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无相关信息如何激发孩子自我管理?阅读  
  昨天我们讲了明其心,也就是教育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今天我们讲束其行和修其性。常常有一句话说“实践实践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说知行合一。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话。没有实践就没有所谓的真知,没有经验世界里的落实就不能讲我们是真知了。
  很多的孩子都说“我知道要早起不迟到”可是,我真的就是老是做不到啊!多数家长都会认为这是孩子的意志力薄弱引起的,于是,老是强调如何如何的要坚持和自律。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不是意志力的问题。我们如果说明天不迟到的全部免考送去牛津读名校,你发现,明天极少或者就没有孩子会迟到了。为什么呢?因为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孩子在内心里建立起来了一个“知”,这个“知”就是,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迟到,其实,不是到了明天才不迟到,而是在决定的一瞬间就已经决定了明天不迟到这件事情会发生。所以,不迟到是结果,而决定其实是已经开始行动了。这个世界上没有无果因也没有无因果。
  所以,训练孩子的行为,激发孩子的行为改变,绝对不是仅仅就行为这个单一的元素的来教育的,而应该是从内心中去协助孩子建立起来行动之前的发自内心的决定。而且,有趣的是这种认识和决定必须是主体也就是孩子自己发于心的才会有效果。
  这是我们家庭教育的一个新领域,就是从简单的行为教育变成一个从外向内影响孩子,再让孩子从内向外生发决定和他的主张,之后是实践心中所愿这个完整的过程。可能我们能够找到最好的表达的词语就是激发这个词了!也就是说,要求行动改变的前提首先是激发愿望,激发愿望之后要监督行为。这可能在家庭教育中是更高端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另外就是,修其性的问题。
  有知识、勤努力都赶不上好性格带来的人生更幸福。而好性格有天赋的成分,也有后天自我察觉和修养的成分。我的儿子和女儿在这方面两个人差别很大,他们都善良都积极,而且都很上进。但是,我的儿子就喜欢和同学就一个观点发生争执和辩论,有时候甚至吵得面红耳赤的,难决上下,为此甚至会气哼哼地要我来分析他们的各自观点。而同样我的女儿却很少和人一争高下的讨论事情。她更愿意默默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是两个非常典型的关于性格的例子。对于孩子学习期间而言,这两种性格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性格不同处理的方式角度不同。
  性格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却有人们接受与不接受的差别,尤其这一点到了社会上会成为一个人很多事情的分水岭。好的个性会让人们更容易接受你的人和你的观点,而糟糕的个性可能会使得周围人更关注你的情绪而不是你的主张,即使有时候你讲的可能是对的,对对方有益的,但是,都可能因为一个坏个性而把这一些变成负面事情。所以,注意观察我们的孩子的个性,并且有意识的引导,这是父母的必修课!
  当然,这里不能简单地讲一句话就能说的明白,只是提出一个念想,我们有机会会在和公开课中会分时段详细的讲解和训练,那是后话。
  培养孩子的好性格,这件事更加考量父母两人处理情感的能力、自我情绪的掌控力、对孩子有没有悉心的观察、以及有智慧、技巧的沟通和引导等等多方面父母的能力。总之,培养孩子的个性比培养大学毕业要花费更多我们父母的心血。
  这两天我们讲的这三点:明其心、束其行、修其性,这三点说起来就是十分钟。但是,做起来我个人觉得很是艰难,如果父母不经过很好的边学边做边修正的过程很难熟练驾驭和一针见血的提点。这又回到我早先时候我提到的问题:教育孩子父母必须要学习进步。当然,也有人说,父母是文盲也能培养出来大学生,这又怎么说呢?
  首先不能拿个案来作为普遍规律来认识,有这样的父母和孩子,毕竟这是少数。另外,大学生也不就意味着家庭教育成功了。说句不好听的啊,难道贪官污吏就不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吗?我没统计调查过,但是,我感觉受高等教育的人还是多数的。而且,很多的贪官还就是家庭苦孩子出身考上大学的,这些人一旦有同一天权在手时,那种无法遏制的贪婪的欲望就释放出来。这其实就是家庭教育和生存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四平八稳原创,转载请注明
都是亲人,看完别急走,到最下方点赞转载哦
Beyong《真的爱你》
四平八稳首席男主播:曹辉
新浪微博:@幕聊长官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127)|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新学期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blogAbstract:'&\r\n引用\r\n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您现在的位置:&&>>&&>>&&>>&&>>&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怎样培养孩子自我管理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自我管理习惯
分类:&& 更新:&& 阅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怎样培养孩子自我管理习惯
&&& 泥石活动的开发与研究是基于我班幼儿对自然物的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思维特点以及开发、利用我园已有的泥、石活动环境引发的,其研究的价值在于原创性和活动开发的可探究性。幼儿园玩泥石活动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在室内或室外创设一定的条件,选择合适的主辅材料,通过表现性、创造性的小组、集体活动,组织孩子用手、脚接触泥石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促进幼儿与自然物质的接触,达到学习、锻炼目的的自然运动课程。本学期依据我们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来培养幼儿对泥石的兴趣。&&& 一、 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激发幼儿玩泥石活动的兴趣&&& 3-4岁幼儿年龄的特征即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就是幼儿的学习活动主要由兴趣和需要出发。&&& 首先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大量的玩泥工具。如:铲土用的小铁铲、钉耙,盛土用的小桶、漏土用的小漏网等。并通过家长以及幼儿园购置了各种雨花石、小石头、鹅卵石、红砖等等。&&& 其次我们创编了一套生动有趣的器械操。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许多酸奶的罐子,并让孩子们自己将小石头放入罐子里,在罐子外面贴上漂亮的彩条。这样一个个颜色鲜艳又富有响声的小罐子在幼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产生了,再配上生动、悦耳的音乐,赢得孩子们特别喜欢,每天孩子们都要和小罐子做一次体操。&&& 再次我们在韵律活动时改变了以往比较单一的活动模式,结合情景活动设计了具有童趣的游戏活动,孩子们通过在“草地上”捡石头、搬大石头、运石头、将石头放入箩筐内等动作使幼儿动作得到了发展、情绪得到了体验、身体得到了的锻炼。以此来激发幼儿对玩泥活动兴趣。&&& 二、利用幼儿园的资源,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案例一:我和鹅卵石做朋友&&& 我们利用幼儿园有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河这一资源,设计了《我和鹅卵石做朋友》的活动。一开始我让孩子们在小河的周围走走,让孩子们捡一捡小河边上的鹅卵石,并通过敲一敲、摸一摸、看一看来感受鹅卵石的特性。当马俊辉说出小河是小鱼的家时,其他孩子也都纷纷帮助小动物造家,他们在操场的周围寻找鹅卵石,并将鹅卵石通过各种方法运到场地上,他们有的用两只手捧过来、有的放在口袋里、有的用衣服兜着等等方法。最后他们为许多小动物造好了家。&&& 整个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利用各种方法将石头运到了指定的地方,这些方法都是孩子们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索得到的经验。&&& 案例二:我为小树添营养&&& 《我为小树添营养》这一活动主要是基于我园的园舍周围有许多枝叶茂盛的小树,以及园舍后面有一大块种植园地。孩子们在大自然中亲亲、抱抱小树中,潘靖怡、钱宇等小朋友说:“小树的长高是需要吸收泥土中的营养。”紧接着孩子们用一起收集的小桶、各种挖土的工具,在种植园地中进行积极的探索,有的松土、运土、为小树添营养。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拍一拍、敲一敲、捏一捏等方法,尝试着使一块一块的泥巴变成了细细的泥沙。在运土的过程中曹雨扬等大多数孩子将土放在小桶内运到小树边,只见沁沁和钱宇两个人一起抬了一个小桶将土运到小树旁时,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也渐渐的产生了。他们非常认真、仔细地为幼儿园中的每一棵树都添上了营养。&&& 由于孩子们对每一次的活动都产生了许多的眷恋,希望再玩一次,故我们结合早段活动、下午的游戏活动进一步推动幼儿开展玩泥石活动。在早段活动中我们在走跑区的周围投放了一些鹅卵石,幼儿可以进行捡一捡、运一运、搭一搭等方法进行体育锻炼。我们还投入了一些方砖,让孩子们在搭建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大桥、房子等都是由砖一块一块地搭建出来的。通过每天下午的拔草、浇水、松土等活动,孩子们了解到了我们吃的菜需要在泥土中撒下种子,并需要每天给它浇水才能吸收营养从泥土中长出来的,才能长高长大。&&& 三、与主题活动相融合,激发幼儿的主导探索&&& 在各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力求将玩泥活动渗入到各主题活动中,因为在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往往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在《亲亲小动物》主题活动中,我们设计了《石头小屋》这一活动,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到小石头的用处,并让幼儿产生对小动物的爱恋之情。 我们还在区域活动中投入了鹅卵石以及各种辅助材料,如:彩色海棉小球、手工纸、扭扭棒等材料,孩子们根据材料做出了各种小动物的头。&&& 在《好吃的东西》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入了小瓶、各类豆宝宝以及小石头,通过在小瓶子里面装上不同多少的豆宝宝以及小石块来比较声音的轻和响,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泥石活动让我看到了孩子进步的每一个足迹,体会到儿童是一个能认识、思考、发现、发明、幻想和表达世界的栩栩如生的孩子,认识到现代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有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使他们对世界充满兴趣、渴望探索。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同时还浏览了:
合作交际能力的培养相关子栏目
&&&&&&&&&&&&&&&&&&&&&&&&&&&&
本站最新幼儿教育
&&&&&&&&&&&&&&&
本站推荐幼儿教育
&&&&&&&&&&&&
网友热评幼儿教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自我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