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石墨烯原始股和金属半导体复合能降低原始电阻吗

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名称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与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及 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半导体器件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艺是利用金属或合金制作低电阻的接触电极。众 所周知,传统的半导体接触电极制作需经过化学溶剂处理半导体表面,然后溅射金属薄膜, 再进行退火等工序。样品表面的自然氧化层以及器件工艺污染也会使接触特性显著退化。 此外,深能级陷阱对载流子也存在俘获效应。这些因素增加了接触电极的制作难度和接触 特性。关于半导体的接触电极一般分为两类,即/7型半导体上的接触电极和/7型半导体 上的接触电极。对于/7型半导体,以/7型宽禁带半导体氮化镓(GaN)为例,由于其电子亲和势为 4. ,因此通常制作欧姆接触电极时选用功函数接近4. 的金属作为接触电极,如铟 (In),铝(Al),钛(Ti),钨(W)等。早期的研究是利用Ti/Al或Al/Ti这样的双层结构,先 在GaN薄膜表面依次沉积金属,然后在氮气气氛下快速退火。随着技术的进步,在Ti/Al或 Al/Ti结构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发展了如Ti/Al/Ti/Au、Ti/Al/Pt/Au、Ti/Al/Ni/Au等 多层结构。此外,也有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生长一层带隙较窄的外延层(InN),也可有效地降 低接触电阻。对于/7型半导体,仍以GaN为例,需用功函数高达6. MV的金属以形成低电阻的接 触电极,但实际金属最高势垒高度没有超过6eV的,只能选用Pt、Ni、Au、Pd等高功函数金 属构成复合电极。例如,在GaN LED和LD器件中,ρ型GaN晶体上常用Ni/Au制作接触电 极,而且同样需在一定温度下快速退火。目前,虽然金属(合金)作为电极的η型半导体的欧姆接触研究相对较系统、深入, 并且接触电阻率可达到10_5 10_8 Ω cm 2,但是制备工艺仍较复杂,蒸镀多层金属电极,退火 等工艺难以避免。而对于/7型半导体,一方面无法找到大功函数的合适接触金属,而且/7型 半导体本身重掺杂困难,使得制备可靠、高质、低阻值ρ型接触电极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极薄层状材料,最薄可到单原子层,可利用化学气相 沉积,机械解理等特定条件制得,是一种零带隙、半金属的二维材料。石墨烯中的载流子 运动速度可达到光速的1/300,其电子迁移率实验测量值超过15000cm2/VS (载流子浓度 η IO13CnT2),在10 100K范围内,迁移率几乎与温度无关。此外,石墨烯的费米面可随充 放电而进行调节,具有较低的载流子注入势垒,材质柔软,热力学稳定性强。这些性质是利 用其形成低接触电阻电极的物理基础。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不改变现有金属材料的情况下,能够在P型、η型及本征半导体上获得低接触电阻的电极 结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包括半导体层和 金属电极,其特征在于,在半导体层和金属电极之间进一步设置一石墨烯层,以降低金属电 极与半导体层之间的接触电阻。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 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生长衬底上制备石墨烯薄膜层;在溶液中利用化学方法腐蚀石墨 烯衬底,将石墨烯薄膜层从生长衬底上剥离;清洗半导体层的表面。用半导体将石墨烯薄 膜从溶液中捞起,表面张力使得石墨烯薄膜层均勻铺展并吸附在半导体层的表面,从而在 半导体层表面形成石墨烯层;在石墨烯层的表面形成金属层;在金属层表面形成刻蚀阻挡 层;刻蚀金属层与石墨烯层至半导体层停止,形成电极结构。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 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生长衬底上制备石墨烯薄膜层;在石墨烯薄膜层上涂敷粘附层, 形成粘附层与石墨烯的复合薄膜层;在溶液中利用化学方法腐蚀石墨烯衬底,石墨烯薄膜 与粘附层从生长衬底上剥离使其漂浮在液面上;清洗半导体层的表面;将石墨烯薄膜与粘 附层的复合薄膜层压印在半导体层的表面;将粘附层去除,从而在半导体层表面形成石墨 烯层;在石墨烯层的表面形成金属层;在金属层表面形成刻蚀阻挡层;刻蚀金属层与石墨 烯层至半导体层停止,形成电极结构。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 用石墨氧化还原的方法制备石墨烯粉末材料;清洗半导体层的表面;在半导体层的表面涂 敷石墨烯粉末材料,形成石墨烯层;在石墨烯层的表面形成金属层;在金属层表面形成刻 蚀阻挡层;刻蚀金属层与石墨烯层至半导体层停止,形成电极结构。所述半导体层的材料选自于III-V族化合物、II-VI族化合物以及IV族化合物以 及单质半导体中的一种。所述半导体层的导电类型选自于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以及本 征半导体中的一种。所述石墨烯层的材料选自于单原子层石墨烯和多原子层石墨烯中的一 种。从下面的原理叙述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何种材料构成的半导体层,也无论是何种导电类 型的半导体层,只要是具有典型的半导体能带结构,石墨烯材料就能够体现出降低接触电 阻的优势。并且石墨烯材料也不限制为单原子层或者多原子层材料。本发明的实现原理如图1所示。图1以/7型掺杂半导体为例,比较了普通金属和 石墨烯分别与其形成的接触的不同性质
图1中的(a)与(b)是普通金属与半导体之间的接触(a)为接触之前的能带示意图, 这时半导体功函数Ws与金属功函数Wm存在一定差异;(b)为/7型半导体与金属直接接触后 的能带示意图。由于半导体费米面高于金属费米面,电子载流子从半导体流向金属产生空 间电荷区。由于金属在费米面附近具有很高的载流子浓度和抛物线型的能带结构(如(a) 右侧方框中所示),金属的费米面基本保持不变,而空间电荷区集中于半导体一侧,使得半 导体在界面附近的能带产生弯曲,形成一个较高的接触势垒,最终使得两者费米面相平。该 接触势垒的高度qVD等于两者功函数之差,是决定金属与半导体接触电阻的关键因素。与上述结果相比较,图1的(C)与(d)分别是/7型半导体与石墨烯接触前后的能带 图。对于石墨烯这一新型材料,虽然其具有同金属相似的载流子浓度(可达102,1026CnT3),远高于半导体内的载流子浓度(10,1021Cm_3),具有金属性,但是它与普通金属的本质区别 在于普通金属在费米面具有很高的态密度和类抛物面的能带结构,因此少量电子的转移 不会引起其费米面的移动,而石墨烯的能带结构在费米面附近呈线性关系,且带隙为零(如 (c)右侧方框中所示),因此少量电子向石墨烯发生迁移,对能带进行填充,就会引起其功函 数的迅速变化石墨烯功函数可随电子的移入而降低,随电子的流出而升高。如(d)所示, 当半导体与石墨烯接触时,无论半导体功函数与石墨烯功函数间存在多大的差异,在经过 少量电子迁移后,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可以自适应地与半导体实现匹配,这使得半导体内的 净电荷数量和空间电荷区的宽度远小于相同功函数的金属形成的接触,从而使得半导体能 带只产生少量弯曲,形成较低的接触势垒,大大减小接触电阻。虽然图1的示例为/7型接触的情形,但/7型半导体与石墨烯的接触情况与其基本 一致。由于/7型半导体的功函数比石墨烯高,因此向石墨烯转移的是空穴载流子,同样转移 少量载流子就可使得石墨烯的费米面降低(功函数升高),从而与半导体费米面匹配,从而 产生接触电阻减小的效果。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金属和半导体层之间插入石墨烯层,改善了金半接触 的能带状态,可广泛适用于不同功函数的金属和不同掺杂类型及掺杂浓度的半导体,降低 了接触能带的势垒,从而起到降低接触电阻的作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简单,性能稳 定,重复性好,成本低廉,对于实现各种高性能低成本的微纳半导体电子器件具有重要作用。
附图1是本发明实现原理的能带图。附图2A至附图2G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工艺示意图。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与二的测试结构示意图。附图4与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与二的测试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 方式做详细说明。实施例一,以本征GaN晶体作为半导体层为例进行叙述。步骤11,参考附图2A,石墨烯制备选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生长衬底100的表 面制备石墨烯薄膜110,关于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属于公知技术,此处不再详细 叙述。本步骤需要为化学气相衬底工艺提供单独的生长衬底100。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工艺 能够在生长衬底100表面形成石墨烯薄膜,且此工艺对生长衬底100材料的要求非常宽泛, 很多常见的衬底材料,例如单晶硅、蓝宝石、玻璃甚至于金属衬底都可以满足要求。所述石 墨烯薄膜110也可以采用湿化学法生长。石墨烯薄膜110为未经P型或η型掺杂或表面修 饰的石墨烯。步骤12,参考附图2Β,在石墨烯薄膜110上旋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130,由 于PDMS有一定的粘性,可以粘附石墨烯薄膜层,并利用化学方法腐蚀石墨烯衬底,从而将 石墨烯薄膜层从生长衬底上剥离。例如将生长衬底100置于能够腐蚀生长衬底的化学腐蚀液中,使石墨烯薄膜110与二甲基硅氧烷(PDMS)层130从生长衬底100上剥离并漂浮在液 面上。步骤13,本征GaN晶体的清洗用丙酮、酒精等有机溶剂清洗表面。步骤14,参考附图2C,将石墨烯薄膜110与PDMS层130构成的复合薄膜层压印在 本征GaN晶体120表面。此步骤中,石墨烯薄膜110与本征GaN晶体120紧密贴合。步骤15,参考附图2D,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将PDMS层130溶解,从而实现了 石墨烯薄膜110到本征GaN晶体120上的转移。以上步骤S12至S15也可以代之以如下步骤在实施完毕步骤Sll之后,直接将 带有石墨烯薄膜110的生长衬底100置于能够腐蚀生长衬底100的化学腐蚀液中,使石墨 烯薄膜Iio从生长衬底100上剥离并漂浮在液面上;清洗本征GaN晶体120的表面;用本 征GaN晶体120将石墨烯薄膜110从溶液中捞起,石墨烯材料的表面张力使得石墨烯薄膜 110铺展并吸附在本征GaN晶体120的表面,从而在本征GaN晶体120表面形成石墨烯薄膜 110。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在半导体衬底表面形成石墨烯薄膜。步骤16,参考附图2E,蒸镀金属选用真空蒸镀的方法将导电金属层140覆盖到石 墨烯薄膜110上。步骤17,参考附图2F,在金属层140表面形成图形化的刻蚀阻挡层150。此为常见 的光刻工艺。步骤18,参考附图2G,利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方法刻蚀金属层140与石墨 烯薄膜110至本征GaN晶体120停止,形成电极结构。附图3所示的结构是为了表明上述方法的有效性而制作的测试结构,包括本征 GaN层300及其表面的两个电极310和320,每个电极均包括石墨烯层311与321,以及金属 层312与322。附图4是此结构的电极性能检测结果。电极性能检测利用了导电原子力显 微镜,将测试探针分别与如图3所示的电极接触,从而获得了测试电极间的IV曲线如附图 4所示。将此结果和探针直接与η型GaN接触后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如图4所示,可知明 显减小了接触电阻。实施例二 以P型GaN晶体作为半导体层为例进行叙述。步骤21,石墨烯制备选用石墨氧化还原的方法来制备石墨烯粉末材料。关于石 墨还原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属于公知技术,此处不再详细叙述。步骤22,ρ型GaN晶体的清洗用丙酮、酒精等有机溶剂清洗表面。步骤23,在ρ型GaN晶体上覆盖石墨烯层将石墨烯粉末材料旋涂在P型GaN晶 体上。步骤Μ,蒸镀金属选用真空蒸镀的方法将导电金属层覆盖到石墨烯层上。步骤25,在金属层表面形成刻蚀阻挡层。步骤沈,利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方法刻蚀金属层与石墨烯层至ρ型GaN晶 体停止,形成电极结构。附图5所示是采用上述方法制作与附图3相同的结构,并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电 学测试后的测试结果。此结果和探针直接与P型GaN接触后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可知明 显减小了接触电阻。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包括半导体层和金属电极,其特征在于,在半导体层和 金属电极之间进一步设置一石墨烯层,以降低金属电极与半导体层之间的接触电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层的材料选 自于III-V族化合物、II-VI族化合物以及IV族化合物以及单质半导体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层的导电类 型选自于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以及本征半导体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层的材料为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宽禁带半导体材料 选自于GaN、A1N、ZnO, SiC和SiTe及其合金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层的材料选 自于单原子层石墨烯和多原子层石墨烯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为未经ρ型 或η型掺杂或表面修饰的石墨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的材料选 自于金、银、钼、镍、铜、钴、钯和铝中的一种。
9.一种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生长衬底上制备石墨烯薄膜层;将生长衬底置于能够腐蚀生长衬底的化学腐蚀液中,使石墨烯薄膜层从生长衬底上剥 离并漂浮在液面上;清洗半导体衬底的表面;用半导体衬底将石墨烯薄膜从溶液中捞起,石墨烯材料的表面张力使得石墨烯薄膜层 铺展并吸附在半导体层的表面,从而在半导体衬底表面形成石墨烯层; 在石墨烯层的表面形成金属层; 在金属层表面形成刻蚀阻挡层;刻蚀金属层与石墨烯层至半导体衬底停止,以形成电极结构。
10.一种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选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生长衬底上制备石墨烯薄膜层;在石墨烯薄膜层上涂敷粘附层,形成粘附层与石墨烯的复合薄膜层; 将生长衬底置于能够腐蚀生长衬底的化学腐蚀液中,使石墨烯薄膜与粘附层从生长衬 底上剥离并漂浮在液面上; 清洗半导体衬底;将石墨烯薄膜与粘附层的复合薄膜层压印在半导体衬底的表面; 将粘附层去除,从而在半导体衬底表面形成石墨烯层; 在石墨烯层的表面形成金属层; 在金属层表面形成刻蚀阻挡层;刻蚀金属层与石墨烯层至半导体衬底停止,以形成电极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附 层的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所述将粘附层除去的步骤采用溶解法。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 金属层与石墨烯层的步骤中,采用的是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方法。
13.一种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石墨氧化还原的方法制备石墨烯粉末材料;清洗半导体衬底的表面;在半导体衬底的表面涂敷石墨烯粉末材料,形成石墨烯层; 在石墨烯层的表面形成金属层; 在金属层表面形成刻蚀阻挡层;刻蚀金属层与石墨烯层至半导体衬底停止,形成电极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 金属层与石墨烯层的步骤中,采用的是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方法。
一种金属-半导体电极结构,包括半导体层和金属电极,在半导体层和金属电极之间进一步设置一石墨烯层,以降低金属电极与半导体层之间的接触电阻。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金属和半导体层之间插入石墨烯层,改善了金半接触的能带状态,可广泛适用于不同功函数的金属和不同掺杂类型及掺杂浓度的半导体,降低了接触势垒,从而起到降低接触电阻的作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简单,性能稳定,重复性好,成本低廉,对于实现各种高性能低成本的微纳半导体电子器件具有重要作用。
文档编号H01L21/285GKSQ
公开日日 申请日期日 优先权日日
发明者刘争晖, 刘立伟, 张学敏, 徐耿钊, 樊英民, 王建峰, 蔡德敏, 钟海舰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苏州纳维科技有限公司石墨烯/半导体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3年03期
石墨烯/半导体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利用石墨烯与半导体复合制备新型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状况,综述了具有纳米结构的钛基、钨基、锌基、铋基等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新进展.提出和分析了石墨烯/半导体复合光催化剂促进光催化机理,认为石墨烯能有效地提高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改善催化剂的物理结构和光吸收性能,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最后提出了该领域今后发展和研究的方向.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O643.36【正文快照】:
0前言光催化技术是当今化学、材料和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应用范围广泛,如污水处理、空气净化、太阳能利用、抗菌和自清洁功能等[1-8].目前,光催化剂研究比较广泛的半导体有TiO2、WO3、ZnO、BiVO4、CdS、SnO2等,其中TiO2催化活性最高,且对环境友好,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9-1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慧敏;苏芳;范新飞;于洪涛;吴丹;全燮;;[J];催化学报;2012年05期
雷芸;江莹;钱坤;何静;陈禹成;;[J];硅酸盐通报;2012年02期
陶剑青;杨行勇;史晓亮;陈莺;;[J];中国粉体技术;2012年04期
姜凌霄;李可心;颜流水;戴玉华;黄智敏;;[J];催化学报;2012年12期
乔峰;朱海涛;;[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10期
徐秀娟;秦金贵;李振;;[J];化学进展;2009年12期
余长林;杨凯;;[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0年06期
余长林;操芳芳;李鑫;杨凯;;[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1年04期
李鑫;余长林;樊启哲;杨凯;操芳芳;;[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年03期
傅强;包信和;;[J];科学通报;2009年1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子千;[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陈文权;[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应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贾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陈超;[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万欣;[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何潺;[D];吉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孟凡明;肖磊;孙兆奇;;[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李莉;宋俊密;陈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黄锦勇;刘国光;刘力章;;[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夏凤丽;孙涛;;[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黄婷;;[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步绍静,靳正国,刘晓新,杨立荣,程志捷;[J];半导体学报;2005年02期
查振林,罗亚田;[J];北方环境;2004年01期
侯强,郭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杨庆,郭奋,邢颖,咸才军;[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刘中清;葛昌纯;周艳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志兵;桂祖胜;;[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卷)[C];2005年
杨哲;郑经堂;周磊;隋吴彬;吴明铂;;[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曾翎;姜华昌;杜王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张君玲;权新军;贾琼;;[A];第十三届全国稀土化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李晓杰;欧阳欣;闫鸿浩;;[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顾群;黄翔;杨建忠;王进美;;[A];第四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黄翔;赵丽宁;狄育慧;;[A];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冉东凯;储德清;;[A];第八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袁麟;刘静;黄峰;;[A];第15届全国腐蚀与表面保护技术研讨会暨首届全国腐蚀与表面保护技术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9年
李达;张军;邵乐喜;卞洪飞;李东珂;杨元政;;[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洪芬;[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王爱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夏明霞;[D];湖南大学;2010年
孙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王贵青;[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张军;[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汪青;[D];东华大学;2010年
夏春辉;[D];吉林大学;2011年
张辉;[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朱正如;[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旭;[D];河北大学;2009年
庞宇;[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朱曜峰;[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王友强;[D];郑州大学;2010年
刘伟娜;[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贺明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樊丽霞;[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徐超;[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刘海;[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张宝霞;[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武红叶;曾明;;[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6期
颜世博;张成亮;郑传柯;;[J];山东陶瓷;2008年05期
付贤智,丁正新,苏文悦,李旦振;[J];催化学报;1999年03期
施利毅,古宏晨,李春忠,房鼎业,张怡,华彬;[J];催化学报;1999年03期
付冬,胡瑞生,阿山,沈岳年;[J];催化学报;2001年06期
尤先锋;陈锋;张金龙;黄家桢;张利中;;[J];催化学报;2006年03期
刘兴平;蒋荣英;柳松;;[J];催化学报;2010年11期
向全军;余家国;;[J];催化学报;2011年04期
余长林;杨凯;舒庆;YU Jimmy C;操芳芳;李鑫;;[J];催化学报;2011年04期
曹伟;宋雪梅;王波;严辉;;[J];材料导报;2007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成英之,张渊明,唐渝;[J];催化学报;2001年02期
张新荣,杨平,赵梦月;[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1年02期
高建林;陈集;田发国;何冰月;宋玲;;[J];非金属矿;2009年04期
杨全红;;[J];新型炭材料;2011年01期
宋洪松;刘大博;;[J];化学工程师;2011年08期
杨治伟,王国全,侯宇峰,毋伟,陈建峰;[J];塑料;2003年03期
姚秉华,杨莉,杨国农,赵青;[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4年04期
姚秉华,王理明,余晓皎,杨国农,赵高扬,郑怀礼;[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6期
王海滨;贾娜;霍冀川;;[J];非金属矿;2006年05期
王传伟;;[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畅安;薛良金;;[A];1989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C];1989年
杨景安;;[A];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七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徐彭寿;陆尔东;张发培;徐世红;张新夷;赵特季;方容川;金晓峰;;[A];中国真空学会科技进步奖()得奖人员论文集[C];2000年
许桓瑞;韩光曙;陈希立;王鹏评;;[A];第五届海峡两岸制冷空调技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1年
;[A];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Nano-system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鲁燕萍;张巨先;;[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祝敏;陆耀东;高玉萍;满春阳;王如宝;;[A];2005年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学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建会20周年纪念会[C];2005年
邓大伟;于俊生;潘毅;;[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童国海;陆勇;丁晓毅;颜凌;陈克敏;;[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屠振密;胡会利;李宁;曹立新;;[A];2007年上海市电子电镀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千弼;[N];电子资讯时报;2003年
DigiT[N];电子资讯时报;2005年
中国贸促会驻美国代表处;[N];中国贸易报;2006年
蔡绮芝 DigiT[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宋丁仪 DigiT[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记者 仝静海;[N];河北日报;2006年
贾婧;[N];科技日报;2007年
;[N];人民邮电;2007年
宋德松 仲晔;[N];天津日报;2007年
李清宇;[N];中国经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铮;[D];同济大学;2007年
龙绘锦;[D];吉林大学;2009年
黄大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郭鹏;[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姜勇;[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魏慧英;[D];山东大学;2005年
刘艳丽;[D];湖南大学;2005年
郭汝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李海东;[D];吉林大学;2009年
张学全;[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温艳媛;[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翟茜茜;[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黄燕;[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李浩鹏;[D];复旦大学;2011年
吴丹;[D];黑龙江大学;2007年
张荣;[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曹铁平;[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胡奇;[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韦庆婷;[D];延安大学;2009年
杨海华;[D];中南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第1章绪论烯,(c)和(d)为通过BSA连接的A;
第1章绪论烯,(c)和(d)为通过BSA连接的Au纳米颗粒.(e)、(O分别为通过BSA连接的Pd和Pt纳米颗粒。图片摘自文献[100l。1.3.1石墨烯.金属二元复合材料由于石墨烯的独特结构和特殊性能,使其成为加载金属纳米颗粒的理想模板。目前,已经有Aut45-sol、Ag[49,51]、pdEs2,s3J、ptl54】、Cut53I等金属与石墨烯复合成二元组分的材料。根据金属颗粒种类的不同,石墨烯.金属复台材料可以用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催化和电化学传感器等。石墨烯-金属二元复合材料可以由光化学合成、化学还原、微波辅助合成和热蒸发等方法制得。其中最常见为原位生长方法。由于GO和RGO表面有大量的缺陷和参与的氧功能团,可为金属纳米颗粒的生长提供成核点。最早报道的Glaphene.Au复合材料就是通过使用硼氢化钠还原氧金酸,使Au颗粒在Graphelae上生长而制得.如图118【4”。此外,通过把氢气通入含有Pd2+一GO的乙醇,Mulhaupt等人将Pd颗粒生长在Graphene上,该方法制得Pd.GO和Pd―RGO的催化活性远大于传统的“碳.Pd”催化剂【52】。钠9糍THF+NaBH4鳃穗爨■图I18在石墨烯上原位生长金纳米颗粒示意图。图片摘自文献H6】除了球形的金属纳米颗粒,Kim等人通过将RGO薄膜浸在十六烷三甲基演化铵、氯金酸和抗环血酸溶液中,获得了生长在RGO上的Au纳米棒147,4…,实现了石墨烯.金属二元体系中对金属Au形貌的调控。结果表明,将Au的形貌调控成纳米棒后,使得RGO的拉曼信号显著增强(481。HuaZhang等人以GO为模板,制得了Au的方片,其边缘长度为200-500am,厚度约为24mll,约为16个金原子的厚度"q。除了单相的金属纳米颗粒,复合金属颗粒也可以通过晶种法生长在石墨烯上。ErkangWang及其合作者先在石墨烯上生长Pd晶种,然后使用抗坏血酸还原氯铂酸.得到以Pd为晶种生长的Pt纳米树枝状结构Graphene-Pt.on.Pd,制各过程示意图如图119。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对于甲酵氧化具有更强的催化第j章绪论效果【州。豳罴■豳K@ICl4+PVP●一011●一C0011{PVP_;,●PdNPsS≤、Pt-on.Pdnanodenddt8图l19Graphene-Pt-on-Pd的%4备过程示意图。图片摘自文献[54]。相对于化学试剂的还原方法,光化学还原法还原C,O是一个更加绿色、温和、高效的方法[SlJ03】。HuaZhang等人将十八烷基硫醇分子(ODT)组装在RGO表面(RGO起到模扳的作用,引导ODT分子沿RGO在<100>方向组装),然后光照还原氯金酸,Au纳米颗粒沿着ODT分子生长,获得Graphene-Au复合材料(图1.20b和c),制各过程示意如图1.20a所示。该方法以RGO为模板组装有机分子,引导金属颗粒在有机分子上生长,为制备更可控的石墨烯.金属体系提供了可能。此外,E1.Azhary等人还发展了微波法辅助还原GO,同时在GO之上生长Pd纳米颗粒,00的还原和Pd的生长是同步完成的。该方法有利于大批量还原GO,同时也适用于将多种金属颗粒生长到RGO上,例如Ca、Pd、Au和Ag等,也可以用于生长双金属口”。KangminChen等人将NiCo合金生长在RGO上。用于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叫。HuaZhang及其台作者将GO溶液滴到修饰有3―氮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的siOx村底上,然后将该衬底浸到含有硝酸银的水溶液,并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70℃,A2纳米颗粒便生长在GO上,得到Graphene-Ag,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制备Gra口hene―Au第l章绪论复合材料f蚋。同时,作者比较了以GO和RGO为衬底生长Ag纳米颗j蠹的差别,结果显示,GO上容易生长颗粒小但密度大的Ag颗粒,因为GO上的功能团更多,易于产生更多的成核位点。H仰面ieDm研究组的工作也支持了这个观点叫1。可见,利用GO表面的功能团能起到控制纳米颗粒尺寸与形貌的作用。rG01JAssemblyofODTrG0surface骖坐Largea业reaof《‰至§w嚣M札衙眺删洲”耄薹m图l20队RGO为模板.光化学法制备Graphene,-Au复合材料示意图(a).TEM照片(b)和(c)。图片摘自文献【1∞]。以上提到石墨烯表面功能团对于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尺寸有所影响,而LianfengSun等人发现颗粒的疏密与尺寸还与石墨烯的厚度相关,如图1.21[Ⅲ】。作者先制各不同厚度的石墨烯,再用热蒸发的方法在石墨烯上沉积Au,退火后,他们发现;随着石墨烯层数的增加,颗粒的尺寸减小,而颗粒密度增加。作者猜测这可能与石墨烯的表面自由能和Au在石墨烯表面的扩散系笙!兰塑堡数有关,表面自由能与扩散系数都随石墨烯的层数变化,因此导致了该现象。努、黟骖图1.21(a)。(c)为研究石墨烯层教对Au薄膜(或颗粒)的影响示意图:(d)为各个层数对应的觚纳米颗粒的形貌、尺寸和密度照片;(e)Au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密度随着石墨烯层数的变化统计。图片摘自文献[106】。1.3.2石墨烯.磁性二元复合材料事实上,由于表面基团的贡献,化学法制备的石墨烯自身就有微弱的铁磁性。YongshcngChen等人将GO用水台肼还原后再在不同温度下退火,他们发现经过400℃退火的RGO在室温下就能测到很微弱的铁磁性‘1”1,磁滞回线如图122。0,004O002暑g0000厂;m002_0004/图122经过400"㈣ROO的磁滞回线。图片摘自文献1107120第1章绪论为了赋予石墨烯较强磁性,人们发展了用磁性纳米颗粒修饰石墨烯的方法,即制备石墨烯.磁性复台材料。这类复合材料最常见的制各方法是原位还原含有F一55矧、Co[59啪Ni[6“的盐,或将事先制各好的磁性纳米颗粒连接到石墨烯骨架上。GO由于在水溶液中有较好的分散性,被认为是在水相中制各石墨烯.磁性复合材料的优良衬底[55,56,5∞。Dckany等人于2008年就率先以铁的络合物为前驱物制各了Graphene―Fe304复合材料口”。其中Fe304尺寸为2~14nm,并较为均一地分散在GO表面,所得复台材料呈超顺磁,饱和磁化率约为3.2emug。,较单纯的RGO大了约一百倍。尽管使石墨烯的磁性有了较大提高,Dekany等人发展的制各方法较为耗时且操作繁琐。YongshengChen研究组采用Fe2垤e”共沉淀的方法在GO上生长Fe304纳米颗粒(图1.23),F旬04纳米颗粒尺寸为2,一4nm。该复合材料也具有超顺磁性,饱和磁化率为4的有机染料的吸附剂[57,108J。62enlu一,有望用于可控靶向药物投递和释放【5”。此外,Graphene.Fe,04复合材料也常被用作可分离黪。图。图片来自文献【55J。普肾耨.蛰。辫87图1.23Fe2+/F一+共沉淀法制各Graphene.Fe,04复合材料.井用于药物靶向投递的示意由于GO中石墨烯的结构破坏严重,使其失去了一些石墨烯特有的性能。将GO还原成RGO,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特有的电子结构。因此,将磁性纳米颗粒负载在RGO上将会更有意义。Yu研究组将Fe的前驱物Fe(acac)3和RGO混合在三甘醇中,避免RGO聚沉,然后通过高温处理的方法,使F旬O。生长在RGO上。所得的Graphene―Fe304复合材料饱和磁化率能达64elBU菩1,可以用作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之后,Zhang等人选用共价连接的方式将Graphene与事先制备Fe,04纳米颗粒结合,见图1241““。该方法有两个优点:1)Fe30。纳米颗粒事先独立制备.有利于控制其尺寸和形貌;ii)从图124的插图我们可以看到,Fe304纳米颗粒主要修饰在Graphene的边缘,这样有利于Graphene充分地吸附染料或药物,提高了其吸附容量。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外语学习资料、石墨烯-半导体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63等内容。 
 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摘要石墨烯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到目前为止, 已有多种半导体复合材料被成功地合成并复合到了石墨烯表面,包 括...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_化学_自然科学_专业...石墨烯是一种没有能隙的半导体,具有比硅高100倍的...希腊大学 Froudakis等【15】设计了新型3D碳材料,...  设计并确定一种制备石墨烯―半导体纳米颗粒―稀土掺杂纳米晶高效光电转换复合材料 的最佳工艺路线和实验参数,开发并拓展其在光催化降解和光催化制氢等环境和能源领 域...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利用方面来对石墨烯经行研 究,描述...参考文献 [1]嵇天浩, 孙妹, 韩鹏.半导体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 ...  还在为毕业设计发愁吗?找不到相关的参考资料?化学...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及其性能研究进展 学专 院: ...(TiO2)复合材料 Ti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半导体材料,...  而氧化石墨烯由于其 特殊的性质和结构, 使其成为制备石墨烯和石墨烯复合材料的...3.2 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 为了得到高比容超级电容器, 一些研究组设计合成了多...  的石墨烯薄膜半导体材料,而现有的半导体加工技术也...低成本制备出高质量的石墨烯材料应该是未 来研究的...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阻燃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引起了...  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_材料科学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龙源...的方法合成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通过电荷 吸引的设计,解决石墨烯在铝粉中分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墨烯是半导体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