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科研课题开题前的开题前准备工作怎么写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工作总结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工作总结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工作小结(2012年3月――2012年6月)九陂中学课题组我们课题组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提出研究课题《农村初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于2012年3月初申报,2012年3月底被连州市教育局批准市级立项课题。自申报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展开、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一、 宣传发动,成立中心课题组在学校的组织下,经过学校推荐,成立了一支有一定经验的教师组成课题研究队伍。确定付见光为课题组负责人,徐秋莲、杨绪华、沈惠芳为课题组成员。二、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众多教师的研究热点,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见识稍差,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氛围差,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差。为此,我们确立“农村初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课题组经过讨论研究,确定了课题研究中的重心,预测了课题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实际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并做一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思考,力争积累一些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案例,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最后达到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为下阶段的顺利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三、确定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11、教学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本课题组主要研究备课的有效性和学生预习的有效性。2、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性的研究。本课题组重点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和课堂训练的有效性。3、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 四、明确本课题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运用这一方法调查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的提出、立项、研究作准备。2、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3、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进行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在本课题中,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基础是探讨、论述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本课题中,主要是研究某一个课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五、强化培训,促进教师成长我们知道,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我们一是通过培训抓教育观念更新。组织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及文件,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使教师对小学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有足够的认识,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价值,对课题研究充满信心并热情投入;二是通过教研促进教师专 2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六、存在的问题:实验教师整体认识有差异,致使部分教师还没有明显的行动,还在初期的探索。七、努力方向:1、继续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努力探究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培要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们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题的实施阶段。在准备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和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改正和解决,加倍努力,圆满地完成课题实验任务!课题组3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MY_手机跳转}
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方案和开题、结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方案和开题、结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热&&&&&★★★
【字体: 】
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方案和开题、结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总之,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科研知识和能力的“缩影”。只有重视并认真、科学地做好研究课题方案的设计,制定好开题报告,才能为获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打开成功之门。一句话,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参考文献(略)
案例――《小学数学“数的认识”典型教学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 安徽马鞍山市实验小学& 吴学军&&& 裴振年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为人们越来越关注,它已成为教师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中介。通过案例的分析可让教师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有利于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教学案例研究是发达国家在学校教育、师资培训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方法,它在我国起步较晚,基础教育阶段的案例研究是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才出现的,有关教学案例研究的书籍不多,特别是学科按内容分类的教学案例研究更为鲜见。总而言之,教学案例研究在我国是起步晚、底子薄;缺乏深度、效度;可行性、权威性不大。但现在开始为我国教育界所重视,它十分适合于一线教师的运用,而被学校誉为“真科研”,被专家认为是培养研究型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的最为有效的形式。
新课改以来,我市对教学案例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各学校的课题研究中都少不了教学案例这一载体。我校数学教师在市、区、校的各级教研活动中,大家从“什么是教学案例?怎样写教学案例?…”逐步对“教学案例”一词有了清晰地认识。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撰写教学经验总结和反思教学得失,适时地矫正、调整自己教学行为,为同行间的交流提供了思路和载体。老师们对教学案例的结构、特性、撰写的了解和认识也正逐步趋向成熟。但对案例分系列进行深层面研究,才刚刚开始。且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案例研究上,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其表现在:
(1)大多是教师各自根据自己的教学所得撰写教学案例,随意性较大,研究性不够。
(2)对同类教学案例的比较剖析,深层面的研究还不完善。
(3)针对数学学科的内容,进行分板块的系统性研究还较缺失。
为此,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大教研氛围下,为更好地开展校本研究,推动教研组的教研工作。我们想根据数学学科的内容,分版块研究,这样从下到上所有年级段的数学老师就可以围绕一个内容,有目的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研究,教师之间也有了更多相互交流研讨的题材,教研活动将更为实效。现集中优势兵力,依据教材的内容体系,以小板块“数的认识” 切入,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开展典型案例的研究,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研能力。特申请《小学数学“数的认识”典型教学案例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申请此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数的认识”这一内容教学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完善教师对教学案例的撰写,逐步提高教师对教学案例剖析能力;促使本校数学教师对该教学内容有着较为系统全面地认识;同时了解不同年级段学生在学习本内容时所出现的问题和成效,为他们把握本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借鉴。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发挥学校各数学教研组的功能,以促进学校数学教研。2、,积累教研经验,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自省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
典型即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
案例研究的中心词是案例。教学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
教学案例是以叙事的形式来描述富有深刻道理的教学事件。它具有叙事的一般特征:背景、冲突、问题、活动方式及结果。它展示特定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和效果,包含着具体的处置方式和特有的教学理念,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的:1.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2.案例叙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3.案例的叙述要详细。4.案例具有时代性。5.案例具有有效性。6.案例具有典型性。7.案例不是课堂实录,对课堂信息的摄取有侧重点。
本课题是在“数的认识”这部分教学内容里,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对其共性的内容开展相关研讨,以获取有价值的教学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分析本校数学教师对有关“数的认识”这一部分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水平的现状。
2、整理相关的教学内容,分年级段确立研讨的实施方案。
3、分析“数的认识”同一类型教学案例的教与学的共性和非共性特点,完善教师对教学案例的撰写,逐步提高教师对教学案例剖析的能力,探索总结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和成效,为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供有效借鉴。(本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五、课题研究预计有哪些突破
1、对小学阶段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有利于教师构建一个较为完整地“数的认识”内容体系和教学框架。
2、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完善教师对教学案例的撰写,整理出相关教学内容的教案集或案例分析集。
3、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案例教与学的得失分析,逐步提高教师对教学案例剖析能力,积累教研经验,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自省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
借鉴现有的教学案例研究成果,边实践边研究,在不断总结实践中探索该内容框架下的教与学的策略和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有:
文献综述法:用文献综述法对各年级段的有关“数的认识”教学案例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后在全校数学教师中开展理论学习。
课例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跟踪,对实践活动的教学案例,进行教与学中的问题和成效作共性和非共性分析。
量表调查法:对课堂教学进行前测和后侧,并对其效果进行检测分析。
七、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人员结构:
校教导主任为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组成员有 13 名各年级组教研组长和成员,这样的结构有利于课题方案在校各年级组顺利传达实施。从业务角度看,有市骨干教师2 人(含市教坛新星1人),校骨干教师 6 人,省教坛新星1人。从年龄结构看,既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又有精力充沛的青年教师,有利于课题的顺利实施。
资料准备:
校图书室的藏书,教学报刊杂志都比较丰富,课题组成员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在网上下载资料。
经费保障:
学校提供一切课题所需费用。
八、可能存在的困难和解决对策:
1、运用量表的分析需要理论的支持,在科学性的把握上有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取得各方面的支持,加强沟通交流。
2、对系列案例的剖析诊断,进行理论的提升,特别需要专家的引领和指导。
3、参加课题研究的都是一线老师,本身的工作繁重,再进行课题的研究,有时会感到有心力不足。这还需要我们的老师有更多一点的奉献精神。
九、课题研究计划
人员分工:
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吴学军&& 裴振年&& 唐娟
分年级段进行文献综述:夏敏&& 翟& 萍&& 董莉& 吴学军& 邵中霞& 唐娟
分年级段进行研究方案的制定:夏敏&& 翟& 萍&& 董莉& 吴学军& 邵中霞& 唐娟
分年级段进行研究方案的实施:夏敏&& 翟& 萍&& 董莉& 吴学军 &邵中霞& 唐娟& 何德云& 易本贵&& 叶萍& 梅伟正&& 曹文静
本课题研究资料搜集整理:&& 何德云& 易本贵&& 叶萍& 梅伟正&& 曹文静& 陶建军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吴学军&& 裴振年&& 陶建军
本教学内容分年级段划分:(人教社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见附表一
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0.2)
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对“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对本校数学教师有关“数的认识”这一部分相关数学知识以及教材的理解把握水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实施阶段:(1.2)
分年级段进行案例分析和课堂教学跟踪及教与学中的问题和成效分析。
总结阶段:(1.7)
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
十、成果形式:
典型教学案例集& 研究论文集&&& 研究报告
十一、参考文献:
1、《新课程小学数学评课的理论与实践》 ISBN 7-陈亚明编 宁波出版社 2005年9月
2、《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 ISBN 7-陈清容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
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与基本训练》 ISBN 7-305-04560-8金成梁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10月
4、《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ISBN 7--X/ G?279陈亚明著宁波出版社 2004年8月
5、《小学数学教例剖析与教案研究》 ISBN 7-/ G?2936沈丹丹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年6月
&&& 附表二:
&&& 对本校数学教师有关“数的认识”教学方面的调查问卷
&&& 老师,您好!下面所有的问题只需要按自己的理解回答即可。如果对某些问题非常陌生,可以不做回答。不必署名,但希望得到真实的结果,谢谢您的合作!
&&& 1、有人说:数字符号“0”就是表示“没有”和“起点”。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2、你认为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为什么?
&&& 3、一位老师教学“7的认识”时说了这样一句话:“7的前面是6.”你觉得这句话有没有问题?
&&& 4、古人试图把全体自然数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最本质的数,叫“质数”;另一类是非本质的数,叫“合数”。现在为什么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 5、一年级的准备课“数一数”内容简单,针对现在的学生还有必要上吗?
&&& 6、根据你的教学经验,你认为“认数教学的结构有哪些方面”?
&&& 7、0是自然数的倍数吗?0有倍数吗?
&&& 8、0是偶数吗?最小的偶数是几?
&&& 9、21%与0.21的意义是否一样?说明理由。
&& &10、你认为“分数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 11、0/2& 2/1& 0.1/2& 2/0.1都是分数吗?
&&& 12、小数末尾的“0”有实际意义吗?
&&& 13、为什么将“负数”编进小学教材?你认为这样编排好吗?说明理由。
&&& 14、你认为应该如何把握好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要求?
&&& 15、教材对小数意义的阐述你是如何理解的?
&&& 16、 用0, 1, 3, 5组成的最大三位小数是多少?
&&& 17、60以上包括不包括60?
&&& 18、根据你的教学经验,“数的认识”有关内容哪个章节最容易教?为什么?
&&& 19、根据你的教学经验,“数的认识”有关内容哪个章节最难教?你认为“难”的原因是什么?
&&& 实验小学数学教师有关“数的认识”教学方面问卷调查分析
&&& 一、试卷问答情况:
&&& 二、试卷问答分析:
&&& 通过从以上22位数学教师的问答情况,可以看出:
&&& 1、问题回答集中在50%以上的题是第1、2、3、4、5、7、8、9、10、11、12、13、16、题。这些大都属于数学基础知识题。不予回答占比大的题是第6、14、15、17、18、19题。这些大多是有关教材的编排结构意图题。
&&& 2、对同一问题,观点不同差异较大的题有第1、2、3、4、7、8、10、11、13、15、17、18、19题。只有第9、12、16题的答案集中率在95%以上。
&&& 由此,我们初步分析我校的数学教师:
&&& 1、对有关的数学知识题的解答优于对教材编排的分析和理解。
&&& 2、对数学的一些概念性问题大家理解不一,不是十分的清晰。
&&& 3、部分教师对某些数学知识点理解有误,对有些教学中的要点也困惑不解。
&&& 4、对“数的认识”的知识结构及教材的系统性编排意图不是十分的清楚。
&&&&&&&&&&&&&&&&&&&&&&&&&&&&&&&&&&&&&&&&&&&&&&&&&&&&&&&&&&&&&&&&&&& 2010.3.
&&&&&&&&&&&&&&&&&&&&&&&&&&&&&&&&&&&&&&&&&&&&&&&&&&&&&&&&&&&&&&&&&&& 课题组
撰写结题报告的要求和方法
&&& 撰写结题报告是科研课题进入总结阶段,其主要任务有:检测最终的教育效果;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收获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鉴定研究成果;研究和部署成果的传播与推广;申报有关部门的评优评奖工作等。其中的重中之重是撰写《××课题的结题报告》,它是一项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是该课题研究成果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上级主管部门和专家为课题研究成果做鉴定的主要依据,通过鉴定后又是参与评优评奖的成果主件。
&&& 结题报告的主要特点:一是学术性,是专业性很强的报告,要紧紧围绕研究课题的成果来写。它不是一般的工作报告,那些与课题研究虽然有关的工作,如领导重视、组织严密、制度健全、物质保证等内容,因为没有学术性,不必写进结题报告中来。二是概括性,是对课题研究和研究成果高度概括后的产物,因此不能写成流水帐,不必要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成果都写进来。
&&& 撰写结题报告以前,要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
&&& 成立一个2~3人的写作小组,由课题组长和研究中的骨干教师或少先队辅导员组成,承担撰写结题报告的任务;
&&& 查阅课题研究以来积累的重要资料(如调查报告、论证报告、研究方案、中期报告、阶段成果等),熟悉和反思研究的全过程;
&&& 通过调查、观察、测验、评定、作品分析、收集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等方法,全面评估课题研究的教育效果;
&&& 召开几次教师或辅导员的小型座谈会,对研究中获得的经验和发现的带规律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并明确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经过反复研讨后,拟定详细的结题报告写作提纲,由写作小组按提纲写出初稿(可以分工合写,然后由一人统稿);
&&& 初稿经过研讨、修改和加工后,完成定稿。
&&& 结题报告的一般结构、主要内容和撰写方法是:
&&& 一、研究概况
&&& 这部分的任务是,简要而概括地介绍本课题的情况,使读者对本课题有一个大体而清晰的了解。
&&& 这部分应先说明本课题是由哪个部门批准立项的,其编号是什么,然后可以分两方面来阐述:
&&& 一方面是简述该课题的研究设计,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和“计划怎样进行研究”。例如,简要介绍课题提出的背景;阐明研究的目的(“目的一”是教育和培养学生或少先队员的具体要求;“目的二”是研究者要获得的解决某个教育问题的经验和发现的规律);研究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或原则);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如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对象、科研方法、主要行动)。撰写这方面时,要依据课题的研究方案。
&&& 另一方面是简述该课题的实际运行情况,回答“实际是怎样进行研究的”。例如,课题研究是何时开始的;是否按研究方案进行的,研究过程中做了哪些调整,为什么要这样调整;在研究过程中重点研究了哪些问题,采取的主要行动(试验措施)是什么;课题研究是何时结束的等。撰写这方面时,要依据课题研究实际运行的真实情况。
&&& 研究概况是结题报告的略写部分,可控制在1500字以内。
&&& “十一五”期间的经验表明,撰写概况部分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 第一点,结题报告不是课题论证,也不是研究方案,写研究概况一定要注意这个“概”字,只要把课题研究的来龙去脉、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讲清楚就可以了,不必长篇大论地展开叙述。“十一五”期间,有些学校的结题报告的概况部分,在篇幅上竟占了报告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是不恰当的。
&&& 第二点,也不能过于简单,把应该交代的问题漏掉。如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是必须交代的,不能简化;而其余问题如研究的背景、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和方法等,则可以简要地叙述。“十一五”期间,有些学校的结题报告的概况部分,连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都没有写,这也是不恰当的。
&&& 二、教育效果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育科研中,用什么来证明我们的教育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用什么来证明我们的教育方法是科学的、有效的?那就是反应在研究对象(学生或少先队员)身心上的变化,就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因此,教育效果是结题报告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 教育效果要对着上文研究目的中的“目的一”来写。例如教育和培养的目的是“养成4个良好的环保习惯”,教育效果就要写这4个好习惯在研究对象身上是否养成了和养成的程度。又如教育和培养的目的是“灌输和培养队员爱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教育效果就要写研究对象身心上是否具有了和增强了这种朴素感情。
&&& 写教育效果要用事实说话。事实可以用“统计数据”和“典型事例(人和事)”来表述,并通过“分析”这些事实来评估教育的效果,这样就把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典型分析三者结合起来了。
&&& (一)关于数据统计
&&& 数据是通过调查、观察、测验、评定、作品分析等方法获得的,数据要真实可靠、准确无误,要有一定的量。最好有前测数据和后测数据,以便进行对比分析。有条件的还应该有阶段数据(如中期数据),以便进行发展过程(前测――中测――后测)的分析。
&&& 数据最好用表或图来呈现,如表格、饼形图(呈现整体中部分的百分比)、柱形图(呈现前测与后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折线图(呈现团体或个体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图表前一定要有说明,说明数据的来源(检测的时间、人数、内容、方法)。图表后一定要有分析,分析数据和事例的意义,评估教育效果的程度;分析有效、少效或无效的原因等。
&&& 图表中的数据,还可以再分解,获得一些“新数据”,以便进行深入分析。例如:
&&& 1.把项目并列的数据排序,看看哪个项目的效果最好,哪个项目的效果最差,并分析其原因,反思教育行动哪些有效哪些少效或无效。
&&& 2.把总体数据按性别进行再统计,生成新的数据,看看在效果上有无性别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反思教育行动是否既适合男生又适合女生。
&&& 3.把总体数据按年级进行再统计,生成新的数据,看看在效果上有无年级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反思教育行动的年级适应性。
&&& 4.把总体数据按不同家庭背景进行再统计,生成新的数据,看看在效果上有无家庭背景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反思教育行动对不同家庭背景的针对性。
&&& “十一五”期间,在笔者看到的结题报告中,多数有了一定量的数据,有的还运用了多种呈现方式,有的还对数据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析,这些是十分可喜的进步。但是,现有的数据多数是比较简单的数学数据(如总数、部分数、百分数等),很少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如标准差、差异系数、z检验、t检验、相关系数等),因此也很难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 (二)关于典型事例
&&& 在教育科研中,有些教育效果是无法量化的,很难用数据呈现。经验表明,用典型人物(学生或少先队员)的变化和发生的典型事例(典型事件、学生作品、家长来信等)来说明教育效果,是一种好办法。这个办法直观形象,具体生动,有说服力,还是对数据的必要印证和补充。
&&& 这里的关键是“典型”二字,所谓“典型”就是:能直接反映教育效果的人和事;这样的人和事在总体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是真实、具体、鲜活、生动的人和事。典型人物最好是课题研究中被确定的“个案研究对象”,至少也应该是课题研究中的“重点观察对象”,平时多关注和培养他们(研究前的状况、研究过程中的个别辅导、研究后的状况),才能在撰写结题报告时有典型材料可用。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要有高度的敏锐性,及时发现和记录发生的典型事例,以备写结题报告时使用。
&&& “十一五”期间,这种办法已被许多结题报告使用,但不足的是“典型材料不典型”,减弱了教育效果的说服力,这是今后要改进的地方。
案例――“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口算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教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二上教材有一多半都是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教学,因此加强口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 今年我第一次担任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二上教材有一多半都是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教学。口算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太重视口算。通过调查发现:孩子普遍认为这种题目太简单,不如思考应用题有意思,做对了,骄傲情绪明显,做错了也不当回事;有的同学口算一两道题速度很快,当口算题目较多时,却磨磨蹭蹭,很长时间做不完,表现出厌倦疲乏的样子;有的同学口算时马马虎虎,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写错数,甚至会出现毫无道理的错误,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还有些学生在做口算题时,往往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有时忘记了运算顺序,看似相似,拿笔就写。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烦燥、厌烦情绪,甚至个别学生还会急得哭。口算时,一些学生常常不能全面仔细地看题,不假思索,提起笔就匆匆写得数,做完了也不检查。
&&&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学生的口算来说,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及口算开始的,20以内数的学习和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基本运算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将来的加、减、乘、除,还是开方、乘方等复杂的计算,离不开20以内数的口算这个基础。“学习的迁移又叫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的笔算离不开口算做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笔算的计算速度,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四则混合运算出错率的高低,究其原因也主要取决于口算的熟练程度。
&&& 三、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 研究目标:
&&&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教给学生口算方法。
&&&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口算习惯。
&&& ①审题习惯。帮助学生克服不审题,提笔就算的毛病。
&&& ②思考习惯。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勤于思考,寻找最简算法的习惯。
&&& ③检验习惯。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同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检验方法,如估算等。
&&& ④改错习惯。要培养学生主动分析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的良好习惯。
&&& 研究对象:镇江市解放路小学二(2)(3)班学生。
&&& 在研究内容上,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确立了以下几个方面:
&&& 1、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现状。
&&& 2、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口算能力培养的途径有哪些?
&&& 方法主要采用(1)行动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等。在研究的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我经常在网络上查阅有关资料,通过收集信息,学习经验,分析原因,付诸实践,反思总结,最终形成经验成果。
&&& 具体过程如下:
&&& (一)对学生口算情况调查
&&& 对班级学生口算情况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2份,回收调查问卷82份。其问卷设置的主要调查内容有:
&&& 1、你喜欢做计算题吗?…………………………(   )
&&& A.喜欢      B.不喜欢    C.谈不上喜欢和不喜欢
&&& 2、你认为你的计算水平怎样? …………………(   )
&&& A.很好,我很满意 B.一般,有待进步 C.很不满意,要努力提高
&&& 3、你做错计算题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   )
&&& A.不会做     B.粗心      C.紧张
&&& 4、对于计算结果你通常:……………………………………(   )
&&& A.详细反复检查验算。B.估算后,再验算。
&&& C.一次就能做对,基本没有必要验算。
&&& 5、在做计算题时,你一般:…………………………………(   )
&&& A、审题,看清符号进行计算。B、读一遍题后就开始算。
&&& C、太简单没有必要审题,直接计算。
&&& 6、对于口算题,你通常:……………………………………(   )
&&& A.按照题目要求口算。B.简单的口算,有难度的进行笔算。
&&& C.先口算,检验时笔算。
&&& D.除非老师强调,一般很少检查
&&& 通过对班级全部学生的综合调查,其基本结果为:(1)喜欢做计算题的学生占51.61%,不喜欢做计算题的学生占48.39%;(2)认为自己计算水平很好的学生占41.23%,觉得自己计算水平一般的占58.77%;(3)认为自己因为不会做才做错的占5.97%,粗心做错的占74.68%,因为紧张做错的占19.35%;(4)计算完后能反复检查的占28.71%,没有检查习惯的占71.29%;(5)做题时能看清符号再计算的占45.16%,直接计算的占54.84%。
&&& (二)剖析影响口算能力的&&&[2]&&
注意:转载本站文章请链节该文地址!本站课题资料免费提供给广大爱好课题研究的网友阅读,如侵犯您的版权,请来信至说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合作!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题前准备工作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