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下肢康复视频康复训练应避免哪些错误方法

当前位置:
正确康复,本可避免偏瘫
来源:大河网-大河健康报
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见习记者郑良子
  脑卒中又称中风,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多并发症是它的特点。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150万,现有幸存者约700万,而这些幸存者中70%~8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偏瘫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在康复专家看来,很多中风患者的残疾是可以避免的,有的残疾,比如偏瘫还可以通过康复治疗来矫正,但是错误的认识和方法成为中风患者走向康复的“拦路虎”。
  近日,记者采访了河南康复中心医院的专家,请他们就中风患者康复的治疗误区进行了详细解读――
  误区一:只求抢救,病情稳定后忽略康复治疗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中风患者的急性发作期之后,家属还没有认识到中风会给幸存者留下什么样的后遗症,只是觉得能捡回条命就很好了。
  对此,河南省康复中心医院肢体康复科主任医师刘强告诉记者,抱这种心态的家属不在少数,很多家属在中风患者病情稳定后,仍然在医院继续接受药物治疗,有些患者甚至在病情稳定一个月后,仍卧床输液治疗。
  其实,在国外,中风患者病情一旦稳定,很快就会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研究表明,中风患者康复介入得越早,后期偏瘫的几率就越小。中风患者病情稳定后的三个月内属于最佳康复期,病情稳定后的半年内,属于有效康复期。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康复,效果会比较好,一旦错过有效康复期,再进行康复治疗,效果就很难保证了。
  很多中风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出现了行走不良的后遗症,具体的表现是患病侧的胳膊伸不直、腿不能打弯,走起路来,患病侧的腿不能自由弯曲,走路呈现画圈状态。尽早地介入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一般来说,病情稳定后,脑卒中患者处于软瘫期。在此期间,患者患病侧肢体的肌肉收缩力和神经传导力几乎为零,这时就要进行简单的康复治疗。
  具体做法是:不管病人采取何种姿势,不管是平躺位还是侧卧位,都要保证病人患病侧胳膊可以伸直,腿要有适当的弯曲弧度。必要时可以将患者的肘关节和膝关节人为垫高。
  为什么中风患者患病侧无知觉的肘关节和膝关节需要特别地逐一摆放呢?这是因为,软瘫期只会持续3到4周时间,此后患者患病侧的肌肉张力和神经感知功能均会有所恢复,有为期半年左右的恢复期。患者的肌肉恢复了力量,上肢肌肉主要是收缩的力量,下肢肌肉则是张开的力量。如果在此时不注意肘关节和膝关节的摆放问题,到了恢复期就有可能加剧肌肉的不当收缩,诱发“胳膊伸不直,腿不打弯”这一典型偏瘫症状的形成。
  误区二:迷信药物,认为药物能治疗一切
  中风后的康复治疗,是结合患者实际的情况,通过科学的运动方式来引导和刺激因为中风而“罢工”的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以求激发患者的自身力量,达到患者生活自理、工作自主的程度。
  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过分迷信药物,觉得药物能治疗一切。刘强告诉记者,他就曾经遇到过这种病人。“他一进来就很激动,很迫切地想站起来。他说,刘大夫你要是有啥药能把我治好,我给你100万。”刘强回忆说,“我当时说我没有特效药,不光我没有特效药,全世界的医生都没有特效药。能治好你的人,只有你自己。”刘强劝说他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试试,病人拒绝了,开始了在全国寻找特效药的旅程。
  “跑了快一年,也没有成效,最后,这位患者还是回到我们医院,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但是有效康复期已经错过了。”刘强不无惋惜地说。
  误区三:心情急躁,引发康复锻炼过度
  和迷信药物治疗的人相比,有些人给自己制订了过于严苛的康复训练计划,反而影响到康复的效果。
  刘强说:“我有次去病房里看,有的患者家属康复心切,竟然把绳子绑在刚能下床的患者患病侧腿上,拉着患者走,这样走下去,就会走出来一个腿不会打弯的。还有一次,我看见家属架着患者走路,那个患者患病侧的脚,已经不是正常的下垂,都有些内翻了。”
  在临床上,刘强发现有的患者甚至把能走多远,视为衡量康复效果的标杆。“我就见过一个患者,他说自己康复效果特别好,每天能走好几公里路。我见到他的时候,基本是腿不打弯的画圈走路。这样长时间走下来,身体怎么吃得消。”这样的病人和家属往往治病心切,不考虑实际情况锻炼过度,会造成误用、废用一些肢体组织,反而会影响到后期的康复治疗。
  “拿那个每天走好几公里的患
  者来说,他刚住院时患病侧的肢体力量很薄弱,坐下时身体重心往往都在健康的那一侧,两侧的肢体不平衡。这么薄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支撑正常行走,患者的行走完全是患病侧腿画圈步态。”刘强痛心地说。行走对患病侧腿的压力很大,患病侧的腿要想支撑身体重量只能尽量绷直,加上本来就往外拉伸的下肢肌肉张力的影响,病人已经出现了膝盖过度向后延伸的情况。刘强告诉记者,这种情况会造成膝关节的不正常摩擦,长期如此,膝关节的磨损可想而知。
  为此,刘强叫停了病人不正常的走路训练,对他进行一些简单的床上翻身训练、床上桥式训练,甚至不要患者下地走路,还给他配备了轮椅。
  床上翻身训练可以借用健康侧肢体的力量带动进行,而床上桥式训练则是患者肩部、脚撑着床,双腿弯曲,膝盖以下部位与床垂直,同时抬高身体,就形成了“桥”。这一训练对于处在康复期的中风患者来说并不艰难,还可以有效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锻炼臀部及大腿肌肉力量。
  还需要坐位训练,锻炼患者的平衡能力。坐位训练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静态坐位,即患者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患病侧和健康侧肢体平衡坐在椅子上;第二等级,是患者能够自主地进行左右摇摆,并且保持平衡;第三等级,是患者在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能保持平衡。
  那名日行数公里的病人刚刚入院时,只能勉强维持坐位训练的第一等级,左右摇摆时不能很好地掌握平衡。在这种情况下,练习走路就像小孩子还没学会走,就开始跑。
  误区四:不了解康复,错误锻炼影响康复
  康复介入中风治疗,最近几年才在国内兴起,对病人和家属来说更是新生事物,有些患者或家属只是凭自己的理解来做康复,难免会出现错误。
  刘强曾经接诊过一名患者,住院时已出现胳膊伸不直、手伸不开的情况。他在了解病情时得知,患者的手以前是能伸直、不能弯曲。病人和家属都觉得不会抓握的手对病人以后自理生活没有用处,就多练抓握这一动作,但是后来病人的手掌越抓握越紧,张开反而很困难了。对此,刘强遗憾地说,在康复期时上肢的力量往往呈收缩状态,一般患者的手掌都是握着的,这名患者以前伸展开的手掌,只要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就能恢复到正常情况,但患者的盲目训练,导致康复治疗师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才把患者紧握的手慢慢掰开。
  “如果病人和家属再多了解一些康复的有关知识,就不会发生类似这样的事了。”刘强感叹,“病人受罪不说,还耽误了康复的进展,浪费了不少时间。”
  误区五:没有信心,消极治疗贻误病情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往往要持续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病人在这不短的时间里,很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心态。尤其是一些壮年病人,发病前是家庭的支柱,所以希望自己尽快好起来,但是漫长的康复过程,让他们信心尽失。
  在康复期间,只有当肌肉力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康复,这是需要过程的。
  “打个比方,康复治疗的过程就像一个很胖的人在减肥,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减肥的速度会很快,但是当体重达到某一平台时,就会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只要度过了这一平台期,进展又会很快。”刘强说,“记得有一次,一个病人很绝望地问我,说好几天都没有进步,是不是到顶了,不会再有变化了?我跟他说不是,只是肌肉力量到了平台期,需要继续累积,劝他继续进行锻炼。一个多星期后,他见到我特别高兴,说他这两天走得特别好。其实不单单是这两天的功劳,是患者度过平台期的原因。就像吃饼一样,你吃到两个半饼时饱了,你能说前两个饼都没用吗?”
  很多时候,采取正确、系统的锻炼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很多残疾症状的出现。据统计,通过合理的康复治疗手段,能使70%的脑中风患者达到生活自理,其中30%可以继续工作。“脑中风患者只要进行合理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以避免很多残疾出现。”刘强说。(本版图片由河南康复中心医院提供)
  受访专家
  刘强河南省康复中心医院肢体康复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分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康复技术学会河南省分会常委,副教授。
  主治:脑血管病、颅脑外伤、脊髓损伤、骨关节病等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言语吞咽功能障碍、大小便障碍、心理障碍等。
  地址:郑州市东风路7号电话:0371-63287910
  脑中风患者只要进行合理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以避免很多残疾出现。
责任编辑:张黎光
用户已登录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金钧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应避免哪些错误方法
康复训练以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挛缩、改善身体状况为原则。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康复训练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病人功能康复的效果,不适宜的康复训练可能会引起肢体过用或误用综合征,使功能康复延迟。为使偏瘫病人在康复训练中能得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减少或避免不合理的运动及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保持正确的良肢位
  偏瘫急性期卧位患者应给予正确的良肢位,可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如仰卧位时,头部放在枕头上,面部侧向患侧,患侧肩关节下垫一个软枕,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手心向上,手指伸展,患侧臀部下垫一个软枕,帼窝处垫一小枕或毛巾卷。如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时,患侧上肢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展,手心向上,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在其下方垫一个枕头,背部挤放一个枕头,躯干可依靠其上,取放松体位。如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向前伸出,肩关节屈曲90°,下面用一枕头支持,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置于枕头上,健侧上下肢可自由摆放。为了防止关节的挛缩和维持某一种体位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压疮应及时变换体位。变换体位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肩关节,避免牵拉患肢,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2、避免粗暴的关节被动活动
  脑卒中病人肢体瘫痪是常见症状,因此,瘫痪的肢体关节被动活动是重要的康复措施之一,其原则是在关节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早期肩关节活动应在正常活动范围的50%,随着关节活动的改善逐步扩大其范围,鼓励患者自我训练,教会患者每个关节活动的方向,从近端至远端,由大关节至小关节。动作宜缓慢,注意训练量及强度。
  3、避免过早步行训练
  有些家属甚至少数医务人员为使脑卒中患者能走路,常在患者肢体肌力没有达到能独立坐或站立的情况下,由人扶着强行“步行”,这不仅达不到步行目的,反而加重了膝反张及划圈步态。
  4避免训练过度
  对于恢复期或一些进展型病人,患者本人或家属对疾病康复表示出急切的心理,希望马上能康复,于是自行增加运动量或做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超过了病人本人实际能承受的负荷,这样就会产生全身性疲劳及局部肌肉关节损伤,导致出现过用综合征。因此,对于恢复期或进展型患者,训练时应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康复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不同锻炼方式,必须掌握患者的全身状况,遵循少量多次训练康复原则,每日训练3小时左右,每次与每次之间应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训练量逐级增加。即要做到符合训练的总量,又切忌训练过度,产生负荷过度的不良影响。
  5重视康复指导
  由于康复训练的对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有的功能障碍的存在往往为时较长,有的甚至是终生的。因此应在训练中教会病人在维持自身健康及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独立完成自我照顾,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回归社会及家庭。
  偏瘫患者康复三个误区
  误区一、偏瘫病人须多卧床休息。过多的卧床休息会使患者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肢体各种活动功能退化,这不仅错过了最佳康复治疗时机,还使肢体功能的恢复变得更加困难。其实,中风偏瘫患者要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一般在经过治疗、病情稳定48至72小时后就应开始训练。
  误区二、手会动、脚会走就算是康复。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觉得患者手脚没劲就一味进行上肢拉力、握力和下肢伸腿、搀着走等训练,结果加强了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张力,最终导致严重的痉挛甚至挛缩畸形,练成了一侧手向内扣着、上肢挎着、下肢“画圈”走路的结果,出现典型的偏瘫步态。其实,偏瘫患者一般应“上肢不练屈,下肢不练伸”。上肢伸和屈是一对肌肉在起作用,屈的动作好练,伸的动作难练,光练屈不练伸,就容易使上肢向胸部勾紧,形成“挎篮”的姿势。下肢光练踢腿伸腿,不练腿的弯曲,结果使膝盖和踝关节不能屈曲。当人的大脑被这些错误训练的动作支配后,再想改正就很困难了。
  误区三、刻苦训练、康复就快。这一误区导致的结果就是有些患者练成了“踮脚走”、“跳着走”,长时间过度地使用健腿或患腿还会造成关节损伤等严重问题。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17:49
金钧大夫的信息
金钧大夫电话咨询
金钧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金钧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金钧大夫提问
金钧的咨询范围:
脑瘫、痉挛性截瘫,脑梗、脑出血、脑外伤、脑中风等各种脑损伤后遗症、FSPR手术治疗、癫痫、三叉神经痛、面积痉挛
金钧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神经外科好评科室
神经外科分类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