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划的6个优先什什么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港城新增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_网易新闻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港城新增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长城网秦皇岛3月14日电(吕静然)今日秦皇岛市海港区2012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得知,海港区今年将有3所中小学和3所幼儿园计划建成投入使用,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缓解“入园难”的问题。今年,海港区教育局将完成对城市区中小学校土操场的改造,铺设人造草皮,提升校园环境。
据了解,今年计划建成投入使用的3所中小学分别是第十八中学、海阳小学和明珠学校。其中,改扩建的第十八中学投资3200多万元,新建教学楼为5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可容纳1500名学生。迁扩建的海阳小学占地近60亩,投资4000多万元,有6轨36个教学班,可容纳1600多名学生。新建的明珠学校占地40亩,投资4000多万元,有8轨48个教学班,可容纳2000多名学生,新学校的建成将覆盖周围新建小区,满足适龄儿童入学。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海港区教育局今年还将实施学前教育发展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完成世极城堡、龙溪御园、东方明珠幼儿园新建工程。鼓励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满足幼儿入园需求。
据了解,新建的3所幼儿园将在今年开园招生,满足周围学龄前儿童入园需求。为鼓励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教育局还将在民办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业务指导以及教师的评先评优上,都给予和公办幼儿园教师一样的标准。
本文来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当前位置:&>&&>&&>&
县领导深入六休小学调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柳城县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日期:
&&&&&&来源:大埔镇
&&&&&&作者:蒋茜茜 梁晓敏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内容导航:
  9月13日,县委副书记、县长余瑞军一行深入大埔镇六休小学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工作。  在六休小学,余县长一行在该校校长的带领下实地察看了学校操场、教学楼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详细了解了学校未来发展的规划思路及当前发展建设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余县长指出,大埔镇六休小学、正殿小学、洛古小学、龙台小学是2017年自治区对我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检查必查的学校,他希望县教育局领导班子和大埔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此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工作,要着眼于该校及大埔镇实际,抓好长远规划,搞好学校的科学布局和功能室的科学设置,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切实将该校打造成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培育英才的乡村小学。  在听取了县教育局局长梁启云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汇报后,余县长给予了肯定并认为有希望、有信心&迎区检&,他还就全县的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化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在建教育项目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教育局提出的新建教学楼、功能室、图书设施、运动场地建设等急需推进的项目进行现场指导,要求要迅速落实项目报建,办好用地手续,并给予相关政策和资金保障,确保尽快施工。余县长还强调,务必抓紧时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优质教育。  &  
||&下一篇:
主办单位:柳州市人民政府
管理维护: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新闻维护:柳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实验小学发展规划_单位计划_初中数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
【字体: 】
实验小学发展规划
作者:佚名&&&&计划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第一部分:学校愿景、校风及办学特色  办学宗旨:培养全面发展的下一代。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做到“两个学会”,即学生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做事要有责任心,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工作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做人要有爱心,爱父母、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爱人类。学会做人是安身立命之本,学会做事是做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  校训:负责任做事,秉爱心做人。  校风:严谨、文明、活泼、进取。  师风:关爱学生、尊重家长、爱岗敬业、终身学习  办学理念:人本管理,科研立校  办学目标:让实小成为神农学子的生命田园和精神家园。  办学特色:真水无香  第二部分:学校概况  神农架林区实验小学前身为松香坪小学,1970年神农架林区建制后,改为神农架林区松柏镇小学,1985年被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神农架林区实验小学,1989年首批跨入湖北省合格实验小学的行列。2010年8月,根据义务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林区教育局将百花坪小学、龙沟小学划归实验小学管理,作为两个分校区,实现三校合一。  全校共有在岗教师124人,在校学生1764人(其中学前250人,义务教育1514人),教学班40个(学前6个,义务教育34个)。学校占地面积25614平方米,建筑面积14685平方米。  实验小学本部:占地面积19363平方米,建筑面积12516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9个,在岗教职工94人。学生总数1648 人(其中义务教育1412 人,学前班236人)。  百花坪分校:占地面积4038平方米,建筑面积1228平方米。在岗教职工20人。学生总数80人(其中义务教育68人,学前班12人),教学班7个。  龙沟分校:占地面积2213平方米,建筑面积941平方米。目前教师10人。学生数37人(学前2人),教学班4个。  第三部分:学校现有发展水平评估分析  优势:1、校风务实,教风严谨,学校具有较好的办学传统。  2、是我区在校生规模最大的学校,领导重视,社会关注,有较好的政策环境。  3、平行班较多,自然形成竞争机制。  4、网络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劣势:1、教职工平均年龄44岁,队伍老化,年龄结构极不合理。  2、班容量近60人,大班额现象严重,不利于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提高。  3、地处偏僻山区,环境封闭,教师培训学习和交流沟通极不方便,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4、地方教育和文化氛围不浓,社会力量办学基本空白,学生在家期间学习质量与周边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5、教师收入相对偏低,影响教师积极性。  6、公用经费偏低,只能保运转、保安全,课程开发和师资培训没有经费保障。  机遇:1、国家和省《规划纲要》以及我区《实施方案》的出台为学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区委区政府已经认识到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对教育工作愈来愈关心和重视。  3、实验初中迁建之后,实小的发展面临极好的机遇。  挑战:1、如何实现三校均衡发展,亟待破题。  2、在教师老龄化严重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缺乏办法。  3、如何提高教师积极性,缺乏激励机制。  4、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比例高,家校合作难以深入。  第四部分:学校发展展望  一、文化建设(含网络、校园文化)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下一代为根本宗旨,坚持人本管理,坚持科研兴校,倾心打造书香校园、人文校园、生态校园(教师为主、学生为主,尊重生命,崇尚自觉),(传承和创造)校园建设神农学子的生命田园和精神家园。  (一)精神文化建设:  围绕学校文化建设的品牌主题建立学校的办学理念,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规范校长、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方式,在学校的发展中逐步形成师生认同和自觉遵守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林区特色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以及积累形成的校风等文化氛围,以此作为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育人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学校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两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安身立命之本,学会做事是做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做人要做真人、好人,不能做小人、坏人;做事要做成事、做好事,不能做错事、做坏事。做人是根,做事是叶。小学阶段必须打好做人、做事的基础,方能根正苗红。  校训:秉爱心做人,负责任做事  学会做人,仁爱心是基础和前提。学会做事,责任心是前提。仁爱是我国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中华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篇》)教育子弟首先要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身边的众人。仁爱要求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终达到爱人如己的境界。爱的教育是品德教育的基础,也是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个人幸福、成长进步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求孩子在儿童时期就牢固树立仁爱的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做事之道,首在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团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对人类负责、对自然负责。时刻谨记自己肩负的责任,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实做好。勇于担当、敢负责任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是成为合格公民的必要前提。  八爱八负责  对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责任自己担  对他人负责:诚实守信,助人为乐  对家庭负责:讲勤俭,做家务,敬父母  对团队负责:遵纪守规,服从安排  对社会负责:遵守法律,崇尚公德  对国家负责:努力学习,自立自强  对人类负责:崇尚真理,信仰崇高  对自然负责:认识自然,敬畏自然  爱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爱师长:见面问好,善解人意  爱同学:与人为善,克己容人  爱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爱集体:珍惜荣誉,团结同学  爱国家:了解历史,发奋图强  爱人类:关爱生命,同情弱者  爱自然:低碳生活,爱护环境  围绕 “八爱八负责”开展序列化教育活动。坚持开展“每周一个好习惯”、“美德行动”、“红领巾志愿者”、“先锋中队创建”、“弟子规诵读”等特色活动。以班级德育量化为抓手,搞好日常班级管理。利用红领巾电视台等校内宣传渠道,弘扬校园主旋律,倡导先进校园文化。(二)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物质环境,是学校精神的外在体现。今后五年,学校将根据校园建设的进度,逐步完善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把学校的办学理念融入到学校的环境规划、标志设计和文化设施中,通过学校环境、文化设施和具有林区特色的标志标识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师生,使师生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场所成为他们启迪思想、共同励志、陶冶身心、塑养性格的必经之地。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环境规划、标志设计、文化设施等。  设计方案:采用邀请专业设计公司设计和发动全校师生设计的方式。  设计理念:以生长、生命为核心理念,以爱和责任为主旋律,以书香校园、人文校园、生态校园为文化座标。  设计风格:活泼自然、绿色环保,有机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尚质,尚文,尚自然。  环境规划:学校内的地理环境规划、绿地培植、景观营造等以及对楼房、长廊、雕塑、石墙、道路以及其他景观的命名。  标志设计:校牌、校标、校徽、校旗、校花、风格统一的装饰作品、校服等。  文化设施:图书室、校史室、体育场、校园广播电视台、板报、墙报、校园网等。  (三)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各项校纪校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人际交往活动的方式 ,是对学校文化的具体阐释。  1、建立层级管理体系。做到层级分明,职责清晰。决策层一正三副,分别管理党务群团、教学和德育。执行层根据工作内容设置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体卫艺处和办公室五个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学校日常工作。设年级组,年级组负责人一般由年级教师选举产生,年级组负责执行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基层教师以教研组和班组为单位开展工作,每年级每学科设教研组长1名,每班班主任负责班组工作。  2、进一步完善各类规章制度。  3、完善考核奖惩体系。完善《神农架林区实验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细则》和《神农架林区实验小学教职工奖励方案》,并全面落实。  二、教师队伍建设  目标:打造一支热爱教育、精通教育的合格教师队伍。措施:五个“以”。  以高尚的事业成就人。教育事业是塑造灵魂的事业,是天底下最高尚的事业,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只有从职业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愉悦感、幸福感、归属感,才能热爱教育事业。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可能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要通过各种教育实践活动,让教师感觉到职业的高尚、事业的伟大和成功的幸福。要树立教育依赖教师、教育也要成就教师的观念。  以真挚的情感关怀人。教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一样有着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一样体会着普通人的酸甜苦辣。学校要营造一种关怀的文化、理解的文化、尊重的文化,帮助教师成为精神富有者。要树立双主体育人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校的主体。  以完善的制度激励人。制度既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激励。学校管理制度要尽可能民主公开、公平公正、合情入理,要真正代表绝大多数教师的利益诉求。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形成杠杆效应,激励教师不断进步。  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不断改进教师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教师的休息、生活、娱乐、休闲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和内涵,使广大教师自觉融于高尚、优雅的校园氛围之中。  以终身学习提升人。教师工作具有封闭性很强的特点:工作经历单一,从学校(当学生)到学校(当教师);工作对象单纯,如白纸一般纯洁的少年儿童;工作内容单调,固定的大纲(课标),不变的教材。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束缚了许多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空间,不利于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学校要设法开阔教师视野、开放教师思维、拓展教师交流渠道,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  今后几年,要争取政策,逐步解决教师结构问题。一是年龄结构,现在学校教师平均年龄44岁,将来应当逐步过渡到40 岁以下。二是学科结构,解决英语、体育、艺术等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与学习型组织建设共生。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单元是教研组,要着力加强教研组建设,激发教研活力。  一是倡导生本理念,追求生态课堂。  课堂要实现两个解放:解放学生,解放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在学生思想的自主性、开放性上。教师的主导地位首先体现在教案的准备上。实行集体备课、电子备课。从有效课堂研究入手,逐步走向生态课堂。  二是用课题带动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学术研究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组织教师申报科研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教研组为单位,主要学科每个教研组至少有1个研究课题;每年出一本优秀博文集,每两年出一起优秀论文集。  三是积极运作“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提高教师的“软实力”。  为了更好地引领教师行为文化,积极运作“请进来,走出去”,邀请教育名家、特级教师来校指导。通过与教师进行交流,引领教师学习理论,规范自身行为。创造机会让老师参与各级的展示活动(异地教学、骨干教师汇报等)和教研学习,架设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发教师的潜能,提升了教师的创造精神。  学校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倡导教师“与书为伴”,引领教师的精神追求。学校每年赠送教师一本专业书籍,鼓励教师写书评和反思。  通过学校的校园网建立相关论坛,让教师通过观念的碰撞,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让教师感悟到人生的价值、奋进的目标。  四是常规教研五个一  每学期备一个单元的课,出一份期末测试卷,讲一节教研课,写一篇教学反思,读一本专业书籍,  三、课程建设  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渗透化,校本课程常态化。  对于语数外体音美等国家课程,根据课标进行校本化解读,形成具有本校特色、适合本地实际的课程实践模式,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目标等目标体系研究和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对于地方课程,一般渗透于国家课程之中,强调实际效果,不追求面面俱到。  着力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实现校本课程常态化。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兴趣活动阶段,侧重兴趣的发现和培养,着眼于课程范围和数量的扩张。第二步形成稳定的校本课程,侧重于社团建设,着眼于课程内涵和质量的提升。  第一阶段的任务:一是规范课外活动的管理。明确管理部门、工作要求、职责任务和激励办法。二是建立健全班级和学校两级兴趣小组活动机制。班级以发展兴趣为主,学校以培养特长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保证人人参与课外活动的同时,注重特长突出学生的培养。三是建立健全学生兴趣活动竞赛机制。树立以竞赛促活动的意识。凡是有校级兴趣小组活动的项目,都要举行学生竞赛活动。每年儿童节期间,以艺术节、运动会的形式,集中开展学生作品展示及各种竞赛活动。将优秀学生作品展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四是加强学科教学与课外兴趣活动的联系。各科教学都可以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越是考试少的学科越是活动性强,学科教学要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是坚持开展以《弟子规》诵读活动为核心的道德实践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孝敬父母、诚信做人的好品德和刻苦学习、努力进取的积极态度。树立别具特色而又卓有成效的道德实践活动品牌。六是以红领巾电视台和校园网为依托,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一要培养一批特长鲜明的小主持人、小记者、小编辑;二要充分利用红领巾电视台和校园网这一阵地,开展校园歌手、校园小明星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七是结合研究性学习,尝试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神农架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结合研究性学习,开展环境保护、动植物调查等主题实践活动。因地制宜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第二阶段的任务:形成独具特色的林区实小课程品牌,经常参加省内外的各种比赛交流活动,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专业水准。  四、办学条件  (一)实小本部  1、学校规模:在校学生1440人,36个班,平均班容量40人。  2、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和公共教学用房等51间。其中,普通教室36间;专用教室8间,包括科学实验室2间、音乐教室1间、舞蹈教室1间、美术教室1间、书法教室1间、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1间、综合实践活动室1间;公用教学用房7间,包括综合电教室(校园网站)1间、多功能教室1间、图书(阅览)室1间、心理咨询室1间、体育活动室1间、网络联校教室1间、校史馆1间。  3、办公用房和配套生活用房齐备。  4、按标准配备课桌椅、多功能橱柜、计算机等常规通用教学设备。  5、按标准配备语文、英语、品德、数学、科学.艺术、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专用教学仪器设备和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专用设备。  6、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装备50台,专任教师用机达到每人1台。  7、图书。学校图书室藏书超过2万册(目前学校藏书约1.1万册,每年增加2000册),报刊杂志达到100种以上。  8、为达到上述目标,需要投入资金700万元。其中,拆掉2号教学楼,新建五层教学楼需要投入500万元。新楼一层部分架空,作为室内体育活动场所,顶层建可容纳300人的报告厅,其它面积建18间普通教室。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室、楼道、地面的安全卫生处理,预计100万元。计算机、图书、设备等100万元。  (二)百花坪校区  1、学校规模:在校生480人(其中寄宿生240人),18个班,平均班容量40人。  2、根据《湖北省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学校占地面积要增加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增加到4500平方米。  3、体育场地:200米环道。  4、为达到上述目的,需要新征土地6000平方米,新建校舍3000平方米。实际上相当于新建1所学校。预计总投入1000万元。  (三)龙沟校区  1、学校规模:在校生72人,6个班。  2、随时更新、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  3、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教学软件建设。坚持自主开发与统一购置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各个学科教学软件的装备,使各科教学软件系列化、网络化。以校园网配套为重点,实现校园联网(所有办公室、教室),建成学校信息资源中心。逐步改善教师办公条件,搞好信息媒体设备的装备,五年内力争每个年级有一个多功能教室,每位教师有一台计算机,使每一个教室都能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能随时借助网络自由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实现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开展家校一体化的网络教学实验,使教育教学活动由校内向家庭、社会延伸,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网络化。  4、实用齐全,满足师生进修、学习之需。  5、百花坪校区扩招500名学生,龙沟校区仍然保持完小,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不断加大分校区的投入建设,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容校貌,提升办学水平。6、整体完善校园文化、配套设施、设备,逐步完善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寻求学校新发展,并把这一工作与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高雅、浓厚的教育氛围。
计划录入:hcl2008&&&&责任编辑:hcl&
上一篇计划: 下一篇计划: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系列报道之六:包河区发挥教育督导职能作用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您的位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系列报道之六:包河区发挥教育督导职能作用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发挥教育督导职能作用&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河区人民政府(日)
&&&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区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职能作用,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
&&& 我区发展教育坚持做到“三个优先”:一是优先谋划教育发展。高标准制订了“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将打造全省教育“第一强区”作为奋斗目标列入其中。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区四套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人经常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教育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优先保障经费投入。坚持教育投入优先、新增财力优先向教育倾斜,教育支出逐年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区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0.9亿元。2011年教育投入达4.9亿元,是2003年的13倍多。生均教育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切实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在职教职工人均工资由2008年的42429元提高到2011年的76960元,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教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提高到20%。三是优先保障师资补充。最近4年公开招考中小学教师944人,超过前10年引进教师的总和;开辟“绿色通道”引进教育优秀人才130人,优化了教师的年龄、学历和专业结构。加强新入职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和教育家培养“双培工程”,打造一支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育中坚力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二、发挥教育督导作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一是提升教育管理水平。高度重视教育督导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教育行政管理,较早成立教育督导团,并扎实开展督政督学工作,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完善“政府决策、教育行政部门执行、督导部门监督”的督导体制和机制,健全“督学为主、督政为重”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将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划分为6个督学责任区,全面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督促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督导机构真督实查、缜评善导,充分发挥监督、评价、评估的督导职能,在监督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均衡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二是缩小城乡办学差距。近三年投入2.1亿元用于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扩建、重建中小学28所,47所学校验收合格,达标率90.4%。优先考虑薄弱学校师资配备,近三年为薄弱学校招考教师100余人,调配教师180人,竞聘交流教师360人,安排支教教师400人;实施最美乡村学校典范工程,将3所偏远薄弱小学整体并入屯溪路小学、师范附小和青年路小学,让偏远地区的孩子实现在家门口上名校的梦想。成立教师艺体服务中心,从全区选调英语、音体美优秀教师,开展“走校支教”,对口服务远郊薄弱学校。关爱教育特殊群体,全力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方便就近就读,为1817名贫困生免除课本费,贫困寄宿生每生每年补助1000元,开办留守儿童之家和“四点半”课堂,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 三是强化教育督导,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注重发挥整体优势增强办学实力,成立学校发展联盟校和共同体;建立教育教学管理协作片和城乡教研互助组,推进多层次、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大力倡导科研兴校,现有国家级课题18个、省级课题29个、市级课题近百个。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以艺体为两翼,全面开展体艺“2+1”项目,建成4所乡村少年宫和3所城市少年宫。实施文化立校方略,提升办学水平。全区现有省级特色学校3所、市级特色学校13所、区级特色学校20余所。
&&& 近年来,我区相继获得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单位等称号,连续两年获得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省优秀等次,被命名为“安徽省教育强区”。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强化举措,努力推动实现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再向“第一强区”迈进。
单位新闻点击排行榜
单位新闻发布排行榜
备案号 : 皖ICP备案号
主办单位 :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厅
技术支持 : 安徽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地址 :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321号教科大楼 邮政编码 : 23006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