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翻译成英语请假条范文带翻译:GKHER的价格不是没有变吗

翻译倡议一:英译汉:哈代的诗
我的翻译没人愿意发表看法?有明显的不足呢
我的翻译没人愿意发表看法?有明显的不足呢
谢得兄点评
谢得兄点评原译译得仓促,顾不上推敲,不想也有可取之处,哈哈!
喜欢来这里就是能向各位学习。
比如读了周旋久的译本,在用韵上很受启发。
得兄的译本没有细读,只能说一种印象似的东西,感觉非常严格或者说拘谨,类似TSEliot那样学识丰富,思维严谨,是一种知性的智慧,似乎少了一点平常的喜悦与闲趣。
我觉得翻译得还行。
我觉得翻译得还行。很用功的。
多写批评,批得很对
多写批评,批得很对我也确实意识到了你所指出的“少了一点平常的喜悦与闲趣”
再细看And there is no waft of wind with the fleecy fall.
我的试译里面也用了三个w,却没有原文的那种真切感觉,细看原来还有waft、fleecy、fall三个f。要“再磨再炼再调和”,还真难了。
你de用韵很用心
你de用韵很用心不可能完全照搬的,读来很好
从翻译来说,有时候对于声音的处理需要“过”一点才能令人注意
但是说到底还是需要朗读的检验的
像头韵这样的声音,我一直认为可以用汉语中的双声以及叠音进行试验
而汉语中的这两种音韵本身也符合头韵的视觉效果
不过,英文起码比汉语具有更多的头韵可能性
犹如意大利语等以词尾变化表示词性的语言尾韵就比中文方便得多
如果将意大利语的押韵方式移到汉语里来,那肯定都变成了顺口溜和打油诗了
头韵的处理
头韵的处理用双声或叠韵确实是比较可行的。中文声母有限,一行诗里通常有一对或几对不期然而然的“头韵”,如果押头韵的字不是挨在一块,读者很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也是声音处理要“过”的理由之一吧。
转不解论坛上的翻译风波,有人质疑武进洞
转不解论坛上的翻译风波,有人质疑武进洞辛好有原文,可以参照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刷新 ]
--------------------------------------------------------------------------------
The steps are a blanched slope,
Up which, with feeble hope,
A black cat comes, wide-
And we take him in.
在一个阳光被遮断的斜面上它的足迹出现,
那步态,含着微弱的期盼,
一只吃惊的,黑瘦的猫咪蹿过来;
我们把它抱进来。
台阶变成一个白色小坡,
一只精瘦的黑猫走过,
眼睛睁圆,有孱弱的企图,
于是我们将它抱进了屋。
steps在这里是台阶,不是足迹,武译一开头就错了,为什么会错呢?我估计是语法上没读通的缘故,上下联系起来看,读不出来是台阶那就怪了。
因此武译的基本是胡诌,几乎没读懂原文,没理顺语法所以导致乱译。
得译稍微好点,但显然过于归化,原文的神采欠缺,不过意思对了。
信达雅,前一个是后一个的step,不能信,达雅有何意义,还不如自己写自己的。
寿州樊子的发言让我感叹,真的是隔行如隔山……
本贴由该用户于日00:09:42在〖不解诗歌论坛〗发表.
武开始回骂1
武开始回骂1总有一知半解的家伙需要教育:step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刷新 ]
--------------------------------------------------------------------------------
英语词同汉语词一样,有多意词、多种义项,这是常识。
它的意义决定于它的用法。
我选一种而已。
我翻译的很准确,看了其他诗歌理解力差、汉语语文差的人的翻译,我有点骄傲。
樊子说的好,因为他诗歌写的好,有水平。
像用户这种人,有本事自己翻译这手和樊子的——别看我的。是骡子是马,一比就知道。
否者,不值得理会。
我胡诌?哈哈,是你一知半解在胡说,阴B.
提意见,好,正大光明地提,别搞个裤衩戴脸上。
词性及解释 Part of speech and defination
n. 步骤, 步, 步幅, 脚步声, 踏级, 步伐, 短距离, 步态, 手段, 等级
vt. 踏, 以步测量, 跨步, 使成阶梯状
vi. 跨步, 轻快地走, 跳舞, 踩, 踏上, 行走
【计】 步骤
【化】 间距; 节距; 跨距
【医】 阶梯, 步级, 梯级
【经】 步骤; 行进
相关词条 Relative words
step- step-by-step step by step step for step top step forwarding step step transformator step junction step motor step riddle step input STEP STEP-Ⅲ step-by-step operation step by step exchange step-by-step procedure step by step welding step width(step size) step-by-step method step by step operation step-by-step accelerator step-by-step selection 
这句我翻译的对不对,看这个2词就明白
are,是,存在,出现等,不是“变成”
(blanched)
The steps are a blanched slope,
[我]在一个阳光被遮断的斜面上它的足迹出现,
[他]台阶变成一个白色小坡,
哈代是个诗人,不是不懂诗歌多义性的平庸的撒比——
Advertisement
Top Web Results for &blanched&
2 results for: blanched
[ Nearby Entries ] Blanc, Louis
Blanc, Melvin Jerome
Blanc, Mont
Blanca Peak
Blanch holding
Blanchard lathe
Blanche Kelso Bruce
blanched blancher
Blanchimeter
blanching agent
blancmange
blancmanger
blancmanges
blanco fombona
blanco fombona, rufi…
View results from: Dictionary | Thesaurus | Encyclopedia | All Reference | the Web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 Cite This Source blanch (blānch) Pronunciation Key
v. blanched also blenched, blanch·ing also blench·ing, blanch·es also blench·es
To bleach.
To whiten (a growing plant or plant part) by covering to cut off direct light.
看上边这条英文词典的解释。
To whiten (a metal) by soaking in acid or by coating with tin.
To scald (almonds, for example) in order to loosen the skin.
To scald (food) briefly, as before freezing or as a preliminary stage in preparing a dish.
To cause to turn white or become pale.
be / unstressed bi, bɪ/ Pronunciation Key - Show Spelled Pronunciation[ unstressed bee, bi] Pronunciation Key - Show IPA Pronunciation verb and auxiliary verb, present singular 1st person am, 2nd are or (Archaic) art, 3rd is, past singular 1st person was, 2nd were or (Archaic) wast or wert, 3rd was, pr past subjunctive singular 1st person were, 2nd were or (Archaic) wert, 3 past sub
present participle be·ing.
–verb (used without object) 1. to exist or live: Shakespeare's “To be or not to be” is the ultimate question.
2. occur: The wedding was last week.
3. to occupy a place or position: The book is on the table.
4. to continue or remain as before: Let things be.
5. befall: May good fortune be with you.
6. (used as a copula to connect the subject with its predicate adjective, or predicate nominative, in order to describe, identify, or amplify the subject): Martha is tall. John is president. This is she.
7. (used as a copula to introduce or form interrogative or imperative sentences): Is that right? Be quiet! Don't be facetious.
–auxiliary verb 8. (used with the present participle of another verb to form the progressive tense): I am waiting.
9. (used with the present participle or infinitive of the principal verb to indicate future action): She is visiting there next week. He is to see me today.
10. (used with the past participle of another verb to form the passive voice): The date was fixed. It must be done.
11. (used in archaic or literary constructions with some intransitive verbs to form the perfect tense): He is come. Agamemnon to the wars is gone.
--------------------------------------------------------------------------------
[Origin: bef. 900; ME been, OE béon (béo- (akin to OFris, OHG bim, G bin, OS bium, biom (I) am, OE, OHG, OS būan, ON būa reside, L fuī (I) have been, Gk phy- grow, become, OIr boí (he) was, Skt bhávati (he) becomes, is, Lith búti to be, OCS byti, Pers būd was)) + -n inf. suffix. See am, is, are1, was, were]
本贴由武靖东于日17:02:38在〖不解诗歌论坛〗发表.
武继续回骂2并辩解
武继续回骂2并辩解下午闲转书店,看到中国青年出版社&英汉词典&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刷新 ]
--------------------------------------------------------------------------------
1999年版_学生用的,很厚.
对step的解释有数十种之多,我用其一,回来对照我的词典,爷爷我没用错.比如walk with quck steps(快步行走) .
blanch ,动词,1,漂白;使变白;遮断阳光.2,发白.
为什么总有半罐子的,没见识的,家伙想来指教我?爷爷我翻译自有一套原则,首先是准.等等.懒得说.
在若缺,几个装象瘪三被我揭了画皮,想不道这里又出现.看来今后对这类狗不能客气,该打则打,治治它阴比的毛病.
我不说得一翻译错误,理解力不同,而且翻译出现数种版本是常见的,因为翻译的是诗歌,知道吗,诗歌,它靠多意性产生美.......懒得说了,懒得教育那少数瘪三.
化名的杂碎,爷爷我没时间费口舌,要发表对我知道意见的,你搞透搞懂了在来批评我,半罐子的,滚!别来找骂.
愿意看的朋友,你看;不愿意看的,自己翻译去,有本事自己翻译些出来,没着本事的,就他妈少浪费爷爷宝贵的时间.
老子的诗歌水平,语言修养,你们比不上,老子的光明磊落你们比不上.
_-----这话是送给&用户&\&好笑&等某一人的.
本贴由武靖东于日21:18:08在〖不解诗歌论坛〗发表
对方开始回击,并羞辱了武靖东.
对方开始回击,并羞辱了武靖东.你除了嘴硬还剩下什么呢?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刷新 ]
--------------------------------------------------------------------------------
诗歌翻译不是查字典的事,你搬出那么多条目说明不了什么。
The steps are a blanched slope,
Up which, with feeble hope,
A black cat comes, wide-
And we take him in.
steps在这里只能翻译成台阶,而不是足迹,
are这里是暗喻,你没读出来吗?
这句直接可为:台阶是一个变白了的斜坡。
得一忘二译的比你这个杂花译本好得不止一个档次。
首先是对了,其次他抓住blanched这个词,改变了原文的词序,突出了are的暗喻性。
The steps are a blanched slope
台阶变成一个白色小坡
积雪渐渐覆盖住台阶的景象!
你懂了吗?
再瞧您的:
在一个阳光被遮断的斜面上它的足迹出现
哪跟哪啊?意思读不出来就别生造啊,别乱编啊,谦虚点行不行啊,看得出你也只是凭兴趣翻译,承认自己翻译的不行又不会掉块肉。
你再看看人家的翻译
The steps are a blanched slope,
Up which, with feeble hope,
A black cat comes, wide-
And we take him in.
台阶变成一个白色小坡,
一只精瘦的黑猫走过,
眼睛睁圆,有孱弱的企图,
于是我们将它抱进了屋。
在弄清楚基本意义的基础上,调整了语序,更适合汉语习惯。
可您呢,只知道逐句翻译,怕是查了不少字典吧。可语言是一个整体,对语言的整体转换,不是查字典的事,这就是业余翻译和专业翻译的区别。
在一个阳光被遮断的斜面上它的足迹出现,
那步态,含着微弱的期盼,
一只吃惊的,黑瘦的猫咪蹿过来;
我们把它抱进来。
这是啥玩意啊。
你可别恼羞成怒啊。你羞了,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对!我的目的就是羞辱你这类不懂装懂的脓包.
本贴由该用户于日01:49:11在〖不解诗歌论坛〗发表.
基本赞同武的翻译的确有难以辩驳的硬伤。
前面什么“排泄”“丘原”,似乎没有读懂。没关系,再操练操练。
没有不患错误的大师,只有永远无能而不认错的白痴。
我自己转过来: 哈哈.所谓人性的卑鄙,阴险,这个帖子把你的目的暴露无疑。
我自己转过来: 哈哈.所谓人性的卑鄙,阴险,这个帖子把你的目的暴露无疑。哈哈.所谓人性的卑鄙,阴险,这个帖子把你的目的暴露无疑。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刷新 ]
--------------------------------------------------------------------------------
1,所谓人性的卑鄙,阴险,这个帖子把你的目的暴露无疑。“ 你可别恼羞成怒啊。你羞了,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对!我的目的就是羞辱你这类不懂装懂的脓包.—本贴由该用户于日01:49:11在〖不解诗歌论坛〗发表—”。所以,你化名来装行家,装得象吗?你自取其辱:阴比、ratfink、mut这类词就是专给你准备的,很合适于你。
我越来越自信,
1),我翻译这手诗歌目的是应和翻译论坛斑竹倡议和练习学习翻译的,目的光明磊落;
2)我是一个很牛的前卫诗人,诗歌多次在《诗歌月刊》《星星》《诗选刊》等发表,并且自有一套主张。你不行。
3)我读过很多外国诗人的翻译过来的诗歌,在原来英文基础上加强学习后,比对原文,我很失望,我要对感兴趣的、能找到的英文作品自己看、自己翻,并且翻译自己的汉语诗歌,我作到了,这也促进了我的创作;我将来还要把自己和当代中国好诗人的作品翻译一些介绍到国外去——如果精力和条件允许的话—— 现在很少有有识之士这样做,我带头自己翻译自己、翻译当代的诗人,这就是我的鸿鹄之志。你泼冷水的燕雀之行算个什么你,球!杂毛而已。
4)我不靠翻译吃饭,爱好而已,自得其乐,其乐融融,你他妈管的着吗你!
2,你不是个翻译家,就不要装个翻译家,好像自己在行、有成就似的,不懂装懂、装比是你的本性,只要你愿意状比你就状。你的德行、品行、水平,也就只能这样。我在学习的路上,我真枪实刀地翻译,你他妈连个名字都不敢露,更甭说拿个翻译东东出来,缩头乌龟就是你的祖宗。
4,诗歌翻译难,好的翻译家不多。现在在论坛上玩的翻译人,没有人敢说自己就是专家,我相信得一忘二本人就不会。翻译,外语要好,中文更要好,还要有见识、理解力,更重要的要有独到独立的见解。而同一文本因为理解不同、应用语言能力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翻译文本——这是常识。但是我们应该倡导、鼓励有兴趣的爱诗者来搞,所以善意的探讨有益,该提倡;而冷嘲热讽往往就是你这种心理阴暗、人性丑陋的mut(杂种狗,无足轻重的人)所为。不值一提。你的那些屁话胡话奈我何?想咬我的球我还不脱裤子呢。哈哈,明白不?
5,我为什么这样翻而不那样翻的道理,懒得说。在翻译论坛行家里手多,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走人。我自学,不要老师。谁想来给我当讽刺“老师”我不会客气。另外我告诉你,没有一个人的大脑能比过词典,我翻译要查字典,大翻译家也要查,这不是缺点,就连我写汉语诗歌,有时也查。
6,你有能耐,你报上名来,我们比试;没这个种的话,就滚。
回答完毕。
没情趣,没意思,同鳖三废话。
“为什么这样翻而不那样翻的道理,懒得说“
“为什么这样翻而不那样翻的道理,懒得说“这个丑可出大了,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翻译出来的。
而我上面所说的明显弱点就是这一段呢
而我上面所说的明显弱点就是这一段呢实际上从意思上来看
我这一段的译文最没有达的意思在于
那只猫在爬雪坡的时候upon which
带着一种feeble hope以为能够爬上去
说明那个坡子很滑
而我处理的时候却为了所谓的“流畅”而隐去了这层意思
因此“显然过于归化,原文的神采欠缺”的批评是对的
这也是上文“飞渡”君的批评,我很接受
武先生的这种骄傲有点令人质疑
武先生的这种骄傲有点令人质疑&我翻译的很准确,看了其他诗歌理解力差、汉语语文差的人的翻译,我有点骄傲。&
武先生如下的言辞:
“The steps are a blanched slope,
[我]在一个阳光被遮断的斜面上它的足迹出现,
[他]台阶变成一个白色小坡,
哈代是个诗人,不是不懂诗歌多义性的平庸的撒比——”
是否意味着[他](我本人,得一忘二)如此翻译
似乎是一个“不懂诗歌多义性的平庸的撒比”
即使你吃透了原文的意思,而只选择多义性中的一层,那么也一样令人质疑了
我以为正因为原文的多义性,才只能在译文中尽量不选择,而采取比较原始的意思
Translate concretely.
Translate concretely.我以为正因为原文的多义性,才只能在译文中尽量不选择,而采取比较原始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同。还是那句话:“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否则就是译者的僭越。
就看你说的这两词,我还是觉得你译错了
就看你说的这两词,我还是觉得你译错了武先生说
“这句我翻译的对不对,看这个2词就明白
are,是,存在,出现等,不是“变成”
(blanched)”
武先生引用的这个词条:
“To whiten (a growing plant or plant part) by covering to cut off direct light.
看上边这条英文词典的解释。”
这个意思就好像我们说的用东西把植物罩起来,这样就能“捂住”而变白了
你将a blanched slope翻译成“一个阳光被遮断的斜面”自然是可以的
但是你将这一行翻译成“在一个阳光被遮断的斜面上它的足迹出现”的时候,
显然原文必须有一个on,也就是原文必须是the steps are on a blanched slope
否则你的译文不能成立,就是错误了
而在哈代的原文中are确实是“是”,因为主语the steps确实不是“足迹”和“步态”,
我敢肯定地说你整行的理解是错的(且不谈你这儿用两层词义来重复steps,这本身就不合适)
这儿的意思就是:本来是好几级的“台阶”变成了一个slope坡子
你针对我而说的“不是“变成””,或许是一个可以商量的问题,
例如可以说:“台阶呈现为一个小坡”之类的说法
(&呈现&和你的所谓“存在、出现”类似吧,但是不太口语化)
因为那是一个坡子,因此猫儿朝上爬的时候很滑,我们看到它那幅样子
所以把它抱进屋来,因为我们在屋子里,因此猫爬的时候用come(来)
至于到底我们看了多久,也就是这个and暗含了“我们”怎样的思考过程
读者也许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如果不能够懂得这个and的含义
仅仅完全为了汉语的“快速”而忽略的话,也显然不全面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格律诗
我之所以说你的翻译近于一种paraphrase就是说你的翻译解释的部分太多了
如你所说,哈代是诗人,那么我再加一句,诗人哈代不写自由诗
他对于形式感的把握应该得到译者和读者的尊重
本来没打算回应你的翻译,但是这儿涉及了我,因此和你只就你提出来的这一点回应
如果你以你在不解论坛上的口吻说话,请不要回帖,因为我不和口出秽言的人打口水仗
佩服武先生的傲气,
佩服武先生的傲气,不过如果有足够底气,为什么不能平心静气?
& & 我觉得你的翻译还是基本上传达了哈诗的意蕴,不过的确有不少细节上的误识,好象没有读通原文(我们都难免犯类似的错误,甚至在读汉语诗歌时)。这里仅就你的两点说理上的逻辑问题提点看法,求教武兄,不知妥否?
1、你说:“我是一个很牛的前卫诗人,诗歌多次在《诗歌月刊》《星星》《诗选刊》等发表,并且自有一套主张。”《诗歌月刊》《星星》《诗选刊》可能是你眼目中的诗歌高标尺,而在其他人那里未必能证明你是一个很牛的前卫诗人。即便证明你是一个很牛的前卫诗人,也未必就说明你自有一套主张。即便自有一套主张,也未必是正确的,或者很牛的。更不能证明你的翻译完全正确,不能讨论。
2、你说:“英语词同汉语词一样,有多意词、多种义项,这是常识。”千真万确,不过“多意”并不是误译的托词,而是阅读和翻译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一个词可能有多种义项,但是在特定语境下,有些义项是显然不成立的。这是常识,是理解和翻译的前提。在汉语里也是一样的。反对的人,没有说某个词没有你用的那义项,而是针对现在语境而言,你择用的义项是不准确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 & 总之,如果说你的译文值得商榷的话,那么你的逻辑简直就是糊涂的。
Powered by把你的英语用起来
在中级开始前,我们先给出几道自测题,来看看大家是否适合这个级别。
√ 请问你现在只记得ABC等字母,对单复数、时态等基本语法概念都毫无印象了吗?
√ 你从来都没有过模仿跟读的习惯?从未连续坚持超过3天?
√ 你是否从未有过坚持收听英文的习惯(为了考试做听力题和看中文字幕或者中英字幕的美剧不算)?
√ 你丢掉英文再也没学过是不是已经超过了3年?
√ 你觉得自己的词汇量低于3000个吗?(高考要求)
如果以上的问题你的肯定回答超过了3个,那么本小节提到的材料方法完全不适合你,请立刻翻到本章节的“初级的解决方案”开始读起,以下要提到的策略方法完全不适合你,强行修炼要么困难重重令你坚持不下去,要么使你走火入魔导致精神崩溃、生活不和谐。
自测完毕之后,我们就进入正式学习了。首先,请大家站起来,深呼吸两三次,刺激下自己的神经和动力,开始吧!
我们中级的修炼,分成了两个环节:
(1)材料选择
我们第一个环节要选用的播讲类材料是赖世雄老师的《赖世雄美语音标》。
本书最早于1995年由长春出版社出版,当时名为《精准美国英语音标发音指南》(后更名为《赖世雄美语音标》),但其实《精准美国英语音标发音指南》这个名字更好,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美语”这个词并不准确。美国原住民是印第安人,不说英语,现在美国是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说西班牙语的人也很多,所以严格来说“美语”并不存在,只有“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说法。如此优秀的教材后来居然绝版10年,直到2005年才再版,真是让人匪夷所思。现在由外文出版社出版,蓝白封面,有的可能会加上红色腰封,定价只收15元,但事实上收150元都不过分,因为你虽然两三周学完了,收获的却是一辈子的英文基础。
(2)学习方法
看书听CD,跟着录音大声模仿即可,建议2~3周内这本书至少要学完2~3遍。
虽然赖老师本人建议“少即是多,慢即是快”,但这句话其实是针对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说的。大家既然已经有了进入中级的基础,就没必要在音标上面浪费太多时间,花上个两三周学完就好,自己拿到书,规划下每天听多少章节,看着书跟着CD学习就够了。两三天就能全部听完一遍,建议2~3周内这本书至少要学完2~3遍,然后立刻进入中级关卡的第二个环节即可,这样才能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和巩固化。
(3)推荐理由
A.绝大部分人的发音都有很大问题,所以最好都从音标开始学习。
95%的英文学习者,不管你是初学者也好,四六八级都过了也好,基本上发音都有比较大的问题,包括那些天赋很好、模仿能力很强的人。因为没有人真正给你讲解过,到底怎样才是正确的发音,很多人的舌位都是瞎摆,所以我们都迫切需要一本好的发音指南类书籍。
B.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所有内容都配有播讲类的录音,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朗读。
一般说到学发音,我们想到的肯定是那些满篇都是看不懂口腔舌位图的发音指导书,让你看得头昏脑涨,不知所云。而这些书配的录音质量通常也很糟糕,估计从大街上随便拉两个老外过来,草草地把书里面的音标单词和句子读一遍就完结了事了。一般来说,成人自学者的耳朵不是特别敏感,没有老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就不太容易学好,可是这类书籍录音质量很差,书籍的讲解又是抽象的舌位图,很难有所收获。
但赖老师这本书是不同的,它随书附带的CD录制的可不是简单的朗读,而是课程的讲座录音。老师在CD中明确告诉你每一个音的发音诀窍,把舌位都告诉你,非常准确地总结了中国人的各种重难点音标。你既可以模仿,又可以听老师的重难点讲解。
C.书籍文字的编排是最适合中国人学习发音的材料。
这本书中每一课都配有中国人易混淆的发音辨析,每一课都戳中了中国人的发音死穴,比如说ill和ear怎么区别?world和word怎么区别?heat和hit怎么区别?这些难点平时大家可能都糊弄过去了,但是老师就是把它们统统整理出来摆在台面上,一定要带着你彻底搞懂,不再留任何死角,帮你扫清初始的发音难题。
本书的唯一一个缺点:它是用KK美式音标标注的,和大家从小学习的国际音标的标注法略有不同,但并不是特别困难,多看多查字典,很容易就适应了。
这本书的效果到底有多好呢?我来给大家说说我的豆瓣组员的真实例子吧。
小站的Pumpkin来信说:
我妈妈是家庭主妇,没有工作,以前就是带我和弟弟。现在我们都上学不在身边,她平时没有事情做,整天绣十字绣什么的,又觉得浪费时间。我就鼓动她学英语,让她从零基础开始。她就边听音标边绣十字绣,《赖世雄美语音标》反复听了三个月。我寒假回家的时候,听她说的音标,比我弟弟说得还好。她的目标是可以听懂电影台词,目前在听赖世雄的初级课(初级课是指赖老师的“美语从头学”中的初级教程,和本章节内容并无直接联系,我们会在随后的初级关卡那一章仔细讨论这一课程)。
(4)本小节答疑
在没开始正式学习前,大家可能还会有疑问,所以一定要在这里就地解决掉。
Q 发音有可能通过一本书就彻底搞定吗,以及为什么发音无比重要,不是说成人说英文带有口音都无所谓的吗?
A 发音不可能通过一本书就学好,尤其对普通话都说不好,或者平时英文发音问题实在太大的同学,但发音仍然无比重要,尽管成人英文带口音确实是无所谓的。
举几个简单例子,中国人说英文卷舌音R到处乱飞,而事实上,如果到处添加卷舌音,会显得你的英文非常恶心,著名小说《毛猿》中的毛猿和马克·吐温笔下的黑奴都是这么发音的,任何单词都加卷舌音,这样听起来会让人觉得你的英文其实非常粗鲁。
再比如说,有些人会V和W不分,victory会读成/'wikt?ri/,vat会读成/waet/。
再比如,辅音L在普通话中没有类似的音节,所以很多人就会简单地把L音和R音混掉,little这个单词就永远都读不准。
上面这些小例子,都不属于“口音”,而是必须纠正的发音错误,否则你的英文很难真正变好。香港人的英文口音一般都很重,但绝对不会把R音到处乱加。
但问题就在于,仅仅通过一本书的学习量,很难把你持续了整整20年的糟糕发音习惯全部都改过来,只能靠你学完本书之后,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地去反复练习。李笑来老师不就是把自己3万个词汇量挨个按照字典来纠正的嘛。当然,我们不一定要用这样的笨方法,第二部分我们针对的就是怎么去有意识地练习把书里正确的发音方法变成自己的发音习惯。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奇怪,既然这样,我们学这本书真正的意义何在?
首先,书就像是教练,必须由他教会你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你再持续去练习才能内化这些技巧,将之成为自己的习惯,英文变得越来越好。好比你要提高投篮命中率,如果没有教练一开始演示正确的投篮姿势,你乱投一气,投好几个月也不会提高命中率。再比如游泳,没有教练一开始教你正确的泳姿,你乱游,也是不可能提高速度的。所以这本书扮演着你最开始的英文教练的作用,为你演示正确的手型和姿势,如果这个基础打不好,以后自己胡乱练习,就很有可能出现上述的发音错误,而且难以改正。
然后,学习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立竿见影地提高你的听力,很多时候你听不懂英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个音你读的就是错的,在你脑中的记忆里,这个音和标准音是难以对应起来的。这个时候,必然导致你要么听不懂,要么理解力差、反应慢,最离奇的会造成“我感觉好像每个音都听懂了,但是合在一起就听不懂了”,这都是因为你脑海中记忆储存的英文发音和录音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样听力怎么可能变好?
Dr.Krashen亲自推荐,Dr.Jeff McQuillan开发的ESLPOD(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Podcast)(英语学习播客),非常合适英语中级学习者。
何为Podcast?
Podcast是一种基于苹果公司的iTunes软件传播的网络广播,在国外非常流行。各大广播公司都会定期发布自己的Podcast,其音质和资源比radio(广播)要丰富得多。里面有个教育频道,一直以来在教育频道中排名第一的就是ESLPOD。
何为ESLPOD?
ESLPOD图片商标
的英语学习播客(Podcast)一直在Apple iTunes商店的英语语言类播客中排名第一,深受世界各国英语学习者的喜爱,也广受英语教育机构赞扬。自2005年开播以来,听众已经遍布全球各地,达数百万人以上。
这个播讲类材料由南加州大学Dr.Jeff McQuillan带领团队编辑制作,8年来,面向全世界提供免费的英文教学广播——Jeff博士本人既是团队领导,也是节目的首席主播。
每期的播客自成一课,每一课全长大约20分钟,一般每课的模式是:
o 一开始先是简单介绍这一课的内容主题。
o 之后是Jeff博士专门编写的一小段慢速的对话(男女双人对话)或故事,为1~3分钟。
o 然后,Jeff博士会用非常缓慢的语速对这段小对话或者故事进行讲解,这也是每一课的主体,播讲的录音在10分钟以上,讲解的重点主要是句子中的重点词汇、习惯用法以及文化习惯等,融入了美国文化、习俗俚语等知识,既实用又有趣。
o 讲解完毕之后,节目会以正常的语速把开头的对话正文重新播放一遍,帮助听者在已经对内容熟悉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听力能力。
到目前为止,ESLPOD已经出了800多期,选材非常丰富,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活、商务、人情、娱乐、旅游、购物、健康/医药、交通以及餐饮等,而且每一期主题都有所不同,全部都是最鲜活的生活语料,和大家平时见到的情景对话书完全不同,这和Jeff博士本身的深厚语言功底和丰富的ESL教学经验是分不开的。
ESLPOD每一期都提供极其地道、我们在课本上学不到的英文表达,因为它独特的课程设置风格(慢速朗读,慢速讲解,快速朗读),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从慢速英语向快速英语过渡的完美平台。个人感觉比VOA Special English(VOA慢速英语)要好用很多,而且它的词汇量也非常丰富,大约是6000个常用的英文,比VOA慢速英语始终局限在3000个以内的词汇量要丰富得多。
但是ESLPOD课程并不是毫无缺点的,因为是广播式的英文,所以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而且不容易量化自己的学习效果,感觉好像一辈子都要学习这个播客一样,而且800多期都听完也实在要花费太多时间,也让学习者不知道什么时候算学完,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个时候,我们推荐你使用系统化的教材来学习——ESLPOD团队出版了几本系列教材,注意是系统的教材而不是现在出的几百期没有系统的广播。
打开他们的官网,你很容易就能找到他们的收费教材,其中对我们比较有用的是以下几本:
o 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美国简介》)
o A Day in the Life of Jeff(《杰夫的一天》)
o A Day in the Life of Lucy(《露西的一天》)
o Interview Questions Answered(《面试问题回答》)
o English for Business Meetings(《英文会议》)
o Using English at Work(《工作常用英文》)
看名字就知道每本书相对应的主题。虽然在网上都有盗版的书籍下载,但我们还是强烈建议大家尽量购买正版书籍来学习和使用,因为只有买来的才能保证你好好珍惜,认真学完,而不是下载完了扔到硬盘里睡大觉。
(1)ESLPOD六本教材简介
本教材按照种类划分,可以分成3大类,下面我们来对每本教材稍微详细地介绍一下:
第一类:学术类
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美国简介》)
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本书共100个音频,每个音频8分钟左右,由Jeff和Lucy两位老师穿插播报,播报模式很统一。前6分钟是慢速内容,后两分钟是常速的内容,两部分内容一模一样:虽然名为常速,但其实也是很容易的,只比慢速的快一点点。慢速用来仔细模仿跟读,使正确的发音深入骨髓,形成习惯,快速的可以挑战下你的听力口语能力,努力跟上。
教材文本共200多页,是整个系列教材中最厚的一本,一本书相当于其他两三本的内容,内容结构很简单。与其说这本书是美国简介,不如说是美国常识100问,每个音频就是讲一个问题的答案,100个问题涵盖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这些介绍,并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些所谓美国小常识之类的无聊问题,什么美国天气如何啦、美国人一般吃什么东西啦之类的,Jeff博士选取的问题,都是最根本的、你必须了解的东西,我们节选前五个问题举例说明吧。
o What is the supreme law of the land?(美国本土的最高法律是什么?)
o What does the Constitution do?(美国的宪法主要用途是什么?)
o The idea of self-government is in the first three words of the Constitution. What are these words?(宪法中前三个字就提出来“民主政府”的概念,请问是哪三个字?)
o What is an amendment?(什么是宪法修正案?)
o What do we call the first 10 amendments to the Constitution?(我们把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称为什么?)
整本书涵盖了美国的政治制度、法律、经济、地理、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而且课程设置非常棒。全书分成100课,对应的是100个音频,每一课都有附带的glossary(词汇表)。这个glossary也排列得非常完美,全部都是英文解释英文,对于培养直接的英文即时反应能力和英语语感的帮助特别大。本书比较适合英语专业或者需要去美国留学的同学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美国常识扫盲的作用,但对美国的情况不太感兴趣的同学就不是特别适合了。
第二类:生活类
A Day in the Life of Jeff(《杰夫的一天》)
A Day in the Life of Jeff
A Day in the Life of Lucy(《露西的一天》)
A Day in the Life of Lucy
一本是男生的一天,一本是女生的一天。课程设置的目的很简单:Jeff博士在前言中说的,to teach you everyday vocabulary, from getting up in the morning to going to bed at night,教会一个普通人每天都要遇到的场景和场景下的词汇与表达法。从每天的起床开始,讲到一天结束,上床睡觉,中间遇到的任何场景下设计的表达法都会进行细致讲解。课程分成三个部分,慢速的课文朗读,然后是针对课文里面难点单词和短语的讲解,最后是常速的课文朗读。
A Day in the Life of Jeff一共有10课,共3个小时,讲述的是Jeff的一天,里面的单词对男生来说非常实用,都是你平时在课本中难见到、看美剧又不太会注意到的,比如说洗手间的水槽sink、漱口gargle、牙线floss、洗完头发的漂洗动作rinse、电动剃须刀electric razor、一次性刀片disposable blades、腰带扣buckle等。基本上学完了这本书,和男生平时活动有关的表达方法就都会了。
A Day in the Life of Lucy格式和内容都和A Day in the Life of Jeff类似,但是单词主要是关于女孩子的生活,比如说吹风机hairdryer、卫生棉tampon、护发素conditioner、泡泡浴bubble bath、睫毛膏mascara、眼影eye shadow、刘海bangs、连裤袜pantyhose等。
这两本书编排得非常棒,而且非常生活化和实用,建议想要提高生活化口语的同学购买这两本。
第三类:商务类
A.Interview Questions Answered(《面试问题回答》)
Interview Questions Answered
这本是我见过最好的有关英文面试的教材,全书共80页,目的就是to teach you the English you need to know to have a successful interview(教会你有关英文面试的一切)。书里面涉及的问题都是英文面试中最常见的问题,全书一共有三个音频,共分成了6课。每一课分成了4个部分:首先,本书会提供给你一些很重要的tips(小提示),来怎么回答这些问题;然后,录音会提供给你两个比较好的针对问题的回答例子,这些回答都是使用他们提供的tips来成功回答的,每个范例都是用慢速朗读一遍;接着是Jeff博士针对每个回答的重难点语句和生词讲解;最后是常速地把问题答案朗读一遍。每一课都有对应的PDF,包含了所有的tips、所有的生词表以及讲解录音的全文。
书中提到的面试六大问题包括:
a.Tell me about yourself.(自我介绍)
b.Why did you leave your last job?/Why are you looking for a new job?(为什么辞去你上一份工作?/为什么要找一个新工作?)
c.Why do you want to work here?(你对我们这份工作的意向度如何?)
d.Where do you see yourself in five years?(你5年内的职业规划如何?)
e.What are your strengths?(你最擅长什么?)
f.What are your weaknesses?(你不擅长什么?)
这六大问题确实是HR面试时最常用的六个问题,每个问题书中都揉碎了细细讲述。这本书特别好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像任何一本所谓的“商务英语”书籍,纯粹是为了教英文而教英文,它的tips教给你的不是英文,而是谈话技巧和说话策略,来帮助你顺利回答好问题。它提供的面试问题回答范例,都是最地道的英文表达,而且也是非常好的参考范例。这些内容国内没有任何一本商务英文书籍提及过,商务英语老师也没教过——大部分老师都没有在商业公司工作过的经验,其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去面试。
从这本书里也可以学到很多跟商务有关的词汇,比如说大学专业major in、实习internship、高效effectively、结果导向resultoriented、考核evaluation等。
另外问大家一个问题,面试时说自己成绩优秀怎么说?
很简单,“I excelled in all of my courses at school”就行了。
但正是这些很简单的句子,很多人都不知道,导致面试时言不尽意。
B.English for Business Meetings(《英文会议》)
English for Business Meetings
这本书共10课,共121页,算是《面试问题回答》那本教材的扩展。这本书中对商业词汇和短语用法收录得更多,设置的目的就是让你学会各种正式和不正式的商业场合词汇。每一课都有三部分:首先是慢速朗读课程内容;然后是慢速地讲解这段话中的重难点和生词;最后是常速地再把课程朗读一遍。这本书特别好的地方还在于,每一课的meeting录音都有两个版本——正式版和不是特别正式的,可以让大家对不同商业场合下的用词得到最好的理解。
这本书明显是Jeff博士赚了钱、有了充分的经济实力后所作的高水准作品,但相对课程难度也高了不少。课程编排非常合理,而且录音质量非常好,聘请了专业的录音者而不是Jeff博士本人来录制meeting录音。
书中提到一些单词,比如评估assessment、潜在市场potential market、创新innovative、目标市场target market。它把职场中的表达都分成了formal(正式)和informal(非正式)两类,讲解录音非常用心,教材也都有glossary。
C.Using English at Work(《工作常用英文》)
Using English at Work
这本书可能是三本书中最简单的书了,一共10课,目的是教会大家寻常职场中的常见英文。每一课有三个部分,首先是一段慢速的职场对话,然后是Jeff博士对这段对话的慢速讲解,最后用常速把刚才的对话再播报一遍,这是最典型的ESLPOD的模式。
这本书最闪亮的地方在于,和我们寻常见到的商务英语书不同,它没有任何的cliche(陈词滥调),目录就说明了一切:
Lesson 1-Arriving at Work(第一课——上班)
Lesson 2-Checking Mail, E-mail, and Voicemail(第二课——收发邮件)
Lesson 3-Attending the Morning Meeting(第三课——参加早会)
Lesson 4-Working at My Desk(第四课——案头工作)
Lesson 5-Taking a Break and Eating Lunch(第五课——休息下,吃个午餐)
Lesson 6-Having Computer Problems(第六课——电脑故障)
Lesson 7-Scheduling a Meeting(第七课——预约开会)
Lesson 8-Meeting With the Boss(第八课——和老板开会)
Lesson 9-Leaving Work(第九课——下班)
Lesson 10-Socializing With Coworkers(第十课——和同事社交)
看到了?它的10节课全部都是按照一整天的工作流程的时间顺序来设计的,虽然不可能囊括你所有的工作用语,但是全部都是最实用的表达法,学了一课立刻就可以用的!比如说:card reader读卡器、parking spot停车位、spam垃圾邮件、stapler订书机、paper clip曲别针、scan扫描等。看到这本书的glossary,你就能感觉得到一种浓浓的典型的职场白领味儿了。
(2)ESLPOD六本教材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合理地选择书籍,你要明白,3个月内你是不可能把上面的6本书全部学完的,勉强学完效果也很一般,而且你的钱包也承受不了6本书的价钱,总共要180美元哪!根据我上面的分类,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来选择这三类教材,三大类教材的长度和内容是差不多的。
例如,针对职场人士工作的需要,使用商业类的那三本教材最佳。试拿Interview Questions Answered举例说明如何最大限度地优化自己的学习流程:
A.首先不要看教材文本,花上两三天时间,仔细地把全本书的音频听完。放心,Jeff博士讲课非常细心,生词都一个个拼写出来,绝对不用担心听不懂。如果不是因为生词原因而听不懂,听的时候绝对不要做别的事情,要拿出笔记本,做好笔记。
B.初步听完后,开始读教材,花个3~4天的时间,对照着笔记把教材文本里面的生词短语之类的都搞定。
C.之后开始进行跟读的练习,每天跟读多少的量、多长时间要自己安排,以能接受为准。
跟读练习是我们这里的重头戏。我建议大家最好对教材全文跟读,不管是讲解还是单纯的课程录音,对形成你的语感帮助都很大,在你定好了每天要跟读的量之后。一般意义上的跟读分成三种方法:
o 丢开课本,播放一句,暂停,然后跟读。如果跟不了,倒带反复。
o 翻开课本,不暂停,跟着录音反复朗读,一气呵成。
o 丢开课本,不暂停,跟着录音反复朗读,一气呵成。
在你听完全课,读完PDF之后,进行第一种办法的跟读其实是很容易的,这也是不留死角的真正的听力练习办法,每一句话都练到纯熟无比,对英文的发音、腔调和节奏都能深入内心。完成了第一种跟读后,就要练习英文的整个流畅度,也就是照着书不停顿地跟读。熟悉到一定程度后,就是不看书的跟读啦。
举个例子,对付每天要学习的内容,你可能要花15分钟时间,完成第一种方法,然后你可以进行第二种把课文跟个六七遍,最后你可以使用第三种方法跟读三四遍。
如果在电脑上跟读,我们推荐KMP播放器,方向键一键可以倒退5秒,空格键可以暂停,比任何复读机播放软件都好用。
D.一定要注意复习!
复习只需要把以前学过的课程使用第二种或者第三种跟读方法跟读几遍就可以了,但复习的次数和学习的流程应该如何监控呢?
还记得我们的复习表格吧,现在就是打印复习表格的时候啦!按照上面的日期,到达那个时间点,每天先把需要完成的复习任务完成,然后再把每天需要学习的新任务搞定。
学好的标准和复习方法也有关,当你能够熟练地把每一课的快速对话部分都轻松跟读下来,说明你已经把这一课吃透了。
E.把上面的步骤搞定之后,我们这里有个选做的练习,双法宝练习——听和录。
当你把一课模仿到还算不错的程度,选择其中的慢速英语对话,把MP3裁剪下来,自己对着文本朗读,用手机录下来,然后把原音MP3放手机里面,平时零碎时间就听这两个音频。
听9次左右就能发现明显的不同,然后重新录,再听9次,每听一次都能感到不同。慢慢地,英文节奏和你个人的发音节奏就渗透到你的身体和脑海中。一段慢速英文对话音频录和听可能要两到三天,自己觉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录下一课。
当然,这个是选做的练习,如果有成为播音员梦想或者想成为口译员的同学,那么这个练习是必做的!
如此这般搞定完一本书之后,进入下一本,合理的时间规划和表格流程监控,可以在3个月内学完商务的三本书。
需要注意的是,一开始跟读的时候,肯定会挫折重重的,但是咬牙坚持下来,以后的学习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你可能需要一个半月才能把Interview Questions Answered跟读完成,但是可能半个月就能搞定下一本了。我的很多组员都来信说,他们从一开始的跟读慢速都觉得舌头打转肌肉抽筋到最后常速、快速的英文都能毫不费劲地流利跟读了,感觉进步真的是一日千里。
比如下面这位:
小站的Dallas来信说:
我学的第一本ESLPOD教材是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每天两个音频,没有到可以背诵的程度,但是可以shadowing,就是录音在我前面几个单词我就跟着读,有时候记不得了就把录音提前半个句子。刚开始的时候,两个音频需要一个半小时甚至两个小时搞定,读到第60课的时候就在一个小时左右了。
我个人觉得刚开始的时候是要有一个花费长时间磨舌头和习惯文章逻辑的过程。一开始真的蛮痛苦的,一个句子反复读不顺,有时候单词发音也不准,于是就停下录音反复地读。还好我坚持下来了,读到后面搞定一课的时间减短之后还是蛮开心的。有明显的感觉就是在日常跟同事对话的时候,如果心里想好了说什么,就可以很顺利地说出来(以前会结巴),停顿、断句什么的也有了初步的感觉。
要达到心里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高级的EP,奶爸说是“听力地狱”,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哭着也要坚持下来!因为只有这样最后才能笑!
关键是耐心和坚持。
开始学习的时间还不算长,当然无法跟小站里面长篇的经验比,写这个完全是为了表达对奶爸的感谢!能够无私地提供这么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真的是太了不起了!谢谢!!我会坚持下去的!!
(3)本小节答疑
Q 请问我做听写可以吗?
A 听写是一种极度低效的学习方法,强烈不建议作为学习的主要手段,应该先大概熟悉一下学习的内容,然后逐字逐句地跟读,这样才是你自己的,才能对英文有最迅速的反应力。如果你听写,最后还是绕不开跟读这一关,强烈不推荐。
Q 我学好的标准是什么,要把这些内容都背下来吗?
A 学好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可以用第三种跟读方法,把录音流利地说出来就行了。至于背诵,一般这种意义上的背诵叫作rote learning,即无意识地死记硬背,这是英文学习的大忌。在学习初期,绝对不要试图去背诵。根据我的课程方法安排,跟着Jeff博士仔细跟读反复模仿,任何一个知识点和细节,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就吸收到你的脑中,沉淀在你的脑子里,根本不需要强制性背诵,只要你做到跟读流利就行了。
Q 讲解录音非常长,可不可以不跟读,直接朗读每期的慢速快速的课文录音?
A 可以,但我们建议,在你学习新课的时候,最好能逐字跟读课文所有的录音(包括朗读和讲解录音),这样对你的英文提高最大。以后你复习的时候,如果觉得浪费时间,那么只需要跟读单纯的课文录音即可。
Q 不自觉地想把这些东西背下来怎么办?
A 单词和短语如果你一定要背,可以背,但是把全文背诵,真的没必要,因为我们推荐的所有书籍,都是有讲解的。虽然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的讲解是针对问题的回答而不是英文用法的讲课,但全部都是用讲解来帮助你做到一个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性输入),相当于你花了极少的钱,请到了最厉害的外教来给你上课——国内没有几个外教是语言学家还有PhD学位的,如果只是简单地背诵,而不是彻底地把书跟到熟练,那么真的是很浪费的。
以上的任务,每日2个小时,3个月搞定,英文就开始流利起来了。完成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中高级课程的学习了。
由于在模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连读问题,尽管在中级这个阶段,连读相对来说很简单,自己大声地听和模仿是可以搞定的,但是为了成功进入下一个环节——听力大荒野的良好衔接,我们这里给出一个比较傻瓜式的英文连读弱读的指南,供大家参考。因为是文字材料,无法诠释得非常精准、具体,还是要请大家记住这些小诀窍,平时自己多听录音体会,或者听了一段时间录音积累了不少疑问后,再来翻开这些小诀窍一一验证。
(1)基础篇:比较难发的音
A.美音的R怎么发
赖世雄老师有详解,可以暂时参考他的说法,但是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如果你不知道R音怎么发,或者觉得卷舌很恶心,那么可以不发,这个丝毫不影响你的英文好听和标准程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自以为是地把每个单词都加上了R音,比如because(因为)一定要读成/bi'k?rz/,famous(著名的)一定要读成/'feim?rs/。
这些不能算是“英文口音”中可以接受的范畴,而是“发音错误”!不可以接受的!我们平时又没有认真仔细模仿听录音的习惯,看了几部美剧卖弄几个小句子就得意扬扬地什么单词都乱发卷舌音,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发音方式,必须加以改正!
基本原则就是:如果单词中没有R这个字母,就绝对不要发卷舌音!反过来,如果有R这个字母,可以发,也可以不发。
如果你记不住,那么可以把卷舌音R统统省略,这样最容易,因为波士顿和新英格兰地区的居民,不少人都是这么发音的。你听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和肯尼迪总统的演讲,也会感觉他们的口音和现在的流行美语圆润的感觉完全不同——整体元音是美式松松垮垮的平易感觉,但是大部分的卷舌音R都被省略掉。既然母语人士可以这么发,那么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发音方式,不发R音,是最简单有效发音矫正的第一步,而且也是标准正确的发音。
再强调一下,如果单词中没有R这个字母,就绝对不要发卷舌音!如果记不住,那么以后说话时,不管R在单词中间还是单词结尾,统统省略,不要发卷舌音,最容易!
B.发好L音和N音
L音在开头还好发,但是尾音就搞不定,因为汉语里面没有这个辅音,尤其是little这个单词,能读对的不多,world跟word、girl跟goal能读出区别的人,也不多。根本原因是尾音L发得不对。
如何发这个尾音呢?L音不管是开头音还是结尾音,都要求你舌尖抵住上颚发出来,文字描写比较抽象,大家可以说little, Kyle, title, world来试试。但是词首音,并不是跟中文中的“啦”的开头音类似的,词首音的L发音口型跟词尾音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也是要翘舌,轻抵触上齿龈的,大家可以听上面推荐的赖世雄老师的课程仔细体会。
至于N这个音,口型和L一模一样,但是气流从鼻腔里面出来,鼻音嘛。
C.发好长短音/u/和/u:/
u这个音,分成了长音/u:/和短音/u/,长音很容易,直接发长音没事儿,短音就麻烦些。
先讲个笑话,foot和food这两个单词不是靠/t/和/d/区分的,而且靠/u/和/u:/区分的,如果你读错了,就会闹笑话。
我的外教去香港旅游,大家知道Hong Kong foot(香港脚)很出名,他吃饭时,服务员问他:“How do you think about Hong Kong foot?”
外教大惑不解,问:“Hong Kong foot?”
侍者回答:“Yes, it’s delicious!”
外教吓呆了,说:“It’s smelly!”
末了才知道,原来服务员是把香港菜Hong Kong food说成了香港脚Hong Kong foot了……
请记住,美音中的短音绝对不是把长音发短了!音色有本质的区别,把短音拉长还是跟长音完全不同,我来教大家一个小诀窍,/u/这个音要噘嘴,把嘴唇卷起来,然后喉咙发“饿”这个音,就是/?/音,这个音被称为schwa sound(中元音)。几乎所有的英文单词都会出现这个音,但是请注意,短音/u/,要先噘嘴,然后喉咙口发近似/?/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听老外讲good时常常听到的是更类似/g?d/,而不是我们以为的“古的”。
D.区分好/i/和/i:/
同样,不是长短的区别,/i/发的是类似军训时喊口号的声音。短促有力的/i/,而不是“衣服”的“衣”;/i:/相对简单,拉长即可,和中文的衣服的“衣”很接近。
可以试试hit和heat、ship和sheep, lick和leak等词语比较练习。
(2)进阶篇:在语流中的发音现象(教科书上一般很少认真讲)
普通话讲究一个字正腔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把每个音都发得清清楚楚,英文却夹杂了大量的连读和弱读在里面,这些给我们练习听力都造成了大量的困难。
这里也顺便提一句,请大家不要再用所谓的加速软件去练习听力了!英文理解力和速度无关,和你对语言的熟悉度有关,而且因为英文的语流特点,你把慢速英语加速100倍也还是没有连读失去爆破,听起来还是和快速英语不一样,不要再浪费时间找这种没什么用的加速软件了!
下面,我们就简略讲讲笔者自己的学习心得,文字的表述能力固然有限,希望大家只作为一个参考,个中微妙,还要靠自己参照本章推荐的教材和方法,反复练习体会才好。
A.失去爆破
英文的爆破音共三组:T和D、K和G、P和B。
通常的语音书中习惯性分成浊辅音、清辅音等,规则也是一大堆,什么爆破音相连,前一个音不发保持口型等。我们这里讲得很简单:“凡是出现爆破音结尾的,不管下一个单词是什么音开头,统统不发出声音,只简单停顿0.1秒。”
Sit down.(坐下)
Doesn’t matter.(别担心)
我个人建议,在学习初期,只要是单词末尾出现爆破音的(tdgkpb),最好都不要发出来,尤其不可以爆破音重读。/it/读成/it?/,这样就会多出一个音节,这样在模仿时就会远远跟不上美剧或者MP3原音的速度。
打个比方吧,我大学时的室友看过《刺客联盟》这部电影,里面最后一句,很酷,是What the fxxk have you done lately?
可是他模仿出来就完全不酷,因为他喜欢把what的t重读,就变成了:Whatta the fxxkka have you done lately?多了一个音节,也很不流畅,就完全没有原音的酷劲儿了。
而what,几乎在所有情况下,都只读成/w?/, /t/音几乎完全被省略掉了。
所以注意:“凡是出现爆破音结尾的,不管下一个单词是什么音开头,统统不发出声音,只简单停顿0.1秒。”
B.注意at的读法
at大部分时候不读成/aet/,而是读成/?t/,所以look at这个高频出现的词,都是读成/luk?/。因为这个词出现频率非常高,所以特别提出来强调下。
C.美音中的音变,也就是所谓的浊化现象
这一点,以T、D字母结尾现象最严重,也是造成严重听力困难的大难题。但其实很简单,记得两个规则就够了:
a.T在末尾,如果是要连读的话,即下一个单词以元音开头,那么绝大部分情况下,T是要浊化成D的。
比如说美剧《老爸老妈的浪漫史》中Barney的经典台词:exhibit A,那个exhibit末尾的/t/不读/t/,读/d/,所以就变成了/ig'zibidei/,不信可以去剧中听听。
再比如EnglishPod中有一集女主角对男主角说:Pick me up at eight? At eight之间有很明显的连读,是/aedeit/的感觉。
b.T在中间,一般情况下也是读成D,准确来说,是读成近似于D的音。
比如,better其实读成bedder,butter读成budder,bitter其实是读成了bidder。
D.H音的省略
这个一定要注意,以H开头的单词,很多时候跟前面的单词连读会把h音省略点!比如,For him,读成forim,tell him读成tellim,tell her要读成teller。
E.美音中的连读规则
其实很简单,只要是前一个单词末尾是辅音,后一个单词开头是元音,原则上就可以连在一起(当然有例外)。规则说得很容易,但是要扭转国人字正腔圆、每个字都要发清楚的语言习惯却很难,只能靠不停地模仿原音来纠正,限于篇幅,在这里就不举例了。
以上即是我们列出来,一般比较常见和不太容易搞懂的发音现象,其他比较难的比如说N是个消音器,前面的T都要省略等规则,暂时来说不太需要搞懂,按照上面给出的tips按图索骥,听力可以立刻提高一大截。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所谓的现象,都是好事者总结出来的,美国人自己却没有注意过。因为在自然语流中,这些现象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所以绝对不要死搬规则、墨守成规,学习英文的自然发音感觉。最重要的还是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去模仿和跟读,而不是按照字典音标和眼睛看到的纸面剧本来中国式发音——否则节奏绝对跟不上,天底下并没有百分之百适用的规则。
比如说,Haven’t Met You Yet(《还未遇见你》)这首著名歌曲,由加拿大爵士乐天王Michael Buble演唱,这首歌有两个版本,一个原唱,还有一个是美国偶像集体合唱版本。Michael在唱的时候,是按照失去爆破的规律,唱成了haven’t /me/ you yet,把met中的t省略了。而美国偶像却是按照t和you链接连读,唱成了haven’t /met?u/ yet.你能说谁唱错了吗?他们都是母语人士啊。
所以,任何规律,只能参考,最终目的还是提高中级的听力,让大家像听汉语一样,接触英语的时候,轻松自如。
事实上,这并不容易,因为东方语言语音系统和英文完全不同,一个德国人学英文的难度要远远小于一个中国人学英文。如果没有听力能力,其他语言能力便很难培养好,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汉语的语流特征尽量抛弃,把自己当作一个新生儿,好好努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生病请假条带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