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韦尔模式与拉扎斯菲尔德关于大众传播观点有什么不同

备案:粤ICP备号指南针书店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罗杰斯(Rogers,E.M.) ,殷晓蓉
(货号:2)
开&&&&&&本:其它页&&&&&&数:498页字&&&&&&数:516.000千字I&&S&&B&&N:2售&&&&&&价:42.00元
原书售价:42.00元品&&&&&&相:运&&&&&&费:北京石景山
至所有地区快递:15.00元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2件)
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详细描述:基本信息
书名: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原价:42.00元
作者:(美)罗杰斯(Rogers,E.M.)&&著,殷晓蓉&&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2
字数:516000
页码:4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一部对传播学的历中与创建进行系统、全面、客观闸述的意义深远、文体典雅的文献。”&&&&&&&&&&&&&&&&&&&&&&&&&&&&&&&&&&&&&&&&&&&&——R·T·威根德,锡拉丘兹大学&&&&“这注定要成为传播学领域的一部基础之作。罗杰斯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我们理论来源的新颖的、透彻的观点。”&&&&&&&&&&&&&&&&&&&&&&&&&&&&&&&&&&&&&&&&&&&&——S·H·查菲,斯担福大学
内容提要
撰写传播学史的历史学家具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E·M·罗杰斯通过传记式的编写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学史,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涉及众多人物与机构以及若干学科的知识背景,并以此表明,传播研究如何富有意义地影响了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这种有重点的综合研究使本书成为上述领域的学者必读的读物。本书内容丰富,史实性强,图文并茂,人物生平纪事详尽,叙述有通俗与专业相结合的特点,故会为传播学的广大专业与业余读者所喜爱。
目录
引言序言&&第1章&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创立第一部分&&传播学的欧洲起源&&第2章&查尔斯.达尔文和进化论&&第3章&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第4章&卡尔.马克思和批判学派第二部分 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第5章&芝加哥学派&&第6章&哈罗德.拉斯韦尔和宣传分析&&第7章&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和大众传播效果&&第8章&库尔特.勒温和群体动力学&&第9章&卡尔.霍夫兰和说服研究&&第10章&诺伯特.维纳和控制论&&第11章&克劳德.香农的信息论第三部分 传播学领域的建立&&第12章&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建立传播学史中的主要人物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序言
店主推荐130.00元8.00元42.90元22.00元129.00元本店已经暂停发货 年后初十上班,祝各位假期愉快,假期购书不要打电话哦请各位买家注意,本店所售二手图书不保证书内无笔记,也不保证附带光盘、学习卡等,如有相关要求,下单前务必跟客服确认好。没有咨询而产生的后果均由买家承担!!!本网站不方便联系交流的亲们可以添加客服QQ:。注明理由&孔网&。看实物照片的请加微信 咨询图书请发所需图书网址(或者货号)给在线客服查询即可,如遇客服不在线,请先留言客服上线后会第一时间回复,如果客服长时间没上线请联系上面电话催促,电话不受理图书查询!99.00元149.00元29.00元99.00元129.00元139.00元149.00元40.00元69.00元30.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成功加入购物车来自:恐龙书社您可以大众传播学
 课程学习
&&&                         
   参考答案
  1.答: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口语传播时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
(4)电子传播时代,这几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口语传播时代是人类传播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经历了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的漫长时期。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但口语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巨大限制,只能适用于叫嚣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以口语传播为主的时代,口语也不是唯一的传播手段,人类发明并采用了一些早期的体外化媒介,如结绳记事,擂鼓、燃放烟火来进行接力传送以保持远距离联络等。
  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它是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人类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文字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的进程,以文字为核心的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大大推动了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印刷传播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的两大贡献。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21世纪的今天,印刷媒介已经高度普及,书籍、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作为人们每天获得信息、知识、娱乐的基本渠道之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大影响。
  电子媒介不仅仅为人类传播带来了空间距离和速度上的突破,它还在另外两个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即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这两个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形成使人类文化的传承内容更加丰富,感觉更加直观,依据更加可靠。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
  总之,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是人类使用的媒介不断丰富的历史,也是社会信息系统不断发达,不断趋于复杂化的历史。
  2.答: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一套体外化符号体系,它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
  (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几类储存不再单纯依靠人脑的有限记忆力;
  (2)文字能够把信息传达到遥远的地方,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县、限制,扩大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4)文字的产生还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以文字为核心的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形成和扩展,大大地推动了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总之,文字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座重大里程碑,它的产生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答:文字出现以后,人类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手抄传播阶段。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一部  书籍,如果要抄写多册,不断耗费时日,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劳动。在这种情况下,文字信息的生产规模还很小,加上教育的普及程度低,文字传播基本上还属于政府、官吏以及统治阶级层的特权。
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这种状态,它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
  早在公元7世纪的唐代,中国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1045年,宋代的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到了元代和明代,中国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锡、铜、铅活字。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广泛流传到东亚和西方各国,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答:美国传播学家A.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主要指人类的口语,也包括表情、动作、眼神等非语言符号,它们是由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等。在这一类系统中,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但对信息接受者来说则不需要。
  (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信、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等等。这些媒介,不但传播一方需要使用机器,接受一方也必须使用机器。
  这三类媒介是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累积出现的。从不依赖任何机器手段的“示现媒介”到部分依靠机器的“再现媒介”,再到完全依靠机器的“机器媒介”,这是一个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日趋丰富的过程,也是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性的过程。
  5. 答: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2)社会协调功能。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适应环境的变化。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
  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关系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大众传播不仅具备这些功能,而且起着突出重要的作用。
  6.答:赖特继承了拉斯韦尔“三功能说”,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问题提出了“四大功能说”。
  (1)环境监视。——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
  (2)解释与规定。——大众传播并不是单纯的“告知”活动,它所传达的信息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3)社会化功能——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也称之为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与拉斯韦尔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相对应。
  (4)提供娱乐——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是务实的,它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提供娱乐,尤其在电视媒体中。
  7.答:施拉姆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总结。
  他认为,大众传播的政治功能主要包括:监视、协调、社会遗产、法律和习俗的传递。经济功能表现在:关于资源以及买和卖的机会的信息;解释这种信息;制定经济政策;活跃和管理商场;开创经济行为等。一般社会功能包括: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等的信息;接受或拒绝它们;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行使社会控制;向社会的新成员传递社会规范和作用的规定、娱乐等等。
  施拉姆分类法的重要贡献在于它明确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了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并不仅仅限于为其他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它本身就是知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8.答: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特别强调了大众传播的下述三种功能: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任何一种问题、意见、商品乃至人物、组织或社会活动,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大众传媒通过将编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诸于世,能够唤起普遍的社会遣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从而引起强制遵守社会规范的作用。
  (3)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拉氏和默顿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9.答:廉价报纸也称大众报纸,它的特点主要有:
  (1)价格低廉
  (2)内容以新闻、信息和社会事件报道和娱乐为主,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
  (3)发行量大,一般为几万乃至几十万份
  (4)读者不限于特定的防层或群体,而是“分散的,异质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大众”
  (5)广告收入成了报纸的重要财源
  这种大众报纸在19后半时和20世纪初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
  10.答: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应以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19世纪30年代以前,印刷媒介尤其是报纸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还不能由此判定当时的报刊已经成为大众传播媒介。我们知道,报刊诞生以后经历过政党或政论报刊时期,这些报到内容以政论为主,其发行对象主要是政治组织的成员和受其影响的部分群众,且发行量大都在数千份以下,因此,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媒体。就订阅费而言,这个负担也不是一般大众所能承受的。
  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廉价报纸的出现,报刊成了“以报道新闻、传播知识、提供娱乐”为宗旨的信息产业,才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
  同时,19世纪30年代以后,电子媒介出现了,电报、电影、广播等对大众传播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改变了过去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的状态,使真正的大众传播得以产生。
  11.答:电报本身并不是大众传媒,但它为大众传播提供了快速有效的通信手段,作为现代重要传播媒介的通讯社,它是在电报技术发明之后才出现和发展起来的。
  电影则从一开始就作为大众文化的媒介登上历史舞台,它的发展非常迅速,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就成了一种主要的大众娱乐形式,到二战结束后,电影很快发展成为包括生产、发行和放映在内的大规模产业,成了艺术、娱乐、大商业和现代技术的融洽,它创造了新的大众文化。
  广播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入家庭的大众电子媒介,到了40年代,美国家庭的收音机普及率已超过80%,二战后,收音机越来越成为现代人获得信息和娱乐的便利媒介。
  12.答:电视的媒介特性主要体现在:
  (1)集视听觉手段于一体,通过影像、画面、声音、字幕以及特技等我方面地传递信息,给受众以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
  (2)它不仅是人们获得外界新闻和信息的手段,而且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的主要提供者。
  电视所具有的这些特性,使它不仅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对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3.答:关于大众传播对人类和社会带来什么性质的影响,西方早期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
  早期的乐观主义观点以关国政治学家J。布莱士为代表,他认为 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报刊的三种功能使它成为合理的、理性的
论形式的最重要推动力,唯有这种 论,才能在民主政治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本世纪初,塔尔德也注意到了报刊的社会和政治功能,他认为报刊对社会的一个最主要的贡献,就是造就了现代论的主体——公众。库利也对大众传播寄予了深切的愿望,他认为“印刷意味着民主”,而民主只有在
论获得某种组织性的之际才能够成为现实,近代传播媒介的发达不仅扩大了人类的交流与沟通,而且促进了“各国、各民族和阶层间的共通的人性和道德的发展”。
  另一种“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是在进入20世纪后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事业不断地集中和垄断,使得大众传播不但没有成为一般公众参与政治的手段,反而越来越成为垄断资本和少数特权人物操作
论的工具。二战后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的加剧,进一步招致了不少学者对大众传播的激烈批评,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了大众传播“麻醉神经”的负功能,清水几太郎认为大众媒介将广大受众淹没在表层信息的“洪水”中,大众传播对现代人来说类似于一种“心性暴力”在目前关于互联网络与信息高速公路前景的讨论中的“电子乌托邦”思想,以及对传统大众传媒的单向性批评,也是这一观点的体现。
  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上述两种观点,我们认为,大众传播发挥什么性质的影响,关键在于使用和管理它的人,以及它所处的社会制度和这些制度赋予它的使命。脱离开具体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单纯地讨论大众传播的“善”与“恶”是没有意义的。
  14.答:在传播学研究中,对传播媒介本身的理论探讨一直都显得相当冷落。这种沉闷的局面,直到60年代才为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所打破。他在名著《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中提出的理论观点,在西方曾风行一时。他接受了他的老师英尼斯的“技术决定论”的影响,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理论的出发点:在人类进入电子时代的同时,对传播媒介的性质、特点、功能和分类应有全新的认识和全新的概念。他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媒介就是讯息。这是引起争议最多的观点。他认为,传播媒介是巨大的社会比喻,它们不仅传递信息,而且告诉我们存在着什么样的世界;它们不仅激发并娱悦我们的感官,而且通过改变我们使用传感系统的比例在改变我们的性格。他还强调,媒介传递的真正“信息”是它本身对受传者的刺激,是媒介本身的特性。“传播媒介决定并限制了人类进行联系与活动的规模和形式。”
  为了论证这一中心论点,他提出了另一重要观点,认为所有传播媒介都是人体的延伸。报纸是眼睛的延伸,广播是耳朵的延伸,电子技术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甚至边连衣服也是皮骨的延伸,车轮是脚的延伸……传播媒介传情达意的特定方式,能改变人的感官(听觉、视觉、触觉等)生活,因而改变人的所知(知识领域)和所为(行为)。
  他还以传播媒介为标准,把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一、口头传播时代。人们只能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和小范围的传播,这就决定了当时的人类社会处于“部落化”的阶段。二、文字出现的阶段。他称之为传播以视觉系统为通道的“眼睛的世界”。三、印刷时代。印刷媒介的普及,促使人们摆脱“部落习惯”并促成了社会的个人化发展。印刷媒介的发展还使方言代替农村、以民族国家取代城邦的欧洲历史的进程。四、电子时代,由于广播电视等一系列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又出现了“重新部落化”的阶段,整个世界又变成了“全球一村”。地球“村”的每个居民将处于无法摆脱的信息包围之中。
  第二、提出“热”媒介和“凉”媒介的分类。所谓“热”媒介,是指电影、广播、照片等能够“高清晰度”地提出充分而完善的信息,而使人体某个感官得以延伸,无须任何想象上的努力便可实现从符号向现实图景的飞跃。所谓“凉”媒介,是指电话、电视等“低清晰度”地向感官提供不够充分的信息,需要受传者予以补充和联想。他的这一观点的意图在于说明人们要有区别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的传播媒介。
  应当说,麦克卢汉的这些观点确有片面性和绝对化的毛病。但是他的理论见解打开了人们的思路,使传播媒介的研究为之耳目一新,仍不失为一种有智慧的创见。
版权所有:高等教育出版社&&
E-mail:bgcui@您现在的位置是: &
二战期间美国大众传播学的发展
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湖北武汉430073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主要的企业基金会和政府建立的战时机构资助了许多传播学研究项目;这一时期也产生了诸如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勒温、霍夫兰、施拉姆等著名的传播学知名学者,他们开创了大众传播学的基本研究范围和层面,建立起了大众传播学领域,在高等院校中开办了大众传播学教育,促进了美国大众传播学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5-2
  [内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主要的企业基金会和政府建立的战时机构资助了许多传播学研究项目;这一时期也产生了诸如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勒温、霍夫兰、施拉姆等著名的传播学知名学者,他们开创了大众传播学的基本研究范围和层面,建立起了大众传播学领域,在高等院校中开办了大众传播学教育,促进了美国大众传播学的发展。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众传播学;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大众传播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战争客观上为大众传播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充足的研究资金,同时也为大众传播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训练场所,而且通过这些机构,为战后新闻与大众传播学教育的建构建立了广泛的人际联系,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并涌现出了一大批知名的传播学者。
  战时的学术研究环境
  面对战时的特殊形势,美国几个主要的企业基金会如洛克菲勒基金会、卡耐基基金会等资助了许多大众传播学研究项目。事实上,洛克菲勒基金会一直有资助美国大众传播研究项目的传统。拉扎斯菲尔德1937年接手的“广播研究项目”正是由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二战期间对传播研究也给予了大量的资助,例如仅在年,该基金会所资助的项目的基金是85400美元。
  二战爆发后不久,虽然这时美国还没有直接卷入战争,洛克菲勒基金会就召集了一批社会科学家和教育者开始了广泛的社会学和大众传播学方面的研究。这些学者包括拉扎斯菲尔德、拉斯韦尔等,他们进行的讨论至少持续了11个月,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1939年12月发表的有关《公众舆论与非常时期》的备忘录和1940年发表的《必要的大众传播研究》备忘录里。前者主要探讨了大众传播研究在战争中的角色问题,研究中高度重视20世纪30年代后期大众传播研究使用的一些方法,如民意测验、内容分析、团体研究等等,论证了进行大规模传播学研究需要的资金和各种保障;研究者认为当时大众传播研究测度和形成舆论方面的技巧已经比较成熟,应该将这些技巧应用到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后者主要阐述了三方面内容:(1)为政府的政策制定者有效地应用大众传播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假设;(2)提出了拉斯韦尔的5w的传播模式;(3)大规模进行传播研究所需要的多方面的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勒温、施拉姆等传播学者将大众传播学推荐给了联邦政府,促使大众传播为战争服务。政府成立的战时宣传机构又为大众传播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训练场所。
  在美国是否立即参战的问题上,美国国内各方面的意见并不统一。据1941年11月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美国当时只有1/3均人赞成立即参战。为了应对这场世界大战,罗斯福总统建立了一系列的情报机构和宣传组织,以促成美国国内外的有利于战争需要的舆论的形成。这些机构对大众传播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39年罗斯福政府建立了紧急情况应对办公室(OEM),1941年5月成立了国民防御办公室(OCD),两个月后成立了信息协调办公室(COI),10月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诗人麦克利什被任命为战时统计局(OFF)局长。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直接被卷入了战争的漩涡。战争的需要让美国更加重视战争宣传。日,罗斯福政府在战时统计局的基础上重新组成战时新闻局(OWI),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戴维斯领导。一个月后,信息协调办公室改组成为战时特别服务办公室(OSS)(后来成为中央情报局)。战时特别服务办公室和战时新闻局以及军方的一些宣传机构都进行了广泛而强有力的战时宣传,这些机构雇佣了各种职业的专家和学者,包括知名记者、公关人士、电台主持、广告商、大学教授、社会科学家等等,例如拉斯韦尔、施拉姆都曾在统计局和新闻局工作。
  二战期间,拉斯韦尔担任了战时统计局和战时新闻局的顾问,他进行了大量的同盟国宣传和有关轴心国宣传的内容分析。他还为美国司法部训练人员,教他们如何对众多的外国报纸进行内容分析。
  战时宣传工作从深度和广度上丰富了研究者的知识构成,“这些研究为战争做了积极的人力动员、情报测试、军队和公民的教化工作以及战时心理分析,同时美国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尽管并非所有参与战时工作的社会科学家和学者都参与了战时宣传机构的工作,但是战时宣传机构推动了大众传播研究和学科发展以及大众传播教育的发展。
  二战期间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影响
  大众传播学研究在战时形成了4种主要的研究路径:一是政治学路径,以拉斯韦尔为代表;第二种是抽样调查为路径,以拉扎斯菲尔德为代表;第三种是团体研究为路径,以勒温为代表;还有一种是以霍夫兰为代表的经验研究路径。拉斯韦尔对社会政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代表着一种宏观的研究方法;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则主要关注个体现象,属于微观研究范畴;勒温主要侧重于社会团体的研究。是介于宏微观之间的研究。笔者将这4种研究路径的特点用以下表格直观地表示出来:
......(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拉扎斯菲尔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