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吊带规格作业中吊带断裂发生事故分析原因

当前位置: >
交通事故车辆轮毂断裂原因分析
&&& 因车辆的零部件失效或损坏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此时需对零部件的损坏或失效原因进行分析鉴定。一般而言,可以通过对零部件表面的损伤情况和材料微观组织检验,确定材料是否存在质量及加工工艺的问题,并结合有限元分析,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加上对车辆的载荷工况进行模拟,得出无限接近事故发生时车辆损坏零部件所承受的载荷等相关检验结果,综合分析、判断就能得到正确的鉴定结果。
&&& 一辆货车在正常行驶时,其第一轴左侧车轮脱落,碰撞路边行人,导致行人伤亡。事故发生后,该车驾驶人提出车轮整体脱出是由于轮毂断裂造成的,而轮毂断裂的原因却不清楚。若轮毂是自然使用断裂则是交通意外,若轮毂断裂是由于生产质量问题则应当要追究生产厂家的相关责任。驾驶人要求对轮毂断裂的原因进行鉴定。
&&& 1 检验过程
&&& 1.1轮毂外观检验
&&& (1)在事故现场发现事故车第一轴左轮毂已沿轮毂颈部圆周断裂成两个残件,一件是残留在车轴上的的圆柱体残件(图1),另一件是残留在车轮上的固定制动鼓和轮惘的连接盘残件(图2)。
轮毂断裂面粗糙、不整齐。两个残件上均有可辨认的铸造编号。
&&& (2)事故车第一轴左轮毂、轮毂及车轴未见明显的碰撞痕迹。
&&& (3)送检轮毂颈部一根加强筋上有一条长度约为12 mm的贯穿加强筋横断面的裂纹,裂纹断面与加强筋顶部轮廓线基本垂直(图3)。
&&& 1.2轮毂的金属材料微观组织检验
&&& (1)取样。在水冷条件下,从送检的轮毂圆柱体残件的断裂面上,用金刚石角磨机截取,并制成6块编号为:A、B、C、D、E和F试样(图4、图5)用于微观组织检验。其中A块用于金相检验,C块和F块用于补充的金相分析,其余作为备用检验试样。
&&& (2)金相检验。由于轮毂断裂部位的圆周尺寸较大,为了较准确判断轮毂的金相组织,依次在A、F、C三个位置取样观察。
&&& 轮毂位置A处的A号试样金相组织与((蠕墨铸铁金相检验))(GB/T )的图谱比对,可知A号试样的金相组织是铁素体+珠光体基的蠕墨铸铁组织。
&&& 轮毂位置F处的F号试样的金相组织与((蠕墨铸铁金相检验))(GB/T )和((灰铸铁金相检验》(GB/T)的图谱比对分析,可知F号试样的金相组织中含有铁素体+珠光体基的灰铸铁组织,铁素体+珠光体基的蠕墨铸铁组织;试样的边缘区含有铁素体+珠光体基的灰铸铁组织,以及铁素体+珠光体基的灰铸铁组织与铁素体+珠光体基的蠕墨铸铁组织的过渡区域。此外,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排骨状的组织,这是铸铁凝固过程中形成的树枝晶组织留下的痕迹。
&&& 位置c处的c号试样金相组织中含有铁素体+珠光体基的蠕墨铸铁组织,其中还有未石墨化的渗碳体。
&&& 2 轮毂检验结果分析
&&& (1)根据外观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排除轮毂受外物碰撞导致其断裂的可能性。
&&& (2)据金相组织检验分析,送检的轮毂系铸铁制造零件。铸铁是一类铁碳合金,其中的碳元素主要以石墨的形式存在于基体中。石墨的机械性能很差,抗拉强度约为20 MPa,延伸率接近于零。铸铁的基体主要有珠光体和铁素体两种,其中珠光体的抗拉强度为800 MPa~1 000 MPa,铁素体的抗拉强度为180 MPa~230 MPa。与基体相比,石墨的强度和塑性都要差得多,分布于基体中的石墨可以视为空洞或微裂纹。石墨减小了基体的有效承载面积,片状石墨尖端容易使铸铁在承受载荷时产生应力集中,促使铸铁材料从局部开始损坏、直至断裂。
&&& 根据石墨在基体中呈现的形态,可将铸铁分为: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和灰铸铁等。
&&& 轮毂是汽车行驶系的重要承载零件,其将整车载荷经车轮传递到地面,轮毂在车辆行进中承受交变载荷,轮毂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不需要较好的导热性能。因此,汽车轮毂一般使用石墨呈球形、具有较高强度、韧性和弯曲疲劳性能的球墨铸铁制造,不宜使用石墨呈蠕虫状、具有良好导热能力的蠕墨铸铁制造,更不宜用石墨呈片状、抗拉强度低、韧性差和许用弯曲应力极低的灰铸铁制造。
&&& 上述送检轮毂试样的金相组织检验结果表明,A、C号试样的金相组织均是铁素体+珠光体基的蠕墨铸铁组织,F号试样的金相组织较复杂,靠近边缘部位是铁素体+珠光体基的灰铸铁组织,其他区域是铁素体+珠光体基的蠕墨铸铁组织。在同一个零件中,既出现了蠕墨铸铁组织,又出现了灰铸铁组织,表明送检轮毂在铸造过程中没有有效地控制好石墨的形态。而在零件表面出现了灰铸铁组织,这将严重降低零件的韧性和抗疲劳性能,容易萌生裂纹,引起承载零件的断裂失效。
&&& 根据《蠕墨铸铁金相检验》(GB/T )中的4.1.1条规定蠕墨铸铁中不允许出现片状和细片状石墨,故送检轮毂材料不符合有关蠕墨铸铁的要求,且也不符合《球墨铸铁金相检验》(GB/T 中有关球墨铸铁的要求。[1]&&&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2,578.12500 毫秒吊耳断裂、载荷坠落事故案例分析
添加时间:
来源: | 阅读量:125
一、事故过程简述 1993年某月某日,某船舶修造厂建造一艘80客位交通艇。当起重车间起重指挥挂钩工Z某受指派,指挥两台起重机合力起吊该艇604分段,同步由南至北向80客位交通艇主船体吊移,行进了49m,在越过船台上一艘正在建造的596kW拖轮时,一侧挂钢丝绳吊索的吊攀(吊耳)却突然断裂,致使604分段倾斜坠落,砸在596kW拖
&&& 一、事故过程简述
&&& 1993年某月某日,某船舶修造厂建造一艘80客位交通艇。当起重车间起重指挥挂钩工Z某受指派,指挥两台起重机合力起吊该艇604分段,同步由南至北向80客位交通艇主船体吊移,行进了49m,在越过船台上一艘正在建造的596kW拖轮时,一侧挂钢丝绳吊索的吊攀(吊耳)却突然断裂,致使604分段倾斜坠落,砸在596kW拖轮上。将正在作业的船体装配工Y某当场砸伤死亡,另一名工人宋某被砸成重伤造成多处骨折。
&&& 二、事故原因分析
&&& 通过对事故调查分析发现,事故原因有以下四点:
&&& (1)在吊运前,船体车间在没有收到该艇604分段工艺文本的情况下,既不向有关部门反映,又不去查有关标准,未严格按工艺纪律、程序办事,而是盲目的按习惯做法,先用8. 5mm厚的钢板制作并装配吊耳,同时对制作后的吊耳验收也不力,未发现其不符合安全要求,并加以更换。
&&& (2)通过事后对吊耳断裂后检查发现,该吊耳制作粗糙,装配不良,存在明显缺陷。经该船厂设计工艺所对该吊耳实测数据计算,在分段吊运中,该吊耳其危险截面所受的最大工作应力大大超过了材料的强度极限,因强度不够引起断裂,造成事故。
&&& (3)起重指挥人员违章指挥,起重司机违章操作。即起重车间在吊运作业时,未办理安全施工作业票,施工过程没有经过多方审核;未严格执行吊重不下得有人的安全规定,没有将吊运作业区人员加以疏散。
&&& (4)受害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起重机吊运时没有脱离起重作业危险区,这也是造成伤亡事故的一个原因。
&&& 三、事故应汲取的教训
&&& 这是一起因加装吊耳时不经科学计算和检测,导致吊耳强度不够发生断裂、重物坠落致人伤亡事故。从事故中应汲取以下教训:
&&& (1)在吊装过程中涉及到需对吊装物进行局部处理后才能满足起吊条件的工作时(如安装吊耳、制作支撑座、加装斜撑等),相应单位的技术人员必须对吊物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形状、尺寸、材料等信息,通过去查有关标准,严格按工艺纪律、程序办事,经科学计算后,制定具体可行的安装、改造方案,并经相应安全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杜绝实行&一刀切&的习惯做法,既无论吊物大小、轻重,一律按同一方法、同一材料,制作、安装局部部件。
&&& (2)自行加固、改动的吊物,加固、改动部位必须经科学计算、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带缺陷就进行吊装。该事故中吊物坠落,直接原因就是因为私自制作的吊耳强度不够、质量不过关,起吊过程中断裂造成。因此安全检验必须坚决落实。
&&& (3)该吊装过程中,采用的是两台吊车抬吊并行走,按照安全规定,应该由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办理安全施工作业票后才允许起吊。通过安全作业票的办理,可以使施工过程经过多方审核,能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 (4)抬吊过程一般都涉及体积、重量比较大的重物,在安全监督上更应该注意。然而在该抬吊过程中经过人员作业区域时,安全监督人员却没有及时停止抬吊作业,疏散无关作业人员,是安全监督工作不到位。
&&& (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要求吊车操作人员严禁使吊物从人的上空通过,面对吊物下作业的人员,吊车司机却熟视无睹,可见其对安全规定和起重机械操作规程的不重视。对于合格吊车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还是必不可少的,杜绝日常工作养成的习惯性违章更显重要。
&&& (6)对于进入现场作业的人员,必须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使其了解现场作业的各种危险因素,提高其安全意识,把自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采取安全合理的避险措施。
&&& 四、反事故措施与预防
&&& (1)起重机械施工作业前,必须对所吊装物件做详细的了解,在资料详细准确的基础上制定安全的施工作业措施。
&&& (2)吊装作业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并熟悉起重机械安全规定,如涉及需要办理施工作业票的施工作业,必须严格按规定办理;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作业方案必须用数据说话,科学严谨,杜绝只凭经验不做检验的做法。
&&& (3)起重机械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熟悉操作规程,遵守安全规定,严禁马虎作业,草率施工,严禁违章作业,杜绝习惯性违章。
&&& (4)施工作业现场相关人员,应对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有足够的认识,始终把自身安全放在首位,能够及时发现危险并自觉远离危险区域,有权拒绝进入危险场地作业。
&&& 五、违反何种标准、规定、规程及其条款
&&& 本事故是由于违反如下条款而造成: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 6067-85)之
&&& 5.1.2.1有下述情况之一时,司机不应进行操作:b.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
&&& 5.1.2.2&司机操作时,应遵守下述要求:c.吊运时,不得从人的上空通过。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 5009. l-2002)之
&&& 10.1.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办理安全施工作业票,并应有施工技术负责人在场指导:(2)两台及两台以上起重机械抬吊同一物件。
(责任编辑: 佚名 )
本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艾特贸易网无关。本站大部分技术资料均为原创文章,文章仅作为读者参考使用,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
填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对石膏...
显影组件主要以感光鼓为中心...
扫描组件用来对原稿的图像进...
(1)供纸机构 模拟复印机的供...
新闻热点排行出售我们将提供低廉的价格,最优质的服务
我们专业生产塔吊
本站提供塔吊价格咨询
我厂生产多种塔吊型号
塔吊厂家,设计、生产与销售为一体
■ 新闻中心
>> >> >> >> >> >> >> >> >> 
■ 塔吊事故
您现在的位置: >>
谈谈塔吊事故的类型及常见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 关键词:塔吊事故 发表日期: 11:08:26 ]  是建筑施工中的主要大型施工机械,它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治理是关键,特别是塔吊安装和拆卸更是作业过程中的一项危险性较大的工作。有的使用单位因忽视了塔吊的安全治理工作,致使塔吊使用不当倾覆事故时有发生。在全国范围内已发生多起群死群伤重大、特大的恶性事故,给集体的利益和受害者的家庭带来惨重悲剧和损失。
以下是我站收录的近期塔吊事故新闻:
…… 更多新闻链接:
  为了使同行有所裨益,本站根据多年从事塔吊工作的经验,从安全操纵规程和技术的角度来看,谈谈塔吊事故的类型及常见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对塔吊钢结构焊接的关键部位检查落实不到位致使塔吊在使用过程造成倾覆事故的防范措施
  原因分析:
  1、塔吊因工程施工工期长,基础长期浸泡在水中致使焊缝严重锈蚀,或者焊缝表面因油漆覆盖,导致焊缝质量虚焊、假焊现象,从而导致工作中不能及时发现焊缝被撕裂。  2、起重机回转与过渡节之间的焊缝撕裂。  3、起重臂的拉杆与塔尖联接处的焊缝被拉裂。  4、顶升挂耳与套架处的联接件的焊缝,因雨水浸泡时间过长锈蚀,在塔吊顶升作业过程中重量落在踏步上时导致焊缝被撕裂。
  防范措施:
  1、安装前对塔吊所有钢结构的焊缝进行认真检查、鉴定,安装完毕后必须经特检所进行专门检测,并定期对钢结构焊缝进行探伤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要补焊或更换。  2、基础要有排水措施,尽对禁止基础长期浸泡作业。
二、塔吊在顶升加节过程或拆卸过程中液压系统失控,油缸带载下滑;顶升千斤顶挂耳未放到规定的踏步范围内,致使塔吊倾覆的事故
  防范措施:作业前先检查液压系统,认真阅读说明书,熟炼把握装卸时油缸伸缩程序。
  1、检查油缸油封,严禁出现漏油现象,液压油要符合标准,并按规定加足或更换,换向阀要动作灵敏可靠,液压表显示正确,并且在油缸带载情况下不准调节节流阀。油泵工作前先将油缸顶高3~5cm观察5~10分钟,无异常下滑时才能进行作业。  2、顶升过程中要设专人观察顶升横梁两端是否放在爬爪规定的部位,尤其拆卸作业时一定要先将油缸伸出全长的90%,(以QTZ80F为例)顶升横梁位置放在下支座往下数第二个标准节的下踏步上,尽对禁止将顶升横梁放置在靠近油缸全缩状态四周的踏步上。(FO23B、36B、K30/30等型号塔吊仅需下伸一个挂耳)下降时要保证爬爪在套架着落过程中能顺利躲过主弦杆的两个踏步,尽对禁止一个爬爪躲过了,一个未躲过,否则会发生倒塌事故,爬爪躲过后,要使它们处于水平状态。  3、爬爪受力后停止下降,要观察爬爪、踏步及受力构件有无异响、变形等异常情况,确认正常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纵,否则仍应使顶升横梁继续放在踏步之内。  4、油缸运动过程中,要留意导向轮与塔身主弦杆的间隙畅通无阻。尤其在塔身校正后重新调节导向轮时更应留意以上题目。  5、拆除降低塔身时,在引出标准节时,下部所有的塔身连接不准松动,更不答应拆除,以防整机重心改变,在下降振动力的影响下,造成塔吊上部倾覆事故。  6、在作业过程中,每加高一节,用塔吊起吊下一节标准节前,塔身各主弦杆和下支座必须有8个M36的螺栓连接,惟有这种情况下,答应这8根高强螺栓每根只用一个螺母。FO23B、36B、K30/30塔吊必须在四角上好工作销。在下支座与塔身没有用螺栓或工作销连接好前,严禁回转、变幅和吊装作业。
三、日常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事故及防范措施
  原因分析:
  1、由于起升机构输出轴的花键与起重卷筒的花键严重磨损超过极限,提升电动机轴上与变速机第一级传动轴上的螺旋伞齿轮副的齿被打掉而引起提升机构失控,在吊物时造成吊物从高处坠落伤人事故。  2、采用电磁离合器控制的系统,电磁离合器烧毁或电刷磨损过多不能接触通电,致使在换档过程中造成相似空档,吊钩失控坠落伤人。  3、主钢丝绳或吊钩、吊索卸夹的辅助工具在使用过程中过度磨损后未及时更换,在起吊重物过程中断裂,致使塔吊忽然失重而倾覆。  4、塔身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标准节斜杆连接螺栓松动,脱落致使斜杆失往支撑作用导致斜杆破坏,造成塔身失稳而倾覆。  5、起重力矩限制器及重量限制器未在规定范围内作吊重试验或检查,致使长期受雨水腐蚀而导致内部触点氧化失灵,在吊重过载时不工作而发生事故。
  防范措施:
  1、加强定期检查,其方法:由经验丰富的修理工和优秀电工组成一组。先将主钢丝绳用绳卡固定在塔身上,便于钢丝绳“松动”。再转动滚筒就可判定齿轮磨损的情况及间隙,必要时可拆开减速机检查。  2、断电后拆下电磁离合器上的电刷,观察磨损是否过度,内部弹簧有无伸缩劲,如不行或不灵活就必须重新更换。用万用表丈量离合器线圈是否在规定阻值内,再认真观察吸片是否烧坏,线圈工作时是否产生磁场,并检查夹固吸片的卡簧是否有效。待确认正常后再投进使用。  3、认真检查钢丝绳、卸夹、吊钩、吊索等,严格执行钢丝绳的磨损规定,发现绳股断裂、纤维芯损坏或钢芯断裂而造成绳径明显减小;笼状畸变;严重扭结等题目立即更换不抱有侥幸心理,杜尽事故发生。  4、定期用专用扳手检查标准节连接螺栓并紧固。  5、定期对各限位器进行试验,并调试确认灵敏后作业。
四、塔吊拆装过程中常见的事故及防范措施
  常见事故:
  1、千斤顶作业中出现的事故前面已介绍此处不再重复。  2、吊起重臂时,吊点不准,吊绳选择错误致使起重臂不平衡,使吊绳脱离吊钩造成坠地伤亡事故。  3、钢丝绳捆缚方法不对,致使在下放拉杆过程中钢丝绳挂到拉杆连接销,由于重力的作用拉杆忽然失重着落,致使塔吊摆幅较大造成倒塌事故。  4、安装塔帽或平衡臂时,吊车未按照规定上翘或下俯致使塔顶后倾而造成事故。  5、拆卸:重点是拆除方法、程序、辅助机械工具、劳动力的组织与调配、环境状态及其防护与部件的解体、运输、退场等;拆卸与安装方案的编制其要求是一致的,都必须做到具体明确。  6、不严格按照拆装程序,尤其拆卸配重时,先拆起重臂、后拆配重导致塔吊重心后移而倾覆。
  防范措施及方法:
  1、拆卸起重臂根部与塔身过渡节的连接横销前要用φ12.5mm钢丝绳或φ25mm的大绳将塔身与前臂根部锁紧,当起重臂平稳地脱离塔身后,才能取掉钢丝绳或大绳放下起重臂(平衡臂同样)。起吊时吊点间距L应满足:8m≤L≤15m,钢丝绳夹角一般不大于90。,安装时,作好起重臂及平衡臂在平衡状态下的吊点位置并作永久性标准位置(变幅小车锁紧在根部并作好位置标志)或者严格按照说明书吊点。尤其应在施工需要起重臂自然增减时,要留意这一点。  2、钢丝绳一般采用φ22.5mm长9~11m“走马”捆缚,以便拉杆下放时钢丝绳能顺拉杆连接销自然下滑到规定位置。  3、安装塔帽或平衡臂时,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上翘或下俯角度要求作业  4、拆除配重和起重臂平衡臂前必须要先用螺栓或销轴将回转支承与标准节联接后方可进行作业。在未拆除配重的情况下,严禁拆除起重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留一块相应配重,另外起重臂拆卸后不准使平衡臂悬空过夜。
五、基础及附墙作业过程中常见的事故及防范措施
  1、基础地耐力不符合塔吊规定要求,不采用打桩或灌注桩措施盲目施工,导致塔吊安装后基础沉降幅度大,垂直度倾斜超过规范而发生事故。  2、基础钢筋短缺或砼浇筑不密实及砼强度等级不够,强度不到而安装塔吊导致事故发生。  3、因工程结构需要,塔吊附墙间隔不符合规范要求,撑杆超长。在作业过程中无专项方案及计算或撑杆采用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劣材制作。焊接作业时,焊缝虚焊、假焊、咬肉导致焊缝撕裂或杆件折断而发生事故。
  防范措施及方法:
  1、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制作基础,地耐力要符合基础要求。  2、基础钢筋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不得随意增大或减小。浇筑时采用不低于C30等级砼,浇筑结束后要蓄水养护做好试压块(7天及28天两组),做好沉降观测点,待试压砼强度达到95%以上再进行整机安装。安装后要定期对塔吊垂直度进行观测并记录。  3、超长附墙受力要有厂方设计或单位技术工程师进行验算送交上级主管部分审批,采用国标原材料制作。在焊接过程中要派专业持证焊工进行作业,焊缝要严格按照附墙方案要求进行焊接。
  为了杜尽塔吊重大事故的发生,除了上述几点机械施工操纵要求以外,通过长期的施工实践,我们还从人的治理方面作如下几点建议:
  1、组织一支业务素质高,技术气力强,操纵经验丰富的拆装专业队伍,精通拆装机械工作的全过程,熟练把握本工种专业技术。  2、现场总指挥要责任心强,安全意识高,并懂得机电一体化的专业技术,懂塔吊的构造原理、性能及使用方法,熟悉拆装过程,把握吊装技术,并有一定的现场指挥和组织才能及突发事故应变才能。  3、专业队伍必须有具备工程师以上职称的负责人和机械、电气工程师或机电技术师及相关专业职员组成治理班子,配备持证机操工、安装工、修理工、电工、辅助工由相关部分培训后发给资质证书,所有作业职员要持证上岗。  4、严格执行塔吊安装、拆卸前的方案审批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5、相关部分及现场安全治理职员在塔吊拆装过程中坚持实施监视检查工作。
  总之,塔吊作为建筑施工现场的重要大型机械设备,管好用好它是发挥其最大作用及安全运行的根本条件和保证。人、机、环境是塔吊运行的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
  岗位稳定、练习有素、责任心强、遵章遵法的塔吊司机是塔吊安全运行的首要条件;  质量合格、附件齐备、检查修理、维护保养好是塔吊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  基础稳定、锚固可靠、周边无障碍(或有安全防护)、电源等符合要求、项目部重视、公道调度、责权利明确的规章制度等的塔吊使用环境是塔吊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
  这三个条件是动态的,只能随机规范,不断增强、而不能削弱和淡化。各施工单位必须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加强塔吊拆装治理,确保安全生产真正落到实处,果断杜尽塔吊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消除塔吊拆装使用过程中的一切隐患,防微杜渐,一定要立足于安全有效可靠的角度解决,不能马虎,就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这也是广大设备治理者和操纵者的责任。
下一篇文章:
本文内容属于“塔吊事故”栏目,返回栏目首页: 全部资讯类别:版权所有:塔吊生产厂家 CTRL All Rights 2010 Reserved www.fx68.net网址:http://www.fx68.net/ 返回首页,链接:  孔夫子旧书网该图书已经找不到了, 还有其他店铺销售此图书。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浅议起重吊装作业事故成因与预防措施.doc1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本文档已强制全文免费阅读,若需下载请自行甄别文档质量。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4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浅议起重吊装作业事故成因与预防措施
日 0:00:00
【字号 大中小】 在现代化生产检修与项目施工中,起重机械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是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在起重机械的家族中,按其功能和结构特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轻小型起重设备,其特点是轻便,机构紧凑,动作简单,作业范围投影以点、线为主;第二类:起重机,其特点是可以使挂在起重吊钩或其他取物装置上的重物在空间实现垂直升降和水平运移;第三类:升降机,其特点是重物或取物装置只能沿导轨升降。在生产、检修与项目施工中,吊装作业中常用的起重机械有:千斤顶、手拉葫芦 俗称:导链 、电动葫芦、卷扬机、桥式起重机 又名:行车、天车 、流动式起重机 含汽车式起重机和履带式起重机 、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起重机械的频繁使用,也带来了作业伤害事故的增加。在对各地多起不同机种的起重伤害死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后可以发现,流动式起重机发生的死亡事故较多,占总数的21.7%,其次是桥式起重机,占全部的18-8%。之后依次是门式、塔式、卷扬机及其他。起重伤害受害人员多,财产损失巨大,是安全生产、检修作业与项目施工中一个重要的风险源。因此,对起重吊装作业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强化安全管理,是保护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降低起重伤害的有效手段。
1? 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事故案例 案例一:某港口,一自卸汽车起重机在起吊坠海小轿车的过程中,由于超重,自卸汽车连人带车被吊出水面的小轿车拖拉翻入水中;另一汽车吊赶来救援,吊出了小轿车;但在起吊自卸汽车时,汽车吊又被刚吊出水面的自卸汽车拖拉翻入水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吊装作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