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在原来的学校读昆明高三复读学校,怎么办呐

关注高考帮公众号
(www_gaokao_com)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每晚名师在线答疑
面包校园APP
大学生必备APP
& 一位考生的苦恼:被三本院校录取 可我不想去读
  距离大学新生入学的时间已经过去1个月了,然而随着国庆节的结束仍然有很多学生徘徊在复读与录取的边缘。部分民办高校、高考复读学校、三本院校以及中职校的招生仍然没有结束。由于去向选择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在不同选择之间&摇摆&的周期明显延长,由此给高校正常招生带来了新的冲击。
  高中毕业生摇摆期明显延长
  根据北京高招工作计划,全市高招工作在9月16日结束。时隔近一个月,记者在一所民办高校内看到,学校面向新生报名咨询的办公室依然在运转。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民办高校和职业学校的生源出现摇摆,部分国内一流公办本科院校也出现了生源摇摆。位于北京西三环的一所一本院校,今年有9名新生没有报到。学校有关老师表示,近年来这种情况在一本高校中并不少见。
  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各类办学机构快速发展,生源却相对不足。现在学生高中毕业后求学的选择很多,包括公办高校、民办高校以及各类职业学校。近两年,国外高校也加大了在国内招生的力度。去向选择增多,加剧了考生和家长的观望心理,而国内外招生录取时间的差异也在客观上拉长了考生作出选择的时间。同时,各类办学机构同质化严重,也加大了考生选择的难度。他表示,应对考生摇摆对正常高招秩序的冲击,高校需要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而对考生则需要加强人生规划的培训,引导学生合理选择求学深造的方向。
  三本院校一成招生指标被摇摆考生浪费
  记者从本市多所三本院校了解到,今年放弃录取的考生,占学校当年招生计划的近一成,甚至有的三本学校被录取新生未报到的人数超过百人,超过当年学校招生计划的两成。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招办主任钱峰说,考生放弃录取,高校每年都会遇到。不仅是高职院校和三本院校,甚至有的一本、二本院校也屡见不鲜,直接造成了高校当年录取指标的浪费。钱峰说,从学校了解的情况看,这部分考生表示放弃录取的主要原因是对学校、专业、收费以及生活环境方面有不满。但这部分考生和家长在做出决定前,多数采取手握学校录取通知做备案的办法,最终导致学校失去计划调剂的时间,浪费了当年的录取计划指标。
  首都师范大学招办主任聂晶晶说,部分学生是由于经济原因放弃录取,其中一般而言,北京地区和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弃录情况较少,而云南、贵州地区生源弃录的情况较多。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选择重新复读高考或出国留学而放弃高校录取。近年来,每年弃录考生约占当年学校招生计划的10%,今年有的学校弃录学生甚至达到20%。
  复读学校生源开课后俩月仍在流动
  考生去向摇摆的情况在复读学校也同样出现。北京新干线学校冯建校长表示,每年在高校开学后,复读学校生源也会出现10%的双向流动。原本决定复读的部分学生放弃复读选择上大学,而原本决定上大学的部分学生放弃高校录取,选择重新复读。冯建说,放弃高校录取的学生大概分三类,一类是对部分高校生活不适应;一类是对专业不了解,理想和现实落差大;还有一类是高分低就的考生,觉得不甘心。而放弃复读的学生大概也分三类,一类是学生高考分数较低,对复读效果不乐观;一类是开始复读后吃不了苦,而重新选择上高校;还有一类学生由于明年高考形势不明朗,而选择放弃复读就读高校。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招办主任钱峰说,理解部分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出路,但希望这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自己的承诺负责,对其他考生负责。他说,所有考生学校在录取后都与家长和考生本人电话确认,但部分家长违背承诺,且不及时与学校沟通,最终导致学校招生计划的浪费,而其他考生则失去了相应被录取的机会。
  推荐阅读:
(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2017年2018年
高考关键词
高考期间全程陪伴-备考、真题、估分、查院校、选专业、报志愿,尽在高考帮。扫我→
打开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聊高考学校转型之路:她送走最后一批旧体制下的高三学生
8月25日上午,在北京十一学校2016教育年会的圆桌论坛上,来自新疆克拉玛依第一中学的赵凤芳做了《走向理想的教育》主题分享,收获不少人气,并获得在8月26日的主论坛再次分享的机会。克拉玛依第一中学三年前开始与北京十一学校合作办学,并在彼时开始了学校的转型之路,全面借鉴十一学校的设立学部、取消行政班、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等管理及教学模式。
学校转型的第三年,已有17年传统教学经验的赵凤芳送走学校最后一批旧体制下的高三学生后,也转入了新的班级,开始了新型的教学及管理工作。短短的时间里,赵凤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新旧教育体制对比之下,她有诸多感慨。《走向理想的教育》正是她感慨下的思考,她觉得现在的自己离理想的教育更近了一步。
(图注:赵凤芳在圆桌论坛上的分享现场)
以下为分享的完整全文:
我想在座的各位特别能够体会我现在的心情,我是从新疆,在你们眼中是那么偏远的一个西域,而且是西域中的一个小城,来到了这里,站在了十一学校年会主论坛的上面,真的是内心充满着恐惧和不安。
但是我又知道,实际上,恐惧和不安是我们很多人的生存现状。作为老师,我们惧怕领导、惧怕学生、惧怕评价。现在改革了以后,又多了一层惧怕,怕落聘。然后我们又在为人师、为人父母之后,又把这种恐惧和不安,自觉不自觉中传递给了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
可能你没有意识到,但是我们想一想,这样的话你有没有说过,“你再迟到就别进来了”,“过评十次,十次作业没交了啊,过评肯定不及格”,“明天叫你家长来”,“你这个分数啊,很难考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那你未来就是穿不完的地摊货,逛不完的菜市场。”这些话无论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演绎它,但是背后我觉得有一种威胁的味道挥之不去。
恐惧会形成另外一种品质,就是仇恨。我们很少有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学校,热爱领导。因为我们觉得他们给了我们很多不公,甚至压制、剥削。也很少有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学校和老师。仇恨学校和老师是很多学生内心潜藏的情绪。
北师大教育学部曾经做过两份问卷。第一份就是,请你用具体的词语描绘下你眼中的学校老师都像什么。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把学校比作监狱、鸟笼,把老师比作了狱长、警察、敌人,把上学视为服刑。我觉得第七个特别有意思,家长像施压的机械,还有一个把家长比作取款机的,也很形象。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学校是属于控制型的,一个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被控制的对象,他怎么可能对老师和学校没有仇恨呢。
(图注:问卷2的统计结果)
第二份问卷是,师生关于好教师的不同看法,通过红色和蓝色线条的巨大差异我们就知道,对于什么是好老师,老师和学生心目中的标准真的是差异非常大。在我们眼中,我们80%的人认为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学生知识的引导者和思想品德的启迪者。但是对此,学生的认同率只有25%。
我们认为“和学生打成一片”不应该成为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但是对此学生的认同率达到45%。在学生眼中,好老师的标准是能够体谅和尊重学生的关怀者,其次是赏罚分明的公正者。
教育是让学生从恐惧之中解脱出来
我在想传统教育到底带给学生怎样的压抑和阴翳,使他们内心如此渴望关爱与公正。这些道理都是为什么?也许我们根本就没有明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学习》中说,教育的目的并非是制造学者、专家和寻找工作的人,而是为了培养完整的男男女女,使他们从恐惧之中解脱出来。
原来,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成为一个完整的、真实的、自由的、智慧的自我。他的心中没有压抑,没有恐惧,没有不安,没有奴性,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努力发现自己并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的人如果能够体现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身上,那就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其实都是为了做自己,也是为了让课堂里的那个学生成为他自己。
我们教书不是为了取悦我们的学生,怕他们在评教时给我们分打低,也不是为了向领导证明我自己,怕他们在聘用的时候不聘我。我们教书是因为我们喜欢这么做,教书让我愉悦,内心获得幸福。学生接受教育也不是为了考取一个好的大学,他是要在你的协助下成为一个完整的、自由的、富有创造力的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我想这就是我眼中理想的教育。
理想教育是看到学生自然、真实的状态
现在我看到了理想教育在向我们走来,或者说我们正在走向理想的教育。
三年前,我的学校,新疆克拉玛依第一中学和北京十一学校联合办学,走向了转型之路。我是在它第三年的时候才进入其中的,但是对于我来说,冲击无处不在。因为那一年我刚刚结束了17年的传统教育生涯,带完了我们学校最后一批老体制下的高三毕业生,直接进入了新体制下的高三。
或许在旧的体制下,我们把很多反常的行为都已经见惯了,习以为常了,反而认为那些就是正常的。以至于我们忘了正常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进入到新的年级之后,真的让我意识到了正常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学生真的带给我非常多的冲击。
有人这样说,观察一个女主人是不是真的爱干净,你得去看他们家的厨房和厕所。我觉得教育也是这样,真实的教育应该体现在每天都在发生的细节当中,每个学生每天都会参与的行动当中。那些竞赛获奖,或者活动策划,其实永远都是少数孩子在谈,而更多数的孩子,他不能参与其中。这些孩子他们真实的表现我觉得才能够真正代表教育到底每天在发生些什么。
当然我们也会有这样一种意识,好孩子是因为自己本身就好,而不是教育的结果。所以在这里我就不想给大家分享个别学生的突出表现。也不想说那些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我就想表现一种教育的常态。用我所能够观察到的四个我认为比较能够触动到我的教育细节跟大家分享,用我这17年的传统教育生涯的经历来对比只经过了两年的新学校、新老师、新学生,他们之中的变化,我想你们会从中找到一些共性。
第一个细节最感触我的其实就是学生脸上的表情,坦然自若,平视放松。我觉得这就是教育最大的收获。这是所有老师发自内心的关注和尊重才成就了今天这样的表情。
我有一个学生,他每天早上的第一节课都迟到,短则五分钟,长则半小时。你如果问他为什么迟到,他特别认真地掰着手指头给你算,我今天迟到是因为我睡过了,昨天呢,昨天是因为我早上起来肚子疼,前天呢,前天我睡过了。你以为他是个无赖学生,但是你再观察观察,你又会发现他特别的单纯可爱。
我想如果不是所有老师对他的宽容,他早就培养出了一副有罪的目光,卑微又躲闪的表情。这是我们有强大的经验做支撑。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学生表情真的就是,大部分学生脸上呈现的表情就是这样坦然、真实。他的目光是那么真实,信任地看着你。这种目光让你一眼就看到了他的心里。那里放着一句话,我没有撒谎的必要,我不需要担心害怕,我有一群对我无限包容的老师。
第二个让我感觉很奇妙的现象就是,我每天都会面对很多我不认识的学生对我问好。要知道这么多年我都已经很习惯了学生看见你就跟装着没看见,他远远地看见你就算绕远路也要跟你错开,还有更夸张的,他昂首阔步地从你面前经过,故意无视你。他用这样一种方式向你示威。但是我作为一个新老师走在这个学部,走在过道里,走在电梯口,你每天都会收获无数声,认识你的和不认识你的学生的这种问好。课上课下无论你对学生做了点什么,哪怕只是叮嘱了几句话,他都要说谢谢老师。“老师好”、“谢谢老师”成为每个学生每天口中最频繁的词。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还有行动上面的。
我见到的我们的卫生天使是这样的,突然间推开门说,老师今天我要打扫卫生,我从来没见过预约打扫卫生的。我的教室有一个很高大的男生做卫生天使,他每天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拿起喷壶把教室里所有的花都喷一遍,那种感觉就像给自己家干活一样。我说看不出来你还挺细心的啊,他特别奇怪地看着我说,老师,我是这教室的天使。
这就是我们的学生,如果要分析背后的原因的话,我想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个就是他的家教很好。家庭培养出来一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恰巧被我们碰到了,而这三百多个学生,很幸运聚到一块,被我们碰到了。但是我更相信另外一种,他发自内心地尊重你,爱戴你,愿意感谢你。
第三个特别不同的就是约谈。走在这个教室的过道里,你随处可以看到学生和老师在单独谈话,辅导。约谈已经成为这个学校楼道里很独特的一种风景。但是不一样的是,这里不是老师找学生谈话,而是学生找你谈话。学生在老师的约谈习惯培养当中,已经习惯了用谈话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为他们在约谈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幸福,一种被关注的满足。所以久而久之,他们也习惯了用约谈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
我是在接手第二个星期的时候就被学生约谈了。你们其实都想象不到当初学生预约我谈话的时候,我当时内心的恐慌和不安。要知道,在过去我们约谈学生,对学生来说真的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我也是经历了那么多年后,在那一刻我才知道,我们跟学生谈话原来带给学生的是这样内心恐惧和不安。我觉得这是老师的功效。这是老师在用行动而不是语言,用时间而不是用规则,长期地潜移默化当中形成的。
第四个是我感受到的学生身上的那种理性和自主。2月14号情人节那天,正好是放假,我看到班级群里很多学生都在非常热闹地聊天,聊着聊着突然间发出一条链接,内容是第一次做爱要如何如何。真的是非常惊人的一个题目。但是让我感触特别深的是,在四十二分钟的时间里,没有人接话。在第四十三分钟的时候,第一个男生发话了,说你电脑中毒了吗?发链接的女学生还是不太有这个意识,她说,没有,我以为有人用得着。第二个学生回复了她,神经病。最后以这个学生的一句“我错了”,结束了这场聊天。
其实这个班有很多特别喜欢恶搞的学生,但是面对这样的话题,大家都自觉地选择了抵制,自觉地认为不合适。我觉得就是学生之间这种单纯、美好、健康、积极的互动,使得他们自动就辨别出了什么是真善美、假丑恶,使得他们自动学会了对各种各样信息的甄别和规避。开放,最后收获的是理性。我觉得这真的是很意外的一个收获。
学生自由的背后是老师更多的付出支撑
在学校,学部给予学生最多的是自由。你可以选择听老师讲课,你也可以选择自学。你可以选择在教室上自习,你也可以选择在教室外的任何一个角落。你可以选择随时为自己请假,哪怕你说,我觉得很累,想休息半天。
给学生自由,并没有带来我们想象中的混乱和无序。给学生自由恰恰使学生养成了做自己主人的意识,使他们明白了学习是在为自己。所以我们看到了周六我们是不上课的,但是学生从早到晚,一天有九节的自习课,可是他们稳坐如山。我们每次月考前有连续三天的自习课,一共27节,但是学生的反馈还是时间不够用。我觉得这真的是非常大的一个收获,学生最后在这样一种自由当中,他培育出了一种理性和自主的精神。
但是给学生自由是需要付出勇气的。学生自由的背后是老师更多的付出。学生自由的选择教室,哪怕只有一个人一间教室,学校也不会因此将他合并到其他教室。他可以选择在休闲区任何一个角落自习。这就意味着老师们清点完教室的学生,要在休闲区一个一个找到这些自习的学生,然后要确定他在干什么。学生可以选择在家复习,这意味着老师要针对这个学生,制定个别的辅导跟踪计划,并且要不时家访。
学生自由的背后是老师默默的辅助做强大的支撑。这是两年多,八百多天的陪伴,不急功近利,不追求高效,就那么做着、陪着、宽容着,我们终于看到了学生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正常状态。
但是,我想,所有这一切的发生,都不是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今天我们看到学生这样的状态,其实是老师们两年多来陪伴的结果。
扁平化的制度管理给老师松绑
但是老师们又为什么会这样去做。我觉得我们得感谢学校当下的这种管理制度。之前在李亮老师的管理制度当中就看到了这种扁平化的管理。
现在在我们每一个老师的头顶上再也没有那么多的领导对你指手画脚,虎视眈眈。没有人查你备课,没有人查你在岗,你不用今天交那个心得,明天交那个计划。
曾几何时,我们这些做班主任的,每天要面对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后勤各种各样的任务检查的时候,那种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真的就像一个受气的小媳妇一样,时刻准备着一件事情就是,解释。
但是现在,这些部门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服务部门,作为老师,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所以当一个人在这样的教育环境当中,老师感受到辛苦,但很少有委屈。他感受到压力,但是却不感到压抑。当老师不再想着收服学生的时候,学生自然不会想抗争。师生之间建立了最诚挚的一种信任。
所以,我认为啊,当一个人不再是一个被监督者,而是一个主人的时候,他所做的一切就不再是一种应对,不再是为别人,而是出于一种责任,一种自觉。这个时候他就成了真正的教育者,而当一个人他在决定从事教育的时候,他首先应该自问的是,何为教育,他像用一个普通的方式去传授一般的学科知识?他想将孩子加以限制,让他在这个大社会中成为一个齿轮,还是帮助他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完整的人,使他成为这个社会虚伪价值的一项威胁?这是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学习》当中对老师做出的一个发问。
我们已然是被吓大的一代,今天如果我们在座的各位能够认识到,我们还没有成为一个完整而自由的人的时候,就应该意识到我们身上的重任,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自由的、智慧的、富有创造力的个体。他不断地发现自己,并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有一天,让他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可以用很明确而清晰的语言回答我是谁,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用一个角色来回答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欣慰。
理想的教育已经到来,当然,我知道我们做的一切还都是起步,因为,有一句话说,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我们只是做到了最本源的信任、尊重、理解和爱,未来需要我们做的还有很多,要求也会很高。
我们的学校如果在每一个细节之处,都充满了理想教育的味道,我想优秀的教育者就会越来越多,而由此能够受益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多。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杜威说,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没有以外的目的,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再整理,再建构转变的过程,只要我们是教师一天,我们就永远行进在这个过程里。我想,这是唯一的目的。感谢大家的倾听。
点亮万盏灯,照亮求指路,中国首个在线教育慕课系统:EduSoho慕课
/product/mooc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EduSoho开源网络课堂是3.4万家教育机构信赖的网校系统,团队成员10多年开发经验。
重拾学习的乐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阳高三复读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