符合568标准的可选连接器类型。
76. STP:屏蔽双绞线。2线对150欧姆屏蔽电缆。
77. 交换机:一种网络集线交换设备。可提供比共享集线器更高的带宽。
78. System/3X (IBM):AS/400型计算机的处理器。
79. T568A和B:两个用于8位模块插座的标准线序模式。
80. Telco:telecommunications(ortelephone company)(电信或电话公司)的缩写。
81. Telco 连接器:参见 25线对 (AMP CHAMP) 连接器。
82. Telecom closet :电信间。安置水平电缆端接点的装置。也可包含局域网电子设备。
83. 粗电缆网:运行于粗同轴电缆网的IEEE 10BASE5.10 Mbps 以太网。
84. 细电缆网:运行于细同轴电缆网(RG58)的IEEE 10BASE2.10 Mbps 以太网。
85. 令牌环网:一种基于令牌传送环的网络协议。
86. 双绞电缆:用数对绞在一起的电线制成的电缆。
87. UTP:非屏蔽双绞电缆。用数对绞在一起的电线制成的电缆。
88. 配线间:见电信间。
89. 工作区:用户通讯设备所在的地方。布线系统上接线口与设备之间的部分。
90. 区域电缆:建筑上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将水平电缆分为两个部分。在移动、添加和更换时无需变动整个水平电缆。
91. 应用系统:应采用某种方式传输信息的系统,这个系统能在综合布线上正常运行。
92. 线缆:线缆是指与信息技术设备相连的电缆、光缆及各种软电缆。
93. 综合布线:综合布线是由线缆及相关连接硬件组成的信息传输通道,它能支持多种应用系统。综合布线中不包括应用系统中的各种终端设备和转换装置。
94. 建筑群、园区:一个或多个建筑物构成的区域。例如:学校、工厂、机场、小区或军事基地等。
95. 建筑物干线电缆、光缆:在建筑物内连接建筑物配线架与楼层配线架的电缆、光缆。这种电缆、光缆还可用来直接连接同一建筑物内的两个楼层配线架。
96. 建筑群干线电缆、光缆:在建筑群内,连接建筑群配线架与建筑物配线架的电缆、光缆。这种电缆、光缆还可用来直接连接不同建筑物间的建筑物配线架。
97. 水平电缆、水平光缆:连接楼层配线架与信息插座之间的电缆、光缆。
98. 设备电缆、光缆、软线:把应用系统的终端设备连接到配线架的电缆、光缆组件。
99. 工作区电缆、光缆、软线:在工作区内,把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电缆、光缆组件。工作区电缆、工作区光缆一般称为软电缆或跳接线。
100. 电缆单元、光缆单元:型式和类别相同的电缆线对或光纤的组合,电缆单元可以带有屏蔽层。
101. 非屏蔽双绞电缆、对绞电缆:由非屏蔽线对组成的电缆(简称非屏蔽电缆)。当有总屏蔽时,称作带总屏蔽的非屏蔽电缆。
102. 屏蔽双绞电缆、对绞电缆:由屏蔽线对组成的电缆(简称屏蔽电缆)。当有总屏蔽时,称作带电总屏蔽的屏蔽双绞电缆。
103. 混合电缆、光缆:两个或多个不同型式或不同类别的电缆、光缆单元构成的组件,外面包覆一个总护套。护套内还可以有一个总屏蔽。其中,只由电缆单元构成的称为综合电缆;只由光缆单元构成的称为综合光缆;由电缆单元组件和光缆单元组件构成的称为混合电缆。
104. 跳线:不带连接器的电缆线对或电缆单元,用在配线架上交接各种链路。
105. 接插线:一端或两端带有连接器的软电缆或软光缆。用在配线架上连接各种链路,接插线也可用于工作区中。
106. 配线架:使用接插线连接链路的一种交接装置,通过配线盘可以方便地改换或断开链路。
107. 交接:使用接插线或跳线连接电缆、光缆或设备的一种非永久性连接方式。
108. 互连:不用接插线或跳线,一根电缆或光缆直接连接到另一根电缆或光缆及设备的一种连接方式。
109. 配线架:电缆或光缆进行端接和连接的装置。在配线架上可进行互连或交接操作。
110. 建筑群配线架:端接建筑群干线电缆、光缆的连接装置。
111. 建筑物配线架:端接建筑物干线电缆、干线光缆并可连接建筑群干线电缆、干线光缆的连接装置。
112. 楼层配线架:水平电缆、水平光缆与其他布线子系统或设备相连接的装置。
113. 链路:综合布线的两接口间具有规定性能的传输通道。链路中不包括终端设备、工作区电缆、工作区光缆和设备电缆、设备光缆。
114. 通道:连接两个应用设备进行端到端的信息传输路径。一条物理通道可划分为若干条逻辑信道。通道中包括应用系统的设备连接线缆和工作区接插线。
115. 信息插座、引出端:综合布线在各工作区的接口,与水平电缆或水平光缆相连接。工作区的终端设备用接插线连到该接口。
116. 引入设备:将通信电缆或通信光线按照有关规定引入建筑物的相关设备。
117. 公用网接口:公用网与专用网之间的分界点。在多数情况下,公用网接口是公用网设备与综合布线的连接点。
118. 配线间、交接间、电信间:放置配线架、应用设备并进行综合布线交接和管理的一个专用空间。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在此进行转接。
119. 设备间:放置电信设备、应用设备和配线架并进行综合布线交接和管理的空间。
120. 工作区:放置应用系统终端设备的地方。综合布线一般以10M2的面积称为一个工作区。
121. 转接点:在水平布线,不同型式或规格的电缆、光缆相连接的点(例如:扁平电缆与圆电缆或不同对数的电线相连点)。
122. 终端:能通过通道或链路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种设备,它以联机方式工作。
123. 信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的表征与描述。它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的符号、序列(如字母、数字)或连接时间的函数(如图像)。
124. 管理点:管理通道的各种交叉连接、直接连接或信息插座的排列。
125. 适配器:这种装置使用不同大小或不同类型的插头与信息匹配;提供引线的重新排列;允许多对电缆分成较小的几股;使电缆间互连。
126. 平衡、非平衡转换器:一种将电气信号由平非平衡或由非平衡转换为平衡的装置。可用在双绞电缆和同轴电缆之间进行阻抗匹配。
127. 弯曲半径:光纤弯曲而不断裂或不引起过多附加损耗的弯曲半径。
128. 电缆夫:一种在电缆末端滑动的装置,它与绞盘或手柄相接,安装时有助于牵引电缆。
129. 连接块、布线块:连接双绞电缆的硬件,可用跳接线或接插线来实现链路的连接。
130. 折射率渐变光纤:折射率沿轴向降低的光纤。光子在芯内反射,光线不断再聚焦,使得光缆向内弯曲,并能比在低射系数区域里传输理更快。这种光纤可提高带宽。
131. 接线张力:安装线缆时,作用在其上的接力的大小,用N(牛顿)来计量。
132. 支持硬件:支架、夹子、柜子、托架、三角架、工具以及其他固定传输介质,将连接硬件与墙壁或吊顶相接的实用工具。
133. 端接块:在各类电缆传输通道配置中,为端接电缆线对并且在110型配线架连接线对的模压塑料板。
134. 线路:传输介质,一般指链路。在SNA环境中指网络的一条链接。
135. 电路、线路:通电导体构成的通电路径;应用系统中任何两点或多点之间的通信链路。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M A K EI TE A S Y
专注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维管
理,分享运行维护经验,分享数
据中心行业发展趋势及技术应用。
联系小编:mm997v
投稿邮箱: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00a电流用多大电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