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做到校园垃圾分类回收ppt的校园是怎样的

推进校园垃圾分类,打造优质育人环境-中青在线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往期回顾 &&
推进校园垃圾分类,打造优质育人环境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垃圾分类项目展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走到宿舍楼前的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站,刷一下校园卡,将分类好的垃圾放进收集箱,投放站就会将数据实时传至云端进行统计。对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来说,垃圾分类不仅是一种习惯,而且是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
&&&&通过手机上的APP,学生们可以查看投放信息和积分、兑换物质奖励,积分奖励还和他们的综合素质评价挂钩,影响评奖和就业。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垃圾分类也不只是一项具体工作,而是上升到了环境育人的高度。
&&&&当下,校园正面临着垃圾分类工作管理难的问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运用创新技术建立具备垃圾分类全过程监管、实时计量等功能的垃圾智能分类管理系统,既实现了利用大数据平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又打通了解决垃圾分类这个社会管理难题的“最后一公里”,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学校以及居民的广泛认可。
------------------------------------------------
&&&&“PPP模式”推动校园垃圾分类
&&&&走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四四方方的垃圾分类智能收集箱随处可见。据统计,学院的两个校区共有28个智能投放站、125个智能收集箱、5个绿岛,覆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自2012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拜登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立项《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分类项目》,2014年7月开始全面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东西两个校区推广使用垃圾分类的“PPP模式”。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政府和企业之间在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合作伙伴关系模式。其核心是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企业出资,学校参与研发并提供实施的基地和场所,学生、居民积极参与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
&&&&在这一管理模式中,政府可以解决垃圾分类处理难题,企业通过系统产生的大数据及第三方服务等获得投资回报,学校获得科研经费及管理效益,居民通过正确分类垃圾获得物质和精神鼓励,多方共赢,使垃圾分类得以可持续发展。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垃圾分类利用“互联网激励平台+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模式,以对废弃物进行源头干预为特点,通过激励措施推动学生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减量与资源回收。
&&&&根据学院介绍,“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即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站,软件部分即大数据监管系统。“互联网激励平台”由社区绿岛、协管平台、绿社区平台等组成,为垃圾分类提供支持,也完善了垃圾分类的机理机制。
&&&&在应用中,学生或居民通过刷卡识别、智能计量等措施投放垃圾,保洁员负责复核验证,投放站将数据实时传至云端进行统计。大数据监管平台实时接收各智能收集箱产生的数据,通过云平台对大数据的统计和分发,学校就能调动各级监管的力量,做到精准监管。
&&&&如果学生分类正确,系统就会给予积分奖励,学生和居民可以在APP上查看投放信息以及积分,学生们还可凭积分到绿岛平台兑换物质奖励。
&&&&“互联网+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助力学校育人模式转变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树立环保节能意识,到形成观念认知,到养成行为习惯,需要坚持不懈的教育。互联网+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将后勤的垃圾处理与学生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搭建了新型育人平台,转变了学校传统的育人模式。
&&&&学院通过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中互联网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构建一个体验式、激励式的素质教育平台,将学生的垃圾分类行为和物质激励、精神鼓励相结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一种将环保意识、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养成融合在一起的创新教育模式。
&&&&环保意识的树立和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引导学生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学校制定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促进垃圾分类工作方案》《保洁员垃圾分类管理规则》《社区绿岛营运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保障制度和文件;建立学校垃圾分类领导小组、责任部门分工负责制、目标考核制,并建立“垃圾分类监督委员会”对学校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设立专门的垃圾分类监管员,每天对分类投放点的投放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此外,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还专门建立了垃圾分类宣传队伍。学院以学生宣传组织“轻院新闻社”和学生志愿者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主要力量,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学生、校内居民,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从而实现健康、创新、有序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
&&&&与此同时,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整合优化后勤资源,依托多功能文化食堂、大学生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全方位育人平台,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到言传身教,于无处不在、触手可及之间实现学校全过程的素质教育理念。
&&&&推动社会管理模式转型,让垃圾分类政策真正落地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深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垃圾生产量不断增加,垃圾围城、垃圾爆炸问题严重危害着居民的生命健康。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生量和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垃圾分类能够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分成不同的若干种类,有效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比例、为垃圾的后续处理带来便利。
&&&&一方面,垃圾分类将有用的物质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另一方面,可以对不同类型垃圾进行分类处置,如对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制成农田用肥或绿化用肥;对没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无机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对热值较高的可燃垃圾进行焚烧处置。这样,形成一个回收利用的循环链,对垃圾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置,实现能源、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工作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难题。一是分类处理的费用全靠政府财政拨款,配套资金缺乏,因为垃圾分类本身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因此缺乏融资渠道;二是垃圾收集主体间衔接不合理,缺乏中间环节,尤其是在没有物业管理公司的小区;三是市民分类收集意识不高,公众参与度不够,缺乏参与的内在动机;四是环卫保洁部门习惯于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不适应垃圾分类的要求;五是垃圾分类处理效率低。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新采用的垃圾分类“PPP模式”,将政府管理职能分解和承接,实现政府、企业、学校、居民等多方共赢。政府只需要提供政策支持,企业承担所有投资,学校参与技术研发并提供实施的基地和场所,学生和居民积极自觉参与,使得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快速在轻院小区落地发展。
&&&&通过“互联网+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的“PPP模式”,政府无需付出大量资金和管理人员,即可有效减少垃圾产量,促进资源的回收利用,解决垃圾问题;企业通过管理系统产生的大数据以及绿岛提供的广告、快递、零售等第三方服务获得投资回报;学校获得相应的科研经费,在参与研发的过程中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此外在保洁管理上,可获得节约管理成本的管理效益,也间接培养学生的环保节能意识,完善素质教育方式;学生和居民通过正确的分类投放垃圾,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物质奖励,也可作为评价综合素质的指标获得精神鼓励。
&&&&此外,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还利用绿社区平台让周围商家参与到垃圾回收项目中来,通过人流、物质流、资金流的信息互动,在管理废弃物的同时获得收益回报。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来源:中国青年报 (美丽校园,从“垃圾分类”开始。近日,丽水电大在全校范围内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减量管理,培养和提高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倡导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共同创造美丽校园、生态之城。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居民人口不断增加,城区的生活垃圾量迅速增多。据统计,丽水城区每天产生的垃圾达450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鼓励居民垃圾源头减量,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重要途径。2012年4月,市区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自今年11月开始,市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根据统一部署,到年底前,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到50%。其中,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45%,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中小学校分类收集实现全覆盖为开展好垃圾分类工作,丽水电大制定了《生活垃圾处理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指导垃圾分类工作,在学校电子屏播放宣传口号,利用学校网站主页上传垃圾分类指导视频,生动展现了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如何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以提高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使垃圾分类成为习惯。在公共区域,学校放置了绿、蓝、红、灰四色为一组的垃圾桶,“绿色桶”收集厨房垃圾,“蓝色桶”收集可回收垃圾,“红色桶”收集有害垃圾,“灰色桶”收集其它垃圾。大家在丢弃垃圾时“观色辨桶”,实现垃圾分类。“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垃圾分类是我们的举手之劳,既是为后期的垃圾处理节约人力物力,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又能为美化校园环境、建设美好城市出一分力。”该校生活垃圾处理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潜维兴如是说。最近更新: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电大:
48小时热门垃圾分类成中小学校“开学第一课”首选---深圳特区报
第A07版:专版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要闻
第A02 : 评论
第A03 : 要闻
第A04 : 要闻
第A05 : 前海特报
第A06 : 大都会·综合
第A07 : 专版
第A08 : 大都会·社会
第A09 : 大都会·民生
第A10 : 国防特报
第A11 : 公告
第A12 : 中国
第A13 : 中国
第A14 : 国际
第A15 : 国际
第A16 : 体育
第A17 : 今日财经
第A18 : 今日财经·股市
第A19 : 人文天地
第A20 : 人文天地·综艺
第A21 : 生活消费
第A22 : 时尚购物
第A23 : 温馨家居
第A24 : 广告
第B01 : 超级楼市
第B02 : 超级楼市
第B03 : 超级楼市
第B04 : 3C家电
垃圾分类成中小学校“开学第一课”首选
特色主题班会等活动走进我市中小学校,市城管局推动“小手拉大手”共促文明理念
大鹏新区葵涌二小垃圾分类课开讲。
彩田学校每周开展垃圾回收箱称重活动。
龙华新区行知实验学校垃圾分类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发言。
垃圾分类宣传走进宝安区宝城小学。
昨日是全市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不少中小学开设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程——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知识课,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欢迎。自去年9月份起,垃圾分类便成为我市许多中小学校的开学第一课,“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主题班会”等活动逐步走进全市中小学,宣传环保知识和理念。 分类减量,教育先行。自深圳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以来,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尤其是中小学的同学们,他们用小手拉着家人的大手,共促文明理念和行为的形成。 彩田学校 邀请垃圾分类讲师进校园讲课 昨日上午11点10分,彩田学校小学部五年级二班开始上午的最后一节课,这节课与其他课程不同,内容是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知识。来自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讲师团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给小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课,包括什么是垃圾分类、如何做好垃圾分类等。 课堂上,垃圾分类讲师与学生们互动交流,同学们非常踊跃,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该班学生罗钰凯说道,以前他也知道一些垃圾分类的做法,上了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后,他懂得了更多,比如碎掉的玻璃瓶不能放进可回收物箱中,粘了油的纸也不行等等。丁媛小朋友则介绍,在彩田小学,学校每周都举办垃圾分类回收箱称重活动,把废纸张、玻璃瓶装进不同的垃圾袋,再放入不同的回收箱中,还有环保管理员监督。吴家仪小朋友表示,通过垃圾分类宣传和讲解,她知道,纸张、塑料都是可回收物,厨房多是产生厨余垃圾,需要单独存放,电池等是有害垃圾,要投进有害垃圾箱中。 彩田学校小学部校长张文帆介绍,近两年来,学校开展了很多垃圾分类方面的宣传,校园里也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箱,学生和老师在垃圾分类、环保方面意识很强。在学校所在社区、周边小区物业的带领下,又通过学生把垃圾分类带进社区、家庭中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次邀请垃圾分类讲师讲课,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很期待,下一步,学校还将继续推动垃圾分类,动员学生,将垃圾分类做到实处。 据了解,彩田学校小学部每学期开展环保主题班会,每学年举办全校学生旧物义卖活动,所得款项纳入彩田爱心基金,按要求捐给贫困山区,还开设了公民素养教育课。2014年-2015年学年,当时该学校四年级全年级班级在开展此课时,选择的主题就是垃圾分类,该年级同学来到社区开展问卷调查,询访相关部门和市民了解垃圾分类。年,彩田学校连续三年获得福田区低碳学校一等奖。 龙华新区 学校开展垃圾分类主题班会 昨日,龙华新区行知小学举办开学第一课——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主题班会,课堂上同学们通过视频欣赏、知识问答、案例分享等形式学习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相关知识。 据悉,行知小学特别注重环保和垃圾分类的实践教育和学习。如学校自2012年9月从马来西亚引进环保酵素(又名垃圾酵素)至今,已经开展了“环保酵素救地球”、“环保酵素进社区”、“环保酵素走进雪象小学”、“环保酵素进深圳北站”等专项活动,并获得了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龙华新区选拔赛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市二等奖的好成绩,并已申请为广东省特色科技项目。 在常态化的校本课程中,行知小学还将环保酵素项目引进课堂,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的矿泉水瓶、油桶、蔬菜果皮的收集,废弃材料的清洗、环保酵素的推广及制作等活动,了解到更多关于废物利用的知识,增强了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体会到垃圾分类和减量可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在学生外出开展实践活动时,学校给每人配备垃圾袋,自觉做到垃圾不落地,养成垃圾随手捡等良好习惯。学校举办集体义卖节、读书节等大型活动时,也会有“环保小卫士”,进行现场管理和宣传。 今年,龙华新区在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全民行动,全城分类”教育实践活动,学校举办主题班会和资源回收日活动,主题班会除了对管理办法的普及和垃圾分类基本知识的普及,还通过以“环保酵素小课堂”的形式来让同学们更好了解日常生活怎么去做垃圾分类。着重从娃娃抓起,培养全校师生深刻认识垃圾分类和减量重要意义、细致掌握垃圾分类和减量方式方法,同时大力推动资源回收工作,养成学校师生对垃圾分类和减量、资源回收的习惯。 大鹏新区 全区中小学校开展资源回收日活动 大鹏新区葵涌二小在开学的第一天迎来了一堂特别的课——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主题班会课,学校曾老师通过介绍台湾和日本的垃圾分类情况,让同学们了解其他地方的垃圾分类有何特点。同时,还通过趣味知识问答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知识。 大鹏新区城市管理和水务局联合公共事业局,在2016年积极推动辖区内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开展“全民行动、全城分类”校园授课及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完成深圳市2016年学校垃圾分类教育普及率100%的目标。 同时,通过总结大鹏二小开展资源回收活动的经验,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资源回收日活动,积极推进学校资源回收日工作,继续发挥排头兵作用。 大鹏办事处大鹏二小自2014年成为垃圾分类试点学校后,便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资源回收活动。学校设置了班级集中收集点和学校集中投放点,在固定的时间段,将班级收集好的可回收物,投放至指定的学校集中投放点,由学校的保洁阿姨统一将其出售给废品回收站,出售的费用将作为每个班级的班费使用,并定时开展绿色班级和绿色达人评比,颁发奖章激励学生参与资源回收。 宝安区 全区开展垃圾分类宣讲 “同学们知不知道生活垃圾是怎么产生的呀?”昨天下午3点30分的课堂上,市城管局垃圾分类讲师团队的讲师钟佩孚从这个问题开始在宝安区宝城小学的宣讲主题——垃圾分类和减量。 台下坐着来自宝城小学五年级的近300名学生,他们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和讲师互动。当了解到宝安区、光明新区、龙华新区日均产生生活垃圾量约5000吨时,学生们纷纷“哇”一声惊奇起来。 进而,课堂上介绍生活垃圾处理的必要性、垃圾的四种分类。课堂上气氛热烈,学生们参与积极。 五年六班的谢晓红同学觉得:“我在这堂课上学习到了垃圾分类的知识,也知道了垃圾围城的危害。”她打算回家要实施垃圾分类,也要教爸爸妈妈这些知识,家里一起行动起来。 据了解,这是宝城小学第二年在开学举办“垃圾分类”第一课。宝城小学德育主任陈国生表示,举办“垃圾分类”第一课的考虑是希望让孩子们掌握相关知识之后,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回家带动父母,从而做好社区里的垃圾分类和减量。“这种举手之劳,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宝安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李桂明介绍,城管局注重培训讲师关于垃圾分类的要点和知识点,再由其到社区、学校等宣讲。2012年起,宝安区举办垃圾分类宣讲超过100场,是全市举办宣讲最多的一个区。李桂明表示,接下来宝安区将重点在幼儿园宣讲,“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学校 开展校外实践志愿服务 今年,市城管局、教育局还将继续推动垃圾分类校园教育实践。有计划全面启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创建,逐步配套完善校内生活垃圾分类硬件设施,要求分类投放管理到位,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多样,领先全国培育国际化垃圾分类示范学校。 每年推选100名学生“推广大使” 我市将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创建行动,形成推进全市中小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实践的良好机制。到2016年底,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100所;到2017年底,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300所;到2018年,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650所。 同时,同步推进落实示范学校垃圾分类教育实践工作。按照创建指引要求完善设施设备,开展宣传。规范设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和标识,在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开设栏目,利用网站、橱窗、板报和海报等载体,普及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知识和方法。倡导“光盘行动”等绿色就餐行为和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纸张双面打印等绿色办公行为。 开展垃圾分类环境科学教育行动。培养建立“垃圾分类我先行”骨干教师团队。以课程实施能力和指导能力为重点,对优秀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培养一批骨干力量,组建专业师资团队。 广泛开展校内“垃圾分类我先行”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拍摄“垃圾分类我先行”主题宣传片。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纳入每周环保科学课,把普及垃圾分类和减量、资源循环利用融入课堂教学。组建学生环保兴趣小组,搭建信息交流与科学技术研究平台。 从今年起,每年推选100名市级学生“推广大使”,以班级为单位发掘志愿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相关知识储备丰富、具有创新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学校推选申报,市城管局、市教育局联合颁发证书。 结合校园“微公益”项目和创客活动,建立学生自主创新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机制,由市城管局、市教育局联合组成专家组评定,提供适当经费资助。 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垃圾处理技术 此外,延伸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学校垃圾分类向周边社区辐射影响机制,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和减量进社区”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带动学生主动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责任与义务,积极参加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公益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社会服务意识和环境保护理念。每年组织1至2次大型主题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兴趣活力。2016年组织开展中学生“我为垃圾分类作贡献”微信公众号运营竞赛和小学生废旧玻璃制品创意活动。 还将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习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有害垃圾回收利用技术、可回收资源再利用技术等,通过专业讲解,丰富环境科技教育内容,提升科普教育质量。就近利用学校周边社区开展资源回收日的设施设备及活动现场,进行场景式体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动员广大师生加入市垃圾分类和减量志愿者服务队,各级垃圾分类学生“推广大使”带头,组织发动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学生社团、社会环保团体和义工组织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和减量知识宣传,以小手拉大手,共促垃圾分类减量理念普及推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园垃圾分类回收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