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工程哲学是科学的还是哲学的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城乡规划中的哲学思维运用.doc 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城乡规划中的哲学思维运用.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城乡规划中的哲学思维运用  [摘要]本文主要以城乡规划相关概述作为出发点,分析了哲学思想与城乡规划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当代城乡规划中的几个哲学思想以及哲学思维对城乡规划的启示,以期为提高政府行政质量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哲学思想;城乡规划;运用  [中图分类号]B-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1―02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和经济化的时代,追求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创设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当前城乡规划师展开规划工作的前提条件与基础。城乡规划设计具有综合性、超前性等特点。因此在城乡规划中引入哲学思想,对于从真正意义上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城乡规划相关概述  就城乡规划编制的内容而言,不仅涵盖城镇区域,还包含乡村区域。但是城乡规划区域主要以县域体系规划作为基础,将重点放在构建城市规划体系部分,并将城市、乡镇、村庄进行有机统一,制定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全面性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有效构建对于构建和谐化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还有利于协调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  就城乡规划管理而言,主要以“三规融合”原则作为指导方针和基础内容。  所谓“三规”是指对城市和乡村经济发展进行规划,对城市和乡村总体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城市和乡村如何有效划分和利用土地资源规划等,从而构建和谐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建设信息化的城乡共享服务平台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也是人们社会责任意识得以不断提高的外在表现。在构建信息化的城乡共享服务平台时,人们需要学会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城乡整体发展目标与信息化共享服务平台进行有效衔接,并做好基础性设施建设,为积极推进城市建设提供保障。与此同时,还需要学会运用重点问题重点分析的政治眼光分析城乡战略目标的重难点,将城乡管理与城乡建设作为城乡规划体系的重点项目,并力求最大限度地将“三规融合”原则落实到城乡规划管理体系的每个环节。  在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城乡发展实际现状制定多元化的规划发展计划,比如“阳光规划”,组织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到这项计划中,并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扩宽公众咨询途径。以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有关法律法规作为这项计划实施的主要依据,进而为广大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提供制度保障。通过这种形式组织公众参与城乡规划体系中,可以将城乡规划编制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给公众,也可以让公众参与谈论时感受城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服务质量。  (二)城乡规划指导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和管理体系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通过不断指导促使城乡统筹体系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城乡统筹发展为城乡规划发展指明原则,可以调解城乡规划体系中不协调的区域人口与产业比例,从而促进城乡的协调性发展。城乡统筹规划内容主要围绕城乡基础性设施、城乡规划发展体系、产业比例而展开,并通过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实施手段将这些方面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城乡统筹发展体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除了贫富悬殊这项矛盾之外,还有人口不协调、老龄化严重、土地资源不协调等。因此,将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进行有机统一,不仅可以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帮助,还可以实效城乡之间的优势互补,为构建城乡和谐统一的发展体系打下基础。  二、哲学与城乡规划之间的关系  (一)哲学简析  在西方学术史中,哲学可以作为分析问题和思考人生的原理,无论是解析问题还是思考人生,人是作为主体而存在,是人有条理、系统地认识世界的一种思考艺术。  《辞海》对哲学的释义,是关乎世界观的一门艺术和学科,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观根本观点进行分析与探讨的理论基础,是对自然知识的总结与概括。就哲学派别而言,主要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为主。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斗争与融合,最终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哲学家或者研究学者对哲学思想或者哲学观点进行了重新思考。不仅将人类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纳入了哲学体系中,还将中国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融入了哲学体系。如此一来,将会吸引更多哲学家或者科学研究家们关注中国现实问题,为进一步促使哲学走向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城乡规划与哲学关系  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城乡规划的最终目的。城乡规划反应了人地需求的供需矛盾。无论是区域经济还是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矛盾问题是城乡规划的根本问题,无论是借助哲学思想分析城乡规划的根本矛盾还是其他思想分析城乡规划的根本矛盾,都需要站在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和各方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转载]【转】城市规划、哲学和其他&作者:周江评
城市规划、哲学和其他
作者:周江评
  本想列出一些书目的,但是想想大家不一定有时间找书、读书,就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一些读书和学习心得吧。
  提到规划和哲学,首先推荐丹麦技术大学的教授Bent&Flyvbjerg写的Making&Social&Science&Matter:&Why&Social&Inquiry&Fails&and&How&It&Can&Succeed&Agai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这是伊利诺和南加大规划专业博士生的必读书目。从这本书最后的参考文献里,大家可再找出几本书来读读,结合自己专业上的定位进行思考,一定会受益匪浅。
  以前,我们在大学里也学习哲学,很少把它和自己的专业联系起来(当然,国内理解哲学,和西方也有很大差异,呵呵)。换言之,我们不能从哲学的高度,来思考城市规划的本质、以及它和人类知识、思维和活动的关系。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城市规划最终要成为一门科学,不可能回避对自身的哲学检讨和思考。西方的博士,直译成中文,其实是哲学博士(Doctor&of&Philosophy)。哲学博士,在我看,和一般硕士的最大差异,在于博士不仅对自己领域的某一方向,有全面的知识和较深入的理解,也在于对自己从事的领域在人类知识体系或者是思维、行动框架内的地位、作用,有合适的判断和评价。当然,我们不要求每个人都达到对博士的上述要求。但是,应该说,一个好的规划师和规划从业人员,却非得对城市规划有一个哲学上的认识不可。例如,这些年,我碰到了中美两国很多第一流的规划教授,这些教授对城市规划专业上述地位、作用,都有很独特的认识或是见解。这些认识或见解,经过自己的反复玩味,我感觉其实就是对规划专业的一种哲学思考。这些思考,使得上述教授们很容易找到自己学术和专业上的立足点和发展空间。例如,对于南加大的Giuliano教授,美国科学院副院士,除了技术手段,她倾向于从3个方面来认识和发展城市规划:政治学、经济学和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的结合。我记得在她的课上,她指出了城市规划为何能在这3个方面有所发展以及这3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首先,政治学是研究人类为何、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一决策过程的诸多因素,例如政治框架、民主制度和文化传统。作为对未来的一种预测和谋划,城市规划不可避免的也是一种决策,也不可避免的发生在一定的政治框架、民主制度和文化传统里。因此,从发展相对成熟的政治学(西方的政治学,如果从柏拉图时代的城市国家及相关知识算起,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则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情)中吸取养分,可以推进城市规划真正的和政治决策和实施相互结合。这些想法,在我看,也回应了芒福德先生的一句话,“真正影响城市规划的,是深刻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所以,虽然我不能全盘否定国内现在大量引进西方规划技术、手段,但是,我想说,没有相应的政治改革、民主建设和文化提升等做配套,这些技术和手段,作用是相当有限的。相应的,规划师,如果不能对政治、民主和文化,以及引起其变化的因素,有科学系统的认识和理解的话,很难想象,他能真正的推动城市规划。遗憾的是,政治、民主和文化,至少在我上学的年代,是不受多数学生和老师欢迎的系列课题。而影响城市规划的政治因素,某种程度,当时,也是禁区。不过,直到今天,我很难想象,设有禁区的学科,能有很好的讨论和发展。
  经济学家,则一贯认为所有资源都是稀缺的,然而,稀缺的资源,在现实的条件下,却常常不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经济学,一定程度上则是全面研究,在什么条件下,资源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或者是在什么条件下,资源将被低效的使用)。城市规划,除了强调公平和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是在分配资源,例如土地、道路、资金和有利的区位。但是,和系统的经济学模型和学说相比,城市规划在总体上应该说,没有完备的理论框架。因此,规划借鉴经济学的理念和模型,很多时候,乃是不可避免的。目前,我来美国后读过的经济学书籍里,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人的书,这两个人,我在lily上都介绍过了。一个是&Douglass&C.&North;另一个是,Amartya&Sen。他们两个都是近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作颇丰,他们的书籍,非常容易找到。我读了他们的一些书,感觉他们一个共有的特点就是批判性地发展了经济学。例如North,认为以往的经济学家,没有看到institutions&和transaction&costs在经济发展和经济表现中的作用。他对institutions&和transaction&costs,有很精彩的论述。我大胆引申一点到城市规划,institutions的大意就说,人们为了控制或引导城市发展,通常会有些相对固定了的、轻易不能改作法和手段,这些手段和作法,其实根本上就决定了城市规划后期的表现(也就是,城市规划究竟多大程度上能达到一些既定目标)。具有bargaining&power的人,倾向于把上述手段和作法,向对自己有利的(而不是有利社会的)方向推动。transaction&costs呢,则是人和人(机构和机构等)交互作用、影响所涉及到的费用。这些费用,不一定是金钱的,也有程序上的和制度上的。早先的的经济学家Ronald&Coase有个理论,说是这一费用如果为零的话,无论是人们如何参与经济决策,决策的后期社会效果,就能最大化。显然,目前没有任何国家能做到这点。于是,需要一定的理论框架,来探索如何最大程度的降低transaction&costs,以使得bargaining&power的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影响、更改和设置institutions,保证决策和政策实施的社会效果。目前,国内的很多城市的规划,受到人们的质疑,我想,可以从North提出的institutions&和transaction&costs概念(框架)进行一些研究。例如,民众真正地参与、影响到城市规划的过程,究竟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而真正做规划或相关决策的人,他们又是哪些人,他们是哪些拥有bargaining&power的人吗?规划的结果,是否有利公众?被人普遍批评的规划,在institutions上,有何共有特点。我记得章岩和方可,利用Growth&coalition和Growth&machine的理论,对北京的旧城改造作了一些相关研究,但是用North理论的,我还没有看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最简单的,在规定的规划成果公示期间,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的人,参与了公示并提出了意见。这些人,和城市的总体人群的特征,又有什么差异?而Sen则大力批判了以往的经济学家见“物”忘“人”。简单说,就是以往的经济学家,尽管在大力研究效率和经济发展,但是没有注意到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其实在于人类自身的发展。Sen把自由同时作为手段和目的,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制定发展目标和战略。自由和经济、社会制度、投资、教育等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后者的一些特征值,加以评估。就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联合国从1990年代末期,开始系统评估世界各国的人类发展(自由)状况。在Sen看来,不发展就是没有自由的代名词。而所谓的经济发展,如果不能合理规划和引导,不一定能带给人自由。典型的,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美国,目前尚有36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虽然在政治上享有法定的诸多权力,但他们在经济上,应该说自由很有限。
  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在地表活动的特点和差异,以及形成上述特点和差异的原因。城市规划中的功能分区,且不论其对错、长短,其实归根结底是将人类活动,根据其活动需求的差异以及相互关联,在空间分配上予以“优化”配置。在这个意义上,城市规划的基础研究和前提,是地理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是有人初步统计了,说70%的信息,都是和地理有关的信息。这样看,搞城市规划研究和决策,如果想搞得深入、科学一些,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地理信息处理和对有关地理知识的了解。但是,城市规划和地理学的关联,还不仅如此。地理环境因素(决定论),如何影响民族性格、文化、建筑发展和城市格局,我们就不多说了。今天,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里,“场所”(Place)和“层级”(Layer)有了特殊的意义。一个城市的定位和未来,逃脱不了从这两个字眼出发,一番深入、长期的研究工作。层级,也许不能说是地理学特有的概念,但是对场所的研究,绝对应该是地理学家的专长。换言之,一个好的城市设计者、城市和区域规划者,也不可避免的要培养自己的上述专长,即:如何在不同的层级上理解场所、营建场所和延续场所,和研究人物要素如何在不同特征的场所里相互流动。
  Bent&Flyvbjerg的书,虽然没有像Giuliano这样具体的涉及城市规划,但是它的可以告诉你西方从Aristotle以降,人们是如何看待社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为什么不能像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那样具有客观性。同时,如果你有意发展自己对人类知识体系的一个框架,了解城市规划在这个框架内的地位,这本书,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科学哲学发展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科学哲学发展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
【摘要】:城市规划活动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社会与技术过程,作为其思想演变的诸多主导因素之一,科学哲学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文章从科学哲学这一视角,着重从古希腊时期和近代,分析在城市规划学科萌芽和起源时期,科学哲学的发展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演变的影响。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U984【正文快照】:
一、引言科学与哲学,远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作为一个独立的哲学分支,科学哲学创立于20世纪初,它的两端连接着科学和哲学,是哲学家和科学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领域。它以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探讨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检验、科学的逻辑结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家亮;;[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秦海燕;丁绍刚;金芸;;[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罗湖平;朱有志;;[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王卉;;[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李云圣;;[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4期
杨寅;;[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张学文;夏颖;;[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冯维波;;[J];重庆建筑;2006年Z1期
吉慧凌;陈世峰;;[J];重庆建筑;2012年07期
彭长歆;蔡凌;;[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欣;李枝坚;宋延鹏;蔡春;;[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马利波;席光亮;张远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盛鸣;叶伟华;周亚琦;;[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孙莉;张玉坤;;[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董晓峰;;[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曹杰勇;;[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崔超;梁春艳;;[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温全平;;[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王南希;李雄;;[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张萌;;[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伍学进;[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李玉峰;[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何东;[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闫晓云;[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吴一洲;[D];浙江大学;2011年
阳煜华;[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李倞;[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邵大伟;[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刘晓晖;[D];重庆大学;2010年
王中德;[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鑫;[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高晓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代安锋;[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崔潇;[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漆协;[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廖磊;[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王铮;[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马明春;[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王琳;[D];西北大学;2011年
江畔;[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曹正伟;阎波;李建华;;[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罗诗裕;邵明珠;;[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姜峰;杨光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J];建筑与文化;2010年03期
邹水洋;罗诗裕;郭祀远;;[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朱金;王颖;王超;;[J];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02期
罗诗裕,邵明珠;[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彭小兰;;[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周威,常显奇,谷奇平;[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伍玉林;袁辛奋;;[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王松俊;;[A];第二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医学科研管理处(科)长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张家诚;;[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盛晓明;;[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韩媛;李天芳;;[A];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3年
马来平;;[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86年
彭蜀晋;;[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洪晓楠;;[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年度][C];2010年
徐献军;;[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蒋劲松(清华大学人文学院);[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金吾伦;[N];光明日报;2003年
李醒民;[N];光明日报;2004年
胡一虎(科技工作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朱广菁;[N];大众科技报;2007年
薛力(中国社科院博士生);[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田媛媛?李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杨建飞;[N];社会科学报;2001年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教授、博导
江晓原;[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费多益;[N];中华读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裘杰;[D];吉林大学;2011年
杨建飞;[D];西北大学;2004年
何华青;[D];清华大学;2009年
李毅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俞海洛;[D];浙江大学;2005年
张君;[D];清华大学;2008年
朱丹琼;[D];西北大学;2005年
蔡宏伟;[D];吉林大学;2008年
田小飞;[D];清华大学;2008年
乔文娟;[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珏婷;[D];山西大学;2012年
宋工;[D];大连工学院;1988年
马贵玉;[D];新疆大学;2010年
殷维;[D];重庆大学;2010年
玄婷;[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周伶俐;[D];湘潭大学;2011年
赵京超;[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周礼文;[D];中南大学;2002年
李雨欣;[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向修玉;[D];厦门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城乡规划中的哲学思维运用
城乡规划中的哲学思维运用
[摘 要]本文主要以城乡规划相关概述作为出发点,分析了哲学思想与城乡规划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当代城乡规划中的几个哲学思想以及哲学思维对城乡规划的启示,以期为提高政府行政质量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哲学思想;城乡规划;运用   [中图分类号]B-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07 ― 0021 ― 02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和经济化的时代,追求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创设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当前城乡规划师展开规划工作的前提条件与基础。城乡规划设计具有综合性、超前性等特点。因此在城乡规划中引入哲学思想,对于从真正意义上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城乡规划相关概述   就城乡规划编制的内容而言,不仅涵盖城镇区域,还包含乡村区域。但是城乡规划区域主要以县域体系规划作为基础,将重点放在构建城市规划体系部分,并将城市、乡镇、村庄进行有机统一,制定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全面性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有效构建对于构建和谐化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还有利于协调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   就城乡规划管理而言,主要以“三规融合”原则作为指导方针和基础内容。   所谓“三规”是指对城市和乡村经济发展进行规划,对城市和乡村总体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城市和乡村如何有效划分和利用土地资源规划等,从而构建和谐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建设信息化的城乡共享服务平台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也是人们社会责任意识得以不断提高的外在表现。在构建信息化的城乡共享服务平台时,人们需要学会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城乡整体发展目标与信息化共享服务平台进行有效衔接,并做好基础性设施建设,为积极推进城市建设提供保障。与此同时,还需要学会运用重点问题重点分析的政治眼光分析城乡战略目标的重难点,将城乡管理与城乡建设作为城乡规划体系的重点项目,并力求最大限度地将“三规融合”原则落实到城乡规划管理体系的每个环节。   在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城乡发展实际现状制定多元化的规划发展计划,比如“阳光规划”,组织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到这项计划中,并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扩宽公众咨询途径。以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有关法律法规作为这项计划实施的主要依据,进而为广大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提供制度保障。通过这种形式组织公众参与城乡规划体系中,可以将城乡规划编制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给公众,也可以让公众参与谈论时感受城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服务质量。   (二)城乡规划指导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和管理体系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通过不断指导促使城乡统筹体系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城乡统筹发展为城乡规划发展指明原则,可以调解城乡规划体系中不协调的区域人口与产业比例,从而促进城乡的协调性发展。城乡统筹规划内容主要围绕城乡基础性设施、城乡规划发展体系、产业比例而展开,并通过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实施手段将这些方面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城乡统筹发展体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除了贫富悬殊这项矛盾之外,还有人口不协调、老龄化严重、土地资源不协调等。因此,将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进行有机统一,不仅可以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帮助,还可以实效城乡之间的优势互补,为构建城乡和谐统一的发展体系打下基础。   二、哲学与城乡规划之间的关系   (一)哲学简析   在西方学术史中,哲学可以作为分析问题和思考人生的原理,无论是解析问题还是思考人生,人是作为主体而存在,是人有条理、系统地认识世界的一种思考艺术。   《辞海》对哲学的释义,是关乎世界观的一门艺术和学科,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观根本观点进行分析与探讨的理论基础,是对自然知识的总结与概括。就哲学派别而言,主要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为主。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斗争与融合,最终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哲学家或者研究学者对哲学思想或者哲学观点进行了重新思考。不仅将人类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纳入了哲学体系中,还将中国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融入了哲学体系。如此一来,将会吸引更多哲学家或者科学研究家们关注中国现实问题,为进一步促使哲学走向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城乡规划与哲学关系   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城乡规划的最终目的。城乡规划反应了人地需求的供需矛盾。无论是区域经济还是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矛盾问题是城乡规划的根本问题,无论是借助哲学思想分析城乡规划的根本矛盾还是其他思想分析城乡规划的根本矛盾,都需要站在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和各方组织利益角度进行全面化、系统化分析与探讨。   三、当代城乡规划中的几个哲学思想   (一)两点论和问题导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在城乡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的加快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生活还是生产,对社会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都是进一步导致我国社会矛盾更加冲突化和尖锐化的因素。阶层分化日益突出、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化,要想确保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化,不仅要站在历史角度分析城乡规划中的根本矛盾问题,还需要站在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向角度讨论城乡规划的市场条件。在面临各种矛盾与冲突条件下,运用两点论的哲学思想把握城乡规划内容、城乡规划目标、城乡规划原则等,抓住问题的根源和关键要素,既要分析城乡规划的主要矛盾,又要分析城乡规划的次要矛盾。既要分析城乡规划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分析城乡规划中矛盾的次要方面,力求最大限度地将城乡规划中的矛盾得到有效解决和处理。
  (二)底线思维   《礼记?中庸 》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再此文中的“预”是指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和预防性措施,从而在遇到问题或者问题时,能够处变不惊、临危不惧。这是古人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底线思维的概括与总结。就城乡规划与城乡建设而言,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为支撑,还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有关部门要对城乡建设工作给予支持,进而为城乡建设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对于城乡规划者而言,其肩负的任务较为沉重,在实际工作者应该保持一个公平、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并借助底线思维评估和预测城乡规划的风险因素,努力将风险因素带来的经济损失控制到最小化。   (三)系统思维   城乡规划和城乡建设的主要对象是城镇和乡村等各个建设项目。就城镇与乡村内容结构而言,较为复杂且多变。其项目系统具有开放性好、复杂性、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时序性等,因此城市规划管理者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项目系统结构以及特征,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对城乡规划项目和结构进行分析与研究。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考察城乡规划,简化对城乡规划的认知。   四、国家领导讲话中对城乡规划的哲学思维   (一)习近平总书记   习近平对于两点论哲学思想的看法:我们无论是在想事情还是在做事情,都需要从事物的对立角度分析问题,并借助辩证统一方法论证事情的两面性,要讲究两点论和平衡点。关于问题导向,他认为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全面性分析城乡规划中的哲学思想,并借用哲学思想研究和剖析城乡规划中的根本矛盾与冲突问题。并在研究与分析过程中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问题的主要矛盾作为导向原则,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和主要矛盾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孙政才同志   孙政才对于两点论哲学思想的看法:我们在借助哲学思想探讨城乡规划与城乡建设中的矛盾与冲突问题时,既要注重区域的内部规划,又要强调五大功能布局。尤其是大的区域布局,要始终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处理我国对外开放问题。关于问题导向,城乡建设中,既有生态发展问题的存在,又有阶层矛盾问题的存在,因此在借用哲学思想分析城乡规划问题时,要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幸福感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五、哲学思维对我市城乡规划的启示   (一)以“两点论”把握整体问题   传统的城乡规划主要以物质规划和工程规划两大模块作为基础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城乡规划工作不只是局限在物质规划和工程规划这两大模块方面,而是向社会规划和环境规划方面延伸与发展。因此,就城市规划者人员而言,不仅需要学习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体系,还需要具备分析数据的能力。现代城市规划工作强调景观元素的合理搭配与设计,比如绿化设计、广告标牌设计、人行道和路灯设计等等。这就需要通过两点论思想掌控全局。无论是山水的设置还是绿化带的设置,都需要注重平衡性和整体性。无论是文物古建筑物的修建还是整体环境的营造,需要抓住城乡规划与城乡建设中的主次矛盾,在整体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寻求平衡发展,在平衡中打造城乡的个性特色。这样既能够凸显城市的独特优势,又可以塑造一个历史韵味浓重、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城市。   (二)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城乡规划工作   城乡合理规划的空间主要以城镇乡三级体系为基础,借助“三集中”形式将城乡发展模式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但是在规划城镇乡三级体系时,需要将城镇经济区域与农村经济区域用科学手段将其划分。就农村经济区域而言,在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改造与发展的过程中保留其原始风貌,发展品牌特色产业。城乡统筹发展体系中的关键问题是劳动力的转移。城乡规划要想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城镇区域需要对农村区域的劳动力合理整顿和安排,从而为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打下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均等是城乡规划的又一目标。以问题为导向确定重点,在编制城镇以及新农村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制度时,需要重点分析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新农村基础性设施建设,政府和党还要加强对城镇和新农村地区基础性设施建设的经济投入,为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需要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的时候,需要把加强区域基础性设施这项内容纳入制度中,为构建区域协调管理机制和基础设施信息化共享提供制度保障。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根据现代消费市场建立多元化和信息化的城乡基础设施,从而使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城乡规划体系中,进一步促进城乡的和谐发展。使规划编制、管理实施的全过程、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关联 ,管理水平提升有规划依托,实现流畅高效管理的目的。   (三)以底线思维展开城乡规划工作   城乡规划工作关乎的工作部门较多、涉及的内容较广、专业性较强、风险因素较多。随着技术的进步,底线思维可以确保我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分析风险因素的根源,进而探索适合城市发展的道路,在稳中求胜。   就行政工作而言,行政工作中很容易滋生腐败思想。因此在行政过程中,必须警钟长鸣,防止一切贪污腐化工作,确保城乡规划工作的健康、有序展开。   就工作底线而言,城乡规划中,规划管理者和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以公平、公正审核规划工作和建设工作,运用底线思维进行把关。   结束语   哲学思想引入城乡规划工作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国家政府、规划者和民众的积极配合,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时而化,因势而变,突出主线,把握底线。唯如此,规划工作者才能在日渐繁杂的工作中,真正体现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前瞻性,提高政府行政质量和城镇化发展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刘刚.周易思想对城乡规划理念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4, (12):38-44.   〔2〕〔6〕丁国胜,宋彦.智慧城市与“智慧规划”――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3, (08):34-39.   〔3〕李芳.以哲学思维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6, (02):13-16.   〔4〕官卫华.城乡统筹视野下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重构――南京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2012, (03):85-95.   〔5〕鞠鹏艳.城市总体规划层面低碳城乡规划方法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县规划实践为例〔J〕. 城市规划,2013, (08):09-17.   〔7〕丁国胜,蔡娟.公共健康与城乡规划――健康影响评估及城乡规划健康影响评估工具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3,(05):48-55.   〔责任编辑:谭文富〕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规划 工程哲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