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到1968年初中升高中预科班招生和高中还招生吗

&&&&&&&&&&&&&&&&
您现在的位置:>>
特别关注:1966届与五十年
添加日期:日
1966届与五十年
& &【编者按】管铮校友写的《1966届与五十年》值得一读。
这篇文章向人们披露了一个事实&&一个被我们忽视了四十多年却客观存在的事实:当年我们离校时,部分同学拿到的是学校填发的&在我校高(初)中部学习期满&的&证明信&,而非毕业证书(据了解,这张&证明信&所加盖的印章并不相同,离校早的回乡知青加盖的是&江苏省南通中学革命造反大联合委员会&,而以后离校去插队落户的同学则加盖的是&江苏省南通中学革命委员会&,但落款时间均为&一九六八年九月二日&);这篇文章向我们自己提出了一个疑问:&在我的意念中,一直不能肯定自己在通中是否已毕业?何时毕业的?&也就是说:我们是通中合法的毕业生吗?这篇文章还向学校&&我们的母校通中提出了一个请求:&何时可以获得认可我们在通中毕业的文字依据&?这一&认可&&毕业的文字依据&,当然指的是正式的毕业证书。或许这份迟到的&毕业证书&对于我们这些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的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它对于我们及我们的后代来说,无疑具有非同寻常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
我们希望通中老三届校友都来认真地读一读这篇文章,同时不妨翻箱倒柜地找一找,让我们一起来印证:当年你离校时拿到的是&毕业证书&,还是&证明信&?让我们和管铮校友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母校通中可不可以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为我们补发一份真正的、正式的毕业证书呢?或许多少可以为众多昔日受伤的心灵带来些许慰藉吧!
热忱欢迎广大校友参加讨论,讨论意见请发表在文章后面的留言版中。谢谢!
&历史总是以一些重要的节点为标志延续的,处在这些重要节点上的人和事无疑会被历史所重视,使其比相邻时刻的人和事容易被载入史册。有时,一段经历的起点处于这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上,这一起点标志着一个未来时期的开始,因此,经历的起点比终点更令人难忘;有时,一段经历的终点处于这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上,这一终点标志着一个以往时期的结束,因此,经历的终点比起点更令人难忘。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1966年、1972年、1977年和1978年无疑是重要的时间节点。1966年全国大专院校停止招生;1972年大专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1977年试点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全面恢复高考制度。于是,1966届中学生比1963级中学生出名、1978级大学生比1982届大学生出名。虽然他们是同一批人,由于他们在一段学习经历中起点或终点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习惯对他们的称呼。
&&& 1966届中学生就是这么一群有着特殊意义的学生。其实,1966届仅是理论上的、虚拟的概念;1963级才是准确的、现实的概念。我们是1966届中学生,本来表示应该在1966年中学毕业,然而,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我们在1966年中学毕业了。学校既没有宣布,也没有文凭依据。1967年的&复课闹革命&我们也参加了,表明我们当时仍然没有毕业。1968年下乡插队,我们的身份是往届毕业生?在校学生?还是通中代管学生?没有人告诉我们。我们的中学阶段算何时毕业始终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直到通中百年校庆时,看到百年发展史上我们有的同学拿到1968年学校填发的毕业证明信,虽然这张毕业证明信中对毕业时间、年龄和当时的在校经历等方面的叙述还有不少含混和矛盾之处,学校也从来没有向我颁发过这样的毕业证明信(不知道像我这种状况是个案还是较普遍的现象),毕竟还是有了一些头绪。在我的意念中,一直不能肯定自己在通中是否已毕业?何时毕业的?也不知道何时可以获得认可我在通中毕业的文字依据。&文革&期间社会混乱、学校混乱,比这种鸡毛蒜皮的事大得多的都说不清楚,只能像处理其他历史问题一样,宜粗不宜细了。因此,社会还是称我们为1966届;母校还是称我们为1966届;我们自己也自称为1966届。
&&& 1966届中学生是老三届的排头兵;1966届中学生是知识青年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的先锋;1966届中学生也是&文革&中真正完成相应学业的学生。当时的考试分为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前者决定你是否已完成相应学业可以毕业;后者决定你进入哪一所学校继续学习。当&文革&开始的时候,1966届中学生的毕业考试已经结束,正在准备升学考试。从严格意义上讲,当时的1966届已不能算通中的学生了,因为已经毕业,仅不过还没有发毕业证书,也还没有举行毕业典礼,暂借通中的教室,在老师的辅导下复习迎考。我现在手头上还有不少班上同学当年的毕业照,是交学校制作毕业证书及升学考试所需文件后加印了同学间互相交换留念的。由于&文革&的爆发,这一切都戛然而止。
&&& 1966届高中生是特殊的,他们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整体无学可上的先河。他们当年离读大学仅一步之遥,甚至已有同学拿到了保送读大学的通知书。社会上曾广泛流传着&进了通中的门,就是大学的人&这一说法,虽说有些夸张的成份,但还是基本靠谱的。首先,考入通中就是为了读大学,否则完全可以报考中专技校;其次,通中第一流的师资水平和实验条件为考大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再者,能考入通中就证明了学生自己的实力。通中毕业生鲜有考不上大学的,恢复高考后1966届高中生展示出的优异成绩也充分验证了这一点。1963年当他们跨入通中高中大门时,绝不会想到会被集体升不了学,当跨出通中高中大门时,只有走上社会这一条路,而且绝大部分到了农村。也绝不会想到当年离大学这一步之遥要迈出去是多么不易。当他们中的一些人真正跨入高等院校大门时,基本上已是十二年后的又一轮龙年,其身份也再不是通中学生。还有许多本应在高等学府深造的学子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能够迈出这一步。如果他们早一年入学,如果&文革&晚几个月爆发,如果当年他们报考了中专技校&&,他们人生的轨迹会完全改变。然而,历史不承认如果。
&&& 1966届初中生是特殊的,他们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初中读到初五的奇迹。&文革&中教育的畸形在于大学不招生而小学照常招生。从1966年&文革&开始到1968年大批中学生下乡插队,高中生升不了大学,初中生升不了高中,但小学生却每年源源不断地升入初中。于是,在我们初三还不知道是否毕业的前提下,被新来的初一新生挤上了初四,后来又被更新的一届初一新生挤上了初五。就这样,我们在通中初中认认真真地读了三年,又糊里糊涂地混了两年零两个半月。从在校年头上看,和在通中读完初中、高中之和也差不了多少。在以后的两年零两个半月中,我们的身份是模糊的,像是被两个地球板块挤压的造山运动,又像是地震中形成的堰塞湖。通常,中学某届校友指的是该届的高中毕业生,因为初中毕业后还会重新组合,以高中新的班级来定义中学校友。正因为老三届的初中生被挤成了堰塞湖,1966届初中生又首当其冲,没有成为其他学校校友的可能性,那就只有以通中为娘家赖在通中了。好在母校对我们也很照顾,认可了我们1966届校友的身份。在百年通中发展史中将1966届初中校友与1966届高中校友都称为1966届校友。这对我们是一种安慰,就是有些委曲了老三届高中的学兄学姐们。为此,我一再建议《通中人》编辑部在发表文章和其他作品时注明是高中校友还是初中校友,两者之间毕竟是有区别的。
&&& 今年是我们1963级高、初中校友入学通中高、初中的五十周年,虽然我们不能确定是哪一年毕业的,但可以确定是哪一年入学的。正是五十年前的那个金秋,我们相识在通中的荷花池畔、古楸树下,开始了难忘的中学生活。谁也无法否认中学教育对我们整个人生打下的坚实基础、产生的深远影响;谁也无法忘怀母校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心血和辛劳;谁也无法忘怀同窗学友间结下的深厚友谊。
&&& 人生五十年,谓之知命;结婚五十年,谓之金婚。入学五十年虽没有专用名词来称谓,但无疑是值得纪念的。半个世纪的岁月,见证了我们如何从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变为年逾花甲的夕阳余辉,也见证了我们如何在各个岗位上为共和国献出的心血和汗水。五十年多少风风雨雨,五十年多少起伏跌宕,我们每个人都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母校、无愧于故乡的这片热土。
&&&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韶光逝,友情存。如今,1966届中学生绝大多数已经退休,回首过去,往事并不如烟;展望未来,夕阳同样灿烂。今秋,让我们在人生新的坐标系中再聚首,感念母校、感怀师恩,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上一篇:[ 08-12 ]
下一篇:[ 08-15 ]
& 江苏省南通中学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中学堂街9号 电话:1
邮编:226001 Email:当前访问量:
总访问量:届高中校友名册
& 高中第十九届毕业生(91人) 【1966年7月毕业】
一班&&&&&&&&&&&&&&&&&&&
01.童世文&& 11.汪才书&& 21.刘自稳&& 31.骆迎华&& 41.陈继良&&&&&&&&&&&&&&&&&&&&&&&&&&
02.徐正淮&& 12.杨经柱&& 22.吴为璋。 32.施小平。 42.李邦杰&&&&&&&&&&&&&&&&&&&&&&&&&&&&
03.钟诵安&& 13.严永柏&& 23.郭嗣凤。 33.石平群。 43.朱荣福&&&
04.章兴存&& 14.任永才&& 24.王家华&& 34.王应明&& 44.梁朝明&&&
05.张朝正&& 15.汪本云&& 25.沈成沅&& 35.魏克余 &&45.汪廷芬。&&&
06.郭有山&& 16.邵盛宽&& 26.甘圣云&& 36.胡忠仓&& 46.方宏德&&&&&&&&&&&&&&&&&
07.夏世祥&& 17.徐来存&& 27.陶仁谋&& 37.王永来&
08.余新昌& &18.李梅生&& 28.周宝传&& 38.徐金长&&
09.夏应龙&& 19.方玉涛&& 29.陈先炳&& 39.陆应敏&&&&&&&&&&&&&&&&&&
10.陈现云&& 20.汪永政&& 30.黄庆华&& 40.马立华&&&
高中第十九届毕业生(91人) 【1966年7月毕业】
二班 01.叶在仁&& 11.王建国&& 21.徐经信&& 31.徐心务&& 41.陈先安&&&&&&&&&&&&&&&&&
02.王松泉&& 12.胡燕三&& 22.李光东&& 32.张中顶&& 42.张桂芳。&&&&&&&&&&&&&&&&&&
03.王发明&& 13.李家富&& 23.汪昌金&& 33.李治新&& 43.吴忠润 04.束学文&& 14.李祥林&& 24.张宗文&& 34.朱哲田&& 44.仁替保 05.张瑞芬。 15.林文武&& 25.赵宜年&& 35.郑之才&& 45.卫先怡。 06.朱修华。 16.陈国琪&& 26.马德成&& 36.束庆芳。&&&&&&&&&&&&&&&
07.陈自华&& 17.邓玉兰。 27.王俊芳。 37.张邦华。&&&
08.琚祖良&& 18.邹贵芬。 28.范宏星。 38.吴克元&&
09.潘忠铭&& 19.吴念朵&& 29.王义文&& 39.王义峰&&&&&&&&&&&&&&&&&
10.王先伦&& 20.顾超&&&& 30.孙正斌&& 40.葛贻民&&
高中第二十届毕业生(100人) 【1967年7月毕业】
一班&&&&&&&&&&&&&&&&&&&
01.周益祥&& 11.宋云珍。 21.姜家圣&& 31.钱自琼。 41.李安应&
02.许令德&& 12.马大桂。 22.顾廷栋&& 32.李家菊。 42.陈同生&
03.胡习仓&& 13.宋茂朴&& 23.徐先春&& 33.杨圣福&& 43.徐能凤。 04.童庆元&& 14.夏友德&& 24.王敬安&& 34.张有仓&& 44.沈贤存。 05.李宗杰&& 15.滕安定&& 25.胡贤宏。 35.汤兆生&& 45.胡则元 06.宣昌海&& 16.王茂华&& 26.徐德银。 36.潘忠诚&& 46.梁尚会&
07.翟孝民 &&17.吴新发&& 27.朱仕忠&& 37.程建年&& 47.朱先琢 08.钱让再&& 18.汪修正&& 28.胡道林&& 38.刘自定&& 48.石平瑾。 09.王伦海&& 19.钱一来&& 29.黄国际&& 39.张文政&&&&
10.汪玉柱&& 20.韦义瑞&& 30.马寿永&& 40.宋茂年 &
高中第二十届毕业生(100人) 【1967年7月毕业】
二班 01.褚进菊。 12.张世松&& 23.黄国柱&& 34.汪维民&& 45.吴维忠&&&&&
02.胡道兰。 13.王树莲。 24.熊贤圣&& 35.谈业荣&& 46.胡学农 03.查全平&& 14.汪丽华。 25.徐大根&& 36.宋士芝。 47.郭德凡 04.郑贤成&& 15.周家圣&& 26.赵三芸。 37.袁孝根&& 48.汪世桂。 05.周必芝。 16.杨隆本&& 27.刘大群。 38.潘仁武&& 49.陈永忠。 06.刘永珍。 17.胡章楼&& 28.熊烈美&& 39.卫先宜。 50.王松岩 07.段大发&& 18.吴维大&& 29.朱学柱&& 40.王其应&& 51.王家兰。 08.仁永斌&& 19.李用培&& 30.王伏生&& 41.汪应芳&& 52.邰邦运 09.汪斯成&& 20.杜全增 &&31.钱景山&& 42.吴雨生 10.司泽尚&& 21.杨以德&& 32.黄德贵&& 43.毛方育 11.何修云&& 22.马德标&& 33.王祥才& &44.姚名约&&&
高中第二十一届毕业生(146人) 【1968年7月毕业】
一班&&&&&&&&&&&&&&&&&&&&&&&&&&&&&&&&&&&&&&&&
01.朱学政&& 11.沈光洲&& 21.谢书中&& 31.储玉璋&& 41.张成玉 02.赵自友&& 12.束学勤&& 22.王明荣&& 32.刘治淮&& 42.马斌&&
03.吴忠润&& 13.张德琪。 23.高功胜。 33.盛道林&& 43.许先全&
04.宋丰胜&& 14.沈绪莲。 24.高庆芳。 34.梁宏生&& 44.李月元。 05.蒋金银&& 15.涂从新&& 25.李能传&& 35.束志菊。 45.董新华&&
06.吕民银&& 16.陈光新&& 26.潘友珍。 36.朱昌德&& 46.李家满 07.顾庭福&& 17.徐先玲。 27.蒋立中&& 37.陈贤芳。 47.司权&
08.张永甫&& 18.汪士川&& 28.英成开&& 38.赵启志&& 48.韩圣德&&
09.宋德宣&& 19.代振齐&& 29.曾亿荣&& 39.邵振刚&& 49.江家传 10.项友柱&& 20.秦义华&& 30.张成月&& 40.王进林&& 50.宋爱华。
高中第二十一届毕业生(146人) 【1968年7月毕业】
二班&&&&&&&&&&&&&&&&&&&
01.童中进。 11.王志琼。 21.沙兆凯。 31.牛进德&& 41.鲍克贯 02.左孝荣。 12.樊功录&& 22.方龙官&& 32.谷天环&& 42.张礼贵 03.高山明&& 13.李福全&& 23.束永聪&& 33.汪维忠&& 43.李俊 04.张新华。 14.程光宏&& 24.鲍家延&& 34.闵业富&& 44.胡光宪 05.史恒业&& 15.林文德&& 25.汪涛&&&& 35.叶道渠&& 45.李光文 06.汪维效&& 16.朱兴仓&& 26.赵长松&& 36.袁传安 07.王泽沅&& 17.梁昌国&& 27.李学思&& 37.解启莲。 08.张晓梅&& 18.孙发祥&& 28.许昉&&&& 38.曹昌绪。 09.徐云光&& 19.潘胜利&& 29.郭益凤。 39.曹昌勤 10.赵何&&&& 20.陈寿琴。 30.韩太平。 40.莫昌明
高中第二十一届毕业生(146人) 【1968年7月毕业】
三班&&&&&&&&&&&&&&&&&&&&&&&&&&&&&
01. 曾亿成&& 11.刘咸俊&& 21.秦亭立&&& 31.潘成祥&& 41.袁忠流 02. 胡家仓&& 12.张尔松&& 22.陈存庆&&& 32.程守永&& 42.龚义龙 03. 刘能所&& 13.王垂鋳&& 23.邵邦兰。& 33.孙长若&& 43.黄国芝。 04. 何书禄&& 14.陈自明&& 24.董树存。& 34.李玉圣&& 44.张德莲。 05. 周家铮。 15.胡茂兰。 25.潘明武&&& 35.杨胜敏。 45.李守堂 06. 张孝凤。 16.陈绪芬。 26.刁敏&&&&& 36.郝长凤。 46.王孝友 07. 梁修理&& 17.潘忠勇&& 27.何修森&&& 37.潘友伦&& 47.金禄贵 08. 王永玉&& 18.夏群&&&& 28.常正全&&& 38.袁孝仓&& 48.秦廷凯 09. 贾恒仓&& 19.沈焕付&& 29.王贵明&&& 39.王习安&& 49.张成贵 10. 张宽权&& 20.赵永柏&& 30.黄琦&&&&& 40.张守鋳&& 50.李宁 &&&&&&&&&&&&&&&& &&&&&&&&&&&&&&&&&&&&&&&&&&&&&&&&51.刘俊我的一九六六年
19661967、1968
1967423123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现在的位置: &
部分高中公费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各初中
来源:广州日报&&&&作者:中考网小编&&&& 11:06:33
&&& 范围包括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公办省一级普通高中&分配比例还将逐年提高
部分高中两成公费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各初中
范围包括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公办省一级普通高中&分配比例还将逐年提高
  广东省教育厅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义务教育办学行为作出详细规定。《意见》要求,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公办省一级普通高中每年要安排20%以上的公费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各初中(含民办)学校,并逐年提高直接分配的比例。此外,从2011年起,除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外,广东普通高中录取将取消各种奖励加分政策。《意见》还要求学校要在招生报名前1个月公布招生地段、范围和规模等信息。
  《意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人口分布、地理状况、地段内学校规模和生源情况,根据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合理划定片区学位,确定每所学校招生服务范围,逐步减小跨服务区招生比例。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学位的民办学校小学招生实行划片招生,初中招生实行划片招生、电脑派位或小学与中学对口直升。学校不得拒绝片区内符合就读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就读,不得擅自跨片区招生。公办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不得借助民办学校组织考试为公办学校录取新生。
  高中录取取消奖励加分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广东首次对初中&直升高中&招生学校的范围和名额作出规定。《意见》指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公办省一级普通高中每年要安排20%以上的公费招生名额,按初中学校在校生数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直接分配到各初中(含民办)学校,并逐年提高直接分配的比例。对具体的分配办法,《意见》要求由各地级以上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实施。
  《意见》指出,严禁学校将各类学科竞赛成绩、&奥赛&成绩、社会艺术考级、特长评级等与招生录取挂钩(包括高中阶段学校录取),也不得作为奖励加分或作为编班和转学的依据。2011年起,除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加分外,普通高中录取取消各种奖励加分政策。
  此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校在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时,只能进行体育和艺术方面的技能测试,不得进行其他内容和书面形式的选拔性测试。其他公办学校招生和接收转学学生不得要求报名学生提供其在低学段学校(幼儿园)或参加社会办班取得的学科类考试、竞赛成绩和等级证书,不得要求小学或幼儿园推荐&特长生&;不得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或变相考试。
  《意见》要求,中小学各类竞赛活动实行省、市、县(区)三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管辖区域统筹、分级管理,未经批准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包括&奥赛&在内的任何学科竞赛、读书读报评奖和考级等各种竞赛活动。各类竞赛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得向学生收取活动费、报名费或其他各种名目的费用,不得推销或变相推销相关资料等。
  严禁变相办重点班
  《意见》要求,学校不得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集体补课,不得利用早、晚自习和午休等时间上课、集体辅导或考试。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举办或参与举办(含租借场地)面向义务教育学生的各种辅导班,不得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类形式的辅导班。
  学校使用的教材必须经教育部或省教育厅审定,必须在省教育厅印发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采取各种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和学生订购教辅资料和其他图书。
  学校要实行常态均衡编班,均衡配备任课教师,严禁举办重点班,包括以特长班、特色班、快慢班、尖子班、兴趣班和&奥赛&班等名义变相举办重点班。要落实国家和省规定的班额要求,逐步消除大班额,积极开展班额40人以下的小班化教学。&&&&
  广州约有8000个
  学位可用于分配
  昨天,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广州市会按照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执行,也就是说,广州用于分配的优质高中学位至少占公费学位的20%。
  根据今年广州中考的情况,全市约12万考生参考,全市72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和省一级高中共提供44248个学位,其中择校学位的比例由各校自定,一般集中在10%~15%。如果明年中考省一级和示范性高中提供的学位与今年相当,按照20%的比例分配公费招生名额,粗略估计约有8000个高中优质学位用于分配。《意见》除了对学位分配的最低比例作出建议外,并没有提及学位的分配方式,该负责人表示,本市的&高中优质学位分配到校&方案目前还没定,所有细则还在讨论之中。
  市内某示范性高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广州的高中招生之前还没进行过类似尝试,最好分配的比例先不要划得太高,&如果首次实施就把比例定得很高,当年的生源质量可能就一下子受到影响。以往我们招收的学生中考成绩都基本是在提前批高分保护线以上,而如果实施学位分配,有可能就会招到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水平的跨度比以往大,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进度肯定要相应调整。这也需要时间,所以最好不要一下把比例划得太高。&
  根据《意见》,民办初中也在优质高中学位分配的范围内,这样不少民办初中生的家长松了口气。此前有不少民办学校学生家长担心,目前广州民办初中集中着大量优质生源,如果高中优质学位分配没有民办的份,而加剧民办学校学生考优质高中的竞争。&现在我不担心了。女儿考到这间民办初中,就是想她考个好高中,如果反而因此而比公办学校吃亏,那就亏了。&育才实验学校的家长刘女士说。
  但记者了解到,因为广州民办初中也集中了不少外地户籍的学生,他们中的不少人到了初三便会回到原籍参加中考,因此在民办学校毕业的人数会比其原本学生数少,是按照毕业人数还是学生数对民办学校分配学位,教育部门也还在研究。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广州中考网,2017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广州中考指南
广州中考指南
<p class="c-b6"2014年广州中考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广州中考网编辑团队将广州中考政策逐一进行深入解读,精心编撰了《广州中考手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充高中初中部招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