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省2017泸溪县龙舟赛高中录取分数线是多少?807.5分能考上泸溪二中吗?

2017湖南中考分数线
[专题]湖南中考网中考录取分数线
共 180 个信息&&首页 | 上一页 | 1
| &60个信息/页&&转到第页
91中考网是2017中考资源信息门户网站,为广大考生提供2017中考时间、中考试题试卷、复习资料、2016中考满分作文、
2017中考成绩查询、2017中考查分、志愿填报、2017中考录取分数线、学习方法等中考生需要的所有信息
Copyright@中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91中考网★2017湘西中考分数线查询-湘西中考分数线预测-湘西中考录取分数线
> 2017湘西中考分数线查询-湘西中考分数线预测-湘西中考录取分数线
中考湘西相关推荐:
中考分数线相关推荐:
中考网免费提供2017湘西中考分数线查询,湘西中考分数线预测,湘西中考录取分数线等最新信息,欢迎广大考生访问,获取更多2017湘西中考分数线查询信息。 全新上线!基本概况/泸溪县
梁萧鸣凤三年(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始建卢溪县。唐天宝元年(742),改辰州卢溪郡,卢溪县治西迁至洗溪口。南宋妆,复迁至沅、武水交汇处。清顺治六年(1649),改卢溪县为泸溪县。1300多年的历史沉淀生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留下大量文物,境内有多处古人类文化遗址和历史古迹。境域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40C,无霜其278天,日照1432小时,降雨量1465.3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境内资源丰富:全县森林面积28.37千公顷,林木蓄积量74.13万立方米。用材林木286种,有松、杉、樟、楠等优良木材和银杏、杜种、香果、黄连等珍贵树种。经济林木20馀种,以油桐、油茶、椪柑、板栗为大宗。河川年径流总量11.66亿立方米,淡水总面积4580公顷,其中可养殖面各800公顷;水力资源蕴藏量20.08万千瓦,可开发量2.57万千瓦;矿藏主要有石煤、磷、铝、铅、金、锰、锌、铜、铁、莹石、高岭土、白云石、菊花石等。其中石煤、磷矿石、铝土矿储量居全省之冠。境内沅水河畔的金刚石远近闻名。泸溪县泸溪山水毓秀,人杰地灵。自然环境优美,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盘瓠文化的发祥地,东方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保留地,屈原流放期间的栖住地,沈从文解读上古悬棺之谜的笔耕地,沅水风景胜地,中国是年轻的氧吧县城,古朴神秘的民俗风情。人文景观众多,有盘瓠庙、辛女祠、悬棺、绝壁仙舟、盘瓠文化民俗村、屈原村、能滩吊桥、浦市“小南京”等。自然风光秀丽,有马嘴岩、辛女岩、箱子岩、盘瓠洞、天坑群、十里画壁、天桥山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电力、通讯、交通等设施完备,功能完善。境内建有电站15处,装机容量19995千瓦,11万伏变电站2座,22万变电站1座,用电供应充足。在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的基础上,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城乡同网同阶。投资6亿元人民币的县城整体搬迁和浦市镇部分搬迁及浦市围堤防护工程全面守工。有日产5000吨自来水厂1座,城镇自来水普及率为99%。通讯发达,境内程控电话、移动通讯、无线寻呼、图文传真、互联网络复盖全县城乡。沅水、武水环绕县城,流经4乡镇,通航里程73公里,武水经过4乡镇汇入沅水,319国道穿境而过,经过县内60公里,4条县8条乡道横贯全县,总长300馀公里,全县19个乡镇均通公路,87%的村通公路。枝柳铁路沿县西南的解放岩、踏虎两乡穿过。长渝高速公路即将动工。2005年完工,经过我县40馀公里,将极大地改善我县交通条件。工业发展迅速: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户,资产总额71843万元,从业人员6227人,分化工、冶金、轻工、建材四大类,主要产品有磷肥、铝锭、特种铝粉、机制纸、电解锰、硅锰、硫酸、铝杆、水泥。其中以铝、磷、锰、锌为主的矿产品日益发展壮大,将建成全省铝、磷基地。农业基础雄厚:土地肥沃,生产条件较好,现在耕地20.6万亩,主要农作物有稻谷、油菜、辣椒、荸荠、莲藕、大蒜、椪柑等。通过定方向、转观念、创环境、育龙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逐步建成椪柑支柱产业。种植椪柑面积达13万亩,总产量2万吨,为全国之冠,并连续三年荣获全省优质水果评比金奖。玻璃椒远销国内外。
历史沿革/泸溪县
隋置沪溪县。据《·蛮夷传》:沪溪县城所濒之武水,又名泸水,古时称泸溪,故县以此得名。日,民政部批准(民发165号)将泸溪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武溪镇迁至白沙镇。2000年,泸溪县辖8个镇、11个乡。总人口256869人,各乡镇人口:白沙镇19845浦市镇36864达岚镇15786合水镇13910兴隆场镇18815潭溪镇15388洗溪镇11607武溪镇9471上保乡14411李家田乡8127长坪乡9128石榴坪乡12644踏虎乡8691永兴场乡11059解放岩乡12681小章乡9951白羊溪乡8859良家潭乡10336八什坪乡9296(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4年,泸溪县辖8个镇、11个乡:白沙镇、合水镇、达岚镇、兴隆场镇、武溪镇、洗溪镇、浦市镇、潭溪镇、八什坪乡、上堡乡、小章乡、白羊溪乡、石榴坪乡、永兴场乡、李家田乡、长坪乡、梁家潭乡、解放岩乡、踏虎乡。2005年,泸溪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上堡乡、李家田乡;将长坪乡、浦市镇合并设立浦市镇;踏虎乡、合水镇合并设立合水镇;调整武溪、白沙、浦市、洗溪4个镇的部分行政区域。具体调整如下:长坪乡、浦市镇合并设立浦市镇(镇人民政府驻浦阳南路);踏虎乡、合水镇合并设立合水镇(镇人民政府驻合水);撤销上堡乡、李家田乡,将上堡乡12个建制村以及李家田乡2个建制村划入武溪镇,上堡乡其馀4个建制村以及李家田乡2个建制村划入白沙镇,将李家田乡6个建制村划入浦市镇,其馀1个建制村划入洗溪镇。截至日,泸溪县辖8个镇、7个乡:白沙镇、合水镇、达岚镇、兴隆场镇、武溪镇、洗溪镇、浦市镇、潭溪镇、八什坪乡、小章乡、白羊溪乡、石榴坪乡、永兴场乡、梁家潭乡、解放岩乡。
地理环境/泸溪县
位置境域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的东南方,东邻沅陵、辰溪两县,西连吉首市,北接古丈县,南界麻阳县,西南与凤凰县毗连,是湘西州的“南大门”。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0′~110°14′,北纬27°54′~28°28′。东西最宽处79.5公里,南北最长处104公里,总面积1565.5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10.11%,占全省总面积的0.74%。地形地貌泸溪县风光县境为低海拔山区,气候适宜。县境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过渡地带,境内有大小山头2700多座,一般海 拔300~500米,最高处为县西南八面山主峰海拔高884.3米,最低点为老县城武溪镇东北大龙溪出口海拔为97.1米。在总面积中,山地占66.04%,丘陵占25.3%、岗地占2.31%、平原占3.43%,水面占2.92%。其地貌自东向西南排成“川”字形状,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倾斜,沅江沿县境南向北流入洞庭湖,大部分属低山地区。武陵山脉地处中国中南部,跨越湖南、湖北、贵州和重庆四省直辖市,长度约420公里,一般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武陵山脉为东西走向,主峰为梵净山;最高峰为凤凰山主峰,海拔2570米。气候特征泸溪县境域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9℃,近20年年均无霜期285天,日照1432小时,年降水量1326毫米。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无霜期长,适宜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境内成土母质较多,土壤可分为7大类,其中以紫色土居多,占总面积的65.85%,通气性能良好,但不利水土保持。土壤中酸碱度适中,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自然资源/泸溪县
水资源泸溪县有大小溪河127条,分属沅水、武水、辰水和酉溪四大水系,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客水,泸溪县水资源总量年均为240亿立方米。新中国建立后,修建了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19座,小二型水库107座,山塘1342口,筑溪坝1088道,电灌站76处/93台/2900千瓦,引、蓄、提总水量1.09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8289.5公顷。生物资源野生动物有130种,其中鱼介类29种、两栖类8种、爬虫类11种、鸟类37种、兽类19种、昆虫类26种,分属6目、13科、57属。野生植物则种类更多,有616种,其中药用植物188种、林木286种、水果7种、竹类11种、野菜14种、牧草类110种。矿藏资源泸溪县境内发现各种矿藏资源有45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4种。有开采价值的金属矿藏13种,主要如金(含砂金)、铝、铁、铅锌、硫铁等;非金属矿藏为17种,主要是磷、硅石、石灰石、菊花石、金刚石、白云石、石煤、莫来石等。在各种矿藏中,曾经开采和正在开采的有18种。
行政区划/泸溪县
白沙镇白沙镇系泸溪县治所在地,面积59.8平方公里,辖沅江、朝阳、兴沙、屈望4个社区居委会;岩头河村委会。浦市镇浦市镇位于泸溪县南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 237平方公里,辖十字街、太平街、烟坊街、新建街4个居委会;城乡、黄家桥、浦溪、小岸坪、高桥、青草、银井冲、新堡、都歧、田家溪、高山坪、灰洞坳、鱼坪、小麻、岩门溪、五果溜、毛家滩、麻溪口、铁柱潭、擂鼓坡、印家桥、柑桔场22个村委会。达岚镇达岚镇位于泸溪县南部,距县城35公里,总面积105 平方公里,辖达岚坪居委会;岩门、企冲、冲木、五德、麻坪、车头、都用、新田、潮地、细羊田、六里、六一、黄毛田、覃木阳、八一15个村委会。合水镇合水镇位于泸溪县南部,距县城47公里,面积132.7平方公里,辖1个合水居委会,木龙、杨家仁、横坡、塘冲、祖坟山、新桥、蓄鱼塘、三合、中垅山、罩子坪、溪洲11个村委会。兴隆场镇兴隆场镇位于泸溪县西南部,距县城66公里,总面积86.9平方公里,八面山海拨884.3米,为全县最高峰,辖兴隆场居委会;兴隆场、麦坨、后塘、得堡、东广寨、都兰山、彭总管、烂泥田、岩坡、巴斗山、五里坪、锡瓦、龙头寨、干田坪、坪布亮、都理坪、武堰17个村委会。潭溪镇潭溪镇属少数民族聚居乡,位于泸溪县北部,距县城41公里,面积147.8平方公里,辖:土麻寨、张家湾2个居委会;符家坪、盘古岩、朱雀洞、下都、虎食溪、小陂流、大陂流、楠木冲、且己、松柏潭、小能溪、新寨坪、桃子坳、兴隆寨14个村委会。洗溪镇洗溪镇位于泸溪县中部,距县城22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辖上街、下街2个居委会;能滩、甘溪、望天堂、峒头寨、张家坪、仲溪、邓家坪、宋家寨、李岩、洞底、屋场坪11个村委会。武溪镇武溪镇位于沅、武水交汇处,面积119.3平方公里,辖南正街、东正街、北正街、西正街4个居委会;五里洲、城郊、称砣山3个村委会。上堡乡上堡乡辖侯家、红土溪、铁山、刘家滩、天门溪、车站、黑塘、上寨、联盟、大溪、团爱、王家庄、蜂子岩、榆树坪、高大坪、暮江头16个村委会。石榴坪乡石榴坪乡位于泸溪南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55.3平方公里,辖板桥、兰村、碧溪、人头坳、民力、红桥、芒田、坪里、牛角冲、石榴坪、三村11个村委会。解放岩乡解放岩乡位于泸溪县南部,距县城77公里,面积87.4平方公里。辖万口、东风、都蛮、大坪、油麻寨、利略、水卡、场上、牛场、茨冲、万金山、己溶、大塘坳13个村委会。小章乡小章乡属少数民族聚居区,位于泸溪县西部,距县城54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辖梓木坪、大水坪、川洞、峒上、白泥塘、塘坪、瓦槽、烟竹坪、大西垅、小章、能溪河11个村委会。白羊溪乡白羊溪乡系少数民族聚居乡,位于泸溪县西南部,距县城44公里,面积92.43平方公里,辖打头冲、白羊溪、茅坪、周家寨、马入田、麻溪、马王溪、双溪、湖田、老寨坪、报木坨、云上、排口13个村委会。梁家潭乡梁家潭乡系少数民族聚居乡,位于泸溪县北部,距县城42公里,辖桌子潭、芭蕉坪、红岩排、下湾、茶坪、猫子溪、岩寨、梁家潭、达勒寨、灯油坪、不调坪、鸡子潭、拖船坡、榔木溪14个村委会。八什坪乡八什坪乡系少数民族聚居乡,位于泸溪县西北部,距县城52公里,辖五村、欧溪、杜家寨、梯溪坪、花园坪、塘食溪、池塘、龙背山、李什坪、大村潭10个村委会。
自然地理/泸溪县
位于湖南省的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南部,东邻玩陵、南界辰溪、麻阳,西接吉首、凤凰,北连古丈。距州府吉首80公里,东经109°40′~110°14′,北纬27°54′~28°28′。全县共辖 11个乡、8个镇,221个村委会、19个居委会,1167个村民小组、73个居民小组。泸溪处于武陵山脉向雪峰山脉过渡地带,是“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村庄”的山区县,其地貌自东向西南排成“川”字形状,一般海拔300至500米,最高处县西南八面山峰海884.3米。境域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 5℃,无霜期286天,日照1495.6小时,降雨量1435.7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资源特点/泸溪县
泸溪县农业主产、。家禽家畜以湘西、浦市铁骨猪着称。全县森林面积28.37千公顷,林木蓄积量 74.13 S立方米。用材林木计286种,有松、杉、樟、楠等优良木材和银杏、杜仲、香果、黄连等珍贵树种。经济林木20馀种,以油桐、油茶、椪柑、板栗为大宗。有草场44.7千公顷。河川年径流总量11.66亿立方米,淡水总面积4580公顷,其中可养殖面积800公顷;水力资源蕴藏量 20.08万千瓦,可开发量2.57万千瓦,矿藏主要有石煤、磷、铝、铅、金、锰、锌、铜、铁、莹石、高岭土、白云石、菊花石等。其中石煤43658万吨、磷矿石2亿吨、铝土矿1000万吨,均居全省之冠。境内玩水河畔的金刚石远近闻名。
特色产业/泸溪县
泸溪县以铝、磷、锰、锌为主的矿产品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将建成全省铝、磷基地。以椪柑为主的水果业不断扩大规模。2000年椪柑总面积达 13万馀亩,户平 2亩,为全国之冠,挂果5万亩,总产量1.9万吨。椪柑连续三年荣获全省优质水果评比金奖。今后继续将椪柑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发展到 20万亩,同时发展橙抽类、梨类等水果,建成水果县。
经济概况/泸溪县
综合初步核算,2012年全县实现GDP总量48.6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9.9亿元,下降2.3%;第三产业增加值12.8亿元,增长10.4%。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17311元,比上年增加75元,同比增长0.4%。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1.9:61.7:26.4。工业经济仍居县域经济主导地位,工业强县战略成效显着,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1亿元,同比下降46.6%,地方财政总支出达13.4亿元,同比增长1.2%。2012年,我县获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民族地区教育强县先进单位”、“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省级诗词之县”,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全省平安县等荣誉称号。农业2012年,农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0.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7.16亿元,同比增长4.8%;林业0.36亿元,同比增长0.1%;牧业2.75亿元,同比增长3.8%;渔业0.19亿元,同比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0.054亿元,同比增长4%。受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等影响,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升多降少。全县粮食总产量7.58万吨,同比增长1%;油菜籽总产量1.01万吨,同比下降12.2%;烤烟总产量1600吨,同比增长70.8%;柑桔总产量19.56万吨,同比增长8.9%;牲猪出栏14.38万头,同比增长3.6%;山羊出栏2.32万只,同比增长3.6%;家禽出笼89.05万羽,增长3.8%;水产品总产量2316吨,同比增长3.6%。大力推进椪柑培管、标准果园建设和泸溪椪柑、浦市铁骨猪、兴隆场玻璃椒、合水茶油、解放岩生姜、洗溪豆腐等“六大品牌”。农民耕种积极性提高。农作物播种面积达38050公顷,比2011年增加1740公顷,粮食播种面积完成13550公顷,与2011年持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全年新建农村沼气池1700口。工业2012年,全县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77.5亿元,同比下降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9亿元,下降10.8%。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8.4亿元,下降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9亿元,下降4.3%。在规模工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0.9亿元,下降33.2%;股份制企业18.3亿元,下降0.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3.7亿元,下降13.7%。工业企业效益比2011年有所下降。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磷肥16243吨,下降51.2%,软饮料33102吨,下降2.3%;电解猛243857吨,增长8.9%,硫酸190631吨,下降25.7%;锌锭66469吨,增长1%;铝粉18890吨,下降15.3%。供电量76252万千瓦时,下降4.9%;发电量6678万千瓦时,增长20.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产品销售成本62.28亿元,同比下降12.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6.58亿元,同比下降11.6%;实现利润0.9亿元,下降42.7%;实现利税4.09亿元,下降25%。实力泸溪建设迅速推进。全县安排工业发展资金4100万元,实施工业项目31个,完成投资4.7亿元;锰锌整治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果,节能减排全面达标;武溪工业园产业集聚能力增强,升级为省级工业集中区。固定资产投资201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形势较好,共完成19.25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城镇投资13.34亿元,增长32.91%;跨地区投资1.83亿元,下降52.52%;完成施工项目70个,相比2011年减少7个;房地产投资完成1.03亿,增长80.8%。在城镇投资中,电力燃气和水供应业完成投资0.91亿元,下降12.17%;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投资额0.37亿元,增长31.8%。交通条件继续改观。2012年,全县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55公里,在 14个乡镇开通33条农村公交线路,投放营运车辆57台。全县100%乡镇实现农村公交联网,在全州率先实现农村公交全复盖。农村公路通达率100%,基本形成城乡联网、辐射周边的良好运输市场新格局。水利设施投入加大。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全年实施重大水利设施项目4个,完成总投资4119万元。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新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6所,新建农村公办幼儿园1所。计划建设项目43个,完成建设项目53个,占计划项目的123%,计划投资1329万元,完成建设投资1761万元,占计划投资的133%。公办合水镇中心幼儿园计划投资218万元,已完成建设投资362万元,占计划投资的166%。商业贸易商业贸易行业活跃。2012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7亿元,增长14.4%。按地区分,城镇7.06亿元,增长14.5%;乡村2.1亿元,增长14.4%。按行业分,批发业0.35亿元,增长15.7%;零售业7.8亿元,增长14.5%;住宿业0.22亿元,增长13.9%,餐饮业0.78亿元,增长12.5%。交通邮电2012年,全县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405万人,增长20.2%;旅客周转量27375万人公里,增长23.9%;货物运输量477万吨,增长10.2%;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增长11.4%。全县15个乡镇均通班车和新农村公交。。2012年,全县共有邮局营业网点64个,其中:农村局所17个。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11541(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增长7.3%。其中:邮政业务量1348万元,下降8.5%;电信业务总量10193万元,增长9.8%。全年订销报刊期数2.3万份,下降20%,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3万户,比2011年减少3000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9.3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3万户。金融保险2012年,全县金融机构存款馀额42.2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金额30.5亿元,同比增长22.7%。全县金融机构贷款馀额16.3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短期贷款9.7亿元,同比增长8.2%;中长期贷款6.5亿元,同比增长9%。2012年,保费收入4700万元,增长14%。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300万元,增长44.4%;人寿保险费收入3400万元,增长6.2%。全年保费理赔支出1300万元,下降15.4%。其中:财产保险理赔支出900万元,与2011年持平;人寿保险理赔支出400万元,下降61%。
交通概况/泸溪县
2013年,泸溪县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452万人,增长11.6%;旅客周转量30166万人公里,增长10.2%;货物运输量788万吨,增长91.3%;货运周转量144141万吨公里,增长60.1%。泸溪县15个乡镇班车和新农村公交运输网络体系健全。湘西里耶机场即将开工建设,泸溪县紧邻机场。
社会事业/泸溪县
教育科学2012年,全县拥有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26家,其中金天、金源、鑫兴等4家企业通过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展民营科技企业11家,18家企业建立了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全年共7项专利获国家专利授权,其中“一种无铬钝化电解锰的废水处理再利用工艺”、“一种在沸腾炉中利用硫磺还原软锰矿联产硫酸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全年向上申报科技项目15项,其中,3个项目分别获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基金、星火计划立项支持,6个项目分别获湖南省创新基金专项、科技条件服务平台专项、湘西科技专项立项支持,向上争资额度合计达430万元。我县金旭冶化公司申报的“焙烧还原法开发加蓬软锰矿生产无硒电解锰技术合作”项目,获“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大专项”立项支持,资金额度为245万元,为湖南省县(市)中“十一五”以来唯一获科技部立项支持的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为湘西州承担实施“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零”的突破。2012年,全县各类学校175所。其中:小学157所,九年制学校8所,普通中学7所,完全中学3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幼儿园29所。当年小学在校学生21683人,比上年减少3653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1442人,职业中学在校生2028人。当年小学毕业生4445人。初中毕业3882人;高中毕业1584人;职业中学毕业310人。全县年末共有教职员工3104人,比上年增加20人;其中:小学教师1437人,普通中学教师971人,职业中学教师88人,幼儿园24人。高考成绩喜人。我县高考文、理科一本上线率均居全州八县市第一,本科应届生上线万人比连续八年居全州第一。本科上线1043人,本科参考上线率达67.4%,其中一本上线200人,比2011年增加67人,增长50.38%,二本以上上线537人,比2011年增加21人,增长4.07%。幼儿入园率逐年增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72.77%,其中城区98.2%,农村60.8%。文体卫生继续加大乡镇文化场所建设力度。完成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建设任务并交付使用;25个农家书屋工程全面完成,实现全县行政村全复盖;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700馀场;完成送戏下乡近100场。全年组织开展城乡大小群文活动共计1700馀场次。全年共创作群众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文艺作品132件。全县获州级奖励的文艺作品及创演共有65件(次),获省级以上奖励 20件(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及无线数字电视工程复盖人,解决广播电视盲村用户2622户。2012年末,体育系统共有教职工88人,其中:职工12人,中学体育教师76人。在训运动员160人,教练员5人,拥有体育场1个,传统体育项目学校1个。全年举办各类型运动会9次,其中:州级范围内运动会3次。在省、州、外省、本县在训队员共58人。即开型体育彩票发行顺利,已100%完成年度任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全力推进泸溪县体育馆建设工程。泸溪县体育馆建筑总面积75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预计1700万元,已完成前期工作和招投标工作,预期年底即可开工建设,2013年底可建成投入使用。随着“雪炭工程”顺利实施,已筹备县体育建设、乡镇的基础体育设施建设、泸溪县人民体育广场等项目申报工作。年末,全县有卫生事业机构26个,其中县级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8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防控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村卫生室235个。全县共有卫生工作人员95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19人。共有医师431人,现有编制病床位664张。我县18所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制度。全面实行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传染病疫情监测,疫情网络直报率达100%。人口民生年末,全县户籍人数31.05万人,总户数8.56万户。常住人口28.03万人,其中:男性人数为14.28万人,女性人数为13.75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8:100。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10.6万人,农村人口为17.4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72‰,比上年下降0.02个千分点;出生率为12.51‰,比2011年下降0.03个千分点;死亡率4.79‰,比2011年下降0.01个千分点。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10361人,年平均工资为32680元。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247元,增长11.4%,其中工资性收入9557元,增长8.2%,经营性收入1288元,和2011年持平,财产性收入189元,降低33.5%,,转移性收入2789元,增长37.2%。全县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9193元,增长10.0%,其中,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分别增长8.7%,12.8%,0.9%,10.3%,7.7%,8.3%,21.3%、15.8%。城镇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8.3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089元,增长 12%,其中工资性收入1400元,增长13.29%。家庭经营性收入2309元,增长10.12%,转移和财产性收入379元,增长20.9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93元,增长14.81%,其中,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娱乐、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分别为1806元、122元、281元、180元、165元、116元、186元,分别增长5.19%, 40.89%,25.64%,113.50%,32.20%,-17.71%,42.46%。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7.82平方米。
民族语言/泸溪县
民族最显着的特征是语言。泸溪县境内聚族而居的民族有苗族、土家族和汉族。语言有苗语、土家语、佤乡语和汉语等四种语言,通行汉语文。境内各族村落相错,往来密切,有的既会讲苗语又会讲佤乡语;有的既会苗语又会土家语还会佤乡语。尤其是县北梁家潭、八什坪两乡的许多村落就是如此。汉语泸溪话。泸溪话属湘语辰溆片方言,这种方言分为三片区:一是武溪方言片区。分布在武溪镇、白沙、洗溪、八什坪、梁家潭、白羊溪七个乡镇大部。二是浦市方言片区。以浦市镇为中心延伸到与白沙、达岚接界的部分村寨。三是兴隆场方言片区。带西南官话色彩,分布在达岚、合水、兴隆场、永兴场、石榴坪等地。西南官话。解放岩乡全部是这种语言,小章乡、潭溪镇不讲苗语和土家语的村寨(除乡镇政府所在地)讲这种语言,小章乡、潭溪镇、梁家潭乡、八什坪乡等乡镇的苗族土家族村落对外使用这种语言。苗语泸溪县苗族妇女服饰泸溪县苗语分为两个语系:操湘西方言东部次方言中部土语的在洗溪、潭溪、梁家潭、八什坪等乡镇除讲武溪镇方言、西南官话和乡话的苗族村落;操湘西方言东部次方言南部土语的在小章乡以及白羊溪、解放岩乡除讲西南官话和武溪镇方言的苗族村落。中部土语。这种语支为泸溪县苗族的主要语种,由洞头寨延伸到吉首的丹青片区、古丈县的平坝、河蓬、山枣、岩头寨等地。操这种苗语的有十几万人口。与湘西“生苗”区苗族一样,泸溪苗语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有四十八个声母、三十五个韵母、六个声调。南部土语。泸溪小章(以小章为中心的南部土语)苗语与洞头寨(以洞头寨为中心的中部土语)苗语相互能通话。不同的是,小章苗语多在实词前冠“仡”(读革音)。如“仡台”(刀)、“仡犁”(犁)、“仡夺”(斧头)、“仡点”(板凳)、“仡安”(住房)、“仡歪”(锅子)、“仡地”(碗)、“仡塘陪”(猪栏)、“仡塘泥”(牛栏)等。而洞头寨苗语则冠以“古”。“古”、“仡”都是虚词(修饰词),“古”是“仡”的转音。佤乡语佤乡语又称佤乡话。讲这种语言的人们在自称上有三种称谓。他们聚居村落有四十五个村三万多人。1983年以前其民族成份为汉族,年,遵照中央政策按他们的意愿和血缘关系,一部分改为苗族,一部分改为土家族,一部分仍是汉族。土家语操湘西土家族方言南部土语孟兹语土家族的主要集中在潭溪镇的部分村落,且以向姓和覃姓为主,现在只有婆落寨、铺锄、下且己、下都几个土家族村寨会讲土家语。
风土人情/泸溪县
盘瓠文化从泸溪县老城武溪镇坐船,溯沅水上行二十二华里,在那弯曲河道的西岸河畔,有座百十户房舍稠密的村庄,那就是瓦乡人居住的村寨--屈望村。它为什么叫“屈望”村呢?据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左徒、爱国诗人屈原,被逐放到江南后,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常常沿江河游览考察民情。盘瓠神话是一个流传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十分有名,十分有影晌的神话。盘瓠神话不仅在《风俗通义》、《搜神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等诸多古籍中有完整的记载,而且至今在中国南方的苗、瑶、畲等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且作为始祖或重要的图腾崇拜。《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清《一统志》、《辰州府志》、《泸溪县志》等均记载着盘瓠文化的发祥地为湖南泸溪。《后汉书·南蛮卷》注引《荆州记》云:山半有盘瓠石、盘瓠行迹。清《一统志》载:辛女岩在泸溪县南三十里,奇峰绝壁,高峻插天,壁立水中,有石屹立如人,相传高辛氏之女化石于此,傍有石林。清乾隆《辰州府志》和《泸溪县志》亦载:辛女岩在邑南三十里,危峰高耸,有石屹立如人,相传高辛氏之女于此化为石。民国时期传教士陈心传亲到实地考察后云:查泸溪县三十里辛女溪,溪南有一岩,名白龙岩,位于大江之浒,其危岩之旁,亦有一石如人立,苗人传其为辛女飞异之化石,名辛女岩,帝女岩······(见《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历代墨客官吏赴辛女岩实地考察后写下的诗词均在《辰州府志》、《泸溪县志》有记载,如明朝的临察御史林真、泸溪知县王珩、兵部副使李栋、墨客王次麒、清朝的教瑜周克昌、米远侗、泸溪知县王珩陈焕、顾奎光、举人地涌、兵部道纪虚中、墨客刘司琨等等。当代著名民俗学家、侗族著名作家、诗人李鸣高于1986年6月赴辛女岩考察后写下诗篇《访泸溪辛女岩》。在泸溪县境内至今仍遗存众多盘瓠文化遗迹与事象。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湖南省泸溪县县申报的“盘瓠传说”入选,列入民间文学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巫傩文化巫傩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在商周时期就极为盛行,《周礼》、《论语》中均有明文记载。傩面具就是出于这种“重祭祀、信鬼神”的巫傩文化,是它的重要表象之一。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演化,它已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 泸溪县傩面具种类繁多,有12生肖、36诸天罡以及地狱判官、小鬼、牛头马面等等。按功用造型可分为祭祀面具、驱鬼面具、战争面具、开山面具、跳香面具等,并被广泛应用于驱鬼逐疫、傩戏、祭祀等多种民俗活动,体现了一个民族或一方人群的生活风貌、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 由于科学的普及和人们思想的进步,近几十年来巫傩文化已逐渐销声匿迹,所以从事傩面具雕刻的匠人们也越来越少。泸溪县仅梁铁、刘明生依然在雕刻傩面具,并在其艺术形象上有所突破。 他们雕刻的傩面具形象狰狞凶猛、怪异奇特、咄咄逼人。表现手法上多采用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夸张变形手法,强化傩面具造型的艺术感染力,达到震慑鬼神的目的。另外,他们运用丰富的想像力,抓住神灵性格特征对眼、鼻、嘴进行变形处理,显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艺术造型上的惊人概括能力。 他们的傩面具作品《驱邪先锋》、《龙神》、《雷公电母》等被省文化厅选送参加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的“中国故事”文化展示活动,对这一文化现象和他们的雕刻技艺、艺术成就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辰河高腔辰河高腔俗称辰河戏,产生于明初。辰河高腔是辰河戏四种声腔中的一种。辰河高起源于江西戈阳腔,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明初随着湘西第一商埠浦市的不断发展和繁华, 由客商和移民将其传带入辰河地域。后经与当地方言、民谣、宗教等的长期融合,形成独具魅力的曲牌体声腔艺术。辰河高腔是当时沅水流域唯一的一个大剧种,有大小剧目400馀个,多出自于传奇故事,且曲牌繁多。如源于佛经中的《目连戏》是描写目连救母的故事。而自古沅水流域信奉鬼神,故古辰河民间祭祀活动盛 行,为辰河高腔《目连戏》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得《目连戏》成为辰河高腔的代表作品。《目连戏》成为了辰河高腔的代名词。辰河高腔比西方国家的意识流艺术还要早,辰河高腔《目连戏》有 48本,原本在河堤上搭台演唱,在捉茅人请神开台戏时(即导语中描写的剧情),青面獠牙的鬼魅持着真刀真叉,冲入附近阴森的荒郊坟野,抓拿“三魂七魄”。而在戏中的《抬灵棺》时,所有的乡村首士都要参加迎接,而且 经过每家都要烧香跪拜,由于表演超出舞台的限制,参加人员不但只有演员,还有更多的群众。所以说,辰河高腔不但开创了演员与观众互动的舞台表演的先河,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意识流艺术。正是由于辰河高腔的古老原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她的艺术价值为国际艺术界所赞赏。法国巴黎东方艺术馆馆长班巴诺先生,到泸溪观看了“目连”戏后,回国广泛宣传。1998年,巴黎秋季国际艺术节邀请了泸溪县剧团的辰河高腔戏《目连救母》在巴黎、巴塞罗那等地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东方戏曲艺术的瑰宝”。
荣誉/泸溪县
2013年,泸溪县获得“全国法治县市创建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等称号。教育督导工作被评为全省优秀县,综治民调工作连续6年排位全省一类。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县,连续7次被评为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复核测评排位全省第一名、全国第十三名。
旅游景区/泸溪县
能滩吊桥泸溪县中国最早的现代悬索桥在在湘西,它就是横卧在泸溪县洗溪镇能滩河上的能滩吊桥。看上去宛若一个缩小版的矮寨大桥。钢铁桥梁高悬于两座陡峭的绝壁之间,全凭两壁洞穴中伸出的四条碗口粗的铁索把桥梁牢牢拴住,横卧在近百米宽的能滩河上,同时在侧面,用铁索作为风缆将桥面拉紧,以防止水平摆动。吊桥以两条平行的粗壮桥轨为支柱,联缀起上千块犬牙交错的钢板形了成坚固的桥体。铺上钢板就可以通行,这座桥梁可以通过十五吨重的车辆,为湘川公路处建设,湖南机械厂承造。能滩吊桥是中国第一座(现代)钢索桥,他的设计者是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的父亲——周凤九先生,早年留学法国专攻土木工程,主持建设中国中南、西南地区的多条干线公路,解放后为我国公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7年川湘公路建成后,该路三险之一的能滩河,仅以临时木便桥通车,一遇洪水,即被冲毁而中断交通。该河两岸陡峻,河谷深达20多米,水流湍急,不宜采用多孔小跨径桥。因此,周凤九决定修建一座单孔80米跨径的吊桥。这是中国第一座最大跨径的吊桥,既缺乏经验,又缺乏钢材。他亲自主持设计,采用空心圆柱式铸钢桥塔,吊索采用铸钢链条。为了不用进口钢材,由湖南机械厂收集汽车废钢,自行用电炉炼钢,铸造桥塔和吊索的链条眼杆。由于整个链条重达20多吨,缺乏吊装设备,又想办法在高空搭成便桥,将眼杆在便桥上逐节拼装,始克成功。能滩吊桥是中国第一座现代悬索桥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建筑价值同时作为湘川公路的要塞之一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座中国最早的现代悬索桥,与铁山河白沙渡口和矮寨盘山公路成为湘川公路上的三大天险。抗战期间,日本人为了截断这条联接大后方与抗日前线的重要补给线,曾多次出动飞机轰炸吊桥,但由地形隐蔽,空中不易寻觅,能滩吊桥在战火岁月里得以幸存。安稳渡过日军轰炸的能滩吊桥,为接下来的解放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1949年刘邓大军挺进西南,1950年我47军进入湘西剿匪都从此吊桥经过。能滩吊桥没有被破坏,使二野畅通无阻,刘伯承,邓小平对于长期守卫吊桥的县大队官兵表示赞赏。他们并叮嘱地方领导说,能滩吊桥的县大队官兵,应当作人民自卫队看待,很好的使用起来,不能歧视,政治上要关心他们,物质上要照顾他们。1970年,能滩大桥建成,吊桥停止使用,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存。浦市古镇浦市古镇位于泸溪县东南部,沅水中游西岸,由于水陆交通的便利,是隋唐以来中国大西南物资集散的重要商埠。全盛时期,浦市镇拥有13省(地)会馆、24座货运码头、45条巷弄和72座寺庙道观。因而文化底蕴的深厚、商贸文化的繁荣、宗教文化的兴盛,使其享有“湘西四大名镇之首”之美誉,同时也是“神奇的东方艺术瑰宝”“东方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的发源地,是红二、六军团革命活动主要根据地。保存完好的高山坪古驿道是中国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延伸,经此货物通道可达云、贵、川、渝,甚至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各国,更是汉、苗民族冲撞和融合的产物。是全省乃至全国迄今保护最完好的驿道。 至今,现存古窨子屋205栋,古石板街2条,古驿道11华里,新石器时代遗址、战国古城墙遗址和战国以来历代古墓183座。2006年6月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被评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名优特产/泸溪县
菊花石菊花石是一种以燧石结核为核心的碳酸钙集合体,花蕊部分是坚硬的硅制燧石,花瓣是由方解石晶体组成,存在于迄今二亿年前的早二迭流栖霞浅海和沉积灰岩层中。菊花石石体面呈灰色或黑色,石中显现出一朵朵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天然白色花酷似菊花,因而得名。因泸溪碳酸钙制岩分布较广,故在很多地方都发现有菊花石。其主要分布地是在浦市的高山坪灰洞坳岩门溪,浦市的麻溪口,白沙的岩头洞等地也有发现。泸溪菊花石是古时当地人在山上劳作时无意中发现的。它与众不同,石面显现着一朵朵天然生成的菊花状白色花瓣,夺趣天成。于是,人们将其当作珍物取回,供奉于家中厅堂,或者陈设于书案。偶尔也有人当作珍品送友或变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拓荒者的增多,部分识货的政客、商人或分或买,将菊花石运往外地,雕刻创利。在泸溪菊花石外流的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这种岩石的珍贵所在。 七十年代初,泸溪二中周建兵老师(岳阳籍),利用他掌握的知识、雕刻技术及在外所见,在课馀时间到灰洞坳取菊花石琢成砚池和其他器皿,赠送亲友,深得好评。后求赠的人越来越多,身边的同事和当地有雕刻艺术的人也纷纷向他求师学艺,自那时起,泸溪菊花石雕在泸溪二中及周边开始兴起。八十年代中期,为了发展民族职业教育事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二中开办了两个菊花石雕职教班,学员达60多人。自此分散作业的单独艺人开始组成集群,成立菊花石雕作坊或工作室,并培养出了一批菊花石雕刻艺术高人,如李维杰,邓击发,馀军,刘明生,李卫国,梁铁等。通过艺人们几十年的雕刻创作,石雕工艺由原来的浮雕和半浮雕发展成现今的园雕、镂空雕、透雕等。雕刻艺人利用花纹特点,找出花团,理清花瓣,添枝加叶,把分散零星的花朵连接成有机整体,雕出生机勃勃的形态和独一无二的珍奇怪石,深得人们喜爱。雕刻大师李维杰老师在95年雕出的砚台被赠送给尼泊尔国王。2004年李维杰老师的作品“九龙宝瓶”被评为全国菊花石雕金奖。泸溪椪柑泸溪椪柑,是中国椪柑之乡——湖南湘西州泸溪县生产的优质、无公害椪柑。千百年来,泸溪柑桔为历代朝廷贡品,解放后曾大量出口,享誉甚高。八十年代,由泸溪高级农艺师杨胜陶主持选育出的“8304”、“8306”两个椪柑优良株系,1990年获湖南名牌农产品称号;2003被评为中国消费市场公认畅销品牌,荣获中国特色食品2004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和中国名优品牌;1999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是湘西自治州第一个获绿色食品证书的产品;泸溪县于2006年被国家认定为“中国优质椪柑生产基地重点县”,2007年荣获“中国椪柑之乡”、“全国无公害柑桔生产达标县”、“国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殊誉。泸溪椪柑具有早结、丰产特点。一般单果重130克,果肉橙红色,汁多籽少,含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品质优,耐贮藏,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泸溪椪柑先后通过了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等,还多次被评为“湖南省名牌农产品”和金奖、银奖等。泸溪椪柑已发展到23万亩,挂果面积12万亩,年产量18万吨,产值达1.5亿元。2010年将发展到30万亩以上,年产量35万吨以上。&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3次
参与编辑人数:1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54:27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泸溪县2017组织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