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驻波管测吸声系数法和混响室法测定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的原理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试用公式表述之

当前位置: >>
浅谈“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
浅谈“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关键词: 混响室法 吸声系数 有效性 误差 扩散 发展摘要: 材料的吸声系数是材料的各项声学性能参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它对各种材料在 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对材料吸声系数的测量通常采用标准的混响室方 法,对应有相应的国际 ISO 标准和国家 GBJ47-83 标准。混响室方法要求材料被制成 10 到
12 平方米的标准试件。 另外对应一些较小的材料还常采用驻波管方法测量其吸声系数。 混响室 法测吸声系数广泛应用于声学工程的设计计算, 噪声控制工程的吸声降噪计算, 材料吸声性 能的等级评定它能测量声波无规入射时的平均吸声系数,这与实际工程中声波的入射方式较 为接近,且不能用其它方法替代。 ABSTRACT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the material is the acoustic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e material is very important, it has a variety of materials used in life and industry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Measurement of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the material commonly used standard method of reverberation chamber, which correspond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international ISO standards and national GBJ47-83 standard. Reverberation chamber method requires that the material is made from 10 to 12 square meters of standard test pieces. Also corresponding smaller standing wave tube material is also often used method to measure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Reverberation chamber method to measure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is widely used in acoustic engineering design calculations, the sound absorption of noise control engineering calculations, material sound absorption performance grading can measure the averag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t random incidence sound waves, which the actual incidence of acoustic engineering approach closer, and can not use other methods of alternative. 混响室法来源回顾 如果一个声源在封闭空间内连续稳定地辐射一定频谱的声波,它就能激发起 室内许多个不同的固有振动方式,声波按不同方式在许多方向来回反射地传播。 在先的声波逐渐衰减,在后的声波不断补充,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这时,除紧靠 壁面处和邻近声源处外,室内声场有可能达到:1,各点的平均能量密度相等;2, 各点从各方向来的平均能量流相等;3,到达某点的各波数间的相位是无规的。 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声场,即称为扩散声场或无规声场,有时也称为混响声场。能 满足这样条件的封闭空间就是混响室。 美国声学专家赛宾(Sabine)最初在教室里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建立了 著名的混响公式,即赛宾公式。并在 1929 年提出了“混响室法测量吸声系数” 的论文,这就是混响室测量细声系数的开端。早期的混响室,不少是利用地下室, 储藏室等改装而成,主要用来测量建筑材料的吸声系数。但是在测量过程中人们 发现,同种材料在不同的混响室中测得的吸声系数相差很大。在 50-60 年代,国 际标准协会组织了吸声材料的巡回测试,制订了在混响室中测量吸声系数的国际 规范,规定了测试样品的大小和混响室的体积范围,并要求混响室内安装扩散体 以改进室内的声场扩散。这样在实际应用中,符合规范要求的混响室,所得实验 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对不通的混响室,彼此可以相互比较; 但从声场扩散这个理论问题来说,虽然混响室已被研究了半个世纪,但仍有不少 有趣的问题可继续深入,以至本来是声学测量工具的混响室,却成了声学研究的 对象。本文主要介绍了混响室法的应用范围,固有缺陷以及最新的一些研究动向。 现在先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吸声系数: 当声音入射到材料时, 该材料能将某种频率的声音, 以多少比例加以吸收其能量的能力,称为吸声系数。混响时间:稳态声源停止后声压级衰变 60 分贝所需要的时间。混响室的吸声量:假设混响室内不存在任何吸声界面或物体也不考 虑衍射效应将一全吸声的平板状材料放入室中其混响时间与混响室内实际存在着各界面或 其他物体的吸声时测得的值相同此全吸声面的总吸声量即为混响室的吸声量。试件的吸声 量:混响室内放入与未放入试件的吸声量的差值。试件的吸声系数:试件的吸声量除以试件 面积。混响室法的基本原理为声源在封闭空间启动后就产生混响声,而在声源停止发声后, 室内空间的混响声逐渐衰减,声压级衰减 60dB 的时间定义为混响时间。当房间的体积确定 后,混响时间的长短与房间内的吸声能力有关。根据这一关系,吸声材料或物体的无规入射 吸声系数就可以通过在混响室内的混响时间的测量来进行。 具体的实验步骤先测定空混响时 间: (一)有先测出混响室空室的各频率的混响时间。 (二)将所测试的材料放到混响室后, 在分别测个频率的混响时间。混响室内各表面的吸声系数很小而且一致,空混响时间很长, 由于它是一个均匀扩散的声场。所以可用赛宾公式计算混响时间。 (三)计算出吸声系数。 再测出放入吸声材料的混响时间,结合空混响室的混响时间便可测出吸声系数。 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的示意图: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广泛应用于声学工程的设计计算, 噪声控制工程的吸声降噪计算, 材料 吸声性能的等级评定 混响室是一个有力的测量工具,但其在测量材料吸声系数时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从理 论解释到测量方法 ,以及混响室本身精度的检验 ,都还有许多工作要作,都还有继续深入研究 的必要。在混响室中测量材料的吸声系数 时,会出现下述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一是各个混响室对同一材料的吸声系数的测量值有时 差别很大,致使测量结果不具有可比性;二是吸声系数的大小随材料面积及其在室内位置等 的变化而变化,且某些材料在中高频段的吸声系数有可能大于 1。 混响室法属于实验室方法,因为需要为“测量”创造一种特殊的“声环境”, 如驻波、扩散声 场等, 其理论依据是吸声系数定义中的简谐信号和平面波的假设条件。虽然这种方法已获得 广泛的应用, 也有相应的测量标准, 但是, 我们往往更需要对吸声系数进行现场测量 , 因为 现场测量数据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声学结构使用时的效果。其原因是: (1)实际应用条件通常不 满足实验室测量所要求的特殊声环境; (2)在有些应用环境, 如有流、加压或高声强等条件下, 实验室不能方便准确地测量声学结构的吸声系数; (3)实验室测量通常在低频时误差较大。混 响室法测材料吸声系数时出现的问题.根源还是扩散及边缘效应。各混响室之间测量 结果的不一致,是由于扩散程度不同所引起的,而现行的判断扩散的标准既不可靠,也很难 控制,更难以对扩散进行精确定量度量及对测量结果作有效的修正。 混响室法测定吸声系数,原则上要求声场应充分 扩散,即室内各处的声压分布密度相等,但室内有了被 测吸声材料后,声场扩散不一定是均匀的。在非理想扩 散声场中,室内声压的分布与声源频率、声源位置、声 源指向性、测点位置及测点密度都有关系。 讨论声场扩散不均匀对混响室法测定吸声系数的影响 混响室法测定吸声系数用赛宾公式计算时, 特别 是在吸声系数较大时计算值误差较大, 要获得准确的 计算需使用艾润公式, 吸声系数很小对利用公式计算 产生的误差也要引起注意。由于吸声系数数值较小, 客观存在的计 算误差较容易被忽略, 这是造成混响时间计算值与实测值有误差的原因之一。 在现阶段混响室法的应用主要是小混响室 Alpha Cabin 其实就是一个基于混响室原理的测量材料吸声系数的一个小型 混响室,它在物理构建,测量方法,测量过程上与混响室基本相同。它的大小依 照需要测量的截至频率以及待测样品的体积而不同,一般在 2 立方米到 6 立方米 之间。Alpha Cabin 一般由声源,舱室,信号采集以及配套的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它的舱室内壁采用反射声波较强的材质做成,外壁则是隔声效果非常好的材料复 合成。 它与标准混响室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 1,标准混响室造价高,体积大,一般在 200 立方米以上,不利于一般的科研单位及公司建 造使用。而 Alpha Cabin 舱价格相对较低,体积也较小,适合科 研及工程使用,并且便携性也较强。 2,在很多工业中,尤其是汽车工业有些材料,如汽车的仪表盘,座椅等, 无法做成满足混响室标准的试件,而 Alpha Cabin 则能很好的满足这些样品的测 量。 这正由于这些优点,使得 Alpha Cabin 在汽车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 为汽车整体 NVH 性能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虽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测吸声系数的方法, 且在接近实际情况的测量中 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其对实验装置要求较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在现阶段,科学技 术快速发展,应借此契机加强对新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来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您的位置: &
驻波管法测定材料的吸声系数分析 正文
驻波管法测定材料的吸声系数分析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驻波管法测量吸声材料 驻波管法测量吸声材料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用驻波管法测量吸声材料法向吸声系数和法向声阻抗率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1, 驻波管法测量吸声材料法向吸声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吸声系数是描述吸声材料的吸收声能大小的物理量。它定义为:吸声材料所吸收的声能和入射声能之比。测量材料的吸声系数,一般采用驻波管法和混响室法,前者测量的是法向吸声系数,后者测量的屎无规入射的吸声系数。 用驻波管法测定吸声材料的法向吸声西系数,设备简单而费用低廉。根据法向吸声系数又可以推算出均匀无规则入射条件下的吸声系数。但驻波管法只适用于测量声学特性与材料尺寸无关的材料样品,多用于测量多孔材料,多孔板或,穿孔薄片结构的吸声特性。 声学测量用的驻波管结构,如图1.1所示,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壁光滑而坚硬,界面均匀的管子,管子的末端装有被测材料样品。由扬声器向管中辐射的声波以平面波形式传播,理论上可以证明,为了在管中获得平面波,声波的波长要大于管子的内径并且满足要求:对于圆形管,直径d&0.586λ;对于矩形管,长边的边长L&0.5λ,其图1.1 驻波管结构 测量装置包括以下几部分:1,驻波管,根据测试频率段不同,可选用不同内劲和不同长度的驻波管;2,可移动的刚性后盖,移动它可以调节吸声材料与刚性壁面间的距离;3,被测吸声材料4,探管式传输器,用来接收驻波管轴线上各点的声压;5,扬声器,向管中辐射声波,探管可以自由穿过其中心孔;6,传输器小车,推动它可使探管在驻波管内纵向移动;7,标尺,用来指示探管在驻波管中的位置。 平面波在材料表面被反射回来,于是在管中建立起驻波声场,从材料表面算起,管中出现声压极大与极小的交替分布。利用可移动的探管传输器接收,在测试仪表上再读出声压极大与极小的声级差,便可以确定垂直入射时的吸声系数αp 虽然音频振荡器输给扬声器的是单频信号,但扬声器辐射处的声波并不一定是纯音,所以在接收端必须进行滤波,这样才能滤去不必要的高次谐波分量。由于要满足在管中传播的声波为平面波和其他测试条件,常有低,中和高频三种尺寸的驻波管,以适用于不同的频率范围。 如前所述,当平面波从试件表面反射回来时,在管中便形成驻波。入射平面波可视为一列沿正向进入参考平面的入射波,记其声压为Pi于是Pi可以写成 Pi=P0exp?[i(ωt+kx)] (1.1) 式中k=ω/C0=2π/λ是平面波的波数,C0为空气中的声速,λ为波长,ω为圆频率。设材料的反射系数为R,则反射波声压Pr为 Pr=RP0exp?[i(ωt?kx)]
(1.2) 引入相位角 ?=kx=2π λx(1.3)式(1.1)表明,当探管端部由材料表面逐步离开时,?由零变为正值,并且与x成正比,每移过一个波长的距离,?就增加2π将式(1.3)代入式(1.1)和(1.2)并略去时间因子exp(iωt)项,则管内任意一点处的总声压为 P=Pi+Pr=p0[exp i? +Rexp(?i?)]
(1.4) 反射系数R=|R|exp(iδ)一般是复数,|R|是反射系数的模,它通常小于1,δ是反射系数的相位角。从式(1.4)知,当 ? 声压出现极大值,即 |Pmax|=P0(1+|R|) 当 ? 声压出现极小值,即 |Pmin|=P0(1?|R|) 法向入射吸声系数定义为 αp 若定义驻波比 S=|Pmin/Pmax| 则 S= 最后得到 αp1?|R|1+|R|=nπ+
(n=0,1,2,……) 2δ= n+π+ (n=0,1,2…..) 221δ=1?|r|2 =1?(1.11) =4S (1+S)2 (1.12) 由式(1.12)得知,只要测得驻波比S,就可以求出法向入射吸声系数。如果驻波比S以分贝(dB)为单位,即实际测量的是声压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声压级差L,于是 L=-20lgS 这时αp=4x10L/20 (1+10)上两式中S,L和αp三个参数等价,测定其中一个,就可以求出其它两个。 利用驻波管测定吸声材料法向入射吸声系数αp的方法如下 1, 2, 3, 4, 调整振荡器的频率到希望的数值; 调整振荡器输出以得到适宜的声信号; 将接收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对准声信号频率; 将探管端部移至试件表面处,再慢慢离开,观察测量放大器上的电压表指示, 找到一个声压吉极大值。然后改变测量放大器增益,使表头指针偏转到满意刻 度。再移动传声器小车,细心地找出相邻的第一个极小值,据此算出S和L, 即得到αp值。 有些测量仪器中,如传声放大器,频率分析仪等设备有“电位器输入”插孔,传声器接收信号由此输入。从专用的电压表刻度盘上可直接读出吸声系数αp的值。具体方法请参阅有关放大器的使用说明书。 实验仪器: 1, 音频信号发生器;2,滤波器;3,FDC-2传声放大器;4,驻波管。 实验内容: 1, 对测试装置性能的检验 对整个装置简单而又全面的检验方法,是在管端用声刚性面作为封闭面时,测 定pmax/pmin比值,这个比值在测量的频段内至少是100,亦即声压级差不多低 于40dB。 2, 法向吸声系数αp的测试 吸声材料样品可选用玻璃棉和穿孔板。安装穿孔板时,刚性后盖板与吸声穿孔 板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 测试频率按1/3倍频程进行,其频率为 200,250,315,400,500,630,800,00Hz。测定结果用曲线表示,横 坐标表示频率,纵坐标表示αp。相邻两个测点的αp值用直线连接。
问题与讨论: 1, 本实验的测量频率范围与驻波管的长度和管径的关系如何? 答:为了在管中获得平面波,声波的波长要大于管子的内径并且满足要求:对
于 圆形管,直径d&0.586λ;对于矩形管,长边的边长L&0.5λ,其中λ为声波的 波长。频率范围为200---1600Hz 2, 本实验中为什么要用滤波器? 答:虽然音频振荡器输给扬声器的是单频信号,但扬声器辐射处的声波并不一 定是纯音,所以在接收端必须进行滤波,这样才能滤去不必要的高次谐波分量。 3, 玻璃棉和穿孔板的声吸收各有什么特点? 答:穿孔板在1000Hz处声吸收系数突然增大,玻璃棉的声吸收系数在1000Hz 后逐渐减小。篇二:驻波管法测定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1 驻波管法测定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实验目的】 (1)了解人耳听觉得频率范围,获得对一些频率纯音得感性认识。 (2)加深对垂直入射吸声系数得理解,熟悉驻波管法是测定材料的吸声系数的 方法。 【实验原理】测量装置1 测试车2 导轨3 声源箱4 驻波管(分低、高频两种)测量原理 驻波管为一金属(塑料)直管,它的一端可以用夹具安装试件,另一端接好 扬声器,声频讯号由声频发生器产生,经放大器进行放大,由扬声器发出单频声 波,声波在驻波管内传播,由于管径较小,与音频声波的波长相比,可近似将声 波面看作为平面入射波,沿管内直线传播;当入射到试件后,进行反射,由于反 射波与入射波传递的方向和相位相反,声压产生叠加,干涉而形成驻波,并在管 内某个位置上形成声压极大值 Pmax( N / m 2 ), 和声压极较小值 Pmin, t 其间距为 l/4 波长。α = 1 ? γ = 1 ? Er E 0式中: α ―――――吸声系数γ ―――――反射系数Eo―――――入射声能(W) Er―――――反射声能(W)令 Pmax / Pmin = n称为驻波比………………(1) (2)故有: α = 4n / (n + 1)2 ……………………一般频谱分析仪或声级计,测试的标称值是声压级,而不是声压 P 值,根据 声压和声压级的关系,吸声系数可如下计算。 ?L = L max ? L min = 20 lg P max/ Φ 0 ? 20 lg P min/ Φ 0 = 20 lg na= 4*10 (1 + 10LP 20LP…………………………………(3)20 2)【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 (1) (2) 电路接线正确后,信号发生器等电子仪器电源接通。 将试件按照要求装在试件筒内,并用凡士林将试件与筒壁接触处的缝隙填 塞,使之严密,然后再用夹具将试件筒固定在驻波管上。 (3) 调节声频发生器的频率,依次发出 200、250、315、400、500、630、800、 、Hz 不同的声频。在设置仪器输出信号的频率时, 测量到的声压级波峰值不超过 136 分贝,声压级波谷值不低于 50 分贝。 (4) 将滑块移到最远处, ,移动仪器屏幕上的光标,到所测量的频率的第一个峰 值位置(1/4 波长)缓慢移动滑块,同时读取光标位置显示的声压级,并 记录滑块所在位置的刻度,按 F7 自动计算吸声系数。 (5) 移动屏幕上的光标,到所要测量的频率的第一个波谷位置,缓慢移动滑块同 时读取光标位置显示的声压级,并记录滑块所在位置的刻度。按 F7 自动计 算吸声系数。 (6) 移动仪器屏幕的光标, 到所要测量的频率的第二个波峰、 波谷位置, (4) 重复 、 (5)操作,可得到第二个波峰、波谷的值 。 (7)重复(4)(5)(6)的操作,可得到不同频率的吸声系数。 、 、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使用过程中信号线与信号接地线不能短接,以免烧坏仪器。 (2) 关机前请按 F10 退出测试软件,以便保存仪器的测试状态。附: 频率 Hz mv Hz mv Hz mv Hz mv Hz mv Hz mv Hz mv Hz mv Hz mv Hz mv 声级(dB) 距离(mm) 声级(dB) 距离(mm) 声级(dB) 距离(mm) 声级(dB) 距离(mm) 声级(dB) 距离(mm) 声级(dB) 距离(mm) 声级(dB) 距离(mm) 声级(dB) 距离(mm) 声级(dB) 距离(mm) 声级(dB) 距离(mm) 1 2 3 吸声系数篇三:驻波管法测吸声系数实验指导书 驻波管法测量吸声材料垂直入射的吸声系数 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阻抗管法(驻波比法)测量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声阻抗率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1.了解阻抗管的结构原理及功能。 2.掌握AWA6122A驻波管测量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的程序。 3、实验过程和要求参照GB/T4《声学 阻抗管中吸声系数和声阻抗的测量 第一部分:驻波比法》。 三、 实验内容 1、实验装置 整个实验系统由计算机、显示器、信号源、测量放大器、测试话筒等五部份组成。机内自动进行线路校正,性能相当稳定。能根据测量到的峰谷值计算吸声系数值,并能显示吸声系数值与频率刻度的坐标曲线。仪器的输出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在规定范围内可自由设定。数据和曲线可以打印输出。 驻波管装置如图1: 图1驻波管的结构及测量装置简图 2、测量内容 测量海绵样品腈纶毛毡的吸声系数。 3、实验原理 吸声系数是描述吸声材料吸声本领的物理量,它被定义为:被吸声材料吸收的声能和入射声能之比,通常用符号a表示。驻波管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壁光滑,截面均匀的管子,管子的末端装以被测材料的样品,由扬声器向管子辐射的声波在管中以平面波方式传播,平面波在材料表面反射回来,其结果是在管中建立了驻波声场,从材料表面算起管中出现了声压极大和极小的交替分布,利用可移动的探管传声器接收,在测试仪器上测出声压极大与极小的声级差(或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比值),用试件的反射系数r来表示声压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便可确定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4、测量步骤 (1)开机上电前应按仪器背后标明的提示连接主机电源线、显示器电源线、显示器信号线,在信号输出口用信号输出线连接驻波管中的声源,在测试传声器端口连接测试话筒,测试话筒通过话筒连接器旋到探测小车上。需要打印时,应将打印机连接到打印机口。 (2) 上电操作 接线完毕后,对于没有安装硬盘的用户,将测试软盘插入软盘驱动器,分别打开仪器主机及显示器电源,仪器在经过几秒自检后就自动进入测试状态。屏幕最下面两行显示操作菜单用户可安显示器所提示的菜单进行各种操作。 对于已安装硬盘及WINDOWS的用户,不需要插入测试软盘,开机后仪器进入WINDOWS,用户点击“驻波管”图标,进入测试状态。
(3)仪器校准 AWA6122性能相当稳定,只要外界条件变化不大,可以长期不校准。
(4)安装试件 将试件按照要求装在试件筒内,并用凡士林将试件与筒壁接触处的缝隙填塞,使 之严密,然后再用夹具将试件筒固定在驻波管上。
(5)输出信号设置 根据所需要测量的频率范围要求及驻波管规定的频率范围,设置仪器输出信号的频率。根据测量到的声压级峰值、谷值设置仪器输出信号的幅度。要求测量到的声压级峰值不超过136dB,测量到的声压级谷峰值不小于50dB。
(6)读取声压级峰谷值(②以下操作时,〈Num_Lock〉指示灯必须熄灭。) ① 将固定驻波管的滑块移到最远处, ②移动仪器屏幕上的光标,到所要测量的频率的第一个峰值位置,缓慢移动固定驻波管的滑块,同时读取光标位置显示的声压级,将滑块停在声压级为一个极大值的位置。此位置即为峰值位置,输入此时滑块所在位置的刻度。 ③移动仪器屏幕上的光标,到所要测量的频率的第一个谷值位置,缓慢移动固定驻波管的滑块,同时读取光标位置显示的声压级,将滑块停在声压级为一个极小值的位置。此位置即为谷值位置,输入此时滑块所在位置的刻度。 ④ 移动仪器屏幕上的光标,到所要测量的频率的第二个峰值位置、第二个谷值位置,或到所要测量的频率的第三个峰值位置、第三个谷值位置。重复②条和③条操作。可以测量到第二个峰谷值和第三个峰谷值。(每一频率反复测试三次) ⑤ 重复①条、②条、③条、④条操作可以测量到各个频率点的声压级峰谷值。 (7)计算吸声系数 在测量到各个频率点下的声压级峰谷值后,按〈F7〉键可计算各个频率对应下的吸声系数 (如果仪器已设置了密码,则必须正确输入密码才能计算)。
(8)输入信息 按&F8&键,根据仪器提示操作,在屏幕上输入本次操作的“材料”、“班级”、“小组”、“姓名”等。
(9)打印结果 按&F9&键,仪器可根据已计算的吸声系数显示坐标及曲线,如图3所示。在显示坐标后,按&F4&键可打印显示结果。按〈Esc〉返回到图2状态。 (10)关机 在关机前按&F10&退出测试软件,以便保存仪器的测试状态,如:已设置好的频率及电压。拔掉电源插头,以保证。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每人完成实验报告一份,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总结。 2.材料垂直入射吸声系数测试结果报告中,应包含被测材料的参数(如名称、厚度、密度等)、试件安装情况(是否留有空腔)等基本描述。按1/3倍频程绘出材料的吸声系数数据表及曲线图形表示测试结果。 3.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安装样品时,不要和后板之间留有间隙,否则曲线上会出现吸收峰。 2.交叉校准时,完全松开固紧螺栓,轻轻拿出传声器,然后再轻轻放到位后固紧。
功能键(提示菜单)说明
1、在运行配套软件后,屏幕显示如图2所示。屏幕下方显示一行操作菜单,其功能如下: 测试话筒校准: F1:(校准) ―――按&F1&键进入测试话筒校准。 设置输出信号频率: F2:(频率)―――按&F2&键设置当前光标对应的输出信号的频率。 设置输出信号幅度: F3:(电压)――按&F3&键设置当前光标对应的输出信号的电压(有效值)。
图2 图3 打印输出: F4:(打印)―――按&F4&键把当前屏幕打印。根据提示,用户可选择EPSON(LQ系列)或HP(600,800系列)两家公司的打印机。仪器密码(口令)设置: F5:(密码) ―――按&F5&键设置仪器密码(口令),如故要更新密码,则必修输入原密码。 清除计算结果(吸声系数): F6:(清除)―――按&F6&键清除所有已计算的吸声系数值。
计算结果(吸声系数): F7:(计算)―――按&F7&键根据已测量到的峰谷声级值计算对应吸声系数。 输入班组号: F8:(输入班组)――按&F8&键,根据仪器提示操作,在屏幕上输入本次操作的“材料”、“班级”、“小组”、“姓名”等。 显示吸声系数曲线: F9:(显示坐标)――按&F9&键,仪器可根据已计算的吸声系数显示坐标及曲线。如图3所示。在显示坐标后,按&F4&键可打印显示结果。按〈Esc〉返回到图2状态。 退出测量: F10:(退出)――按&F10&键退出测试状态,并将对仪器的各个状态进行记录,使得下一次开机时所设置的状态不变。用户将进入DOS系统或WINDOWS系统。 输入探管距离: 0~9:(输入距离)―――按0~9键(数字键),在对应的光标位置输入探管距离(驻波峰值点及谷值点的位置)。
移动光标: →、←、↑、↓―――按&→&、&←&、&↑&、&↓&键移动光标,仪器根据当前光标位置的设置条件输出信号,并在当前位置显示声压级数值。
2.屏幕没有显示的功能键说明如下: 电子线路校准: Shift+F1:(电路校准)―――同时按& Shift &键及&F1&键电子线路校准。 将数值存盘: Alt+F2
――同时按& Alt &键及&F2&键将当前测量到的峰、谷值和输入的数据存盘,用户可根据需要输入文件名及存盘路径,文件扩展名为“AWA”。 将已存盘数值调入: Alt+F3
――同时按& Alt &键及&F3&键将已存盘的数据文件调入并显示。用户输入正确的文件名后可将存盘数据显示在屏幕上。如果文件名输入错误(文件不存在)则提示再次输入或退出。 清除当前声级的峰谷值: Alt+F6
――同时按& Alt &键及&F6&键将当前光标所在行的声级峰值、谷值、距离以及相应的吸声系数。
仪器采样或停止: Nun_Lock
――按一下〈Nun_Lock〉键,键盘右上角的“Nun_Lock”指示灯亮时仪器暂定声压级数值的采样,直到再按一下〈Nun_Lock〉键,键盘右上角的“Nun_Lock”指示灯不亮时再次开始采样。
驻波管法测定材料的吸声系数分析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声学 混响室吸声测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