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个人资料老婆照片是一个怎样的人

杨帆个人履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杨帆个人履历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新民周刊】杨帆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少人用“狷狂”来形容杨帆,杨帆的个性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而是特点,和现在言语模糊、面目不清的那些人相比,杨帆似乎更显得直接和纯粹,人们可以不欣赏他,但至少要学会容忍他。
撰稿·季天琴(记者)
“裸奔”的性格
《切·格瓦拉》的编剧黄纪苏到现在还记得自己初见杨帆时的情形。几年前,他由朋友介绍认识杨帆。杨帆当天在家请客,杨帆的朋友、现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的王小东到现场高谈阔论了一番,没吃饭就走人。杨帆捂着肝痛骂:“这个王小东,也不看看谁请客,到这来搅局。”那天杨帆照样发表了不少高论,话里多次问候别人的亲属,“女同志在场听了谁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有时候,别人难免会觉得他烦人。”黄纪苏说。10月17日下午,排完一场戏的黄纪苏本来有饭局,但是听说事关杨帆,欣然接受了采访。他认为,让人了解一个真正的杨帆是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
杨帆的“烦人”表现在他不遵守会议规则,他有个外号叫“大炮”,比如有两拨人来参加个研讨会,杨帆在会场上指名道姓地骂,结果把两边的一个个都给得罪了。“他拍着桌子,你觉得他就快把自己气死了”。
“毕竟他也不是太阳系的中心,所以别人烦他也可以理解。”对杨帆的评价,黄纪苏其实充满了赞许,“不过,我们也可以把他看成是一场精彩的表演,他的不加掩饰,是一种思想和性格的‘裸奔’。”
杨帆也不是次次都冲击会议。带他玩不行,不带他玩又少不了他的观点,黄纪苏就建议让杨帆主持会议,结果他很守规矩,安排每个人按秩序发言,只是在最后总结时嘴巴上过了点瘾。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对了解杨帆的人来说,他丰富个性构成了一个人性化的形象。对于跟他短兵相接的人来说,杨帆给人的感觉就是控制欲极强。
“杨帆在学术规范上没什么问题”,《成都商报》的记者黄秀丽说。不过她坦陈,私底下的杨帆不讨人喜欢,“他拒绝采访,又想审阅我的稿子,结果还训我好半天。”
6月初,黄秀丽接到一个线索,称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的博导金仁淑涉嫌剽窃。3月,有人举报金仁淑的《21世纪中国人力资源竞争战略》全书共18万字,其中10万字涉嫌抄袭。举报者据称是“杨帆门”的主角、金仁淑的同门师兄兼同事——著名经济学家杨帆教授。
6月12日,《成都商报》以《学术抄袭NO.1
博导一本书抄了一大半?》的标题发表了报道。很快,事情起了戏剧性的变化,金仁淑也举报杨帆一稿多投、学术剽窃等问题。调查结果表明,金仁淑抄袭的事情基本认定,杨帆在学术剽窃上没什么问题。不过,中国政法大学两边各打了五十板,10月8日,学校做出决定,金杨二人停职反省,等候处理。
继“杨帆门”之后,因举报学术腐败被捆绑处理的杨帆又陷入了“停职门”,本年度再次成为新闻人物。
对这次的“停职门”事件,黄纪苏非常直观地说了自己的感受:“其实就是想赶他走,他老让学校成为媒体焦点,学校的负面形象又影响了某些领导的前途。”
“思想猛兽”
10月16日晚上11点多,宣武区中央部委的宿舍大楼里,白天事务繁忙的王小东侃侃而谈,正在闹失眠的他首先解释“失眠是个基因问题”。近四个小时内,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的王小东谈了杨帆,也以他的智力优越感八卦了不少已经作古和尚未作古的文化名人。
“杨帆门”之后,王小东仔细观摩了网上流传的视频。1月4日,在“生态经济与中国人口环境”选修课的最后一节课时,杨帆因为逃课学生人数太多而与一名欲离开教室的女学生发生肢体冲突,双方各执一词,随后引发了“师道”的广泛争议。
因为觉得“别扭”,在那个事件上,王小东没支持他:“不管怎么说,跟女学生发生肢体冲突我们不好意思说。你仔细听他说的话,其实也没错,但是他的态度就是有问题。”
王小东和杨帆观点相似,脾气相近,都十分火爆。王小东眼神闪烁,咧着嘴一心想粉饰他们的友谊:我们俩从来没当面吵过。
不过,黄纪苏中无意透露,有次两人观点相同,王小东可能不小心嫌杨帆话多,最后两人恨不得把桌子都掀了,吵完了又是朋友。
对杨帆,王小东做到了口下留情,他说杨帆对现代数学不是特别熟悉,但是个有水平的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那时候,杨帆就拿着国际收支平衡表,告诉我们怎么看,有多少钱找不着了,它跑到哪里去了,由此他得出人民币要升值的结论。后来人民币果然升值了,而且升值压力还很大。”
在偶尔还赏花看月的黄纪苏看来,杨帆更像个“思想动物”乃至“思想猛兽”,他不通人情世故,关注的全是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事情。“思想的领域是刀光剑影的,这就是为什么他看到与不同的观点就想跟人论战,有时还要追着别人骂。”黄纪苏说。
“杨帆门”之后,王小东隐隐觉得杨帆嫌“弟兄们”不仗义,所以后来被学校捆绑处理的事也没告诉他们,“当然,也有可能是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不好人家是为了顾全大局。”
这一次,王小东主动要求表个态。在他看来,杨帆没抄袭是在意料之中,“杨帆的观点未必对,但是原创性很强,他的阵地装自己的还装不够呢,怎么能塞别人的观点呢?”
他又觉得杨帆不懂策略,杨帆享受公众人物的感觉,但又缺乏公众人物必需的谨言慎行,经常逞口舌之快,所以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在学生们眼中,杨帆在外貌上不修边幅,衣着随便,头发也乱蓬蓬的,一副名士派头。
中国政法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回忆说,杨帆在学生中成为名人,不是因为“杨帆门”事件,而是他在2003年非典时期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和烈士情节。SARS期间,他坚持要讲完他的《环境保护》。他从市区赶到昌平,在图书馆的露天台阶上,给学生们讲“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去了5、6次,最多一次讲了7个小时,“基本上接近口吐白沫了。”
有据可查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官方网站“法大新闻网”在日发表了一篇《图书馆门前场面火爆经济学讲座持续一天》的报道,在配发的图片上,杨帆慷慨激昂,学生们表情生动,报道以一贯的的官方口吻称赞“他授课语言幽默,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因而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在法大的沧海云帆论坛上,网友“地痞斯罗特”写了一篇《我所知道的杨帆老师》,他笔下的杨帆在讲座过程中声音略带嘶哑,但并不影响激情发挥,内容听来新鲜好玩,碰到讲座中有人进进出出,杨帆就脸色发黑,派人把前后门堵上,然后讲一点道德素质的东西。
处在漩涡中心的法大学生显然有太多顾虑,因而不太愿意接触媒体。在采访中,一位声称“追随杨帆多年的学生”独独对这条做出了回应,他似乎埋怨记者不应该提这个话题。
他解释说,杨帆就是唬人,其实从来没给人不及格,卖的书不少是“乌有之乡”书店的,那些学者辛辛苦苦做学问,纯学理性的东西却无人问津。
这个学生传来了一份四万多字的文件,里面都是学生们对杨帆的回忆。杨帆要求他的研究生“守信诚实、孝顺父母;对传统观点有认同,不能认同可以自由退出”。学生们在文章里执礼甚恭,几乎是以一种记账的方式列举了杨帆的好处:“500元给二师兄住院,
2000元给三师兄生活补助”,“2007年他带我们外出考察参观3次,没让我们出一分钱,有一个同门赶回家干农活,他赞助了飞机票。去大同,7个人都是飞机去的,我们大多数是第一次坐飞机。”
杨帆的父母都毕业于北大,解放前是地下党,家庭出身是典型的“又红又专”。他就读于北京实验二小和北京四中,和刘源薄熙成是同班同学。杨帆的成绩“特殊好”,深得老师喜欢,但是右手得了小儿麻痹症,因此是个极度自尊、也是个极度自卑的人。
多年之后,做了博导的杨帆还在怀念他的小学老师:“一个孩子喜欢读书,多半不是因为他喜欢知识,而是因为他喜欢老师。这就是为什么我对我的学生那么好。”
在四中,杨帆做了革委会委员,“政治上一下子就起来了”。初中没上完,上山下乡去就开始了,待业两年,又在街道小工厂呆了八年。1977年恢复高考,26岁的杨帆因为北大不要高龄青年,跑去了吉林大学。
杨帆在80年代两度去深圳,在天津当开发区研究所所长,回北京后做国家物价局下面的的一个处长,单位让他去山东挂职锻炼1年,回来后发现位置被人顶了。他到了社科院9年,嫌社科院没学生带,跑到了中国政法大学。
黄纪苏认为杨帆重义气、敢担当,“是条汉子”,但是难免要为他的性格付出成本,有个杂志的编辑就被杨帆惹毛了,发誓从此以后都不发他的文章。“这你也不能怪别人,但是我们可不可以想办法接受跟观点捆绑在一起的个性呢?如果见面会有冲突,那就发邮件好了。”
不少人用“狷狂”来形容杨帆,黄纪苏甚至建议就杨帆这类人的存在做一个探讨。在他看来,杨帆的个性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而是特点,和现在言语模糊、面目不清那些人相比,杨帆更显得直接和纯粹,人们可以不欣赏他,但至少要学会容忍他。
正在停职反省的杨帆接受了《新民周刊》的采访。他侧躺在沙发上,丰富的表情和中气十足的嗓门战胜了一头顽强的白发,看起来神气十足。他说,杨帆门的时候,他配合学校没见记者。这次他答应了,实际上没做到。
“我就站在太极位置上”
《新民周刊》:杨帆门过去那么久了,现在想想有没有不妥的地方?
杨帆:你们先要表扬一下80、90后,毕竟人家和我发生了戏剧性的冲突。杨帆门之后,老师和学生都自动调整了自己的行为,不少学校也健全了规章制度。我当时就说,我觉得我做得没错,对社会有贡献。结果个别领导又不爱听了,他们老觉得,我们学校又曝光了,而且又不是什么好事。
我上课不考试只考勤,原则上不想给本科生讲课,尤其是大课,小课就没问题,问题在于最近报名上课的学生比以前多了很多,增加了3倍。这就说明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冲突,这是被网络放大的事件。
《新民周刊》:杨帆门跟你的个性有很大关系。
杨帆:我这人做事有个共性,就是在底线上做事。数学上有个0.618黄金分割点,阴阳球上黑白相交的是太极位置,我就站在太极位置上。“郎咸平之争”是我策划的,无是杨帆门还是举报门,我出手的时候都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统一的那点——社会上有股舆论潜流,但是缺乏一个新闻事件,这个事件就出来了,所以我现在名声会这么大。
了解我的人都觉得正常,有些领导不知道,他们官僚。很多好朋友认为我有欠缺,谁敢抓女孩子胳膊呀?我跟他们不一样,我敢动手。偶然事件我都能把握,而且我有爆发力。学者就缺这个,他们老是感慨今天又碰上什么事了,问题是他们不敢出手。
《新民周刊》:他们为什么不敢出手?
杨帆:这是路线错误,怎么能把教育变成商品呢?潜规则已经出现了。我们学术腐败形成了势力,就是谁也不能抓抄袭,谁抓谁倒霉。老师也不能管学生,谁管谁倒霉,但又不能冠冕堂皇的说,出了事就说别人都不管,怎么就你管。平时学生给老师打分,而且不能给学生不及格,否则他们围着不让你走。
《新民周刊》:杨帆门那会儿,你有压力吗?
杨帆:我的青少年大起大落,十年风光,十年绝望,再到后来的改革开放,这种体会是绝无仅有的。我把毛泽东的晚年理解为一种禅宗,是磨练人的一种方式,就像少林寺的十年面壁,无论逆境顺境都得吸取正面的东西。
所以我很高兴,今年两件事冲我而来,把我锻炼成了一个新闻人物,话语权也该到我手里了,我四十岁就已经出名了,就是老当不了新闻人物。有人说杨帆这小子这次又赶上了,你也抓一个女孩子胳膊试试呀?他们抓了就不见报,还被人骂流氓。成名不是那么容易啊,过了八个月有人又要反攻倒算,这是造化来了。
《新民周刊》:你很享受新闻人物的感觉?
杨帆:谁愿意当啊,谁愿意谁来。给你来个停职反省你看看?
“我才懂得自由的精髓”
《新民周刊》:杨帆门最后怎么样了?
杨帆:后来我们和解了,学生没处理,萧翰闹辞职,现在也没走。
《新民周刊》:你怎么看待当时萧翰的辞职事件?
杨帆:他有他的价值理念,他没想到他在学生里受欢迎,但在社会上却不受欢迎。那小子当时也急了,受不了别人说他。我们年轻也这样,后来被赶到农村去了,老得改造世界观,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其实我也体会到了,名人无隐私,社会骂你是正常的,我不看还不成吗?他们整天看,看完了特气,气完了就闹,萧翰就因为这个辞的职。
这回他是支持我了,迟早要这样。其实我和萧翰可以好好讨论,比如在学校里摆擂台,有的学生选他,有的学生选我,完了辩论两个老师各有什么特点,各自的学生也可以辩论,但是不能求助于行政。我们是理论斗争,就像武林大会,你不能带块御赐金牌吧。他们说我专制,其实我才懂得自由的精髓。这次校当局处理我,他们不答应了,要是处理他们,我也不乐意,这就等于求助行政力量去压倒对方。这就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新民周刊》:二三月份你的博客上还在转载萧翰的文章。
杨帆:我一直转,反正真名真姓的,而且说的东西还有点用的,都往上放。
《新民周刊》:本来萧翰挺好的,后来网上舆论反攻,你转载的文章起了作用。
杨帆:那我有什么办法(笑)。他说的也不对,学生接受,家长不接受,他也没辙。很多人都说,这事你杨帆处理得好,你都没反驳。刘晓波骂我那么狠,我还说咱俩校友,上次我骂你一回,这次你骂我一回,咱俩摆平了。我这个人,平常小事跟人冲突,真正的大事我也很有雅量——很大的。
《新民周刊》:你现在上课规矩还那么多吗?
杨帆:我上课特别投入,看着下面乱动难受。所以我不上必修,只上选修,选修是自由选择的。我的规矩都告诉你了,你来了就得听我了,这就是承诺。自由选择就一回,你要离婚也不能一天换一个呀。
不是在自由中升华,就是在自由中堕落,这都是有哲理的。但是多数人堕落了,少数人升华了,杨帆门那会儿,社会底线已经到了最黑暗的时候。
《新民周刊》:议论比较多的是你上课卖书卖光碟的事情。
杨帆:很多老师都卖,只不过这回得罪了学生,他们把我揭发出来了。
我有一个含义,如果毁约的话,就要付出代价。刚开始我把要求都说了,包括20块钱买书,但是我不考试,他们就说“真好真好”。这不叫师道尊严,恰恰是市场经济的承诺,市场经济就是重合同、先小人后君子,自由选择是一次性的,你要想再次选择就得付出代价,但是学生们记不住,跟你好的时候怎么都成,不好的时候马上翻脸不认人。
关于金仁淑
《新民周刊》:你觉得这次学校为什么要你停职反省,跟杨帆门有关吗?
杨帆:没关系,现在是找不着我毛病了,就反过来清算。抄袭和举报抄袭的,都得挨打,这是潜规则,要不然都举报了怎么办?互相搞起来,问题就大了。个别领导的意思很明确,那边能保就保,不能保你也得跟着下去。
有些人老觉得我给学校带来了负面影响,你不想想,你把我停了职不就是个最大的扩散吗?
《新民周刊》:你和金仁淑是同门,一般人出于人情世故都不会举报。
杨帆:对金仁淑的举报是匿名的,我以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的名义把材料转给校学术委员会,相当于代理。看到谁的我都转,我到现在对金仁淑也没恶意,我觉得她还是赶紧认个错,跟全社会对抗你有什么好处?
《新民周刊》:金仁淑也举报你抄袭,你们平时有利益冲突吗?
杨帆:学术委员会9:0全票认为我没抄袭,我要感谢政法大学和我的同事们,我们有一批很好的法学家。
我以前就给金仁淑提过意见,学校以为我借机打击她。她是个无党派人士、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女人,是学校重点培养对象,得到的东西太多了。她的研究领域是日本经济,这块她并没抄袭,其实只要认个错,还能当个副教授。可她认为什么都完了,主要是思想上对未来有大预期,所以你就能理解她的疯狂了。
《新民周刊》:你估计举报者的身份是什么?
杨帆:老有人怀疑是我举报的,我不干匿名举报的事。退一万步讲,即使是我举报的,你也管不着我的动机,行为本身的对错才是关键。
真正的揭发者很阴险,他了解我们的矛盾,也很了解我的个性,他把金仁淑害了,也通过这事打击了我,多年来一直有人在挑拨我们的关系。我不举报这事也会捅出来,有人一直在旁边扩大事态。
《新民周刊》:现在大家写论文都东搬西抄,你怎么看待现在的学术腐败?
杨帆:我没那么干过,真正的学者也没这么干的,都得自己动脑子。金仁淑来政法大学四年就写了一本书,就是抄的这本,但是她给自己搞了许多光环。
现在多少人抄论文买论文啊,都商业化运作了。我这事涉及学术腐败的底线,学校让我反省我就反省,但是不能停我职。
“我是著名经济学家里最穷的”
《新民周刊》:可以透露下你的市场价吗,其他经济学家的收入大概有多少?
杨帆:我没那么高,现在出去一次至少五千,最高一万,我是比较低的。其他人应该很高,他们的收入太多了,挂一个独立董事,一年至少3万,最高20万,啥都不管,就是白拿钱,还有课题。
《新民周刊》:听说你是经济学家里最穷的?
杨帆:我的收入不高。我买现在的房子,卖了旧房子,政法大学给了我40万的特聘津贴。我到现在也没什么钱,是经济学家——著名经济学家里最穷的一个。
《新民周刊》:你是博导,也有课题费吧?
杨帆:课题费不行,课题费得申请。我是非主流嘛,那些评委不给我投票,他们没那雅量,我很难申请到。
《新民周刊》:你之前在社科院工作,那时经济学家就很有钱了。
杨帆:我都靠稿费,我当时也不知道课题的重要性,我在社科院9年,没申请过课题。我当时写了1000多篇文章,所以现在他们查我,认为我必有抄袭,其实我特勤奋,真是我自己写的,他们傻了。那时稿费比较高,现在基本没了。
《新民周刊》:听说你没能进中国经济50人论坛,十分恼火?
杨帆:那当然啦,我认为他们是有意排挤我,我对这事是耿耿于怀。论经济学理论那我排不上,但那是研究中国经济形势的50人,我肯定进得去,那时我至少是前30名,现在应该是前5名,在汇率方面我是第1名,提前多少年就预测准了。
《新民周刊》:你的自我评价很高?
杨帆:我是秉并天地之气,踏历史规律,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优点,就是有信仰,是个宗教徒。
《新民周刊》:你为什么把自己定位于非主流?
杨帆:主流是指西方经济学萨缪尔逊宏观经济学那套,那是世界主流,他们假设市场经济是均衡的,国家少干预,我们假设市场经济是非均衡的,所以国家要干预。这次美国就看出来了,本质现在就出大问题了。上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说,你们别问我,系统崩溃了,我们的参数和模型不管用了。那平常发财有你,讲课有你,一出事就没你什么事了,这一点责任感也没有。
《新民周刊》:你怎么看待现在和校方的关系?
杨帆:前几年请我们来的时候挺高兴的,那时我们也有贡献,学校那时都是法学,引进了一批非法学的,学校也进了211工程。他们现在看你不顺眼了,看出这人还有这么多毛病了。就跟两人结婚似的,蜜月一过就打架。
个别领导就觉得我给学校招事了,他们想利用名人效应,又忍受不了名人,人家北大就不在乎。有领导跟我说,你看我们对你多尊重啊。我说是挺尊重的,那你们能不能容忍我的个性呢。他说我们学不了北大。那我来了又怎么办呢?这事也可能是个好事,校方和我有个磨合,反正我也走不了,年轻点我就自己走了,58岁了我怎么走啊?他们现在又不能把我开除,那事就更大了。我给他们添麻烦了,也得做个检讨,检讨就检讨,我这辈子做的检讨多了。
已投稿到:央视三台主持人杨帆什么水平?
28回复/2亮 8237浏览
陪我妈看电视的时候看杨帆主持的越战越勇和黄金100秒,感觉主持风格挺好,不浮夸不做作。。笑点多,不管是说段子还是模仿。。。简直可以去春晚说相声了。发自手机虎扑
这些回帖亮了
大妈心目中小鲜肉、佳明好搭档的水平
当年挑战主持人张蕾、杨帆、李思思那一年的前三。
大妈心目中小鲜肉、佳明好搭档的水平
挺适合搞综艺的
当年挑战主持人张蕾、杨帆、李思思那一年的前三。
我跟他长得就像孪生兄弟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4楼 @ 发表的:
我跟他长得就像孪生兄弟
上自拍。。。
如果有天你难堪,挂帅出征再杨帆
星光大道应该让他替代朱军,朱军完全不行发自手机虎扑
够逗,够帅,还能装正经。。。各色木耳收割机。
佳明在他旁边就是个木桩子。
可以接班老毕的水平
其实佳明也不错,跟扬帆搭配挺好
很帅的水平~
我妈很喜欢看他的节目
他和马跃是央视娱乐主持的未来。佳明和朱军完全就是电线杆,还是专注煽情去吧。
我最喜欢的央视男主持人
绝对有才加搞笑
非常牛逼的水平发自手机虎扑
口音听着很亲切,一查铁岭的。。很适合央视传统综艺的风格,感觉快要熬出来了。
唱歌很厉害的吧。模仿张学友很像
大妈心目中小鲜肉
跟我同名的水平。发自手机虎扑
跟我基友重名的水平发自手机虎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26人参加识货团购1299.00元21人参加识货团购149.00元2人参加识货团购229.00元65人参加识货团购119.00元115人参加识货团购84.00元44人参加识货团购998.00元20人参加识货团购369.00元5人参加识货团购159.00元73人参加识货团购79.00元4人参加识货团购318.00元10人参加识货团购119.00元12人参加识货团购79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帆个人资料老婆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