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在施肥方面.种子以及什么時间施什么肥适合室内养的50种植物等等?

关于发布2017年淮安市农业主推品种技术(模式)的通知

各县(区)农委(林业局、水产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明确全市农业技术推广导向,充分发挥科技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引领支撑作用,经广泛征集和专家论证,确定稻草全量还田小麦全苗壮苗技术等38项技术(模式)、“华粳5号”等34个品种为2017年全市农业主推品种技术(模式),现予发布。
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细化推广方案,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强化科技与产业紧密融合、成果与基地无缝对接,促进农业技术落地生根。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科技的需求,突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等新型模式示范,强化节本增效和绿色发展技术应用,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附件:1.2017年全市农业主推技术(模式)
2.2017年全市农业主推品种


2017年全市农业主推技术(模式)

1. 稻草全量还田小麦全苗壮苗技术


2. 稻田套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3. 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与栽培技术
4. 机插水稻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5. 水稻规模化集中育秧技术
6. 优质食味稻米清洁高效生产技术
7. 小麦机械条(匀)播高产栽培技术
8. 稻茬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9. 稻麦田全程减药控草技术
10. 稻麦抗逆稳产栽培技术
12. 叶菜优质安全快速高效周年生产技术
13. 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14.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生态解除技术
16. 新型保温材料无纺布在淮安红椒大棚栽培活体保鲜上应用技术
17. 设施西甜瓜优质绿色简约化栽培技术
18. 瓜类蔬菜嫁接苗规模化生产技术
19. 西瓜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
20. 淮安地方特色紫芽青萝卜秋延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1. 塑料大棚春西瓜-秋红椒-冬甘蓝轮作种植模式
22. 葡萄设施避雨与促成栽培技术
23. 食用栝楼籽品种的搭架栽培技术
24. 利用意杨木屑高产栽培珍稀食用菌茶树菇技术
25. 生猪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综合技术
26. 生猪伪狂犬病综合净化技术
27. 肉羊舍饲规模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
28. 肉鸡标准化养殖综合技术
29. 中小规模蛋鸡场提档升级改造技术
31. 肉鸽规模化健康生产配套技术
34. 食用菌基质循环利用技术
35.  “畜-沼-菜”生态循环模式
36. 畜禽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
37. 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
38. 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一、稻草全量还田小麦全苗壮苗技术


技术概述:秸秆还田是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同时给麦田整地、播种、出苗和苗期生长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本技术以“水稻收割→同步碎草→碎草匀铺→灭茬还田→机械匀播→适时镇压”为关键环节,每个环节均有相应装备支撑。通过水稻收获时稻草切碎、碎草匀铺、深翻或旋耕埋、适墒机械匀播、播后镇压、合理增施基肥等措施实现稻茬麦全苗壮苗。
增产增效情况:与常规种植方式相比,小麦增产3-5%(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的当季产量),减少帮运稻草人工1-2个,合计每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水稻收割、同步碎草与碎草匀铺技术。利用久保田、洋马等类型收割机,在其出草口加装碎草匀铺扩散装置,收割机离地面10厘米左右收割水稻,同时启动切碎和碎草匀铺扩散装置,使水稻秸秆切碎成5-8厘米长并被均匀分散在同等割幅范围内,为后续高效高质旋耕灭茬作业奠定基础。②稻草深埋整地技术。采用铧犁将稻草深翻埋草后旋耕整地,或2次深旋埋草(横竖两遍),确保稻草翻入土壤15厘米,提高整地质量和稻草还田均匀度,满足播种要求,有条件地方每亩可增施2000公斤左右的有机肥,以加速秸秆腐熟。③适墒机械匀播、播后镇压技术。墒情适宜时播种为佳,遇到干旱可造墒播种和播后窨水沟灌。墒情适宜,适耕性好采用机械条播,土壤含水量较高采用机械均匀撒播。播种后,根据墒情和土壤类型,及时进行镇压。利用麦田镇压器进行作业,土壤含水率偏高可缓压、轻压,土壤含水率偏低可早压、重压;砂土地区以及粘土地区坷拉大要重压,其它土壤类型根据还草量大小决定镇压强度,草量大可适当重压,草量少可适当轻压。
2、配套技术:①适当增加播种量。稻草全量还田后,对小麦出苗受到一定的影响,适当增加播种量以确保基本苗,一般播种量增加5%左右。墒情适宜时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土壤偏旱时调节为3-5厘米。②C/N调控与高效施肥技术。一般每亩需施纯N 16-18公斤, N:P:K比例为1:0.5:0.5左右。肥料运筹采用“V”型两促施肥法(即施足基肥,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施肥比例上要适当增加基肥中氮肥用量,满足秸秆腐解和麦苗生长的氮素需求。③三沟配套,覆土盖籽。播后及时进行机械开沟,做到内外三沟配套,均匀抛洒沟泥,增加覆盖,减少露籽和防冻保苗。沟宽20厘米以上,沟深25厘米以上,确保涝能排,旱能灌,灌排畅通。④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害预测预报,适时选用安全、无(低)残留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粘虫、蚜虫和麦田杂草。农药在使用种类、使用浓度、时间、残留量方面按照说明书和植保部门的要求进行,保证安全高效。
适宜区域:全市稻草全量还田麦区。
2016年推广基础:全市120万亩。
2017年预期目标:2017年秋播我市预计应用面积150万亩。亩增收15公斤以上,节本增效30元以上。
重点推广县(区):全市小麦主产县(区)。
注意事项:根据不同作业要求选择相应农业机械,并做到农机与农艺相配套,提高播种质量,提高出苗率,促进全苗、齐苗、壮苗。
推荐单位: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专家团队:李必忠、石广跃、张军。

二、稻田套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在水稻收获前先种麦,后割稻争得了季节主动,可以做到养老稻与早种麦两不误,利于稻麦双高产。
增产增效情况:与水稻收获后播种相比,小麦播种提前7-10天,增产3-5%,采用套播方式减少机械整地播种环节,节约机械成本50-60元/亩,合计每亩节本增效90元以上。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适时套播。掌握在收稻前7天左右播种,确保收稻时与小麦齐苗(1叶1心)基本吻合,利于形成壮苗;忌盲目早播,共生期过长,造成弱苗。对稻草全量还田的田块,要适当缩短套播共生期,宜在水稻收获前3天以内套播,收稻时小麦正发芽为宜,可充分利用小麦发芽出苗时顶土能力强的优势,减轻稻草压苗损苗及造成的弱苗,同时采取适当留高茬,减少稻草覆盖厚度,做到碎草匀铺,播后镇压等措施促进齐苗壮苗。②合理肥料运筹。一般每亩需施纯N N:P:K比例为1:0.5:0.5左右。肥料运筹上:一是收稻前每亩套施高浓度复合肥15公斤、尿素10公斤左右,确保“胎里富”实现早发壮苗;二是及早追施壮蘖肥,达到基肥不足苗肥补,越冬和返青期对发苗不足或脱力落黄的田块应适量补施平衡肥;三是重施拔节孕穗肥,以倒3叶和剑叶两次施用为佳,预防后期脱力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③及早覆盖促壮苗。一般在收稻后齐苗期进行有机肥覆盖,有条件地方,每亩用土杂肥公斤覆盖。3叶1心前结合三沟配套和机械开挖田内沟,适当加大开沟密度,沟土均匀覆盖小麦根系,增强防冻能力。
2、配套技术:①选择抗倒品种,药剂拌种。稻套麦根系分布浅,要选用抗倒、抗冻能力强,株型紧凑的品种,播种前用化控制剂拌(浸)种,矮化增蘖、控旺促壮。②适量匀播。套播麦早播早发,但收获水稻时易损苗,因此要适当增加播种量,适期播种量介于常量播种与精量播种之间,迟播田块适当增加播种量,有条件地方通过弥雾机喷种等方法确保播种均匀。播种时如墒情不足造墒播种,即在套种前2-3天灌跑马水,及时排干。③适时化除。播种前后未化除的套播麦田,在割稻离田后6-7天、草龄2-3叶化除。④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害预测预报,适时选用安全、无(低)残留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粘虫、蚜虫和麦田杂草。
适宜区域:腾茬迟于小麦播种适期的水稻茬口,且有套播习惯的稻茬麦地区。
2016年推广基础:55万亩。
2017年预期目标:2017年秋播我市预计应用面积60万亩。
重点推广县(区):淮安、涟水、淮阴区、洪泽等有套播基础地区。
注意事项:根据当地生态特点,选用适应本地条件的小麦品种,适时套种、合理密度、科学施肥,实现高产。
推荐单位: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专家团队:李必忠、石广跃、张军。

三、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与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淮安地处苏北平原腹地,稻麦两熟周年存在突出的季节矛盾,特别是近年来水稻小苗机插等轻简栽培面积扩大及偏迟熟水稻品种的扩大应用,稻麦迟播迟熟,加剧了稻麦两熟生长季节紧张,影响了稻麦周年的高产稳产。该技术是在研究稻麦高产群体形成规律和栽培技术定量化原理基础上,按叶龄进程为主线把稻麦生育进程和器官建成诊断定量化,按高产群体形成规律把群体动态指标定量化,按措施效应规律把栽培技术全程定量化,从而形成了能使稻麦生产全程调控技术指标精确定量的生产技术体系,实现稻麦周年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协调统一。
增产增效情况:稻麦周年亩增产5%以上,亩增效150元左右。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主体种植模式。以种植方式、品种、接茬、耕整地优化为重点,构建并应用 “淮北和沿淮地区粳稻(毯苗机插/钵苗机插/抛秧)—小麦机械匀播”为主体的稻麦周年高产种植模式。②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主体种植模式适用稻麦品种。通过品种生产力比较与筛选,淮北片布局安排为水稻:连粳7号、连粳6号、宁粳4号等中熟中粳品种,小麦:淮麦20、淮麦28、淮麦31、淮麦33、烟农19、济麦22等,淮南地区水稻淮稻11、南粳9108、武运粳27等,小麦:淮麦30、淮麦27、郑麦9023、宁麦13、扬麦16等品种;③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主体种植模式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以高产高效和及时让茬为核心,以机械化轻简化精确化手段,重点应用水稻旱育化控壮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25cm行距增密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钵苗抛(摆)栽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小麦免(少)耕机械匀播高产栽培技术、稻田套播高产栽培技术、稻草全量全苗壮苗技术等。
2.配套技术 :①秸秆全量还田机械配套技术。通过机械收获时,开动机械切碎与分散装置,做到秸秆切碎(5-8cm),全田均匀分散,并用较大功率拖拉机旋耕埋没秸秆。②测土配方与精确施肥技术。以土定肥,科学确定N、P、K及微肥合理比例;以产定肥,精确确定肥料用量与前后使用比例。统筹稻麦两季肥料使用。③病虫草无害化防治技术。根据稻麦病虫害发生规律,开展无公害综合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适宜区域:全市稻麦两熟主产区。
2016年推广基础:全市约120万亩。
2017年预期目标:2017年我市预计应用面积150万亩,水稻亩产650公斤以上,小麦亩产450公斤以上,周年亩增产5-8%,亩增效150元。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全市稻麦主产县(区)。
注意事项: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程序;针对不同稻区情况,选择适宜稻麦品种;配套农机农艺高产栽培技术,确保种植质量。
推荐单位:淮阴区农业委员会、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专家团队:李必忠、石广跃、张军。

四、机插水稻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在机插水稻高产群体动态诊断定量与肥水精确管理定量获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通过机插秧生长发育诊断指标、高产群体形成指标、适龄壮秧培育、合理基本苗、肥水管理等关键技术精确定量,使机插水稻生育全过程各项调控技术指标精确化的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在生产中,用适宜的最少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实施适宜的最小投入数量,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进行有序的精准调控,使机插水稻栽培管理“生育依模式,诊断看指标,调控按规范,措施能定量”,利于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协调的综合目标。
增产增效情况:亩增产20公斤以上,亩增效60元以上。
1.核心技术:①基本苗精确定量技术。以凌启鸿等建立的水稻群体基本苗公式:X(亩合理基本苗)=Y(每亩适宜穗数)/ES(单株可靠成穗数),进行群体基本苗精确计算。ES由移栽时带蘖成活数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发生的分蘖数两部分组成。具体预算本田期有效分蘖发生数时,则根据移栽活棵后至N-n叶龄期以前的有效分蘖叶龄数和相应的分蘖理论值,以及当地高产田平均的分蘖发生率(超高产栽培籼型杂交稻一般取0.8,粳稻取0.7)来计算。②精确定量施肥技术。根据斯坦福的差值法公式计算施氮量:施氮总量(公斤/亩)=(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供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单季粳稻亩产600~700公斤的百公斤稻谷需氮量为1.9~2.0公斤,基础产量300~400公斤的地力水平的每百公斤稻谷的需氮量为1.5~1.6公斤,氮素当季利用率为42.5%(40%~45%)。氮肥运筹,大、中、小苗高产栽培的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分别为4:6、5:5、6:4,前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基蘖肥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穗肥在中期叶色褪淡后于倒4、倒2叶施入。磷、钾肥用量按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比例而定;磷肥基施,钾肥50%作基肥,50%作拔节肥。③节水灌溉技术。按活棵返青期、有效分蘖期、控制无效分蘖期、长穗期和抽穗结实期5个时期精确定量实施。活棵返青期采取2~3厘米水层与间隙露田通气相结合,特别是秸秆还田条件下,在栽后2个叶龄期内应有2~3次露田。其中,水稻机插小苗移栽后一般宜湿润灌溉;移栽后长出第2张叶片后,应结合施分蘖肥建立2~3厘米浅水层;当全田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左右时及早自然断水搁田,直至拔节期通过2~3次轻搁,使土壤沉实不陷脚,叶片挺起,叶色显黄;拔节后的整个长穗期实施浅水层间歇灌溉,以促进根系增长,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和株高,使株型挺拔、抗倒,改善受光姿态;开花结实期实施湿润灌溉,保持植株较多的活根数及绿叶数,植株活熟到老,提高结实率与粒重。
2.配套技术:①麦秸还田全程机械化稻作技术。用久保田类联合收割机距离田面10厘米左右收割麦子,同时开动切碎机械,按10厘米左右长度切断麦秸并均匀分散于田面。或用桂林类联合收割机滚动式扎碎麦秸,人工分散于田面。切碎麦秸分散于田面后灌浅水层,均匀撒施基肥后实施麦草带水浅旋耕还田。水层以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为准,保证泥草充分混合提高田面平整度,旋耕后田面露草量以每平方尺竖立的碎草在10根以内。②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根据病虫测报资料,及时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采取科学的防治策略,提高病虫草害防治效果。
2016年推广基础:全市推广应用面积100万亩。
2017年预期目标:全市推广应用120万亩。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全市水稻主产县(区)。
注意事项:根据水稻出叶和各部器官生长之间的同步、同伸规则,以叶龄模式对水稻品种各部器官(根、叶、蘖、茎、穗)的建成和产量因素形成在时间上作精确定量诊断。麦秸切碎撒匀,培育适龄矮壮秧,合理进行肥料运筹。前期适当露田,调节肥料运筹。每亩比秸秆未还田的田块增施尿素5-8kg或碳铵12-15kg,此后酌减追肥用量;麦秸还田后泡田1-2天,栽后及时露田通气。
推荐单位: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金湖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专家团队:李必忠、石广跃、刘仁梅。

五、水稻规模化集中育秧技术
技术概述:该技术是水稻育秧技术和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发展,是按照规范化、标准化原则建立适度规模集中育秧基地,根据壮秧培育技术要求进行统一育秧、统一管理和统一供秧的一种集约化水稻育秧方式与技术。水稻规模化集中育秧通过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育秧物资、统一播种作业、统一秧田管理、统一秧苗供应,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家家育秧、户户管理、难以育好秧、育壮秧”的问题,它不仅有利于培育标准化壮秧、降低育秧成本、提高育秧效率,而且还利于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促进水稻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增产增效情况:亩增产5%以上,亩增效益50元左右。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规划好集中育秧地点和规模。因地制宜,规模适度,运秧便利。集中育秧规模一般以15亩左右为宜。②采取露地、大棚、工厂化等多种集中育秧形式。根据生产条件,因地制宜,选用露地规模化集中育秧、硬地硬盘集中育秧、大棚集中育秧、工厂化智能集中育秧等多种集中育秧形式。③精确播量,注意匀播。机插秧一般常规粳稻每盘播干种子120g左右、杂交稻90g左右;抛秧一般每盘播干种子50g左右。采用机械流水线播种或人工播种,要注意提高播种的均匀度。提倡机械流水线播种,一次完成上底土、喷水、播种、盖籽等多道工序,实现盘土量适宜平整、播量准确均匀、覆土盖种均匀全面,保证秧苗出苗整齐、生长均匀、苗质粗壮。④适期分批播种。根据前茬收获让茬及移栽时间倒推确定播种期,并根据耕整地的农时时间,以及机具、劳力、灌溉水和插秧作业量等生产条件实施分批播种,考虑好每期播种的间隔天数和播种面积,以保证秧苗适龄移栽。⑤控水旱育。机插秧揭膜前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揭膜至2叶期建立平沟水,2叶期后保持盘土湿润;抛秧播后至1叶1心期保持畦面湿润,1~3叶期以浅水、湿润为主,3叶期后严格旱管,看苗补水。有条件的可以安装微喷头喷水装置,在育秧过程中可以根据秧苗生长状况及时启动喷水装置补水,秧苗水分管理完全可控,确保不缺水、不淹水,控水效果非常好。
:①种子准备与处理。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主导品种,并在播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②选用适宜的育秧介质。可以采用营养土育秧、基质育秧或营养土与基质混配育秧。③叠盘暗化催芽技术。即以40张左右盘堆为一堆,堆与堆之间留10厘米左右间距以便通风和起运操作,每堆顶部各放一张空盘封顶,并用黑色遮阳网将秧堆四周覆盖严实,于室内堆放48小时左右进行暗化处理,以80%稻谷整齐露白苗出土1厘米左右为宜,然后移至秧板。④治虫防病。重点防好灰飞虱、稻蓟马、稻象甲、螟虫等。可用防虫网阻止害虫侵入,移栽前2~3天揭网炼苗,并施用送嫁药。不用防虫网的,及时关注植保信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对症用药防治。
2016年推广基础:全市应用于大田水稻面积约80万亩。
2017年预期目标:应用于大田水稻面积约100万亩。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全市主要水稻产区。
注意事项:控制适宜播量,适期分批播种。
推荐单位: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金湖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专家团队:李必忠、石广跃、刘仁梅。

六、优质食味稻米清洁高效生产技术
技术概述:选用优良食味品种,按照绿色、有机稻米生产标准,配套稻鸭共作、绿肥轮作等种养结合有机循环模式,生产绿色、有机稻米,通过实施精深加工和品牌溢价,大幅提高水稻产值的一项技术模式。
增产增效情况:每亩纯效益达2000元以上。同时通过发展绿色、有机稻米生产,减少农药、化肥投入,种植绿肥休耕养地,有利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品种应用。选用南粳9108、南粳5055等综合性状好、食口性和商品性突出、生育期适宜的优良食味品种。②肥料减量增效技术。按照农业部化肥零增长的要求,根据品种类型和不同种植方式的需肥特性,定量化设定肥料用量以及基蘖肥、穗肥运筹比例。采取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设置合理的有机肥和化肥比例,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优质稻产量和品质形成。③农药减量防控技术。开展病虫草害监测预警,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型植保药械、专业化和社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相融合技术,全面推进“农药减量控害”。
:①高效种养技术。可选用稻鸭共作、水稻—绿肥—羊(鹅)生态种养循环生产等绿色、有机生产模式。②绿色病虫防控。采用太阳能诱杀器等无污染、无能耗的绿色杀虫手段,对水稻病虫进行诱杀,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③稻米储藏与加工。采用低温远红外干燥技术,干燥均匀,精确控制含水率,减少黄米、断米现象;采用保鲜库进行稻谷仓储,实现稻米的保鲜,保持最佳口感;采用稻米精碾、抛光、色选等调质技术,以及稻米分级及各类包装、保鲜处理技术,提高稻米产品科技含量和外观商品品质。④稻米品牌营销  将主打产品进行商标注册、质量认证、产地认证,绿色产品认证及有机产品认证等,通过广告宣传引导,扩大品牌知名度。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及O2O技术,线上线下结合,拓宽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量,实行优质优价。
适宜区域:生态环境优良、稻米产业化基础较好的地区。
2016年推广基础:2016年全市推广种植100万亩。
2017年预期目标:2017年推广面积100万亩。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生态环境优良、稻米产业化基础较好的县(区)。
注意事项:目生产基地应远离城镇、工厂及交通干线,周围5公里范围内无污染源。有条件的独立水系灌溉,做到灌排分开。按照绿色、有机稻米生产标准,精准实施肥水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清洁生产技术。
推荐单位: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淮阴区农业委员会。
专家团队:石广跃 、吴如华、朱光 。

七、小麦机械条(匀)播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通过农机农艺配套,采用机条播或机械均匀撒播,适用化程度大幅提高,实现“一个控制、两个提高”,即控制播种量,提高作业效率和出苗均匀度,解决大面积生产中存在的播种粗放、播量偏大、均匀度不高等问题。
增产增效情况:与人工撒播相比,有利于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大面积平均每亩增产5%左右,亩节约种子人工成本30元以上,每亩增效100元左右。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旱茬机条播技术。由于旱作物腾茬相对较早,土壤适耕性较好,实行机条播,有条件可采用免耕条播机,一次性完成灭茬播种,也可在灭茬整地基础上采用宽幅精播机进行机条播。②稻茬机条播技术。水稻收获较早,腾茬及时,墒情适宜,适耕性好,可采用大型条播机,一次作业完成灭茬、浅旋、开槽、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适期早播的高产田块,应适当调整行距,改常规每幅6行为5行。根据土壤墒情调节播种深度,墒情适宜时控制在2-3厘米,土壤偏旱时调节为3-5厘米。中速行驶,确保落籽均匀,避免重播或拉大行距,避免田中停机形成堆籽。③稻茬机械撒播或带状条播技术。对于土壤含水量较高、免耕机条播作业时易出现堵塞排种管、缺苗断垄的田块,宜采用机械均匀撒播或带状条播。可对免耕条播机进行简易改进,即:拆除免耕条播机的部分或全部旋切刀,拆除播种开沟(槽)器和排种管,在播种箱下方增加一倾斜的前置式挡板,种子经挡板均匀摆播于地表,播种、浅旋盖籽同步完成。采用机械均匀撒播或带状条播,使得机械对腾茬、墒情、土质和秸秆还田的适宜弹性更宽,效率更高,降低能耗,对沙土、壤土、粘土均可适用,即使土壤含水量较高时也能机械播种。
:①适期适量播种。适期早播采用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2-14万;适期播种采用半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4-18万。适期晚播采用常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8-22万;迟于播种适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1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晚播独秆栽培,淮北地区最多不超过35万基本苗,淮南地区最多不超过25万基本苗)。②科学运筹施肥。亩产500~600公斤小麦,一般每亩需施纯N 16-18公斤,同时增磷补钾,达到N:P:K为1:0.5:0.5左右。肥料运筹采用“V”型两促施肥法,即施足基肥(占一生总施氮的50-60%、总施磷的50%、总施钾的50-70%,基肥不足时可适量补施部分苗肥),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占一生总施氮的40-50%、总施磷的50%、总施钾的30-50%),促进壮秆大穗。③落实抗灾应变措施。播后及时进行机械开沟,做到内外三沟配套,适时化除和防病治虫,因苗化调控旺促壮,防冻、防倒、防高温逼熟。
适宜区域:全市小麦主产区。
2016年推广基础:2016年全市推广种植70万亩。
2017年预期目标:2017年拟推广80万亩。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全市小麦主产县(区)。
注意事项:根据不同墒情选择不同机械播种方式。
推荐单位: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淮阴区农业委员会。
专家团队:石广跃 、吴如华、朱光 。

八、稻茬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淮安是稻麦两熟制粮食主产区,往往由于前茬水稻收获、腾茬偏晚,或因干旱、降雨过多等不利天气影响推迟小麦播期等原因而形成稻茬晚播小麦。晚播小麦由于冬前生育天数少,积温不足,常表现为冬前苗龄小、苗质弱、次生根条数少、分蘖很少或基本不分蘖;早春随着气温回升,晚茬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快,群体生长量大,主茎与分蘖、分蘖与分蘖之间竞争较为明显,影响成穗数和穗粒数。同时,由于晚播小麦幼穗分化开始晚、分化时间短,不孕小穗和小花相应增加,每穗结实粒数减少。而且,由于晚播小麦抽穗、开花期推迟,生育期后延,致使灌浆持续期缩短,在灌浆期极易遭受干旱、干热风或涝湿、病虫等灾害,致使穗粒重和产量降低。根据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以促进主茎成穗为主要内容的“四补一促”配套栽培技术。该技术先进成熟,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且增产效果显著。
该项技术在苏北地区均有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并获得淮安市农业地方标准立项,其中小麦促早发小麦拌种剂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0)。
增产增效情况:小麦亩增产10%以上,亩增效益100元以上。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 ①选用良种,以种补晚:稻茬晚播小麦播种时应选用阶段发育较快,营养生长时间较短,灌浆速度快,耐迟播早熟和抗干热风能力强的春性、偏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淮麦30、淮麦39、淮麦40等都是适宜淮安地区晚茬播种的偏春性小麦品种。
②增施肥料,以肥补晚:稻茬晚播小麦播种时必须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目标产量要求,增大施肥量,并做到因土配方施肥和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以促进稻茬晚播小麦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夺高产。一般每亩产量400千克左右的稻茬晚播麦田,基肥以每亩施有机肥3000千克、尿素15~20千克、过磷酸钙40~50千克为宜,同时,每亩还可用2.5千克尿素做种肥,但应注意将种、肥分开,以防烧种。
③加大播量,以密补晚:稻茬晚播小麦必须根据播期和所用品种特性,适当加大播量,走依靠主茎成穗夺高产的路子。稻茬晚播小麦在10月20日前后播种的,每亩播种量以10~15千克为宜;10月25日以后播种的,每亩播种量以15~20千克为宜,在此之后每晚播1天每亩增加播种量0.5千克,但每亩播种量最多不宜超过30千克。
④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稻茬晚播小麦必须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播种质量,做到以好补晚。其具体措施是:在不影响前茬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早收获、早腾茬、早整地、早播种,成熟一块,收获一块,播种一块,以争取麦苗带蘖越冬。前茬作物收获后,要抓紧时间深耕细耙,精细整平,力争一播全苗。若因劳力、机械动力等原因来不及精细整地的麦田,可采用浅耕灭茬播种或串沟播种,待小麦出苗后再进行中耕松土;对于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前带茬浇水,也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抓紧造墒及时耕耙保墒播种,或在小麦播种后立即浇“蒙头水”,待适墒时及时松土保墒,助苗出土。稻茬晚播小麦要在足墒的前提下,适当浅播,以达到早出苗、多发根、早生长、早分蘖的目的,适宜的播种深度一般以3~4厘米为宜。为使晚播小麦早出苗,最好在播种前用20~30℃的温水浸种5~6小时,捞出后晾干播种,采用这种方法比播种干种子一般可提早出苗2~3天。
⑤精细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晚播小麦必须精细科学管理,在确保麦苗安全越冬的基础上,促其早发快长,加速苗情由弱转壮。晚播小麦冬前一般不需要进行施肥浇水等田间管理作业;进入越冬期之后可施用腊肥,以补充养分供应,增强抗冻能力。晚播小麦早春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中耕划锄,促麦苗早发快长。晚播小麦采取氮肥后移技术,氮肥总量减少15-20%,基苗:拔节孕穗肥为4:6左右。晚播小麦应狠抓春季肥水管理。两叶一心时施平衡肥施尿素10~15千克/亩;对于基施磷肥不足的晚播麦田,每亩可补施磷酸二铵10千克;对于地力水平较高、底肥施用充足的晚播麦田,可适当推迟到拔节期再追肥浇水;对于分蘖少、群体不足的晚播麦田,应在返青后期追肥浇水,以促进春季分蘖增生。稻茬晚播小麦应注意浇好孕穗灌浆水,降雨多的年份或稻茬晚播麦田还应重视降湿防渍,以利于籽粒灌浆,增加粒重。晚播小麦后期若出现脱肥症状,在抽穗至乳熟期每亩可叶面喷施1.5%~2%的尿素溶液50~75千克;对有贪青晚熟症状的晚播麦田,每亩可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千克左右。
2.配套技术 :①清沟理墒、镇压技术。田间“三沟配套”,防止在小麦苗期及后期发生渍害。小麦播种后及时镇压,达到保墒目的;在小麦苗期发生徒长时及时镇压,控制徒长。
②化学调控技术。生化制剂可以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增加小麦产量、改善小麦品质。小麦可以选用促进小麦早发、抗低温的拌种剂拌种,促进小麦发芽,培育壮苗。预防小麦倒伏,可以选用劲丰谷德在小麦生长后期应用,降低株高,强根、壮秆、护叶,提高小米抗倒伏能力,预防倒伏的发生,一般每亩用劲丰谷德100毫升对水喷雾即可。预防小麦倒春寒冷害,可以选用生化制剂粒宝宝,及时喷施,提高小麦体内生物酶的活性,增强小麦抗低温能力,减轻低温危害,一般每亩用粒宝宝200毫升兑水喷雾即可。预防小麦干热风,可以喷施小麦维他灵,进行预防和补救,减轻干热风的危害,一般喷施小麦维他灵50毫升/亩。
③稻茬晚播麦田病虫害防治技术。注意对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适宜区域:全市稻麦双熟制产区。
2016年推广基础:全市推广应用150万亩。
2017年预期目标:全市稻麦产区推广应用180万亩,稻麦增产8%以上。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全市迟播稻茬麦区。
注意事项:选好适宜本地区晚播品种,根据播期适当增加播量,提高播种质量,以好补晚,科学肥水运筹,防治后期倒伏与早衰。
推荐单位: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专家团队:王伟中、顾大路、杜小凤、吴传万。

九、稻麦田全程减药控草技术
技术概述:受耕作方式改变、气候变化异常、杂草抗药性水平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稻麦田杂草发生种类多、数量大、危害重,常规化除成本高、防效不稳、药剂用量大、药害频发,对稻麦正常生长和高产稳产构成重大威胁。本项技术在系统调查了稻麦田杂草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明确了稻麦田抗性杂草对不同除草剂的敏感性,筛选了获得高效、安全除草剂新品种,结合因地制宜的农业除草措施,建立了可有效控制草害的稻麦田全程减药控草技术体系,已示范20多万亩次,在稻麦整个生长期内化学除草剂使用次数减少1~2次,杂草综合防效达95%以上,并对稻麦生长安全。
增产增效情况:推广稻麦田全程减药控草技术,可有效控制草害,保障稻麦高产稳产,并在稻麦整个生长期内减少使用化学除草剂1~2次。如果以每次化除的药剂成本15元/亩、人工成本20元/亩计算,每亩可节省成本35~70元;平均每亩增收稻麦产量30千克以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定期草情监测技术。通过应用江苏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进行稻麦苗期、生长期、开花期、换茬期杂草群落动态监测,根据杂草发生数量,制定相应的杂草防除技术规程,实现“减药控草”的可持续综合管理。②新防除策略应用技术。即“三封一杀”策略,在稻麦播栽前后应用安全有效的土壤封闭除草剂,到稻麦分蘖前后根据草相选用茎叶处理除草剂。③新除草剂应用技术。针对稻麦田抗性杂草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等,完善47%氯吡?丙?异丙WP、10%噁唑?氰氟草乳油等新除草剂应用技术,尤其是用药适期要准、用药量用水量足等。④农业措施控草技术。通过实施合理轮作换茬,强化栽培技术管理,采取断源、截流和竭库,降低土壤潜杂草群落的规模,减轻杂草发生数量。⑤全程减药控草技术。以作物栽培特点、杂草发生规律、田间管理特点、除草剂新品种使用技术以及农业措施为构件,完善有效防除抗性杂草的稻麦田全程减药控草技术体系。
2.配套技术:①稻麦田化除精准施药技术。根据杂草发生规律、田间水分状况、除草剂新品种新剂型特点,推广稻麦田化学除草剂精准施药技术。②稻麦田精耕细作管理技术。结合稻麦田杂草生长状况、除草剂特性,加强稻麦田精耕细作管理技术的推广,尤其是水稻的适期排灌技术。③专业化统防统治控草技术。以规范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全面推进杂草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适宜区域:全市稻麦连作栽培区。
2016年推广情况:全市示范应用2万亩次。
2017年预期目标:全市预期推广5万亩次,以化学除草剂减少使用1次,每次使用的化学除草剂药剂成本15元/亩、人工成本20元/亩;每亩增收产量30千克。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涟水县、洪泽区、淮阴区等。
专家团队:施保国 ,朱新云,马学文。

十、稻麦抗逆稳产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淮安是江苏的粮食和农副产品重要生产基地,稻麦是淮安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生产安全决定着全市的粮食生产安全。近几年,异常气候(大雨、大风、低温等)频发,呈新常态趋势,造成倒伏、低温冷害现象严重,极大地影响稻麦产量的品质。围绕稻麦“高产、稳产、优质”的生产目标,采取“以高产优质品种为基础,以科学栽培技术为主导,以生理调控抗逆为辅助”的丰产技术路线,以“壮苗、科管、抗逆”为核心,以“培育壮苗、肥水调控、综合化调”为关键技术,把抗逆应变提前到播种环节培育壮苗,后期主动化调控逆,通过适期播种(移栽)培育壮苗、适宜基本苗(播种量或移栽密度)、适宜行距、高播种或移栽质量(播种或移栽均匀度与适宜播深或栽插深度)、肥水科学管理、防低温、防倒伏等综合技术措施,实现稻麦丰产稳产。
该项技术在苏北地区、苏南部分地区和江苏农垦系统均有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其中增产抗倒化控制剂已在农业部取得登记证且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8),并被江苏省作栽站列为稻麦抗逆推荐使用产品。
增产增效情况:稻麦亩增产8%以上,亩增效益100元以上。
1.核心技术:①培育壮苗技术。播种或移栽质量并配以适宜密度是稻麦实现高产优质的重要保证。培育壮苗是稻麦抗逆增产的前提保障。半冬性小麦品种播期在10月1-15日,半冬偏春性品种在10月10-25日,12-16万/亩基本苗能实现亩产600公斤以上。迟于播种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0.5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晚播独秆栽培的田块基本苗不超过35万)。播种前要用合适的小麦拌种剂进行拌种。水稻在5月15-20日播种育苗,采用大壮苗移栽,一般在6月1-10日机插移栽。水稻育苗采用机插育秧肥和拌种剂进行培育大壮苗。
②肥水科学管理技术。小麦产量目标600公斤/亩以上中强筋小麦,适宜的施氮量为16-20公斤/亩、拔节孕穗肥施用比例40%以上,N:P2O5:K2O为1:0.6~0.8:0.6~0.8;根据气温、土壤墒情、苗情等情况酌情灌水,重点在小麦孕穗期灌好孕穗水,以“跑马水”为好,不可漫灌。从高产优质的角度考虑,水稻一般亩施氮量20-22kg,增施磷、钾、硅以及微肥等,N:P2O5:K2O比例要求达到1:0.5:0.7。前后期施氮比例调整为6:4。基蘖肥中基肥与分蘖肥比例为3:7,其中分蘖肥于移栽后5天、10天分两次等量施用;穗肥于倒4和倒1.5叶期分两次施用。采用浅水湿润灌溉法,秧栽后露田2-3次促扎根活棵长粗,达到够苗80-90%时脱水搁田,以多次轻搁为主,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气体交换和释放有害气体。拔节以后灌浅水层,自然落干至表土湿润,手按有印迹,但手不沾土,再灌浅水层,如此往复,最后两次灌水时,土壤水分还可偏低一些。
③生理调控抗逆技术。通过调整稻麦播期,合理避开低温时期降低低温冻害、冷害发生的机率;通过种子处理,促进种子发芽,培育壮苗,提高稻麦苗体素质,提高稻麦苗期抗低温能力,减轻低温冷害、冻害的为害。预防倒春寒和稻麦生长后期的低温冷害,可以通过使用合理的生化制剂激活稻麦体内活性酶的活性,增强稻麦抗低温冷害能力,减轻低温冷害的为害。通过科学合理的农艺措施辅助生化制剂预防小麦干热风的为害。疏通田间沟渠,及时排放田间水分和喷施叶面肥促进生长,减轻渍害。
2.配套技术 :①选择抗性稻麦品种。选择抗低温、倒伏能力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如淮麦33、淮麦20等;选择抗倒伏能力强水稻品种,如淮稻5号、淮稻14号、淮稻18、徐稻5号等;耐低温水稻品种如淮稻5号、武运粳21、徐稻5号等。
②生化制剂应用技术。生化制剂可以促进稻麦生长、提高稻麦抗逆能力、增加稻麦产量、改善稻麦品质。小麦可以选用促进小麦早发、抗低温的拌种剂,水稻可以选用水稻机插秧专用肥和拌种剂,促进水稻发芽、培育大壮苗。预防稻麦倒伏,可以选用劲丰谷德在稻麦生长后期应用,降低株高,强根、壮秆、护叶,提高稻麦抗倒伏能力,预防倒伏的发生,一般每亩用劲丰谷德100ml对水喷雾即可。预防小麦倒春寒和水稻后期低温冷害,可以选用生化制剂粒宝宝,及时喷施,提高稻麦体内生物酶的活性,增强稻麦抗低温能力,减轻低温危害,一般每亩用粒宝宝200ml兑水喷雾即可。预防小麦干热风,可以喷施小麦维他灵,进行预防和补救,减轻干热风的危害,一般喷施小麦维他灵50ml/亩。
③群体密度控制技术。控制稻麦群体密度,为稻麦高产稳产打下基础。通过合理的株行距,达到预期稻麦群体密度。群体密度过大,稻麦抗倒伏、低温能力下降,易受到倒伏、低温的危害。小麦苗期长势过旺、徒长,可以通过镇压,降低群体密度。
适宜区域:全市稻麦产区。
2016年推广基础:全市推广应用20万亩。
2017年预期目标:全市稻麦产区推广应用30万亩,稻麦增产约8%。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涟水、洪泽、金湖、盱眙、淮阴等县区。
注意事项:小麦时期播种,水稻大壮苗适龄及时移栽。根据稻麦病虫草害发生规律,结合植保部门的病虫草害测报数据,及时做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稻麦增产防倒生化制剂在稻麦上应用量不超过150ml/亩。水稻大壮苗适龄及时移栽。水稻育秧时覆盖薄膜或无纺布,需用透光性好、质量合格的薄膜或无纺布。水稻抗低温调理剂在水稻上应用量不超过500毫升/亩。
推荐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专家团队:王伟中、顾大路、杜小凤、吴传万。

十一、耕地质量提升技术
技术概述:耕地质量提升是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耕地质量提升就是采用工程、物理、化学、生物、农艺等综合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培肥改良土壤、协调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土壤缓冲性能、防控农田生态环境污染,促进作物高产稳产,增强农田持续生产能力。耕地质量提升综合技术推广就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集成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料、酸化土壤改良、补充耕地快速培肥、水肥一体化等培肥改土技术,多措并举改良土壤,提高耕地持续生产能力。
增产增效情况:通过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商品有机肥以及土壤障碍因素改良等,实行有机无机相结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不断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通过3-5年连续高强度综合培肥改土,可提高地力等级0.5个以上。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秸秆还田。主要是实行小麦、水稻、玉米等秸秆全量机械化粉碎还田、覆盖还田、留高茬还田、墒沟埋草还田等。其中,全量麦草还田机械旋耕即通过大动力机械进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并用适量秸秆腐熟剂(每亩2公斤以上)与腐熟有机肥或细土拌匀后撒施于秸秆上,旋耕至耕作层内,同时增施适量速效氮肥,调节碳氮比至25:1左右,加快麦草快速腐熟。墒沟埋草就是在没有大动力机械的地区,对本田部分麦草进行还田多余的秸草,利用麦田墒沟进行埋草,并施用秸秆腐熟剂,利用夏季高温高湿促进麦草快速腐熟,做到一沟多用,腐熟的草泥作为下茬基肥施用于本田。
②绿肥种植。选择净度、纯度、发芽率、水分含量等指标达到国家三级种子标准的紫云英、蚕豌豆、苕子等绿肥品种,适时进行选种、擦种、浸种和拌种,在冬闲田或耕作制度适合绿肥种植的区域进行适时播种。新种植区域用根瘤菌接种。利用稻田种植绿肥的,应适期进行播种,掌握好播量。播种时稻田土壤保持湿润,力争做到均匀。水稻收割后,开好“井”字沟和田边沟,达到沟沟相通,排灌自如,保持田面湿润而不积水,防止渍害。同时适当施用磷钾肥,实现“以小肥换大肥”的目的。
③商品有机肥应用。根据当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化系数、土壤有机质年矿化率确定维持耕层土壤有机质平衡的有机肥用量。具体依据当地土壤养分供应状况、作物类型和目标产量,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原理,采用同效当量法,确定亩施用商品有机肥数量,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原则上,粮食作物亩产量不少于150公斤,常年种植蔬菜基地叶菜类每亩每季不少于150-200公斤,果菜类每茬不少于200-300公斤,其他瘠薄土壤亩用量可达1吨以上。提倡机械施肥,深翻入土。
④酸化土壤改良。在土壤酸化严重(pH值在3.5~5.5之间)区域,使用石灰等酸性土壤调理剂产品,同时,采取增施有机肥等土壤培肥改良措施,调节土壤pH值至微酸性或中性,协调土壤理化性状。具体可根据土壤酸化程度和改良目标,合理确定石灰等土壤调理剂施用量及方法。石灰推荐使用量一般每亩50~75公斤。要求选用的石灰重金属含量低、质量可靠,使用安全。应用的其它土壤调理剂产品须经农业部登记,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限量要求。不得选用可能污染农田、以矿渣等为原料的土壤调理剂产品。土壤酸化调理剂在土壤翻耕前均匀撒施在农田表面,并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合。
⑤盐碱土壤改良。在地下水位和矿化度较高的沿海及淮北部分灌区,盐碱化是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限制因子,在开沟、排水、土地平整的基础上使用石膏等土壤调理剂产品,并配合土壤培肥技术应用,对盐碱土壤(pH值一般在7.5~9.5之间)进行改良,调节土壤酸碱度,降低盐碱。选用的石膏应重金属含量低、质量可靠,使用安全,其它土壤调理剂产品须经农业部登记,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限量要求。
⑥补充耕地快速培肥。对新增补充耕地(宅基地平整、沟塘回填、土地复垦、围垦滩涂脱盐等),通过深翻整平、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水旱轮作等技术措施,进行快速培肥,在2-3年内实现对土壤团粒结构、pH值等理化性质的改良及土壤养分、有机质等状况的改善,以满足农作物高产优质的需求。深翻整平就是采用适宜的客土覆盖或掺混,并配套好农田基础设施。增施有机肥就是选择当地适宜有机肥资源(腐熟的农家肥、无病菌感染的稻麦等农作物秸秆、商品有机肥等)进行高强度施用,每亩使用量≥2吨/年,机械深翻入土≥20厘米。合理施用化肥就是根据地力等级和种植的作物选用适宜浓度和用量的复混(合)肥。一般地力等级低的每亩年施用高浓度复混(合)100公斤以上,地力等级高的酌情减施。对于具备种植绿肥条件的补充耕地,应选择适宜品种进行绿肥种植,做到适期播种,接种根瘤菌,适施磷钾,促进固氮并适时翻压。对于可种植大宗农作物的补充耕地,应根据地力等级、适宜种植作物和目标产量,选用适宜的肥料品种和施用时间。在具备水旱轮作的地区要使农田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淹水过程,促进投入农田的有机物料能够腐殖质化,形成有机质。
2.配套技术 :①因地制宜,良种良法。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良种,科学施肥、水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在盐碱地或盐分较高的旱地土壤上严禁种植忌氯作物,慎用含氯肥料。②引淡洗盐,水旱轮作。对于盐分较高的土壤必须采用明沟工程排水或暗管排水等措施,引淡洗盐,或在实行水旱轮作的淹水过程放水养鱼。③沟渠配套,保障灌排。沟渠路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确保“灌得上、排得出”。
适宜区域:粮棉油、蔬菜主产区。
2016年推广基础:在全市洪泽、金湖等地建立7个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集成推广增施商品有机肥料、秸秆腐熟还田、绿肥种植、水肥一体化等培肥改土技术,辐射带动培肥改土技术推广应用。
2017年预期目标: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8个左右,在不同区域示范推广不同土壤类型培肥改土模式,示范区耕地质量和产出能力明显提升。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全市各农业县(区)、乡镇。
注意事项:根据区域地形地貌、轮作制度、种植方式、灌溉条件、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性状和现有工作基础等,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土壤改良技术并集成推广应用。
推荐单位:淮安市耕地质量保护站、涟水县耕地质量保护站。
专家团队:张杰、杨用钊、薛乐平、居立海、钱飞跃。

十二、叶菜优质安全快速高效周年生产技术
技术概述:通过合理的栽培模式和技术,小白菜等绿叶蔬菜可周年生产,满足居民叶菜每日、每餐消费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有机营养栽培基质在园艺作物栽培中广泛采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用环保型蔬菜有机营养基质和叶菜生产专用栽培基质配方,采取穴盘栽培容器和科学的灌溉方式,通过特定的营养液配方、缓释有机肥和配套的栽培技术栽培特色叶菜,夏秋季配合防虫网、遮阳网等措施,改善叶菜生育环境,快速栽培避免病虫害发生,不使用农药,实现叶菜周年安全、快速、优质、高效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品质和安全水平。
增产增效情况:叶菜周年生产采收10茬左右,单产水平较常规提高20%以上,生产效益提高25%以上,快速栽培不使用农药,产品安全优质,保证叶菜产品的周年供应。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 ①穴盘基质栽培技术。在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内,以泡沫板或塑料穴盘作为栽培容器,以有机营养基质作为栽培介质,进行穴盘叶菜快速周年栽培。基质中添加缓释性有机肥,浇灌清水,可实现有机叶菜高档生产栽培。②简易营养液栽培技术。采用简易、低成本管道式营养液栽培系统,采用专用营养液配方,快速栽培叶菜产品。③立体高效栽培技术。在塑料大棚等设施内,在采用单层栽培的同时,可采用架式立体多层栽培或管道式立体栽培模式及其配套栽培管理技术,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④喷灌技术。根据不同叶菜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按需进行合理灌溉,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夏季还能起到降温降湿,调节夏节叶菜生长环境的作用。⑤使用频振式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种类广,可诱杀多种叶菜蔬菜害虫,如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烟青虫、黄条跳甲、蝼蛄等。
:①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根据不同种类叶菜蔬菜、不同生育期、不同生长季节对光照、水份等的要求,采用相应规格的遮阳网,用相应方式进行覆盖。根据不同作物对光照的不同要求、天气情况变化和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来确定盖网和揭网的时间。②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采用上部覆盖薄膜避雨、周围覆盖防虫网通风防虫。主要采用:大棚覆盖,多用于小白菜、甘蓝等叶菜类蔬菜的生长及夏秋季蔬菜育苗;大型平棚覆盖(顶部不覆盖薄膜),用于大规模叶菜生产技术。③夏季大棚遮阳网农膜结合覆盖技术。膜下网上,膜避雨,网遮阳,晴天30℃以上时,上午9时盖,下午4时揭;气温高于35℃时,白天盖,夜晚揭。
适宜区域:金湖、盱眙、洪泽等蔬菜产区。
2016年推广基础:示范应用1000亩左右。
2017年预期目标:在全市示范应用1500亩以上。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金湖、盱眙、洪泽等设施蔬菜栽培地区。
注意事项:叶菜生产基地务必实现周年栽培,防虫网覆盖务必一盖到底,牢固严实,以增强防虫防风能力。采用喷灌灌技术需要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如灌溉设施、储水设施、水质净化设施等。
推荐单位: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专家团队:宛汉斌、曹步霆、闫海霞。

十三、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技术概述:通过将农业防治、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科学用药等单项防治技术进行优化集成,根据作物种类、生产方式、病虫种类、防治基础和技术目标制定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绿色防控组装与集成的配套技术。
增产增效情况:蔬菜主要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10%以下,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次左右,使用量减少20%,综合效益提高10%以上。
技术要点:将各种农业(生态)、物理、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进行有机协调和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生产者容易接收和实施的技术。
1.核心技术:①轮作控病。针对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返碱严重的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推广水旱轮作控病技术,控制土传病害;同时解决返碱严重的连作障碍,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种植模式有水芹—瓜类、草莓—菱角、西(甜)瓜—荸荠、旱作水芹—莲藕、茭白—茄子、水稻—叶菜等。②冬春烟粉虱防治。抓好冬春季烟粉虱防治是控制全年烟粉虱发生的关键。重点抓好50目防虫网育苗、大棚通风口防虫网阻隔、无虫苗移栽、摘除下部老叶、黄板诱杀、棚内种植苘麻、葎草等诱集植物集中防治、棚周种植蓖麻等拒避植物驱赶等农业、物理和生态防控技术应用。使用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和保护利用瓢虫、草蛉、捕食螨和寄生蜂等天敌;揭膜前用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烯啶虫胺等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防治,压低扩散基数。③性诱杀和迷向性。针对露地叶菜鳞翅目害虫推广应用性信息素诱杀和迷向技术。性诱杀技术主要用于叶菜类鳞翅目害虫如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等,通过诱杀大量雄成虫,控制子代种群数量。性迷向技术主要用于防治小菜蛾、食心虫等。④生物农药应用。通过使用病原真菌、细菌、病毒以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推广多杀菌素、短稳杆菌、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多角体病毒、印楝素、苦参碱、甜核·苏云金等生物农药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蓟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二十八星瓢虫等,示范推广应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甜瓜枯萎病、番茄青枯病。⑤科学农药使用。示范推广应用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噻虫嗪、嘧菌酯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环境友好型农药。严格执行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规定,坚持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建立蔬菜农药使用档案,示范推广蔬菜质量安全全程管控,实现蔬菜病虫防治科学用药、质量控制和农药残留追溯机制。推广使用烟雾剂、烟雾机、静电喷雾器。
2.配套技术:①抗病(虫)品种选用。选择生产上抗耐病(虫)表现较好的品种,如冬秋温室推广应用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东方美二号等番茄品种、青椒上选用大果168、墨秀等抗(耐)病毒病的品种、西瓜上选用小果型的早春红玉、特小凤和中果型8424等高产抗病品种、大白菜选用绿宝、津东中青1号、鲁白11等抗病品种、花椰菜选用农乐、丰乐等抗病品种。②健身栽培技术。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适宜区域:全市蔬菜产区。
2016年推广情况:2016年已在全市示范推广10万亩。
2017年预期目标:示范推广20万亩,综合效益提高10%。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淮阴区、盱眙县、涟水县。
专家团队:施保国 、李春梅、宛汉斌、曹步霆、。

十四、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生态解除技术
技术概述:“淮安黄瓜”、“淮安红椒”是淮安的两大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设施黄瓜、红椒在淮安的种植有一定的规模,其中设施黄瓜种植面积近10万亩,淮安红椒种植面积近30万亩。“淮安黄瓜”和“淮安红椒”的规模化种植给广大菜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连续多年种植,易发生连作障碍。现在设施黄瓜、红椒的连作障碍现象在淮安非常严重,一方面造成黄瓜和红椒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另一方面为了防治连作障碍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既增加黄瓜、红椒的种植成本又破坏农业生态环境。
该项技术针对淮安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治方法的单一性和片面性,结合淮安地区气候、土壤、水利设施、主要蔬菜作物等实际情况,应用生态学原理,采取“全程防控、技术集成”策略,构建以水旱轮作为主线,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和生态防控技术为支撑的全程预防和解除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防控体系,来防治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减少化学农药的应用量增加蔬菜产量,提高蔬菜品质,增加设施蔬菜种植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该成果于2015年5月6日通过市级成果鉴定,成果在苏北日光温室黄瓜和红椒土壤连作障碍生态防控研发方面达国内领先水平,获淮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于2016年3月30日通过省级成果鉴定,在苏北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生态解除技术集成和推广机制方面创新性强,整体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获农业部丰收奖三等奖。
增产增效情况:对设施黄瓜、红椒连作障碍的防效达96.7%,减少化学农药2.74kg/亩,黄瓜、红椒增产5%以上,平均增效1594元/亩。
1.核心技术:①水旱轮作技术。水生作物主要选择选择生育期短的水稻品种或是湿栽水芹、空心菜等。在5月份黄瓜、红椒收获结束后及时晾田,整地筑畦,四周围埂,移栽。整个水生作物生长周期内保持田间水面高于畦面3-5cm,定期灌排水,排水时把水排到温室外面。湿栽水芹、空心菜、水稻的病虫害正常管理。10月中上旬水稻、湿栽水芹、空心菜收获结束,晾田,施基肥,整地,中下旬定植黄瓜、红椒。通过水旱轮作解决土壤盐渍化及土壤养分不均匀问题,同时在高温淹水的情况下可以杀死根结线虫成虫,且通过排水可以洗去盐分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该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7、ZL.9、ZL.2)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ZL.9、ZL.4)。②诱抗免疫技术。在黄瓜、红椒苗期喷施水杨酸、壳聚糖等免疫物质,提高黄瓜、红椒的免疫抗病性。在整地前,把含有苦参碱等成分的生态有机药肥作为基肥施用,破坏根结线虫的卵壳,降低土壤中根结线虫群体基数,同时补充土壤中亏缺的养分,解决土壤养分不平衡的现象。③凹土生态修复。通过在设施内撒施凹土来吸附土壤中黄瓜、红椒根系分泌的自毒物质,再通过有机活性酶的降解自毒物质,从而减少土壤中自毒物质的含量。每666.7m2撒施凹土4kg即可达到生态修复土壤的目的。
:①选用抗病品种或砧木品种。黄瓜选用津春3号、828、冬冠3号等抗病品种,推广采用嫁接换根技术,采用砧木品种(黑籽南瓜)强大的根系吸收能力和抗性,提高黄瓜抗逆抗病能力。红椒选用亨椒8号、新汴椒一号、超越2009等抗病品种。②设施蔬菜平衡灌溉施肥技术。根据设施蔬菜不同生育期、不同生长季节的需肥特点,按照平衡施肥的原则,在设施蔬菜苗期、生长期、结果期等阶段合理施肥。同时,选择适宜的灌溉设备,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按需进行合理的灌溉。③生物防治技术。在水生作物收获结束后整地前撒施生物农药苦参碱粉剂,每666.7m2撒施1.1%苦参碱粉剂2kg即可达到杀死土壤中根结线虫虫卵,减少土壤中根结线虫群体基数。
适宜区域:全市设施黄瓜、红椒规模化生产区。
2016年推广基础:在淮安市日光温室黄瓜和大棚红椒生产区推广应用近1.5万亩。
2017年预期目标:在全市推广覆盖面积2万亩以上,使设施黄瓜、红椒亩产提高5%以上。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淮阴区丁集镇和渔沟镇、清江浦区黄码镇和和平镇。。
注意事项:①日光温室、大棚附近有水源或灌溉渠道,在夏季灌溉渠道内有大量的灌溉水流过。②夏季种植水生作物时,设施内筑埂高于地面20cm且要夯实,有利于保持水面高于畦面3cm以上。③日光温室、大棚外有排水渠,有利于把设施内的水排放到设施外。
推荐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专家团队:顾大路、杜小凤、吴传万。。

十五、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作物生产过程中,水、肥管理是重要的环节。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将水分灌溉与肥料施用融为一体,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该技术主要借助于灌溉系统,将灌水和施肥相结合,利用灌溉系统中的水为载体,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实现水和肥一体化利用与管理,使水和肥料在土壤中以优化的组合状态供应给作物吸收利用,并可按照不同蔬菜作物、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生长季节的水、肥需求特点,进行科学管理。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实现水肥耦合效应最佳的技术模式,由于该技术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减少了化肥用量,降低了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有效改善了产品品质,提高了设施蔬菜产品的安全性。推广该项技术可有效解决设施蔬菜、瓜果等作物生产中灌溉和施肥用量过大、利用率低、成本过高、土壤盐渍化和酸化加剧的问题。
增产增效情况:与传统设施蔬菜施肥、灌溉技术相比,该技术可节水30%~51%、节约化肥35%~42%、节省农药约15%~30%。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 ①配方施肥技术。根据设施番茄、黄瓜等蔬菜不同生育期、不同生长季节的需肥特点,按照平衡施肥的原则,在设施蔬菜苗期、生长期、结果期等阶段进行合理施肥。目前,市场上许多多元化肥均可施用。②合理灌溉技术。确定作物需水量、微灌作物日耗水强度、土壤湿润比、灌水均匀度、微灌水有效利用系数等,明确灌水定额、灌水周期、每次灌水时间、灌水次数与灌水总量等。重点推广应用膜下暗灌和膜下滴灌技术,选择适宜的灌溉设备,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按需进行合理灌溉。③水肥耦合技术。在选择适宜的灌溉设备和平衡配方肥的基础上,将水、肥管理加以整合,在灌溉的同时,实现施肥。
:①喷滴灌设施配套并标准化,科学选用适宜滴头,保护地蔬菜栽培宜采用内镶式薄壁滴灌管、滴灌带和迷宫式滴灌管,经济耐用、使用方便。②高垄覆膜栽培技术。③有机肥施用技术。蔬菜肥水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很难实现有机肥的补充,因此,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一次性施入足量的有机肥作为基肥非常必要。重点推广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技术。④嫁接育苗技术。采用嫁接育苗技术,可有效克服设施土壤连作障碍,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并可增强蔬菜的抗逆性,以实现设施蔬菜高产、优质、提早上市目的。
适宜区域:全省设施蔬菜产区。
2016年推广基础:该技术在我市清江浦区、淮阴区、淮安区、洪泽区等设施蔬菜产区有一定的推广应用面积,推广面积6000亩左右。
2017年预期目标:全市建立8个左右水肥一体化示范区,推广8000亩以上,单位面积产量增加8%以上,产值增加10%以上。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设施蔬菜、果树等种植面积较大、有喷滴灌条件的县(市、区)。
注意事项:①必须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在技术执行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如灌溉设施、储水设施、水质净化设施等。②主要适用于追肥,肥料品种必须是可溶性肥料,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纯度要高,无杂质,溶于水后不会产生沉淀。③追肥如果使用微量元素肥料一般不能与磷素肥料同时使用,以免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堵塞滴头或喷头。④忌氯作物不可用含氯肥料。⑤灌溉定额、次数、作物不同生育期追肥配方、用量、浓度等,必须根据当地土壤墒情和肥效试验示范结果确定,并根据气候条件和作物长势长相作相应调整,确保安全使用,以免过量灌溉或灌溉不足或产生肥害。
推荐单位: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专家团队:南京农业大学 郭世荣、江苏省耕地质量保护站 殷广德025-、刘林旺025-、江苏省园艺技术推广站 曾晓萍025-)、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宛汉斌。

十六、新型保温材料无纺布在淮安红椒大棚栽培活体保鲜上应用技术
技术概述:淮安红椒以大棚种植为主,每年6-7月份播种,11月份到翌年3月份采收红椒。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份中旬是红椒果实膨大至果实红熟,11月中旬左右果实已完全成熟、转红。为了适应市场行情,获得较高效益,淮安红椒在栽培上,主要以辣椒果实红熟后,在植株上活体保存至春节直到3月,销售价格高。红椒活体保鲜在管理上,要及时给保红椒的植株打头、打叉,去除病株、病果;主要防止冻害、病害发生,避免造成落果、烂果现象。因此在11月中旬就应在二层棚上加盖保温材料,以前都用草帘,费事、费人工,草帘易损坏,增加椒农成本。
新型保温材料无纺布替代草帘覆盖内拱棚保温,在连栋大棚、玻璃温室、日光温室等设施的四周及顶部挂无纺布,缩小棚内空间,增加保温效果。并在棚内顶部设计内保温层,与内遮阳网一起自动化收放,达到顶部覆盖保温。对于大多数单体大棚有条件的用户用无纺布盖揭方便,不宜受潮,保温效果比草帘好,易存储、省人工,节约椒农们的生产成本。
增产增效情况:减少红椒冻害和病虫害,每亩给增收节支400元左右。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①红椒活体保鲜技术;②水肥一体化技术;③红椒抗病品种选育技术。
2.配套技术 :①无纺布在红椒活体保鲜保温技术;②育苗栽培水净化技术③夏季栽培遮阳网覆盖技术。
适宜区域:秋冬季种植红椒的区域均适宜。
2016年推广基础:2016年在淮安区、清浦区、淮阴区、盱眙、洪泽、涟水、安徽及周边设施蔬菜种植区域推广新型保温材料及辣椒活体保存技术近4000亩。
2017年预期目标:拟推广新型保温材料无纺布及辣椒活体保存技术7000亩。。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清浦区、淮安区。
注意事项: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管理要精细,技术要不断更新,配套设施的维护和使用也要跟上。
推荐单位:淮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专家团队:金波、宛汉斌、曹步霆。

十七、设施西甜瓜优质绿色简约化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该项重大技术针对市设施西甜瓜生产上专用品种占有率较低、集约化育苗水平不高、配套简约化栽培技术缺乏、肥水一体化技术落后、病虫害及连作障碍严重等严重影响设施西甜瓜稳产及优质的主要因素,集成示范穴盘嫁接育苗、水肥一体化滴灌、病虫害绿色防治、蜜蜂传粉和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等技术为主的设施西甜瓜优质绿色简约化栽培技术,形成江苏省设施西甜瓜优质高效绿色简约栽培技术体系,促进我省设施西甜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增产增效情况: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30%,标准商品瓜产量较面上提高10%以上,产值增加10%以上。
1.核心技术:①穴盘嫁接节本育苗技术。示范推广优质抗逆苏蜜8号、苏蜜9号、苏蜜无籽2号西瓜、苏甜4号、海蜜5号哈密瓜及京欣砧1号嫁接砧木等新品种,示范推广轻型基质、苗床电热线加薄膜覆盖节本嫁接换根育苗技术。实现主产核心区优质种苗直供。推广双断根嫁接技术,利用砧木品种强大的根系吸收能力和抗性,有效克服设施西甜瓜连作障碍,提高西甜瓜抗性和丰产性。降低能耗10%,减少人工20%,降低育苗成本10%。②水肥一体化追肥滴灌技术。针对设施土壤养分含量及西甜瓜需肥特性,依据多元营养平衡配方施肥原则,示范推广专用配方速溶肥料和施肥器以及滴灌技术。全层全量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鸡粪2000kg+硫基复合肥(15~15~15)30kg+硫酸钾10kg+二铵25kg全畦混施,施后机耕旋翻。西甜瓜70%长到鸡蛋大时浇膨瓜水并亩随水追施高质量冲施肥10~15 m3,随水施冲施肥10~15kg,成熟前1周停止浇水施肥。在提高西甜瓜产量、改善果实品质的前提下,降低大棚内部的空气湿度和大棚土壤的盐分积累,达到设施西甜瓜的高产优质栽培。减少化肥和水的用量20%以上,同时降低设施西甜瓜病虫害发生,提高设施西甜瓜产品产量、品质和安全性。③高温闷棚防除连作障碍技术。西甜瓜大棚7~8月闲置季节,在棚内开沟,铺施轧碎的作物秸秆,撒施氰胺化钙(俗称石灰氮)或尿素30 kg,起垄灌水,用地膜覆盖地面,上面盖严大棚膜,闷棚15~20天,提温杀菌。或在大棚内每亩回铺500 kg碎秸秆,浇施3 t沼液肥,覆土盖膜堆闷发酵半个月,然后耕耖、晾干、整畦,打孔定植秋季瓜苗。
2.配套技术:①蜜蜂传粉技术:示范推广西甜瓜蜜蜂授粉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设施西甜瓜授粉难、座瓜率低的问题,用蜜蜂授粉代人工授粉、“座瓜灵”座果,不仅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节约成本,商品率高,还提高西甜瓜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每棚放置蜜蜂一箱。每棚可节省人工3.5个,目前每个人工150元,租用1箱蜜蜂租金为180元,每棚约节省费用345元。同时蜜蜂授粉的西瓜坐果率可达到98%,果形圆整,畸形果减少。②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集成示范设施西甜瓜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病虫害发生早期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交替、连续用药。降低农药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春大棚西甜瓜生产期间病虫发生较轻,在病虫防治上要按照绿色防控的要求,重点防治红蜘蛛和蚜虫。在灰霉病、菌核病和疫病等发病初期用烟雾剂烟熏防治,做到早防早治,防烂瓜烂蔓,实现控病保产。③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技术:在生产基地和瓜果市场建立速测点3~5个,通过建立经济适用的西甜瓜产品溯源平台及全链信息快速采集技术体系,使溯源系统与电商平台西瓜产品信息无缝链接,建立和改善西瓜生产基地信息化平台。推广便捷、优质、高标准的“电商+店商”营销模式。
适宜区域:全市设施西甜瓜规模化生产区。
2016年推广情况:推广应用面积1万亩。
2017年预期目标:推广覆盖面积1.5万亩,使设施西甜瓜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30%,标准商品瓜产量较面上提高10%以上,产值增加10%以上。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淮阴区、淮安区、金湖、盱眙、涟水等设施西甜瓜主产区。
注意事项:基地应尽量集中连片,注重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的融合,以利于规模化效应的发挥。
专家团队:孙玉东、王林闯、罗德旭。

十八、瓜类蔬菜嫁接苗规模化生产技术
技术概述:在瓜类蔬菜栽培生产中,往往由于同一块地连续多年种植,产生发病率高、长势差、产量低等连作障碍问题,大大降低了瓜类蔬菜种植的效益,给种植户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而通过嫁接可以提高瓜类蔬菜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还可以提高瓜类蔬菜的产量,是目前克服瓜类蔬菜连作障碍最有效的手段。
在生产中,瓜类蔬菜嫁接苗的应用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一是嫁接砧木发芽率较低、发芽不整齐;二是嫁接苗的质量不高、僵苗和徒长苗的比例较大;三是嫁接技术工少,效率低;四是嫁接后砧木萌蘖现象严重、去除萌蘖的劳动力成本较高;五是嫁接育苗的管理技术要求高。
为此,我们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西瓜嫁接育苗规模化生产技术体系,可有效解决西瓜嫁接育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该技术已经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的检验,成熟度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并已通过市级成果鉴定,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在黄瓜和甜瓜等瓜类蔬菜嫁接育苗生产中均可以应用。
增产增效情况:通过水分调节,将砧木发芽率提高7%以上,并将齐苗时间提前1d;通过生长调控,砧木壮苗指数提高50%以上;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供应贴接法西瓜嫁接苗600万株,推广面积8097亩,促进经济效益增值约540.88万元。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①贴接法嫁接技术;②分工流水操作技术;③插接法嫁接技术。
2.配套技术 :①砧木播种含水量调控技术②生长调控技术③环境调控技术④病虫害防治技术。
适宜区域:江苏周边气候条件相近且适宜瓜类种植的地方。
2016年推广基础:2016年在全市及盐城、徐州、连云港等周边市区共推广瓜类蔬菜嫁接苗120万株,推广面积1500亩。
2017年预期目标:2017年拟在全市及周边市区推广瓜类蔬菜嫁接苗150万株,推广面积1800亩,促进经济增效120万元。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丁集乡,棉花庄,南马厂乡等。
注意事项:设施条件;环境条件的调节;水分管理;嫁接前准备工作;嫁接操作;嫁接后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推荐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专家团队:孙玉东,、王林闯,、罗德旭,、仲秀娟,、徐文钊, 。

十九、西瓜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
技术概述:在江苏地区,西瓜生产主要是设施栽培而且越来越趋向于规模化,传统的育苗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要,从而促使了工厂化穴盘育苗的出现。  
    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具有用种量减少,育苗周期短,土地利用率高,便于运输,省工省力,采用有机营养基质,使用安全,减少土传病害,避免破坏土壤生态,适于机械化操作,可规模化生产,人为控制环境,不受外界条件干扰,病虫害轻,苗壮且成苗率高等优点。
但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管理不标准,也会造成出苗率低、苗弱、商品性差,甚至会对后期田间产量带来影响,西瓜种苗的成苗率和质量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为此,我们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建立了一套西瓜工厂化穴盘育苗生产技术体系,可有效解决西瓜穴盘育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该技术已经经过生产实践的检验,成熟度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并以此制定了市级地方标准《西瓜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增产增效情况:通过基质水分调节和前期种子处理,发芽率提高10%以上,出苗整齐性提高20%以上;通过生长调控,壮苗指数提高20%以上;成苗率达92%以上;供应西瓜穴盘苗1000万株,推广面积12000亩,促进经济效益增值约600万元。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出苗调控技术;②生长调控技术;③环境调控技术。
2.配套技术 :①种子处理技术②水肥管理技术;③病虫害防治技术。
适宜区域:江苏及周边气候条件相近且适宜西瓜种植的地方。
2016年推广基础:2016年在全市及盐城、徐州、连云港等周边市区共推广西瓜穴盘苗100万株,推广面积1200亩。
2017年预期目标:2017年拟在全市及周边市区推广西瓜穴盘苗120万株,推广面积1500亩,促进经济增效100万元。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淮阴区,洪泽区。
注意事项:设施条件;环境条件的调节;水分管理;湿度和光照条件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推荐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专家团队:孙玉东,、王林闯,、罗德旭,、仲秀娟,、徐文钊, 。

二十、淮安地方特色紫芽青萝卜秋延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淮安地方特色蔬菜紫芽青萝卜是江苏淮安地区的优良地方品种。其品质非常好,根肉青脆爽口,可以与潍县萝卜媲美,大小适中,外型美观,常在车站、浴室等场所作休闲水果用,深受我省民众欢迎。传统的秋季栽培方法,一方面栽培较早,8月中旬栽培,由于前期环境温度高、病虫害重,导致萝卜品质下降;另一方面在冬季收获后窖藏,储藏期间萝卜水分流失,容易造成康心,糖度下降导致品质变差,严重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和淮安地方特色紫芽青萝卜产业的发展。通过延后播期20天左右,配合使用微生物有机肥与优质进口复合肥和低毒农药,后期温度降低时进行多层农膜覆盖,调节萝卜棚内温湿度,进行活体保鲜等等技术集成,降低萝卜辣味,提高萝卜糖分、水分等营养物质含量,增加产量。该技术集成淮安紫芽青生长环境调控、土壤改良及活体保鲜技术与一体,生产出的萝卜品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农产品展销活动中多次受到消费者一致好评,每次都脱销,该技术经过多年示范推广,已经非常成熟。
增产增效情况:利用活体保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延长了萝卜的生长时间,增产8%左右,现拔现卖,萝卜口感甘甜脆嫩、水分足,品质极好,售价高,与传统露地栽培的萝卜相比,经济效益提高15%以上。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延迟播种  比传统露地播种晚20天左右,淮安地区一般在9月5日前后播种,既能提高品质也能保证产量。撒播或利用机械播种,撒播每亩地用种量在1kg左右,机械播种可适当减少20%用种量。②活体保鲜  紫芽青萝卜生长后期,在温度低于0℃时,及时地覆盖大棚农膜,温度低于-3℃时及时在大棚内插拱架覆盖2层棚,低于-5℃时直接在萝卜上覆盖3层膜或在二层棚上覆盖无纺布,萝卜保持温度0℃~25℃,白天上午大棚内温度≥5℃时揭开二层膜和三层膜,大棚内温度≥25℃大棚要适当通风降温,下午大棚内温度≤18℃时放下大棚,做好保温。商品成熟后一般情况不再浇水,如遇特殊年份,土壤干旱严重,也应适当少浇水,保证土壤含水量在50%左右。
2.配套技术:①合理施肥,整地时每亩地撒施400kg微生物有机肥,445%利用率高的复合肥40kg, 第一次在定苗后有4片~5片真叶时施尿素15kg/667m2,第二次在萝卜直径达到1cm左右施45%复合肥25kg/667m2。②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适宜区域:淮安设施蔬菜生产地区。
2016年推广基础:2016年在淮阴区果林场、棉花庄镇大福村推广270亩。
2017年预期目标:2017年全市拟推广600亩,每亩地增收400元以上。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淮阴区果林场、淮阴区棉花庄镇。
注意事项:注意选择整齐一致、外皮绿、口感好的紫芽青萝卜种子,生长期间适当减少氮肥用量,注意后期病害控制。
推荐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专家团队:赵建锋 、孙玉东 、王玮 。

二十一、塑料大棚春西瓜-秋红椒-冬甘蓝轮作种植模式
技术概述:“淮安红椒”是淮安区域特色农产品,系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在全国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清江浦为核心产区的淮安市红椒常年累计种植面积可达30万亩,成为了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大部分田块因多年连作,造成病害严重、产量降低,为了缓解连作障碍的影响,许多农民一般采用春季种植毛豆、莴苣、芹菜等蔬菜品种,仅在秋季种植红椒,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不能得到充分应用,年种植效益低。2015年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根据西瓜、辣椒、甘蓝等生物学及栽培技术特征,在清江浦区进行“塑料大棚春西瓜-秋红椒-冬甘蓝轮作种植模式”试验示范,获得了春西瓜2500kg/亩、秋红椒2850kg/亩、冬甘蓝3750kg/亩的产量收成,年种植效益可达1.8万元/亩,同时可以有效地减缓连作障碍的影响,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量,正逐步成为“淮安红椒”种植区主要种植模式之一。
增产增效情况:三种蔬菜作物年产量超过9000kg,年种植效益达1.8万元/亩,与传统的“春莴苣(芹菜、毛豆)-秋红椒”相比,产量增加50%以上,亩种植效益可增加3000元。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塑料大棚春季西瓜栽培技术, 2月上旬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5月中下旬始收,6月中旬采收结束。②塑料大棚秋季红椒栽培技术,6月底7月初播种育苗,7月底8月初定植,10月-12月采收。③塑料大棚越冬甘蓝栽培技术,11月-12月初播种育苗,12月-1月上旬定植,3月-4月上旬采收。
2.配套技术:①早熟、抗逆性强西瓜、红椒、甘蓝品种。②工厂化育苗技术。③多层覆盖技术。④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适宜区域:清江浦区、洪泽区、涟水县等“淮安红椒”种植区,和淮阴区、淮安区等西瓜种植区。
2016年推广基础:该种植模式2016年在清江浦区武墩镇王桥村、淮阴区码头镇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四新成果展示基地示范推广,示范面积累计150多亩。
2017年预期目标:进一步扩大推广规模。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清江浦区、洪泽区东双沟镇等“淮安红椒”种植区,和淮阴区、淮安区等西瓜种植区。
注意事项:全年避免使用含氯肥料。
推荐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专家团队:孙玉东,、赵建锋  、罗德旭,。

二十二、葡萄设施避雨与促成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长江流域雨量充沛,葡萄露地种植时鲜果成熟时期长,又适逢雨季,普遍存在病虫害发生严重、用药频繁、防控病虫的农药使用与安全间隔期冲突较大、果品质量安全隐患多等突出问题。葡萄设施避雨与促成栽培技术涵盖避雨栽培技术、促成栽培技术、先促成后避雨栽培技术。葡萄避雨栽培技术采用大棚、连栋大棚、简易大棚、日光温室等栽培设施,使葡萄在鲜果成熟期避开雨水直接淋打果实,从而有效减轻葡萄病虫害传播,达到生态、优质、高效栽培的效果。葡萄促成栽培技术通过早期覆盖和温光水调控及葡萄破眠技术,促进葡萄提早上市,提升葡萄栽培效益。先促成后避雨栽培技术是促成和避雨两种栽培方式的有机结合,在生产中应用十分方便。采用避雨栽培后葡萄生产打药次数明显减少、病虫害显著减轻,尤其是许多不抗病的欧亚种葡萄品种在南方地区栽培成功,极大地提升了南方葡萄的品质、栽培规模和栽培效益。在我市日光温室葡萄促成栽培,可提早到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熟,葡萄价格成倍上升,效益十分显著。目前,该项技术已成为中国南方设施水果栽培的重要主推技术,江苏、浙江等地葡萄采用避雨栽培的比重已达40%以上,鲜食葡萄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正在不断发展提高。
增产增效情况:避雨栽培的葡萄品质优、价格高,产品安全符合食品国家标准,农药使用量减少70%以上,每亩增收超过5000元。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①避雨栽培技术:采用连栋大棚、单体大棚、简易大棚等方式进行避雨栽培。②促成栽培技术:采用日光温室或大棚,通过早期覆盖和温光水调控及葡萄破眠技术,提早葡萄发芽、开花和成熟时间,提早上市。③先促成后避雨栽培技术:在连栋大棚、单体大棚中,早春全覆膜增温,使葡萄早发芽早开花。4月中下旬,揭裙膜进入避雨栽培模式,可使葡萄成熟期提早15-20天,栽培效益明显提高。
2.配套技术:①H型整形修剪技术:葡萄园稀植,亩栽12株,主蔓间距2-2.5米,主蔓长5-7米,每株占面积50平方米,整形成H或双H型,短枝或极短枝修剪。②限根栽培技术:将葡萄的根域封闭在一定的空间内,限制其无序生长,从而提升葡萄品质。常有堆垄式、箱框式、坑穴式三种限根方式。③全园套袋栽培技术:采用葡萄专用袋实行全园套袋,减少葡萄农药残留,改善外观品质,提升质量安全水平。④生草覆盖技术:主要以人工生草的方法进行覆盖,选择草种应遵循耐寒、耐旱、耐阴、耐践踏、须根发达、生态兼容等原则。也可选择自然生草的方法,但要剔除恶性杂草。⑤病虫鸟害绿色防控技术: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防鸟网为主防治鸟害,合理规范化使用低度农药,避免滥用、乱用农药。
3.技术组装:①避雨栽培技术+H型整形修剪+限根栽培+全园套袋。②避雨栽培技术+全园套袋。③先促成后避雨栽培技术+H型整形修剪+限根栽培+全园套袋。④促成栽培技术+H型整形修剪+限根栽培+全园套袋。
2016年推广基础:全市设施葡萄1万亩,约占葡萄总面积的60%。其中,葡萄避雨栽培0.9万亩;促成栽培500亩;先促成后避雨栽培500亩。
2017年预期目标:全市设施葡萄1.3万亩,其中避雨栽培1.14万亩,促成栽培800亩,先促成后避雨栽培800亩。实现节本增收3000万元。
重点推广县区、乡镇:全市各县区。
推荐单位:淮安市园艺技术服务站。
专家团队:史志高、司少鹏、耿夙、宋琳琳。

二十三、食用栝楼籽品种的搭架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栝楼又名栝楼、药瓜、吊瓜等,为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雌雄异株。栝楼品种繁多,全世界栝楼属植物共有80余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北部;我国有栝楼属植物40多种,主要分布在安徽、山东、河南、浙江、四川、云南等地。根据用途栝楼可分为药用品种和食用品种两大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栝楼资源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栝楼除具有传统药用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栝楼籽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并含有三贴皂甙、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其籽仁蛋白质含量为30.04%,油脂更是高达56%,其中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栝楼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而且栝楼籽籽肉饱满、风味独特,是良好的保健休闲食品。
2014年开始研究推广搭架栽培食用栝楼籽品种技术

本文就河南省的高产技术来举例探讨说明一下玉米种植的高产思路。河南省各地区很早就开始对玉米的生长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进一步推动了玉米的高产技术的发展。

播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适期的进行播种,上蔡县种植区的后期温度下降快,阴雨和虫害现象都比较严重,适期播种的主要目的就是调温,以此来保证玉米能在大量降雨前提早成熟,及时避免后期不利生长的环境因素。玉米种植的距离以每株相距35-40厘米的距离最为适宜,这样能给玉米足够的生长空间以及生长时需要的水分和营养。

土壤的肥力是保证玉米种子能够健康生长的动力,但也不能因为这个而对玉米进行胡乱的施肥。施肥原则上应做到:底肥足、养分全、追肥迅速及时。在4-5片叶时应及时施苗肥(每亩用进口复合肥、尿素各10斤兑水淋施)促壮苗;在8-9片叶时(即拔节始期)施好壮秆肥(每亩用尿素5公斤或粪水20担淋施),以促秆壮穗大粒多;在11-12 片叶时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在现蕾期时,每亩尿素10公斤兑水淋施。

播种后穴内要保持湿润,保证出苗健全。出苗后应保持表土下层湿润,特别在抽雄或需水临界期。若缺水或少水抽雄吐丝困难,花粉少、活力差,因此这段时间应及时供应充足的水分,以保证玉米正常生长所需水分。玉米在苗期时都是耐旱怕涝的,在这段时期内我们不宜给它太多的水分,这样反而对它们的生长不利。河南省的降雨量还是比较适宜的,一般在正常下雨的季节中都不需要在另外对玉米苗子进行浇水了,但是如果是在夏季的话可能就要加强对玉米地的管理,因为在夏季河南省多发大暴雨,如果不多关注这类情况的话就会发生洪灾,所以种植者们应该时刻关注着天气变化,并对多雨天气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大量元素水溶肥哪家好_玉米种子什么牌子的好,肥料使用方法,水溶肥的用料比较严格,第一、溶水后的液体没有沉淀物。第二、所用原料必须快速溶于水。第三、水溶肥原料所含的重金属不能超标。冲施肥既可以是水溶肥料,也可以不是水溶肥料。只要用水能稀释成液然后随水冲施的肥料,都可以叫冲施肥,例如复合肥,人粪尿,本来不是冲施肥,经过你用水稀释成液态施用,它们就成了冲施肥。冲施肥和水溶肥也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有些厂家和经销商故意混淆,然后趁机浑水摸鱼。最后苦了老百姓,搞乱了市场,害了正规厂家。水溶肥水溶肥节能环保,利用率高。对于水溶肥的生产和使用而言,二者对于环境的污染程度低于复合肥。正规的水溶肥生产企业必须拥有一套达标的生产污染净化系统,加上先进的生产技术,产生的污染变得少之又少;水溶肥中所含金属元素和氯化物少于传统复合肥,避免造成土壤养分失调、结构破坏等现象。水溶肥水溶肥水溶肥在施用的过程中不仅节约了农业用水,而且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省时且高效。因为水溶肥可以根据作物的不同变换多种使用方法,让肥料最大限度地直接与作物接触,减少了肥料的浪费,所以利用率较传统复合肥高出很多。 综上,水溶肥作为目前新型肥料中热度较高的一种,在成分、肥效和利用率方面较传统复合肥都有显著的优势水溶肥水溶肥


  提到水溶肥,大家都在说市场水溶肥太多?确实多,自从水肥一体化被提出后,这个水溶肥一直都在被模仿,但是还是没能超越现实,不说咱们农民,有时候我们的销售人员(包括经销商和厂家业务)都没有分清楚水溶肥类型!很多很笼统的一句,我是做水溶肥!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因为不同类型,它的价格,它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能混为一谈,这样只会阻碍自己进步,当然也会阻碍中国农资进步!水溶肥 水溶肥

  水溶肥和冲施肥有没有区别? 首先从概念上来说: 简单地说,水溶肥料就是可以快速溶解于水(以有没有沉淀为标准)的多元素复合肥。这个分类的标准是肥料的物理性能,也就是能否迅速溶解于水。另外,水溶肥料是一个学术概念或法律概念,冲施肥是一个俗称。所谓学术概念指的是,在严格意义上的肥料分类里,它可以成为独立的一类而存在。所谓法律概念指的是,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里,它是一个可以申报的肥料品种。可说冲施肥是一个俗称指的是,这只是肥料消费实践中就使用方法而存在的一个说法。水溶肥水溶肥


  大量元素水溶肥哪家好_玉米种子什么牌子的好,水溶肥的优点 第一,营养充分,肥效显著。与传统复合肥相比,水溶肥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不同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例如铁、锰、锌、铜、钙等。因为传统复合肥配方中所包含的营养元素大多仅为氮、磷、钾三种,不足以满足多数经济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而水溶肥不仅能够特定的营养元素,而且对提高作物品质、减少生理病害均有较大帮助,所以目前各地逐步将水溶肥应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中,效果显著。水溶肥水溶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室内养的50种植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