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梵文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各位亲们能翻译一下是什么意思吗?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理解《金刚经》3
(十九)‘而实无来’与‘而实无不来’
江味农居士下了极大功夫,介绍《金刚经》校正本,这本《金刚经的研究》即是采用这种校正本,有好多地方和普通的流通本不同。在讲到‘阿那含’的时候,流通本是‘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而校正本,则是‘而实无来’。关于‘而实无来’一句,在他的<校勘记>中说:
‘而实无来’,柳书、宋藏、慧本均同。流通本作‘而实无不来’,盖南唐石刻已加入‘不’字矣。按《智者疏》、《嘉祥义疏》皆云:以无兼不。《慧注》则云‘观内既不见有我,说谁不来?故云而实无来也。’足证本作‘无来’。
江的《金刚经讲义》卷三注解这一段阿那含之文,则云‘寄居色界四禅天,不来人间矣,故称“不来”。然其心中实无所谓“来”,因其来意已无,故能“不来”。亦因其尚且无所谓“来”,岂有所谓“不来”?是亦假名“不来”耳。意若曰:倘作“不来”之念,是明明来与不来,犹未能淡焉忘怀也。苟未全忘,情识尚在,尚非初果所应有,何云得三果耶!’
(二十)燃灯佛在《金刚经》中的重要意义
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有这么一段: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也许因为我是江浙人的原故,在我初讲《金刚经的研究》的时候,将‘于然灯佛前’的‘前’字,解释成‘面前’,于是说成‘在然灯佛的时代。’
可是我错了。
后来在读玄奘大师所译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发觉他并没有用‘前’字,而是用的‘先、复先’。就是说‘在然灯佛时代之先’,也即是说还没有到然灯佛的时候。
可是我还是没有明白为什么佛陀在比较校量他供养极多数的佛的功德,和后末世受持读诵《金刚经》的所得的功德时,有必要加上‘于然灯佛前’这一句?没有这一句,不是一样可以比较说明吗?——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尽管多,总是一个有限量的数字;而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则可能达到无限量的境界。因此在后末世,佛法已衰,明师缺乏的时代,能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他所可能得到的功德,是无限无量,因此更大。
所以在后来的《金刚经的研究》的版本中,在引用到这一段经文时,祗强调了功德的校量,而没有提到然灯佛。
可是我又错了!
为什么我又错了呢?
因为我只是重叙了后末世人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是大于佛陀供养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的功德,而没有说出‘所以然’或‘为什么’的一个重要点。
最近因为做佛典电脑光碟化的工作,担任了一部分校对,在校对《佛藏经》到第八品<净见品>时,读到佛对舍利弗讲了许多过去世他是转轮圣王或天王的时候,他曾供养承事极多数的佛,可是没有一位佛给他授记说:‘汝于来世,当得作佛。’
转轮圣王或天王都已具有三十二相,表示他们累积的福报功德,已经近乎圆满,可是为什么没有一位佛给他授记呢?佛陀在《佛藏经》中自己的解释,是因为那时仍存有一个‘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心。也即是说,我做这许多福报功德,是要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想要成佛。这种念头,无论如何微细,还是凡夫之见,因为一是认为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认为有佛可成,有可得可成,能得能成的‘法见’;二是什么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啊?什么人成佛啊?是我,这就有了‘我见’。
祗要心中稍稍生起或存有这种见,则还没有到无生法忍、无相无见的境地,还没有圆满,所以不得授记。
一直到然灯佛(亦译成锭光佛、或定光佛)的时代,他透彻了实在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也无佛可成。所以,《金刚经》中说:‘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相信各位现在已明白,这句‘在然灯佛前’是何等的重要,它是这段经文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因为它说明:
在然灯佛之前,佛陀的前身,尚有我见法见;
在然灯佛时代,他明白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无佛可成,所以他我见法见已清净。
在然灯佛之前,因为他尚有轻微的我见法见,所以他的供养承事八百四千万亿诸佛,还是有相布施,所以功德不及后末世人受持读诵《金刚经》的无相修持大。
在然灯佛时代及以后,他已具‘无生法忍’,我见法见已空,则一切布施,都是无相,其功德亦非算数譬喻所能表达。
所以,这几个字实在是校量比较中的一个极重要关键,可是我一直错解或者没有看出其重要性,十分忏悔。
也希望这篇短文,能提醒各位,在修行的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关键?
(二十一)《金刚经》与西方极乐世界
今天特别高兴能够和各位结增善缘。各位都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报身佛的清净庄严国土。在《观无量寿经》中,本师释迦牟尼佛说,当阿弥陀佛在未成佛之前是法藏比丘的时候,他发了四十八个大愿。修净土的同修对这四十八大愿,一定都很重视,因为这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换句话说,西方极乐国土就是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大愿所显现出来的。大家都看过电视,当您要看台视的电视节目时,您就必须把电视机的频道转到台视的位置,台视的节目才能显现在画面上。同样的道理,您若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和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及他的悲心相应,才能到达。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大愿,没有一愿是为他个人而发的,每一个愿都是为一切众生而发。对于十方所有一切众生,一律平等,阿弥陀佛都希望,都欢迎他们能生到极乐国土,在那里薰习成佛。所以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简单的讲,就是要度一切众生。
下面先把我个人的学佛经过向各位报告一下,希望用实际的生活,来说明我对今天这个题目的浅见,还望各位指教。
我的母亲很相信观世音菩萨,常对我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故事,因此我的学佛受我母亲的影响很大。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有一天,我们三个年龄相仿的孩子,随著我母亲到山上的观音庙去拜观音菩萨。那时我们很顽皮,不肯随母亲及亲戚走大路上山,三个小孩从庙旁的山坡爬上去。爬到一半,无处可爬,也无路可以下去,我们三个急得要命,这个时候好像听到母亲在身边大叫:‘赶快念观音菩萨!赶快念观音菩萨!’我就拚命的念,结果就这样爬上山。上到山上的时候,母亲还没到,我就先到庙里。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观世音菩萨的庄严圣像,当时我有说不出的感动。庙里有求签的筒子,我也好奇的摇出一支,签中说‘高危安可陟,平坦自延年,守道当逢泰,风云不偶然。’我当时印象很深,如今时隔一甲子,这支签的词句我仍清楚的记在心头。
我的学佛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未到美国之前,第二个阶段是到了美国之后至一九八八年,第三个阶段是一九八八年到现在。
在第一个阶段里,我的生命曾数度遭受到很大的威胁,每次都是念了观世音菩萨而化险为夷的。例如抗战期间,我受聘在云南昆明设置电话厂。那时国内材料缺乏,我奉命赴印度采购器材。回程中经过高两万六千多英呎的喜马拉雅山。当时飞航设备简陋,也没有像现在的客机有气压调节设备,因为是货机,我们坐在两旁的木凳,没有安全带的设施。那天,天气不好,机长下令叫我们用绳子把人和木凳,层层地绑在一起,以防飞机遇到乱流,可能一下下跌几百呎有撞顶的危险。我们的飞机飞到一万英呎高时,空气稀薄,机上有的人已受不了而使用氧气罩,我自己也感到极难过,就像整个心脏要往外跳一样。因为不能飞高过一万英呎,飞机只好在两个山谷之间飞行。那一天,能见度很低,随时都有碰山的危险,而昆明机场又没有无线电的导航设备,飞机无法和机场连络,盲目的在山谷中飞行,机上的人,个个都非常害怕。那时我和内人结婚年余,她知道我要回来,一定在机场等我,我并不担心自己的死,却是担心我太太单独在昆明,而她的父母亲戚都远在五千里外被日军占领的上海,她一个年轻的女子,孤单一人在昆明,万一我发生不幸,她如何能好好的活下去!情急之下,自然而然地念观世音菩萨。我非常惭愧,在我遇到危急时就想到念观世音菩萨,可是危难一过就把菩萨忘记了。
第二个阶段,是我到了美国之后,很幸运地遇到张澄基教授、印顺导师、西藏D法王、陈健民居士等,经他们的介绍薰陶,使我对佛法有了较深的认识。
初到美国,我们的生活很苦,我仍然常求观世音菩萨保佑,但在思想上已有了改变。释迦牟尼佛在未成佛之前是人,观世音菩萨在未成菩萨之前也是人,为什么我总是求佛菩萨的保佑?从此我开始认真地学佛。
大部分的知识分子修学佛法,都著重修慧而忽略了修福,我也是一样。我的内人居和如却著重修福,我受她的影响很大,后来,我们却一同走上了福慧双修的路。
说到我学佛的第三个阶段,必须要向各位介绍我的内人在这个娑婆世界的一个经验。内人每天早课一定诵持《金刚经》,直到往生,十八年来从未间断。她患的是骨癌。各位都知道,癌症末期是很痛苦的。临终对一个学佛的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关键。因此临终时,如果昏迷不醒,或者疼痛难耐,这都有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我很担心内人在临终时会很痛苦,或因麻药用得过重而昏沉。
一九八八年的七月三日,庄严寺正举行佛学夏令营,安排了我两个小时的课。从我家里到庄严寺,来回要三个小时的车程,加上两个小时的课,我必须离开她五个小时,那时内人病得很重,我想留在她身边照顾她,正好雷久南博士在我家,我想请雷博士代我前往庄严寺演讲,但是我内人不肯,她拉著我的手说:‘你必须要去。’当时我并没有感觉什么,事后才知道,在她讲这句话时,她留在这个世界,已只有短短的数个小时了。
在她往生的前两天,她停止服用止痛药。我从庄严寺回来,和家人及雷久南一起坐在她房间的地上谈话,大约晚上十一点十分左右,她忽然叫我到她的床前,伸出她的双手叫我握著,看著我。我问她‘痛不痛?’她摇头表示不痛。片刻后,忽然发现她的眼珠不动了,这时她的口稍稍张开,接著,轻微的‘浦’的一声,便什么都静止了。接著我们依佛陀的教法,全家和雷博士围绕在她身边念阿弥陀佛,至半夜两点,我请雷博士和孩子先去休息,我继续握著她的手念佛号八个小时。
第二天早上,为她换衣服时,她的身体柔软,就像是睡著了(经过两三天之后,朋友来看还是如此,一如睡中)。换妥她的衣服后,我走进家里的小佛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八年来她念的《金刚经》课诵本。当时我发了一个愿,我要继续她的功课,继续念《金刚经》,并把功德回向给她。从此我每日念诵一部《金刚经》,或者至少用半个小时研究各家注解;尤其是去年在纽约侨声广播电台讲‘《金刚经》的研究’时,更是全心投入研究。我过去虽然陆续念了四十余年的《金刚经》,但远不如我这二十个月来所得到的多。
内人往生后数日,我收到加拿大冯培德居士(笔名冯冯)的快信,信中说他那几天一直在留意我内人的情形。他看到我去庄严寺讲课,也写出我课题的一部分。他说我内人的神识,是在清晨五点多的时候离开的。他看到我内人只有三十几岁的样子,穿著白色的衣服,双手合十,散发著金光,向上升去,金光顶端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也许冯冯所看到的景像我们无法了解,无法证实,但是,最起码内人在往生时没有痛苦,去得这么安详,这是学佛的人所希望的,也是一般人所希望的。
十八年来,内人只是念《金刚经》,她并没有跟我讨论或研究过经义,可是她常提醒我要念《金刚经》。从这里我得到一个很大的体悟,内人往生的情形,可以说和《阿弥陀经》所讲的有密切的关系。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在座的诸位,如果念过《金刚经》,或者受持《金刚经》,并且对其中的一小段,甚至一句两句经文,心生法喜,那么我要先恭喜各位了,因为各位已经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种诸善根,而是在无量千万佛所种了善根,这个善根已符合了《阿弥陀经》中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之中的第一个条件。
现在,我们再来看佛以布施的福德和受持《金刚经》的福德作一比较,佛对须菩提说:假使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金银珍宝)来作布施,这个人的福德多不多呀?须菩提说:很多,世尊。佛说:倘若有人读诵《金刚经》,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梵文是以偈为单位,四句偈就是一小段之意),或为他人解说,这样的福德,比前面那个人拿了填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还要大。各位,如果您读过《金刚经》,或者向他人解释《金刚经》,甚至是经中的一小段,您的福德已经很大很多,您已符合了《阿弥陀经》中‘善根、福德、因缘’中的第二个条件。
接著我们来看往生西方极乐的第三个条件‘因缘’。这个因缘就是各位常挂嘴边的‘阿弥陀佛’。就是说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和阿弥陀佛结缘,持名念佛,各位天天念阿弥陀佛的洪名,可以说已经和阿弥陀佛结了缘。
各位都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有九品九生,有上中下三品,每一品再分上中下三生,(如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等)还有不到下品下生的边地疑城。因此,各位若单单说要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或者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很笼统的说法。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下品下生,或边地疑城,这些都要经过很久的时间(数千万劫)才能花开见佛,才能听闻佛法,还远不如留在娑婆世界,继续修持较易成佛。所以各位若发愿往生西方,愿要发得大,要往生上品上生,并且以此为目标,这就在持名念佛之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和阿弥陀佛的悲心相应,受持《金刚经》,是一个容易做到而收效极宏的法门。
《金刚经》的经文开首时,有这么一段:‘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段经文说,佛每天都是如此生活,外出乞食时,换上整齐洁净衣服,持著钵,赤著脚从给孤独园走到舍卫城(来回约十二英哩),挨家乞食,回来之后和弟子们一起吃饭,饭后还要洗净双脚。这时佛陀已是七十岁以上的人了,佛陀身边有这么多的弟子,有这么多的护法,如果佛陀稍稍摆个师父的架子,他身边的弟子一定很乐意供养他。可是佛陀没有这么做,这是佛陀慈悲,要让众生有机会种福田,并且以身作则,将真理介绍给世人。如果各位念过《金刚经》,并且深深地体会出佛陀的慈悲,这个慈悲心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慈悲是一样的,那么您就符合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第三个条件‘因缘’。再者《金刚经》中的经文‘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是何等伟大的悲心啊!倘若能时时照著这种愿力做人,您就和阿弥陀佛结了很深的缘,您又怎会不上品往生彼国呢?
因此,我说居和如之往生西方极乐,和她十八年来受持《金刚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希望各位在念佛号之余,也能抽出一些时间来念《金刚经》,甚至是其中的一小段,初时念,不懂没关系,日子久了自然能体会其中的意义,进而和阿弥陀佛的悲心相应。
各位,我们既然来到娑婆世界,有生就会有死,对死我们不要害怕。死的只是我们的躯体而已,我们的神识并不会死的。就像我三月三十日离开纽约那天早上,纽约地区下大雪,庄严寺成了一片雪白世界,我坐上飞机睡了一觉,醒来便到了加州,出了飞机迎接我的是蔚蓝的晴空,各位想想,这和我们从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什么两样呢?所以在别人的眼中这个人已经死了,但是在自己的观念中,并没有死,而是在刹那之间,这个世界换成另外一个世界的影像而已。西方极乐世界虽然相距十万亿国土,事实上就在您自己的心中。只要您的心念一转,西方极乐国土就在您眼前。
各位,我个人五十多年来,学了各式各样的法门,很惭愧都没有什么成就,不过我的一点经验可以贡献给各位的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不管您修密也好,修净土也好,学禅也好,看个人的根基和因缘而定,只要您保持一个悲心,悲心就是您的本性。如何把您的悲心增大才是最重要的,如此,您会逐渐地感受到,这个世界就是清净的庄严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也许有一天,当您睁开眼睛的时候,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在您的眼前。所以我衷诚的恭祝各位,迟迟早早,总有一天,当您睁开眼睛的时候,就看到庄严美丽的西方极乐世界,看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及清净大海众菩萨。谢谢各位。
一九八九年四月讲于台湾嘉义香光寺
(二十二)‘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浅谈
当我在纽约侨声广播电台讲完二十五次的《金刚经》的研究之后,我收到好几位朋友的信,认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是《金刚经》中极重要的名词,可是我却没有详加解释,轻轻带过。希望我有机会再讲的时候,能先以此为题,加以申述。我很感激这几位朋友的意见。
话从唐朝丞相问不空三藏法师说起
现在我先给各位讲一个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看各位能得到什么启发?中国唐朝代宗皇帝时,佛法十分兴盛,那时有一位国师名叫不空三藏。有一天代宗和不空三藏在讨论佛法,当时的丞相名叫鱼朝恩,他对佛法已了解很多,也一同在座。谈论之间,鱼丞相问国师:‘佛说一切众生都原有佛性,那么无明从何而起?’不空三藏说:‘你不配问这个问题!’鱼朝恩听了这句话之后大为不悦,可是在皇帝的面前,不敢发作,只好忍著气,满脸气愤,不空三藏缓缓的说:‘无明即从此而起’。
各位,现在我想请问您们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问您‘什么叫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您对他说:‘你这个人不配问这个问题。’您看这个发问的人会怎么样?有的说‘这个人会反问;为什么我不配问这个问题?’有的说‘这个人含怒形于色’,有的说‘这个人会说:你说什么?’总之,这个人生了气,如果当时您很平静的向他说:‘朋友,这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他也许会因此而恍然开悟,您的功德就无量无边了。
再引述歌利王和忍辱修行人的故事
我再给各位讲一个故事,这是佛陀在《金刚经》中讲的,佛在过去世曾有一次是修忍辱的修行人,住在山洞里修禅。那个地方的统治者名叫歌利王,歌利是残暴的意思,歌利王则是因为他的残暴而得名。有一天歌利王带了一批宫女到郊外游玩,到了这位修行者所在的山上,他疲倦了坐下来休息,不知不觉中睡著了。年轻的宫女们看到国王睡著了,就四处散去游玩采花。其中有一位宫女发现山洞里坐著一位修行人,她好奇的招呼姊妹们一起去看修行人,并请修行人为她们说法。当大家正听得出神时,歌利王找过来了,歌利王见他的宫女们正在听一位青年的修行人讲话,心中很生气,就跑过去问修行人:‘你是不是阿罗汉?’修行人答:‘我不是。’国王再问:‘那么你是不是斯陀含?’修行人答:‘也不是。’歌利王听后大声责备:‘你既然还没有证果,而且年轻,就免不了有贪欲,你怎敢贪色,和我的宫女在一起?’修行人答:‘我虽未断欲结(注一),然心实无贪。’王曰:‘胡说!仙人炼气,不食人间烟火,尚且有贪,而你正值盛年,敢说无贪。’修行人答:‘见色不贪,并不要服气食果,而是一心系念于不净、无常。’歌利王愈听愈气,厉声呵喝:‘你小看仙人,诽谤仙人,犯了大戒!’修行人说:‘我是一个持忍辱戒的人,绝对不说谎,人诽谤我,我尚知忍辱,怎么会去诽谤人呢?’歌利王说:‘好一个持忍辱戒的人,让我割下你的耳朵,看你能不能忍?’歌利王边说边抽出佩剑,擦擦两声,轻而易举的割下修行人的两个耳朵。只见这个修行人毫无反应,宫女们急得哀求歌利王:‘大王,不要伤害圣人啊!’可是这个时候歌利王已气得无法控制自己,不但不听劝阻,反而大声的说:‘我可看不出他是个圣人,我倒要看看他能忍多少?’说著挥动手中的利剑,在修行人身上乱砍,把修行人的鼻子手脚都砍下来,这时忽然天地变色,飞砂走石,原来是护法四大天王动怒了,洒下金刚砂。这一来,歌利王非常恐怖,赶紧跪下求修行人饶他,修行人说:‘大王,我心中毫无嗔恨。今我发愿,如我真实并无有一念的嗔恨者,令我此身平复如故。’修行人发了誓愿后,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那些被节节斩断的手足耳鼻都还复如旧。修行人又发愿:‘愿我成佛时,第一个先度大王。’这位修行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而这位歌利王就是佛陀成佛后,去鹿野苑度五比丘中的第一位憍陈如的前身。
回过头来看看《金刚经》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各位,现在让我念一段《金刚经》的经文,以说明今天讲这个故事的缘由。佛说‘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反过来讲,如果生气怀恨,即是著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换句话说,生气动火,就是极明显也是最容易犯的我、人、众生、寿者的形相。是什么人在生气呀?是我,这是我相。生气一定有个对象,这是人相。生气是为了各种不同的缘由,这是众生相。生了气可以一天不吃饭,这是寿者相。
各位,请您想一想,您在这一生之中可曾生过气?我自己呢?惭愧得很,我就生过好几次的气,有时甚至可以为一件极小的事而生气。去年庄严寺的夏令营中,许多可爱的小朋友表演苏东坡‘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故事。有一天,苏东坡自认在禅方面已有很大的收获,遣仆送一首偈呈对江的佛印禅师,禅师打开一看‘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阅后在原纸上批‘放屁’。仆人把信带回给主人,苏东坡一见禅师批了放屁两个字,立刻过江去质问。苏东坡之所以过江去和禅师算帐,表示他生了气,所以虽然自以为八风吹不动了,还是被一屁打过江去,这就是因为著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
当然生气有轻有重,皱皱眉头,心里不高兴也是生气,这是轻的;可是,是谁在皱眉头呀?是我在皱眉头,即有我相。为了谁而皱眉头呀?有了人相。是什么原因在皱眉头呀?乃是众生相。皱了一秒钟的眉头叫寿者相。所以皱眉头虽然是极轻微的生气,也著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怒发冲冠、拔枪相见,这是重的生气。怀恨在心、寻求报复,这是更重的生气,都一样的著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
以上举了几个例子,希望各位对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个粗浅的印象,现在就文字的意义做一简单的说明:
经注中对四相的解释很多,有深有浅,根据我有限的知识,以《圆觉经》中的经文为最深入,可是这部经是佛陀对大菩萨们讲解的道理,对我们来讲恐怕太深,不易了解,若好高骛远,也许反而不易帮您修行,不过各位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读一读《圆觉经》的净诸业障菩萨品,可以对我、人、众生、寿者(该经中译寿者为寿命)的深度有一个印象。今天的题目是浅谈,就照浅而易于明了的意义来说明。
有的人说:‘一个人在一生中字眼用得最多的是“我”这个字。’这个结论正确与否,我们姑且不去管它,但每个人将‘我’看得十分重要,则是事实。在座的可曾听过陈纲居士在大觉寺的演讲,他的题目就只是一个‘我’字。他将‘我’的涵义发挥得淋漓尽致,后来在美佛慧讯的第二、第三期中也刊登了,各位不妨将这篇讲词再拿出来看一看。
我相不仅是说有我的形相,也包括了表现在外的我的观念、见解、情绪,凡一切由我为中心而产生的脑筋作用都是我相。所以前面的例子中生气光火是我相,嗔恨也是我相。生气嗔恨总有个对象,这对象就叫做人相。人相不一定是人,你对狗也可以生气。再如一件事你老是做不好时,你说我真恨死了,虽然你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是恨你自己呢?还是恨这件事?或者恨其他什么的,这些也都是我相人相。如果对象不止一个,就成了众生相。凡是有时间观念的,即是寿者相。不论是多久,或者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或只是一刹那都是寿者相。所以有一次赵真觉居士用空间时间来表明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也有他独到的见地。总之,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实在包括了人生的一切,而这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我们却沉醉在这四相之中,跳不出来,把它认为实有、执著不放,一切烦恼苦痛都由此而生,一切无明流转也由此而起。所以佛陀在《金刚经》中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又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又说‘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即是‘则名诸佛’。由此可见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不仅重要,而且是学菩萨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必经之途,非将四相彻底破除,不得圆成佛道。
破除四相并不容易,今天我们是浅谈,所以我只贡献各位一点我自己的经验,即是减少生气,您气生得愈少,对四相的执著也就愈少。至于怎样方可以减少生气呢?要看每个人的宿业因缘,但有一个要诀,就是不要怨人。
各位不妨自己体验一下,您如果在怨人或责备人的时候,是不是往往会生气?而且可以因为生气,就愈怨人愈责备人;而愈怨愈责备,气就愈大。反之,责己往往会自己原谅自己,一下子就忘了,气也生不起来。古人说‘责己严而待人宽’确实是经验之言,可以减少生气嗔恨。从佛法的观点讲,就是可以减轻对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执著,愿各位得到受用,谢谢各位。
(注一)欲结:有欲望的缺点。
一九九一年一月廿日讲于纽约大觉寺
(二十三)再谈‘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根源,简单的讲,即是我相
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根源,简单的讲,即是我相。因为有了我,有了一个我的观念,这是我的,我认为这是对的,那是错的;我喜欢,我讨厌等就有了我相。有了我,而后就有你、有他、有大众、有一切的一切、有空间、有时间、有世界、有生死,也就是说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这四相的根源是我相。今天我们再谈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将以我相为主题。各位只要掌握住我相,其他三相自会自动追随。
我相和我见
《金刚经》里面佛陀除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个名词外,还用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用最简单的解释,凡见诸形相的叫做相,譬如脸孔涨得通红,大声和人争辩,是我相;在争辩的背后就有一个我见(见解或者是意见的见)。正因为有了这个我见,才会和人争辩,才会现出脸红大声的我相。相可以见(看见的见,包括其他的感觉如听见),但见(见解的见)的本体却不能看见,所以见比相更深一层。
相并不一定必须先有见。譬如我这个身体──五官四肢,也是我相;婴儿呱呱地叫,是人一出世就有的相;皮肤破了,血会向外流,这也是相。这些都可以说是自然现象,并不需要先有我见。所以见固然比相深,可是相的范围比见广,而且有许多的我相并不重要,实在不需要破除。譬如说,饥来吃饭、倦来眠,一个开悟的人也有这些相。可是强词夺理,拔刀相斗就不是应该保留的相,而应该明白它背后的见。
因此修行从见上著手,要远比在相上做功夫为重要,心净则国土净,如果贪嗔痴慢疑等我见能逐渐减轻消除,则沉沦六道造业受苦的我相,也自然会淡薄泯灭。
上次在纽约大觉寺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浅谈’之后,有一位朋友对我说:‘您说生气、怨人、责备人即是著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正好说到我的毛病,谢谢您给我的指点,以后我见了人一定尽量恭维、称赞。’各位,你们听了,觉得怎么样呢?当然赞叹称誉他人,总比怨人责备人好,可是在一个人还没有证悟之前,赞叹称誉往往是有动机、有目的的,尤其是恭维。所以还是著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是什么人在称赞呀?是我,这是我相;恭维谁呀?恭维某某人,这是人相;因为这种种贪嗔痴的理由而恭维,这是众生相;继续的恭维是寿者相,所以一样是著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
不仅如此,如果你说我既不责备人、也不恭维人,我心中空空洞洞,什么都没有,那就对了吗?还是不对!是谁心中空空洞洞呀?这还是著了我相。甚至于发愿要往生西方,想成佛作祖,都是著了我相。《圆觉经》中佛对大菩萨们说:‘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我相的难除如是,各位,让我们慢慢的研究下去。
《金刚经》中‘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相’
《金刚经》里有几句经文,大家都熟悉,现在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各位,上次我们讲一个人生气、怨人、责备人是著了我人众生寿者相,这很明显的都是心中取了相。佛说: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这一段我想大家没有疑问。
责备人是不好,要赞美人,这是一种教法,也可以说是佛法中的修行办法,所以是法相。这第二种人,他心中不怨人不责备人而是赞美人,这是他取了法相。现在佛说,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换句话说,似乎法相也不应该取。可是佛法即是法相,诵经拜佛、忏悔求福、十善道、布施持戒,甚至于发愿往生西方,念阿弥陀佛,都是法相,现在佛说,若取法相,也著我人众生寿者,这就比较难以理解,须得细心研究。
第三段‘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这就更难懂了。首先,什么叫非法相?各位,有人欢喜讲一讲吗?很好,我们归纳起来,有两种人,佛说是取了非法相。
第一种人是不明因果、不信因果,满脑的贪嗔痴慢疑,认为一切法(包括法律)都不能束缚他,所谓无法无天,这种人是取了非法相。
第二种人是误解佛法的空,以为什么都是空无所有,既没因果,也无所谓善恶,这种人不是消极沉寂,就变成任性乱为、造恶多端,这种人也取了非法相。这比取法相更难破除,所以佛说,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什么人在取非法相呀?是我。
所以佛在《金刚经》中接下去说:‘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如筏喻者—划船的四个阶段
佛接著又说:‘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各位,佛在《金刚经》中说了两句经文,对我们一般人讲,实在非常重要,各位念《金刚经》的时候,不知有没有注意是那两句呢?一是‘如筏喻者’,另一句是‘如所教住’。
‘如筏喻者’,意思是拿筏来作譬喻,筏是竹木所编造的渡河工具,等于是船。这个譬喻是说,一个人如果在河的此岸,要想到彼岸,应该怎么办?佛陀是常在印度的恒河边上说法。恒河很宽,很多地方是看不到彼岸的,上面没有桥,那个时代也没有直升机这一类的航空工具,也没有大汽轮或渡轮,唯一的渡河工具就是竹木编成的小船。经文中用筏,筏通常是指一个人划的竹排或木排,多少含有渡河修行必须靠自己的深意。
‘如筏喻者’其实是个相当复杂的譬喻,我们可以将划船渡河分为四个阶段来看:
第一个阶段是人尚在此岸,尚未上船,连船都还没有上,自然谈不到能到彼岸。世界上万万千千的人都是尚未上船的,已能上船的实在是极少数。前面我们讲的第一类人(若心取相)及第三类里的第一种人(心取非法相,不信因果、不分善恶的),都还在这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已经上了船,拿到了桨,在学著怎样划船,不但希望船能向前进,还希望它不要兜圈子。这个阶段主要的是在学划船的方法,努力地,一直线地向前划去,彼岸虽仍渺茫,只是一个概念,但是至少已不在此岸,已经向河的中心划去。此时的心仍取相,特别是强烈的法相,我相仍坚。各位,我们极大部份的同修,可以说都在这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彼岸在望,划船的方法(法相)已很纯熟,不必著意(我相渐断)用功,只要一直线地向彼岸划去,自然能到达彼岸。
第四个阶段是船靠彼岸,你得将桨放下,一切划船的本领都已无用,连船也得放弃,赶紧跳上岸去,这个时候渡河划船,恍如一梦。
《金刚经》里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就是说:我应为求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努力。这一切众生是不分怨亲憎爱,不分国族老幼,这就是佛陀在《金刚经》里教我们的划船方法。佛又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这就是佛陀在《金刚经》里教我们掌舵的方法,要逐渐的训练不取相、不取我相、不取人相、不取布施相,使船能一直线的向对岸划去。最后佛说:‘菩萨但应如所教住。’就叫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要三心两意,也不要怕住相取相,只要照佛所教的划船撑舵的方法,努力一直线的划去,我相人相众生相自然会逐渐淡薄,这就叫做‘如所教住’。《金刚经》中佛又说:‘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众生实灭渡者。’这时候众生都无,那里还有我,这就是所谓的彼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相一空,此岸即是彼岸。
张澄基教授常讲的一个故事
我的正文实在讲到这里为止,不过还有几分钟可讲,我为各位说一个故事。这是从前我的老师张澄基教授常欢喜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位老师父,他有三个徒弟。有一天,小徒弟站在老师父的身后,正在侍候师父,大徒弟和二徒弟则在门外争辩。忽然二徒弟气冲冲地跑进来,对师父说:‘某本经典里面,佛陀讲的这个道理,我认为应该这样解释,可是他(指大徒弟)不以为然,和我争辩,师父您看我的解释对不对?’师父听了说:‘你的解释不错。’二徒弟欢欢喜喜的跑出去了。不一会儿大徒弟跑进来说:‘师父啊,他只是依文解义,没有明白佛陀所讲的真实义,我想解释给他听,可是他却和我强辩,现在他说师父您也说他的解释是对的。’老师父听了大徒弟的解释后,说:‘你的解释不错。’
这一来小徒弟方面可有问题了。‘师父,如果大师兄是对的话,那么二师兄就是错了;如果二师兄是对的,大师兄的解释就应该不对。怎么可以二师兄是对的,而大师兄也是对的呢?’老师父回过头去看看小徒弟说:‘你也对。’
各位,为什么三个徒弟都认为自己是对,而别人是错,可是这位老师父却说他们都是对的呢?这个问题我留给各位自己去参了,谢谢各位。
一九九一年四月十四日讲于纽约大觉寺
(二十四)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一)
各位都知道‘可以身相见如来不?’是《金刚经》中的一句经文。我这次想和各位讨论的其实是一段经文,而这句经文则是这段经义的开端,所以我今天以这句经文作为题目。
在和各位研究这段经义之前,我想先和各位谈一谈我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的缘起?
一九九○年初,美国佛教会董事会决定组织台湾弘法访问团,由显明法师领队。那时显公吩咐,叫我和他要分头赴各地演讲,以扩大弘法范围。消息传出去之后,嘉义的香光寺经过慧炬杂志社约我去嘉义演讲一次。我素知香光寺是一所水准很高的比丘尼道场,就请教慧炬的主持人郑振煌教授,以什么讲题为最合适。郑教授打电话来,建议讲《金刚经》,不过他说:悟空法师当时也在场,建议讲西方极乐,因为香光寺是以净土为宗。我觉得两位大德都各有见地,都应该尊重,一时兴起,就说:‘好吧!我的题目是《金刚经》与西方极乐。’香光寺回一个传真表示赞同。题目定出去了就得准备,我将净土三经仔细的看了一遍,可是除经中有提到生西的条件之一是读诵大乘经典外,很难将《金刚经》与西方极乐世界连得起来,又更何况大乘经典很多,何以单提《金刚经》呢?曾反覆研究,不知如何著手。
诵《金刚经》而有了启示
一天早上,在念《金刚经》的时候,念到‘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念到这里忽然灵机大动,唉!“阿弥陀经”中不是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吗?倘若我们能够对佛在《金刚经》中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个教导,能解释得通,能生起实信,岂不是就是证明:我们过去已经在无量千万佛所种了善根,已满足了‘无量福德’吗?换句话说,已经具备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基本条件之二──善根与福德,我们只要再集中心力持名念佛及广行善事,与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悲愿,力求相应,培植与阿弥陀佛的因缘,则三个条件都有可能即生完成,西方极乐世界保证可以往生,而且品位一定不会低,这岂不是一条很明显的修行大道吗?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今天想提出供各位参考的即是佛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的前两句。
‘相’这个字在佛学中的意义很广,我常觉得一般字典中的注解不够完备。依我的浅见,凡是眼耳鼻舌身的感受,脑筋的思想、观念、活动(包括梦境、幻景或定中的觉受)都叫相。《圆觉经》中解释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则完全是抽象的心态,已无形相可言。现在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则是说:凡人所感觉思维的一切一切,都是虚妄的。所以从浅的方面来讲,凡是人以五官及现代科学仪器所觉察到的有形无形的宇宙万象(相)以及思想家所剖析理解、宣扬的一切构想、理论(也是相),都是虚妄;从深的角度来讲,只要心中存有一丝的观念──甚至如我已开悟,我已解脱,乃至我已成佛的念头,不论如何微细,也都是虚妄。定中见佛见光也是虚妄,与佛菩萨讲话也是虚妄。
那么究竟什么叫做虚妄呢?
照字面来讲,虚是不实,妄是不真。不实不真,不真实,非真实,称为虚妄。
讲到此处,必须特别指出一点,我现在和各位的谈话,是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是以人的知识用人类的某一国语言文字来表达我们的意见,这里边就有一个先天的限制,可是我们又不能不用语言文字,所要紧的是不要‘死’在语言文字里,换句话说,各位要因指见月,不要把指头就认为是月亮。
所以今天我不照字面的解释来讲,我想讲几个故事,《妙法莲华经》中佛说‘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也许各位从这些故事中,忽然心开意解,岂不是免了我许多啰嗦!
我先讲一个有趣的经验给各位听:
几年前,我家里新添了一具微波电灶 Microwave Oven。有一天我和一位五岁的小孩子开玩笑。我将一小块冰放在碟子里,放进微波灶内,将电灶开上。我指著电灶问他:‘这里面是什么呀?’他看一看说:‘是块冰。’我说:‘不会错吧?’他说:‘不会。’过一会儿,我对他说:‘我看不是。’他不信,说:‘那么是什么呢?’我把电灶门一开,碟子里都是水。我说:‘你看,那里是冰?’他看了一会儿,我又将灶门关上。他想了一想说:‘哦!我知道了,妈妈说的,冰淇淋如果不快吃,会化成水的,这是水。’又等了一刻,再开灶门,碟子里什么也没有了,我问:‘水呢?’他还不懂水会蒸发成水蒸气,只以为我在变魔术,尽瞪著大眼睛看著我。
各位,你们认为这是不是魔术?其实孩子是对的。我们因为习惯了,就不觉得它是魔术。你想,这一会儿是冰,一会儿变成水,一会儿又变成水蒸气,看不见了,一直在变,这和幻化的魔术又有什么不同呢?不过孩子认为是我在变魔术,其实这是自然界的魔术。
忽然这个孩子指著电灶的内壁对我说:‘沈公公,您看,水都跑到这边上来了!’原来水蒸气又在灶壁上凝结成水。其实世界上的东西,都是这样在变,有的我们的器官不易觉察!有的我们虽然知道,但是不愿意去想它吧了!您说对不对?
下面这个故事,相信好几位已经听过了,故事是:
在中国明朝的时候,有所谓的四杰(四位出名的诗人),其中的一位名叫祝枝山。祝枝山不但是有名的诗人,也是一位出名的喜欢看美女的风流才子。可是他的福报不够,犯了极深度的近视眼,那时候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方便,可以配一副合适的眼镜经常戴在脸上。所以他平时看出去的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即使看到美女,也如雾中看花,连眉目都分不清楚,还谈什么赏美。那时候只有一种用透明玻璃砖所做的手提照镜,叫做单照。用了单照,就可以大大的增加他的视力。所以祝枝山经常有一个单照带在身边。如果有人告诉他说有美女来了,他会兴高釆烈的赶过去,拿起单照,细细的欣赏这位美女的脸貌,甚至当场题诗,所谓文人雅事。
祝枝山的夫人是当时出名的美女,常到祝枝山和他的诗友所组织的诗社来。
他的诗友们存心要开祝枝山的玩笑,特地做了一个和祝枝山所用一样的单照,可是看出去的东西要比他所用的放大几十倍。有一天,这些诗友们晓得祝夫人下午要来诗社参加一个集会,就趁祝枝山午睡的时候,偷偷的将他的单照换了一个。
祝夫人来了,有人就去告诉祝枝山,说有一位极漂亮的美女到诗社来找你,祝老听了,就赶紧走去大厅,拿起单照,向那位美女的脸上一照,骇得大叫:‘上当!上当!那里是什么美女,简直是个大麻子!’各位大概早就猜想到了,为什么祝枝山会骇得大叫。原来在放大几十倍的单照下,祝夫人脸上的汗毛管都变成了麻子!
现在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请教各位。在这诗社里的诗友,有各种程度不同的近视眼,也有远视眼,有的是散光眼,有的生白内障,也许还有的是色盲。各位都同意,祝枝山所看到的大麻子,雾中之花等绝对不是祝夫人的真脸相,可是这许多诗友及祝枝山用正常单照时所看到的祝夫人的,究竟是不是祝夫人的真脸相呢?或者有那一位看到的是她的真脸相呢?
三、佛菩萨
在《华严经》的入法界品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善财童子去参拜解脱长者。善财童子说明了他拜访的目的:‘我已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不知道应该怎样修菩萨行?怎样行菩萨道?请长者给我指点。’解脱长者说:‘真是难得,您且看我的身上。’说完长者就入定,这种三昧叫‘普摄一切佛刹无边旋陀罗尼’,入了这种三昧,长者的身上就显现出十方世界的一切诸佛及诸佛的无边庄严道场,种种方便,种种说法,广度众生的种种胜事。善财童子就好像我们现在看电视或录影带一样,在长者身上看到一幕一幕的妙景。忽然长者出定,这一切就都不见。解脱长者问:‘您看到了吗?’善财说:‘长者慈悲,我不但清楚看到一切神变,而且也很清楚听到诸佛说法,真是太好了!’解脱长者说:‘可是,善财!诸佛如来可曾到这里来?您及我又何尝到十方世界去!’长者又说:‘如果我要看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如来或其他世界的佛菩萨,也随心之所念而可看到听到,可是阿弥陀如来或其他诸佛菩萨又何曾到我处来,我也并没有去。’《华严经》中有这么一段长者的结论:
所以我知一切佛与我心悉皆如梦,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我心悉皆如幻,所见诸佛,皆由自心。您问如何修菩萨行?修您的自心,即是修菩萨行。所以您要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水润泽自心,精进坚固自心,忍辱坦荡自心。解脱长者共说了十种法门,他总结的指点是心若清净,则您心即是佛心。
讲到此处,如果各位已经心开意解,对‘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生起净信实信,则下面一段对您已没什么关系,听了也没有增加什么,不听也没有减少些什么。
如果心中尚不够明朗,则下面几点,也许会给您对虚妄这个名相的明确了知有一些帮助。
佛说的‘虚妄’,并不是没有。不但在人的观念中,这一切相几乎都是被认为真有实有的,而且虚妄的因,就会产生虚妄的果,而我们这个虚妄的身相,也会受虚妄的业所感的虚妄的报,所以千万不要误会‘虚妄’是没有,觉得人生一切都是空无所有,因而消极灰心或者不信因果,任性妄为,那就犯了大错,这也是经中所说的著了断灭相。
其次,佛说‘虚妄’,不是说不好。譬如定中所见的诸佛色相、光明,都是好的瑞相,您做的功德好事,也都是好的,可是佛说这一切相皆是虚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这一切相都是一直在变,如果一直在变,刹那生灭,那么究竟那一刹那的相是真实的呢?
又譬如此刻有这许多人在此地,我敢担保每个人看出来的沈家桢都不同,那么究竟那一位看到的是真的沈某呢?
所以佛在结束《金刚经》的时候,说了四句偈: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前三句即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引申,用六种譬喻来引证。后一句是教我们日常修持的方法,就是对一切感受觉受,都要看透它表面的虚妄,而后它本具的体性,自会显现。应作如是观。愿各位多自珍重,谢谢各位。
(二十五)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二)
铲除及建立
各位,我们人类因为将世上所有的一切,几乎都认为是实有的,而且希望凡是自己所喜爱的都能永久存在,所以产生许多妄想,引起许多苦痛,因因果果,无有了期,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是要破除我们这种错觉,要我们认清楚这世上的一切一切,都是瞬刻刹那在变,并没有真的存在,不要执以为实,因而受它的种种影响,也即是佛经中所说的‘不要被它所转’。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铲除’。下面两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则是‘建立’,指出一条正确的途径。
没有前面的‘铲除’,就不可能有后面的‘建立’。不懂得‘建立’而只是一味的‘铲除’,容易走上‘断灭相’、‘顽空’的歧途,也不能圆满解脱。所以‘铲除’与‘建立’必须并重。这四句偈,顶好不要断章取义。
‘若见诸相非相’即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肯定与体验。换句话说,倘一个人能对他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一切,包括他自己的肉体、思想(这些都叫做‘相’),都能肯定地认识体会到,皆是瞬刻刹那在变,皆是虚妄不实。正好比人在临死的一刹那方才明白,所有的权威、财富、夫妻子女、情爱仇恨,有那一样能抓得住,带得走呢?有那一样是实有的呢?因此,能觉悟到这种种相都是‘非相’。
肉眼、科学眼、智慧眼
现在,我想请各位做一个实验,希望各位尽量答覆我的问题。
这个实验是请您想像站在一座高山的顶上,面向晴朗的太空──什么都没有的晴朗的天空。
这个实验的第一阶段是请您凭您的想像,列举出您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任何东西。
有一位说:‘我所看到的是青色的天。’不错;有的说:‘白云点点。’很好;有的说:‘我看见一只鸟飞过。’很好;‘我看见不但白云,还有乌云。’‘我看见浅红色的云。’有一位住过 Hawaii 的朋友说:‘我还看过五彩的虹。’有福报!‘我看一群秋雁南飞。’有意思!‘我看见闪电、下雨’、‘飞机’、‘气球’还有很多。
很不错。现在让我们做实验的第二阶段,请各位用现代人的科学眼再想像您看到些什么?下面是许多的答案:
我看到‘空气’、‘氧气’、‘炭酸气’、‘水蒸气’、‘无线电波’、‘TV电波’、‘音波’、‘超音波’、‘各种不同周率的光波’、‘紫外光线’、‘红内线、’‘放射线’、还有‘微生虫’,还有数不清的‘星球’、‘星云’。有的说:‘还有肉眼看不到的人造卫星’。这广大的虚空中的东西,简直是说不尽!
很不错!很不错!现在再请各位用您们的智慧眼来观察,可发现些什么?
好久没有人答覆,好像并不容易。忽然有一位说:‘我看见佛菩萨!’又有人说:‘天龙八部。’又有一位女同修低声地说:‘我看见新近去世的女儿!’又有人说:‘我看见观世音菩萨及五年前去朝拜的普陀山。’
很好,各位!现在让我问您们一个问题,您们讲了这许多,为什么没有人说看见虚空呢?为什么没有人说看见‘能’ Energy 呢?
各位,不论您看的是肉眼、科学眼、或是智慧眼,您都尽力在想像一个对象,观想一个什么东西,是不是?
各位,这个对象即是‘相’;您说‘我看见’,您即著了相,并没有‘见诸相非相’。
有一位说:‘我看见虚空了,这里都是虚空。’有一位则大声说:‘我明白了!不论用肉眼、科学眼、或智慧眼,我所看到的都是能!’
很抱歉,这两位同修,也还是没有‘见诸相非相!’经过这个实验,我希望各位已经可以明白,凡是有能看(有我相),所看(有对象,即人相,众生相),能听,所听等的都是著相,甚至看到空,看到能,也都是著相,都不是‘见诸相非相’。
以上全是‘铲除’,要扫除我们的错觉及多世来的不正确的习气。
下面是‘建立’,先从什么是‘如来’讲起。
如来的意义
‘如来’在佛经中,有多种的意义。基本的观念是‘本性’。广泛的讲是一切万法的本性,叫如来。如果对佛讲,即是性德,所以佛被尊称为‘如来’。
照字面解释,‘如’是说明万法的本性,原是空寂、不动、无生灭、无来去;而‘来’是在人脑筋中,从这不动的本性中显现出来的不可计数的相,不可计数的法。这无量无数的相及法都瞬刻不停的在变,造成在人心目中的宇宙万法,以及喜怒哀乐。所以简单的说,如来即是本性,‘如’是体,‘来’是用。如果对佛来讲,即是佛的法身。因为这个道理是真理,所以如来也可以解释为真理的代名词。
《金刚经》中佛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换句话说,倘一个人能不受世上种种的相(包括他自己的思想情绪)的干扰及影响,不被这种种相所转,佛说‘则见如来’。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点!各位,这句‘则见如来’,千万不要解释为:‘那末,这个人就看见万福庄严的如来佛了。’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因为如果这个人还有‘万福庄严’的觉受,还看见有佛的形相,就表示他有‘能看’、‘所看’,各位大概还记得我上面所讲的,这个人如果有‘能看’、‘所看’,就没有体悟到‘诸相非相’,还没有认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如何能‘则见如来’呢?
各位,‘见诸相非相’并不是说没有相,而是说您用肉眼、科学眼、智慧眼或其他的眼所见到的相,都是虚妄不实,不要被它所转。譬如说,有一位不懂得游水的人,他从纽约搭船去伦敦看他正在热恋中的女友,他对这位女友,已经到了梦寐求之,神魂颠倒的状况。这天,当太阳将在大西洋海平线上下去的时候,他在船上忽然看见水中他的女友,正满脸笑容的在向他招手,他什么都不想的赶紧追踪下去,各位,这个人如果不淹死,那才怪哩!
各位,‘则见如来’,也不是说您看见如来,而是说:您如见诸相非相时,这如如不动的本性即整体显现,所以这里的‘见’,应念作‘现’,是显现的‘现’。那时候已没有任何相对的观念,因为一切都是本性所显的如幻景象,尽管有肉体,而没有我的观念,尽管有众生,而没有人的观念;连时间空间的观念也不再存在。用佛法中的另一种术语来表达,即是‘证入空性’。
中国唐朝时代的惠能大师(禅宗尊为六祖,著有《六祖坛经》)在听五祖讲《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大澈大悟,知道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就对五祖说: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几句偈即是叙明本性(即自性)和宇宙间一切现象中的关系,而‘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即是‘则见如来’。
此法无实无虚
佛在《金刚经》中说:‘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这句里的‘如来’是佛陀自称,意思说,我从性德中悟证,所有宇宙间的一切,都是无实无虚。
因为宇宙间的一切都瞬刻在变,所以‘无实’;
因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本性的显现,都是本性,所以‘无虚’。
因为‘无实’,所以不要执著它,而生起妄想;
因为‘无虚’,所以因果不昧,千万不要忽略。
因为‘无实’,所以要将世上的一切看淡,不要被它所转;
因为‘无虚’,所以要求好报,必须要种好因。不论升天成佛,如是因,如是果,纤毫不爽。
各位,这是‘建立’,是佛陀所指出的一条正确途径。
如果明白了‘无实、无虚’,各位就不难解答佛对须菩提的问题:‘可以身相见如来不?’或者你们所天天看到的我的身相,是不是就是法身如来?
因为‘无实’,这个瞬刻在变的身相是虚妄的,不能说即是遍一切处,不生不灭的法身如来。所以答案应该是不可。
因为‘无虚’,这‘身相’即是法身如来(本性)的显现,即是法身如来。所以答案应是可以。
也因此江味农居士在他的《金刚经讲义》中,认为这句须菩提的答语,应该读成:‘不(读弗)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著重‘得’字)见如来。’‘不可’是要铲除一般人(包括当时听法的大比丘们)的执著佛相的习气,而‘以身相得见如来’则是建立自性生万法,万法即是自性(本性,如来)的真理。江居士自有他独到的见解。
不过,我的浅见,也许在佛讲《金刚经》的时候,须菩提──他是‘解空第一’的大弟子,认为对当时的听众讲‘铲除’还比‘建立’更重要,所以他的答覆‘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是偏重在‘无实’,要‘铲除’一般人的习气,也因此,他接下去说的是‘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在《金刚经》的后面,佛还问了‘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须菩提的答覆也是偏重于‘铲除’,而那时候须菩提显已明白‘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可是须菩提同时也明白,非得先有‘铲除’,很难‘建立’,因此还是著力于‘铲除’,换句话说,对我们凡夫讲,我们固然要明了‘建立’的真理,但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著重于‘铲除’的修法。
这是我的浅见,还希望各位多多指正。祝您们福慧双修。
(二十六)《金刚经》日用
我这个题目原本很长,我想说的是:我们能不能将《金刚经》的教义应用在日常生活上。主持夏令营的同修,觉得这么长的题目太啰唆,因此将它缩短为《金刚经日用》。好在能日用,每天都用,就达到了我想和各位研究的目的。题目短确比题目长醒目,所以我很称赞这位同修的修改。
我从小就欢喜《金刚经》,也不明白是什么缘故。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的国文老师是一位前清秀才,讲起课来,常常闭起眼睛,摇头幌脑,表露出一种很陶醉的样子。有一次国文考试,学生每人得做一篇作文,忘了是什么题目。总而言之,我在作文中引用了《金刚经》中的一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没有想到老师对那篇作文,大为称赞,批了一个‘甲’,而且在课堂上摇头幌脑的念了出来,他的评语是‘笔法老练’。其实,天晓得,我那时对‘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根本不懂,不晓得是怎么样会将这句经文用了上去,也不晓得何以老师会这样赞赏。可是《金刚经》第一次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却给了我一种极大的鼓励,使我对国文课,更是用功,不敢马虎。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后来年纪渐渐大了,知识逐渐增多,可是《金刚经》对我的日常生活却好像愈来愈是疏远。‘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的前面,还有两句,也是佛说的,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知是什么原因,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两句,随著我的年龄长大,在我心中逐渐占了重要地位。什么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呢?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所听到,甚至于所想到的一切一切,都不是真实的,都是虚而不实,妄而不真。可是这一来,不但《金刚经》和我的现实生活脱了节,而且在我心中引起了虚妄及真实的矛盾。
年纪愈大,现实生活对我的影响愈深。生病了,会觉得苦;跌伤了,会觉得痛;看见流血了,心里会生害怕。慢慢的欢喜听别人的称赞及恭维,不欢喜听别人的批评及责骂。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尽是在‘争取’,要这个,要那个,得到了高兴,失掉了懊恼。虚妄不真的念头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一九三八年,政府派我去德国,住在柏林。翌年的九月,德军突然进兵波兰,势如破竹。第三天晚上,柏林有空袭警报。我在中国时对空袭警报已训练有素,所以不慌不忙的抓了一条被单,走到指定的地下防空室去。那晓得一踏进门,可把我惊呆了。原来满室的德国人,人人都戴上了防毒面具,唯有我,什么防毒的东西都没有。突然,第一个念头涌上心头:万一毒气弹来时,我将是唯一的枉死鬼!另一个念头又飘过心头: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些念头,都只是在一刹那间就过去了。各位,我那时候真希望这一切都是虚妄,可是拉拉被单,擦擦眼睛,还不是真真实有,一点不假。我勉强挤坐到屋角的地上,心里好像转过很多真真假假、真我假我的问题,昏昏沉沉,一直到忽而看见室内的人差不多走完了方才惊觉。这时正是初秋天气,走出防空室时,一阵凉风拂来,还不是仍在德国柏林,过著现实生活!
各位,现在我想问您们一个问题:今天,您们在纽约庄严寺,参加夏令营。此刻我们同在观音殿上,您们面对著中间的七百多年前明朝时代造的五彩瓷观音像,面对著一千多年前晚唐时代的古观音像,我们在共同讨论,您可觉得这一切都是虚妄的呢?可有那一位直觉地感觉这一切都是如幻如梦、虚妄不实呢?恐怕答案是没有。每个人,相反地,都觉得这是真真实实,有这么一所道场,有这两尊慈悲庄严的观世音菩萨像,有这许多同修共聚一堂,大家在参加夏令营,千真万确,看得见,听得清,抓得住,如果要说这是不真实的,是虚妄的,实在不容易接受。各位,您说对不对?
自从第一次看到《金刚经》到四年前居和如往生,我在佛桌上看到她念了十八年的《金刚经》本子,发愿继续替她念《金刚经》为止,正好六十年过去了。在这六十年中,我一直对《金刚经》只是一种说不出理由的仰慕,可是总觉得高不可攀,没法和现实生活相契合。换句话说,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金刚经》的经义。
自从一九八八年七月四日我开始每天至少念一遍《金刚经》后,有个念头逐渐在我的心中滋长,这个念头,即是如何可将《金刚经》的教义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打成一片。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唱高调,不是仅仅懂,还要使一般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不妨碍日常生活,而能使日常生活过得更丰富,更符合《金刚经》的教义。
各位,每天继续不断的功课,确有它不可思议的感应。在这过去的四年中,我自己认为有四次突破。可是现在想想,从前的所谓几次突破,大都是理论上增进了解,而不是日常生活上的应用,用佛教的术语来讲,只是知见上的深入,不是习气上的突破。只有去年的一次给我的影响最大,我这次所以选这个题目,也是因为那一次的突破后,觉得应该尽快的介绍给各位同修。如果各位因此有所启悟,我愿将这功德回向给令我得此突破的那位同修及法界一切众生。
去年我在纽约大觉寺曾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浅谈’为题作了一次讲演,我引用了《金刚经》中佛陀自己讲他在过去世中,有一次为残暴的歌利王斩割肢体的故事。佛说我那时候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什么可以如此说呢?因为我在当时被节节支解时,如果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我在引用这段经文后,说了这么几句话:‘各位,请记住这句经文:“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反过来讲,如果生气怀恨,即是著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换句话说,生气动火,就是极明显也是最容易犯的我、人、众生、寿者的形相。是什么人在生气呀?是我,这是我相。我相是四相的根,因为有我,方才有人、众生、寿者。’
可是我在说这几句的时候,很惭愧,实在还是依文解义,并没有真真明白怎么做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著我相?
那天有一位应朋友相邀第一次来大觉寺的丁太太,听完了演讲之后,满脸高兴,向我连连道谢,我可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这样客气?
以后她差不多每个星期日都来大觉寺,看见我总是高高兴兴的称谢赞美。有人对我讲,这位丁太太是常常骂先生骂得出了名的,可是近来好像忽然变了。
有一天,她一早就在大觉寺,一看见我进门,就赶过来对我说:‘今天早上我的先生忽然对我讲:“近来你怎么不骂我了?我心里痒得怪怪的,只等著你来骂我!”’她说:‘沈菩萨,这都是你教我的,真是感激不尽。’她那种出自内心的喜悦,突然触动我的灵机,若有所悟,于是我也连连向她道谢,彼此道谢了好一回。
各位,我为什么向她道谢呢?并不是礼貌上的客气。这是我今天想要介绍给各位的要点,希望各位得到实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切相皆是虚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