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口四川有多少人口2015?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四川总人数是多少?现在四川有多少人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2009年中国各省人口总数排名( 21:37:44)中国各省人口数量排名 GDP排名 人口排名——省区市——人口数量 GDP总量( 亿元) 人均GDP 人均排名 1―――――河南省——9613万人 5 河南 16 2—————山东省——9082万人 2山东 7 3—————四川省——8673万人 9 四川
25 4—————广东省——7859万人 1广东 6 5—————江苏省——7381万人 3江苏 5 6—————河北省——6735万人 6 河北 11 7—————湖南省——6629万人 13 湖南
20 8—————安徽省——6338万人 15 安徽
28 9—————湖北省——5988万人 11 湖北 17 10—广西壮族自治区——4822万人 18 广西
27 11—————浙江省——4647万人 4 浙江 4 12—————云南省——4333万人 23 云南
13—————江西省——4222万人 19 江西
24 14—————辽宁省——4203万人 8 辽宁
9 15—————贵州省——3837万人 26 贵州
16————黑龙江省——3813万人 14 黑龙江 12 17—————陕西省——3674万人 21 陕西
21 18—————福建省——3466万人 12 福建 10 19—————山西省——3294万人 17 山西
20—————重庆市——3107万人 24 重庆
18 21—————吉林省——2699万人 22 吉林
13 22—————甘肃省——2593万人 27 甘肃
23——内蒙古自治区——2379万人 16 内蒙古 8 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05万人 25 新疆
14 25—————上海市——1625万人 7上海
1 26—————北京市——1423万人 10 北京
2 27—————天津市——1007万人 20 天津
28—————海南省——803万人 28 海南
19 29—宁夏回族自治区——572万人 29 宁夏 769 —————青海省——529万人 30 青海 706 ———西藏自治区——267万人 31 西藏 326 11567 2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今天的四川人大多知道自己是“湖广”填四川的后代,算不得地道的四川人。  但地道的四川人在哪儿?这么多年了,起码我没遇见一个自称是老四川的后代。  300多年前的明末那场战争后,没有一个四川家庭保留下来了吗?历史上真的杀尽了川人吗?近年看到几篇文章,各有不同见地,读后却一律让人沉重。一个大国往往不太注意历史细节,“四川人”概念即是如此。比如成都现在的一家火锅店,自称他的卤水里还有卓文君的口水,大家都觉得这很自然,也很幽默。学问稍多的人则把三星堆时期的四川人当作自己的祖先,大家也觉得很自然,还生出一种自豪感。如果你到了埃及,看见现在的埃及人把金字塔时期的埃及人当作他们的祖先,你一定心知其非;口中不说,心中讥笑。---------然而我们许多人犯的错误跟埃及人有什么两样? 谁说三星堆不是我们强行沾亲的金字塔? 现在的四川人若认真追寻自己的祖先,我们会惊异地发现,历史的血脉屡次被割断,今日“四川人”概念是至满清以后才形成的。  让我慢慢道来吧! 在当时中原人心目中,楚 勉强可以算是中国,而巴蜀则不是。请注意吕不韦被放逐到四川后,召集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那里面“九州”的概念就没有“梁州”。“梁州”是汉朝人加进去的,因为这时四川基本上换成中原人,可以算是中国了。即使这样,《禹贡》对“梁州”的描绘仍有急就章的意味。如“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指什么? 有人说是金沙江,那是想当然之辞,可能是汉人的小说用语。又“其土青黎”,其实四川只有紫色土,没有黑土,这又是想当然之辞。总之,一直到战国,中原居民还是认为四川之地是“化外之民”。  这样一来,公元前316年秦将司马错消灭巴蜀,其政治意义就远大于军事意义了。巴蜀的消灭,恰恰是中国的扩大。上面已经提及,到了汉代,中原人就已经认为四川是中国的一部分——梁州了。巴蜀进入中国,不像是楚国那样慢慢同化,而是秦国推行“殖民”政策予以强行占领的结果。秦国消灭巴蜀之后,曾“移秦民万户入蜀”,一万户约为五万人,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足以占领四川的富庶之区。这时巴蜀的孑遗,只能作为附庸,而且不得不迅速同化。因此从总体看问题,这时的四川已是焕了一茬人了。我们知道,蜀人无姓,而汉代著名的四川人大都有中原姓,如司马相如、扬雄、严召平等。现在被成都火锅店推崇为火锅始祖的卓文君,其先氏本邯郸巨贾,是因为赵国灭亡后才迁到邛崃的。另外那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邓通,很可能是河南人。当然,汉代的四川,作为少数民族的落下闳和范目也是两个重要人物,但此时他们已不是“左言”之民,而是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成为地道的中国人了。 从公元前316年到公元2年,四川人口由5万发展到351万。这时的四川,犹如印地安美洲变成英语美洲或拉丁美洲,它的主体历史才算真正开始。 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现在的四川人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推崇为始祖又未尝不可。但是好景不常,到了西晋,四川大乱,竟然又倒退到民族大迁徙时代,又换了好几茬人,卓文君、扬雄、严君平的后代儿孙又被赶了出去,不知所终,秦汉形成的地域文化也就灰飞烟灭。四川,它的实际意义只是一个舞台而已。  公元298年,天水、略阳、扶风、始平、武都、阴平六郡“流民”十余万人涌入四川“就食”,社会大乱。这些“流民”大部分是氐羌人,生性剽悍,反客为主,原来的四川人——秦汉的中原人——纷纷外逃,几乎是拱手让出四川。后来流民攻占成都,成立了流民政权“成汉”,有的地方(如盐亭)整县都操氐羌语,四川面貌完全改变。不久,贵州的僚人又大量涌入四川,数量比氐羌更多,于是四川又变成僚人世界。据《北史》记载,西魏时,单是仪陇一县(当时叫隆城镇)就有僚人20万户,可见数量惊人。这些僚人,史书记作“獠人”,说他们“依林旅险,若履平地”,“性又无知,殆同禽兽”,“得其仇,必生食之”,大约还处于“食人生番”阶段。四川的文化至此发生了大倒退。&BR&
由于“僚人所至,郡县皆废,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引起汉人政权的极大恐慌。从隋代开始,唐、宋继之,一方面对僚人进行镇压,一方面又加速对他们的同化工作。一直到宋末,这些记载才逐渐稀少,大约同化工作已经完成。  唐宋时期,新的中原人不断迁到四川,与同化了的僚人共同建设四川文化。比较显著的例子是李白,可能他是个混血儿。还有薛涛,她原是长安人。《花间集》的重要词人李絢还是个波斯人。宋代的四川,人才辈出,除了三苏之外,大家不要忘了欧阳修是绵阳人。唐宋时的成都,经常保持50万左右的人口,是世界级的大城市。南宋大诗人陆游到成都,发现大慈寺闻钟开饭的和尚就有一万人,不禁大为惊讶! 寺庙之大,可想而知。其他关于城市的浮奢也就不用多说了吧。如果这个情况不改变,我们把李白、苏东坡推崇为自己的祖先也不错,但是不行,四川的地域文化又一次被割断!  宋末的四川,因对蒙元军队进行了最顽强的抵抗,所以也遭到元军最猛烈的报复,人口一下子由1000万锐减到60万!如果考虑到这60万人还包括元军的家属,那么我们可以说四川人几乎又换了一茬。宋朝的实际意义只是留下了“四川”这个地名。元末明初,明朝政府又组织移民,四川差不多换成了湖北、湖南之人,与原来的北方移民大异其趣。但终明之世,四川都不大景气,人口发展的最高峰才310万,已大不如前。 明人中当然也有几个人值得一提,如余子俊、杨升庵、何卿之流,可惜,即使把他们当作今日川人祖先也是不可能的。  明末甲申年起(1644年):中国百姓天塌地陷的年代又开始了!张献忠,明军,满清各方势力在四川进行了反复争夺屠戮! --------全川(当然也包括今日之重庆)也经历了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幕:310万人在不断地反抗与杀戳中仅剩8万人,繁华的成都城仅存不足百户!!!以至城中竟然有虎豹出没。清初的四川省会不得不改移川东阆中。  这样,从司马相如到杨升庵,历史上的四川人血统差不多都与今日的四川人无直接联系了。四川的地域文化,必须从头另起,想起来多么令人震惊和感伤!  但是我汉民族毕竟是一个伟大民族,她有回旋余地,她有再生功能。明末清初对四川的大屠戮,尽管割断了四川的地域文化,但并未割断整个民族的历史。四川这块空白地带,在最近300年间重又积聚和繁衍,构建了新的四川人和四川文化,这真是人类史上的奇迹。满清政府从顺治起至嘉庆止,对四川组织了大规模的移民,这就是有名的“湖广填四川”的故事。  听老人们讲,移民采用了强迫手段,就是:清军在湖北、广东等十个省挑选精壮男子,反绑了手押进川来的,路上谁要大小便,必须先请求解手,所以至今四川人仍把上厕所叫做“解手”。今日四川的名人艾芜和马识途的祖先来自湖北麻城,阳翰笙的祖先来自湖南安仁,陈毅的祖先来自湖南新宁,李佶人的祖先来自湖北黄陂,朱德的祖先来自广东韶关。  ------------本人(金沙神鸟)写到此,特地查了家谱:记曰:入川一世祖:妻邓氏,带三个儿子,从湖北永州府东安县仁义中乡,大竹山的石磊庙出发,于满清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年(1696年)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集中后入川。所以今日四川人来自湖北的后代大都称来自麻城或孝感。现在问及每一个四川人,他们的祖先是不是幸存的“蜀人”,几乎找不到了。那么,顺治十八年统计的8万人到哪里去了呢?这8万人大部分应是杨展(明朝副将,当时成了军阀)部下,一部分是张献忠降部,还有最先进入四川的陕西人。估计在说乐山话的人群中去找,还能找出几个。正确地理解是,顺治十八年统计的8万人,老四川只占一小部分,后来在移民的压迫下,反而改口说自己也是移民,时间一久,就无人知晓了。这些来自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陕西的移民,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填满四川各个角落,并在嘉庆年间发展到2800万人,打破了宋朝的纪录,成为中国第一大省。这些填进来的移民,才是我们的直接祖先。今天所谓“四川人”就是指他们。   我们现在引以为自豪的川粹:浓烈的川酒、辛辣的川菜、悲怆的川剧,都是最近300年间形成的,它与唐宋的米酒和饮食、百戏都没有关系,与秦汉更沾不上边。当然,现在的四川人也可以为历史上产生过司马相如、李白、三苏而自豪,但与其说这是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还不如说这是受国史的影响;也就是说,他们作用于血统,并未对现代四川人发生过承传的作用,而只有川人的坚忍不拔、不畏强暴的精神是不死的!  虽然这种精神得到了传承。然而,不论是古之四川人与今日之四川人在历史上上演的永远却都是血性却惨烈的悲歌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更多
  老四川人还是有的,只是可能真不多,在我们那边,只有我们一个院子是传说中的老四川,也就是本地王,其他还有很多王姓人家,但是大家不是一个共同的祖先,但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毁掉了太多的文物证据,无法证明事实的根本性和正确性,上一代老人的话语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其实我也很疑问。  我是仪陇那边的。
  战乱躲进盆地周边深山老林的人
  没意思,简单说,出生在这片土地就是这里的人,在这片土地长大就是这里的人,要说祖籍,祖先,就扯远了
  以教科书上不愿提及,不敢提及的历史为鉴,可能应该对今天的我们有更多的更重要的借鉴意义
  有些不敢直视的历史对我们的才有更深刻教训,而且绝对不能再犯。再犯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目前四川人口是多少?
遧濄曧003D9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四川常住人口为8041.82万 比10年前减少287万 时间: 11:16   有多少人生活在四川?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2号公报显示,四川常住人口为8041万多人,占全国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 常住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有1.04亿人.其次是山东省、河南省,均为九千多万人.四川常住人口数居全国第四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日零时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到这个时点四川有常住人口人,占全国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而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四川常住人口为人,占全国的比重为6.58%.与四川相邻的重庆常住人口为2884万人,贵州3474万人,云南4596万人,陕西3732万人.公报还显示,常住人口最少的为西藏自治区,为300万人.常住人口概念不等同于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包括长期居住在四川的外来人口.那么,四川户籍人口有多少呢?512汶川(微博)特大地震后,四川的户籍人口有何变化?成都晚报记者从省统计局普查中心了解到,预计5月7日或8日,将公布四川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四川省绝对没有饿死八百万人&&绝对没有连续四年人口减少&&----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多少人系列文章之十二
重发按语:我前几天发表了《洪振快两次污蔑“狼牙山五壮士”目的何在?》一文,批驳洪振快污蔑革命烈士、抗日英雄的谬论。洪振快还有大量反共反毛言论,正如田昇在《起底&炎黄春秋&主编洪振快,亲美反共历史虚无主义代表》一文所指出的那样。洪振快在《炎黄春秋》2014年第五期上发表了《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一文,遭到了孙经先和我的批驳。我发表了两篇文章。以下就是其中一篇。重发这两篇文章,是在洪振快诉郭松民、梅新育反对《炎黄春秋》侮辱狼牙山五壮士,侵犯名誉权一案开庭之时对郭松民、梅新育表示支持。我反对对他人进行侮辱,但洪振快对狼牙山五壮士污蔑在前,并且一贯对中共、毛泽东进行污蔑、攻击。洪振快与茅于轼等政治右派一样,他们疯狂地攻击、污蔑中共、毛泽东,支持社会上造谣、诽谤的言行,但在自己被造谣、侮辱时又指责公安机关、法律为什么不保护他们的名誉,这不是太诬赖了吗?
四川省绝对没有饿死八百万人
绝对没有连续四年人口减少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多少人系列文章之十二
在《炎黄春秋》(2014年5期)上的《炎黄春秋》执行主编洪振快的文章《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其中有一部分:省级:河南、四川、安徽三省非正常死亡不下1300万人。其中重点是讲四川省。它重复杨继绳的结论,认定四川省非正常死亡约800万人,认同四川省连续四年人口负增长。四川省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也是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人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搞清楚四川省在三年困难时期到底饿死多少人,对搞清楚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饿死多少人至关重要。此文为:驳洪振快《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一文之二。
三组截然不同的官方人口统计数据
对四川省五、六十年代人口统计,至少有三组不同官方数据:1、《中国人口&四川》统计数据;(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统计局1982年以前人口统计资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2、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统计资料汇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3、《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统计数据。(作者: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统计出版社)只要对三组数据中的1955年人口和1966年人口数据进行对比,就可发现它们的1961年至1966年人口数是相同的,1954年以前人口数是近似的,而在1955年至1960年人口数却有很大差异。关键的1959年人口数竟然相差475万人之多。可见当时人口统计的严重混乱和不实。
一、刘洪康主编:《中国人口·四川》1955年至1966年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
1955年 人口6790.6万 出生率
2.839% 死亡率0.918%
自然增长率1.921%
1956年 人口6945.2万
出生率2.85%&&
死亡率1.041%
自然增长率1.809%
1957年 人口7081万
&&出生率2.922%&
死亡率1.207%&
自然增长率1.715%
1958年 人口7077.9万
出生率2.403%&
死亡率2.517%&
自然增长率-0.114%
1959年 人口6897.3万
出生率 1.671%&
死亡率4.691%&
自然增长率-3.02%
1960年 人口6619.8万
出生率1.173%&
死亡率5.397%&
自然增长率-4.224%
1961年 人口6459.2万
出生率1.181%&
死亡率2.942%&
自然增长率-1.76%
1962年 人口6485.6万
出生率2.801%&
死亡率1.462%&
自然增长率1.339%
1963年 人口6695.8万
出生率5.011%&
死亡率1.282%&
自然增长率3.729%
1964年 人口6898.3万
出生率4.694%&
死亡率1.387%&
自然增长率3.307%
1965年 人口7137万
&&出生率4.241%&
死亡率1.146%&
自然增长率3.095%
1966年 人口7368.3万
出生率3.995%&
死亡率1.076%&
自然增长率2.919%
二、国家统计局的1954年至1966年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
人口6648.1万 出生率3.986%&
死亡率1·543%
自然增长率2·443%
人口6876.9万 出生率3.185%& 死亡率
1.326% 自然增长率 1.859%
人口7051.3万 出生率2.964%& 死亡率
1.179% 自然增长率 1.785%
人口7215.7万 出生率3.063%& 死亡率
1.182% 自然增长率 1.881%
人口7296.9万 出生率3.098%& 死亡率
1.737% 自然增长率 1.361%
1959年 人口7372.3万
出生率2.559%& 死亡率 1.922%
自然增长率 0.637%
1960年 人口6854万&&
出生率1.537%& 死亡率 4.778%
自然增长率 -3.241%
人口6467.3万 出生率1.165%& 死亡率
2.801% 自然增长率 -1.636%
人口6485.6万 出生率2.799%& 死亡率
1.461% 自然增长率 1.338%
人口6695.8万
出生率5.01%&& 死亡率
1.282% 自然增长率 3.728%
人口6898.3万 出生率4.694%& 死亡率
1.387% 自然增长率 3.307%
人口7137万&&
出生率4.24%&& 死亡率
1.15%& 自然增长率
人口7368万&&
出生率4.009%& 死亡率 1.076%
自然增长率 2.933%
三、《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1951年至1966年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
1951年 人口6115.74万
出生率3.98%&
死亡率2.01%&
自然增长率1.97%
人口6305.02万
出生率4.10%&
死亡率1.82%&
自然增长率2.28%
人口6453.62万
出生率4.05%&
死亡率1.70%&
自然增长率2.35%
人口6599.33万
出生率2.82%&
自然增长率1.98%
人口6740.34万
出生率2.84%&
自然增长率1.92%
人口6952.39万
出生率2.85%&
自然增长率1.81%
人口7093.98万
出生率2.92%&
自然增长率1.71%&&&&&&&
人口7053.92万
出生率2.40%&
自然增长率
人口6960.94万
出生率1.67%&
自然增长率
人口6667.80万
出生率1.17%&
自然增长率
人口6458.87万
出生率1.18%&
自然增长率
人口6485.49万
出生率2.80%&
自然增长率
1.34%&&&&&&&&
人口6695.74万
出生率5.01%&
自然增长率
人口6898.27万
出生率4.69%&
自然增长率
人口7136.99万
出生率4.24%&
自然增长率
3.09%&&&&&&&&&&&&&&
人口7368.30万
出生率4.01%&
自然增长率
&&&&&&&&&&&&
对这三组人口统计数据进行比较评述
一、刘洪康主编:《中国人口·四川》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
《中国人口·四川》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被杨继绳和洪振快等人所采用。洪振快在《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中介绍说:“四川的人口数据,《四川省志&地理志》的“人口篇”、《四川省情》(中共四川省委研究室编纂)、《中国人口&四川卷》等书记载一致。据《四川省志&公安司法志》介绍,为了纠正1958年后人口统计数据失实的情况,应公安部和四川省委的要求,四川省公安厅部署从1961年冬到1962年4月“逐队逐户逐人地全面登记核实,然后层层统计汇总”,“弄清了全省从1954年以来历年的总人口数,人口出生数和死亡数,查清了人口统计上的差错数字”。
对于上述《四川省志&公安司法志》的介绍:为了纠正1958年后人口统计数据失实的情况,应公安部和四川省委的要求,四川省公安厅部署从1961年冬到1962年4月“逐队逐户逐人地全面登记核实,然后层层统计汇总”,“弄清了全省从1954年以来历年的总人口数,人口出生数和死亡数,查清了人口统计上的差错数字”。我表示怀疑。四川省要搞这样大的人口统计数据核查工作起码需要动员三十万人,但四川省公安厅也就几万干警,管户籍的干警也就几百人,它不可能“逐队逐户逐人地全面登记核实”。实际上,它还是要依靠基层政权组织人员进行重新核实工作。此次全面登记核实主要针对农村,因为城市的户籍与粮票制度直接联系,是很准确的,重新登记核实,数字不会变化。在农村要依靠公社、大队、生产队的干部做这项工作。1961年、1962年的农村基层干部很多是文盲、半文盲,他们不会懂得人口普查的常识,你要他重新核实,他们会重新算一下人头。1958年、1959年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原来上报时并没有减少这部分人口,在重新核实时,会将他们算作1958年、1959年农村减少人口。1960年、1961年农村有大批农民逃荒离开本村,在重新核实时,会将他们算成人口减少或死亡,这种核实的数据上报汇总后,就会造成1958年、1959年、1960年、1961年四川省人口的大幅度减少、死亡率奇高。
杨继绳、洪振快对四川省连续四年人口负增长的统计如获至宝,津津乐道。洪振快说:“四川,1958-1962年死亡人数分别为178.18万人、328.20万人、364.74万人、192.36万人、94.65万人,五年内共死亡1158.13万人。四川省总人口,1957-1961年末分别为7081万人、7077.9万人、6897.3万人、6619.8万人、6459.2万人,1958-1961年持续四年下降,呈负增长状态,四年间减少了621.8万人,到1962年才止住下降势头(6485.6万人)。”连续四年人口减少实际是不存在的,只有两年:1960年、1961年人口减少,1958年、1959年人口没有减少。
刘洪康主编:《中国人口·四川》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也非一无是处,它纠正了1959年以前四川省人口的虚高。它的1955年人口6790.6万、1956年人口6945.2万、1957年人口7081万、1958年人口7077.9万、1959年人口6897.3万。而国家统计局的1955年人口6876.9万、1956年人口7051.3万、1957年人口7215.7万、1958年人口7296.9万、1959年人口7372.3万。分别多86.3万人、106.1万人、134.7万人、219万人、475万人。&&&
二、国家统计局的1954年至1966年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
从时间上看,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决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而《中国人口·四川》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是基本采用了四川省公安厅1961年冬到1962年4月组织的人口全面登记核实的数据。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比后者晚了二十年,并且更有官方色彩。国家统计局没有采用四川省公安厅1961年冬到1962年4月组织的人口全面登记核实的数据,说明它不相信四川省早在1958年、1959年就出现大面积饿死人,人口出现负增长的事实。同时它要与国家统计局1960年全国人口减少1000万人相适应,于是分配给四川省的人口518·3万减少任务,人为地定出,四川省1960年人口减少518·3万。1960年,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人口还在增加,如果占全国人口八分之一的四川省不减少518·3万,那么全国人口怎么能减少1000万呢?由于国家统计局确定四川省1960年减少518·3万人,1961年减少386·7万人,为了适应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数字,只好夸大1953年至1959年人口增长数字。国家统计局1959年四川省人口数字竟然比《中国人口·四川》人口数字多475万人,比《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人口数字多了411.36万人。
三、《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1951年至1966年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
《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成书在2005年,比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要晚二十多年,比《中国人口·四川》的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要晚四十多年。《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的作者是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与国家统计局是同一单位,但它却否定了国家统计局二十年前的统计数据,部分地恢复了四川省公安厅1961年冬到1962年4月组织的人口全面登记核实的数据。这说明它不认可四川省1960年减少518·3万人,1961年减少386·7万人,两年共减少895万人的惊人数据。同时它没有完全承认四川省公安厅1961年冬到1962年4月组织的人口全面登记核实的数据。这主要表现在迁移人口数据上面。
迁移人口数据说明了什么?
迁移人口数据在中国的人口统计中是没有的。我们通过推算可以把它计算出来。某年比前年多的人口数减去人口自然增长数,就是人口迁移数。计算结果:
一、按刘洪康主编的《中国人口·四川》的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计算:1956年迁入30.36万人、1957年迁入15.53万人、1958年迁入4.97万人、1959年迁入30.43万人、1960年迁入7.98万人,1961年迁出45.44万人,1962年迁出60.27万人,1963年迁出35.57万人,1964年迁出22.28万人、1965年迁入21.5万人、1966年迁入19.6万人。
二、国家统计局的1954年至1966年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计算:1955年迁入103.09万人、1956年迁入50.09万人、1957年迁出27.22万人、1958年迁出来7.56万人、1959年迁入28.68万人、1960年迁出287.76万人,1961年迁出277.73万人,1962年迁出68.35万人,1963年迁出35.5万人,1964年迁出22.38万人、1965年迁入21.85万人、1966年迁入18.28万人。
三、《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1951年至1966年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计算:1952年迁入43.83万人、1953年迁出4.77万人、1954年迁入13.65万人、1955年迁入9.18万人、1956年迁入124.57万人、1957年迁出19.37万人、1958年迁入44.03万人、1959年迁入113.5万人、1960年迁出15.51万人,1961年迁出95.02万人,1962年迁出61.69万人,1963年迁出43.28万人,1964年迁入7.14万人、1965年迁入14.61万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出现过三次人口大迁入,一次人口大迁出。一、1950年至1953年,由于国民党军队及党政人员大量撤退到四川,并在四川被最后解决,这些人及家属最后多数落户在四川。与此同时,中共军队及南下干部进入四川,后来家属也来了。这两部分人至少有五六百万人,但在四川省人口迁入数据上基本上反映不出来。反而被认定为出生人口,造成五十年代四川省出生率奇高。1955年实行粮票制,很多人要求被登记为城市户口,结果造成了国家统计局的1955年迁入103.09万人、1956年迁入50.09万人,《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1955年迁入124.57万人的统计数据。但谁都知道,这两年四川省根本没有从外省迁入200万左右的人口。这个迁入200万左右的人口是被重复统计的人口。1959年以前。四川省有大量死亡人口没有被户籍注销。造成其人口死亡率奇低。所以,四川省1959年以前应有几百万不存在的人口被统计进四川省人口中。二、1963年以后,国家进行三线建设,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四川,但很多被统计为此前的出生人口,造成1962年以后出生率奇高。三、1960年、1961年由于四川发生极其严重的大饥荒,出现了大量农村人口逃荒,其中有部分出省逃荒。这批逃荒的人很多被认定为饿死和人口减少,造成1960年、1961年人口大量减少的假相,但实际上这些人还活着。四、逃荒的人大部分在一两年又回到原籍,造成1962年以后人口增加的假相。
在迁移人口数据中,有一些数据实际是不可能的,除上述以外,还有:《中国人口·四川》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中1962年至1964年人口迁出118.12万人,应该是迁入几百万人。国家统计局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中1960年、1961年共迁出565.49万人,这部分人多数应回迁,但是1962年至1964年又迁出126.23万人。不知道连续五年迁出的691.72万人都迁到哪里去了。《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中,为什么1958年、1959年迁入157.53万人,这是从哪来的?1960年至1963年又连续四年迁出215.5万人都迁到哪里去了?四川省迁出215.5万人或691.72万人是绝对不可能的。三十多年后,三峡工程移民100万人,困难重重。哪些省能接收四川省这么多人口迁移?
四川省1958年、1959年绝对不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所以不存在连续四年人口负增长
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共有12个省市自治区出现人口负增长,其中,只有4个省市自治区出现连续两年的人口负增长。根据刘洪康主编的《中国人口·四川》中的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四川省竟然连续四年出现人口负增长,这在全国是唯一的。1958年、1959年四川省出现大面积饿死人事件,人口出现负增长,涉及几千万人,中央不可能不知道。在中央级干部和高级干部、高级将领、著名知识分子中四川人非常多,还有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都是四川人,(田家英1959年还奉毛泽东之命到四川农村进行调查)为什么在1958年、1959年、1960年这三年间,没有任何人向中央反应1958年、1959年四川出现大面积饿死人事件,出现人口负增长?四川省的干部中,有一批反李井泉的忠勇之士,比如刘结挺、张西挺、廖伯康等,他们为什么不向中央报告?廖伯康向中央报告的时间是1962年6月,是针对1960年、1961年饿死人的。几乎所有人,包括四川省六千万本地人,都没有察觉到1958年、1959年连续两年出现大面积饿死人事件,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情况。河南省1959年冬至1960年春出现大面积饿死人事件,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情况。河南省各级领导也是向中央严密封锁消息,但到1960年4、5月间中央已经知道了,并很快进行了严厉的查处,为什么中央和四川省都没有察觉四川省早在1958年、1959年已经饿死了几百万人口。这一情况反而在1961年冬到1962年4月,在四川省人口全面登记核实中被发现。这不是太奇怪了。所以说,四川省1958年、1959年绝对不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四川省绝对不存在连续四年人口负增长。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1957年“广西事件”。广西省在1956年因发生严重灾荒,先后共约有14700多个农民外逃;全省可以确定因缺粮饿死的约550多人。其中以平乐专区平乐县、荔浦县和桂西壮族自治州的横县为最多,查明确系饿死的有300多人。对此,中央处理是极其严厉的:中央撤销了广西省委第一书记陈漫远等多人的职务。我们也知道1960年,中共中央处理河南信阳事件的严厉程度,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信阳地委第一书记路宪文等被撤职查办,还对县委书记一级的干部进行了判刑、枪毙。1960年以后,中央对出现大面积饿死人的省的省委第一书记都撤了职,其中有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青海省委第一书记高峰、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周林。但饿死人最多,时间最长的李井泉不但没有撤职,而且在1961年升任西南局第一书记,这说明什么?有人解释说,李井泉是毛泽东、邓小平的爱将,他们包庇了李井泉.实际上毛泽东、邓小平与李井泉关系一般,李井泉是贺龙十几年的老部下,但贺龙在中央能起多大作用?四川省1960年、1961年出现大面积饿死人事件,人口出现负增长在1962年6月前后被中央知道,但这里中共中央已经转向,不再反左。再加上,由于四川省三年困难时期大量向省外调粮,周恩来、邓小平等也会替李井泉说好话。能够向省外大量调粮,也说明1958年、1959年四川省没有出现大面积饿死人事件,人口没有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四川省1960年、1961年绝对没有饿死800万人,饿死人口也就100多万人。
四川省1958年、1959年统计人口负增长的原因
统计四川省1958年、1959年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原因是:1961年冬到1962年4月,应公安部和四川省委的要求,四川省公安厅部署的人口全面登记核实工作。此次人口全面登记核实工作,要求纠正1958年后人口统计数据失实的情况,要求“逐队逐户逐人地全面登记核实,然后层层统计汇总”,“查清了人口统计上的差错数字”。结果城市地区因为户籍与粮票制度相结合,人口统计数字没有改变,而农村地区将原来没有核减的,1958年、1959年因大跃进进城的农村劳动力进行了核减。四川省有近七千万人口,1958年、1959年进城的农村劳动力起码有几百万人。四川省1959年以前,年自然增长人口只有一百几十万人,结果,经过此次重新登记核实,1958年、1959年四川省农村各出现了二百多万的人口减少,自然就会出现人口的负增长。也说明1953年至1957年3%g到4%的超高出生率是虚假的,1957年人口统计的这几百万人本来就不存在。四川省进行了人口全面登记核实工作,而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都没有这样做,因此只有四川省一个省出现了1958年、1959年连续两年人口减少,全国都没有出现。
三组官方人口统计数据共同的问题
三组官方人口统计数据共同的问题就是都存在严重的两高一低现象。两高是:一是指1959年底前最高人口数据过高,实际上四川省当时没有那么多人,二是指1961年至1964年没有增加那么多人,实际上四川省当时很多人在1961年底以前就已存在。一低是:指1960年、1961年死亡人数过多,实际上四川省当时没有死那么多人。
前后两个阶段过高的出生率、过低的死亡率
在中国广大地区,在巨大灾难时,可能出现过高的死亡率、过低的出生率,比如1960年、1961年部分地区出现了过高的死亡率、过低的出生率。
死亡率的降低,要随着民众的富裕程度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而缓慢降低。注意,中国到1965年死亡率才低于1%,四川省远比中国平均水平落后,四川省在1965年以前,不可能出现死亡率低于1%的情况。我们看一看《中国人口·四川》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1955年死亡率0.918%。《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1954年死亡率
0.84%,1955年死亡率0.92%。而1954年、1955年全国死亡率分别为:1.318%、1.228%。实际上国家统计局的全国人口死亡率数据也有很大水分,而四川省人口死亡率数据水分更大。不论是全国,还是四川省在1960年前,还是在1961年后三年人口自然死亡率从来没有低于1%。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1954年至1959年四川省的人口死亡率为1.179%-1.922%。1962年至1964年四川省的人口死亡率为1.282%-1.461%。那么凭什么设定正常死亡率为1%呢?1954年至1959年四川省死亡率分别为:1·543%、1·326%、1·179%、1·182%、1·737%、1·922%,平均为1·482%,所以平均死亡率定为1·5%是合理的。经过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人口超大幅度减少,四川省1962年至1964年的死亡率应该高于1953年至1959年的1·5%,1962年至1964年应为1·7%。
出生率的提高,要随着民众的富裕程度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而缓慢提高。全国1959年以前出生率最高为3.797%,四川省1954年至1959年出生率分别为:3·986%、3·185%、2·964%、3·063%、3·098%、2·559%。而其中,1954年出生率3·986%,异常高,肯定虚假,予以排除。其他五年的平均出生率为2·974%,所以平均出生率定为2·8%是合理的。经过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人口超大幅度减少,四川省1962年至1964年的出生率应明显低于1953年至1959年。1953年至1959年为2·8%,1962年至1964年应为2·5%。
杨继绳、洪振快等计算出的四川省饿死人数是荒谬的
杨继绳、洪振快均在文章中强调:“四川,1958
1962年死亡人数分别为178.18万人、328.20万人、364.74万人、192.36万人、94.65万人,五年内共死亡1158.13万人。四川省总人口,1957
1961年末分别为7081万人、7077.9万人、6897.3万人、6619.8万人、6459.2万人,年持续四年下降,呈负增长状态,四年间减少了621.8万人,到1962年才止住下降势头(6485.6万人)。按照上述数据,四川1958-
1962年共死亡1158.13万人,非正常死亡约800万人。”
他们的非正常死亡约800万人是怎么算出来的?他们先设定正常的年死亡率为1%,然后算出五年正常死亡人数354.05万人。总死亡人数1158.13万人减去正常死亡人数354.05万人,就是非正常死亡人数804.08万人,又设定非正常死亡人数全部为饿死人数,于是饿死人数约800万人就计算出来了。
这里面有三个问题:1、如上所述,正常的年死亡率为1%;2、在大饥荒之年,正常死亡率会成倍增加。重病人会提前死亡,年迈的老人会提前死亡,婴儿死亡率会大幅度提高,但他们死亡的主因并不是饥饿。因饥饿引起浮肿等疾病就算在饿死人中,但上述死亡算成饿死就不对了。1960年、1961年正常死亡率至少应为2%;3、非正常死亡不能都认定为饿死。在大饥荒之年,自杀人数、事故死亡人数都会成倍增加,这些不能算饿死。(所说现在每年有30万人自杀、15万人死于事故。)所以非正常死亡人数中至少应有20%的人不是饿死的。如果按正常死亡率2%,非正常死亡人数20%不是饿死的计算,即使仍采用四川1958-
1962年共死亡1158.13万人的数据,计算结果1958至1961年正常死亡人数为708.1万人,非正常死亡人数为450.03万人,饿死人数为360.024万人。它要比杨继绳、洪振快计算的饿死800万人少得多。
推算出最接近真实的四川省饿死人数量
国家统计局的人口统计资料:
1953年6月30日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数据:四川省人口62,303,999人。
1964年6月30日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四川省人口67,956,490人。
这两次人口普查因为是动员了几百万人员参加的,组织比较科学的人口普查,而非平时的抽样分析和户籍统计为基础的人口统计,所以被公认为最接近实际人口数量的人口数据。所有真正研究中国人口统计的人都非常重视、认可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如果不愿提,不敢提、不承认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那么,对他们的人口数据研究,就应该加以怀疑。
我提出的推算方法是以1953年6月30日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数据:四川省人口62,303,999人,1964年6月30日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四川省人口67,956,490人为基数,通过合理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推算方法。
如上所说,1953年至1959年,四川省的出生率应定为2·8%,死亡率应定为1·5%,自然增长率为1·3%。
以1953年6月30日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数据:四川省人口62,303,999人为基数,1953年6月30日至1959年底,经过6·5年,共增加了6·5个1·3%,共增加526·47万人,1959年人口应为6756·87万人。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59年四川省人口7372·3万人,整整多出了615·43万人。
如上所说,1962年至1964年出生率应为2·5%,死亡率应为1·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
以1964年6月30日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四川省人口67,956,490人为基数,1961年底至1964年6月30日经过了3·5年。共增加了3·5个0·8%,共增加190·28万人。1964年6月30日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四川省人口67,956,490人减去190·28万人,就是1961年底人口。1961年底人口应为6605·37万人。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61年底四川省人口6467·3万人,整整少了138·07万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60年四川省人口减少518·3万人,1961年减少386·7万人,两年共减少905万人。而按我上述计算,1959年底四川省人口应为6756·87万人,1961年底四川省人口应为6605·37万人,1961年底人口比1959年底人口只减少151·5万人。饿死人口人数大于减少人口人数,由杨继绳、洪振快采用的《中国人口·四川》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1957年至1961年减少人口621.8万人,杨继绳、洪振快认为四川省饿死了800万人。按我的计算1960年、1961年减少人口151.5万人,即使按杨继绳、洪振快减少人口与饿死人口的比例,四川省也仅饿死了194.92万人。所以说,四川省大饥荒期间饿死人数不会超过200万人,而绝不会是饿死800万人。
我写的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多少人系列文章已写十二篇。分别为:
1、国家统计局三年困难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严重不实,根本站不住脚
2、杨继绳驳倒孙经先对《墓碑》十处数据疑问的指责了吗?
3、唯一的全国性饿死人调查什么也没留下
4、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有力地否定了饿死几千万人的结论
5、确有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人的政治谣言存在
6、饿死人调查不是饿死人口统计
7、出生率、死亡率严重异常说明人口数据造假
8、周恩来卖粮食换黄金是编造的政治谎言
9、两次人口大迁移,造成户籍人口统计严重失实
10、渲染饿死人的惨况,无法证明饿死3600万人
11、两个死亡率最高的县的数字严重虚假不实
12、四川省绝对没有饿死八百万人,绝对没有连续四年人口减少
如果有网友愿意与我联系、交流,或需要新浪微博王小宁1950上的全部144篇文章(至2015年5月1日)和王小宁简历,可以以电子邮件与我联系。我的电子邮件地址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有多少人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