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长城纪念馆有哪几部分组成?

“野”中自藏千古——探访古北口长城
“野”中自藏千古——探访古北口长城
见惯八达岭慕田峪一流后,对长城已经毫无期待。直到体验过古北口的“野”长城,才真正体会到长城的神韵,它的时空感、苍凉感、和它所特有的历史厚重,绝非人工修复长城可以比拟的!&
趁着已经拖了三个月的婚假,我们选择了古北口野长城作为目的地,并选择了由蟠龙山长行至岭长城的路线——这是一条很多外国游客会选择的路线,人这么走的极少。体验过这里的绝美风景后,深深感到如此壮阔的景象全被老外看了去,我们自家国人却不曾欣赏,实乃大大的遗憾和可惜!强烈建议大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亲自用脚步描绘一遍这条路线,绝对不会后悔!&
——————————————当下很流行的华丽丽的分割线————————————————&
我们选择的出行方式是——骑行!远途骑行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鉴于5月份我俩骑着老爷车去妙峰山的超囧经历(骑行80公里从东三环至妙峰山,由于山路爬坡太多且坡度较大,最后10公里竟然没爬上去,半途而废),这次旅行的首要任务便是更新装备!在将苦逼出差近2个月所挣的差补花费殆尽并倒贴几百块后,我们置办了2辆山地车、1个头盔、1副手套、1对袖套、2个车前灯、2个车尾灯,再配以存量的太阳镜和遮阳帽,俨然变成了骑行达人的样子!
去妙峰山时的坐骑
起点劲松,终点古北口镇,需途径、、、,单程150公里。这次旅行原本计划6天时间——去程回程各2天爬长城2天;但由于回程时拼了老命一天骑了150公里,因此我们节省了24个钟头外加100+的住宿费——可见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第一天:上路
日,这是推迟了3个月的婚假的第一天,阳光明媚。面对着这个艰巨的任务,带着挑战自己的心态(可能很少人想蜜月挑战自己吧。。。),早上8点我们上路了!
旅行路线图
由于经验不足,我们在去程每天仅前进70公里,第一天歇脚在县城。虽然刚刚踏上旅程心情激动,但大太阳顶在头上仍是对体力和水的巨大消耗,且长期使用电脑导致的肩周问题在这时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把所有重物转移给老公之后,手臂的长时间前抬仍然导致右肩酸痛不已,只能时不时地甩甩右臂稍得缓解。看着老公背着所有行李实在于心不忍,以及长时间骑行我俩都屁屁酸痛,在途径和时忍痛又花了三百多的银子补充了装备:行李架、行李包、座垫及老公的手套。
第一天的沿途风景
第二天:到达
第二天的路程更加艰辛,进入山区后,不再有坦荡荡的康庄大道,爬坡路段逐渐变多。短上坡还好对付,提前几十米冲刺一下,靠惯性基本可以爬到坡顶;但对于长上坡,惯性用完后尚发现前路漫漫,只能呼哧呼哧地调小档位,蜗牛一般地往前挪,速度慢到低着头可以数清楚沥青路面上有几颗小石子;实在无法为继的,就只能下车推着走吧。这时如果再有两辆小客车得瑟地从你耳边呼啸而过,对它竖中指简直是难以抑制的冲动!
Tips:从县城到古北口镇的山路很曲折且上下坡很多,路边甚至有拍子提示“夜间客车禁止通行”。出于安全考虑,无论是骑行还是自家,都建议大家在光线好的时候走这段路。
第二天的精彩——full&of&love的“前方有小动物出没!”警示牌+&走错路意外发现的一片香草园+呼哧呼哧爬啊爬啊&
由于情报错误走了10公里冤枉路,直到晚上7:30我们才最终到达目的地——县古北口镇。镇子很小,走在街道上,你可以看到几家向居民供应日用品的商店、一家卫生所、一家养老院、一家教师公寓,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消费或生产设施。路上大多是缓慢行走的老人,偶尔会有打闹的孩子从眼前闪过带来片刻的热闹,整个镇子安静祥和。在青山的影印下,与古北口镇相邻的两个村子——河东村和河西村,也都散发着同样的气息。
我们很偶然地选中了河西村的一家农家院。小院子干净整洁,主人热情好客,还有一只叫毛毛的贱贱的小狗,满地撒欢儿讨吃的。院主人康大妈烧菜手艺不错,用她家自耕自种的各种蔬菜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甚至还包了饺子!),现在想起早餐吃到的玉米面饼子都要流口水。如果有朋友要去,这家农家院也不失为一个选择,一人一天100元,包吃包住(电话:010-)。
Tips:这个农家院的优点是坐落在村子最里面,背靠卧虎山;站在院子里一抬头就能看到山脊的长城,景观着实不错;同样,由于位于村子最深处,离村口较远,因此出去坐个车买个东西不太方便啦,步行大概要20-30分钟。
院主人很热情而且比较朴实,我们两个人住了3个晚上,吃了8顿饭,一共收了400块钱。
村子和院子
缝纫机!看清上面的字了吗?——“要斗私、批修&毛泽东”
第三天:卧虎山——王冠上的宝石
古北口是、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为辽原和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这里曾发生于与日军的激战,每一块青砖与每一座敌楼上,都深刻着战争的印记。
古北口长城共分为四段:卧虎山、蟠龙山、岭和司马台。其中岭长城为后人修复长城,与八达岭等无异,不值一提;另外三段则保留了古长城的遗貌,是精华所在。其中司马台长城以其奇、特、险最负盛名,可惜的是现阶段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无缘相见了,因此此行的主角便是卧虎山长城及蟠龙山长城。
Tips:司马台长城要等十一后再度开放。
下图来自百度百科
阴差阳错的,我们所住的农家院恰在卧虎山脚下,透过院子的屋顶就能看到巍峨的卧虎山。由于刚下过雨,山脊上的长城在云雾中忽隐忽现。直至中午时分,天渐渐转晴,雾气散去,长城的轮廓则越发清晰地展现出来。
下午两点半(午觉睡多了1个钟头),我们沿着康大妈指示的院落后方的小径开始攀爬卧虎山,向着山顶的长城而去。卧虎山不似其他景点,有修葺完善的石阶供游人踩踏,我们沿着的是山间人们“走得多了便有了”的路。小路曲曲折折,东拐西拐,有时脚下是松软的泥土,有时覆盖着一层松散的小石子,有时则是整块的岩石埋在地下,路出地面的仅是冰山一角;小路两边的野草野花疯长,时常盖过路面,人走过时要用双腿来辟开这些植物——因此来爬卧虎山穿上一条不易钩挂的长裤绝对是必要的。不过这才是真正的“山路”,因为“野”而充满了乐趣。
山间“野”径
这是什么?山羊!原来山羊真的会爬山。。。处心积虑地爬上长城吃草,这些山羊真有品位。。。
山路爬起来虽不枯燥,可对体力的消耗真是没商量。残破的长城和我们之间永远隔着一条山涧,远远静卧着,仿佛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向前望去,曲径却丝毫没有要靠近它的意思。
草越来越高,树越来越密,路越来越窄……就在我们茫然地爬上一个陡坡来到一小片开阔地时,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见攀附在对面峭壁上的几近通天的长城兀然向我们的视野袭来,我们不禁同时惊叹!壮哉!
Tips:阴雨城的苍凉感能够更完美地体现出来,爱好摄影的朋友可以考虑在这种天气下拍摄出更震撼的照片。
站在次制高点俯瞰长城,千疮百孔
贴近长城的断壁残垣,才真正体会到“古长城”与现代长城的区别——青砖已经被风雨侵蚀得几近散落,斑驳的墙体不知还能挺立多久,真害怕有一天这样的人间奇迹会从世间消失。如果可以的话,我多希望世间能够停留在这一刻,永远留存它的故事它的历史,用一切作为交换都是值得的。
斑驳的砖石
&残破的城墙
历史的间隔
某人在城墙上作眺望状
第四天:蟠龙山——身处其中
如果说卧虎山在长城出现在眼前的惊鸿一刹是皇冠上的宝石,那么蟠龙山之行则是先将长城全貌尽收眼底,再细细体验与欣赏的过程。
蟠龙山长城大约有5公里,另外一头连接岭长城。我们计划从蟠龙山登上长城后,在城墙上步行至岭,并从岭下山搭“黑车”返回古北口;长城中段会有一个军事禁区无法通行,届时只能爬下长城后在穿过密林并从岭长城的某个缺口上去——这是一种比较辛苦和冒险,并有一定挑战的玩法,但也是驴友们推荐最有趣的一种玩法。
和卧虎山一样,我们也需要爬一段山路才能正式登上长城。依照惯例和村民的指点,我们仍然选择了主路旁边岔开的一条隐蔽小道(非官方途径)。走这种路也是要手脚并用的,不过仅20分钟我们就进入主题——正式登上了城墙!可见蟠龙山的长城入口比卧虎山是矮得多。
从城墙上俯瞰的河东村(近处)与河西村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今天老天真给面子!一扫之前的阴雨朦胧,今天是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空气被前两天雨水清洗一新;湛蓝的天空纯净无比,没有哪个画家能调出比这更纯粹的颜色;大朵大朵的白云在空中飘浮着流动着,每当路过太阳时,就会有一幅巨型阴影投向山间,随着云彩一起远去。能够亲眼看到自然的变换,将这宏大的场景尽收眼底,真是人生之幸事!
好大的棉花糖啊!
站在城墙上我们已经达到了这一带的制高点。山脚下是小小的村落,抬眼望去便是层层叠叠看不到尽头的青山。山上长满了浅绿色的灌木,其间间或点缀一丛或一线墨绿的松柏。深深浅浅的绿色覆盖在山峦上,像海涛一样蔓延开去,忽高忽低,忽明忽暗。天际边的山峰则悄然蒙上一层青灰色,在蓝天下显得苍劲悠远。
我们沿着城墙往前走,由于蟠龙山的长城坡度平缓,我们的速度并不慢;但走在城墙上常常令人感到胆颤——城墙年久失修,砖块松散地垒在一起,摇摇欲坠,很多段城墙已经坍塌掉半壁,只留下窄窄一条小路能容下一人通行,而两侧则是几十米高的崖壁。稍不留神偶就香消玉殒了。
唯一一段修有人工扶手的小路
山脚的微风到了山顶变成狂风,偶在城墙上飘过,不要被吹飞哦~~~
衰颓的城墙两边已经长满了野草,用俺老公文艺一点的话说就是“猎猎长风里爬满凄凄荒草的野长城”
让我跳吧,不要拦着我!
俨然一副摄影家的样子
惊叹于眼前的美景,终于明白“祖国的大好河山”蕴含着怎样一种含义,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民族志士为之洒热血,也明白了小为什么觊觎我们的而无所不用其极。谁不想将这样好的土地据为己有呢?不可改变的事实是:这片土地是我们嗒,木哈哈哈哈!真遗憾自己怎么没有一副好歌喉?&我想吼出内心的自豪感!——以后爱国主义教育就来这里吧
几百年来盘踞在这里,静看世事变迁
蟠“龙”?总感觉这条有点像蛇
远处的亮光是时间隧道的入口
走在古长城上,与八达岭之类是完全不同的感受。看着前面望不到尽头的城墙,脚踩着风化严重但仍坚实的青砖,难以想象几百年前的人是如何在这杳无人烟的山岭里造就这样浩大的工程的。神奇!
这里的长城是经历过抗战的,再加上更古远的战争,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这城墙内外,这里的花花草草也都被他们的血肉滋养过吧?城墙上的每一块砖石都见证过死亡的意义,每一座敌楼都记载着战争的历史。
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敌楼残骸,旁边是看起来有点肥的我
坍圮的城墙
仿佛在思索往事(超爱这幅)
敌楼内部——像微缩版斗兽场
黄色的野花与残破的长城格外和谐:
&著名的二十四眼楼——这是较少见的两层敌楼,抗战时期小鬼子炸掉了一半楼体,目前另一半仍然屹立着,但是楼体已经歪斜。。。
换个角度再看看
走过24眼楼后,终于到了传说中的军事禁区。偶一直幻想着会有个解放军小弟端着枪拦住偶们,偶甚至都想好了讲给解放军小弟的说辞以证明偶及整个家族历史清白对中华民族绝无二心,没想到只是一只生锈的铁牌子&
不能不提的是,这蟠龙山真是好地方!除了满目满眼的壮观和苍凉外,还有满山满谷的酸枣!
偷个酸枣吃!
到此为止便是蟠龙山长城的全部了,也是今天古长城的尽头了。我们从城墙的一个犄角旮旯的小缺口下去,沿着驴友前辈做的标记,一头钻进密林里。本以为只是一段小路程,没想到我们翻山越岭啊、跋山涉水啊、度过古屋废井啊、穿过玉米地啊、溜过城墙根啊……在时刻担心有蛇突然窜出及有毛毛虫掉入衣领的情况下,历经2个小时的跋涉,在翻阅过n个山头后,终于到达了岭。
这远不是最深的密林,那是看不到阳光的!在最密的山林里不敢停留照相,闷不做声一路狂赶,只想着尽快逃出来
途径n片玉米地,让我知道这里还有人烟,心里踏实了一些
没溜过“长”城墙根吧?
伟大的驴友前辈做的标记。我们就是沿着类似的一个个箭头和一个个圆点点走过来的
终于看到岭长城了!
“岭”名称的得来据说是因为黄昏时分夕阳映射,蜿蜒的长城呈现金黄色,宛如一条金龙般盘踞在山间。岭长城的风貌与蟠龙山陡然不同,为人工修复长城,一块块青砖严丝合缝,敌楼、城墙、台阶焕然一新。在领略过野长城的风貌后,爬这样的长城与爬自家楼梯没什么区别。
只有一点不能不提,那就是:岭景点查票极其严格!我们从长城另一端长途奔袭从天而降,正打算重返人间而落脚在岭时,迅速被挂着工作证的小姑娘逮住:没买票吧?补票!一人65!。。。。。
出了景区我们才知道,岭已经在境内。我的老天,我们沿着古长城徒步从帝都走到了~~
第五天:归途
8月30日,天气依然晴好,告别了康大妈老两口和毛毛,我们踏上了归途。来时不断的上坡积攒的势能在这一刻充分释放,我俩骑在车上顺势而下,风在耳边呼呼的掠过,真有了飞翔的感觉!被甩在身后的是越来越多的蓝天青山,面朝的却是越来越多的汽车轰鸣与尘土飞扬。想想要回到那个人口密集情绪烦躁的城市就让人抓狂!
但只要闭上眼睛便能清晰地看到被繁绿浸透的重峦叠嶂和荒草戚戚的古老长城,它们已悄然幻化为记忆与生命的一部分:在那里——在蓝天下,长城边;在古旧的石缝里,静默的山谷中,我就是那株野花,静静地看着,静静地生活……
1)一定要穿长袖长裤,以免带刺植物刮伤
2)一定要做好足够的防晒措施,偶就被晒脱了一层皮3)爬野长城务必至少2人同行,毕竟还是有一定危险度的
本篇游记共含5815个文字,50张图片。帮助了名游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京公网安备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一起帮孩子回家_网易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
2009年3月,在中央、北京市委会的多次呼吁下,在政府的支持下,为纪念抗战民族先烈、弘扬抗战精神,2009年3月,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在北京竣工落成。日,经过重新布置后的北京抗战纪念馆开馆。
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简介
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位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西侧,整组建筑由正殿、东西配殿、正门及侧门以院墙围合而成。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建筑外观采用仿古形式,砼框架结构,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1]
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由市古建研究所设计,包括场馆建设、道路及停车场改造、周边环境绿化等的前期资金投入已将近500万元。还在收集1933年1月至5月古北口战役的史料和文物,旨在能用文字、图片、实物、动漫和影视等多种形式来表现这场惨烈的长城战役。该纪念馆建设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真实再现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这段壮烈史实,以达到弘扬抗战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全面打造好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目标。
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历史
7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打响了北京抗日战争的第一枪,是长城抗战中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战役。1933年1月日军进犯山海关,3月占领,威逼北京,中国军队(国民党十七军二十五师)第一次进行较大规模的反击。此次战役持续四个多月,毙伤敌五千余人,自己也伤亡八九千人,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至今在这里还能够发掘出当时敌我双方使用的武器残留物,可见当时战况的激烈。战役结束后,当地百姓不忍抗日将士暴尸山野,自发组织起来,把战士尸骨背运至古北口南门外掩埋。一层尸体一层芦席,整整埋了360多具,形成直径18米,高10米的大坟,俗称“肉丘坟”。1934年国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为纪念牺牲的抗日将士,设立“古北口保卫战阵亡烈士之墓”,1997年,时任中央主席何鲁丽为古北口战役纪念碑题写碑名:“大好男儿光争日月,精忠魂魄气壮山河。”
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交通地理
密云县古北口镇河东村
.人民画报社[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北口长城客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