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按键可以做出什么酷炫的单片机按键控制数码管实验

单片机实验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单片机实验四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天津理工大学单片机实验四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将不能正常浏览和使用知乎。单片机实验三 键盘检测控制实验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单片机实验三 键盘检测控制实验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昆明理工大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51单片机学习笔记【二】——按键实验 - 博客频道 - CSDN.NET
Bug 终结者的专栏
人生苦短,Python当歌!
分类:51单片机
一.独立按键实验
1.电路原理图
2.说明:使用排线连接JP10的和JP12,JP8连接JP5。本实验通过八个独立按键控制八个LED小灯。按键时会抖动,所以要消抖。
3.消抖检测
先给按键对应的I/O口置1;
判断I/O口是否为1;
若是1,则说明按键按下,若是0,则按键没有按下;
4.源代码如下:
#include &reg51.h&
#include &intrins.h&
GPIO_KEY P1
GPIO_LED P0
void Delay10ms(unsigned int c);
unsigned char Key_Scan();
void main()
unsigned char ledValue, keyN
ledValue = 0x01;
keyNum = Key_Scan();
switch (keyNum)
case(0xFE) :
ledValue = 0x01;
case(0xFD) :
ledValue = 0x02;
case(0xFB) :
ledValue = 0x04;
case(0xF7) :
ledValue = 0x08;
case(0xEF) :
ledValue = 0x10;
case(0xDF) :
ledValue = 0x20;
case(0xBF) :
ledValue = 0x40;
case(0x7F) :
ledValue = 0x80;
GPIO_LED = ledV
unsigned char Key_Scan()
unsigned char keyValue = 0 ,
if (GPIO_KEY != 0xFF)
Delay10ms(1);
if (GPIO_KEY != 0xFF)
keyValue = GPIO_KEY;
while ((i&50) && (GPIO_KEY != 0xFF))
Delay10ms(1);
return keyV
void Delay10ms(unsigned int c)
unsigned char a,
for (;c&0;c--)
for (b=38;b&0;b--)
for (a=130;a&0;a--);
二.矩阵键盘实验
1.电路原理图
2.矩阵键盘原理:矩阵键盘一端接行线,一端接列线,行线控制高四位,列线控制低四位;每个按键位于行线和列线的交叉点。
3.矩阵键盘扫描
(1).逐行扫描
高四位轮流输出低电平,当低四位接受的数据不全为0时,则按键按下,并可判断哪个按键按下。
(2).行列扫描
高四位全部输出低电平,低四位全部输出高电平,当接受的数据低四位不全为高电平时,说明有按键按下;然后反过来,高四位输出高电平,低四位输出低电平,根据接收到的高四位的值来判断哪一行有按键按下。
4.说明:可通过按下按键并在液晶屏上显示相应的键值。但较为复杂,液晶屏后面介绍。接线为JP4接JP8(P1),JP10接JP12,并将JP165断开。
5.程序源代码
#include&reg51.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GPIO_DIG P0
#define GPIO_KEY P1
uchar code DIG_CODE[17]={0x3f,0x06,0x5b,0x4f,
0x66,0x6d,0x7d,0x07,
0x7f,0x6f,0x77,0x7c,
0x39,0x5e,0x79,0x71};
uchar KeyV
void Delay10ms();
void KeyDown();
void main(void)
KeyDown();
GPIO_DIG=~DIG_CODE[KeyValue];
void KeyDown()
GPIO_KEY=0x0f;
if(GPIO_KEY!=0x0f)
Delay10ms();
if(GPIO_KEY!=0x0f)
GPIO_KEY=0X0F;
switch(GPIO_KEY)
case(0X07): KeyValue=0;break;
case(0X0b): KeyValue=1;break;
case(0X0d): KeyValue=2;break;
case(0X0e): KeyValue=3;break;
GPIO_KEY=0XF0;
switch(GPIO_KEY)
case(0X70): KeyValue=KeyVbreak;
case(0Xb0): KeyValue=KeyValue+4;break;
case(0Xd0): KeyValue=KeyValue+8;break;
case(0Xe0): KeyValue=KeyValue+12;break;
while((a&50)&&(GPIO_KEY!=0xf0))
Delay10ms();
void Delay10ms()
unsigned char a,b,c;
for(c=1;c&0;c--)
for(b=38;b&0;b--)
for(a=130;a&0;a--);
排名:千里之外
(4)(7)(2)(13)(1)(4)(6)(0)(2)(1)(1)(0)(2)
Vultr 服务器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来自ValentinRuhry的创意,这哥们用整整500
【转载】一个很经典的按键电路设计
本帖最后由 mianmuhua 于
09:30 编辑
& & 在做项目(工程)的时候,我们经常要用到比较多的按键,而且IO资源紧张,于是我们就想方设法地在别的模块中节省IO口,好不容易挤出一两个IO口,却发现仍然不够用,实在没办法了就添加一个IC来扫键。一个IC虽然价格不高,但对于大批量生产而且产品利润低的厂家来说,这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 & 那,我们能不能想到比较好的扫键方法:用最少的IO口,扫最多的键?可以吗?
& & 举个例:给出5个IO口,能扫多少键?有人说是2*3=6个,如图一:
& & 对,大部分技术参考书都这么做,我们也经常这样做:用3个IO口作行扫描,2个IO作列检测(为方便描述,我们约定:设置某一IO口输出为“0”――称其为“扫某IO口”)。用行线输出扫键码,列线检测是否有按键的查询方法进行扫键。扫键流程:在行线依次输出011,101,110扫键值,行线每输出一个扫键值,列线检测一次。当列线检测到有按键时,结合输出的扫键值可以判断相应的按键。
但是,5个IO真的只能扫6个键吗?有人说可以扫9个,很聪明!利用行IO与地衍生3个键(要注意上拉电阻),如图二:
& & 扫键流程:先检测3个行IO口,对K1’,K2’,K3’进行扫键,之后如上述2*3扫键流程。5个IO口能扫9个键,够厉害吧,足足比6个键多了1/2!
动动脑,还能不能再多扫几个?就几个?一个也行!好,再想一下,硬是被逼出来了!如图三:
& & 不多不少,正好10个键!这种扫键方式比较少见吧!漂亮!扫键流程:设IO1输出为“0”,检测IO2…IO5,若判断有相应健按下,则可知有健;若无键,则继续扫键:设IO2输出为“0”,检测IO3,IO4,IO5,判断有无键按下,如此类推。这里应注意:当扫某一IO口(输出为“0”)时,不要去检测已经扫过的IO口。如:此时设置IO2输出为“0”,依次检测IO3,IO4,IO5,但不要去检测IO1,否则会出错(为什么,请思考)。
感觉怎么样?不错吧!让我们再看看图三,好有成就感!看着,看着……又看到了什么?快!见图四:
& & 真强!被您看出20个键!多了一个对称的三角形。可是,像这样的排列能正确扫20个键吗?回答是肯定的:不能!上下三角形相互对称,其对称扫出的键无法区别。有没有注意到分析图三时提到的注意点?(à“当扫某IO口时,不要去检测已经扫过的IO口,否则会出错”)
我们分析一下图四:当IO1输出“0”时,按下K11或K11’键都能被IO2检测到,但IO2检测却无法区别K11和K11’键!同理,不管扫哪个IO口,都有两个对称的键不能区分。
& & 我们假想,如果能把对称键区分开来,我们就能正常地去判断按键。我们在思考:有没有单向导通性器件?有!见图五!
& &&&25个键!5个IO口扫出25个键!先别激动,我们再分析一下它的可行性,分析通得过才能真正使用。假设扫键流程:先扫对地的5个键,再如图五扫键。先扫对地5个键,判断没有按键,接着对逐一对IO口进行扫键。但当对某一IO口扫键时,如果有对地的键按下,这时有可能会误判按键,因为对地键比其他键有更高的响应优先级。例如:扫IO1,IO1输出“0”,恰好此时K62按下,IO2检测到有按键,那就不能判断是K11还是K62。我们可以在程序上避免这种按键误判:若IO2检测到有按键,那下一步就去判断是否有对地键按下,如果没有,那就可以正确地判断是K11了。
我们小结扫键个数S:
S = (N-1)*N + N ――启用二极管
S = (N-1)*N /2 + N ――省掉二极管
& && && &&&
& & 经典吗?太经典了!!告诉大家一个小道消息:第一个设计出此电路的人是一个美国大佬,他(她?)还为此申请了专利!
& & 很巧妙的思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区别两个对称键。扫键思路:对逐个IO口扫键,其他四个IO口可以分别检测其所在的四个按键。这样,就不会有分析图三时提到的注意点。
& & 够酷吧!等等,大家先别满足现状,我们再看一下图二,是不是有点启发?对,我们再分析一下“用5个IO口对地衍生的5个键”。看图六:
(17.67 KB, 下载次数: 7)
11:00 上传
(17.17 KB, 下载次数: 5)
11:01 上传
(22.53 KB, 下载次数: 6)
11:18 上传
(31.68 KB, 下载次数: 4)
11:19 上传
(32.12 KB, 下载次数: 6)
11:19 上传
(35.19 KB, 下载次数: 5)
11:20 上传
沙发!!!这个越看越过瘾!
感谢楼主的分享,赞赞了
不错,强大的设计
好东西啊、、、学习了
话说你转载的你还是把转载两个字添起吧,我看到过滴,亲
二极管真是个好东西
我靠 了不起了
Copyright &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片机按键c程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