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是眼前亮,我们已经形容相隔距离遥远遥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工信光耀(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作者:陈富强 潘玉毅&&&第一章 慈溪:1914年的光&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会像浮云一样随风飘散,但也有的坚如磐石,风吹不动,雨打不散,被人牢牢地记在心里,甚至还会被载入史册。想来,不管过去多少年,当生活在慈溪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于寒冷冬季窝在空调房里取暖的时候,于漆黑夜里坐在灯光下共享天伦的时候,遥远的1914年对他们来说仍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年份。因为这一年,慈溪大地亮起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抹微光。这一年4月,春暖花开时节,旅沪巨商虞洽卿在他的家乡慈溪市龙山乡山下村创办发电厂,开启了三北大地有电的历史。算起来,时至今日,已有一百余年。一百年,对浩瀚的历史长河来说,可能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很不起眼,但对于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家企业来说,却是一段不可增一分也不可减一分的美好见证。百年历史,记录的是整一个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也承载了一座城市的智慧和力量;百年梦想,浓缩着永不熄灭的民族精神,也浓缩着电力人薪火相传的坚定信念。点亮慈溪大地第一盏灯的人说起慈溪电力乃至宁波电力的发轫,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虞洽卿。在沪甬一带,至今流传一句谚语:“龙山大泥螺,三北阿德哥。”说的就是虞洽卿。虞洽卿,名和德,生于1867年,是今慈溪市龙山镇山下村人。因龙山位于三北,即镇海、慈溪、余姚三县北部临海区域,并称“三北”。三北地属宁波,故虞洽卿成名后,上海人常以“宁波虞洽卿”或“三北虞洽卿”呼之。而慈溪当地人则习惯称他为“虞阿卿”或“阿德哥”。虞洽卿幼年丧父,全靠寡母替人做针线活抚养兄弟几个长大成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贫苦的家庭环境让虞洽卿小小年纪就比同龄的孩子来得懂事,他每天都会跟随那些到海里捕鱼的村里人一起捡泥螺、蛤蜊贴补家用。渐渐地,到了上学的年纪,看着同龄人一个个都进了学堂,虞洽卿十分羡慕,他也想读书,但是父亲过世后,家里的用度开销已然让母亲捉襟见肘,实在没有多余的钱给他交学费了。这时,虞洽卿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出现了——村里有一同族塾师虞民世见虞洽卿聪明伶俐,答应免费收他为徒,让他下雨天不下海的时候就去老先生的塾馆读书,唤作“读雨书”。从此,虞洽卿便开始了“晴耕(渔)雨读”的日子。这段岁月为虞洽卿日后的发迹打下了基础。凭借着从老先生处习得的知识和自己的聪明才干,后来虞洽卿成了上海滩叱咤风云的人物。因为虞洽卿的关系,风景秀丽的山下村也被世人称作宁波商帮的发祥地之一。自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一向善于经略的宁波商人组成了当时人数最多、势力最大的一个商帮,是谓“宁波商帮”。所谓的“宁波商帮”,就是指旧宁波府属鄞县、镇海、慈溪、奉化、象山、宁海六县旅外的商人以血缘姻亲和地方乡谊为纽带连接而成的商业集团。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说道:“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在虞洽卿等商帮领袖的运作下,宁波帮将其影响范围由最初的上海逐渐辐射到北京、天津、汉口等各大城市,经营范围也由药材生意扩展到钱庄、银行、纺织、百货等各行各业。历史上,人们对于虞洽卿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称他为“海上闻人”,有人称他为“乱世奸商”,可谓毁誉参半,颇具争议。从史实来看,也确实如此,一方面,他在“五卅”运动中以上海总商会“五卅”事件委员会名义,擅自修改向帝国主义者提出的交涉条件,提出停止罢市,1927年更从财力上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但另一方面,他主张实业救国,组织救国储金团,维护民族工业,打击日货,抗战时期更曾拒任伪职,在大后方经营公路运输支持抗日,彰显了民族气节。虽然虞洽卿不是一个“完人”,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即便在时代潮流中曾经为名利所累,虞洽卿仍然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以买办起家,独资开设了我国首家民营银行“通惠银号”,后又发起并组织宁波在沪商人开设了“四明银行”,还先后创办了近代中国最大的民营航业集团和全国首家证券交易所,这些一般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在他手上都一一实现了,足见其能力和手腕。他的身上有许多标签:民族实业家、航业巨子、上海滩超级大亨……同时,他还有另一个标签,点亮三北大地第一盏灯的人。宁波有电始于清光绪二十三年,也就是1897年。慈溪人孙某在这一年投资1.4万银元,在海曙区战船街创办了宁波最早的电灯厂,主要负责向江厦街、东大街、甬江大道的主要商业区和少数居民用户提供照明用电,据1899年的《德甬商报》报道,当时甬江大道一带电灯“焰火亮如皓月,光耀射目,与市上灯烛相比,相差天涯也”。宁波之外,当时全国仅有广州、厦门两家电灯厂。而向以闭关锁国著称的清朝政府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光亮,据可追索的史料记载,日,农商部在上报军机处的奏议中对民间商人创办电灯公司一事作出明确批示,认为这是一种进步,应当予以提倡。遗憾的是,这光明的焰火终究只是昙花一现,由于从发电机组到电线、灯泡都高度依赖于进口且进价昂贵,数年后,宁波电灯厂因经营亏损而无奈夭折。然而,探索光明的尝试并未就此中止。在宁波这片土地上,与电、电灯有关的企业和事业办办停停,未曾停步。1909年,宁波当地工商界人士顾元琛、戴瑞卿、王萌亭集资8.28万银元,筹办了和丰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在原战船街旧址新建了装机120千瓦的发电厂,但最终还是难逃经营不善、亏赔关闭的命运。直到民国三年(1914年),虞洽卿将之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创办了宁波永耀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电力的发展才开始有了一点起色。永耀电力公司的发电厂位于北门外的北斗河畔,1914年刚建厂时,发电机的容量为50千瓦,只能点亮500只100瓦的灯泡。但当年除了省会杭州,浙江其它地方都还没有通电,可见这家微型电厂创办的珍贵。日,农历小年夜的前一天,永耀电力公司新的发电厂建成发电。傍晚时分,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市民回到家中,陆陆续续点上了煤油灯,开始生火做饭。这时,县前街、杨柳街、镇明路附近的一些商号民居里突然电灯放光,吸引大批市民前来围观。在今天看来,这些电灯发出的光只能用昏暗来形容,但在当时,却是“天赐焰火,如大光明”。正在用餐的人连饭也不吃了,放下碗筷,纷纷从家里跑了出来。然而,好奇归好奇,赞叹归赞叹,真正有意愿装电灯的人却不多。对于大多数的市民来说,电是个陌生的事物,对于陌生的事物,人有一种天生的抗拒,他们四下一打探,听说触电会死人,更是望而却步。为了消除市民的顾虑,扩大用电业务,虞洽卿就派技术员上门宣传用电常识。或许,论资排辈的话,这有可能是最早的“用电宣传”。一来二去,越来越多的家庭就此告别煤油灯时代,开始接受并使用电灯。起先,整个城市的用电范围只局限于电厂附近区域,后来随着宁波近代工商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工业的发展受到刺激,供电范围进一步扩大。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前,永耀电力公司兼并多家电灯公司,多次购置新设备,用户一度达到9000余户,灯头超过10万盏,但电力仍供不应求。然而,与今日的用电相比,亦不过是萤火之于皓月。当时,位于望京路483号的永耀电力公司号称宁波民族实业“三支半烟囱”之一,与和丰纱厂、太丰面粉厂、通利源榨油厂一起见证了宁波工业的艰辛发展。那个时候的宁波,街头巷尾都在传唱这样一首民谣:“和丰纱厂锭子响,太丰面粉灰烬扬,永耀发电灯笼亮,通利源榨油放炮仗,三支半烟囱可怜相。” 在商场纵横如鱼得水的虞洽卿心里始终惦记着家乡,因为家乡尚有自己的老母亲,有自己穷困潦倒时伸出援手的街坊四邻。虞洽卿发迹后在山下村的老家为虞母建了一座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外来建筑文化的大宅,名为“天叙堂”,大概是取“叙天伦之乐”之意。这就是今天的虞洽卿故居。除了为母亲修建“天叙堂”,他对家乡的公益事业也是十分热心。在虞洽卿小的时候,虞母经常教育他:“如果将来有一天你发了财,一定要为家乡做点有实惠的事情,不要只顾着自己享受。”这些年,虞洽卿在外打拼,始终没有忘记母亲的教诲。1907年,虞洽卿在山下村捐资创办龙山学堂,供当地儿童免费入学。1914年,他出资百万创建轮埠公司、电话、电报房,还造码头,铺小铁路,将当地的货物卖到其他地方。虞洽卿的这些投资,不但促进了乡民的就业,还提高了地方经济收入。也就是在这一年,担任宁波永耀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虞洽卿在家乡办起了发电厂,发电厂设在虞氏主宅隔河东南侧的新昌弄口,一台容量为1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和零零星星的仪表工具是当时仅有的高科技设备。但虞洽卿对此十分看重,他专门叫人修了两间平房,用来安放柴油机、发电机及其他仪表工具,并作为工人住宿之用。四月的一个夜晚,山下村的一排民房里,灯光如豆,虽不耀眼,却似一道道焰火点亮了小村,也点亮了村里人渴望光明的眼睛,甚至连河里的鱼儿也纷纷游出水面来瞧这三北大地上亮起的第一抹灯光。然而,因为功率不足,这台容量仅10千瓦的发电机除供给电话、电报房和虞宅用电外,只能够勉强供给小街及部分村民的照明。不久之后,虞洽卿又命人在虞母桥南侧安装了一台发电机,供虞家自来水厂的抽水机抽水及逢年过节、婚丧喜事之用。显然,因技术、设备、资金的限制,以一人之力普及用电显得十分困难,而人们因为见识了电的神奇,对自己能早日用上电却是“望眼欲穿”。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有了虞洽卿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志办电的人陆续涌现。其后,周巷、观海卫、范市等地的电厂相继崛起,至民国26年,全县装机总容量达到138千瓦。无奈好景不长,1941年,日军入侵慈溪,各电厂终因时局动荡无力回天,相继停办,直至解放,慈溪县境无电。在困境中成长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词中有这么两句:“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道芸芸众生苦尽甘来之意。日,庆祝慈溪解放的锣鼓传遍了大街小巷,在旧社会受尽荼毒的穷苦大众终于迎来了自己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一个个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家国事业百废待兴,再次唤醒有志人士办电的宿愿。10月1日,随着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慈溪电力工业的腾飞也随之到来,县域之内再次掀起了兴办电厂的热潮。1951年3月,浒山区(时属余姚县)区长翟培田召集工商界人士,集资旧币2.6亿元(折合新人民币为2.6万元),购置了一台42马力的飞尔登柴油机,又向宁波永耀电力公司租用一台容量为34千瓦的发电机,于次年4月成立“浒山电气加工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商讨,他们决定选择在这一年的建军节于浒山镇东门头的沈氏宗祠内正式开始发电,所发之电除供浒山镇的照明外,兼营粮食加工。1955年9月公私合营,“电气加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公私合营浒山电气加工厂”,新增120马力的柴油机和88千瓦的发电机各一台,也算是扩充了装备。时光匆匆,转瞬即逝,又过了一年,随着发电业务的发展,本着专业化、系统化的要求,发电厂挂牌“公私合营浒山电厂”,与粮食加工进行了分离。1958年新建厂房3间半,并增配美国产的240马力柴油机一台,与临海电厂调入的160千瓦发电机进行配套。当时的设备和技术与今日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且不说,老爷机还经常闹脾气,动不动就罢工,有一个叫应祥友的师傅凭着兵工厂里学来的一手过硬技术,将旧风扇改装成小钻床,借钟表店的仪表轧头磨绣花针当钻头,自制油头。由于条件简陋,汽缸发生了破损,修理的时候他们点着油花絮当照明,待故障解除后,鼻头孔经常被熏得墨一般黑。但他们通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土洋结合,革新技术,居然做到了不停车抢修,俗称“活拆油头”,在圈子里颇有名气,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技术是有保证了,无奈受限于天时地利,发电量并未显著提升。当时,浒山的老百姓有一句口头禅“浒山发电厂,蜡烛比灯亮”,调侃之意不言自明。尽管如此,县里的领导还是十分重视,1959年,浒山发电厂被评为省、地级先进单位,当年9月,发电厂的厂长蔡月宝还应邀到北京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64年11月,浒山电厂历尽艰辛12载,累计发电210万千瓦时,功成身退,并入庵东电厂,原厂址则改成浒山供电所挂牌营业。提起庵东电厂,当真是命蹇时乖。当时为改善盐场生产条件,在浙江省轻工业厅支持下,经浙江省建设委员会批准,决定在庵东镇建一座火力发电厂,总投资130.3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26.7万元,自筹资金3.6万元。电厂于1960年7月破土动工,至1961年3月厂房及主设备安装过半,偏偏遭遇国家暂时困难,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庵东电厂暂时停建,过了30个月才开工续建,至日正式发电。庵东电厂占地849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10吨/时的锅炉一台,1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一套,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一台。翌年开春,为提高经济效益,扩大供电范围,电厂增投资、架线路,除供长河、周巷镇外,又将电路延伸到沧田、潮塘、潭南、云城、新新、新建6个公社。1965年6月,慈溪县电力公司在庵东电厂基础上成立,并与县电力建设办公室合并,统一领导,负责电建、运行、维修工作 ,隶属慈溪县工交办领导。然而好事多磨,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年的9月21日,庵东电厂的发电机组发生故障,慈溪中部陷入黑暗之中。凭当时的技术条件,一年半载想要修好复电很有难度,慈溪电力的未来可说是吉凶未卜。值得庆幸的是1965年4月,宁波地区首座35千伏变电站临山变建成投运,该处电源来自浙东供电局管辖的110千伏上虞梁湖变。临山变主变容量达到3200千伏安,有10千伏线路3条,其中2条供临山12个乡用电,1条临驿线横贯泗门区各公社,所以泗门(现属余姚)算是慈溪县最早接通大电网的地区。为解浒山停电之困,经上级同意,慈溪县工交办领导带队,组成抢修小组,突击架设了1条长为3.8公里的从周巷区新新公社青龙桥通往泗门区小曹娥的10千伏线路,与临驿线相接,并于当年10月1日接通电网,至此,浙江电网贯通泗门、周巷、长河、庵东、浒山5个区的部份乡镇。1969年8月,庵东电厂因当地连年干旱少雨、冷却水源枯竭无奈关闭,第二年开春整套发电设备拆往象山电厂,97名职工就地解散。从1965年到1971年,庵东电厂辛苦经营六载春秋,加起来的发电总量不过720万千瓦时,还不到如今慈溪市日用电量的一半。站在当下回望前尘,让人感慨良多。从慈溪电力发展的轨迹来看,无论是民国时期各个乡镇的小型发电厂,还是解放后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浒山、周巷、泗门等地的各个小型发电厂,都是以低压线路直供当地用户,各自为营,没有串联在一起。而接下来的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方是慈溪电网的形成时期。据史料记载,1965年是浙江电网电力正式输入慈溪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在余姚建造110千伏白山头变电所的同时,慈溪也开始着手组建35千伏浒山输变电工程。1966年6月,慈溪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浒山变电站在教场山麓建成投运,主变容量3200千伏安,共有5条10千伏出线,分别替浒山、周巷、庵东、坎墩、逍林等地区用电解了燃眉之急,这也标志着慈溪电力逐步纳入国家大电网轨道。紧跟着,1967年5月,慈溪第二座35千伏变电所岙口变也随之投运,架设明龙、观城、五洞10千伏出线3条。这一年,慈溪县境内的8个区都用上了电网电力。进入70年代中期,慈溪电力发展的攻坚战打响。据慈溪市供电公司业已退休的老员工回忆,当时物资相当紧张,有计划也不能确保有货,常常需要“抢”电杆——厂方生产一根他们就在滚烫的水泥杆上用红漆写上“慈溪”两字。鉴于电力供不应求的现状,当地的领导积极向上申报,要求将35千伏浒山变升压改造为110千伏变电站,并表示资金可以自筹解决,最终获得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同意并划拨1.5万千伏安主变1台。变压器由载重40吨的大平板车从余姚白山头运往浒山,因沿途要经过江桥菜场,为了避开早市,负责“押运”的王绥土和蔡月保两人饿着肚子连夜将它运过菜场。他们两人一个在车上用绝缘棒叉住低压线和通信线,另一个爬到主变上挑线,路小桥窄,险象环生,差点连命都搭上了。然而,尽管当时的条件是那样的艰苦,但老一辈的慈溪电力人斗志高昂,“砸锅卖铁”,自筹资金24.5万元,仅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110千伏浒山简易变于日如期投运。这是首座由慈溪自行设计、订货、施工的电力工程,也是全省首座由县级自建(改造)的110千伏变电站。施工人员以大庆人为榜样,土法上马,因陋就简,10千伏主变开关用旧的英国产少油开关顶用,110千伏油开关用跌落熔具替代,110千伏线路用陶瓷横担替代悬式瓷并,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挑战。慈溪、余姚两县由此分别供电。两年之后,慈溪全境764个大队(行政村)全部通电。进如乘风堪破浪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逐步落实,慈溪工农业生产获得较快发展,尤其是乡镇工业崛起,为电力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1981年、1982年相继建成投运35千伏彭桥和师桥变电所。1983年底,慈溪县电力公司更名为慈溪县供电局,隶属关系由慈溪县工业局划归慈溪县经委。更名之后,慈溪县供电局通过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当时用电吃紧,电力工作者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总是将厂里的事看得比家里的事情还重要,只要电灯一灭,在家的职工不用叫都会立马赶回厂里,加班加点从不叫苦叫累。也是在这一年,龙卷风夹特大暴雨席卷慈溪部分区域,全县5个变电所有4个变电所10千伏线路全部跳闸。为了恢复供电,风雨一停,电力人夜以继日,奋战161个小时,终于让灭掉的灯重新又亮了起来。正是凭借着这种可贵的精神,他们支撑起了慈溪大地的坚强电网。1988年,全市自然村通电率100%。为了优化电网结构,110千伏浒山变在1978年至1985年间3次增容,完善地蜕变为正规化变电站。1986年8月,220千伏屯山变建成后,浒山变电源改由屯山变供给。同年镇海发电厂二期上马,翌年2月,慈溪集资310万元建造的110千伏范市变建成投运,主变容量达到2万千伏安,由镇海发电厂直接输送,这样东部出现了第二个电源点,大大改善了慈溪的用电结构。1988年10月,慈溪撤县设市,慈溪县供电局随之更名为慈溪市供电局。当时全局仅有110千伏变电所2座,主变3台,总容量为7.15万千伏安;35千伏变7座,主变15台,总容量为4.49万千伏安;10千伏配电线路51条;全社会供电量34416.1万千瓦时,最高负荷8.89万千瓦。与如今相比,当真是有着天壤之别。跨入90年代,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加快了慈溪经济发展的速度,渴尘万斛的用电需求给慈溪电力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慈溪市供电公司相时而动,确立了“举债发展”的电力建设思路,拟定了力争在20世纪末实现电力基本平衡或适度超前于工农业用电需要的战略目标,以崭新的姿态当起了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一时间,慈溪的电网建设有如长风破浪。电力建设者用青春的脚步丈量杆线,以岁月的智慧谋略未来,手拉肩扛,架起了一根根电杆、一条条电线,完成了一座座变电所的建设。经过数年努力,至1991年,慈溪市供电局企业管理跨入县市级先进行列,1993年还被评为浙江省行业最大规模企业和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之一。企业的发展得益于经济的腾飞,其中民营企业给慈溪电力发展以有力的促进。继用户自备35千伏一棉、慈钢、轧钢、特克变后,几乎每年都有新变闪亮登场,振邦、盛泰、神龙、华泰、华星、康鑫、永大、永新、九天、宝基、环驰等用户自备变相继诞生。得益于经济的发展,1993年至今,长河、宗汉、新浦、横河、观城、担山、坎墩、周巷、白沙、逍林、师桥、龙山、剑山、滨海、胜山、潮塘、附海、庵东及掌起变等23座110千伏拔地而起,其中1995年7月,慈溪第一座220千伏变电所——慈溪变电所一期竣工投运,主变压器容量为15万千伏安,紧接着110千伏新浦变电所投运,主变压器容量为2万千伏安,35千伏附海变电所亦在同一时间投运并网,在同月7天内投运三座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所,这在慈溪电力发展史上是头一次。有了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第二座,第三座接踵而至,其发展速度更是令人赞叹不已。亏得从2003年起,110千伏以下变电站已实施无人值班运行,要不然至少又有300多名“晨伴黄卷孤灯,暮听寒雨敲窗”的苦行僧要离群索居了。如今,慈溪电网基本形成以500千伏为龙头、220千伏为主网架、110千伏为骨干、35千伏为辅助、10千伏为基础,支撑在市场机制下加速发展的电力综合配套体系。放眼1361平方公里的三北大地,变电设施如棋子点点,纵横经纬的银线似棋线条条,几代电力人驰骋其中,布出了一盘坚不可摧、牢不可克的棋局。尤其慈溪首座500千伏句章变的建成,使全市220千伏以下输变电工程有了可靠的电源输入点支撑,慈溪电网由末端一跃成为浙江电网东电西送的重要枢纽,标志着慈溪电网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尘埃落定之后再看往事,对往事就会饱含更多的情感。尤其当老一辈电力人抚今追昔的时候,他们看着过去,其实也在看过去的自己。忆苦思甜,感慨良多——退休职工裘永水说:“我73年来慈溪,当时的办公条件很差,‘坐坐有洞(椅子破)、四边通风(门窗坏)、办公走四方(场地小)、吃吃万家饭(福利差)。’出行只有一辆自行车,还要带脚扣等全套施工工具,包括几十斤重的葫芦。至于架线立杆,全靠手拉肩扛。到宁波开会三卡算是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了,开到蟹浦岭时常要抛锚。1975年,我们在五洞闸开办第一期农电培训,慢慢地形成了现在的庞大队伍……每到我回想起这些往事,心里总会浮现一个声音:幸福生活要珍惜。”退休职工叶永法则回忆说:“1976年2月,我从黑龙江建设兵团调来慈溪,先到岙口变值班。变电所只有几只柱上油开关,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为安全、节能起见,所里禁用电炉,经济炉火油凭票,连做饭都成问题,每天全靠家里带来的剩菜冷饭充饥,上下班往返步行山路十多里。但是看到今日电力的发展,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些表述里,有吃苦在前的自觉和身为电力人的自豪感,也有苦尽甘来的幸福愉悦。岁月不居,天道酬勤。人世间的许多事情,原是艰辛与甘甜交织,耕耘和收获并存。遥想慈溪电力的百年历程,真可谓是一波三折:在旧中国,这是一部几遭磨难、饱经创伤的辛酸史;在新中国,这是一部艰苦奋斗、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创业史。从中,我们能品读出太多新老电力员工的血汗和泪水。电无界,行致远,慈溪电力人化身追逐光明的使者,人家走,他们跑,人家跑,他们跳跃着大跨步地奔跑,由此换来了杆塔座座、银线条条,换来了千家万户的温暖和光亮。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允说过:“知古而不知今者谓之陆沉,知今而不知古者谓之盲瞽。”前在所稽,后有所鉴。追忆昨天,是为了珍惜今天,把握明天。回顾慈溪电力工业发展的百年历史,亦是为了铭记一个时代。当我们今天在此放眼市属畛域,看到杆塔银线,遍布平原山川;明珠璀璨,照耀“三北”大地,我们会觉得这是一种幸福和满足。2016年适逢虞洽卿诞辰150周年。想来,若虞洽卿地下有知,看到故乡的发展如此繁华,看到故乡的电网如此强大,应足以慰藉他企盼民族强盛的心愿了。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细思之,慈溪的电力工业之所以有此发展,离不开电力人的肯吃苦、能吃苦,离不开电力人的讲奉献、愿奉献。虽则现如今世殊时异,有别于从前,但电力人的精神代代相传,不曾流失。在许多中青年电力职工的身上,仍旧可以看得见老一辈人的勤劳质朴、无私奉献,钱海军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刘禹锡《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他们便是“仙”、便是“龙”。&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第二章 万能电工:温暖万家灯火&这个世界有一种人,不惯作豪言壮语,甚至还有点木讷。如果你打好了腹稿,想让他依着你的思路填空,那么恐怕你要失望。因为他讲着讲着,总要跑题。哪怕你的临场掌控力再好,也未见得能把他拉回来。极有可能,你满头大汗地“盘问”了数个小时,仍没有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你不禁在心里感慨:这个世界怎么会有那么“不着调”的人呢。但是如果你肯坐下来细细地聆听,与他像朋友一样聊聊天,你一定会发现这个看似不着调的人其实很在调子上,你也一定可以从他那里捕捉到很多人性的美的闪光点。钱海军就是这样的一种人。1970年出生的钱海军个子不高、头发不多,略微还有点秃顶,他的面庞方正,一如他的性格,鼻梁上则架着一副普通的边框眼镜,看上去有种农村人特有的朴实。他的装束十分朴素,常年衬衣短袖。即使在三九天里,他也很少穿羽绒衣一类的防寒衣物。熟悉钱海军的人都说,那是因为他有一颗火热的心。作为慈溪市供电公司客服中心的一名普通员工,钱海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已经义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电力维修服务达十七年。在这十七年里,他利用一技之长为有需要的人(尤其是老年人)提供帮助,架起了一座连接心与心的桥梁。“用电有困难,请找钱海军。”这十个字早已深深地镌刻在慈溪当地居民的脑海中,大家都说家中碰到电力故障,只要打电话找钱师傅,保管“马上到、马上修、马上好”。有人把钱海军比作“活雷锋”,也有人送他“万能电工”的雅号,他们说钱海军带来的光明不仅驱逐了视觉上的黑暗,更点亮了盏盏慰藉心灵的明灯——那一份光,持久而坚定,深情而绵长,驱散了岁月老去的无助,温暖了孤单寂寞的心灵。可是面对赞誉,钱海军却说,我就是个普通人,帮大家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普通事情。为了这些“普通事情”,他已经有七八个年头没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了;为了这些“普通事情”,他放弃了十七年里大部分的节假日。可是他不后悔,他说,看到用户脸上满意的笑容比得到什么宝贝都珍贵。随着服务年限的增加,认识钱海军的人越来越多,他的服务也越来越忙。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找不到钱海军,他不是在服务,就是在去服务的路上。钱师傅,你是个好人一千四百年前,诗人宋之问渡汉江时写下一首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几句诗表达了一个长年离家的游子返乡时内心欢喜又惶恐的复杂情绪。而一千四百年后,从杭州返回慈溪的王先生心里也是这种感觉。因为忙于工作,他平时很少回家,最近一次回去看母亲也已是一年之前的事情了。老母亲今年七十多岁了,孀居在家。她的视力不是很好,也不大懂手机、电脑这些时髦玩意的操作,所以两个人除了偶尔的通话,联系很少。一年多没见面,不知道老母亲在家是否安好,身子骨是否健朗——王先生此时的心情颇有几分“到乡翻似烂柯人”的不安。沿着阒寂的巷子走到自家门前,王先生没有直接进去,而是在门口徘徊了两三分钟,待心里的忐忑稍稍平复了些,才抬手敲了敲门。门开了,他刚想喊“妈,我回来了”,里面的老太太先开口了:“海军,你又来看我啦!”王先生不记得亲戚中有个叫“海军”的,想到现在社会上常有一些骗子,专门利用老年人孤单寂寞冷的生存现状和渴望被人关怀被人重视的心理进行行骗,王先生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再想到母亲眼睛不方便,这担心不免又添了几分:“海军是谁,不会是骗子吧!”这句话像磁带卡带一样卡在王先生的脑海里,竟使得他呆了一呆。听得王先生的呼唤,老人知是儿子回来了,满心欢喜,一边与王先生说着话,一边迈着蹒跚的步子走向厨房,要去给他做点心吃。然而王先生却有些心不在焉,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弄清楚“海军”是谁,接近母亲到底有何所图。谁知道他才说几句,老太太听出了他话里质疑的意味,顿时有些不高兴了:“儿子,不是我说你不好。但是你人在杭州,一年难得回几趟家,平时我要真有个三长两短也是找不到、叫不应你的。这些年,多亏有海军,我有什么事情的时候一个电话过去,他随叫随到,帮我的忙,还不收我的钱。说难听点,叫自己的儿子都没这么顺心的。你不感谢人家,还要说他,普天之下哪有这个理儿!”王先生听了这话,有些惭愧,他很想告诉母亲不是自己不想回,而是工作太忙了。可是话到嘴边,他又收了回去——真的是因为忙碌吗?如果连回家看望母亲的时间都没有,那为什么会有时间与朋友应酬呢?王先生摇了摇头,或许潜意识里是不想往返跑这一百多公里的路吧。见母亲有些生气了,王先生连忙笑着赔不是,并恳请母亲讲讲钱海军这个人和钱海军这些年给予她的帮助,回头自己好去谢谢人家。老太太脸上的愠色这才缓和了些,她点点头,给儿子讲起了她所认识的钱海军:从钱海军在社区走访中了解了老人的情况后上门为她检查家里的用电线路,到老人生病时钱海军送她去医院,足足说了有两个钟头。“像他这样的好人,你还要怀疑他,真是不应该啊!” 听完母亲的讲述,王先生心里甚是唏嘘。清人黄仲则有两句诗:“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虽然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但老人生病时子女不在身边,孤苦无依,与“有子不如无”又有何异?如果不是有钱海军,母亲这些年真不知道要怎么熬过来。想到这里,王先生心里五味杂陈,他问母亲要了钱海军的联系方式,给他发了一条信息。信息的内容很短,只有八个字:“钱师傅,你是个好人。”想了想觉得有点唐突,他又补了一条信息,告诉钱海军自己是谁以及自己对他的感谢。而此时,钱海军正像往常一样,在一位老人家里修完了电灯,正陪着老人聊天,看到短信,他笑了,很快又将手机收了起来,继续与老人聊些日常的琐事。对于钱海军来说,那天收到的短信只是生活的一个小插曲,曲子放完了,日子照常过,该工作时好好工作,该服务时用心服务。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做这些事情从来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表扬,你夸他也好,骂他也好,他认为这些事情值得做,他就去做。你支持他,他很高兴,你反对他,他也不在乎。在他而言,做人最要紧的就是求一个“问心无愧”。不过,对于钱海军来说已经结束的事情,对于王先生来说还没有结束。两天后,王先生拿着亲手定制的锦旗找到钱海军,想向他表示谢意和敬意,并为自己先前曾对他产生过怀疑向他道歉。当王先生来到钱海军的办公室时,他略微愣了愣神:办公桌的抽屉打开着,抽屉里满满当当存放着约有数千张纸条,桌上也零零散散地躺着二十来张。这些纸条有大有小,“成分”也有些复杂,有香烟纸,有优惠券,有A4纸的一角,但无一例外,记录着类似的信息:“景芳园2#204,董先生,联系方式:XXXXXXXX”;“虞北西园1#102,胡女士,联系方式:XXXXXXXX”;“舒苑社区13#308,周老师,联系方式:XXXXXXXX”……他很好奇钱海军的纸条上写的是什么内容,钱海军告诉他抽屉里的那些纸条上记录的是已经服务好的用户的信息,桌子上的纸条上记录的则是需要服务的用户的信息。见王先生心里有疑惑,钱海军笑着说,用户打电话过来的时候,自己通常都在忙着工作或者抢修,来不及翻找笔记本,只能摸到一张纸就将信息记在上面,反正只要自己看得清、看得懂就好。王先生这时才醒悟过来,原来受钱海军帮助的人还有很多,远不止自己的母亲一人而已,可笑自己之前居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当他得知钱海军正在发起“为残疾人贫困户捐一盏灯”的活动时,当即表示自己也要为残疾人尽一点心力。不独王先生,很多人对钱海军的态度都曾经历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从误解到理解,从不屑到尊敬,从旁观到参与。他们第一次听说有个叫“钱海军”的人免费为老年人提供电力维修服务的时候,大多嗤之以鼻,觉得“又有人在作秀了”,然而当身边的亲人、朋友甚至自己被服务到的时候,才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并开始有意识地纠正这种错误的观点,慢慢向钱海军靠拢。这种情形与王阳明著述中所传颇为相像:“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想来,志愿服务这件事情,你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才知它的好处、它的意义和它的价值。当你懂了,就算有人让你停下脚步你也不肯停了。以钱海军为例,你要他放下手中的活,去哪儿度个假,从此远离这些老人,这对他来说比死还难捱。有事就找“电力110”英国诗人西德尼曾经说过:“做好事是人生中唯一确实快乐的行动。”也许很多年以后,当那些老人没有的没有了,搬走的搬走了,谁也不会记得是谁在一个个漆黑的夜里不眠不休,为他们点亮一盏盏明亮的灯,但是真正的好人不会把做好事当成一种投资。不管他人是腹诽还是褒扬,钱海军自顾自埋头做他的事情,套用时下流行的说法:“这很钱海军!”如果追溯源头,当初钱海军会走上志愿服务这条路,并不是刻意为之。《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有一颗善的种子,钱海军打小在父母的熏陶下,看到有人推三轮车上桥会上前去推一把,看到有人需要捐助会把自己积攒多年的零花钱全部拿出来。这些小事如种子发芽,为开花埋下了伏笔。后来,钱海军由于中考没考好,报了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的钳工班,学了许多跟钳工、电工相关的知识和操作。在那个年代,学技术是很吃香的,常言道:“身有一技之长,不怕家中断粮。”而钱海军学专业课学得特别用心,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在此期间,有一个人进入钱海军的视线并成了他心中的榜样,那就是以义务挂箱服务的方式温暖群众的徐虎。“为人民服务从点滴做起,贵在坚持。”这是徐虎的信念,也是钱海军的目标。从听说徐虎的故事开始,他便萌生了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业余时间为身边有需要的人提供义务服务的想法。一开始,钱海军只是在身为电工的父亲指导下,替左邻右舍换个保险丝、换个灯泡,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相对小众。然而人的经历总是带着那么一点偶然性,机缘巧合之下,钱海军走上了一条他在后来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里都将为之付出辛劳和心力的义工之路。1998年10月,钱海军从周巷老家搬到中兴小区。当时他所在的社区刚刚成立,没有业主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也没有物业管理处,社区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加起来总共不过六七人,特别需要帮手。有一天,钱海军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碰到了当时的社区文书陈亚丽。陈是钱海军以前的老邻居,她知道钱在供电公司上班,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同他商量:“海军师傅,你在电力方面是行家。我们想邀请你加入社区的义工组织,小区居民碰到电力故障时,你给帮下忙。当然,这样一来会耽误你很多休息时间,而且我们丑话说在前头,做义工是没有报酬的……”“好的,没问题。报酬什么的都无所谓,你有什么事情尽管叫我好了。”不待陈亚丽把话说完,钱海军爽快地答应了。农村出来的钱海军在淳朴乡风的滋养下长大成人,儿时邻里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情景一直是他记忆里最美好的画面。在他看来,你认识我我认识你,帮个忙,不过是“闲话一句”的事情。而且“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别人方便也会让自己得到满足。如今既然有这样一个机会,钱海军自然不会错过。第二天,钱海军就早早地来到浒山街道白果树社区居委会填写了一张义工申请表,从此他就成了社区的“编外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去居民家中走访、摸底的时候,每次都会叫上钱海军,走访过程中看到有需要帮忙的,脏活、累活他都会抢着去做,一些年纪大的住户问他:“你是社区里新来的吧?”钱海军既不说“是”也不说“不是”,而是直接告诉他们:“以后有什么事情记得叫我啊。”没过多久,有一位老人家里的日光灯不亮了,正在吃饭的钱海军接到电话,放下饭碗立即赶去修理。技艺娴熟的他很快就排除了故障,老人对他赞不绝口,逢人就夸钱海军“水平高、态度好”。用户的嘴巴是最好的宣传喇叭,从那以后,社区接到居民求助后,就会联系钱海军,保险丝断了、插座没有电、新买的灯泡不亮……他们都会找钱海军帮忙。而钱海军呢,面对居民五花八门的求助,有求必应。当时,他在慈溪市供电公司下属的大明电气设备成套有限公司上班,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要出门,晚上到很晚才回来。然而不管工作再怎么忙,他下班后准保去解决,碰到实在很棘手的问题就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处理。很长一段时间,居民们都误以为,这位认真负责的小钱师傅是社区里的专职电工。除了为小区居民解决电力故障,但凡社区里搞活动的时候,钱海军也会主动上前搭一把手。社区里的大型活动、小型活动,常能看到他忙进忙出的身影。哪怕到了现场,只是帮忙装个音响,或者代工作人员点个名、倒个茶,代老年人填张表格,他都很乐意去做。老年人看见谦虚又热心的钱海军,有时会问他:“小伙子人真不错,是党员吗?”见钱海军摇头,纷纷表示“你这样的人不入党,太可惜了”。许多老党员联名向社区党支部书记推荐,希望能让钱海军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钱海军却觉得自己与党员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他拿着入党申请书走到书记办公室门口又退了回去,他说他想等自己够格了,再申请入党。尽管没有入党,钱海军的服务依然很好。小区里的居民有事的时候叫一声“小钱”、“小钱同志”,他立马就会上门帮他们把问题解决掉。起初,去居民家里通常都是由社区工作人员陪着去的,到了后来,社区工作人员会直接打电话给钱海军:“钱师傅,XX家里用电有问题,你去一下好吧?”钱海军从不推脱,他说:“我最好天天有人叫我去服务。他们肯来叫我,说明他们相信我。我想,这也是我坚持做志愿服务的初心所在吧。”如果说先前为小区居民服务,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那么1999年年底发生的一件事,让钱海军对自己正在做的和想做的事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积极的行动。那是一个周末的上午,钱海军接到社区干部打来的电话,说小区里有一位姓林的老先生家里的日光灯不亮了,让他帮忙去处理一下。钱海军放下电话,拿着工具包来到老人家里。进屋之后,他发现日光灯一闪一闪的,跳不起来,一边从工具包里掏出工器具,准备查看下具体情况,一边安慰老人:“天气冷,日光灯有时是跳不起的,您别着急,我先给您测一下吧。”老人摆了摆手说:“不用那么麻烦,你帮我把启辉器拿拿掉就好了。”钱海军想起小时候自己家里的日光灯跳不起来的时候父亲也是这么操作的,心说:这回算是碰到一个懂行的了。他搬来凳子,按照老人说的方法拿掉启辉器后,很快,日光灯就跳了起来。钱海军将凳子擦拭干净,放回原位,两个人开始攀谈起来。老人告诉钱海军,自己有一双儿女,大女儿在杭州,小儿子在北京,平时工作很忙,都不常回家来,老伴过世后,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独自居住,好在身体还算健康,日常起居都能自理。聊到专业,老人异常兴奋,像是遇到了知音。“小钱同志,调压器你知道吗?调压器以前归我修的啦。”“原来是老师傅啊,那您以后有空可得教教我。”钱海军肃然起敬。老人拉着钱海军的手,感慨地说:“小钱,你不知道吧,退休以前我是船厂里的八级维修电工——八级电工你知道吧?电工里等级最高了,工资也属于太师傅级别的。那个时候,再复杂的电路都难不倒我,像这种问题我以前随便弄弄好了。可惜岁月不饶人啊,我今年72岁了,虽然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日光灯不亮,但是年纪大了,血压高了,眼睛花了,不能爬高爬低,连个灯泡都换不了喽。”顿了顿,他又重复了一句,“老了,没有用了。”说这句话的时候,老人的脸上写满了落寞。老人失落的神情像针一样扎进了钱海军的心里。虽然以前服务过的老人有许多,但因为职业不同,隔行如隔山,他只是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却未曾有如此深的感触。而眼前的这位老人曾经也是一名电力行业的从业者,年纪大了以后却连拿掉启辉器这种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轻易可完成的事情都做不了。钱海军心想,自己老了会不会也跟老人一样呢。想到这里,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抄给老人,诚恳地说:“以后您家里的电器设备、线路要是出了什么问题,直接打电话找我好了。”从老人家里出来,钱海军的心情很不平静。“一个人不管他以前多么能干,终究有衰老的一天,很多事都需要别人的帮忙。”在长期的走访、服务中,钱海军也留意到,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里有一些老小区,这些小区有两个多:老房子多,老年人多。很多老人不但无法确保安全用电,甚至连生活起居都有些困难。钱海军想,当自己年纪大的时候也会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所以他暗暗下决心:趁着自己现在还年轻,一定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去服务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当然,年轻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也一样会去。回到家,钱海军亲手制作了500张名片,将其中的一部分送到各个社区,委托社区干部分发给老年人,另一部分则由自己发给走访中发现的需要帮助的人,名片上只有两行字:“电力义工钱海军”、“服务热线:”。他怕打出来的字体不够大,老年人看不清,有些名片上的信息还是用手写的。第一次接到钱海军的名片,用户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人问,真的不要钱吗?钱海军就说义务服务,不收钱;也有人问,什么时间打电话都行吗?钱海军回答白天八小时内自己得上班,下班后什么时间都行。还有人怕上当,不等钱海军开口就抢着说“我什么都不需要”或者干脆连问也不问,接过名片随手就给扔进了垃圾桶里,显然他们把他当成发小广告的了。但钱海军并不气馁,他相信自己的服务一定可以为自己正名。一个电话,两个电话;一传十,十传百,钱海军为社区百姓免费提供电力维修服务的消息就这样传开了。从那以后,他那由11个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成了小区居民家喻户晓的“电力110”。很快,有事就找“电力110”成了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共识。只要老人们一个电话,不论刮风下雨,钱海军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去处理。万能电工:温暖着万家灯火的昼夜交替随着服务年限的增加,钱海军的“业务”范畴也在不断扩大,初时仅限于电灯、电线的范畴,渐渐地就扩展到了电器的维修。电和电器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是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但老百姓可不这么想,他们觉得你是电工,当然也应该懂得电器的维修。2000年的一天,一个老太太跑到社区找钱海军:“你们这里那个个子矮矮的小钱在吗?”社区工作人员问她有什么事情,老太太说:“我家里的电视机坏了,像眼珠子一闪一闪的,想让他给我看一下。”“阿姨,小钱师傅是义工,并不是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现在不在这里,而且他是电工,不修电视机的。”“你把他的电话号码给我,我自己给他打电话。”见社区工作人员不肯打电话,老太太以为他们是在故意推诿,就问他们要来了钱海军的手机号码自己联系。接到电话后,钱海军一路小跑,用了一盏茶的工夫就赶到了老人家里。老太太打开门,第一句话就是:“我老早就想叫你了。”顿了顿,又说,“我家的电视机已经坏了一个礼拜了,屏幕老是‘卜哒’‘卜哒’闪动,以前用手拍两下就好了,这次怎么弄都不好。你能不能给我修一下啊?”钱海军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看去,发现那是一台十四寸的老式黑白电视机,机身上的油漆已经脱落,两根天线像羊角辫一样笔直地立着,插上电源,电视画面像滚动屏一样不停地纵向滑动。钱海军调试了一下,并没有把问题解决,他只能将实话告诉老太太:“电工我懂的,但是电器不太懂,可能您得……”老太太说:“噢,我以为你是修电的,只要跟电字沾边的都懂呢。唉,这下不知道该找谁好了!”钱海军不忍叫老人失望,将“另找他人”几个字吞落肚去,安慰她道:“您放心,我不懂还有我师傅呢。您稍微等一会儿,我去去就来。”钱海军回家骑上电瓶车绕浒山城区跑了一圈,最后在金一路上找到一家电视机修理店。这家店是原慈溪供销大厦的家电售后服务基地,修理员的水平想必过硬。钱海军问修理电视机的师傅:“师傅,你们这里上门修电视机去的吗?”“去是去的,不过上门的话除修理费用外还要收点出车费。”钱海军爽快地答应了:“好的,那你收拾下工具跟我走一趟吧。”“今天不行,11点钟我还得去趟附海,那里有个人买了一台29寸的大彩电,说是有杂音,我得去回访下。”钱海军低头看了一下手表,离10点钟还有10分钟,他跟修理员商量:“你看这样行吗?你先跟我走一趟,等下我带你去附海。你费用照收,我不收你车钱。”修理员想了想,答应了。钱海军后来说,他之所以这么建议,心里其实是有“小九九”的:第一,怕老太太等得心急;第二,希望修理员收费能便宜一点;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想跟着修理员偷偷学点技术,以后社区里有人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他好帮忙解决。两个人来到老太太门口时,钱海军跟修理员说:“等下你不要收她的钱,钱我会付给你的。”进门之后,修理员打开电视机,什么也没有说,在机身背后某个零件处转了几下,电视机就恢复正常了,整个过程十分流畅,前后不到两分钟,像是变魔术一般,把老太太和钱海军看得一愣一愣的。老太太问钱海军需要多少钱,钱说只是小毛病,就不收钱了。从老人家里出来,钱海军付了钱,又骑车将修理员送到附海,然而修理员只是问了些信息,并没有进行修理,钱海军也就没有偷师成功。于是,他又跟修理员套近乎,说自己想学学电视机的维修。修理员当即劝他打消念头,他说现在电视机的质量普遍比以前要好,一般不会坏,而且要学会电视机的维修起码要个一年两年,费工费时,还不挣钱,他自己现在在学电脑技术,他建议钱海军也学这个。见钱海军一再坚持,他无奈松了口:“你要真想学那你就来吧。”打那以后,钱海军的日程安排上又多了一件事情:学习电视机的修理。他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学生时代,从书店里买来许多跟电子机件、电子原理相关的书籍,利用茶余饭后的散碎时间进行自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跑到金一路向修理电视机的师傅请教。经过一年时间的勤学苦练,钱海军已经能熟练处理电视机的基本维修了。然而此时他又发现了“新大陆”,在与老年人闲聊的时候,他发现除了电视机,洗衣机、电磁炉也是老年人比较常用但找人维修比较麻烦的几样电器,于是他一边向专业师傅请教,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自行摸索,学会了这些电器的维修。现在只要与电搭边的问题他都处理,实在处理不了就找人帮忙,总之,无论过程怎样艰难,每到最后各种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由此博得了一个“万能电工”的雅号——而钱海军说,万能是不可能的,他只是不忍心叫那些信任他的人失望罢了。2004年,钱海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对自己说,从此要加倍努力,好好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得起党旗的光辉,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这句话,没有被写成文字记在本子里,也没有录成音频存放在手机里,但是深深地刻在了钱海军的心里。在长期的服务过程中,他恪守职业道德,不拿用户一分钱,不抽用户一根烟,不喝用户一口水,清廉自守。老年人看到他都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八路军又回来了!”2008年,慈溪市供电公司领导得知钱海军的事迹后,将他调入客户服务中心担任社区经理,主要负责22个社区近6万户居民的用电服务工作,包括停电预告、用电咨询(查询)、故障报修、调表核对登记、业务代办、安全巡视、交费提醒、信息收集、电力宣传、工作监督、纠纷协调、自助缴费等12项便民服务。按照相关规定,客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接到居民打来的电力故障电话后,需到现场查看,如果故障在小区的公共部位,由工作人员维修;如果在居民家中(俗称“表后线”),则由居民自行找人维修。“到了现场,告诉居民家里的电路故障不归我们管,这话怎么也说不出口。”那些得到帮助的用户显然不知道,为了能够让他们享受到贴心服务,这些年钱海军一直在“顶风作案”。后来,慈溪市供电公司的领导被钱海军的执着所打动,组建了钱海军服务班,专门处理表后的电力故障。于是,以前八小时之外忙的钱海军,打那以后二十四小时都忙。但钱海军觉得自己“忙并快乐着”。因为这份快乐,他给用户尤其是一些老年用户服务的时候不只不收工钱,就连给他们买材料的钱也不收。有些老年人觉得过意不去,说“你好歹象征性地收个一块两块啊”,然后追着他让他收钱。但钱海军一脸严肃地说:“我是为了快乐才去做的,你给我钱我就不快乐了,那我以后还敢来吗?”老人们只得作罢。2011年,钱海军获得“感动慈溪”人物称号,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这么写的:“这一组号码,铭记在四五个小区的居民心里:;这一组号码,将记载在慈溪市标杆人物的光荣榜上:。人们不一定知道你是社区客户经理,但多传颂着‘万能电工’的美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名气,温暖着万家灯火的昼夜交替。百姓民生无小事,你谱写的是一首冷暖关爱、炎凉相随的电工新曲。”奔走百里只为送你光明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用户眼中也有一千个钱海军。对于钱海军的付出,有人理解,也有人不理解。理解他的人觉得他品德高尚,值得学习,不理解他的人觉得他吃力不讨好,愚不可及。甚至有人这样说,钱海军就是个傻子,这么多年不但不赚钱,还净往里贴钱,一定是脑子坏掉了。而钱海军呢,既不争辩,也不反驳,他说自己就是要当个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傻子。看到因为自己的努力,用电安全了,用户脸上露出笑容了,他感觉很幸福。这种强烈的幸福感让他觉得值得自己用一生来坚守。他面对流言时的反应印证了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一句话:“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十七年寒来暑往,钱海军帮助过的人数以千计,长期服务的老人也早过百数。岁月蹉跎,轻而易举地就改变了人的容颜,消磨了人的斗志,独有钱海军心如磐石,用自己脚踏实地的付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在慈溪当地拥有了众多铁杆“粉丝”。舒苑社区的杨乾老人说:“社会上多些像钱师傅这样的‘活雷锋’该多好啊!”古塘街道的洪秀英奶奶说:“在小钱师傅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关怀,我和其他居民都很喜欢他。”新四军老战士赵金伏说:“当年我打仗扛枪冲在前面,现在小钱拎着工具箱冲在为人民服务的前面,我们都是好样的。”钱海军初中时候的老师范书英则说:“我教了二十几年的书,学生之中,有当大老板的,也有当大官的,但是像钱海军这样全心全意为别人着想、为别人服务的只有这一个。”众口铄金,一直希望默默做义工的钱海军被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推到了幕前。尤其最近几年,钱海军的事迹和形象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有不少人碰到用电及其它生活方面的难题时,最先想到的不是找亲人、找朋友,而是向钱海军求助。钱海军说,起初自己是不同意宣传的,因为他觉得一个人默默地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好了,没必要搞得别人都知道。但他的妻子说:“你是想一辈子就你一个人做呢,还是想别人跟你一起做。其实,有些人是想做好事的,但是又怕别人说,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如果他们知道了你的事迹,像你一样去帮助别人那该多好啊。一个人一天做一件好事,一年也就365件,如果由365个人来做,一天就能做这么多。”钱海军觉得有道理,这才在妻子的劝说下,尝试着接受媒体的采访。媒体的力量显然是很大的。有一年过年前,宁波一家媒体在报道钱海军的事迹时,把他的电话号码公布在了报纸上,结果那年春节钱海军跑了好几趟宁波。大年初五的晚上,雨势滂沱,好似天上缺了一个口子。钱海军正准备熄灯睡觉,这时突然来了一个电话,是个年纪约在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打来的。她自称是宁波江东区史家弄的住户,家里停电了,一片漆黑,而爸爸妈妈都回金华老家探望住院的爷爷,家里只剩她一个人。“爸爸让我打电话给你,他说你一定会帮助我的。”钱海军听女孩说明了原委,便让她用手机拍下控制箱的照片传给自己,从中圈定了故障范围。因为夜深了,五金店都关门了,钱海军叮嘱女孩注意安全,并允诺自己第二天一定会赶过去的。第二天一大早,他买齐了配件材料,冒着大雨行驶了两个小时赶到江东。当钱海军的车子抵达女孩所在的小区时,十来个头发花白的老大爷立即围了上来:“你是钱海军吧?想不到雨这么大、路那么远,你还真来啊!”显是受了女孩的嘱托,专门在小区门口等待。他们热情地同钱海军打招呼,像是同一个许久未见的亲人或朋友。这种感觉让钱海军觉得特别温暖。钱海军在老人们的指引下,找到了打电话的女孩。他也顾不得客套,放下工具包就忙碌开了。女孩家中的线路十分复杂,他从总开关处查起,一段一段,把12路分路找了个遍,经过一番排摸,最后把故障锁定在厨房的油烟机上,并成功排除了故障。“是电器外壳与绝缘体上的螺丝松动,造成了短路。现在修好了,你们放心吧!”当屋子里的灯重新亮起之后钱海军给女孩的父亲打电话反馈了修理结果,电话那一端,女孩父亲再三表示感谢。慈溪以外的抢修,已经超出钱海军的服务范围,加之路途遥远,跑一趟相当不容易,他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推掉。但钱海军并没有这么做。“他们信任我,才会打我电话,只要有时间,以后我还是会去的。”从江东回来后,钱海军又接到一位北仑住户的电话,初六、初七一连去了两趟北仑。钱海军就是这样一个人,宁可自己苦点累点,也不愿让用户失望。这些年,用户已然占据钱海军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他说,每天再有不开心的事情,只要一接到用户的电话,就什么烦恼都忘了。用他的话说,自己在帮人解决困难的同时也得到了最多的快乐。长年服务,让钱海军车子的后备箱变成了一个“百宝箱”,里面放着日光灯、开关、插座、螺丝等各种备件,足可用“琳琅满目”来形容。因为常去五金店“进货”,钱海军不无得意地说:“慈溪城区哪里有五金店,我一清二楚。”有人觉得钱海军很伟大,十七年如一日,为素不相识的人无偿付出,不求回报;但也有人觉得,钱海军做的不过是一些我们大多数人都能做的细碎琐事,不见得有多么了不起。这不由让人想起毛主席讲过的一句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平心而论,钱海军所做的服务确实不足以“感天动地”,然而他又何尝想过要感动天地,他的坚持无非是希望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能得到帮助。人们常说,一个人受到的最高礼遇,不在权力、不在财富、不在名气,而在百姓的尊敬与称赞。而要赢得百姓的尊敬与称赞,不是说得非得成就什么丰功伟业,而是要让小事变得有意义。如果一个人一辈子执着持久地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而且从中得到快乐,哪怕这事再小,也能蕴含或折射出伟大的情愫。&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第三章 爱人者,人恒爱之&浙江卫视曾经播过一则题为《关爱来敲门》的公益广告,广告的内容讲的是一个邮递员给老人送报纸,他一边喊“李婆婆,李婆婆……”一边透过大门的缝隙看老人是否有出来。结果,老人还没出来,邻居倒先出来了,告诉他老人年纪大了,动作慢,让他把报纸放在信箱里就可以了。然而邮递员却说:“没事,我再等等,她订报,不光是为了看,更希望每天有人来敲个门。”“吱呀”一声,门开了。“李婆婆你还好吧。”邮递员先向老人问好,然后才把报纸递给她。老人显得特别开心,回答“好”的时候脸上露出了慈祥而满足的笑容。离开前,两个人互相道别,但又好像是约定:“明天见!”“明天见!”这个广告并未采用花哨的技巧,语言也素朴得像是一幅素描,然而就是这幅素描让很多观众看完之后为之动容,甚至有种想哭的冲动。对此,家里有老人的更是深有体会。很多老人年纪大了,不求吃得有多好,穿得有多好,只求自己没有被遗忘,儿女们每天出门的时候能同自己打声招呼,有空的时候能陪自己聊聊天,他们便很满足了。有时候,我们觉得老人太啰嗦,说话颠三倒四,但他们东拉西扯的无非就是希望能陪着儿孙多说一会话。他们甚至会刻意去关注一些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以便聊天的时候可以找到共同话题多说几句。但还是有一些老人没有找到“被人记得”的感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空巢老人。100多位空巢老人心里的“好儿子”这些年,“空巢老人”这个名词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就字面上的意思来说,空巢老人指的是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双居的中老年人。但具体而言,空巢老人又分三种:一种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一种是子女在同一个地方但与之分开居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在外地不得以独守空巢的老人。空巢老人多患有“家庭空巢综合症”,一方面物质上面临年老体弱、无人赡养、就医困难等窘境,一方面精神上孤独寂寞、缺乏慰藉。在堪称漫长的服务过程中,钱海军对后者的感触尤深。有个老太太曾经这样对他说:“老太公在的时候,还有人一起说说话,现在老太公没了,老太婆臭臭了,没有人要理我了,活着还不如死了干净啊。这些年还好有你钱师傅在,让我们有事的时候可以叫得应。”《孟子·梁惠王上》有一句名言,今人时常将之挂在嘴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精神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不谋而合:“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些寓意美好的话字不多,背诵起来也不甚难,但要做到并不容易。而钱海军这些年来一直用自己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行动践行着这些理念。对于居住在城区的100多位空巢老人来说,钱海军就是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的“好儿子”。他虽然与他们非亲非故,却尽着为人儿女的义务。每个周末,只要抢修不忙,他都会抽时间去陪伴他们,同他们聊天解闷,看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只要他们说一句话,连排队买票、去菜场里买菜这种琐事他都乐意去做。若是碰到用电方面的难题,钱海军不管在哪儿,都会第一时间赶到,自掏腰包购置电线、开关、电灯等物件,从来不收他们一分钱,逢年过节他还会送去礼品和慰问金。有时钱海军去外面培训、学习,也会给他们捎一些当地的土特产。人心都是肉长的,钱海军的付出,老人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但他们对于钱海军不肯收钱这件事都很有意见,也曾不止一次地同他提出“抗议”。有的说:“你买香烟的钱拿个十块去,不然我们这些年纪大的要睡不着的。”有的说:“海军你工钱不收,材料费一定要拿啊!”但是老人们都快把嘴皮子磨破了,钱海军依旧坚持自己的原则,他说:“每个人家里都有老人,看到你们快乐、健康,我就很开心了。”“虽无血缘,胜似亲儿!”老人们众口一词,让钱海军的形象瞬间变得高大起来。不过,在钱海军得到越来越多肯定的同时,质疑之声犹在。有人问钱海军,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老年人那么多,你哪里帮得过来?钱海军回答:帮一个,是一个。其实,他的心里还藏着另外半句话:多帮一个,就少一个。生活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相同的,为了多帮一个,钱海军只有比别人更加勤快一点。每天早上,当别人还躺在温暖被窝里做梦的时候,他已经出门了;每天晚上,当别人坐在电视机前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他还留在老人家里;周末和节假日,当别人一家人欢欢喜喜出游的时候,他要么在给老年人服务,要么在同老年人聊天。钱海军说,没有什么事情比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更有意义的了,我们既然做了就应该走点心,服务到老人的心坎里去,不能上礼拜刚给他们剃过头,这礼拜又去了。与老人打了十多年交道的钱海军深知,老年人需要的不仅是优质的用电服务,还有出自真心的关怀。现在城市里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特别渴望得到精神上的安慰,有一些身体不便、出不了门的和一个人独居的更是如此。钱海军有时维修只要十几分钟,但陪着老人聊天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便是绝好的例子。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说说话、扫扫地、剪个指甲,远比给他们一千几百块更能让他们觉得开心。人与人之间,原是先有关心而后才有开心。在钱海军服务的对象中有一个叫陈文品的老人,是位八十挂零的退休教师,他与钱海军的感情颇为深厚,甚至将其视为知音,但很少有人知道,一开始的时候,他对钱海军也是持怀疑态度的。2008年11月,戴着志愿者袖标的钱海军来到古塘街道舒苑社区居委会,他问工作人员社区里是否有需要帮助的老人。社区工作人员想也没想,脱口而出:“有啊,不过我们这里需要帮助的老人有很多,你帮不过来的!”面对这样的回答,性格执拗的钱海军没有死心更没有被吓倒,他问工作人员要来了居民联系簿自己翻找起来。“这位叫陈文品的退休教师怎么样?”钱海军指着簿册上的一个名字问道。“哦,陈老师啊,陈老师就算了吧。”工作人员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劝他打消念头。原来,老人有一个独子,患有智力障碍,40多岁了生活还不能自理。他看见别人家庭幸福、其乐融融,自家却是这番模样,心结打不开,便长年把自己锁在家里,鲜少跟左邻右舍来往。钱海军听工作人员介绍了老人的情况,当即表示:“我去看看他。”“咚咚咚”,他敲响了陈文品老人家的房门。老人小心翼翼地将门打开,见是一个陌生男子,有些戒备地看着他:“你找谁?”“大爷你好,我是供电公司的志愿者,今天来,就是想了解一下您家里的情况。”老人低头看到钱海军衣服上的袖标,迟疑了一下,把他放进屋来。钱海军热情地向陈文品说明了来意,并递给老人一张名片,告诉他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拨打电话。老人的态度则显得有些不冷不热,似乎并不信他。在老人眼里,如今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已成常态,根本不可能有古道热肠的人,而钱海军也与先前许多批“上门慰问”的人没什么不同,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当不得真。送走了钱海军,老人的生活依旧平淡,除了上街买菜,闭门而居,足不出户。两个月后的一天下午,陈文品家里的电磁炉坏了,不知道该找谁帮忙,情急之下,他突然想起了仅有一面之缘的钱海军。“我家的电磁炉坏了,能帮忙看一下吗?”陈文品拨通了钱海军的手机。“好的,好的,我马上来。”当时钱海军人在坎东,离陈文品的住所有些远,但听说老人碰到了用电难题,钱海军放下手头的事情,赶了过去。“马上?明天能来就不错了。”老人暗自嘀咕了一声。但因为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其他的人,只能选择信他。45分钟后,门外响起了敲门声。老人打开门,看到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钱海军站在外面,心里又是吃惊又是感动,他赶紧将钱海军请到屋里,准备烧茶给他喝。而喘息未定的钱海军喊了一声“大爷”,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倒茶,然后埋头查起了电磁炉的故障。经过检查,他发现故障是由电磁炉电源线短路造成的。钱海军去楼下的五金店买来材料,三下五除二,干净利索地把问题解决了。老人拿出吃的东西请他吃,并要把买材料的钱给他,钱海军说什么也不肯收,他对老人说:“大爷,以后有事继续找我好了。”随后,拾起工具包一溜烟就跑没了影。后来,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几次。一来二去,钱海军与老人成了老朋友。老人的房子年久失修,线路老化严重,钱海军给他拉上新的电线,换上新的电灯,并告诉他怎么用电磁炉才安全。见钱海军说得仔细,老人听着听着眼泪就下来了,他说,之前因为家庭原因很少与人交流,从来没想过会有人像钱海军这样关心他、帮助他,这让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老人的话让钱海军觉得自己应当给他更多关心。从那以后,钱海军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看望老人,有时候忙了,就打电话向他问好,天气冷了,还和妻子买羽绒服给老人御寒。2009年,老人因犯心脏病住院治疗,老伴要在家照看儿子没法去医院陪护。钱海军每天忙完工作,就跑到医院去探望他,给他端茶倒水,同一个病房里的患者都以为他是老人的亲生儿子,不住地夸他孝顺。出院后,钱海军又多次开车带老人去宁波买药,渐渐地,积在老人心头的冰块一点点地融化了。“是海军让我走出了家庭不幸的阴影。”老人激动地说,“让我觉得生活又重新有了期盼和希望。”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两个人的心若是远的,纵然对面而坐,也好像隔着汪洋大海;反之,两个人的心若是近的,纵万水千山远,感觉如在眼前。换句话说,只要彼此肯将心扉打开,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便不再是距离。因为信任,陈文品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同钱海军讲。有一次,老人向钱海军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担忧:“海军啊,你说如果哪天我们老两口不能动了,这个家可怎么办啊?”钱海军毫不犹豫地说:“还有我呢,您就把我当成自己的儿子好了。”老人听完,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但这眼泪不是苦涩的,而是幸福的。而钱海军呢,用他如春风般温暖的关怀让老人觉得这幸福是自己可捕捉的。日,老人肺气肿发作。钱海军接到电话后来不及多想,穿着件短袖子匆匆赶到老人家中,开车送他去宁波113医院住院治疗。由于老人的心脏不好,车不能开得太快,一路上听着老人的咳嗽声,钱海军的心里一阵阵发疼。到宁波的路他已经往返不下上百次,快的时候一个多小时,慢的时候两个小时,却从没有像那天那样让他觉得漫长,感觉怎么都到不了似的。好不容易到了医院,挂完号交完押金,却被告知没有床位了。老人此时又渴又饿,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他虚弱地说:“海军,要不我们还是回去吧。”钱海军知道以老人的身体状况回慈溪就诊恐怕来不及了,又怕老人着急,就骗他说自己有同学在医院里,要去打个电话开个后门,让他稍微再等等。钱海军给老人买来水和饼干,自己跑去找院方商量。他说:“我是慈溪来的,老父亲病得有点重,能不能给帮帮忙?”在他的再三央求下,院方本着治病救人的悲悯情怀,经过与病人协商,同意在心血管科加一张床位。钱海军听说可以加床,当时高兴得跳了起来,如同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初得玩具时一般欣喜。钱海军给老人买好了饭票和洗漱用品,领来了热水瓶,并为他请了一个护工。他对护工说:“我的父亲就拜托你了。”将许多细节一一交代之后,他顾不上休息,回到单位上班。第二天当他再次赶去的时候,病房里的人都冲他竖起大拇指,原来闲聊间老人把一切都告诉了他们。而钱海军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憨厚地笑了。在老人住院的27天里,钱海军去看了他6次,而且每次去,钱海军从来不叫“陈老伯”,而是称呼老人为“爸爸”。11月25日,钱海军去接他出院的时候,老人脸上的笑容堆成了“知足”二字。如今,老人的性格变得开朗了许多,平时与左邻右舍也会经常联系,偶尔还会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认识了不少新朋友。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钱海军的真诚关爱。老人曾写信慈溪市供电公司的领导,信上有这么一段话:“我与钱海军非亲非故,他为什么待我这么好?我想他是出于一名共产党员的爱民之心吧。而且他不只是对我一个人好,对所有的老年人都好,我们的社会太需要像钱海军这样的人了!”而在一次采访中,老人更是对着媒体的记者接连说了27次“小钱——好人啊!”钱海军说:“看着他幸福的样子,我觉得我也是幸福的。”宁波妈妈和慈溪儿子放眼慈溪,沐浴着钱海军“爱心春风”的远不止陈文品一人而已。他们有的空巢、有的孤寡、有的残疾,晚景不胜悲凉,而钱海军的出现,为他们洗去了许多生活的尘霾。家住金山小区的86岁老人陈亦如就是钱海军常去服务的对象之一。老人没有退休工资,每个月只有丈夫留下的500多块钱的抚恤金。老人虽有三个儿女,但不常能照顾到她。老人说,平时来看她次数最多的就是钱海军。几年前,钱海军在社区里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就经常上门看望老人,帮忙收拾碗筷,打扫房间,甚至连帮老人洗衣服、剪指甲这种事情,只要有空,他也会做。有一次,老人家里的马桶堵住了,马桶里的水倒灌出来,弄得卫生间一地污秽。钱海军也不嫌脏,自付工钱找了个专业人员,两个人从下午2点一直弄到晚上7点多,才把事情搞定。由于管子不合适,这一日,他进进出出跑了6、7趟。老人本来也在一旁相陪,钱海军怕她累着,让她先去休息:“您去睡吧,我会给你弄好的。”问题解决之后,他清理完“战场”才回的家,由于身上的异味太重,回到家中洗了好几遍澡才洗掉。又有一次,老人晚上发病,打电话给钱海军。钱海军连夜开车带她到医院,一直陪到凌晨3点才回家。老人康复出院后,钱海军又去她家里帮忙照应,将妻子亲手做的糕点带给老人,还烧菜给她吃,糖醋带鱼、清炒卷心菜……怕老人没有胃口,他每餐都变换着花样。后来,因为手头的事情实在忙不过来了,钱海军给老人请了一个钟点工,照料日常饮食。“心情不好的时候,想到海军就好了,他比宝贝儿子还要好”,老人说起这些事情,差点就哭了出来,“要是没有海军,我早就完了。” 陈亦如老人感受到的温暖,家住青少年宫社区的王爱春老人也深有体会。今年已经88岁高龄的王爱春因为患过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行动不方便,连走路都必须扶着椅子。而且她没有结过婚,也没有子女,独自一人居住在一个并不宽敞的小房间里,平时雇了一个钟点工负责一日三餐,日子过得很清苦。2010年1月,老人家里的线路发生故障,她在社区打听到钱海军的电话,打电话向他求助,从此便成了钱海军的重点服务对象。钱海军上门服务过一次后,没有子嗣的老人便有了个贴心的“儿子”。这个“儿子”常常会扛着米、提着油、带着食物和生活用品来看她,而且他非常细心,每次都把菜洗好了才带过来。老人多次提出“抗议”:“海军,以后你人来就好了,东西不要拿,给你钱又不要,这不好……”每当这时,钱海军都会告诉她:“我是您的儿子啊,儿子看娘,捎点柴米油盐,天经地义!”钱海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想的。老人是退休教师,喜欢看书,钱海军就给她订了几份报刊杂志,时间久了,老人便戏称自己是个“只进不出”的进出口公司。钱海军不光自己去看望老人,还常常带着妻子、女儿一起去。他们陪着老人聊天,为她打扫房子,仿佛三代同堂。钱海军说,给老人带去快乐的同时,他们自己也收获了快乐。不过,钱海军有钱海军的坚持,老人也有老人的固执。她觉得这个世界上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人有很多,钱海军不应该围着自己转,所以钱海军来看她的时候常常被她下“逐客令”:“海军,你帮人家去,我这里好好的。”见钱海军不放心,她又说:“我真碰到麻烦了会打电话给你的。”钱海军这才离开,转去下一个老人家里。钱海军说,尽管老人身体有残疾,但她是一个特别阳光、特别有正能量的人。从老人身上,他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譬如老人碰到困难了,不会直接打电话给钱海军让他过来帮忙,而是会先发一条短信给他:“海军,你空了到我这里来一下。”感觉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特别体谅,这让钱海军心里暖暖的。而他也能第一时间读懂老人的心思,赶去处理。钱海军说,服务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而是彼此的互相成全。像陈文品、陈亦如、王爱春这样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父母”,钱海军认了足有百十位之多。他们之中年龄最小的60出头,最大的已经100多岁。看到老人们在他的照顾下,每天都是笑意盈盈的,钱海军说他很快乐。“我希望善待老人会成为生长在我们骨子里的一种风尚,等我到了70岁、80岁的时候,也有年轻人为我服务,就像我现在为老年人服务一样。”钱海军坦言,为老年人服务已成为自己的一种本能,要是哪天没活干了还真不适应。在慈溪,很多人都知道钱海军对待非亲非故的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慈溪之外,他还有一位“宁波妈妈”。故事还要从日晚上举行的“最美宁波人”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说起。当天的晚会是现场直播的,整个宁波地区的观众都可以通过电视看得到。颁奖结束后,高票当选“最美宁波人”的钱海军收到了几十条短信,回到家打开一看,有熟人发来的,也有陌生人发来的,内容多是感动于钱海军的为人,向他表示祝贺。而钱海军的注意力却被其中一条在我们看来有点“矫情”的短信给吸引了:“小钱,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谁也逃脱不了。有些人希望青春得以永驻,衰老得以延缓,身体得以健康。而我更注重精神生活,虽然身患重病,但我的心态放得很平,人生一世,草长一秋,既来之则安之吧。刚才,我在电视直播中观看了你十几年如一日的服务故事,我看见你在台上因爱而流下激动的眼泪时,你的女儿正深情地注视着你……你的事迹你的精神激起了我对美好明天的向往。愿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阖家安乐、身体健康!一位有求于你的空巢老人。” “严重疾病”、“空巢老人”这些字眼瞬间从短信里脱离,一马当先涌入钱海军的脑海里。他看了一下时间,信息是二十分钟前发来的,估摸着老人这会还没睡着,立即回了一个电话过去。老人在电话里跟钱海军说:“我住在江北区中马街道义庄巷,我家里卫生间的灯坏掉了,但这盏灯晚点修不打紧。我晓得你住的地方离我家很远,没关系,不方便就不用来——我只是特别想见见你。” 老人的话前后矛盾,放下电话,钱海军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开车来到了老人居住的地方。对于换灯泡这种一个月要碰到好几十笔的活,钱海军早已是轻车熟路了,“咔咔”两下,他就把灯泡给换好了,又仔细查看了老人家中的线路,排除了潜在隐患,前后不过二十分钟,远不及路上时间的四分之一。准备返程时,钱海军看到老人眼里的那份不舍,他放下工具包,陪老人坐下,聊起了家常。老人把自己这些年闷在肚子里的话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说了足足两个多小时。从聊天中,钱海军得知:老人名叫余芝兰,退休前是个老师,她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得空时还喜欢写写东西。余芝兰的老伴去世十多年了,孩子住得远,工作又忙,平日里都是她一个人呆在屋子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自从在报纸上读到钱海军的事迹后,一直很想见见钱海军本人,她不仅抄下了他的电话,还把有关钱海军的报道都收藏了起来。从宁波回来以后,钱海军就经常惦记着给余芝兰打个电话,有空的时候陪她说说话、解解闷,偶尔还会抽时间赶到宁波去看她。余老太感慨地说:“我常说一句话‘一百个儿子不及丈夫的一条腿’,自从丈夫没了之后,生活已然没有什么乐趣,没想到老天却赐给我一个这么好的儿子。”其后,钱海军又陆陆续续地去看了她许多次。每次钱海军出发去看她前会发短信与她约定时间,老人的回信通常都是这样的:“欢迎海军儿子,宁波妈妈等着慈溪儿子……”搜寻空巢老人2014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因为这年冬天接连发生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发生在10月份。10月25日,在上海工作的陈先生风尘仆仆地赶回位于嘉兴市南湖区香菱坊小区的父母家中,推开门后险些当场昏厥,原来他心中牵肠挂肚的父母——一个趴在地上,一个躺在床上——都已没有了呼吸,尸体上散发出阵阵恶臭。陈先生是嘉兴人,因为工作单位在上海,平时不常回家来,家中只剩年迈的父母相依为命。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平时吃喝拉撒睡都靠父亲照顾。三个礼拜前,陈先生打电话回家时发现电话无人接听,初时还没放在心上。然而之后一段时间,他屡次打电话回家,发现电话均无人接听,心里便七上八下的。担心家里出事,10月25日,陈先生坐高铁赶回嘉兴,没想到回到家就见到了这悲惨的一幕。另一件事情发生在11月份的安徽省蚌埠市。11月21日,当地警方接到辖区居民报警,称楼上有一名年约六旬的空巢老人许多天没见踪影,家里豢养的狗却一直叫个不停。警方随即通知了老人的两个女儿,在她们的陪同下,进入老人居住的唐家花园,结果竟发现老人倒在客厅里早已离世,尸体遭所养犬只撕咬,身体躯干残缺不全,现场惨不忍睹。后经法医检验,老人已经死了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嘉兴和蚌埠的空巢老人事件经过各个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的转载报道和发酵,引发了国人对当今社会孤寡、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却缺乏有效照料的社会现象的隐忧以及如何关爱空巢老人的讨论。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消息,震惊之余,更多的是心酸。同是为人子女,我们似能听到新闻里的儿子和女儿们看见父母遗体时肝肠寸断、哭天抢地的悲嚎声,看到他们发现惨状时惊恐万状、痛不欲生的表情。生活压力大,工作任务重,为谋生计远离家乡,没有足够的精力关注独居的父母,没有兄弟姐妹相帮衬……诚然,他们可以为自己的“失职”找到千万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但这无法改变父母离去的事实。我想,当看到父母遗体的一瞬间,他们一定在心里痛骂自己为什么不多与父母打打电话,为什么不常回家看看,为什么说好接父母一起住却迟迟没有行动。有句话说得甚好:“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除了从此将背上不孝的骂名,内心的愧疚势必也将成为他们余生难以卸下的重负。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孝道,很多文学典籍里都有关于何为孝顺、如何尽孝的记载。《孝经》里这样写:“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记》里这样说:“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论语》里更是明诫:“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但人世间还是有太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老人死于家中无人知晓更是人生的大恸。对于这样的悲痛惨剧,我们除了扼腕叹息,更要深思原因,为最终破解谜题寻一条可行的出路。显然,随着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这样的现象绝不是个例也不会是个例。我们必须直面一个事实,那就是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和安全现状堪忧,“空巢之殇”更是一个非常严峻且无法回避的问题。但遗憾的是,对于如何才能让所有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可以称得上完善的应对机制,这不能不让人忧心如焚。在浙江慈溪,老龄化和空巢老人现象也日益突出。据慈溪市民政局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22.45万人,占当地总人口的21.54%,属于中等老龄化社会,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达3.46万人。高龄化也直接导致失能老年人的数量大幅增长,全市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总计超过1.5万人。同时,城乡家庭空巢化现象明显,空巢老年人达到9.66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3%。另外,据不完全统计,70周岁以上、子女不在慈溪当地生活的老人约有4000户左右。这些老人,有的子女在外地工作,有的虽然同处一个地市,但因为子女工作忙碌也很难见上面,他们内心有着对儿女的思念和牵挂,也有着日常生活碰到困难时的无助和担忧。与之相对,很多年轻人忽视了对老年人的关心和陪伴,有的啃老到老,有的以为只要给了赡养费就是尽了孝道,却不知这二者完全不在一个水平面上。总之,老年人的处境不容乐观。也正因为如此,当嘉兴和蚌埠发生的事情通过网络进入到钱海军和同事唐洁的视线时,两个人顿时陷入了沉思。这些年他们做的很多工作都与老年人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老年人的苦与乐他们早已深有体会,他们知道老年人最需要什么,最不需要什么。而唐洁因为之前遇到的一件事情感触尤深。几个月前的一天夜里,时间已经九点多了,唐洁和家人从人民公园散步回来,发现路边坐着一位看上去尘垢蓬松的邋遢老者,大热天的居然还穿着一身棉毛衫裤,脖子上挂着一只破旧不堪的老式公文包,神情茫然,形如乞丐。昏黄的灯光下,老人的眼神空空的,如同离了水的鱼儿,只有间或转动的眼珠子和不时发出的喘息声让好奇的围观者知道他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很多人都发现了老人的异样,但是谁也没有停下脚步,只是窃窃地私语几句,似在嘲笑,又似在议论。只有唐洁走到老人身边,问他住在哪里,为什么大晚上的不回家。老人嗫嚅着,上下两片嘴唇碰到又分开。唐洁费了好大的劲,才听明白大概——老人说自己走了很多很多的路,走着走着忽然感到一阵头晕眼花,就坐下来休息,至于家在哪儿他也不记得了。唐洁无可奈何,只得拨打了110,民警赶到后,在老人随身携带的破皮包里找到了几张证件,按照证件上所写的地址把老人送回了家。唐洁和民警来到老人的住处,打开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堆满半个客厅和卧室地板的报纸,然后是桌子上杂七杂八的药盒。从这些药盒来看,老人当是患有轻微的阿尔茨海默病,吃过药之后,老人的神智稍稍清醒了一些,看到守候在一旁的唐洁和民警,起身搬椅子给他们坐,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你们是客人,坐,坐。”在与老人的交谈中,唐洁得知老人名叫胡民熙,已经93岁了,年轻的时候当过兵,从部队出来后,回到老家,被安排去中学教书。“我只会扛枪打仗,哪会教什么书啊?所以,别的老师在上面讲课的时候,我就去当学生旁听,等我学会了,再去教学生,一直上到退休。”缓过劲来的胡爷爷特别健谈,话匣子一开,便关不住了,他一边讲一边还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说到伤心处,又不由得黯然神伤:老人膝下无子,只有一个侄子,平时都是一人鳏居。“我吃饭都是去外面小饭店解决的,年纪大了,不挑食,馒头、包子或者面条,好消化就行。吃完饭就回家看报纸,有时候也会乘公交车去公园里走走,不想今天犯病了,忘了怎么回家,亏得有你们。”从老人家里出来后,唐洁唏嘘不已,因为她深知像老人这种情况,如果当时没有被自己发现或者以后的日子没有人照顾,结局极有可能就会同嘉兴和蚌埠的那几位老人一样。说再多的可能,不如有一个脚踏实地的行动,虽然我们人微言轻,无力改变整个社会的现状,但是能够尽自己的本分做一点事情,那也是好的啊。本着这样的理念,一场以关爱空巢老人为主题的“暖心行动”在钱海军和唐洁的心里成形了。他们向单位的领导作了请示,开明的领导也很支持他们的想法。然而光有想法仍是不够。为了得到更详实的数据和信息,慈溪市供电公司党群工作部和钱海军共产党员服务队开会讨论后,决定成立“暖心”工作小组,开展服务空巢老人专项行动。他们一边组织人员在虞波社区、三碰桥社区、舒苑社区、团圈社区、青少年宫社区、白果树社区、金山社区、孙塘社区等8个共建社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了解空巢老人的情况,一边在微博、微信、报纸等新旧媒体上张贴“寻人启事”,全城搜寻那些70岁以上的子女长期在宁波大市范围以外生活不常能回来陪伴左右的、遇到难处只能自己扛着没有人帮忙解决的空巢老人。为了方便那些身边有空巢老人或者掌握空巢老人信息的知情人士告知联系,他们还专门开通了两路服务热线,24小时接听来电,并将收到的老人的姓名、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记在本子里,由志愿者与老人取得联系,前去实地了解情况。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已是半月有余,钱海军和唐洁带着其他志愿者走访了98户空巢老人,他们发现,这些空巢老人家庭情况各不相同,隐忧也分很多种,具体说来,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第一类老人遇到困难无处求助,由此产生住养老院的想法,譬如上房小区的沈大爷。沈大爷已经84岁高龄,老伴去世多年。因为平时家里只有自己一人住,他不太爱打理房间。用他的话说,打理了也没有人来,好比媚眼抛给瞎子看,没什么意义。年深日久,房间里堆满了杂物,看起来乱糟糟的。沈大爷有一个儿子,在澳大利亚定居多年。正因为儿子离得远,但凡有什么事,沈大爷都只能靠自己解决。最近几年,大爷的耳朵越来越不好使,别人必须同他贴着耳朵“喊话”他才能勉强听得见。六七年前,老伴过世之后,沈大爷就思量着住养老院,免得万一不行了都没人发现。他去慈溪、余姚、宁波的几个养老院“考察”了一遍,想找价格适中又可以一个人住一间的,但打听一番,不是价格太高,就是环境太差,总之没有令他满意的。说起与儿子之间的隔阂,沈大爷解释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曾经离婚又再婚,再婚时遭到儿子的反对。沈大爷觉得自己应该找个伴相互依靠,便没有理会儿子的反对。没想到,从此父子俩的关系一落千丈。直到儿子出国前,两人还是形同陌路。提及这些往事,老人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名片,用手不住地摩挲着,说是儿子早年留给他的,上面写着某公司总经理。“最近儿子有来看您,或者联系您吗?”钱海军问他。老人回答:“今年10月份来过一次,不过他是来看他丈母娘的,我只是带带进。”大爷又掏出一个同样陈旧的小本子,上面记着一个名字和手机号码。“儿子说,我有什么事就找这个人,打这个电话。”“那您有联系过这个人吗?”老人摇摇头,算是回答了钱海军,失落的神情怎么也掩饰不了。与沈大爷不同,第二类老人是因为心疼儿女,啥事都愿意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交通灯相隔10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