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图片田字格写法

【图文】要好好学字第一课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要好好学字第一课时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1.3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WEN MING XIAO YUA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建文明校园 > 思想道德教育
2-3)-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教材——语文学科
17-06-07 08:35:43
来源信息发布员
21.诺贝尔 (第二课时)——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理念:引导孩子正确表达,帮助孩子合理体会。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尤其要突出爱国、敬业(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好学)两点。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放开来说话,沉下去体会,动情地朗读。并在课堂上强调言谈之礼,待人之礼,培养学生别人讲时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教学目的:1.读悟、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1)通过说话训练体会诺贝尔的心理。(诺贝尔实验室被炸后的心理独白/诺贝尔目睹炸药引爆)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诺贝尔的精神。【理念:语文学习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体会和表达,一个是入,一个是出。一直以来,我把训练学生推敲词句看作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这是出的一面,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让他们能够词达意明。读书是另一种培养语感的方法,它比起推敲词句要容易又不易些,说它容易,是因为大家都会读,只是读得生动不生动,投入不投入的差别;说它不容易,因为真正读好,需要有正确的体会、一定的知识积累、必要的技巧,有时甚至还需要有美妙的音色,要求是很高的。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采用说话和朗读两种方法。】2.有感情地朗读第8-10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一课,我们认识了诺贝尔,了解了诺贝尔其人和诺贝尔奖的常识。这一课,我们将再次走近诺贝尔,和他一起经历成长,体验人生。二、学习课文3-9自然段(一)寻找中心,总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9节,找一找能管住这一段的一句话。2.出示: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3.学生自由读,说说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诺贝尔发明了很多东西,炸药是其中之最。)板书(发明炸药)(1)引导学生明确炸药是他最重要的发明。(告诉学生:最突出就是作用最大的,最有价值的。)学法指导:能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清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这叫会读。(2)指导学生读好这一句。过渡:我们知道炸药是威力巨大的东西,是什么让诺贝尔和炸药结下了不解之缘呢?请同学们继续往下读。(二)读悟艰辛,体会立志指导学生交流想法。(为了能让工人们不再为劈山开石而艰苦的劳动。)指导读出开山的艰苦和诺贝尔对炸药发明的渴望。3.小结:是啊,发明炸药这一造福开山工人的志向在小小的诺贝尔的心里扎下了根。(板书:立志造福工人)我们看到了一个立志造福工人的小诺贝尔。过渡:后来,他走上了发明、研究炸药的道路。(三)感悟挫折,感知坚定[毫不气馁、舍生忘死]1.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快速浏览课文5-9自然段并找一找,?(板书:液体炸药 &固体炸药 &爆炸力更大的炸药)2.指导学生分析炸药特点,指明炸药在不断改进。液体炸药(威力巨大但是容易爆炸)固体炸药(能够安全运输,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爆炸力更大的炸药(威力巨大)诺贝尔不断探索,但他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他经历了一个极其艰辛甚至是痛苦的过程。请同学们轻轻地、细细地读读5-9节,把能反映出他的艰辛或者痛苦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边上写下自己的体会。找到核心句子,体会诺贝尔为研究炸药,刻苦努力,失败后毫不气馁的精神。1864年,诺贝尔的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结合学生交流,出示。指名朗读。(3)交流体会,研读痛苦。(4)说话训练,体会情感(出示)3.说话训练步骤1:面对弟弟炸死,父亲炸成残废的现实,面对被炸成废墟的实验室诺贝尔_____________(伤心 哀伤 痛苦 心痛 心如刀绞……)引导学生先选词填空,再用这些词语以外的词填空。步骤2:他痛苦地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转念又想:________________4.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让他“转念又想”呢?(5)小结;面对沉重的打击,诺贝尔都毫不气馁,(板书毫不气馁)(6)指导学生读出毫不气馁。(7)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但他毫不气馁,这就是屡败屡战。这就是百折不挠。我们也可以说:★(出示)为了提高炸药的安全性,诺贝尔开始研究固体炸药,(越挫越勇、锲而不舍,精益求精 &百折不挠 &锲而不舍 &不畏艰难 &目标专一)(8)工夫不负有心人。引读,“他终于制造出了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9)(引读)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师)同学们,这是让天下人多么高兴的事啊。固体炸药发明成功了。 学到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面对挫折毫不气馁,坚持研究的诺贝尔)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1) 出示该小节(2)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舍生忘死)(板书舍生忘死)①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②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舍生忘死的意思。体会课文中诺贝尔为研究舍生忘死。③★说话训练:火星已经接近炸药,情况_____________,但诺贝尔却没有离开,他双眼紧盯着移动的火星,心怦怦直跳。他为什么不走开?④指导学生说连贯、通顺、合乎情理的话⑤指导学生读出舍生忘死的意思。⑥就在这时,引读第九节。⑦同学们,看到满身鲜血的诺贝尔,看到欢呼成功的诺贝尔,人们是什么反应?你想说些什么?(是啊,在我们眼里诺贝尔简直疯了,这真是科学家献身科学的忘我精神的表现。他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连身上的伤痛都不知道。他痴了!他狂了!⑧指名读好第九节。⑨听了他的朗读,让朱老师想到一个词,因为太高兴、太兴奋、忘乎所以,就像发了狂。(欣喜若狂)同学们,这一刻,来之不易啊!5.总结第二段: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一切。出示PPT总结:为了造福开山工人,诺贝尔从小立下志向发明炸药。为了提高液体炸药的安全性,他坚持研究固体炸药,即使承受极大的打击也毫不气馁。为了提高炸药的爆炸力,他舍生忘死地进行研究。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三、学习第10自然段1.过渡:诺贝尔的贡献还不止这些。2.指导学生自读第10自然段了解诺贝尔奖的来源。(板书设立奖项)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3.读到这里,你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博大的胸怀,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4.着重说说和平奖。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奖呢?指名学生说。炸药的威力是巨大的,它可以开山劈石造福人类,也可以夺人性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000万人死在枪炮下,2000万人受伤;在随之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3200多万死在枪炮下,受伤3500万。炸药成了战争贩子的武器和帮凶。诺贝尔预见到他的发明会引发无辜的伤亡,所以他拿出自己的积蓄,特别设立了和平奖,以奖励那些在和平领域里成就突出的人。现在,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呢?(无私奉献)四、总结全文:是啊,同学们,诺贝尔为了造福人类发明炸药,虽历经艰难但他毫不气馁,虽身处险境,但他能舍生忘死。临终设立奖项,无私奉献他所拥有的一切。人们把这种毫不气馁,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造福人类的精神,称为诺贝尔精神。五、作业作业超市,快乐自我:1.班里要开展科学名人故事展,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诺贝尔写一个小传参与展出活动吧。你可以读读埃里克.伯根格伦所著的《诺贝尔传》,这本书全面介绍了诺贝尔艰难成才,勇敢开拓事业以及他流芳百世的遗嘱。2.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有哪些华人科学家,他们都取得了什么成就?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一下吧。板书:诺贝尔发明炸药立志造福工人(液体)毫不气馁(固体)舍生忘死(爆炸力更大)设立奖项无私奉献19.钱学森(第二课时)——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一册教材分析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以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课文语言简洁、朴素。通过人物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钱学森思念祖国,拳拳报国之心。引导学生学习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从小立志为国学好本领,长大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教学重点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教前准备收集钱学森的生平事迹一、直接揭题,走进钱学森。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时的一段经历,归心似箭的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10月1日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穿越历史的时空,来到那个令人难忘的清晨。(幻灯出示图片和课文第一小节,教师引读。)2.同学们,钱学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3.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2—7小节,找出能体现他爱国的语句。二、自读自悟,感悟钱学森。1.学生找句子,师巡视指导。2.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感悟爱国情怀。▲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1)生读,谈感受。(2)他不光找准了句子,而且能够联系上下文谈出自己的感受。我们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还会有哪些收获?当学生再次读课文之后抓住“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和“最得意、最得力”引导学生体会钱学森的爱国之情。(3)同学们,他所拥有的这一切是多么令人羡慕!这是多少留学生不断追求的!然而,他并不在乎,他心中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这个信念是——(引读钱学森说的话)(4)创设情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钱学生有可能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说这句话?)▲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1)相信其他同学也找到了这句话,大家能不能用刚才我们理解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幻灯出示问题:钱学森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说的这番话?你认为留学生的话有道理吗?)(点评: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学生在上文已经掌握,这里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进行学法迁移,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种巩固,又是让学生的再阅读的过程,而不是仅仅把目光放在钱学森语言上面,这样就使阅读更具完整性,理解钱学森的爱国之情就更全面了。)(2)年年中秋,今又中秋,这个中秋节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节,留学生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他们是多么兴奋啊!可当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的时候,留学生们是怎么说的?(3)如果回到祖国,他不仅要放弃在国外的——(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他还将要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幻灯出示一贫如洗、饱受战乱的中国图片)(联系上文,教者适时启发学生想像钱学森回国后可能碰到的种种困难。对比之下,教者让学生深层次地思考:“是一种什么力量使钱学森回到了一个贫穷的祖国呢?”通过交流,学生深深地感受了钱学森的那种“对祖国的爱”、“为人民做贡献”、“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4)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他甘愿放弃一切,从头再来。他不光自己决心回国,他还希望留学生们一起回国,所以他诚恳地说——(引读钱学森的话)(5)同学们,字词有冷暖,语言蕴真情。让我们再读读钱学森的这句话,找出能打动你的词语。3.同学们,钱学森回国的阻力不光来自身边人的劝阻,更大的阻力来自美国政府的干涉。一位美国的高级将领曾经这样说过——(引读: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投影出示美国政府阻难钱学森回国的资料:在这样的情况下,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这是一种什么力量?4.(引读第六小节)然而——所以一想到前方——(引读:一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教师适时出示文章第一小节。5.其实啊,作者在这里运用的是倒叙的写法。回国后,钱学森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三、回顾总结,寄情钱学森。学到这里,大家齐声告诉我,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人?(出示小诗,音乐起,学生感情朗读。)他是个爱国的人——待遇再好,却不忘自己的祖国。他是个爱国的人——祖国再穷,也动摇不了他回国的决心他是个爱国的人——困难再多,也难挡归国的脚步他是个爱国的人——全部的智慧和才华,成就了“中国导弹之父”的美誉。四、布置作业1.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请收集相关资料,制成读书卡片。2.寻找钱学森的爱国故事。板书:19 钱学森浓浓爱国情拳拳报国志20. 诚实与信任——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分析:“诚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再三强调,待人以诚是立身之本;而今党中央更是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倡导培养青少年的诚实美德。目前,商业战线也提出了“诚信经营”的口号。因此,“诚实”是人心所向。一、导入。1.谈话:自己最欣赏的名言。2.板书:诚信是金。3.由“诚信”引发“诚实与信任”,揭示课题。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1.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可以跟读)2.浏览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同桌可以交流一下)3.指名说说这个故事。三、精读课文,初步感悟。1.中心突破:课文中有一句话包含了“诚实与信任”,找出来读读。2.课件出示:“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3.车主说我给他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找一找,读一读。4.交流3至10小节。(1)课件出示第3小节,指名读。引导学生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你认为我是个怎样的人?(2)学生交流看法。指导读好这一小节。(3)课件出示第5至10小节,师生分角色读。(4)从这段对话中,你认为我又是怎样的人?车主又是怎样的人?边默读边思考。(5)交流,相机指导用诚恳的语气练习朗读。(6)指导学生同座分角色朗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7)小结:多么诚挚、温馨的对话,多么善良、崇高的心灵啊!让我们再次来回味这段金子般的言语(课件再次出示车主说的最后一句话)!四、讨论辩析,深化感悟。1.事情就这样圆满地解决了,但不得不给我们一些思考:(课件)这件事你们认为责任到底在谁?从文中找出依据。2.学生发表看法。(师给予点评)3.小结:虽然车主也有一定的责任,但我还是认为责任在我,这是多么诚实、可贵的品质啊!车主虽然可以接受我的道歉和赔偿,却说了一番金玉良言,对我是多么信任、赞许啊!他们身上闪现着诚实、信任、真挚、友善的光芒,这多么令人感动!4.齐读“对话”部分。五、延伸拓展,升华感悟。1.引读最后一节。2.板书:比金钱更重要。3.所以,本文用“诚实和信任”作为题目,是多么贴切。4.如果给课文改个题目,你打算改成什么?5.交流。(一个题目就是一句名言)补充:周恩来与陶行知的名言。6.创作“名言”。7.结语:让我们把比金钱更重要的“诚实”和“信任”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深深地印在“心”上!12. 要好好学字——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懂得干革命需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重难点、关键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美观书写生字。3.懂得毛主席说的话的意思。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尤其是读通长句子。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3.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设计一、导入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板书课题:12.要好好学字。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带着问题来读课文。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1)标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 &(2)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一类生字) &①自己读读词语。 &②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岁”,读平舌音。 & &“刘”:读边音. &“延’、“弯”,读前鼻音。 &③指名读,齐读,比赛读。 &④去掉拼音会读吗?自读,开火车读,齐读。 &⑤给生字扩词或说一句带有生字的诗句。 &(2)(出示二类词语) &①齐声读两遍。 &②去掉拼音再齐读。 &3.我们把生字带人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再指名分段读。 &5.还有许多同学想读,下面就选择自己读得最流利的一段为大家朗读。 & 6.读后评议,再读。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关于他的什么事? &2.读后交流议论,口头填空:毛主席在( & &)遇到( & &)。毛主席教导他们要( &3.刚学这课时,你已经懂得了哪个问题,不懂的问题,我们再学习。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巩固读音。 &2.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3.反馈检查。 &4.指导写字。 &“延”:是建之旁与走之底要相区别好。 &“刘”:左窄右宽, &“席、岁、贵、弯、革”;在田字格中要居中写。 &5.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评议。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继续巩田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通过看图,朗读懂得干革命需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 & &1.抽读生字卡片。 & &2.给下面生字选择正确读音.岁刘泽参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4.填空:课文写了( & &)在( & &)遇到了( & &),并教导他们( & &)的事.过渡,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读课文。二、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3)教师在补充的基础上小结。第一句点明事件发生的时地人事。第二句介绍了两个小八路。 &(4)(出示挂图)我们来认识这两个小八路。说说他们长什么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指导朗读第二句。 &(6)指导仿写句子。 &(出示)我有一对双胞胎姐姐,一个叫( & &),长得( & &),另一个叫 ( & &),长得( & &)。我有两个好朋友,一个( & &),一个( & &)。 &①自己先说说,同座位再交流。 &②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毛主席的话,用“——”标出,毛主席的动作,用“一”标出。 &(2)指名读一读各自画的语句。 &(3)指导朗读毛主席的话。 &①“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用疑问的语气读一读。 &②“我是毛泽东。”要读出亲近、平易近人的语气。 &(4)(出示)毛主席动作的句子。 &①指名读。 &②毛主席为什么要弯下腰来写字呢?他又为什么把字写在自己的手心上呢? &③毛主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④指导有感情朗读。 &3.细读第3自然段。 &(1)齐读,思考:这是谁对谁说的话? &(2)“革命”指的是干什么?为什么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练字呢? &(因为干革命需要文化知识,不识字是干不好革命的,是不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 & &(3)指导朗读。毛主席的话要读得恳切、语重心长的语气。三、小结 &1.齐读课文。 &2毛主席希望两个小八路干什么?听了毛主席的话,你是怎样想的呢? &3.用“参加”练习说话。21. 掌声——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理念】读书感悟、语言训练、情感熏陶【教学思想】1、把语文课上成读书课、语言实践课。2、将读书与感悟有机地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要求能识会写,横线中的只认不写。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要关心、鼓励。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鼓励。【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同学们,认识我吗?2.想了解我吗?你想了解什么?3.告诉大家,我姓薄(板书),谁来读一下?这是一个多音字,当这个字用来表示一个人姓什么的时候,读“BO”。据统计,姓“王”的人最多,“王”这个姓使用频率最高;姓“薄“的人很少,使用频率排在第343位。老师请姓“王”的、姓李的、姓张的同学举手——请姓“薄”的同学举手。(我有点失落。)4.还想了解什么吗?5.了解了这些,大家欢迎我来跟大家上课吗?欢迎就要有所表示哦!(学生鼓掌)6.同学们,虽然你们没有用口发出“欢迎薄老师”的声音,但是我从你们的掌声中充分感受到了大家对我的欢迎。其实掌声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帮助我们把心里要说的意思表达出来。7.掌声除了表示欢迎的意思以外,还能表示哪些意思呢?——大家看看,今天,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老师,风尘仆仆,来到南通看我们同学上课,我们是不是也要表示一下?大家通过这一次掌声要表达什么意思?(感谢、敬意)——各位领导、专家、老师,我们的同学说得好不好?请大家也表示一下吧!我们从领导、专家、老师们的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赞美、鼓励)二、导入新课1.是啊,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当别人给予关心支持的时候,我们常常用掌声表示感谢;当别人信心不足的时候,我们常常用掌声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常常用掌声表示赞美。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常常能够从掌声中获得别人的谢意、鼓励和赞美。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掌声”为题目的课文——板书:掌声。看老师写题目——掌声三、初读课文1.大家在课前预习了课文,预习的时候做了些什么?2.那老师考考大家,下面的词语会不会读:班里、愿意、投向、低下去、调来、情况、持久、讲述、身处困境(读得怎么样,表示一下)3.下面这些词语你认识吗?读给大家听听:残疾、慢吞吞、骤然间、普通话、鞠躬、交谈、学校、舞蹈、珍惜(读得怎么样,表示一下)四、学习第一段1.同学们词语读得不错,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老师请三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第一、第二、第三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找出每段中描写小英动作的词语。2.读一段,交流一回:这一段中描写小英动作的词语是哪一个?板书:坐、低、站3.小英的这些动作与我们正常人的动作有什么不同?请大家默看课文,看看在“坐、低、站”三个词语的前面,作者还加了哪些词语?(板书:默默地、立刻、慢吞吞地)4.在小英同学每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背后,都有她独特的内心活动。请大家听老师朗读课文第一、第二、第三段,想想:(出示灯片)①当小英默默地坐着的时候,她想。②当同学们的目光一齐投向小英,小英立刻把头低下头去的那一刻,她想。③当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的时候,她想。5.讨论交流(1)默默地坐①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第一段,小英为什么要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呢?②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我走路一摇一晃、一瘸一拐的,多难看啊;同学们看到了我的样子,肯定会瞧不起我的)③老师从一个材料上看到,上课前小英每天总是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④小英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一动不动,一声不响,这样的表现叫做“忧郁”。(板书:忧郁)一起读。⑤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小英是个怎样的孩子?(不幸)(2)立刻低了下去①小英立刻把头低下头去的那一刻,她又会想些什么呢?(这下好了,同学们看到我走路的样子,一定会笑话我了;刚才那些同学讲得那么好,我是肯定讲不好的;这么多同学一起看我,他们一定是要看我出洋相了;要是原来的老师,他肯定会照顾我的,可这位老师偏偏刚来……)②一个身患残疾的孩子,偏偏遇到了一位不了解情况的老师,让她走上讲台在全班同学面前暴露自己最不愿意暴露的缺陷,小英感到担心,紧张,害怕,读了这一段,你又觉得小英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自卑)(3)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一起来看第三段,小英慢吞吞地站起来的时候,心里还会想些什么?(上去讲吧,同学们会笑话我;即使同学们不笑话我,我能不能讲好呢?不上去讲吧,又不尊敬老师,怎么办呢?内心充满了矛盾)6.同学们,按理说,小英应该与班上的其他孩子一样,拥有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童年生活——到操场上游戏,到舞蹈房跳舞,到林阴下散步,到公园里游玩,可是她没有,因为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总是担心别人笑话自己,总是担心自己不如别人,甚至因此失去了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多么不幸的孩子,多么自卑的孩子! 面对这样一位与我们差不多年纪的不幸的小女孩,你的心情怎么样?(难过、着急、惋惜)7.让我们通过朗读,把我们对小英的同情表达出来。8.朗读评价(你很理解小英的心情;你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你读得不够流畅,知道你是为小英着急呢,别着急,我们慢慢为小英想办法;你读得这么轻,我知道你是为小英惋惜啊……)9.掌声响起五、学习第四段1.同学们,课文第四段写了小英同学上台演讲的经过,其中也有很多描写小英神情、动作的词语。比如、流下了眼泪、深深地鞠了一躬、微笑着走下讲台。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四段,大家想想,是什么使小英流下了眼泪,又是什么使小英向大家鞠了一躬,然后微笑着走下讲台(指黑板板书)?2.请把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板书热烈持久经久不息)3.“热烈持久”是什么意思?(掌声很响,持续的时间很长)“经久不息”是什么意思?(同样是“持续的时间很长”)4.当小英刚刚站定,同学们一齐向小英报以热烈持久的掌声,如果你就是小英班上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板书:尊重、鼓励)5.听到如此热烈持久的掌声,小英流下眼泪,当时她会想些什么?(想不到啊,同学们原来是这样的关心我,支持我;你们这样支持我,我一定要讲好自己的故事;有你们的支持,我不再害怕了;你们的掌声这样热烈、持久,我非常感谢你们……)6.正是因为班上的每一位同学们对小英的尊重、鼓励,都汇集到了自己的掌声之中,这掌声才那么的——热烈、持久;小英也因此对同学们充满了感激、对讲好故事充满了信心。哪位同学来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把你的尊重、鼓励,把小英的感激、自信充分地表达出来?7.当小英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如果你是小英班上的同学,你又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赞美)8.因为班上每一位同学都想对小英表达自己的赞美、肯定,所以这掌声才会这样的“经久不息”。9.上台的时候,小英的眼圈是红红的,现在小英却微笑着走下讲台,你知道小英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我好高兴啊,这是我第一次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原来同学们能够做到的事情,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是同学们的鼓励和支持才使我取得了这样的成功,真的谢谢大家了;你们的掌声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今后我将不再默默地坐在那里了,我将和大家一起活动、游戏……)10.是呀,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尊重、鼓励,使小英充满了信心,进行了成功的演讲;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赞美、肯定,使小英内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哪位同学愿意朗读课文第四段,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两次掌声中包含的尊重、鼓励、赞美和小英激动、自信、感激、喜悦的心情。(配乐)11.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第四段。(配乐)六、学习第五、第六、第七段1.哪位同学愿意朗读第五段,大家想想,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发生了哪些变化?(板书:交谈游戏)2.这一段最后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3.除了这些变化,小英还可能有哪些变化呢?4.听了这些,你觉得小英现在变成了一个怎样的女孩?(板书:自信开朗)5.小英为什么在这次演讲以后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呢?6.是啊,演讲课上的掌声对小英来说太重要了,因为同学们的掌声,送给小英的是尊重,是鼓励,是赞美,是同学之间的关爱,有了同学们的尊重、鼓励、赞美、关爱,小英就有了生活的勇气,就发生了这样令人难以相信的变化。7.老师从一个材料上看到,后来,小英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上高中的时候,她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得了奖,后来还被北京的一所大学破格录取。所以,对小英来说——请读第六段(个别、齐读)……8.在我们习以为常的掌声中间包含着有这么美好的情感,产生着这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掌声?9.我们自己可以从人家的掌声里获得前进的信心和力量,鼓起生活的勇气,别人是不是也同样需要呢?那我们应该怎么样?10.所以,对我们大家来说——请读课文第七段(个别、齐读)……11.这里的“是啊”应该读“是呀”,你是不是也认为人人都需要掌声,都应该珍惜掌声,都应该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你呢?你呢?我们大家一起说是不是?12.让我们把这感人的哲理铭记于心,自己试着背诵第7段。能背的同学一起起立——13.听了大家的朗诵,老师想起了一首歌,歌名叫做《爱的奉献》,这首歌表达了与小英同样的感受,与同学们同样的感受。让我们在《爱的奉献》乐曲声中,结束这堂课的学习。七、讨论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除了可以用掌声把关爱献给别人,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把关爱送给别人呢?(1)用语言来表达:你想在什么情况下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来表达你的关爱?我们可以为受窘的人说一句解围的话,为疑惑的人说一句提醒的话,为自卑的人说一句鼓励的话,为痛苦的人说一句安慰的话……这每一句话语,献出的都是一股浓浓的情,一份深深的爱;(2)用行动来表达:你想在什么情况下对什么人以什么样的行动,来表达你的关爱?我们可以为希望工程捐一分款,为老弱病残让一个座,为爷爷奶奶做一次家务,为班里的同学辅导一次功课……这每一个举动,献出的都是一颗真诚的心,一腔无私的爱。2.让我们记住:人人都需要爱,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爱,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爱献给别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八、作业课后,请大家准备一个通过掌声、语言或行动表达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举行一个演讲会。下课。板书:掌声 & & & & & & & & &|默默地坐 —— & & 热烈持久—— &交谈游戏 & & & & & & (自卑忧郁)经久不息(自信开朗) & & & & & & & & & & & & & &| & & & &
& &尊重鼓励赞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